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考试重点(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07:16: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央银行学考试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央银行学考试重点》。

第一篇:中央银行学考试重点

填空

瑞典银行1656 私人银行 1668 政府改组为国家银行 1897 垄断货币发行

英格兰银行 1694成立 1844《皮尔条例》垄断货币发行 是第一家中央银行 成立之初意在筹集战争军费 1928年成为英唯一发行银行 金块论和反金块论(通货主义和银行主义)围绕货币发行是否应控制的“金块论争” 金块论 大卫·李嘉图,控制纸币发行——通货主义 保持通货稳定,反金块论——银行主义

卡特格拉斯法案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1913成立 在此之前美国试图成立中央银行 1791第一国民银行 1816第二国民银行 均失败 1908成立货币委员会 1913通过《卡特—格拉斯法》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91《欧洲政治联盟条约》 《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二者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为后来欧洲中央银行提供了制度和法律基础 确保了欧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SWIFT中文 环球银行金融电讯清算协会清算系统

东加勒比海管理局 废除英属西印度元采用东加勒比元

中央银行独立性 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国家行政当局)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央行的三个作用

(1)发行的银行 如英格兰银行 垄断货币发行权,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2)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集中银行存款准备金 向银行提供贷款和清算服务(3)政府的银行 美联储做得最好 代表该国中央政府发行货币金融政策,为国家提供各自金融服务。

央行形成的两种方式

(1)由信誉好、实力强的大银行逐步发展演变而成,政府根据客观需要,不断赋予这家银行某些特权,从而使这家银行逐步具有了中央银行的某些性质并最终发展成为中央银行(2)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中央银行。威尼斯银行 1580 第一个家银行

欧洲清算系统 EBA清算系统(欧洲银行协会)EAF清算系统(欧洲法兰克福清算系统)TARGET(欧洲间实时全额自动清算系统)

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 指由清算机构和实现资金清算的专业技术工具互相作用以完成债券债务清偿和货币资金转移的一种金融系统

中非货币联盟 1973.4.1→中非国家银行 由喀麦隆、乍得、刚果、赤道几内亚、加蓬和中非共和国6个成员国组成 总行设在雅温得,发行共同的货币“中非金融合作法郎”

国际储备货币的种类构成 1黄金 外汇 2特别提款权 3在IMF的储备头寸 发行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

1、金银准备阶段

2、保证准备阶段

3、管理通货阶段(没有准备)中国直接跨过1 2 进入这一阶段

中央银行的基本类型

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指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一元式 中国人民银行 英 二元式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意 复合式中央制度指国家不独设立专司央行职能机构,由一家集央行与商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央行职能。如前苏联。

准中央银行制度(不是独立完整全名地行使各种央行职能)主要在主权不完全独立的国家或地区。如我国的香港的发行银行渣打银行 汇丰银行 中国银行和新加坡的金融管理局等。

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指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一般由地域相邻,经济状况相对一致的国家组成。其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 外汇制度 发行统一货币。如欧洲中央银行 西非中央银行 中非中央银行 东加勒比中央银行。

名词解释

中央银行制度 当国家通过法律或特殊规定对某家银行或新建一家银行赋予某些特权并要求其他所有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接受该银行的这些特权时,中央银行制度便形成了。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一个由政府组建的机构,负责控制国家货币供给、信贷条件,监管金融体系,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为政府筹集资金;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包括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复合式中央制度

准中央银行制度

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自由竞争悖论 a本身就是高风险高负债经营 b金融业一般要求有十分客观的规模才能营业 这种大规模出现了垄断倾向 如果放任自由 会导致高度垄断集中 因此需要政府央行的监管 应限制其自由竞争 但金融机构作为企业 限制其自由竞争与现在鼓励工商企业自由竞争理论相悖

负外部性 指一个人的行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使之支付了额外的成本费用,但后者又无法获得相应补偿的现象。虽然具有货币乘数等社会效益 但其自身的效益大于社会效益时 银行就会无所顾忌 这时需要政府监管限制这种负外部性

溢出效应 开放的经济条件下,一国采取的货币政策不仅影响本国经济运行,也通过各种途径传导到其他国家,溢出效应的存在要求各国央行间加强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反洗钱 是指为了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洗钱活动。常见的洗钱途径广泛涉及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等各种领域。反洗钱是政府动用立法、司法力量,调动有关的组织和商业机构对可能的洗钱活动予以识别,对有关款项予以处置,对相关机构和人士予以惩罚,从而达到阻止犯罪活动目的的一项系统工程。

洗钱是指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

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1997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布了《有效银行业监管的核心原则》,以提高各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防范金融危机。

主要内容有:(1)有效银行监管的先决条件;(2)发照和结构;(3)审慎法规和要求;(4)持续银行监管手段;(5)信息要求;(6)正式监管权力;(7)跨国银行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时以某种贵金属或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从而使货币的发行量与某种贵金属或某些其他资产的数量之间建立起联系和制约关系的制度。

骆驼评级体系 “骆驼”评价体系是目前美国金融管理当局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 的业务经营、信用状况等进行的一整套规范化、制度化和指标化的综合等级评定制度。因其五项考核指标,即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状况和流动性,其“骆驼”评价方法,因其有效性,已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当前国际上对商业银行评价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本充足率及变化趋势、资产质量、存款结构及偿付保证、盈利状况、人力资源情况等五个方面基本上未跳出美国“骆驼”评价的框架。跨国型中央银行的种类

