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定期存单到期不能支取的案例
定期存单到期不能支取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一客户手持两笔个人定期存单急匆匆至营业大厅来办理存单支取业务。在柜员审核过程中发现存单持有人已故,本人身份证已收回,现由其女儿代理支取。该存单金额共计人民币**万元,存期五年,到期约转。当天若客户要求支取现金必须提供本人证件和代理人证件,对已故的应提供公证处开具的公证书才能办理。经过询问,客户已在两年前通过公证书办理过存单密码重置业务。当天客户是从外地赶来办理的,因已到期。对没有证件和依据不能办理后,客户表现得很不满,要求马上提款走人。最后经过双方努力,我们全力配合,客户重新出具公证书,办理存单支取业务。
二、案例分析
此案例中造成业务不能及时办理主要原因是由于经办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未对客户提醒到位,工作方法简单,将责任直接推给客户,未站在客户的角度上解决问题。
三、案例启示
上述案例提示我们在办理此类业务时:
(一)是要做好提醒工作,客户手持公证书前来办理业务时,应及时告知客户,公证书要收回,存单户名要更改。我们应做存单销户处理,支取后由继承人重新开户,以免时间久后客户忘记密码而无法支取。
(二)是要做好配合工作。对此类出现的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应该尽量做好解释工作,配合客户寻找途径帮助解决问题。
(三)是要做好安抚工作。对于面临客户出现不满情绪时,我们应该做好服务,安抚客户的情绪,急客户之所急,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诚意。最终客户把存款留下,还表示感谢。这也体现了银行真正的客户营销服务意识。
第二篇:银行卡无法办理大额支取业务的案例
银行卡无法办理大额支取业务的案例
一、案例介绍
网点一贵宾客户持卡要求转帐汇款100多万元,柜员为其办理转帐汇款业务,柜员按照客户填写凭证录入收款人户名、账号、转帐金额、身份证件类型及身份证号码,并核查打印客户身份核查结果,又经过远程授权程序将卡、证件、凭证及客户身份核查结果一一拍照向授权中心提交后,画面显示“交易失败”,原因是证件类型不符。柜员经查询,原来客户开户时用的是临时身份证,而临时身份证已失效。柜员只好进行证件类型变更,然后再为客户办理大额转帐汇款业务。
二、案例分析
一笔取款业务三次录入、三次拍照、三次授权,其间用了四个交易才完成一笔取款业务。柜员办理业务压力大,客户对此还不理解、不满意。如果柜员办理汇款时,系统提示原开户证件为临时身份证,随后提示是否进行客户信息变更,然后在证件、账户介质、本人办理的情况下,点击“是”进入客户信息变更。客户信息变更完毕后,进入汇款画面完成汇款业务。这样,减少交易次数的同时,大大节省了柜员办理时间,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三、案例启示
(一)优化个人业务交易程序,在办理业务中出现身份证件不符的情况时,系统能够自动提示开户时身份证件类型,在账户本人证件、介质齐全情况下,及时对客户信息加以变更,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服务。
(二)做好客户身份证件类型不符无法办理业务的解释工作。柜员对因身份证类型不符无法办理业务的客户,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诚客观地解释清楚,得到客户的理解,并及时办理一切变更手续,上下沟通,以最快的时间为客户办理完业务,赢得客户的满意。
第三篇:信用卡非本人支取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信用卡非本人支取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一、案例介绍
网点柜员为客户办理一笔信用卡支取现金业务,是由代理人支取,违反信用卡取款业务必须本人办理,引发风险事件的发生。
二、案例分析
信用卡是银行或其他财务机构签发给那些资信状况良好人士的一种特制卡片,是一种特殊的信用凭证,持卡人可凭卡在发卡机构指定的商户购物和消费,也可在指定的银行机构存取现金。信用卡取款规定:取款业务必须本人办理,须凭身份证原件和卡片或直接凭密码和卡片办理。此案例说明柜员因不了解制度规定,违规为代理人办理了信用卡支取业务,特别是有透支功能的信用卡,埋下很大的风险隐患,一旦发生外部欺诈风险,银行处于被动,及易给银行带来经济及声誉损失。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网点柜员对信用卡业务的学习。使其在办理业务时,能熟练掌握业务流程和制度规定,做到心中有流程,避免按***惯、凭经验操作,自觉抵制风险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对一线员工风险意识教育。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增加,特别是银行卡种类繁多,柜员要与时俱进,通过典型案例学习,使柜员明白,随意操作的风险所在,增强员工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柜面操作习惯,从源头上杜绝风险事件的发生。
第四篇:债务到期不能清偿即将抵押房屋作价转让给债权人
“债务到期不能清偿即将抵押房屋作价转让给债权人”的合同条款是否有效?
