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婚姻观念的研究(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05:12: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婚姻观念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婚姻观念的研究》。

第一篇:关于婚姻观念的研究

关于婚姻观念的研究

摘要

现代人的个性特征的婚姻观念是给婚姻带来矛盾的主要原因,在面对婚姻是应该放弃一些过于自我的东西,调整一些过于理想的心态,改变一些与家人相处的方式,努力学习一些持家之道。这要求首先是要慎重对待婚姻。婚姻是一种承诺,是一种托付,既然决定步入婚姻的殿堂,就要有一生一世的打算。过于草率,对双方都是一个伤害。其次要承担责任。老辈子的人习惯上把结婚称为“成人儿”,是有一定道理的。从生理上说,已经是长大成人了;从父辈的期望上说,他们就可以担负起成年人的责任了,他们要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兄弟姐妹友爱。“80后”所处的时代进步了,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能力为社会尽职,为父母尽孝,为对方尽责。婚姻是双方的选择,需要双方对家庭的付出。其实,婚姻就是一所学校,聪明的人知道在婚姻中睁一只闭一只眼,不要用放大镜一样的眼光盯着对方,更不要盯着一些缺点紧追不放。要让对方在婚姻中有一种缩放自如的感觉。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句话,婚姻需要包容、退让、理解和付出。

关键字:婚姻 包容 观念 理解 婚外恋;

目录

1.前言......................................................4

1.1研究背景........................................................4 1.2研究目的和意义..................................................4 2.婚姻观念转变的原因........................................4

2.1结婚的意义探索..................................................4 3.当代婚姻家庭观念讨论的若干热点问题........................5

3.1结婚的意义探索..................................................5 3.1.1为爱而婚...................................................5 3.1.2结婚是投资.................................................5 3.2离婚也自由......................................................5 3.3婚外恋..........................................................6 3.4独身主义........................................................6 3.5未婚同居........................................................6 4.关于进行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教育的思考......................7 参考文献:...................................................8

前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影响的大环境下,现代人的婚姻观念也受到西方自由主义的冲击而潜移默化,最突出表现在离婚率上升,婚前同居,单身主义,丁克家庭,婚外恋等社会现象上,这些社会现象的产生背景是什么?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婚姻价值观?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

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这种价值观作用到婚姻家庭领域时,必然引起婚姻家庭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婚姻家庭领域的些许变化,都无法绕开婚姻家庭价值观的变化。因此,本文着重论述在婚姻家庭领域中人们的择偶观、生育观、性观念、离婚观、夫妻关系的变化,以及独身、同居、情人等现象,分析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变化的根源、特点、以及对未来婚姻家庭价值观念作出趋向预测。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世纪初新婚姻法的出台和当代社会生活中反映出的若干有关婚姻的问题,全文对这场大讨论所涉及的有关婚姻观念若干热点问题(结婚的意义;婚姻自由;单身的理由;婚外恋现象;未婚同居;丁克家庭等)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并对进行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教育进行了对策思考。

2.婚姻观念转变的原因

当代中国伴随着“双重转型”——由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向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必然带来相应的婚恋文化与婚恋观念的变化,导致婚姻观念与行为的多元化。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婚姻家庭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观念、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婚姻家庭领域复杂的现象,多元化的观念,以及80后对婚姻的不同见解,当代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及各行各业的广大群众展开了充分的大讨论。

2.1结婚的意义探索

究竟为什么要结婚?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这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必须,同时结婚后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每个人有相应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社会才能得以稳定有序地发展,于是形成了一套社会婚姻规则,每个人都必须遵守这套游戏规则。当然人们也有选择不结婚或不生育的权利,就是在经济条件的允许和自我意愿的前提下选择单身或者组成丁克家庭

1.当代婚姻家庭观念讨论的若干热点问题

3.1结婚的意义探索

3.1.1为爱而婚

婚姻的核心元素之一是爱情,于是结婚不仅是共同生活的需要,更是情感交流、关怀的需要。社会以家庭为组成单元,于是就有了亲人与其它人的区别,在当今的这种社会制度下自然会产生信任危机,私有制使人类的私利性得以滋生,高科技的普及无奈地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亲人就成为最值得信任,同时能得到最多真诚的爱的对象,尤其是夫妻之间,这种情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所以为爱而结婚的想法成为婚姻思想的主流,至少爱是人们潜意识里最深的渴望。年青的时候为之而兴奋,为之而追逐,精神恋爱成为爱的核心,所谓“为爱可以不要面包”就是最好的语言诠释。3.1.2结婚是投资

当今,人们在更加重视婚姻质量和生活品质的同时,婚姻观念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婚姻在承载爱情的同时,人们更多的希望它是生活的保障。对婚姻的选择,被不少人视为投资行为,甚至是投机行为。

把婚姻视为投资,这种现象在自然结识相恋的婚姻中体现得还不算明显,体现最充分的要数形式传统的相亲。相亲虽然形式老旧,但是新时代已赋予了相亲新内容。大龄单身群体的扩大使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年轻人被动或主动的陷入了相亲的漩涡。如今的相亲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投资风险的预估。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婚姻就是一种投资,是经济行为的一部分。但婚姻这种投资行为并不会只得到收益,还要付出机会成本,所以不适宜投机。从快乐经济学角度讲,金钱和爱情都只是一种快乐资源,而不是快乐本身,调节要适度,配置要合理,只有这样,在婚姻中快乐资源才能转化为真正的快乐。

3.2离婚也自由

恋爱低龄化,离婚率上升,婚外恋增多,未婚同居及婚外性行为„„使得爱情、生育与婚姻由原先的统一转变为日趋分离。北京曾是离婚率较高的城市,现在这座城市的复婚率为10%。

