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税务干部行为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当前,我局正在开展税收执法风险防范教育,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深入,依法治税进程的加快,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推进,税务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考验。从我们近期的调研了解和有关部门反馈的情况看,当前税务干部的行政执法风险越来越大,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对税务干部行为风险管理,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思路,切实加强“两权”监督,坚持和贯彻“预防为
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努力构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纪检监察工作机制和预防体系,已成为今后纪检监察部门要着力解决的课题。
一、当前税务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动向
近年来,我们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岗责体系,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加大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力度,已初步建立了税务干部行为风险管理机制,党风、政风、行风明显改善,税务干部的行为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我们应该冷静地看到,我们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和潜在的责任风险,由于控制环境的变化也出现了一些倾向性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具体有以下特征:(一)行政执法不作为或不完全作为所带来的税务渎职、失职责任风险增大。税务渎职失职责任风险主要有三种类型即:一是不认真履行征管职责;二是税务行政执法案件中对应当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瞒而不送;三是税收征管失职失误,造成不征、少征税款和税款损失;通过调研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一是在税务登记管理方面,不认真执行新办户的巡查制度或在日常管理中不注重对纳税人基础登记信息的动态管理,造成基础登记信息失真或缺失、纳税鉴定错误、固定税源监控不力、甚至漏征漏管现象的发生;二是在涉税文书使用时,未按法律规定填写和使用造成涉税文书不合法;三是在日常检查方面,对已确认企业的偷税行为逃避行政处罚而采取自查或评估入库;四是在发票管理方面,对纳税人发票资格认定尤其是专用发票的审核把关不严,对日常的发票领购、使用及核销等疏于管理、普通发票验旧购新环节不认真验旧、监控不到位,致使纳税人长期偷税未发现,对责任区内使用假发票的业户不采取有效的行政执法手段加以控制;五是在所得税征收方式的确定方面,不严格执行和机械执行业务规则或帮助纳税人利用业务规则本身的缺陷规避或少缴应纳税收;六是在双定户定额管理方面,不认真开展典型调查和准确采集定额要素信息,对个体的定额不进行认真的分析,在评议和调整定额上就低不就高、对不符合查实征收的纳税人按查实征收,定额与实际销售额相差几十倍,管区内不坚持或不认真坚持巡查制度、疏于管理,存在漏征漏管的现象;七是在纳税评估方面,评估时浅偿即止、不深不透,避重就轻而规避处罚,出于地方保护、行政干预、怕暴露弱点或重点企业特殊性等原因,应当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而拖而不送等等。
(二)受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和税收征管方式由管事向管事与管户相结合的调整影响,一度得到抑制的税务干部不廉行为有抬头滋长的趋势。具体表现有:一是接受管辖户请吃现象明显增多,造成执法不严、管理不力的人情税、关系税现象有所抬头;二是逢年过节收受或索要纳税人的礼品、礼金等不廉行为禁而不止,且视为是“小事”;三是部分税务干部追求贪图享乐的生活方式,接受甚至要求纳税人提供洗浴、进歌厅等高消费休闲娱乐活动及与纳税人外出旅游等呈上升趋势;四是个别税务干部利用红白喜事及侨迁之机,通知自已管户参与,接受甚至索要纳税人的钱物;五是少数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办企业或投资入股获取私利;六是个人消费支出到企业报销,如请吃、娱乐等费用支出、私家车费用支出以及旅游费用支出等;七是极少数税务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帮企业带账,收取酬金帮助企业逃避税收、谋取私利;八是酗酒失态、酒后驾车等现象时有发生等等。
二、税务干部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及成因分析
税务机关是国家行使执法权的行政管理部门,从行使权力的角度看,税务干部所面临的行为风险主要包括税收执法风险和行政管理风险。从权力制衡追究责任的角度看,税务干部所面临的行为风险主要包括:法律责任风险、行政责任风险、党纪政纪责任风险和经济责任风险。税务干部的行为风险是潜在的又是客观存在的,它所形成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就其客观成因大体可归类为:一是行政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对行政执法行为形成了严格的约束力,同时行政法制建设本身的不健全也会带来执法者依法行政的难度;二是体制转轨和社会急剧转型所带来的多元化利益诉求和不规范的市场经济运行增加了税收行政执法的难度,同时,由此而带来的风险转嫁也越发明显;三是地方政府为谋求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出台一些走在法律边缘的“保护”、“发展”政策不可避免地给行政执法增添了法律风险;四是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对税收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增加了对税务干部行政行为的责任约束,同时,由于制度体系设计的不科学和业务规则设置的不统一、不稳定,使得执行者的行为风险陡然增加;五是现代税收管理对税务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求更为严格,税务干部知识结构的改善和业务技能的储备跟不上现代管理的要求;六是多元时代所形成的多元价值观对税务干部行为的影响和渗透力越来越大;七是违规违纪及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及手段越发隐蔽,加之查处不及时或不力,导致风险警示作用弱化;八是行政机关内部监控缺乏有效的手段,预警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九是系统内部制定管理办法、考核办法,这些办法超出了征管法规定的责任,给税务干部工作带来风险等等。
就其主观成因大体可归类为:一是税务干部对自身行为风险的认识不充分,防范意识不强;二是对行政执法环境的变化缺乏应有的预判和主动应对的内在诉求;三是对职业素质和业务技能仅满足于现状而缺乏必要的压力和修为欲望;四是价值观缺少应有的正确取向而导致自律意识的缺失。三、加强税务干部行为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提高税务干部对行为风险管理的认识
