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应用和体现

时间:2019-05-14 06:4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题目: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应用和体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题目: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应用和体现》。

第一篇:论文题目: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应用和体现

成绩

论文题目: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应用

课程名称:

和体现

授课老师: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应用和体现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恩格斯曾经说过:“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是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发展概念本来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开始就注重研究社会历史发展问题,从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面揭示了社会结构体系的内在联系,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社会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揭示社会发展包括经济发展和社会其他领域发展在内的,全方位的,协调统一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内在规律。又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文化学、历史学分别探究了社会各个具体领域的发展规律,考虑到各个具体领域的发展进程中的关系和相互统一,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一般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这些重要观点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支撑。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同时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性质和宗旨。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人口、环境相协调,体现了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科学自然观。

科学发展观要求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联系、相依存的。因此,要理顺发展中各方面的关系,把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把全国发展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立足全局,实行全国一盘棋,统筹兼顾,又要把地方、部门和产业的发展作为全国发展系统工程的子系统。从宏观看,协调就是要搞好“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搞好城乡联动发展配套措施,改变农村发展缓慢状态,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实现农村城市化、农民工人化、劳动群众知识化,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防止三大差别不断扩大;统筹区域发展,发挥发达地区的带动作用,加速后进地区的发展,追赶发达地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防止区域发展严重失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防止片面发展而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结构性的破坏;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持人在改造自然过程中不断改善自然环境,防止只向自然索取、不治理和保护环境而遭到自然的严重报复;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把我国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联系起来,注意趋利避害,既要充分发挥扩大开放对我国发展的促进作用,又要防止对外开放失度,使我国发展过分依赖外国而严重削弱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能力。通过“五个统筹”,推进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推进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相协调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协调,实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国防等协调发展。

唯物辩证法还认为,发展不是事物的一般的运动状态,而是特指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事物辩证的运动过程。科学发展观就是以辩证发展观为哲学基础的,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第一、辩证的发展观就是矛盾的发展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辩证的发展观就是要用矛盾的原理和方法论去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矛盾。

第二、辩证的发展观就是全面的发展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系统的发展过程,系统的各个因素在发展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系统的整体发展。辩证的发展观是把社会看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要全面兼顾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

第三、辩证的发展观就是协调的发展观。必须系统、全面、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只有经济发展,忽视其他发展,最终是其他社会发展要拖经济发展的后腿,整体发展还是上不去;只有城市发展,不解决农村发展,农村拖住城市后腿,最终整体发展还是上不去;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只有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不大力推进中西部发展,也没有整体的健康发展。

第四、辩证的发展观就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物质资源的可持续性。二是人文资源包括知识、信息、文化资源等发展。三是政治资源,包括民主政治、法律体系、政治格局、领导核心等发展。

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来考察发展问题,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由多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素构成的矛盾统一体;发展就是这个统一体内部的各种矛盾运动变化的产物,就是这些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的过程;在这些纷繁复杂的矛盾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要而言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因素,都是构成发展这个矛盾统一体的重要因素。其中经济是主要矛盾,是推动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因素虽然处于次要矛盾的地位,但也是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转化为主要矛盾。因此,我们在认识和处理发展问题时,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重视次要矛盾,坚持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与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如果眼睛只盯着经济指标、忽视其他相关指标,抓经济发展这一手比较硬、抓其他工作则有些手软,那是搞不好经济的,即使经济暂时上去了,最后还得掉下来。只有正确把握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坚持统筹兼顾的方针,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外科学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外科学中的应用

我国各大高校都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课程,它教会同学们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践。外科学是一门主要利用手术方法解除病人病源的现代医学的一门科目,它的发展需要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理解和分析医学中的各种问题,并使实践能力和认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1。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外科学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一、透过表象认清疾病的本质

致病原因和抗病能力在一起不断斗争的结果就是疾病在临床上的表现。在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的早期,疾病的本质容易深藏,和有些症状容易混淆,如若不注意疾病的本质只看到浮在表面的现象,则极其容易导致误诊。如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的患者的早期有可能会表现出慢性胃炎的症状。加上胆囊的解剖位置也易于和肝、胃混淆,胆囊结石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导致黄疸的出现,还有可能被误诊为胆管结石。患有总胆管结石的少数患者可能并无绞痛,肝胆管泥沙样结石患者可能仅出现腹胀、厌食或右上腹钝痛,并不会出现典型的胆绞痛。此时如若不透过表面现象深入本质,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将会很难得到正确诊断,从而影响到对疾病的治疗。