全国结婚数量逐年稳步下降,而同时,离婚数量稳中有升。2000年,全国有848

玩多对新人喜结良缘,121万多对夫妻分手。与1990年相比均有较大变化。全国结婚、离婚数量的“一降一升”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人婚姻家庭观念正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夫妻双方更强调情感的融洽、生活的幸福,更讲求家庭人际关系的平等。一旦婚后的现实与婚前的期望产生矛盾且不可调和,他们多数选择离婚而不愿意继续凑合下去。

3.3婚外恋

“婚外恋”从字面上它是一场恋爱,但从实质上它不过是一个偷情的过程,这是由男女性别不同,生理心理不同所带来的必然区别。

婚外恋的结果无非是两种:一是打破当前的组合转向新的组合;二是疯过吵过闹过之后退回去。而都市白领的婚外恋多数选择了后者,他们只想获得婚外感情的刺激,却懒得离婚。

婚外恋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是一件不容回避的事情。因为爱不再是唯一的,不再是从一而终的,如何看待这种婚外恋、婚外情,就在于这种婚外恋、婚外情对于相关的人、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有关的各方如何看待这些事情、遵循什么样的规则。调查中发现很多人都认可这种规则,或者认为如果在玩这种游戏的时候,尽可能的减少对游戏各方的损失,那么这种游戏就可以玩下去。

3.4独身主义

独身主义是指他(她)们在生活能力上,在生理上完全可以结婚,但由于不愿意承担家庭的负担或感情遭受挫折而自愿地保持单身。

由于经济和物质条件的宽裕,现代社会中的独身群体逐渐扩大。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追求个性解放和生活自由,拒绝婚姻,拒绝家庭。但对另一部分人来说,独身仅仅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生活方式。他们不排斥婚姻,不拒绝爱情,但是他们是完美主义者,会把婚姻理想化,对配偶过分挑剔,因此宁愿独身也绝不勉强自己。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独身而不禁欲才是最佳人生方案。

3.5未婚同居

未婚同居是指在我国没有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也没有被我国法律明确的禁止,未婚男女不以夫妻名义公开或秘密地共同生活的一种两性关系。这种社会现象,在我国正呈一种蔓延趋势,正严重冲击着现有的婚姻制度,并对婚姻家庭观念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总之,不管怎样的婚姻观念,都是现代社会发展和传统伦理道德共同作用的产物,且不论对错,我们都应该在判断之前尝试改变抑或引导。

2.关于进行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教育的思考

如何建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婚姻是两个人一生一世的大事,任何先入为主的、似是而非的看法,都会严重影响到婚姻的品质。因此,对于每对爱侣来说,需要认真考虑到以下几点:

(1)希望爱侣不断地健康成长,以确保美满、和谐的婚姻。婚姻关系是两个人共同成长与彼此刺激成熟的关系。而双方成熟的个性,才是成功婚姻的前提。

(2)要肯定婚姻的真正意义:不只是为家庭,为社会尽一份责任;更重要的是期待从婚姻中满足爱人与被爱的心理需要,以及期待因此达到更多的成熟与自我成长。

(3)要不断地浇灌、照拂婚姻的花园。夫妻关系当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夫妻两个人之间的感情,那是要用心去载培、发展、维护的。

(4)要了解婚姻本身不可能一片坦途。来自不同家庭的男女,思考方式与生活习惯,本来就完全不同,谁也无法保证他们的婚姻道路是一片光明。只有以两颗心合一的心,紧毅地向前迈进,而且要随时不断地相互调适、锐变才能真正的白头偕老。

(5)要承认彼此之间是有差异的,但是要给予最大的尊重。真正的婚姻,应但尊重、接纳并分享这些差异,才能够使得婚姻生活多姿多彩。

(6)要好好规划两个人未来的生涯。每个人都有他的理想和生命旅程中所树立的标杆。当两个人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应当把个人的“事业抱负”、“身心保健”、“学习成长”、“投资理财”、“生活情趣”、“社交活动”、“休闲旅游”等等,做一番短期的、长期的构思,拟订双方乃至一家人可以接受的生涯规划,然后努力的去追求理想的实现。

总而言之,婚前婚后,每对伴侣首先要努力学习扮演新的角色。其实做一对快乐的夫妻,说起来似乎并不困难,实际上却不简单。有许多不同的角色都在等着你去扮演。所以要缔造真正快乐、幸福的婚姻,彼此需要付出和奉献很多。

参考文献:

[1]《我国90年代婚姻家庭观念若干热点问题的研究》——2004;清华大学;牛玉屏

[2]《论新《婚姻法》的不足》——2001;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关鑫;邢晓璐

[3]《负责任》——中国新闻周刊;2001年18期.;孤言真 [4]《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研究》——2006;黑龙江大学;王歌雅

[5]《当代中国婚姻伦理的演变与合理导向研究》——2008;吉林大学;闫玉 [6]《婚姻冲突法问题研究》——2005;武汉大学;焦燕

[7]《文化冲突与化解:中西方跨文化婚姻研究》——2008;华北电力大学,姬程斌

[8]《情与理的交锋》——2007;首都师范大学;陈志坚

[9]《关系契约视野下的婚姻和婚姻立法》——2008;西南政法大学;康娜 [10]《社会转型对中国城市婚姻观念的影响》——2004;吉林大学;安起锌 [1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青年婚姻情感的变迁》——2005;广西师范大学;曾婷

[12]《社会转型与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变化的研究》——2002;吉林农业大学;杨柳

[13]《尴尬的婚姻自由》——2006;苏州大学;谢燕红

[14]《中国现代婚姻文化嬗变研究》——2002;首都师范大学;黄东

[15]《自我和谐,人际信任与婚姻质量的相关研究》——2008;华东师范大学; [16]易如 ,李多.中西家庭教育观念比较谈[J].家教指南, 2005,(01).[17]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 [18] [美]威廉·J·古德著:《家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 [19] [美]加里·斯坦利·贝克尔著:《家庭论》,商务印书馆,1998 [20] [奥]赖因哈德·西德尔:《家庭的社会演变》,商务印书馆,1996

