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税务管理的思考
关于税务管理的思考
摘要: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只有保证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才能切实保证国家财政项目的可持续性,保障经济政策履行的效果。税收征收管理是国家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对税务活动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从广义上说,税收征收管理包括税务决策管理、税源管理、征收管理、稽查管理、违章处罚管理、税收计划管理和税务行政组织和纳税申报三个环节。税收征管是实现税收收入、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手段。
关键词:税收管理体制、税收法制管理、税源监控、问题、建议
一、税务管理的概况
税务管理是国家及其税务机关依据税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活动的特点和客观经济规律,对税收分配活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控制,以保证税收职能作用得以实现的一种管理活动。
税务管理的主体是指各级税务机关,即由国家负责管理。各级政府主管税收工作的职能部门是税收管理的具体执行机构,代表国家行使税收管理权限。各级政府主管税收工作的职能部门的分工是:国家税务总局和所属的税务分支机构以及各级地方税务局负责各种工商税收;财政部及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机关负责农(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契税;海关总署及其所属机构负责关税、船舶吨税以及进口商品所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
税务管理的客体是指税收分配活动的全过程。从宏观角度分析,税收分配涉及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等的分配关系;从微观分析,税收分配是指各级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征纳关系。前者构成税收管理体制问题,后者形成税收征收管理的重要内容。从狭义的角度讲,税收管理的客体主要是指税收的征收管理过程。
税务管理的依据是税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活动的特点及其客观经济规律。税务管理的职能是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控制。
税务管理的目的是保证税收实现组织收入职能、调节经济职能、监督管理职能。
二、税收与法 税收征收管理,实质上是一个行政执法过程。因此,税收征纳各方只有按照法定的方式、方法和步骤来进行自己的征纳税活动,依法行使征税权力和履行纳税义务,才能形成规范、有序的征纳关系和良好的税收征纳环境。当前,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要求,我国正在积极建立统一、公平、法治、开放的税制。为了保障新税制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税收征管工作,适应加入WTO和推进依法治税的需要,必须对我国现行的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构建统一、公正、效率的税收程序法律体系,为税务机关的行政执法和纳税人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以充分发挥税收在组织收入、调控经济中的职能作用。
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律制度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特点:统一了内外税收征管制度,初步建立了税收征管法律体系,明确了税收立法权,赋予了税务机关必要的行政执法权,建立了对税务机关的执法制约制度,确立了税务代理制度,建立了税收法律责任制度,对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必要的保护。
税收征管法体系的构成和内容:从纵向上看,税收征管法体系是由不同层次的税收征管规范性文件组成的,它们是与税收征管立法权相对应的,包括宪法、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等。最高渊源是宪法中有关税收征管的规定。税收基本法是对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做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规定的税收“母法”,其中有关税权划分、税务机关的设置和职权、税收征管体制、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税收征管基本原则和程序等规定,是税收征管法的重要内容。税收征管法是对有关税收征管中的原则、制度、程序等做出全面规定的税收征管综合法,是规范税收征纳程序活动的最重要的法律。税收征管法规和规章,或是对税收征管法律中的规定进行具体化和明确化,或是对征管中的专门性问题做出规定,在征管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从横向上看,税收征管法体系是由调整不同种类税收征管关系的法律规范组成的。根据税收征管法律规范内容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税收征管体制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税务争议救济法等。税收征管体制法规定的是税收征管权的设定和划分、税收征管体制、税务机关的设置、职权和管辖范围等,它在税收征管法体系中居于基础和主导地位。税收征收管理法是关于税收征纳具体制度和程序的规定,包括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检查、法律责任、税务代理、税务监督等,是税收征管法体系的主干,居于主体地位。
建立税收征管法体系应注意的问题:提高立法规格,增强征管法效力;注意法律的可操作性,提高立法质量;修改和补充并用,适当注意法的前瞻性;注意与其他法律的衔接,提高征管法体系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三、税收管理体制
税收管理体制是以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划分税收管理权限为中心内容的一项管理制度。它是税务管理的基本制度,是国家财政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地方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漏洞:
(一)、当前地方税收管理机构设置中的不适应。分税制分设了国税与地税两套征管机构,对国税局和地税局的职权范围进行了分工。但是,两套税务机构在工作中存在着一些矛盾与不协调。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征管范围交叉。如,部分属于地方税的收入,如集贸市场和个体工商业户的税收以及涉外税收中的地方税收等仍由国税局代征,收入大部分划归地方,国税局征税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地方财政收入,也使地方政府无法对属于本级的收入充分行使管辖权,这与建立国税、地税两个税务机构的初衷相悖。二是对共享税的征管存在矛盾。共享税由国税征管,但征收任务又与地方挂钩,是一种不彻底的分税征收制。三是征税权与其他执法权相脱节。即部分地方收入由国税局征收后,其他执法权,如管理权、检查权、复议权的归属如何与征收权一致起来,存在不少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地方税收管理中存在税收腐败。税收管理部门的腐败问题由来已久,自从产生税收这一国民收入再分配手段以来,税收腐败问题就应运而生,并且成为根深蒂固、难以清除的痼疾之一。税收负担的沉重和税收人员自身收入的有限是导致税收腐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税务人员的自身收入与所征收的税款相比则是相当小的一个数字,这两种比例差异越大,税务人员通过少征部分税款而将其转为自身收入以改善经济状况的欲望也越强。在这里纳税人和税务人员存在着明显的共谋,如果纳税人通过行贿进行逃税获得的收益高于行贿支出,则纳税人愿意进行行贿;而税务人员如果确认纳税人不会告密,并且可以逃避任何调查,则进行腐败就是税务人员的最佳选择。因此在地方税收管理中,必然存在税收腐败现象。
(三)、各地方政府违规减免税的现象愈演愈烈。当前,各地为了吸引外资,不惜一切代价,纷纷给予外商各种优惠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按照我国现行的税收管理体制,除中央政府有明确授权的以外,各级地方政府均无权制定税收减免政策。然而现实情况是,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越权制定了各种减免税“土政策”,包括纳税前的减免优惠和纳税之后的税收返还,即先征后返,在税款入库之后,进行“退库”,将税款返还给企业。因为某些税种是中央、地方共享税种,地方如果擅自减免就等于变相剥夺了中央收人。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关于开展减免税政策落实情况活动的公告》,对税务部门负责征收管理的各种减免税进行调查。如此大规模的调查反映了国税总局对当前减免税问题的高度重视,这正是由于地方政府违规减免税导致地方恶性竞争,已经严重阻碍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我国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
