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桥头堡建设提供纪律保障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06:1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桥头堡建设提供纪律保障的探索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桥头堡建设提供纪律保障的探索与思考》。

第一篇:为桥头堡建设提供纪律保障的探索与思考

为桥头堡建设提供纪律保障的探索与思考

省委八届八次全会提出云南要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红河州委明确提出了把红河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前沿阵地。蒙自市委、市政府与时俱进、顺势而谋,提出了打造“山水映绿城、田园绕蒙自”战略目标。蒙自市纪检监察部门迅速行动起来,认真落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工作开展到哪里,监督工作就跟踪到哪里,积极为桥头堡建设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近年来,蒙自市纪检监察部门通过开展软环境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强化机关作风建设、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建筑工程领域建设项目监管等举措,有力地保障了桥头堡建设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

一、主要做法

(一)开展软环境建设,为桥头堡建设提供服务支撑

桥头堡建设软环境质量是关键。为服务好桥头堡建设,蒙自市纪检监察部门从2009年就开展了全市软环境建设情况调研,对全市存在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查找出了一些部门存在着思想认识与行动不一致,部门利益至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时有发生,执行力不强,办事效率不高,乱收费、乱罚款、乱摊牌、乱检查,办事难,有的甚至“吃、拿、卡、要”,以权谋私,在招商工作中,存在审批事项多、审批程序繁琐等问题。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市里出台了《关于对蒙自非公经济进行挂牌保护的实施方案》、《蒙自市企业服务月实施方案》,将软环境建设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了责任单位,对全市36个市直单位涉及的298项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清理,取消160项,合并其中66项为24项,共保留96项,制定了投资环境优惠政策,取消了2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严肃查处了2起涉及损坏软环境的案件。

为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软环境建设效果,蒙自市于2011建立完善了“两中心一体系”的公共服务系统。组建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96项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并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36个市直单位和部门在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设臵18个服务窗口,进一步规范了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业务的运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囊括了市政府采购中心、市建设局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公室、市国土资源局地产交易中心、市财政局国有资产处臵机构等部门的交易职能,交易活动由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统一组织,实行管办分离。同时开发“效能蒙自”监察电子监察平台,随时监控每一个行政许可事项办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以黄、红、绿标识进行提示,并对办理时限和不许可、不受理、补充材料等情况实行重点监察和预警纠错,使监察部门及时、同步、全程监察审批事项的办理过程。在乡镇设立11个乡(镇)为民服务站,在25个村(居)委会设立为民服务点村,明确了402名村(居)民小组的为民服务代办员,构建起市乡(镇)村(居)组四级为民服务体系,达到了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的目的,取得了办事程序公开、社会监督到位、政务运行透明的效果,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例如,蒙自市依托“阳光村务e路通”查询平台,不断拓展乡镇纪委监督工作新领域。通过 对“阳光村务e路通”的推广,有效拉进了村民和干部的关系,增强了群众对干部的信任。

(二)加强干部教育,为桥头堡建设提供勤廉双优的人力支持

桥头堡建设干部素质是决定因素。蒙自市采取岗位廉政教育经常化、领导干部廉政谈话常态化、主题教育特色化等措施,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廉洁自律意识,努力造就一支勤廉双优的干部队伍。

蒙自市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中,对关键岗位、重要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为实施好岗位教育,市里出台了《关于开展国家公职人员岗位廉政教育工作的实施办法》,通过划分教育类别、梳理岗位责权、查找岗位风险、编制教育材料、落实教育措施等手段,引导公职人员明确岗位职责,认清权力风险,强化廉政意识,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岗位廉政教育使在岗人员清晰地认识到在履职时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帮助大家在思想上划出了廉政红线,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公职人员廉洁高效地履行职责。

蒙自市把廉政谈话作为加强领导干部廉洁教育的重要措施,并列为领导干部教育的常规工作。谈话对象有各乡(镇)、市直单位乡科级以上实职领导干部。谈话的内容有:一是个人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政府决议、决定的情况;二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一岗双责”的情况;三是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遵守选拔任用干部制度和接受党内外监督的情况;四是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及其他廉洁自律规定的情况。谈话采取个别谈话、分级负责的方式进行。廉政谈话 提醒每个领导干部做到警钟长鸣,不忘自警、自省、自律。精心办好《廉政视窗》、“纪检监察”等电视栏目和廉政文化专刊专栏,认真抓好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引导、警示全示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树立正确“六观”,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开展“学先进、树正气、促和谐”等主题教育。以“六个一”系列活动为载体,加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一是开展一次反腐案例宣讲活动,二是开展一次“学习好党员心灵洗礼”活动,三是开展一次学习党章、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四是开展“纯党性一件小事”活动,五是开展一次思想剖析活动,六是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等。通过主题教育,切实维护党的纯洁性,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

(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为桥头堡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桥头堡建设干部作风是先导。干部作风影响着全市改革发展大局,关系到招商引资工作,体现着党委政府的形象。蒙自市始终把干部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臵,市里制定了《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有关问题的规定》、《关于加强纪律端正会风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措施。对国家工作人员赌博的问题、参与经商办企业的问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手中权力“吃、拿、卡、要”及工作效能的问题、工作纪律和工作秩序的问题、会议纪律的问题、工作日饮酒的问题、公车使用等问题的处理进行了详细规定。2007年以来,全市已有4人因工作纪律涣散被免职,有4人因违反会议纪律被问责。在抓作风整治的同时,蒙自市纪检监察部门认真落实“有案不查是失职,不查有影响的大案要案 是不尽职,查办案件不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不称职”的工作要求,坚决查处违纪违法行为。2006年以来,查办违纪违法案件29件39人,受处分党员中,涉及科级干部30人,极大地震慑了腐败分子。通过查办案件达到了“查处一案、教育一片、警示一方”的社会效果,为桥头堡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建立完善规章制度,为桥头堡建设打造长效保障机制

桥头堡建设规章制度是保障。为桥头堡建设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一项长期任务,要履行好这一职责,不是靠一朝一夕几个动作就能完成好的。要高效优质地服务桥头堡建设,加强制度建设、打造长效保障机制是根本。为此,蒙自市始终把制度建设摆在重要位臵,相继制定出台了《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有关问题的规定》、《关于加强纪律端正会风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对党纪政纪处分人员回访教育暂办法》、《关于对党纪政纪处分决定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检查的办法》、《蒙自市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监督制度实施细则》、《关于建立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制度的通知》、《中共蒙自市委关于加强乡镇纪委建设的实施意见》、《蒙自市贯彻落实<关于在部分县市开展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实施方案》、《关于建立党政主要领导重大事项决策责任档案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建立单位作风档案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建立单位制度备案待查制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开展国家公职人员岗位廉政教育工作的事实办法(试行)》、《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桥头堡建设纪律保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依据。充分发挥乡镇纪委在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中的职能作 用,以加强乡镇纪委建设为重点,以增加乡镇纪委工作经费和办案经费为保障,特别是创新设臵了市监察局派驻乡镇监察室机构,弥补了行政监察空档。

