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政府关于切实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实施意见
市政府关于切实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实施意见
市政府关于切实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实施意见2007-02-02 21:53:37
为了切实缓解我市县乡财政困难,促进全市县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省政府《关于切实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财政部、省政府关于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重要意见。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进一步理顺财政分配
关系,完善财政体制,增加县乡可用财力,深化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化解县乡债务,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规范理财行为,增强县乡财政保障能力,逐步实现县乡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分类指导,齐抓共管。根据县乡经济发展状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指导县乡加快解决财政困难问题,实现县乡财政状况整体好转。对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县乡,重点是加强增收节支,提高理财水平,帮助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财政收入少的困难县乡,给予重点扶持,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支持加快财源建设,促进做大财政经济“蛋糕”。
(二)统筹规划,保障重点。通盘计划,统筹安排全市可支配财力,适当集中财力,将财力向困难县乡转移,加大对困难县乡工资发放、政权运转等的支持力度,保障各项重点支出。
(三)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积极推进“乡财乡用县监管”,调整和完善县乡财政体制,规范财政分配关系;积极推进乡镇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三、具体措施
(一)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强财源建设工作
各县市区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项目带动战略。切实落实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围绕发展壮大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医疗、食品、果菜、奶畜和旅游业等十大特色产业,着力抓好一批产业性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引进一批对全市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项目,以项目聚集生产要素,以项目促进投资增长,以项目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紧紧抓住“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历史机遇,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的要求,调整优化
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切实落实领导抓项目责任制,保证必要的经费。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突出过程控制,落实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强化质量、资金、安全管理,做到资金到位、环境优良、管理有序,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建立健全项目建设进度月报制、招商引资项目督促检查制和激励机制。设立奖励资金,严格考核奖惩。落实奖励政策,促进财源建设。
(二)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调动县乡政府组织收入的积极性
市财政局要结合“十一五”财政规划,认真研究新体制运行情况。继续完善市以下财政体制,财力分配进一步向困难县倾斜,对新体制实施后县市区财力增长较大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财
力微调,将集中的财力全部用于对困难县的转移支付补助。加大对县乡财政体制调整工作的指导力度,调动县乡政府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积极性,确保县级财力稳步增长。县级政府要根据免征农业税后乡镇职能变化的实际情况,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积极实施“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收付”的管理方式,确保乡镇政府履行职能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需要,促进乡镇理财行为的规范化、科学化。
(三)强化支出管理,保证县乡政权的运转
各县市区要切实强化预算约束,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大力压缩会议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优先确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发放、县乡政府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等重点支出的需要。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
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和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强化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努力确保县乡政府机构运转和公共服务支出的需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节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制止和反对铺张浪费。
(四)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
严格控制县乡机构和人员增长。将县乡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审批权上收市级管理,市级机构编制部门要严格控制县乡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机关部门和财政补贴事业单位因职能调整和任务增加所需的机构和编制,在对现有机构编制进行整合的基础上,采取“减一增一”的办法解决,所需编制在现有的行政编制、事业编制总数内调剂安排。今后五年内,乡镇的机构和编制总体上只能减少,不能增加。建立健全人事、编制和财政相互制衡的机制,严把增人关,用预算管编制,用经费管人头,确保财政供养人员零增长。
积极推进乡镇政府机构改革。乡镇政府要严格编制管理,不得超编制配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在编制员额内按照“按事设岗,按岗定人,一岗多责”的原则,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整合乡镇内设机构,合理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
