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科学概论学后感
生命科学概论学后感
对于生命科学我们并不陌生,其蕴含的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且在初中高中生物课本上就介绍过很多关于细胞、动植物、细菌病毒、遗传、生态环境、生物制药、基因工程、蛋白质、酶、抗生素、干扰素等知识。究其本质,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而本学期的生命科学概论的选修课则是在延续高中知识点的前提下,着重于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与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一些社会或科学问题,例如,前些日子的大学生投毒事件、环境问题、人口与资源问题、克隆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应用前景以及安全性等问题,在介绍生命科学最新进展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使我们在对生命科学有一个基本了解的同时,加强了对生命科学基本概念和内在联系与规律的了解,大大地提高我们主动探索生命奥秘的积极性,让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中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一些紧迫问题,并能提出解决的方法。
通过这几周的学习,我更深一步地了解到了原来生命科学不仅仅是对生物的观察与研究,而且还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技术对生命现象生物的各种活动进行分析,并使其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并且更多地认识到生命科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最简单的生命到最复杂的生物在内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命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它们各自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为什么要学习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是生命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提高科学素养和弘扬科学精神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生命科学是系统地阐述与生命特性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无须赋于生活物质一种神秘的活力。对于生命科学的深入了解,无疑也能促进物理、化学等人类其它知识领域的发展。比如生命科学中一个世纪性的难题是“智力从何而来?”我们对单一神经元的活动了如指掌,但对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组合成大脑后如何产生出智力却一无所知。可以说对人类智力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释智力本身。对这一问题的逐步深入破解也将会相应地改变人类的知识结构。生命科学研究不但依赖物理、化学知识,也依靠后者提供的仪器,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蛋白质电泳仪、超速离机、X—射线仪、核磁共振分光计、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等等,举不胜举。生命科学学家也是由各个学科汇聚而来。学科间的交叉渗透造成了许多前景无限的生长点与新兴学科。
自古以来,人类就没有停止过对神秘的生命现象孜孜不倦的探索。生命为什么选择地球作为它唯一的家园,并在此生息繁衍进化;海洋是否真如亚特兰蒂斯的传说中那样是起源于海洋;一颗休眠千年的种子缘何可以重新成长成参天大树;一个小小的细胞又怎样演变成复杂而有序的有机体?对万千生命现象的思考与探索贯穿人类五千年历史,成为人类认知世界中最富有魅力的部分。从虎克首次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到列文胡克清晰地观察了活动的细胞,证实了细胞是所有生命的的结构基础,再到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阐明了生物遗传最基本最经典的规律,开创了遗传学研究的新纪元。尔后,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标志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二十世纪四十至五十年代前后,生物学家们吸收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他科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技术,开始了深入分子层面的研究。与其他学科的交融使得生物这一古老的学科重新焕发了青春。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生命科学更使势不可挡,雄居影响当代人生活的四大科学之首,目前,生命科学已经成为21世纪当之无愧的带头学科。国际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生物学占着越来越多的比例,世界优秀科技成果评选总不会离开生物学的最新成果,无论从这些还是从对人类生活及思想的影响来看,生命科学都是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核心,最为炙手可热的领域。
既然生命科学能够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将其所包含的知识运用到各个领域,也会促进人类在其他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比如,现在世界上的一大难题就是环境保护问题,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激发我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的关系。我们知道,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性的课题,也日益严重地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虽然经济飞速发展,但由于忽视了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目前环境状况很糟糕。