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龙政综〔2007〕357号)
【发布单位】龙岩市
【发布文号】龙政综〔2007〕357号 【发布日期】2007-10-31 【生效日期】2007-10-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
(龙政综〔2007〕35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从今年十月中旬起,我省水口库区及周边宁德、南平等地连续多次发生3.0级左右地震,其中10月16日当天分别发生了3.7级和3.9级地震,宁德古田地区普遍震感强烈。对此,省、市领导十分重视,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各项防震减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要提高对地震应急工作的认识,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强化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
2、抓紧修订、完善各县(市、区)及县(市、区)相关部门、单位地震应急预案,落实应急预案涉及的各项保障措施。
3、组织开展地震应急工作自查和检查,通过检查,找出预案和准备工作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自查和检查工作由市、县两级地震办为主落实。
4、抓紧落实地震工作队伍建设。县(市、区)地震工作机构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省政府、市政府已多次下文明确我市各县(市、区)属于重点监视防御区,要求单独设立地震工作机构。各县(市、区)务必做好机构设立、人员到位和办公条件的配套及工作经费保障。未按规定及时设立机构,出现问题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5、密切关注社会动态,一旦发生震情,各县(市、区)要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宣传工作,把握舆论导向,及时向社会通报震情和应急工作情况,保障民众的知情权。
6、鉴于地震工作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各县(市、区)要坚持“内紧外松”的工作原则,在日常工作中防止地震信息处置不当而引起社会不安;要防范谣传,一旦发生要立即采取措施迅速予以平息,保持社会的安定、稳定。
以上通知,请认真执行。
龙岩市人民政府
二○○七年十月三十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款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龙政综
【发布单位】龙岩市
【发布文号】龙政综〔2007〕306号 【发布日期】2007-09-13 【生效日期】2007-09-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款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龙政综〔2007〕30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救灾款(含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特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补助费、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的管理水平,加强救灾款使用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根据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款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民救发[1999]7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福建省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闽政办[2003]7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救灾款使用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实行救灾分级负责制
根据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财政体制和“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各级政府都负有救灾责任。各县(市、区)应切实承担起救灾责任,坚持自救为主,上级补助为辅,动员和组织灾区广大干部群众通过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互助互济等方式解决灾害带来的困难。要切实落实救灾预备金制度,不得虚列或列而不支。当县(市、区)遭受特大自然灾害,通过自身努力确实难以解决时,可以向上级申请补助资金。
二、严格掌握救灾款使用原则和使用范围
救灾款必须严格遵循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不得将救灾资金用于与救灾无关的救助。其使用范围是:(1)解决灾民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2)紧急抢救、转移和安置灾民;(3)灾民倒房恢复重建;(4)因灾造成公共服务设施损毁后的修建补助;(5)加工及储运救灾物资。救灾款发放使用的重点是重灾区和重灾户,特别是保障自救能力较差灾民的基本生活。不得平均分配,不得截留、挪用,不得实行有偿使用,不得提取周转金,不得用于扶贫支出,不允许向当年无灾的地区拨发救灾款,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
三、认真做好救灾款的申请、分配和发放工作
1、严格按程序上报灾情。遭受自然灾害并要求上级给予补助的县(市、区),要在当地政府向市政府报灾的基础上,由县(市、区)民政局和财政局联合向市民政局和财政局提交申请报告。申请救灾资金补助报告的内容按闽政办[2003]73号文件规定。
2、规范救灾款物发放。救灾资金的分配以保障灾民基本生活为前提,以受灾面积、绝收面积、倒损房屋间数、成灾人口、转移安置人数、缺粮需救济人数,以及救灾资金补助额度等相关因素为依据,合理分配救灾资金。各县(市、区)接到市财政局和市民政局拨款文件后,属于救灾应急款的,县级应在5个工作日内落实到灾民手中;属于灾害救济资金和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济资金的,县级应在15个工作日内落实到灾民手中。乡镇民政办应在县救灾资金分配文件下达后30日内向县级民政部门核销救灾资金。乡镇和县级民政部门要建立救灾资金发放台帐。
3、救灾款物发放要坚持公开的原则。在发放过程中必须坚持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的程序。乡镇发放救灾款,应先由民政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指标分配到村的意见,经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或党政联席会议审定。分配到村的资金,应由村民集体评议、村委会研究确定救济对象名单和补助金额,然后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五日内无异议的,报乡镇政府批准后出具取款凭证,由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或指定的农村金融机构监督支付。村委会评发救灾款,要坚持“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即公开发放对象、原则和救灾款数额,公开救济对象名单和救济数额,接受社会监督。
4、救灾款实行专款专用。救灾款原则上实行社会化发放,一般不直接发放现金。各乡镇都要在财政所(乡镇会计核算中心)或民政办设立救灾款专户专帐,建立健全领款、拨款、报销制度,做到手续完整、帐务清楚,对不符合使用范围的开支,救灾款管理部门有权拒绝支付和报销。