经济发行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增加现金流通量

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按照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通过银行信贷的渠道来发行货币。

财政发行 指因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而进行的货币发行。

是国家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加的货币发行。财政发行是国家为弥补财政赤字或财政透支而增加的纸币发行。

央行存款业务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的一种,包括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存款、政府存款、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外国存款、特定机构和私人部门存款等几种。1.有利于调控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2.有利于维护金融业的安全 3.有利于资金的支付清算

4.有利于政府资金融通并保持货币稳定

央行的支付清算系统 是在既定的规则框架下,由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和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综合金融安排,亦称清算系统。公开市场操作 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大额支付系统已经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工具。

赫斯塔特事件 赫斯塔特银行在1974年接到了德国政府当局清算的命令,却无力向对方银行支付美元而发生的风险。银行遇到了巨额跨境结算的风险,因为一笔外汇交易中各个阶段不可撤消的结算可能是在不同的时间完成的。赫斯塔特银行低估了浮动汇率下的外汇风险,忽视了外汇交易的市场风险防范,当接到德国政府当局清算的命令时,无力向对方银行支付美元,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应该说是巨额跨境结算的风险导致了其破产。

简答

皮尔条例 1844 年通过《皮尔条例》,确立了英格兰银行作为货币发 行银行的地位。

《皮尔条例》 源于银行主义与通货主义之争, 通货主义认为银行券的发行必 须要有贵金属作保证,来防止 货币泛滥的危险。通货主义的 胜利诞生了《皮尔条例》 主要内容: 1.将英格兰银行分为发行部和银行 部。2.不批准新的银行发行货币。3.将货币发行权集中于英格兰银 行。1928年成为唯一的发行银行 《皮尔条例》从中央银行的组 织模式和货币发行上为英格兰 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奠定了 基础。《皮尔条例》不仅确立了英格兰银行货币发行银行的地位,也为其他国家以后建立中央银行提供了模式。但是,《皮尔条例》过分僵硬的货币发行制度也在以后历次经济危机中暴露出其缺点。货币发行程序(美廉署 中国)

央行货币发行基本原则

(一)垄断发行的原则

1、便于央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调节货币流通

2、有利于加强央行实力,有利于政府完全的得到发行收益。

(二)要有可靠信用作保证的原则

用黄金或有价证券作保证,保证央行独立性。

(三)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原则

发行量要适度,不能过多或过少,但具有一定的弹性区间。

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 央行发行库与商行业务库的区别 发行库是发行货币的机构,商业银行业务库是保存现金的地方。关系就是发行库发行货币,先发到各个银行,再通过各个银行将货币流转到老百姓手中,老百姓手中的新货币经过流转变旧后,又通过各个银行再将残币废币回交到央行,这样央行在发行新的货币。

1、机构设置不同 发行库是各级央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垂直领导关系 业务库则是各商业银行根据其基层行处对外营业需要设置的

2、保管的货币性质不同 发行库发行基金 业务库保管的就是现金(发行基金不属于通货 而到了商行业务库就构成了通货)

3、业务对象不同 发行库的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各金融机构 而业务库的对象则是与其有客户关系的全社会

货币发行准备制度和代表国家

★弹性比例制度 1980年以前的美国 ★保证准备制 英国 美国 加拿大 ★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 1939年后的英国 ★现金准备发行制 香港 ★比例准备制 日本 清算和结算的定义和关系

1结算:指为实现因商品(服务)交易、金融活动、消费行为等引发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而发生的货币收付行为。从地域的角度划分,结算分为国内结算和国际结算两类。从支付工具的角度划分,结算可分为现金结算和非现金结算(转帐结算)两类;

清算:指通过一定的清算组织和支付系统,进行的支付指令的发送与接受、对账与确认、收付数额的统计轧差、全额或净额清偿等一系列程序。结算、清算

相同点:都是货币的收付

不同点:主体和客体不同,结算的主体是商业银行,客体是客户,清算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客体是金融机构 联系:清算在结算的基础上产生 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作图)

央行证券买卖和央行贷款的异同

(一)相同之处:

1、效果相同:央行买进证券相当于增加贷款,而抛售证券相当于贷款回收。

2、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相同:买入证券会增加基础货币量,抛售证券则会减少基础货币量。

3、二者皆为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工具。

(二)不同之处:

1、流动性不同

2、央行获取收益方式不同

3、对经济金融环境(尤其是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要求不同

同:1 买进证券→贷出贷款 卖出证券→收回贷款 基本过程一致 2对全社会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是一致的 异:1依据不同 证券买卖以证券质量为抵押 而贷款以商业银行信用为依据 2流动性 证券买卖的流动性是央行所有资产业务中最强的 不存在期限问题 而贷款再短也有期限 3收入不同 证券买卖是价差收入 而贷款则是利息收入 4要求不同 经济环境不同 贷款对经济环境没有太多要求(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常采用这一业务的原因)而证券买卖对金融、经济环境的要求很高 要有一个公平活跃的市场