要想使我国社会与经济能持续发展,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还不算高,所以我国药在科技发展上,特别是环保科技发展上努力,争取与国际上的高新技术接轨,当然,在这其中,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是一个重要方面。利用生物技术治理环境污染是很有发展潜力的,因为生物是构成生态系统的要素,而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又主要是依靠生物过程完成的。生物技术是环境保护的理想武器,在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纯生态过程,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生物技术处理环境污染物方面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无污染等,这所预示的广阔市场前景,受到了各国科技工作者的重视。随着生物技术研究的进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深入认识,我们会发现,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带来了希望。在发达国家,环境生物技术已成为优先应用的环境保护技术,例如,美国构建的超级细菌可快速降解土壤和水体中的石油成分,这个技术已获得专利,并应用在海湾战争中。至今,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已取得大量实用性的环境生物技术研究成果,部分已经商品化。例如,英国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等绿色产品,在世界各国有广泛影响。除此之外,高硫煤微生物脱硫技术、造纸中的生物制浆和生物漂泊技术、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生物农药、生物净化废水等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让我们看到了二十一世纪环境保护的希望。目前,我国的环境生物技术还处于刚起步阶段,该技术的进一步研发需要社会的支持,大力推进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并通过生物技术的发展带动整个科技的发展,是我国解决正面临的严峻的环境问题的出路。
为了环境问题的解决,生命科学的研究是绝对必要的。不仅如此,环境生物技术对我国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生存等都有着重大意义。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生命科学启示我们,投有自然生命就投有一切,对人来说,第一宝贵的就是自己的自然生命,因此人应该认真思考,人怎样活着才符合生命的本性,才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生命科学又启示我们,人的自然生命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有自然生命的能量即生命力存在,因此人活着如果符合生命的本性,就
活得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所以人应该激发、保持和加强生命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无限的生命力。这种从生命科学引发而成的生命哲学,促使现代人辩证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历程,既克服消极的悲观主义,又消除盲目的乐观主义;既怀有积极人世的人文主义精神,又不乏顺其自然的自然主义态度;既洋溢对生命限度的超越性,又充满对生命价值的创造性。
生命哲学之所以能够从生命科学获得启示,原因盖出于对现代人自然生命态度和质量的忧虑。人们看到现实社会中,固然有不少人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甚至为他人生命的存在而奉献自己的生命,体现了最为辉煌的生命价值取向,但也有不少人为了满足声色犬马的生理刺激,追求灯红酒绿的官能满足,不 暗浪费生命,甚至为吸毒而摧残自己的生命,为贪财而毁灭他人的生命。人们还看到现代文明固然为现代人带来了福祉,但也带来了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使不少人产生了一种源于自然生命深层的忧患意识。此外,过于理性的社会和富裕的物质生活,又使不少人缘于自然生命底蕴的欲望和血性之气消弭,失去了个性的鲜亮的原生色泽,递减了生命力的自然形态的强度。因此,出于对现代人自然生命的切关怀,生命科学也就以唤醒生命、指导生命、强化生命为己任
二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首先它对于农业将是一个飞跃性的作用。中国人都知道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很有力的解决了中国这个只有世界上7%的土地却生存这13%的人口的国家的吃饭问题,这在人类农业史上也是一个跨越性的发展。而近些年来大张旗鼓的转基因食物,有隐隐将人们的生活提升了一个档次。
最近几年中国的航天事业飞速发展,而科学家把航天技术与生物技术结合起来,使我国的蔬菜产量成倍地提高,而且增加了许多品种和口味不同的蔬菜。这在以前技术不怎么发达的中国,人们的生活一穷二白,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三是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延长寿命。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说,这个世纪注定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不错,自从20世纪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实施以来,揭开人类身体的奥秘这部天书已不再遥远。我们知道,一切生命都是由基因构成,人的生老病死皆由其控制,假如这个密码一旦被解开,可以想象,人类的一切都将在掌握之中。
例如许多家族遗传病一直是难以治疗的顽疾,而这其实也是由基因控制的。我们只要掌握了遗传病基因的排序,那么解决这个问题将不再是难事,甚至可以因此而使这种疾病从此消失,许多患者就可以看见曙光。
四是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第一大问题。荒漠化,水污染,空气污染,植被减少,还有更加严重的温室效应,每一给都能让人们头疼一阵子。而这,最终还要靠生命科学来解决。例如为了给沙漠披上绿装,人们一直在寻找绿化沙漠树种。白杨树能在干旱和盐碱化土壤等劣势条件下生存,人们根据白杨树的这一特性,不断研究,逐步解开了植物抗旱的面纱。以色列希伯莱大学的研究者在白杨树细胞内分离出能保证它在恶劣条件下生存的特殊蛋白质,研究人员通过转基因技术,进一步提高白杨树中这种蛋白质的含量,这样,可因地制宜地培育出抗逆性更强的沙漠绿化树种。转基因沙漠绿化树种的培育,无疑将为沙漠地带生态环境的综合改造找到一条新的途径。
诸如此类,生命科学可以解决的事情还有很多,只要是生活中能想到的方方面面,都能见到生命科学的踪影。
