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环保专项行动督查工作的情况通报(龙政办〔2008〕251号)

时间:2019-05-14 05:3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环保专项行动督查工作的情况通报(龙政办〔2008〕251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环保专项行动督查工作的情况通报(龙政办〔2008〕251号)》。

第一篇: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环保专项行动督查工作的情况通报(龙政办〔2008〕251号)

【发布单位】龙岩市

【发布文号】龙政办〔2008〕251号 【发布日期】2008-11-03 【生效日期】2008-11-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环保专项行动督查工作的情况通报

(龙政办〔2008〕25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根据《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督查工作的通知》(龙政办电〔2008〕206号)要求,我市各有关部门于2008年10月13日至2008年10月17日,共分5个督查组,对全市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进行了督查。通过督查发现,我市环保专项行动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为确保我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请各有关单位按照《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环保局等部门关于2008年龙岩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龙政办〔2008〕177号)文件要求,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补缺补漏,及时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反馈龙岩市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附件:环保专项行动督查工作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意见表

二00八年十一月三日

附件:

存在问题

整改意见

新罗区

1、适中镇板溪村庄先生小造纸厂取缔不彻底。

2、适中镇板溪村鹤溪纸厂取缔不彻底。

3、东肖水库碧水山庄等未按时完成拆除。

1、依法查处,断水断电,彻底取缔。

2、依法查处,断水断电,彻底取缔。

3、加大拆除力度,确保10月底前完成。

永定县

1、下洋沿江竹丝厂小造纸厂取缔不彻底。

2、下洋思贤小造纸厂取缔不彻底。

3、龙岩闽沪实业有限公司搬迁进度受到公路建设的影响。

4、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厂的建设工作进展较缓慢。

1、依法查处,断水断电,彻底取缔。

2、依法查处,断水断电,彻底取缔。

3、及时协调,加快搬迁工作进程。

4、加快建设进程。

漳平市

1、漳平金鑫硫酸化工有限公司环保整治工作未完成。

2、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厂的建设工作进展较缓慢。

1、加快整治工作进程,确保按时完成。

2、加快建设进程。

上杭、武平、连城、长汀县

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厂的建设工作进展较缓慢。

加快建设进程。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关于环保专项行动督查情况的通报

三明市环境监察信息

2016年 第7期

三明市环境监察支队 2016年8月5日

本期目录

【监察动态】

多措并举 切实推进三明市环境信访工作 三明市环境监察支队 刘梨俤 三明市深入开展流域环境违法问题专项执法行动 三明市环境监察支队 陈

梦飞

公安环保联手重拳出击 尤溪县环境监察大队 谢昭优

三元区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活动 三元区环境监察大队 林向成 永安市开展沙溪流域污染整治联合督察 永安市环境监察大队 宋阳明、陈盛彬

永安市召开尼葛园区企业环保安全及消防工作会议 永安市环境监察大队 杜文毅

【监察动态】

多措并举

切实推进三明市环境信访工作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推进、社会的发展、公民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群众维权观念的普遍提高,我市环境信访投诉日渐增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复杂性。一是信访渠道多元化,平面媒体、网络论坛、自媒体等各种载体已改变了传统来信来访的诉求表达方式,而且较以前更具有煽动性和广泛传播性。二是环境污染多样化,污染介质已从大气、水和声为主逐渐向大气、水、声和土壤四种介质共存转变,污染物来源从以工业和生活污染为主不断向工业、生活和农村并存转变,污染物类型从单一的常规污染物向常规污染物和新型污染物的复合型转变,环境污染的多样化导致环境信访处理难度加大。比如区域性异味投诉处理因来源范围不确定,界定及检测尚无统一标准及有效手段,导致无法及时处臵到位。三是部门职能交叉化,如:矿产资源开采、采砂洗砂,造成的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和河流污染,涉及国土资源、水利和环保等多部门职能,需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解决,导致环境诉求问题处臵难度加大。

二、潜在性。在一些投诉中,表达诉求的群众最初只是个别或小群体,但涉及的利害关系人或潜在共同利益者较多,他们虽然暂未表达,却极为关注事态发展,一旦处理不当或对处理结果不满意,容易引发集体性上访事件。

三、利益性。随着群众维权意识的提高,大量的环境信访投诉都或多或少存在利益纠葛。有的信访人为了谋求利益最大化,漫天要价缠扰不停,对政府或责任主体不断提出要求,造成群体性上访数量和重复访呈逐年上升趋势。

四、历史性。由于历史原因或规划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导致相关环保信访事项无法得到彻底解决。比如,位于市区中心的三钢、三化等重污染企业,这些年来投入巨资用于污染物的治理改造,污染物排放量逐年递减,且污染物做到达标排放,但因排污总量大,仍会对周边居民造成一定影响。

针对我市存在的环境信访特点,三明市环保局认真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信访排查化解工作措施,确保环境信访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一是推动领导干部接访活动。实行领导干部定点接访、重点约访、专题商访、带案下访和领导干部包案制度,亲自到问题突出、矛盾复杂的地方下访,面对面了解群众诉求、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群众困难、理顺群众情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不断提高接访下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大环境信访排查化解力度。认真总结环境信访排查化解工作经验,把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妥善处理重信重访工作,对同一问题连续多次来信来访的,认真做好梳理交办工作,逐个分析案性、查找症结、研究措施,尽职尽责,努力地把矛盾消化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三是强化属地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督促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一岗双责”、承办单位和经办人员牵头落实的责任体系,切实提高初信初访一次性办结率和重信重访的息诉息访率。四是严查环境违法行为。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清水蓝天”环保专项执法行动,按照“全覆盖、零容忍、明责任、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对所有排污单位、各类资源开发利用活动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各类环境问题及环境违法行为,严格依法查处到位,切实解决一批涉及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三明市环境监察支队 刘梨俤)

