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及价值

时间:2019-05-14 06:5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及价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及价值》。

第一篇:浅谈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及价值

浅谈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及价值

摘要: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并且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中国化就是在把中国的具体国情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在一起的过程,而矛盾分析法又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最根本的方法,因此利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来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十分具有意义。在我国,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所处的环境、所面临的问题都处处充满着矛盾,因此,将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应用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能够指导我们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工作,同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社会的和谐中实现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实现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矛盾分析法;社会发展;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和谐的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是发展的主要方面,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并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和谐不是消灭矛盾,而是各方面矛盾的融合,由对立转化为统一,各方面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状态。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的核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最普遍最根本的方法。从矛盾的观点分析中国和谐社会的发展,结合矛盾分析方法,为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提供方法论方面的启示。

一、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有根本矛盾与非根本矛盾,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还有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看问题。

第一,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对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和两分法。

第二,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所谓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就是要善于在对立面中看到统一的因素、部分和趋势,弄清它们是怎样统一的,在什么条件下互相转化以便创造条件保持统一或促使转化。所谓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就是善于在统一中看到对立的因素、部分、方面和趋势,弄清它们是怎样对立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对立的性质和程度如何,以便采取恰当斗争形式。

第三,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还要善于抓重点,要使“两点论”与“重点论”恰当地结合起来。因为,一分为二中的两个方面绝不是半斤八两、主次不分的。相反,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之问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矛盾和处理矛盾时,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卜,着重把握矛盾的特殊性,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不同质的矛盾。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谐是事物矛盾运动的结果,是矛盾运动发展的一种稳定有序的状态。党的领导集体在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进行了发展和创新。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矛盾,这些矛盾是和谐发展的动力。认识到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立足我国特殊国情,掌握矛盾运动规律,运用矛盾分析法,处理好各种矛盾,是实现和谐发展的途径。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矛盾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矛盾的特殊性表现为: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于共性与个性,相对与绝对的道理,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在各种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这些矛盾中有主次矛盾,这就要求我们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矛盾分析法与中国国情的结合及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集体,在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分析、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他对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贡献在于,第一次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角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反复强调要发展生产力,并且提出了判断中国共产党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即“三个有利于”标准。邓小平结合国际国内形式对于矛盾规律进行了创造性地运用,都体现在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中,比如: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等,开拓了矛盾规律学说的新境界。

江泽民深刻地发挥了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有关思想,重申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指出“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那就必然要发生调整和改革。他的思想中围绕着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这一中心问题对社会中诸多问题如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生产力中的人和物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是对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首次完整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有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谐指的是对立事物在一定条件下达到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和谐指的是一种发展状态,和谐不是矛盾的消失,是矛盾各方面或者不同事物的矛盾斗争到一定阶段而达到一种相对稳定有序的状态。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矛盾运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矛盾运动为和谐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谐是各种事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健康状态。协调好各种矛盾,达到事物的和谐状态,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在和谐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和谐。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促进事物发展,我们用矛盾分析法研究分析、解决问题,最终也是为了促进事物的共同发展,达到和谐发展的状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承认矛盾,“和而不同”,重要的是把握矛盾运动的规律,立足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向和谐的方向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和谐发展(一)在我国,社会矛盾无处不在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也是一个矛盾的集中体。在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都存在着矛盾,每对关系内部也存在错综复杂的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我国具有一般社会主义社会的共性,但是我国具有中国自己的国情,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别国的国情是不同的,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我们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就要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矛盾,每个新阶段也会出现新问题、新矛盾,诸多矛盾存在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认识到社会的各种矛盾,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清主次矛盾,处理好各种矛盾,充分发挥各要素的效能,这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途径。

(二)矛盾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主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之间的斗一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就是协调好各种矛盾的关系促进社会不断前进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和谐——不和谐——和谐的过程。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城乡之间的矛盾、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人的发展与保护自然的矛盾等等,每个矛盾的解决都促使我们向和谐迈进一步。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抓住这个主要矛盾,解决这个矛盾需要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时也要兼顾社会中存在的其他方而的矛盾和出现的各种新矛盾,不断地实现社会和谐。矛盾是和谐发展的前提,也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动力。社会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矛盾的各方面以及各种矛盾会相互作用。我们要构建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需要认识到诸多事物的矛盾并且在诸多矛盾中分清主次、抓重点、统筹兼顾。处理好了主要矛盾就把握住了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兼顾其他的矛盾,就会逐步向和谐迈进,促使社会在和谐中发展,在发展中变得更加和谐。