(五)开展建筑工程领域专项治理,为桥头堡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

桥头堡建设硬件设施是基础。蒙自建筑工程领域基础设施较多,为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蒙自市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指定专人驻场,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拨款程序,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户、专账、专人管理。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蒙自市纪检监察部门从项目招投标到工程质量监督、项目竣工验收全程参与监督,先后深入项目现场开展检查50多人次,从而保证了工程施工进展顺利进行。

二、存在问题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桥头堡建设中,纪检监察保障作用发挥还不够好。政令不通,则无执行力度,纪律不明,则无规矩方圆。桥头堡建设的推进,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行为规范和严格的纪律约束来保障。要通过加强对涉及桥头堡建设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严肃查办各种阻碍、破坏桥头堡建设的违纪违法案件,严明政治纪律,确保政令畅通,为桥头堡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二是在桥头堡建设中,纪检监察工作推动作用还欠力度。纪检监察工作不但要让人知道什么不能做,还要让人知道鼓励做什么,不但要有禁行之“止”,还要有可行之“令”。要通过加大宣传教育,把党 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州关于桥头堡建设的统一部署上来,产生推动桥头堡建设的强大思想动力。要通过加大软环境建设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形成奖优罚劣、治庸治懒,鼓励改革者、宽容失败者、严惩腐败者的执纪导向,产生加快桥头堡建设的不竭实践动力。

三是在桥头堡建设中,纪检监察监督的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腐败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幕后操作”、“暗箱操作”,脱离了群众的监督。如果所有的行政行为都能在阳光下操作,就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遏制腐败。“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至腐败”,“领导干部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崇尚监督”。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策部署,深化改革和加强制度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监督政府。

三、为桥头堡建设提供纪律保障的思考

当前形势下,纪检监察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主动融入、贴近、服务桥头堡建设,把桥头堡建设与谋划纪检监察工作结合起来,与做好纪检监察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与推进反腐倡廉创新结合起来,实现纪检监察工作的创新发展。围绕职能作用的发挥,纪检监察工作要从五个方面着力:

一要着力确保政令畅通,加大对涉及桥头堡建设重要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今年是落实“十二五”计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桥头堡建设全面实施的重要一年。随着越来越多的重点项目被纳入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纪检监察部门要提前谋划,及时跟进,重点加大对市委、市政府推进“坝区一体化、四片八组团,城往山地走、农民变市民,产业强支撑、文化提品质,山水映绿城、田园绕蒙自建 设,以及战略大通道的重要交通节点、农业特色产业基地、进出口林果加工基地、物流仓储基地、金融服务平台等重点任务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政策落实。

二要着力营造发展环境,采取有力措施推进软环境建设。要把营造有利于桥头堡建设的良好软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措施,突破难点,着力解决软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优化舆论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宜居环境,牢固树立“人人是蒙自形象、个个是发展环境”的理念,大力营造“服务全到位、建设零干扰、发展无障碍”的干事创业环境,努力把蒙自打造成为“办事成本最低、速度最快、心情最好”的城市。

三要着力打造阳光政府,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新形势下的区域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竞争。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继续发挥好在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以三级为民服务体系建设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为切入点,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通过注重依法行政,提高运用市场配臵资源和统筹协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推进桥头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四要着力坚决惩治腐败,严肃查办各种违纪违法案件。牢固树立有案不查是失职、不查有影响的大案要案是不尽职、查办案件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不称职的理念,重点查处两类案件:一是严肃查办国家公职人员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利 用人事权、司法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以及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二是严肃查办扰乱市场的商业贿赂案件,涉及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的腐败案件。要正确区分改革探索中的工作失误和恶意违纪违法行为,既要宽容因改革和探索客观上造成的失误,鼓励他们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又要坚持原则,坚决打击那些阻碍和破坏桥头堡建设的违纪违法行为和腐败分子,以正确、积极的监督导向为桥头堡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法纪环境。

五要着力推进创新工作,围绕桥头堡建设实现反腐倡廉建设新跨越。桥头堡建设和红河工业园区建设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没有任何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同样,围绕桥头堡建设开展纪检监察工作也需要大胆创新,要围绕桥头堡建设推进重点,加强课题研究和理论探讨,全方位推进反腐倡廉理论创新;要围绕桥头堡建设工作部署,加强监督检查,全方面推进反腐倡廉实践创新;要围绕桥头堡建设发展要求,加强机制规范,全方位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走出一条具有鲜明蒙自特色的反腐倡廉建设新路。

加快桥头堡建设,让蒙自站在了发展机遇的聚焦点,发挥好职能作用推动蒙自发展,纪检监察工作责无旁贷。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将在州委、州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服务桥头堡建设为契机,切实树立“蒙自发展、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意识、“敢闯敢试、奋发有为”的工作意识,务实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一片纪检监察工作加快发展的新天地!

云南省蒙自市纪委 赵昆京

邮 编 661100 手:*** 2012年7月3日

第二篇:蒙自市为推进桥头堡建设提供纪律保障

蒙自市为推进桥头堡建设提供纪律保障

省委八届八次全会提出云南要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红河州委明确提出了把红河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前沿阵地。蒙自市委、市政府与时俱进、顺势而谋,提出了打造“山水映绿城、田园绕蒙自”战略目标。蒙自市纪检监察部门迅速行动起来,认真落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工作开展到哪里,监督工作就跟踪到哪里,积极为桥头堡建设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近年来,蒙自市纪检监察部门通过开展软环境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强化机关作风建设、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建筑工程领域建设项目监管等举措,有力地保障了桥头堡建设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

一、开展软环境建设,为桥头堡建设提供服务支撑

桥头堡建设软环境质量是关键。为服务好桥头堡建设,蒙自市纪检监察部门从2009年就开展了全市软环境建设情况调研,对全市存在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查找出了一些部门存在着思想认识与行动不一致,部门利益至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时有发生,执行力不强,办事效率不高,乱收费、乱罚款、乱摊牌、乱检查,办事难,有的甚至“吃、拿、卡、要”,以权谋私,在招商工作中,存在审批事项多、审批程序繁琐等问题。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市里出台了《关于对蒙自非公经济进行挂牌保护的实施方案》、《蒙自市企业服务月实 施方案》,将软环境建设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了责任单位,对全市36个市直单位涉及的298项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清理,取消160项,合并其中66项为24项,共保留96项,制定了投资环境优惠政策,取消了2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严肃查处了2起涉及损坏软环境的案件。

