第一篇:××市公交经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市公交经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公交经营体制,构建公交行业公益性和运作市场化相结合的机制,不断提高公交营运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根据省委进一步深化全省改革的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我市公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城市公交经营体制改革工作严格遵循“政府主导、统一管理、资源整合、市场调节”的原则,凸显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突出公交行业的公益性,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公交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行公共交通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构建“出行便捷、收费合理、节能环保、运营规范”的公交服务体系。
二、目标任务
将市客运管理处管理的免费公交车辆与市××××公司合并,对免费公交车辆作为国有资产实行单独核算,中央财政拨付的油料补贴限免费公交车专用,本市财政补帖的营运预算逐年减少,并在三年后终止,即合并后第一年按前三年补贴平均数100%补贴;第二年按平均数70%补贴;第三年按平均数的35%补贴;第四年终止。
三、加强领导
为保证公交经营体制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机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公交经营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市公交经营体制改革的组织
领导,具体实施和统筹协调等工作。
四、处置政策
以市××××公司为主体,对免费公交车辆进行合并。对车辆、线路、企业、司乘人员的政策处置规定如下:
1.车辆处置
免费公交车辆为国有资产,合并后委托市××××公司经营,实行单独核算,经营期间各种补贴,各车收入落实到车,各项开支核算到车,实行单车核算。在财政补贴逐年减少,车辆不断老化的情况下,以收费车辆的收益弥补免费公交车辆,车辆到使用年限报废时,其处置所得上交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2.车辆营运
改革后,原有的营运线路不变,市××××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添置空调客车,调度免费车辆,采用免费公交和收费公交双轨制形式混合经营,逐步实现免费公交向收费公交过渡,最终在三年后取消免费公交。
3.人员处置
(1).原免费公交从事管理的工作人员,属于公务员编制的可留任××处设立的城市客运秩序监管机构从事管理工作,也可以由市××××公司根据实际需要择优聘用。
已经办理正式招工手续的职工,可以参照我市国有企业改制办法进行安置补偿,其补偿费由原机构在补贴内开支。
(2).原免费公交车辆的司机,根据用工协议由公交公司予以安
置,符合市公共运输有限公司驾驶岗位条件的继续留岗,不符合原岗位条件的,强安排有后勤或其它岗就业,以保证人事相对稳定。
(3).原免费公交站务人员,符合“0就业”条件的,仍按“0就业”安排方式,承担站务服务工作。
4、公交线路优化调整
依照《××市公共交通专业规化》对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和布局,进一步提高公交线路网络化和通达水平。现有3路、4路、11路不变,8路延伸至××工业走廊,近期新增7路、10路两路公交车。
7路:××派出所---××小学
途经:××派出所,××路,××路××公司,老南门桥,××局,××小学。
配置车辆12台,平均间距时间10分钟,首班车
6:30;末班车19:30,全天运行时间13小时。
10路:循环线路
途经:新市政府、××路、××路、解放路、市委、××路、××路、××南路、××中路、××北路。
配置车辆12台,平均间隔10分钟,首班车6:30;末班车19:30,全天运行时间13小时。
市内共5条线路,共配置60台车辆营运。
5、合并后的营运组织管理
市××××公司作为合并后的营运单位,要加强公交车辆及从业人员的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做好公交车辆组织管理
工作,严格执行物价局审批的票价,落实好公交惠民政策,使市民群众切实享受改革带来的实惠和便利,具体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增强企业内部管理动力,增强服务、成本、效益和管理创新的竞争意识,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全面推行公交服务文明用语和行为规范,采用低票价和无人售票方式,体现公交行业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不断创新和提高企业管理服务水平。
(2).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公共交通建设,使城市公共交通事业乘势而上。添置30台空调客车投入运营,给广大市民带来价格低廉、车型舒适、快捷通达、服务优质、安全正点的城市公交服务,方便人民群众出行。
(3).做好免费公交车辆与收费公交车辆的核算工作,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对免费公交车辆实行单独核算,各项补贴,各车收入,各车开支要核算到车,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
(4).科学编制城区公交发展规化,优化完善公交线网布局,根据城市发展需要,适时开辟和调整线路,增加公交覆盖半径,提高线网运行效率,努力满足城市发展和市民群众的出行需要。
五、免费公交车辆从市××××处剥离后,市××××处的主要职责放在城市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城市客运等行业方面的监管工作,参与城市客运场站、线路的布局规化,负责城市客运行业资格审批,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工程的审查和验收工作,指导监督行业财务国有资产管理。
六、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按照我市公交经营体制的改革统一部署,各部门、单位必须做好有关统筹、协调、指导、督办工作,全力以赴,形成合力,扎实推进改革工作。要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认真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信息沟通,注重配合协调,明确工作职责,合理安排任务,落实工作措施,集中力量及时解决影响进程的矛盾障碍。
2、广泛发动,正确引导
城市公交经营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是执政为民、公益为先的具体体现。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正面宣传和引导,争取社会各界、从业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积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要面向改革涉及人员广泛做好政策解释、疏导教育工作,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在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后顾之忧。
3、统筹兼顾,维护稳定
城市公交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经营体制改革事关百姓切身利益,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改革涉及的单位和人员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以改革和发展大局为重,积极配合参与改革,努力维护改革期间公交服务的持续稳定,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全力配合支持改革工作,及时发现和分析各类问题,认真化解和处置不稳定因素,确保改革进程平稳推进,维护行业与社会的稳定。
第二篇:市公交客运集约化经营改造实施方案
**市公交客运集约化经营改造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公交客运集约化、规模化的程度,提高运输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规范客运市场秩序,加快公交客运经营结构调整的步伐,实现公交客运产业升级,促进我市公交客运市场的健康发展,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根据市交通局《关于推进我市公交客运集约化经营的意见》,特制定公交客运集约化经营改造实施方案。
一、改造范围
《**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界定的市内公交客运线路和车辆中,现仍未实行集约化经营或集约化经营不规范的线路和车辆。
二、总体目标
1、通过采取“线路整合、股份合作、产权置换、整体收购”等方式,促进我市公交客运规模化经营,努力打造名牌企业,实现一线一公司、一公司多线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
2、通过采取“股份参与、到期收回、评估买断”等措施,规范公交客运线路经营模式,达到线路集约化经营的目的。
3、通过采取“准入许可、延续经营、车辆更新”等形式,进一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农村客运公交化进程。
