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大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
如何大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大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产业的竞争就是文化产业人才的竞争。我们应按照《决定》关于“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的要求,大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当前,我国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三个方面突出问题。一是培养目标不够清晰、专业设置不够合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脱节。二是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积累轻动手操作的倾向,学生对文化产业理论知识学得多,但在实践中则缺乏创新能力。三是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创意”培养不够,创意型人才偏少。目前,我国在文化产业人才“创意”方面的培养还亟待提高。因此,要大力培养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就必须针对这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制定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科学规划。建设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并使文化产业人才与市场需求相适应,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制定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科学规划。政府有关部门应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制定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相适应、远中近期培养相协调、各层次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培养规划。尤其应通过制定规划,抓紧培养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机制。文化产业人才是一种应用型很强的人才,这就要求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将教学、科研与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市场需求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扶持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优化专业结构,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培养基地”,这为解决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问题、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机制指明了方向。应立足于文化产业的特点,积极构建开放、共赢、互补、高效的文化产业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实践经验的文化产业人才。
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创意”的培养。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创意”培养不够,主要原因是没有认识到文化产品生产的特殊性。文化产品与其他产品的生产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自身的特殊性。文化产业本质上属于创意产业,文化产品生产的核心资源不在仓库里,而在人的大脑里,需要人的才智、情感、想象力等在一定环境下集中释放,实现“无中生有”的产业效应。培养文化产业人才,要求我们牢牢把握文化产品生产的这一特点,改变传统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在培养中着眼于人的心智,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营造鼓励创新、激发创意、宽容失败的氛围。(王克修)
第二篇: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大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爱岗敬业的技能人才队伍,是推动我省技术进步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加速“三化”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是促进我省就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长远的系统工程和战略工程,也是各级党委、政府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政治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职责。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任务仍相当艰巨。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从实施科教兴湘和人才强省的战略出发,从落实第一要务、促进经济发展的高度,继续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全社会的宏大工程抓紧抓好,使之真正成为促进湖南经济腾飞的强大动力。
一要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技能人才工作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切实加强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制定积极的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努力为发展职业教育培训事业,培养技能人才创造有利条件。要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当地人才队伍建设和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要注意保护和发挥社会各方面培养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形成技能人才培养的强大合力。
二要营造良好环境,促进技能人才成长。各地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技能人才培养使用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营造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改进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加快建立起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加快劳动用工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形成培养快、使用好、待遇高的技能人才成长机制,促进技能人才的快速成长。大力完善技能人才选拔机制,引导更多的劳动者走技能成才之路。健全劳动力市场网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打破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改善人才流动环境,促进技能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
三要健全培养体系,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各级政府要做好职业教育培训的统筹规划,加强对职业教育培训市场的监管,维护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积极引进国(境)外、省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推进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形成政府统筹、分级管理、社会参与、开放办学的大教育培训格局,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层次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四要完善培养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完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市场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学分互认制度,促进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制度的衔接。鼓励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积极探索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的多样化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快职业教育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强化操作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指导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加大教改教研力度,优化教学过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推广使用教改教研成果和多媒体、仿真模拟等现代教育技术,采
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保证技能人才教育培训质量。