可能会有人问,生命科学现在的影响已经如此之深、如此之大了,那未来的生命科学又将运用在何处?未来又会怎样?我们可以尽情展开我们的想象,尽管我不是本专业的学生,但是仍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所学与自己对这门学科的热情来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努力一下,为其全方面的应用社会、造福社会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尽情想象今后生命科学会带给我们的改变,总之,这一切都将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逐步实现。
第二篇:生命科学概论论文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类健康
摘要:
由美、英、法、日、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历时十年,测定了相当于一个人类个体基因组的全部序列,从而翻开了生命科学和人类文明史上崭新的一页。
“科学作为一种职业是有三个不互相排斥的目的:满足科学家的好奇心,这是心理目的;是发现物质世界的规律,是科学的理性目的;对事物的了解用来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是科学的社会目的。”
——前言
一、人类基因组计划简介
基因组是一个物种中所有基因的整体组成。人类基因组有两层意义:遗传信息和遗传物质。要揭开生命的奥秘,就需要从整体水平研究基因的存在、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价值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计划旨在为30多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体细胞中24条染色体(x,y染色和22条常染色)上的基因及其碱基排列顺序
HGP的目的是解码生命、了解生命的起源、了解生命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认识种属之间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起因、认识疾病产生的机制以及长寿与衰老等生命现象、为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任务
HGP的主要任务是人类的DNA测序,绘制四张谱图,即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序列图谱、基因图谱
(一)遗传图谱:
又称连锁图谱,它是以具有遗传多态性(在一个遗传位点上具有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在群体中的出现频率皆高于1%)的遗传标记为“路标”,以遗传学距离(在减数分裂事件中两个位点之间进行交换、重组的百分率,1%的重组率称为1cM)为图距的基因组图。遗传图谱的建立为基因识别和完成基因定位创造了条件。意义是6000多个遗传标记已经能够把人的基因组分成6000多个区域,使得连锁分析法可以找到某一致病的或表现型的基因与某一标记邻近(紧密连锁)的证据,这样可把这一基因定位于这一已知区域,再对基因进行分离和研究。对于疾病而言,找基因和分析基因是个关键
(二)物理图谱:
物理图谱是指有关构成基因组的全部基因的排列和间距的信息,它是通过对构成基因组的DNA分子进行测定而绘制的。绘制物理图谱的目的是把有关基因的 遗传信息及其在每条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线性而系统地排列出来
(三)序列图谱:
DNA序列分析技术是一个包括制备DNA片段化及碱基分析、DNA信息翻译的多阶段的过程。通过测序得到基因组的序列图谱
(四)基因图谱:
基因图谱是在识别基因组所包含的蛋白质编码序列的基础上绘制的结合有关基因序列、位置及表达模式等信息的图谱。在人类基因组中鉴别出占具2%~5%长度的全部基因的位置、结构与功能,最主要的方法是通过基因的表达产物mRNA反追到染色体的位置是在识别基因组所包含的蛋白质编码序列的基础上绘制的结合有关基因序列、位置及表达模式等信息的图谱
三、HGP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一)HGP对人类疾病基因研究的贡献
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是人类基因组中结构和功能完整性至关重要的信息。对于单基因病,采用“定位克隆”和“定位候选克隆”的全新思路,导致了亨廷顿舞蹈病、遗传性结肠癌和乳腺癌等一大批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的发现,为这些疾病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对于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神经精神类疾病(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基因疾病是目前疾病基因研究的重点。健康相关研究是HGP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相继提出:“肿瘤基因组解剖计划”“环境基因组学计划”
(二)HGP对医学的贡献
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和基于基因组知识的治疗、基于基因组信息的疾病预防、疾病易感基因的识别、风险人群生活方式、环境因子的干预
(三)HGP对生物技术的贡献
1.基因工程药物:分泌蛋白(多肽激素,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凝血和抗凝血因子等)及其受体
2.诊断和研究试剂产业:基因和抗体试剂盒、诊断和研究用生物芯片、疾病和筛药模型
3.对细胞、胚胎、组织工程的推动:胚胎和成年期干细胞、克隆技术、器官再造
(四)HGP对制药工业的贡献
筛选药物的靶点:与组合化学和天然化合物分离技术结合,建立高通量的受体、酶结合试验以知识为基础的药物设计:基因蛋白产物的高级结构分析、预测、模拟—药物作用“口袋”
个体化的药物治疗:药物基因组学
(五)HGP对社会经济的重要影响
生物产业与信息产业是一个国家的两大经济支柱;发现新功能基因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转基因食品;转基因药物(如减肥药,增高药)
(六)HGP对生物进化研究的影响
生物的进化史,都刻写在各基因组的“天书”上;草履虫是人的亲戚——13亿年;人是由300~400万年前的一种猴子进化来的;人类第一次“走出非洲”——200万年的古猿;人类的“夏娃”来自于非洲,距今20万年——第二次“走出非洲”?
(七)HGP带来的负面作用
侏罗纪公园不只是科幻故事、种族选择性灭绝性生物武器、基因专利战、基因资源的掠夺战、基因与个人隐私
四.人类基因组计划大事记 1990年10月
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 1998年5月
一批科学家在美国罗克威尔组建Celera遗传公司,目标是投入3亿美元,到2001年绘制出完整的人体基因图谱,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展开竞争