支付清算体系原理 为利用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服务,金融 机构需要在中央银行开立往来账户,中央银行通常要求金融机构在账户中保持一定的备付金,以保证清偿的顺利进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和应收应付款项,通过中央银行往账帐户的借贷记载进行划转清算。银行间清算需要通过行间支付系统进行,行间支付系统即为银行自身和客户委托办理的结算事项提供资金清偿服务。资金清算过程包括两个基本程序,一是付款行通过支付系统向收款行发出支付信息;二是付款行和收款行之间实现资金划转。按照对转账资金的不同处理方式,银行同业间清算可分为差额清算系统与金额清算系统两种。差额清算系统将在一定时点上收到的各金融机构的转账金额总数减去发出的转帐金额总数得出净余额,即净结算头寸;而全额清算系统对各金融机构的每笔转账业务进行——对应结算,而不是在指定时点进行总的借贷方差额结算。目前多数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经营的支付系统即属RTGS系统(实时全额清算系统)。

早期银行监管和现代银行监管理念和重点上的区别 早期的金融监管与现代的金融监管有很大不同。(早期的金融监管主要是对商业银行发行银行券和 保证支付方面的监管;现代的金融监管是中央银行 或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依法对各金融主体和金融市场 实行监督和管理.从金融监管的发展过程看,20世纪以前,金融监 管在其范围和力度方面与当代相比要小得多.)

早期重心→控制和垄断货币发行(合规性 监管性 安全性优先)现代重心(七八十年代)→防范风险 防范危机(审慎性 效率优先)

国际性支付系统

(一)欧洲支付体系及欧元清算系统

欧洲银行协会清算系统(EBA)欧洲法兰克福清算系统(EAF)欧洲间实时全额自动清算系统(TARGET)

(二)纽约清算所同业银行支付系(CHIPS)财政发行和货币发行的定义以及财政发行的危害

财政发行 指因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而进行的货币发行。是国家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加的货币发行。财政发行是国家为弥补财政赤字或财政透支而增加的纸币发行。货币发行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银行的业务库流向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流人的数量。这两者通常都被称为货币发行。不当的财政发行可能引起通货膨胀 央行贷款与一般贷款的区别

中央银行贷款(习惯上称作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是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和进行金融调控的传统政策工具。一般来讲,中央银行贷款增加,是“银根”将有所放松的信号之一;反之,是“银根”将可能紧缩的信号之一 发放对象不同,央行贷款还是一种调控工具。

论述

金融监管有效性和必要性

金融业的特殊性和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如何提高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银行政策变动

中国今年下半年经济趋缓和通缩的分析和明年货币政策建议性分析 结合当前经济状况,运用经济周期波动图分析

第二篇:中央银行学考试复习资料

简答题:

一、为什么说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答:一方面是指中央银行处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上,居于领导地位,并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另一方面是指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集中他们的准备金,为它们提供信用,办理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清算等。表现在:

1.集中存款准备金,首先是保持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其次控制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和信用规模,最后是增强中央银行的资金实力。

2.最后贷款人,通常采用再贴现和抵押贷款两种形式。目的是,首先当个别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周转困难使,提供贷款,防止挤兑以及信用危机;其次增加金融机构短期头寸的调剂渠道;最后调节银行信用和货币供应。

3.票据交换和清算。

二、中央银行制度有哪些基本类型?

答:1.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包括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和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仅有一家中央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权利和履行中央银行的全部职能。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内设立一定数量的地方中央银行,并由地方银行推选代表组成在全国范围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从而形成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央银行体系。

2.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是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的职能。

3.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某些国家和地区不设通常意义上的完整的中央银行,而是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或者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承担部分中央银行职能。

4.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是指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在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一种是没有建立中央银行的数个国家组建一家联合中央银行;另一种是联合建立跨国中央银行的各国本来就建立了中央银行。

三、中央银行的资本组成类型有哪些?

答:1.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适当的解释,下同)

2.国家拥有部分股份与民间股份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

3.全部股份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

4.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

5.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

四、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特点?

答:1.存款的强制性(通过法律手段,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按规定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

2.存款动机的非盈利性(为了调控社会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监管管理金融机构的运作,从而达到稳定币值目地)3.存款对象的特定性

4.与存款当事人的关系的特殊性

五、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原则?

答:1.垄断发行原则(是指货币发行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

2.要有可靠的信用保证原则(是指货币发行要有一定的黄金或有价证券作保证,即通过建立一定的发行准备金制度,以保证中央银行独立发行)

3.要有一定的弹性原则(是指货币发行要有一定的伸缩性和灵活性)

六、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类型?

答:1.现金准备发行制(是指货币的发行必须以100%的包括黄金、外汇等在内的现金作准备)

2.证券保证准备制(是指货币发行须以政府公债、短期国债、短期商业票据等作为发行准备)

3.弹性比例制(是指增加发行的钞票数超过了规定的现金比率时,国家对超过法定现金准备部分的发行准备部分的发行征收超额发行税——如果钞票回笼或准备现金增加,且达到规定比例,则免征发行税——以限制中央银行过度发行钞票)

4.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是指在货币的发行限额内,可全部用规定证券作为发行准备,但超过限额的发行,必须以十足的现金作为发行准备)

5.比例准备制度(是指规定在货币发行准备中,现金与有价证券各占一定比重)

七、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的异同?