4、通过对公交客运线网的规划改造,实现一级网络公司化、二级网络集约化、三级网络规范化。
5、到2015年,建成运行有序、市场稳定、企业规范、群众便利的公交客运市场。
三、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及前期准备工作。
1、宣传发动。各公交客运企业利用一年的时间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一次在岗培训,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使从业人员进一步了解有关公交客运的相关规定,特别是要了解公交客运线路的经营许可、经营期限、产权关系及违章处理规定等,为推动集约化经营奠定基础。
2、在推动集约化改造之前,各公交客运企业要按照公司的章程和要求自行解决好不符合法律的相关业务,如承包、租赁车辆等问题。在达到规范化标准的基础上进入集约化改造程序。
(二)实施阶段。
在各公交客运企业达到集约化改造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提升行业综合竞争力。
(1)在政府的引导下,对线路进行统筹规划,对未列入规划的线路不予办理延续经营或车辆更新。
(2)在行业管理机构和中介组织的协调下,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对经营线路进行线路公司化改造。参照《公司法》模拟股份公司组建线路经营公司,线路公司实行法人治理结构(也可以借助骨干企业实行非法人治理结构)组建股东会和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股东以其持有的股份享受权利和义务,并对线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线路公司股本设计x股,在规定的范围,客运企业按车辆数计价入股(经营业户以车辆评估计价进入客运企业股本,经营业户股本的分红由客运企业在线路公司分红中列支),按照同股同利,盈亏共担的原则,实行核算,在除去应缴费用及办公和备用金管理费用外,一月一结算。对暂不入股的企业或业户应允许其经营到《**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规定的经营期限,到期后不再办理延续经营。入股或改造后的经营业户,既是线路公司参股客运企业内部的股东也可申请作为司乘人员从事线路经营,领取工资。客运企业内部业户的股份可以自由转让或买卖。
(3)
对在营线路、车辆采取承包、租赁经营的,按照客运企业与业户签订合同的条款,由客运企业收回线路经营权进行集约化改造。(本条款必须按照合同法的规定执行)
对一线一公司的线路,制定线路集约化经营规划,到期收回纳入集约化经营。
对过去擅自处分经营权或变相处分经营权的客运企业,要在妥善处理好与承包、租赁业户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将车辆和经营权收回后进行集约化经营。
(4)根据《**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的规定,整顿规范公交客运线路及车辆,对利用各种形式处分经营权的客运企业,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由行业主管部门收回其经营权,并对相关客运企业依法处理。
2、扶优扶强,鼓励企业规模化经营。对经营管理不善,资质条件不符合《**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规定要求的客运企业,经有关部门评估后,由具备相应资质的骨干公交客运企业进行整体收购,收购所需资金由企业筹一块,政府补一块的办法解决。客运企业要严格按照《**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及要求规范化经营。
四、采取措施
1、为推进公交客运集约化经营的步伐,自2008年4月1日起,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暂停以承包、租赁方式新增公交线路及车辆的行政许可。
2、公交客运线路承包、租赁车辆的延续经营或车辆更新,在企业做出承诺的前提下,可以增加一个经营权期限。
3、鼓励公交客运企业采取整条线路同期更新车辆的办法。如果个别车辆到期,可由客运企业暂停该车的运营,减少车辆时可适当增加
班次。如果运力不足,在报请行业管理机构同意的前提下,可临时开行加班车。
4、根据淄交运【2007】29号文件规定,对新进入市场的公交客运车辆由市道协客运专业委员会召集专家共同招标确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确定或调整车型。车辆及车型中标后方可进入市场运营。具体标准为:(1)区县内的公交线路一律使用7米以上公交型无人
售票车辆;(2)区间公交线路使用中级以上且车身长度7米以上旅行型客车;(3)通乡镇村线路使用公交型或中级以上旅游型客车且车身长度均在7米以上;(4)部分线路因故需要调整车型时,只能在以上两种车型中选择,并经专家认定。
5、自2009年1月1日起,对没有纳入集约化经营规划的公交客运线路不予办理延续经营或车辆更新。(公交客运企业提报评估后的规划,混营线路由所有企业共同提报)
6、各客运企业要在2008年12月31日以前上报本企业集约改造方案,同时用三年的时间理顺明晰产权关系。
7、对从事集约化经营的公交客运线路及车辆,将按照国家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有关规定,给予政策优惠和财政补贴。
五、组织领导
为加强公交客运集约化经营改造的组织领导,市局成立以孙家友同志为组长,任迎远同志为副组长,市运管处、各区县交通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运管处,陈国强同志兼办公室主任,吕会清同志任副主任,市运管处客运科具体负责全市公交客运集约化改造的日常工作。各区县交通局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确保我市公交客运集约化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篇: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精神,加快推进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依据《河北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一)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
1.三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要覆盖城镇全体居民,参保率均达到90%以上。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参合率,2009年达到90%,2011年达到92%以上。
2.用两年左右时间,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障问题。将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保;将困难企业职工和其他各类未参保人员纳入医疗保障,确有困难的,经政府批准后,可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实现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待遇与企业缴费脱钩。中央和省、市、县(区)政府对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给予补助,市、县(区)政府对未纳入中央和省补助的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给予补助。
3.积极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参保费用给予补贴。灵活就业人员自愿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或城镇居民医保。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有困难的农民工,可以自愿参加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
(二)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4.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2010年新农合农民个人缴费标准保持20元不变,2011年提高到30元。
5.逐步提高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2009年对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的住院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0%和50%以上,2011年分别达到75%和60%以上。2009年,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乡级达到70%至80%,县级达到60%至70%,县级以上达到45%;2010年,乡级达到75%至80%,县级达到65%至70%,市级达到55%至60%,市级以上力争达到50%。适当降低市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起付线。
6.建立门诊医疗费用统筹制度,逐步扩大和提高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2009年底出台城镇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实施办法,2010年正式实施;积极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制度,首先保障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门诊四种大病医疗需求,再逐步拓宽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门诊慢性病管理,减轻参保人员门诊医疗负担。逐步扩大和提高新农合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扩大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补偿范围,2011年纳入统筹补偿范围的特殊病种不少于10种。