二、建立整体和局部的观念

在外科工作中,没有局部和整体的观念是非常危险的。在外科的临床工作中,必须建立整体和局部的观念,尽力避免误诊。如某皮下瘀斑的病人检查其无其他部位出血,也无外伤史。外科医生在详询病史的时候必须具备整体观念,在考虑皮下瘀斑这一局部状况的同时应结合全身情况具体综合分析,有可能是全身性疾病在口腔中的表现。必要的话还应及时做全身性的检查,特别是血液系统的检查,密切关注血液系统是否发生病变。另外,还应着重考虑肝脾系统的疾病,如肝硬化、门脉高压等,甚至可能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早期表现。如患者是中青年女性则应查询月经史,排除月经引起的血小板降低,皮下瘀斑形成。皮下瘀斑可能是上述多种病患的一种外在表现,可见,绝不能单纯从皮肤的角度去考虑治疗方案,医务工作者建立的整体观念在这个时候应打开思路,注意全身状况,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造成危险。

三、密切关注疾病的特殊性

通常遵循疾病的一般性规律可以完成对疾病的诊断,遵循这一规律对大多数疾病的诊断是不会有困难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疾病会呈现出一种特殊性,并不表现为一般的规律,这样临床医生就只能把一般规律当做参考,不能完全遵循它。比如急性阑尾炎一般表现为:右下腹部定位压痛,转移性腹痛,发热,胃肠道症状,白细胞增高等现象2。一般的阑尾炎症状是符合上述规律的,属于典型病例,对于满足规律的构成了阑尾炎疾病的特殊性,这给临床外科医生提供了诊断的依据。但是如果一味的按照这些特殊性去诊疗难免会出现误诊。有一部分不具备这种规律的非典型病例,比如有些先天性腹腔脏器发育不良,阑尾处于肝的下方,这就容易错误的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外科医生在工作中不断接触到此类非特殊性的病例,使得医生在对疾病的诊断时的认识不断得到提高。刚开始对有规律的特殊性的阑尾炎进行掌握,随着业务和技术的成熟既要掌握某种疾病的一般性也要清楚的知道疾病的特殊性规律,这样才能不断得到进步。

四、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诸多的矛盾一直伴随着整个疾病发展变化的过程,但当中必然有一种矛盾对医生的诊疗起着主导作用,在所有矛盾中占主导地位。而其他的矛盾则处次要的地位,起次要的作用。所以外科医生在进行诊疗时要善于抓主要矛盾,不能让次要矛盾遮蔽了认识。如骨髓抑制是抗肿瘤药的主要副作用,并且对白细胞的抑制尤为明显,所以通常把白细胞的数量小于3×109/l列为抗肿瘤化疗的禁忌症3。但是如果肿瘤此时已经严重压迫到重要脏器,出现非常紧急的状况,如器官受压窒息、心包积液或脊髓受压等,此时就应该把迅速解除压迫放在首要位置,成为主要矛盾。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不是一直是一种矛盾从头至尾都是主要矛盾的,医生要随着病情的变化认清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五、把握量变质变规律的普遍性

化学物质进入机体后可能引起机体的反应,即发生质变。但是任何质变的发生都是在量变的基础上产生的。质变的发生必然是量变到一定程度的最终结果,是量变发展到最后的结果。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量变都只有一种质变的发生,它因为量变的不同程度和阶段而发生不一样的质变。如进入到人体的化学物质是少量的,那么我们在一定限度内并不能感受到有什么变化,这是因为人体的代偿功能在一定范围可以保持稳定性。但是这并不是说没有反应,而是因为量较小我们并没有察觉或者是因为我们的检测方法没有将其测出而已。但是矛盾双方最终斗争的结果是要突破某一质的界限去引起事物新的质变。当化学物质进入机体,产生反应后使得机体进入一个新的质体状态,接着开始新一轮的量变过程,因为矛盾是始终存在的,即物体开始了质变到量变的又一次转化。质变发生后并没有停止而是在新产生的物质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量的变化。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新发生的量变并不是又回到原来的质的性质上,它不是回到原点。上述的这个例子就可以很好的说明唯物辩证法思想中量变和质变演变的规律。

