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岭解密《红楼梦》与扬州
今天是个好日子,农历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的诞生日。今天能够有缘在这里和扬州的朋友们讨论《红楼梦》的事情,尤其是谈论《红楼梦》与扬州的感情,觉得非常荣幸。A 绝大多数人从改编作品了解《红楼梦》我与扬州结缘,最早是在1983年。那次是为了拍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到扬州来取景。扬州的园林,我向往很久,那时有机会在扬州转一圈,看看瘦西湖、何园、个园,看看各个园林,尤其是何园的片石山房,印象非常之深。前几天又去看了一下,回忆了很多当年的事情,所以,今天我就从说拍电视剧《红楼梦》开始。
《红楼梦》代表中华传统文化最高水准,但是真正完整读过《红楼梦》的人并不是很多,我在很多大学了解过很多人读《红楼梦》的情况,绝大多数人对《红楼梦》的了解是从各种改编作品中获取的,也就是说《红楼梦》的改编作品在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当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我们刚才听艺术家表演的京剧《黛玉葬花》和《俊袭人》片段,不但是京剧,很多艺术形式都以《红楼梦》为题材,改编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最早的《红楼梦》改编是扬州人干的,《红楼梦》这部书传播出去,是在乾隆56年以后。
《红楼梦》这部书最早写出来,只是在亲朋好友的小圈子里传阅,那时候是手抄本,最早的是曹雪芹自己的稿本,之后是曹雪芹的亲友、署名砚斋这个人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部书问世30多年之后,书商程伟元从货郎担上买到了一部相对完整的《红楼梦》,但是已经残破不全了。他把这本书整理了一下,但他觉得自己的力量不够,又把他的好朋友高鹗请来一起整理,然后,再由程伟元把它印出来,这样,《红楼梦》才有了广泛传播的机会,因为印本比手抄本传播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这个印本在《红楼梦》史上称为程甲本。第二年,又出了一个本子程乙本,这个本子改动了不少,以后,我们看到《红楼梦》都是以程甲本、程乙本为底本印行的,一直到今天。
当然,近几十年又有一些学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把原来最接近曹雪芹手稿本的本子,以及其他很多本子拿来作底本,还有程甲本后四十回拿来作底本,合起来又出了一本新校注本,最近,经整理之后又重新印行。B 扬州戏曲大家曾率先改编《红楼梦》
《红楼梦》的故事真正传播开来,家喻户晓,还是要感谢各种改编作品。其中,第一部改变作品名字和刚才演唱第一段差不多,叫《黛玉葬花》,只是一个折子戏。《红楼梦》的内容太多了,开始改编,为了尽快推出来,就先拿了一个折子戏,这个本子是由扬州的戏曲大家改编的,接着又写了56出。当然,这个戏今天已经不再演了,但是,现在《红楼梦》的戏基本上是在这个基础上重新创作或改编的。因此,这个改编者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
从这个本子出现之后,很多改编作品相继问世,有普通民间艺人,也有上层文人写过,之后又有戏曲的、舞蹈的等艺术样本,一直到出现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等新的样式。《红楼梦》内容非常多,共一百二十回,其中,曹雪芹写的有八十回,如果全部搬到舞台上,就要看很多天。从电影以及戏剧的改编作品,我们就可以看出,只选取其中的一部分,就像越剧《红楼梦》,“容器”太小,只能截取其中一部分,主要选取贾宝玉、薛宝钗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自从出现了电视连续剧这种形式之后,很多内容加进来了,例如,87版《红楼梦》播出时很受欢迎,大家终于看到了《红楼梦》相对完整的内容。虽然,电视剧是一个遗憾艺术,就一般意义上来看,一播出就发现很多遗憾是不能弥补的。今天,新版《红楼梦》在拍,希望新版能有机会弥补遗憾。因为现在我们思想都解放了,没有那么多的约束了,条件也好了很多。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很多演员都争相出演,希望在这部作品里能演自己适合的角色,例如梅兰芳的祖父出演了《红楼梦》的戏。之后,还有一些戏曲大家的名字都与《红楼梦》有联系,很多人也正因为出演了《红楼梦》而成了名演员。例如,87版电视剧王熙凤的扮演者以及陈晓旭等人,因为出演了《红楼梦》而影响很大。C 曹寅与康熙皇帝感情很深从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起,历经曹家三代四人,任苏州、江宁织造。曹家最鼎盛为曹寅时期,在他兼任巡视两淮盐务监察御史的任内,康熙几次南巡,曹寅四次接驾。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关系的亲密程度了。其实,曹寅当时在扬州做了很多好事,很体恤盐商,在康熙57年,扬州的盐商就为曹寅造了一个曹公祠,还有砖雕的曹寅肖像。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几天在扬州参观了一些盐商的宅子,发现这些盐商的宅子很有特色,一个比一个漂亮,还具有生活以外的功能,它可以赏玩,花园一个比一个漂亮。曹寅还开办了扬州书局,特别是在《全唐诗》雕版印刷,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明末清初,昆曲在扬州非常盛行,盐商家里等很多地方都蓄养戏班。曹寅对戏曲也有很深的造诣,康熙第五次南巡,表演的戏剧就是他亲自编写的。
康熙五十一年七月,曹寅一病不起,死在扬州。曹寅当时时得的是疟疾,前段时间,我也得过,但是,我吃了药,医治好了。其实,曹寅得病时,也有良药,当时康熙得知后,就写了一大段文字介绍良药,那时候的康熙很像一个老郎中,并派人快马加鞭给曹寅送去,可惜,药还没有送到,曹寅就去世了。曹寅去世后,康熙又很关照曹寅的后人。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曹寅与康熙皇帝感情很深。扬州还有曹家的遗迹。D 扬州对于曹雪芹来说不可替代
曹雪芹能够写出《红楼梦》,是因为他很有才学,如果他小时候没有一个读书的环境,没有一个读书的基本条件的话,他写不出《红楼梦》;如果他们家一贫如洗,家道完全败落的话,他也没有条件写《红楼梦》。《红楼梦》虽然不是曹雪芹的自传,但是反映他们家的事实,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而且在书中,也表现出了他对曹家家事的感慨。
扬州对于曹雪芹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在书中,曹雪芹是不写明发生在哪个地方的,遇到一些非写不可的地方时,他一般都是用的古地名,如金陵、姑苏等,但却直写扬州,一点不隐讳,可见扬州在他的印象中是非常之深。
扬州是一座文化底蕴很深的城市,资源非常丰富。众所周知,无论是《红楼梦》还是曹家,都与扬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部《红楼梦》从扬州说起,里面的第一个女主人公是从扬州走出去的,介绍《红楼梦》里的人物是从扬州郊区一个村子里的冷子兴说出来的,而贾雨村也是在扬州遇到冷子兴之后复职,重新做官的。林黛玉的母亲去世后,也是由贾雨村带到贾府的,《红楼梦》后来还写了很多扬州的故事„„这是一层,另一层,曹家与扬州的关系太多了。此外,林黛玉是扬州姑娘,87版电视剧《红楼梦》及新版《红楼梦》都在扬州选景拍摄。
现在国际开展一项活动就是电影地图,《红楼梦》和曹家都与扬州有着不解之缘,扬州也可以做《红楼梦》的地图,开辟特色旅游,研制文化产品、旅游产品,我愿意为此尽绵薄之力。记者 陶敏
根据录音整理《扬州晚报》
第二篇:周岭解密曹雪芹讲稿
第一讲 书稿丢失之谜
一提起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它的作者曹雪芹。可是围绕着曹雪芹,却有着一系列悬而未决的谜团,让人们对这位天才作家始终如雾里看花,捉摸不透。许多人甚至感叹道,凡是涉及曹雪芹的问题,几乎全是未解之谜。比如说曹雪芹究竟生在哪一年,死在哪一年?他的家庭是怎样的?他的父亲到底是谁?他是如何创作《红楼梦》的?而《红楼梦》书稿又是如何丢失的,等等,不一而足。为什么在曹雪芹的身上会有如此多的不解之谜?而这些谜团真的就无法破解吗?
曹雪芹有很多谜,围绕着《红楼梦》,也有不少的谜,解谜的钥匙是什么?就是人和书,我们把它对应起来,可以互为解谜的钥匙。也就是说我们要了解这本书,要读好这本书,一定要了解曹雪芹这个作者。而要了解曹雪芹这个作者,大量的东西要到书里边去寻找。谜是要一个一个解的,我们今天就来先解第一个谜,也是最有趣的,也是最难解的一个谜,这个谜就是曹雪芹手稿丢失之谜。首先,我们要澄清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曹雪芹活着的时候,《红楼梦》的后半部书的手稿丢了。实际上,到了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曹雪芹的全部手稿通通丢了,不只是一个后半部书。我们所能看到的《红楼梦》的前八十回文字,内容基本上是曹雪芹的,但是曹雪芹的真迹,一个字也没留下来,全丢了。不单是这部书的手稿全丢了,曹雪芹其他著作他的真迹也没有留一个字下来。我们知道,曹雪芹这个人工诗善画。诗呢?现在我们所能够看到的只有两句,是一首残诗,还是他朋友给记下来的。画呢?一幅也看不见。曹雪芹在贫病交困的时候,有一段时间靠卖画为生,根据朋友的记载,“卖画钱来付酒家”,他好喝酒,饭都快吃不上了,“举家食粥酒常赊”,这个酒也离不开,酒钱到哪儿去付?卖画。画,见不到了。所以这是非常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这么伟大的一个作家,给我们留下这么宝贵的一部《红楼梦》,我们居然连他手稿的真迹,一个字也见不到。串片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曹雪芹耗尽十年心血写成这部千古奇书,所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个中滋味,远非常人可以理解与感悟。但就是这样一部旷世奇书,命运却屡遭磨难。手稿全部丢失,流传下来的文字也残缺不全。现在我们看到的通行本《红楼梦》,只有前八十回基本上是曹雪芹所写,而后四十回的文字则是由别人整理续写的,红学研究者普遍认为,续书与曹雪芹的原稿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遗憾。那么,《红楼梦》的书稿究竟是如何丢失的?周岭先生又是否能够破解这一未解之谜呢? 那么,他这些手稿都是怎么丢掉的?历来说法不一,多数都是推测,尤其是《红楼梦》的后半部分,那我们就从《红楼梦》的后半部分丢失说起。《红楼梦》的前半部分是八十回,后半部分是多少回,我们不能够确切地知道。根据这个书的抄本的批书人透露出来的一些消息,我们知道,大概后头丢了三十回左右。也就是说,这部书可能是一百一十回,也有人认为是一百零八回。后三十回全丢了。
有那么几种推测说,大概曹雪芹没写完,说书稿丢了是个托辞,拿不出来了,就写到八十回,戛然而止,后边没有了,对外就说后边三十回丢了,他那些朋友们也跟着这样说,这是一个说法。[推测一:书稿没有写完] 再一种推测说,写肯定写完了,但是大家太喜欢他的书了,这一部分又特别好看,所以把这一部分书稿给藏起来了,借口丢了,不还了,这是一个可能。[推测二:书稿被借走未还] 还有一种说法呢?说曹雪芹越往后写,里边容易惹祸的文字越多。所以,曹雪芹自己或者他家里人害怕了,怕惹事。因为清代的文字狱特别多,特别残酷,所以自己家里边,自己或者知近亲友把后半部书稿给烧了,销毁证据,别惹祸。[推测三:书稿被自己人烧毁,以避文字狱] 甚至还有一种说法,是朝廷把这个书给盯上了,而且发现八十回以后部分要传播开来的话,影响一定很大,对朝廷一定不利。所以,想尽一切办法把八十回以后部分给骗走了,然后给销毁了。甚至,还请了一些人代笔,写了后四十回,来削弱整个书的思想高度,削弱整个书的影响。[推测四:书稿被朝廷销毁] 串片二:四种推测,各有一定的道理。让我们先从第一种推测,也就是“书稿没有完成”这个推测开始,对四种推测逐一做出分析和判断。
应当说,一部文学作品的写作与修订,一定与作者的生活条件、人生经历、教育程度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曹雪芹由于晚年生活十分贫苦,没有写完《红楼梦》就去世了。因此,他留给后人的本来就是一部不完整的《红楼梦》。那么,这种推测会是真的吗?周岭先生是否会赞同这种推测呢? 这几种说法对还是不对呢?至少是靠不住。首先第一种说法,我们知道,这个书写出来之后,最先看到书稿的,最先把书稿拿来自己抄的,一定是最知近的亲友,不会是外人。所以,这个圈子非常非常小,这么小的一个圈子,书稿能传丢,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书稿究竟写完了没有?从批书人提示的这个情况看,应该是写完了。因为最早的抄本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砚斋是个批书人,“重评石头记”,就是不是第一遍做批语,做评论,在这些批语当中,透露出来他曾经看过全书的,尤其是被丢掉的后半部的若干内容。另外,曹雪芹的一个好朋友,叫明琳,明琳有个兄弟叫明义,他们都姓富察,是富察氏,这个人叫富察明义,富察明义就曾经看过全部书,整个一部书他还写了一篇小序、二十首诗。这二十首诗是反映了《红楼梦》的全书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后几首,其中有一首是写林黛玉之死的。林黛玉之死,从诗里边看,和今传本的后四十回完全不一样。他这首诗说,“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红楼梦》里边有一个很美丽的篇章,就是黛玉葬花。黛玉葬花的时候,念了一首葬花词,这首葬花词写得很美,“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就是这首。写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首诗有明显的谶语的性质。什么叫谶语呢?就是暗示、隐藏林黛玉日后的一些故事和结局,说是林黛玉的谶语。但是林黛玉自己在写葬花词的时候,在葬花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日后的情况,所以说“似谶成真自不知”。后边两句,很有意思,叫“安得返魂香一缕”,我到哪儿去找返魂香?我们大家知道,传说当中有一种香叫返魂香,就是人死了以后把香点起来,人能够起死回生。如果我要能找到返魂香,就会把林黛玉给救过来。救过来以后干什么呢?“起卿沉痼”,林黛玉是病死的。痼就是病,就是很沉重的病,很重的病,一病无医,病死了,并不是像后四十回那里写的那个死法。如果我有返魂香把她救过来的话,还可以“起卿沉痼”,就是把她起死回生以后续红丝,还可以跟贾宝玉结婚,这很奇怪。这个故事情节,前八十回里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后四十回,也不是这样写的。这大概就是原来《红楼梦》的面貌,原来《红楼梦》的故事。这个明义他不会乱说的,他当时看到的《红楼梦》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也就是说,他看到的《红楼梦》是全的,是完整的,《红楼梦》一定是写完了,所以并不是没写完,说丢了是托辞。
串片三:根据各方面的材料判断,周岭先生认为,第一种推测,也就是认为曹雪芹没有完成书稿的这种推测不能成立。那么,后面的三种推测呢?这三种推测,论据较多,论证也合情合理,其中那一个会离正确的终点更近一步呢?而周岭先生究竟将如何破解曹雪芹的书稿丢失之谜呢?
会不会被别人藏起来了呢?不还了呢?明义这个诗前面的小序里边说得很清楚,这个序里边讲了几个重要问题。首先,明确了这个书是曹雪芹写的,他说“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曹雪芹拿出来他写的《红楼梦》。“备记风月繁华之盛”,这个书写的都是风月繁华的故事。“盖其先人,为江宁知府”,他们家是江宁织造,把他们家的情况说了一下。“其所谓大观园者”,他这个书里写的大观园,“即今随园故址”,就是今天的随园,随园在什么地方呢?在南京。随园是谁的花园呢?是清中叶有一个大诗人叫袁枚,袁枚的花园。袁枚有一部书叫《随园诗话》。我们研究饮食,研究营养学,研究饮食文化史的朋友应该知道,有一个《随园食单》,就是袁枚的,都是菜谱。随园就是袁枚家的园子,但是袁枚之前是谁的?这个园子最早应该是曹家的,是曹雪芹他们家的。他们家被抄家以后,赏给后任的织造隋赫德了。隋赫德坏了事以后,园子辗转到了这个袁枚手里。说这部书,“惜其书未传”,可惜这个书没有传出去,也就是说,真的范围很小很小。“世鲜知者”,外头人很少有人知道。“余见其钞本焉”,我,就是富察明义,我见过他的抄本。这个抄本也可能是前八十回,不包括八十回以后部分。肯定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边在传看,很小的范围里边,每个人跟曹雪芹的关系一定是非常好的,非常近的,数都数得出来。谁把这个书拿走了,自己藏起来,借口丢了不还,不近情理,这是不可能的事。不是说谁都可以把书拿走,你传给我,我传给你,传着传着不知传到谁手里去了,丢了。手稿啊!作者花了这么多的心血写出来的这个书,随随便便就给人拿走了?丢了还不找,这是不可能的。
有没有可能这部书里边真有很多有可能惹祸的这种文字呢?有可能。不是说后边丢掉的部分,就是前八十回里边我们也可以找出很多按清代文字狱的标准砍脑袋的东西,前八十回里就有,不必后三十回。如果真要是追究他的话,前边很多问题都足以罹患文字狱了。为什么要把后半部分给销毁呢?我们知道,清代的文字狱的确很多,但是,我们查遍了所有的文字狱档,没有一个文字狱跟小说发生过关系。为什么?实际上,小说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高度不同。我们今天看小说,我们今天看小说家,尤其是我们今天看明清小说,我们今天看《红楼梦》,给它一个非常高的评价,是我们今天的视角,当年不是这个情况。我们说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文学史上每一个时代都有代表那个时代最高成就的文学样式,这是我们今天的看法,是我们今天讲文学史对古人作品的评价。而在当时不是这样,明清时代,正统文学样式是诗文。读书为了干什么?读书做官,读书做官怎么才能做官?就要考试,考试考什么?考小说吗?不考。考戏曲吗?不考。考什么?考诗文,考八股,考这些东西。所以小说实际上跟晋升身没有关系,跟考试没有关系,跟做官没有关系,跟做事没有关系。小说是闲书,是杂书,小说是消遣的东西,小说那个时候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既然是这种东西,没人重视,不会有人在小说里边寻章摘句,去举报,或者官府来查小说,说查到有什么不该写的字句,就把这个作者抓起来,从来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所以,曹雪芹也不必害怕。如果真要找的话,我们刚才说不必八十回以后部分,八十回里头就有很多。比如说六十三回“群芳开夜宴”,大家知道,有一个小女孩叫芳官,是《红楼梦》里边的小戏子,这个小戏子后来元春省亲之后闲在园子里没什么用,再加上老太妃薨了,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就把小戏子分到各房做丫头了,芳官就分到怡红院。你看大家捉弄她的时候,说她什么?小骚鞑子。给她起了个什么名字呢?叫耶律雄奴,少数民族的名字,就这一点已经犯忌了。因为满族入主中原,最敏感的是不愿意看到对他们除汉族以外的民族说一些所谓的不恭敬的话,这些字眼会让人联想起异族入侵和异族入主,会引发一些民族意识。如果真是追究他的话,就这一点已经构成可以兴狱的问题了,我们看很多文字狱就是一两个字,就遭了很大的祸啊!所以躲是躲不过去的。所以一定不是因为这个把后三十回烧了,辛辛苦苦写成的大书,更不用说曹雪芹本人了,是绝对不会把它销毁的。会不会被朝廷盯上了呢?我们说朝廷根本看不上这些东西。那有人可能要提出一个问题来,就是说,哎,那不是传说“高庙悦而然之”?高庙是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不是都看了吗?说是和珅把这个书拿给乾隆皇帝看的吗?这是传说,这个靠不住。即使有这个可能,也是后来的事了,也是这个书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传布出去以后的事情。而这个书没造成影响之前,没有传出去之前,后半部书已经丢了,所以一定不是朝廷干的。这不是为朝廷回护,是朝廷根本看不上这个东西。写小说的人没有任何地位,小说不被任何人重视,更不用说朝廷了,这是拿后来的观点来看这个小说,看那个时代。
串片四: 周岭先生认为,刚才论述的四种推测,都不能够足以说明《红楼梦》书稿丢失的真正原因。要解决这个困扰人们二百多年的难题,还是要首先从《红楼梦》的文本入手,找出蛛丝马迹。那么,周岭先生能否据此找到曹雪芹书稿丢失的原因吗?
这个书究竟是怎么丢的?我们说,有两种可能被忽略了,这两种可能使得这个书稿不但是后三十回,整个手稿都可能逃脱不了被毁的命运。这两种可能,我们分析下来,是可以解开我们这个谜团的。
我们先说第一种可能。我们都看过《红楼梦》,《红楼梦》第四十二回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文字,是薛宝钗教导林黛玉。她跟林黛玉说,颦儿,你过来,跪下,我要审你。林黛玉说你审我干嘛?你昨儿在席上说了些什么话?林黛玉想我说什么了?哦,《西厢记》的词,《牡丹亭》的词,这个书不是女孩该看的,脸就红了。薛宝钗就跟她推心置腹地谈了一番。说的什么呢?你当我是什么人?从小七八岁上也是个淘气的,也是个够人缠的。那时候家里大人喜欢书,家里边藏着好多书,什么《元人百种》、《琵琶》、《西厢》这些书,我们都拿来看。兄弟们也多,大家都在一块儿,他们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出事了,大人发现了,怎么办呢?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过了。哎,这对我们是一个很重要的启发,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这九个字,大家注意。看西厢、琵琶,西厢是《西厢记》了,琵琶是《琵琶记》了,《元人百种》都是戏本啊,看这样的书,大人发现了,是这等处置方式。比这些书当时的看法要坏十倍的小说会怎么样?尤其是曹雪芹交朋友,曹雪芹的知近亲友当中,未成年人很多,曹雪芹交朋友是不论长幼的,只要同气相求就可以,合得来,谈得来就是朋友。比如说他曾经交过一个小孩子朋友叫敦诚,敦诚、敦敏是哥俩儿,敦诚、敦敏是宗室,就是皇族,他是谁的后人呢?是努尔哈赤的儿子阿济格的六世孙,他们家犯过事,所以,整个家道败落了,但是身份还是皇族。曹雪芹在哪儿跟他们认识的呢?在右翼宗学,右翼宗学是干嘛的?我们知道,那个时候北京城不是按现在划区这个划法,是按八旗划的行政管理区划。我们看一下乾隆十五年的京城全图,整个城里全部按八旗划分,坐北向南,左手叫左翼,右手叫右翼,也就是东边叫左翼,西边叫右翼。雍正三年的时候,建立宗学,供宗室子弟读书,就是供这些皇家子弟读书。这些人读书就分两个学校,属于左翼的,都在左翼宗学读;属于右翼的,都在右翼宗学里读。这个右翼宗学呢?在今天的石虎胡同,就是北京西单有个石虎胡同,民国的时候门牌号编号是七号,就在这个地方,这个房子现在还在。从雍正三年,在这个地方开学到乾隆十九年搬到绒线胡同,后来又搬走了,就是今天的三中,左翼宗学就是今天的二中,这两个学校都是很古老的。敦诚、敦敏在右翼宗学读书的时候跟曹雪芹认识了,那个时候敦诚才多大?曹雪芹至少要比敦诚大十岁,为什么说至少?因为我们不知道曹雪芹有多大。曹雪芹生在哪一年,死在哪一年,我们不知道。曹雪芹究竟活了多大岁数,不能确切地拿到结论。所以,曹雪芹可能至少比敦诚大十岁,甚至有可能大十九岁。也就是说,敦诚跟他交朋友的时候很可能还是未成年人。比如说,曹雪芹要是把他的书稿拿给这个小孩子看,小孩子无晨无夕不在怀抱,哎呀,太好看了,这个书。结果,被大人发现了,这回会怎么样?那肯定比那个薛宝钗处置得一点都不会轻。薛宝钗读点什么《元人百种》、《琵琶》、《西厢》,还要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可想而知这个书稿的下场,一定把它烧掉。就像我们今天家里边大人看小孩子看了不该看的书,不该看的碟,会怎么处理?一样的,道理一样的。管它谁写的,大人不管那个,啪,一把火烧了,这个可能性太大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个书稿真的再也找不着了,烧了,再也找不着了。想到这个问题,我们就顺带可以解决另一个困扰了很多读《红楼梦》的读者和研究者,困扰了很久的一个谜。我们知道,《红楼梦》第七十五回,抄本第七十五回,回前有一段批语,是这个脂砚斋的批语,他说什么呢?他说,“乾隆二十一年五月七日对清”,这个书,书稿有人誊写,抄写,有人校对,“乾隆二十一年五月七日对清”,把这个书稿对清了。“缺中秋诗,俟雪芹”,有这么几个字。“缺中秋诗”,这一回是什么呢?这一回的回目叫“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什么意思呢?贾府过中秋节,大家全部集中在一起,其乐融融,因为七十四回刚抄检完大观园,冲淡一下肃杀的气氛,所以很难得,连贾政、贾赦全都参加了。这个时候,贾政就让几个孩子写诗,每人写一首,诗写来以后,贾政看了还不错。看贾环的诗的时候说,哎,诗写得还可以,就是说诗里边透出不爱读书的意思,说你跟贾宝玉两个人真是难兄难弟,可以并称二难了。然后,贾赦接过来一看,嗯,咱们家的子弟就得是这个气象,好好用功,好好读书,将来世袭的前程跑不了你的,跟贾环说。就这么,贾环、贾兰、贾宝玉,每个人写了一首诗,但是诗没有,一直到今天,我们看不到这个诗。这诗哪去了?“缺中秋诗,俟雪芹”,这是乾隆二十一年的时候写的这段批语,也就是从乾隆二十一年,也就是从书写成以后不久,这个就一直等着曹雪芹补这个诗,曹雪芹诗补不出来吗?以曹雪芹的诗才,写这三首诗真是太容易了,举手之劳。为什么不写?