在重灾年份,除了中央、省、市下拨的救灾款主要用于灾民住房恢复重建,各县(市、区)也应从地方财政中列支部分资金,并将募集的捐赠款与救灾款捆绑使用,重点用于灾民住房重建。各地要根据灾民受灾的轻重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制定合理的分配方案,重点是帮助全倒房户和特困户、重灾户恢复重建和安排好基本生活。县级民政部门要检查乡村两级恢复重建资金使用、到户和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进一步提高救灾款分配使用的透明度,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四、加强救灾款使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1、各县(市、区)要切实加强对救灾款使用管理工作的跟踪检查,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救灾款分配要以保障困难灾民的基本生活为依据,严格把关。对救灾款的使用、拨付和管理等要加强监督,跟踪反馈,保证专款专用、专帐管理。各地要严格按照《救灾捐赠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进一步加强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工作,救灾捐赠款物要与各级政府的救灾资金统筹安排,以充分发挥救灾款物的使用效能。乡镇发放救灾款要跟踪检查,各县(市、区)每年要进行重点检查,市进行抽查。检查主要查帐目、使用范围和落实到户的情况。对救灾款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纠正,及时解决。
2、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紧密配合,加强救灾资金使用管理,并定期进行督促和检查。各县(市、区)民政局和财政局收到市民政局和财政局关于救灾资金的拨款文件后,于一个月内将救灾资金分配使用情况,报送市民政局和财政局。
3、各级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救灾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对贪污、挪用、截留或擅自改变救灾资金用途的单位和个人,要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通知,请认真贯彻执行。
龙岩市人民政府 2007年9月13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扫盲工作的通知(龙政办〔2008〕237号)
【发布单位】龙岩市
【发布文号】龙政办〔2008〕237号 【发布日期】2008-10-17 【生效日期】2008-10-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扫盲工作的通知
(龙政办〔2008〕23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12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7]22号)、福建省教育厅等14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实施意见》(闽教基[2008]57号)精神,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提高全市人口素质,努力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现就我市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通知如下:
一、增强扫盲责任意识,明确目标任务
开展扫盲教育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守法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基本要求;是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我市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市的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海西重要增长极建设服务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对扫盲教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扫盲工作,提高扫盲效益,巩固扫盲成果。
根据省里的任务分解,我市从今年起到2010年每年要完成扫除青壮年文盲1.6万人的任务,到2010年,全市15岁以上成人文盲率要下降到8%以下,其中成人妇女文盲率要下降到12%以下;15―50周岁青壮年文盲率要下降到2%左右,其中青壮年妇女文盲率要下降到3%左右。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扫盲责任
1、成立扫盲工作领导协调机构。扫盲工作领导协调机构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和《福建省扫除文盲工作条例》,高度重视扫盲和扫盲后巩固提高工作,落实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建立和健全扫盲工作网络,切实把扫盲工作列入本部门每年的工作计划和责任目标,实行行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扫盲工作制度;要将扫盲工作纳入各级相关部门、学校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工作考评、评优评先等挂钩。
2、落实扫盲对象,分解扫盲任务。由市教育局牵头,调整落实各县(市、区)文盲人数、扫盲对象。各县(市、区)要落实扫盲教学工作的单位和责任人,落实扫盲场所、师资和经费,要充分发挥中小学、乡镇文技校在扫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加强督查和指导。在扫盲工作中,要注意抓好组织、教学、脱盲考试和脱盲人员的文化程度变更等关键环节。
三、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扫盲工作
1、制定扫盲工作计划。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地文盲的实际情况,结合教育、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到2010年的扫盲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
2、健全扫盲机构,建立扫盲基地和师资队伍。要配备数量足够、业务熟悉、责任心强的扫盲管理和教学队伍,依托中小学校、乡镇文技校,建立扫盲基地,形成街道、乡(镇)村各级教育网络。要明确承担扫盲教育教学任务的专(兼)职教师,为扫盲教学基地配备必要的教学设施。加强调查研究,组织好扫盲管理和教学队伍的业务培训,为提高扫盲教育效益提供保障。
3、丰富扫盲教育内容,提高扫盲教育质量。要把扫盲教育同农村实用技术、法制宣传、家庭理财、卫生保健、计划生育、家庭教育和脱贫致富结合起来,突出扫盲的实效性。把学文化与学技术、扫文盲与推广科技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使扫盲更加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在教学方法上采取集中办班、送教上门、包教包学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施教。同时,要积极开展村民和社区居民的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和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培训,创建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