严格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机构、编制、人员管理的有关规定,擅自设立机构、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超编制超计划进人的县乡,由纪检监察部门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进行查处。追究有关领导和主办人员的违纪责任。
(五)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坚决制止新债务的发生。除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的项目外,县乡政府不准再借新债或变相借债。凡违反规定形成新债务的,一经查实,按“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乡镇发生的新债务,要严格追究乡镇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坚持“谁借债谁偿还”的原则,加大
债务清收力度。狠抓各类基金会清欠。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实行发支付令、查封财产、使用简易程序等行之有效的手段,确保把该清收的资金坚决收回来。对各级政府、各部门及各单位到期拖欠不还的各类政府性债务,实施财政扣款。对需用财政资金偿还的政府债务,各级政府在年初安排支出预算时,尽可能将还贷资金单独做出安排,确保专款专用,及时归还当期贷款本息。
建立健全还债准备金制度。县乡要根据债务情况。在安排支出预算时,按新增财力的10—15%建立还债准备金或债务风险基金,也可按债务余额的3—8%建立还债准备金或债务风险基金。建立健全债务责任追究制度和县乡干部离任审计制度。把偿还债务作为考核县乡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对于工作失误或搞“政绩”造成的债务,要追究责任人的经济赔偿责任。
(六)加强监督管理,完善领导干部考核监督制度
建立和完善县乡领导考核监督制度,将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工作实绩列为县乡领导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确定和责任追究办法,坚决杜绝乱攀比、不切实际地举债搞建设等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切实规范县乡政府行为。
县级财政部门要在每年的财政报告中,分别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报告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措施、成效以及资金使用情况;县级财政部门要将本县市区的上述情况汇总后报送市财政局。
四、基本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将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分工,加强组织领导和调查研
究,制定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措施。运用适合本地实际的工作方法,狠抓落实,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加快发展步伐,不断提高县乡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科学理财水平,努力实现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
(二)管好用好奖励补助资金
县级财政要严格按规定分配和使用一般性转移支付、“两保两挂”和收入上台阶激励政策以及“三奖一补”等财力性补助资金,切实加强资金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努力解决好财政困难问题。要逐步提高县乡党政机关的公用经费支出标准,尤其要安排一定的乡镇政府公用经费支出,保证乡镇政府机构运转的需要;要将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村级的支出落实到位,保证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三)建立健全督查机制
市财政局要对县级财政部门上报的有关数据,特别是一般性转移支付、“两保两挂”和收入上台阶激励政策以及
“三奖一补”等财力性补助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县市区编报虚假信息、虚增财政收入,不按规定分配和使用奖励补助资金,挪用补助奖励资金,拖欠干部职工当年工资,违反规定购买、更新小汽车和新建办公楼、培训中心,搞劳民伤财、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一经查实,由纪检监察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查处,对违纪责任人给予处分,相应扣减其奖励补助资金。
(四)各县市区要根据中、省、市关于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和配套措施,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贯彻落实,确保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工作取得实效。
第二篇:市政府关于切实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实施意见
市政府关于切实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实施意见
为了切实缓解我市县乡财政困难,促进全市县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省政府《关于切实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
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财政部、省政府关于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重要意见。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进一步理顺财政分配关系,完善财政体制,增加县乡可用财力,深化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化解县乡债务,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规范理财行为,增强县乡财政保障能力,逐步实现县乡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分类指导,齐抓共管。根据县乡经济发展状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指导县乡加快解决财政困难问题,实现县乡财政状况整体好转。对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县乡,重点是加强增收节支,提高理财水平,帮助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财政收入少的困难县乡,给予重点扶持,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支持加快财源建设,促进做大财政经济“蛋糕”。
(二)统筹规划,保障重点。通盘计划,统筹安排全市可支配财力,适当集中财力,将财力向困难县乡转移,加大对困难县乡工资发放、政权运转等的支持力度,保障各项重点支出。
(三)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积极推进“乡财乡用县监管”,调整和完善县乡财政体制,规范财政分配关系;积极推进乡镇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三、具体措施
(一)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强财源建设工作
