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党的性质的不同阐释
一、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党的性质的不同阐释
党的性质是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静态范畴是指无产阶级政党这一基本原则为历代共产党人所共同坚持。
动态问题特指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与政治任务,适时地从理论上不断探索,在践上不断突破,解决在不同的客观前提下怎样坚持和保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问题.问题分析角度: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党的性质问题上一以贯之的基本思想;对于怎样确保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他们虽有不同的理论着重点,但要求工人成份占据党内的主体地位则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1、建党初期,强调在中国建立一个有广泛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 体现:农民、小资产阶级分子入党
背景: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问题:非无产阶级思想.解决措施:洗党
加强思想上、政治上教育.评价:本质上反映了中国革命的要求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党的高度的历史能动性和政治创造力。——边界党 “厉行洗党”
宁冈、永新两县的党组织全部解散,党员重新登记。对不敢站出来领导群众斗争,起不到党员作用的,一律洗去;对被敌人抓去做了坏事的,查清楚问题予以除名;对叛党投敌出卖了组织和同志的,作出严正查处,罪行重的予以处决.2、建国后,强调在中国建立一个有广泛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 体现:知识分子入党.背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评价:把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是邓小平等人对党的性质理论的特殊探索与贡献,调整了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突破了共产党阶级基础的理论界线,为大量知识分子进入党内排除了最大障碍
3、改革开放以来,强调在中国建立一个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 体现:“两新”组织从业人员入党.背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问题:流动党员、“隐性党员”、“口袋党员”.评价:增强党的凝聚力,扩大党的社会影响力.——两新组织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巨大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他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促进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摘自中共中央2006年11月颁发的《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
2001年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讲话:非公企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国家增加了税收。非公企业的优秀分子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入党条件修改: “年满18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革命分子——“年满18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
两个先锋队的修改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十六大报告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
十六大报告强调,包括私营企业主在内的新的社会阶层成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个代表内容的增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疑问1:新时期工人阶级是社会的主人翁?
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是一个总体的政治判断,不等同于个人的具体职业感受
其一,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没有变;其二,调整经济结构,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符合工人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其三,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处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大环境中,必须接受我国法律的约束.疑问2:共产党成为“全民党”?
全民党一是指前苏联赫鲁晓夫 “工人阶级的理想、它的政策和意识形态成了全体人民的理想、政策和意识形态。与此相适应,党的性质也变了:它从工人阶级的党变成了全民的党。” 二是西方的社会民主党在发展党员方面没有任何条件的限制,全体社会成员可志愿加入,也可随时自愿退党。
共产党不会成为“全民党”-----党的纲领、章程、指导思想等均沒有变
发展新成员有著严格的标准新,只有新阶层那些具备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愿意为党的纲领而奋斗的先进分子才能吸收入党依照对党员的要求,加强对新成员的教育和管理,丧失条件者将被清除出党.4、综合印象:中国共产党的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
中共及时适应形势变化,正在努力寻求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方式与途径,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社会各阶层和经济精英的做法,使得中共党员远远超越了农民、工人的范畴,对许多国家和政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英国《金融时报》评论
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内涵
两个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一个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从工人阶级的自身特点看,工人阶级是最先进、最有前途的阶级
组织性、纪律性强;革命最坚决、最彻底、最不会妥协;分布较集中,易团结起来形成强大的力量;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易于形成紧密的工农联盟。
2.从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变化看,它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基本力量
目前中国约有5000万人规模的新社会阶层,他们掌握或管理着1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并直接或间接贡献着全国近1/3的税收。3.从中国共产党的构成看,党是由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 党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并不是说其他阶级出身的具备党员条件的人不能入党,也不是说吸收这些人入党就改变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党的自身特点决定的①由先进理论、科学世界观武装起来的党②由中国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党;③按照最科学、最合理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党 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 1)处理党内关系的总原则――“四个服从”的原则: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2)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产生的原则――党内“选举”制度: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3)确立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的地位及其各层次之间关系的原则――党的组织机构体制: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4)处理党的上下级组织之间关系的原则――党内“监督”制度: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5)党的各级委员会的领导制度――党内“集体领导”制度: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讨论、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6)处理党的领导人同党和人民之间关系的原则――禁止个人崇拜的原则: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
2、党的领导地位是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 历史与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的重任,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党领导民族解放的重心地位,自身建设和局部执政实践奠定了党的领导基础,民族复兴和腾飞巩固党的领导地位。
3、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一,只有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第二,只有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更有效地组织广大群众投身到改革和建设事业中来。第三,只有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的胜利进行。第四,只有坚持、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维护和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
(四)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党的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党的最低纲领:是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最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基本纲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由来
1、《共产党宣言》为无产阶级政党确定自己的宗旨提供了基本依据
2、《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提出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3、1942年延安整风,毛泽东提出“面向工农兵”
4、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5、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6、1945年党的七大第一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
——党的宗旨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共产党人“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毛泽东 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
——邓小平
——党的宗旨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我们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要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
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以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穿着一条红线,就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胡锦涛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有几个?