三明市深入开展流域环境违法问题专项执法行动

为贯彻落实环保部关于水、空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工作部署,三明市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积极运用新环保法及其4个配套办法,主动作为,严格执法,专项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6月30日以来,我市共出动执法人员700多人次,检查企业187家,查处适用司法移送案件2件,查处适用新环保法4个配套办法案件53起,其中行政拘留案件27起,查封扣押案件17起,按日计罚案件1起,停产限产案件8起,拟行政处罚案件56件,责令整改36家,有力地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

一、精心组织,主动作为。我局高度重视严查流域环境违法问题保障“清水蓝天”专项执法行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按照网格分组原则,分4个组对相关县(市、区)开展指导、抽查,并积极配合省督导组督查。各县(市、区)也分别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组织,积极承担起主体责任,主动出击,具体落实,积极配合检查组的相关工作,做好后勤保障,有力地促进了专项行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交叉执法,协调配合。在专项行动中,我市坚持“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等执法机制,从各县(市、区)抽调精干执法人员参与全省跨区域执法检查。同时,主动与公安、检察机关对接,强化环保、公安部门协调配合,健全涉嫌环境犯罪案件的联合执法、侦办调查、案件移送等方面工作机制,全面提升联合办案水平,保障执法成效。对已收集掌握的线索进一步进行摸排和踩点,掌握其地理位臵及基本违法事实,做到有备而往;对涉嫌环境犯罪及符合新《环境保护法》“四个配套办法”的相关案件,一律从快侦查、尽快立案、从严处罚,符合移送的案件,第一时间移交侦办。

三、多措并举,严格执法。在专项行动中,我市注重运用暗查和突击检查方式,做到执法检查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直接督查、直接曝光,持续保持执法检查的高压态势。积极推行明查与暗察相结合、日常巡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昼查与夜查相结合、工作日查与节假日查相结合、晴天查与雨天查相结合方式。多地基层执法人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打破正常上班时间检查惯例,采取“昼夜结合、错时执法”检查方式,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运用灵活多样的战术战法,加强了执法的震慑力,很大程度上杜绝了企业偷排漏排的侥幸心理。对于存在主观恶意的屡查屡犯、明知故犯、违法处臵、偷排偷放等环境违法行为从重处罚;对其他环境违法行为,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企业切实解决问题。

四、加大宣传,增强震慑。在本次行动中,我市积极与各类媒体沟通,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及时公布专项行动情况和违法案件查处信息,公开曝光性质恶劣的违法排污行为和典型违法案件,多家媒体多次对相关案件进行了深入报道,切实起到了警示和震慑效果。如:6月3日,执法人员对尤溪县彩丰造纸厂进行突击检查时,查处过程一波三折,经反复勘察才发现,偷排阀门藏在可移动瓷砖下面(而且阀门要用专门工具才能打开)。三明市环保局拟对该厂处于10万元的罚款,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进一步侦查办理,《海峡都市报》等媒体对此案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下阶段,我市将加大力度,持续深入开展“清水蓝天”环保专项行动。一是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以本次专项行动为契机,健全后督察机制,继续加强对取缔关停企业以及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的监管,严防“死灰复燃”及污染物超排、偷排。二是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各界的环境意识。加大环保法律法规特别是“两高”司法解释、新环保法及其配套办法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三是多措并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在认真总结本次专项行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政府领导、属地负责、部门配合、各司其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态势,继续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持续开展打击违法排污的行为。(三明市环境监察支队 陈梦飞)

公安环保联手重拳出击

——查处尤溪县中仙乡华仙村上坂竹浆浸泡加工点 尤溪县环保局、公安局联合执法成功查处一涉嫌污染环境犯罪的非法竹浆浸泡加工点,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自首。

2016年6月25日星期六,我局接群众举报中仙乡华仙村上坂自然村,尤溪与永泰交界一偏僻处,有人从事非法竹浆浸泡加工,随后我局立即联合公安干警,制定方案前往现场查处。公安干警负责控制相关涉案人员,环境监察执法人员负责现场取证,环境监测人员负责采样、现场监测,确认违法事实已构成刑事犯罪后,公安干警将相关涉案人员带至当地派出所控制。

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加工点有6口浸泡池。浸泡池一侧堆放着一堆氢氧化钠固体(片碱),每个浸泡池底部均有二个的圆孔,外接塑料软管通过三通接到一条塑料软管中,直通后亭溪。尤溪县环境监测站人员对所排放的废碱液进行现场采样并现场监测PH值,PH值监测结果均大于12.5,认定所排废水为危险废物。执法人员依法对现场进行录相取证。在现场采样、监测取证后,我局对废碱液加酸进行无毒无害化处理。当地政府调来钩机对浸泡池进行捣毁。

经初步调查,该案件涉嫌私设暗管排放有毒物质污染环境罪。目前,相关证据已经省环保厅认定,该案已移送公安部门立案侦查,加工点业主已投案自首。

尤溪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环保工作,环保与公、检、法等部门积极主动开展打击污染环境犯罪,始终对环境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该案的快速成功破获,进一步震摄破坏环境的违法人员,再次对少数心存侥幸的污染环境犯罪分子敲响了警钟!(尤溪县环境监察大队 谢昭优)

三元区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辖区企业安全意识,提升三元区应对突发事件处臵能力。6月28日,三元区组织存在易燃、易爆风险的天然气公司开展燃气泄漏应急救援演练活动。