1.加强税务干部行为风险管理是税收法治精神的本质要求。税收法律是一把“双刃剑”,它在规范纳税人纳税行为的同时,更大程度上约束着税务行政执法权力的行使。税收法治的本质在于“民治”,其“控权”的核心功能要求税收行政执法工作必须有效控制权力滥用,切实防范行政执法风险,才能实现法治的根本目的。2.加强税务干部行为风险管理是实践“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宗旨的基本要求。国税部门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执法部门,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强化以纳税人为本的观念。随着纳税人法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提高,在税收行政执法工作中,必须有效防止行政执法风险,正确处理好“执法”与“维权”,“执法”与“为民”相统一的问题,树立公正的行政执法形象,有效保障纳税人权益,促进征纳双方的良性互动,努力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3.加强税务干部行为风险管理是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必然要求。科学化是前提、是方向,它在于研究管理规律、科学制定战略,而精细化则在于对科学化战略目标的有效分解、细化和完善。精细化的税收管理主要依靠精细化的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来体现,随着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入,对行政执法精细化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行政执法风险也会越来越大。如果不能有效防范行政执法风险,势必导致征管质量和行政管理效能降低,从而导致科学化的战略目标不能有效分解、细化和完善。4.加强税务干部行为风险管理是人本立局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税务干部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促进税务干部全面发展,既要尊重和满足税务干部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又要真正关心、爱护税务干部,不断增强税务干部对自身行为风险的抵御和防范能力,从机制层面上控制税务干部行为风险的发生,更好地保障税务干部权益,促使税务干部健康成长。(二)从廉政文化建设入手,提高税务干部防范风险的能力
税务干部的行为风险受行为意识的支配,而行为意识又受行为环境的影响。文化作为影响行为环境的主要因素,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它是影响行为价值取向的关键要素;二是它可以改善行为人的心智模式;三是它可以提高行为人的风险自律意识。廉政文化是国税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对传统廉政教育方式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国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理念、新发展、新探索,也是强化税务干部防范行为风险意识、提高抵御行为风险能力的重要抓手。因此,我们要通过增加国税系统廉政文化建设的文化内涵,拓展廉政文化的宣传阵地,整合廉政文化的社会资源,优化廉政文化的良好环境,营造浓厚的国税廉政文化氛围,打造具有国税工作特色的廉政文化。并通过深化廉政文化建设来正确引导税务干部的价值取向,增强税务干部行政执法风险防范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提高税务干部的职业道德水准和综合素质,逐步建立起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本部门职能相适应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国税廉政文化体系,实现廉政文化与国税中心工作的和谐统一,为国税新一轮的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障。(三)以行政执法风险为导向,整合和完善内部教育制度和创新教育理念
建立和完善教育是抵御和防范风险的基础要素。在教育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在教育的方式和理论探讨上走出现状。可开展一、《加强廉政建设、预防职务犯罪展览教育》。1.职务范罪离我们有多远:2.渎职犯罪就在我们身边:3.廉政建设与纠风工作:4.人生哲理:5.珍惜我们的岗位:6.人间正道是沧桑。通过大量正反面事例教育税务干部。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使全体税务干部明确这样一个道理:薪水如泉水,水量不多,却可以终身受用,外财如洪水,水势虽大,却会带来灭顶之灾。人不会把金钱带入坟墓,金钱却会把人带进地狱。失去生命时才知道生命的可贵,失去自由时才感到自由的美好。
(四)建立行政执法风险预警机制,实行全过程的行政执法风险管理。
所谓风险管理是指对风险的识别、判断、评估和及时处理。要实行对税务干部行为有效的风险管理就要求组织内部建立行政执法风险的预警、评估和控制机制,着力解决面临什么样的风险、在所有面临风险中哪些是严重的、谁在监督控制风险、为什麽要监控风险以及何时控制、如何控制等问题。认真审视我们现有的风险管理机制,我们不难发现以下问题:一是重视制度、规范及流程的创设而轻视执行、运营及效能的管理,使制度体系静态化而不能形成动态有效的管理机制,出现“两张皮”的状态;二是在制度设计中,注重了责任的分解,将绝大多数责任风险都由基层一线干部承担,而忽视了对管理层以及责任主体本身应承担责任风险的落实,因而形成监控管理链的脱节;三是我们的风险控制常采用的是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专项考核与综合考核、定期的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及效能监察等下行单向的控制方式,这几种控制方式基本上属于事后监控,而对事前尤其是事中的风险控制则较弱,同时也没有形成很好的双向动态闭环的控制管理链;四是所采取的控制方式主要以人工为主或人机结合,而对信息化环境下“两权监督”的研究甚之又少,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控制平台,更好的利用大量的管理信息,从数据分析应用的视角建立必要的风险预警、评估及控制机制,使得目前我们的风险控制能力偏低。为了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充分利用我局现有的数据综合管理系统,以执法风险为分析视角对大量的业务管理信息进行评估并产生预警信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系统的功能,建立双向的信息沟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从发布到风险信息的解除形成闭环的信息流,从而真正形成动态的过程控制机制;二是充分利用省局开发应用的行政管理系统,扩展数据综合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信息,将行政管理类信息有效地纳入分析评估监控的内容,使“两权监督”在信息化应用环境下得到高效的发挥和落实;三是要加强局各部门的协调,建立行政执法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规范,从而保障风险控制机制的有效运行;四是建立行政执法风险管理审计制度,以有效开展内部控制的监督和再控制;五是强化行政监察与执法监察的有机结合,出现重大执法过错问题时行政监察必须跟进或由监察部门实施监察;六是要建立重大执法差错沟通机制,出现问题严肃查处,抓住一个教育一片。(五)开展“阳光国税”的政务公开活动,将权力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有效化解税务干部的行为风险。