(四)、地方主体税种缺乏,导致地方政府过于依赖非税收人。当前地方税收体系中税种虽多,但缺乏对地方财力具有决定性影响且长期稳定的税种,税源零星分散,受制因素多,税源潜力小。而且地方政府的税收管理权限偏小,地方税的立法权完全集中在中央,省级以下政府没有地方税的立法权,地方政府不能根据当地支出需要及本地区域特征开设税种筹集收入,地方政府收人税收依存度过小,地方税收收入远远满足不了地方财政支出的需要,越来越依赖各种预算外收入以及举债收入。土地资源是政府手里的巨大财富,因而成为了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此外,举债虽然是国外地方政府获得收入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我国禁止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各地方政府大量通过下属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并为其提供担保,以获取资金用于城市建设,从而为地方政府带来较大的财政风险。
地方税收管理体制的改进的对策: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势产业。营业税是地方税收固定的收入,在地方的财政建设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应广泛培植包括交通运输、建筑安装、旅游等在内的第三产业作为税源。优化产业结构,开辟新的财政收入来源,帮助国有企业改制转型。
(二)、建立系统科学的税收。管理体制税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分税制的实施给当前独立运行的地方税务系统带来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转换脑筋,强化征管,建立并开拓与之相适应的税收管理休制,确保地方财力的来源,是摆在地方政府和税务部门面前的重要理论课题。基于政府对地方税收管理的盲目干预问题,税收管理部门必须把政府税收管理体制为主,地方税收管理体制次之的二级管理体制作为一个系统,对税收进行科学地、规范化地管理,不仅增加了税收量,还降低了制度运行的成本,最终将推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进程。
(三)、优化地税税制,开辟新税种。经济的迅速发展,必然使政府具备新的社会管理职能,这就决定了要有新的税收收入来源。税收制度也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来适应税收管理体制。例如: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保险金的欠费现象也缺乏强力制约。为了加强社会的稳定、实现税收的转移支付目标,养老金应被立法、规范为新税收;同样,可以对某些企业征收环境保护税,这样可遏制地方税收管理部门只收“污染费”,可从源头上根本性的消灭污染。
(四)、重视地方利益,适当下放部分税权。在不违反地方税收收益性原则的前提下,税收管理部门要重视地方的利益,适当下放部分税权,给予地方政府充足的自有税收收入的能力;同时中央政府也应在制度的设计上为地方政府留一些自有收入来源。从而使经济发展在地方与政府间达到“横向”与“纵向”的均衡发展。
(五)、合并重叠机构,理顺内部矛盾,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税务管理部门的广泛推广,“减人增效”机制对合并重叠机构,理顺机构的内部矛盾,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减人增效”也是解决“吃饭财政”问题的唯一方法。将地方与国家重叠的税务机构进行合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清退冗余人员,这样不仅在根本上减轻了经济负担、降低宏观税负、优化经济环境,而且还可以有效堵住税收征管漏洞,防止纳税人偷漏税,减少行政机关间的矛盾,改善行政机关执法效率,改善行政机关形象。
四、税源监控
税源的管理和监控是税收征管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防止税收流失,规范税收行为,加强税法建设有重要作用。
根据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以及我国税收工作的实际情况,税源的监控工作,必须体现在税收的各个环节。具体来讲就是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税务登记,从登记环节予以监控
税务登记,是对税源监控的重要一环。根据我国税法的规定:税务登记,又称纳税登记,是纳税人在开业、歇业前以及生产经营期间发生有关变动时,在法定时间内就其经营情况向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办理书面登记的一项基本制度。它是纳税人义务的法定手续,也是税务机关掌握税源和对纳税人进行监督管理的依据。建立税务登记制度,对加强税收征管、防止漏征、增强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账簿、凭证管理,在经营过程中对税源实施监控
账簿、凭证是纳税人记录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经济核算的主要工具,也是税务机关确定纳税额,进行财务监督和税务检查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账簿、凭证管理,不仅是保证纳税人正确计算应纳税款、严格履行纳税义务的重要环节,也是打击、查处偷漏税的有效途径。因而是税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都必须按照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设置账簿,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根据合法、有效的凭证记账,正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并据以计算应纳税额。
(三)、加强纳税申报,杜绝虚报、瞒报行为
纳税申报是纳税发生纳税义务后,按照规定期限就纳税事宜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报告的一项税收征管制度。纳税申报既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和代征人履行代征、代扣、代缴义务的法定手续,出是税务机关办理税收征收业务、核定应纳税额、填写纳税凭证的主要依据。
(四)、加强发票管理,坚决杜绝滥开、虚开发票行为
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 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发票作为经济活动中记载业务往业,证明款项支付和资金转移的基本商事凭证,不仅是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 财务收支的法定依据,也是税务机关据以计征税款和进行税务检查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发票管理不仅有利于控制税源,预防偷漏税,强化税收征客,也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五)、强化税款征收,杜绝税源的流失
税款征收是指税务机关近照税法规定将纳税人应纳的税款收缴入库的行为。它是税收征收管理的中心环切,直接关系到国家税收能否及时,足额入库。
(六)、加强税务检查,强化对纳税义务人的监督和审查活动
税务检查是税务机关根据国家税法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进行的监督、审查活动。税务检查是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税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税务检查,对于加强依法治税,保证国家税收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税务检查,既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税收政策,严肃税收法纪,加强纳税监督,查处偷漏税和逃骗税等违法行为,确保税收收入足额入库,也有利于帮助纳税人端正经营方向,促使其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和地方财力的重要支柱,也是国家采取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在地方税收管理过程中,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收结构、税收制度,实行规范的税收政策,对正确有效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社会就业,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功能和意义。
第二篇:“互联网+”高校税务管理思考
“互联网+”高校税务管理思考
