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市市人民政府政务督查工作试行办法(武政办〔2004〕179号)
【发布单位】湖北省武汉市 【发布文号】武政办〔2004〕179 号 【发布日期】2004-10-14 【生效日期】2004-10-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武汉市市人民政府政务督查工作试行办法
(武政办〔2004〕179 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市人民政府政务督查工作试行办法》已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四年十月十四日
市人民政府政务督查工作试行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重大决策、领导批示以及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事项的跟踪检查和督办催办,规范全市政务督查工作,改进工作作风,确保政令畅通,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政务督查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市人民政府中心工作、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包括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等所决定的事项以及市人民政府重要文件、电报贯彻执行情况。
(二)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需督办的事项。
(三)上级领导同志和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交办事项。
(四)市人民政府工作范围内的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办理工作。
(五)中央主要新闻媒体披露需督办的事项。
第三条第三条 政务督查工作的原则
(一)依法行政原则。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开展政务督查工作。
(二)有令必行原则。凡政府决策和领导同志交办事项,按照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原则,有交必办。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必须认真做好承办工作,确保政令畅通。
(三)归口办理原则。对涉及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职责的政务督查事项,由有关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单位办理。
(四)讲求实效原则。按照“ 交必办、办必果、果必报”的要求,经常性地开展检查,实行跟踪督办,使政务督查工作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注重实效。
(五)实事求是原则。政务督查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全面准确地了解和反映情况,讲真话,报实情,为领导同志正确决策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条第四条 政务督查工作的程序
(一)责任分解。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工作目标,由市人民政府督查室负责督促市人民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办公室分解给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单位办理落实。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议定事项,由有关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单位办理落实。领导同志交办事项,对领导同志已明确承办部门或单位的督查件,按领导同志指示意见交有关部门或单位办理;对领导同志未明确承办部门或单位的督查件,根据其内容和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职责分工,确定主办、协办部门或单位,提出具体办理要求和办复时限。中央主要新闻媒体披露需要督办事项,由所涉及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单位主动承担办理。
(二)督查催办。市人民政府督查室根据各项任务完成时限要求,采取电话催办、现场督办、会议督办、上门催办、下达催办单、发督查通报等方式进行督查。对重要事项重点督查,紧急事项及时督查。为确保督查事项按时办结,市人民政府督查室对逾期未回告的承办部门或单位实行“ 催办制”,原则上距办结截止时间的前 3 天进行电话催办,要求其回告结果;在规定时间内未回告的,即刻下发催办通知单;逾期半个月未回告的,上门催办或召开协调会,加大催办力度。
(三)协调落实。对分解下达给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单位承办的事项,办理落实确有困难需协调时,一般事项由市人民政府督查室有关人员负责协调;重要事项由市人民政府督查室主任协调。特殊情况下,可报请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秘书长或分管副秘书长协调。
(四)反馈回告。各承办部门或单位对督查事项办理结果必须按时限要求,实事求是回告。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单位要将市《 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工作目标的办理情况,每季度向市人民政府督查室报送一次;将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议定事项的办理情况,每 2 个月向市人民政府督查室报送一次;领导同志交办件按交办的时限要求进行回告;中央主要新闻媒体批评性报道涉及的有关部门和单位,无论是否有省、市领导同志过问,都要在报道后的 15 个工作日内向市人民政府督查室报告调查情况、整改结果或进展情况,并向有关新闻媒体反馈。市人民政府督查室将认真审查各承办单位的回告是否符合办理要求。对符合要求的回告,以书面形式、按有关程序报送交办的领导同志;对不符合要求的回告,退回承办单位进一步研究办理,重新回告。市人民政府督查室每 2 个月对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及议定事项的落实情况,以《 督查通报》形式向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报告;对领导交办的重要督查事项的落实情况,在《 督查通报》上予以刊发。
第五条第五条 政务督查工作的要求
(一)加强工作指导。市人民政府督查室要加强对全市政府系统督查工作的业务指导,以不断提高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政务督查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明确责任主体。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同志是本部门或单位政务督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明确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督查工作;其经办处室负责人是本部门或单位政务督查工作的具体责任人。各责任人应按职责要求,认真抓好政务督查工作。
(三)及时办理答复。对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工作目标、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议定事项及领导同志交办事项,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应按照政务督查工作的原则,认真办理,限期完成,按时答复;对因客观条件限制,确实不能按期完成的,承办单位要及时说明原因;对确需较长时间办结的督查事项,应按有关要求向市人民政府督查室报告办理工作进展情况。
