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采购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采购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为严格检验采购物资的质量标准,确保订购物资符合公司质量标准和要求,杜绝不合格物资入库,现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第一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采购物资的质量检验。第二条:职 责
采购员负责对订购物资送货前的质量监督和检验,负责对供应商提供样品质量的验证工作,并负责所有采购物资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反馈和处理工作。三 第三条:采购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1.必须向评定合格的供应商采购; 2.采购前应提供有效的采购文件和资料;
3.对突发所需的特殊物资和急用物资,可向未评定过的供应商采购,由采购部进行物资的验证,验证合格后,即可进行订购。第四条:采购物资的检验
1.采购物资送货前,采购员应以书面形式通知采购部进行检验,2.检验员负责对订购物资的抽样检验,按《产品检验控制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并填写相应的产品检验报告。3.采购物资检验合格后,方可安排送货。
4.若采购物资检验不合格,采购部应及时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处理。
5.公司各有关部门配合采购部收集、分析和反馈采购物资质量信息,必要时对供应商提出改进建议。第五条:采购物资检验的依据 1.采购部与供应商签订的采购合同。2.供应商出示的质量认证。3.供应商出示的产品合格证。4.采购物资技术标准。5.物资工艺图纸。6.供应商提供的样品和装箱单。
第六条:影响采购物资检验方式、方法的因素 1.采购物资对产品质量、经营活动的影响程度。2.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及以往的信誉。3.该类物资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异常情况。4.采购物资对本公司运营成本的影响。
第七条:采购物资检验方式的选择 1.全数检验
适用于采购物资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的物料或企业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2.免检
适用于大量低值辅助性材料、经认定的免检厂采购货物以及因生产急用而特批免检的物资。对于后者,采购货物检验专员应跟踪生产时的质量状况。3.抽样检验
适用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资。一般物资采购均采用此种检验方式。
第八条:技术部编制《采购物资质量标准》,由技术部经理批准后发放采购检验人员执行。
第九条:质检部编制《采购物资检验控制标准及规范程序》,经质检部经理审批后发放相关检验人员执行,检验的规范包括货物的名称、检验项目、方法、记录要求。
第十条:采购部根据到货日期、到货品种、规格、数量等,通知仓储部和质检部准备检验和验收采购物资。
第十一条:采购物资运到公司后,由仓储部库管人员检查采购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重量)、包装情况,填写“采购物资检验报告单”,并通知检验人员到现场抽样进行检验,未经检验合格的物资不得用于生产。
第十二条:采购检验人员接到检验通知后,按相应的标准对采购物资进行检验,并填写“采购物资检验报告单”,该单作为检验合格物资的放行通知,交库管人员办理入库手续。库管员对采购物资按检验批号标识后入库,只有入库的合格品才能由库管员控制、发放和使用。第十三条:检测中不合格的采购物资根据公司制定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处置,不合格的采购物资不允许入库,由采购人员移入不合格品库,并进行相应的标识。由采购部办理善后处理相关事宜
第十四条:如果是紧急采购物资,来不及检验和试验时,需经法定代表人书面批准方可执行。
第十五条:本制度由采购部、质检部共同制定。
第十六条:本制度经总经理审批后实施,修正、废止时亦同。
第二篇:苗木采购质量控制
绿化苗木采购质量如何控制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工程规模逐年加大。作为园林工程的重要材料,绿化苗木在保障工程质量、艺术效果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国内绿化苗木规模化生产,相对园林建设的需要非常滞后苗木质量没有统一标准,高质量、大规格的苗木供应匮乏,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企业所采购的苗木很多都是野生资源或房前屋后收集的大苗,苗木一致性差,数量少,质量参差不齐、成活率差。城市园林工程尤其是城市道路绿化,因其体量大,突出整体效果等特点,需要大量的规格、质量一致的苗木,这就对苗木采购_T作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为保障工程顺利实施,满足工程质量及艺术效果的要求,确保到场苗木质量合格,提高成活率,苗木采购过程的每一步都要有具体的落实
一、采购前认真审阅设计图纸、清单,理解设计意图。
1,通过清单与图纸对照,明确苗木使用位置,栽植形式。尤其对乔木要重点了解,分清行道树、树阵、自然栽植、孤赏等栽植方式
2,依据苗木栽植位置的重要性,确定相应的采购苗木质量标准。
3,对于设计中出现的不适应项目所在地生长的苗木种类及时与设计单位、业主沟通,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于边缘树种做重点标注
二、根据苗木清单,确定苗木采购货源地。霞点苗木进行考察
1,有明确主产区的苗木,如银杏、美国红枫、国槐、向蜡等,若苗木产区与项目施工地点距离较远,要根据项目所在地气候特点、栽植条件、施工时间来确定是否为货源地。如果需求数量较大,或因成本限制、当地资源紧缺等原因确实需要从主产区供苗,可考虑在工地附近提前进货囤苗。