另外,十七、十八回两回一直没有分回;书里边还有大量的一些文字应该修改的,没有修改,接不上的一些文字没修改,为什么?从这个时候到曹雪芹去世还有七八年的时间呢?我们就觉得很奇怪,这七八年的时间居然曹雪芹就不再关心这个书稿了,这书好像跟他没关系了。这是为什么?如果我们知道,八十回以后部分后半部被丢了,就能想通这件事了。
自己的心血丢了,再从头开始写,一个是精力,一个是时间,尤其是曹雪芹当时已经不是写书时候的经济条件了,很可能写不出来了。写书,饿着肚子是写不出来的,一定要有一个基本条件。我们说,曹雪芹这个书最迟是在乾隆十九年就已经完成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知道,最早的我们可以见到的抄本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习惯上把它叫做甲戌本,为什么呢?因为书里边有甲戌抄阅再评,甲戌是哪一年,甲戌就是乾隆十九年。乾隆十九年,这个书已经写完了,而且都抄阅再评,已经抄过了,又评过了。乾隆十九年以前,以前的哪一年写完的?哪一年写完的,我们不能够确知。但是,那个时候曹雪芹的经济条件一定还说得过去。我们看看他跟敦诚、敦敏在右翼宗学一块儿过的那个生活,就可以看得出来。他应该是有工作的,他应该是有收入的,他应该有一个基本稳定的条件,所以他能把这个书写出来。但是到了乾隆二十一年以后,不是这个情况了。因为乾隆二十二年,敦诚那个时候跟他父亲在长城喜峰口管理税务,很长时间没见曹雪芹了,就给他写了一首诗。这个诗里边就讲到曹雪芹的处境已经是“于今环堵蓬蒿屯”,已经住在农村了,已经这个条件很差了。
在这以后,曹雪芹也不是一个人了。因为我们知道,曹雪芹去世的时候,他还有个“新妇飘零目岂瞑”?他还有个老婆,有个妻子。而且敦诚写的挽诗里边写得很清楚,说“前数月”,就是前几个月,“一子殇”,就是他的儿子死了,曹雪芹儿子死了,所以他忧伤过度,一病无医,自己也死了。也就是说,他这段时间是有老婆有孩子,不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不是这个情况了,而且也没有固定收入了。这个时候,书稿丢了,让他再从头写,他一天到晚要为生计奔波,他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条件,再把这个手稿写出来。既然后半部都没有了,前半部没分回我还管它做甚?什么“缺中秋诗,俟雪芹”,我还写那三首诗干嘛?有什么意义呢?我再趴着前八十回这个书稿上,再把它写得再好,修改得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这我们就想通了,为什么留下这么多他不改、不写的、不补的这些东西,大概就是这个原因,这就顺了,这个谜就解开了。
串片五:通过周岭先生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后半部书稿在曹雪芹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丢失,而此时的曹雪芹由于生计艰难,已经失去重新补作《红楼梦》的能力和条件,从而把这个巨大的文化遗憾留给了后人。不过,还有一个疑问困扰着我们:也就是除了《红楼梦》本身的书稿之外,为什么曹雪芹所有的手稿,包括诗文字画,只字未见,犹如“人间蒸发”,丢失得干干净净?周岭先生将会如何破解这一疑问呢?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因为我们说,曹雪芹不单是后三十回书稿丢了,到今天我们看所有的手稿都不见了,还有其他的很多文字都看不到了,那也就是说都丢了,怎么会丢得这么干净?即使后三十回真的像某些人推测得那样,被藏起来了,甚至有可能是故意藏,藏在一个地方想不起来了,找不到了。在曹雪芹活着时候,虽然找不到,但是它还在,即使是这个情况,也逃不过后来的一场浩劫。
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曹雪芹去世大概十年左右,大概不到十年的时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就是乾隆三十七年,开始官修《四库全书》。这个《四库全书》,一般认为《四库全书》是整理保存中国古代文献,立了很大功劳的一个壮举或者一个创举,评价甚高。实际上,背后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幕。实际上,《四库全书》的纂修,对文化的毁灭超过整理的功劳,过大于功。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知道,在开始修《四库全书》的时候,就有四个字的指导精神,这四个字叫做“寓禁于征”。什么叫“寓禁于征”呢?禁就是禁止,要通过征书,征,征集的征,通过征书来查禁书。我们知道,统治者对文字都是非常敏感的,生怕这些东西能够引发一些不利于他们统治的思潮。所以,从来对文字、对思想的钳制都是非常严格的。借着编书,把书全面整理一遍,凡是不符合要求的书统统销毁,这才是编纂《四库全书》的背后的目的。
禁书的情况怎么样?我们知道,《四库全书》规定,重点收儒家经典。所谓“奇技淫巧”的科技书,他们评价非常低,科技书,全部不收;戏曲不收;章回小说不收。不收是什么意思?不收就是不留,不留怎么处理?全部烧掉。所以说,不符合要求的书,不收的书,全都烧掉。烧掉书的总量有多少?烧书的总量跟《四库全书》的总量差不多;从种数说,从种类说,要是把重复被烧掉的书全部计算在内的话,超过《四库全书》五倍。我们知道,《四库全书》有多大?《四库全书》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做,从早到晚就是看书的话,最少最少也要看七十二年才能把这个书看完。所以,一个人把一部《四库全书》从头到尾看完的可能性是没有的。
《四库全书》分成经、史、子、集四个大类,编起来的书。编完了以后,抄写了七部,分藏在七个地方。烧掉的书,如果非常重要的话,留了一个目录,叫《四库存目》。其他的,全通通烧掉。我们知道,编书的第一步要征书,征书的工作从头到尾一直没有断过,已经编了差不多了,还要编书干嘛?就是要查禁书。所以,编《四库全书》完成了三件事:一,把《四库全书》编起来了;第二,烧掉了大批的所谓的禁书;第三,一个接着一个的文字狱。这么大的一场烧书运动,开始的时候,征书的时候,是有任务的,跟各个地方官全都派了活儿。凡是交书交得多的,有奖;交书交得少的,一定要罚。如果征书不力,处分得非常之重。所以,开始征书,后来变成搜书,甚至变成抢书了。在这个过程当中,不知道多少书稿被裹在里边,源源不断地运到编书的地方。大量的珍贵书被烧掉了,其中有很多是孤本嘛,只有一本,就烧了。大量的稿本,就是手稿,不是印出来的书,被烧掉了。这场文化浩劫损失极其惨重。
所以,史学家吴晗说过一句话,“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说清朝为了修《四库全书》,导致古书损毁得太多了。鲁迅也说过类似的一段话,鲁迅说,“现在不说别的,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断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书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 也就是说,除了烧、毁、毁版这些事情以外,就是收到书里边的,收到《四库全书》里边的这些东西,也有大量的删改,改掉了。比如说岳飞的《满江红》,我们大家都很熟悉,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好,“匈奴”不能提,“胡虏”,你指谁?这不能提,说找岳飞算账,来不及了,因为他早已经不在了,所以怎么办?删掉,改掉,改成什么了呢?“壮志饥餐飞食肉”,什么叫“飞食”?“飞食”就是鸟啊!哦,岳飞这么大的志向就射几只鸟啊?那后一句改成“笑谈欲洒盈腔血”,本来我是让敌人撒,撒这个血,现在变成自己撒血了,完全气势就不对了。
你看,还有张孝祥写“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就是说孔子家乡,已经变成什么样子了呢?到处都是吃腥膻的东西,也就是到处弥漫膻腥之味,“亦膻腥”。少数民族是吃膻腥的嘛,所以这个不行,膻腥犯忌,改成“亦凋零”,也把它改掉。这是古代人的作品啊,你凭什么给它改?你不管人家版权啊?也给改掉。像什么陈亮的《水调歌头》里边有这么几句,叫“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尧舜禹的封地,这是华夏子孙的地方。“于中应有”,就是当中应该有。“一个半个耻臣戎”,怎么都要有几个有血性有骨气的人吧,以做异族统治者的臣民为耻的吧?就这么个意思。好,“耻臣戎”不行,改掉,改成什么呢?“一个半个挽雕弓”,也去射鸟去了。所以,就是收进《四库全书》的,也给改得面目全非了,有很多地方,改得面目全非了。所以,引起鲁迅、吴晗这些学者的很多感慨。你想想看,如果《红楼梦》的书稿,《红楼梦》的手稿,后三十回这个稿子被裹在征书、搜书、抢书的那个书堆里,是什么样的下场?这肯定不能收进《四库全书》的,肯定要烧掉。所以,这场浩劫使得我们今天要看很多古书的真相而不可得了。这是第二个可能性。
所以,三点结论:第一,丢失的不仅仅是《红楼梦》的后半部书稿,实际上曹雪芹的全部书稿通通丢失了;第二,《红楼梦》的后半部书稿丢失的原因是由于一个偶然的意外,这件事情对曹雪芹的打击非常大,使得他基本上放弃了前八十回的补写和修改工作;第三,曹雪芹的全部书稿毁于编纂《四库全书》。不管是第一个还是第二个可能性,这个书稿都很难重见天日了,很难回到我们手里了。只有一个很小、很渺茫的希望,就是什么呢?《四库全书》烧掉的书当中,有《天工开物》这样的科技书,也有一些反满的书,比如说吴三桂写了一本书,叫《反满檄文》;比如说《扬州十日记》,就记载扬州屠城的事情,满族人打过来,把扬州人杀了很多;还有《嘉定屠城纪略》,嘉定这个地方杀人的种种事情、情况,这个书肯定留在中国的,全部被烧掉了,一本也没有剩,一本都没有剩。但是在乾隆三十七年以前,这几本书传到日本去了。过了二百多年,才把这几本书从日本找回来。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纪略》、《讨满檄文》这些东西都是从日本回来的。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有没有可能在乾隆三十七年之前,《红楼梦》的书稿,尤其是最宝贵的我们不曾见到过的八十回以后部分,如果那个时候有有心人把它抄下来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带出去了,过了很多很多年,终于某一个时候又把它发现了,又能回到中国来,这是我们仅存的希望。
专题:周岭先生认为,在纂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全部的《红楼梦》手稿和绝大多数的《红楼梦》抄本都没有能够逃脱被毁的悲剧命运,只有极少数残缺的抄本被保留了下来得以幸存,这些抄本大致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十一种,其中基本保留回数最多的也仅剩下存了前八十回的原貌,后面的文字则完全遗失。
在曹雪芹逝世大约近三十年后,文人高鹗续写、整理了将另手续作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书,“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并由书商程伟元附于八十回后进行活字版印,史称“程甲本”、“程乙本”,《红楼梦》得以在民间大量流传,成为今天人们看到的最为普及一百二十回的版通行本。
我们说,作者留下了很多问号,《红楼梦》留下了很多问号,《红楼梦》的早期批书人也留下了很多问号。我们知道,这个书最早传世的时候,名字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砚斋是谁?其实脂砚斋也是个谜。好,我们下一讲就来解脂砚斋之谜。谢谢!第二讲 脂砚斋之谜
节目导视:脂砚斋是评点红楼梦,为红楼梦做批注的人,在红楼梦的考证研究中一大疑团是脂砚斋之谜,对于这位重要人物人们迄今为止对他的身世、姓氏,生卒年等等竟是一无所知,尽管在脂砚斋的考证上也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但都是一些猜测之词,很难看到一个有事实依据的事发,为了揭开脂砚斋之谜,周岭先生首先从脂砚斋的署名入手来详细分析这个神秘人物,那么他为什么选择脂砚斋作为署名呢?脂砚这两个字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周岭:红楼梦最早是以抄本的形式传世,说明叫做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围绕着脂砚斋也是重重迷雾,我们要解读曹雪芹脂砚斋就程度一个绕不过去的一个必解之谜。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脂砚斋这个署名是什么内容?脂砚斋从字面上看是一个书斋号,以脂砚为书斋号真是奇怪得很,那么脂砚看去好像是专门调胭脂的砚台,那么历史上有没有这样的砚台呢?巧得很真有一块,就叫脂砚,而这块脂砚最早他的主人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一个妓女名字叫薛素素,这个薛素素在万历年间艳明高致,她曾经在南京跟很多当时的名士有来往,这个人是多才多艺,虽然是个妓女但是很多方面他这个才艺超过了一般人,比如说他写诗,他这个诗写得很好,后来“列朝诗集”还收录了他的20首诗,他自己还有几本诗集,可惜都没有传下来,那么薛素素手里面就有一方脂砚,这个脂砚有多大呢? 可以握在手里很小的一块砚台这个砚台质量非常好,这块砚台边上有一行字,跟我们今天要说的话题有密切的关系,这行字十个字,脂砚斋所珍之砚其永保,你看看脂砚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对不对,就是这个脂砚斋了,脂砚斋所珍之砚,就是脂砚斋所珍藏的砚台,其永保,希望能够永远保存。这个脂砚斋和重评石头记的脂砚斋是不是一个人?从现在我们能看到的资料来分析判断,很可能这个脂砚斋就是重评石头记的脂砚斋,为什么呢,有个说法这个砚台后来就到了曹寅手里,成了曹家的东西了,说有一个小官儿,为了巴结曹寅,因为曹寅很有名,又是皇帝的亲信,所以他为了巴结曹寅就把这块砚台给了曹寅,送给曹寅了,曹寅非常喜欢,曹寅的楝亭十二种里面曾经就提到过一块砚台,是中间有胭脂丝,是不是这块砚台,不敢肯定。但这块砚台好像是到过曹家,如果真的到过曹家,我们知道脂砚斋应该是曹家的人,所以这块砚台后来落到脂砚斋手里是完全可能的,那这个人是谁,我们待会儿再分析。他拿到这块砚台,非常喜欢就在砚台的边上刻上一行字,然后就以这块脂砚来命名自己的书斋号,脂砚斋。以后在批书的时候就署上脂砚斋的名字。
节目导视:脂砚斋以其超凡的激情与才智留下了大量的脂批,这些脂批为后人研究红楼梦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关于脂砚斋究竟是何人,目前人们对这个神秘的人物还没有确切的定论,就连是男是女都不清楚,因此要想揭开的脂砚斋的身世,我们首先来看看,脂砚斋对红楼梦都做了哪些工作,也许从这些工作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和认识脂砚斋与曹雪芹之间的关系,(脂砚斋的工作)。
周岭那么脂砚斋做了哪些情况呢?第一件事,脂砚斋在书上加了很多批语,第二件事,他很有可能是曹雪芹写作班子的成员,他很可能参与写作了,有一条批语很奇怪,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我说的是抄本系统,有一段批语说,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聊聊。这个话初看不通,为什么呢?凤姐是红楼梦书里的人,脂砚跟红楼梦没关系,他是批书的人,对不对,那怎么把他俩扯一块去了,细细的琢磨一下,那有人就说了.这个脂砚可能是笔误他本来要写宝玉的,因为宝玉身上有脂砚的影子,宝玉这个形象塑造是以脂砚为原形的,至少脂砚是其中的一个原形,所以他用脂砚来代替宝玉,所凤姐点戏,凤姐不识字,旁边一定有个识字的人给他点,是谁呢,是贾宝玉,所以这个地方应该是这样理顺,凤姐点戏,宝玉执笔事。是这样的,通不通呢,话是通了,对不对呢,不一定对,你怎么知道这一段批语写错了,怎么知道脂砚是笔误,有没有证据,没有证据,那么这段话能不能读通了,应该是能读通的,我们可不可以做这样的理解,凤姐点戏这一段文字是脂砚执笔写的,不是曹雪芹写的,有没有可能,完全可能,你看我们现在看武侠小说,有一些武侠小说不是他本人写的,古龙的就有大量别人代笔,这种代笔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很多书里边都能找到这种情况.那也就是说如果脂砚真是写了这一段,那脂砚本身也是再少,文字再少也是作者之一也曾经写过那么一点文字,嫣知道别的段落没有他的手笔呢,不管怎么说,脂砚斋他批红楼梦,他参与一点儿红楼梦的文字的这个工作,他参与一些修改意见,就是因为他跟曹雪芹的关系非同一般,这个批书人和以往的所有的批书人都不同,那所谓以往的批书人都是谁,都是什么样的关系跟作者,比如说张竹坡批《金瓶梅》,比如说金圣叹批《水浒传》,比如说毛宗岗父子批《三国演义》,那些批者都是读者批,跟作者毫无关系,看了书以后有感而发你也可以批我也可以批,把自己的意见批到书上,就这样一种性质。但是脂砚斋不同,脂砚斋跟作者的关系非同一般,而且他深知拟书底里,他知道作者要写成什么样的一部书,他是看过作者的全部最初的书稿,和整个修改过程的各个阶段的书稿,在他的批语当中都可以反映出来,所以他的批语的价值不能和其他批书人的批语的价值等同起来,他的批语的价值是非常高的,尤其我们在研究红楼梦研究曹雪芹的时候,这些批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节目导视:事实上,在抄本红楼梦中,脂砚斋批语也有一些令人费解的地方,除了脂砚斋批语之外,还有一些无法判断署名的批语,特别是在脂批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名字就是畸笏叟,这个批书人的名字在后期的古本红楼梦中大量出现,有人说畸笏叟和脂砚斋是同一个人,不同署名,也有人说他们是不同的两个批书人,那么畸笏叟到底是谁?他与脂砚斋,曹雪芹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周岭:那么脂砚斋我们看到这个书里边有署名的批语有没署名的批语,从署名看,还不止一个人的署名,有署名脂砚斋的有署名畸笏叟的,还有署名松斋,署名梅溪署名其他的一些名字的批语,这些批语我们怎么看,我们说这些批语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跟脂砚斋差不多性质的批语,另一类是后人加的批语,但是脂砚斋、畸笏叟、松斋、梅溪至少这四个人的批语是要高度重视的,这几个人跟曹雪芹的关系跟作者的关系都是很亲近的,那么这是四个人,还是一个人,还是三个人还是两个人,这个还可以再研究,有一个现象那么这里边最重要的最多的批语是两个人,一个是脂砚斋一个是畸笏叟。
那么脂砚斋和畸笏叟有一个现象,我们可以看一看,把所有的批语全部抄下来我们分析一下,第一个就是凡是脂砚斋署名的那些回里的批语都没有畸笏叟的署名,凡是畸笏叟署名的那些段落里边都没有脂砚斋的署名,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一件事情,好像他批了我就不批了这感觉,还有从年从署的这个时间上,比如说凡是署己卯的差不多都是脂砚斋的,凡是署壬午,丁亥都有可能是畸笏叟的,可能啊。所以这个也是一个人如果署的话另外一个人就不署了,所以有人怀疑畸笏叟和脂砚斋实际上是一个人,有没有这个可能呢,是有的,在不同阶段用不同的笔名,来加批语这种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当然没有直接证据.这也是一个推测,是一种分析,那么畸笏叟和脂砚斋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在那个脂靖本上好像有一些给解开了,就是署名畸笏叟的批语当中就写了不数年,芹溪、脂砚、松斋诸子皆相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丁亥年的夏天就剩下我自己了,雪芹、松斋、脂砚都过世了,这明显的不是一个人,但是这个本子又丢了,这个本子是真的假的也不知道,所以又是一团迷雾,还是搞不清楚,所以我们简单的结论就是脂砚斋代表了一组批书人而这一组批书人跟曹雪芹的关系是非常亲近的。
节目导视:由于史料的缺失我们至今还无法确定畸笏叟究竟是何人,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认定,脂砚斋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身边关系最密切的人,也是曹雪芹创造红楼梦的重要合作者,他和作者共同经历过繁华的生活,也经历过艰辛的磨难,他阅读过曹雪芹全本的红楼梦书稿,因此现存80回中脂砚斋的批语对红楼梦的研究有着重大帮助,那么既然如此脂砚斋的批语对红楼梦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脂砚斋批语的作用)
周岭:那么脂砚斋的批语我们怎么评价它,也就是说,他有多大的作用,第一个,它指明了这个书的作者是曹雪芹,余谓雪芹撰此书中无有传诗之意。批语里边说的,雪芹撰此书,这五个字已经把全部的问题都说清了,这个书就是曹雪芹写的,类似的批语可以找出一堆来,有人怀疑曹雪芹的著作权,说曹雪芹这个书没有署名,只是说他在悼虹轩悼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如何如何,这书是他写的吗,有人提出这个疑问,这个批语当中就非常明确的说清楚了,这个曹雪芹就是作者,缺中秋诗俟雪芹。缺的诗都要让曹雪芹来补,等着曹雪芹,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说你看,这个还是跟书有关系,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你看对这个书来讲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事,如果再能出一个曹雪芹一个脂砚斋,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
我们两个人在九泉之下也安心了,这些批语的口气都是说作者一定是曹雪芹。第二,它第一次明确的指出了曹雪芹的卒年,死在什么时间,曹雪芹死在什么时候,争论得很厉害,很多年没有结果,其实脂砚斋就写得很清楚了,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当然,有人提出来可能不对,为什么壬午除夕,壬午是什么时间,我们知道我们简单说一下,壬午就是壬午这一年,这一年公历上,整个壬午年在1762年,但到除夕因为旧历和公历是不一样的,那就已经1763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的前一天还是上一个年份,就是壬午除夕,就是壬午年的最后一天。那有人就说了,壬午年的最后一天曹雪芹就去世了,那为什么到了第二年,到了癸未年过了一年,到了癸未年这一年他的好朋友敦敏还给他写了一首小诗,用这首诗作邀请函,上巳前三日,相劳醉碧茵。里边有那么两句,上巳是三月初三叫上巳,上巳前三日你到我家来,咱们一块儿喝酒,还邀请他来这怎么回事,所以有人就说这一年其实曹雪芹还活着,除夕每错的,除夕一般不会记错,但是壬午可能记错了,就好像我们现在刚过了2007年,有时候些东西的时候,底下一署时间还要写一个2007年,这个是一个习惯性的一个延迟,这个造成了这个壬午除夕之误,应该是癸未除夕,有没有道理呢,有,有一定的道理,所以这两说并存,那么这样的说法哪一个比较接近事实,无从判断,那我个人看法呢,仍然是这样一个看法,除非有新的证据出来,我们不能说这个壬午除夕四个字是抄错了,你说他抄错了,你有什么证据要拿出来,这些分析都是允许成立的,但是,只是分析而已。他还不是铁证,你一定要拿出新的证据来才能推翻这个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在没有新的证据出现之前,我们姑且相信这个原文就是这样的,这是一个。
第三个,这个批语透露出一些曹家的真事,这个批语经常为一些情节人物命运为一些活动发感慨,二十年前如何如何,三十年前如何如何,屈指三十五年如何如何,余初看不觉怒嫣,我看了这一段我发火了,这个作者写我小时候的事儿,后来想想呢,我又不生气了,他小时候也是这个德行啊,经常有些这样的一些感慨。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借省亲写南巡,元春省亲的事情原来是为了要写他这个场面为了要反映康熙南巡的这个大事,也就是说这里边呢,批语里边提示这个作者是取材于曹家的很多活动,取材于康熙南巡,取材于那个时代,透露出这样一些消息。第四个,因为这个批者脂砚斋看过全部的书稿所以在前边曹雪芹写的一些人物故事的时候,他就联想起后边书稿的一些情节,发另外的一些感慨,可惜,狱神庙五六稿迷失无稿了,丢了,看不见了,后头有一回叫“花袭人有始有终”,“好歹留着麝月”这句话在后文方见,前边伏线千里,后边有什么什么样的故事,说了很多,也就是说他透露出已经丢失的后半部书稿的若干情节故事人物归宿以及最后的结尾.比如说最后的结尾是警幻情榜,这些东西,那这对我们研究丢失的这一部分书稿,研究曹雪芹的创造思想,甚至研究曹雪芹的家世,研究曹雪芹的生平都是有帮助的,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料。第五个,脂砚斋的水平也是不低的,所以他很多批语是对曹雪芹的写作手法的一种评论,鲁迅先生说过,自红楼梦一出,传统的写法都打破的打破了哪些,我们看红楼梦正文,除此之外看脂砚斋的批语,然后再进行传统写法打破的研究,脂砚斋的批语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材料,他还说过“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曹雪芹要传他的诗,他甚至把曹雪芹写书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从诗化成他要描写的这个意境,这些地方他用批语点出来,比如说贾宝玉在怡红院里边看对面廊子里站着一个女子,隔着一株海棠花影影绰绰的看不清楚,他在旁边加了一个批语,此非隔花人远天涯近乎?这就提醒读者这个意境这个画面是从这句话诗里边化来的,对不对,所以他的批语还有这样的一些用途,这样的一些作用。
节目导视:要想考证脂砚斋的身世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脂砚斋在红楼梦上所做的这些评语,这些脂批透露了有关脂砚斋和曹雪芹,脂砚斋与红楼梦中人物事件之间的信息,从这些信息当中我们也许可以解开红楼梦研究中的许多谜团,包括脂砚斋本人的身世之谜,关于脂砚斋究竟是谁,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叔叔兄弟,更有人说脂砚斋是一位女性,他是书中人史湘云的生活原形,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符合情理呢?