7.提高医保最高支付限额。根据基金运行情况,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对省政府列入儿童重大疾病救助的病种提高补偿支付限额。
(三)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
8.各类医保基金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合理控制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的结余和累计结余,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结余过多时要采取提高保障水平等办法,把结余逐步降到合理水平。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收支情况。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
9.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风险调剂金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收支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提高基金统筹层次,2009年研究制定相关政策,2010年实现市、区统筹,2011年起逐步实现市域统筹,统一政策标准,实行分级管理,实现一卡结算。
(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10.有效使用救助资金,简化救助资金审批发放程序,资助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逐步提高对经济困难家庭成员自负医疗费用的补助标准。在全市探索建立资金来源稳定,管理运行规范,与相关医疗保障制度相互衔接,信息资源共享、结算同步、监管统一、方便快捷的医疗救助制度。
11.探索特殊人群重大疾病的医疗救助办法。鼓励工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互助和社会慈善捐助、医疗机构优惠减免等多种形式的医疗救助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医疗费用负担。
第四篇: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1〕6号)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11—2011年)》(国发〔2011〕12号)精神,加快推进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依据《河北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11-2011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一)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
1.三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要覆盖城镇全体居民,参保率均达到90%以上。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参合率,2011年达到90%,2011年达到92%以上。
2.用两年左右时间,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障问题。将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保;将困难企业职工和其他各类未参保人员纳入医疗保障,确有困难的,经政府批准后,可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实现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待遇与企业缴费脱钩。中央和省、市、县(区)政府对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给予补助,市、县(区)政府对未纳入中央和省补助的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给予补助。
3.积极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参保费用给予补贴。灵活就业人员自愿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或城镇居民医保。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有困难的农民工,可以自愿参加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
(二)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4.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2011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2011年新农合农民个人缴费标准保持20元不变,2011年提高到30元。
5.逐步提高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2011年对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的住院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0%和50%以上,2011年分别达到75%和60%以上。2011年,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乡级达到70%至80%,县级达到60%至70%,县级以上达到45%;2011年,乡级达到75%至80%,县级达到65%至70%,市级达到55%至60%,市级以上力争达到50%。适当降低市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起付线。
6.建立门诊医疗费用统筹制度,逐步扩大和提高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2011年底出台城镇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实施办法,2011年正式实施;积极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制度,首先保障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门诊四种大病医疗需求,再逐步拓宽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门诊慢性病管理,减轻参保人员门诊医疗负担。逐步扩大和提高新农合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扩大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补偿范围,2011年纳入统筹补偿范围的特殊病种不少于10种。
7.提高医保最高支付限额。根据基金运行情况,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对省政府列入儿童重大疾病救助的病种提高补偿支付限额。
(三)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
8.各类医保基金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合理控制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的结余和累计结余,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结余过多时要采取提高保障水平等办法,把结余逐步降到合理水平。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收支情况。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
9.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风险调剂金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收支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提高基金统筹层次,2011年研究制定相关政策,2011年实现市、区统筹,2011年起逐步实现市域统筹,统一政策标准,实行分级管理,实现一卡结算。
(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10.有效使用救助资金,简化救助资金审批发放程序,资助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逐步提高对经济困难家庭成员自负医疗费用的补助标准。在全市探索建立资金来源稳定,管理运行规范,与相关医疗保障制度相互衔接,信息资源共享、结算同步、监管统一、方便快捷的医疗救助制度。
11.探索特殊人群重大疾病的医疗救助办法。鼓励工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互助和社会慈善捐助、医疗机构优惠减免等多种形式的医疗救助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医疗费用负担。