入党前有两本书是必须要读的:《共产党宣言》、《中国共产党党章》(十七大)
什么是党的指导思想(或行动指南)?:指导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因此,指导思想可以有另一种表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1.关于马克思主义(1)含义:无产阶级谋求最终解放的科学理论。(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3)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4)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核心是剩余价值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论证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学说,直接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和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
2.关于列宁主义
(1)含义: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2)诞生标志: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3)意义:从实践上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从书本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3.马列主义的历史地位
(1)没有马列主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2)没有马列主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
(3)没有马列主义就没有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4.必须澄清的几种模糊和错误认识(1)“马克思列宁主义已经过时”。(2)“马克思列宁主义仅仅是一个学派”。(3)“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是拿本本来”。
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1.萌芽: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1921—1927),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党的成立)2.形成:土地革命战争的前中期(1927—1935),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3.成熟: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1935—1945),新民主主义理论成型并在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4.发展: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1946—1978年),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1.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2.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3.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4.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1.主要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活的灵魂:(1)精髓:实事求是(2)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一)关于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3)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3.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发展动力:改革(5)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独立自主(6)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7)战略步骤:三步走(温饱、小康、中等发达国家)(8)领导力量与依靠力量:(9)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4.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2)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3)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4)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体系。
5.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
(二)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科学判断了党的历史方位。(2)科学判断当今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多极化格局)。(3)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和成功实践。(4)党的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党员结构、新老更替)。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三个方面辩证统一,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其他内容围绕这个核心内容而展开和延伸。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1)精髓是坚持与时俱进(2)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3)本质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1)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2)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3)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方法
1.在增强自觉性和坚定性上下功夫(真学、真懂、真信、真用)2.在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3.在长期坚持和丰富发展上下功夫
四、科学发展观
(一)基本表述
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主要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2.我国发展实践的总结3.国外发展经验的借鉴(发达、不发达国家、战略资源)4.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全面小康、问题矛盾)
(三)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第一要义是发展
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
本质要求:又好又快
2.核心是以人为本
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即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处理“四个关系”:统筹中央和地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统筹“两个大局”: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必须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1.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4.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一、端正正确入党动机
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简单的说,就是为什么要入党? 毛泽东同志《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了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 正确的入党动机:
在思想上承认党的纲领和党的章程,并在行动上努力实践,积极投身于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的事业,才能说他具备了正确的入党动机。
1、初涉政治生活的不成熟性
2、改革大潮的竞争压力影响:许多用人单位把是否是“党员”、“干部”作为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信号,学生党员、干部往往被抢手的单位录用,并安排到重要岗位,这就使得许多大学生把入党作为目标,希望自己的政治面貌一栏能在大学毕业时填上“党员”二字。
3、社会转型价值失衡的折射:价值观念的断裂和不连续,折射到当代大学生中,使自我意识较强的大学生很容易滑向价值主体的“自我化”。
4、家庭教育缺失和不良影响:家庭教育在价值定向上出现了偏差,“重智轻德”,忽视子女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子女价值观念功利化的问题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5、学校党建教育尚待加强和改进: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中,注重外显行为较多,注重思想上入党的要求不足; 从党员教育的时间结构看,入党前教育较多,入党后的继续教育不足。
1.主动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正确的入党动机。
一、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活动,通过参加活动来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
二、积极学习党组织的理论和文件,参加党组织安排的有关培训学习。
2.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不断端正入党动机。共产党员的党性是共产党员的灵魂,是党员素质的根本。它包括:(1)政治修养(2)理论修养(3)作风修养(4)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修养
3.正确处理入党过程中的几个矛盾和关系,用正确的入党动机克服不正确的入党动机。处理好远大的理想与今天的实践的关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终身奋斗目标,表现在为不同历史时期的目标而奋斗。
处理好个人坚持高标准和周围某些党员中存在的缺点或错误的关系,要坚定信念,把握统一标准。
处理好“组织上入党”与“思想上入党”的关系,为入党的门,先做党的人。
高校学生与中国共产党