当日下午15:30,演练总指挥下令演练开始。燃气公司当班运行岗位人员发现一天然气储罐压力异常,可能发生泄漏,立即向站长汇报。经现场确认,该天然气储罐出液管截止阀发生泄漏事故。情况危急,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在接到报警后,三元区消防、环保、安监等部门迅速赶到了现场,同企业抢险人员共同对事故进行处臵。通过启动应急预案、现场应急监测、气罐实施喷淋堵漏作业等方式险情得到了解除。

本次演练组织周密、疏散有序、处臵及时、措施得当。通过演练,切实达到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普及知识、完善准备的目的,提升了我区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臵能力。(三元区环境监察大队 林向成)

永安市开展沙溪流域污染整治联合督察

为加强我市沙溪流域的污染整治工作,进一步落实沿河企业主体治污及流域内河长、河段长属地管理责任。近日,永安市环保局联合市检察院、市水利局组成的联合督查小组,对前期通报的沙溪流域存在问题进行了后督查。

督查小组现场检查了文川溪燕西河段乱丢弃垃圾点、小陶境内大陶口洗砂点及八一工业集中区水土流失整治情况、东方矿业废水处理建设情况,并将检查情况向小陶等属地政府做了通报,督促相关河段长加快对沙溪流域环境污染问题的整治进度。

通过联合督查,进一步完善了流域管理措施,确保河长制责任的落实,使沙溪流域污染整治落实到位。(永安市环境监察大队 宋阳明、陈盛彬)

永安市召开尼葛园区企业环保安全及消防工作会议

7月7日,尼葛开发区管委会联合永安市环保局召开园区第三季度企业环保安全及消防工作会议,园内40多家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我局通报了近期群众投诉尼葛开发区环境污染和 “清水蓝天”环保交叉执法专项行动在我市的检查情况,并对近期将要开展的燃煤锅炉整治、企业环保信用评价,以及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进行了解读。针对下一步工作,我局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各企业要深入学习和领会生态文明建设和新环保法的要求,主动履行环境保护的主体职责;二是各企业务必重视和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设施建设,落实日常管理制度,确保达标排放;三是开发区管委会要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职责,落实环境监管“一岗双责”制度,与我局协同监督管理,加强执法力度,坚决依法查处违法排污行为。(永安市环境监察大队 杜文毅)

第三篇: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扫盲工作的通知(龙政办〔2008〕237号)

【发布单位】龙岩市

【发布文号】龙政办〔2008〕237号 【发布日期】2008-10-17 【生效日期】2008-10-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扫盲工作的通知

(龙政办〔2008〕23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12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7]22号)、福建省教育厅等14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实施意见》(闽教基[2008]57号)精神,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提高全市人口素质,努力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现就我市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通知如下:

一、增强扫盲责任意识,明确目标任务

开展扫盲教育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守法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基本要求;是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我市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市的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海西重要增长极建设服务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对扫盲教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扫盲工作,提高扫盲效益,巩固扫盲成果。

根据省里的任务分解,我市从今年起到2010年每年要完成扫除青壮年文盲1.6万人的任务,到2010年,全市15岁以上成人文盲率要下降到8%以下,其中成人妇女文盲率要下降到12%以下;15―50周岁青壮年文盲率要下降到2%左右,其中青壮年妇女文盲率要下降到3%左右。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扫盲责任

1、成立扫盲工作领导协调机构。扫盲工作领导协调机构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和《福建省扫除文盲工作条例》,高度重视扫盲和扫盲后巩固提高工作,落实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建立和健全扫盲工作网络,切实把扫盲工作列入本部门每年的工作计划和责任目标,实行行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扫盲工作制度;要将扫盲工作纳入各级相关部门、学校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工作考评、评优评先等挂钩。

2、落实扫盲对象,分解扫盲任务。由市教育局牵头,调整落实各县(市、区)文盲人数、扫盲对象。各县(市、区)要落实扫盲教学工作的单位和责任人,落实扫盲场所、师资和经费,要充分发挥中小学、乡镇文技校在扫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加强督查和指导。在扫盲工作中,要注意抓好组织、教学、脱盲考试和脱盲人员的文化程度变更等关键环节。

三、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扫盲工作

1、制定扫盲工作计划。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地文盲的实际情况,结合教育、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到2010年的扫盲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

2、健全扫盲机构,建立扫盲基地和师资队伍。要配备数量足够、业务熟悉、责任心强的扫盲管理和教学队伍,依托中小学校、乡镇文技校,建立扫盲基地,形成街道、乡(镇)村各级教育网络。要明确承担扫盲教育教学任务的专(兼)职教师,为扫盲教学基地配备必要的教学设施。加强调查研究,组织好扫盲管理和教学队伍的业务培训,为提高扫盲教育效益提供保障。

3、丰富扫盲教育内容,提高扫盲教育质量。要把扫盲教育同农村实用技术、法制宣传、家庭理财、卫生保健、计划生育、家庭教育和脱贫致富结合起来,突出扫盲的实效性。把学文化与学技术、扫文盲与推广科技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使扫盲更加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在教学方法上采取集中办班、送教上门、包教包学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施教。同时,要积极开展村民和社区居民的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和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培训,创建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

4、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和残疾人文盲脱盲工作。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外来人口中的文盲人数也随之不断增长。残疾人脱盲也是扫盲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和残疾人文盲脱盲工作,是我市实现扫盲目标任务的重要工作,各县(市、区)要在核清文盲人数的基础上,制定出工作方案,并尽快启动相关工作。

5、落实扫盲经费,保障扫盲工作的开展。要认真落实原国家教委、财政部《关于扫盲工作经费问题的通知》,各县(市、区)、乡(镇、街道)要加大对扫盲教育的资金投入,安排扫盲专项经费,用于购买扫盲教育设施和图书资料,培训扫盲师资,做好扫盲工作的组织实施等。