周岭:那么脂砚斋是谁,究竟是谁,脂砚斋是谁从这本书一出来就一直有人在问这个问题,说脂砚斋是谁呀,有人说脂砚斋就是曹雪芹自己,他自己自问自答,自己写的书自己批,这个举了书里边的一些例子,“后”字何不直用“西”字?这是第一句批语,后头恐先生堕泪,所以不敢用“西”字,这两句批语好象是互相一问一答,那么指的是什么事呢,因为曹家自己有个园子是西园,这里边如果直接用了西园这样的字眼吧,恐先生堕泪,恐怕会引起批书人的很多感慨,这是一种说法,对不对呢,靠不住,为什么呢?
因为里边大量的批语非常明显的是另外人的口气不是作者的口气而经常针对作者的一些做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针对作者的一些说法加上评论,或者透露这件事背后的一些所谓的真事。还有一种说法呢,就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兄弟,那么这种说法呢,也有一定的问题,因为我们看到批语里边有大量的回忆过去的好多事情这个内容,而且动不动就说二十年前三十年前屈指三十五年这样的话,显得得曹雪芹年龄还要大,尤其是有一些批语是对曹雪芹是一个明显的上对下的口气,所以不大像他的兄弟,尤其是曹雪芹有一些事情都不一定经过见过,即使经过见过,也不一定记得很清楚,他的弟弟更记不清楚,当然书里边有一段批语说,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一书,原来有一本书叫《风月宝鉴》,其弟棠村为之序,他弟弟棠村给他做的序,那么既然能做序也能加批语但是呢,我们看整个的批语看下来,弟弟的口气不是很像,第三个说法呢,说脂砚斋是一个女的不是男的,甚至很可能是曹雪芹的续弦妻,是他的妻子,他夫妻俩在做这个事,一个写书,一个批书,形影不离。一直到曹雪芹死了以后,这个批书人还在批,未亡人还在继续的加批语,但是我们看到这个批语当中大量的口气是一个男人的口气,不像是女性的口气,例子太多了,咱们不能一一列举。还有一种说法是曹雪芹的长辈,那么究竟这些说法哪一种说法接近准确,我们来看一下。
有一个人叫裕瑞,就是《枣窗闲笔》的作者,这个裕瑞跟曹雪芹不直接认识,但是他的舅舅们跟曹雪芹是好朋友,跟曹雪芹非常熟,他从他舅舅那儿听到了很多关于曹雪芹,关于红楼梦,关于脂砚斋的消息,按他的话说就是闻之于前辈姻戚,前辈姻戚就是舅舅,他听他舅舅说的,他舅舅是谁,他舅舅都是富察氏的几位,富察明义,富察明琳,明仁,明瑞等等,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曹雪芹的好朋友,而这些人当中像明义还是最早看过全本红楼梦的,二十回以后部分没有丢失的时候他就看到了,所以你看他说,曹雪芹其人素性放达,曹雪芹的性格这在曹雪芹的其他朋友的文字记载当中也可以看出来,也可以印证,你看他说曹雪芹的长相,他说曹雪芹高谈阔论起来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这些特点,他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愈出愈奇他说他看过早期的石头记,最重要的是他看到过卷卷上边有其叔脂砚的批语,这是他的话,其叔脂砚是谁?
就是作者的叔叔脂砚,脂砚该是脂砚斋,也就是说他是惟一的一个非常明确的说出来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叔叔,而且这个人就是批书的人,在石头记上加批语的人,再明白不过,他有没有可能说错呢,也有可能,因为口耳相传的事情很可能有出入,但是其他的所有的说法,连这样的证据都没有,都是推测,都是一些或然的结论,直接的记载仅此一条,后来的各种传说比裕瑞这个距离要远多了,所以在没有其他资料发现的时候,我们宁肯相信裕瑞的话,我们看看这些批语的内容,看看批语的口气,看看批书人的身份感觉也大体上相信这是曹雪芹的长辈,当然也有人推测这不一定是他的叔叔,有可能是舅舅,舅舅也是长辈,那曹雪芹的舅舅是谁呢,曹雪芹的舅舅是李家的,那么李家呢,他的舅爷叫李煦是苏州织造,苏州织造李煦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李鼐,一个叫李鼎,有人就说这个李鼎很像,从年龄上,从这个多才多艺尤其是喜欢戏曲这些方面都很像脂砚斋,但是有什么证据没有,没有,都是推测,所以说他是曹雪芹的兄弟,说他是曹雪芹的妻子,说他是曹雪芹的舅舅,说他是曹雪芹本人,这些说法呢?都没有直接证据,只有其叔脂砚这几个字,是明明白白的记载,所以很可能这个脂砚斋就是作者曹雪芹的叔叔,当然如果有新的材料发现,能够推翻裕瑞的话,我们可能从善如流要改过来嘛,当没有新的资料发现之前,不能异说,猜可以猜,但是不能作为结论,尤其是不能作为定论,总而言之脂砚斋是一个待解之谜,研究脂砚斋是为了解读曹雪芹,而解读曹雪芹是为了更好的理解红楼梦这部作品。所以,我们也下点工夫把脂砚斋搞搞清楚,以这个作为前提再解后边的一个又一个的谜,下一讲我们就让脂砚斋和我们一起来解一解《悼虹轩著述之谜》,好谢谢!第三讲 著书之谜
节目导视:著书之谜。曹雪芹倾注了十年的心血,为后者留下了不朽巨著红楼梦,和他自己却终生潦倒,默默无闻的离开了人世,直到现在人们都无法从任何一种可靠的历史记载中了解到曹雪芹的确切生平,我们只能的知道曹雪芹出生在一个百年望族的官僚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雍正五年曹家被革职抄家,年幼的曹雪芹随家人回到北京,晚年家业完全败落的曹雪芹,在北京西郊贫困度日,并在那里走完了生命最后的路程,那么曹雪芹为什么要写书,又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写出了红楼梦呢?
周岭红楼梦这一部书的书名很多,红楼梦开章第一回就是说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有一块女娲炼石补天剩下来的石头这个石头上边刻着一篇故事,所以这个书叫石头记,后来有一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到了这个地方,读了这篇小说,然后把这篇小说给抄回去改了一个名字,叫《情僧录》这是第二个名字。东鲁孔梅溪题名曰《风月宝鉴》第三个名字。后来在悼虹轩里曹雪芹先生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然后又题了一个名字叫《金陵十二钗》,红楼梦是总全部之名也,是一个总名,所以这个部书一共五个名字,这部书的五个名字寓有不同的意思,比如说石头记,是刻在石头上的书,为什么刻在石头上,佛经说,譬如画石,画石永驻,就是画在石头的文字是永远留下来的,画水速灭,写在水上的文字一下子就不见掉了,这是作者经过了一番悲欢离合之后,把一生的感悟刻在石头上的一个故事,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因为情有很多,但是不能乱用,情僧录,按书里的说法是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入空,他是讲了这样一个道理,所以叫情僧录,僧就是僧,应该六根清静,加了一个情字,这是曹雪芹的发明,金陵十二钗代表了作为的一个观点,就是在男性中心社会的废墟里,挖掘出一组纯真美丽可爱的女性群像,为这种女性的美大唱颂歌,为美的毁灭痛悼不已,所以他的书斋号叫悼红,悼红轩可以说贯穿始终的一个思想,悼红轩究竟在什么地方,曹雪芹在悼红轩里都有哪些写作活动,我们今天就来解一解这个谜。
首先我们看看曹雪芹他有三个阶段的生活是在北京渡过的,第一个阶段是成长阶段,他们家雍正五年年底抄家了,在江南的全部房产全部田产通过入官,抄走了,雍正六年,举家返回北京,在北京呢,有几处房子,一处是蒜市口十七间半老屋,这个在隋赫德的奏折里边可以看出来,另外曹頫在这个之前也有一个奏折说我们家在城里有两处住房,说是在北京城里,外城鲜鱼口空房一所,还有一所空房,张家湾还有一个当铺,还有典地六百亩,他们家在北京在京城里边还是有一些产业的,当然绝大多数的产业在雍正五年抄家的时候已经抄没入官了,但是在北京有很重要的这么一句话叫“蒙恩谕少留房屋,以资赡养”,一家大小还要有一个栖身之所,所以他们家抄家以后,不是所有的东西全部抄还留了一些,留了一些就是供他们生活,老老小小一家人有一个归依,那么曹雪芹回到北京究竟住的哪一所房子,没有资料,但是根据我们刚才所说的这个情况无非就是这么几处地方,在这几处地方曹雪芹从小长大,在这几处地方完成了他的最早的学业,在这几处地方完成了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构思,这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错误。那至于说动笔写小说已经到了第二个阶段,所谓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多长时间呢,就是十年的时间,十年这一段时间不算短,那这十年究竟在什么地方完成了这个作品,这是非常之重要,第三个阶段是西郊播迁,家里边完全败落了,生活无着,城里住不下去了,住在乡下去,是在一个非常差的环境里生活着。
节目导视:关于曹雪芹什么时候离开京城,辗转迁徙到西郊,学者说法不一,但推算时间都在乾隆十九年前后,有许多学者认为红楼梦是在曹雪芹流落北京西郊之后创作完成的,而周岭先生认为曹雪芹在迁到西郊以前,就已经完成了红楼梦,那么周岭先生的这种说法究竟有没有令人信服的依据呢?
周岭:有人说不是有一个说法叫黄叶村著书吗,应该在西山,西郊,在黄叶村里曹雪芹完成了这部巨著,就连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校注本红楼梦的再版前言里边也是这个说法,还有人专门画了一幅画叫黄叶村著书图,说曹雪芹晚年的时候流落到西郊这一带,然后在这一带完成了这个小说的创造,这已经被很多人接受了,这个说法对不对,不对。为什么呢?有这么几点证据,第一条,现在我们能看到的这个抄本系统的红楼梦当中,有一个重要的本子叫甲戌本,当然甲戌本、庚辰本、己卯本、甲辰本等等这些本子无论是在曹雪芹生前还是在曹雪芹生后,这些本子这些稿本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已经不是曹雪芹的真迹了,都不是曹雪芹自己写的,曹雪芹自己的手稿哪儿去了,不见掉了,不仅他的手稿没有了,就连最早抄录的那些稿子也没有了,譬如说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是甲戌年,脂砚斋曾经又抄了一遍,一边抄一边评,这个本子哪儿去呢,也不见掉了.那么所谓的甲戌本也好,庚辰本也好,己卯本也好等等这些本子都是后来在那些底本的基础上,别人又抄了,抄了多少种不知道,抄了多少遍也不知道,那么我们说甲戌本他就是以甲戌年抄阅再评的那个本子为底本,那么这个甲戌本为什么重要,甲戌抄阅再评这个文字就告诉我们在甲戌年这个书已经完成了,而且脂砚斋已经开始抄了,脂砚斋已经开始评了,而且是再评,书名也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是哪一年,甲戌是乾隆十九年,也就是说最迟在乾隆十九年以前已经完成了,那么如果从乾隆十九年倒推十年,这个书开始写作的时候应该是乾隆九年,当然甲戌年说的是抄阅再评,既然是再评,应该还有初评,初评在哪一年,初评至少是在乾隆十九年以前,因为这个书当时抄书是很慢的,尤其一个人抄,洋洋洒洒这么大的一本书抄下来也是很费时间的,这么长时间抄下一部书了,还要加评语,所以这个时间可能要一到两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初评有可能是乾隆十七年到十八年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再往前倒推十年的话,应该是乾隆七年或者乾隆八年这个小说的创作就开始了,这是一个证据,就是说这个本的创作是在这一个时间段里,那他就不可能是在流落西郊以后才开始写这个书,不是晚年完成的这个作品。
证据之二,这个书里边在七十五回抄本系统回前有一段脂批,说乾隆二十一年五月七日对清,后边还有一句话,叫缺中秋诗俟雪芹。什么意思呢,这回里头还缺三首诗没写,这三首诗什么诗呢,是中秋诗,是贾宝玉、贾兰、贾环叔侄三个人俸贾政之命在中秋之夜,每个人写了一首诗,这三首诗写得都很好,贾政看完了以后,觉得不错,贾赦看完了以后更加赞口不绝,但是看来看去,书里并没有把这三首诗写出来,到今天我们也没有看到这首诗是什么形态,是什么样子,那根据脂砚斋批语是缺中秋诗俟血亲,这三首诗一直在等曹雪芹写出来,这是什么时间的事情呢,乾隆二十一年,乾隆二十一年到曹雪芹去世的乾隆二十七年或二十八年或二十九年,中间还有七八年的时间,甚至八九年的时间,一直没补出来,以曹雪芹的大才,补三首诗太容易了,脂砚斋不是说吗,余谓雪芹撰此书中有传诗之意,曹雪芹写这部本就是为了传诗,为了传他自己的诗,曹雪芹写的诗是何等的好,太好了,曹雪芹的诗才简直不得了,无论是从他朋友的口中还是从书中看到,那补这三首中秋诗举手之劳,他为什么不写,为什么不写,还有红楼梦中大量的需要修改的地方都没有改,这是什么原因,那就是曹雪芹流落西山以后,生活无着,为生计一天到晚的奔波已经没有时间做这些事情了,那回过头来说写书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果没有一个起码的稳定的一个生活条件,写这么一大部小说是不能想象的,是写不出来的,终日为生计奔波,忙来忙去,哪有时间写小说啊,因此他写小说的时间一定是生活最稳定的一段时间,而且是有收入的一段时间,他的才思最敏捷干扰最少的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是什么时间呢?应该就是乾隆十九年以前。
节目导视:乾隆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754年这一重要的时间点为考证曹雪芹究竟在什么时候创作红楼梦提供了依据,那么在乾隆十九年以前曹雪芹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后世学者对曹雪芹写书的时间和地点有哪些推测和传说?周岭先生又会有哪些写的见解呢?
周岭:那么乾隆十九年以前曹雪芹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因为没有确切的资料记载,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旁证来推测,来分析,幸亏还有一些很可靠的旁证资料,旁证资料是什么呢,曹雪芹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叫敦城一个叫敦敏哥俩,敦城敦敏怎么认识曹雪芹的呢,在右翼宗学,右翼宗学是一个什么地方,右翼宗学是一个学校,这个学校不是一般的学校,是宗室子弟读书的学校,所谓的宗室子弟都是他们家的人,按敦诚诗里边的说法叫同学尽同姓,所有的同学都是一个姓,都是姓爱新觉罗的,都是我们家的人,这样的学校曹雪芹这么进了,曹雪芹怎么也跑这个学校里去了人家尽同姓,你曹雪芹姓曹啊.你怎么跑到这个学校去了呢,那有人就推测,曹雪芹有可能是做教师,但是从敦城敦敏写诗的口气里跟曹雪芹交往唱和的诗句这口气里边看不出是师生之间的关系,那个时候天地君亲师,老师和学生之间这种差别是非常大的,这个口气当中看不出来,既不是学生也不是老师,曹雪芹在这儿干吗,最大的可能是曹雪芹在这个地方工作,而这个工作不是教职,是辅助教职或者是行政管理人员,曹家被抄家回到北京,曹雪芹成长的过程当中,应该是读过书的,长大成人以后,他应该谋一个工作,旗人又读了书,谋一份差事应该是不难的,内务府的子弟谋差事一般在内务府,在内务府找一个工作,不是太难的事情,那么内务府的这一份工作有可能是把他派到右翼宗学去做事,这是合理的,但是有什么证据没有,没有,我们只知道他曾经在右翼宗学跟敦诚敦敏结成好朋友,敦诚在乾隆二十二年的时候跟他父亲到长城喜峰口松亭关帮助他父亲做税务管理工作,从那个地方写过一首诗给曹雪芹,叫《寄怀曹雪芹霑》,曹雪芹叫曹霑,这首诗西边就回忆了当初他们一起在右翼宗学里的日日夜夜,当时虎门数晨夕,就把当时的这个情景画出来了,这里边有几个含义,当时不是现在,是很多年以前,也不是一年以前两年以前,当时这个口气大概有一些时间了,数晨夕,不是一天两天很多个日日夜夜,早早晚晚,虎门是什么地方,虎门根据学界考证,就是右翼宗学,指的就是右翼宗学,右翼宗学在什么地方呢,在北京西单石虎胡同,这房子现在还在,就是在右翼宗学大家在一起度过了很长时间,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呢.从诗里边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跟他们一天到晚的聊天,“西窗剪烛风月昏”这是用的一个典故,这是李商隐的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从这句话来的,那么剪烛西窗之下谈了不知道多少事情,曹雪芹这个很放达,帽子都可以倒着戴,很像古人“扪虱而谈”是那种风格,这给敦诚留下的非常深的印象,所以在诗里边提到他们这一段生活,这一段生活有多长时间,我们先看看,敦诚和敦敏感再生这一个地方呆了多长时间,敦诚是生在雍正十二年,敦敏他哥哥生在雍正七年,哥俩什么时候入的学呢,是在乾隆九年进的右翼宗学,这一年敦诚十一岁,未成年就进了右翼宗学了,在右翼宗学呆了多少年了,我们至少知道在乾隆十五年的时候,敦诚还再右翼宗学读书,他说到从右翼宗学每一次回家家里面的大人如何如何,还记载了这样一些事情,在乾隆二十年的时候他们俩一块儿参加考试,右翼宗学考试,考的成绩都非常好,也就是说在乾隆二十年之前,在乾隆九年之后,这十一年的时间里边,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右翼宗学渡过的,那么敦诚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进了右翼宗学跟曹雪芹交成好朋友铁哥们,这个可能性不是太大,曹雪芹对着一个孩子“扪虱而谈”这个显得有点滑稽,那也就是说至少在乾隆十五年以后,那么敦诚已经有十五六岁,十六七岁了这个时候他们能有一些共同的话题,才能谈得下去,话不投机半句多嘛,只听一个人讲,怎么回事,聊天肯定要大家一起来聊的了,互相激活思想,然后妙语连珠,对不对,尤其是曹雪芹这样的一个人,也就是说曹雪芹跟敦诚敦敏“数晨夕”那一段时间大概是在乾隆十五年到二十年之间,而那一段时间正好是我们分析写作红楼梦的那一段时间,这个时间是重合的,那我们的结论就出来了,悼红轩在什么地方,应该就在右翼宗学里。
节目导视:多数红学研究者认为,作者曹雪芹晚年移居西山黄叶村,也就是今天北京植物园内,在这里开始了他的红楼梦创作生涯的,1971年香山地区正白旗发现了一座带有几组题壁诗的老式民居,部分专家认为这里就是曹雪芹写书的地方黄叶村,后来以这几间老宅子为基础建成了曹雪芹纪念馆,这一结论显然与周岭先生提出的右翼宗学著书大相径庭,那么曹雪芹著书黄叶村的说法究竟有什么依据呢?对此周岭先生又会有怎样的观点呢?