2,对苗木货源地的考察除了解苗木质量、价格外,还必须知道产地苗木株行距、土壤状况、装运条件、T人技术实力,以保障苗木土球满足质量要求。
3,孤赏树、超大规格苗木(胸径20em以上)尽量选择在周边采购以保障成活率 4,相同质量苗木选择运距短的货源地采购。
三、依据对赁源地的考察,初步确定苗木供应商
1,重点苗木选择专业性强、有信誉度、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供货,冈为他们了解企业的要求,能够相对保障供应苗木的质量、进度
2,对于栽植面积较大,1期集中的苗木种类,如色块、地被、草坪等,考虑专业生产苗圃供苗并负责栽植到位。
3,不断开发新的供应商,通过合作建立长期关系。新供应商的建立一方面可以扩大苗术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苗木采购成本
四、确定苗木质量标准,与供应商签订有详细苗木质量要求的苗木采购合同
1,目前,绿化苗木还属于非标产品,存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前,一定要对苗木质量标准与要求进行严格的确认,避免苗木进场后因品质的差异所造成的合同纠纷。2,乔木规格依据不同树种包括以下要求:胸径、地径、分支点高度、冠幅、高度、土球规格(土球直径×高度)等;质量要求包括冠型、分枝要求(主分枝)、病虫害等。灌小规格包括高度、分枝数、分枝地径、土球等。
3,利用发达的通信工具,要求供应商提供清晰的苗木图片作参考
4,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识别形态相近、同名异树、同树异名树种,识别不同花色、雌雄株等树种,避免采购失误。
5,为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牢,大型落叶乔木胸径相同的,如没有特殊要求,选择总高度低的苗木。野生苗木采用人T林苗木选择大株行距或林地边缘苗木。
五、苗木起运要及时。进场苗木依据合同严格验收
1,苗木随挖随运,起挖苗木数量较多时更要注意这一点。
2,夏季采购苗木,苗木装车前要采取疏叶、疏枝等措施,减少运输途中苗木水分蒸发
3,苗木到场后,首先对车上苗木进行观察,确认无误即组织卸车 4,除检验苗木规格,苗木病害、虫害、假土球也是重点检验的项目
绿化苗术是有生命的工程材料,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于采购的每一株苗木我们都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苗木采购]二作是保障园林工程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做好苗木采购质量控制工作,是每一名苗木采购人员责无旁贷的义务
第三篇:物资采购质量控制
物资采购质量控制
第一节
物资采购质量控制目的为保证公司所采购的物资符合规定要求,对采购进行控制。
第二节
物资采购各部门的职责
一、财务部对项目部材料室的采购活动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
二、项目部料室负责编制物资采购文件,并负责采购的谈判签约,保存物资采购文件,负责所采购物资中发生质量争端的处理。
三、工程部参与采购物资中发生的技术性较强的质量争端的处理。
四、项目部经理负责对采购工作的监督,并审批采购计划。
第三节
物资采购的工作程序
一、编制完善采购资料
1、项目部材料室根据技术部门物资需要计划编制工程项目主要物资申请计划,施工过程中所需物资按材料申请单进行采购。工地急需物质,按特殊情况解决。
2、编制物资采购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物资名称、品种(牌号)、规格、型号、等级、计量单位、数量;
质量标准、技术规范要求(有国家、行业标准的物资应注明);
包装、交付、时间、地点。
3、项目部材料室对报送的物资需用计划及时审核、编制采购文件。采购文件应由项目部经理审批下达执行,并由项目部材料室妥善保管。
4、对特殊材料、机具设备及重要器材的采购,由项目部技术主管提出需用计划,项目部材料室编制采购计划,报项目部经理批准,交项目部材料室作采购准备,采购计划应报财务部存档。
5、因设计变更或其他原因,须调整物资需用计划的,项目部分管技术人员应正式提出调整物资需用计划,经项目部技术主管审核并经项目部经理批准交项目部材料室处理,同时提供有关变更设计文件或说明变更原因的有效文件。
二、物资采购
1、采购人员在执行采购任务之前,应首先检查采购资料是否齐备,采购要求是否明确。
2、采购人员执行采购任务之前,必须在主认定的合格供应商中以质量为前提,综合价格、交货期、售后服务、运输等因素选择最优方案。应尽可能直接从生产厂进货,减少中间环节,避免购入假冒伪劣物资,因条件需要另行选择供应厂商时应先按《合格供应厂商评估程序》对新供应商进行评估。
3、现货采购时,必须及时检验物资质量、点收数量、核对规格型号和单证是否相符。并索取有关技术证件、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以及税务部门正规发票。禁止购买技术证件不全,没有生产厂家,不提供正规发票的物资。
4、订货采购时,必须签订“产品购销合同”,内容可包括:
A
产品名称、商标、型号、数量、价格、金额、供货时间及分批交货数量;
B
产品技术标准或质量要求、验收方式和提供产品质量的文件以及供方责任期限;
C
计量方法;
D
理损耗计量方法;
E
随机备件、配件、工具数量和备品供应方式;
F
交提货期限、提出异议期限;
G
产品包装标准、回收及费用负担;
H
结算方式;
I
运输方式;
J
交提货地点、方式和到站费用负担;
K
违约责任;
L
担保及解决合同纠纷方式;
M
其他约定事项。
5、物资定货采购合同的签订,除应符合相应的合同条款的有关规定外,应由项目部经理批准。
三、采购物资的验收
1、采购员的供应厂商货源处、车站、港口提货时,应对物资进行验收(数量验收、质量验收、外观包装验收)。
2、采购物资进入库房或施工工地时,由库管进行验收,对新材料、特殊材料、机具设备及重要器材等物资应由工程部参加验收。
3、对采购物资进行验收,应按采购文件要求进行,并检查包装及外装是否完好,有无受潮受损情况、随机备件、配件、工具、产品说明书、质量证明文件等是否齐全,并按实际状况填写验收记录。
4、对采购物资除按3验收外,还应执行《进货检验及试验程序》对采购物资进行检验及试验。