答:相同:1.都是中央银行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工具

2.就对货币量的影响而言,中央银行买进证券同发放贷款一样,都会引起社会的基础货币量增加,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从而起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扩张;相反卖出证券同收回贷款一样,都会引起社会的基础货币量减少,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收缩。

3.就其融资效果而言,中央银行买进证券实际上是以自己创造的负债去扩大资产,相当于中央银行的贷款;而卖出证券,则相当于贷款的收回,其融资效果都是相同的。

不同处:1.资金的流动性不同(适当的解释,下同)

2.收益的表现形式不同

3.对金融环境的要求不同

4.信用的依据不同

八、简述实时全额清算系统的运行原理?

答:1.V形结构,付款行首先将完整的支付信息发送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完成资金汇划后,再将完整的支付信息发送给收款行。(见课本107页6-1图)

2.Y形结构,看做是V形结构的改进,它在V形结构的基础上又在支付信息的传递流程中加入了中央处理器这个环节。中央银行在得到付款行的信息后,需要确认付款行账户上有无足够的资金用于清算。如果充足,则马上进行清算;如果不足,则将其置于排队状态,直至其资金足够时再进行清算。当清算完成后,中央银行将已经清算的信息传回中央处理器,再由中央处理器把完整的信息发送给收款行。(见课本107页6-2图)

3.L形结构,付款行向中央银行传递完整的支付信息,中央银行核实付款账户上的资金并且作出清算或排队等决定后,向付款行传回信息,再由付款行将其传至收款行。(见课本107页6-3图)

4.T形结构,付款行同时向中央银行和收款行传递支付信息,收款行先收到未经清算的信息,其后才可能收到中央银行发送的证实信息。(见课本107页6-4图)

九、货币政策的内容与特征是什么?

答:内容:一个完整的货币政策体系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的政策工具、监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

种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政策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并通过逐级传递关系,由相应的经济变量相互作用,实现最终目标。

特征:1.货币政策是一项总量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适当的解释,下同)

2.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3.货币政策调节机制的间接性

4.货币政策目标的长期性

十、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方法?

答:1.“相机”抉择法,在调节经济时,货币政策模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货币政策的取向主要取决于当时的经济状况,究竟采取何种货币政策目标以及不同政策目标之间怎么搭配,应该以相机抉择为上。

2.“逆经济风向”抉择法,一般而言,在经济衰退时期,把刺激经济增长、维持充分就要作为主要目标;在经济高涨时期,则把稳定物价和平衡国际收支作为主要目标。为实现目标一种方法是扩大信用规模,一种方法是缩小信用规模。其优点是可以灵活调节货币供给量。这两种方法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是相互矛盾的。所以中央银行只能根据不同经济时期的特征,交替使用这两种方法。

3.“简单规则”抉择法,主张不以主观判断为准,而是按一套既定的简单规则来行事。比如,保持一种稳定的货币供给增长率比选择其他方法来执行货币政策更为重要。

4.“临界点”抉择法,理论依据是菲利普斯曲线所揭示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值关系。这种观点主张根据社会承受能力确定一个安全区,在安全区,政府不必采取任何措施,若超过安全区界限,则政府需要采取相关的政策措施,将菲利普斯曲线逼近安全区内。论述题:

一、请你谈谈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认识? 答:思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回答 1.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实质上是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即中央银行在多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不能凌驾于政府之上,只能保持在政府或国家权利机构的制约和影响下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地位。

2.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体系中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的自主权,以及为确保自主权的有效行使而采取的相关法律措施。

独立性的内容主要有,一是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整体系中的职责范围;二是中央银行在行使自主权时受制于其他部门的程度,即要处理中央银行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具体包括1.中央银行享有独立的货币发行权2中央银行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3.独立监督、监测金融市场。

3为什么说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不能凌驾于政府之上、不受政府的任何制约,而应该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和政府的监督下,独立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所以,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因为1.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不能背离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目标2.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中央银行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门,它不可能超过所隶属的整体。3.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和监管是在国家授权下进行的。4.特殊情况下中央银行必须服从政府的领导和指挥。

4为什么中央银行独立性是必要?

中央银行是社会公共权力机构,它的活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日趋深化,要发挥中央银行的作用,促进本国经济整体实现社会社会公共目标,必须要保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其工作的特殊专业性和重要性要求法律授权,从而使中央银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防止政府滥用职权。

二、请你谈谈对中央银行的一般货币政策工具的认识?