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 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在现阶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而奋斗。” 十七大指出:“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毛泽东、董必武――从南湖到开国大典;何叔衡、邓恩铭、陈潭秋――血洒疆场志未酬 李汉俊、李达——脱党而不放弃信仰;刘仁静、包惠僧——历经曲折迷途知返;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背信弃义叛党投敌;王尽美――英年病逝 感撼后人; 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责任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
从“五四”开始到全国解放前,青年学生们纷纷将“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最高使命。
全国解放后,爱国的表现已不再是救国,而是爱国、兴国、强国。青年往往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
神圣而光荣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而全面的复兴,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
三.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入党? 对党的认识
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党是先锋队的概念
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明确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必定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两个概念,其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是完全一致的。
前者着眼于党的阶级基础及其先进性,反映的是党与工人阶级之间的本质关系;后者着眼于党的群众基础及其先进性,反映的是党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之间的本质关系。
二者又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前者决定着后者的性质和方向;另一方面,后者又影响和制约着前者。二者统一于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践之中,统一于整个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之中。
中国共产党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并不是说其他阶级出身的具备党员条件的人不能入党,也不是说吸收这些人入党就改变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只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工人阶级的立场,一切从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符合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纲领和路线,即使党内的工人成分不占多数,也可以建设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2.党是领导核心的概念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领导仍然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3.“三个代表”的概念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南湖红船扬帆起航,就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领导核心作用。
入党动机:入党不是为私,而是为了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把自己奉献给党和人民。青年人入党是党和国家的战略问题,新生代是党的重要贮备力量,大学生入党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在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和革命、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有志气的青年知识分子的一种带规律性的现象。
有理想、有抱负,愿意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先进的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有所作为。把加入党的组织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为我们平凡的生活带来庄严和神圣,使青年人的成长进步有了永远的原动力。
青年人入党是时代的召唤:“科教兴国”已成为我国全民族的意志和共同目标,而高校又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全面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大责任。当代大学生,只有努力使自己成才,将来才能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这是我们成才的根本方向和既定要求。
青年人入党是自身成长的需要:大学时期是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成型的关键时期。进入大学的青年在心理上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念和政治方向的理性选择期。在第一时间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激发和引导他们加入党组织。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每一个青年的前途离不开国家的前途,没有国家的前途,也没有青年的前途。我们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将会给每个青年创造用武之地。同时,国家的前途也离不开青年的前途,一个国家的希望就寄托在青年身上,寄托在你们身上。没有青年的牺牲和奋斗精神,没有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这个民族和国家也是没有希望的。这两点互相联系,归根到底,就是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
胡锦涛总书记的希望: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在党的领导下, 让青春在振兴中华的伟大实践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5月4日 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举行。胡锦涛讲话,希望广大青年坚持远大理想、坚持刻苦学习、坚持艰苦奋斗、坚持开拓创新、坚持高尚品行。
第二篇:浅析建国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矛盾
学术界公认的建国以来的历史分期主要为:过渡时期(1949~1956)、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文革时期(1966~197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本篇文章将有针对性的浅析一下这些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矛盾问题。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也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1】而在如何处理这对矛盾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对民族资产阶级是有斗争的,但必须团结它,是采用既团结又斗争的政策,以达到团结它共同发展国民经济之目的。”对于过渡时期国内主要矛盾两方面的关系性质以及解决主要矛盾的方式,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中作了分析。他指出,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它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这本来是对抗性矛盾,但如果处理得好,可以转变为非对抗性矛盾,可以用和平的方法解决这个国内主要矛盾。【2】这给我们的其实就是: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使对抗性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另一方面,又要利用一切条件防止非对抗性矛盾激化为对抗形式。正是由于对这对矛盾的准确把握,所以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上才会采用和平赎买的政策。
随着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我国开始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中共八大通过的“政治决议”宣布:“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突出了我国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这一基本国情,将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是中共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主要矛盾的新认识,符合我国客观实际的,也是基本正确的。从“八大”到1957年,毛泽东坚持了这一论断,并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但到1957年反右派斗争后,毛泽东逐渐放弃了正确论断,逐渐侧重于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研究国内矛盾,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矛盾是主要矛盾,进而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从而使阶级斗争扩大化,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灾难,而十年文革正是这种阶级斗争的延续。说到底,还是由于决策者对国内矛盾认识不清,没能正确区分好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一刀切地把人民内部矛盾当做敌我矛盾去处理。
