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范文模版)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始末 ——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的研究
许瑞桐
(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1506班)
摘要:“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在风云变化的20世纪初,中国陷入混乱时期,同时各种新思想在不断涌动,其中李大钊与陈独秀两位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驱,经历磨难的洗礼和自我的认识,最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关键词:南陈北李;中国共产党;建立;
引言
引言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使得代表新思想的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分子积极投身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立其基”与“导其先河”者
思想风潮涌动的20世纪初,李大钊是国内最早认识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也是最先倡导唯物史观,研究辩证法、唯物论的学者,可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立其基”与“导其先河”者。
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而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认识马克思主义之初,李大钊的思想并为受其撼动,直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李大钊才从俄国革命党人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件中悟出社会主义革命之真谛。
在思想正处于新旧观念决绝阶段的李大钊,潜心研究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资料,继续探索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寻找中国革命屡受挫折的根本原因,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李大钊的思想转移到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以后,开始努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倡导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唯物论。于1919年写出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新青年》分两期载完,其中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最早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原理的著作。
旗手与总司令
作为《新青年》的创办者、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主要发起和组织者。
陈独秀
陈独秀与李大钊在日时就认识,交情不深,后各自回国发展自己的文化事业。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1917年,陈独秀受蔡元培之聘,到北京大学任文科学长,并把《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同年,李大钊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与陈独秀开始了密切的交往。两人于1918年创办了比《新青年》“更迅速,期刊短,与现实更接近”的《每周评论》。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陈独秀与李大钊在《每周评论》上组织舆论支援学生的斗争,撰写文章,散发传单,积极参与受迫害学生的救援工作。陈独秀遭到了反动当局的逮捕,因北洋政府迫于舆论压力而被释放。
相约建党
陈独秀出狱后,从《新青年》上读到了李大钊悉心撰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他的思想,真正地转移到马克思主义轨道上来。
陈独秀不断地受到警察署的严密监视与骚扰,李大钊为了帮助陈独秀避开迫害,决定亲自护送陈独秀去离开北京前往上海。两人打扮成下乡讨账的商人,先走到天津,后陈独秀坐船到上海。二人的谈话内容难以知晓,但是二人已经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
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共产党,起草了党纲。陈独秀约李大钊在北京组织。同时,陈独秀决定以《新青年》为党的公开机关刊物,另创办理论月刊《共产党》,宣传马克思主义。
在南方的陈独秀以上海,广州为中心,在北方的李大钊以北京为中心,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工作,成就了一段“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
结语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历史表明,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是李大钊率先在中国肯定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也正是李大钊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把在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一直起旗帜作用的陈独秀吸引到马克思主义轨道上,影响和团结了一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青年,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参考文献: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前前后后——王桂英,《档案天地》,2012年第10期,17-21页。
第二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怎么来的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怎么来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表述被诸多党史著作和研究成果所采用,已然约定俗成为关于党的创建史和陈独秀、李大钊对党的创立所作出特殊贡献的一句经典性评述。这个似乎耳熟能详的表述,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先有“北李南陈”,再有“南陈北李”
在历史上,最早的表述是“北李南陈”。