所谓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对货币供给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在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特点是对总量而不具体针对各种资金的特殊用途进行调节和控制。

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含义: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以改变货币乘数量,控制和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给量的政策措施。

优点:1.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2.对所有存款货币银行的影响是均等的。

3.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具有完全的自主性。不足: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缺乏弹性。

2.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只能影响一般利率水平,无法影响利率结构。

3.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导致各类金融机构竞争基础的不平等。

4.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对各类银行和各地区银行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5.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调整会扰乱存款机构正常的现金管理和财务计划。

6.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大众的心理预期等都会产生显著影响,带有很强的宣示效应,不利于金融稳定,出现了固定化倾向。2.再贴现政策

含义: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再贴现率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贷款和持有超额准备的成本,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优点:中央银行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这样做既可以调节货币供给总量,又可以调整信贷结构。另为,再贴现政策通过改变再贴现率引导市场利率发生变化,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不足:1.从控制货币供给量来看,再贴现政策并不是一种理想的控制工具。

2.当中央银行把再贴现率定在一个特定水平时,市场利率与再贴现率中间的利差将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波动。

3.调整再贴现率的宣示效应是相对的,有时并不能准确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取向。

4.通常不能改变利率的结构,只能影响利率水平。

5.再贴现率政策受到银行对利率的预期的影响。

6.再贴现政策缺乏弹性。

3.公开市场业务

含义: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借以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调控信用规模和货币供给量,从而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优点:1.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时机、规模和方向以及实施的步骤都比较灵活,可以比较准确地达到政策目标。

2.公开市场业务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手中,操作规模的大小完全受中央银行控制。

3.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给量进行微调。

4.公开市场业务的“宣示效应”较弱。

5.公开市场业务可以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具有较强的伸缩性。

6.公开市场业务具有很强的逆转性。

不足:1.公开市场业务较为细微,技术性较强,政策意图的宣示效应较弱。

2.公开市场业务要产生预期的效果,前提条件是必须有一个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并且这个市场具有相当的深度、广度和弹性,中央银行也必须持有相当的库存证券才能开展业务。

3.国内外资本的流动、国际收支变化、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和社会公众的行为以及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仍然可能抵消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

4.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债券时,商业银行的行动并不一定符合中央银行的意愿。

5.公开市场操作受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影响。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公开市场业务将成为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再贴现政策在创作信用方面的职能将逐步萎缩。

第三篇:《中央银行学》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中央银行学》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第六章 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服务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了解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的含义,中央银行支付清算体系的构成及内容,以及我国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过程;掌握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的运作的基本原理以及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重要性;能够根据中央银行支付清算运作的基本原理,解释与分析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业务运作及对支付系统的风险的管理。

二、学习内容

本章包括四节:

第一节: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运作

第三节:中央银行在跨国支付清算中的作用

第四节:中央银行与支付系统风险控制

三、学习重点

本章学习重点为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运作),第四节(中央银行与支付系统风险控制)

(一)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运作

1.中央银行支付清算运作的基本原理

(1)中央银行在银行间清算中的地位

拥用国家最终清算权威机构的特殊地位,通过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开立账户进行收付款项的转账划拨。资金来源:在中央银行储备账户内的存款余额;中央银行信贷;通过货币市场借入的临时性资金;由于支付时隔所产生的在途资金。

(2)行间支付(清算)系统

为银行自身和客户委办的结算事项提供资金清算服务,包括两个程序:付款行通过支付系统向收款行发出支付信息指令;付款行与收款行之间实现资金划转。按照对转账资金的不同处理方式分为:差额清算系统与全额清算系统。

(3)实时全额清算(RTGS)系统

“实时”指清算在营业日清算期内非间断、非定期地持续进行;“全额”指每笔业务单独进行、全额清算,而非在指定时点进行借、贷方总额轧差处理。

四种支付信息发送和资金清算流程:V型、Y型、L型、T型。

2.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主要内容

3.支付(清算)系统的种类与运行

4.中国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

5.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重要性

(二)中央银行与支付系统风险控制

1.支付系统风险类型

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系统风险、法律风险、其他风险

2.中央银行对支付系统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对大额支付系统管理及其透支进行限制

(2)对银行结算支付活动进行监督

(3)发展RTGS(实时全额清算)支付系统

(4)加强支付清算领域的法规建设

四、参考文献

1.《中央银行学》 张强等著 湖南出版社 1997

2.《中央银行学》 赵何敏编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

3.《中央银行学》 盛慕杰著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89

4.《中央银行学》 张强主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

3第七章 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和认识中央银行的经理国库、会计核算、货币金融调查统计三项业务,深入理解这三项业务与中央银行职能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内容

本章包括三节:

第一节:经理国库业务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会计业务

第三节:中央银行的调查统计业务

三、学习重点

通过学习经理国库、会计核算、货币金融调查统计三项业务,深入理解这三

项业务与中央银行职能之间的关系。

(一)经理国库业务

国库制度、国库的职责与权限

(二)中央银行的会计业务

中央银行会计的对象与特点、任务与职能及会计报表。

(三)中央银行的调查统计业务

金融统计的涵义与对象、基本原则、业务程序、主要内容和经济调查统计。

四、参考文献

1.《金融统计分析》 赵彦云著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0.12

2.《货币与金融统计学》 杜金富主编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8

第八章 中央银行的宏观经济分析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中央银行宏观经济分析对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掌握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框架和国民经济各账户之间的关系,了解资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和基本功能,把握货币部门分析与预测需要考虑的因素。

二、学习内容

本章包括二节:

第一节: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第二节:经济与金融运行状况分析

三、学习重点

本章的两节均有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分别为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框架和国民经济各账户之间的关系,货币部门分析与预测需要考虑的因素。