第二篇:关于婚姻观念的研究

关于婚姻观念的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影响的大环境下,现代人的婚姻观念也受到西方自由主义的冲击而潜移默化,最突出表现在离婚率上升,婚前同居,单身主义,丁克家庭,婚外恋等社会现象上,这些社会现象的产生背景是什么?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婚姻价值观?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

关键词:婚姻,爱情,婚外恋,独身主义,新婚姻法,投资,婚姻自由,未婚同居

一、婚姻观念转变的原因

当代中国伴随着“双重转型”——由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向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必然带来相应的婚恋文化与婚恋观念的变化,导致婚姻观念与行为的多元化。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婚姻家庭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观念、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婚姻家庭领域复杂的现象,多元化的观念,以及80后对婚姻的不同见解,当代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及各行各业的广大群众展开了充分的大讨论。

随着世纪初新婚姻法的出台和当代社会生活中反映出的若干有关婚姻的问题,全文对这场大讨论所涉及的有关婚 姻观念若干热点问题(结婚的意义;婚姻自由;单身的理由;婚外恋现象;未婚同居;丁克家庭等)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并对进行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教育进行了对策思考。

二、当代婚姻家庭观念讨论的若干热点问题 2.1非诚勿扰——结婚的意义探索

究竟为什么要结婚?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这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必须,同时结婚后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每个人有相应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社会才能得以稳定有序地发展,于是形成了一套社会婚姻规则,每个人都必须遵守这套游戏规则。当然人们也有选择不结婚或不生育的权利,就是在经济条件的允许和自我意愿的前提下选择单身或者组成丁克家庭。

2.1.1为爱而婚

婚姻的核心元素之一是爱情,于是结婚不仅是共同生活的需要,更是情感交流、关怀的需要。社会以家庭为组成单元,于是就有了亲人与其它人的区别,在当今的这种社会制度下自然会产生信任危机,私有制使人类的私利性得以滋生,高科技的普及无奈地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亲人就成为最值得信任,同时能得到最多真诚的爱的对象,尤其是夫妻之间,这种情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所以为爱而结婚的想法成为婚姻思想的主流,至少爱是人们潜意识里最深的渴望。年青的时候为之而兴奋,为之而追逐,精神恋爱成为爱的核心,所谓“为爱可以不要面包”就是最好的语言诠释。

2.1.2结婚是投资

当今,人们在更加重视婚姻质量和生活品质的同时,婚姻观念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婚姻在承载爱情的同时,人们更多的希望它是生活的保障。对婚姻的选择,被不少人视为投资行为,甚至是投机行为。把婚姻视为投资,这种现象在自然结识相恋的婚姻中体现得还不算明显,体现最充分的要数形式传统的相亲。相亲虽然形式老旧,但是新时代已赋予了相亲新内容。大龄单身群体的扩大使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年轻人被动或主动的陷入了相亲的漩涡。如今的相亲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投资风险的预估。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婚姻就是一种投资,是经济行为的一部分。但婚姻这种投资行为并不会只得到收益,还要付出机会成本,所以不适宜投机。从快乐经济学角度讲,金钱和爱情都只是一种快乐资源,而不是快乐本身,调节要适度,配臵要合理,只有这样,在婚姻中快乐资源才能转化为真正的快乐。

2.2离婚也自由

恋爱低龄化,离婚率上升,婚外恋增多,未婚同居及婚外性行为……使得爱情、生育与婚姻由原先的统一转变为日趋分离。北京曾是离婚率较高的城市,现在这座城市的复婚率为10%。全国结婚数量逐年稳步下降,而同时,离婚数量 稳中有升。2000年,全国有848玩多对新人喜结良缘,121万多对夫妻分手。与1990年相比均有较大变化。全国结婚、离婚数量的“一降一升”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人婚姻家庭观念正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夫妻双方更强调情感的融洽、生活的幸福,更讲求家庭人际关系的平等。一旦婚后的现实与婚前的期望产生矛盾且不可调和,他们多数选择离婚而不愿意继续凑合下去。

2.3婚外恋——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婚外恋”从字面上它是一场恋爱,但从实质上它不过是一个偷情的过程,这是由男女性别不同,生理心理不同所带来的必然区别。婚外恋的结果无非是两种:一是打破当前的组合转向新的组合;二是疯过吵过闹过之后退回去。而都市白领的婚外恋多数选择了后者,他们只想获得婚外感情的刺激,却懒得离婚。婚外恋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是一件不容回避的事情。因为爱不再是唯一的,不再是从一而终的,如何看待这种婚外恋、婚外情,就在于这种婚外恋、婚外情对于相关的人、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有关的各方如何看待这些事情、遵循什么样的规则。调查中发现很多人都认可这种规则,或者认为如果在玩这种游戏的时候,尽可能的减少对游戏各方的损失,那么这种游戏就可以玩下去。

2.4独身主义 独身主义是指他(她)们在生活能力上,在生理上完全可以结婚,但由于不愿意承担家庭的负担或感情遭受挫折而自愿地保持单身。由于经济和物质条件的宽裕,现代社会中的独身群体逐渐扩大。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追求个性解放和生活自由,拒绝婚姻,拒绝家庭。但对另一部分人来说,独身仅仅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生活方式。他们不排斥婚姻,不拒绝爱情,但是他们是完美主义者,会把婚姻理想化,对配偶过分挑剔,因此宁愿独身也绝不勉强自己。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独身而不禁欲才是最佳人生方案。