目前所见文献史料,最早使用“北李南陈”的是五四运动期间在北京大学受教于李大钊的赵世炎。他于1920年8月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在一张李大钊与陈独秀合影照片后面的硬板上,写了一篇杂感,其中提到在勤工俭学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首诗:“北李南陈,两大星辰;茫茫黑夜,吾辈仰辰”。当时还有一首嵌名诗:“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也在五四运动和中共创立时期社会上广泛传颂。这两首诗的作者是谁,目前尚不清楚,都没有史料佐证,但从语气看,最大的可能是出自当时追随陈独秀、李大钊,并活跃在北大校园里的一批学生、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之手。
上述两处使用的都是“北李南陈”。直到1933年4月23日,在社会知名人士和家属为李大钊举行的葬礼上,送葬队伍中有一副由时任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副会长兼总干事的杨杏佛送的挽联写道:南陈已囚,空教前贤笑后死;北李如在,哪用我辈哭先生。才有了“南陈”“北李”的表述顺序。
把“南陈北李”组合起来使用,目前所见文献是,1943年3月,出席一大的一位代表在《古今》半月刊上发表《扶桑笈影溯当年》,文章中说,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主张组织共产党,经几次会商之后,便决定组织起来,南方由仲甫(陈独秀)负责,北方由李守常(李大钊)负责,即所谓“南陈北李”。1947年4月26日和5月3日蔡尚思在《文汇报》上发表《李大钊的思想评介》,文中说李大钊是中共初期的理论家与实行家,他与陈独秀齐名,被世人称为“南陈北李”。1987年12月,梁漱溟在其书中回忆李大钊时说: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为首的是陈独秀、李大钊两先生,一时有“南陈北李”之称。
“相约建党”是对一段历史背景的概括
“相约建党”,这四个字其实是基于历史过程的一个概括性描述,即1920年初李大钊冒险送陈独秀去天津,在路上谈到建党之事。
对于这一历史过程与背景的最早叙述,是当时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4日报道《武昌中山大学集会追悼李大钊等烈士》,文中写到5月22日在武昌中山大学举行的追悼南北死难烈士大会上,与李大钊关系密切的高一涵作了《李大钊同志事略》的演讲,演讲中有一段描述性内容:“(五四运动)时陈独秀先生因反对段祺瑞入狱三月,出狱后,与先生(指李大钊——引者注)同至武汉讲演,北京各报均登载其演辞,先生因此大触政府之忌。”并说到陈独秀“返京后则化装同行避入先生本籍家中,在途中则计划组织共产党事”。这就是“相约建党”的历史背景依据。
1963年10月,高一涵又作过一次内容相似的回忆,并对“化装同行”的过程细节讲得更加具体生动。他说:时当阴历年底,正是北京一带生意人前往各地收账的时候。李大钊同志雇了一辆骡车,从朝阳门出门南下,陈独秀头戴毡帽,身换王星拱家厨师的一件背心,油迹满衣,光着亮发,坐在车子里面,李大钊跨在车把上,携带几本账簿,印成店家红纸片子。沿途上住店一切交涉都由李大钊出面办理,不要陈独秀开口,恐怕漏出南方人口音。因此一路顺利到了天津,即购船票,让陈独秀坐船前往上海。
为什么高一涵能够叙述得如此详细呢?这是因为高一涵与陈、李存在不同寻常的关系。高一涵原名永浩,笔名一涵,安徽六安人,于1912年自费留学日本入明治大学政法系就读。1916年7月回国与李大钊同办《晨报》,任北京大学政治学系教授,经常为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撰稿,并协办《每周评论》。他们都到日本留学、同在北大任教、一起参加五四运动等共同的政治爱好和相似的生活经历,把他们3个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以这种历史渊源形成的深厚私交,高一涵回忆陈、李有相约建党之事,应该是可靠的。1926年,高一涵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出版、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采用了高一涵的叙述,写道:“1920年2月,为躲避反动军阀政府的迫害,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迁移上海。在护送陈独秀离京途中,李大钊和他商讨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这可以说明,高一涵叙述的这段历史得到党史权威部门的采信。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说的形成那么是什么时候,又是谁把高一涵的历史回忆概括为“相约建党”,并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组合起来使用的呢?
2001年北京大学萧超然教授在《百年潮》上发表《关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我见》。文章论证指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不管是自己编写或者从其他人编写的各种教材和教科书中,以及各种党史研究的专著中,都没有提及、看到或者听到有关“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表述。通过论证,文中提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这八个字的组合提法,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梳理发现,1983年3月由著名历史学家、党史学界前辈李新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伟大的开端》一书中,采用了高一涵的回忆。该书写道:“李大钊决定亲自护送陈独秀到天津。1920年2月,他们扮作商人,坐一辆骡车,先到河北省乐亭县李大钊的家乡——大黑坨村。在大黑坨村住了几天,然后起程去天津。一路上他们交换了关于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意见……他们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进行活动,筹建共产党。”稍加留意,以上这段文字后面一句话里,其实就有“相约建党”的关键字节——他们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进行活动,筹建共产党。如此看来,把这段历史背景概括为“相约建党”,应该是始于1983年出版的《伟大的开端》一书这段叙述。
“也许受这段叙述的启发,在此后的报刊上出现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这一概括。”1986年5月,虞崇胜在《江汉论坛》第5期上发表文章,文章题目就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时间和地点》。1989年9月由阎稚新、李善雨、肖裕声编著,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李大钊与中国革命》一书,在第二章中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标题出现;1991年10月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注释集中,也采用了高一涵的演讲内容,然后结论性地写道:“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这可以视为对“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权威使用。