(四)经常通报情况。市人民政府督查室应根据工作需要,以《 督查通报》的形式对督查事项办理情况进行通报。
(五)实施考评制度。对政务督查事项办理工作完成好的部门和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对办理质量差、无故逾期不回告的,予以通报批评。凡一年之内被市人民政府督查室 3 次通报批评的部门和单位,在年终目标管理考核时列入不达标单位。
(六)做好保密工作。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领导同志批示件的保密管理,强化承办和接触领导同志批示件有关人员的保密教育,不断增强保密意识。要规范传递渠道,严格控制传阅范围,严禁一些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领导同志批示件落入当事人手中。领导同志批示件办结后,要按公文办理程序及时清退、立卷、归档。第六条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有关处室督查事项按已有办法办理。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可依据本办法制订实施细则。
第七条第七条 本办法由市人民政府督查室负责解释。
第八条第八条 本办法从2004年10月20日起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平凉市人民政府政务督查工作办法(精选)
平凉市人民政府政务督查工作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全市政务督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逐步实现全市政府系统督促检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政务督查工作办法》,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政务督查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督促检查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和领导批办事项贯彻落实情况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政府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条政务督查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法督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按程序开展督查工作。
(二)突出重点。集中力量督查落实政府重要工作部署、主要任务、阶段性重点工作和领导同志重要批示。
(三)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全面准确地了解实际情况,客观公正地反映问题,为政府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四)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归口办理,整体协作,形成落实合力。
(五)注重实效。讲效率、求质量、重效果,确保督查事项落到实处。
第二章 督查重点
第四条政务督查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开展:
(一)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重要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二)《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
(三)市政府主要工作任务、重大项目的推进落实;
(四)省政府与市政府、市政府与县(区)政府《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落实;
(五)省、市列实事的办理;
(六)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及综合性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七)上级领导或机关在督查、检查工作时提出的指示要求和办理事项的落实;
(八)省政府和市委转办的批示件、督办件和市政府领导同志批示事项的办理落实;
(九)市政府系统承办的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
(十)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影响大、领导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
(十一)市政府领导交办的其他督查事项。
第三章 工作程序
第五条政务督查工作按照立项、交办、承办、催办、审核、报告、归档等程序进行。具体督查事项可根据工作需要简化程序。
(一)立项。凡政府决定或领导同志批示督查的事项,由督查部门归类分解,一事一项提出立项意见,列入督查事项,并编号登记。
(二)交办。督查部门根据督查事项的内容和县(区)政府及部门的职责,及时将督查事项交具体承办单位办理。交办须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责任、办理要求和办结时限。需两个以上部门共同办理的,须明确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不宜交给县(区)政府和部门、单位办理或领导明确要求由督查部门办理的事项,由督查部门直接办理或牵头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办理。
(三)承办。承办单位收到督查事项后,须呈主要领导审阅,并按要求和时限积极办理,不得延误。涉及多个部门的督查事项,主办单位须主动与协办单位商议共同办理,协商意见不一致时,须如实向督查部门反映,由督查部门协调。
(四)催办。督查通知发出后,督查部门须按照督查事项的内容和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催办。对特别紧急的督查事项,应确定专人跟踪催办,限时办结;对重大督查事项,应组织联合督查组或直接派员催办。
(五)审核。承办单位在督查事项办理完毕后,须及时报告办理结果。督查部门对承办单位的办结报告应及时审核,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任务是否完成、问题是否解决、结论是否恰当、是否合法合规。对符合办理要求的,提出办结意见报政府分管领导
审阅。对不符合要求的,责成承办单位重新办理后报告办理结果。
(六)报告。督查部门须按照一事一报的原则报告各督查事项的办理情况,确保督查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对大型综合性督查和情况比较复杂的督查事项,督查部门应全面收集各方的办理意见,汇总整理后形成督查报告,报政府分管领导审核同意后注结。
(七)归档。对已办结的督查事项,按有关规定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定期移交档案部门管理或由督查部门归档备查。
第四章 督查方法
第六条督查部门应结合实际,不断改进督查方法,提高督查落实效果。
(一)综合督查。市、县(区)政府对政府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综合督查,每年至少督查1次,确保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二)定期督查。对政府主要工作目标任务,省政府与市政府、市政府与县(区)政府《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省、市列实事等,按季度进行督查,跟踪落实,定期报告。
(三)专项督查。对政府领导同志批示交办事项或单项重点工作,由督查部门立项交办,指定牵头部门开展督查,限期落实。