10月23日
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在美国《Science》(科学)杂志上发表声明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全部测序工作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即在2003年完成 1999年3月15日
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宣布,由于科学家加快工作步伐,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将提前至2000年完成 9月
中国获准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也就是3号染色体上的3000万个碱基对,使中国成为继美、英、日、德、法之后第六个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参与国,也是参与这一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
12月1日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联合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完整地译出人体第22对染色体的遗传密码,这是人类首次成功地完成人体染色体基因完整序列的测定。
2000年3月14日
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将人类基因组研究成果 4 公开,以便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能自由地使用这些成果。他们是针对一些私营生物技术公司为了商业利益而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展开竞争,并试图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申请专利而发出此声明的 4月6日
Celera公司宣布已破译出一名实验者的完整遗传密码。但不少欧美科学家对Celera公司的成果表示质疑,认为该公司的研究“没有提供有关基因序列的长度和完整性的可靠参数”,因而是“有漏洞的”
4月末
我国科学家按照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部署,完成了1%人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图
5月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时间再度提前,预计从原定的2003年6月提前至2001年6月
5月8日
由德国和日本等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研小组宣布,他们已经基本完成了人体第21对染色体的测序工作。
6月26日
各国科学家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 2001年2月
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公开发表
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任务圆满完成总结: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目的是解码生命、了解生命的起源、了解生命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认识种属之间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起因、认识疾病产生的机制以及长寿与衰老等生命现象、为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其对人类健康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药物与疫苗的开发与上市,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更多有效的工具。近来,我国研制并生产了全球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今又生”。另外,对于基因的深入研究也使我们有更多的靶点用于化学药物的开发。
其次,人类基因组计划带动了诊断与检测产品及方法的研究开发。目前已经有千余种疾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发现或诊断。其中很多已经用在临床上或处于实验室应用阶段。对于成年人遗传疾病的诊断和筛选,比如乳腺癌,遗传性糖尿病等都可以检测出来。检测出疾病之后,可以针对这些疾病进行非常有效的治疗。
另外,人类基因组的发展,促进了预测以及预防医学的发展。目前我们还的很多疾病,主要慢性疾病都是呈增长的趋势。其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它是涉及全国1.45亿人的慢性疾病。而且它还在悄悄的撒网,危险还在继续增加。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患高血压的人群中,有70%的人还不知道自己患病。即便是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也仅有一小部分得到有效的治疗。其他一些疾病,如肿瘤、冠心病等依然严重威胁着国人的健康。对于这些疾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慢性疾病的预测与预防的意义更加显著。通过个人基因组测序或者其他基因检测,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基因型,从而预计一些疾病发生的可能性。疾病的发生是人体自身的基因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通过营造一种适当的外部环境,应当可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可以说正是基因组计划与基因组科学的进展,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自身的基因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从而更好的实现疾病的预测与预防(不但可预防当事人日后发生疾病,还可预防其后代发生同样的疾病)。
最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展,将实现个体化医疗与个体化健康的发展。通过个人基因组测序,依据每个人的基因组信息,可以清楚每个人患某种疾病的风险,清楚其对不同药物的反应状况。也可以明确是什么样的病原导致疾病的发生,这些病原对什么样的药物或治疗方式敏感。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可以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实现个体化的医疗。而对于处于健康以及亚健康状态的人,也可以根据其基因组的基本信息与基因表达的状态给出个性化的健康方案与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医学研究家杂志》 老社教学博客 黄河新闻网 百度百科 百度知道 维基百科 维普网