2.5先尝禁果——未婚同居

未婚同居是指在我国没有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也没有被我国法律明确的禁止,未婚男女不以夫妻名义公开或秘密地共同生活的一种两性关系。这种社会现象,在我国正呈一种蔓延趋势,正严重冲击着现有的婚姻制度,并对婚姻家庭观念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总之,不管怎样的婚姻观念,都是现代社会发展和传统伦理道德共同作用的产物,且不论对错,我们都应该在判断之前尝试改变抑或引导。

三、关于进行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教育的思考 如何建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婚姻是两个人一生一世的大事,任何先入为主的、似是而非的看法,都会严重影响到婚姻的品质。因此,对于每对爱侣来说,需要认真考虑 到以下几点:

(1)希望爱侣不断地健康成长,以确保美满、和谐的婚姻。婚姻关系是两个人共同成长与彼此刺激成熟的关系。而双方成熟的个性,才是成功婚姻的前提。

(2)要肯定婚姻的真正意义:不只是为家庭,为社会尽一份责任;更重要的是期待从婚姻中满足爱人与被爱的心理需要,以及期待因此达到更多的成熟与自我成长。

(3)要不断地浇灌、照拂婚姻的花园。夫妻关系当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夫妻两个人之间的感情,那是要用心去载培、发展、维护的。

(4)要了解婚姻本身不可能一片坦途。来自不同家庭的男女,思考方式与生活习惯,本来就完全不同,谁也无法保证他们的婚姻道路是一片光明。只有以两颗心合一的心,紧毅地向前迈进,而且要随时不断地相互调适、锐变才能真正的白头偕老。

(5)要承认彼此之间是有差异的,但是要给予最大的尊重。真正的婚姻,应但尊重、接纳并分享这些差异,才能够使得婚姻生活多姿多彩。

(6)要好好规划两个人未来的生涯。每个人都有他的理想和生命旅程中所树立的标杆。当两个人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应当把个人的“事业抱负”、“身心保健”、“学习成长”、“投资理财”、“生活情趣”、“社交活动”、“休闲旅游”等等,做 一番短期的、长期的构思,拟订双方乃至一家人可以接受的生涯规划,然后努力的去追求理想的实现。

总而言之,婚前婚后,每对伴侣首先要努力学习扮演新的角色。其实做一对快乐的夫妻,说起来似乎并不困难,实际上却不简单。有许多不同的角色都在等着你去扮演。所以要缔造真正快乐、幸福的婚姻,彼此需要付出和奉献很多。附录: 参考文献:

《我国90年代婚姻家庭观念若干热点问题的研究》——2004;清华大学;牛玉屏

《论新《婚姻法》的不足》——2001年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关鑫;邢晓璐

《负责任》——中国新闻周刊;2001年18期;孤言真 《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研究》——2006;黑龙江大学;王歌雅 《当代中国婚姻伦理的演变与合理导向研究》——2008;吉林大学;闫玉

《婚姻冲突法问题研究》——2005;武汉大学;焦燕 《文化冲突与化解:中西方跨文化婚姻研究》——2008;华北电力大学,姬程斌

《情与理的交锋》——2007;首都师范大学;陈志坚 《关系契约视野下的婚姻和婚姻立法》——2008;西南政法大学;康娜 《社会转型对中国城市婚姻观念的影响》——2004;吉林大学;安起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青年婚姻情感的变迁》——2005;广西师范大学;曾婷

《社会转型与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变化的研究》——2002;吉林农业大学;杨柳

《尴尬的婚姻自由》——2006;苏州大学;谢燕红 《中国现代婚姻文化嬗变研究》——2002;首都师范大学;黄东

《自我和谐,人际信任与婚姻质量的相关研究》——2008;华东师范大学;吴彪

第三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婚姻观念变革

1980年,新《婚姻法》颁布,离婚的必要条件已被修改为:第一,双方感情确已破裂;第二,经调解无效。这使中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奉行自由离婚的领先国家。但离婚并未真正成为社会公允的个人行为。作家遇罗锦在最倒霉的时候与工人蔡钟培结婚,平反回原单位后即以“没有感情”为由提出离婚,引起了一场关于婚姻是以政治、物质条件还是以爱情为基础,以及离婚标准究竟应该是“理由论”还是“感情论”的社会大讨论,这就是轰动一时的“遇罗锦离婚案”。不久的1983年,由36名妇女组成的“秦香莲上访团”联合到全国妇联上访,状告她们的丈夫是“陈世美”。这些女性都是知识分子,她们在过去的岁月里自觉地支持了丈夫的事业,可这些丈夫们翻身后竟纷纷提出离婚,不要糟糠之妻了。在这一轰动事件里,中国人第一次听到一个新词汇:“第三者插足”。官司最终打到中央,在中央领导人的过问下,36个“陈世美”没有一个离成婚的。

时至今日,广大青年群体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婚姻形式。据报道,公众对它们的接受度分别为:“网婚”48.8%;“隐婚”(假性单身)为52.5%;“闪婚”34.1%;“不婚”62.7%。其中“闪婚”、“闪离”的多数在一个月以内完成相识到分手的全过程。

三十年前后,对离婚容忍度等存在如此强烈的反差,说明了中国人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巨大的颠覆性的变化。改革开放前,中国人在婚姻观念上表现出浓厚的政治色彩、阶级色彩。这过分地扼杀了人性,过度地控制人类的生理需求、经济需求,使得婚姻表现为绝对的国家化特征。改革开放后,人们逐渐将婚姻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重要生活体现。人们择偶是对职业、收入等经济因素及容貌、身材等生理因素的考虑在不断增多,对文化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今社会,婚姻已完全纳入私人生活范围,成为真正意义上社会公认的个人行为。这使得不同年代的“白马王子”面目迥异,更重要的是,凸显出强烈的人性自我松绑意识。