任何徇私舞弊贪腐贿赂的不廉行为都是产生于不透明、不公开的藏污纳垢环境之下的,要使权力腐败得到有效控制,将权力运行置于社会和群众的公开监督之下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近年来,我局在政务公开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使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载体都得到不断的丰富和优化。但要打造“阳光国税”这一品牌,还需要我们提高工作标准和要求。具体的措施和目标是:一是进一步拓展政务公开的内容,做到凡是运用“两权”办理的与人民群众、纳税人利益和国税机关工作人员相关的各类事项全部公开,以形成民主监督的机制。如:工程招投标情况、大宗物资采购情况、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公务费用支出情况、等等;二是进一步丰富政务公开的形式,做到凡是运用“两权”办理影响力大、涉及面广或与“两权”作为相对人利益攸关的事项,应公开决定、成立案件审理委员会。如:重大涉税案件审理、个体定额评定、纳税评估等;三是进一步创新政务公开的载体,做到使“两权”作为相对人所关心的事项,如住房公积金、房改货币化等,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方便快捷的获取资讯;四是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外部监督机制和内部互动机制以及监督评价机制。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而行为风险管理则是运用风险管理的基本架构及原理并将之与行为科学理论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控制管理方法。本文从另外一种管理思维和角度对我局现行的行政执法管理活动进行了审视和评价,以期达到税务干部防范行为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在强练内功的同时,做好税法宣传,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争取社会各界对税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努力构建服务国税,责任国税,法治国税,和廉洁国税,才能有效保障税收执法和税务干部的安全。第二篇:税务干部行为道德准则
税务人员道德行为准则
一、办税大厅行为规范
1.着装上岗、仪容整洁。
(1)着装要求:上班时间必须统一着税务服装,遵守着装规定。
(2)仪表要求:仪表整洁,注意个人卫生。
(3)挂牌亮证、办公环境要求:桌面设备摆放整齐有序,桌面和墙面不得张挂、置放与办公无关的物品,按规定佩戴上岗证,放置岗位牌。
2.纪律严明、行为规范。
(1)依法行政、规范执法。严格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和程序办理涉税事宜。及时准确处理信息和录入数据。
(2)作风优良、服务高效。对工作认真负责,有问必答、特事特办、保质保量。
(3)遵章守纪、务实进取。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不迟到、不早退、不串岗、不离岗,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3.文明办税、礼貌待人。
(1)待人接物,语气温和;解释问题,耐心细致。严禁与办税人员发生争执、吵闹。
(2)使用文明服务用语,严禁使用服务忌语。
二、税务人员“五要”
1、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要热爱税收工作,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征收管理水平。
3、要坚持原则,秉公执法,依法办事,依率计征,积极宣传和正确贯彻执行税收政策、法令、规定,克服困难,保证完成任务。
4、要着装整齐,举止端正,谦虚谨慎,礼貌待人,文明收税。
5、要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勇于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做斗争。
三、《税务人员廉洁自律若干规定》
1、不准接受纳税户宴请和擅自参加纳税户邀请的各种庆典以及外出考察、参观等活动。
2、不准接受纳税户的礼金、礼品和有价证券。
3、不准到下属单位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各种费用。
4、不准利用职权向纳税户压价购买商品或赊欠货款。
5、不准利用职权向纳税户借钱借物和无偿占用其财物。
6、不准收取回扣、中介费、好处费;不准享受纳税户的福利待遇。
7、不准利用本人及家庭成员婚丧嫁娶以及工作调动、过生日、迁新居等机会大操大办,挥霍浪费,或借机敛财。
8、不准违反规定及借用公款建私房,不准利用职权多占住房和用公款超标准装修住房。
9、不准拖欠公款。
10、不准为家属、亲友及他人的有关纳税事项说情。
11、不准违反规定买卖股票。
12、不准接受下级单位的礼金和有价证券,不准把单位用公款办理的信用卡归个人使用。
13、不准用公款获取各种形式的俱乐部会员资格,不准参加用公款支付的营业性歌厅、舞厅、夜总会等高消费的娱乐活动。
14、不准经商办企业及在纳税户中入股分红。
15、不准在各类经济实体中兼职(包括名誉职务),个别经批准兼职的,不得收取任何报酬。
第三篇:银行业员工行为风险管理的思考
当前形势下我国银行业员工行为
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刘桂峰
摘要:员工既是银行利润的主要创造者,又是其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和管理者。如若行为失3,"-将会给银 行带来负面影响甚或重大损失。因此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下,关注并把握员工行为风险的种种形 态,剖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尤其进行体制和机制方面的设计 乃是推进操作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银行;员工行为;风险管理 IEL分类号:G21,I21
对于银行而言,员工既是其利润或价值的主要创造者,又是其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和管理者。如若在价 值创造过程中员工行为失当甚或跌破道德底线酿成重大风险,那么给银行造成的损失就不仅仅是财务方 面的,更多是声誉方面甚至是信任度方面的,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银行的生存。最近国内外银行业频频爆 出的员工欺诈或舞弊行为导致重大损失并带来极大声誉损害的重大操作风险事件,已充分证明了这一 点。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下,关注并紧紧抓住员工行为风险管理问题,乃是推进操作风险管理有效 性的关键所在。
一、当前我国银行员工行为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下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员工行为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形态。