为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软环境建设效果,蒙自市于2011建立完善了“两中心一体系”的公共服务系统。组建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96项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并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36个市直单位和部门在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设臵18个服务窗口,进一步规范了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业务的运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囊括了市政府采购中心、市建设局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公室、市国土资源局地产交易中心、市财政局国有资产处臵机构等部门的交易职能,交易活动由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统一组织,实行管办分离。同时开发“效能蒙自”监察电子监察平台,随时监控每一个行政许可事项办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以黄、红、绿标识进行提示,并对办理时限和不许可、不受理、补充材料等情况实行重点监察和预警纠错,使监察部门及时、同步、全程监察审批事项的办理过程。在乡镇设立11个乡(镇)为民服务站,在25个村(居)委会设立为民服务点村,明确了402名村(居)民小组的为民服务代办员,构建起市乡(镇)村(居)组四级为民服务体系,达到了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的目的,取得了办事程序 公开、社会监督到位、政务运行透明的效果,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例如,蒙自市依托“阳光村务e路通”查询平台,不断拓展乡镇纪委监督工作新领域。通过对“阳光村务e路通”的推广,有效拉进了村民和干部的关系,增强了群众对干部的信任。

二、加强干部教育,为桥头堡建设提供勤廉双优的人力支持

桥头堡建设干部素质是决定因素。蒙自市采取岗位廉政教育经常化、领导干部廉政谈话常态化、主题教育特色化等措施,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廉洁自律意识,努力造就一支勤廉双优的干部队伍。

蒙自市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中,对关键岗位、重要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为实施好岗位教育,市里出台了《关于开展国家公职人员岗位廉政教育工作的实施办法》,通过划分教育类别、梳理岗位责权、查找岗位风险、编制教育材料、落实教育措施等手段,引导公职人员明确岗位职责,认清权力风险,强化廉政意识,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岗位廉政教育使在岗人员清晰地认识到在履职时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帮助大家在思想上划出了廉政红线,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公职人员廉洁高效地履行职责。

蒙自市把廉政谈话作为加强领导干部廉洁教育的重要措施,并列为领导干部教育的常规工作。谈话对象有各乡(镇)、市直单位乡科级以上实职领导干部。谈话的内容有:一是个人遵守党 的政治纪律,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政府决议、决定的情况;二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一岗双责”的情况;三是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遵守选拔任用干部制度和接受党内外监督的情况;四是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及其他廉洁自律规定的情况。谈话采取个别谈话、分级负责的方式进行。廉政谈话提醒每个领导干部做到警钟长鸣,不忘自警、自省、自律。精心办好《廉政视窗》、“纪检监察”等电视栏目和廉政文化专刊专栏,认真抓好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引导、警示全示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树立正确“六观”,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开展了“学先进、树正气、促和谐”等主题教育。以“六个一”系列活动为载体,加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一是开展一次反腐案例宣讲活动,二是开展一次“学习好党员心灵洗礼”活动,三是开展一次学习党章、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四是开展“纯党性一件小事”活动,五是开展一次思想剖析活动,六是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等。通过主题教育,切实维护党的纯洁性,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

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为桥头堡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桥头堡建设干部作风是先导。干部作风影响着全市改革发展大局,关系到招商引资工作,体现着党委政府的形象。蒙自市始 终把干部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臵,市里制定了《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有关问题的规定》、《关于加强纪律端正会风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措施。对国家工作人员赌博的问题、参与经商办企业的问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手中权力“吃、拿、卡、要”及工作效能的问题、工作纪律和工作秩序的问题、会议纪律的问题、工作日饮酒的问题、公车使用等问题的处理进行了详细规定。2007年以来,全市已有4人因工作纪律涣散被免职,有4人因违反会议纪律被问责。在抓作风整治的同时,蒙自市纪检监察部门认真落实“有案不查是失职,不查有影响的大案要案是不尽职,查办案件不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不称职”的工作要求,坚决查处违纪违法行为。2006年以来,查办违纪违法案件29件39人,受处分党员中,涉及科级干部30人,极大地震慑了腐败分子。通过查办案件达到了“查处一案、教育一片、警示一方”的社会效果,为桥头堡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建立完善规章制度,为桥头堡建设打造长效保障机制

桥头堡建设规章制度是保障。为桥头堡建设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一项长期任务,要履行好这一职责,不是靠一朝一夕几个动作就能完成好的。要高效优质地服务桥头堡建设,加强制度建设、打造长效保障机制是根本。为此,蒙自市始终把制度建设摆在重要位臵,相继制定出台了《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有关问题的规定》、《关于加强纪律端正会风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对党纪政纪处分人员回访教育暂办法》、《关于对党纪 政纪处分决定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检查的办法》、《蒙自市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监督制度实施细则》、《关于建立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制度的通知》、《中共蒙自市委关于加强乡镇纪委建设的实施意见》、《蒙自市贯彻落实<关于在部分县市开展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实施方案》、《关于建立党政主要领导重大事项决策责任档案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建立单位作风档案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建立单位制度备案待查制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开展国家公职人员岗位廉政教育工作的事实办法(试行)》、《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桥头堡建设纪律保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依据。充分发挥乡镇纪委在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中的职能作用,以加强乡镇纪委建设为重点,以增加乡镇纪委工作经费和办案经费为保障,特别是创新设臵了市监察局派驻乡镇监察室机构,弥补了行政监察空档。

五、开展建筑工程领域专项治理,为桥头堡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

桥头堡建设硬件设施是基础。蒙自建筑工程领域基础设施较多,为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蒙自市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指定专人驻场,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拨款程序,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户、专账、专人管理。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蒙自市纪检监察部门从项目招投标到工程质量监督、项目竣工验收全程参与监督,先后深入项目现 场开展检查50多人次,从而保证了工程施工进展顺利进行。

(赵昆京)

第三篇: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探索与思考

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探索与思考

XX市教育局局长 XXX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教育工作要找准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

一、充分认识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重要作用

建设新农村,教育必先行。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严重地制约了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走上健康文明的发展道路,必须突破目前农村教育严重不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瓶颈,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建设新农村,呼唤新农民。建设新农村,需要经济、文化作支撑,最终要靠人才、教育作支撑。当今农村发展的推动力量已经不仅仅是土地、劳动力数量和资本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的决定因素已经不单单是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因此,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我们要按照“农民知识化、知识技能化、技能实用化”的要求,大面积提高广大农民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增强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谐创业能力,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村教育包括农村学校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与社会教育(社区教育等)。农村教育既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农村教育存在教育结构不合理、办学模式单