(三)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促进和谐发展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差异和矛盾的和谐是不存在的,矛盾存在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个过程。根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下,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具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其特殊的矛盾。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并且有自己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其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实施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都是围绕着这个主要矛盾。同时,这也决定着我们可以通过渐进式的改革解决这些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同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的矛盾,需要我们正视这些客观存在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各阶段的特点,来研究这些矛盾的实质及产生的根源,并且找出解决这些矛盾的具体途径。抓住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分清主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全而牢固的基础。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应充分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吸收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优秀文化成果,养精蓄锐,增强综合国力。同时,我们国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引进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必须防范和抵制不适合我国国情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腐朽的东西,抵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等,这样有利于我们在遵循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处理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实现内外部的和谐,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市场与计划是对立统一的,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生产与消费、累积与消费、财政收入与支出都是对立统一的,这说明对立统一贯穿于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因此,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要善于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而要分析矛盾,首先就要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归结起来,可以说,由企业、居民、金融机构、政府、中间组织和国外六个主体构成。各个主体通过各种经济资源载体进入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投资等经济活动。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形成各种经济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构成虽然与资本主义看似差不多,但实际情况复杂得多。主要是中国处于转型期,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引进一些资本主义东西。如企业,国有企业为主,但又有很多个体经济、私企、外企、合资企业、乡镇企业等,各主体之问关系、地位、作用,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这给我们的宏观调控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厂。

中国目前正在进行工业化、城市化,这是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应当走一条中国式的城市化道路,就是要充分考量我国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人口多,因而粮食问题最为重要。这些年,我们只想到的是把农业劳动力转出来,把城市规模怎么扩大,却没有一个通盘计划,总是那么随意,自目,长此卜去会出大问题。最近几年,通胀时时出现,主要是粮食、蔬菜涨价,而粮食蔬菜涨,又是由于城郊大片土地被占,粮食、蔬菜产量减少所致,这靠改变利息是不管用的。国家应当有近期和远期规划,在保证百姓吃饭问题前提卜,去制定出全国城市规模,住房大小和楼层,城市居民多少等。

“和而不同,同则不继”,和谐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处理好各种矛盾。“和谐社会是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合的状态,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社会、公民与政府、人与自然等多重关系,涵盖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因我国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存在着诸多矛盾,矛盾和差异是和谐的前提,矛盾的解决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也是一个人、自然、社会相互矛盾又统一的过程。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和谐中实现发展,在发展中促进和谐,促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与当代社会矛盾问题处理

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与当代社会矛盾问题处理

摘要

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不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问题也日益显现,影响着社会和谐的进程,也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处理好当代社会矛盾问题,对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矛盾分析法、社会矛盾、实践运用

一、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也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思想方法。所谓矛盾分析法,就是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本性,掌握事物的特殊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便有效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方法。1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矛盾分析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矛盾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所谓“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趋势,而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除、相互分离的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统一,任何矛盾都具有同一性,同时也具有斗争性。毛泽东曾经指出,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但也有人不同意毛泽东的看法,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本身都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还有人认为这两种看法2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如所谓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所谓的“利他”和“利己”都不仅是单一的一个方面,我们实现了社会价值的同时,也便实现了自我价值,正如郭明义所说“温暖别人就是温暖自己”。

基于矛盾特殊性而言,不同事物有着不同矛盾,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方面也不同,矛盾的解决方式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谓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量体裁衣”等都是针对矛盾特殊性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