周岭:我们刚才说了在黄叶村不对,为什么会误解成黄叶村呢,就是因为敦诚那一首诗,劝曹雪芹说,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不要去到有钱的人家门上求告,像你这样的一个人说是大才,是有你自己的归宿,有你自己的事情要做的,残杯冷炙有德色,人家给你一点残羹剩饭还面有德色,还觉得是施舍你了,你受得了这种委屈吗,你曹雪芹是谁呀,所以不如著书黄叶村,不如在黄叶村著书吧,这么好的一个环境里边继续写你的书吧,你又不是不能些东西是对曹雪芹的一种规劝,这种规劝曹雪芹接受了没有,从心里边应该可以接受,那黄叶村指的什么地方呢,一定是西郊这一带,香山脚下这一带,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可以从敦诚的诗里边可以看出来,曹雪芹在拿到敦诚这首诗的时候至少已经住到西山去了,因为诗里边有一句,叫“于今环堵蓬篙屯”,你现在住的环境已经不是城里了,是乡村了,周围是蓬蒿满地是这样一个环境,那么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头,你写书多好啊,是多惬意的一件事情,但是敦诚没有想到,争教天不赋穷愁,因为曹雪芹穷愁潦倒肯定从右翼宗学出来以后肯定没有工作了,没工作就没有收入了,再加上那个大家族,经过这么多年的折腾,已经撑不住了,无人经理后事所以整个家族全部败落,曹雪芹除了读书又不会做别的,那这个时候城里是待不住了,待不住才会住到乡村去,曹雪芹不是去住别墅,不是去渡假,不是去修养,不是到农村去找灵感,吟风弄月而是在城里呆不下去了,才去的农村。于今环堵蓬蒿屯,是在一个非常差的环境里生活的,所以曹雪芹所谓的著书黄叶村是敦诚对他的一个劝说并不是他实际上做了这一件事,再一个传说,说曹雪芹小的时候,特别顽皮,不听话。“杂身优伶之中”就是一天到晚跟戏子们鬼混,大家都觉得这个孩子没出息,所以被父执某,被他父亲的好朋友给提溜起来关在一个空房子里去了,叫“钥之空房”,他被锁在这个空房子里头没事干,一下锁了三年没事干,所以在这里头憋出了一部红楼梦,这个传说有意思,但是一点也不可靠。
首先写这一部书,一个孩子用三年的时间就写出来了,这是不可能的,绝不可能,现在让大学教授憋三年能写出一部红楼梦来,试试看,再加上神童常见,神童指的是超人的聪敏,过人的记忆力,一定的悟性是指这些方面的特点,但是你让他有这么丰厚的生活积累,再写到书里边是不可能的,我们从红楼梦这个小说里边看这个书不单是聪明,不单是曹雪芹的学问大,里边对人生的一些超人的感悟,一般人做不到,一个小孩子是不可能的,所以这种传说靠不住,所以“被钥空房”靠不住,那他有没有可能是在家里边写成了这部书呢,也不可能。因为家里边的条件虽然有一定的条件,但是曹雪芹不可能每天上班下班,下班风里来雨里去,在右翼宗学能跟敦诚敦敏这样的人无晨无夕的谈天说地还有时间每天跑回家写作,或者说十天半个月一两个月回家一趟,抓紧点业余时间写写红楼梦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是说曹雪芹最大的可能就是在右翼宗学工作的这一段时间,就是跟敦诚敦敏定交的这一段时间里完成了不朽的巨著红楼梦。
节目导视:对于曹雪芹到底在哪里写出了红楼梦,周岭先生的结论与多数研究学术的观点差异很大,依照周岭先生的分析,曹雪芹在学堂里写书还有没有更加确切的根据呢?在史料当中有关曹家败落后的记载很少,而且很多事件在时间有断裂感,几乎无法找到确凿的关联,那么周岭先生又是怎样得出曹雪芹在学堂而不是在西山写出红楼梦的结论呢?
周岭:有人可能要说,曹雪芹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在右翼宗学里能有他自己的一间房子,那我们就来简单的看一看,右翼宗学多少间房子,据记载右翼宗学这个房子大家有八十多间,八十多间不算多,但是别忘了那个时候的学生更少,右翼宗学开张的时候,定制学生六十名,就六十个学生,后来学生也多不到哪儿去,就几十个人,甚至有的时候不足六十个人,为什么呢?
因为同学尽同姓,一定有条件的嘛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进这个学校的嘛,他不是一个义学吗,不是一个普通学校吗,是宗室子弟读书的地方,所以要符合这样的条件才能进去还有一个年龄条件,你是宗室子弟但是你年龄过了不需要读书,或者你是宗室子弟年龄过小也进不到学校里边去,年龄是适龄的这些人又是宗室子弟才能进得去,那这样的话人数就不是很多了,人数本来不多,满教席只有两个人,汉教席每十个人一个,你看看教职人员也没有很多,总管两个,还有一个王大臣,做总头剩下的还有一些工作人员,也就是这么多人,学生老师加上工作人员总共也就是几十个人,不到一百个人就这样的情况,甚至可能比八十多间房子这个人数还要少,所以平均一个人摊到一个房子不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再有一个呢,学生教职人员大部分都住校,因为大家的家在各个地方跑来跑去不方便,要上学要教学最方便的就是,因为晨起要晨读,晚上要读书,要挑灯夜读,那时候读书和今天读书有很大的不同啊,不是早上上学下午放学不是这样的做法,和今天不同的,所以最方便的就是住在学校里边,敦诚敦敏肯定是住在学校的,因为从敦诚的《四松堂集》从敦敏的一些文字记载里可以看出来,可以分析出来,曹雪芹呢,无晨无朝夕的不跟这些学生们在一起聊天,他自然也是应该住在学校里,不能他聊到半夜,人家去睡觉,他再颠簸回去,这不太可能,还阴晴风雨,冬天夏天,在路上是很辛苦的,有人说他有没有可能家就在附近那时候家在附近这一说靠不住,为什么,和今天不同,随便就近要送孩子上学,就近租个房子,因为租房子很容易,那时候租房不是那么容易,居家,一个家有可能几代人都住再一个地方,都不动的,不像今天迁徙这么频繁啊,找房子这么容易,不是这样的,像曹雪芹这样的情况应该也是住在右翼宗学里的。
那么右翼宗学就很有意思,纪晓岚就曾经在《阅微草堂笔记》里提到这个房子,他说这个房子,这个房子是京城著名的闹鬼的地方,经常有鬼出来,但是不害人,这是纪晓岚说的,再后来这个房子就给了一个贝子,叫绵德,成为绵贝子府,再往后就入了民国,成了蒙藏学校,那么当时做蒙藏学校是一,另外一部分就变成了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是梁启超倡议建立的一个图书馆,一个大诗人叫徐志摩曾经在这个图书馆工作,还在这个图书馆里边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诗的名字就叫《石虎胡同七号》,这房子今天还没有拆,我们今天说曹雪芹如果真是在这所房子里写出了红楼梦曹雪芹的悼红轩就在右翼宗学里边,就在石虎胡同七号这所房子里的话,那这所房子是最有纪年意义的一个地方,曹雪芹他们家抄了以后回到北京,只是记载上有这么几处房子,曹雪芹真正呆过的地方没有资料,有资料的仅此一处,这个房子的价值就很高了,所以我们应该呼吁这个房子保存下来,千万不能再拆了,这个房子要好好的修一修,这个房子要辟为曹雪芹纪念馆。那也就是说悼红轩就是曹雪芹写书的时候,悼红轩既不是他幼年成长的住所,也不是说他工作了以后他的家庭所在地更不是西郊的黄叶村,而是右翼宗学,在右翼宗学里边他完成了这个小说的创作,右翼宗学的某一间房子就是被他慕为悼红轩的所在,下一集我们就一起来解一解,曹家发迹之谜,谢谢各位!第四讲 曹家发迹之谜
节目导视:红楼梦被称为一部旷世奇书,他的神奇体现与书中暗示了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时局,而作者曹雪芹家族的兴衰荣辱又与其紧密相连,所以要读懂红楼梦首先就要了解曹雪芹的家世,曹家为什么会在康熙朝鼎盛一时,曹家与清朝皇家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曹家在宦海中的这种沉沉浮浮、起起落落又是如何映射到红楼梦里去的呢?
周岭:曹雪芹能写出红楼梦来,跟他的家庭影响是分不开的,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我们看看在红楼梦里边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说到荣宁二府贾家,他们是以军工奠定了百年世家的基础,最早是一个是宁国公,一个是荣国公,同胞兄弟,怎么知道是军工有一次焦大骂府,焦大说了一些话,要到祠堂里哭太爷去,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一份家业,说了这句话,九死一生就是打仗出来的,尤氏跟王熙凤介绍焦大这个人的时候,也说打小跟太爷一块儿出过几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给背出来,然后自己饿着,给主子找吃的去,给主子喝水,自己喝马尿是这么个关系。也就是说荣国府贾家也这样一个发家的过程。这个应该说是反映了曹雪芹他们家上世的一些情况,当然不能事事类比比如说是不是也是同胞两个兄弟,是不是也是从私人堆里背出来的,是不是也是有一个焦大这样一个人等等,这个没有更具体的材料,但是至少这里边有曹家的影子。
节目导视:红楼梦中贾家的有盛到衰是贯穿整个小说的主题,这个主题映射了作者曹雪芹家族的兴衰史,翻开红楼梦第一回作者就告诉读者,他曾经在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生活过说明曹家在是是一个极为显赫的大家族,由此也反映了一些历史事实的影子,那么曹家的这种兴旺究竟是怎么来的呢?焦大骂府,祖宗九死一生所指的祖宗究竟是谁呢?
周岭:曹家是什么情况呢?他们家祖上是明朝的地方官,什么地方呢?沈阳,从明初开始一直到明末最后一任沈阳中卫指挥使都是姓曹的,这个有不少的史料可以作为证据,还有碑。最后一任沈阳中卫指挥使名字叫曹锡远,这个曹锡远在天命六年的时候,沈阳城被努尔哈冲破了,打破以后就成了俘虏,他带着他的儿子曹振彦一块儿成了俘虏,从那个时候归顺后金,就投降了。投降以后就一直跟着努尔哈赤东征西讨,清朝在入关之前有三个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努尔哈赤,一个是皇太极,一个是多尔衮,而这三个人曹家都跟过,开始就直接跟着努尔哈赤,接着就跟了皇太极,后来就跟了多尔衮,就是这样一个过程。这是他们家的幸运,因为这三个人都是出类拔萃的,努尔哈赤不用说,皇太极这个人也很了不起,尤其我们看到皇太极在指挥大凌河战役的时候那种胸怀,那种谋略是一般人比不了的。因为在过去后金的这些人打下一个城池就滥杀无辜,但是皇太极打大凌河的时候,把大凌河打下来,一个人不杀,争取了很多人归顺,这些恐怕都被曹家的父子看在眼里了,尤其是曹振彦,我们知道至少在天聪五年的时候曹振彦就跟着多尔衮立了军工,在天聪八年补记这一段功劳的时候在清太宗实录上有一个记载,说“墨尔根戴轻贝勒多尔衮属下,旗鼓牛录章京曹振彦,因有功加半个前程,虽然只家了半个前程,但是立功了记录已经进了清太宗实录,太宗是谁呢?就是当时努尔哈赤的儿子后金天聪年间的皇帝皇太极,这个所谓的墨尔根戴青就是他的一个封号,这个称号的意思就是聪明的将领,他在后金这些的将领当中已经是一个很被重视的一个将领了,当然这些将领主要都是他们一家子,我们从焦大事情当中可以看出他们上一代的一些影子,真的有可能是从死人堆里逃出来的,每一仗都打得非常残酷。
节目导视:身为亲军的曹振彦在大凌河之战中,始终跟随着多尔衮辗转沙场,虽然家奴身份至微至贱,但由于他勇敢善战忠心耿耿因而得到了多尔衮的赏识和重用,1644年4月多尔衮率清军入关,与李自成农民军决战在山海关大获全胜,5月清军占领了北京城,依照多尔衮的建立同年九月大清皇帝顺治从沈阳迁都北京,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曹振彦作为多尔衮的亲军为大清王朝的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曹氏家族赫赫扬扬将及百年的历史从此揭开了序幕,那么以军工起家的曹氏家族最后是怎样走上官宦之路的呢?
周岭:到了顺治五年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山西有一个人叫姜瓖叛乱,这个事情历史上记载得不多,对他的评价也不高,也没拿他当太大的一件事,但实际上是非常大的一件事,姜瓖这个人原来是个明朝的大同总兵,是明朝的将领,在大顺军打过来的时候,就是农民起义军打过来的时候,他是最早投降于农民起义军的,当年就听说农民起义军在山海关大败,被多尔衮打败了,马上就投降多尔衮,顺治二年的时候,他又做了清朝大同总兵,顺治五年开始叛乱,为什么要叛乱呢?
两个原因,一个呢,是这个清朝的军队要去防止蒙古那边乐观战事,所以阿济格带着大军要进入大同,第二个呢,他自己跟着清朝立了不少战功,但是还受到申斥,没有受到任何奖励,所以心怀不满,恰恰好在这个时候朝廷又要求这些投降了的大臣将领每家都要把自己的一个儿子送到北京来,送来在北京学习,名义上送到北京学习实际上是人质,基于这个一个原因所以他反了。当然还有更多的其他的历史背景原因,比如说南方还在反清,比如说山西各个地方的反清的势力还很大,陕西那个地方反清的战争还在进行,就是周围都不安静,所以姜瓖反了姜瓖手握重兵,姜瓖那个地方是北京的门户,离北京非常近的,他一反了带动整个山西都反了,山西反到什么程度呢,山西除了太原和临汾两个地方之外全部都归姜瓖管了。当时是这个情况,那这个乱子就大了,各个地方的战乱还没有结束,大同跟北京离得这么近,万一出了大问题的话,北京就可能保不住,而且清初的时候多尔衮当时之所以能长驱直入,他有一个原因,他举了一个旗号,替明朝的崇祯皇帝报仇,所以很多人在这个旗号下归顺了清朝。
当弄明白了清朝不是那么回事要自己做皇帝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开始乱了,各种各样的想法都出来了,那个时候的情况是这样的,所以非常之不稳定,而清朝的军队也不是很多,主力部队还都在外边,所以多尔衮没有办法,阿济格一个人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所以多尔衮自己亲征,多尔衮当时是摄政王,摄政王开始称叔父摄政王,他是顺治皇帝的叔叔,最后如日中天的时候自己又把自己改了一个称号,叫皇父摄政王,就是皇上的父亲,所以有人就根据这个,就怀疑他是不是娶了皇太后,皇太后下嫁他等等,这都是一些传说这个没有确凿的证据,他自称皇父摄政王,他自己就等于皇帝御驾亲征一样,就到了这个大同城下,那么曹振彦是跟着多尔衮一起去的,不但是曹振彦,曹振彦的儿子也长了,儿子是谁呢?曹玺,就是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这个时候跟着他父亲一起也是在多尔衮军前效力,那个时候战事也是非常显赫,一天到晚的打仗,前前后后在大同也是围城九十天打不下来。
顺治六年终于把这一仗打完了,多尔衮恼火恼到什么地步呢,一个是这个战事给他的影响太大,差点把他的大业给耽搁了。第二个呢,在这个期间他最喜欢的多铎死了多铎在北京闹天花死了,他当时把北京所有能动员起来的将领和兵力全都带出来了,除了济尔哈朗在南方几乎所有的兵都在这儿了,其实北京那个时候已经空虚了,各省都空虚了,非常可惜这个事儿,如果南明小朝廷如果永历帝真有1/10多尔衮的才具这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这个时候其实明朝的军队还是不少的,如果这个大旗举起来,尤其是姜瓖在山西,是很强的一支可以呼应的队伍,大事可图,但是这个机会错过了,所以这个也可以看出来多尔衮他这个谋略过人,所以他很快把这个平定了。平定以后班师回朝,还朝以后呢,山西大同遭殃了,打完了这一仗,山西大同这个城打开以后,屠城,一个人都没剩,全部杀光,这还不解恨,把整个的大同城降低5尺,这个城不是难打吗,把这个城墙降下来,上面拆掉5尺,所以大同城从此以后这个城墙就矮了5尺,再也不能往上建,回到北京以后论功行赏,曹振彦就给放到外任,当时就留在山西做官,在山西平阳府吉州做知州,后来又做了大同知府。
再后来调到浙江去做了两浙的盐法道,成为从三品的官员就上来了,儿子也立了功,曹玺也立了功,立了功以后回去以后就做了二等侍卫,再后来就进了内府,到内府做什么呢,做内工部的郎中。然后在康熙二年,就特旨简派他去江宁织造,好了,这就是曹家的第一任江宁织造曹玺,当时的身份是内务府郎中,然后到江宁去做织造官,在江宁织造任上成绩非常好,回到京城来述职的时候,跟皇帝述职把所有的江南的史治,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稳定情况讲得头头是道,所以皇帝非常高兴,赏了很多东西,包括蟒袍,还给他提了级,升了官,升成内工部尚书正一品,这是他们曹家这么多代人官做得最大的一个,正一品大员。从他到了江宁,一直到做到康熙二十三年,他在江宁织造任上呆了二十一年,死在任所,死了以后,这个皇上就派了他的儿子曹寅去署理江宁织造,就替他父亲管一管,后来就派曹颙去做苏州织造。再后来又回到江宁去做江宁织造,接着一直做到康熙五十一年曹寅去世,一直做到曹颙继任,曹颙死,曹頫继任,前前后后大概60多年的时间,真正在织造任上在江宁织造这一个差事的任上,专差久任三代四个人做了57年,从曹玺开始一直到曹頫为止。
节目导视:通过周岭先生对曹雪芹家世的梳理我们知道曹氏家族最初是从明代世袭官吏沦为清皇室的包衣家奴,他们的身份虽然卑微,但由于曹振彦及其子孙曹玺,曹寅与最高统治者关系密切再加上他们对皇室的忠诚和本人的才干因而受到信任和重用,成为大当时极为显赫的大家族,面对曹家显赫一时的地位,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疑问一个以军工起家的家族,为什么后人却成了皇家内务府的人呢?曹家和康熙皇帝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周岭:我们知道清朝呢,他的户籍制度和前朝的不一样,他是八旗,按八旗分的,不管是军事人员还是行政人员还是家属都是按旗分旗来编的,满洲有满洲八旗,蒙古有蒙古八旗,后来的汉军有汉军八旗,内务府有内务府的旗,这个内务府的三旗是怎么回事,怎么来的,那就是最早这个八旗都是由各个王宫分头率领,正白旗,向白旗这两旗都在多尔衮手上,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三个人已经掌握了八旗当中的主要力量。
多尔衮如日中天的时候多铎,阿济格那都是很受重用的,尤其福临皇帝是个小皇帝,所有的大权都在多尔衮手里,主荣奴贵,家里边的家臣也跟着沾光,对不对,所以像曹振彦也好曹玺也好提拔得比较快,但是当多尔衮死了,情况就发生了一些变化,多尔衮在顺治十一年的时候,突然死了,其实多尔衮活的年龄并不大,多尔衮死的那一年是39岁,他是突然从马上掉下来把膝盖摔伤了,没多长时间就死了,他死的时候葬礼是很风光的,因为是皇父摄政王,但是死了以后被别人弹劾,说他种种的大逆不道的行为,结果呢,掘墓鞭尸,掘墓鞭尸很惨的。日本人有个记载,就是当时在场看到那个情况,多尔衮的墓挖开以后,把多尔衮尸体弄出来,先是鞭打,然后棍子,然后把头砍下来,多尔衮生前这么显赫,死后是这样一个下场,多尔衮死了以后把他那个爵位给夺了,家产奴仆所有的东西统统给他没收了,而所有多尔衮当年他的那些亲属全部进了内务府,都归皇上,成为皇上的包衣,曹家是因祸得福本来多尔衮一逝世曹家可能就坏了,但是没有想到他们家有这一步运,这一步运还挺好,皇上给接受过去了,接受过去以后成了皇上的亲近近臣,进了内务府,所以在康熙初年又有非常的优遇,而且曹玺的夫人成了在这儿之前还有一个渊源,就是曹玺的夫人做了康熙皇帝的保姆。
这就要说一说这个保姆怎么回事,清朝有一个规定,所有的皇子生下来以后亲生的母亲不能抚养。跟亲生母亲要分开谁带着呢,每个人配八个保姆,再配八个乳母,就是喂奶的,来把这个孩子养大,所以他跟保姆的关系比跟亲生的母亲的关系还要近,一天到晚朝夕相处。尤其是康熙皇帝小的时候,他没有出过天花没有出过水痘,要避痘,那些时候这些病都是很厉害的,得了以后基本上就是没有救的,多铎就是得天花死的,为了避痘就到了福佑寺,谁带去的呢?就是曹玺的夫人孙氏,带着这个康熙到福佑寺去避痘,避痘的那些天里边谁都不能见,康熙皇帝小的时候这些时间能见的就是一个曹玺的夫人这个保姆,所以他跟这个保姆的关系感情是非常深的。这个保姆孙氏活了很大的年纪,一直到曹寅在江宁织造任上,康熙皇帝南巡的时候有六次南巡四次住在曹家,其中有一次,曹寅就把孙氏请出来跟康熙皇帝见面,康熙见了以后非常高兴,老人家身体还这么好,亲自迎上来搀扶着这个孙氏说,跟大家说,此吾家老人也,你看这个话说得多亲切,这是我家的老人,然后又提了一个匾给曹家,提了三个大字,叫萱瑞堂。萱草这个萱字就是指母亲就可以看出来康熙对这个保姆的感情是非常之深的。所以早年曹家能够跟皇帝的关系这么密切是有这么复杂的一些背景原因。
节目导视:由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开始,曹家与清朝皇室的关系就住进密切起来,曹雪芹的曾祖母又做过康熙皇帝的保姆,因此到了康熙朝,康熙皇帝对曹家更加呵护,曹家在康熙年间达到了鼎盛时期,曹雪芹的祖父在任期间多次接驾康熙南巡,花银如水,曹雪芹在红楼梦当中描写了当年贾府一派烈火烹油,鲜花簇锦的昌盛景象,从这些景象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曹家当年繁华的影子,那么康熙帝为什么会那么器重曹寅呢,曹寅究竟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呢?