6、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控制新文盲的产生。要认真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切实做好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的入学、学额巩固工作,严格中小学学籍管理,从源头堵住新文盲的产生。

7、加强对扫盲工作的专项督导。市县两级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加强对扫盲工作的专项督导,将扫盲工作纳入“双高普九”工作中,并定期对扫盲工作进行通报。

8、建立扫盲工作表彰制度。各级要建立扫盲工作表彰制度,及时表彰奖励在扫盲教育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未按期实现的县(市、区)、乡(镇、街道),在教育综合考评和表彰中不得评为教育先进单位。

四、完善扫盲档案资料,建立扫盲工作长效机制

要根据福建省统计局公布的2006年我市15岁以上成人文盲率为13.74%这一数据,开展区域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各街道、乡(镇)成人文盲和青壮年文盲的人口数量和群体对象,以行政村(居委会)为单位,登门入户登记造册,建立完整文盲档案,形成准确的文盲基本情况资料,为今后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扫盲工作打好基础。同时,要建立扫盲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对新增文盲、流动人口中的文盲的监测,建立扫盲工作动态管理机制,确保扫盲工作责任到位,任务落实。

龙岩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十月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关于严打整治督查专项行动情况督查通报

关于严打整治督查专项行动情况督查通报

3月30日至4月乌恰县社保局开展严打违法犯罪整治社会秩序工作进行了督促检查,现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领导有力。按照严打违法犯罪整治社会秩序专项行动的总体安排部署,迅速成立了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组建了工作专班并明确了相关职责。

(二)氛围浓厚。及时召开了干部、负责人、职干部大会,并通广播宣传、会议宣传、电子显示屏等各种宣传手段形式对严打违法犯罪整治社会秩序专项行动进行了颇具实效的宣传发动,对全局严打违法犯罪整顿社会秩序工作进行了宣传动员。

(三)成效初显。通过前期的宣传发动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部分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正气、弘扬法威,在全局范围内营造良好的会战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发动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干部工作还停留在一般状态,不够深入。宣传发动不够,群众知晓率不高,全单位共同参与的氛围未真正形成。

(二)信息摸排有待进一步深入。前期摸排出来的案件线索属于信访事项、不稳定因素的较多,能够构成政法机关出重拳打击的治安刑事案件的线索偏少,涉恶、涉稳、涉环境、涉操纵的案件更少。

(三)无理缠访问题仍然较突出。均存在无理缠访、无理上访的现象,有的甚至影响了正常办公秩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三、下步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各组长,成员务必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党性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采取有效举措,把严打整治工作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优化行政执法环境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主要措施抓落实、抓出实效。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要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和辖区工作情况,采取多种有效形式进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宣传。

(三)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加大行政执法案件的办理力度,完善行政处罚程序,确定行政强制对象,严厉打击抗阻行政执法行为。

乌恰县劳动就业保险管理局

二〇一二年四月

第五篇:龙岩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龙政办〔2008〕279号)

【发布单位】龙岩市

【发布文号】龙政办〔2008〕279号 【发布日期】2008-12-16 【生效日期】2008-12-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龙岩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龙政办〔2008〕27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中央、省、市属企事业单位:

《龙岩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实施。

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龙岩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目 录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工作原则

1.3 编制依据

1.4 适用范围

启动条件

自然灾害救助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3.1 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机构及职责

3.2 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任务

3.3 相关成员单位及职责

应急准备

4.1 资金准备

4.2 物资准备

4.3 通信和信息准备

4.4 救灾装备准备

4.5 人力资源准备

4.6 社会动员准备

4.7 宣传、培训和演习

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

5.1 灾害预警预报

5.2 灾害信息共享

5.3 灾情信息管理

应急响应

6.1 Ⅰ级响应

6.2 Ⅱ级响应

6.3 Ⅲ级响应

6.4 Ⅳ响应

6.5 信息发布

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

7.1 灾后救助

7.2 恢复重建

附则

8.1 名词术语解释

8.2 奖励与责任

8.3 预案管理与更新

8.4 预案实施时间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1.2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3)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1.3 编制依据

依据《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福建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福建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市政府有关部门“三定”规定及国家有关救灾工作方针、政策和原则,制定本预案。

1.4 适用范围

在我市区域内发生的洪涝、台风、暴雨、干旱、冰雹、雪、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达到启动条件的,适用于本预案。

启动条件

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启动本预案。

(1)发生水旱灾害,台风、暴雨、干旱、冰雹、雪等气象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某一县(市、区)行政区域内,死亡3人以上;紧急转移安置1万人以上;倒塌房屋5百间以上。或者在全市行政区域内死亡10 人以上;紧急转移安置5万人以上;倒塌房屋5千间以上。

(2)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某一县(市、区)行政区域内,死亡3 人以上;紧急转移安置1万人以上;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5 百间以上。或者在全市行政区域内死亡5人以上;紧急转移安置5万人以上;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5千间以上。

(3)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

(4)对敏感地区、敏感时间和救助能力特别薄弱的贫困地区等特殊情况,上述标准可酌情降低。

(5)市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

自然灾害救助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3.1 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机构及职责

市相关专项指挥机构是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领导机构,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总指挥,对应灾害种类市级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市民政局主要负责人、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任副总指挥,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是成员单位。市民政局是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机构,在市相关专项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各类灾害的救助、救济工作,指导灾区开展灾后倒塌民房恢复重建工作;相关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参与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3.2 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任务