一、办学条件落后、师资队伍薄弱、教学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把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明确新的任务要求,理顺新的发展思路,制定新的发展措施,切实解决制约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诸多问题,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办学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更多更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资源。

二、我市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坚持“服务三农、促进就业、共建小康”的思路,配合农村综合改革,在推进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大力实施“2112”教育富民工程。2000年,我市正式启动了“2112”教育富民工程,即每个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每年引进推广2个以上先进农科项目,建立1处以上试验示范基地,平均每村扶持1个以上示范户,培训农村劳动力达到20%以上。目前,全市实施“2112”教育富民工程的乡镇已达70%左右,共引进各类先进农科项目337个,建立试验示范基地265处,扶持科技示范户2397户,每年开展农民文化技术培训40万人次以上,打造出了绵竹市武都镇、罗江县蟠龙镇等一大批“2112”教育富民先进典型,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2004年2月,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会议暨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的代表参观后给予了高度评价,教育部要求全国各地学习推广XX经验。

(二)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4年初,我市被列入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项目首批试点地区。两年来,县(市、区)政府投入项目配套资金849 万元,投入552.6万元用于学校添置配套设施。目前,6个县(市、区)的1077所学校实施了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成光盘播放点1223个,卫星收视点423个,计算机网络教室133个,今年3月经省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验收组验收,全部合格,我市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了远程教育全覆盖。在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同时,我市试点地区及项目学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相关资源,积极开展农民文化和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和卫生科普知识宣传,促进当地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发挥了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今年4月,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工作会在XX召开,我市的经验受到与会领导和代表的高度评价。

(三)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我市“十五”期间共投入各类排危资金2.36亿元,其中市县两级政府财政投入1.19亿元,排除危房45.8万平方米,其中D级29.79万平方米,普教学校占地面积由2001年796.3万平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825.3万平方米;投入资金2.44亿元,改造市区学校15所,新增校舍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同时,按照“合理布局、适当集中、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原则,结合中小学危房改造,对学校布局结构进行调整,撤并农村办学点校,小学由2000年的1470所调减到685所,普通高中减少到29所,职中由48所减少到25所。今年,结合农村综合改革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体制改革,计划再撤并乡镇初中35所、小学112所,其中村小103所。

(四)大力支持丘陵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我们坚持把国家、省争取的项目、经费和市政府设立的农村教育专项资金坚持主要用于丘陵地区教育发展。旌阳、绵竹、广汉、什邡、XX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市级有关部门通过捐建希望学校、结对帮扶等形式,积极支持中江、罗江等丘陵地区教育发展。从2004年起,旌阳、绵竹、广汉、什邡和市直属学校每年选派200名骨干教师到中江支教,组织城市骨干教师送教下乡,缩小地区间教育水平的差异。市教育局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上的师培经费支持,用好本级培训经费,从今年起,启动了培训1000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计划,培养一批业务尖子。坚持开展城乡学校“手拉手、共发展”活动,充分利用城市和农村教育的优势和差异,实行“师生互派、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城乡互动、学校相融、共同发展”,促进城市教育资源向丘陵地区辐射。

(五)大力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学生。2005年,全市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对35571名贫困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14157名贫困生免除杂费,对4462名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补助了生活费。资助贫困中小学生1900名,发放资助金39.6万元;首批资助职中贫困生300名,发放资助金6万元。继续实施“栋梁工程”,帮助被大学正式录取的1675名贫困新生顺利入学,发放资助金240余万元。完成帮扶计划生育户313户,全市计划生育特困家庭独生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减免(含帮扶金)共27.86万元。对4300多名进城就业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按居住区域划定就学学校,与城市学生同等对待,免收借读费。2006年,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级财政将投入农村义务教育运转经费达1.18亿元。今年春季,共有35843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了免学杂费,补助资金3789.95万元;对36339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了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资金261.71万元;对9436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实施了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补助生活费,补助金额135.17万元。

(六)大力加强“留守学生”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市外出打工的农民越来越多,特别是地处丘陵的中江县每年外出务工的农民达到30多万。外出务工者中以青壮年居多,其子女大多数正处于小学和初中阶段,他们中的大多数只好在家乡读书,成为“留守学生”。去年底,我市农村“留守学生”近10万名,其中中江县近8万名,占该县在校学生总数的40%。为加强“留守学生”教育,各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成立了“家长代管”队伍,建立帮扶帮教机制;建立“留守学生”入学、升学指导、寄宿优先等制度;与司法、公安及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强化社会治安及校园周遍环境治理,为“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与乡镇和村组等农村基层组织联系,建立农村社区少年儿童监护和校外教育体系,加强外出父母与“留守学生”的联系;在危房改造等乡镇中小学建设中,充分考虑农村学生逐步增加的寄宿要求,增加农村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学生”尽量能住宿学校。

三、探索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有效途径

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仍然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有所作为,促进农村教育发展上新的台阶。

(一)全面开展农村教育振兴行动。我市计划用5年时间,使全市农村教育基本达到现有城市教育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振兴农村教育,要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加大扶持、以城带乡的方针,以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为重点,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发展均衡、设施先进、管理良好、质量一流的农村教育体系。要加快农村中小学建设,全面实现“一无五有”,即:无D级危房,有必要的教学用房,有足够的教学设备,有规范的活动场地,有合格的师资队伍,有基本的经费保障。

(二)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部署,我市今年已经全面启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目前情况看,整个改革进展顺利,受到广大农村家长、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是,由于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目前保障标准较低,学校总的经费比改革前减少,教职工的收入受到一定影响,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对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认真深入调研,积极为政府出谋划策,为学校排忧解难。

(三)全力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大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机制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满足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的有效途径。每个县(市、区)要重点办好一所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县级职教中心,同时要建立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创造条件办好一批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和“2112”教育富民工程。农村职业教育要瞄准农村产业发展和劳务市场的需要,适时调整专业和教学内容,努力培养用得着、留得住、输得出的农村实用人才。

(四)认真抓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农村教师队伍是农村人才队伍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要切实加强农村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依法执行教师资格制度,对农村中小学实行动态管理编制、定期核定编制、及时补充缺编。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和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村学校任教,特别要妥善解决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师资问题。要建立健全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和到农村挂职任教服务期限制度。要加大农村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力度,加快农村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

(五)加大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目前农村一部分学生因贫失学、因贫辍学的情况十分突出。要认真落实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及对贫困家庭学生免教科书费、贫困家庭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的政策;继续采取举办“宏志班”、实施“栋梁工程”等措施,保证每个贫困家庭子女都有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及时解决农村“留守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与所在城市学生享受同等待遇;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逐步建立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长效机制。