“两点论”是指在处理矛盾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也要看到次要矛盾;处理某个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指处理矛盾时,主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处理次要矛盾,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两点论与重点论辩证统一,是矛盾分析法的主要内容。例如我国目前 1倪志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分析方法》[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王光鹏《浅谈矛盾分析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4.9.30 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城乡、地区发展等诸多矛盾,社会主义初阶段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矛盾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二、当代社会存在的矛盾问题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当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就其现实形态而言,是在解决中国当代社会主要矛盾过程中衍生出来的。3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史上的历史性飞跃。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谐社会的构建成为当下时代呼吁的主题和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我国目前正经历着广泛的变革与高速的发展,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日益显现,大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小至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问题。尽管有的矛盾十分尖锐,但都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前进发展进程中的矛盾,方向一致。面对社会主义现实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矛盾,不应仅仅停留在社会表层去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或排除各种社会矛盾,而是要努力构建一种稳定协调的社会秩序,使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在有序的状态下得到不断的调整和解决。因此,就现实维度考察,构建和谐社会是解决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的基本指针,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社会公平、实事求是地解决社会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和现实着力点。4和谐社会是古今中外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逐步发展,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上升,一系列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种种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社会总体和谐,但也存在许多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就一些经济发展领先的城市,如北上广而言,在其城市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矛盾问题。如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差距及人口问题。尽管大城市发展迅速,GDP产值可观,但具体到每一个群众生活水平,仍是层次不齐。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给城市原本的环境资源带来了一系列压力,人口的增长,导致大量资源的消耗,对环境及生态文明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同时也使得对外来人口的管理愈发困难。此外,诚信缺失、道德低下问题已成为近年来连续关注的焦点问题。“校园投毒门”、“教师虐童门”等等都反映出当今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和道德意识的缺失。道德属于上层建筑中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起作用的精神力量。道德具有继承性,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和意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中国向来以文明古国著称,千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及礼仪之邦等种种优秀传统美德的流传,才使得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才使得中国稳固长久地发展。如今,不管是城市发展矛盾问题还是道德低下的问题都成为阻碍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3鲁鹏《关于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几点认识》[J].理论学刊,2005.4.20 4冉昌光《秉持和谐社会理念 探究现实社会矛盾——读龚秀勇著<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J].天府新论,2014.5.5 中的一系列问题,演变成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社会矛盾。

三、在实践中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解决当代社会矛盾问题

当代社会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再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问题5。在实践中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处理当代中国社会的矛盾问题,对我国的发展进步及社会主义建设起着重要影响与作用。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矛盾不可避免,因此,当代中国社会的矛盾天然存在。当代社会的矛盾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必然存在的问题,是发展过程的体现,同时也成为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中国梦的障碍点。但正因矛盾问题的存在,才能激励人们不断探索,创造解决矛盾问题更好的方法与机制。就矛盾特殊性而言,中国当代社会的矛盾是中国特有的矛盾,在其发展过程中带有中国自己的特点,因此解决中国当代社会矛盾问题也应采用社会主义的方法,结合我国国情,量体裁衣,制定出适合自己国家的矛盾解决方法。例如当今社会的城市发展不均衡问题,最根本的解决方式仍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资源配置的均衡,进一步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将人民生活的提高与改善作为发展的着眼点。同时改善发展中的生态环境建设,更好地转变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跳出传统的高资源高耗能的发展模式,实现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改善的目标。6在道德诚信缺失的问题上,一方面应加强依法治国,增加法律力度,将法律制度大力建设和完善,其中包括法律意识形态的建设与完善、法律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以及司法制度方面的建设与完善。7同时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在加强法治的同时加强徳治,双管齐下,更好地解决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意识形态问题。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7.2 第一版

级硕士学位论文,2014 6姚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7胡仁智、付子堂《当代社会矛盾法律调处机制的完善》[J].江苏社会科学,2010.12.15

参考文献

期刊文章: [1]倪志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分析方法》[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王光鹏《浅谈矛盾分析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4.9.30 [3]鲁鹏《关于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几点认识》[J].理论学刊,2005.4.20 [4]冉昌光《秉持和谐社会理念 探究现实社会矛盾——读龚秀勇著<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J].天府新论,2014.5.5 [5]胡仁智、付子堂《当代社会矛盾法律调处机制的完善》[J].江苏社会科学,2010.12.15

学位论文:

[1]姚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级硕士学位论文,2014

报纸杂志: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7.2 第一版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和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和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摘要:社会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社会矛盾以不同的作用方式,推动社会进行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而和谐是事物矛盾运动的结果,是矛盾运动发展的一种稳定有序的状态。我们需要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处理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实现和谐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正努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发展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动态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城乡之问的矛盾、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人的发展与保护自然的矛盾等等,每个矛盾的解决都促使我们向和谐迈进一步。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段时间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我们应当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努力消除社会不公平现象, 着力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利益冲突, 使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睦相处, 从而实现社会整体价值的最大化。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党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郑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作为一个新概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但要构建这样的社会实际上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群体与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近几年,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劲头,但随之而来的利益冲突也显得格外突出,例如群体性突发事件,贫富差距拉大,贪污腐败,环境破坏,治安环境恶化等等,都是一些局部的小范围内的人民内部的矛盾,但如果梳理不当,就有可能深化这些不和谐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危害社会稳定。