十年文革,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地破坏。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对我国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进行了全面的拨乱反正,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这个主要矛盾从我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从来没有改变过,并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伴始终。但是,主要矛盾的基本构成要素虽然一直维持不变,内容和形式却一直变化不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与此同时,一些长期性、根本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一些新的阶段性矛盾集中凸现,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诸多新课题和新矛盾,比如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能源、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突出等。在这种情况下,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明显增多,包括发展不平衡、部分群众生活困难、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消极腐败现象滋长等。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如果人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人们就不能适当地处理事物的矛盾”[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长过程,要有足够的信心、决心和恒心,只有正视发展过程的阶段性,才能根据新阶段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即时寻找到新对策。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凡是能够对挑战作出迅速反应的文明是可以保持繁荣的,反之则会走向衰落。党和国家的发展经验也一再表明,每当我们面临新的历史阶段之时,只有科学地认识和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才能掌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在挑战中抓住机遇,在机遇中迎接挑战。参考文献:
[3]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4]毛泽东.矛盾论[A].毛泽东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289
第三篇:不同历史时期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
不同历史时期下
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这一名词的由来
中国共产党名称由来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
(附加内容)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他,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提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他在对西欧各国共产党特别是俄国共产党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建党步骤,其中包括‚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在此前后,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张申府在北京也通过信函讨论了党的名称问题,决定采用‚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
(附加内容)‚共产党‛一词由来。
1904年,朱执信翻译日文版《共产党宣言》,‚共产党‛一词第一次在中国出现。
化学、经济等等。这些译法又被中国接受,为中日两国接受西学奠定了概念上的基础。
(附加内容)官方版:干部,是一个外事词,它被许多国家采用,其涵义是指在国家机关和公共团体中起骨干作用的人员。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党章中,首次使用了‚干部‛一词。从此以后,在党和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科学、文化等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中担任一定公职的人员都称为干部。党的十二大党章明确指出:‚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这是对我国干部本质特征所作出的科学概括,也是区别于任何剥削阶段官吏的根本标志。
(附加内容)历史版:干部是个地道的外来词。它在1539年第一次在法国大作家拉伯雷的作品中出现,借用意大利语的含义,指方框,后转义为一定的场所、环境;后转为指作品的各部分安排;后又指领导一个军团的军官。之后,又指官方或企业中的高级人员。再指青年干部和所有干部。直至今日,cadre一词在法语当中仍旧有十几个词义。汉语早年把它借来使用,已经过去了好几十年。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今天开的干部大会,这‘干部’两个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由于时过境迁,这个词又使用频繁,人
这篇纪念文章是以一大开会的月份为依据的,而不是以一大开幕的具体日期为依据的。当时,还没有举行过群众性的纪念党的生日的活动。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曾经参加过党的一大的创始人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他们回忆一大是七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因为缺乏档案资料,一时无法查证,所以就把7月1日确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七一‛作为党的生日,最早见于中央文件是在1941年6月,当时,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指示说:‚今年七一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据地应分别召集会议,采取各种办法,举行纪念,并在各种刊物出特刊或特辑‛。这是以中共中央名义作出的把‚七一‛作为党的生日进行纪念的第一个文件。从此,‚七一‛就作为党的生日固定下来。每年的7月1日,全党都要热烈庆祝党的诞生纪念日。党的一大开幕日期到70年代末才由党史工作者考证清楚,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和考证的成果,人们确定一大的召开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在一大的召开日期考证清楚以后,有的同志提出党的诞生纪
1921年7月,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提出要求加入党组织的人员必须是‚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当时,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要表现在进行政治宣传,引导工人反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为争取自身的合法利益进行罢工斗争。
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对党员的先进性提出了具体要求:‚个个党员不应只是在言论上表示是共产主义者,重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是共产主义者‛;‚个个党员牺牲个人的感情意见及利益关系以拥护党的一致‛;‚无论何时何地,个个党员的言论,必须是党的言论,个个党员的活动,必须是党的活动‛。1923年6月,党的三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为了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增加了实行党员三个月或六个月候补期的规定。三大通过的《教育宣传问题决议案》号召‚共产党员人人都应是一个宣传者‛,要求‚文学的及科学的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健全的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及社会观及‘集体主义’的人生观‛。
1925年1月,党的四大《对组织问题之决议案》要求党员‚引导工业无产阶级中的先进份子、革命的小手工业者和知识分子、以至于乡村经济中有政治觉悟的农民参加革
(包括阶级觉悟);(二)忠实;(三)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四)没有发洋财的观念;(五)不吃鸦片,不赌博。
这个时期,党员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临危不惧,面对敌人军事上的围追堵截殊死拼搏。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从血泊中爬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继续战斗,表现出无所畏惧、万难不屈的革命精神,体现了革命的彻底性和坚定性。(三)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9月7日,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提出了做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行为准则:‚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用以巩固党的集体生活,巩固党和群众的联系;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这样才算得一个共产党员。‛ 1938年9月2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强调:共产党员‚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在统一战线中应成为‚实行抗战任务的模范‛,‚各党相互关系的模范‛;在政府工作中,‚应
1945年6月,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它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并经常注意巩固与扩大这种联系。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理解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迫切需要,并帮助他们组织起来,为实现他们的需要而斗争。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决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同时以革命精神不疲倦地去教育人民群众,启发与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规定党员必须履行四项义务:1.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觉悟程度和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2.严格地遵守党纪,积极参加党内的政治生活和国内的革命运动,实际执行党的政策和党的组织的决议,和党内外一切损害党的利益的现象进行斗争;3.为人民群众服务,巩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了解并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需要,向人民群众解释党的政策;4.模范地遵守革命政府和革命组织的纪律,精通自己的业务,在各种革命事业中起模范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党员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同仇敌忾,英勇奋战,并带头冲锋陷阵,不怕流血牺牲,自觉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贡