摘要:当前大部分高校税务管理仍停留在人工化、手工核查的阶段,国家税务总局于2022年印发《“互联网+税务〞行动打算》,鼓舞纳税人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税务工作进行深度的融合,既要推动税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又能拓宽互联网创新面,提升纳税人效率和社会整体效率。本文以“互联网+税务〞为背景,结合已有关于“互联网+税务〞在企业实务领域使用阅历及观点,为高校税务管理推动“互联网+〞提出相应的认识与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税务管理
一、“互联网+税务〞的基本概念
1.政策背景。2022年,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互联网+税务〞行动打算》〔以下均简称“《行动打算》〞〕,行动打算包括总体要求、重点行动、基础保障以及组织实施四个部分。其中,总体要求为纳税人和征税人提供了实践导向,在将税务与“互联网+〞结合的过程中应当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为基本原则,推动税务管理实现智能化,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重点行动给予了纳税人和征税人税务实施要点,强调纳税人和征税人要借助各方力量来建立“网络〞;基础保障为纳税人和征税人提供了实施“互联网+税务〞的基石,不仅业务要优化,技术也要跟进时代,双重保障税务管理安全、顺利实施;组织实施为纳税人和征税人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互联网+税务〞是一个漫长且充满挑战的愿景,需要有形、无形资源和组织活动的结合来实现行动上的协同。《行动打算》已经下发五年,但纵观目前的高校税务管理,由于《行动打算》规定更偏向于企业纳税人,高校税务管理的“互联网+〞好像无人问津,然而,先进的阅历与技术对于提高组织效率是必要的,高校税务管理也应当顺应时代潮流,汲取先进技术与阅历进行逐步优化。因此,本文以《行动打算》为背景,提出对高校税务管理引入“互联网+〞的看法。2.高校税务管理。胡国强〔2022〕结合国内对税务管理内涵的看法,提出税务管理既要考虑税务管理的目标以及各个环节,还要考虑税务管理是具有层次的,具体地说,税务管理应以总体经营目标为前提,提高自身税务本钱效益、降低税务本钱,进而提高税务资源使用效率,提高的具体过程包括策划、掌握、效益度量以及业绩评价,层次包含战略、运营、日常活动与信息活动。其提出的税务管理内涵更多地偏向于企业税务管理。对于高校税务管理,郭子仪〔2022〕认为传统的高校税务管理详情粗糙,内容不精细,因此税务管理没有一个清楚明确的概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公立高校涉税事务增加,高校税务管理也应向企业税务管理看齐〔陶其高,2009〕,而这种看齐,应当是在环节和层次上的看齐,因为高校的税务管理更多是为科研项目和人才教育服务,更偏向于公益性组织的目标,只有部分收入是以非公共利益和非公共需要为导向的〔王雄英,2022〕。因此,本文认为高校税务管理借鉴《行动打算》作为行动指南是适当的,有利于高校提高办税效率,节省不必要的税务资源浪费。3.“互联网+〞税务管理。陈天灯〔2022〕指出税务风险对企业将会造成严重的损害,规避损害需要从内部和外部健全税务管理体系。随后,谢波峰〔2022〕对“互联网+税务〞模式的实施进行了分析,认为“互联网+税务〞有利于风险管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电子发票、纳税人信息平台、第三方信息平台的闭环运作使得税务管理在更加整体化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为详情服务。雷炳毅〔2022〕提出了推动“互联网+税务〞实施的思路,要在“智能税务、智慧税务〞的基础上,从需求端创新,先“税务+互联网〞,后“互联网+税务〞,将制度视为动力而非进展障碍,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互联网+〞税务管理能够提高组织、人力以及资源层面的效率,因此,高校传统税务管理存在的“个人申报难、申报程序繁〞应当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改善,这也是本文试图从“互联网+〞角度分析高校税务管理的重要动机。
二、高校税务管理引入“互联网+〞的必要性
1.资源使用效率需提升。高校普遍存在办税难的问题,表如今教工办理缴税较难,税务报销冗杂。这些难点的源头在于,目前高校的税务管理功能大部分集中于财务部,没有明晰的单体划分,甚至被直接附加在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中,但是目前高校财务部实现信息化的部分大多只局限在会计信息化,而对于税务信息化并不重视,大部分税务工作需要进行人工鉴定和手工处理,这使得会计核算人员承当的角色不仅包括核算角色,还包括鉴定、复核角色,职能的重合引起工作的堆叠,进而使得会计人员运转受阻,造成办税人员不良好的办税体验。解决该难点的关键不在于通过聘任机制解决人手缺乏的问题,而在于强化角色感知。“互联网+〞提供的智慧办税系统能够有助于办税人员在办理涉税相关事宜前,提前申报涉税事项,实现电子平台预申报,系统预处理,结合第三方信息平台和网上认证系统,引入第三方插件进行识别,强化了处理人员的核算角色感知。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虚开发票、虚报税额的税务风险,会计人员可以通过设定金额的重要性,采纳人工掌握进行干预,提高效率的同时避开了税务风险的提高。2.简化税收征管流程。《行动打算》建议,办税机构应当优化办税流程,借助互联网条件对办税流程的支持,推动组织扁平化管理。这一建议主要针对“高校税务报销冗杂〞问题。正如前所述,税务职能部门划分不明晰,与核算职能混为一谈,使得高校税务部门的重要性大大下降,组织层级跨度短使得逐层上报的层数叠加,降低了信息有用性。高校税务部门应当明晰自身职能的重要性,上级人员要顺应简政放权,重点关注优化服务要求。这一点受到高校税务高级管理人员的质疑,因为他们认为管理跨层的增加能够保证税务信息的安全性,损失信息有用性是必不行少的,然而,在“互联网+〞技术与平台的支持下,审核职能能够嵌入扁平化组织中,即使管理跨层较少,管理跨度较长,信息的安全性仍旧能够得到保障,且信息有用性得以保存。因此,为了简化税收征管流程,引入“互联网+〞是必要的。3.推动资源共享,增添税务信息可比性。对于某些高校,其税务部门是单列的,但单列并没有使得部门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税务部门与核算部门的分别,使得两个部门间形成了自然 的组织屏障,尽管明晰了税收和核算职能,但双方对于对方的信息需求并不明确,可能因为信息需求产生冲突与摩擦。为了削减内部摩擦,“互联网+〞信息系统能够使得税务职能与核算职能相匹配,税务信息也能够作为有效的会计信息,与其他会计信息以及以往同期税务信息进行比较,降低组织沟通本钱,实现资源共享。资源共享能够打破因职能明晰而产生的组织屏障,“互联网+〞信息系统提供了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4.数据信息含量重要性凸显。税务信息具有信息含量,它能够关心高校税务职能部门制定适当的纳税筹划、确定税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好性,为税务部门提供有关高校税务职能部门运作状况。“互联网+〞技术使得数据的真实性得到法律效力的保障,电子票据的推广使用增加了真实状况的不行预见性,但相应的掌握技术保障了电子票据的法律效力,通过电子印章、防伪标识等唯一性标志,大大提高了税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同时,税控系统的建立使得发票能够集合在一个“篮子〞里,便于核查发票的完好性,防止税收金额产生完好性缺失的问题。借助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有利于确认税收数据是否合理,是否出现异样波动以及制定更符合高校预算支配的纳税筹划,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率,优化税务管理职能。另外,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的搭建,办税人员的不称职行为可以进行有效公开披露,约束办税人员的各种行为。
三、基于《行动打算》对高校引入“互联网+〞的建议
1.强化社会协作。〔1〕加强人员素养管理,增添人员技术能力。“互联网+〞作为新生信息技术的集合体,已经熟识了传统税务管理流程的人员,对这种信息技术集合体持有肯定的抗拒与回避看法。高校税务部门应当强化“互联网+〞理念在税务部门的横向铺开,鼓舞税务办公人员主动拥抱“互联网+〞技术,了解“互联网+税务〞的实践阅历,学习把握“互联网+税务〞的关键技术服务与资源支持服务,强化自身素养。〔2〕以校企、校校、校内学习模式,增添协作沟通。由于“互联网+税务〞抢先在企业开展实施,高校可以同当地“互联网+税务〞标兵企业展开校企合作,加强员工及其他税务信息建设资源的共享,推动校企税务管理共同健康进展。同时,已经有“互联网+税务〞实施阅历的高校,其他高校可以参考这些高校的实施阅历,避开在初期实施时“走远路、走弯路〞,以避开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最重要的是,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税务学科建设,加强校内阅历移植,鼓舞高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与税务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多沟通、合作,高校税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勤工助学〞的形式吸纳学生参加,提供更具有“互联网+税务〞管理特征的观点与想法,加强内部资源的协同作用。