毛主席说过:“矛盾是永远存在的,一万年以后还是有的。一个矛盾克服了,又一个矛盾产生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人身上,总是有矛盾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1】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我们目前努力构建的和谐社会也是一个存在矛盾的世界。因为和谐不是消灭矛盾,是指社会矛盾体系总体稳定协调运行的状态,社会各重要矛盾的双方总体上处于相互助益而不是相互折损的状态。

对于和谐,中山大学蔡禾教授有一种理解, 他认为: “和谐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1)和谐作为两个或多个行动主体之间的关系状态,必定是以承认行动主题的差异性、独立性为前提的。如果没有差异、没有独立,那就谈不上和谐,只是同一,这样的社会不是和谐社会,而是大一统的社会。(2)既然存在差异,和谐就不等于没有矛盾、没有冲突。恰恰相反,由于差异和独立的存在,矛盾和冲突必然是和谐社会中不可回避的现象。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不是和谐社会,而是一个超前控制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冲突的表达正是社会承认行为主体独立性、自主性的表现。社会学的冲突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允许冲突表达的社会更具有弹性,因而更具持久稳定,一个不允许冲突表达的社会智慧累积冲突的能量,而冲突一旦表达出来,对原有社会体制将是毁灭性的。(3)和谐社会允许矛盾和冲突的表达,但并不等于是无序的,和谐包含着规范,包含着秩序,矛盾和冲突一定是在某种规范和秩序下表达出来的,当然这规范和秩序不是由社会中少数人给定的,而是社会中各个群体互动的结果,是被社会成员认同的”。【2】 受这段话启发,笔者觉得和谐社会本质是“和而不同”的社会,和谐社会绝不是没有矛盾,而是有能力解决各方面矛盾,各种利益冲突的社会,是社会矛盾运动良性发展的产物。

二、用矛盾分析方法看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所谓矛盾分析方法,就是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本性,掌握事物的特殊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方法。毛泽东指出:“这个辩证 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3】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矛盾分析法:

1、矛盾分析法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法:矛盾就是对立和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就是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投射当前,我国现阶段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矛盾的性质来说,当前我国的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因而矛盾的同一性更为重要。然而,这并不等于说我们放弃了矛盾的斗争性。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都是相对的。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条件性,贯穿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整个过程,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有贯彻下去的趋势,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了矛盾的斗争性。田凤香在《今日中国论坛》中写道:“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分布不平衡现状,物质上的贫富差别、思想上的先进与落后、区域间经济发展速度的快与慢、城乡发展差距的客观存在、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等现状,都存在并反映到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之中,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矛盾的斗争性。”【3】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注重矛盾的同一性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运用矛盾分析法,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开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

2、矛盾分析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所谓两点论,就是既要重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重视非主要矛盾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所谓重点论,就是对于一个矛盾体系中的诸多矛盾,不能平均看待,而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对于矛盾双方,要着力于把握它的主要方面,抓本质,抓主流,反对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就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很难有时间精力把老师讲的每句话都记下来,但我们会挑重点听,抓住主要问题。社会生活也是如此。比如在政治领域,腐败问题一直是人民关注的热点,腐败问题直接影响到党的统治基础及政治的有效性;在经济领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主要内容。在研究这类复杂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既要研究这些问题,又要研究这些问题伴随而来的问题,既要研究问题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问题的次要方面,二者不可偏废。我们强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当中建设各个领域工作的重要性,但我们也不能用这些矛盾来替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一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否则我们会犯全局性的错误。

3、矛盾分析法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矛盾普遍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始终贯彻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是,目前我国的社会矛盾又有其特殊性,即从原来的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性矛盾,转向人与人之间的非斗争性矛盾;从原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转向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及主要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前一个转向我们把它概括成人民内部矛盾,后一个转向我们称之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普遍性,相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又有其矛盾的特殊性:当前的贫富差距扩大、腐败问题、经济转型问题都是特殊性的突出表现。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到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解决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综上所述,和谐与矛盾并不是两相对立的概念,矛盾和差异是和谐的前提,矛盾的解决促进社会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和谐社会是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合的状态,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社会、公民与政府、人与自然等多种关系,涵盖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5】 所以,我们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和谐中实现发展,在发展中促进和谐,实现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M] 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蔡禾.广州日报.2005.4.1.(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 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田凤香.矛盾分析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今日中国论坛,2013(07).(5)俞和平.《和谐社会面面观》[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1).