结束语:

外科医生大量的工作都必须建立在问诊、检查时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中,然后将这些材料在头脑中运用理论知识和科学的哲学原理进行反复加工和提炼、升华得到其内在的联系,实现对疾病认识的质的飞跃。然而要想实现这一飞跃必须具备丰富扎实的医学知识和科学哲学思想的指导这两个条件。外科医生要善于从众多的一手材料中进行科学的辨析和综合,善于从各种材料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另外,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病情的发展也是外科医生应掌握的一种辩证法,必须用发展的眼眼光看待疾病,得到的认识更为准确。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意识的对思想方法进行锻炼,对外科医务工作者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掌握医学知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并灵活应用才能更好的做好医务工作。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发展的科学

本文关键字: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发展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发展的科学。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各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其表现方式与内容也必然有所不同。每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都有自己的时代精神及其精华。改革开放的中国,其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的邓小平思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是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分不开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由毛泽东最先倡导的。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中国实际,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找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毛泽东思想指导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但是革命成功以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思想。这种错误思想导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一系列错误的经济政策,终于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离开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粉碎“四人帮”以后,华国锋又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提出要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历史经验,确立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路线。以后,各种实践经验当中使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续发展,在党的十四大上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第一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主观符合客观的能动的反映论的观点。其他如认识论、方法论相统一的观点,对事物作辩证分析的辩证思维也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这一思想路线是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创造发展的部分,也是整个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一切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实践的哲学。邓小平依据实践的具体发展,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理论提到了重要的地位。他的哲学思想也突出地表现了对主体能动性的重视,从而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是邓小平一贯的和论述最多的一个中心思想。科学的生产力理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理论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作出的贡献之一。生产力理论是唯物史观的基础。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作出了新发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提供了“生产力标准”的独特的判断标准。用“生产力标准”论来解决姓“社”姓“资”的问题。他提出“不搞争论”,因为抽象的争论得不出正确的结论。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和发展生产力的探索过程中,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很相似的。可以说,在一定的意义上,邓小平思想也是列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在现代史发展中,有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转型。第一次是,孙中山指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思想武器,指导了反封建革命。第二次是以毛泽东哲学思想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邓小平继承了中国的优良的革命传统,提出了以“改革开放”为内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路,这又是一次历史飞跃。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确批评毛泽东的功过,而充分肯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分析了中国实际和新的国际环境,时代特征,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系统地把握时代特征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不仅是邓小平个人天才创造的一次性的策略,而且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经验的基本总结,当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一个历史选择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l)“科学之科学”是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古代哲学家把哲学看成是“知识的总汇”,近代一些哲学家把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

(2)近代以来,随着各门具体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就成为人们必须正确回答的重要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阐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①二者的区别是,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②二者的联系是,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所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又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和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取消论”都是错误的。

(4)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这既限制了具体科学的发展也使哲学背上沉重的包袱而不利于发展。

1.实践的本质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1)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实践的涵义包括两层相互联系的意思: ①实践只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②实践是物质的、客观的、有感性的性质和形式,是同人的意识活动相联系又在人的意识之外存在的可感知的客观实在。(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①从人类生存的前提看,要维持生存,人类的第—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所以生产实践是人的立命之根和生命之本。②从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看,“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③从人的本质上看,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的社会关系则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关系、社会本质”,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存在物”。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体现

姓名:邱记英 学号:11021405010 专业:学科教学·英语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主要是研究并实践辩证思维的观点和方法,给人们提供一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人们掌握了这种方法就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问题),如英语的学习和教学。本论文就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试用哲学的观点例如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和质变与量变的关系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英语学习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教学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内因与外因;质变与量变;英语学习与教学