(一)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框架和国民经济各账户之间的关系

1.国民账户

S-I=X-M+YF+TR

2.国际收支账户

CA+F-R=0

对外部门的分析框架:分析贸易差额、经常项目差额、基本差额、总差额

3.财政账户

区分收入账户、支出账户、融资账户

4.货币账户

明确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货币概览、银行概览之间的关系

5.宏观经济账户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框架

包括宏观经济账户的共同特征;国民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的关系;财政账户与国民账户、国际收支账户的关系;货币账户与其他宏观经济账户的关系

(二)货币部门分析与预测需要考虑的因素

1.货币总量分析

2.货币结构分析

3.综合因素分析

第九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与决策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货币政策的目标变量、中介变量与操作变量,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货币政策时滞与政策效果,能够结合实际分析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二、学习内容

本章包括四节:

第一节: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与调控体系中的作用

第二节: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

第三节: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

第四节:货币政策的决策机构与程序

三、学习重点

本章的学习重点为第三节(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

(一)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

1.选择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主要标准与客观条件

主要标准为:相关性、可测性、可控性和抗干扰性

2.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分析

包括货币供给量、利率、货币供给量和利率能否同时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作为中介指标孰优孰劣等

3.可供选择的操作指标分析

包括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4.货币政策指标选择的历史考察

第十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可以直接控制的,可对基础货币、银行储备、货币供给量、利率以及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和其他补充性政策工具三类。

二、学习内容

本章包括三节:

第一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业务操作

第二节: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第三节:其他政策工具

三、学习重点

本章的学习重点为第一节(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业务操作)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业务操作

1.法定准备金政策与业务操作

包括涵义、作用、优缺点及其调整,在世界范围内降低的趋势

2.再贴现政策与业务操作

包括涵义、作用、优缺点

3.公开市场业务与操作

包括作用、政策目的、优缺点和操作

四、参考文献

1.《金融学》 黄达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金融学》 李健主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

4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检验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货币政策的目标变量、中介变量与操作变量,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货币政策时滞与政策效果,能够结合实际分析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二、学习内容

本章包括四节:

第一节:货币政策的变量

第二节: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及政策效果

第四节: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三、学习重点

本章的学习重点为全部小节。

(一)货币政策的变量

1.目标变量、中介变量与操作变量

2.政策变量的传导机制

(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

1.中介变量与目标变量的关系

2.中介变量与操作变量的关系

3.操作变量与政策工具的关系

(三)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及政策效果

1.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

2.货币政策的效果检验

(四)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3.政策的有效性比较

4.政策的适应性分析

第四篇:中央银行学整理

简答

一、《比尔条例》基本内容

1.规定英格兰银行为国家发行银行,2.其他银行不得增发钞票;

3.规定英格兰银行自1844年8月31日起划分为发行部和银行部

4.英格兰银行的发行限额为1400万英镑,这部分信用无需黄金准备,且白银比例不得超过1/4

二、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有哪些?

1、信用货币发行问题(统—货币发行的需要)

2、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统一票据交换和清算的需要)

3、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 稳定金融的需要)

4、金融监管问题(稳定经济的需要)

5.向政府融资问题

三、托宾q理论

托宾q:是指资本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提供了一种有关股票价格和投资支出相互关联的理论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

货币供应↑ → 股票价格↑ → Q↑ → 投资支出↑ →总产出↑

Q和投资支出、普通股票价格都呈正相关:

1.当Q<1时,即企业市价小于企业重置成本,经营者将倾向也通过收购来建立企业实现企业扩张.厂商不会购买新的投资品,因此投资支出便降低.2.当Q>1时,弃旧置新.企业市价高于企业的重置成本,企业发行较少的股票而买到较多的投资品,投资支出便会增加.3.当Q=1时,企业投资和资本成本达到动态(边际)均衡.四、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两者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有何不同?

1.凯恩斯学派支持利率渠道传导机制理论。该理论认为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中枢,即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会导致货币供求失衡进而使利率变化,而利率的高低又会改变投资水平,进而通过乘数效应实现对产出的调节。

2.货币主义学派支持货币供应量传导机制理论。该理论认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利率的作用并不像凯恩斯学派所认为的那样举足轻重。他们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支出,然后再由支出影响投资,最终作用与总收入。货币主义者认为在短期,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会带来产出的改变,但在长期,则只会影响物价水平。

论述

试论述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哪些因素会影响货币的供给量?

一、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1)货币供给形成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即存款货币银行系统。

(2)两个主体各自创造相应的货币:中央银行创造现金,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

在这两个环节中,银行存款是货币供给量中最大的组成部分,但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并且在创造过程中始终受制于中央银行,因此,中央银行在整个货币供给过程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

二、影响因素

1.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被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基础货币由现金和存款准备金两部分构成,其增减变化,通常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这是影响基础货币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这一债权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增加,同时也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这必然引起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使货币供给量得以多倍扩张。(2)国外净资产数额。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其中、外汇、黄金占款是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来收购的。一般情况下,若中央银行不把稳定汇率作为政策目标的话,则对通过该项资产业务投放的基础货币有较大的主动权;否则,中央银行就会因为要维持汇率的稳定而被动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平抑汇率,这样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对中央银行的外汇占款有很大影响,造成通过该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具有相当的被动性。(3)对政府债权净额。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净额增加通常由两条渠道形成:一是直接认购政府债券;二是贷款给财政以弥补财政赤字。无论哪条渠道都意味着中央银行通过财政部门把基础货币注人了流通领域。(4)其他项目(净额)。