(1)做好非常态下自然灾害的救助、救济综合协调工作。

(2)会商、分析、评估灾区形势,提出对策;协调落实对灾区的支持措施。

(3)听取灾区救灾工作汇报。

(4)收集、汇总、报告、评估灾害信息、灾区需求和救灾工作情况,通报灾情,向上争取支持。

(5)协助、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

3.3 相关成员单位及职责

市民政局: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备灾救灾和灾后救助救济、恢复重建、社会捐助等工作。

市发改委:协调省以上以工代赈资金向灾区倾斜,并积极争取重大救灾基建项目、灾后重建资金补助。

市经贸委:组织跨县(市、区)的应急生活必需品供应,动用市储备商品稳定市场;负责交通运输综合协调;指导灾后电力供应恢复工作。

市教育局:帮助灾区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帮助做好校舍恢复重建。

市科技局:争取并安排重大救灾科研项目。

市公安局:负责灾区的社会治安工作,协助组织灾区群众的紧急转移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救灾资金安排、拨付和监督检查。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协助抢险救灾,协调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

市建设局:帮助、指导灾后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的抗震鉴定、修复、重建等工作。

市城乡规划局:协助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市交通局:负责救灾人员、物资的公路运输,组织提供转移灾民所需的交通工具,抢修被毁公路。

市无线电管理局:保障自然灾害救助中使用的各类无线电台(站)的用频安全,及时排除无线电干扰。

市水利局:掌握、发布汛情、旱情,组织、协调、指导全市防汛、抗旱、抢险工作,对主要河流、水库实施调度,负责组织指导灾后水利设施的修复。

市农业局:负责组织重大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及疫病防治工作,帮助、指导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和灾后自救。

市卫生局:负责抢救伤病员;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监测,做好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预警;实施疾病控制和卫生应急处理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扩散和蔓延,保证饮水和食品卫生;组织心理卫生专家赴灾区开展心理危机干预。

市林业局:负责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森林火灾的监测和防范工作。

市环保局:负责灾区的环境监测。

市广电局:负责灾区广播、电视系统设施的恢复工作。

市安全生产监管局:负责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协调及事故调查。

市统计局:协助分析灾情统计数据。

市物价局:加强价格监督管理,保持市场价格稳定。

市粮食局:负责灾区粮食、食用油供应。

市畜牧兽医水产局:负责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和渔业船只、养殖人员的安全转移和救援工作,帮助、指导灾后畜牧水产生产恢复和灾后自救。

市气象局:负责气象灾害的实时监测、预警和预报,做好救灾气象保障服务。

市水文局:负责江河水位的实时监测、预警和预报,以及水资源水质监测工作。

市地震局:组织地震现场地震监视、监测,震情分析会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震后房屋安全性鉴定、灾害评估和地震紧急救援。

龙岩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负责灾害区域的通信保障,确保通信畅通,协调灾区通信的恢复重建工作。

龙岩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指导与灾害相关的保险工作。

南昌铁路局龙岩车务段:负责协调救灾人员、物资的铁路运输,抢修被毁铁路。

龙岩军分区:根据市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请求,组织协调军队、武警、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抢险救灾。主要担负解救、转移或者疏散受困人员,抢救、运送重要物资(重点是救灾物资)等任务。必要时,协助地方政府进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市武警支队、消防支队、森林支队:负责组织武警部队、消防队实施救灾,抢救人员生命,协助当地公安部门维护救灾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协助当地政府转移危险地区群众。

市科协:协调有关学会开展救灾工作。

市红十字会:参加灾区救灾救助,开展社会捐助和现场伤员救治工作。

各有关部门应负责落实由市政府制定的帮助灾区恢复重建的各项优惠政策。

应急准备

4.1 资金准备

市财政局根据市财政预算,安排市级救灾资金预算,并督促县(市、区)政府加大救灾资金投入力度。

4.1.1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原则,市、县(市、区)财政应安排救灾资金预算。

4.1.2市级财政建立自然灾害救济预备金制度,县(市、区)财政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妥善安排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资金,专项用于帮助解决严重受灾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困难。

4.1.3各级政府应根据财力增长、物价变动、居民生活水平实际状况等因素,逐步提高救灾资金补助标准,建立救灾资金自然增长机制。

4.1.4救灾预算资金不足时,各级财政安排的预备费要重点用于灾民生活救助。

4.2 物资准备

整合现有救灾储备物资和储备库规划,分级、分类管理储备救灾物资和储备库。

4.2.1按照救灾物资储备规划,科学选址,进一步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库。市、县(市、区)要按照标准建立和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库,在仓储规模、物资种类和数量、应急期间保障能力上达到救灾工作要求。灾害多发县(市、区)要建立健全物资储备库、点。

4.2.2及时调拨购置救灾帐篷、衣被、净水设备(药品)等救灾物资;建立救灾物资生产厂家、商家名录,必要时签订救灾物资紧急购销协议。

4.2.3市直各部门和县(市、区)将所储备的救灾物资报各级救灾应急指挥部备案,以备灾害紧急期间统一调拨。

4.2.4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紧急调拨、运输制度和应急采购、调拨制度。

4.2.5科学选址,利用学校、广场、公园等地点设立避难场所,规定转移路线,设置明确标识。

4.3 通信和信息准备

通信运营部门应依法保障灾害信息的通畅。自然灾害救助信息网络应以公用通信网为基础,合理组建灾害信息专用通讯网络,确保信息畅通。

4.3.1加强各级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设覆盖市、县、乡三级的救灾通讯网络。

4.3.2依托“数字龙岩”政务网,建立我市部门互通的灾害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信息交流服务,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4.3.3充分发挥各类灾害监测预报系统的作用,建立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和灾害应急辅导决策系统。