〔3〕有效利用政府部门已经搭建的“互联网+〞平台。税务机关鼓舞搭建以众包互助、创意空间、应用广场等形式为基础的平台,高校税务管理部门应当有效利用税务机关搭建的平台,充分发挥第三方公共社交平台的作用,营造高校税务管理开放共赢的理念,通过应用放权,简化流程,提高整体税务管理效率。2.强化办税服务与税务管控。〔1〕加强“互联网+〞申报纳税。无论是对于高校主体,还是高校教职工,都想以快速办理纳税事项为目标实现自身税务需求。因此,加强“互联网+〞申报纳税,通过建立电子申报系统,借助外包支配交易形式,开发和维护更符合自身特性的高校纳税特色服务平台,增添办税的满意度。〔2〕既要推动“互联网+〞,也要留意关键人工掌握。对于烦琐的重复性的工作,“互联网+〞给予了税务人员极大的便利,引入“互联网+〞技术相当于在高校内部掌握的税务方面施加一般掌握和相应的应用掌握,系统的一般性设计和执行有效,那么这些烦琐和重复性的工作可以得到有效且精确的处理。但是,值得留意的一点在于,人工掌握仍旧是必需的,尤其是对于金额重大的事项,以及偶发的、性质重大的事项,高校税务管理部门仍旧需要施加人工掌握来进行干预,核实税务工作的可靠性。因此,在实施“互联网+税务〞管理工作时,也要重视人工掌握的合理设计,做到核实不相容职位分别、重大金额发票真实性重点核查等重要掌握得以有效执行,提高高校税务管理流程的有效性。3.加强信息服务的建设与智能应用的搭建。〔1〕打造高校税务管理信息服务的良好生态。借助“互联网+〞技术,加强对高校税务管理部门的监督维权,建立特地的信息公开网站,对不当的办税行为信息予以公开。同时,为了提高信息的有用性与可比性,加强税务信息共享,采纳适当的交易形式进行定制化的信息服务,搭建“监督――公开――信息利用〞的有效渠道,有利于高效税务管理整体效果的提高。〔2〕搭建部门税务管理信息服务的智能应用集合。“互联网+〞技术提供了多种智慧税务、智能税务接口,有助于税务管理人员和办税相关人员进行智能查询,通过接口学习先进的税务学问、进行高效的云办公、办理涉税云服务,极大地重新规整了税务管理人员碎片化的时间与工作,有利于高校税务管理整体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国强.税务管理流程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设计.会计之友,2022(14).2.郭子仪.政府会计制度下对高校税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纳税,2022,13(11).3.陶其高.公立高校涉税事务及管理.教育财会讨论,2009,20(04).4.王雄英.高校税务风险管理之我见.财会月刊,2022(29).5.陈天灯.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讨论.管理世界,2022(06).6.雷炳毅.“互联网+税务〞要解决的问题与推动思路.税务讨论,2022(05).作者:蒋方闻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第三篇:税务管理
税务管理
一、企业与销售商之间的税务管理
1、涉及的会计规范和会计科目
2、不同销售方式的税务管理
3、特殊货物销售的税务管理
4、折扣折让的税务管理
5、价外费用的税务管理
6、混合销售的税务管理
二、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税务管理
1、涉及的主要会计科目
2、发票与货物不同步问题
3、购进货物发生损溢
4、货物的非正常损失界定
5、货款支付对象
6、丢失购货的增值税专用XX7、增值税专用XX的作废票协查
8、增值税专用XX的失控票协查
9、增值税专用XX的滞留票协查
10、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XX的防范
三、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税务管理
1、涉及的会计规范和会计科目
2、债务重组的方式
3、应收账款损失的审批
4、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
四、出租人与承租人之间的税务管理
1、房屋租赁合同的基本法律问题
2、提前收取租金的税务管理
3、滞后收取租金的税务管理
4、经营租赁的押金
5、经营租赁的转供水电
6、租赁房屋的修缮
7、租赁房屋的转租
8、临时建筑物的租赁
五、企业与资金拆借人之间的税务管理
1、涉及的会计规范和会计科目
2、无偿资金拆借
3、资金拆借的利率
4、企业的虚假注册资本
5、企业向个人借入资金
6、企业集团的现金池业务
7、企业集团的统借统还业务
8、关联借贷的资本弱化
六、企业与项目承包人之间的税务管理
1、涉及的主要税收文件
2、内部承包的税务管理
3、外部承包的税务管理
七、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税务管理
1、政府补助
2、个人所得税手续费返还
3、公益捐赠
八、企业与企业员工之间的税务管理
1、涉及的会计规范和会计科目
2、企业员工的范围
3、工资薪酬的具体问题
4、福利费的税务管理
5、教育经费的税务管理
6、工会经费的税务管理
7、劳动保护支出
8、基本社会保险
9、补充社会保险
10、商业保险
九、企业与企业股东之间的税务管理
1、股东投入资产的税务管理
2、利润分配的税务管理
3、股权变更的税务管理
第四篇:税务管理
税务管理是指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管理中对征纳过程实施的基础性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税务登记管理、发票管理和纳税申报管理等几个部分的内容
一、税务登记
税务登记又称纳税登记是税务机关依据税法规定,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登记管理的一项法定制度,也是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定手续。
《税务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应税收入、应税财产或应税行为的各类纳税人,均应当办理税务登记(判断)。扣缴义务人应当在发生扣缴义务时,到税务机关申报登记,领取扣缴税款凭证。
税务登记种类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停业、复业登记;注销登记;外出经营报验登记。
(一)开业登记
开业登记是指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开业后办理的纳税登记。
1.开业登记的对象
开业登记的纳税人分以下两类:(1)领取营业执照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包括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2)其他纳税人。根据有关规定,不从事生产、经营,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除临时取得应税收入或发生应税行为以及只缴纳个人所得税、车船使用税的外,都应按规定向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
2.开业登记的时间和地点
①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向生产、经营地或者纳税义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如实填写税务登记表并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供有关证件、资料。
②上述条款之外的其他纳税人,除国家机关、个人外,均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
以下几种情况应当比照开业登记办理
(1)扣缴义务人应当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扣缴税款登记
(2)跨地区的非独立核算分支机构应当自设立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税务机关办理注册税务登记
(3)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持税务登记证副本和所在地税务机关填开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营业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接受税务管理。
3.开业登记的内容
(1)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业主姓名及其居民身份证、护照或者其他证明身份的合法证件
(2)住所、经营地点
(3)登记注册类型及所属主管单位
(4)核算方式
(5)行业、经营范围、经营方式
(6)注册资金、投资总额、开户银行及账号
(7)经营期限、从业人数、营业执照号码
(8)财务负责人、办税人员
(8)财务负责人、办税人员
(9)其他有关事项
企业在外地的分支结构或者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还应当登记总机构名称、地址、法人代表、主要业务范围、财务负责人。
4.开业登记程序
(1)税务登记的申请。
(2)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时应提供的证件、资料
①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及工商登记表,或其他核准职业登记表复印件;
②有关机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文件;
③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