各县市区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项目带动战略。切实落实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围绕发展壮大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医疗、食品、果菜、奶畜和旅游业等十大特色产业,着力抓好一批产业性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引进一批对全市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项目,以项目聚集生产要素,以项目促进投资增长,以项目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紧紧抓住“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历史机遇,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切实落实领导抓项目责任制,保证必要的经费。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突出过程控制,落实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强化质量、资金、安全管理,做到资金到位、环境优良、管理有序,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建立健全项目建设进度月报制、招商引资项目督促检查制和激励机制。设立奖励资金,严格考核奖惩。落实奖励政策,促进财源建设。
(二)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调动县乡政府组织收入的积极性
市财政局要结合“十一五”财政规划,认真研究新体制运行情况。继续完善市以下财政体制,财力分配进一步向困难县倾斜,对新体制实施后县市区财力增长较大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财力微调,将集中的财力全部用于对困难县的转移支付补助。加大对县乡财政体制调整工作的指导力度,调动县乡政府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积极性,确保县级财力稳步增长。县级政府要根据免征农业税后乡镇职能变化的实际情况,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积极实施“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收付”的管理方式,确保乡镇政府履行职能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需要,促进乡镇理财行为的规范化、科学化。
(三)强化支出管理,保证县乡政权的运转
各县市区要切实强化预算约束,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大力压缩会议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优先确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发放、县乡政府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等重点支出的需要。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和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强化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努力确保县乡政府机构运转和公共服务支出的需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节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制止和反对铺张浪费。
(四)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
严格控制县乡机构和人员增长。将县乡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审批权上收市级管理,市级机构编制部门要严格控制县乡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机关部门和财政补贴事业单位因职能调整和任务增加所需的机构和编制,在对现有机构编制进行整合的基础上,采取“减一增一”的办法解决,所需编制在现有的行政编制、事业编制总数内调剂安排。今后五年内,乡镇的机构和编制总体上只能减少,不能增加
第三篇:市政府关于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实施办法
为了切实缓解我市县乡财政困难,促进全市县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省政府《关于切实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财政部、省政府关于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重要意见。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进一步理顺财政分配关系,完善财政体制,增加县乡可用财力,深化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化解县乡债务,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规范理财行为,增强县乡财政保障能力,逐步实现县乡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分类指导,齐抓共管。根据县乡经济发展状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指导县乡加快解决财政困难问题,实现县乡财政状况整体好转。对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县乡,重点是加强增收节支,提高理财水平,帮助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财政收入少的困难县乡,给予重点扶持,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支持加快财源建设,促进做大财政经济“蛋糕”。
(二)统筹规划,保障重点。通盘计划,统筹安排全市可支配财力,适当集中财力,将财力向困难县乡转移,加大对困难县乡工资发放、政权运转等的支持力度,保障各项重点支出。
(三)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积极推进“乡财乡用县监管”,调整和完善县乡财政体制,规范财政分配关系;积极推进乡镇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三、具体措施
(一)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强财源建设工作
各县市区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项目带动战略。切实落实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围绕发展壮大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医疗、食品、果菜、奶畜和旅游业等十大特色产业,着力抓好一批产业性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引进一批对全市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项目,以项目聚集生产要素,以项目促进投资增长,以项目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紧紧抓住“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历史机遇,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切实落实领导抓项目责任制,保证必要的经费。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突出过程控制,落实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强化质量、资金、安全管理,做到资金到位、环境优良、管理有序,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建立健全项目建设进度月报制、招商引资项目督促检查制和激励机制。设立奖励资金,严格考核奖惩。落实奖励政策,促进财源建设。