1951年3月28日至4月9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刘少奇作重要报告,提出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关于发展新党员的决议》,根据刘少奇提出的八项条件,明确指出:要对要求入党的积极份子进行教育,‚每个党员必须下定终身坚持革命斗争的决心,积极地为党工作,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政策,遵守国家法令,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奋不顾身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斗争,在党所领导的一切斗争和事业中起模范作用。每个党员必须努力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常地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觉悟,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改进自己的工作‛。1956年9月,党的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员提出了十条要求:(一)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程度;(二)维护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统一;(三)认真地执行党的政策和决议,积极地完成党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四)严格地遵守党章和国家的法律,遵守共产主义道德,一切党员不管他们的功劳和职位如何,都没有例外;(五)把党的、国家的、也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个人的利益之上;在两种利益发生抵触的时候,坚决地服从党的、国家的、3党员工作部署的报告中,又对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在这一时期,党要求每个共产党员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发扬战天斗地、排除万难的精神,按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文化大革命”时期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大共产党员通过不同的形式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坚决斗争,表现出坚强的党性观念,涌现出一大批象张志新那样不畏邪恶、不怕杀头,敢为真理而斗争的优秀共产党员。
三、社会主义新时期党对党员先进性的要求(一)改革开放起步到全面展开阶段
1980年2月23日至29日,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每个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干部,‚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持党性;根绝派性;勇于同错误倾向和坏人坏事做斗争;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同志;要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不准搞特权;要努力学习,做到又红又专‛。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制定的新党章对党员、党的
1983年10月11日,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要求全党同志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正确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重点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作风和组织严重不纯的问题,并对党员进行重新登记,对‚三种人‛彻底清理。特别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认真学习,努力改造世界观。中央决定自上而下,分期分批,利用三年时间整党。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党的十三大召开。这次大会的报告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新时期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党的自身建设也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特别强调要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坚持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
1988年12月15日,中央批转中央组织部《关于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意见》。这一举措,对于从严治党,提高党员素质,对于通过制度加强党员的经常性教育、管理和监督,对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充分发挥党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大公无私,廉洁清正,服务大局,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1999年 9月12日至18日,党的十五大召开。十五大《党章》要求共产党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第一流的成绩;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特别要求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体现时代特征,自觉把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和远大目标而奋斗与坚决执行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起来,既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要立足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尽心竭力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要自觉站在时代前列,从思想上到行动上体现先进性的要求。要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严于律己,防微杜渐,坚决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带头弘扬共
9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坚持遵守党的纪律,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这六条,是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也是从理想、信念、宗旨、作风、能力等方面衡量党员素质高低、是否符合党章要求的根本标准。2007年10月,党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对十六大的党章在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方面作了补充,增写了‚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学习法律知识‛、‚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第六章对党的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写了‚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第二款中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做出实绩‛修改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第五款增写了‚加强道德修养‛的内容。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脚踏实地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这一时期,党要求广大党员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艰
第四篇:党课: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定稿]
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党员先进性的要求
今年是建党91周年,也是十八大召开之年。经历91载风风雨雨的中国共产党在无数人的不懈奋斗下,已日益成熟,成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
91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革命党到执政党且能长期执政,归根到底是由其先进性所决定的,是共产党人思想政治、组织纪律、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把握规律、战胜敌人,克服困难、创造业绩中充分发挥作用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从党的一大到十七大通过的党纲、党章和党的会议、方针政策对党员的要求看,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党员先进性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其要求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与时俱进的。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至1949年)党对党员先进性的要求。
这一时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这一时期又分建党初期、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四个时间段。
1、建党初期
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从1920年秋到1921年春,北京、广州、武汉、长沙、济南等地陆续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在日本和法国也建立了旅日、旅法支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大会的有来自七个地区的53名党员的12名代表(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参加了会议)。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积极投身到实际的革命活动中去。为了开展工人运动,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和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1923年6月,党的三大在广州召开。大会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孙中山主持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有20多位共产党员参加了这次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国共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开创了一个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中共广东区委负责人周恩来、陈延年和彭湃、苏兆征等推动工农运动迅猛发展。经共产党人提议,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自1924年7月起在广州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先后由共产党人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毛泽东等主持,培养了一大批农民运动的骨干。1925年5月,在上海的日本资本家、英国巡捕抢杀工人顾正红(共产党员)和群众十多人,遂爆发席卷全国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五卅运动。为声援上海工人斗争,6月,省港25万工人举行大罢工,坚持斗争16个月之久。在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的有利形势下,国共两党合作,举行东征和南讨,统一了广东,为北伐准备了后方基地。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叶挺独立团当先锋,在革命军其他部队配合下,于8月下旬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击溃了北洋军阀吴佩孚主力,并先后占领汉阳、汉口和武昌。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革命失败。建党初期,党员先进性主要是:按党纲、党章的要求,在群众中进行政治宣传,吸收更多的有阶级觉悟的先进分子入党,壮大党自身的力量。