5、对采购物资未经验收前应挂“待检”标牌,经验收合格的物资管库员应按《采购物资搬运、储存管理程序》进行保管,经验收不合格的物资应挂警示标牌,隔离存放,严防误用不合格物资,并执行《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
6、物质进货验收或使用保修期内发生质量问题,验收人员或使用部门应及时作好记录,并将存在问题的物资做好标识,隔离存放,同时通知项目部材料室进行处理。
7、确认物资质量问题后,项目部材料室立即通知供应厂商共同按“购销合同”或“质量保证协议”协商处理,及时办理退货或更换。
8、为了减少因退货过大损失,对可以降级使用的物资可执行《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
四、业主对供应厂商产品的验收
1、当合同有规定时,业主或其代表有权在收货地点或供货地点验证进场物资是否符合要求,当业主或其代表有要求对供应厂商产品进行验货时,项目部材料室应组织安排业主对供应厂商产品的验收活动。
2、业主或其代表的验证不能减轻本公司的责任,也不能视同本公司对供应厂商的物资质量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各项目部仍需严格执行本程序规定。
五、财务部对项目材料部进行监督和检查
财务部应对项目部材料室在采购活动中是否按《物资采购控制程序》执行并进行监督和检查。即每年应检查一次项目部材料室的采购计划。采购物资质、采购物资的验收等项工作,每次检查后,应将检查记录保存,如果发现有不符合规定的,应局面通知项目部材料室主管进行纠正,纠正后的结果报物资管理部存档。
文档内容仅供参考
第四篇: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营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确保企业活动的合规性、效率和效果。它涵盖了财务、运营、风险管理、合规性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一套系统性的方法来预防和发现错误、欺诈,以及提升企业的`治理水平。
内容概述:
1.财务控制: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防止财务欺诈,优化资金管理。
2.运营控制:监控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风险。
3.风险管理:识别、评估、应对可能对企业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
4.合规性控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企业行为的合法性。
5.信息系统控制:保护企业数据的安全,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2
1、医疗质量控制信息主要包括医疗质量控制、质量规定的执行情况,医疗技术与专科技术、科研教学、医疗的检查情况,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病人满意度等。
2、科负责收集、统计各项医疗数据,每月提供院领导并向相关科室反馈。
3、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应每天对本科室进行医疗质量检查,利用周会、科务会反馈本科室医疗质量控制信息。
4、各职能部门每月均要按医疗质量标准,逐项进行检查,记录执行情况,汇总到医务科,将医疗质量控制信息整理、护理部负责护理质量控制信息的`收集整理,提出整改及整改意见,每月利用科主任、护士长会反馈到科室,并定期以简报形式向全院通知。
5、财务科每月将医疗质量控制信息汇总成册,提供院领导决策,每季度向相关科室反馈本科室的医疗治疗质量控制成本。
6、纠风办负责收集医疗质量信息,每季度向全院反馈。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3
风险评估控制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识别、分析、评估和管理可能对企业运营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因素。它涵盖了从风险识别到风险应对的全过程,确保企业在面对不确定性和潜在威胁时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内容概述:
1.风险识别:确定企业可能面临的`所有内部和外部风险,如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2.风险分析: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理解其发生概率和可能影响的严重程度。
3.风险评估: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确定关键风险,对其进行优先级排序。
4.风险控制:制定和实施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轻其影响。
5.监控与报告:定期检查风险控制的效果,并向上级管理层报告风险管理状态。
6.应急计划:为不可预见的风险制定应急响应策略,确保企业能快速恢复。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4
控制室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涵盖了操作流程、人员职责、安全规定、设备维护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控制室的.高效、安全运行。
内容概述:
1.操作规程:明确控制室各项设备的操作步骤和应急处理程序,防止误操作。
2.人员管理:规定人员资质、培训、轮岗制度,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3.安全规定:制定防火、防爆、防电击等安全措施,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4.设备维护:设定定期检查和保养计划,确保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