(二)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调动县乡政府组织收入的积极性
市财政局要结合“十一五”财政规划,认真研究新体制运行情况。继续完善市以下财政体制,财力分配进一步向困难县倾斜,对新体制实施后县市区财力增长较大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财力微调,将集中的财力全部用于对困难县的转移支付补助。加大对县乡财政体制调整工作的指导力度,调动县乡政府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积极性,确保县级财力稳步增长。县级政府要根据免征农业税后乡镇职能变化的实际情况,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积极实施“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收付”的管理方式,确保乡镇政府履行职能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需要,促进乡镇理财行为的规范化、科学化。
(三)强化支出管理,保证县乡政权的运转
各县市区要切实强化预算约束,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大力压缩会议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优先确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发放、县乡政府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等重点支出的需要。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和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强化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努力确保县乡政府机构运转和公共服务支出的需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节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制止和反对铺张浪费。
(四)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
严格控制县乡机构和人员增长。将县乡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审批权上收市级管理,市级机构编制部门要严格控制县乡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机关部门和财政补贴事业单位因职能调整和任务增加所需的机构和编制,在对现有机构编制进行整合的基础上,采取“减一增一”的办法解决,所需编制在现有的行政编制、事业编制总数内调剂安排。今后五年内,乡镇的机构和编制总体上只能减少,不能增加。建立健全人事、编制和财政相互制衡的机制,严把增人关,用预算管编制,用经费管人头,确保财政供养人员零增长。
积极推进乡镇政府机构改革。乡镇政府要严格编制管理,不得超编制配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在编制员额内按照“按事设岗,按岗定人,一岗多责”的原则,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整合乡镇内设机构,合理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
严格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机构、编制、人员管理的有关规定,擅自设立机构、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超编制超计划进人的县乡,由纪检监察部门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进行查处。追究有关领导和主办人员的违纪责任。
(五)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坚决制止新债务的发生。除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的项目外,县乡政府不准再借新债或变相借债。凡违反规定形成新债务的,一经查实,按“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乡镇发生的新债务,要严格追究乡镇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坚持“谁借债谁偿还”的原则,加大债务清收力度。狠抓各类基金会清欠。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实行发支付令、查封财产、使用简易程序等行之有效的手段,确保把该清收的资金坚决收回来。对各级政府、各部门及各单位到期拖欠不还的各类政府性债务,实施财政扣款。对需用财政资金偿还的政府债务,各级政府在年初安排支出预算时,尽可能将还贷资金单独做出安排,确保专款专用,及时归还当期贷款本息。
建立健全还债准备金制度。县乡要根据债务情况。在安排支出预算时,按新增财力的10—15%建立还债准备金或债务风险基金,也可按债务余额的3—8%建立还债准备金或债务风险基金。建立健全债务责任追究制度和县乡干部离任审计制度。把偿还债务作为考核县乡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对于工作失误或搞“政绩”造成的债务,要追究责任人的经济赔偿责任。
(六)加强监督管理,完善领导干部考核监督制度
建立和完善县乡领导考核监督制度,将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工作实绩列为县乡领导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确定和责任追究办法,坚决杜绝乱攀比、不切实际地举债搞建设等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切实规范县乡政府行为。
县级财政部门要在每年的财政报告中,分别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报告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措施、成效以及资金使用情况;县级财政部门要将本县市区的上述情况汇总后报送市财政局。
四、基本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将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分工,加强组织领导和调查研究,制定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措施。运用适合本地实际的工作方法,狠抓落实,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加快发展步伐,不断提高县乡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科学理财水平,努力实现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
(二)管好用好奖励补助资金
县级财政要严格按规定分配和使用一般性转移支付、“两保两挂”和收入上台阶激励政策以及“三奖一补”等财力性补助资金,切实加强资金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努力解决好财政困难问题。要逐步提高县乡党政机关的公用经费支出标准,尤其要安排一定的乡镇政府公用经费支出,保证乡镇政府机构运转的需要;要将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村级的支出落实到位,保证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三)建立健全督查机制