第三篇:生命科学概论论文
人类基因鉴定技术
116马世林工商管理
摘要:人体细胞有总数约为30亿个碱基对的DNA,每个人的DNA都不完全相同,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碱基对数目达几百万之多,因此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显示的DNA图谱也因人而异,由此可以识别不同的人。这便是人类基因鉴定技术,本文将详细的介绍基因鉴定技术的有关发展及具体应用。
关键词:基因鉴定;DNA;亲子鉴定
一、基因鉴定技术的起源及发展
DNA鉴定技术的起源: DNA鉴定技术是英国遗传学家A·J·杰弗里斯(1950
-)在1984年发明的。由于人体各部位的细胞都有相同的DNA,因此可以通过检查血迹、毛发、唾液等判明身份。
通过遗传标记的检验与分析来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亲生关系,称之为亲子试
验或亲子鉴定。DNA是人体遗传的基本载体,人类的染色体是由DNA构成的,每个人体细胞有23对(46条)成对的染色体,其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夫妻之间各自提供的23条染色体,在受精后相互配对,构成了23对(46条)孩子的染色体。如此循环往复构成生命的延续。由于人体约有30亿个核苷酸构成整个染色体系统,而且在生殖细胞形成前的互换和组合是随机的,所以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30亿个核苷酸的组成序列,这就是人的遗传多态性。尽管遗传多态性的存在,但每一个人的染色体必然也只能来自其父母,这就是DNA亲子鉴定的理论基础。
传统的血清方法能检测红细胞血型、白细胞血型、血清型和红细胞酶型等,这些遗传学标志为蛋白质(包括糖蛋白)或多肽,容易失活而导致检材得不到理想的检验结果。此外,这些遗传标志均为基因编码的产物,多态信息含量(PIC)有限,不能反映DNA编码区的多态性,且这些遗传标志存在生理性、病理性变异(如A型、O型血的人受大肠杆菌感染后,B抗原可能呈阳性。因此,其应用价值有限。
DNA检验可弥补血清学方法的不足,故受到了法医物证学工作者的高度关
注,近几年来,人类基因组研究的进展日新月异,而分子生物学技术也不断完善,随着基因组研究向各学科的不断渗透,这些学科的进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法医学上,STR位点和单核苷酸(SNP)位点检测分别是第二代、第三代DNA分析技术的核心,是继RFLPs(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VNTRs(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研究而发展起来的检测技术。作为最前沿的刑事生物技术,DNA分析为法医物证检验提供了科学、可靠和快捷的手段,使物证鉴定从个体排除过渡到了可以作同一认定的水平,DNA检验能直接认定犯罪、为凶杀案、强奸杀人案、碎尸案、强奸致孕案等重大疑难案件的侦破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随着DNA技术的发展和应用,DNA标志系统的检测将成为破案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此方法作为亲子鉴定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一种方法。
二、基因鉴定技术之亲子鉴定
亲子鉴定在现在社会应用越来越大。亲子鉴定又称父权鉴定、亲权鉴定,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及有关自然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判断有异议的父母与子女是否亲生关系,特别是父与子女是否亲生关系的鉴定。
DNA亲子鉴定是目前最准确的亲权鉴定方法,如果小孩的遗传位点和被测试男子的位点(至少1个)不一致,那么该男子便100%被排除血缘关系之外,即他绝对不可能是孩子的父亲。如果孩子与其父母亲的位点都吻合,我们就能得出亲权关系大于99.99%的可能性,即证明他们之间的血缘亲子关系。
(一)亲子鉴定技术的发展
早在三国时代,我国就已有以弟血滴兄骨验亲法,明代以后,有人应用“合血法”鉴定亲权关系。尽管上述方法不尽科学,但在用血型鉴定亲权的历史上,还是有较重要贡献的。自190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Land-steiner发现ABO血型,使亲子鉴定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之上。随着人类血液遗传多态性知识的不断发现和发展,新技术与新方法的不断建立和更新,测定血液遗传标记(geneti。marker,或GM)项目的不断增多,更使亲子鉴定在近一个世纪里,取得了巨大进展。之后随着免疫技术的充分利用又使多种血型系统被发现,如:MN、Rh、P、Lewis、Kell、nuffy、Kidd、oiego等,已相继有400多种红细胞抗原相继被发现。而电泳技术应用子血清蛋白和红细胞同工酶的分析,又开创了法医物证检验“血清型
和酶型”时代。1955年Smithies等人首先报告了人血清在淀粉凝胶电泳中分出移动不同的区带,将结合珠蛋白(Hp)分为三种型;1962年Harris等用淀粉凝胶电泳检出血清拟胆碱酷酶的几种变异体;1963年Hopkinson等应用淀粉凝胶电泳检出了红细胞酸性磷酸酶(EAP)的五种表现型。结果促使血清型和酶型的检验迅速发展。但还存在着局限性,仍不能达到个人同一认定的水平。而随着DNA指纹、PCR技术在法医学中的应用,则开辟了“法医DNA分析”的新时代。这是法医物证检验的一个飞跃,它使法医物证检验达到了个人同一认定水平。在此后的十几年间,法医DNA分析技术飞速发展,在STI、(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的复合扩增,mtDNA的序列分析及MVR一PCR(小卫星重复区域的数字编码法)等技术的研究上,尤其是在DNA体外扩增技术(PCR)上,都取得了相当进展。
(二)亲子鉴定技术具体方法
1,血型和血清蛋白检测方法
早期人们主要根据脸型、指纹以及母亲的指控来认定亲子关系,显然很不可靠。人类血型被发现后,证明了它是个体的一种遗传标记,并很快被用于亲子鉴定,但由于血型的多态性程度有限,许多人可以表现同一血型,单凭血型检查结果,一般只能在某些情况下作出排除的结论,难以作出肯定的结论。直到70年代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发现后,局面才得以改观,因HLA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态性,使用HLA不仅能排除亲子关系,还能肯定某些亲子关系。肯定亲子关系时应计算亲子关系概率,按照国际标准,亲子关系概率应大于99.73%才能认定。单独进行HLA抗原检测,很难达到肯定亲子关系这一标准,因而常需同时进行其它血型标记检查,目前可用于鉴定的血型标记已达70多种。理论上,所检测的标记系统越多,结论越准确,但在实践中任何一个实验室都不可能无限制地检测过多的项目。以HLA抗原检测为主的亲子鉴定除尚需进行其它标记测定外,HLA抗原测定需要活细胞,采血后需及时测定,对于单亲的鉴定需要在进行家庭其它人员的检查后才能确定,因之这种方法已逐渐为DNA分型技术所替代。