(一)职务侵占。指涉案嫌疑人利用自己的岗位或职务赋予的权力,通过从事贪污、挪用银行资金或收 受贿赂的活动,获取个人私利的行为。典型的如柜员利用银行业务流程控制缺陷,将客户资金打入 自己控 制帐户而挪作他用;或者利用日常管理中的“缝隙”,直接盗取自己控制尾箱中的现金。有的采取直接串户 或多收少付形式,将单位或企业的资金归入 自己控制账户:有的则直接利用职务之便在贷款业务中或处置资产项目中收受他人贿赂,使利益输送直接表现为“权钱交易”。上述行为尤其在社会资金面趋紧、地下钱 庄盛行的大背景下表现的愈益突出,严重损害客户利益,损害银行在公众心 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二)内部欺诈。其典型特征是涉案嫌疑人要么串通自己人伙同作案并欺上瞒下,待案发时已酿成巨 大损失;要么将银行作为实施诈骗的“基地”,利用客户信赖银行的心理,把其骗至银行实施非法 占有资金 的目的,多以高息融资为代表。甚或同社会不法分子勾结,做里应外合共同骗取银行资金而损害自己“母 体”的勾当。此类行为在银行的案件系列中并不少见,亦属银行重拳打击的对象。
(三)严重违规。这里的严重违规主要指员工利用自己的账户为客户过渡资金等行为。典型表现是: 员工利用与客户建立的“熟人关系”,用个人帐户归集客户资金,内部考核时用以完成任务,客户有资金需 要时,调剂帐上的闲钱帮客户融资还款,甚至利用个人帐户“代客理财”。这种行为往往打着维护客户关 系,急客户所急的旗号,其出发点的“善意”往往容易混淆这种违规行为的严重性。该类行为在一些基层机 构普遍存在。其危险性在于极易与个人私欲迎合或受外部诱惑而演变为高利贷的短期逐利行为,使银行 体系的资金与全社会泛滥的货币暗流之间失去防火墙的功能,极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四)懈怠或不作为。典型表现是:对长期从事同一个岗位工作失去热情,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即 使明知有同事所做事情不合常理,甚至要经过 自己这一流程时做一些违规的事情,也懒得说,或将就过去 了。对于风险事项不敏感,缺乏主动识别和管理所在岗位风险的积极性和行动,久而久之呈现“疲态”。这 种状态往往也为“内部人”伺机作案提供了“温床”和条件。
(五)讲义气而失原则。由于是共事多年的同事,甚或是私交很好的朋友,彼此的信赖感较强。当对方 违反规定办事,甚或对 自己提出不当要求时,总会慷慨地“睁只眼”或“闭只眼”,或单纯地认为对方不会害 自己而不惜自己违规予以放行。这种近乎于“愚忠”的行为,很容易让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实施犯罪行为,进而把自己也“拖下水”。
(六)能力差而不适岗。常常能看到一种现象,有员工因不懂或不甚懂一件事情的内涵,但凭想当然就 去做了,结果把事情弄砸了。这可以理解为该员工太莽撞,但更接近真实的原 因应该是其能力不足,或者 把其放到了一个与其能力不相适应的岗位上,以致出现悲剧性结果。
二、员工行为风险引致的后果
(一)严重损害银行财务。从损失数据反映的情况看,因员工操作不当而引致的差错带来的损失具有 高频低损特征;但因违规引致的监管机构的罚款近年却呈上升趋势,且累积起来数额不小。而案件或案件 风险带来的损失往往数额巨大,尤其是一些隐藏多年、累积甚多的大案,给银行动辄带来上千万、甚至上亿 元损失,有机构负责人伙 同所辖员工的“窝案”、以及“内部人”勾结“外贼”的串通作案损失甚至多达数亿 元。这些损失不仅会直接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影响当年的盈利能力,还会通过监管机构的惩戒间接影 响银行持续的增长能力。
(二)严重损害银行声誉。因员工不良行为引致的案件或重大操作风险事件,对银行声誉带有更强的 “杀伤力”。我国银行业由于信贷资产仍占有绝大比重,加之流程银行、业务电子化、标准化尚在推进之中,因员工违规、甚至恶意操作导致的低级案件较多,甚至这种低劣、毫无技术含量的同质同类案件在不同机 构多次重演,给银行带来的声誉损害极大。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其特性决定了信誉来不得半点瑕疵。如果 这种低级的错误、低劣的案件在一家银行一再“上演”,公众真的要对其是否有能力经营所托付的资金表示 怀疑了,一旦发生这种“信任危机 ”,生存危机也就真正来临了。尽管现阶段尚有 国家信用的庇护,但长远 看是难以为继的。(三)严重影响队伍士气。一家机构出了案子,媒体会追踪曝光,监管机构会追踪通报,银行内部会作为反面教材反复宣讲,这家机构一般会承受巨大压力。当然,上述做法无疑会带来痛定思痛、亡羊补牢之 效,但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发案机构员工队伍的士气,如若引导不当,或后续措施接续不上还会伤 及元气,直接影响后劲。
(四)严重影响员工心态。一般而言,员工愿意在一种积极、健康的氛围中工作,这种氛围易于培养阳 光心态,即使工作很累但心情愉悦。如若长期压抑,或工作中弥漫消极、不作为的情绪,员工也会逐渐处于 低迷、萎顿状态。从心理学角度讲,这种负面的情绪不仅会影响到业绩的创造,甚而会为下一个操作风险 事件或案件埋下“伏笔”。
三、员工行为风险成因剖析
(一)“贪、腐”而导致的主观故意。职务犯罪也好,内部欺诈也好,皆源于内心深处有贪意,行为上生成 了腐败或欺诈,把本不属于自己的钱财纳入私囊。这类人要么见钱眼开,“爱财但取之无道”,沦为罪犯;要 么经不住诱惑,守不住道德底线,成为权钱交易的俘虏;要么染上不 良嗜好不能自拔,为满足之而一再“伸 手”;要么为自己亲近的人的不良嗜好或贪欲铤而走险,在犯罪的泥潭中愈陷愈深,如此等等。这种私欲或 贪念一旦“附上”银行员工的灵魂,便会产生罪恶行为。
(二)无知产生的“无畏”。银行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于一身的行业,入行的门槛儿高,职 业也令人羡慕。而且,现代银行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即使在专业化分工愈来愈细的情况下,从事某一岗位的员工不仅要熟练掌握所在岗位的技能,还要熟悉与本岗位相关的更高层面或更宽范围的 知识,如此才能准确定位 自己角色,把工作做到位。如若员工自我学习的动力和意愿不强,不能及时把握 所在岗位及周边环境的变化,对新出台的制度规则不熟悉,就容易造成操作中的违规。而这种违规一旦被 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或者因技术作用被放大,极易对机构和本人造成伤害。(三)不良习惯导致恶果。这里指的不良习惯,不仅指员工染上了不良嗜好,进而发展到从银行“弄钱” 来维持这些东西;还指大量的、被视为小节的违规行为。如印章任意摆放、利用自己帐户为客户过渡资金、向客户推介理财产品时有意忽略风险提示等不良习惯极易埋下风险隐患。尤其是运用自己账户过渡客户 资金的行为,一遇机会很容易演变为侵占或盗窃案。
(四)熟视无睹带来隐患。漠然、责任意识缺失、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容易在机构内形成一种暧昧的 氛围,同事间彼此一团和气,有事情相互遮拦,规定和原则被搁置一边,虽没有直接参与犯罪的动机,也没 有从中获利的实证,但往往容易被“别有用心者”利用,事发后又往往容易承担连带责任,持续下去还容易 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于长远发展不利。再探寻其背后成因,则会发现更复杂多样。从精神范畴看,与物欲横流的社会现象密切相关。当一个人把物质占有作为一种目标,而正当合法收入不足以支撑时,贪腐就成为其铤而走险的必然行为。而银行的特殊性质,其带有资源禀赋的一些特殊岗 位,就成为一些精神空虚、意志薄弱的人直接侵占或进行利益输送的“沃土”。
从道德范畴看,同“钱”打交道的人是最应该把钱看成是价值符号而不应该动非分念头的人。凡“见钱 眼开”或起贪意的人,是最应该被识别出来并立马清除出银行队伍的人。从古代钱庄对招收员工查祖宗三 代到现代银行再三强调道德规范,无一不表明道德范畴对员工行为的本源性约束。而当下出现的员工行 为的一些乱象,表明这一基础底线亟需重新加固。