④法定代表人和董事会成员名单。
⑤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或业主居民身份证、护照或者其他合法证件
⑥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⑦住所或经营场所证明
⑧委托代理协议书复印件
⑨属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还应包括需要提供的相应证明、资料,税务机关需要的其他资料、证件
企业在外地的分支机构或者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在办理税务登记时,还应当提供由总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出具的在外地设立分支机构的证明。
(3)税务登记表的种类、适用对象
内资企业税务登记表,分支机构税务登记表,个体经营税务登记表,其他单位税务登记表,涉外企业税务登记表
(4)税务登记表的受理、审核
1,受理
2,审核 :应当在收到之日起30日内审核完毕,符合规定的,予以登记;对不符合规定的不予登记,也应在30日内答复。
(5)税务登记证的核发
30日内发税务登记证件。
(二)变更登记
变更登记是指纳税人在办理税务登记后,原登记内容发生变化时向原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的税务登记。
1变更税务登记的范围及时间要求。
(1)适用范围
发生下列情形应当办理变更税务登记:发生改变名称、改变法定代表人、改变经济性质或经济类型、改变住所和经营地点、改变生产经营或经营方式、增减注册资金、改变隶属关系、改变生产经营期限、改变或增减银行账号、改变生产经营权权属以及改变其他税务登记内容的。
(2)时间要求
应当自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或者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
2.变更税务登记的程序、方法
(1)申请
(2)提供相关证件、资料
(3)税务登记变更表的内容
(4)受理
(5)审核
(6)发证
(三).停业、复业登记
停业、复业登记是纳税人暂停和恢复生产经营活动而办理的纳税登记。
(1)停业登记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经确定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其在营业执照核准的经营期限内需要停业的,应当在停业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停业登记。纳税人的停业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纳税人在申报办理停业登记时,应如实填写停业申请登记表,说明停业理由、停业期限、停业前的纳税情况和发票的领、用、存情况,并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税务机关应收存其税务登记证件及副本、发票领购簿、未使用完的发票和其他税务证件。
(2)复业登记
纳税人应当于恢复生产经营之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复业登记,如实填写《停、复业报告书》,领回并启用税务登记证件、发票领购簿及其停业前领购的发票。
(3)延长停业登记
纳税人停业期满不能及时恢复生产经营的,应当在停业期满前向税务机关提出延长停业登记申请,并如实填写《停、复业报告书》。纳税人在停业期间发生纳税义务的,应当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申报缴纳税款。
(四)注销登记
注销税务登记是指纳税人在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依法终止履行纳税义务的其他情形时,向原登记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的登记。
1注销税务登记的适用范围及时间要求
适用范围。解散,因改组、分级、合并等原因而被撤销,破产,改变原主管税务机关的,吊销营业执照等
时间要求:①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前,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②按照规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注册登记的,应当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告终止之日起15日内,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③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因住所、经营地点变动,涉及改变税务登记机关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登记前或者住所、经营地点变动前,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并在30日内向迁达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④纳税人被工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其他机关予以撤销登记的,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被撤销登记之日起 15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2注销税务登记的程序方法
领取并填写《注销税务登记申请审批表》—提供有关证件、资料—受理—核实
(五).外出经营报验登记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实行一地一证原则,即纳税人每到一县(市)都要开具一份《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纳税人外出经营活动结束,应当向经营地税务机关填报《外出经营活动情况申请表》,按规定结清税款、缴销未使用完的发票。
(六)税务登记证的作用和管理
税务登记证每年验审一次,每3年换证一次
1税务登记证的作用 纳税人办理下列事项时,必须持税务登记证件
(1)开立银行账户
(2)申请减税、免税、退税
(3)申请办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
(4)领购发票
(5)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6)办理停业歇业
(7)其他有关税务事项
2税务登记证管理
遗失税务登记证间的,应当在15日内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登报声明作废。
(七)银行帐户管理
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或者其他存款帐户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报告其全部账号;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变化之日起15日内,书面报告。
二、发票开具与管理
(一)发票的种类
1.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指专门用于结算销售货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使用的一种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只限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领购使用,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不得领购使用。一般纳税人如有法定情形的,不得领购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简答
一般纳税人:除掉如下情况(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个人,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的企业)即为一般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标准:1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100万,2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年应税销售额<180万
(1)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主要防伪特征
(2)增值税专用发票领购使用规定
(3)专用发票的开具范围
(4)专用发票的开具要求、方法及开具时限。
(5)专用发票开具方法
(6)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时限的规定
(7)为小规模纳税人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有关规定
2.普通发票。普通发票主要由营业税纳税人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使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不能开具专用发票的情况下也可使用普通发票。普通发票由行业发票和专用发票组成。前者适用于某个行业的经营业务,如商业零售统一发票、商业批发统一发票、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统一发票等;后者仅适用于某一经营项目,如广告费用结算发票、商品房销售发票等。