第三篇:相约南万,爱心传递
相约南万,爱心传递
2013年8月4日,深圳爱心陪护团队、汕尾市爱心之旅志愿者协会、陆丰市青苗公益协会等公益组织,在共青团陆河县委员会罗方伟书记的带领下,到南万镇开展“走进汕尾——爱心陪伴在行动,关注贫困家庭学生”活动。
在万中村委书记、主任陈帝炳和万东村委书记、主任叶国舜的陪同下分别来到贫困户陈子华家和叶佐平家了解困难情况,并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陈子华家的情况„„叶佐平家中共有六口人,两个老人、两个中年人、两个小孩(一个读初一,一个读小学一年级),家中的四个大人三个享受低保,小孩父亲脑中风后遗症,小孩母亲精神疾患,两位老人年岁已高,已经没有劳动能力。这两个家庭,每个月发放的低保费,只够他们维持柴米油盐的简单生活,过年过节还需要亲戚朋友的救助度过。
期间,罗书记一行还到南万学校万东教学点了解学校的教学及硬件建设情况。深圳爱心陪护团队在了解学校的情况后,当场承诺捐赠图书,以完善万东教学点的图书室建设。
第四篇:陈、李演讲稿
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大家好,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雷锋,一位妇孺皆知的好战士,一位人民群众的好帮手,一位无私奉献的好党员,他的故事,在千家万户下的经纶灯光中流传至今„„
雷锋常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次,雷锋去安东出差,一上火车,他看见列车员很忙,就动手干了起来。擦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年人找座位,接送背大行李包的旅客。到沈阳的时候,他发现一位大嫂的车票丢了。他领着大嫂到售票处,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车票,塞到她手里说:“快上车吧,车快开了。”那大嫂说:“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单位的,我好给你把钱寄去。”雷锋笑道:“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从安东回来的时候,他又碰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说是要去抚顺看儿子。于是,到了抚顺,雷锋搀扶着老人,东打听,西打听,找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老人的儿子。人们常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果真是这样啊!
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像雷锋一样的人。你可知道?有一个女孩,她叫何月,正值花样年华,她却悄然离开,她捐出自己的身体,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她却像天使一样飞翔。她,与雷锋一样,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我们,沐浴在社会主义的温暖阳光下,更应该学习雷锋精神,在平常生活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毫不犹豫的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应该有钉子精神,长大为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做贡献!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时刻想着他人,像雷锋一样,主动为他人服务
雷锋的一生只经历过22个花开的季节,可是他的模范事迹和高尚思想却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让我们一起学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我们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金江实验学校 八(2)班 陈沐阳 李新元
第五篇:南李庄汇报材料
南李庄社区增收致富汇报材料
自孟庄镇关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活动开展以来,经党支部研究,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了详实的目标措施,并认真贯彻落实,使农民增收致富活动在我社区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一、社区基本情况
辉县市南李庄位于孟庄镇西部,太行大道以南、韭山路以西,紧临辉县市城区,交通便利。南李庄现有人口1131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28名,社区占地95亩,建设住宅面积17万平方米,设计住户600余户,2000口人。2009年---2010年,孟庄镇南李庄村被孟庄镇评为信访稳定村、南李庄党支部被辉县市评为辉县市优秀党支部等称号。
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主要做法
“工业反哺农业,企业回报社会”
河南孟电集团于2010年无偿出资1.6亿元,支持我社区新农村建设。对原村进行整村拆迁,并提出“拆迁旧宅建新房,住上新房不拿钱,节约土地上三产,持续增收村民欢”的社区建设安置原则,351户群众每户无偿得到一处270-290平方米的别墅,实现了“当年拆迁、当年建设、当年入住”的目标,新村建成后节约土地65亩,天然气、暖气入户,满足了群众的标准生活需求。
考虑到南李庄村的长远发展,把社区所建的160间门面房全留作村集体财产,除增加100多万元收入外,还可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
利用土地,发展商贸,增加就业
孟电集团在2011年计划出资3000万元,为南李庄社区建设农贸市场、物流仓储、服务中心等。目前已投入840万元购置了钢架结构,出动铲车、翻斗车等车辆,运土78000立方,填好了地基,并开始放线,项目有望年底建成。建成后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500个,每年还可让村民增收300多万元。
结对帮带促增收
我社区共建立了53对帮带对子,从提供致富信息、解决生活实际困难等方面进行帮扶。今年八月十五前夕,辉县市委办公室领导来社区对各自所帮扶的群众进行了慰问,并带来了油、粉皮等慰问品,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温暖。
我社区贫困户靳备战身有残疾,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全靠其妻子在挂面厂包面条维持生计,孟电集团领导经过入户走访,了解到了他家的情况后,安排他到孟电集团搅拌站上班,并针对他的现实情况,让他上夜班,既能照顾家里,又能提高收入。
“不仅要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还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我们南李庄村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深入
开展创先争优,力争实现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为新农村建设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