第四篇:红河州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思考(范文模版)

红河州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思考

中共红河州委书记 刘一平

作者:刘一平来源:红河日报 2010-12-10 23:12:00

“桥头堡”是陆桥经济研究中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重要概念,包含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内容,具有发展力和影响力等方面的特征。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云南时从调整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总体战略格局的高度,第一次提出要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省委八届八次全会作出了“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决定。我国向西南开放,区域指向主要是以南亚、东南亚国家为重点,面向印度洋沿岸,延伸至西亚及非洲东部等广大区域的对外开放。桥头堡建设是加快云南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使云南从全国开放的末梢转变为开放的前沿,从西南边陲的后发区域转变为国家面向西南开放合作的重要门户,从有限开放走向全面开放,从西部地区跟跑方阵跻身于领跑方阵。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为红河州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带来了新的机遇、拓展了新的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注入了新的动力。红河州在桥头堡建设中,要紧紧抓住中央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培育滇中经济圈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外向型产业基地建设、交流合作平台建设、体制机制等建设,积极主动融合滇中经济圈,把红河州建成大西南通向东盟、抵达印度洋的通道,成为我国与东盟各国及印度洋沿岸国家全方位整体性交流合作的平台;建成融合滇中,连接大西南,对接两广的枢纽;建成以对越合作为纽带,走向东盟、面向印度洋沿岸的国际化门户和区域经贸合作模范州。

一、红河州桥头堡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基本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牢固树立世界眼光和开放带动战略思维,充分发挥独特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统筹州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积极融合滇中经济圈,强化与东盟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双向交流合作,以夯实国际大通道等基础设施为重点,以建设外向型产业基地为支撑,以昆河经济走廊建设为抓手,以构建全方位的合作平台为载体,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整合资源要素,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切实增强全州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力争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实现率先突破、优先发展。

(二)主要目标

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全面建成面向东盟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工业产业基地和旅游产业基地三大产业基地,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竞争能力强的外向型现代产业体系;建成对外开放平台、对内经济合作平台和贸易平台三大平台,不断提升红河在桥头堡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建成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的“滇南城市(个开蒙建)经济圈”,形成滇南地区信息交流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和进出口贸易中心三大中心,构建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睦邻友好、边防巩固的红河赶超发展新格局。

二、红河州在桥头堡建设中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一)红河州在桥头堡建设中的有利条件

红河州拥有独特的优势条件,良好的交通网络,坚实的发展基础,在桥头堡建设中,具备了率先突破、优先发展的优势和条件。

1.具有独特的优势条件。红河与越南毗邻,州府蒙自距越南首都河内不到500公里,距海防港不到600公里,拥有河口和金水河两个国家级口岸,区位优势明显。全州拥有丰富的水能、生物、旅游、土地、矿产等资源,有南盘江和红河两大水系,理论水能蕴藏量达500万千瓦以上;已探明矿产资源潜在价值7.5万亿元左右,煤的潜在价值超过5000亿元,自然资源富集。云南的第一个海关、第一个通商口岸等多个第一都在这里诞生,孕育了明朝万历年间杰出的外交家肖崇业、云南唯一的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近代中国数学之父”熊庆来等享誉中外的红河名人;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民族风情绚丽多姿,饮食文化多种多样。

2.具备良好的交通网络。近年来,红河州紧紧围绕打造滇越国际大通道的发展规划,全力推进公路、铁路、机场和红河国际航运等重大项目建设。目前,蒙河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石蒙高速、玉蒙铁路、蒙河铁路正抓紧建设,云桂铁路红河段已开工,红河机场开工在即,蒙自到文山至砚山高速公路有望国家立项,南部6条二级公路将于明年建成通车,一大批重大交通建设项目还将陆续启动,再过3至5年,一个面向东盟、连接大西南、进入两广沿海地区的国际大通道将全面建成。

3.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我州已建成了具有较大经济规模、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形成了烟草及配套、冶金及新材料、能源、化工、建筑建材、生物资源加工、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已建有省级红河工业园区和弥勒、建水、泸西工业园区,是世界最大的锡、铟、砷生产和加工基地,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卷烟加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具备了发展跨国现代大工业的基础条件。

4.滇南中心城市发展迅速。滇南中心城市是紧邻“滇中城市经济圈”的又一个城市经济圈,距昆明200余公里,处于昆明、河内两大城市辐射的交汇点,是昆河经济走廊的核心腹地和重要增长极,也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门户。目前,滇南中心城市城镇化水平已达到68%,人口已接近80万,个开蒙建城市群半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正向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方向发展。

5.具有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从国际方面来看,与我州接壤的越南与老挝、缅甸相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对较好,政治局势稳定,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2008年越南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越南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措施。泰国、新加坡等东盟国家也相对发达,这为我州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深度对接提供了良好条件。从国内方面来看,中央将对云南的桥头堡建设给予更多、更大的支持,而我州又是云南对越贸易的重点地区,我州的桥头堡建设也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红河州在桥头堡建设中的制约因素

我们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红河州在桥头堡建设中的制约因素仍然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克服。

1.对外开放的认识存在差距。我州整体开放意识相对于急剧变化的区域经济形式来说依然滞后,害怕吃亏、害怕竞争的小农意识依然存在,导致我州对外开放层次不高、开放领域不宽、对外开放带动能力不强。长期以来,对周边国家情况研究不深不透,对合作对象的真实意愿把握不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存在“一厢情愿”的情况,加之传统因素的影响,用政治的眼光看邻国多,用经济的眼光看邻国少;用历史的眼光看邻国多,用现实的眼光看邻国少,导致对外开放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

2.基础设施仍然相对滞后。我州的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与当今世界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方便、快捷、自由流动的发展要求差距很大。主要是铁路建设滞后,公路建设步伐有待加快,红河航道仍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导致了运输成本较高,极大地增加陆路交通运输的压力。

3.企业竞争能力相对较弱。我州多数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开拓市场能力较低;对外贸易产品结构不合理,多数为农副产品、矿产品等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低端产品,抗风险能力弱;市场结构不合理,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尚未形成;贸易结构不合理,对外贸易仅为初级贸易和一般贸易,上档次的加工贸易、补偿贸易还处于空白;人才队伍建设还相对滞后,国际经贸人才缺乏。

4.国际形式复杂多变。从周边国际环境来看,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货币形式和多种经济发展层次,各种发展水平的经济实体和社会制度交错纵横,给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带来不小的难度。国家政治制度的巨大差异导致东盟在很多问题上看法不同,聚合困难;东盟10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新加坡、文莱等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部分国家内部还存在民族矛盾,国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隔阂和纠纷,有的矛盾和纠纷很难调和,甚至是不可调和的。这些问题对于我州的发展将会产生诸多难以预测的不利影响。