(四)联合督查。对涉及面较广或专业性较强的督查事项,由督查部门牵头,抽组相关单位组成联合督查组开展督查,推动工作落实。
(五)催报督查。对会议议定事项,上级机关转办的批示件、督办件,政府领导同志批示事项,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等,通过下发督查通知、电话催办等形式,督促承办单位报告落实情况。
(六)媒体督查。对一些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大的督查事项,可邀请新闻媒体进行查访,通过舆论监督促进工作落实。
(七)网络督查。根据需要将督办工作进展情况在网上公开和通报,提高督查的社会关注度和群众参与度,提升督查效率。
(八)暗访督查。采取暗访调查等方式,对一些落实不力、进展缓慢的督查事项进行抽查,如实反馈情况,督促限期落实。
第五章 工作制度
第七条督查部门应逐步建立、完善政务督查工作制度,促进督查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一)限时办结制度。督查部门在督查事项立项时,应提出时限要求,明确办结时间,按进度计划实施督查。政府领导同志对督查事项有明确时限要求的,应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反馈;政府领导同志没有明确时限要求的,应按督查部门确定的时限要求办结反馈;情况复杂、工作量大、不能立即落实的事项,须说明情况并在规定时限内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和计划安排。
(二)反馈报告制度。承办单位须按办理时限要求,及时向督查部门反馈报告办理情况;督查部门应及时汇总并报告本级政府,对超过时限要求的,应在报告中注明办结时间和延期原因,并在部门工作考核中扣除相应分值。
(三)调查研究制度。对政府重大决策的督查,督查部门应深入实际,全面了解贯彻落实情况,加强分析研究,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为领导再决策服务。
(四)工作联系制度。建立全市政府系统督查工作联系渠道,加强沟通协调,形成上下衔接紧密、部门协作联动、畅通高效的督查工作网络。市、县(区)督查部门应加强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了解掌握各行业部门的重点工作,相互协作,共同做好督查工作。
(五)保守秘密制度。督查工作人员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有关规定,对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政务督查事项,须严格保密。
第六章 队伍建设
第八条政务督查工作队伍由专职和兼职督查人员组成。市、县(区)政府办公室须配备专职督查人员,市政府各部门、中省驻平各单位须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部门负责人和相应的工作人员开展政务督查工作。
第九条政务督查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一)政治立场坚定,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较强的责任感。
(二)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的各项政策、规定,掌握政务督查方面的规定和程序。
(三)熟悉基层一线的基本情况,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组织协调、调查研究和文字表述能力。
(四)有严谨细致、求真务实、雷厉风行、锲而不舍的工作作风,能严于律己,忠于职守,廉政勤政,遵纪守法。
第十条市、县(区)政府办公室应采取在岗学习、短期培训、外出考察、以会代训等方式,加强对政务督查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政务督查人员综合素质。
第七章 组织领导
第十一条市政府办公室是全市政府系统政务督查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贯彻省政府办公厅有关政务督查的政策、意见和安排部署,制定全市政务督查工作制度和办法。市政府督查室是市政府办公室履行市政府督查工作职责的专职机构,承担政务督查的具体任务,协调、检查和指导全市政务督查工作。
第十二条各县(区)政府办公室是县(区)政务督查工作的牵头组织部门和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市政府各部门、中省驻平各单位负责协调、检查、指导本系统的政务督查工作,并负责落实市政府交办的督查事项。
第十四条各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中省驻平各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是政务督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政务督查工作的负责同志为直接责任人,办公室主任(人秘科长)为政务督查联络员。对重要的督查事项,主要负责同志应亲自过问办理情况,必要时亲自带队进行督查。根据工作需要,应安排督查部门负责同志或工作人员列席有关会议,参与领导同志的检查、调研活动,传阅有关文件和信息。
第十五条市、县(区)财政应适当列支经费,为政务督查工作提供必要条件,保障政务督查工作顺利开展。
第十六条县(区)政府、市政府部门、中省驻平单位应建立完善政务督查网络平台,不断提高政务督查工作效率。
第八章 考核奖惩
第十七条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按对各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政务督查工作进行考核,重点考核督查事项落实的时
效、质量和效果。根据考核结果,分县(区)和市政府部门两个序列排出名次,对排位列前的县(区)和市政府部门授予“全市政务督查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予以表彰奖励,对落实不力、反馈不及时的进行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八条市政府部门政务督查工作纳入市政府系统部门工作考核范围。
第十九条各县(区)政府、市政府部门、中省驻平单位每年应对督查工作进行总结,并适时进行通报奖惩。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条县(区)政府、市政府部门、中省驻平单位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第三篇:(武政规[2012]19号)《武汉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试行)》
武汉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试行)
武政规[2012]19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有效实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居民申请社会保障项目时,经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授权,对其家庭经济状况开展调查、核实并出具书面报告的活动。
已享受本市社会保障项目的家庭,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接受家庭经济状况复审。进行家庭经济状况复审时,适用本办法。
接受经济状况调查核实的居民或者家庭,在本办法中统称为核对对象。
第三条 核对工作应当坚持依法、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切实保护核对对象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 区人民政府要加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构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工作机构和信息核对平台,落实必要的工作人员和经费。各街道(乡、镇)要根据自身情况,采取调配、招聘等形式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