第四篇:高中政治:矛盾分析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1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 [原理内容] ①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②矛盾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③矛盾就是事物,就是运动,就是思想,就是问题,世界就是由矛盾组成的。

[方法论] 对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错误倾向] 反对一点论、片面性、绝对化的观点。[应用举例] 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必须坚持“两手抓”的方针

答案要点:(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任何事物都是有两点而不是一点。所以,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2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需要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因此,党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既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3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是坚持两点论、两分法的具体体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顾此失彼,一硬一软,是一点论、片面性的表现。

1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弱点。这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方法论]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错误倾向] 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作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应用举例] 辨析:矛盾的特殊性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完全不同的。答案要点:(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根据矛盾特殊性原理,得出承认矛盾特殊性这一点是正确的。

(2矛盾不仅有特殊性,而且还具有普遍性,再特殊的事物也总要和其他同类事物具有相同之处,只有特殊性,没有普遍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此,只能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事物,而不能说世界上的事物完全不同。

(3上述观点,只承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忽视了矛盾的普遍性,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1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共性特殊性(个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方法论] 这一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地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我们认识事物时,就必须把这两方面辩证的统一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错误倾向] 既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应用举例] 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答案要点:(1原理内容:(略。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鲜明地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例如,必须坚持

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以公有制为主体,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又要注意中国特色、注意中国的国情,注意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科学文化比较落后,这就必须从我国的特点出发,从根本上改变不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改革政治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只有这样,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取得成功。

14、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互相依赖、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要求我们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错误倾向] 既要反对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应用举例] 运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说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答案重点:(1唯物辩证法认为,主次矛盾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互相联系。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2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规定和影响着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必须以经济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任何偏离经济建设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15、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系。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也是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错误倾向] 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的错误倾向。[应用举例]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

试用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简要说明我国大力开展的反腐败斗争的必要性。答案要点:(1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事物的性质主要也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但是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当主次方面的地位发生变化,事物的性质就要改变。因此,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既要看到主流,也不能忽视支流。

(2现阶段,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好的。他们兢兢业业,廉洁奉公,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党的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党内确实存在一些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这是支流。但如果不加大力度去清除它,必将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到我国政权的性质和稳固。所以,我们务必加大工作力度,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3任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是割裂开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16、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 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既要反对离开重点谈两点的均衡论,又要反对离开两点谈重点的一点论。[应用举例] 辨析:两点论就是均衡论,重点论就是一点论。答案要点:(1两点论就是在处理复杂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也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个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主要方面,也要看到次要方面。因此,两点论是指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不分主次的均衡论。认为两点论是均衡论是错误的。

(2重点论是指在处理复杂事物中的各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个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重点论是两点论中的重点论,而不是离开两点的一点论。认为重点论就是一点论是错误的。

(3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联系的,是统一的。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第五篇:小议审计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也是党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提出来。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也是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明确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

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是民主依法、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特性。审计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专司监督机构,是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和重要的经济执法部门,更好地服务和谐社会,必需牢记科学发展使命,树立和谐社会观念的要求,充分利用审计机关的自身监督基本特征,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审计机关在实现和谐社会经济健康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性。

在构建和谐社会经济发展中审计部门应发挥以下几方面作用:

一、加强财政审计监督

《审计法》开宗名义阐述审计工作是为了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可见审计的法定职能直接指向了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严格意义上讲就是一部“财政审计法”,因此审计机关在和谐社会经济发展中,必须先搞好财政审计。2005年,党中央审时度势,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及时将扩张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财政政策,这是由于当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已经是结构问题,城乡之间的矛盾、产业结构中协调的矛盾、不同利益群众之间的矛盾等几乎都与经济社会的结构不合理有关系,政府的财政政策要着眼于整个社会经济的结构协调发展,从更多地刺激经济增长,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转移到更多地关注经济结构调整,关注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上来。因此,审计机关的财政审计应紧紧围绕稳健的财政政策,通过审计促进稳健的财政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加强预算编制的审计力度,促进财政预算体现公共财政观念,体现公众意图,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促进财政预算的公开度、透明度,让广大公众成为政府预算的知情者、决策者和监督者;二是加强财政收入的审计,围绕财政收入审计政府负债,促进有效控制财政风险,促进国家关于减轻农民和企业负担的政策落到实处,以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创业积极性,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动力;三是加大财政支出审计力度,通过审计,促进财政支出要加大对农业、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对与经济过热,直接用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越位”投入要压下来、退出来。通过财政审计,促进依法理财,依法用财,并不断提高理财、用财水平,促进财政资金提高使用效益。在促进发展的关键环节,及时发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成因,寻求对策,提出建议,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切实发挥审计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能。

二、加强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从源头上遏止腐败的有效手段”,是审计部门必须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使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满足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党委和政府对干部考核任用的需要,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永恒主题。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部门为党委、政府用好、用对干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审计机关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对权力相对集中,自由裁量权较大,涉及“权、钱、人”较多的部门、领域和环节的领导人任期、离任的审计力度,促进“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观念的形成,将其涉及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经济决策权、管理权和政策法规执行权等权利的运行置于有效监督和制约之中。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起到“从源头上遏止腐败”的作用,形成人民支持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经济责任审计的良好氛围。

审计机关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这种载体,在干部管理与监督中发挥独特作用,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促进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依法行政和执政能力的提高,促进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作用。

三、加强对投资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

加大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投资项目、重点工程等项目的管理使用、实施、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的效益审计和调查。以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损失和国有资产流失等违法违纪的重大问题,切实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四、加强对关注民生民权的审计

和谐社会是一个既能激发社会创造力又能保障社会公平的社会,是一个公民既知道维护民主权益又能理性合法参与的社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探索创造安定有序社会环境的制度、机制和保障措施,必须把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责任和提高社会自治能力结合起来。审计机关要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报务,必须把坚持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执行《

审计法》的基本着眼点,在审计项目的安排上,更多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将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土地出让金、城建资金、环保基金、涉农专项资金及救灾救济资金等作为审计关注和首先考虑要监督的对象。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做到审前调查、审前公示,审计结束时开通报会,使审计机关在监督别人的同时,实行“阳光下作业”,自觉接受被审计单位及有关群众的监

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对审计实施中的群众来信来访,审计将不受时间和范围限制,对举报人和被举报人负责,为建立诚信社会服务,在审计处理阶段,做到尊重审计组意见、尊重法律依据、尊重被审计单位实际,使审计处理处罚前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合情合理,保证审计决定执行,审计建议采纳,同时为审计机关赢得和谐的社会环境,也促进社会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和谐社会为审计工作发展提供了目标和基础,审计部门应责无旁贷的承担起自有的“参谋”、“经济卫士”、“啄木鸟”的作用和作出贡献。

下载浅谈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及价值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及价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促进企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

    《在促进企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1、结合当前省公司提出的“转调提增”新形势,对企业发展提出一些好的建议与想法; 2、谈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实现自我价值; 3、在当今经济和竞......

    让个人价值在企业发展中升华

    让个人价值在企业发展中升华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大家好!我来自xxx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个人价值在推进企业发展的实践中升华。朋友们,说起个人价值,我想每个......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内因、外因的含义;理解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分析在个人成长......

    马克思论文:矛盾分析法在学习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年级:研一专业:机械工程姓名:**学号:M1906111762019年11月矛盾分析法在学习中的运用**摘要:学习能使我们能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参与......

    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

    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 [摘要]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体系,是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并不是马克思独自一人的创造。恩格斯以其广阔的胸怀,伟大......

    论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的价值

    论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的价值 11月9日上午,很高兴能参加应用数学学院和经济与贸易学院共同举办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理论培训班。其中第二节课是由政法学院的刘......

    让个人价值在企业发展中升华[定稿]

    让个人价值在企业发展中升华 让个人价值在企业发展中升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我来自 xxx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个人价值在推进企业发展的实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应用化学1303班 何潇宇 1502130322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统一、团结、联合、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