人的观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个体的观念往往为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所以由个体观念组成的社会观念,是一定生产方式或经济关系中产生,受经济关系制约,并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而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社会观念是具体和发展变化的。一定时期的社会观念代表了一定时期大多数人的社会认知能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社会道德与社会价值上的折射。简单的讲,观念取决于人获得什么程度的自由。婚姻观是人观念的一部分,自然也不例外。

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是僵化的,中国人受到计划体制和条块分割制约,封闭同时造成经济上的匮乏和思想上的贫乏,盲目的政治信仰导向造成了社会观念的偏差甚至荒谬,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表达忘我、无我的境界,人性在高度文明的现代遭受愚昧的中世纪常见的痛苦扭曲,被压缩到了极致。婚姻在这个时期,就是盲目政治的牺牲品,极端政治将人分三六九等,阶级出身成为人的界线,自然也成为婚姻优劣的标尺。由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处于畸形状态,人已经成为政治化产物,物化成为国家、集体的附庸,毫无经济自由和精神自由可言,人们对社会价值和社会道德的看法严重失真,所以,文革时期的婚姻大多是背离人性的政治婚姻。

三十年前伟大的改革开放,复苏了一个国家,更松动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重获新生,虽然自由起初仍旧是贬义,但阶级出身等已逐渐淡出人们视野。人们越来越多的审视曾失去的民主,渴望人性更大的解放。公有制的坚冰被打破,多种所有制形式带来城镇和乡村普遍的致富欲望,也真正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在经济上获得了利益。由于生产力被逐步拔高、上升到正确的位置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在党和政府宏观控管下,中国人民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度。人们能从陡然增长的西方思潮中学习尊重本性、自由择偶,这个时期的婚姻观以经济导向为主。

由于对平等的追求没有明确方向,对特权阶层的愤怒没有正确疏导,二十年前曾引起一场灾难。在婚姻观念里,同样由于矫枉过正,90年代中期,出现了没有道德观约束的性爱至上主义。性自由摧毁了传统的婚姻观念,引发了性罪错和性疾病泛滥,引起了社会的反思。决策层通过正确的、积极的道德和价值观导向,在不断的文化回归和人性思考中,婚姻观逐渐理性、成熟并分化成传统和激进思潮,虽然互不认同,仍能共处容忍,并且有一定的共性。表现在家庭形式方面,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家庭人口规模越来越小,不管是忠实的传统婚姻,还是浪漫的激进婚姻,都不再唯儿孙绕膝、四世同堂为美。由于社会交往的加深、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日益增多、生产力水平的通过,使大家庭的局面受到冲击,户均人口逐年下降,家庭类型相应变化,核心家庭(一对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数量不断增长,传统大家庭观念逐步淡化,自我意识逐步增强。

近十年来,由于互联网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和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人们已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思想

第四篇:改革开放以来婚姻观念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婚姻观念的变化

历史这么多年,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婚姻观念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新中国成立之初,新社会取代旧社会,我们用一部《婚姻法》埋葬了包办婚姻;1950年的婚姻法是一场观念与制度的革命。“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赵树理,1943年因一部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一举成名。它讲的就是上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年轻人追求婚姻自由最终斗争胜利的故事: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了,但遭到小二黑父亲二诸葛、小芹母亲三仙姑的强烈反对。小二黑和小芹,作为作者笔下新型农民的典型,懂得据理抗争,最后在党和区政府的支持下——区长给三仙姑“讲了一会婚姻自主的法令”,“说小芹和小二黑结婚完全合法”,这对情侣获得了胜利,终成眷属。实际上当初赵树理写这个故事,是他在辽县农村搞调研时,听到了一对青年男女岳冬至和智英祥在追求自由恋爱的过程中,受到双方父母的阻挠,以致岳冬至被人打死的悲剧故事。被打动的小说家虚构出了一个光明的结局,旨在借这个故事反映“人民政权是人民实现自主婚姻的最可靠的保证”。在当时的中国,妇女的生存状况实际上并不乐观,各种陈规陋习依然在社会上肆虐。那个时代,父母包办婚姻为主,所以,1950年的婚姻法实际上是政府教年轻人如何自由恋爱。

鱼雁传情、简陋婚宴(五六十年代)

五六十年年代,人们婚姻自由,但婚姻观却是很简单质朴,纯洁理想型的,经历过抗美援朝等战争的洗礼,成熟沉稳,简简单单。结婚时拜的都是毛主席,婚礼被谆谆告诫我们要“听毛主席的话,作毛主席的好战士”。

《幸福像花儿一样》这部充满浪漫色彩的红色电视剧,在捧红孙俪、邓超、殷桃等演员的同时,也让我们体验了七八十年代那个特殊时代的爱情与婚姻。从电视剧的一些片段、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婚姻需要向上级请示、批准后方可谈恋爱,结婚,政治色彩较重。片中的主人公林彬、杜鹃虽然两情相悦,但最终却没有走到一起,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谈恋爱还要打报告的不自由,阻碍了他们爱情前进的脚步。也许,这一点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很是荒谬。的确如此,在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多年家庭伦理,血缘继承观念的文明古国,结婚是关系到传宗接代的大事。这种伦理思想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再加上五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当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早已波及到社会各个领域,可大多群众的婚姻观念还停留在五六十年代。

虽然封建制度早已废止,但数千年的封建思想仍然残留。所以在对待婚姻上仍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思想为主。婚姻也还是受阶级观念影响,仍是单纯,青涩的样版婚姻。人们的择偶标准很低,大都要求人品善良、能干就行。当然,在阶级革命感情基础上建立的婚姻,婚姻问题也相对较少。

