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省国有企业现代管理的基本要点(共5篇)

时间:2019-05-14 05:5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我省国有企业现代管理的基本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我省国有企业现代管理的基本要点》。

第一篇:论我省国有企业现代管理的基本要点

论我省国有企业现代管理的基本要点

中文摘要: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管理不是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而是如何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按照适宜企业现状的规范、制度、流程以及方法、步骤来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现代企业管理只有通过塑造科学规范的管理观念、管理行为、管理体系才可能铸造公司自身系统竞争力,从而获得稳定上升的竞争优势地位。

关键词:企业管理理念

现代企业管理

现状

以人为本

企业管理理念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代表了人们在商业活动中所必须坚持的基本信念---非正式、未成文的原则,指导人们应该做些什么和怎么做。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也是如此,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状况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整个市场供需状况由卖方市场发展到买方市场,公司发展状况由以生产为中心转变为以营销为中心,营销重心由以产品为导向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竞争对手的不断涌进、客户不断精明的需求、激烈的多层次竞争等使得公司不能不进行脱胎换骨式的变革,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从家长式管理到人性化管理、从感性管理到理性管理、从官本位管理到科学开明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

众所周知,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曾对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的工业生产产生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其生产力有了空前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管理的思想暴露出一些弊端,这使得现代管理理论应运而生。

这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厄威克所说:“目前所谓现代管理方法,如果不说是绝大多数,至少有许多可以追溯到泰罗及其追随者半个世纪以前提出的思想。这些管理方法虽然已改进和发展得几乎同原来面目全非了,但其核心思想通常可以在泰罗的著作和实践中找到”。

从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任美国德瓦尔钢铁公司总工程师的泰罗致力于企业管理改革的研究,创造了一套科学管理方法,并于1911 年出版了理论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管理时代——泰罗科学管理时代。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之前的管理理论逐渐暴露出各种各样的弊端,因此现代管理理论丛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企业管理人员数量的快速膨胀,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人们开始对已有的管理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和反思,纷纷采取措施开展轰轰烈烈的组织变革运动。1990 年,彼得·圣吉发表了《第五项修炼》,提出企业如何通过系统学习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造来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1993 年,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辟合作出版的《再造公司——企业革命的宣言》一书,提出要从根本上反思业务流程,对其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品质、服务与速度上获得戏剧化的改善。1992 年威廉姆·戴维陶和迈克尔·马隆出版了《虚拟公司》一书,引发了管理上的一场新的变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之间矛盾的加剧以及生态科学的迅速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在经济生产中以新知识、新的管理理念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实现资源循环。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实施,当前很多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纵观古典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丛林,我们不难发现众多现代管理理论都是对科学管理理论某方面的继承和发展,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当代中国的大多数企业都还在采用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思想,一小部分企业由于行业性质而对科学管理的思想稍加改变。迄今为止,科学管理在中国方兴未艾。

在WTO和网络经济这个大环境下,企业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新的理念,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1.商场是生态系统,不是战场

传统观念认为商场是战场。商业就是争夺市场的企业、企业内部各部门、客户和商家等的系列冲突,是“你死我活”的竞争。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则认为商场是生态系统,不是战场。商业是由寻求市场生态链的相互依存关系构成的,是“你活我活,你死我死”的相互依赖关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趋明显,国家、企业以及企业各部门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2.企业是社区,不是机器

传统观念认为企业是机器。企业是这样一种机制:员工在其中是缺乏个性的齿轮,作为零件,每个人都是可以更换的。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则认为企业是社区,不是机器。企业是由拥有希望和梦想的个人组成的集合体,是志同道合者汇聚一堂的地方,个人的希望和梦想又与企业的远大目标息息相关。员工不再像一台大机器的零件,而是企业内富有活力的细胞体,与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被动地适应设备运转相反,更倾向于拥有一个自主的工作环境,不愿意受制于物。

3.管理是服务,不是控制

传统观念认为管理就是控制。在于控制员工的一举一动,敦促他们按管理者的意愿行事,管理者叫他往东,他就不要往西。

现代管理新理念则认为管理是服务,不是控制。管理的工作就是指明方向,提供员工完成工作所需的资源。决策是由企业“最低层”做出的,有员工自己的规定和方向,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举足轻重的,对企业盈亏都是有所影响的,从而更能激励他们。让他们直接而又深切地感受到了企业的“脉搏”,反过来又使整个企业对市场更为敏感。

4.员工是同辈,不是小孩

传统观念认为员工像小孩。员工太不成熟了,如果不严加管束,他们会把企业财产偷得一干二净。

现代管理新理念则认为员工是同辈,不是小孩。被聘用的每一个员工都好像是企业中最重要的人,一个有才干的人是能够全力以赴的人。

5.激励靠眼光,不是靠担惊受怕

传统观念认为动力靠员工害怕。经理靠炒鱿鱼、嘲讽和取消特权来激励员工。

企业管理理念则认为动力靠眼光,不是靠担惊受怕。雇员拼命工作,不需要强迫,不需要恐吓。他们目标明确,对企业的目标怀有坚定的信心,真正地喜欢自己所做的一切。如果知道自己一旦实现目标将有巨大的回报,知道收获的硕果中也有他们的一份,那么他们将以极大的热情、忘我的精神和幽默的心境投入到工作中去。

6.变革即发展,不是痛苦

传统观念认为变革是痛苦的。变革既复杂又困难,除非万不得以,否则不变革。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则认为变革是求发展,不是痛苦。变革是适应新市场,再次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新技术领域的先驱,他们无时不在拓展新天地。

总之,这6种企业观综合起来就为企业创造了一种新的管理框架。这样的企业不是大一统的、官僚作风盛行的、控制严密的、固步自封的企业,而是权力下放、信任他人、任人惟贤、自由而灵活、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企业。

现代企业的振兴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代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为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现代企业管理者必须善于调查研究,勇于开拓创新,具有容人之量。果断决策有魄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成功的企业在评判一个人时看他的行为和成就,而不看他们的个人素质与技能。业绩评估是企业理念中影响巨大的要素,它有据可依,也没有素质与技能评估那么主观,因此,它与以事实为根基的工作方式密不可分。

在目前我省国有企业现代企业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文化建设缺失。由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缺失使得我省国有企业对员工没有凝聚力、向心力,无法形成企业上下整体思维的共识,无法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员工对企业没有忠诚度和归属感,企业对员工缺乏信任和信赖,相互就是赤裸裸的雇佣和被雇佣的劳动合作关系。

2、人才培养意识缺乏。一些国有企业总是感叹“人才难找,人才难求”的往往也是最不重视人才培养的企业。其实最适合的人才往往是企业自己培养的。很多企业不会也不愿栽培熟知企业状况的资深员工进入管理岗位,喜欢将“空降兵”招进 企业,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期望一番大作为,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而相对资深员工深感职业生涯发展只见到坚硬的天花板也选择离去。

3、用人观念生硬。除任人唯亲的恶习外,有了人才而不会利用,不是大材小用就是小才大用,这无疑是企业的一大悲哀。员工感觉企业没有公平畅通的职业发展前景而选择离去,从而直接导致企业内部无法形成一个清晰的人才梯队,造成很多工作无法延续,没有有效积累和总结,甚至遗留大量问题。

4、管理模式简单粗暴。困扰我省国有现代企业管理的魔咒就是老板的“一言堂”,事无巨细插手具体业务工作,甚至自行包揽决断;靠主观经验判断、简单粗暴地行事,决策变化莫测。从而造成整个企业莫衷一是、混乱不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官本位色彩浓厚,区域人员散兵游勇、天马行空等。

要改变现状,只有谨慎遵守以下几个要点 :

长远眼光,短期计划。展望未来,以未来为导向,全神贯注于下一步计划,步步为营,逐步逼近终极目标。

保持工作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别白费心思去详细描述工作,建立所谓的“制度”。相反,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要完成手头工作,个人、团队、企业缺一不可。