周岭:曹玺死了之后,曹寅继任江宁织造,这是他们曹家的鼎盛时期,虽然曹寅的官级别不如他的父亲,但是受皇帝信任的程度是空前的,曹寅到江南去实际上明着是做江宁织造,实际上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团结江南的知识分子,所谓的统战工作,因为清朝早期汉族知识分子都有所为的气节,虽然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都梳了辫子剃了头,但是心里边对前明的这种顾念还是没有完全消除的,对满族统治者的一种敌意还是没有完全消除的,尤其是在江南这一带,这种影响很大。曹寅这个人呢,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知识渊博,修养深厚,皇帝非常了解他,据说小的时候还陪皇帝读过书,是皇帝的伴读,所以皇上交给他的任务是到那个地方去团结汉族上层的知识分子,曹寅是良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因为曹寅为人非常谦和,又有学问跟这些人又谈得来,据不完全统计曹寅在江宁织造任上所结交的南方的这些有名的知识分子,也就是名士大概有两百多个人,这个任务完成得是非常好的。曹寅的官声也非常好,皇上对曹寅信任有加,经常跟曹寅说,你有什么事要密折报告我,自己写密折,再三嘱咐不要假别人之手,不要让别人替你写,你要写就自己写,亲笔写,因为你告诉我的这些事要是泄露出去的话,你可能因此得祸了。经常这种密折的朱批加几个小心小心小心小心,经常这样嘱咐他,曹寅这个人呢是个书生,他做这些事,得心应手,包括他后来承康熙之命,主持扬州书局去刻全唐诗,刻佩文韵府,这都是他份内的事情,都是他最熟悉的事情,最拿手的事情。
但是说实在的管理上他没有什么才具,从两点上可以看出来。第一点,康熙皇帝南巡造成了他大量的亏空,他不知道该到什么地方去弄钱,所谓的弄钱,一个是正途,一个是乱来,正途他也不知道,乱来他也不屑做,这是一个。再一个呢康熙皇帝看到他有巨额亏空之后替他担心,看到他又补不回来因为织造衙门毕竟不是个,他是个清水衙门,不是个肥缺。于是呢,就把两淮巡盐御史的差事交给他和李绪两个人轮流做,盐差是个肥缺,盐差这个事情在红楼梦里边有反应,是谁做了盐差,林黛玉的父亲,就是这个兰台士大夫林如海。这是贾雨村和冷子兴两人对话当中透露处理的消息,说今岁鹾政点了林如海,鹾政就是盐政,鹾就是盐,盐政盐课贾宝玉说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了,打趣林黛玉吗,盐课林老爷,林如海做过眼课,也是做过两淮巡盐御史,盐课盐政都是两淮巡盐御史的别称,做两淮巡盐御史应该是肥差,为什么是肥差,因为从古以来这个盐都是最宝贵的东西,盐是官卖的,最远的时候,这个尧舜禹的封地都是产盐的地方,都是最好的地方。
中国历史上在传说当中最早的几次大战都是为盐打的,皇帝站蚩尤是争夺盐池,皇帝和炎帝打仗是争夺盐池,都是为盐打的,以后多少年这个盐都是官卖的。我们在盐铁论都可以看出来,都是官卖一直到清代,清代放开的是真正生产的销售这个盐的是盐商,最用钱的都是盐商的,盐商有钱到什么程度,后来乾隆皇帝南巡的时候一夜之间在扬州造起一个白塔,就是盐商干的。我们今天喝的这个茅台酒,茅台酒都是盐商投资的,没有盐商就没有茅台酒的,所以这个盐商是很有钱的。管盐商,管盐务,尤其管盐的课税那这个官肯定是个肥缺,曹寅到任以后,赶快给皇上写奏折,他不写怎么弄钱他也不写我怎么补亏空,所以这个官是个好官,但是也比较愚。他跟皇帝讲的是我来了以后,就发现了很多弊端,这些弊端都要革除的,说这个费那个费,这个费那个费,这些费都是不合理的,都是地方官这个督抚还有包括各个衙门非法截留的一些钱,这些钱都应该取消,一定要去掉的。
康熙皇帝怎么说,回来御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告诫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怎么给他说呢,说尤其是督抚那个钱,皇帝说这一项费断不可免这一项不能免的,免了以后督抚都要找你的麻烦,要得罪人的。这些情况康熙知道不知道呢,都知道,清清楚楚,康熙知道现在是尾大不掉之局,你要解决的这些问题都是局部问题,你要解决全局问题没有这个力量,再加上他的出发点是宽以待人,施仁政所以告诫曹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要生事,你好好做你的官,我给你这个差事的目的你要搞清楚,对不对,我不是让你去整饬吏治的我是让你去弄点钱,赶快赔出你那个亏空来要不然将来你要麻烦了,下边又是小心小心小心小心小心,四个小心每一封朱批都写得非常详细,这就是皇帝跟曹寅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超过了一般的君臣关系。
尤其是曹寅去世,曹寅去世是为什么呢,在康熙51年的时候忽然得病了,其实这个病拿到今天是死不了人的,就是发疟疾,打摆子这个病的时候来势汹汹,人一发烧,烧得浑身乱抖,疟原虫作怪,那么现在我们都知道用奎宁就可以把它治好。当时民间没有这样的药,只有皇上手里有,所以曹寅在病得最厉害的时候,他给皇上写了奏折,讨这个药,就希望老主子能够赏给他这个圣药,然后赶快把这个病治好,还继续报孝朝廷了,康熙皇帝知道以后,着急了,派驿马限九天的时间赶到扬州,那个时候的交通工具就是骑马,赶到扬州,一定要把这个药送到曹寅手里,救曹寅的命,赶快走,然后带了他的一个朱批回来,这个写得很长,写的就像一个中医老先生开的药方子,就是详细的告诉他金鸡纳霜在什么情况下怎么用,什么情况下不可用,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等等等等。最后加了四个万嘱万嘱万嘱万嘱,就嘱咐他,你看看这种感情不是一般的感情,结果圣药未到曹寅等不及了撒手人寰去世了,所以曹寅是死于疟疾,很可惜。
这些康熙五十一年的事,所以这些东西呢,对整个曹家的后人影响都非常大,这种影响口耳相传可能一直到很多代以后,曹家兴盛了这么多年,他是怎么败落的,如果没有曹家的败落,也不会给曹雪芹这么大的刺激,所以曹家败落对曹雪芹写红楼梦也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好,下一讲,我们大家一起来解一解,曹家败落之谜,谢谢!
第五讲 曹家败落之谜
节目导视:在上一集中,周岭先生为我们分析了曹雪芹所在的曹氏家族,从清朝皇帝的包衣奴隶到一家三代四人官至江宁织造的发迹历史,红楼梦中贾家丛盛到衰是贯穿小说的一条主线,而这个历程也映射着作者曹雪芹自身家族的兴衰史,清朝历史上的曹家和书中的贾家一样都曾经大富大贵,可是后来遭到了打击而家道中落,那么曾经显赫一时与皇帝关系极好的曹家,又是如何开始败落的呢?
周岭:曹家这个败落这个直接诱因是曹頫被革职曹家三代人四个人做过这个江宁织造官,曹頫是末任织造最后一任,曹頫怎么会获罪呢,有一个直接诱因就在雍正五年年底腊月被革职然后抄家,在这之前发生了一个什么事情呢,是押送龙衣而且不是他们一家子是三处织造的织品。
哪三处呢,一个是江宁织造南京他们曹家,一个是苏州织造,还有呢是杭州织造,三处织造的东西然后让江宁织造押送到北京来。这时曹頫已经是战战兢兢,心里边很不是滋味为什么呢?因为这一年曾经被罚奉,就是因为皇上穿的衣服,石青色的衣服掉颜色,掉色,掉色皇上就怪罪下来了,这谁织的,这个石青色给我查一查,说是江宁织造送来的衣服料子,那么查一下究竟是织得不好,染得不好,还是有好的料子有人故意跟他们找茬儿,专捡那个掉颜色的料子给我做衣服,让我怪罪江宁织造。
后来一查所有的这个织品都掉颜色,所以皇上生气了,雍正皇帝所以就罚俸一年,就是工资停发一年,然后如果以后再有这样的事,那就要重重的治罪。好,这个曹頫呢,他本来办差就没有太多的经验,再老是出事,所以提心吊胆,就押着这个龙衣走旱路往北京走。因为有人跟他说为什么这个颜色要掉呢,就是因为每次运龙衣,运这些织品都是从运河走的,那时候运河是主要的交通线,从运河走呢,路上有可能受潮,受潮以后到了宫里就掉颜色了,可能是这个原因,所以就不敢从运河里走了,其实是不是这个原因也不知道,因为这么多年了,五六十年的时间都是从运河里来来去去的,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这到底怎么回事,为的以防万一改从旱路走,如果这一次仍然从运河走可能就没事了,大不了就是再罚俸吧,再掉颜色吧,受潮了,因为从旱路走,走到山东长青这个地方发生了一个事,什么事呢。
其实这个事情并不大,就是为了赶路赶得快一点,所以就要求驿站,那个时候隔一段时间隔一段路程就有这个驿站要换骡马,要换民夫,要有柴草粮米供应押送龙衣的这些人马,所以这个时候,是应该按规定来派柴派草派粮派钱。但是他们多要了,于堪合之外,多索程仪骡价,要多了这个要多也不是他们一家子,差不多的人都要多要,不够用,而且成了一个惯例了,你也要,我也要,当然地方上不堪其扰,怨气很深,但是也没有办法,他们是钦差啊,如果得罪了的话,有可能有大问题,所以要给。
但是这一次没有想到山东巡抚把他们给参了,说这不行,你走到我这个地盘你多派柴草,多派银两就是不行,这个报告上去了,这个参奏上去雍正皇帝非常生气,说已经不知道多少次说过,说不许多要这个多要那个,你们还敢这么做,真是混账,所以立即下旨抓起来,曹頫接着就革职,接着枷号就锁上了,接着就抄家了,这一连串。
节目导视:曹頫被革职表面上是因为运送皇家缎匹时向官家驿站多要了钱、粮、马匹而触怒了雍正皇帝,但真正的根源是因为曹家在江宁织造任上的几十年间落下了巨额亏空,曹家不得不使用各家手段穷于应付,那么占着这个江宁织造这个肥缺的曹家为何会落下巨额亏空呢?
周岭:曹寅做江宁织造官的时候多少钱呢?一年,一百零五两,一年一百零五两银子,做了通政使司通政使加上这个衔以后成为正三品的官员长了一级,给长到一百三十两一年。但是那个时候朝廷规定的这些官员都是多少钱的工资呢,正一品的大员京官一百八十两,最低乐观县七品官县令45两一年,我们就可以算算这个账,刘姥姥就算过这个账,算过一笔螃蟹账对不对,贾家吃了一顿螃蟹,这个刘姥姥一听吃这一顿螃蟹,就算了一笔账,说这有二十两银子啊,二十两银子够我们庄户人家活一两年了。也就是二十两银子从当时的物价看,它反映的是,红楼梦作者生活那个时代的那个情况,那个价格就是够庄户人家活一年,像刘姥姥这样的人活一年,45两给一个县长他怎么够,一百八十两给一个一品大员他怎么可能够,是不是?不够怎么办呢,这钱怎么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要靠别的手段来横征暴敛,所以整个吏治一片腐败,无人不贪,康熙皇帝的时候就认识到这个问题了,就试图解决这个问题,解决不了,雍正的时候就下狠手了。
所以这是第二个情况,就是雍正元年就开始整治吏治,要把很多问题给解决掉,但是在解决的过程当中就发现有些问题是制度性建设的问题。所以他就用两手,一手就是凡有经济问题,严惩不贷,就一定要处理,要不然就解决不了这个贪鄙之风这个问题。所以只要查出来谁贪了就得退出来,就得革职就得查办就得抄家,只要这个家里面有贪污问题,有亏空问题,连家里面的家人带子弟一块儿锁拿,不是光找一个人要,追欠追得非常严。
另外一手呢就要解决这个制度化建设问题,所以这个怎么办,雍正另一手就是拿出一笔养廉银子,叫养廉。养廉银子有多少呢,大概超过一般人工资的三五十倍到三五百倍这么多,也就是说,这个工资制度有问题,就是工资之外还有这么多银子来养廉才能够使得这个官员不贪,但是这已经是后话了这是雍正六年以后的事情。雍正六年以前除了贪还是贪,除了亏还是亏,没有办法。曹家就更难了,曹家办的是皇差,办皇差有很多事情是花在皇上身上了,花到皇上身上又报销不了,这个亏空就自己落下来的,所以到曹寅的时候已经落下很多亏空了。这个亏空皇帝知道不知道的,知道的,因为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有四次都住在曹家每住一次,皇上到家里来住了,这家里得是什么规矩,家里得是什么花费,是不是,这皇上自己清楚。就像红楼梦第十六回说元春要省亲了,这个王熙凤、贾链,聊起这个事的时候,贾链的乳母赵妈妈在旁边上,哎呀,你们是没赶上那种事,当年圣祖南巡说江南甄家,独他家接驾四次银子花得像淌海水一样真是这个样子。罪过可惜这四个字都顾不得了,这个糜费太甚,所以四次南巡一次省亲,贾家就不行了,撑不住了,再来一次省亲恐怕就精穷了他们家四次接驾曹家,这还不算敲诈勒索,光是那个废太子允礽就给曹家李家敲诈了很多银子,其他人更不用说了谁来都得招呼。康熙皇帝知道这一件事,所以康熙皇帝怎么办,不能公开的安排,也不能公开的说这个事,不能公开报销,怎么办呢,我再给你一个差事,织造官没多少油水,我把两淮巡盐御史交给你们曹家,交给李家,曹家李家你们轮换着来,挣点钱赶快把这个亏空补了,因为要一视同仁,我要整顿吏治要整到别人,人家说曹家如何如何我怎么说,对不对,又不能公开的给曹家回护,所以呢,赶快想办法用别的办法给补上。果然很见效,到康熙五十一年的时候,那一年是李绪带江宁织造还钱,那一年光是南怀迅两淮巡盐御史这个任上就替曹家补回了五十多万两银子,他那年挣五十八万两银子还要多,补完了之后还剩了三万八千两,但是到了康熙五十四年五十五年这个奏折上一看又有16万两的亏空,就不断的亏,不断的亏,总是这样的亏,所以到康熙年间的时候曹家已经不行了,已经亏空很厉害了,很严重了。
所以有人说雍正年间曹家被抄家是因为雍正皇帝要穷治政敌,因为曹家跟他的政敌有牵扯,所以一定要把曹家给治了。实际上这个话未必正确,就一个亏空雍正就得治他,雍正就是不治,如果康熙皇帝活得时间比较长的话,康熙皇帝就下手了。在康熙五十九年的时候,有一段朱批这时候织造官已经是曹頫了,就是曹寅已经去世了,曹颙已经去世了,已经是曹寅了,曹寅这个时候是报雨水折,这个报雨水折里面有一段康熙的朱批,康熙说,近来你家差事甚多,如瓷器、珐琅之类,先还有旨意,件数到京之后,送至御前览完,才烧珐琅。今不知骗了多少瓷器,朕总不知。已后飞上传旨意,尔即当密折内声明奏闻。
说清楚,倘蛮则不奏,后而事发,恐而当不起,一体得罪,悔之莫及。口气已经很严厉了,康熙六十一年,就是康熙皇帝去世的那一年,那一年在去世之前那一年十月,内务府催查李绪、孙文成、曹府,就是三处织造,卖人参,替皇上替宫里边卖人参,这个人参是卖了,钱不给,所以内务府就催,内务府催他们家还是不给,他们是三家都不给,没钱给,所以内务府有一个提奏,提奏完了以后康熙皇帝还有一个朱批,这个提奏这个口气也是严重了,更严厉了,就是说查李煦、曹頫取去售卖之人参,已将两年,虽将多次催问,而李煦竟无交付,曹頫仍有九千二百两未交,李煦、曹頫取去人参,究竟售与何人,抑或将售之银伊等自己使用。既不可料,应即行文严令彼等在年前即行送交。
搪再推延不交,应即奏请李煦、曹頫严加议处。后边的朱批奉旨就是朱批了下边,依议,钦此。同意你们这个说法,是康熙说的这不是雍正说的,也就是说,两个情况一他们家亏空一直没有补上,而且越来越多,第二呢,做了太多的乱七八糟的事情,曹頫的确做了很多不应该做的事情,瓷器珐琅的事,卖人参的钱,这只是很多材料当中的一部分,很多这样的事,所以到了雍正年间呢,过不去了,过不去不是他一家,全都过不去,所有的官场都是一样的,因为雍正元年的时候雍正就整顿吏治了,就开始追讨这个亏空了,就连这些皇子们都逃不掉,谁欠的钱都要还回来,弄得这个十王还有谁都把自己家的东西搬到街上卖,卖的钱赶快还亏空,都到这个份儿上了,所以由于雍正的这一个举措曹家撞到枪口上了,一个是积累的问题太多,再一个,你看看被人家山东巡抚给参了一本,所以抓起来了。
节目导视:曹家被抄可以说是常年积累起来的亏空,遇到了雍正皇帝想肃清吏治的大环境,雍正环境在即位之后曾经发动了一系列穷只整敌的政治事件,当时许多位权重的大臣甚至是雍正皇帝的血亲都未能幸免,学术界曾有一种观点认为,曹家被抄是因为曹家卷入了政治**,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那么周岭先生又是怎样认为的呢?
周岭:为什么我们说不像是政治斗争的原因呢,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政治斗争的情况,你看看八王九王十王的下场,包括那个十四爷允禵都是什么下场,这都是兄弟啊,都是雍正皇帝的兄弟,那个十四王允禵还是他同父同母兄弟,八王死了,九王死了,最后这几个都死了。允禵回来以后就是高墙圈禁,说到这个高墙圈禁,高墙圈禁是一种很残酷的折磨,根据记载他有几种圈禁,这个高墙,一种呢,叫地圈,这个所谓地就是这一块地围起来,高墙围起来,不能出这一块地方,圈在这个里头了,没自由了。还有一种呢,叫室圈,就是说就在这个房间里面,用高墙砌起来,出不了房子,这个屋子出不来。更残酷的是坐圈,只有一块坐的地方,手扶着膝盖都站不起来,就这么一个地方圈起来,一圈圈很多年就是这样。最厉害的是人圈,叫立圈,就站着给圈起来,就只能站着,旁边的人是人墙,每天换班的,就这个人不能动,这叫圈禁。
所以究竟这些八王也好,九王也好,十四王也好,都是怎么个圈禁法,各有各的差异,但是这个圈禁本身非常残酷的。像年羹尧最后的下场,像隆科多后来的下场,这些还不要说,跟他们有牵扯的一些人。像当年的直隶总督李维均,像后来接着接替李煦做苏州织造的一个叫胡凤翬,胡凤翬就是因为他的妻子是年羹尧的妹妹,说起来还是皇上的连襟,就这么个关系牵进去全家吓死,全家自尽,自杀了全部自杀了,这一家子一家子这是政治斗争,这个政治斗争牵扯进去的这些人跟曹家是不能比的,这样对比下来看,曹家不是因为政治斗争败落的,也不是因为政治斗争曹頫被革职抄家的,和政治斗争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如果雍正真是为了穷治政敌把曹家捎上的话,曹家没那么幸运。
我们刚才讲了一段雍正的朱批御旨,他说衣服落色要查一下,究竟是织造的事,还是做衣服的人事,还是做衣服的人有意要陷害曹家,这要搞清楚,对不对。尤其是曹家抄家以后,没有全部抄光,叫蒙恩谕少留房屋,以资赡养,就是让他们家还要少留一点房屋,还要给他们一点生活的条件,还要以资赡养要把老人家小孩子养起来,不是全部的穷追不舍,然后置之死地,不是这个情况,曹家就是革职了抄家了,完了到雍正六年举家迁回北京,住在蒜市口十七间半老屋,蒜市口这个房子的确不算好,因为那个时候北京城真正在城里边的房子基本上都是比较好的房子,在南城这一带,又矮又破又小,但是不管怎么破旧小,毕竟有十七间半,十七间半现在谁家住十七间半,也不小了,也不是说一点什么都不留,他们家还是有个起码的可以生活的那么一个地方,在抄家之前实际上雍正跟曹頫还说了一些比较知己的话。
比如说有一段朱批,曹頫有个请安折,是雍正五年就是那一年请安的时候这是在抄家之前,还没有革职,雍正有一段朱批说,朕安,你是奉旨交于怡亲王传奏你的事。怡亲王是什么事,怡亲王王允祥,就是十三爷,这个怡亲王跟雍正皇帝的关系是非常好的,这是雍正皇帝最信任的一个人,怡亲王跟曹家的关系也是非常好,从康熙三十八年南巡怡亲王才十三岁就跟着康熙皇帝南巡住到过曹家,第五次南巡怡亲王还跟着也是住在曹家,他跟曹家的关系很好。况王子审疼怜你。你看他这话说的,王子是对你很好的,诸事听王子教导,这个怡亲王叫你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要乱跑门路,坏朕名声。因为内务府的人犯了事以后你直接影响皇帝的名声对不对。所以这样看,雍正皇帝,你说这是雍正皇帝虚伪,到了雍正皇帝那个份儿,他那个身份他用不着虚伪,他还要虚伪干什么,他还要假惺惺的干什么,说杀就杀了,说抓就抓了,多了这里边,连舅舅隆科多都让他给拿下来的他没有必要要做这个假,惺惺作态,所以这一定是真的,如果这是真的的,我们就可以看,雍正并没有穷治曹家,因此曹家之所以败落大概和贾家差不多,应该是经济原因,亏空。
节目导视:根据周岭先生的解读,与同一时期其他家族的遭遇相比,曹家遭受的打击并非是雍正皇帝的政治手段,主要还是经济上的原因,而且雍正皇帝并没有想置曹家于死地,还留下了部分资产供一家老少度日,那么曹家最后为何会完全败落呢?
周岭:那究竟曹家为什么到最后一败涂地了,我们说这个一败涂地是根据什么呢,就看曹雪芹,最后贫病无医,死在北京。那为什么到这个份儿上,这就是脂砚斋批语里边说的那个,俺先姐先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就是说可能他们家族里边有一个人应该能够顾上他们的,但是这个人死得太早了,我们再参看一下探春的那个话,像我们这样的家,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非要自己从内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再加上那一段批语,说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
就是如果有个贾探春这样的人,那贾家的子弟不至于流散,这是不是作者的深深的一种感慨呢,对自己家世的一种感慨写到小说里去了,这个很像,因为曹家的的确确也是无人经理后事,你想想看抄了家之后,他们家剩谁呢,曹頫抓起来了,在迦号,那家里边呢,曹颙早就死了。其他呢,什么丁壮男子都没有,据记载他们家曹颙还有个遗腹子是不是曹雪芹不知道,曹雪芹大概更小,那就是老弱妇孺,然后有那么五六个家人,再有十七间半老屋,当然旗人那时候,就是内务府的人犯了事以后,如果不是罪大恶极还是有一份收入的,如果他们家有人能够顶上去的话,有可能在内务府还能谋上一份差事,你看看雍正六年年底,御笔写了很多福字,就是赏给这些大臣们,赏给内务府的这些知近的近臣,其中还有曹颀也是曹家的人,这个名单上还有曹颀了,他们家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有的人全不垮掉了,也不是曹家也还有人,做着事,在内务府做事当差,他们家的另外一个亲戚就是平郡王那一支,小平郡王还在,那么他们家还有一个亲戚叫富鼐,这个富鼐后来犯了事是九条锁链锁拿回京的,就是九条铁链子锁着,也是很重的罪,也是流放到东北去了。后来给放回来了曹家自己包括曹家的那些亲戚没有完全垮掉,之所以最后败落,应该是无人经理后事。节目导视:曹雪芹在繁华中成长时遭遇了雍正皇帝的抄家革职,再后来彻底沦为了社会的底层,但是曹雪芹以非凡的艺术才能创造了红楼梦流传后世,那么曹雪芹是如何在困苦中读书识字的呢?
周岭:我们从曹雪芹的成长史也可以分析出这个情况,曹雪芹能写红楼梦没读过书写得出来吗,写不出来,对不对,而且还得读很多的书,不断读这些杂书,还得读很多正经书,宝玉说除明明德以外无书,明明德之类的就是四书五经之类的书,曹雪芹肯定要读,不读他怎么写得出来,他不读庄子怎么能写出贾宝玉续庄,他不读文选,不读楚辞他怎么写得出贾宝玉试才题对额看到蘅芜苑的那些东西,对不对。显然曹雪芹的这个学问是很大的,书读了很多的,但是这个书如果说他们家抄得一塌糊涂,一败涂地,他这个书怎么读啊,就从他读了这么多书,也说明,当然这段历史是空白,我们没有资料,也说明他们家没有完全败落,那当然有人推测说,他们家后来又奉旨又发还家产,又中兴了一段时间,然后第二次抄家才全部败落的,这个话可以这样推测,推测是可以的,但是没有证据,没有直接证据,各种推测都是允许的,但是一定要有证据。
所以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我们看看我们根据现有的资料看看,是曹雪芹没有抄得很惨,他们家在北京还有住处,他们家可能还有收入,尤其是曹雪芹他还有一个读书的条件,一直到后来他长大成人了,他自己写红楼梦的时候,这个写书也不是饿着肚子可以写的,一定是有一定的条件才可以写的。十年辛苦不寻常指的是写书,不是说这个日子很难过,吃了上顿没下顿得找饭吃,没时间写书,没精力写书,既然能写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还有个悼红轩,显然是有一定的基本的生活条件,是有一些收入的。
曹雪芹最后到了这一步,从他们家说是无人经理后事,从个人说从他的性格从他当时的处境都是有关系的,而他们家抄家,他们家获罪不应该是政治原因,分析下来还应该是政治原因,主要是他们家的亏空是败落的主因。而诱发这场大灾难的原因呢,是因为他们家押送龙衣进北京的途中路过长青地方过多的索要了柴草、车马、程仪、骡价等等这些东西,被山东巡抚给参了,正好又赶上雍正皇帝整顿吏治,撞上了。它可以说他们家庭的一个悲剧总的说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由盛而衰的悲剧,很像红楼梦里写的贾家,是这样一个必然悲剧,由于有些偶发的因素使得这个必然悲剧提前爆发了,曹雪芹经过过这样一番由盛而衰的变故他更多的是一些感慨,这个感慨我们在红楼梦里是不是能看到很多这个感慨的线索,能看到感慨背后曹家的影子,这一讲,我们就讲到这个地方,好,谢谢!第六讲 文化传承之谜 节目导视:文化传承之谜。在前面的节目中周岭先生介绍了曹雪芹家族历经几代风月繁华荣辱沉浮最终走向了没落,而曹雪芹在别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通过红楼梦的行文学术和脂砚斋批语,我们也可以进一步看出曹雪芹的思想脉络,创作意图与深层思考,那么曹雪芹究竟会如何从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儒家、道家、佛家三大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曹雪芹的文学创作又会产生怎样特殊的影响呢?