五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技能人才能力建设力度。各级政府应逐年增加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财政投入,形成各级各类技能人才与经济、科技发展同步增长的机制。确保公办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就业训练机构的正常教育培训经费和发展资金,建立和完善按技能人才培养数量、培养层次和培养成本等因素实行财政补贴机制。每个市、州应集中一部分资金,重点扶持1—2所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完善教育培训条件,免费开展扶贫救助对象的培训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财源建设项目的培训。设立技能人才培养专项经费。督促用人单位按规定提足用好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职业教育培训领域。六要加大培养力度,大力培养各类技能人才。坚持学校培养、企业培训、名师带徒、个人实践成才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改进劳动预备制培训办法,吸引和鼓励城乡不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尤其是贫困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落实和使用好再就业培训经费,突出抓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充分发挥行业和企业的培训积极性,大力加强在职职工培训。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规划,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培训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工作。大力推进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和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第三篇:关于大力培养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的建议(本站推荐)
__市总工会
(2006年9月19日)
近年来,我市重视对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促进了职业技能人才队伍的壮大。全市各行业中高级技能人才占有量最多的是冶金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调查显示,全市职业技能人才供需相对平衡,没有出现沿海一些新兴工业城市的“技工荒”现象。但是,通过对全市职业技能人才基本状况的分析发现,我市职业技能人才开发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我市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到1995年时,技工学校发展到31所,在校生14770人。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入,技工学校招生和分配都陷入了困境,2000年全市技工学校减少到23所,在校生不足5000人。后经几次技工学校的调整重组,加上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迅速兴起,使职业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是职业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师资队伍不强;初等级培训多,中高等级培训少;招生与就业的困难仍然存在;职业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民办职业教育集中于服务业且培训层次低。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市职业技能人才培训质量和数量的同步提高。
二是职业技能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合理的职工队伍技能水平结构应为梯次结构,高级技能人才占较大比重。沈阳市提出到2008年,职业技能人才增加到40万人,同时在技能人才中,将有80是一线职工,其中高技能人才将占20以上。而目前,我市技术工人技能等级结构呈现“头尖肚大型”,高级技师和技师持证人数仅占总量的2,不仅远低于沈阳市,也低于我国高级技能人才占总量4的平均值。此外,我市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年龄结构偏大,学历结构偏低。抽样调查企业的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显示,35岁以下人员占257,36至44岁人员占484,45岁以上人员占259;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121,初高中学历的占879。表明我市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绝大部分是计划经济时期培养的,后续供给存在隐性缺口。
三是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流失严重。据对我市271户企业的抽样调查,2005年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流入人数为104人,当年流出人数为374人,中高级技能人才全年净流失270人,占被调查企业全年中高级技能人才缺口的891。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中高级技能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挫伤了国有企业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的积极性。
为此建议:
一、营造__品牌的技工人才洼地。__以工业立市,发展职业教育事业,开发职业技能人才,既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也是建设工业强市的迫切需要。建议党委、政府将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人才开发纳入全市人才开发战略和总体规划,适应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一个基地、三大产业”的战略布局。应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构建政府扶持、多元办学的职业教育体系,打造__品牌的技工学校,将技工学院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名牌技工学校,扩大招生数量,提升教学质量,大力培养建设工业强市急需的职业技能人才,使人才结构更趋合理。营造洼地效应,积极引进外埠技能人才到我市安家落户,补充我市高级职业技能人才的不足。
二、推进职业教育市场化。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有其特殊性,推进职业教育市场化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建议各级政府根据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出台培养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的政策,特别是应针对“十一五”期间我市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缺口制定专项规划,指导和帮助各类职工技校与企业落实好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规划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办好各类技工院校,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引进、培训师资队伍,扩大师资力量,提升办学水平。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培训与使用的有效对接、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探索技校与企业联合办学模式,按企业订单有偿培训职业技能人才。
三、加大对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服务和扶植力度。建议政府重视对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建立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共同承担,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的新机制。政府应重点加大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师资素质。建立健全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选拔、引进和使用的激励机制,鼓励支持企业实行工人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对在生产中起重要作用的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和技能岗位,实行高薪。建立和完善对职业技能人才的政府津贴制度,放宽高级职业技能人才来鞍就业的户籍限制,激励和支持人才培养和引进。规范职业资格的考试和鉴定过程,严把质量关,确保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和社会认可度。做好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科学的人才流动机制,使职业技能人才能到最需要的岗位上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职业技能人才就业市场信息的搜集、分析、预测和网络建设,为各地职业技能人才在鞍就业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第四篇:做实做强职业教育 大力培养技工人才
标题:做实做强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技工人才
做实做强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技工人才
各位领导:
你们好!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我的观点是:无论是去年还是过去的十五期间,政府所采取的抓手扎实有效,所取得的成绩令
人欢欣鼓舞,对存在问题的分析中肯实在,对今年及十一五的目标规划切实可行,又鼓舞人心,报告的行文又不拖沓冗长,短短的一万多字囊括了全县人民所关心的方方面面,也体现了政府领导班子工作效能高,工作作风实,全县人民会感谢你们的,从而会加倍的支持和拥护你们。