速下决心,集思广益。重大决定由企业各级员工热烈讨论,然后速战速决。

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让每个人都明白失业是再自然不过的事,鼓励个人和企业作好应急计划,以防不测风云。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

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管理不是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而是如何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按照适宜企业现状的规范、制度、流程以及方法、步骤来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

企业日常管理,一切应该是产销平衡为中心的。也就是企业管理日常的一切经营活动,应该围绕着产销平衡这中心工作展开的。接到客户的订单,结合现有的库存(一般是自有品牌运作时有这个动作),形成内部的生产,发出采购订单,安排生产,按客户的订单日期交货。完成交货,及时收集客户的反馈信息,解决客户反映的问题,满意客户(自有品牌,这项工作会更加的多)。产销平衡,重点是四项工作,即QCDS。QCDS,Q是指品质(质量),C是指成本,D是指交期,S是指服务。

企业管理中产销平衡的中心内容当然是交期,但在这里,大家都知道品质的重要性。企业的产品要有竞争力,要有长期的竞争力,要想在市场上长期的生存下来,最最核心的还是产品的品质。品质如何才能提高,当然是要依靠一线操作人员去实现的。品质检验人员重要否?当然重要。检验的重点是要发但真正的要提升品质只能也只有依靠一线的员工。品质是做出来,不是检出来,这是最质朴的一句话。品质作为中小企业的生命,应该已经深入人心的,至少已经深入到经营管理层面。如何才能真正的做到实处,或者说是真正的得到落实?当产品的交期、功能、成本等与品质发生冲突的时候,能否还坚持品质优先?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说是:品质的重要性,得到的切实执行。如果没有做到,讲再多的大道理,都没有用。作为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应该要掌握到公司的品质状况,并且要参与到重大品质的处理。

企业管理交期。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日常经营管理的所有活动,都应该以“产销计划”,以“订单交期”为中心来展开的各项工作。销售订单不仅仅是营销部门的事,是公司所有部门的事。公司内部所有的部门,都要为此任务而展开工作。不管是生产部门,还是采购、仓管、质量,包括财务、人事、行政这些所有部门,都要为订单交期去服务,去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公司所有的部门,所有的人员,都应该牢记这样的思想,并且能够切实的去执行。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有利润。而利润的唯一来源,只能是销售,只能是所有产生收入的工作。节流是重要方面,但不是决定面,决定面的只能是“收入”。而体现在内部各部门要做的工作就是:交期。

企业管理服务。对于OEM代工而言,服务相对要少一些,主要侧重处于品质、交期等的投诉,客户动态的了解和掌握,客户在业务面和感情面上的沟通。而对于自有品牌的销售,服务相对会比较多。除了OEM服务之外,还要对终端消费者的服务,这一部分的服务范围要更广,量更大,更加的复杂。在服务上,没有服务的服务是最好的服务。当问题发生时,及时处理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应该做的。消除客户的抱怨,通过服务,将抱怨,转为另外一种形式的满意,要成为一种增值的服务。服务包括售前、售中和售后三种形式,将问题消灭在售前当然是最好处理方式。但大量的服务工作是通过售后来完成的,而做好售后工作,关键还是及时。而做到及时的关键,则是售后配件的及时供应。只有通过最经济的售服周转配件,加上及时的售服配件供应来解决。除此之外,就是要求产品配要增强通用性,同一功能的部件,要尽量多的采用同一规格的配件。

国际营销界倡导“管得少就是管得好”的理念,并不是说全然不用管理,而是高层管理者不要陷入越位管理的漩涡无法自拔,中低层管理者不要陷入过度管理的泥潭。

1、管理最高境界就是道家风范,知人善任、无为而治!知人善任就是管理者应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做到才适其位、位适其才,分析人与事的不同特点,谋求人与事的最佳组合。高层管理者不需事无巨细插手干预具体业务,毕竟教练不是去上场踢球的角色,只需要作好“宏观管理”,拟定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整合和调配内外部各种资源,使整个公司按照既定的营销战略、营销策略、营销模式以及相应的规范、制度、流程等顺畅运作,就是无为而治。

2、中层管理层应该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核心是“人之初,性本善”,儒家思想重在教育,重在启发,重在感化。中层管理者应该是以身作则,教育启发,对员工怀有同理心、亲切随和、公正严明,与员工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扶持,使得员工对公司有归属感,员工感受到平等的意识,如此公司上下一心同舟共济,员工对公司怀有深厚感情和道义,他们就会自己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3、基层管理者应该是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的出发点是“人之初,性本恶”,一切要按照制度规范流程开展工作,做到奖罚分明、令行禁止。通过制度、规范、流程等管理行为来约束与引导员工行为而实现塑造强劲的执行力。值得注意的是制度流程的建立出台并不是局限、压制员工开展工作,而是界定团队每个成员分工的工作方法、工作标准等,彼此合作的方式,引导团队成员彼此协作,更高效地做好公司各个环节工作。

最优秀的企业家始终努力使其企业运作根据外界影响力,包括影响其目标设定、战略意图、产品供给、人员安排以及工厂设置的力量,做出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些外部影响力可能来自于经济情况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生活或是政治形势的动态。当法律框架、市场条件、客户价值、竞争程度或是公众态度发生了变化,企业必须对其战略规划、产品类型、策略方向、设施布局、组织架构以及人员做出相应的变动。当成本上升时,企业对价格、生产方式、工厂和工资水平,以及管理费用支出或是组织结构等必须做出调整;如果外界变化十分巨大,那么调整的规模必须是战略性的,而非战术性的。

如此,现代企业管理只有通过塑造科学规范的管理观念、管理行为、管理体系才可能铸造公司自身系统竞争力,从而获得稳定上升的竞争优势地位。成功的企业管理理念中另一个要素就是对于影响企业运作的外界作用力以及根据环境变化而对企业进行调整需要的敏感性。这其实也是以事实为根基的一部分,因为影响企业的作用力本身就是事实,而且是很重要的事实。

一些现代企业管理者传统地认为管理就是监视、监管、监控部属工作。这些管理者往往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琐碎的细节上,认为看起来比任何人都聪明就是管理,不懂得去激发员工、培育员工。如果现代企业管理总想着控制、抑制员工,就会使他们处于黑暗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员工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无法激发每个员工的能动性。尤其一些管理者通常是从员工身上榨取绩效而非激发绩效,属于“家长式管理”,对部属缺乏有效授权、支持和信任,对一线员工缺乏有效指导、教育和沟通。

无论什么层次的管理者都需要以人为本,进行人性化管理,这是管理的趋势,不可违背。这些不是停留在口号或者对外宣传上,而真正应该使之深入管理行为之中。人性化管理不是将“人性化”当作“人情化”,给下属买生日蛋糕,或出去“撮”一顿等。其实,这些可能都需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人性化管理也不一定是靠更多的薪水、靠更宽松的考核、靠更低的工作强度。重要的是,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学会“喜欢下属”。这才是人性化管理的基础。管理者真心喜欢每一位下属,用放大镜去看他们的优点,用缩小镜去看他们的缺点,要学会肯定下属所做的一切努力,给了下属成就感和赞许,并要嘉许他们弥补缺点的勇气和具体行动,就算严厉批评他们,他们也会理解的,但决不是求全责备、苛刻坚吝。

我们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起来的损益体系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对变革的推动力,人们从创新的新型产品和旧有产品的改进、流程创新或服务创新,以及伴随而来的价格下降中会享受到进步的益处。但是企业的成功不仅要看它怎样实现自己的内部变革进步,还要对外界的变化保持警醒,充分利用机遇,在产品、服务、设备、运营、财务、人员以及价格等各方面进行多维度的战略性变革或战术性调整。对外界作用力最为敏感、调整最为迅速的企业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而时刻警醒、高度灵活的业务模式本身具备的是变色龙般的灵巧善变,而不是恐龙似的一成不改。