读者来信:2007年11月,张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向我借款60万元。双方约定:借期一年,张某以自己城区的一处房产作抵押,如果张某到期不能清偿债务,即将上述房屋作价转让给我。一年债务到期后,张某无力偿还债务,我提出按照当时双方合同约定将抵押的房产折价抵债。经估算,该房产的价值为65万元,我找补给张某5万元。但张某却提出,“到期不能清偿债务,即将上述房屋作价转让给吴某”的条款属于法律禁止的流质条款,该条款是无效的。请问,事实是这样的吗?——市民吴先生
律师解答:在该案中,到期作价转让的合同条款是有效的。《物权法》第186条规定:“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届满前,不得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注释:本案中不是直接约定为归谁所有,而是约定作价转让给我,即按市场价格进行评估后,卖给我,用以折抵借款。《担保法》的司法解释同时也规定债务履行期届满后抵押权人未受清偿时,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可以协议以抵押物折价取得抵押物)该条款在法律上被称为“流质条款”或“抵押物代偿条款”。《担保法》的第40条及其司法解释的第57条第1款都有类似的规定。法律禁止流质抵押的立法目的在于防止债务人因一时急于借款,便以高价的抵押物作为少额债权的担保,到清偿期到来后因不能清偿债务便失去了抵押物的所有权。
但《担保法》的司法解释同时也规定债务履行期届满后抵押权人未受清偿时,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可以协议以抵押物折价取得抵押物。因此,只要抵押物的价值按照市场价格合理折算,抵押权人取得抵押物就不会对他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就没有违背立法用途。
在本案中,双方约定“到期不能清偿债务,即将上述房屋作价转让给吴某”,并非法律禁止的流质条款。而且该房产经评估市场价格为65万元,吴某也愿意将差价5万元找补给张某,并没有损害他人利益。据此,张某的“合同条款无效”主张于法无据,他应当履行合同义务;吴某可以要求张某在不能按时清偿债务的情况下将抵押房屋按照市场价格转让给自己。
第五篇: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案例
All empires fall, you just have to know wh王某于2009年10月27日进入上海A公司工作。同日,A公司、王某签订期限至2012年10月26日的《劳动合同书》,约定试用期至2010年1月27日止。2010年7月8日,A公司出具《解除(终止)劳动关系通知书》,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决定与王某解除劳动合同。2010年7月15日,王某向上海市某某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仲裁裁决做出后,A公司不服,诉至原审法院,要求判令不恢复劳动关系、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等诉求。A公司诉称:王某对于其从事的工作岗位缺乏必要的电脑操作技能,不懂SAP系统操作,多次出现工作失误,难以胜任公司工作。而王某辩称:A公司并无证据证明其不胜任工作。其不同意A公司的上诉请求。
原审法院认为,A公司、王某之间劳动合同是由作为用人单位的A公司做出决定而解除的,根据法律规定,A公司应对其所主张的解除理由承担举证责任。A公司主张王某不能胜任工作,A公司应举证王某存在不能胜任工作的事实,且A公司已对其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但王某仍不能胜任工作。A公司就其主张提交《关于将王某退回人力资源部的报告》为证,王某对此不予认可。因该证据的制作方为A公司,而A公司既未能就该证据的真实性进一步举证证明,又未能提供其他证据以印证该证据所述内容,故对该证据,原审法院不予确认。A公司凭其主观猜测主张劳动合同已无法继续履行,但未能举证证明合同存在客观上已无法履行的情形,故对A公司该主张,原审法院不予采纳。A公司未能就其解除劳动合同的合法性举证证明,故王某主张A公司的解除行为违法,并要求恢复劳动关系,符合法律规定,原审法院予以支持。
原审判决后,A公司不服,上诉至二审法院。A公司向二审法院提供公司ERP学习资料(A公司称ERP为SAP系统的一部分),旨在证明公司曾就该学习资料对王某进行过培训。王某对该证据有异议,称其从未见过。因仅凭学习资料不能证明A公司曾对王某进行过培训,A公司又无其他证据可证明其主张,故对该证据的证明力二审法院不予认定
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解:
本案主要有以下法律要点:
l企业因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的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必须要有完整的“考核—经过培训或调岗—考核”的程序;
l用人单位对解除行为所依据的事实负举证责任。
本案中:
1)A公司以王某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后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以后仍不胜任工作为由解除与其劳动合同,A公司对其主张应负举证责任。A公司就其主张提交《关于将王某退回人力资源部的报告》为证,但是,该证据的制作方为A公司,而A公司既未能就该证据的真
实性进一步举证证明,又未能提供其他证据以印证该证据所述内容,故对该证据,法院不予确认。
2)当劳动者的工作能力不能满足所从事的岗位时,用人单位并不能直接解除劳动合同,而是要经过一个法定的前置程序,即对其进行培训或者调岗。A公司向二审法院提供公司ERP学习资料,旨在证明公司曾就该学习资料对王某进行过培训。但仅凭学习资料不能证明A公司曾对王某进行过培训,A公司又无其他证据可证明其主张的事实,故对该证据的证明力二审法院不予认定。
3)A公司提交的证据存在瑕疵,未能提供有效证据证明其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2项规定,A公司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其行为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操作提示:
企业合法解除能力不足、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必须保留以下证据材料:
1)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相关证据,比如岗位考核制度、考核任务书、考核结果,或者经劳动者确认的没有完成工作任务的相关材料;
2)对劳动者进行培训的培训记录,如培训登记表、培训费用原始凭证、培训总结、培训考试试卷以及记录劳动者培训过程的照片或者录像等;
3)劳动者经过培训后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后,再次被用人单位确认不能胜任工作的相关证据;
4)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劳动者,或者向劳动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相关证据;
5)通知工会的证据,包括工会签知、收到的签字文档;
6)用人单位将书面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送达劳动者的相关证据。ere to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