第五条 民政部门是本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的指导、管理工作。
公安、财政、人社资源社会保障、住房保障房管、农业、国土规划、知道产权、地税、工商、交通运输、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产业办、审计、统计、金融、银行以及证券、保障等部门和单位应当配合做好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在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定期召开会议,落实相关工作。
第二章 核对平台
第六条 市民政部门应当建立全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管理平台,集中处理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区民政部门按照使用权限,通过登录该管理平台,录入核对对象信息,获取相关核对报告。
第七条 民政部门应当开展居民家庭经济状况和信用状况指标研究和数据库建设工作,逐步开展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数据收集工作,为政府公共政策决策提供参考。
第八条 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应当与市民之家共享交换平台及相关部门信息资源数据库等连接,通过整合政府各部门信息数据,逐步实现对居民家庭经济状况的自动核对,建立信息共享长效机制。
第九条 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数据交换应当根据政 2
府各部门数据信息管理的要求,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具体数据接口形式及周期由民政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协商确定。
第十条 市人民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向核对机构提供社会保障项目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的相关信息,并及时予以更新。
(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提供核对对象就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领取社会保险金等信息;
(二)市住房保障房管局负责提供核对对象房屋产权、房产交易和房屋租赁等信息;
(三)市公安局负责提供核对对象机动车辆拥有,户籍人口登记、注销和其他可公开和居民家庭信息;
(四)市财政局负责提供由财政供给的市级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信息;
(五)市民政局负责提供享受有关社会救助、优待抚恤的信息;提供家庭成员婚姻登记状况、殡葬基本信息;提供个人社会团体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基金会登记情况及其他可利用的信息;
(六)武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提供核对对象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和使用等信息;
(七)市地税局负责提供核对对象的纳税信息;
(八)市工商局提供负责提供核对对象工商企业注册登记信息;
(九)市国土规划局负责提供核对对象土地征收及补偿 3
等信息;
(十)市农业局负责提供核对对象耕地面积、农机补助、种(养)殖项目补助等信息;
(十一)市知识产权局负责提供核对对象知识产权信息;
(十二)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负责提供核对对象从事出租车驾驶员的收入等信息;
(十三)市金融办负责协调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协助提供核对对象家庭存款、证券、保险等信息;
(十四)市信息产业办负责统筹协调政府电子信息平台信息共享工作,提供对接渠道,实现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十五)市统计局负责提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数据;
(十六)根据核对工作需要,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应当提供的其他相关信息。
第三章 核对程序和途径
第十一条 家庭经济状况包括家庭收入、家庭财产和其他基本情况。家庭成员及家庭经济状况的核对范围和内容,按照所申请社会保障项目的具体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核对对象应当向户籍所在地或者居住满1年的居住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社会保障申请,并提交本人或者家庭成员身份的有效证件及家庭基本经济情况证明材料。对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需要个人 4
同意的相关事项,还需同时提交书面授权书。
第十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理申请后,组织受委托的村(居)民委会对其家庭人口、收入及财产状况进行初审。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将其信息录入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并将相关材料报区民政部门。
第十四条 区民政部门通过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平台对其经济状况进行核对,形成书面报告,作为有关审批决定的依据。
对需提请市民政部门核对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区民政部门应当及时提交市民政部门通过市级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管理平台进行核对。市民政部门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核对并予以回复。
第十五条 民政部门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核对:
(一)工资性收入:包括就业和劳动报酬、各种福利收入以及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缴纳情况等;
(二)经营性收入:包括工商登记、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个人或者企业所得税的缴纳情况等;
(三)财产性收入:包括存款及利息、股息与红利、保险收益、出租房屋收入以及知识权的收益情况等;
(四)转移性收入:包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社会救济金、住房公积金的领取情况以及获得赠与、补偿、赔偿情况等;
(五)实物财产:包括房产、机动车辆以及古董、艺术 5
品等较高价值的实物拥有情况等。
第十六条 民政部门在作出审批决定之前,应当将核查报告书面反馈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并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受委托的村(居)民委员会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等方式开展调查核实工作,并在规定期限内将复核结果书面报送区民政部门。
第四章 核对义务
第十七条 核对对象应当如实提供个人和家庭经济状况基本信息,不得隐瞒和虚报,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开展核对、核实工作。