企业管理理念之在事实基础上决策,每个决策者都要努力了解事实,这看起来彰明较着,但以事实为基础的决策方式,作为企业理念的要素,其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然而,以事实为基础的管理像其他很多管理概念一样,其价值要看实行的力度与效果如何。通过对企业的长期观察,我发现只有最优秀的企业才能真正充分、高效地利用事实来制定战略和经营决策。有很多企业家对于一些常见问题抱有成见,他们常说我已经下了决心了,不要再用数据事实来烦我。还有很多高层主管人员,甚至包括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对于自己的主观意见或判断非常自信,他们忽视或至少是低估了事实的重要性。

最理想的做法是企业高层对以事实为根基的做事方法率先垂范。对于大企业来说,最高管理层必须不断对实事求是的作风进行培养和强化。事实材料经过的组织层级越多,就越有可能被压制、窜改和弱化,以免那些大人物会不开心。正是因为如此,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努力了解事实真相,否则很快就会对情况一无所知了。只有他们做出了解事实的明确努力并实事求是地采取行动,重大的问题才会摆到他们面前;否则,他们的决策质量就会下降,而企业也会渐渐与环境相脱节。

以事实为根基的工作方法一旦得以充分发展并贯穿组织的上上下下,就会成为强有力的管理武器。其意义将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决策质量更高。一旦事实被人们所忽略、熟视无睹,或是过分低估,那么它们就往往会以极其无情的面目再现。保持开明的心态,时刻提高警惕并建立实事求是的氛围,这样就会激发出更高明的思想,如此日积月累,决策质量将会更上一层楼。

其次,灵活性更高。一旦以事实为根基的工作方法被树立起来,所有的计划和决策都会根据新掌握的事实而做出相应调整。这样,管理人员改变先前做出的决策自然就有了根据。

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在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的行动,企业除了按以上要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和推行精细化管理之外,更重要的是计划的落实,树立全局观,控制各个细节,成功运用好现代科学管理的目标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7.[2]探寻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6).[3]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4] 李 光.21世纪企业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 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1(3).[5] 陈晓红,李 涓.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J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卷(2).

第二篇:论我省国有企业现代管理的基本要点

论我省国有企业现代管理的基本要点

中文摘要: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管理不是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而是如何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按照适宜企业现状的规范、制度、流程以及方法、步骤来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现代企业管理只有通过塑造科学规范的管理观念、管理行为、管理体系才可能铸造公司自身系统竞争力,从而获得稳定上升的竞争优势地位。

关键词:企业管理理念现代企业管理现状以人为本

企业管理理念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代表了人们在商业活动中所必须坚持的基本信念---非正式、未成文的原则,指导人们应该做些什么和怎么做。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也是如此,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状况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整个市场供需状况由卖方市场发展到买方市场,公司发展状况由以生产为中心转变为以营销为中心,营销重心由以产品为导向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竞争对手的不断涌进、客户不断精明的需求、激烈的多层次竞争等使得公司不能不进行脱胎换骨式的变革,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从家长式管理到人性化管理、从感性管理到理性管理、从官本位管理到科学开明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

众所周知,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曾对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的工业生产产生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其生产力有了空前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管理的思想暴露出一些弊端,这使得现代管理理论应运而生。

这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厄威克所说:“目前所谓现代管理方法,如果不说是绝大多数,至少有许多可以追溯到泰罗及其追随者半个世纪以前提出的思想。这些管理方法虽然已改进和发展得几乎同原来面目全非了,但其核心思想通常可以在泰罗的著作和实践中找到”。从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任美国德瓦尔钢铁公司总工程师的泰罗致力于企业管理改革的研究,创造了一套科学管理方法,并于1911 年出版了理论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管理时代——泰罗科学管理时代。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之前的管理理论逐渐暴露出各种各样的弊端,因此现代管理理论丛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企业管理人员数量的快速膨胀,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人们开始对已有的管理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和反思,纷纷采取措施开展轰轰烈烈的组织变革运动。1990 年,彼得·圣吉发表了《第五项修炼》,提出企业如何通过系统学习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造来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1993 年,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辟合作出版的《再造公司——企业革命的宣言》一书,提出要从根本上反思业务流程,对其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品质、服务与速度上获得戏剧化的改善。1992 年威廉姆·戴维陶和迈克尔·马隆出版了《虚拟公司》一书,引发了管理上的一场新的变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之间矛盾的加剧以及生态科学的迅速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在经济生产中以新知识、新的管理理念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实现资源循环。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实施,当前很多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纵观古典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丛林,我们不难发现众多现代管理理论都是对科学管理理论某方面的继承和发展,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当代中国的大多数企业都还在采用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思想,一小部分企业由于行业性质而对科学管理的思想稍加改变。迄今为止,科

学管理在中国方兴未艾。

在WTO和网络经济这个大环境下,企业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新的理念,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1.商场是生态系统,不是战场

传统观念认为商场是战场。商业就是争夺市场的企业、企业内部各部门、客户和商家等的系列冲突,是“你死我活”的竞争。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则认为商场是生态系统,不是战场。商业是由寻求市场生态链的相互依存关系构成的,是“你活我活,你死我死”的相互依赖关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趋明显,国家、企业以及企业各部门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2.企业是社区,不是机器

传统观念认为企业是机器。企业是这样一种机制:员工在其中是缺乏个性的齿轮,作为零件,每个人都是可以更换的。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则认为企业是社区,不是机器。企业是由拥有希望和梦想的个人组成的集合体,是志同道合者汇聚一堂的地方,个人的希望和梦想又与企业的远大目标息息相关。员工不再像一台大机器的零件,而是企业内富有活力的细胞体,与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被动地适应设备运转相反,更倾向于拥有一个自主的工作环境,不愿意受制于物。

3.管理是服务,不是控制

传统观念认为管理就是控制。在于控制员工的一举一动,敦促他们按管理者的意愿行事,管理者叫他往东,他就不要往西。

现代管理新理念则认为管理是服务,不是控制。管理的工作就是指明方向,提供员工完成工作所需的资源。决策是由企业“最低层”做出的,有员工自己的规定和方向,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举足轻重的,对企业盈亏都是有所影响的,从而更能激励他们。让他们直接而又深切地感受到了企业的“脉搏”,反过来又使整个企业对市场更为敏感。

4.员工是同辈,不是小孩

传统观念认为员工像小孩。员工太不成熟了,如果不严加管束,他们会把企业财产偷得一干二净。

现代管理新理念则认为员工是同辈,不是小孩。被聘用的每一个员工都好像是企业中最重要的人,一个有才干的人是能够全力以赴的人。

5.激励靠眼光,不是靠担惊受怕

传统观念认为动力靠员工害怕。经理靠炒鱿鱼、嘲讽和取消特权来激励员工。

企业管理理念则认为动力靠眼光,不是靠担惊受怕。雇员拼命工作,不需要强迫,不需要恐吓。他们目标明确,对企业的目标怀有坚定的信心,真正地喜欢自己所做的一切。如果知道自己一旦实现目标将有巨大的回报,知道收获的硕果中也有他们的一份,那么他们将以极大的热情、忘我的精神和幽默的心境投入到工作中去。

6.变革即发展,不是痛苦

传统观念认为变革是痛苦的。变革既复杂又困难,除非万不得以,否则不变革。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则认为变革是求发展,不是痛苦。变革是适应新市场,再次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新技术领域的先驱,他们无时不在拓展新天地。

总之,这6种企业观综合起来就为企业创造了一种新的管理框架。这样的企业不是大一统的、官僚作风盛行的、控制严密的、固步自封的企业,而是权力下放、信任他人、任人惟贤、自由而灵活、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企业。

现代企业的振兴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代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为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现代企业管理者必须善于调查研究,勇于开拓创新,具有容人之量。果断决策