(五)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12.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经办机构、队伍建设,保证经办机构编制和经费,确保工作正常开展。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药服务提供方的谈判机制和付费方式改革,合理确定药品、医用材料和医疗服务支付标准,控制成本费用。在国家价格政策范围内,探索建立按病种付费、总额给付、按人头付费的医保费用结算方式。
13.改进医疗保障服务。推广参保人员就医“一卡(证)通”,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提供并保证医疗保险卡(证)服务。允许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简化到县域外就医的转诊手续,2011年底前实现在全市范围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参合农民住院医药费用即时结算报销。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探索异地就医、结算办法。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间的衔接。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一)初步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
14.在落实财政补助的同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实行基本药物按购进价格零差率销售。
15.逐步建立完善执业药师制度。全市零售药店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在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配备中药材中药饮片高级鉴别师,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购药咨询和用药指导。未取得驻店药剂员资格的非药学技术人员不得在药品零售企业直接从事药品销售活动。
16.加强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监管。建立药品诚信体系和药品实时监控系统,对药品、医疗器械定期进行质量抽检,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对我市辖区内药品企业生产的基本药物实施非现场监控并进行经常性抽检,不断加强对其他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逐步提高抽检覆盖率,确保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和药物滥用监测,完善药品、医疗器械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二)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
17.全市所有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均应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满足患者需要。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从2011年起,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都必须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按照规定使用,并达到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基本药物使用率。
18.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临床基本药物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加强用药指导和监督,推进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允许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加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鼓励和引导患者选用基本药物。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19.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三年内完成每县一所县级医院(含中医院)扩建或迁建任务,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三年内完成规划确定的11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三年内支持全市192个没有卫生室的行政村建设卫生室,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
20.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11年支持3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2011-2011年再支持9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21.公立医院资源过剩地区,要进行医疗资源重组,充实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确保完成人口控制任务的前提下,探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进行多种形式的技术资源合作。
22.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对其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通过签订医疗保险定点合同等方式,由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等渠道补偿。鼓励有资质的人员开办诊所或个体行医。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23.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落实省明确的为国贫县招聘执业医师的规定,为青龙满族自治县招聘25名执业医师。为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人员。
24.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继续实施“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每所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2所县级医院,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1至2所乡镇卫生院,并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采取到城市医院进修、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式,提高县级医院医生水平。
25.落实好城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机构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以上的政策。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对志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3年以上的高校医学毕业生,由国家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
(三)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
2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解决。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按国家规定核定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经费,由政府按定额、定项和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助并列入预算。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本县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按扣除政府补助后的成本制定。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药品收入不再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的补偿渠道,不得接受药品折扣。探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方式。
27.市卫生行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具体补助办法,由各级财政对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补助。原则上每个行政村确定1所村卫生室承担公共卫生服务。