我是来自教育一线的代表,现就报告中有关教育的内容谈一下我的一点看法。
我想谈的主题是:做实做强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技工人才。
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才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提高人民素质、提升综合实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许多发达国家,各类职业学校培养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与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学生数相当,甚至超过高等院校学生数。国发2002、16号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相当,须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我县来讲,每年得向社会输送4、5千左右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而在这一数字背后隐含着一系列的问题:中高级技术人才的严重短缺,与我县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不相协调;企业中好多中高级技术工人为从外地引进的人才,本地的一些初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或是高中毕业生不是无用武之地,而是无才可用,在就业中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对于初中毕业生的去向选择,家长们普遍看好普通高中,对中等职业教育抱怀疑态度,即使子女知识学习能力欠佳,但动手操作能力极强,多数家长也情愿花钱买读普高,尽管攻读大学的希望很渺茫,问题就在于他们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不信任,这种情况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春季招生和提前招生时更为明显;即使是在中考后,同样是就读职高或中专的,毕业生流失现象很常见;就读期间,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中途辍学的也为数不少……。
以上这些问题是不是意味着我县中等职业教育失败了,是否意味着政府对职业教育忽视了呢?这倒未必。回首十五期间,在原有基础上,我县政府投入1亿多巨资扩建职教中心,花大力合并职教中心和工业学校,从规模和结构上,提供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平台,其后,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思路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均在其中;几年来,通过上下努力,职业教育还是取得了较大发展,比以前有了改善,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培养出来了一定数量的各类管理型、技术型人才,为企业输送了一些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在各行各业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不过,就我县目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势头来看,现行职业教育已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就对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为此,我县职业教育改革是势在必行,充分学习并领会国务院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并结合我县实际,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切实加以落实,增强职业教育的发展活力,提升职业教育品位,真正办好老百姓信得过的职业教育,花香自有蜜蜂来,职业教育也就红红火火了。就此,我想谈几点看法:
首先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对社会各界的宣传,加深百姓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消除百姓对职业教育的误解。
其次职业教育要贯彻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宗旨,加快生产服务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提高职教学生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坚持就业导向,积极推动计划培养转向市场驱动,从传统的升学导向转向就业导向,加强对职校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促进职教与生产实践、职教与社会服务的密切联系;重视教育中的实践和实训环节,每所职业学校,乃至每个专业,均有定点企业或单位作为学生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的基地,定点培训、定向培养、定员培养,协调好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学校、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第三要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树立职业教育在社会人士中良好的形象,要提升学校的品位,设施固然重要,但一流的师资更为必要,须加强对职业学校的培训力度,而职业学校的教师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它既有对教师文化素质上的要求,更有对教师专业技能方面相当高的标准,因而,职业学校的教师得身先士卒,抓住任何机会
第五篇:做实做强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技工人才
做实做强职业教育 大力培养技工人才
――在开封市职业教育工作会上的表态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才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提高人民素质、提升综合实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中就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相当,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在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强力推进劳动力资源向劳动力资本转变,服务“三个转变”,培育一流人才,成功实施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对接,职业教育与优势资源对接,职业教育与先进理念对接,职教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走出了一条适应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的新路子。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汇报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一、我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我县有电子科技学校、一职专、科技中专、卫生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第二高级中学职业班等职业学校6所。07年职业学校招生5860人,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16083多人;普通高中7所,第一高级中学、第二高级中学、第四高级中学、第四高级中学分校、博望高中、黎明高中、文博高中,07年普高招生6016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7060人。职普在校生人数比为94:100。全县每年开展技能培训3万人次以上,对外劳务输出20万人次以上,劳务收入达11亿元。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发展当地经济和用人市场设置专业,把职业教育打造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平台。专业设置由过去的几个,发展到目前的二十多个,主要有计算机、汽车驾驶与维修、种植、养殖、服装、电子电器、机电制冷、护理、车工、钳工、焊工、体育、音乐、美术、幼教等。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被认定为省级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点,计算机应用专业被河南省认定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2006年元月电子科技学校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开封县被认定为省职业教育强县(当年全省仅五所)和全国半工半读试点院校。
(二)健全保障机制,职教发展走上规模化道路 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是2002年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以来,县委、县政府把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作为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的突破口,作为促进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整体规划,并建立健全切合开封县职业教育实际发展的工作机制,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发展已经走上了规模化道路(具体数据详见附表一)。