有魄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成功的企业在评判一个人时看他的行为和成就,而不看他们的个人素质与技能。业绩评估是企业理念中影响巨大的要素,它有据可依,也没有素质与技能评估那么主观,因此,它与以事实为根基的工作方式密不可分。

在目前我省国有企业现代企业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文化建设缺失。由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缺失使得我省国有企业对员工没有凝聚力、向心力,无法形成企业上下整体思维的共识,无法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员工对企业没有忠诚度和归属感,企业对员工缺乏信任和信赖,相互就是赤裸裸的雇佣和被雇佣的劳动合作关系。

2、人才培养意识缺乏。一些国有企业总是感叹“人才难找,人才难求”的往往也是最不重视人才培养的企业。其实最适合的人才往往是企业自己培养的。很多企业不会也不愿栽培熟知企业状况的资深员工进入管理岗位,喜欢将“空降兵”招进 企业,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期望一番大作为,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而相对资深员工深感职业生涯发展只见到坚硬的天花板也选择离去。

3、用人观念生硬。除任人唯亲的恶习外,有了人才而不会利用,不是大材小用就是小才大用,这无疑是企业的一大悲哀。员工感觉企业没有公平畅通的职业发展前景而选择离去,从而直接导致企业内部无法形成一个清晰的人才梯队,造成很多工作无法延续,没有有效积累和总结,甚至遗留大量问题。

4、管理模式简单粗暴。困扰我省国有现代企业管理的魔咒就是老板的“一言堂”,事无巨细插手具体业务工作,甚至自行包揽决断;靠主观经验判断、简单粗暴地行事,决策变化莫测。从而造成整个企业莫衷一是、混乱不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官本位色彩浓厚,区域人员散兵游勇、天马行空等。

要改变现状,只有谨慎遵守以下几个要点 :

长远眼光,短期计划。展望未来,以未来为导向,全神贯注于下一步计划,步步为营,逐步逼近终极目标。

保持工作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别白费心思去详细描述工作,建立所谓的“制度”。相反,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要完成手头工作,个人、团队、企业缺一不可。

速下决心,集思广益。重大决定由企业各级员工热烈讨论,然后速战速决。

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让每个人都明白失业是再自然不过的事,鼓励个人和企业作好应急计划,以防不测风云。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

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管理不是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而是如何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按照适宜企业现状的规范、制度、流程以及方法、步骤来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

企业日常管理,一切应该是产销平衡为中心的。也就是企业管理日常的一切经营活动,应该围绕着产销平衡这中心工作展开的。接到客户的订单,结合现有的库存(一般是自有品牌运作时有这个动作),形成内部的生产,发出采购订单,安排生产,按客户的订单日期交货。完成交货,及时收集客户的反馈信息,解决客户反映的问题,满意客户(自有品牌,这项工作会更加的多)。产销平衡,重点是四项工作,即QCDS。QCDS,Q是指品质(质量),C是指成本,D是指交期,S是指服务。

企业管理中产销平衡的中心内容当然是交期,但在这里,大家都知道品质的重要性。企业的产品要有竞争力,要有长期的竞争力,要想在市场上长期的生存下来,最最核心的还是产品的品质。品质如何才能提高,当然是要依靠一线操作人员去实现的。品质检验人员重要否?当然重要。检验的重点是要发但真正的要提升品质只能也只有依靠一线的员工。品质是

做出来,不是检出来,这是最质朴的一句话。品质作为中小企业的生命,应该已经深入人心的,至少已经深入到经营管理层面。如何才能真正的做到实处,或者说是真正的得到落实?当产品的交期、功能、成本等与品质发生冲突的时候,能否还坚持品质优先?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说是:品质的重要性,得到的切实执行。如果没有做到,讲再多的大道理,都没有用。作为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应该要掌握到公司的品质状况,并且要参与到重大品质的处理。

企业管理交期。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日常经营管理的所有活动,都应该以“产销计划”,以“订单交期”为中心来展开的各项工作。销售订单不仅仅是营销部门的事,是公司所有部门的事。公司内部所有的部门,都要为此任务而展开工作。不管是生产部门,还是采购、仓管、质量,包括财务、人事、行政这些所有部门,都要为订单交期去服务,去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公司所有的部门,所有的人员,都应该牢记这样的思想,并且能够切实的去执行。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有利润。而利润的唯一来源,只能是销售,只能是所有产生收入的工作。节流是重要方面,但不是决定面,决定面的只能是“收入”。而体现在内部各部门要做的工作就是:交期。

企业管理服务。对于OEM代工而言,服务相对要少一些,主要侧重处于品质、交期等的投诉,客户动态的了解和掌握,客户在业务面和感情面上的沟通。而对于自有品牌的销售,服务相对会比较多。除了OEM服务之外,还要对终端消费者的服务,这一部分的服务范围要更广,量更大,更加的复杂。在服务上,没有服务的服务是最好的服务。当问题发生时,及时处理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应该做的。消除客户的抱怨,通过服务,将抱怨,转为另外一种形式的满意,要成为一种增值的服务。服务包括售前、售中和售后三种形式,将问题消灭在售前当然是最好处理方式。但大量的服务工作是通过售后来完成的,而做好售后工作,关键还是及时。而做到及时的关键,则是售后配件的及时供应。只有通过最经济的售服周转配件,加上及时的售服配件供应来解决。除此之外,就是要求产品配要增强通用性,同一功能的部件,要尽量多的采用同一规格的配件。

国际营销界倡导“管得少就是管得好”的理念,并不是说全然不用管理,而是高层管理者不要陷入越位管理的漩涡无法自拔,中低层管理者不要陷入过度管理的泥潭。

1、管理最高境界就是道家风范,知人善任、无为而治!知人善任就是管理者应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做到才适其位、位适其才,分析人与事的不同特点,谋求人与事的最佳组合。高层管理者不需事无巨细插手干预具体业务,毕竟教练不是去上场踢球的角色,只需要作好“宏观管理”,拟定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整合和调配内外部各种资源,使整个公司按照既定的营销战略、营销策略、营销模式以及相应的规范、制度、流程等顺畅运作,就是无为而治。

2、中层管理层应该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核心是“人之初,性本善”,儒家思想重在教育,重在启发,重在感化。中层管理者应该是以身作则,教育启发,对员工怀有同理心、亲切随和、公正严明,与员工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扶持,使得员工对公司有归属感,员工感受到平等的意识,如此公司上下一心同舟共济,员工对公司怀有深厚感情和道义,他们就会自己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3、基层管理者应该是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的出发点是“人之初,性本恶”,一切要按照制度规范流程开展工作,做到奖罚分明、令行禁止。通过制度、规范、流程等管理行为来约束与引导员工行为而实现塑造强劲的执行力。值得注意的是制度流程的建立出台并不是局限、压制员工开展工作,而是界定团队每个成员分工的工作方法、工作标准等,彼此合作的方式,引导团队成员彼此协作,更高效地做好公司各个环节工作。

最优秀的企业家始终努力使其企业运作根据外界影响力,包括影响其目标设定、战略意图、产品供给、人员安排以及工厂设置的力量,做出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些外部影响

力可能来自于经济情况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生活或是政治形势的动态。当法律框架、市场条件、客户价值、竞争程度或是公众态度发生了变化,企业必须对其战略规划、产品类型、策略方向、设施布局、组织架构以及人员做出相应的变动。当成本上升时,企业对价格、生产方式、工厂和工资水平,以及管理费用支出或是组织结构等必须做出调整;如果外界变化十分巨大,那么调整的规模必须是战略性的,而非战术性的。如此,现代企业管理只有通过塑造科学规范的管理观念、管理行为、管理体系才可能铸造公司自身系统竞争力,从而获得稳定上升的竞争优势地位。成功的企业管理理念中另一个要素就是对于影响企业运作的外界作用力以及根据环境变化而对企业进行调整需要的敏感性。这其实也是以事实为根基的一部分,因为影响企业的作用力本身就是事实,而且是很重要的事实。