2、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率领北伐军2万多人举行“八一”南昌起义。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随后,党在全国各地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著名的有: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秋收起义;同年12月11日,张太雷和杨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广州起义。此外,从同年4月到1928年上半年,广东各地工农武装举行了100多次起义,建立了海丰、陆丰等苏维埃政权。这些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伟大开端,是对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集中体现中国革命正确方向是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指引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推行,中央革命根据地反第五次“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红军被迫实行长征。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胜利完成了长征。
这个时期,党员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临危不惧,面对敌人军事上的围追堵截殊死拼搏。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从血泊中爬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继续战斗,表现出无所畏惧、万难不屈的革命精神,体现了革命的彻底性和坚定性。
3、抗日战争时期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侵略者不停地向中国进攻。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12月12日,张学良、李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派遣周恩来到达西安,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使蒋介石结束内战,转向抗日。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宣告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推动下,实现了以国共合作为主要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后,党将各地的红军分别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取得了平型关之役等一系列战斗的重大胜利。随着全国抗日战场形势的发展,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以东江纵队、珠江纵队、琼崖纵队等统称的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分别开辟了华北、华中和华南三大敌后战场,建立了众多的抗日根据地。东北抗日联军也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这些部队对日军先后进行了“百团大战”等大小战斗十几万次,歼灭和牵制了大量日伪军,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重大贡献。1942年,中国共产党还在全党内开展了马列主义整风运动,使党达到了空前团结并进一步成熟起来。抗日战争时期,党员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同仇敌忾,英勇奋战,并带头冲锋陷阵,不怕流血牺牲,自觉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贡献力量,直到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4、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号召全党紧密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去夺取革命胜利。
抗战胜利后,我党为争取实现全国的和平民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派出毛泽东等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在不损害人民利益的前提下,我党作出了重大让步,让出一些根据地和缩编军队。但蒋介石为抢夺胜利果实,消灭人民革命力量,撕毁协议,于1946年6月挑起全国内战。党领导人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爱国民主运动,团结了海内外广大的爱国人士,巩固和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国统区农村的游击战争也蓬勃开展。翌年秋起,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摧毁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基础。此时,党发布的五一号召,即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热烈响应,开展新政协运动。由于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签字,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下,一举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解放广大国土,国民党反动统治遂告覆灭。同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共商建国大计。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这一历史时期,党员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英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强化对历史转折的认识,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风险,防止骄傲自满情绪。适应历史使命的要求,为建设新中国继续努力奋斗。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年至1978年)党对党员先进性的要求。
这一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一时期又分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三个阶段。
1、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领导人民开展了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运动。1951年底,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1952年,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资财、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1953年,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党领导人民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954年6月,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倡议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有29国政府首脑参加的亚非会议,本着“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1956年9月召开的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基本建立,国内主要矛盾已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工业化。
这一时期,广大共产党员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艰苦奋斗,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导人民群众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带领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在“两个务必”的指导下,团结人民群众,艰苦创业,为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而努力奋斗。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必须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随后,党内开展整风运动。同年夏,党内整风运动转向反右派斗争。党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左”的错误倾向。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8月,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决定1958年钢产量要比上年翻一番,并作出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迅速推向高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1961年1月召开八届九中全会,通过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1年3月,毛泽东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1962年初,党中央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但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又发生了新的波折。