一是制定并下发了《开封县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贯彻2006年河南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开政『2006』26号文件);制定并出台了《开封县“十一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以文件的形式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二是建立了教育、发改委、财政、人事、劳动、农业、扶贫办等部门参加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每年最少召开一次会议,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工作,研究解决职业教育的重大问题,形成各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职业教育的格局。三是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切实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作为对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并接受人大、政协的检查和指导。四是建立了职业教育工作定期巡视检查制度,把职业教育督导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评估检查。另外,县政府还出台了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和促进职业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表彰职业教育工作中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师资力量
2008年开封县职业学校在校生16083人,教职工462人,专任教师389人,其中专业教师192人,实习指导教师56人,师生比为1 :34。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312人,专科学历60人,其它17人。高级职务123人,中级职务168人,其它98人。专任教师50岁以上有51人,40——49岁127人,30——39岁152人,20——29岁59人。专业教师中兼职教师4人,外聘教师18人。“双师型”教师86人,占专业教师的34%,参加国家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人数逐年增加,2005年全县参加国家和省级培训人数12人,2006年17人,2007年22人,2008年全县上报国家及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人数28人。
(四)办学条件
目前,我县职业学校共6所,校园占地总面积21196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5861平方米,实习场地实用面积14230平方米。为满足学生实训、实习教学的需要,学校加大设备的投入力度,先后购置了计算机,车床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价值共计1240万元,基本满足学校实训、实习教学的需要。(具体情况见表二)
(五)职教改革
我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开门办学。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围绕市场设专业,围绕专业促产业,办好产业促教学的发展思路,全面落实职业学校为产业发展、技术推广服务。如我县一职专,学校结合地处农村这一实际情况,开设了养殖专业,设立农业技术咨询服务站,服务于“三农”,从而变地理劣势为地理优势,效果良好。
我县职业教育坚持教学、教研、招生、就业为一体的校企结合,半工半读的办学模式。学生既能上学,又能实习,还能挣钱。各职业学校分别与企业合作开展了“订单式培养”,先后与波导公司、健鼎公司、富康公司、富港公司、金宝集团等10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各职业学校采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办学。开设短期技能培训班,建立了有层次、有梯度的人才储备库。
深化教学改革,改革课程设置,降低文化课难度,增加学生实训实习时数。鼓励教师自编讲义,电子科技学校李炳乾、郭兴旋等几位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自编的专业课教材经出版社出版,在职业学校中使用,效果良好。电子科技学校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到师资建设等均有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提高了教学质量,受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二、今后的发展目标
(一)继续扩大职业教育规模。2012年,全县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2万人以上,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的 在校生比例达到1:1以上;促进高中阶段协调发展。全面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成人继续教育与再就业培训任务,使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比例达到95%以上;充实提高开封县职业教育中心的办学条件,使其在校生规模达7000人以上。
(二)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2012年,再建设1所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和一所市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建成1个装备精良的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2个市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带动全县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使全县职业学校的校园面积、建筑面积、图书册数、实习设备、及师生比基本达到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的设置标准。
(三)深化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的改革创新。以我省被确定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为契机,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对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统筹规划,打破部门、行业界限,整合力量,组建富有活力的职教集团,实行规模化办学。大力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鼓励支持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建实训基地,鼓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兼任专业课教师,企业用工应首先录用职业学校毕业生。大力促进民办职业教育快速、规模发展。
(四)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及时转变和更新职业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职业学校要积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职业学校要面向农村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城镇失业人 员、再就业人员,大力开展农业科学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实用人才、城镇职工就业等培训。要深化教学改革,面向市场调整专业设置。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实行订单培养,推行弹性学习制度。基本形成“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五)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电子科技学校要申请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加快推进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的毕业生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中级职业技术鉴定时,可免除理论考核。用工单位在招录职工时要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取。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现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目标、重点和措施都已经明确,关键是要狠抓落实。我们开封县委、县政府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以及市人大的关心支持下,与时俱进,联系实际,勇于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职业教育的开放度,努力开创开封县职教新局面,更好地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开封县人民政府
所面临的校舍不足、教学实训设备滞后、专业师资紧缺等主要困难和中心管理亟需改进、“送生容易招生难”等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工作设想。围绕攻坚目标,立足创新思路探寻捷径,加快攻坚进程,进一步明确了职教攻坚的任务、目标和工作思路。(即抓住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这一契机,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树学校品牌实现面向社会、面向园区企业胸有成竹表态“要人找我”的办学目标;要切实改变普通办学模式思维、唯标准办学模式思维和粗放管理的思维,要敢于冲破形式上的标准局限,立足现实,研究职业教育规律,拓新学校管理,针对企业、社会需求出精品、出人才;要着重实施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开展招生送生工作、搞好校园规划加快实训厂房建设、积极筹措资金保障经费投入、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等五大措施。
横县有信心和决心做大、做强、做优全县职业教育事业,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