3.专业发票。专业发票是指国有金融、保险企业的存贷、汇兑、转账凭证、保险凭证;国有邮政、电信企业的邮票、邮单,话务、电报收据;国有铁路、国有航空企业和交通部门、国有公路、水上运输企业的客票、货票等。
(二)发票的开具要求
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向付款方开具发票;收购单位和扣缴义务人支付款项时,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在开具发票时要遵守下面的规定:
1.单位和个人应在发生经营业务、确认营业收入时,才能开具发票,未发生经营业务一律不得开具发票。
2.开具发票时应按号顺序填开,填写项目齐全、内容真实、字迹清楚,全部联次一次性复写或打印,内容完全一致,并在发票联和抵扣联加盖单位财务印章或者发票专用章。
3.填写发票应当使用中文。民族自治地区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外商投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4.使用电子计算机开具发票必须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并使用税务机关统一监制的机打发票。开具后的存根联应当按照顺序号装订成册,以备税务机关检查。
5.开具发票时限、地点应符合规定。
6.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借、转让、代开发票;未经税务机关批准,不得拆本使用发票;不得自行扩大专业发票使用范围。
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妥善存放和保管发票,不得丢失。发票丢失,应于当日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在媒体上公告声明作废。
三、纳税申报
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申报期限内就纳税事项向税务机关书面申报的一种法定手续。方式(多选题)
(一).直接申报,即上门申报。是指纳税人直接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是一种传统申报方式。
(二).邮寄申报。是指纳税人将纳税申报表及有关纳税资料以邮寄的方式送达税务机关。邮寄申报以寄出地的邮政局邮戳日期为实际申报日期。
(三).数据电文申报。纳税人的网上申报就是数据电文申报方式的一种形式。
(四)简易申报
(五)其他申报方式。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的纳税人可以实行简易申报(按期纳税即视为申报)、简并征期(将若干个纳税期的税款集中在一个纳税期缴纳)的申报方式。
四、税款征收(重点掌握)
税款征收方式是指税务机关根据各税种的不同特点和纳税人的具体情况而确定的计算、征收税款的形式和方法。
(一).查账征收
查账征收是指由纳税人依据账簿记载,先自行计算缴纳税款,事后经税务机关查账核实,如有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则多退少补。这种税款征收方式主要是对已建立会计账册并且会计记录完整的单位采用。
(二)查定征收
查定征收是指由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生产设备等情况在正常情况下的生产、销售情况,对其生产的应税产品查定产量和销售额,然后依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征收的一种税款征收方式。这种税款征收方式主要是对生产经营规模较小,账册不健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较低,产品零星,税源分散的纳税人。
(三)查验征收
查验征收是由税务机关对纳税申报人的应税产品进行查验后征税,并贴上完税凭证、查验证或盖查验戳,从而据以征税的税款征收方式。这种税款征收方式适用于某些零星、分散的高税率工业产品,通过查验数量,按市场一般销售价格计算其销售收入并据以征税的一种方法。
(四)定期定额征收
定期定额征收是指税务机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一定的程序,核定纳税人在一定经营时间内的应纳税经营额以及收益额,并以此为计税依据,确定其应纳税额的一种征收方式。这种税款征收方式适用于生产经营规模小,又确无建帐能力,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批准可以不设置账簿或暂缓建账的小型纳税人。
(五)代扣代缴
代扣代缴是指按照税法规定,负有扣缴税款的法定义务人,在向纳税人支付款项时,从所支付的款项中直接扣收税款的方式。其目的是对零星分散的税源实行源泉控制。
(六)代收代缴
代收代缴是指负有代收代缴义务的法定义务人,对纳税人应纳的税款进行代收代缴的方式。即由与纳税人有经济业务往来的单位和个人向纳税人收取款项时,依照税收的规定收取税款。
(七)委托代征
委托代征是指受托单位按照税务机关核发的代征证书的要求,以税务机关的名义向纳税人征收一些零散税款的一种税款征收方式。
(八)其他征收方式
五、税务代理
(一)税务代理的概念
(二)税务代理的特点
1.中介性
2.法定性
3.自愿性
4.公正性
(三)税务代理的法定业务范围
六、税收检查及法律责任
(一)税收检查
1.税收保全措施
2.税收强制执行
(二)法律责任
1.税务违法行政处罚
(1)责令限期改正
(2)罚款
(3)没收财产
(4)收缴未用发票和暂停供应发票
(5)停止出口退税权
2.税务违法刑事处罚
3.税务行政复议
第五篇:税务管理
税务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25分)
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D)内按规定设置账簿。
A.10 日B.15 日C.20日D.30 日
2.(A)流程是税收征收管理的中心环节。
A.税款征收B.税务登记C.税务稽查D.纳税申报
3.纳税人未按规定的期限办理税务登记手续,情节较为严重的,可处以(D)的罚款。
A.2000元以上B.5000元以下
C.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D.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
4.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欠缴税款(C)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50%122上3倍以下B.75%l:23z 3倍以下
C.50%以上5倍以下. D.75%[2Jc 5倍以下
5.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属于(B)。
A.骗税B.偷税巳欠税D.抗税
6.扣缴义务人应当自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A)日内,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税种,分别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
A.10B.15C.30D.45
7.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的(B)的滞纳金。
A.万分之一B.万分之五C.千分之一D.千分之五
8.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决定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没收违法所得优先于税收,税收优先于罚款
B.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C.罚款优先于税收和没收违法所得
D.没收违法所得应当优先于税收和罚款
9.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纳税担保人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C)不在强制执行措施的范围之内。
A.未缴纳的滞纳金B.商品货物
C.个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
D.在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
10.税务机关应当对纳税人欠缴税款的情况定期予以(B)。
A.宣布B.公告巴通报D.通知
11.某纳税义务人从2003年1月1 151起使用计算机记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A.纳税人使用计算机记账的,应当在2003年2月l B将纳税人的会计核算软件、使用说明书及相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B.纳税人会计制度不健全,不能通过计算机正确完整计算其收入和所得,应当建立总账及与纳税有关的其他账簿
C. 纳税人会计制度健全,能通过计算机正确完整计算其收入和所得的,其计算机输出完整的书面会计记录,可视同会计账簿
D.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 151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案
12.纳税人不能按照税法规定的纳税期限缴纳税款,(A),可申请延期纳税。