5.信息记录与报告:规定数据记录、分析和异常报告流程,以便于问题追踪和改进。
6.环境控制:设定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标准,保证设备正常工作。
7.应急预案: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如电力中断、系统故障等。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5
1、目的
为加强对分承包方的控制,并符合程序文件,提高本厂产品的实物质量,对承包方配套的产品应视同本厂产品加以控制,以保证本厂向用户的质量承诺。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向工厂提供原材料、外购(协〉件的合格分承包方。
2、管理要求
2.1被本厂列为a、b两类的原材料、外购(协)件应对分承包方进行质量保证能力的调查,对批量采购试用半年后未发现问题,随本广产品出厂后,最终在用户处也无不良反映的,经厂评审小组讨论后,可列入合格分承包方名单,实行定点采购。
2.2分承包方应严格按合同条款按质、按量、按期提供合格的外购(协〉件,对质量信息不积极整改或质量不稳定,经常出现问题或事故的分承包方,可由厂评定小组决定取消其定点资格。
2.3工厂在与分承包方签订供货合同时应明确物资进广检验项目、执行的标准、检验的方法等,并签订质量赔偿协议。
2.4质检科将日常分承包方的实物质量状况信息及时反馈给分承包方,督促其整改提高,必要时随时派人对分承包方的质保能力进行复审。
2.5质检部将对分承包方提供的.产品质量状况建立档案,将其作为评定合格分承包方的依据之一。
2.6本厂根据定点变化情况,每年公布一次合格分承包方名单,供应部将严格按'采购控制程序'进行采购、外协。
3、责任赔偿
3.l在进货检验时发现属于分承包方的质量问题由分承包方负责包修、包换、包退,并承担因此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甲方从乙方贷款中扣去该批不合格物资总额的5%作为质量赔偿金。
3.2甲方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属于乙方产品的质量问题,应由乙方负责包修、包换、包退,并承担因此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3.3甲方的产品在用户处安装或投运过程中发生属于乙方产品的质量问题,而造成'三包'赔偿时,乙方应及时参与售后服务过程,并承担全部服务费用,同时,对由此而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由甲方酌情对乙方提出赔偿要求。
3.4甲方委托乙方运输的产品,因运输过程中的,由于乙方搬运或防护不当等原因而造成甲方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乙方应承担经济损失,赔偿要求由乙方酌情提出。
3.5当在处理质量问题双方意见不一致时,可请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所需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6
控制程序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企业的日常运营、决策制定、风险防控等多个环节。通过规范化的`流程,确保企业活动的高效、稳定和合规,从而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内容概述:
1.程序定义与审批:明确每个业务流程的步骤、责任部门和个人,设立审批机制,确保程序的合理性。
2.执行与监控:设定程序执行的标准和监控手段,定期评估执行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变更管理:规定程序修改、更新的流程,保证变更过程的透明和有序。
4.培训与沟通:为员工提供必要的程序培训,确保理解和遵守,同时保持信息的有效沟通。
5.文档管理:建立程序文件的编制、审核、发布、更新和存档制度,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6.审计与评估:定期进行内部审计,评估程序的有效性和合规性,提出改进建议。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7
控制程序管理制度旨在确保企业运营的高效性和合规性,它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1.程序定义与审批:明确各个业务流程的控制点,设定操作规程,并通过审批确保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2.执行与监控:执行控制程序并持续监控,以确保其按预期运行,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审计与评估:定期进行内部审计,评估控制程序的执行情况,查找潜在风险。
4.变更管理:当业务环境变化或发现程序缺陷时,制定变更流程,确保变更的顺利实施。
5.培训与沟通: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确保他们理解和遵守控制程序,同时保持良好的.沟通以促进理解。
内容概述:
控制程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业务流程图:详细描述各业务流程,明确责任部门和个人,确定关键控制点。
2.操作手册: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包括步骤、标准和期望结果。
3.监控指标:设定量化指标,用于评估程序执行的效果和效率。
4.审计计划:规划审计频率、范围和方法,确保全面覆盖控制程序。
5.变更控制表格:记录变更请求,评估影响,批准并跟踪变更实施。
6.员工培训材料:设计培训课程和资料,确保员工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
7.问题与改进记录:收集和分析问题,记录改进措施及其效果。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8