2,DNA指纹方法
DNA指纹(DNA Fingerprint,DFP)指根据DNA的多态性,个体的DNA用限制性内切酶切断后,片断的数目和长度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经过凝胶电泳,或以特定的探针(如放射性标记的Jeffreys33.6,33.15等探针)作Southern杂交,都能产生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谱带,这种图谱在不同个体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性,与人的指纹相似,称为DNA指纹图谱.DNA指纹具有个体高度特异性、体细胞稳定性和种类稳定性的特点,而且这种特异性仍按简单的孟德尔方式遗传,成为目前最具吸引力的遗传标记,具有广泛的用途.譬如用于亲子鉴定,作为遗传标记辅助选择等等.3,PCR-DNA分型技术
STR是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tandem repeat)的简称,也叫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或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DNA串联重复序列。其核心序列为2-6bp,重复次数通常在15~30次。多数的STR基因座具有多态性,其高度多态性主要源于核心序列重复次数的个体间差异,这种差异在基因传递的过程中一般遵循孟德尔共显性遗传规律。STR作为一个重要的遗传标记系统,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生化研究、法医学个体识别、亲子鉴定和群体遗传学分析等领域。STR多态性一般是指由于核心序列重复次数不同而构成的长度多态性,但测序研究结果表明STR也存在着序列多态性。在实际应用中序列多态性的检测手段繁琐,对仪器设备要求高,故较少采用,而长度多态性检测已被广泛应用于法医学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
三、基因鉴定技术之指纹技术
近一个世纪以来,指纹技术给侦破工作带来很大方便。但罪犯越来越狡猾,许多作案现场没有留下指纹。现在有了DNA指纹鉴定技术,只要罪犯在案发现场留下任何与身体有关的东西,例如血迹和毛发,警方就可以根据这些蛛丝马迹将其擒获,准确率非常高。DNA鉴定技术在破获强奸和暴力犯罪时特别有效,因为在此类案件中,罪犯很容易留下包含DNA信息的罪证。
根据DNA指纹破案虽然准确率高,但也有出错的可能,因为两个人的DNA指纹在测试的区域内有完全吻合的可能。因此在2000年英国将DNA指纹测试扩展到10个区域,使偶然吻合的危险几率降到十亿分之一。即使这样,出错的可能性仍未排除。
第四篇:生命科学概论结课感想
《生命科学概论》结课感想
转眼间,半个学期转瞬即逝。不知不觉,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这么快就结束了。《生命科学概论》这门课,修完也是收获颇多的。曾记得,当初选课的时候,是为了拿学分绩点而选修的,也知道熊老师是为很敬业很和蔼可亲的老师。但现在回想起来,经过老师的认真讲解,明白了一些微生物的相关知识,生活受到了比较大的良好影响。生命科学,给我的感觉就是很接地气,一个关于健康生活的主题。关于生命的话题,有一点神圣;关于科学又有一点严肃,其间必然是生物学相关的知识。能学到一些生物知识或是一些日常生活相关的常识,这对于我们无疑不是一笔财富。作为理科出身的学生,有着高中生物基础,相信理解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对于生物,我是充满着无限的遐想,不单单是生命的厚重,自然的莫测,更是人生的一种责任。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重要的是保持系统的生态平衡。
刚上第一节课,老师就给我很深的印象。老师跟我们说不要把吃的带进教室来,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不是食堂。“那位同学,请你把你的东西收起来。”“不要看了,就是你,穿红色衣服那位同学。”老师是个言出必行的人,我很赞同老师这个做法,之前上课常常看到同学拿着包子或者鸡蛋在教室里吃,弄得整个教室满是鸡蛋味或肉末味,影响教学质量。老师很祥和,平易近人,轻松的跟我们聊着天。老师首先提问了我们微生物有哪些,然后叫了几位同学回答。大家都说了一些,但答案不完整,我自己也思考了一下,也只能想起一些真菌和病毒类的微生物。最后老师说微生物主要有这几种:原核类,包括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核类,包括真菌、藻类(部分)、原生动物(部分);非细胞类,包括病毒和亚病毒。一般地,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教科书中,均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广义上属于细菌的一种)、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接着老师问道:“如果没有微生物是否可以?”这个问题,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没有微生物就不会有可怕的病毒了,是不是对于人类就更加有利了呢?但想想觉得不对,地球上一切生物的存在,必然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还是听听老师讲解谜团吧。从老师的讲解中得知,没有微生物,植物就不能新陈代谢,而人类和动物也将无法生存。因为这之间存在着一个生存链!微生物能腐蚀尸体,不然地球就变成一个垃圾场了,到处都是尸体,粪便等。人类的饮食方面也有问题,没有微生物,就不能发酵酒,泡菜,面......而且如果没有微生物,就不能让绿色植物转换二氧化碳,到时候到处都是二氧化碳,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人体里没有微生物,那人体就不能消化食物,就会因直肠堵塞而死!所以没有微生物,就没有一切生物!从这几个问题我发现老师喜欢找学生回答问题,想必是这门课的一大特点——师生互动。老师总是喊女生为“丫头”,喊男生为“小伙子”,这样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达到促进学生的积极性的作用,使得对于问题能更主动的回答。老师又问了恐龙复活的问题,回答这些问题也比较多种多样,其不乏有一些很有趣的答案。与其说是在回答老师的问题,倒不如说是在跟老师进行一些生活化的谈话,我倒是喜欢这样的方式。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不受思维局限的讨论,也不失严谨的治学态度。