现象与本质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在英语学习与教学中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运用。英语是表音文字,但是和某些表音文字(例如俄语)相比,英语中音和形之间的对应关系比较复杂。一音多形和一形多音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个音素可由多个字母(组合)表示;另一方面,一个字母(组合)又可以表示多种读音。这种现象很容易掩盖英语是表音文字这一本质。在入门阶段,我学习单词的拼读和拼写时,采用的做法是:不是从语音入手,通过分析单词的音节、音素,了解单词的音和形的联系,掌握单词的结构,有效快捷地识记单词;而是象教学表意文字那样,把一个单词分解为若干个孤立的字母串起来记忆,例如:b-o-o-kbook, h-o-m-ehome。记单词象记电话号码一样,死记硬背,枯燥乏味,效率很低。经常在老师要求听写的头一个晚上把某课的单词背得滚瓜烂熟,但第二天却把单词忘得一干二净;结果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一顿,极大地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后来随着学习英语的时间长了,对一些特定的字母组合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一般看到一个就自己会拼读了,而且凭读音听写出来的的单词正确率也大大提升;再加上老师的不断肯定,英语的学习兴趣便越来越浓。

无可讳言,英语在形和音的关系上错综复杂,给初学者带来不小的困难,但它毕竟是表音文字。表音,形和音的联系,才是事物的本质,是主流;而音和形中的种种变化则是非本质的现象,是支流。英语学习绝不可为这种现象所迷惑,因噎废食,在词汇学习中特别是入门阶段,置“音”和“形”的联系于不顾,孤立机械地背记字母,以至迷失方向,事倍功半。

可喜的是,这个问题已引起国内外英语教学研究工作者的重视,设计编制一套以语音为切入点的英语教学体系,为英语学习和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澳大利亚Evelyn Garrard女士的Phonics(福尼斯)教学法、马承教授的“三位一体”教学法、章兼中教授的“直接拼读法”,具体教法虽各不相同,但却有其共同之处:从语音入手,以音和形的联系为切入点,有效地解决单词的拼读、识读问题。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上文所说的英语中“一音多形”和“一形多音”现象,形形色色,变化多端,使初学者眼花缭乱,难以招架。以字母A的读音为例,flag, take, past, tank, palace, tomato, potato, about,water等单词的构成和其中字母a的读音错综复杂,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初学者也难以了解掌握。作为英语教师,既不可能一下子全盘托出教给学生,也不应该零打碎敲,碰到哪个教哪个,使学生感到扑朔迷离,无所适从。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分清矛盾的主次,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集中力量先解决主要矛盾。对于初学者来说,要解决有关英语语音的拼读和拼写问题,主要矛盾在于重读音节,特别是那些有读音规则可循的现象,例如元音字母在闭音节、开音节中的读音,以及辅音字母中一形多音但有规律可辨的情况(如c读/s/和读/k/的规律:centre,city, cat,come, cut;辅音字母g读//和读/d/的规律:gas, got, give, flag, gentle, large等等)。至于非重读音节中的问题(如palace,above等)和不常见的语音现象(如tomato, potato, chef, xylophone等)则属于次要矛盾,留待以后接触这类现象较多,有了一定感性认识后再解决。语法教学中同样存在分清主次的问题。以动词时态形式为例,从理论上看可以构成16 种之多,加上其被动形式则多达32种,但并不都出现于实际语言(口语或书面语)中。中学生能接触到的最多不过十一二种,不应该也不可能一开始就把这些时态形式都教给学生。首先应该集中力量学好“一般现在、一般过去、一般将来、现在进行、现在完成”这五种最基本时态的主动形式。掌握了现在进行和现在完成两种时态形式,把助动词be或have改为相应的过去式was, were或had,即构成了过去进行时或过去完成时。各种时态形式的意义也有主次之别,同样应以掌握最常见的基本意义为主;其它意义待在教材中出现这种现象时再告诉学生。

教学中务必分清主次,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切勿一步到位,以至事与愿违。

内因与外因

事物的发展变化受内部和外部两种因素的影响。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语言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英语教师的任务是尽可能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学好英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就是基于这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充分发挥“内因”的积极性。同一个教学班、同一个教师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异悬殊,正是内因不同的反映。

因此,在认识到“学”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还应该正确认识“教”的地位和作用。“教”和“学”是一个矛盾的两个侧面。在教和学这个矛盾统一体中,“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性质。教师是教学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工作质量的优劣对于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一个教学班由于换了一个班主任而学风大变,或焕然一新,或每况愈下。这就是外因所显示的作用。因此,决不能片面强调“内因”而低估或忽视“外因”的作用;要坚持内因与外因统一的观点。既要防止忽视内因的作用,教师包办代替,越俎代庖;也要防止忽视外因的作用,放任自流,教师无所作为。