一些现代企业管理者传统地认为管理就是监视、监管、监控部属工作。这些管理者往往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琐碎的细节上,认为看起来比任何人都聪明就是管理,不懂得去激发员工、培育员工。如果现代企业管理总想着控制、抑制员工,就会使他们处于黑暗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员工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无法激发每个员工的能动性。尤其一些管理者通常是从员工身上榨取绩效而非激发绩效,属于“家长式管理”,对部属缺乏有效授权、支持和信任,对一线员工缺乏有效指导、教育和沟通。

无论什么层次的管理者都需要以人为本,进行人性化管理,这是管理的趋势,不可违背。这些不是停留在口号或者对外宣传上,而真正应该使之深入管理行为之中。人性化管理不是将“人性化”当作“人情化”,给下属买生日蛋糕,或出去“撮”一顿等。其实,这些可能都需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人性化管理也不一定是靠更多的薪水、靠更宽松的考核、靠更低的工作强度。重要的是,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学会“喜欢下属”。这才是人性化管理的基础。管理者真心喜欢每一位下属,用放大镜去看他们的优点,用缩小镜去看他们的缺点,要学会肯定下属所做的一切努力,给了下属成就感和赞许,并要嘉许他们弥补缺点的勇气和具体行动,就算严厉批评他们,他们也会理解的,但决不是求全责备、苛刻坚吝。

我们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起来的损益体系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对变革的推动力,人们从创新的新型产品和旧有产品的改进、流程创新或服务创新,以及伴随而来的价格下降中会享受到进步的益处。但是企业的成功不仅要看它怎样实现自己的内部变革进步,还要对外界的变化保持警醒,充分利用机遇,在产品、服务、设备、运营、财务、人员以及价格等各方面进行多维度的战略性变革或战术性调整。对外界作用力最为敏感、调整最为迅速的企业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而时刻警醒、高度灵活的业务模式本身具备的是变色龙般的灵巧善变,而不是恐龙似的一成不改。

企业管理理念之在事实基础上决策,每个决策者都要努力了解事实,这看起来彰明较着,但以事实为基础的决策方式,作为企业理念的要素,其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然而,以事实为基础的管理像其他很多管理概念一样,其价值要看实行的力度与效果如何。通过对企业的长期观察,我发现只有最优秀的企业才能真正充分、高效地利用事实来制定战略和经营决策。有很多企业家对于一些常见问题抱有成见,他们常说我已经下了决心了,不要再用数据事实来烦我。还有很多高层主管人员,甚至包括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对于自己的主观意见或判断非常自信,他们忽视或至少是低估了事实的重要性。

最理想的做法是企业高层对以事实为根基的做事方法率先垂范。对于大企业来说,最高管理层必须不断对实事求是的作风进行培养和强化。事实材料经过的组织层级越多,就越有可能被压制、窜改和弱化,以免那些大人物会不开心。正是因为如此,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努力了解事实真相,否则很快就会对情况一无所知了。只有他们做出了解事实的明确努力并实事求是地采取行动,重大的问题才会摆到他们面前;否则,他们的决策质量就会下降,而企业也会渐渐与环境相脱节。

以事实为根基的工作方法一旦得以充分发展并贯穿组织的上上下下,就会成为强有力的管理武器。其意义将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决策质量更高。一旦事实被人们所忽略、熟视无睹,或是过分低估,那么它们就往往会以极其无情的面目再现。保持开明的心态,时刻提高警惕并建立实事求是的氛围,这样就会激发出更高明的思想,如此日积月累,决策质量将会更上一层楼。

其次,灵活性更高。一旦以事实为根基的工作方法被树立起来,所有的计划和决策都会根据新掌握的事实而做出相应调整。这样,管理人员改变先前做出的决策自然就有了根据。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在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的行动,企业除了按以上要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和推行精细化管理之外,更重要的是计划的落实,树立全局观,控制各个细节,成功运用好现代科学管理的目标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7.[2]探寻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6).[3]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4] 李 光.21世纪企业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 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1(3).[5] 陈晓红,李 涓.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J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卷

(2).

第三篇:论现代警务管理

论现代警务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警务管理工作的难度也愈来愈大。如何有效地实现警务管理已经成为当代警务工作的一大重点。各市、地区派出所也相应的推出一系列措施,认真按照总体部署要求,本着以人为本的主旨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不断推进现代警务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警务管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一、现代警务管理的含义

警务管理也叫公安管理,即公安机关运用依法获授的公共权力,以承担公共责任为前提,以合法、科学的方式为手段,以追求警务绩效为目标,对国家公共治安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控制和协调的活动,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广义上的警务管理。狭义上的理解是指公安机关管理者依法对公安队伍和人民警察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二、现代警务管理的内容

当前,公安机关试试警务管理,其主要内容是推进以下四个方面的正规化建设。

(一)思想现代化

1、遵循正确的思想指导。规范公安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抓起。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开展各项工作。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学习党的主要思想。同时,在基层推广以人为本的工作主旨。认真负责的将以人为本这种态度投入到公安工作当中去。

2、强化政治教育。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和学习党章活动,提高我们公安民警的政治素质。完善经常性的政治思想工作机制,增强政治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积极融入新思想。再现如今的公安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我们初次遇到且不熟悉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公安工作中积极吸取一些新思想,对于一些旧的思想我俄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实提高公安民警的思想素质。

(二)机构高效化

1、加强基础建设。整合公安资源,加强公安工作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

教官对建设,培养适应公安民警职业训练的优秀警官。

2、理顺主治体制。规范公安工作的事权划分,理顺上下级公安工作机关共工作的领导与指挥关系,形成结构合理、运转高效的组织体系。落实公安机关内设机构的规定。

3、规范机构设置。科学设置公安机关的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明确职责任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能。实行分类管理,明确机构设置标准,统一机构称谓、规格、数量和层级。

(三)方法法制化

1、规范执法主体。完善公安民警执法资格考试制度。清理整顿非法主体人员。严禁非法执法主体人员参与执法。

2、严格执法程序。针对每一种执法行为、每一项执法措施和每一个执法环节,细化制定明确、严密、标准和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规定,加强公安治安制度建设。同时,在执法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各项法律规定。

3、提高执法质量。对于“执法质量”这个词语,或许很多人都很陌生,在这里我所说的“执法质量”是指在只发给过程中所对于“法”这个概念的理解。作为公安工作者,我们要时刻把握住以人为本这个主题。什么问题都要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中心,在处理相应问题是,要合理的倾向人民群众的利益。提高法律的利用效率,同时提高警务管理。

(四)方式民主化

1、在对于公安机关人员的录用做到“凡进必考”和“公开、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落实由省级公安机关和录用主管部门统一考录公安民警的制度。完善统一招警的实施办法和工作程序,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公安民警转任和公安民警调任工作。

2、在实行警务管理的同时,做到透明化。时刻告知工作任务以及实施细则,在工作结束后,及时做好汇报工作,以保证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对于参与的每个人又要公平公正,分配的当。

三、如何有效地实现现代警务管理

(一)警务管理的基本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通过管理者对警务管理的全局把握和战略调整,把警务管理作为严格自身管理,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具体落实方法是,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坚持求真务实,切实保障工作的顺利实施。

2、明确职责任务。对于上级机关分配的任务要积极落实下去,同时合理的调配人员,有效地明确职责任务,做到高效快捷。

3、稳步扎实推进。各级公安机关,要在上级统一领导下,坚持从自身警务化管理的基础环节和基本要求抓起,坚持自上而下、分级实施,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落实好内部管理的各项措施。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出,充分运用典型引路等多种方法,稳步扎实的推进警务化管理的步伐。