印象比较深的,还有就是老师说的“微生物对于人类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微生物对人好的时候说明你的身体很强”。老师说袜子要经常换,一双鞋子不要经常穿。从老师的讲解获知,如果脚底或者各个脚趾之间有掉皮的,那就是有细菌了,要注意个人卫生。上完课回去后,我特地检查了自己的脚,发现有一些皮,有时还觉得痒,我想肯定像老师说的有细菌了,于是我决定每天晚上用开水泡泡脚,常换鞋子和袜子,注意个人卫生,健康生活。
老师也给我们介绍了微生物在自然循环中的作用,说微生物比我们人类想象的要聪明。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员,特别是作为分解者分解系统中的有机物,对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特殊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微生物降解环境污染物的巨大潜力,使其在控制污染、修复污染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其他有益作用,也有助于缓解生态破坏,恢复受损生态系统。也说道了洁癖的知识,即洁癖虽是对微生物的隔离,但并不能保证不会感染疾病。不管有没有洁癖,不爱干净或太爱干净都不是防御疾病的好方法,重要的是注重个人卫生和适量地锻炼身体。
课程中间有一节辩论课,主题是讨论幽门螺杆菌是好是坏。接到这个话题,我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因为连幽门螺杆菌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怎么谈好与坏呢?但知识都是学来的,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我知道了幽门螺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它的好处是:幽门螺杆菌,尤其是那些带着小毒针的危险品种,其实对我们的身体也有不少好处。通过对10000多个实验对象长达12 年的观察,科学家发现,虽然危险品种的宿主患胃癌的可能性提高了一些,但是他们得肺癌和中风的概率却大大降低了,确切地说,与其他参加的实验对象相比差不多要降低了一半。幽门螺杆菌可以帮助舒缓免疫系统。幽门螺杆菌附在胃壁上,刺激了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调节性T细胞是一群具有负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当免疫系统突然反应过度、小题大做的时候,它的作用就是拍拍免疫系统的肩膀,跟它说:“你去歇一会儿,这里我来吧。”这就是它被叫作“调节”细胞的原因。而它的坏处是:幽门螺旋杆菌是目前世界公认的胃部杀手。幽门螺杆菌更适宜于微氧环境中生存并繁衍,并通过所分泌的细胞毒素和蛋白水解酶,来损伤胃及十二指肠的黏膜,进而产生炎症甚至溃疡。同时,国内外大量数据表明,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胃病患者罹患胃癌的可能性是未感染此菌的胃病患者的10倍。至于引起胃癌的机理,专家们是这样认为的:首先是幽门螺杆菌侵入胃黏膜引起炎症反应,慢性炎症长期刺激胃黏膜,加上炎症过程中的介质产物如氧自由基的基因毒之毒性作用,诱发黏膜细胞癌变。从病理学上看,可以归纳为这样一个过程: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我认为幽门螺杆菌是有害的,因为它的弊大于利,导致的后果也比它达到的效果大得多,但是它毕竟存在于我们的胃里,所以不要当他不当回事,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尤为重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从深层次去剖析关键所在,便是终生行事的准则了。
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病毒的相关知识。比如病毒的传播,用病毒做武器,同性恋艾滋病的概率高。水痘的及时预防等等知识,想起自己小学时被猫咬,第二天去注射了五针的狂犬疫苗的那个情节,就在想,如果当时没有打狂犬疫苗,现在是怎么样的?是不是像现在一样健康或者变成残疾人。但仍就感谢当年没有节约那几百块钱,及时做好了预防准备。也通过上这门课,了解了一些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医学知识。课间老师也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面试官,应聘的九个人中有一个患有乙肝,你要招五个人,你会招患者吗?”我想了想,觉得不会招。因为患者进入公司之后要为他提供特殊的照顾,比如在吃的和住的方面,这是一个成本。其次,倘若不小心传染到其他人,也会严重影响公司的利益,再者,对于患者本身,虽然他能为公司带来一时的利润,但如果突发意外情况,对公司而已可能他的人生安全费用会远远大于他个人给公司带来的利益。所以我不会选择患者的。
最后一节课老师给我讲了抗生素和性病相关的知识,知道了抗生素类药,即抗细菌药(antibacterial)也称为“抗细菌剂”,是一类用于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的药物。也知道了某些性病的相关知识,如:非淋菌性尿道炎是指由淋菌以外的其他病原体,主要是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等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在临床上有尿道炎的表现,但在分泌物中查不到淋球菌,细菌培养也无淋球菌生长。女性患者常合并子宫颈炎等生殖道炎症。本病目前在欧美国家已超过淋病而跃居性传播疾病的首位,在我国日益增多,成为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以肛门生殖器部位增生性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大多发生于18~50岁的中青年人。大约经过半个月至8个月,平均为3个月的潜伏期后发病。此病较为常见,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是HSV-2型,少数为HSV-1型。是常见的性病之一。生殖器疱疹可反复发作,对病人的健康和心理影响较大;还可通过胎盘及产道感染新生儿,导致新生儿先天性感染。因此该病也是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对其有效的防治引起重视;还有艾滋病、细菌性阴炎、阴道毛囊炎、疥疮等性病。想起这些性病就可怕,比如梅毒,在古代多少帝王多少人死于非命。我们应提高文化素养,洁身自好,防止不洁性行为;采取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质量可靠的避孕套;平时注意个人卫生,不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尽量不输血,尽量不注射血制品,有生殖器可疑症状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配偶得性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期间最好避免性生活,需要时使用避孕套;做好家庭内部的清洁卫生,防止对衣物等生活用品的污染。大学学习专业知识与学习做人的道理是同等重要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表现,还有一个人的修养。《生命科学概论》这门课,给了我对生命更加坚定的信仰,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与对梦想的坚持。我希望更多的同学都能够选修这门课程,不仅能够获得学分,更重要的是获得与自己健康有关的科学知识。