周岭:曹雪芹之所以能写出红楼梦来,靠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特殊的历史积淀,第二个条件,特殊的家庭影响;第三个条件特殊的个人禀赋,缺一不可。那曹雪芹究竟从历史的长河当中吸取了哪些营养,他又有一些什么样的感悟了,首先我们看一看,整个中国历史上尤其对知识界文化界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儒家、道家、佛家那么这些呢,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既有各自的不同处,又不断的互相交融,甚至后来形成了三教合一的这样一个情况,这些对曹雪芹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我们可以在红楼梦里边看出来,红楼梦开章第一回,就是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实际上就是和尚和真人,还来幻化成跛足导师和癞头和尚,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引出的这个红楼梦的故事,为什么呢,他们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把一块大石头,女娲炼石补天剩下的一块没用的石头,给幻化成一块玉扇坠大小的一块宝玉,然后随着神瑛侍者下凡从宝玉的嘴里边含下来,开始了红楼梦的故事,而且,跟石头还有一番对话.这个对话谈的这个哲理就是佛家道家的一种哲理,石头呢,凡心大炽,要下凡去,到红尘中去领略一番风月繁华,所以这个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就给他说,红尘中是有一些乐事,但是不能永远依恃。这是一个道理,八个字,叫“美中不足,好事多磨魔”后边还有,说乐极悲生,物换人非,终究是到头一梦,万镜归空。就把这个道理都说出来了,那这些东西呢,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这些哲学思想宗教思想对曹雪芹的一些影响,我们可以在红楼梦里看出来。
节目导视:在周岭先生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家对曹雪芹的影响是极为深刻和重要的,特别是在清朝入主中原之后,为巩固满族统治笼络和分化汉族知识分子,控制人们的思想意识,清朝皇家极为重视儒释道三家的宣扬,曹雪芹耳濡目染,加上天子聪颖,他对中国历史上的这些哲学思想宗教思想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和学习,那么儒家道家佛家,三大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究竟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思想?它们得曹雪芹的文学创作又究竟会有着怎样特殊的影响呢?
周岭:因为那个时代所有的知识界的人都是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里成长起来的,曹雪芹也不例外,那么正信的佛教,正规的儒学,正宗的道家是主张什么的呢,儒学实际上它的核心就是经世济时,道学说到底就是无可无不可,佛学尤其是禅宗就讲不执着,这都是最重要的东西,各有各的很多很多的学说,但是在修身养性这些方面又有重合的部分,但有很多小故事都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说大儒程颐,程颢宋朝的,所谓程朱理学就是他们创立的,程颐、程颢有一天去一个朋友的饭局吃饭,座中居然有三陪小姐侑酒,所以程颐拂袖而去,很生气,这是干什么,程颢呢,泰然自若,欢迎而罢,第二天程颐还是气没消,就跟程颢说太不像话了,昨天居然座中用妓,程颢就跟他说,昨天座中有妓,我心中无妓,今天座中无妓,你心中还有妓,就是悟得不透嘛,程颐说,对呀,对呀,我错了,这个苏东坡也有过一个小故事,写过一个小故事,《南史》里的故事.他是写了两个人,一个叫刘凝之,一个叫沈麟士这么两个人,刘凝之碰到一个人说,哎,我的鞋丢了,你这个脚上穿的好像穿的是我的,沈麟士赶快把鞋脱下来,好既然是你的,就给你吧,结果那个人把自己鞋找到了,就说对不起,我自己的鞋找到了,这错了,我把这鞋子还给你,刘凝之说不要不要,这就是你的,不是我的。沈麟士呢,也有一次被邻居看着说,哎,你这个鞋是你的,他也赶快把鞋脱下来,把这个鞋给了邻居,这个邻居后来鞋也找到了,又跟沈麟士说,哎呀,对不起,你看我这个鞋找到了,原来这个鞋不是我的,沈麟士把这个鞋接过来说,这鞋不是你的,自己又穿上了,两个人高下自分,又不一样,悟的层次不同,又不一样,显然沈麟士悟的层次更高,这就是说这个传统的道学也好,佛学也好,儒学也好都讲这个修身养性,都讲这个,了悟的觉悟的这个层次,这些东西对曹雪芹肯定都是有影响的。
节目导视:周岭先生认为,儒释道三家对曹雪芹的影响,不止体现在他对传统文化有了十分全面的学习和了解,更重要的是曹雪芹接受过来以后能够融会贯通,产生出自己的一整套想法和认识,并在红楼梦中得到游刃有余,炉火纯青的运用,比如无论是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佛家也好,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难免也这样的情况,就是被世俗化,也就是脱离了本来的做法和意义,而妥协于人情世故和经济利益,对此,曹雪芹会如何对待呢?
周岭:被世俗化的东西在红楼梦里也有很多的表现,曹雪芹对这些世俗化的东西基本上持否定态度。我们看看,红楼梦里头,道士,提到道士这么几个地方,出场的一个王道士,出场了一个张道士,还有一个马道婆。张道士是在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贾母到清虚观去见到张道士,这个张道士是什么人呢,张道士是当今皇上封的一个真人,而且是道录司正印,也就是说他是有级别的道士,有行政级别的道士,不是一般的道士,跟贾家的关系又非常密谋,跟贾家什么关系呢,他是当年国公爷出家替身,国公爷自己日理万机,没有时间出家,就请了一个替身替他出家,张道士就这么个人,所以跟贾家的关系非同一般,张道士也非常会说话,尤其能迎合贾母,跟贾母说,哎呀我看这个宝玉怎么就像当年国公爷一个稿子,说得贾母老泪潸然,出家之人本来应该净修的.应酬就算了,居然还得贾宝玉提亲,就这个张道士,那可见作者对张道士是一个什么样的看法。后来又一个王道士,贾宝玉因为看到香菱在受虐待,夏金桂欺负她,虐待她,所以就跑去找这个王道士说,有没有能够治嫉妒的方子,吃了就可以把这个嫉妒的病治好,王道士说有有,我给你开一个,用上好的秋梨,加上冰糖加上水去炖,炖完之后又治咳嗽又好吃,你就给他吃,这个东西就治嫉妒,贾宝玉这怎么会治嫉妒,他说你看人总是要死的,你吃来吃去,人死了,你还嫉妒什么,不就好了吗,这贾宝玉说,原来你是骗我的,你不是真的,王道士说能逗你笑就是真的,什么是真的,要有真的,我自己还吃了做神仙呢,我在这儿卖药,这就是道士,世俗的道士。那个马道婆就更不堪了,本来是贾宝玉记名的干娘,但是他进府以后做了两件事,一件事就是骗了赵姨娘的一堆银子,加上五百两银子的借据,然后再害了王熙凤和贾宝玉一场,这是马道婆,这就是世俗的道士在曹雪芹眼里边他是一个什么样的性质。
佛家呢,世俗的佛教呢,是什么样子呢,你看看贾府自己有铁槛寺有馒头庵,大观园里边还有一个栊翠庵,那么王熙凤弄权铁槛寺遇到的这个老尼姑叫净虚,他们一块儿干了一些什么事,老尼净虚许给王熙凤三千两银子要帮人家做一件事,就是抢人家媳妇,把张金哥从长安守备公子手里边给抢出来,给另外一家,许给王熙凤好处,这叫什么出家人啊,最后终于把张金哥和长安守备公子给害死了,他的徒弟智能儿,经常在贾府里上上下下走来走去,结果看上秦仲了,动了凡心了,那么后来呢,在贾府走动的尼姑不仅骗钱还骗了人,你看那些小戏子,抄捡大观园以后从家里边给撵出去了,像芳官什么死活不愿意跟着干娘走啊,什么之类的,然后就一定要出家,所以这个老尼姑就跟王夫人说,跟着我去吧,这也是太太姓佛好善感动了这些女孩子都一心向佛了,实质上是这么一个情况吗,不是,脂砚斋批语里边说得很清楚,说这个老尼姑又拐了这些女孩子出去给他干活,这就是曹雪芹的态度。
节目导视:周岭先生认为曹雪芹对于世俗化的儒释道持否定态度,并不意味着他对于儒释道本身的理论玩世不恭,恰恰相反曹雪芹对这些哲理是肃然起敬的,因此在红楼梦中有很多阐释儒释道经典教育的内容,充分展现了曹雪芹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辟了解与感悟,那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儒释道经典教义的阐释究竟会是一种怎样的方式呢?
周岭:曹雪芹吸取的大量这样的营养,在红楼梦里边也有一些表现,但是他表现的方式又是很妙的,他是把很多很深奥的道理用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给阐发出来了,尤其是他把它揉在一些故事里头,比如说他讲道家的很玄妙的阴阳之学,他让两个小姑娘去论阴阳,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这一回里边,史湘云带着她的丫头翠缕,两个人一路在大观园里走着,一路就谈起阴阳来了,那万世万物都有阴有阳,阴性的就是阳,阳性的就是阴,俩人在那说,翠缕就一问一答,这种答问很活泼也很浅显易懂,那就说你给我举一个阴和阳的例子啊,天就是阳,地就是阴,水就是阴,火就是阳,太阳就是阳,月亮就是阴,怪不得怪不得,太阳叫太阳,月亮叫太阴,这个翠缕明白了,那这个树叶有没有阴阳呢,有啊,朝阳的那一面就是阳,背阳的那一面就是阴,飞禽走兽都有阴阳,那后来翠缕就说那人分不分阴阳,这个史湘云就说,哎呀,胡说八道,不能再说了,翠缕还意味他自己悟了,哦,我知道了,人规矩,主子为阳,奴才为阴,姑娘就是阳,我就是阴,以为她悟了,懂了,这个史湘云就笑了,哈哈,你说得对,你说得很对,翠缕还很高兴,你看看,我一说对了,你就笑成了这样,就把阴阳这样一个关系,阴阳的变化,阴阳的比喻用很浅显的办法这个方式就说出来了,曹雪芹不是做论文,他用他自己独特方式来阐发他所领悟的这些东西,第二十二回,宝玉悟禅机,也是类似这样一个表达手法,宝玉跟黛玉、宝钗欧一小龃龉然后自己心里很不是滋味,回来以后,在这个《南华经》后边续了几句,然后后面又写了一首偈语,最后两句是什么呢,是“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后来这个偈语就被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三个人看到了,看到以后林黛玉就问贾宝玉你这就算悟了吗,是不是,是立足境就算感了吗,我给你写两句吧,无立足境,是方干净。你看这个层次又不同了,所以这个引出了薛宝钗的一段话,薛宝钗就说,你看人家黛玉就比宝玉悟得透得多吧,当日五祖弘忍要传衣钵的时候,上座神秀和六祖慧能每人写了一首偈子,六祖慧能这个偈语悟是最透的,层次是最高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什么都不是啊,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看这多好,要知道这是三个小姑娘和一个大男孩,把这么深奥的佛学的悟的高层次的理论就这么举重若轻给说出来了,我们读这个不是比读那些理论书,要轻松得多吗,这就是曹雪芹的高明处,他所吸取的这些营养用这些方式来表达。
节目导视:周岭先生认为举重若轻与众不同这就是曹雪芹对儒释道精神的一种独特阐发,不过如果说对儒释道本身的阐发多多少少还体现为是一种粗加工的经典还原,那么在红楼梦中另一个震古烁今的观点,则是深谙儒释道精粹的曹雪芹精心提炼和领悟出来的创新观点,这一观点究竟会是怎样的石破天惊,周岭先生又将会如何解读曹雪芹的这一观点呢?
周岭:那么他在表达这些东西的时候,除了从形式上不是很呆板,从内容上从领悟的层次上又有他自己的东西,自己的心得,什么样的心得呢,你比如说他提出了一个谁都没有说过的这样一个理论,是一个什么理论呢,就是正邪两赋论,红楼梦的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是说贾雨村给林黛玉做老师,林黛玉母亲去世了,身体又不好,心情又不好,经常缺课,没课的时候他自己出来就在维扬城外漫步,走到一个酒肆里边就遇到了故人古董商冷子兴,两人见了面之后非常高兴,冷子兴就跟他说很多都中新闻,其中就讲到荣国府,宁国府,讲荣国府宁国府的时候就提到一个怪异的事情.这个事情是什么呢,他说先生了一个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指的是谁呢,贾元春,不想后来又生下了一个公子,这个公子生下来的时候嘴里边就含了一块玉下来,你道奇也不奇,这事倒是很奇怪的,只怕此人来历不小,冷子兴说这个人在抓周的时候,正经东西不抓的,这个抓周是孩子将来的志向,抓捡脂粉钗环这些东西来抓,所以他爸爸,郑老爷就不高兴,哎,这将来肯定是个没出息的孩子,但是他的祖母非常之溺爱,而这个孩子本身长大了,长到七八岁了,这个聪明绝顶,但是说起话来呢,让人很不理解,你比如说,他说了一些话,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孩我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所以冷子兴说你看看,这孩子将来色鬼无疑,后边贾雨村罕然厉色止道,用了四个字罕然厉色,这很奇怪,两人喝着酒,吃着菜,聊着别人家的事情,这本来是个很融洽,贾雨村和冷子兴的关系又非常好,又多年不见,这个时候为什么罕然厉色,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别人家一小孩子的事情,后头讲出一番大道理来,好了,罕然厉色四个字,一定是作者为了醒人眼目,没有罕然厉色,大家不注意下边一段话,为什么要罕然厉色,看看,下边说什么,好,一番大道理出来了,这一番大道理是从来没有人说过的,这是一番什么样的道理,就是说人是要秉气而生的,而气分两种,一种是是正气,一种是邪气,秉正气而生,是什么样的人呢,一定是大仁,秉邪气而生一定是大恶,那大仁是什么样的人呢,就举了一些例子,比如说尧舜禹肯定是大仁,是秉正气人而生的,像汤文武也是秉正气而生的,汤是什么谁,商汤王,古之明君,文是谁,周文王,武是谁,周武王。后边一连串的圣人,秉邪气而生的大恶人是什么样的人呢,蚩尤,共工,古代扰乱天下的一些人,夏桀,商周这是最坏的皇帝,那再往下呢,像桓温,安禄山,秦桧,这一个大名单下来了,这些都是秉邪气而生的大奸大恶,大仁之人落世的时候,天下大治,大奸大恶的人来了以后天下大乱,但这个历史是不是就这两种人构成的呢,不是,绝对不是,那么后来还有很多的话,真正要是的话在后边,是什么呢? 是说,现在太平盛世,国泰民安,为什么呢就因为正气很多,正气充盈天地之间,这个正气太多了,人人都秉正气而生,所以整个社会安定,那么这个正气就多出来了,多出来这个气,就在田野山谷之间飘飘荡荡,邪气哪儿去呢,邪气被锁在深山大壑里边出不来,但是偶然有风雨雷电震他一下的话,它可能误泄出了一点,一震泄出了一点,那么这个邪气泄出的时候正好碰到正气,叫清明灵秀之气从这儿路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正邪就翻来覆去折腾了一番,就汇合到一起了,正气邪气汇合到一起了,而偶尔有人秉正邪两气而生的话,这种人既不是大贤也不是大恶,这就是第三种人。
这第三种人是什么人呢,他就说了,这种人聪明灵秀在万万人之上,非常聪明,因为他身上秉了正气,乖僻邪谬不近人情,又在万万人之下,就这么种人,那还说得不清楚,那你举一个例子看,哪些人是属于秉正邪两气而生的,拉出一个大名单,同样列举了一些人,都是什么人呢,一看这些人也不得了,许由是尧时代的贤人,能力非常强,水平非常高,尧都要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他,这个许由。那这样有水平的一个人,后来为什么不出来做事呢,自己要做隐士,隐逸在深山老林里,就觉得世事太不干净,那甚至尧派人来劝他说,哎呀,你赶快尧请你去替代他,这说了很多很多的话,等人走了因为,许由赶快跑到河边洗耳朵,这听的不干净的话全部洗掉,正好碰到他的好朋友叫巢父牵着一个牛犊子来喝水,他说你干吗呢,你干吗用水洗耳朵,他就说说,说完了以后,这个巢父赶快把牛犊子牵走了你别把我的牛弄脏了,这不是乖僻邪谬不近人情吗,一方面在万万人之上,一方面在万万人之下,那除了许由以外呢。像陶潜,陶渊明,像后来的竹林七贤,像这个刘柃,嵇康,阮籍这些人,像王谢二族还有顾虎头就是顾恺之了,下边还有宋徽宗、唐明皇,连皇帝都有,陈后主这样的皇帝,另外还有一些艺人,像敬新磨,李龟年这些艺人,甚至还有妓女,像薛涛,像朝云都在他这个大名单里,当然脂批里边说得很清楚,也就是大概举几个人而已,并不是说把所有的人都列出来了,如果我们把这个大名单补上的话,我们看看杜甫,像李白,像陆游,再往前像屈原这些人是不是都应该在这个名单里,那肯定是。
节目导视:周岭先生认为正邪两赋论的横空出世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一个创举,可是曹雪芹为什么要突发奇想创造出这样一个思想来呢,曹雪芹的文学传承与这一创新思想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呢?秉正邪两赋之人又有哪些独特之处呢?
周岭:那么这些人都有不同的两个特点,除了刚才说的那个在万万人之上,在万万人之下的特点之外,还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当时都是没用的,所有的人在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里头,不是不被人所用,就是不起什么重要的作用,就是这样的,包括皇上也是这样子。第二个特点呢,就是都得到了历史的高度肯定,哎,这是很奇怪的,当时不被肯定,甚至被否定,后世都被肯定,这些人是这样的情况,为什么后世被肯定?我们说实际上一部历史并不都是大贤和大恶写成的,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秉正邪两部分两人的是他们的贡献,他们的贡献在什么地方呢,实际上概括成两个字就是教化。人类总是要从蒙昧状态逐渐的发展成文明状态,这个发展过程最离不开的就是教化两个字,而秉正邪两赋而来的这些人,对历史的贡献正好就是这两个字,所以,曹雪芹极度推崇这些人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曹雪芹是什么样的人,就很清楚了,那么曹雪芹自己是这样的人,他推崇这样的人,他整个从历史的营养当中吸取了很多他们的养分,然后又有了自己的感悟,把这种感悟再写进书里,塑造了一组秉正邪两赋而来的人物,而这些人物的代表就是贾宝玉,那么我们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一部书,来看曹雪芹这个人,回过头来我们就能悟出很多道理来,首先,这一部书真像鲁迅先生说的,自红楼梦一出,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思想打破了,哪部书有这么高的思想高度。第二,也就是曹雪芹做的最大的贡献就是他像历史上的秉正邪两赋而来的一系列的有卓越贡献的这些历史人物一样,他学了一部只立千古的红楼梦而红楼梦最大的贡献也是两个字教化,所以秉正邪两赋是曹雪芹的一个宏论,是曹雪芹最重要的一个思想,这样我们对红楼梦就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对曹雪芹就有一个准确的评价,文化传承历史积淀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但是要写出红楼梦这样的小说来,还离不开独特的个人禀赋,好这一讲就讲到这儿,下一次,我们大家一起来解一解,曹雪芹其人之谜,好,谢谢各位!第七讲 曹雪芹其人
节目导视:曹雪芹其人。
周岭:曹雪芹个人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这在大家心里都是一个谜,因为资料太少了,少到甚至他生在哪一年,死在哪一年,他活了多大岁数,他的亲生父亲究竟是谁,他除了红楼梦以外还有什么作品传世,我们统统不知道,但是作为这样一个作压我们不能不去探索他研究他,寻找蛛丝马迹以求对这个人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知其人读其人,也是为了把这个书读得更好更透。
节目导视:在传世名著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对众多人物的描写呼之欲出,我们能否在红楼梦中找到曹雪芹的影子呢,对于他的真实情况,学术界以及民间曾经有多种猜测和说法,有人认为曹雪芹好像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形,曹雪芹的容貌性格以及命运也应当与贾宝玉接近,民间也有众多版本的曹雪芹画像和雕塑,那么究竟哪一种推测和描绘更接近于史实呢?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编剧周岭先生做客百家讲坛,精采解密曹雪芹其人,系列节目周岭解密曹雪芹第七集,曹雪芹其人正在播出敬请关注。
周岭:那好,那我们就来看一看,曹雪芹我们大体上先给他画一个像,他成年以后,就是大体上在写红楼梦的这一段时间里边,他是一个什么样子,除了一个人以外,没有人说他长得什么样,谁也没有说过,所谓“四十箫然太瘦生”这个说法呢,并不是他的长相,指的他太短命了,是这个意思,并不是说他长得很瘦,傲骨嶙峋世以奇,朋友写给他的诗,说他一身傲骨,一身傲骨不等于没有肉,也不是说他瘦得皮包骨头,也不是这个意思,实实在在说他长的样子就是裕瑞在《枣窗闲笔》里面明明白白有的文字,说他说起话来,很吸引人,娓娓人,令人终日不倦,这些特点除此以外还说了他的长相,说他是个胖子,身胖,头广,大脑袋,色黑,实际上是个黑胖子,这和我们想象当中的曹雪芹似乎有一些距离,当然中国人说,人不可貌相.他写的宝玉这么清秀,写的柳湘莲,写的秦仲写的北静王写的贾府里上上小小连一些小纨绔子弟都这么漂亮,他自己怎么是这样的,这个没有关系,他给我们的东西太漂亮了,就可以了,当然裕瑞的记载是不是可靠的,也未必,因为裕瑞自己本人没有见过曹雪芹,他很多话都是闻之于前辈姻戚,有与之交好者。他是这么说,他说我的前辈姻戚,姻戚是什么呢,舅舅可以叫姻戚,表情的上一辈也可以叫姻戚,那谁是他的姻戚呢,像明义,明仁,明琳,明瑞这些人都可以叫做前辈姻戚,甚至墨香,这些人都可以叫前辈姻戚.那这些人跟曹雪芹有的有直接接触,有的有间接接触,这些人应该是了解曹雪芹的,那么是不是会跟裕瑞这样的人说起曹雪芹的长相呢,不得而知,我们先姑且信之,先听裕瑞的,我们想象当中先把曹雪芹勾画成这个样子,然后再看看曹雪芹的性格,他的志趣,他的爱好,他的才具究竟是怎么样,他跟别人接触起来,给别人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印象,从哪儿来这些材料,还是从这些朋友的记载当中来,记载分两种,一个是文字记载,一个是往来诗作,唱和的一些诗作,其中最多的是三个人,第一个叫敦诚,第二个是敦敏,第三个张宜泉,敦诚和敦敏是兄弟俩我们知道,那么他们俩呢,是爱新觉罗家的人,那么他们再右翼宗学里跟曹雪芹交成好朋友,以后他们的诗作当中有不少处提到了曹雪芹,这里边有很多珍贵的资料,张宜泉主要是在曹雪芹迁居西山以后跟曹雪芹的接触比较多他的诗作当中也留有非常宝贵的资料,首先第一个宝贵资料是什么呢,就是曹雪芹叫什么名字,我们知道的曹雪芹就是从书里来的,曹雪芹先生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等等,就这些资料,曹雪芹叫什么名字不知道呀,敦诚说了,有一首诗从长城喜峰口寄给他的,是乾隆二十二年,这个诗体的名字叫《寄怀曹雪芹霑》,就把曹雪芹的名出来了,叫曹霑,哦,原来曹雪芹叫曹霑,敦诚是这样说,敦敏也说过,说曹雪芹,芹圃,赠芹圃,曹雪芹的字叫芹圃,这个芹圃名霑,也是说曹雪芹叫曹霑,张宜泉说他叫曹霑字梦阮,号芹溪居士,是这么说的,也就是说三个人的材料互相印证,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来,曹雪芹叫曹霑。
曹雪芹叫曹霑,张宜泉说字梦阮,敦敏说字芹圃,究竟哪个是字,我们不去争论,剩下的除了曹霑之外,剩下的芹圃,芹溪居士,雪芹,梦阮不是字就是号,肯定是这样的,因为古人有字有号,为什么有字有号,尤其是文人,是当时的一种文化使然,我们今天不多讲这种东西,我们知道了在他们的诗作当中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宝贵的资料。
节目导视:围绕曹雪芹的身世、禀赋、才华、命运有着解不完的谜团,这也成为红学研究者们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后人了解曹雪芹生活著述的足迹大多是通过他的好友留下的诗文进行推测,那么曹雪芹究竟有着怎样的超常禀赋才能写出红楼梦这样的一部旷世奇书呢?他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脾气禀性,周岭先生能否通过史料为我们再现一个真实的曹雪芹呢?