5.国内竞争较为激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零关税、贸易便利化等优势对国内所有省、市、区同样存在,我州也将受到国内其他省、市、区激烈竞争的影响。一方面,沿海发达地区凭借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在东盟国家的贸易额中占据绝大份额,而我州更多依托省内力量,经济总量和市场份额较低,我州铁路建设滞后,进出口商品以公路运输为主,与以海运、铁路运输为主的其它省区市相比,面临着运输成本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区位条件相当的广西拥有沿边、沿海优势,特别是凭借每年在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进一步打造了“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大通道”,我州桥头堡位置将受到严峻挑战。

三、红河州桥头堡建设的重点

实施桥头堡建设,是顺应发展规律的战略选择,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红河新发展的有力举措。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努力做到桥头堡建设的思路早确定、规划早出台、工作早启动、成效早显现。

(一)牢固树立合作交流和互利共赢理念,为红河州桥头堡建设提供思想保障

发展需要合作,合作才能共赢。大发展需要大交流、大合作,但这种合作应该是平等的、互利的。要真正做到平等互利、合作共赢,不但需要人人遵守规则,更需要有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胸怀和眼光。

我州在桥头堡建设中对外的交流与合作,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的,既要充分照顾和保障各方的利益,也要体现各方的共同期待,得到各方的认同支持。综观国际经济环境,我国包括我州的发展既面临着良好机遇,也面对着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州在桥头堡建设中,要积极加强同东盟国家和周边发达省市区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双方或多方的密切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入发掘各自可以利用的资源和优势,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推进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交流与合作,在合作中共求发展、取得双赢,扎实有效地推进红河桥头堡建设。

(二)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红河州桥头堡建设提供更强的承载能力

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实施桥头堡战略的基础。目前,交通设施滞后仍然是制约红河州桥头堡建设的瓶颈。我州要把构建面向东盟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推进桥头堡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切实有效地推进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着力构建陆路、航空、水运“三位一体”的面向东盟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是要狠抓铁路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建成云桂铁路、玉蒙铁路、蒙河铁路,开工建设昆明至蒙自城际高铁和师宗至蒙自、文山至蒙自铁路,推动建设弥勒至泸西至师宗、新平至建水、元江至河口、普洱经红河南部地区到蒙自的沿边铁路,形成州域“三枢纽(蒙自、弥勒、建水)一极点(河口)”的铁路网状格局。二是要狠抓公路建设。要围绕境内“三纵三横”公路骨架网络规划,加快推进石蒙高速和元绿等6条二级公路建设,尽早实现昆明至河口公路交通高速化,县市政府所在地至州府蒙自公路交通高等级化。尽快开工建设蒙自至文山、石屏至红龙厂高速公路,打通石文(石屏至文山)经济产业带和通往“两广”的梗阻地段。

实施建水至元阳、石屏至红河、高大至石屏、红河至绿春等二级公路建设,不断提高县际公路等级。三是要狠抓红河机场建设。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尽快动工建设,力争“十二五”中期开通民航。四是要狠抓红河航运建设。抓紧与越方的对接和磋商,尽快启动中越红河航运开发建设,建成从河口到越南海防港便捷的航运出海通道。

(三)全力打造 “三大产业基地”,为红河州桥头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经济产业建设既是桥头堡建设的核心,又是桥头堡建设的重要支柱。我州要紧紧围绕昆-河-海经济走廊产业带建设,充分发挥州域内和东南亚国家的资源优势,优化生产力布局,整合资源要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工业产业基地、旅游产业基地三大产业基地,加快外向型经济产业发展,尽快形成面向周边国家的产业发展新优势。一是要全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充分发挥我州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和品牌农业,加快实施“8311”行动计划,推进农业外向型和高端领域发展,培植一批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和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形成有较大规模的骨干产业集群。加强与周边国家在农业开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出口规模,积极打造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二是要全力打造工业产业基地。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培育具有我州特色和优势的工业产业集群,加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加快红河工业园区和建水、弥勒、泸西、石屏等工业园区建设,以冶金、高端煤化工的规模扩张和精深加工为重点,着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规模,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超十亿元、百亿元的大企业和大集团,努力把红河建成世界级的锡、砷、铟生产基地和国内外知名的有色金属、煤化工、综合能源和优质烟草基地。力争到2015年全州实现现价工业产值1500亿元以上。三是要全力打造旅游产业基地。要按照国内旅游链的终端和边境国际旅游链的开端的定位,做好昆明红河旅游带与跨境旅游的有机对接,重点抓好集观光、度假、康体为一体的元阳哈尼梯田核心区、弥勒红河春天健康运动休闲度假村、蒙自长桥海旅游度假区、石屏异龙湖生态休闲观光度假区、个旧大屯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开远凤凰谷片区乡村旅游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按照“互利、双赢”的理念,全力推进跨境高尔夫健身休闲度假等高端旅游项目,加快跨境旅游的开发、建设,筹划、开展独具特色的民族节庆、跨境夜景游等活动来创意红河,打造跨境旅游新品牌,以全面提升红河旅游业的档次和品位,力争形成中国一流、世界水平、最具特色、最有魅力和向往度极高的旅游胜地。

(四)着力构筑 “三大平台”,为红河州桥头堡建设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加强对内对外的开放与合作是推进桥头堡建设的重要手段。我州在桥头堡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独特的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平台、对内经济合作平台、贸易平台三大平台建设,切实加强对内对外的开放与合作,有力地推动我州桥头堡建设。一是要切实加快对外开放平台建设。

全面推进中国红河-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积极争取中央批准扩大该合作区范围,使合作区延伸至整个红河州,并依托昆明和越南河内向昆河海经济走廊的其它区域延伸。要创新外商投资管理方式,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引导外资投向我州的重点产业、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循环经济等领域。