(四)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2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使用适宜技术、设备和基本药物,大力推广中医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服务。乡镇卫生院要转变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组织医务人员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提供以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和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卫生服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人群为服务重点,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积极开展家庭出诊、家庭护理、残疾人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及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慢性病管理。
29.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研究制定分级诊疗标准和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鼓励和引导居民到基层医疗机构首诊的相关制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在对基层医疗机构考核验收基础上,确定首诊基层医疗定点机构。
3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建立能进能出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
31.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11年开始,逐步在全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推进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信息化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生长发育检查,开展孕产妇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
(二)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32.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等疾病的监测与控制。在中央、省补助的基础上,市、县也要对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给予补助。到2011年每名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标准达到600元,在县、乡医疗机构住院正常分娩实行限价收费,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
33.从2011年开始开展以下项目:为约7.5万名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为约9万名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对约50万名35至59岁农村妇女进行乳腺癌和宫颈癌早期检查;为约18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农村改水、改厕等。
(三)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34.重点改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疾病预防控制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备装备和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卫生应急工作体制,提高重大疾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落实传染病医院和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政策。
(四)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
35.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列入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
36.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18元,2011年不低于20元。省、市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给予补助。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一)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
37.公立医院要以病人为中心,坚持维护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原则,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探索建立以医院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医院院长选拔任用及考核管理办法,明确岗位规范,推进医院管理的职业化、专业化。
38.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制度,探索分层次评审的工作机制。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促进区域间、机构间人员和技术交流。
39.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严格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强化医疗服务管理,优化服务流程。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推行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费用综合管理,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40.探索建立由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机构、社会评估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公立医院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逐步建立医院管理评价的长效机制。严格医院预算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全面推行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内部职工和社会监督。积极探索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和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处理机制。
(二)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
41.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偿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对中医院、传染病医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妇幼保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
42.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不得接受药品折扣。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积极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有效途径。按照省要求,适当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
43.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探索建立医疗服务定价由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的机制。
(三)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44.市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辖区内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主要功能。
45.制定公立医院转制政策措施,规范转制程序和资产资金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
46.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落实非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营利性医院税收政策。