周岭:我们知道曹雪芹素性放达,工诗善画,画对很好,诗写得很好,素性放达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没有,有的,敦诚的诗里边说,接罹倒著容君傲,接罹就是帽子,倒著,倒着带,不是个小孩子,小孩子倒着戴帽子很好玩,这个大人倒戴着帽子高谈阔论这是一个名士派,这是非常不拘小节的一个样子,容君傲是一个傲气,这一个傲字就把人活化出来了,这个精神,“高谈雄辩虱手扪”根本不在乎周围有什么人,扪虱而谈,就是一边逮着虱子一边谈,实际上就是这样,当时都是用典,曹雪芹也是这样的一类人,就这样一类人,那我们看出这是他素性放达的一个方面,那么高谈阔论肯定有内容啊.他这个内容就丰富了,海阔天空,应该说无所不至无所不晓,所以才能使敦诚敦敏听了曹雪芹讲话,听了曹雪芹高谈阔论能如醉如痴,还有一点,就是善饮,喜欢喝酒,这是曹雪芹的一个大特点,举家食粥酒常赊,穷到全家老小每天都吃不上干粮只能喝粥了,我们说今天喝粥是养生,陆游写过喝粥的诗,只将食粥之神仙,实际上是养生,那曹雪芹喝粥不是这个意思了,曹雪芹喝粥纯粹是吃不上别的,只能喝粥,而且不是他一个人举家食粥酒常赊,这个酒还要去赊,没钱买,这句写得多好啊,举家食粥生活状态,酒常赊,还要喝酒,买不起还要去赊帐,赊帐之后怎么还呢,卖画前来付酒家出去卖画,把画卖了以后,拿点钱给他还酒钱,嗜酒如狂到了这个地步,有一个小故事,敦诚有一次很久没有见到曹雪芹了,按时间算,这个曹雪芹已经住在西山这一带了,因为敦城他们家在城里,从城里到乡下要走不少的路,所以来来往往不方便,经常是经年不见,敦诚到他哥哥家,他哥哥住在太平湖,就是槐园,就是现在的中央音乐学院附近的那个地方,太平湖,这个湖已经没有了,那个时候敦诚的槐园在太平湖侧,敦敏从家里到槐园去找他哥哥,一大清早去,这个天还是挺凉的,凄风苦雨,还下着雨,到门口一看,哎哟,门洞子里边呆着一个人,是谁呢,曹雪芹,很冷,在那儿等着,干吗,等开门,人家主人宿醉未醒,人家主人还没有起来呢,主人是谁呢,敦敏,他再狂放也不好意思把门给敲开,人家在里边睡觉了,就等主人起来,就等着,一看敦诚来了,大喜过望,哎呀,可来了一个,一把抓住,说别的都不说了喝酒喝酒,酒渴如狂,敦诚一看,敦诚了解他,知道他是喜欢喝酒的,说那怎么办,走吧,等家里边没起来了,再等起来找出东西来,再做饭,来不及了,赶快走.就拉着到附近的的小酒馆坐下就喝,敦诚才想起来,坏了没带钱,口袋里没钱,这怎么办,没钱也得付人家的酒钱,酒不能白喝啊,一边喝一边想办法就好,这样,腰刀,那时候男子出来的时候不管会不会,腰里边先挂一件东西,他是带着一把腰刀,他就把这一把腰刀拿出来,敦诚的腰刀不会是很差的,一定是很好的,佩刀拿出来,就跟店主人说,我把刀压在你这儿,然后我们喝完了酒以后还你钱我再来赎回我这个刀行不行,那当然可以了,这刀是很值钱的,那点酒才值多少钱,尤其是那种小酒馆,过去在清代,曹雪芹那个时代的时候,基本上喝的就是叫大酒缸的烧刀子,不是什么好酒,两个人就开怀畅饮,一看敦诚把佩刀解下来了以后,用这个来换酒,曹雪芹来劲了,这我们不就是李白吗,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不就是这个意境吗,所以曹子作歌声朗朗,马上敲着酒缸,一边喝一边是引吭高歌,可惜他歌的什么我们看不到了,没有人当时给他记录下来,敦诚也没有给他记下来,他自己可能歌完了也忘了,可惜可惜,一定是非常好的诗作,一定非常好,我们怎么知道这样一个故事和这个情景就是因为敦城在这之后,就写了一首长诗,叫佩刀质酒歌,就专门记载这个故事,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曹雪芹嗜酒如狂到了什么程度,所以朋友们写诗的时候也都把他这个特点点出来,经常在诗句里边我们可以看到,狂于阮步兵,敦诚给曹雪芹写的挽诗当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这个鹿车荷锸葬刘伶是个什么事,狂于阮步兵又是怎么回事。
阮籍这个人是竹林七贤之一,在晋代的时候曾经做过步兵校尉,他怎么做的这个官呢,他这个人是不能做官的,他也不适合做官,他一天到晚瞎折腾这么个人,也是嗜酒如命的一个人,喝了酒就发狂的一个人,曾经他母亲去世了,他正跟别人下棋,人家说你母亲死了,他是一个孝子,棋还没下完了,根本就不是常人等把这个棋最后一步走完了,我母亲死了,放声大哭,然后吐了一大堆血,回家以后哭他的母亲,先把自己灌醉,然后再哭,再吐血就这么个人,那阮籍呢,他为什么这样的人当步兵校尉呢,他就听说了一个事,步兵校尉的部队里边,有人会做酒,库里边除了武器以外存了三百坛好酒.所以想方设法一直想到那个地方去当差,他其实是奔着那个酒去的,他不是真要去做官,就这么个人,曹雪芹狂于阮步兵,你看看阮籍就知道曹雪芹是什么样的人,鹿车荷锸葬刘伶,是怎么回事,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所以酒不到刘伶坟上土,死了都要喝的,经常喝醉了以后,让家人跟着他,后边一驾鹿车,家人提着把铁锹跟着他,然后他就嘱咐,你们就跟着我走吧,他说你去哪儿,我也不知道,他说我死在哪儿,你们就,就地把我埋在哪儿就行了,就这么一个豪放的风格,那还有一个小故事说刘伶,喝醉了酒一丝不挂躺在屋里,自己家里,那街坊邻居就觉得这个人怎么这样,那时候的房子也不像现在这么隐蔽,街坊邻居都跑来看,有有大胆子就跑到他床前看,这怎么一件衣服也不穿啊,刘伶半醉半醒看有人进来了,醉眼迷离,哎,你怎么回事,人家说,你怎么连一件衣服都不穿呢,谁说我没穿衣服,我把天地当房屋,我把房屋当衣裤,诸位跑到我裤裆里来干什么来呢,就这么一个狂人,所以刘伶也好阮籍也好,我们从他们身上都可以曹雪芹的影子,朋友们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字后面透出来的意思就是太像了,曹雪芹跟他们太像了,这就是曹雪芹的行事风格,他给朋友们留下的印象。
节目导视:如周岭先生所说的知其人读其书,正是由于曹雪芹的豪放善饮他也就成为了写酒的高手,有研究者统计,红楼梦全书对酒事的描写有六百多处,是古今小说中酒事描写之最,书中几乎回回写酒,人人饮酒,酒名、酒令、酒具、酒联、酒诗等精采绝伦让人眼花缭乱,红楼梦对中国酒文化反映的深度和广度可以说令人叹为观止,除了曹雪芹的好饮,朋友们对曹雪芹的诗才也有很高的评价,认为其水平之高,可与李白杜甫等相提并论,那样这种说法是否属实?除了红楼梦之外曹雪芹是否还有其他的诗作传世呢?
周岭:曹雪芹才气非常大,所谓工诗善画,诗写得很好,可惜我们现在
第三篇:《易经》与《红楼梦》
《易经》与《红楼梦》
《易经》与《红楼梦》
《易经》属于哲学著作,而《红楼梦》则属于文学作品,二者牛头不对马嘴地,怎么扯到了一块儿? 这是因为《易经》和《红楼梦》,都属于巅峰之作。《易经》和《红楼梦》,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呢? “有人认为《易经》是气功经典著作。有人认为《易经》是武术经典。有人认为《易经》是医葯著作。有人认为《易经》是图书目录。有人认为《易经》是管理手册。有人认为《易经》是预测学。有人认为《易经》是决策学。有人认为《易经》是控制论。有人认为《易经》是系统论。有人认为《易经》是全息律。有人认为《易经》是因果律。有人认为《易经》是计算机二进制。有人认为《易经》是多四季论著作。有人认为《易经》是生物化学……有人认为《易经》是日记。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邓球柏《白话易经 前言》第20页)同样,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集外集拾遗》 《绛洞花王小引》)还有,一部《红楼梦》,有人看见专制与丑陋,有人看见自由与纯洁,有人看见文字与诗词,有人看见园林与饮食,等等。一部《红楼梦》传达出种种不同的信息。无论是《易经》还是《红楼梦》,你具备了什么样的知识,你就可以从中找到什么样的东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易经》和《红楼梦》与客观事物整体性的特点相吻合。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而组成整体的每个部分,又是由更小的部分组成,更小的每个部分又是由再小的部分组成……这就是客观事物的整体性。《易经》并不是凭空想像的产物,它来源于观察,它观察到了客观事物的整体性。《系辞》中说:“古者包牺氏之亡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人们观察到诸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等这些既对立又相联的自然现象,并用阴阳命名之,且用一和???‐‐两种符号表示它。在八卦中,一代表阳,?‐‐代表阴;在六十四卦中,上卦为阳,下卦为阴。阳阴是构成《易经》的基础。就观察而訁,阳阴反映了人们观察的范围性,见其阳而不见其阴,见其阴而不见其阳。就客观事物而言,阴阳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整体性,客观事物是由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南怀瑾说:“宇宙里任何法则,人事物理,一切事一切理的原则,沒有超出《易经》的范围。”(南怀瑾《易经杂说》161页)正由于此,《易经》被认为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智慧中之智慧。之所以如此,正是由于八卦以及六十四卦的整体性,与客观事物夲身的整体性相昒合,《易经》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整体性。《红楼梦》也是这样,《红楼梦》写出了封建专制制度下社会和人性的整体性。正因为这样,就会出现,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易经》和《红楼梦》的情形。他们看到的只是部分而不是整体,所以会看到不同的东西,得出不同的结论,形成各种各样的评论和见解。研究《易经》和《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一种学问,就在于其具有整体性。客观事物的整体性,只是外在的特征。它的內涵是:客观事物是立体的、多元的,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着,是具有生命活力的。因此,只要作品中注入了整体性,那么这个作品,无论是《易经》那样哲学著作,还是《红楼梦》那样的文学作品,还是诗歌绘画以及其它的作品,就具有了生命活力和永恒的魅力,不管外国人中国人,也不管是当代人现代人,总之无论什么人在什么时候读它,都会觉得新鲜,看到新的东西,得到新的感受。古今中外的文学杰作,之所以经久不衰,有许多原因,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反映了社会和人性的整体性。你要写出这样的作品,让人们常读常新,就应当使你的作品具有整体性。
第四篇:阚岭小学科技活动周总结
阚岭小学科技活动周总结
为了更好地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知识,学校召开教师会,结合学校实际,成立了以校长徐进栋任组长、仲崇波任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任组员的科技活动周领导小组,把科技活动周的工作落到实处
一、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召开了班主任会,二、在周一升旗后,由徐校长向全校学生发起“节能减排,共享蓝天”倡议书。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将科学家、小发明家的故事,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并积极在课外搜集相关资料,大大开阔了眼界;同时,老师们也没有放过这个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为科技活动增添了血液和活力。
三、全校6个教学班每班出一期以“节能减排,共享蓝天”为主题的黑板报。大力进行科普宣传,营造一种人人学科学、爱科学,处处讲科学、用科学的浓郁氛围
四、紧扣科技活动周的主题,组织四至六年级部分学生参加科普考试。
五、组织各班开展特色班会,让学生通过活动,亲身经历科学,亲历环保的重要性,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六、学校规定让每一名学生都参加不同的科技活动,并安排专门老师进行辅导,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科技小发明、科学幻想画等项目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新、创造能力,很多有特长的学生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科学是无止境的,科学的精髓在于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才能使社会进步,使社会发展。我们本着这种精神,勇于开拓新领域,探索新知识,创造新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之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阚岭小学 2008年5月
第五篇:《红楼梦》与中国文化(上)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上)
国学课堂与领导智慧,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梅敬忠,是在中央党校任教多年的资深教员,而且他又担任基层行政领导和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领导的宝贵经历。他长期从事面向中高级领导干部的有关中国文学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教研工作,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转型研究和文学鉴赏,写作学研究,曾荣获中央党校教学优秀奖、优秀党务工作者奖和工作实际奖,20年来他多次应邀到中央党校、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学校、企业作主题演讲,颇受好评。他还参与主持编著有《毛泽东圈注史传诗文集成》(史传卷)、《古文英华》、《新世纪干部公文实务全书》、《新世纪干部常备知识辞典》(文教卷),中央党校教材,《中国古典文学讲座》、《文学艺术与文化》等,因此该套讲座内容熔铸了主讲人多年的教研心得和理政经验,相信会对听众朋友有所教益。讲座目录,第一讲四大名著与治国理政,第二讲《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第三讲《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红楼梦》自清代乾隆年间问世后,便取代位列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与此前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于世,后被誉为四大名著流波天下,影响深远。从此,那时候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古典小说领域就有了最具代表性的形象载体,我们从中可以关照中国人的民族性格、社会风尚、价值观、审美理想、思维方式。特别是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鲜活案例,经过一番批判继承和改造转型之后我们完全可以从中获取一些宝贵的本土化营养,这或许对当今治国理政不无裨益。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于古典作品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的深层次感悟。四大名著应当作为中国文化经典看待,而不能以一般文学作品弄之,对广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来说,对四大名著的解读与阐释也应该有文学审美层面升华到社会人生、政治文化层面,可以说四大名著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内容,犹如小说中的《四书》,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该套讲座即以上述原则为出发点,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鲜活案例为讲解基础,在美妙的鉴赏中阐发有关治国立法的本土化领导智慧与管理智慧,主讲人集多年对该主题内容的演讲积累,重点选择《三国演义》与《红楼梦》为解析重点,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而又发人深省,启人心智。《红楼梦》与中国文化(上)梅敬忠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
一、《红楼梦》影响深远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红楼梦》与中国文化,我为什么用这样一个题目?我们经常以前讲课的时候,有的时候用漫谈《红楼梦》,或者《红楼梦》赏析。但是后来发现还是应该用《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这样的词,因为《红楼梦》是一部文化小说、政治小说,而不是普通的一部文学作品。开坛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谈起《红楼梦》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这句话,因为《红楼梦》是诞生于十八世纪中叶,也就是清朝的乾隆初年的一部长篇小说,是我们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是四大名著之一,而且《红楼梦》在四大名著中的地位应该是最高的。乃至有些专家学者就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一)影视文化方面
所以这样一部作品,从它产生以后,实际上就形成了一门学问,我们说的叫红学,既有红学,它的影响力,就是文化的影响力也是一直到今天,可以说是常青的,所以我用八个字给它概括叫常青话题、永恒魅力。大家看现在这么些年来,从80年代开始,一直有几部电视剧是热播的,就是央视八七版的《红楼梦》,到现在也是成为经典。那么近些年来,又拍了些《红楼梦》,比如说李少红导演的《红楼梦》,新拍的《红楼梦》,也是轰动一时,当然这两个《红楼梦》的版本,电视剧的版本究竟谁优谁劣,这都是观众众说纷纭。但是能够说明《红楼梦》,它的巨大的影响力。这里面我作为个人的看法是高度评价央视版的《红楼梦》,就是八七版的《红楼梦》,那部电视剧一共36集,大家回顾一下是36集,前面29集是基本忠实于曹雪芹的原著,后面7集不是用高鹗后四十回,而是根据前八十回的伏笔,结合多年的红学的研究成果,重新把这个悲剧故事给它完成了。所以当时是这么一个八七版的情况,那个年代投资算是巨大的,但是跟现在比也不一样,在当时规模空前、人物众多,这是在八七版的《红楼梦》。而且八七版的《红楼梦》的编剧阵容也很强大,周雷、刘耕路、周岭,三位专家,他们在编著《红楼梦》的时候,可以说倾注了自己的研究的心血,这是在编剧方面。那么导演王扶林,早在1979年就开始策划这部《红楼梦》,而且召开了编剧会议,成立了筹备组、编剧顾问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的很多专家到现在都去世了,还有些专家到现在我们说,一般的很难听他的演讲,年岁已高,比如周汝昌老先生,这是编剧。然后演员,从全国一万多人,数万名候选人中间选出了一百多名演员,成就了一批演员,而且在北京圆明园办了两期《红楼梦》的演员学习班,让这些演员研究原著、分析角色,同时学习琴棋书画、陶冶情操,最后再确认角色。比如我们大家都知道演王熙凤的邓婕,原先据说是让她演个大丫头,因为她年纪算比较大的川剧演员,后来让她一扮相,光彩照人,所以让她演王熙凤,她是这么一个角色,连她自己也没想到。像陈晓旭,原先也是一个一般的演员,但是经过这一训练、一培训,加上她自己有些文学功底,还会写诗,经过演《红楼梦》也是锻炼提高了,她最后成了,可以说是林黛玉就数她演得最好的,但是很可惜,不幸早逝。为了拍摄需要,在北京市当时的宣武区还建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大观园,为北京添了一个景,而且这个大观园的建设,也开创了我们中国古典名著新建的文化遗迹这种先例,它以后大家看三国城、水浒城等等,各地建古迹,可以说成了风气了。而我们的大观园建在北京,是成了北京的旅游点,是到北京来看文化旅游方面的,应该必去的一个地方。但是很可惜,因为建大观园的时候那个地方太小,后来在河北的正定又造了一个宁国府、荣国府和宁荣街,所以当年拍的时候分两个地方。一直到1987年上半年完成的,拍了一万多个镜头,到了十个省市41个地区的219个景点拍摄,而且大家看《红楼梦》电视剧的开篇那块石头是在黄山拍的,所以各位到黄山旅游的时候,导游肯定要带大家指着那块石头说,这就是那块《红楼梦》拍摄的那个石头。
(二)音乐文化方面
花这个时间把电视剧《红楼梦》给大家做了一个简介,就是说明《红楼梦》到现在,对我们当代社会的这种文化方面的影响也是很深入、很广泛的,影视方面新拍的,那么《红楼梦》给我们带来一种音乐文化方面的,也是影响很大的。比如说王立平,大作曲家王立平先生的《红楼梦》这种套曲,成了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当年是请陈力来演唱的,大家知道陈力,可以说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歌唱演员,王立平先生据他说是专门找那些没有成名的,没有形成自己风格的这样的演员来唱他这个曲子,所以当时据说陈力也很苦的,王立平先生手把手地教她,一个字一个字地矫正,甚至有的时候还哭,就是老通不过,他就是要用一个还没形成自己风格的演员,来把《红楼梦》的套曲给他唱出来,所以大家如果要听《红楼梦》的音乐,一定要听陈力的原唱。后来郑绪岚也演唱了,那就又可以说又是另外一个风格的了,原版的还是陈力唱得最好,音乐也形成了一个情况。
(三)文本方面
那么,到我们今天,最近就是今年3月份,刘心武先生又续写了《红楼梦》,这又是在文本上形成了一直影响到最近。
(四)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原因
那么《红楼梦》这么有影响,一直影响到我们今天,这么有影响的一部作品,作为一部经典,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魅力、这么大的影响力?我是把它称为一个词叫原点,《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类的四书,都是我们叫原点,中国文化的原点。《红楼梦》虽然产生得晚,但是在我们这个小说里面,乃至在中国文化里面,也可以称得上一种原点,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那种原点。原点具有深远的一种影响力,它的价值和它的经典的意义是相关的。那么《红楼梦》又是原点,又是一本好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形象的载体,是古典文学的杰出的典范,我们通过《红楼梦》,可以把中国人的很多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所思所想,可以传达出去,让外国人理解中华民族性格中的某些美好的方面或者某些思维方式。所以《红楼梦》是一部能够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部好书。
二、《红楼梦》反映了盛世下的末世乱相
开篇给大家讲了,《红楼梦》是产生于十八世纪中叶,清朝乾隆初年的一部作品,那么这么一个时代产生这样一个作品,当年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红楼梦》,说《红楼梦》就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一种标志,而且毛主席说《红楼梦》代表了十八世纪中叶的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形象的反映。大家看十八世纪中叶,现在存在最早的版本是叫甲戌本,就是1754年,也就是乾隆19年这样一个版本,是目前最早的一个版本,也就离我们今天250多年的这样一个本子,就至少在250年前,《红楼梦》就已经成稿了、成型了,而且在社会上流传了,离我们今天250多年。我有一个对它整个时代价值的一个概括,这部书是由康乾盛世看出了末世的乱相,发出了盛世的威严,思考以才补天,对我们今天是存古今鉴戒。我这个总体评价是这样的,康乾盛世,大家知道往往在一个盛世的年代,一些文学家、艺术家歌功颂德,这是挺多的,而且普遍现象,也是一种天经地义的,文学家、艺术家往往歌功颂德。但是《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看出了康乾盛世下的一种末世的乱相。
(一)文景之治
大家知道中国的盛世,有三个大家比较公认的盛世。第一个就是文景之治,汉朝的文景之治,就是汉文帝、汉景帝,其实包括后面的汉武帝,因为没有汉文帝、汉景帝,没有他们打下基础,也就没有汉武帝,所以这个盛世是奠定了中国大汉帝国的基础,包括我们今天说的汉族、汉人怎么来的,都是跟这个时代有关系,而且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据说古罗马人,古罗马帝国是中国人把它打败的,为什么这么说?汉朝的时候把匈奴赶到漠北,赶走了,匈奴的一支又把日耳曼人赶走了,日耳曼人又打到罗马帝国去了,这当然比较复杂了,我们到意大利访问的时候,经常碰到一个导游或者介绍人说蛮族入侵,就像我们说日本鬼子来了一样,他经常有这种说法,说的就是日耳曼人打到罗马去了,古罗马帝国。所以古罗马帝国的灭亡,跟这有一定的关系,有的专家专门做这方面的研究,所以这跟我们的汉朝,大汉帝国有关系,这是第一个盛世。
(二)开元盛世
第二个盛世大家都知道是唐朝,贞观盛世,或者说开元盛世,唐太宗贞观年间,实际上包括后面的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开元天宝、开元年间,这是开元的盛世,这是第二个盛世,简称为贞观盛世。那么在唐朝这个盛世,可以说中华民族到了一个极盛的时期,大唐帝国。唐朝给我们的感觉都是文化强盛、国力强盛、文教昌明这么一个时代。去年的时候我听了一个彩铃,彩铃里面说很有趣,一个女孩的声音,就说我多么想生活在唐朝,为什么呢?第一个,我不用减肥,因为唐朝人以胖为美,我这个审美标准就是全世界人民的审美标准,这是我的解读。另外她说还有一个,我生活在唐朝还有什么好处呢?不用学外语,那么苦地学外语,因为唐朝的语言就是世界人民的公共语言,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代表一种说法吧,恰巧这两个说法确实把唐朝的那种强盛传达出来了,这是唐朝。