4、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和残疾人文盲脱盲工作。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外来人口中的文盲人数也随之不断增长。残疾人脱盲也是扫盲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和残疾人文盲脱盲工作,是我市实现扫盲目标任务的重要工作,各县(市、区)要在核清文盲人数的基础上,制定出工作方案,并尽快启动相关工作。
5、落实扫盲经费,保障扫盲工作的开展。要认真落实原国家教委、财政部《关于扫盲工作经费问题的通知》,各县(市、区)、乡(镇、街道)要加大对扫盲教育的资金投入,安排扫盲专项经费,用于购买扫盲教育设施和图书资料,培训扫盲师资,做好扫盲工作的组织实施等。
6、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控制新文盲的产生。要认真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切实做好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的入学、学额巩固工作,严格中小学学籍管理,从源头堵住新文盲的产生。
7、加强对扫盲工作的专项督导。市县两级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加强对扫盲工作的专项督导,将扫盲工作纳入“双高普九”工作中,并定期对扫盲工作进行通报。
8、建立扫盲工作表彰制度。各级要建立扫盲工作表彰制度,及时表彰奖励在扫盲教育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未按期实现的县(市、区)、乡(镇、街道),在教育综合考评和表彰中不得评为教育先进单位。
四、完善扫盲档案资料,建立扫盲工作长效机制
要根据福建省统计局公布的2006年我市15岁以上成人文盲率为13.74%这一数据,开展区域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各街道、乡(镇)成人文盲和青壮年文盲的人口数量和群体对象,以行政村(居委会)为单位,登门入户登记造册,建立完整文盲档案,形成准确的文盲基本情况资料,为今后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扫盲工作打好基础。同时,要建立扫盲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对新增文盲、流动人口中的文盲的监测,建立扫盲工作动态管理机制,确保扫盲工作责任到位,任务落实。
龙岩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十月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龙政综
【发布单位】龙岩市
【发布文号】龙政综〔2007〕373号 【发布日期】2007-11-12 【生效日期】2007-11-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
(龙政综〔2007〕37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施行〈条例〉准备工作的通知》(闽政办〔2007〕185号)和10月18日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座谈会精神,为确保《条例》全面、及时、有效施行,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充分认识贯彻施行《条例》的重要意义
《条例》是一部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和利用行为、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重要行政法规,是推行政务公开实践的系统总结。《条例》的发布和实施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是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贯彻实施《条例》,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转变执政理念,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制度基础。认真贯彻施行《条例》,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获得政府信息,是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责。实行政府信息公开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施行《条例》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贯彻施行《条例》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条例》的施行作为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一项重大任务,作为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市直各部门主要领导要切实负起主抓责任,亲自过问、亲自抓,分管领导要落实措施具体抓,把施行《条例》的准备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准备工作力度,提高准备工作质量,加快准备工作进度,推进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突出工作重点,抓紧组织实施
(一)明确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指定机构负责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
按照《条例》规定,市政府将专门成立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市政府办公室作为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确定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抓紧成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应明确本单位负责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专门机构,并确立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各级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要尽快启动工作,实行每月工作例会制度,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准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二)抓紧编制或修订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
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是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工作部门要抓紧制定开展此项工作的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按时间、程序要求分步骤进行。当前,要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重点对本届政府以来的政府信息,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摸清底数,全面清理。根据《条例》第二条规定,逐一甄别与梳理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加以分门别类,确保政府信息准确完整。在此基础上,依据《保守国家秘密法》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职责和法定程序,科学界定公开和不能公开的政府信息。各级保密工作部门要加强对界定政府信息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凡属于应当公开的必须按照政府信息模式和规定的程序纳入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清理、界定政府信息和编制公开指南、公开目录的工作,政策性强,技术难度大,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工作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尽快开展工作,加强研究,节约行政成本,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便民利民的目的。此项工作于2008年2月底完成。