一、根据规定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参加专业技术、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
二、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时佩戴个人剂量元件并按规定参加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
三、按规定对放射诊疗场所和诊疗设备进行防护与状态检测。
四、严禁对妊娠妇女进行xx线检查,尤其是妊娠85周的妇女。
五、对儿童进行xx线检查时,应尽量采用xx线摄影检查,照射野面积一般不超过胶片面积的10%,并采用短时间曝光的摄影技术。
六、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放射诊疗设备,请取得资质印证的服务机构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七、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正确掌握适用范围,合理使用xx线诊断。
八、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后过滤”和小照射野工作。
九、工作人员在使用xx线摄影时,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使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需要的范围内并与成像器件相匹配。
十、施行xx线检查时注意受检者防护,对受检者非投照部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摄影中除受检者,其他人员应在机房外等候,对受检者需要扶携时,对扶携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十一、进行xx线摄影检查时,合理选用胶片以及胶片与增感屏的组合,熟练掌握暗室的操作技术。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9
岗位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医疗规范、常规。
2.制订全院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的指标体系、控制标准和评价方法。
3.拟订各专业的质量管理标准、操作规范、质量控制计划及考核方案。
4.对各专业的'工作进行调研和科学论证,并推广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
5.对全院各科室的质量管理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并进行必要的专业技术培训。
6.对全院各科室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进行组织交流,接受咨询,指导其不断完善。
7.经常不断地对各项医疗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反馈,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确保基本医疗质量。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0
1、主题及适用范围
为了加强工序质量管理,有效控制生产现场影响质量特性的诸项因素,以得到稳定的制造过程,保证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的稳定提高,特制订本制度。
2、工序质量控制程序
2.1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原则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设立质控点:
2.1.1按《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中属关键(a级〉特性的工序。
2.1.2加工工艺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有影响的关键的工序或工序的关键部位。
2.1.3经常出现不良品或质量长期不稳定状态工序。
2.1.4用户比较集中反映不良环节。
2.2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
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由技术科根据质控点设置原则确定。车间不得擅自取消或更改质控点。车间增减质控点必须向技术科申报,按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2.3工序质量控制的程序(见工序质量控制程序图〉。
3、工序原量控制对各部门要求及考查办法
3.1对技术科的要求
3.1.1按建立质控点的原则确定质控点,编制下达《工序质量控制点明细表》,同时,组织质检科、供应部、生产车间等部门进行工序分析。根据《工序质量控制点明细表》制订《工序质量分析表》、《作业指导书》、《工装周期检验卡》等,并根据车间生产过程中实际情况和工序质量控制原则,及时调整质控点,完善质保文件。
3.1.2进行工序能力分析,把影响工序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和相关管理标准编入《工序质量分析表》。
3.1.3根据车间质控点反馈表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并现场具体指导,每月对质控点质量保证文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
3.1.4对质控点长期不稳定因素应采取措施解决。
3.1.5考查由技术科抽查。
3.1.6认真参加工序分析活动,制订检验规程,编制“检验指导书”
3.1.7检验员要熟悉本耳职只范围内的工序质量控制点及某控制方法,严格按检验指导书规定进行检验,协助操作者及时发现影响质量特性的不稳定因素,并协助解决。
3.1.8技术科应督促检验员按检验指导书和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做好检验记录并及时向技术科反馈信息,