市财政局要对县级财政部门上报的有关数据,特别是一般性转移支付、“两保两挂”和收入上台阶激励政策以及“三奖一补”等财力性补助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县市区编报虚假信息、虚增财政收入,不按规定分配和使用奖励补助资金,挪用补助奖励资金,拖欠干部职工当年工资,违反规定购买、更新小汽车和新建办公楼、培训中心,搞劳民伤财、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一经查实,由纪检监察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查处,对违纪责任人给予处分,相应扣减其奖励补助资金。
(四)各县市区要根据中、省、市关于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和配套措施,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贯彻落实,确保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工作取得实效。
第四篇: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根据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常委会实施办法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意见。
一、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先调研后决策,各级各部门在安排部署重要工作之前,都要采取各种形式进行调研、论证和风险
评估,做到不调研评估不做决策。对事关全局的重点项目、重点工作、重大问题要认真听取社会各界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咨询论证、进行社会公示或社会听证,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调研,区委常委每年到基层调研的时间不少于3个月。实行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把联系点作为联系群众、改进作风的重要阵地,真心实意为基层解决困难。每名常委要联系一个镇(街道、开发区)、一个村(社区)、一个企业、一个重点项目,蹲点调研,以点带面指导工作。要注重提高调查研究实效,掌握调研活动主动权,开展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切实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增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精简会议改进会风。要减少会议活动。严格控制会议数量、规模和规格。各部门各单位要坚决改变以会议贯彻会议、以往年惯例例行开会的做法,合理安排调度工作,尽可能用最少的会议形式解决最现实的问题。严格会议活动审批程序。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要严格审核把关,最大限度控制会议数量、规模和规格。要提高会议实效。开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提倡即席讲话,力戒空话、套话。压缩会议时间。除综合性会议及外请人员作报告外,其他会议时间一般不超过90分钟;内容相近、时间相近、与会人员重叠的会议,要合并召开或接续召开。要降低会议成本。各类会议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得在异地、在风景区召开,不得提高食宿标准,不组织娱乐、健身活动,工作会议不摆花草、不摆水果、不摆文具、不制作背景板、不搞豪华布置,严禁以任何名义发放纪念品。
三、精简文件简报。凡国家法律法规、党内法规已作出明确规定或已公开全文播发见报的,一律不再制发文件。没有实质内容的、可发可不发的,一律不发。各部门各单位可通过《博山通讯》专刊、增刊等形式做好有关工作宣传推介,除此以外不编辑发行全区性刊物。除经济运行、政法维稳等事项,各部门各单位不编发全区性简报,有关工作可通过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信息专刊编发。要严格控制发文规格。未经区委、区政府批准,区直各部门、各议事协调机构不得向各镇(街道、开发区)发布指令性公文,不得要求各镇(街道、开发区)报文及转发其文件。
四、厉行勤俭节约。要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节俭、反对浪费的良好风尚。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要带头发扬艰苦奋斗作风,从严要求自己,在到基层调研、公务外出等活动中自觉做到“五个一律”:一律不提特殊要求,不做特别安排;一律按规定标准食宿,不超规格住宿和另配生活用品;一律不接受宴请,能够返回的返回,不能返回的安排工作餐;一律不到娱乐场所和健身场所;一律不接受各类纪念品和土特产。
五、反对搞形式讲排场。要简化接待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反对搞形式讲排场,严格做到“十不”:不组织边界接送,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打电子屏幕,不组织群众迎送,不安排礼仪人员,不铺设迎宾地毯,不重复印制或过度包装印制宣传资料,不摆花草、水果和豪华用品,不组织专场文艺表演,不安排接见合影。要改进活动安排。各级领导干部外出考察、调研及其他活动,不安排警车开道,不违反交通信号,不鸣警笛,沿线不腾道、不清路,不封山封园封路,不清场闭馆,不干扰群众正常生活。
六、规范外出考察、剪彩等活动。从严控制出国(境)学习考察活动。禁止无实质性内容、考察目的不明确的出国(境)学习考察活动;出国(境)时间、国别(地区)、随行人员数量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从严控制国内学习考察活动。严禁参加与工作无关的各种培训班、研讨班,坚决禁止假借公务考察、招商引资等名义公款旅游。严格控制领导干部出席各类剪彩、庆典、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等。
七、规范新闻报道。新闻报道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重视民生新闻的策划,加强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区领导出席会议活动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涉及全年工作部署、出台重要政策和重要工作安排、涉及全局工作的会议和活动报道,按照精简务实、注重效果原则,压缩数量、字数和时长。要酌情安排随行记者,除重大会议活动,随行记者一般不超过2人。区领导的新闻报道工作由区委办公室、区委宣传部负责统筹协调和日常管理,领导同
志不向新闻媒体就报道字数、时长、版面、画面等提出要求。
八、强化工作督导和目标管理考核。要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目标任务制定和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各项工作都有部署、有检查、有考评。对关系全局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领导同志要亲力亲为、勇于担当,全程督导、跟踪推进,确保实现预期目标。要
强化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考核工作由区目标管理考核委员会统一领导,区目标管理考核办公室具体负责,各职能部门配合实施。严格控制到各镇(街道、开发区)、各部门的实地考核次数,有效减轻基层“迎考”负担。承担单项考核任务的职能部门,原则上根据平时掌握和年底工作情况得出量化考核结果,不单独实地考核。确需进行实地考核的,要经区目标管理考核办公室批准后,抽调专人组成考核组,集中组织实施。
九、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扎实推进党务政务公开、服务承诺、首问负责制、一站式服务等制度,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行政审批大厅等服务载体功能,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能,增强工作执行力。要营造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程序,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扰乱市场秩序、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要营造优化宽松的政策环境。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抓好对重点企业、关键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建立完善符合科学发展实际需要的政策长效机制。