第十八条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加强对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指定专门机构和工作人员负责相关工作。
第十九条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作规范和责任制度,保障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的及时、准确、公正;应当建立严格统一的信息管理制度,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严禁与核对工作无关的组织或者个人泄露核对对象的信息。
第二十条 核对工作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核对对象不如实提供信息,隐瞒收入和财 6
产骗取社会保障资金的,由民政部门按照政策规定予以处理,并建议相关部门记入武汉市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及诚信管理系统。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村)居委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不如实提供核对对象家庭及家庭成员的有关信息,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由市、区民政部门提请其上级主管机关或者有关部门依照相关规定处理,并建议相关部门记入武汉市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及诚信管理系统。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实施社会保障项目以外的其他制度,需要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核对的,应当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委托民政部门协助办理。
第二十四条 市民政局应当根据本办法和其他相关规定,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具体的核对工作实施方案。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市防灾减灾工作的通知(武政办〔20
【发布单位】武汉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武政办〔2009〕134号 【发布日期】2009-09-23 【生效日期】2009-09-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武汉市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市防灾减灾工作的通知
(武政办〔2009〕134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着力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强全市防灾减灾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防灾减灾监测预警和应急设施建设。建立结构合理、布局适当和功能齐备的气象灾害综合探测系统,发展精细化气象预报业务和公共气象服务平台,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准确率;加强市域突发强降雨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完善旱情监测试点建设;优化大江大河重要河段洪水预报及洪水调度系统,提高预报精度和时效;加强地震台网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基层森林防火和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对气象、洪涝、干旱、地震、地质、森林火灾、动植物病虫害等灾害的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加快编制全市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各区、各单位应急物资储备规模。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储备新形式,实现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的有机结合,逐步建立布局合理、品种齐备、数量充足、管理规范的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加强规划指导,在灾害易发和多发区域,利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停车场等空旷场地和学校、医院、宾馆等公共服务场所,设置显著标志和应急指示牌,划定紧急疏散通道,建立灾害应急避难场所。
二、建立健全防灾减灾联动和保障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立足基层、统筹协调、资源整合的防灾减灾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防灾减灾工作方针,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广泛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防灾减灾,促进防灾减灾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要发展壮大各级防灾减灾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建立社区(村)灾害信息员网络,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联动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志愿服务。要科学制订和完善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防灾减灾工作预案,加强灾害预警监测,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建立灾害巡查、巡访工作制度,深入查找灾害风险隐患和防灾减灾薄弱环节,制订、落实整改方案,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开展。要大力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逐步提高基层单位的综合减灾水平。各区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协调配合,组织开展本区域、本单位、本系统的防灾减灾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将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安排有关项目和资金;财政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将防灾减灾工作资金纳入预算,并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科学决策机制,为全市防灾减灾工作重大决策提供政策咨询和合理化建议,对市级重大防灾减灾项目进行评审和评估,研究全市防灾减灾工作思路,会商灾情发展趋势,评估灾害损失。