从职业范畴看,银行的职业习惯更应该表现为专业专注,即处于每一领域的员工都应成为该领域的专 家,任何一种违规甚或操作瑕疵都应被看作职业操守不佳。目前银行的一些业务领域或基层机构出现的 违规现象,不论冠以何种借口或理由,都应该被认为不专业,或者缺乏职业精神,而这又恰为职业犯罪埋下了隐患,布下了“地雷”。
从体制范畴看,近几年银行业务发展很快,大型银行 的资产业务每年以万亿元速度增长,但员工数量 增长有限,客观存在有员工承担任务过重、甚至一人兼好几个岗位的情况,有的人手过紧的基层机构甚至 有混岗现象。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可能会因疲劳引起差错率高的问题,而混岗则会为案子埋下隐患。在选 人用人上,一些基层机构存在重才失德现象,过分注重市场拓展能力而忽略了德性方面的瑕疵,有的甚至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从人文范畴看,由于人手紧、压力大、工作任务重,有些基层机构领导与员工以及员工之间除了工作 很少有其他交流,容易造成“情绪忽略”的现象。有的员工不在状态,但很少被及时跟进做深入了解;有 的 员工家庭长期不睦,在外交了不法朋友甚至被引诱下水但未被察觉;有 的员工长期患病但未得到有效关 怀;有的员工落落寡欢但未能引起关注;有 的员工精神抑郁但缺乏心理辅导。这些都是诱发对现有工作厌 倦、不满、甚至为图一时之快铤而走险的潜在因素,对银行的深层危害极大.
四、有关对策及建议
实施员工行为有效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一种机制。在这种机制中,首先是让想犯罪的人没有机会犯 罪,其次是让想犯罪的人不敢犯罪,再次是让主动制止违规甚至是犯罪成为员工 自觉行为,最后是让员工 积极参与到引领企业创造美好未来的行动中,使其在促进企业健康成长的同时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构筑牢固的制度及流程防线,扎牢自身的“篱笆”。我国银行的规章制度体系庞大,层次很多。有 些制度与公文混杂在一起,很难辨识。有些制度内容空泛,只能通过分支机构再制作实施细则使其具有可 操作性,客观上削弱了标准化程度。有些制度缺乏与相关制度的接口,易留“灰色地带”。更重要的是众所 周知的手册化程度低,基层员工难以系统把握,由此引致的违规操作不断。同时,IT支撑流程运作的程度 不够高,相当制度控制要点嵌入性不够而在线下操作,再添行为风险。应从几个方面着力改进:一是总部 下达的制度流程一定要明确具体,上下贯通,增进制度规范业务、流程规范操作的标准化程度,从源头上解 决基层员工因理解不一进而操作不一产生的行为风险。这个随银行科技进步推动业务集中处理、集中决 策进程的加快应该不难实现。二是制度控制的核心要素一定要纳入 IT支持 的流程系统,使“机控”成为规 范员工行为的硬约束,这样可使主观想“弄事儿”的人无机可乘。三是制度流程的重检一定要“制度化”。不仅要业务变化了、产品创新了、有人“犯事儿”了才进行重检,规范重要业务、核心流程的制度一定要实行 “年检”或“隔年检”。同时这种重检一定要摒弃“就事论事”的做法,一定是把与之相关的制度均进行系统 梳理,系统修订,并注重与之相配套的 IT系统的制度同步修订。四是要着力推进制度“本源化”、手册化进 程。“本源化”是指一类业务、一种产品只能由一个而非多个制度规范,并通过不断重检使之处于“常新”状 态。手册化的含义不言而喻,可使每层级员工尤其基层员工便于掌握和操作,少犯因不知而违规的错误。
(二)建立有效识别并实时控制的机制,降低“试错”成本。如建立实时监测机制,运用银行自身的模型 及系统追踪员工的交易行为,有效识别并及时提示一些行为风险,对其中情节严重的立马采取措施。又如 区分违规情节,对有可能引发案件或重大操作风险事件的违规行为,初犯警告,再犯开除,重锤重典。再如 “别动队”的形式,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其威慑作用远远大于其突击检查本身所起作用。这一做法可随 着 IT对业务支撑力度 的不断增强而逐步扩大范围。这种威慑作用的另一好处是,可使员工强制性形成规 范操作、规矩做人的健康习惯。
(三)营造规范操作、主动纠错的氛围,建立激励机制。一是在干部、尤其基层机构负责人的选拔任用 上,一定要摒弃“重才失德”的倾向,不仅应考虑其市场拓展能力,更应考虑其内控和风险管理的能力。二 是对员工、干部的考核,一定要多一些抓基础管理、抓风险内控方面的要素,正确引导其两手抓、两手硬,尤
其要防范只是开会时强调,会后忘掉的现象。三是鼓励主动发现、自我纠错的行为。对于所在岗位员工主 动识别并在自己权限范围内积极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尤其对于发现并报告制度流程缺陷使其得以解决的,应给予明确的奖励。四是倡导相互提示、相互补台的行为。对于因疏忽大意或制度不熟悉而导致的违规 行为,其他员工要进行善意的提示,主动上前“拉拉袖子”,提示纠错,着力营造一种相互补 台的氛围,当然更要推动问题的解决。
(四)真正关爱员工,为其创造良好成长空间。首先,要跟进了解一线员工的思想动态,知悉他们真正 在想什么,他们最需要什么,以便因势利导,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拉一把。其次,要配备专业的心理辅 导专家,为基层员工“解压”。同业竞争的压力加之业绩指标考核,使很多员工(尤其基层员工)长期处于紧 张、焦虑状态,需要培养或配备一些有专业知识或经验的人,建立专门的工作室,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或精 神救助,避免一些员工焦虑情绪的过度积累,使之逐步归于正常。再次,建立专业晋升的通道,使各级员工 都有积极向上的空问。尤其是设计针对“底层”乃至各层级员工的专业晋升通道,通过职级的不断细一化,多
些晋升的“格子”,让员工尤其基层员工每隔两三年都会有机会“爬上”格子,获得职级晋升和薪酬的增 加,使员工成长与企业成长密切挂起钩来,彻底摒弃短期行为。最后,加强培训尤其基层员工的培训,使其 除了在紧张的~天开始前的“晨会”以外,还有其他形式多样
一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并能保证一年中至少要有
周以上脱产培训机会。以期使之跟上市场的变化,跟上业务的发展,跟上银行的进步。
第四篇:关于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思考
关于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思考
【摘要】大企业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地方纳税大户,大企业的生产管理体系中纳税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大企业的纳税管理不单要求纳税人自觉纳税,遵守税法,还要加强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当前大企业的纳税管理中还存在着多样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对此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大企业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一些具体建议,旨在为大企业提供税务风险管理的指引和帮助。
【关键词】大企业税务风险措施
引言:企业的税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的涉税行为而产生的风险,近年大企业的税务案件频频出现,因此政府也加强了对企业的税收检查,发现很多的大企业在税务管理上都存在漏洞,加强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对企业、对社会而言都是十分必要的,对此,本文进行如下分析探讨。