(三)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
一要抓紧建立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主动公开制度,明确职责、程序、公开方式和时限要求。健全政府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增强政府新闻发布的主动性和权威性。二要抓紧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受理机制,制定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工作规程,明确申请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三要抓紧建立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明确有关保密审查的职责分工、审查程序和责任追究办法,确保不发生泄密问题。四要抓紧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社会评议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工作报告制度、举报受理制度等,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和保障。此项工作由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有关部门配合,于2008年2月底完成。
(四)认真落实和制定相关配套措施
1、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工作部门要利用政府网站开设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并建立和畅通链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尽快在本地的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根据需要增加相应的设施。政府网站要开设政府信息公开意见箱,及时听取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和建议。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地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要按时链接和公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此项工作于2008年2月底完成。
2、市、县两级政府价格管理、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时收取成本费用的管理,严格规范收费行为。
3、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和公共企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将要制定的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实施办法,积极推动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工作。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环保、公共交通等主管部门要负责指导检查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工作。此项工作于2008年2月底完成。
4、各级财政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给予必要经费保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工作部门要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特别是施行《条例》准备工作期间要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五)抓紧做好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普法教育部门要制定《条例》宣传教育方案,通过各种载体和渠道,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引导群众了解《条例》、学习《条例》、熟悉《条例》、使用《条例》。要加大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条例》的执行能力。市人事局、龙岩行政学院以及各级人事部门、公务员培训机构,要把《条例》列为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把《条例》的要求融入业务工作之中,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要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工作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作为重点,培训内容包括政府信息清理、保密知识、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处理依申请公开、编制工作报告以及政策咨询等。各级各部门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三、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工作落实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准备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准备工作和措施落实到位,定期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要通过听取汇报、监督检查等形式,及时了解和通报各级各部门准备工作情况,加强对各级各部门准备工作的督查指导,对于措施不力的地方和单位,要按照规定严肃追究责任,促进准备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应于2007年11月25日前将本地区、本部门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分管领导、主管部门和工作机构的姓名、名称、负责人、联系人、联系电话等,按附件格式要求报送市政府办公室(人秘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将适时对各级各部门贯彻施行《条例》的准备工作情况进行指导、检查。
根据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座谈会关于各设区市确定一个乡(镇)作为乡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试点的要求,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于11月底前各推荐一个乡(镇),推荐乡镇的情况按附件3格式填写并报市政府办公室(人秘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将在各县(市、区)推荐的所有乡镇中研究确定一个乡镇作为本市乡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试点。