三、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培训教育。各区、各有关部门要面向城乡基层,通过举办专题展览、组织街头咨询、张贴海报、标语、印发科普读物、开展知识答题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公众参与度,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要发挥各类新闻媒体作用,组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开设专栏专题、刊发评论文章、播放公益广告,宣传防灾减灾政策法规和重要意义,提高公众防灾意识和抗灾自救能力。要根据本地、本单位多发易发灾害风险,抓好监测预警、抢险救援、转移安置、应急保障、医疗防疫等关键环节,突出消防治安、生产安全、医疗救护等重点内容,组织开展防灾减灾业务研讨和培训,提高各级各部门和基层干部群众对防灾减灾工作措施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志愿者,深入城乡社区、学校、厂矿等基层单位和灾害易发地区,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教育普及活动。各级教育部门要在全市大、中、小学校组织开设防灾减灾专题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通过主题班会、专家讲座、宣传板报、应急演练等方式,讲授防灾减灾知识,提高防灾应急能力。
四、强化对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市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决定成立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任主任,分管副秘书长、市民政局局长任副主任,市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减灾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附后),负责全市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政策制订、协调指导等工作。市减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市民政局办公,由市民政局分管副局长任主任。各区人民政府是负责本辖区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充分认识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努力提高辖区单位、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技能,不断增强全社会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要将防灾减灾工作作为本区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纳入工作目标,强化工作措施,全力保障各项防灾减灾工作措施的落实。
二00九年九月二十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武汉市政务督查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了使全市政务督查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适应政府转变职能和改进作风的需要,更好地为领导同志服务,保证政府决策的贯彻落实,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政务督查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负责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落实工作的督促检查。
(二)负责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文电、会议决定事项落实工作的督促检查。
(三)负责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批示、交办事项的督促检查。
(四)负责对市人民政府工作范围内的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办理工作的督促检查。
第三条 政务督查的职责分工
(一)来文来电的督查。根据来文来电的内容、要求和职责分工,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二处提出分办意见,经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有关负责同志同意后,交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相关处室督查。
(二)会议议定事项的督查。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及市长办公会议议定的重大事项,由市人民政府督查室进行督查;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现场办公会议等议定的事项,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相关处室进行督查。
(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工作目标,由市人民政府督查室进行督查。
(四)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由市人民政府督查室进行督查。
(五)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批示件,由市人民政府督查室进行督查;其他领导同志的批示件,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其他相关处室进行督查。
(六)市委、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批示件、交办件及市委、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批示的涉及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两个以上政务处室的督办事项,由市人民政府督查室进行督查;其他领导同志的批示件、交办件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其他相关处室进行督查。
第四条 政务督查工作的原则
(一)依法行政原则。在督查工作中必须依法行政,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开展督查工作。
(二)有令必行原则。凡政府决策和领导同志批示、交办事项,按照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原则,有交必办。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必须认真做好承办工作,确保政令畅通。
(三)归口办理原则。对涉及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职责的督查事项,由有关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办理。
(四)讲求实效原则。按照“交必办、办必果、果必报”的原则,经常性地开展检查,实行跟踪督办,使督查工作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注重实效。
(五)实事求是原则。督查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全面准确地了解和反映情况,讲真话,报实情,为领导同志正确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第五条 政务督查工作的程序
(一)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及议定事项(包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工作目标,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专题会议议定的事项等)督办程序:
1.分解。对《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工作目标,由市人民政府督查室负责督促市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办公室分解给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办理落实,并每季度向市人民政府督查室报送一次办理工作情况。对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议定事项的督查,由市人民政府督查室提出分办意见,交有关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办理。上述承办单位应每两个月向市人民政府督查室报送一次办理工作情况;市人民政府督查室每两个月对两个月前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及议定事项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通报。对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议定事项的督查,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相关处室督促有关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办理。
2.登记。《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及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现场办公会议等议定事项的分解情况,包括各项任务的主办单位、协办单位、主要职责、具体目标、完成时限等,由督查人员逐项进行登记。
3.督查。督查人员根据各项任务完成时限要求,可采取电话催办、现场督办、上门催办、下催办单、发督查通报等多种方式进行督查。对重要事项应重点督查,对紧急事项应及时督查,并将进度情况报有关领导同志。
4.协调。对分解下达给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承办的事项,主办单位组织各协办单位有困难的,需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组织协调时,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应积极参与协调。一般事项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各处室督查人员负责协调;重要事项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分管副主任或有关处室负责人协调。特殊情况下,可报请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由分管副市长、秘书长或分管副秘书长协调。协调活动的组织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相关处室负责。
5.回告。各承办单位对督查事项办理结果必须按时回告,市人民政府督查人员对回告情况应进行检查,对回告不符合要求的,通知承办单位补充、修改。对《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工作目标及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及专题会议议定事项的反馈意见,市人民政府督查室以《督查通报》形式报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
(二)领导同志批示件和交办件的办理程序:
1.登记。凡领导同志批示和交办的督办事项,由督查人员将收件日期、名称、主要内容、承办单位等登入统一印制的《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务督查登记簿》。督查事项办结后,由督查人员对办结时间、办理结果进行登记,以备查询和统计。
2.拟办。对领导同志已明确承办单位的督查件,按领导同志批示意见交有关单位办理;对领导同志未明确承办单位的督查件,督查人员应认真阅读领导同志的批示及相关材料,根据其内容和市人民政府各部门职责分工,确定主办、协办单位,提出具体办理要求和办复时限。
3.办理。
(1)自办。对机密性较强、不宜扩散、时间要求急及其他特殊原因不宜扩散的领导同志批示件,由市人民政府督查室或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相关处室直接办理,或会同有关区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办理。
(2)转办。对领导同志批示或交办事项,由市人民政府督查室或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相关处室督查人员转有关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办理。转办时应附上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统一印制的《政务督查交办通知单》,并加盖“武汉市人民政府督查室”公章或“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务督查”专用章。
(3)催办。为确保督查事项按时办结,在承办单位办理过程中,督查人员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电话催办、现场督办、上门催办、下催办单、发《督查通报》等方式进行督查。切实做到紧急事项跟踪催办,重点事项重点催办,一般事项定期催办。对督 查过程中了解到的重要情况,应及时向交办领导同志报告。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相关处室在办理市人民政府督查室转办的领导同志批示件和交办件的过程中,应向督查室通报办理情况。
(4)反馈。在收到承办单位办理回告后,督查人员应认真审查回告是否符合办理要求。对符合要求的回告,应以书面形式,按有关程序报送交办的领导同志;对不符合要求的回告,应退回承办单位进一步研究办理,重新回告。市人民政府督查室转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相关处室督查的领导同志批示件、交办件,由该处室直接向有关领导同志回告,并将回告材料抄送督查室。对重要的督查工作情况,应在《督查通报》上刊发。市人民政府督查室直接办理的督查事项,由该室负责整理材料并在《督查通报》上刊发;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其他处室办理的督查事项,由该处室整理材料,在《督查通报》上刊发;《督查通报》文号、归档等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二处统一管理。
第六条 政务督查工作的要求
(一)明确专人负责。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主要领导同志是督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经办处室负责人是督查工作的具体责任人。各责任人应按职责要求,认真抓好督查工作。
(二)及时办理答复。对《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工作目标、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专题会议议定事项及领导同志批示、交办的事项,应按照督查工作的原则,认真办理,限期完成,按时答复;对因客观条件限制,确实不能按期完成的,承办单位要及时说明原因;对需较长时间办完的督查事项,应按有关要求向交办部门报告办理工作进展情况。
(三)经常通报情况。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各相关处室应根据工作需要,以《督查通报》的形式对督查事项办理情况进行通报,推广好的经验,批评办理不力的单位。
(四)加强工作指导。市人民政府督查室要加强对全市政府系统督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原则上每年举办一次政府系统督查人员培训班,并组织有关人员赴外地考察学习,开展理论研讨活动,以不断提高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督查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
本规定由市人民政府督查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