4.4 救灾装备准备

4.4.1市直有关部门应配备救灾管理工作必需的设备和装备。

4.4.2市民政局及各县(市、区)民政局应配备救灾必需的设备和装备。

4.5 人力资源准备

4.5.1加强自然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4.5.2建立健全专家队伍。组织民政、卫生、国土资源、水利、气象、地震等各方面专家,重点开展灾情会商、赴灾区的现场评估及救灾管理的业务咨询工作。

4.5.3建立健全与军队、公安、武警、消防、卫生、地震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

4.5.4培育、发展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队伍。

4.6 社会动员准备

4.6.1建立和完善社会捐助的动员机制、运行机制、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突发自然灾害社会捐助工作。

4.6.2建立完善救灾捐赠制度,规范组织发动、款物接收和分配以及社会公示、表彰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4.6.3在已有社会捐助接收站、点的基础上,继续建立社会捐助接收站、点,健全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网络。

4.6.4完善社会捐助表彰制度,为开展社会捐助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6.5建立健全未受灾地区对受灾地区、轻灾区对重灾区的对口支援机制。

4.7 宣传、培训和演习

4.7.1开展社区减灾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灾害知识,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4.7.2市民政局负责组织各县(市、区)灾害管理人员的集中培训。各县(市、区)民政局负责组织乡镇民政办人员的业务培训。

4.7.3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每年应根据灾害发生特点,适时组织演练,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

4.7.4有关主管部门根据各灾害种类的特点参与或自行组织培训和演习。

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

5.1 灾害预警预报

5.1.1市气象局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市水利局的汛情预警信息、市水文局的洪水趋势预报和水质监测信息、市地震局的地震趋势预测信息、市国土资源局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市林业局森林火险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预警信息、市农业局的重大农作物病虫害草鼠害预警信息、市畜牧兽医水产局的重大动物疫情预警信息,相关部门要主动及时向市相关专项指挥机构办公室和市民政局通报,并按有关规定发布预警预报。

5.1.2市民政局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预警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社会经济背景数据库进行分析,对可能受到自然灾害威胁的相关地区和人口数量及时提出灾情评估意见,向市政府和市有关专项指挥机构办公室报告,同时向有关部门和相关县(市、区)通报。

5.1.3市有关部门和有关县(市、区)应根据自然灾害可能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量人员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的预警预报,提前做好应急准备或采取应急措施。

5.2 灾害信息共享

市民政局及时收集、汇总灾害信息,向有关单位和地方通报;各有关单位应主动及时向市相关专项指挥机构办公室报送各类灾害信息。

5.3 灾情信息管理

5.3.1灾情信息报告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受灾情况、人员伤亡数量、农作物受灾情况、房屋倒塌、损坏情况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灾区的需求。

(1)灾害损失情况包括以下指标:受灾人口、因灾死亡人口、因灾失踪人口、因灾伤病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受淹县城、饮水困难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绝收面积、毁坏耕地面积;倒塌房屋、损坏房屋、直接经济损失、农业直接经济损失。

(2)因灾需救济情况包括以下指标:需口粮救济人口、需救济粮数量;需衣被救济人口、需救济衣被数量;需救济伤病人口;需恢复住房间数、需恢复住房户数。

(3)已救济情况包括:投亲靠友人口数量、借住房屋人口数量、搭建救灾帐篷和简易棚人口数量;已救济口粮人口、已安排口粮救济款、已安排救济粮数量,已救济衣被人口、已安排衣被救济款、已救济衣被数量,已救济伤病人口、已安排治病救济款,已安排恢复住房款、已恢复住房间数、已恢复住房户数。

5.3.2灾情信息报告时间

(1)灾情初报。县级民政部门对于本行政区域内突发的自然灾害,凡造成人员伤亡或较大财产损失的,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及时向市民政局和本级政府报告初步情况,最迟不得晚于灾害发生后2小时。对于造成死亡人口(含失踪人口)5人以上或其他严重损失的重大灾害,应同时上报省民政厅。市民政局在接到县级报告后,在2小时内完成审核、汇总灾情数据的工作,向省民政厅和本级政府报告。同时向市相关专项指挥机构办公室通报。

(2)灾情续报。在重大自然灾害灾情稳定之前,市、县两级民政部门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县级民政部门每日9时前将截止到前一天24小时的灾情向市民政局报告,市民政局每日10时前向省民政厅报告。特大灾情根据需要随时报告。

(3)灾情核报。县级民政部门在灾情稳定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核定灾情,向市民政局和本级政府报告。市民政局在接到报告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审核、汇总灾情数据,将全市汇总数据(含分县灾情数据)向省民政厅和本级政府报告,同时向市相关专项指挥机构办公室通报。

5.3.3灾情核定

(1)会商核定。市相关专项指挥机构办公室组织市民政、农业、水利、国土资源、气象等相关成员单位进行综合分析、会商,将情况报省相关专项指挥机构办公室,申请核定灾情。

(2)民政、水利、地震等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小组,配合省专家评估小组,通过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专项调查等形式对灾情进行评估,核实灾情。

5.3.4建立因灾死亡人口台帐、倒塌房屋台帐和需政府救济人口台帐。县级民政部门在灾情核定后,要建立因灾死亡人口、倒塌房屋和需政府救济人口的花名册,为恢复重建和开展救助提供可靠依据。

应急响应

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救灾工作以地方政府为主。灾害发生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根据灾情,按照分级管理、各司其职的原则,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好灾民紧急转移安置和生活安排工作,做好救灾、灾害监测、灾情调查、评估和报告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