通过调查与分析,主宰婚姻家庭变革的乃是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以及婚姻家庭价值观。这也说明了经济对社会中的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完善有利于经济基础的巩固。所以,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择偶标准较低。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择偶标准中经济因素的成分日益增加,择偶标准越具有时代性,在这部电视剧中同样塑造了一位看重金钱、地位的女性---大梅。可见,在那个年代也不缺乏像大梅一样踩着时代浪尖前行的女性,但总的来说那个时代的人们思想观念落后、保守。

七八十年代,正赶上文化大革命,毛主席崇拜热潮任然高涨不跌,结婚证背后都印着毛主席语录:“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不爱红装爱武装”,结婚礼服,也差不多是军装。

风气初开、新法出台(七八十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思想观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在婚姻方面人们的择偶标准、生育观、性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婚姻家庭领域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纷繁复杂,透过层层迷雾,我们可以发现主人们的婚姻家庭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变。2008年火爆荧屏的家庭伦理电视剧《金婚》就体现了这一变化。《金婚》被奉为中国婚姻家庭的“活化石”,它以小见大以普通老百姓婚姻家庭生活为表现内容,折射出时代变迁所带来的婚姻家庭价值观的变化。《金婚》真实细腻的浓缩了大多数中国人的婚姻生活模式,堪称中国婚姻的“百科全书”。改革开放后,婚姻家庭价值观的变化在《金婚》中都能一一寻到。改革开放前,人们在择偶时比较倾向于政治动机,虽不乏爱慕之情,但对方的政治身份往往成为人们择偶的首要标准。

但在《金婚》这部剧中佟志的大女儿燕妮的第一次婚姻就摒弃了家庭条件和个人条件中的“硬件”,完全以感情为中心,不够父母的坚决反对,毅然选择了结婚。尽管最后燕妮的第一次婚姻由于不够理智而以失败告终,但在燕妮的第二次择偶时,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后大多数人的择偶倾向,那就是在情感为基础的前提下,更注重配偶的个人条件,特别是内在条件,并且兼顾经济因素。但总的来说,改革开放后,在人们普遍的择偶标准中感情还是第一位。

自由之惑、回归传统(90年代、21世纪)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婚礼的形式也日益多样化,婚礼的花费也不断攀升。调查数据显示,90年代前期一对城市新婚夫妇的结婚花费相当于80年代的4倍,相当于三四十年代的135倍。最新一项调查还表明,1999年一对城市新人的结婚支出介乎5万到20万元之间,结婚费用高速增长的势头已是无可否认的客观事实。从前曾普遍流传一句话:有钱没钱,找个老婆过年。七八十时代结婚仅仅是为了完成“传宗接代”任务,而如今,人的追求已上升到车子、房子一类,而且还得紧记两件事,婚前财产要公证,蜜月旅行要游外埠21世纪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80、90后的我们这一代在这个金钱社会,婚姻观也必然会受到世俗的影响。在房奴、车奴、剩男剩女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择偶标准不断变化。一部反映社会现状,现代青年人所追求的爱情与婚姻的电视剧《裸婚时代》横空出世,这是一部能让人们反思现代青年人择偶倾向的电视剧。剧中男、女主角刘易阳、童佳倩相恋八年,坚信爱情能够战胜一切。不惜与父母反目,只花九块钱领了一张结婚证。没房、没车、没存款、没钻戒、没婚礼,这就是当代裸婚的定义。裸婚一族们相信爱情,无论世俗,选择走在了一起。然而,面对金钱至上的社会这也许不太现实,在对待感情的时候也必须要面对现实。

《裸婚时代》中刘易阳、童佳倩结成夫妻,组成了一个小家庭,一起生活,然而,婚姻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好,生活中点点滴滴,件件琐事似乎抹去了他们之间的感情。生活是对感情最大的挑战,他们之间的矛盾一一显现出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婚姻观与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条件、家庭背景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择偶的重要标准。在剧中男、女主角为我们演绎了一场温馨感人,却又心酸的现实裸婚故事。但是,在这个拜金主义盛行的世俗时代,裸婚似乎没有可能。在大多数女孩心目中“混得好不如嫁得好”。甚至有人公开申称“我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并不远骑着自行车笑”,他们不相信爱情更注重物质追求,认为爱情只是生活的小调剂,有它不多,没它不少。媒体的快速发展,电视节目日益丰富多样,为更能迎合当代青年人的追求,满足人们的择偶需求,相亲的节目不断增加,择偶方式不断个性化。继香港凤凰卫视的“非常男女,有缘千里”之后,大陆的电视征婚纷纷与之靠拢。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辽宁卫视的“一见倾心”,浙江卫视的“爱情连连看”等等。一时间火爆荧屏,而在这之前独身、不育也都曾经作为时尚,在中国人的婚姻生活中搅起阵阵波澜,有人戏言:如今的婚姻时尚是一天一个样,颇有道理。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人不再认为“婚外恋”是寡廉鲜耻、不可宽恕之事,而“第三者”也是可以“理解”的。可见,改革开放发展到二十一世纪,随着商品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婚姻与经济,住房日益密切联系。家庭观念逐渐淡薄,婚姻问题屡见不鲜,离婚率逐年提高。责任,道德,婚姻,爱情这四者的关系实在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据调查愿意嫁给富二代的女生最多,占59.2%,其理由是可少奋斗很多年。1980年新《婚姻法》:感情破裂,准许离婚,那个时代全国第一个离婚案,遇罗锦与蔡钟培案闹得沸沸扬扬。新《婚姻法》颁布后,一场持续十年的离婚潮随之而来。现如今,“合则聚,不合则离”这是当代青年人崇尚的一句话,也反映出青年的婚姻观。