(二)警务管理的一般方法

警务管理的一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行政方法。行政方法,是指公安机关的管理者依靠行政职权,通过强制性的命令、规定、警示手段,对公安机关内部以及公安队伍和人民警察进行直接指挥和管理的办法,他是警务管理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2、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法律规范,对公安内部进行约束一起到有效管理的效果。这是当今世界各国警务管理普遍采用的有效管理方法,是依法治警方针的具体化。

3、目标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是指公安机关的管理者通过上级下级的协商一致,共同制定组织的总体目标,逐级分级形成目标体系,由此确定公安机关各级组织和全体民警的共同目标和相应的责权关系,作为评估和奖惩的基本依据,从而对公安机关内部以及公安队伍和人民警察实施有效管理的方法。

4、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公安机关的管理者通过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上级文件、政治经济、公安形势的宣传、教育,对公安机关内部以及公安队伍和人民警察实施有效管理的方法。

四、现代警务管理对公安工作的意义

现代警务管理的的有效实施是为了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提高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有利于实现公安机关内部管理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

通过警务管理做到民警岗位设置合理,职责权限明确。内务管理规范,工作、学习、生活有序。警容严整,举止文明。通过警务管理做到执法为民的思想牢固树立,自觉接受监督意识增强。通过警务管理做到监督制约机制健全,内部监督力量形成合力。

第四篇: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为了按照企业制定好的计划或设计好的系统,合理有效地配置人力资源,以使公司或企业顺利完成预定目标,更快更好地发展。它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它贯穿于人力资源的整个运动过程,包括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工作分析与设计,人力资源的维护与成本核算,人员的甄选录用、合理配置和使用,还包括对人员的智力开发、教育培训、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等。

在现在商业发展飞速的现代化社会中,HR问题更加成为一个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往往,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会使得这个企业在与其他商业实体竞争时具有更大的优势,因为其员工无论从专业技术水平还是从员工素质、对企业文化的理解都更胜一筹,因此如果对于一个同等难度的工作来说,有较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公司员工会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方面。

1.现代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现今的诸多企业中存在的人力资源选择不得当现象 企业在招聘时并不经过严禁慎重的抉择,往往通过一份简历,甚至一点社会关系就盲目招聘。而员工一旦被聘用,即使能力和业绩平平,企业也很难迅速予以解聘。如此一来,企业的发展便会因此而受到阻碍。

1.2企业对员工绩效的管理不够详实

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很多员工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员在企业中工作,并未真正融入企业中去。员工并没有“我是公司的一份子,我应该为公司再多做一些。”的积极想法。这样一来,企业员工不再对整个公司的利益有过多的关注和追求,公司也必然不会有好的发展。

1.3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员工之间的矛盾

员工间的人际关系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另外一大阻碍。许多企业由于内部人员的不协调或不一致而没有一致的工作目标及努力方向,这种人际矛盾,小则会影响某些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大则能对整个计划任务的方向产生改变。所以,如何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将成为现代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和竞争中所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1.4企业对于管理型人才存在管理的疏漏及缺失

在现代企业中,对于管理型人才的聘用与管理也日益重要,管理层人才的选择更会影响一个企业发展的走向。但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却并非最合理的配置,由于社会关系或亲属关系进入公司管理层的投机分子普遍存在于各个企业,这可能会导致极大的管理失误或纰漏。同时,在很多企业中,对管理层人员的培训是一直缺乏的,但这种及时的培训又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不断的员工培训中,这些人才才能时刻注重做好领导及管理的工作,从而使得公司的任务顺利进行和完成。

2.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

2.1对人力资源分配的控制

在一份新的任务开始或发展计划实施前,企业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好公司人力的评估和预编,做出在该阶段的人力资源计划。之后根据这份计划所需要的职工人数及位置对现有配置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再进一步考虑是否有从外界进行考核聘用的需要。

2.2员工的聘用和解聘

一个企业在员工选择的问题上要严格遵循固定不变的较高的标准,并且要有专人负责该部门。针对不同的员工,如管理型员工和基层员工,应该有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基层员工应注重其在所需工作领域的专业技能以及对工作环境的需求。而管理型员工则应更多地侧重于考察其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及决策和应变能力,同时关注其对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严格的面试,将最优人才招聘至公司,并给予足够的待遇及发展空间。

同时,企业应具有员工动态流动的意识,应随时关注员工的绩效,及时给予工作出现问题的员工以指导,并对仍无改观以及出现严重问题的员工加以处罚甚至解聘。

2.3进行有效的员工培训

现代企业应该具有一个先进的意识,即公司与员工同进步、共发展。企业应对新近的先进的技术有一定的敏感度,将最新的最先进的工作方法或专业知识引入公司,以培训的形式授予员工,让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得到提升。同样,企业应关注社会的一举一动,及时掌握最新的人力管理知识与技能,并用于对员工的培训中,以提高员工的素质,使员工在思想上有积极的改变,进而对企业发展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2.4对员工做出绩效评估和管理

员工的绩效评估与绩效的考察比较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企业在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企业应设立明确切实的评估标准,并且对不同位置的员工设立不同的标准。在之后的某一阶段工作中,员工的实际成果和贡献将会由受过专门评估培训的直接管理人员进行评价,以业绩大小作为比较标准,并将结果及时告知

员工。最后,根据员工的绩效评估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由于现代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不公正现象,评估标准及过程、相关管理人员的评价内容应尽量公开透明。

3.现代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举措

3.1建立员工工作档案

现今,各个企业对员工的管理不再仅仅从工作方面着手。很多企业开始建立员工档案,用以记录员工的职业轨迹,以期对员工在公司今后的发展能有更清晰的规划。

3.2健全员工福利制度

由于现代社会对于人生活水平的愈加重视,企业开始有意识地给予员工必要的福利,如医疗保险、年假、年终奖金等,这种制度使得员工增加了对公司的忠诚度,也提高了他们对于工作的热情和积极程度,有效地让企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渐渐成为当今社会大中企业最重视的管理项目之一,它会影响企业整个发展的进程。因此,将其看作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来认真对待才是现今企业能够良好快速发展的最好途径。

第五篇: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代机制建立

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代机制建立

一、国有企业现行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建立现代机制

不可否认,国有企业现行人力资源管理实行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许多做法。但从总体上讲,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机制还没有在国有企业真正建立起来,或者说国有企业现行人力资源管理还处在传统人事管理阶段。

为了更好地说明国企现行人力资源管理还没有建立现代机制,有必要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作深入的分析。所谓机制,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一个系统。既然是一个系统,则必有其内在的功能和目标;换言之,一种机制区别于另一种机制就在于它的功能和目标的不同。那么,按此理解,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机制、与传统人事管理相区别的功能和目标是什么呢?大家普遍认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是为企业战略的实现、企业效益的提高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而其目标则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优化人力资本。由此可见,与传统人事管理相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已被定位在了企业战略的高度上;与此相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有战略的意识。而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是要投入成本的,因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也应有成本的意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是其功能的必然选择,要为发展的企业战略实现提供保障,就必须不断地优化人力资本。人力资本要优化,有效途径是与物质资本一样进行营运;所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还必须有营运的意识。此外,系统论要求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具有整体的意识,否则就会削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功能和目标。

在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后,再让我们仔细考察一下国有企业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肯定的,随着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大量的涌现,在它们的影响带动下,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从本质上讲,国有企业现行人力资源管理还不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也就是说它还没有建立现代机制。

1、国企现行人力资源管理缺乏足够的战略意识。这突出体现在国企没有明确的人力资源战略。所谓人力资源战略,专家学者把它定义为:根据企业战略来制订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并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但是国企很少制订这种具有战略内涵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即人力资源规划。有些国企宣称自己也制订了人力资源规划,而实质上仅仅是一种目标多元化的工作计划罢了,没有什么战略的意义。在人力资源管理总体缺乏战略意识的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各活动的战略性就显而易见了。以工资管理为例,很多国企也采用了当前国际大公司流行的岗位工资制,但国企的岗位工资制普遍没有拉开工资差距——高的没有高上去、低的没有低下来,使得核心人才的工资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根本不能在吸引、激活、留住人才方面发挥核心作用。

2、国企现行人力资源管理缺乏足够的成本意识。怎样才算有足够的成本意识?不说要按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来核算人力资源成本,但至少应该知道传统意义上的人工成本吧。可遗憾的是很多国企人力资源部门竟然只统计工资,却很少核算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是由工资、保险费、福利费、培训费、劳保费、招聘费、工会费、住房基金等构成,只统计工资,显然不能反映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发生的真实成本。连人工成本都不核算,当然就更谈不上对人力资本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发生了成本,其产生的效果如何,只有通过核算一些指标、进行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分析才能予以衡量,不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只能说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乏足够的成本意识。这种投入产出分析不仅指人力资源管理总体的投入产出分析,而且还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各活动——如招聘、培训的投入产出分析,然而国有企业又有几家认真地这样做过呢?