联系人:上官小剑 联系电话:2311028 传真:2321561
附件1: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机构登记表
附件2:市政府工作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机构登记表
附件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试点乡镇推荐表
龙岩市人民政府
二○○七年十一月十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若干意见(龙政综〔2008〕303号)
【发布单位】龙岩市
【发布文号】龙政综〔2008〕303号 【发布日期】2008-10-20 【生效日期】2008-10-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若干意见
(龙政综〔2008〕30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为贯彻《中共龙岩市委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在“两个先行区”建设中求先行当前锋的若干意见》(岩委发〔2008〕6号)精神,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优势,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建设海西旅游强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促进龙岩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鼓励多元旅游开发
1、拓展旅游投资领域。鼓励省内外、境外经济实体、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相关的建设、保护规划等的前提下,开发龙岩区域内的森林、山岳、岩洞、水面、温泉、瀑布等自然景观资源和古建筑、纪念馆、博物馆等人文景观资源,可以独资、合资、合作、承包、租赁、托管等形式开发建设和经营。对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处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项目,经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核准,鼓励各种投资主体参与开发或特许经营。
2、支持多元投资主体。扩大旅游产业对外开放,坚持市场化运作,推出一批资源开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旅游企业经营权转让、旅行社合资合作等招商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招商活动。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民营和外资企业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形成旅游投入多元化格局。在有利于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允许将旅游资源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组建具有特许经营权的经营管理公司,符合条件的也可创造条件进入证券市场融资。
3、多种形式保障用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合理安排旅游产业用地,保证旅游用地供应。利用城市规划以外的集体土地兴办生态旅游项目,只要不改变农用地用途性质,集体土地所有者可依法以农用地租赁或作价出资(入股)方式与投资者合作经营。利用国有或集体林地、水面、山头兴办旅游项目的,可依法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取得使用权或经营权。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可以依法转让、出租和抵押;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租金可按缴纳。对利用荒山、荒坡、荒滩进行旅游开发,不改变土地用途性质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确定给开发单位或个人最高40年的使用期。旅游开发项目占用林地或征用林地的,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办理占用或征用林地审批手续,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所收取的森林植被费县级分成部分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优先用于项目单位造林绿化,恢复植被。
二、扶持旅游项目建设
4、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市财政2009年安排扶持资金500万元,专项用于旅游宣传促销,以后逐年按市财政收入增长幅度递增。旅游部门对列入省、市重点旅游项目的,优先向金融机构推介,金融机构优先支持贷款需求。
5、支持减免有关规费。对符合旅游规划的旅游开发项目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其建设过程中需缴纳的土地管理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等,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及上级政策的前提下,实行市、县(市、区)部分先征后返;对投资额在1500万元以上的,从营业年底起,前两年上缴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由财政部门通过财政支出渠道安排资金全额返还,后三年返还50%。对以乡村游为主题开发的旅游项目,依法免交市级各种行政事业收费和规费。
三、全力打造旅游品牌
6、培育打造旅游品牌。着力打造以“客家、红色、生态”三大主题为核心的特色景区、精品旅游线,提升旅游产品规模和质量。力争到2011年,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每个县(市、区)有一个国家4A级以上旅游区,一家以上四星级旅游饭店、一个以上国家级或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一个以上国家级或省级旅游名镇名村、一批休闲度假特色旅游区。
7、鼓励创造旅游品牌。对被评为国家4A、5A级的景区分别给予奖励100万元、300万元;对4A级以上景区(含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年接待20万人次以上的给予奖励2万元,30万人次以上的给予奖励4万元,30万人次以上每增加5万人次再奖励2万元;获得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给予奖励20万元;获得省级以上旅游特色村镇的给予奖励10万元;获得优秀旅游县称号的给予奖励30万元;获得中国旅游强县称号的给予奖励100万元。
四、大力拓展旅游市场
8、全力组织整体营销。各级政府要重视旅游整体营销工作,加大对旅游宣传促销的投入,为拓宽旅游市场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各有关部门要将旅游宣传作为对内、对外宣传的重要内容。宣传、旅游、交通、文化和新闻单位要把旅游产业的宣传纳入工作计划,将整体形象的推广纳入公益性宣传。要调动旅游企业的积极性,整合宣传资源,相互配合,统一口径,全方位、多渠道、高密度地开展旅游宣传,树立龙岩旅游的整体形象,提升龙岩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突出特色,提升水平,扩大影响,打造品牌,办好各种形式的节庆活动。鼓励公务员带薪休假旅游,鼓励企业将旅游纳入职工福利和奖励的内容,促进旅游消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公务活动,可以委托旅行社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务。