3.1.9考核自查,技术科抽查,纳入质量考核。
3.1.10对不稳因素加强分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3.2对生产科的要求
3.2.1质控点计量器具抽、送检率达100%,合格率达98%以上,当抽查低于这一指标时,及时调整检定周期。
3.2.2加强对质控点计量器具的巡回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非正常使用计量器具情况,并督促纠正。
3.2.3督促车间做好三级保养、设备三检和预防性维修。保证质控点的设备完好率达100%。
3.2.4考查由生产科抽查。
3.3对车间的要求
3.3.1车间要积极配合各职能科室不断完善工序质量保证文件,并由车间技术主任负责车间质控点管理工作,负责日常检查、督促、指导操作者。严格执行《工艺守则》、《作业指导书》等有关质量保证文件并做好记录,填好反馈表。
3.3.2车间设一名质控点负责人,负责做好质控点的检查验证和进行提高工序能力的分析。根据质量保证文件的要求,对质控点的原始数据资料进行审核、归档。每月将检查分析情况汇总上报技术科。
3.3.3操作者必须严格按工艺守则或作业指导书操作。正确使用图表,认真填写各种记录,准确记录有关数据,不得弄虚作假。因故中断应在图表上说明停歇日期、原因等以便备查。
3.3.4在生产过程中操作者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措施使生产过程正常。如不能排除不稳定因素,应采取措施解决。车间如不能排除不稳定因素,应立即将信息反馈技术科,
3.3.5考查由车间自查,技术科抽查。
4、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撤消
由于工序质量提高,已经能按工艺文件正常操作和管理,或由于质量要求改变,不需要特别控制的质控点可撤消,但必须由车间填写'质控点撤消审核表'报技术科,经技术科验审后在'审核表'上签字,办理撤消手续。车间不得自行取消或更改。
5、质控点的标志和记录的管理
5.1质控点的标志牌
5.1.1技术科负责制作、发放、更改和撤消标志牌。
5.1.2各质控点所在班班长负责妥善保管标志牌。
5.2质控点的记录
5.2.1质控点活动记录各相关部门应认真填写,并报技术科。
5.2.2技到这科负责记录的收集、汇总、考核和管理。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1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确保企业运营的.有效性和效率,预防和发现错误、欺诈,以及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它涵盖了一系列的政策、程序和实践,旨在实现企业的目标,保护资产,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并确保合规性。
内容概述:
1.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可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风险,包括市场、运营、法律等风险。
2.控制环境:设定企业文化和道德标准,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员工理解和遵守规定。
3.控制活动:实施各种控制措施,如审批流程、授权机制、记录保存等,以防止错误和欺诈。
4.信息与沟通:确保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递,以便于决策和监控。
5.监控:定期检查内部控制的效果,调整和完善制度。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2
本《采购控制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企业采购流程,提高采购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保障公司利益。主要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采购策略与计划制定
2.供应商选择与管理
3.采购订单与合同管理
4.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
5.库存管理与成本控制
6.采购审计与风险管理
7.采购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
内容概述:
1.采购策略与计划制定:明确采购目标,分析市场需求,预测物料需求,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
2.供应商选择与管理: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进行资质审查,定期评估供应商的性能和服务质量。
3.采购订单与合同管理:规范订单流程,确保合同条款公平合理,防止法律风险。
4.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设立严格的质量检验标准,执行验收程序,确保物料符合公司要求。
5.库存管理与成本控制:优化库存水平,防止过度库存或缺货,降低库存成本。
6.采购审计与风险管理:定期审计采购活动,识别潜在风险,采取预防措施。
7.采购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通过量化指标评估采购部门表现,不断优化采购流程。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3
本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旨在构建一套全面、严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和服务的.优质、高效,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内容主要包括质量标准设定、质量监控、质量改进、责任分配和奖惩机制。
内容概述:
1.质量标准设定:明确各环节的质量要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成品检验等,制定具体、可衡量的指标。