47.根据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展情况,适时开展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开。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48.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和协调全市医改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配备专门力量,抓好组织落实,确保各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实。
49.市直有关部门要围绕重点改革,明确工作任务,认真履行职责。市发展改革委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并牵头做好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工作;市卫生局牵头负责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市财政局负责抓好财政投入的落实工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负责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根据职能分工认真履行相关职责,主动承担配合任务。
(二)加强财力保障
50.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各项卫生投入政策,调整支出结构,按照优先保障、分级负担的原则,切实保障改革所需资金,并要转变投入机制,改革补偿办法,实行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鼓励各地试点
51.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一些重大改革要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各县区、开发区要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进行探索创新。
(四)加强宣传引导
5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制定分步骤、分阶段的宣传方案;采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广泛宣传实施方案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及时总结、宣传改革经验,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第五篇:市盐业监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发〔2016〕109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盐业监管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7〕108号),加快我市盐业监管体制改革,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国家关于盐业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要求,以确保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为核心,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基础上,结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快推进食盐监管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方式,严格市场监管,建立公平竞争、监管到位的市场环境,促进全市盐业健康发展。
二、改革目标
剥离甘肃省嘉峪关市盐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嘉峪关盐务局”)、中盐甘肃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嘉峪关市批发部(以下简称“嘉峪关盐业批发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承担的嘉峪关市盐业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适时移交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实现政企分开。加强盐业执法体系建设,在现有盐政执法人员基础上建立专业化监管队伍,形成权责明确、放管结合、规范有序的专业化监管体制。
三、工作任务
(一)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将原由嘉峪关盐务局承担的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划转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加强专业化食盐监管,保障改革过渡期市场监管工作连续性。监管职能未划转前,全市食盐质量安全监管与市场监督执法工作仍由嘉峪关盐务局负责,逐步实现政企分开。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市场监管局、嘉峪关盐务局)
(二)完善盐业监管体制。市工信委承担属地盐业行业行政管理职能,负责组织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制订产业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食盐供应应急预案、落实食盐储备制度等职责。市市场监管部门承担食盐质量安全监管和食盐专营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市食盐市场监督执法、组织核发食盐定点生产许可证和批发许可证等职责。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编办)
(三)完善盐业监管机构。保留嘉峪关市盐务管理局的牌子,承担全市盐业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工作,同时强化市工信委盐业行业管理职能。编制由市工信委商市编办统筹解决,待机构和编制确定后,人员从现有嘉峪关市盐务管理局专职盐政执法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中择优选用。人员选用办法,根据盐业监管机构性质确定,属事业单位管理范畴的参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相关规定选用。原则上选用的人员需具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基本条件。人员选用办法由市工信委牵头,市编办、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制定。改革过渡期满后,职能和人员一并移交市市场监管局。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人社局、市编办、市市场监管局)
(四)保障执法经费。改革过渡期内,市财政根据编制部门核定情况,保障盐业市场监管与执法机构工作经费,或根据盐业市场与执法机构工作职责、人员等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过渡期后,盐业行政管理机构、执法机构的人员经费和执法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罚没收入按照规定全额上缴市财政。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嘉峪关盐务局)
(五)做好人员安置。机构调整后,嘉峪关盐业批发部要妥善安置企业留存人员,负责做好社会保险接续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责任单位:嘉峪关盐业批发部)
四、工作要求
(一)扎实有序推进实施。嘉峪关市工信委拟定本市盐业监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报市政府研究决定,2017年7月31日前报省政府审批。2017年12月31日前完成市级政企分离。市工信委、市市场监管局、嘉峪关盐务局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职能移交方案,2018年12月31日前根据省政府批复意见完成职能移交。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编办、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嘉峪关盐务局、嘉峪关盐业批发部)
(二)加强食盐市场监管。改革过渡期间,嘉峪关盐务局负责做好盐业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工作,建立食盐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规范盐政执法行为,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公安局等部门,定期组织开展食盐质量安全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制贩假盐等涉盐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食盐质量安全。
(责任单位:嘉峪关盐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委、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