A当期货币资金在扣除应付职X_32资、社会保险费后,不足以缴纳税款的B.当期银行存款在扣除应付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后,不足以缴纳税款的C.当期货币资金在扣除银行存款及各项上交款项后,不足以缴纳税款的D.当期货币资金在扣除应付职X_32资、应计提的公益金、公积金后,不足以缴纳税款的13.税务人员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勾结、唆使或者协助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处罚;未构成犯罪的(D)。
A.免予处罚B.给予经济处罚C.给予行政处罚D.给予行政处分
14.对合并申报缴纳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企业分支机构的纳税人评估,由(C)的主管税务机关负责实施。
A.监管当地B.分支机构所在地
C.总机构所在地D.分支机构所在地和总机构所在地
15.在纳税评估中发现纳税人有偷税行为的,下列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
A.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B.主管税务机关约谈纳税人
C.主管税务机关报经县以上税务局局长批准采取保全措施
D.主管税务机关到生产经营现场了解情况、审核账目凭证
16.下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登记管理规程规定表述正确的是(C)。
A.某百货店为小规模纳税人,若当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应在次年4月底之前,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
B.某符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条件的工业企业,应在向税务机关办理开业税务登记后,10 日内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
C.某汽车修理部为小规模纳税人,若当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应在次年1月底之前,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
D.某企业总机构在北京,分支机构在河北,分支机构应向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登记手续
17.对合并申报缴纳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企业分支机构的纳税评估,应由(B)。
A.分支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实施B.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实施
C.总机构和分支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共同实施
D.国家税务总局相关部门实施
18.纳税评估是我国强化管理,优化服务的一项重要制度,具体工作主要由(A)负责。
A.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部门及其税收管理员
B.基层税务机关的稽查部门及其税务稽查员
C.上级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部门及其税收管理员
D.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收征收部门及其税款征收员
19.纳税评估通常在纳税申报到期后进行,评估期限以(D)为主。
A.本纳税申报的各期税款B.上纳税申报的各期税款
C.税务稽查以后到申报期止的各期税款D.纳税申报的税款所属当期
20.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需要提请纳税人进行陈述说明、补充提供举证资料等问题,主管税务机关应(C)。
A.提请纳税人自行改正B.督促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逐项落实
C.进行税务约谈D。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
21.纳税评估时进行税务约谈的主要对象是(B)。
A.纳税人的法定代表B.纳税人的财务人员
C.纳税人的税务代理人D.纳税人的投资方代表
22.在纳税评估时发现外商投资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不按照独立企业业务往来收取费用的,应(C)调查、核实、处理。
A.由基层税源管理部门B.移交上级税源管理部门
C.移交上级税务稽查部门D.移交上级税务机关国际税收管理部门
23.下列属于税收立法权的具体内容的是(C)。
A.税种开征停征权B.税法制定投票权 C.税法公布权D.税法解释权
24.下列税种属于地税系统征收和管理的是(B)。
A.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B.印花税
C.出口产品退税的管理D.集贸市场和个体户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25.下列需要变更税务登记的是(D)。
A.纳税人被吊销营业执照B.纳税人变更经营地点
B.纳税人破产n纳税人变更经济性质
二、多项选择题(40分)
1.基层税务机关征收监控系统主要负责(ABCD)。
A.受理纳税申报B.税款、滞纳金、罚款的征收解库
C.税收票证管理D.催报催缴的执行
2.税务机关应履行的义务有(ABD)。
A.提供税收政策咨询服务B.依法为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发票领购手续
C.承担税务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D.依法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3.纳税人在税收征纳关系中的权利有(BCD)。
A.按期履行纳税申报
B.依法申请缓税、减税、免税、出口退税
C.依法提请税务行政复议
D.依法检举税务人员有悖公平征税,侵害纳税人合法权益的问题
4.发票管理流程主要由(ABCDE)环节组成。
A.发票印制B.发票领购、开具C.发票保管
D.发票缴销E.发票检查
5.税务稽查流程主要经过以下程序(BCD)。
A.纳税人自查B.选案C.实施稽查
D.定案处理E.移送案件
6.税务机关追缴欠税的主要手段有(BCD)。
A.纳税担保B.课征滞纳金C.强制征收D.阻止出境
7.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的税种有(BC)。
A.教育费附加B.城市维护建设税
C.原有的地方企业所得税D.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8.以下有关纳税人权利表述正确的有(ABC)。
A.纳税人有申请延期申报和延期缴纳税款的权利
B.纳税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对自己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及有关资料等保守秘密C纳税人对
税务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有申请复议和向法院起诉及要求听证的权利
D.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税款,纳税人自结算税款之日起5年内发现,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纳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
9.下列有关追征税款的说法不正确的有(ABC)。
A.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在3年内追征税款和滞纳金
B.因纳税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在10年内追征税款
C.对偷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少缴的税款、滞纳金,税务机关可以在20年内追征
D.对骗税的,税务机关可以无限期追征其未缴或少缴的税款、滞纳金
10.下列各项财产在税收保全措施之内的有(ABC)。
A.个人的豪华住房
B.个人抚养的与之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的金银首饰
C.个人的机动车辆
D.个人的维持生活必需的价值为2000元人民币的电器
11.下列有关纳税申报的具体要求,说法正确的有(AC)。
A.实行定期定额方式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等申报纳税方式
B.纳税人享受免税待遇的,在免税期间可以不办理纳税申报
C纳税人因不可抗力,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可以延期办理;但是,应在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后立即向税务机关报告。税务机关应查明事实,予以批准
D.纳税人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确有困难,需要延期的,应当在60天内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即可在申请的延期内办理税款结算