30年前一见钟情执子之手,30年后相濡以沫或各奔东西。改革开放30年来,婚恋摆脱了旧制度和旧观念的束缚,结婚与离婚变得更为自由。

然而,当爱情挣脱枷锁之后,自由的天空一度让人迷茫。在经历禁锢与保守、自由和放纵之后,人们又重新开始审视爱情观,传统美德再次成为婚恋信条。

第五篇:中西方文化在婚姻观念上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婚姻爱情观念上的差异

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传承,这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代社会仍然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无法割断的联系。婚姻爱情观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中西方的婚姻爱情观有着极大的不同,可比性极强。

一、中西方爱情观不同的表现 1.追求爱情的自由度

在中国封建社会,婚恋的顾虑和干涉颇多,特别注意门当户对,女子是否有德有貌,男子是否有才有功名。这样一来男女双方的爱情就绝非单纯的爱情了,其中掺和了许多门第功名等与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相关的因素。

西方人表现在爱情观上就是“探究”心态。特征是爱独立自由,喜欢探究新奇,乐于冒险进取。男女在择偶上不管年龄大小、相貌美丑,不管是否已婚,只要能达到探究上的满足,一切都无所顾忌。而且西方人觉得恋爱是自己的事,不应受过多约束。2.爱情的表达方式

中国男女表达爱情的方式都是含蓄、拘谨、谨慎的。文学作品中的男女经常用日用物品如绢帕、团扇、玉簪等求爱,或者用谐音寓意的东西,如莲子(怜子)、青丝(思)、红豆等表达心意,在伦理道德监管下中国人无法明确地用言语当面求爱。而只得求助于有爱情隐含意义的物品或者其他暗示行为。

西方人表达爱情的方式就显得直露、开放。有时甚至是异常狂热、不顾一切的。人们可以公开谈论自己的感情,社会舆论对此也予以容忍和支持。人们在个人生活中对自己倾心的对象往往公开表露爱意。而没有太多道德上的顾忌。

二、中西方婚姻观不同的表现

(一)结婚目的的差异

所谓婚姻目的,即男女双方想经由建立婚姻关系的方式而达到某种预期的结果。

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为家庭而非爱情。一方面是通过联姻合两大家族之优势,扩大亲属同盟,即“结缘”;另一方面是为了男性家庭继承家庭的血统,传宗接代,即“继统”。当然,在现今的中国社会中,这种传统的婚姻目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男女青年往往选择“爱情至上”的婚姻。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极富传统的社会,要使爱情变为婚姻的主要目的,仍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西方人的婚姻目的:其一是坠入爱河的恋人希望恋情有个完满的结果;其二,寻找长久的异性生活伴侣,从而使自己在生理上心理上的需要得到满足。在个人主义极为流行的西方社会中,结婚只是两个个体的结合。而结婚的基础是爱情和两性相悦。在他们看来: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低质量的婚姻。由此可见,追求真爱乃是绝大多数西方人最重要的婚姻目的。因此,我们说西方人的结婚,是个人的权利;中国人的结婚,更像是对家庭的一种义务。

(二)择偶标准的差异

由于婚姻目的的不同致使中西方文化在择偶的标准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从中国传统的择偶标准来看,最要紧的是身家清白和门当户对。身家清白,往往是男方对女方要求的条件。父母替儿子选媳妇,首先调查清楚女方是否属于本分人家,因为他们认定只有这样人家出身的姑娘将来才可恪守妇道,孝敬公婆,使家庭和睦。至于门当户对,则更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家长替子女择偶特别讲究的条件。在中国古典的爱情小说中,穷秀才和富家小姐的相爱总会遭到最强烈的阻挠;而贫家女想嫁入豪门只能给人做侧室或偏房。现今中国青年男女的择偶标准,虽然不一定严格恪守身家清白和门当户对的原则,但是仍然受到这一原则的影响。

西方人的择偶标准和我们实在有很大的差异。西方人的择偶标准,最主要是两个人的互相契合,其余的条件像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因素则可以不在考虑之列。因此,一位出身富贵之家的少女在寻觅如意郎君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选择与自己阶级背景相差悬殊的小伙子,其原因可能仅仅是因为被小伙子的幽默感吸引。西方童话中王子与灰姑娘的浪漫爱情故事在西方现实生活中也时有发生。英国的查尔斯王子之所以最终选择出身、相貌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卡米拉作为自己的爱人,正是因为两人有着契合的性格和共同的爱好。

(三)婚姻中的夫妻关系

传统的中国婚姻中,丈夫往往在婚姻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妻子则是处于从属地位。这种婚姻结构是由于传统的文化分工造成的,即“男主外、女主内”的文化分工。丈夫是一家之主,是全家的顶梁柱,承担着家庭生活的主要经济责任;而妻子的任务是管理家务,侍奉公婆,相夫教子。现代的中国社会,男女在婚姻中的地位差距不似以前那么悬殊。如今,女性走出了家庭的圈子,参与社会工作,保持在经济上的相对独立。但即便如此,大部分的妻子仍需要或愿意在不同程度上依附于自己的丈夫。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经济条件较以往有很大的提高,不少妻子回到家中做全职主妇,完全由丈夫供养。对于这些全职太太们,人们总是投以羡慕的目光,称赞她们有福气;但对于社会中出现的极为个别的全职丈夫的情况,大家总是投以鄙视的目光,认为男人围着锅台转是很没骨气的。

西方人则认为婚姻中的男女应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社会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促使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妇女投身到家庭以外越来越多的领域参加工作、参与交往,由于重新获得为家庭做出经济贡献的机会,妇女们自然要求自身地位的相应提高。因此,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在西方社会遍布起来。这些女权运动提出了“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纲领,要求妇女在社会中与家庭里取得与男子同等的地位,使妇女从传统的习惯、观念和价值观中解脱出来,实现真正的平等。在西方,妻子和丈夫均可在外谋职,共同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家中的大小事情均由夫妻二人共同商定。对于纷繁的家务琐事,夫妻也共同承担。对于照顾孩子的责任,双方也要共同分担。妻子无需为照顾孩子而放弃自己的职业角色,丈夫也需承担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夫妇同时承担双亲身份,不再有父、母在与子女关系中角色的分担和隔离。