9、多种形式宣传促销。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办好龙岩旅游网站。制作精美的灯箱、滚动屏、VCD、导游图、标识牌等大众化普及型旅游促销宣传品,强化龙岩旅游整体形象的包装。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促销活动,参加全国乃至世界性的旅游交易会、博览会,主动走出去宣传促销,有计划邀请国际国内旅游组织、旅行商、新闻媒体到龙岩考察采访,宣传龙岩丰富多彩、神秘、神奇的旅游产品。在主要客源地设立旅游宣传促销窗口和旅游办事处,推销龙岩旅游产品。
10、加强区域联合促销。根据交通条件和线路旅游产品的组合思路,加强闽西南五市、闽粤赣十三市和海西二十三市旅游协作区区域联合,联动促销。铁路、公路运输企业和旅游企业要密切合作,共同推出优惠线路、特惠时期套票等,吸引旅游买家和游客。持续打造闽粤赣千里客家旅游文化长廊和湘赣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五、发展旅游企业集团
11、放宽设立登记条件。对符合区域布局,能发挥旅游优势,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龙头企业,只要企业集团母公司注册资金达到1500万元,控股子公司3个,集团母子公司注册资本总额达到3000万元即可申请设立企业集团。
12、引导组建旅游集团。鼓励支持区域内的旅游企业联合、重组,特别是借助资本市场,采取并购兼并方式,实现资源整合、资产增值和资本扩张,组建企业集团。吸引境外、省外、市外经营规范、有实力的旅行社到我市开办合资、独资旅行社或设立分支机构,拓展业务,促进龙岩旅游产业的发展。
六、完善旅游产业要素
13、完善旅游交通功能。大力实施《旅游交通专项规划》,建设旅游快速通道,尽快完善旅游交通标识。支持冠豸山机场培育航线、增辟航班,对新开航线给予适当补助;鼓励更多航空公司进驻机场,开辟点对点的周末和节日旅游包机。大力支持旅游车队发展,对经市旅游、交通部门认定的旅游运输车辆继续免征车辆通行费,上缴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由财政部门通过财政支出渠道安排资金全额返还;景区(点)停车场给予免费停放。
14、鼓励发展星级饭店。政府定点接待单位优先从旅游星级饭店中选定。对评上四、五星级旅游饭店的分别给予奖励50万元、100万元。对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的用水、用气实行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价格;自发电部分享受工业企业同等的补贴政策;有线电视收视费按有线电视终端数,每户每月13元收取,并以星级饭店标准订购相应的电视节目套数和机顶盒。对旅游团队入住星级饭店,免征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
15、发展壮大旅行社。对进入全国百强旅行社的给予奖励50万元人民币,进入全省20强旅行社的给予奖励10万元。对国际旅行社获得经营出境旅游业务许可的,给予奖励20万元;对旅行社年地接游客1万人次的给予奖励5000元、2万人次的给予奖励1万元、2万人次以上每增加接待1万人次再奖励1万元,5万人次以上每增加1万人次再奖励1.5万元,10万人次以上每增加1万人次再奖励2万元。对旅行社年地接境外游客1000人次以上的,给予每人次10元的促销补助。对包机单次100人以上(入住龙岩2天1晚),包专列400人以上的(入住龙岩2天1晚)分别给予5000元促销补助。
16、加速开发旅游商品。加大旅游商品研发力度,对经市经贸和旅游部门确认的研发机构,在新开发特色旅游商品中给予贴息支持。对开发具有我市特色的旅游商品在旅游部门主办的全国、全省旅游商品大赛中获奖的给予相应的奖励,并推荐为对外宣传品。对旅游部门确认的,在旅游线路沿途新建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旅游购物定点商场,给予每家一次性奖励5万元。旅游购物定点商场开始营业起三年内,其商场上缴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由财政部门通过财政支出渠道安排资金全额返还。
17、繁荣龙岩旅游文化。引导和鼓励文化、文物、体育、影视、出版等部门和单位与旅游相结合,开发各类文化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文化娱乐活动,培育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在发展特色旅游文化中作出贡献的给予一定奖励。
18、丰富特色客家美食。研究和挖掘以客家菜为代表的地方特色美食,编成可读性、操作性的菜谱。开展客家美食的评选和竞赛活动,对获奖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奖励。通过市场运作,广泛推广,精心培育,使客家美食业成为我市的新兴产业。
19、建设旅游信息系统。建立龙岩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支持旅游企业加盟到国家旅行电子商务网络,开展旅游营销业务。健全旅游统计体系和旅游信息调查制度,建立健全旅游咨询服务系统。
七、营造旅游产业发展环境
20、加强领导与协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旅游业作为我市第三产业龙头和重点产业予以扶持,增强为旅游业服务的意识,形成共同培育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科学规划,项目带动,扩大开放,加大扶持,确保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各级旅游产业领导机构的领导、协调力度,研究协调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指导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修订与实施;加强对旅游产业政策、旅游重点项目的宏观指导与协调;检查督促扶持旅游产业发展有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21、培养旅游专业队伍。支持龙岩学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和龙岩华侨职专旅游专业建设,依托院校师资和设备优势,建立闽西旅游服务人员培训基地、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基地,加强旅游服务技能、岗位技能培训。凡参加由市旅游主管部门组织的旅行社、旅游饭店等经理资格培训并获得证书、且在龙岩从事旅游工作三年以上的,给予补助培训考务费50%;凡获得中、高级导游员和外语导游员资格且在龙岩从事导游工作的,其导游年审培训费给予全额补助。开展优秀导游员竞赛活动,建立导游等级评定制度、导游奖励机制、导游收入保障机制,不断提高龙岩导游人员队伍素质。
22、规范旅游行业管理。加大旅游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旅游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做到放而不乱,活而有序。开展旅游行业的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健全旅游安全宣传预警系统,完善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提高应对旅游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大旅游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完善行业协会工作职能,及时传递信息,沟通联系,形成政府指导、行业自律、企业诚信、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营造健康有序的旅游行业市场,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八、本意见涉及的财政资金奖励由市财政和同级财政各承担50%。有关贯彻实施本意见的具体政策措施另行制定。市政府此前出台的相关政策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
九、本意见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二○○八年十月二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