鼓励州内优势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周边国家的资源配置、产业分工和市场竞争,带动州内产品出口和劳务输出。争取尽快启动红河综合保税区建设,充分发挥保税区口岸、物流、加工等主体功能,不断拓展商贸流通、保税物流、高端制造等业务,形成支撑红河州桥头堡建设的重要载体。二是要切实加快对内经济合作平台建设。要加强与“泛珠三角”、“长三角”和各省区更广泛的互利合作与协作,推进国内发达地区与我州进行全方位的对接,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无障碍流动,实现双向互动、优势互补和有机连接。进一步优化内部环境,创新工作机制,调动各方力量,采取更加有效的招商形式,特别是要主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抓住“央企入滇”的大好时机,引进更多的大企业、大集团进驻红河,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三是要切实加快贸易平台建设。要从桥头堡战略层面规划,把红河建设成国家级沿边开放经济区,大力提升红河在全省乃至全国整体开放战略中的地位。要加快河口、金水河口岸、边民互市通道等重点地带开发,力争把河口公路口岸增设为国家级一类口岸,积极探索和创新通关查验模式、管理方式、监管机制和作业流程,积极推进通关科技化、通关自助化和落地签证便利化,不断提高通关效率。要鼓励更多外地企业、资本进入,扩大和深化与越南等周边国家的合作,着力打造红河进出口贸易服务平台,不断提升贸易水平和贸易总量,力争到2020年,实现进出口货运量1000万吨以上、出入境人数达1000万人次以上,进出口贸易额达80亿美元以上。

(五)全力建设 “三大中心”,为红河州桥头堡建设提供有效载体

推进桥头堡建设,必须有重要的抓手和有效的载体。我州在桥头堡建设中,就要全力抓好区域信息交流中心、现代物流中心、进出口贸易中心三大中心建设,把信息交流、现代物流、进出口贸易作为推进桥头堡建设的有力抓手,快速有效地推进桥头堡建设。一是要着力建设区域信息交流中心。围绕“政务信息、商务信息、公益信息”三条主线,从横向与纵向互动交流结合层面整合中国特别是云南内部以及与东盟主要领域,包括交通物流、信息通信、贸易、旅游、电力、环境、卫生等领域的信息资源,集成和逐步建立各种数据库。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不断巩固提升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努力拓宽网络覆盖面,拓展信息通信服务业务,为桥头堡建设提供优质的信息通信服务。二是要着力建设区域现代物流中心。依托滇南中心城市和红河工业园区、红河综合保税区、边境口岸,建设蒙自、弥勒、建水、河口等现代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全面建立快捷准时、设施配套、运转高效、优质价廉的现代物流网络服务体系,把我州建设成为物流设施一流、物流企业集聚、物流市场活跃的连接东盟国家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三是要全力建设区域进出口贸易中心。要按照把红河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大口岸目标,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建立国际农产品、矿产品等交易中心和专业市场,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扩大高附加值工业品、农产品、服务性产品的出口;增加资源性商品、战略物资、短缺物资和关键设备的进口,大力发展跨境金融、承揽工程、劳务输出等服务贸易,把我州建设成为西南面向东盟的区域进出口贸易中心。

(六)努力创新体制机制,为红河州桥头堡建设增添发展活力

创新体制机制,增添发展活力,是加快桥头堡建设的加速器和助推器。我州在桥头堡建设中,要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为桥头堡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一是要继续深化改革。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建立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投资贸易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切实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二是要完善经济合作新机制。探索建立边境自由贸易区的新模式,加快建立稳定的外贸增长机制,推进利用外资体制改革。完善扩大区域经济合作新机制,建立完善与周边国家共谋发展的勾通、磋商机制。大力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逐步建立金融财政支撑体系、鼓励货物、劳务进出口相关税收优惠等政策。三是要建立人才引进培养机制。要通过竞争择优、教育培养、人才流动、人才激励等措施和机制,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掌握世界贸易规则,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熟悉东盟国家法律法规、商贸法规、技术标准的综合型人才,切实加强对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国情、经济社会、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市场等方面的研究,为加快桥头堡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四、红河州桥头堡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桥头堡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落实。要提高认识,加紧开展前期工作,细化工作方案,认真贯彻落实好上级党委、政府的相关精神,不断探索推进桥头堡建设的措施和办法。州级将建立由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专门领导、协调机构,统一指挥,加强对桥头堡建设工作的领导,全面负责加快推进红河州桥头堡建设的各项重大决策及内外、多边协调工作。县市党委、政府也要尽快成立实施桥头堡战略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机制,形成“职责明确、上下联动、通力协作、高位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在统一思想认识、统一目标任务、统一步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各自渠道独特优势和各自平台的独特作用,切实有效地解决桥头堡建设的困难、问题,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

(二)强化政策保障

要根据国家、省出台的指导性意见,尽快研究出台红河州桥头堡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全州桥头堡建设作出统一的战略部署,作为桥头堡建设的“总线路图”,以便在全州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目标、统一步调,凝心聚力,协同努力,加快建设步伐。要及时筛选、上报桥头堡建设项目,确保“计划进笼子、项目进本子、资金进盘子”,争取得到国家、省的政策倾斜、项目支撑和资金支持。要积极争取中央、省对红河州各种财政补贴政策继续维持不变的基础上,对产生于州域内的各种税收,不分中央、地方或共享税,全额留归红河或专项返回用于我州发展。要全力构建融资平台,争取组建区域性发展银行,鼓励和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到红河州设立分支机构,大力支持州内金融机构承办人民币跨境结算、资金融通、直接融资、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外包等业务;盘活州域内银行存款,有效缩小存贷差,大力支持地方发展,为桥头堡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继续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设,为实施桥头堡战略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强化基础工作

打铁要靠本身硬。红河州在积极争取中央、省的帮助、支持的同时,最重要的是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积极行动起来,围绕桥头堡建设,扎实做好基础工作。要更多地起用敢于面对问题、敢于负责、开拓精神强,善于解决问题的干部;要抓好电力、通信网络等基础建设,为实施桥头堡战略提供有力保障;要做好规划项目的储备与论证,以富有远见而有效的前期工作促成方案的优化、项目的落地、资金的落实。要抓紧建立与桥头堡建设相配套的各种制度,进一步抓紧建设国际大通道和输油管道建设。要切实改善边境、民族、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边疆环境等,为全面推进桥头堡建设提高红河发展质量和水平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四)强化宣传引导

红河州的桥头堡建设,要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要靠全州各族人民的关心、关注、协作与支持,最终要依靠全州上下的共同努力。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州内各级组织、各种会议及各种传媒的作用,广泛宣传实施桥头堡战略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方法措施,引导全州各级各部门、各族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关心、支持和参与桥头堡建设,营造声势,形成凝聚人心、振奋精神、齐心协力建设桥头堡的良好氛围。

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州各级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共同努力,红河一定能把握机遇,励精图治,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创新突破,把红河建设成融合滇中,连接大西南,对接两广的枢纽;建成以对越合作为纽带,走向东盟、面向印度洋沿岸的国际化门户和区域经贸合作模范州。

第五篇: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保障桥头堡建设用地

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保障“桥头堡”建设用地

西双版纳州国土资源局 2011年7月13日

根据州委办公室《关于举行州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11年第二次集中学习和全州第二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暨上半年务虚会的预通知的补充通知》(西办发电[2011]60号)精神,州国土资源局对外加快西双版纳州“桥头堡”建设作如下书面汇报:

一、我州“桥头堡”建设面临的任务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州“桥头堡”建设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积极推进中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国际大通道建设,包括多条通向中国内地和通向周边国家的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建设,其中包括纵贯西双版纳的玉溪-磨憨铁路建设。第二,抓好磨憨等重点边贸城镇的规划、建设和发展。第三,积极支持具有我州特色和面向东盟具有市场优势产业的发展,包括电力、化工、生物资源加工等。

二、我州建设用地面临的严峻形式

根据省政府批准的《西双版纳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主要调控指标,到2020年,全州城乡建设用地总控制在24万亩以内,这是个刚性指标。由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加速和两年多来扩内需、保增长用地需求,上述指标远不够用。2009,全州建设用地规模已超过34.98万亩,已透支了10余万亩用地指标。而我省“两强一堡”(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桥头堡”建设)战略必须抓紧实施。在建设用地剧增,土地供需矛盾凸显的严峻形式下,如何破解土地供需难题,确保我州“桥头堡”建设顺利推进,是我们国土系统不能回避、必须切实解决的课题。

三、国土管理部门在“桥头堡”建设中要做好的工作

(一)切实抓好“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从今年起,到2015年,我州要在5年间投资11.5亿元完成省政府下达的41.74万亩农田整治任务。2010年我州正在实施“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项目8个,建设规模7.45万亩,投资1.68亿元,预计新增耕地3716亩。分别是:勐海县4个,48921.3亩;景洪市3个,22562.7亩;勐腊县1个,3015.9亩。到5月底止,共完成土地平整38400亩,占54.5%;完成沟渠92条,45.3公里。今年,我州又申报“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项目11个,建设规模11.8万亩。计划投资2.93亿元。力争今年10月开工建设,2012年上半年完工。2015年,西双版纳州在完成省政府下达的41.74万亩“兴地睦边”农田整治任务后,2020年前,再完成2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任务。实现上述规划,全州高标准农田将达到126万亩,可新增耕地24000余亩,粮食总产量次超过50万吨。此举为“桥头堡”建设提供用地空间24000亩。

(二)补充耕地。西双版纳州耕地后备资源极为有限,根据调查统计,我州耕地后备资源仅20多万亩,在近期内补充耕地没有问题。为保障“桥头堡”建设用地,我们规划,从今年起,每年通过耕地开发,净增耕地至少3000亩,为“桥头堡”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三)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确保耕地先补后占。进一步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制度,坚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占用耕地实行“先补后占”的政策;加大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力度,坚强项目的监督管理和竣工验收工作,确保开垦费的安全运行,做到项目费专款专用。

(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集约用地。节约集约用地是基本国策,为真正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目标,我们必须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布局,特别是优化景洪市允景洪社区、勐海县象山镇、勐腊县勐腊镇以及其他重点镇、旅游小镇现有的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挖掘内部用地潜力,充分发挥现有土地的作用,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五)加大执法力度,清理闲置土地。由于土地存在升值空间,部分土地使用权拥有者受利益的驱使,有意囤地和闲置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土地供需关系的紧张。我们必须按照国家规定,依法打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认真清理装置土地,及时依法处置。维护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保障土地及时有效利用。加强建设用地跟踪管理,督促建设用地单位按合同约定规范建设。

(六)落实“旅游强州”战略,保障旅游建设用地。按照我州旅游产业土地利用与专项规划的要求,及时保障旅游产业建设用地,是我们国土部门的职责。旅游产业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必须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用地选择上要坚守耕地红线,绝不占基本农田,尽量使用芳草地、荒坡地、滩涂地等未利用地。我们一定积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西双版纳自然资源、主文资源、自然与人文资源双重资源结合的“三大资源”,认真落实旅游产业用地发展战略,保障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旅游建设项目用地,把旅游产业培育成全州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实现把西双版纳打造成为“北方避寒过冬的好地方,东南亚傣民族寻根访源的好地方,国内外游客回归自然、享受天然氧吧、追求的好地方”这一总体目标,把西双版纳建设成为中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中国人游东盟各国、及海外游客游云南、游中国的中外旅游集散地;成为集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健身、商务会展为一体的国际旅游胜地。

(七)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长期以来,我州农村居民点设置和建议,一直处于无规划、无计划、无审批、无规范的“四无”状态,普遍存在乱占乱建的现象。2009年,我州农村65.44万人口村庄用地24.66万亩,其中宅基地用地占80%以上。村庄人均用地251平方米,超过国家户均占地标准101平方米。2010年,我局草拟了《西双版纳州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初步提出户均宅基地用地标准250平方米,高于国家标准100平方米。如果实施这个办法,全州将为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开创一个良好的开端。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桥头堡”建设提供用地保障,缓解建设用地压力。

(八)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节约集约用地社会意识。加强“桥头堡”建设,是造福全州各族人民的事,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通过宣传,帮助全州各族人民树立“桥头堡”意识和节约集约用地意识,不仅使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国策落在实处,也为动员全州各族人民参与“桥头堡”建设扫清思想障碍,提供强大物质力量。

下载为桥头堡建设提供纪律保障的探索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桥头堡建设提供纪律保障的探索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考与探索

    对年轻的公务员如何成长为 真正乡镇干部的思考与探索在就业形式愈发严峻的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党中央解决民生实际的重中之重,而随着历年来以基层工作为主要对象的......

    思考与探索

    思考与探索 1.反思你执教的一次语言教育活动? 2.在谈话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 在一次的语言教育活动《三只小猪》中,我将幼儿分成三大组进......

    国企纪律建设思考

    国企纪律建设思考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任务的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领导,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重塑严肃政治生活,是国有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政治任务。国有企业仍然面......

    关于云南建设桥头堡认识误区的思考

    关于云南建设桥头堡认识误区的思考 摘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建设桥头堡,是云南“十二五”时期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当前云南推进“桥头堡”建设,在思想上和实践中存在......

    推进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思考

    各位领导: 结合这次县委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的研讨主题,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不足之处,欢迎给予批评指正。 县委、县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工作的......

    服务集聚区和保障房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沁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服务集聚区和保障房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一、 关于服务集聚区建设工作 1、质监部门应当做哪些工作 质监部门作为政府质量安全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结合自身......

    (3稿)对两强一堡建设与纪律保障的思考

    对“两强一堡”建设与纪律保障的思考 ———以红河州作风建设工作为例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提高国家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进一......

    建设知识型职工队伍的探索与思考

    建设知识型职工队伍的探索与思考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各级工会组织掀起了“建设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的浪潮。近些年来,江山农村合作银行工会在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