根据突发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设定四个响应等级。启动响应等级建议和终止建议,由市相关专项指挥机构办公室或市民政局提出,报市相关专项指挥机构决定。在市相关专项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各成员单位根据响应等级的需要,切实履行本部门的职责。

6.1 Ⅰ级响应

6.1.1灾害损失情况

(1)在我市行政区域内,发生台风、干旱、暴雨、冰雹、雪等气象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死亡50人以上;

紧急转移安置30 万人以上;

倒塌房屋10万间以上。

(2)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死亡50 人以上;

紧急转移安置30万人以上;

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 10万间以上。

(3)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

(4)对敏感地区、敏感时间和救助能力特别薄弱的贫困地区等特殊情况,上述标准可酌情降低。

(5)市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

6.1.2 响应工作

(1)由市相关专项指挥机构负责人主持会商,相关成员单位参加,对灾区救灾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

(2)由市相关专项指挥机构负责人率有关部门赴灾区慰问灾民,指导救灾工作。

(3)市相关专项指挥机构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相关成员单位每日12时前向市相关专项指挥机构办公室报告救灾情况。

(4)市民政局全局动员,实行24小时值班,并做好救灾有关工作:接到灾害发生信息2小时内,向市政府、市相关专项指挥机构负责人报告,并向省民政厅报告;灾害发生12小时内,商市财政局提出下拨救灾应急资金建议报市政府,同时向省政府报告争取支持;协调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紧急调运救灾物资;组织开展全市性救灾捐赠活动,统一接收、管理、分配救灾捐赠款物;协调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指示。

6.2 Ⅱ级响应

6.2.1灾害损失情况

(1)在我市行政区域内,发生台风、干旱、暴雨、冰雹、雪等气象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气象地质灾害,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死亡30人以上,50人以下;

紧急转移安置 10万人以上,30万人以下;

倒塌房屋1万间以上,10万间以下。

(2)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死亡20人以上,50人以下;

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30万人以下;

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 万间以上,10万间以下。

(3)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

(4)对敏感地区、敏感时间和救助能力特别薄弱的贫困地区等特殊情况,上述标准可酌情降低。

(5)市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

6.2.2 响应工作

市相关专项指挥机构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及时与有关成员单位联系,沟通灾害信息;组织召开会商会,分析灾区形势,落实对灾区的救灾支持措施;组织有关部门听取受灾情况汇报。

市民政局实行24小时值班,开展以下工作:

(1)灾情发生后12小时内,派出由局领导带队的救灾联合工作组赶赴灾区,慰问灾民,核查灾情,了解救灾工作情况,了解灾区政府的救助能力和灾区需求,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

(2)根据受灾县(市、区)政府或民政局与财政局申请,灾情发生12小时内商市财政局制定救灾应急资金补助方案,报市政府审批后及时下拨到灾区,同时向上级报告争取支持;灾情发生后24小时内制定并完成向灾区紧急调拨救灾储备物资工作,及时协调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落实有关救灾物资的紧急调运工作;监督基层救灾应急措施的落实和救灾款物的使用;随时落实市委、市政府紧急救助工作指示。

(3)每2小时与受灾县(市、区)民政部门联系一次,及时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信息;接到灾害发生的信息后2小时内报送省民政厅和市政府及市相关专项指挥机构办公室。

(4)向社会发布接受救灾捐赠的公告,根据《救灾捐赠管理办法》,组织开展跨县(市、区)或全市性救灾捐赠活动;公布接受捐赠单位和帐号,设立救灾捐赠热线电话,向社会公布灾情和灾区需求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救灾捐赠;及时下拨捐赠款物,定期将救灾捐赠的接收和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告。

6.3 Ⅲ级响应

6.3.1灾害损失情况

(1)在我市行政区域内,发生台风、干旱、暴雨、冰雹、雪等气象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死亡10 人以上,30 人以下;

紧急转移安置5 万人以上,10万人以下;

倒塌房屋5千间以上,1万间以下。

(2)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死亡5人以上,20人以下;

紧急转移安置5万人以上,10万人以下;

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5千间以上,1万间以下。

(3)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

(4)对敏感地区、敏感时间和救助能力特别薄弱的贫困地区等特殊情况,上述标准可酌情降低。

(5)市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

6.3.2响应工作

市相关专项指挥机构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及时与有关成员单位联系,沟通灾害信息;组织召开会商会,分析灾区形势,研究落实对灾区的救灾救助支持措施;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听取受灾情况汇报;协调有关部门向灾区派出联合工作组。

市民政局实行24小时值班,开展以下工作:

(1)灾情发生后12小时内,派出由局领导带队的工作组赶赴灾区慰问灾民,核查灾情,了解救灾工作情况,了解灾区政府的救助能力和灾区需求,指导开展救灾工作。

(2)根据受灾县(市、区)政府或民政局和财政局申请,在灾情发生后24小时内商市财政局制定救灾应急资金补助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及时下拨,同时向上级报告争取支持;灾情发生后24小时内完成向灾区紧急调拨救灾储备物资工作,协调铁路、交通等部门落实有关救灾物资的紧急调运工作;监督基层救灾应急措施的落实和救灾款物的使用。

(3)每2小时与受灾县(市、区)民政部门联系一次,及时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信息;接到灾害发生的信息后2小时内报送市政府和省民政厅,并向市相关专项指挥机构办公室通报。

(4)不定期向社会公布灾情和灾区需求情况;公布接受捐赠单位和帐号,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救灾捐赠;设立救灾捐赠热线电话,受理捐赠事宜;及时下拨捐赠款物,对救灾捐赠款物进行调剂;定期将救灾捐赠款物的接收和使用情况进行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6.4 Ⅳ级响应