要正确对待学生学习上所暴露的缺陷和失误。在这类问题面前,要学习商业和服务部门视顾客为“上帝”,“顾客永远是对的”那种精神,严以律己。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应首先从主观上教学上找原因,检讨是否是由于教学上的失误所造成。例如:学生将form误写为from,低年级学生学习新词时用汉字或汉语拼音注音等,都应归咎于教学上未能让学生建立语音意识,培养拼读拼写能力所致;语法运用不当则与讲练有关;书写潦草、作业马虎等学习态度方面的问题,都可从教学策略上找到答案。问题出在学生身上,根子却在教学上。反思教学,吸取教训,亡羊补牢,才能迅速提高教学质量,使自己成为合格的深为学生爱戴的教师。

在大学期间,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同时也为提前适应自己将来做教师的这个职业,找了几份家教的兼职,分别教不同年级学生的英语。有些学生自己感觉已经很尽心尽力地在辅导,可效果却甚微。但是有些学生只要稍微的点拨,就会取得或大或小的进步。这其中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方面。作为辅导老师,“教”是这其中的内因,而学生的“学”是外因。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通过“教”这个内因起作用的。而学生的“学”这个外因又影响着老师的“教”。于是在家教一段时间后,便反思了一下,如何将内因与外因有机地统一起来。针对不同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对策。对于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就多讲解一些语法知识点,句型结构等,让其获得一个提升。对于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的学生就多讲解基础的知识,再加上适当的练习来加强巩固。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渐渐地得到提升,“教”这个内因就起作用了,关键还是在于学生“学”的这个外因在影响着学习效果的变化。

量变与质变

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量变的积累就会引起质的飞跃(质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语言学习中量变与质变关系的生动形象的解说。儿童学习母语的全过程,由听到说,由读到写,由知到用,由少到多,由生到熟,都是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学习外语由于缺乏学习母语那样的有利环境和条件,提倡听说带动读写,听读带动说写,增多接触外语的机会。无论是口语带动书面语,还是输入带动输出,都是量变转化为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质的变化随量的变化而异,但又是隐形的,不易察觉。因此,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阅读在外语学习中至关重要,但往往在阅读数量不多的读物后因觉察不到明显的收获,觉得不如作语法词汇练习收效显著而中断放弃。要让学生了解语言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形成,都是需要一定数量的量变才能产生质的飞跃,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学和教育活动也同样是量变与质变的转化过程。无论过程长短,都是渐进的。在渐进的过程中,却孕育着质变的因素。教和学都不应急于求成,更不能半途而废,功亏一篑。

外语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这是学习了十年英语总结出来的经验。从初中到大学都在学习外语,外语水平随着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初中外语刚启蒙的时候,就只会26个字母。而且反复的唱着26个字母的那首歌来记住所写的26字母;接着就是每天很认真把这26个字母分批的书写在作业本上,注意区分大小写,渐渐的达到能够书写程度,由听说带动读写。在牢固了26个字母这个基础之后,就开始了简单的由多个字母组成的英文单词。这些单词也是一个一个的熟读和识记,渐渐累积下来的。接着通过非常简单的语法知识将这些零碎的单词拼凑起来就学会了像 ”How are you?”, ”I’m six years old.”, “She is my sister.”, “My mother is a teacher.”, “There are three people in my family.” 等简单的句子来表达比较简单的日常用语。这样就由先会读写单个的单词再连成简单的句子,做到由读写带动听说。继而由高中的比较复杂的语法和单词的记忆,以达到可以比较轻松地阅读比较简单的文章或小说;最后由大学里的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这样就是可以跟外国人面对面的交流没有太大的障碍。并通过其他的渠道来将英语的学习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如:词汇学的开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英语里面很多由词缀或是组合等带来的词汇变化,跨文化交际学让我比较容易理解那些在通常语境情况下比较难理解的句子等。这其实也是量变带动质变的过程。

参考文献: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30年(第一卷)毛泽东.《矛盾论》,人民出版社,1937年,第256页

陶德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64页 张正东.《论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思路》,教育研究出版社,2007年07期

下载论文题目: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应用和体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题目: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应用和体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