1962年9月,毛泽东在八届十中全会上指出,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随后,在全国城乡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在此期间,我国建设取得较大成就。如建立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了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次年,我国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在这一时期,党要求每个共产党员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发扬战天斗地、排除万难的精神,按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年5月和8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相继通过了《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这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975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在20世纪末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是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开展全面整顿,形势明显好转。1976年4月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以天安门事件为代表的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976年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十年内乱结束。
文革”期间,我国在科技、外交工作方面仍取得显著成就。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过程的开始。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签订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大共产党员通过不同的形式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坚决斗争,表现出坚强的党性观念,涌现出一大批象张志新那样不畏邪恶、不怕杀头,敢为真理而斗争的优秀共产党员。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至今)党对党员先进性的要求。这一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逐步在全国开展。这一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思想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次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在全会召开前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上为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1981年6月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1982年9月召开的十二大,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1987年10月召开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97年9月召开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地写进了党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勇敢地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从此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迅速发展起来。中央及时总结经验,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城市。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点,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1992年10月召开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十四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在对外开放方面,1979年,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随后又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试办经济特区。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1983年4月,中央、国务院决定对海南岛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政策,给予较多的自主权,以加快海南的开发建设。1984年4月,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2月,中央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带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4月,设立海南省,全省作为经济特区。1992年,十四大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1999年召开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正式提出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全国经济建设取得可喜成就,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在邓小平“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1984年,中英政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中葡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党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83年10月,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确定从1983年冬开始全面整党。1986年9月,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98年底,中央决定集中一段时间,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深入进行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检查指导工作期间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2003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提出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这一时期,党员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率领人民群众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艰苦奋斗,埋头苦干,励精图治,克勤克俭,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勤政不息,无私奉献,带头学习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91年的历史和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革命到发展,从国内到国外都以鲜活而丰富的事例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脱颖而出,发展壮大,是由其先进性决定的;之所以能够处于执政地位,是由其历史功绩决定的。党员受人尊敬、被人爱戴,不是出身、职位、学历、资历作用的结果,而是为民牺牲、为民谋利、为民奉献的结果。历史可鉴,山河作证,党员的先进性不是禅让的,也不是世袭的;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永无止境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并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第五篇:党在不同时期的口号
党党在不同时期的空
时间 口号 由 来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党在现阶段的革命任务中,“消 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 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为首要任务…[详细] 9 月 14 日,安源路矿 1.7 万工人喊出了“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 活境遇,表达了他们要求做“人”、要做“主人” 的强烈愿望…[详细] 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会上,与会的代表们围绕着统一战线建立之 后,中国共产党要不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陈独秀 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人认为:“一切工作归国民党”…[详细] 8 月 7 日,中共中央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与会的不少人对陈独 1927 年 “枪杆子里 面出政权” 秀、共产国际代表、苏联顾问在处理国民党、农民土地、武装斗争等问题 上表现出的右倾倾向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毛泽东强调全党“要非常注意军 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详细] 毛泽东在论述了红军与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理由时指出:“虽有很好的工 1928 年 工农武装割 据 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所以‘工 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 重要思想。”[详细] 毛泽东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专门写了《反对本本主 1930 年 没有调查,没 义》一文,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他指出:“你对 有发言权 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某个问题的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 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详细] 停止内战、争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所作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 1935 年 取民主、实现 务》报告中将上述党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作的努力,概括为 抗战 “停止内战”、“争取民主”、“实现抗战”三大具体口号…[详细] 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发表的《论持久战》中专以“兵民是胜利之 本”为标题,论述了全面抗战,全民抗战的观点。他指出:“战争的伟力 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详细]