6.4.1灾害损失情况

(1)在某一县级行政区域内,发生台风、干旱、暴雨、冰雹、雪等气象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

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

紧急转移安置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

倒塌房屋5 百间以上,5千间以下。

(2)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死亡3人以上,5人以下;

紧急转移安置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

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5 百间以上,5千间以下。

(3)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

(4)对敏感地区、敏感时间和救助能力特别薄弱的贫困地区等特殊情况,上述标准可酌情降低。

(5)市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

6.4.2响应工作

市相关专项指挥机构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及时与有关成员单位联系,沟通灾害信息;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对灾区的支持措施,视情况向灾区派出工作组。

市民政局实行24小时值班,开展以下工作:

(1)灾情发生后12小时内,派出救灾现场协调工作组赶赴灾区,慰问灾民,核查灾情,了解救灾工作情况,了解灾区政府的救助能力和灾区需求,指导开展救灾工作。

(2)根据受灾县(市、区)政府或民政局和财政局申请,灾情发生后24小时内商市财政局制定救灾应急资金补助方案,报市政府审批后及时下拨到灾区。如灾区需要,灾情发生后24小时内完成向灾区紧急调拨救灾储备物资。

(3)与受灾县(市、区)民政部门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掌握灾情动态信息;组织开展灾情会商、评估、分析灾区形势,提出对策;接到灾害发生的信息后2小时内报送市政府领导和省民政厅,并向市相关专项指挥机构办公室通报。

6.5 信息发布

6.5.1信息发布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

6.5.2重大灾情由市民政局统一审核发布,其中水旱灾害由市防汛办会同市民政局发布。涉及军队内容的,送军队有关部门审核。要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并根据灾情发展情况做好后续信息发布工作。

6.5.3信息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受灾的基本情况、救灾的动态及成效、下一步安排、需要说明的问题。

6.5.4信息发布包括授权发布、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点新闻网站或政府网站等形式。必要时,请市委宣传部组织协调。

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

7.1 灾后救助

7.1.1县级民政部门每年9月(1月)下旬开始调查冬春灾民生活困难情况,建立需政府救济人口台帐。市民政局将需政府救济人口等灾民生活困难情况报省民政厅,附分县的灾情统计表。

7.1.2市民政局组织有关专家赴灾区开展灾民生活困难状况评估,核实情况。各级民政部门制定冬春临时救济工作方案。

7.1.3根据各县(市、区)的申请报告,结合灾情评估情况,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提出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分配方案,经市政府同意后下拨,专项用于帮助解决冬春灾民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困难。

7.1.4向社会通报各地救灾款下拨进度,确保救济资金在春节前发放到户。

7.1.5通过开展社会捐助、对口支援、紧急采购等方式解决灾民的过冬衣被问题。

7.1.6发展改革、财政、农业等部门落实以工代赈政策、灾歉减免,粮食部门确保粮食供应。

7.2 恢复重建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救灾工作方针,灾民倒房重建由县(市、区)负责组织实施,采取自建、援建和帮助相结合的方式,以受灾户自建为主。建房资金通过政府救济、社会互助、邻里帮工帮料、以工代赈、政策优惠等多种途径解决。房屋规划和设计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充分考虑灾害因素。

7.2.1组织核查灾情。灾情稳定后,县级民政部门立即组织灾情核定,建立因灾倒塌房屋台帐。市民政局在灾情稳定后 7 日内将全市因灾倒塌房屋等灾害损失情况报省民政厅,附分县灾情数据统计表。

7.2.2开展灾情评估。重大灾害发生后,市民政局配合省民政厅组织有关专家赴灾区开展灾情评估,全面核查灾情。

7.2.3制定恢复重建工作方案。根据全市灾情和各地实际,制定恢复重建方针、目标、政策、重建进度、资金支持、优惠政策和检查落实等工作方案。

7.2.4根据受灾县(市、区)政府向市政府的申请报告,结合灾情评估情况,由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向省民政厅、财政厅报送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申请报告,省、市资金安排报市政府同意后下拨,专项用于各地灾民倒房恢复重建。

7.2.5市民政局定期通报各地救灾资金下拨进度和恢复重建进度,适时向灾区派出督查组,检查、督导恢复重建工作。

7.2.6民政部门商有关部门制定优惠政策,简化手续,减免税费,平抑物价。

7.2.7卫生部门做好灾后疾病预防和疫情监测工作。组织医疗卫生人员深入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宣传卫生防病知识,指导群众搞好环境卫生,实施饮水和食品卫生监督,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7.2.8发展改革、经贸、教育、财政、建设、交通、水利、农业、卫生、广播电视等部门以及电力、通信等企业做好救灾资金、物资安排,组织做好灾区学校、卫生院等公益设施及水利、电力、交通、通信、供排水、广播电视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保险机构做好理赔资金准备和理赔工作。

附则

8.1 名词术语解释

自然灾害: 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洪涝、台风、干旱、冰雹、暴雪、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海啸、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

灾情:指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

灾情预警:指根据气象、水文、海洋、地震、国土等部门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人口、自然和社会经济背景数据库,对灾害可能影响的地区和人口数量等损失情况做出分析、评估和预警。

8.2 奖励与责任

对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由市委、市政府(或由市人事局和市民政局联合)表彰;对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表现突出而英勇献身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追认烈士;对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3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市民政局负责管理。预案实施后,市民政局适时召集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估,并视情况做出相应修改后报市政府。各县(市、区)根据本预案制定本辖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本预案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8.4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生效。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环保专项行动督查工作的情况通报(龙政办〔2008〕251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环保专项行动督查工作的情况通报(龙政办〔2008〕251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