E.扣缴义务人,若当期没有发生扣缴义务,可以不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
12.非法印制完税凭证的,可处以惩罚的规定有(ABC)。
A.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B.情节严重的,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C.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D.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
13.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费用利润率配比分析,出现下列(ADE)情形时,可能是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项目。
A.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
B.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
C.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
D.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
E.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
14.某国税税务管理分局的税源管理科及税收管理员对其管理(或监管)的某中国石化集团所属的炼油厂进行纳税评估时,炼油厂应纳(应代扣)的下列(ABCE)税种应纳入纳税评估对象。
A.销售油品的增值税B.销售油晶的消费税C.受托加工油品代扣的消费税D.设
备出租的营业税E.汇总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15.纳税评估对象确定方法有(ADE)。
A.计算机自动筛选B.税务举报中心移交
C.税务稽查部门移交D.人工分析筛选E.重点抽样筛选
16.下列纳税人应作为纳税评估的重点分析对象(BCE)。
A.税务稽查中未发现问题的纳税人B.重点税源户
C.长期负税负的纳税人D.办理延期纳税申报的纳税人
E.销售额增加应纳税额减少的纳税人
17.税务机关根据纳税评估需要进行税务约谈时,可以将(ABCE)作为税务约谈对象。
A.企业的财务人员B.企业的供销人员C.企业委托的税务代理人
D.企业的供货方财务人员E.企业的仓库保管员
18.在进行纳税评估时,发现纳税人有下列(BDE)情形,应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
A.纳税申报表填写错误,有较大数额税款少纳B.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偷税
C.未按期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手续D.逃避追缴欠税
E.销售货物价格明显偏低无正当理由
19.纳税评估指标包括通用和特定分析指标两大类,下列属于通用分析指标的有(AB)。
A.收人类评估分析指标B.利润类评估分析指标
C.经营类评估分析指标D.流转税类评估分析指标
20.下列属于税务机关的义务的有(CD)。
A.进行税务检查B.对违法涉税行为进行处罚
C.受理减免、退税申请D.受理税务行政复议
三、简答题(20分)
1.偷税的行为特征及法律责任。
答案:偷税是纳税人用欺骗、隐瞒的手段,有意违反国家税法和财务法规,逃避纳税义务不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其行为特征主要有:(1)伪造、变造记账凭证和账簿;(2)隐匿、擅自销毁记账凭证和账簿;
(3)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4)虚假申报。其法律责任如下:
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以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国税、地税税务机构征收管理范围的划分。
答案:根据分税制财税管理体制的要求,我国省、市、自治区以下税务机关设置国税与地税两套税务机构,国税局负责中央税、中央地方共享税的征收管理,地税局负责地方各税的征收管理。凡缴纳增值税或以增值税为主兼有营业税的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为国税局。凡缴纳营业税或以营业税为主兼有增值税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其主管税务机关为地税局。税务登记、发票管理权限按主管税务机关确定,应纳各税的申报缴纳与税收检查按税种归属由国税、地税分别管理。
四、案例题(15分)
资料:A直辖市南城区的海陵酒店,被确定为定期定额纳税户,其老板张某于2002年1月将酒店承包给钱某经营,钱某每月向张某交承包费4000元,有关承包经营事项,张某未向税务机关报告。自2002年1月起该酒店一直未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税务机关多次催缴无效。2002年7月20日主管税务所税务人员找到张某,以书面形式责令其在7月31前缴纳欠缴的税款50000元,税务机关履行了告知程序。责令期限已过,张某仍未缴纳税款,且未要求听证,税务机关依法扣押张某运输卡车一辆。8月1 日经主管税务机关南城区地税分局局长批准,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但海陵酒店已经在7月底关门停业,钱某不知去向,于是税务机关将扣押的张某的运输卡车一辆于8月10日以84500元拍卖,税务机关将拍卖所得抵顶税款50000元、罚款25000元、滞纳金及各项拍卖费用5000元,剩余款项于8月20日退还张某。张某不服,于8月25向市地税局申请税务行政复议,市地税局复议后维持南城区地税分局的决定。
要求:作为一名注册税务师,请依据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回答如下问题:
(1)南城区地税分局的行为有无不妥之处,为什么?
(2)复议后张某如果提起税务行政诉讼,被告是哪个税务机关?
答案:(1)南城区地税分局没有将强制执行措施后的剩余款项及时退还张某。依照《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69条的有关规定: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滞纳金、罚款以及扣押、查封、保管、拍卖、变卖等费用后,剩余部分,应当在3日内退还给被执行人。
本案中税务机关已经在8月10日将小汽车依法拍卖,但在8月20日才将剩余款项退还被执行人已超过了3日,属于行政执法不当。
(2)本案中因为市地税局作出了维持原税务处理决定的裁定,依照《行政诉讼法》第25条的规定,如果张某提起税务行政诉讼,应以南城区地税分局为被告。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5分)
1.B2.A3.D4.C5.B6.A7.B8.B9.C
10.B11.A12.A13.D14.C15.A16.C17.B18.A
19.D20.C21.B22.C23.C24.B25.D
二、多项选择题(40分)
1.A、B、C、D2.A、B、D3.B、C、D4.A、B、C、D、E
5.B、C、D6.B、C、D7.B、C8.A、B、C
9.A、B、C10.A、B、C11.A、C12.A、B、C
13.A、D、E14.A、B、C、E15.A、D、E16.B、C、E
17.A、B、C、E18.B、D、E19.A、B20.C、D
三、简答题(20分)
1.偷税是纳税人用欺骗、隐瞒的手段,有意违反国家税法和财务法规,逃避纳税义务不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其行为特征主要有:(1)伪造、变造记账凭证和账簿;(2)隐匿、擅自销毁记账凭证和账簿;
(3)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4)虚假申报。其法律责任如下:
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以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根据分税制财税管理体制的要求,我国省、市、自治区以下税务机关设置国税与地税两套税务机构,国税局负责中央税、中央地方共享税的征收管理,地税局负责地方各税的征收管理。凡缴纳增值税或以增值税为主兼有营业税的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为国税局。凡缴纳营业税或以营业税为主兼有增值税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其主管税务机关为地税局。税务登记、发票管理权限按主管税务机关确定,应纳各税的申报缴纳与税收检查按税种归属由国税、地税分别管理。
四、案例题(15分)
(1)南城区地税分局没有将强制执行措施后的剩余款项及时退还张某。依照《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
第69条的有关规定: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滞纳金、罚款以及扣押、查封、保管、拍卖、变卖等费用后,剩余部分,应当在3日内退还给被执行人。
本案中税务机关已经在8月10日将小汽车依法拍卖,但在8月20日才将剩余款项退还被执行人已超过了3日,属于行政执法不当。
(2)本案中因为市地税局作出了维持原税务处理决定的裁定,依照《行政诉讼法》第25条的规定,如果张某提起税务行政诉讼,应以南城区地税分局为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