2.质量监控:建立持续的质量检测和评估机制,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符合既定标准。
3.质量改进:通过数据分析,识别质量问题,提出并实施改进措施,持续优化流程。
4.责任分配:明确各部门及员工在质量控制中的职责,确保每个人都对质量负责。
5.奖惩机制:设立激励制度,奖励质量优秀的行为,对质量问题进行严肃处理。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4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一套旨在识别、评估、监控和管理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的体系。它涉及企业的各个层面,从财务风险到市场风险,再到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涵盖公司的每一个业务环节。
内容概述:
1.风险识别: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潜在的`风险源。
2.风险评估:量化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确定其优先级。
3.风险策略:制定应对策略,如风险转移、风险减轻或风险接受。
4.控制实施:建立和执行控制措施,确保风险得到妥善管理。
5.监控与报告:持续监控风险状况,并定期向管理层报告。
6.审计与改进:定期审计风险控制效果,根据反馈进行改进。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5
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旨在确保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通过设定关键控制点,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它涵盖了从原料采购到成品交付的各个环节,确保每个步骤都符合预设的标准和规范。
内容概述:
1.原材料检验: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其符合生产要求。
2.生产过程监控:在生产过程中设置多个控制点,监控每道工序的质量,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
3.设备维护与校准: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保养和校准,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员工培训:提供必要的质量意识和技能训练,提升员工的质量控制能力。
5.质量检验:在产品完成阶段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达标。
6.反馈与改进:收集质量数据,分析问题原因,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持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
第五篇: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无瑕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管理质控制度
根据天津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标准的有关规定,为规范我中心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结合我中心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制度:
一.中心质控领导小组负责全部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工作的组织、实施及监督管理工作。
组长:张洪宝
职责:全面监督中心质控工作的执行情况。
副组长:张志红张立勇
职责:在组长的督导下,制订质控工作方案,按要求严密组织实施公共卫生服务的质控工作,总结质控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并及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完善工作质量。
成员: 李晓明赵健翟家琴翟加臣苏永刚
职责: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全力配合副组长,做好各服务团队的质控检查,在落实既定的质控工作安排的同时,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上报。
二.居民健康档案质控工作:每2个月的最后一周进行1次全面的健康档案质控检查,每年不少于6次。内容包括系统随机抽查档案号、姓名、健康档案合格性评审及健康管理的电话核实、质控所发现的问题及事后改正记录。详见中心质控评审操作表。
三.老年人体检及慢病管理质控工作:每季度一次,每年至少4次检查本中心老年人健康管理及慢病管理工作的质量、技术规范、服务流程及基础质量指标达标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并监督整改落实情况。定期对参与居民健康体检工作的专技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做好优质服务理念教育工作,保证服务质量。
四.乡医管理质控工作:对参加公共卫生服务的乡医进行每季度一次的质控工作,重点检查慢病随访管理的真实性与规范性,内容与中心质控工作相一致。
五.对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差错事故和纠纷投诉做好登记、报告、处理、分析工作,对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防范与应急预案。并做好满意度调查工作,每季度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