三、原因分析 1.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是以自给自足的农业文化为基础的。其基本特征是向内调适。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在严峻的自然面前只能千方百计地调整自己来顺应它,由此形成了一种“天人合一”向内调试的心态。这种心态向社会其他领域渗透的结果,则必然产生竭力缓解、调和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的倾向。西方文化则是以古希腊的商业文化为基础的。其具有以个人或民族为中心的向外扩张性的特征,它要求人们要勇敢地迎接冲突或主动挑起冲突,在冲突中争取闪光诱人的未来。

这种不同民族的文化积淀反映在追求爱情的自由度上,特别是当爱情受外界阻挠的时候,中西方男女有不同的行为反应。中国的男女恋人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为自己的命运而抗争所采取的行动往往是被动的、极其可怜的,甚或采取“忍”、“让”的态度以缓和矛盾。而最终换来的却是自身爱情的悲剧;与之相反,西方男女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为追求自己的爱情自由、婚姻美满所采取的行动往往是主动、坚决、剧烈而又毫不妥协的。2.社会开放程度与女子地位

中国古代社会开放程度不高,不鼓励男女自由见面、交往和恋爱,且女子地位低下。比男子更不自由,因此男女在追求恋爱的时候顾虑多、压力大,自由恋爱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婚姻只能听从家族或父母的安排。自己没有自由挑选的权利和条件。而西方男女交往相对自由得多,社会尊重自由恋爱,家庭干涉少。

中国受儒家的影响,男尊女卑是天经地义的,而且女子被看成与“小人”一样“难养”。儒家文化压制妇女,在婚姻恋爱的问题上,妇女没有选择的自由,封建正统派强调 “三从四德”,“男女授受不亲”等,妇女被套上沉重的精神枷锁。而西方受骑士之风的影响,认为尊敬女子是荣耀的事,妇女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高,作为爱情生活的主角,妇女享有较大的自由。3.民族性格

中西方有不同的民族性格,这是与各自的政治、经济、思想意识结构紧密相联的。

20世纪前的中国具有产生依附人格、奴化人格的文化背景。政治上强调的是个体对国家的单纯义务和无条件绝对服从,政治不平等;经济上小农经济造成中华民族普遍依赖自然力、屈从自然力的心态;思想上由于儒家的那套完整严密的伦理道德体系,形成了极端僵化与一统化的思想意识结构,造就了成批的顺民、忠臣、孝子、节妇。

西方人拥有热情、奔放、坚决、毫不妥协的独立人格,原因在于:政治上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达到了政治上的相对平等;经济上立足于个人之上的古希腊商业经济和近代西方大规模的资本主义经济,达到了经济上的自主;思想上思想家依据各自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进行自由选择和发现,形成了思想创造的自由化、多元化。

四、结论和启示

通过对中西方婚姻爱情观的比较可以看出,中西方婚姻爱情观相差甚远:西方人重视恋爱。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其背后有深刻的原因,如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社会开放程度等的迥然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姻爱情观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逐渐落伍僵化,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婚恋自由的要求。它已很难使两性之间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发展真挚的感情。爱情是一个民族充分发挥潜能的保证和体现,中国文化需要一种健康向上、积极有为的婚姻爱情观。需要一种能够保证两性共同感情基础的婚姻爱情观。这是西方文明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和反思,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婚姻爱情观中的积极成分,如重视恋爱,重视恋人间的言语沟通,男女都主动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同时结合中国婚姻爱情观中的重视婚姻家庭的稳定性、和谐性,体贴照顾配偶及家庭等观念,最后形成一套适合当代中国自身的新型婚姻爱情观。

下载关于婚姻观念的研究(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婚姻观念的研究(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婴幼儿早期教养观念研究

    一、研究原因 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开端重要”的观念深入许多家长的心中。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很多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独立性、自主性、意......

    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研究读后感

    浅谈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 ------课程学后感 在教学中存在着不少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做法。其一,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往往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机械地模仿,机械地记......

    名人婚姻不顺研究(共五篇)

    1、2同属东方木,其中1为阳木,2为阴木;比如21属阳木非常刚强,可以代表事业与魄力,32属阴木非常温柔,可以代表家庭与慈爱。阳木是高大的树木,比如松柏栎彬等,而阴木是细软的树木,比如杨......

    现代营销观念问题研究(大全)

    现代营销观念问题研究21世纪以来资讯爆炸、瞬息万变,企业经营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现代营销观念下的营 销战略创新正是为了适应这一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它既包括企业营......

    婚姻继承法前沿问题研究(精选5篇)

    案例一:延续后代权应是牛育权之外的一种亲属权 原告孙文涛,男、59岁,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某乡村民。 被告赵翠,女,26岁,四川省成都市金午区某乡镇企职工,系原告的儿媳。 原告之子孙......

    事实婚烟论文:事实婚姻法律效力研究

    事实婚烟论文:事实婚姻法律效力研究【中文摘要】婚姻关系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不管是在古代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婚姻关系的健康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系统的良好运转,......

    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研究读后感(推荐5篇)

    浅谈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 ------课程学后感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陈万春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时代,为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我们必须从幼儿开始培养,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

    中美时间观念的对比研究(一)

    中美时间观念的对比研究珍惜时间(time thrift)的概念在16世纪就开始在西方流行。当19世纪钟表大规模生产以后,时间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观念有了更深入的影响。虽然时间已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