一、当前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大企业经营规模大,管理体系复杂,企业的管理层更加注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业务开展,管理中也集中在如何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上,企业领导层对于企业的税务风险一般都缺乏管理的意识,他们对于涉税内容也往往交给下属部门办理。由于领导层的不重视,财务部门在处理涉税事务时认为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财务核算与纳税申报即可,只要不存在虚假账就不会引起税务风险,因此在企业的管理体系中对税务管理意识较为薄弱。这种观念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二)税务风险管理水平不高
经过调查发现多数大企业都设置了有关税务的部门或者专职岗位,但从执行方面来看,这些部门或岗位一般只包括纳税申报、缴纳税款以及与国家税务部门进行其他税务的沟通。税务部门不包含对税务风险的管理,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与税务风险也没有相应的分析掌控机制,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也存在着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大企业的防范税务风险能力。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与税务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的税务风险管理应当包括风险防范、预警机制的建立。
(三)税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衔接沟通不畅
税务风险管理很大程度上是依据企业的经营信息来预测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并进行有效的防范的措施,但是大多数的大企业其税务部门都存在着信息不畅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税务部门或岗位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衔接沟通不畅。在大企业中部门众多,分工细化是十分常见的,各部门的财务核算都与税务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税务部门对企业各部门的运行情况并不了解,掌握的信息也不充分,难以从企业各部门经营中获得有关的信息就无法提高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能力。
二、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首先要在意识上进行强化,只有企业的领导管理层重视税务风险管理,才能自上而下更好的执行税务风险管理。由于企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意义重大,一旦发生税务风险就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因此有必要加强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更有必要将其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在企业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中都融入税务风险管理的内容,只有全面的重视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才能有效的防范风险。
(二)提高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水平
现代企业的管理强调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也当如此。在大企
业的制度建立中将税务风险管理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贯彻落实税务风险管理的前提和保障,此外还要单独建立起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也是国家税务机关进行对企业的风险评价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同时税务部门也为企业建立这一体系提供了相应的指导,大企业可以据此结合自身的经营管理特点建立起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为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水平不断做出努力。
(三)加强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通过税务部门或岗位与其他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能够帮助税务部门获得全面的涉税事务信息,在充分的信息中也能够提高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水平。现代企业各部门之间在信息共享方面可以依托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当前各大企业都具备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关键是税务部门要融入这一系统并从中获得信息并进行整合,从而加强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姜爱珍.加大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思考[J].应用经济学评论,2011
[2]林天义.关于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思考[J].税务研究,2010,(9)
第五篇:方正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的重要分支——企业税收风险管理
本次课程结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税务风险控制点,采取案例教学的模式,展示了我国企业目前在增值税、营业税及企业所得税等方面遇到的主要税务风险,引导企业作出风险与收益之间的权衡,并给出了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路。
一、税务风险
2009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09]90号)(以下简称“《指引》”),该文指出:“本指引旨在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没有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害。”这表明,企业在纳税方面可能遭受的损失来源于三个方面:法律制裁、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害。
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指引》针对的税务风险主要是前者。
在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中,税务风险的种类主要包括:
1、交易风险:纳税人从事某项交易所涉及的风险。例如资产重组、购置或处置资产等非常规交易事项,不易有固定的流程控制,面临的风险较大。
2、经营风险:企业将税收法律法规应用于日常交易是所承担的风险。