3、国企现行人力资源管理缺乏足够的营运意识。何为人力资源管理的营运意识?简单地说,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须是动态的。只有动态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才能给员工以动力和压力来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最终达到人力资本优化的目的。但是,国企现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却是相对静态的,这可以从“三项制度改革”的现状得到说明。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搞了很多年,但是它的预期目标——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在许多国企里还是“空中楼阁”:剔除效益不好而下岗的因素外,员工进入企业后,只要不犯法、不严重违纪、不严重失职,即使绩效再差,在劳动合同到期后也很少被企业淘汰的;而中层以上人员,在退归二线以前一般是不下来的——通常是以组织任命的方式在部门之间平级换动岗位;就工资而言,岗位工资一旦确定,往往就不再变动,并且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4、国企现行人力资源管理缺乏足够的整体意识。不制订人力资源规划,本身就是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缺乏足够整体意识的明证。人力资源规划能预先规定人力资源管理各活动,使人力资源管理各活动有效地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正是因为没有制订人力资源规划,致使人力资源管理各活动参差不齐、没有齐头并进。实际上,国企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是“救火式”的——哪里有问题就着力解决哪里,很少从人力资源管理全局统筹安排各活动,从而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这个“大木桶”只装了“半桶水”。仍以工资管理为例,部分国企也意识到核心人才的工资缺乏市场竞争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就调增了核心人员的岗薪。从工资管理的角度看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但是国企人力资源配置还是相对静止的,增加核心人员岗薪而不改进人力资源配置方式让那些有能力胜任却不在核心岗位的员工滋生不满情绪,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调增核心人才岗薪的效果。

以上是假定国有企业已具有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条件——顺畅的业务流程、合理的组织机构、明确的岗位职责,论证国有企业现行人力资源管理还没有建立现代机制。但客观地说,国有企业连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这种前提条件都不具备:第一,业务链与市场相对脱节,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业务链;第二,工作经验化,很少以制度的方式对工作流程做出明确的规定;第三,部门层序太多,员工不知该对谁负责;第四,岗位编制偏松,在管理部门二个人的事三个人干还非常普遍;第五,岗位职责随意,很多人在“打杂”。因此,国有企业离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机制,还有很漫长的一段路需要走。

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机制在国有企业的建立

鉴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国有企业要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机制,宜分以下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搭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平台。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简而言之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条件,是指为了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和目标的实现,企业管理所应该达到的状态。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和目标决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必然选择“业务流程顺畅、组织机构合理、岗位职责明确”作为自己的平台。根据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搭建这一平台需循序渐进:

第一步:紧缩岗位编制。这是必需的一步,因为在“人浮于事”的情况下,根本是不可能做到“业务流程顺畅、组织机构合理、岗位职责明确”的。但在国有企业、尤其是经济效益较好的国有企业里,“缩编”是最难办的,弄不好就会激化矛盾。目前比较可行的“缩编”办法是实施绩效管理——通过绩效管理、定比淘汰绩效末位者。不过,在此时期实施的绩效管理属过渡时期的绩效管理:第一,考核的内容只能是员工的工作计划,不应是岗位的KPI;第二,考核的方法只能采取目标考核基础上的强制分布法。为了确保“缩编”的胜利进行,企业得制定制度、明确规定:被淘汰的员工,一律安置到企业的内部劳动力市场中去,发

给基本生活保障工资、给予必要的技能培训;而其空缺的岗位,业务通过部门内部调整的方式予以解决,工资额留给部门自行支配。

第二步:重组业务流程。当岗位编制紧缩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对现行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这里的业务流程包含两个意思,一方面是指从签订合同始至交付产品止的整体业务链,另一方面是指某项工作开展的工作流程;因而,业务流程的重组具体有业务链的重组及工作流程的重组两项内容。无论是业务链的重组还是工作流程的重组,都存在设计和制度化两方面工作。对于业务链和工作流程的重组设计,首先需要明确重组目的:业务链重组是以提高企业市场反应速度为目标,而工作流程重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必须掌握重组方法:业务链的重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都是一个最优路径问题,它们都应采用路径的两两比较法。在业务流程的重组中,业务链、工作流程的制度化方面的工作也要引起重视,因为这是保证业务流程顺畅的必要条件。

第三步:调整组织机构。调整组织机构与重组业务流程存在逻辑上的先后关系,但在操作上,调整组织机构可与重组业务流程同时进行。那么,组织机构该调些什么呢?与业务流程重组相联系,组织机构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即在业务链重组的基础上,重新划定部门职责,撤并相关的组织,这是组织机构调整的内容,不过它仅是组织机构横向调整的内容。组织机构的调整还有另一个更重要内容——组织机构纵向调整。组织机构纵向调整是在部门既定的情况下,减少部门层序,将组织从“金字塔”结构变为“扁平化”结构。组织机构作如此调整,是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企业组织实现从“金字塔”向“扁平化”转变,已成为企业管理中组织结构发展所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第四步:优化岗位设置。业务流程重组、组织机构调整,必然影响岗位设置;所以在重组业务流程、调整组织机构后,需要增减岗位设置。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岗位设置优化,真正意义上的岗位设置优化是针对国有企业目前岗位偏松的现状而进行的优化。优化岗位设置的总原则是:杜绝因人设岗、遵循因事设岗。在这种原则指导下,优化岗位设置按以下思路展开:首先根据部门职责,大致设定部门岗位;其次根据岗位职责,运用工作日写实法,测算各岗位工作量;再次根据岗位工作量,对兼容的岗位进行撤并,直至各岗位的工作量饱满;最后将确定的岗位职责填写在岗位说明书上。以上所说是优化岗位设置的微观定员方法,对于加强岗位管理的宏观定员,则可采用数学建模、如回归分析法予以控制。

第二阶段: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是国有企业的目标,所以在构建国有企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前,有必要弄清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关系。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机制是一种观念意识的东西,而体系则是一种实体;因此,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现代人力资源机制的载体。既然如此,在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时,就必须贯彻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所应有的战略、成本、营运、整体四种意识。

1、人力资源管理日常体系的构建

(1)人员招聘体系。人员招聘体系由面向外部劳动力市场的招聘体系(简称外部招聘体系)和面向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招聘体系(简称内部招聘体系)构成。内部招聘体系相应简单,它是与人力资本营运(狭义)相联系的招聘体系:通过人力资本营运而空缺的岗位,从内部劳动力市场中进行补员;因而内部招聘体系的正常运转在于它的公正公平性。外部招聘体系是企业因业务量的增长、需增补人力资源而建立的招聘体系,它的有效运转需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第一,需求计划的确定。确定需求计划的程序肯定是采取先用人单位申请、人资部门再进行核定的方式,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人资部门的核定上:人资部门应该能使用科学的定员方法,比较准确地额定用人单位的人员需求数。第二,招聘渠道的选择。招聘有多种渠道:

既可面向校园招、又可面向社会招,既可在本地招、也可到外地招,既可委托中介招、也可自己派员招。这里存在一个招聘成本的问题,不同渠道的招聘、其成本是不一样的。因而需要测算不同渠道的招聘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机会成本),以便选择最优的招聘渠道。第三,试用期的培养。将新员工录用进企业,并不意味着招聘程序的结束,新员工转正才算招聘真正成功;所以新员工试用期的培养也是招聘体系应该关注的。对于新员工的试用期培养,人资部门应该思考培养什么、怎样培养、如何评价等问题。

(2)薪酬福利体系。薪酬福利体系包括薪酬和福利两个子体系。福利体系是从属于薪酬体系的,因而薪酬福利体系的核心是薪酬体系。科学的薪酬体系应该同时并存基本工资制和“特区”工资制;特区工资制是针对特殊员工的特征而设计的工资制度,如企业经营者的年薪制、产品研发人员的项目工资制、营销人员的提成工资制、直接生产人员的计件工资制、稀缺人才的协议工资制等;特区工资制对于调动特殊员工的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特区工资制是建立在基本工资制的基础之上;而对于基本工资制度,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是岗位工资制。在构建这套以岗位工资制为基本工资制度、包括各种特区工资制的薪酬体系时,需要解决好以下问题。第一,工资关系的处理。不同的岗位对企业的贡献是不一样,不同岗位的人员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价格是不一样,这两者反映到工资中就是一个工资关系的问题,而处理好这个问题对于调动各级各类员工的积极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企业要对岗位进行测评,以判定各岗位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员工的工资要与市场劳动力价格接轨。第二,工资总额的管理。为了增加薪酬的竞争力和激励性,一方面各岗位的月度正常工资要尽可能地高并且还要有正常的增长,另一方面各岗位的月度正常工资要与工作绩效挂钩、实行个人收入浮动。而企业、尤其是实行工效挂钩的国有企业工资总额总是一定的,如何把握好企业月度正常工资的度,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好的问题。

(3)员工培训体系。员工培训体系分在岗员工培训体系和非在岗员工培训体系。非在岗员工培训体系是针对处在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里的非在岗员工而进行培训的体系,它是根据国有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而新设计的培训体系:在国有企业目前还不能主动解雇员工的情况下,建立企业的“蓄水池”——内部劳动力市场十分必要(一方面接纳因人力资本营运而离岗的员工,另一方面接纳在经济低谷时而裁减的员工),这样为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员工进行培训的体系便应运而生。非在岗员工培训体系是新生的,所以最需要的是体系的正常运转,因而构建非在岗员工培训体系应从体系的四个环节——计划(P)、执行(D)、控制(C)、反馈(A)上下功夫,务必使各环节的意图都能贯彻到位。非在岗员工培训体系虽然重要,但员工培训体系的核心却是在岗员工培训体系。对于在岗员工培训体系的构建,最主要的是要转变培训理念:培训是一种投资、而不是一种福利(在传统人事管理下,常常把培训当作一种福利)。在培训是一种投资的理念指导下,在岗员工培训体系应该在个性化培训、培训评估等方面寻求突破:个性化培训的对象——中高层管理者、关键管理人员、科技骨干在企业中的作用,决定实施个性化培训必将大大提高培训的投入产出比;而培训既然是一种投资,则必定要讲究培训效果的评估(既包括整体培训效果的评估、也包括某项培训效果的评估)。

(4)绩效管理体系。这里的绩效管理体系是指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但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绩效管理体系有部门绩效体系和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绩效管理子体系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与部门绩效管理体系是有密切关系的:部门绩效决定部门负责人的绩效及部门内员工绩效的分布;因此,在构建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之前有必要阐述部门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部门绩效管理体系是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其经营目标的实现及公正衡量各部门的贡献而构建的;与大多数体系一样,部门绩效管理体系按计划、执行、考核、反馈四个程序环节运行。由于此时的组织结构相对合理、部门职责非常明确,并考虑到对部门内员工绩效管理的传递等问题,部门绩效管理在考核周期上采用考核和月度考核;不过,为了便于操作,部门月度考核选择工作(生产)计划、职能履行情况、工作规范性三项作为考核内容,故无需制订部门月度绩效计划。而建立在部门绩效管理体系基础之上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在业务流程顺畅、岗位设置合理、岗位职责明确的条件下,不同于过渡时期的绩效管理体系:尽管仍然有员工工作计划,但不再是绩

效管理的考核内容,绩效管理考核的是岗位的KPI;通过岗位的KPI考核,结算员工岗位工资、淘汰绩效不合格者,因而也无需再使用强制分配法。

2、人力资源管理非日常体系的构建。

(1)人力资本营运体系。人力资本营运体系有广义人力资本营运体系和狭义人力资本营运体系之分,广义人力资本营运体系是指动态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狭义人力资本营运体系是指动态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这里构建的是狭义的人力资本营运体系、即动态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由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员工在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企业对他们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而动态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分类分层进行构建。中层管理人员是各个部门的领导,他的管理思维、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各个部门的工作好坏,为了促使中层管理人员创新管理思维、提升管理水平,对中层管理人员实行在三年任期、定比淘汰基础上的公开选拔制。在“管理出效益”的今天,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对企业效益提高的作用不言而喻,为了改善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对关键管理岗位实行每年竞聘制,对普通管理岗位实行定期轮岗制。此外,为了实现人员正常流动、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所有员工都必须参与绩效考核,对于绩效不合格者,实行离岗待聘制。

(2)人力资源(本)分析体系。根据人力资源管理数量化需要,以为分析周期的人力资源(本)分析体系至少必须有人力资源结构分析、人力资本投入产出分析、人力资源流动分析三个子体系。人力资源结构分析包括企业整体结构分析和特殊人郡结构分析,特殊人郡结构分析是企业鉴于某类人群、比如产品研发人员的重要性而作的结构分析。人力资源结构分析应从部门、职系、性别、学历、职称、年龄、工龄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人力资本投入产出分析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总体投入产出分析和人力资源管理有关活动(比如培训)的投入产出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总体投入产出分析分人力资本投入、人力资本产出、人力资本投入产出三个层次进行分析;人力资本投入分析关注的是人平工资、平均人工成本等指标,人力资本产出分析的是劳动生产率、人均销售收入、人均利润等指标,人力资本投入产出分析需计算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比(净产值/人工成本)、人工费用比(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等指标。人力资源流动分析包括人力资源内外流动分析和人力资源内部流动分析,人力资源外部流动分析分人力资源流入分析和人力资源流出分析。人力资源流动分析可从途径、职系、学历、职称等方面进行分析。

此外,人力资源管理非日常体系还有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由于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非常明确,并且关于这方面的文章也很多,故这里就不赘述了。

下载论我省国有企业现代管理的基本要点(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我省国有企业现代管理的基本要点(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省“五大管理”打造现代道路运输业

    我省“五大管理”打造现代道路运输业 道路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城乡客货运输需求、方便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最终版)

    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国有企业在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诸多......

    论现代企业物流管理

    论现代企业物流管理 【摘 要】在今天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顾客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仅靠整合内部资源是不够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企业自身的物流管理。通过加......

    论现代企业中高层管理(推荐)

    论现代企业中高层管理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对于现代公司管理也是如此,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状况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整个市场供需状况由......

    论现代酒店管理创新

    论现代酒店管理创新 孙鹰:酒店餐饮会所《顾问式定制化内训》资深职业培训师 中国酒店管理委员会酒店餐饮企业内训专家 课程:打造金牌贴身服务管家——向超星级酒店学服务 高......

    论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

    论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摘要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的一种管理思想,是企业的核心,其落脚点集中到“人”这个中心。“以人为本”是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尤其对这一......

    论现代企业文化与管理沟通

    论现代企业文化与管理沟通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群体活动和行为,从而产生了管理活动或管理行为,而在一个群体中,要使每一个群体成员能够在共同的目标下,协调一致地努力......

    论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

    论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日趋激烈的竞争,使企业意识到,只有将企业的管理进行转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