1922 年
中国共产党 万岁
“从前是牛 1922 年 人” “一切工作 1923 年 归国民党”
马,现在要做 口号,一致举行大罢工。这个口号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工人阶级悲惨的生
1938 年
兵民是胜利 之本
人不犯我,我 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一系列反共磨擦,1939 年 9 月 16 日,毛泽东在 1939 年 不犯人;人若 《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中表明对这些事件的严正立 犯我,
我必犯 场。他说:“任何方面的横逆如果一定要来,如果欺人太甚,如果实行压 人 1942 年 迫,那么,共产党就必须用严正的态度对待之。”[详细]
惩前毖后,治 这是 1942 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中为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而
病救人
采取的两条宗旨。毛泽东指出:“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 得好些。” [详细] 8 月 25 日,《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
1943 年
没有共产党,列陈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驳斥了国民党 就没有中国 的种种谬论。社论最后套用《中国之命运》的话语,指出:“如果今日的 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详细] 9 月 5 日,张思德在陕北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毛泽东在演讲中
1944 年
为人民服务
说:“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 评指出。”“为人民服务”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后来成为中国共 产党立党宗旨的高度概括语言…[详细]
下定决心,不 6 月 11 日,毛泽东在“七大”所做的闭幕词中指出:“我们宣传大会的路 1945 年 怕牺牲,排除 线,就是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首先 万难,去争取 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详 胜利 细] 8 月 6 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 “一 1946 年 一切反动派 都是纸老虎 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 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 动派,而是属于人民。”[详细] 10 月 10 日,中共中央向全国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宣言》 响亮地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还宣布了中国人民解 放军的八项基本政策…[详细] 1948 年 12 月 30 日,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了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 1948 年 将革命进行 到底 年献词。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 力,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绝不能使革命 半途而废…[详细] 从 1952 年底开始,中共中央酝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 年 9 月 24 日,宣布了它的内容,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详细] 1 月 24 日,在知识分子问题会
会议上,毛泽东说:“现在叫技术革命,文化 1956 年 文化革命、技 革命,革愚昧无知的命,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文化革命”、“技 术革命 术革命”一度成为 50 年代末、60 年代初的流行口号。“文化革命”与后 来的“文化大革命”含义完全不同。[详细] 以阶级斗争 为纲 10 月,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947 年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总路线是照 1952 年 耀我们各项 工作的灯塔
1957 年
从根本上改变了八大的方针。庐山会议上,他把对彭德怀的批判,说成是 “一场阶级斗争”。[详细] 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红旗》杂志发表题为《红卫兵赞》的评论员文章。在文章结束的最后口 1966 年 伟大的统帅,号用语中第一次使用这个口号。1970 年 12 月 18 日,毛泽东在接见斯诺时 伟大的舵手 毛主席万岁 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 1967 年 整党建党、吐 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故纳新 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随即在全国各地开展了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详细] 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 1968 年 知识青年到 农村去 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随即在全国各地开展了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详细] 团结起来,争 4 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在大会开幕和 1969 年 取更大的胜 利 九届一中全会上都发表了讲话,中心内容就是“团结”问题。“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以毛泽东的“最高指示”、“教导”见诸报端。[详细] 4 月,毛泽东在九届一中全会的讲话中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 1969 年 一不怕苦,二 不怕苦,二不怕死’”。这段话在“九大”之后以“毛主席的教导”形式 不怕死 公开发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随后在全国以口号形式流行,成为政 治动员,鼓舞士气的流行话语。[详细] 10 月,华国锋担任党政军最高领导职务。他不但没有勇气纠正毛泽东晚年 1976 年 两个凡是 的错误,反而批准“两报一刊”1977 年 2 月 7 日发表《学好文件抓住纲》 的社论。这篇社论中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 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详细] 解放思想,实 12 月 13 日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提出“解放思想,1978 年 事求是,团结 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命题。他对历时近两年的 一致向前看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给予了高度评价。[详细] 2 月,解放军总政治部提出“四有、三讲、两不怕”的口号。1983 年 1 月,又根据党的十二大文件中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提法,将“四 有”的内容调整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提法 得到了邓小平的多次肯定。[详细] 2 月 25 日,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 9 个单位,联合发出 《关 1981 年 五讲四美 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中提出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五讲”即 “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即“心灵美、表示对“四个伟大”“讨嫌”,这个口号遂停止使用。[详细]
有理想、有道 1981 年 德、有文化、有纪律
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详细] 3 月 8 日,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保持“国内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1987 年 稳定压倒一 切 “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 要条件之一。1990 年 12 月 24 日,他强调:“我不止一次讲过,稳定压倒 一切,人民民主专政不能丢。”[详细] 年初,邓小平针对不少人在改革开放问题上的争论,指出:“要害是姓 1992 年 三个有利于 ‘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 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 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详细] 1 月 24 日,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我们的宣传 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 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详细] 11 月 8 日,江泽民在北京视察工作时指出:“根据当前干部队伍的状况和 存在的问题,在对干部进行教育当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全国都要这样做,北京市更要起带头作用。”[详细] 2 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只要我们党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 2000 年 三个代表 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 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民族人民的衷 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详细] 1997 年 9 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思想。2001 2001 年 依法治国、以 年 1 月,在全国宣传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