3、遵从风险:指与企业是否满足纳税人遵从义务相关的风险。主要是企业在准备。提交纳税申报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企业对税务机关的质询进行回复时面临的风险。
4、财务会计风险:企业财务部门对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不当而导致的风险。
二、产生税务风险的原因
企业在税务方面发生风险或存在不遵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税法不透明
这是体制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各地税务部门对于一些税收法律法规的解释不同。
2、对税法的误读或未及时更新税法知识
企业主观上是希望纳税遵从,但由于对税法理解有误或未及时跟进税法条款的变动,导致企业发生不遵从行为。
3、内控不健全或无效
企业内部未独立设立税务管理部门或仅在某一个职能部门下设立税务岗位,导致企业银税务风险的预报及反馈不能及时直达管理层,不能及时采取预防或应对措施。
4、税收筹划不当
纳税人以为是在进行税务筹划(避税),实际上已经构成了偷税(或逃避缴纳税款)。偷税与避税仅一步之遥,避税过度就是偷税,其分水岭即是否违反了税收法律法规。
大企业司贺处长提出一个观点:税收优惠在税法中已经明确规定,税收筹划不符合公开、透明的主流。同时,税务部门如发现由于税收筹划而损害了国家税收征管利益也是较大的风险。
5、特殊原因造成的忽视。
此外,企业税务风险加大的原因还在于国家法律对税务部门及干部执法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税务机关通过“向科技要管理”,大大提高了税收征管效率。
三、税务风险案例
案例一:对税法的误读,导致关联交易实际业务中的税务风险
B公司租赁C公司某处房产,B公司及时申报了印花税,根据经营需要,B公司将此处房产无偿提供给A公司使用。A公司和B公司为关联企业,两家公司均没有为此无偿使用房产缴纳任何税费。税务机关检查发现后,对B公司需要补缴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费和教育费附加进行追缴并处罚。
案例分析:
1、“无租使用”是否构成转租,是否认定为租赁行为
《税收征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企业或者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应纳税的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
据此,“无租使用”实质上是租金偏低的一种极端情况,和其他租金偏低的情况实质是一样的,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上述关联企业“无租使用”房产的行为在整个租赁环节中已经构成了转租,应该认定为是一种租赁行为。
2、税款如何计征?由谁承担?
根据《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五条:“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
(六)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七条规定:“纳税人有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五条或者第三十七条所列情况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采用下列任何一种方法核定其应纳税额:
(一)参照当地同类行业或者类似行业中经营规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纳税人的税负水平核定;……
(四)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采用前款所列一种方法不足以正确核定应纳税额时,可以同时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核定。”《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第三十一条规定:“对关联企业间以租赁等形式提供有形财产的使用权而收取或支付的使用费(租金)的调整。……
(二)提供方向他人承租后转租给使用方收取的使用费(租金),可按提供方实际支付租赁费或使用费加上提供方所支出的成本或费用和合理利润,作为正常使用费认定。”
主管税务机关以C公司出租房屋给B公司(按公允的市场价格)时的租金为依据来核定B公司转租给A公司(无租使用)的租金,并以此作为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并由B公司承担税款。案例二:税法理解不到位,导致造成逃避缴纳税款风险
甲公司用自己拥有的一块土地的使用权与乙公司合建了一座商业大厦。经过评估,这块土地的使用权市场公允值为1.8亿元,乙公司出资2.2亿元。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规定,商业大厦投入运营后十年内甲公司每年从中取得2700万元的利润(即,出资额的15%),十年后再与乙公司按商业大厦的税后利润进行45:55分成。甲公司根据财税[2002]191号文,没有就其用土地出资与乙公司联营的行为缴纳营业税。税务机关检查发现后,对甲公司需要补缴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费和教育费附加进行追缴并进行了一定的处罚。
案例分析:
根据财税[2002]191号文规定,“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但甲公司前十年取得的定额收入,有租金的性质,不属于共担投资风险的行为。据此,税务机关认定甲公司应当补缴营业税。
四、税务风险管理
近年来,我国税收制度的完善和征管制度的改革对企业税收遵从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指引》的颁布更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关注。
税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的投资、销售、采购、生产等经营全过程,因此,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分支和重要内容,是企业完善治理结构、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具体而言,是对未来税务风险的提前预报与预防和对发生的税务问题采取的应对措施。
《指引》的宗旨是纳税遵从总目标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旨在引导企业实现税务管理达到五个目标:企业战略规划合规合法、经营决策与日常活动合规合法、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合规合法、纳税申报及税款缴纳实操事务合规合法、税务凭证资料保管准备和报备合规合法。
《指引》的发布,不仅指明了税务风险管理的方向,也为达成税务部门与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的合作双赢提供了管理思路:收集风险管理信息、评估风险、制定个性化应对策略、实施针对性管理、反馈和改进。
1、税务部门管理思路
(1)强调服务,注重改进服务方式和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和谐税收征纳关系。例如,税务部门为及时响应企业的诉求,探索在系统内较高层级直接受理企业诉求的方式。
(2)管理环节前移,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和事中监督,提前发现和预防税务风险。