(三)康乾盛世
那么到第三个时期,从唐朝安史之乱以后,中国封建社会走了下坡路的应该是,但是到了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到这个年代,我们称为康乾盛世,按照专家的标准说法康乾盛世是从康熙1662年即位,一直到乾隆1795年退位,一共134年,当然这是一个确切的说法,就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是康乾盛世。当时中国的人口也大增,因为摊丁入亩,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出来以后,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当时中国人口两亿多,起码两亿以上,当时这么一个数字一个说法,这是在康乾盛世。
(四)《红楼梦》的关键词——末世
那么在这个康乾盛世的光环下,曹雪芹,据现在的学者比较公认的一种说法,曹雪芹是跨了三个年代,就是康熙年间出生的,跨了雍正到了乾隆,他是这么一个年代。所以《红楼梦》是乾隆19年嘛,最早的版本。所以康乾盛世他看出了末世的乱相,什么叫末世乱相,就是看出危机,康乾盛世底下的危机,思想方面的危机,政治治理方面的危机,这叫末世的乱相。所以看《红楼梦》要掌握一个关键词就是末世两个字,大家看那些判词里面,探春的判词、王熙凤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凡鸟偏从末世来,这是王熙凤,探春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所以是末世两个字。贾雨村也是末世,这是《红楼梦》的可以说是小说眼,我们说一个诗有诗眼、有关键词,一个文有文眼,一个小说也有小说眼,就特别关注末世两个字。那么看出末世乱相,他就发出一种盛世的威严,盛世威严,这就是《红楼梦》的伟大所在。发出威严,就思考着要以才补天,无才可去补苍天,所以《红楼梦》的开篇就告诉大家,我是要补天的,因为这块石头没有补天,所以终身的遗憾。没有补天,也想着要怎么样补天,那么对我们今天的,它提出很多补天的措施,提出《红楼梦》里形象里面传达的很多思想观念,对我们今天也有启示,所以我叫存古今鉴戒。
三、红学
(一)红学的产生、发展、流派
那么,它有这么丰富的内容,《红楼梦》确实是一部说不尽的旷世奇书,这部旷世奇书,所以产生的一个学问叫红学,红学并不是我们今天给它的称呼,而是一开始在社会上流传的时候,从乾隆19年开始,社会上就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清朝,红学,关于《红楼梦》的学问,主要是以评点派为主的脂砚斋为代表的评点,然后发展到近代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一直到索引派蔡元培的石头记索引,乃至到新红学的胡适、周汝昌,最后毛泽东我们称为马列派红学,李希凡,到改革开放以后的新方法派,具体说起来很多内容,就一直到现在延绵不断。所以我们的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专门有《红楼梦》研究所,一部书成立一个所,这是少见的,中外也是少见的,就是一本书成立一个研究所,还办了《红楼梦》的学刊等等,这是我们红学,中国有《红楼梦》学会,红学完了以后还有曹学,跟它并列的现在有曹雪芹研究会,周汝昌老先生的《红楼梦》考证等等,可以说曹学这种都是奠基之作,包括胡德平等等一批官员加学者,都是写了不少关于曹雪芹的研究的著作。现在有一个现象,我们叫秦学,就是刘心武先生创造的秦学,秦学他自己不这么认为,是王蒙先生给他取这个名字,说你干脆叫秦学吧。周汝昌老先生跟他说你这叫探佚学,实际上跟以前的索引派也有点关系,这就是简单说一下,关于《红楼梦》的学问。
(二)毛泽东对《红楼梦》的特别关注
那么关于《红楼梦》,究竟这么大的学问,一些学者、专家,还有毛泽东毛主席,对《红楼梦》都有一些很多的看法,我们作为领导干部要看《红楼梦》,我推荐大家把毛泽东对《红楼梦》的评价,应该好好地读读、好好地看看。据说毛泽东同志,就毛主席最早看《红楼梦》,实际上在井冈山时期,最早发表对《红楼梦》的看法是在井冈山时期,这是根据他夫人贺子珍的回忆录里面透露的,贺子珍当年一边散步一边谈话的时候就说了这个话,贺子珍说我不喜欢《红楼梦》,卿卿我我的、儿女情长的,我喜欢《三国演义》、喜欢《水浒传》,毛主席就说你这不对,《红楼梦》是怎么怎么伟大,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比较早的。当然后来毛泽东对《红楼梦》,尤其是解放以后对《红楼梦》的评价,就可以说是达到一个最高峰,就毛主席把《红楼梦》作为一部封建社会的一种形象的历史来看待,说他开始当历史读,开始当文学读、小说读,后来是当历史读,这是他有名的话,说他看了五遍,说如果《红楼梦》至少要看三遍,不看三遍就没有发言权,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他至少看了五遍,这不是随便说的话,他五遍是在不同的年代,不是说一次看五遍。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心情之下,然后看了五遍《红楼梦》。他告诉他的表孙女,表侄孙女王海容说,你要想了解什么叫中国封建社会,那么你就去看《红楼梦》。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当年八大军区司令调动的时候,第二天许世友就要从南京军区到广州军区上任,毛主席跟他头一天有个谈话,这个谈话里面当然除了其他内容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红楼梦》,毛主席说许世友同志,你现在也看《红楼梦》了吗?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看《红楼梦》是把真实隐去,用贾雨村言写出来的,里面有个真实的人,有个贾雨村等等,不要以为他是吊膀子的,不要以为《红楼梦》是吊膀子,吊膀子这些是掩盖它的政治内容的,说中国古代小说写得好的是这一部,最好的一部,创造了很多文学语言等等。他有一番谈话,很有意思,所以后来许世友也看《红楼梦》,这是毛泽东对《红楼梦》的特别关注。
(三)毛泽东对《红楼梦》的古为今用
毛主席对《红楼梦》的古为今用也是做到了极致,因为毛泽东对中国的文化古籍有两个观点,一个叫古籍新解,对古典典籍一定要新解,那么光新解还不行,还得古为今用。我举个例子,毛泽东怎么古为今用的。在三反的时候,毛泽东就用贾政做官的故事来教育共产党员干部,要警惕受人包围。在1957年3月1号最高国务院会议结束语中,他就用王熙凤对刘姥姥说的大有大的难处,来说明大国的事情也并不那么好办,在1957年的宣传工作会议上,他说王熙凤说过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来鼓励、来励志改革的志士仁人。在访苏的时候,用林黛玉说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用这样的一个例子来比喻当时的国际形势。在1958年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用小红说的,里面一个小丫头叫小红,小红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来说明聚散的辩证法和没有一件事情不是相互转化的这样一个道理。所以毛主席要求中国的理论文章,理论文章、政治演说,也要注意创造一种新鲜活泼的,像《红楼梦》这样的语言,所以他经常引用,就《红楼梦》是毛泽东最经常引用的,这就是给我们领导干部看《红楼梦》也是一个启示。
(四)其他文人学者对《红楼梦》的研究
有一些文人看《红楼梦》,像王蒙先生他写了一本书叫《红楼启示录》,李国文先生,都是大作家,他的散文集里面就经常是《红楼梦》是一个大的专题,他们两位对《红楼梦》情有独钟。像李国文先生把《红楼梦》作为政治来看待,王蒙把《红楼梦》作为一部人生的大书这样一个标准。海外一个学者,以前在国内,叫刘再复先生,他高度评价《红楼梦》,说《红楼梦》标志人类精神的高度,是经典极品之“第一正典”,而且他认为《红楼梦》除了考证、论证之外,更应该用一种悟证的办法里解读,悟证,感悟的悟证,这是刘再复先生一个说法。刚才说的作曲家王立平先生,后来做了《红楼梦》套曲以后,他自己实际上也成了红学家,他对《红楼梦》那种情感那种细腻的理解,为我们很多人所不及。他说《红楼梦》不是讲情节的,而是讲情趣,这很精辟,不是情节,而是情趣。比如说葬花词就是一部天问,有屈原的精神等等,他发表了很多观点。我们中央党校的原先文史部老主任叫刘景路,刘景路教授,也就《红楼梦》的三大编著之一刘耕路,那是他的笔名,他是我们中央党校文史部的老主任、老教授,他就进一步解读,《红楼梦》岂止葬花词是天问,一部《红楼梦》就是天问。而且他专门把《红楼梦》的诗歌写成了一本书,我称为它叫诗心诗梦解红楼。我在人民日报专门写了一篇小文章,就是给刘老师这个诗心诗梦解红楼进行了一番解读。等等等等政治家、文人,到一般的学者、老师,对《红楼梦》的看法,可以说各种各样的。
(五)《红楼梦》的政治色彩
那么《红楼梦》开篇有个题诗叫“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相信如果看过这首诗的人,绝对不会以为《红楼梦》仅仅是一部儿女情长的、卿卿我我的、谈情说爱的一个作品,因为作者很明确地告诉大家,我满纸荒唐言,荒唐无稽之谈,荒唐言,实际上是一把辛酸泪,这个辛酸泪就蕴含在荒唐言里面。大家还记得《红楼梦》吗?看《红楼梦》开篇的时候,《红楼梦》是怎么写的?是一块石头,原来《红楼梦》叫《石头记》,那块石头,就是我们当时天破了个大窟窿,实际上就隐喻封建社会的苍天,天破了个大窟窿,我们伟大的女神女娲就要补这个天,补这个天用什么补,就炼了36501块大的五彩石,然后宽24丈、高12丈等等,他写得很详细,五彩石把天要补上。结果用了36500块,就留下了一块没用,无才可去补苍天,这一块就扔到哪?扔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大家看这是谐音,荒唐无稽之谈,无稽崖,然后这块石头天天在那自怨自叹的,你看人家都补天了,我没补天怎么办呢?后来碰到和尚来了,他就求和尚,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让他把它带到人世走一遭,说我既然不能补天,你好歹把我带到人间走一遭,所以这个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就把大石头变成一块小石头,然后就带到人间,扔到王夫人肚子里面就了贾宝玉,构造这么一个情况。结果这个石头到人世走了一遭以后,贾宝玉后来不又回来吗?又回到这个青埂峰下,这块石头又显灵了,又把自己这一生的人世间的经历就记录下来,就形成了一部石头记刻在了石头上,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一个叫曹雪芹的人从这儿过,然后把这个石头上面的都抄下来,加以增删五次、批阅十载,然后把它改变成了《石头记》,就我们今天看的《红楼梦》。你看开篇就说这么多,他先说了,先把这个大的框架给他解读了,这里面一下就,而且还写了一首诗叫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里面明显就是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第一回里面就有这个诗,就可见作者是蕴含着一把辛酸的泪,这是有很重要的政治色彩。当然有一种说法,我有次讲课的时候,我们吉林的长白山的一位领导就找我说,吉林长白山市的《红楼梦》的研究也轰轰烈烈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一个完整的一套体系说法,叫《红楼梦》实际上写的不是别的,写的是长白山的。大家看大荒山,长白山以前就叫大荒山,无稽崖,无稽崖如果谐音就是勿吉,切勿的勿,吉林的吉,勿吉,勿吉就是以前的满族的族名,叫勿吉族,分满族管的。青埂峰下,按照我们今天好多专家解读就是荒唐无稽青埂峰下,不是一般的青埂,是情之根也,按照长白山他们研究的解释据说这个青埂峰是清之根,清朝的根,他这么解读,就是一部《红楼梦》是写的清朝的兴衰、兴亡史,大家到长白山,肯定要到天池,天池里面很神的,满族的起源就跟天池有关,说当年满族的祖先,天上的几个仙女到那游泳,后来有一个仙女就没回去,因为她怀孕了,后来就生下个小孩,这个小孩就放在部落里面养大的,这个就是我们满族的祖先,大家看满族历史传说里面都有的,都跟天池长白山有关系。可见这么小小的一开篇的时候,作者这几句话蕴含的内容,可以做很多的解读,总之是有政治色彩。这是开篇给大家介绍了,这么一些常识性的东西。
四、《红楼梦》的基本价值
那么,下面我就讲两个大题目,刚才实际上也包括一个基本常识。两个大题目,一个就是关于《红楼梦》的基本知识。第一个是基本价值,第二个就是曹雪芹,就作者的生平与家世,第三个就是《红楼梦》的版本问题。这是我们要简要跟大家提示,也不得不讲的,所以叫基本知识。所以第一个大题目里面包括三个小题目。第二个大题目跟大家讲一下,《红楼梦》的文化解读,里面分四个方面,第一个是通灵宝玉与叛逆主题,第二个是木石金玉与爱情主题,第三个是四大家族与政治主题,第四个是色空观念与人生主题。等等内容很多。
前面关于《红楼梦》的基本知识,先讲第一点,就《红楼梦》的基本价值。这个基本价值我一共分为六小点,如果掌握这六小点,对《红楼梦》,我的看法就是比较完整地把握它的内容,就没什么遗漏了,这是我一种自信的说法。
(一)成就最高的古典小说
基本价值第一点,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古典小说,成就最高的一部古典小说,这是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世界文化史上能够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并且具有人类文化普遍价值的少有的杰作之一。你看对内对外,它都是一个既是文学的一个很高的成就,又是文化史上在世界上有地位。我们党的十七大说要加强文化的软实力,增强文化软实力,《红楼梦》可以说以《红楼梦》为代表的这样一种现象,我们可以称它为《红楼梦》现象,就是一种文化的软实力的一个鲜明的标志。中国的学问里面,汉学里面有三大显学,真正国际公认的显学第一个是甲骨文,第二个是敦煌学,第三个是红学,就是我们的红学。甲骨文就中国的文字学问,现在殷墟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甲骨文学。敦煌学,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也是伟大的学问了。再就是我们的红学,三大显学,其他的很多称为国际学问,但是远远就没有这三大学问得到国际的公认,而且我们的《红楼梦》,也成了一个中外文化交流的标志,比如说这几年很热闹的,比如朝鲜歌舞团到中国来演出的歌剧《红楼梦》,朝鲜版的歌剧《红楼梦》在中国巡回演出,轰动一时,现在他们又在排梁祝,把梁山伯和祝英台也排成朝鲜歌剧,可以看出这是国家文化认同的标志。温家宝总理到朝鲜访问的时候看的都是这些,看的中国的歌剧《红楼梦》,这是第一点。
(二)永恒的主题——爱情
第二点,基本价值,就《红楼梦》问政写出了中国封建制度下一个典型的爱情婚姻悲剧。大家想想看,《红楼梦》如果不写爱情、不写婚姻,不写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这种三角关系,我们说好看吗?肯定不会好看的。为什么这么写?这是有道理的,大家知道文学,什么叫文学?文学是人学,是关于人的学问,是关于人的情感的学问。江苏民歌有个说法,叫无郎无姐不成歌,民歌的特点,哥、姐这些东西,大家写这种。所以我们不管小说、戏剧、电视剧也好、电影也好,不写爱情,一般的很难打动人,因为什么?因为人的情感生活里面,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反映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的那种情感的方面的,就是感情,而且是爱情,爱情发展到后来是婚姻,爱情与婚姻,这两者是最能反映人类的心海波澜的东西,所以你写这个,实际上就是在写社会,因为由这个就连带,把其他的都给带出来了。因为它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所谓爱情成为永恒的主题。那么《红楼梦》,它就把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种种感情纠葛,和他人生观、价值观的碰撞把它展示出来,让这个传统的悲剧故事有了深厚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深度。那么它的艺术形象的美感,也就大大地增强了,这就说第二条基本价值为什么重要,为什么《红楼梦》既不能完全把它作为爱情小说,但是又不能忘了它的现实、它的核心东西。
(三)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规律
第三条基本价值,就《红楼梦》形象地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如何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逻辑,我用两个字叫如何、必然,如何走向灭亡和必然走向灭亡这种历史逻辑。大家看《红楼梦》,它是以描摹爱情婚姻悲剧的背景为出发点的,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命运,主要是写了贾家这一家族的由盛到衰,而恰恰是由于这四大家族的特殊地位,把整个社会各个阶层的种种情态也连带地给展示出来了,这一下就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封建末世社会景象的宏阔的画卷。我们一提起四大家族,说蒋宋孔陈,四大家族跟《红楼梦》是有联系的、有关系的,四大家族往往就是从《红楼梦》四大家族的说法过来的,用家族的历史来反映这个社会的历史,这是第三条。
(四)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第四条基本价值,《红楼梦》堪称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大家看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里面,这两年专门有一套节目叫红楼美食,把《红楼梦》的美食方面弄了多少集?上百集了可能是,就《红楼梦》里面饮食文化,然后《红楼梦》里面还有其他的园林,《红楼梦》里面的服饰,尤其是《红楼梦》,我给大家举个例子《红楼梦》里面的医学知识,有个专家是河南中医大学的,就河南中医学院的一个姓段的教授,段振离先生,他写了一本书叫《医说红楼》,27万字,里面整个就谈到《红楼梦》和医学的关系,和现代医学的、中医的关系,他在前言里面就说到,说《红楼梦》,说红学,实际上就是宏大的学问说《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从建筑、园林到服饰、器用,从随时礼俗到点缀称谓,从哲理宗教到诗词典故,以及音乐戏曲,绘画、生物、饮食等等,都反映了。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医药,这位专家他就很有心,他就总结,他从医学的角度看,《红楼梦》中的医药学,就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其中涉及的医药卫生知识一共290多处、5万多字,用的医学术语161条,描写的病例114种,中医病案有13个,方剂45个,中医125种,西药3种,他一部小说包含如此丰富的医药知识,这在中外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确实绝无仅有。所以据统计120回的《红楼梦》,细致描写或者明显涉及疾病与医药的就有66回,占55%。所以他这本书里面每个标题就很有意思,小标题,比如林黛玉和人参养容丸,薛宝钗的冷香丸怎么回事,贾宝玉康复靠的桂圆等等,林黛玉失眠和补锌丹的关系等等,秦可卿患的什么病,乃至到养生,乃至到王熙凤为什么早逝,从优生学的角度看贾宝玉的婚姻等等,好多小题目,这虽然是看的有趣的一个话题,但是确实他很严肃地写这个关于医药方面的知识。就《红楼梦》它作为一个百科全书,确实别的书,包括四大名著其他三部书都不能相比,都是一个方面。那么我们把它再提升一点,它这个百科全书,可以说是对封建末世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思想体系、价值取向、文艺生活状况都做了形象而深刻的解剖艺术的批判。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面貌,了解当时的阶级关系状况,了解当时的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了解当时的人们究竟是以怎样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在生活的,进而了解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增长许多知识。这个说法应该是完全有道理的,就是封建社会一个百科全书。这是第四个价值,这个价值我们应该充分认识。
(五)众多的富有典型意义、性格严明的人物形象 第五个价值,《红楼梦》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富有典型意义,而又性格严明的人物形象长卷,会一共写了多少人物?有个专家叫朱一玄先生,他写了一部书叫《红楼梦人物谱》,他统计说《红楼梦》人物各种版本统计起来,最高达到了975人,其中庚辰本就80回那个本,男子306人,女的296人,一共602人。程乙本120回本里面,男的有368人,女的有302人,一共670人。所以大概是他统计说,各种版本是421人到975人之多,当然这里面是有的有名有姓的,但是详细写的有几十人。当然如果仅仅从人数来说,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没法比,《战争与和平》写了一千多人。但是从它的含量来说,《红楼梦》一点不次于《战争与和平》,所以刘再复先生就说,《红楼梦》是堪于《战争与和平》,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就《悲惨世界》等等,和它相媲美的人类的文化的精神财富,这是有道理的。所以《红楼梦》写了这么多的人物,主要人物也写了那么多,而且这些人物写的那种生动性,形象鲜明,生动形象鲜明,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富有典型意义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长卷,没有《红楼梦》中的人物,我们有个判断,中国文学的人物画廊就会缺乏迷人的光彩。这400多个人物也好、900多个人物也好,涉及到各个阶级、各个阶层,有崇贵无必的皇贵妃元春,有雍容华贵的贵夫人,有道貌岸然的官僚,有荒淫无耻的恶少,更有一群天真烂漫的青春女子,比如说金陵正钗、副钗,又有十二钗等等,还有农村老太婆,比如刘姥姥,还有清客相公,比如贾政旁边的那些詹光、卜山人等等,市井流氓、和尚道士、尼姑道婆,以及各种类型的男女仆人等等。随便我们提起一个人物,就有呼之欲出之感。尤其是这些主要人物形象,简直就成了中国人美学方面品质的代名词,我们说一个人多愁善感,说你简直像林妹妹,说一个多情公子说简直像林黛玉,怎么那么好感情。所以说中国社会生活中间,很多的标准、很多的人物形象,提供了我们评判社会生活的标准,就说一个人负心,你说你简直是个负心汉,怎么那么坏,你还不如说你简直是个陈世美,简直是王奎,陈世美、王奎这种形象都不是中国的正史提出来的,恰是中国的戏曲小说给大家提供的。说一个人很正直,说你像包公一样的等等,莽撞像李逵等等,这都是提供了一个评判的标准。那么《红楼梦》就提供了一系列这样的人物。
(六)巨大的美学价值
第六点基本价值,最后一点要把握的,就《红楼梦》作为文学作品,具有巨大的美学的价值,这种美学价值,我们可以从六个小方面给大家念一下。哪六个小方面呢?
1、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比如说第一个小方面美学价值,因为看《红楼梦》还是要从美的方面去感受,因为阅读《红楼梦》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比如说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不管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很鲜明、很生动。
2、真切感人的生活氛围
真切感人的生活氛围,这也是我们看《红楼梦》里面感受到的。像王蒙先生就经常说,我看《红楼梦》,随便从哪翻起来看都行,随便翻起哪一页都能看下去,就因为它那个语言美,它那个氛围美。我们八十多岁的老先生、周汝昌老先生,红学专家、大家,他曾经为有一回里面感动得可以说热泪盈眶,哪一回?《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第四十五回是秋窗风雨夕,写一个秋天的黄昏的时候,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这是很凄凉的,林黛玉在潇湘馆,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窗外是竹子唰唰响,下着小雨,很凄凉,这个时候多么希望,而且一会黄昏下雨,风吹雨打的,她就想这个时候要有谁来看她,或者是贾宝玉或者是薛宝钗来看她多好啊,正在一边想,一边自己写了一首长诗,叫秋窗风雨夕,刚好和我们唐诗里面很好看的篇章,就是春江花月夜相对应,就是秋窗风雨夕,写完以后正在那很悲凉的时候,谁来了呢?贾宝玉来了,贾宝玉披着蓑衣戴着斗笠踏着木屐专门来探望她,她很感动,实际上没说几句话贾宝玉还是回去了,大家看那段情节写得特别美,在电视剧里面也展示得很美,贾宝玉刚走,谁来了呢?薛宝钗派人来了,她没亲自来,因为她觉得贾宝玉肯定会来的,然后她就派了一个仆人老妈子专门给她送冰片,冰糖燕窝粥,因为她不是生病吗,冰糖燕窝粥给她喝,所以她也很感动,所以她大有一种风雨故人来这种感觉,就那个生活氛围写得特别好,充满人情世故,包括那个老妈子要走的时候,林黛玉一时高兴还给她一个散钱银子,给她一点钱,为什么?她说据说你们最近好麻将牌、赌个博,然后我给你拿回去赌赌什么的,你看这种情致本来是不好的东西,他也写进去了,林黛玉也从俗干这种事,就说明她确实很感动,就写了这么一个场景。所以我们的周汝昌老先生特别感动,我们每当看这个时候也是很感动,这就说真切感人的生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