十、加强廉洁自律。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带头履行廉政承诺,主动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方面的管理规定。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在全区带头倡树文明新风。认真执行“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部门和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
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本规定,对调研、会议、活动、文件、接待等工作,制定更加具体、更便于操作的贯彻落实办法,并将贯彻落实情况及时报区委。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要定期督查,每年年底向全区通报执行情况,并向区委常委会汇报。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严肃处理。审计部门每年要对各部门各单位会议活动及外出学习考察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各级各部门要把贯彻落实本规定作为改进党风政风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共同努力把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第五篇:市政府支持电网建设实施意见
文章标题:市政府支持电网建设实施意见
为加快全市电网建设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2010年前我市支持电网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强化规划管理
各区(市)县政府在编制城乡规划时,要同步编制相关电力发展专业规划和电力设施布局规划。市电力部门要及时提出变电站布点及高低压电力线路走向等需求。
市规划部门要将规划变电站定点和线路通道等事宜在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尽快予以明确。有关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建设,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在城市规划范围内并符合电网规划的建设项目,市电力部门可开展有关前期工作,市国土、规划部门应予以积极配合支持。
二、确保建设用地
(一)站址用地及电力通道拆迁。
1.110千伏变电站用地。
①新征用地。属中心城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和**高新区,下同)新征储备土地或在中心城区当地政府、政府投资公司配置土地范围内的,由市国土部门负责协调安排有关单位征地拆迁,征地拆迁费用计入征地配套成本;属中心城区规划非建设用地范围(“198”范围)及中心城区以外其他区(市)县范围内的,由用地所在当地政府负责完成征地拆迁,拆迁费用由当地区(市)县政府自行承担。
②旧城或国有土地。由当地政府负责完成土地拆迁。属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拆迁费用由市财政在市土地储备中心土地收益中先行列支,最终结算时市、区政府按6∶4比例分担;属中心城区以外其他区(市)县的,拆迁费用由当地政府承担。
2.220千伏变电站用地。
①新征用地。属中心城区新征储备土地或在中心城区当地政府、政府投资公司配置土地范围的,由市国土部门负责协调有关配置地单位完成征地拆迁,并按市政府批准的中心城区综合用地指导价向电力部门供地。若供地价格低于拆迁成本,不足部分计入地块所在片区征地拆迁配套成本;属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区以外的,由用地所在当地政府负责完成征地拆迁,并按当地综合用地供地政策向电力部门供地。
②旧城或国有土地。由当地政府负责完成土地拆迁。属中心城区范围内的,由电力部门按市政府批准的中心城区综合用地指导价支付地价款后(特殊情况可由市国土部门先行垫资),若供地价格低于拆迁成本,不足部分由市、区政府按6∶4比例分担;属中心城区以外其他区(市)县的,由电力部门按当地综合用地供地政策支付地价,若供地价格低于拆迁成本,不足部分由当地政府自行承担。
3.电网通道用地。一是由市国土部门负责协调各区(市)县政府完成其辖区内电网通道用地的拆迁。二是拆迁补偿按当地现行政策标准执行(对于集体土地上的拆迁,电力部门按如下标准承担拆迁费用:农房根据一、二、三圈层分别按照650元/平方米、450元/平方米、280元/平方米标准补偿;有相关合法手续的企业用房,根据证载面积,一、二圈层按200元/平方米、三圈层按150元/平方米标准补偿)。青苗损失赔偿标准按当地现行政策执行,由电力建设单位负责赔偿。三是电力部门承担补偿标准低于实际补偿成本时,不足部分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由市、区政府按6∶4比例分摊,其他区(市)县由当地政府承担。
(二)中心城区市级分摊成本的来源。中心城区市级分摊的费用,由市财政在土地收益中列支。对于拆迁完成后的结算,属旧城和国有土地范围的由市房管部门审核,属新征土地范围的由市国土部门审核。
(三)变电站用地实行先交地后结算。按照电网建设计划和变电站设计规范,在电力部门提出用地需求后,市国土部门应会同规划、能源管理部门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对变电站用地规模进行审查,并通知征地拆迁单位实施征地拆迁。征地拆迁单位在限期内完成征地拆迁后,必须按照先交地后结算的原则,在完成拆迁后5个工作日内将土地移交电力部门。征地拆迁单位不得以费用结算为由拖延土地移交,故意拖延影响变电站开工建设的,要追究相关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三、严格落实责任
(一)纳入目标管理。各区(市)县要成立专门负责电网建设的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市政府目督办要会同市能源办将电网项目建设涉及的各项工作以专项目标的方式分解下达,并跟踪督查考核。
(二)加快项目审批。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电网建设项目,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查时间,原则上以打捆的方式进行审批。同时,市规划、建设部门要加快变电站站址和输电线路通道的规划、建设审查,市国土部门在预审方面要积极协助电力部门,依法做好用地报批工作,市环保部门要协助电网建设单位加快电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评估工作进度,市建设质监单位在有关项目已经完成相关手续情况下可先行介入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督工作。
(三)优惠相关费用。涉及城镇基础设施的电网建设项目,需要占道、挖掘道路或占用绿化带施工的,电力部门可按照城镇管理部门和园林部门的要求打捆统一办理掘路或占用许可手续和缴费手续,并按照物价部门核定收费标准的最低档次交纳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和绿化损失费用,同时免交相关保证金。
(四)加强宣传执法。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关于加快电网建设和保护电力设施的教育和引导,努力营造加快电力发展的舆论氛围;市公安部门
要进一步加强保护电网建设的执法力度,加大对在建过程中和已建成的电力设施的保护力度,依法严厉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行为,保障电力建设与电力生产的顺利进行。
《市政府支持电网建设实施意见》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政府支持电网建设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