(3)提高企业自我遵从度,正确引导企业利用自身力量实现自我管理,只有着力于企业自我遵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企业税务管理对象复杂、税务部门管理资源短缺这一突出矛盾。例如,开发自查软件和自查复核软件,向企业提供自我纠正的工具。
(4)实行个性化管理,针对企业各自面临的税务风险制定差异化管理措施和手段,实施分类管理和风险导向管理。
(5)将控制重大税务风险摆在首位,着重关注企业重大经营决策、重要经营活动和重点业务流程中的制度性和决策性风险,有针对性地关注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等操作层面的风险。
(6)采用新手段管理。例如,软件系统开发、管理指标设定不仅仅局限于数字指标,还需要进行整体综合评价。
2、企业管理思路
(1)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合理设置税务管理组织机构、岗位,明确职责。
目前,国内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是不重视税务风险管理,企业的战略规划与税务管理脱节,税务管理与企业管理目标有一定冲突,税务合规性遭遇挑战。而国外企业,例如GE、西门子,都设立了专门的税务部门,税务部门负责人可以将税务信息和管理建议直呈管理层。因此,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管理层:制定企业风险管理规章制度、流程、明确职责;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和沟通机制; 税务专职部门:参与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的税务影响分析,提供税务风险管理建议;关注重要业务涉税风险、建立报告机制;组织实施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日常税务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指导和监督有关职能部门、各业务单位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日常工作岗位:承担或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纳税申报、税款缴纳、账簿凭证和其他涉税资料的准备和保管等基础管理工作和合规操作;组织税务培训,并向本企业其他部门提供税务咨询。
(2)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
企业需要重点识别的税务风险因素:
A.董事会、监事会等企业治理层以及管理层的税收遵从意识和对待税务风险的态度; B.涉税员工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C.组织机构、经营方式和业务流程; D.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情况; E.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 F.技术投入和信息技术的运用;
G.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及行业惯例; H.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I.其他有关风险因素。(3)税务风险控制和应对
A.及时收集、整理、研究税收法律法规,发现对企业的影响点; B.提前与税务部门沟通,明确适用政策,避免后续税务稽查产生歧义; C.管理环节前移,注重重要业务流程细节的涉税控制;
D.细化业务流程,制定实务操作手册,增强实务处理、申报准备及申报核对等环节的勾稽检查;
E.分类归集涉税信息数据;
F.税务咨询后,及时整理相关咨询记录。(4)税务信息管理体系和沟通
改变手工管理税务模式,采取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企业税务数据库,进行税务信息数据分析,提供有效建议。
(5)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改进
通过内审或引入外部中介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检查、鉴证和监督,对发现的管理缺失、漏洞制定改进措施,并跟进、落实整改和完善。
(6)税务风险管理成效考核评价
将税务风险管理纳入企业考核体系,激励员工参与管理意识,梳理全员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实务操作知识点:
1、税务部门文函
(1)国家税务总局公告:对纳税人具体税收规定
(2)国家税务总局对某某事项的批复:
抄送体系内其他地域税务部门的,则文件对批复及抄送税务部门都有效;
不抄送的,仅对批复对象有效,其他税务部门可参照执行,可不执行;(3)税务部门便函:是税务系统内部工作交流文函,无法律效率。
2、混合业务在税务实践中处理方法:
(1)营业执照认定:营业执照上营业范围第一项,如营业执照上未明确,则按照税务登记证填报营业范围第一项;
(2)比例法认定:按照企业实际业务中缴纳增值税、营业税业务规模比重拆分;
(3)单笔拆分法认定:按照单笔业务实际情况认定拆分,同一合同中分别明确列示适用不同税种的合同内容及合同金额。
典故:
焦头烂额、曲突徙薪
古时候,有一户人家建了一栋房子,许多邻居和亲友都前来祝贺,人们纷纷称赞这房子造得好。主人听了十分高兴。但是有一位客人,却诚心诚意地向主人提出:“您家厨房里的烟囱是从灶膛上端笔直通上去的,这样,灶膛的火很容易飞出烟囱,落到房顶上引起火灾。您最好改一改,在灶膛与烟囱之间加一段弯曲的通道。这样就安全多了。”(即“曲突”,突:烟囱。)顿了一顿,这个客人又说:“您在灶门前堆了那么多的柴草,这样也很危险,还是搬远一点好。”(即“徙薪”,徙:移动,搬迁,薪:柴草。)
主人听了以后,认为这个客人是故意找茬出他的洋相,心里很不高兴。根本没有理会他的建议。
过了几天,这栋新房果然由于厨房烟囱的毛病起火了,左邻右舍,齐心协力,拼命抢救,才把火扑灭了。主人为了酬谢帮忙救火的人,专门摆了酒席,并把被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请到上座入席。惟独没有请那位提出忠告的人。
这时,有人提醒主人:“您把帮助救火的人都请来了,可为什么不请那位建议您改砌烟囱,搬开柴草的人呢?如果您当初听了那位客人的劝告,就不会发生这场火灾了。现在,你酬谢大家,怎么没有请对您提出忠告的人,而请在救火时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在上席呢?”主人听了以后,幡然醒悟,连忙把当初那位提出忠告的人请了来。这则寓言故事是规劝人们只有事先采取防范措施,早作准备,才能防患风险于未然。
扁鹊三兄弟
据《史记》载,扁鹊三兄弟从医,魏文侯曾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回答说:“长兄医术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侯说:“可以说出来听一听吗?”扁鹊说:“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乡里。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所以都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天下。”文侯说:“你说得好极了。”
小故事折射出大道理:从医术上来说,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对于内部控制来说,同样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善于用发现的眼睛和职业敏感性及时发现问题苗头,防微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