学院:理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科1302 姓名:黄再辉 学号:0121314680305
第五篇:《生命科学概论》结课感想
《生命科学概论》结课感想
转眼间,两年大学生活就快过去了,再也不能像孩子般天真的笑了。大学既是学知识,也同样是学做人。《生命科学概论》这门课,修完也是收获颇多。曾记得,当初选课的时候,对个性课程是没有一点概念,只是下意识觉得跟公选差不多。
生命科学,听上去就有一种很神秘的感觉。关于生命的话题,有一点神圣;关于科学又有一点严肃,其间必然是生物学相关的知识。能学到一些生物知识或是一些日常生活相关的常识,就是我对这门课最大的期待了。作为理科出身的学生,有着高中生物基础,相信理解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对于生物,我是充满着无限的遐想,不单单是生命的厚重,自然的莫测,更是人生的一种责任。有了这种情愫,看待身边生长的一切,就不会仅仅停留在细胞,个体的层面了,仿佛能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呢。
上这门课,还是很轻松愉悦的,没有专业课繁琐的公式,代码,没有马原无聊的理论。第一节课,因为来的不早的缘故,就坐到了前排(以我一贯的风格,肯定是在后面或是某个角落享受着自由的乐趣)。老师很祥和,平易近人,轻松的跟我们聊着天。老师首先就给我们介绍了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我很认真的了解这些系统对我们的意义所在。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负责食物的摄取和消化,使我们获得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以及各种神经节组成,能协调体内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之成为完整的一体,并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进行机体与外界环境气体交换;循环系统是生物体内的运输系统,它将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由鳃或肺吸进的氧输送到各组织器官并将各组织器官的代谢产物通过同样的途径输入血液,经肺、肾排出体外;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约占成人体重的60%。全身各骨借关节相连形成骨骼,起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和维持人体基本形态的作用;内分泌腺是人体内一些无输出导管的腺体。它的分泌物称激素。对整个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起着调节作用;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排泄;生殖系统的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分泌性激素和维持副性征。了解这些系统的基本功能及作用,对日后的生活与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喜欢找学生回答问题,想必是这门课的一大特点,老师总是喊女生为“丫头”,喊男生为“小伙子”,这样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得对于问题能更主动的回答。所问的问题就比较生活化,诸如几点睡觉,锻炼不,为什么晚上跑步而不是早上跑步,人体有多少骨骼等等。回答这些问题也比较多种多样,其不乏有一些很有趣的答案。与其说是在回答老师的问题,倒不如说是在跟老师进行一些生活化的谈话,我倒是喜欢这样的方式。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不受思维局限的讨论,也不失严谨的治学态度。
课程中间有一节辩论课,主题是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关于这个话题就引起了我的深思,从小受《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熏陶,我倒是对这句话从没怀疑过,如今这个话题反而激起我的兴趣。很难说的清这其中的缘故,就必须打破思维的局限了。首先,我就把目标放在了自己身上,在心里小声问,你的本性是善意的还是恶呢?孟子说吾日三省,我是做不到。从内心深处来剖析自己,是认识自己最好的途径了。我觉得我是本善的,但有时会有一些小小的自私与狭隘,这里的恶并不只是代表邪恶,是有着多种含义的,比如自私,贪婪等。听了同学们的观点,倒是有着不少启发,许多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很新颖,就十分值得我来学习。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从深层次去剖析关键所在,便是终生行事的准则了。
最后一节课老师给我讲了传染病相关的知识,对认识传染病及预防也是很受益的。其中就有让我印象颇深的非典。记得那时自己上小学,对这种病是无知与悸怕,每天都在父母的要求下勤洗手,学校也比较重视,会统一量体温,然后就是停课好多天的假期了。老师介绍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因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称为SARS冠状病毒,传染途径跟病理特征。除此之外,还有狂犬病。狂犬病乃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一旦被狗咬了,要在24小时之内打狂犬疫苗,而被携带狂犬病毒的狗咬就要注射抗体了,这让我想起高三生物的那些岁月。当然还有最近流行的中东呼吸综合征,我国已经确诊有几例了,临床表现是发热、发热伴畏寒寒战、咳嗽、气短、肌肉酸痛。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表现也较为常见。对对流行疾病不能恐慌,合理的预防才是最佳途径,这些知识给了我对病毒的科学态度。
大学学习专业知识与学习做人的道理是同等重要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表现,还有一个人的修养。《生命科学概论》这门课,给了我对生命更加坚定的信仰,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与对梦想的坚持。
信管1301 王冬胜
学号012130349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