2.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

所谓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而货币乘数的大小又由以下四个因素决定:(1)法定准备金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均由中央银行直接决定。通常,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越大。(2)超额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保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显而易见,超额准备金的存在相应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之间也呈反方向变动关系,超额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就越大。(3)现金比率。现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现金比率的高低与货币需求的大小正相关。因此,凡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响现金比率。例如银行存款利息率下降,导致生息资产收益减少,人们就会减少在银行的存款而宁愿多持有现金,这样就加大了现金比率。现金比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现金比率越高,说明现金退出存款货币的扩张过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减少了银行的可贷资金量,制约了存款派生能力,货币乘数就越小。(4)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由于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低于活期存款,各国中央银行都针对商业银行存款的不同种类规定不同的法定准备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这样即便在法定准备金率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改变也会引起实际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改变,最终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就会变大;反之,货币乘数会变小。

3.财政性存款、信贷计划管理等特殊因素。

中央银行运用三大法宝如何对货币量进行调控?

1.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作用过程:当中央银行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可利用公开市场操作买入证券,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通过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功能,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多倍增加。相反,当中央银行需要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可进行反响操作,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证券,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引起信用规模的收缩、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

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效果:①主动性强,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动进行操作;②灵活性高,买卖数量、方向可以灵活控制;③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④影响范围广。

局限性:①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②要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市场上证券种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③必须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2.存款准备金政策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利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以改变货币乘数量,控制和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

作用过程: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时,商业银行需要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可直接运用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减少,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贷款或投资下降,引起存款的数量收缩,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

效果: ① 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②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 ③ 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④ 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局限性:① 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的效果比较强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 ② 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3.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订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作用过程: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意愿,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如果准备金不足,商业银行只能收缩对客户的贷款和投资规模,进而也就缩减了市场货币供应量。

效果:①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改变货币供给总量; ② 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并能够改变资金流向。

局限性:①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甚至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其政策意愿; ② 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③再贴现率易于调整,但随时调整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第五篇:中央银行学

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

1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的需要

2统一票据交换和清算的需要

3银行支付保证能力的需要

4政府融资的需要

5监管金融业的需要

中央银行的制度类型:

(一)单一制:1一元制2二元制

(二)复合式

(三)准中央银行制

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置:

1按经济区域设置的分支机构;2按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3按经济区域兼顾行政区域 中国人民银行的体制与组织结构:

1体制:1984年以前是复合式的中央银行;以后是一元制的中央银行

2全部资本归国家出资,由货币政策委员会,内部职能委员会、以经济区划为主兼顾行政区划设置的分支结构。

中央银行的职能:

1传统的方法: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最后贷款人、组织全国的清算)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为政府提供信用支持、管理外汇和黄金准备;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法规;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2业务活动的性质:服务职能;调节职能;管理职能

央行垄断货币发行的意义:

1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的基本保证;2通货稳定的基本条件;3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必要条件;4政府收取铸币税的重要途径

央行垄断货币发行权的基本职责:

1根据国家经济需要掌握货币发行、调节货币流通;

2掌握货币发行准备,控制信贷规模,调节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职能新发展:

1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的职能:央行作为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通过提高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能力,灵活运用利率汇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对全国货币、信用活动进行有目的的调节以影响好干预国家宏观经济,实现预期货币政策的目标和职能。

2维护金融稳定是央行重要职能:央行作为全国的金融行政管理机关,为了维护全国金融系统的稳定,防止金融混乱岁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的设置、业务活动和经济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指导管制。

3反洗钱、管理信贷证信业

影响央行独立性的主要因素:

1法律地位;2隶属关系;3人事制度;4财务独立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之间的关系:

货币发行的原则:

1垄断发行原则;

2弹性原则货币:发行应该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灵活性以适应经济状况变化的需要.3信用保证原则:货币发行应该要建立一定的货币发行准备制度,以使其货币发行有一定的黄金或者有价证券作为担保.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特点:

1存款原则特殊性,强制2存款动机特殊性,职能3存款对象特殊性4存款当事人关系,管理与经济利益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

1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存款类别,金融机构的类型、规模、经营环境)

2规定可以充当存款准备金的内容

3确定存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数量:即日平均余额法、旬末余额法、月末余额法基期:当期准备金账户制 前期准备金账户制)

中央银行债券与商业银行债券比较:

再贴现业务的作用:

1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筹资成本,进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最终影响到一国货币供给.2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具体手段,2告示效应(降低,扩张性)

4产业信贷政策的重要工具(区别再贴现率调结构)

中央银行贷款的特点:

1贷款期限以短期为主;2不以盈利为目的;3不直接对工商企业和个人发放.再贷款业务与再贴现业务的区别:

1业务范畴不同(抵押信用担保)2利息给付方式不同 3贷款回收方式不同 4安全性 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与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的比较:

中央银行买卖证券与再贷款的区别:

1资金的流动性不同2收益来源不同

3经济金融环境要求不同

央行储备资产的作用:1调节国际收支;

2稳定币值;3稳定汇率

央行支付清算系统的类型:

1按经营主体划分:中央银行拥有并经营的清算系统;私营清算系统、商业银行拥有并经营的清算系统。

2清算金额划分: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

3支付清算系统的区域分类:境内支付系统,国际性支付系统。

中央银行支付和清算的风险:

1信用风险;2流动性风险3系统风险

4法律风险5非法风险6操作风险

中央银行会计的职能:

1反映职能2监督职能3管理职能4分析职能

央行金融统计的主要内容:

1货币统计;2信贷收支统计;3金融市场统计4保险统计5对外金融统计 6资金流量 经济统计调查:

1工业景气统计调查 2城乡居民储蓄问卷调查 3物价统计调查 4银行家问卷调查 央行的宏观经济分析

1金融分析(基础货币分析;货币供应量分析;信贷收支分析;居民储蓄存款分析)

2经济分析(工业生产形势分析;农业生产形势分析;投资分析;消费需求分析;市场和物价分析;国际收支分析)

货币政策的特征:

1宏观的经济政策,以总量调节为主;

2间接调节经济的政策;采用经济、法律的手法

3需求管理为核心的经济政策,通过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来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4货币政策的目标具有长期性,采用的具体措施具有短期性、时效性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1最终目标:一国货币政策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要达到的目标,具体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2操作目标:接近货币政策目标的金融变量,具体包括:准备金、基础货币、短期利率 3中介目标:具体包括:长期利率、货币供应量。

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三者与宏观经济的联系逐渐加强,受央行控制逐渐减弱,三者有机构成了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

最终目标的统一性与矛盾性:

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如果一个国家要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就要求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税率,增加政府开支以增加社会总需求,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又将会带来物价的上涨。而如果要稳定物价,势必要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税率,减少政府开支,这样又会导致社会总需求的减少不利于就业的增加。

2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从根本上两者是统一的。物价稳定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经济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有效需求,是物价稳定的物质保证。到那时一国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是常常会采用扩张信用、刺激投资的手段,导致物价上涨。3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当国际收支逆差与通货紧缩并存的时候,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扩大社会总需求、降低利率,反而会导致国际收支逆差进一步扩大;当国际收支顺差与通货膨胀并存时,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是国家收支顺差进一步扩大。

4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提高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会使排挤工人

5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时在未充分就业的时候发生,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会以国际收支平衡为代价

6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带来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本国的出口增长若不足以抵消这部分总需求,便会引起贸易逆差

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抗干扰性

可供选择的中介目标的变量:货币供给量,贷款量,利率,汇率。

操作目标分析:P136

第十章:

金融监管的要素:

1主体:政府、政府授予权利的金融机构、各种民间自律性组织

2对象:银行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

3目标:安全性、效率性、公平性。

4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等

传统的金融监管理论:

1公共利益理论(监管是政府虽公众要求纠正市场失灵的一种回应,目的是:促进市场竞争、防止市场失败、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

2安全优先的金融监管论

3效率优先的市场监管论

4监管的辩证法

5宏观审慎监管理论:整个金融体系为监管对象,整体上把握系统风险的监管方式。目标是:1提高金融体系抗风险的能力

2实施逆经济周期调节,减轻金融周期的波动。

巴塞尔协议:全称: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计算和资本监管的协定。

三大支柱:1最低资本要求:杠杆率设置为风险资本要求补充措施;流动性监管作用提升;风险衡量模型的补充与改进。

2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引入宏观审慎监管,提高监管水平以及监管范围、激励机制完善。

3市场约束:对于资本质量、流动性风险状况、证券化表外风险暴露的信息披露。金融危机的分类:P242

金融危机对金融体系的影响:1金融危机会影响汇率制度的形成和演变;2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会显著下滑;3金融危机会导致证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金融市场大幅震荡。

金融危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对外出口下降;2全球性的通胀;3加大了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进一步对经济构成深层冲击。

下载中央银行学考试重点(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央银行学考试重点(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投资银行学考试重点(xiexiebang推荐)

    商业计划书的内容是什么? 杠杆收购定义及其金融工具。 投资银行 一、 一、名词解释 1、证券做市商(定义及其优缺点): 证券做市商是指在证券市场上,由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证券经......

    中央银行学复习材料

    1.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与商业银行的存款有何不同? (1)存款原则具有特殊性: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而商业银行办理存款业务应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

    货币银行学重点

    1、价值形式: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2、贴现:票据持有者在票据到期前向银行贴付一定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行为。 3、金融市场:进行资金融通的场所。它可以是有形市......

    中央银行学 简答和论述

    1.简述中央银行的业务。(1)主要分为银行性业务和管理性业务,其中银行性业务又包括清算业务、资产负债业务、清理国库业务。管理性业务包括存款准备金管理 ;货币流通管理 ;货币市......

    中央银行学论述题(5篇)

    1. 谈谈你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看法 一般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就是指中央银行周四履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职能时的自主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就是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一......

    投资银行学重点 财大 09级 双学位考试

    名词解释1、 风险投资广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投资于具有高风险和高潜在收益的产业或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或企业。2、 做......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重点

    一.货币与货币制度 1.简述货币的职能。 货币职能主要有:①价值尺度(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职能。 ②流通手段(最基本......

    投资银行学重点整合 - 副本

    投资银行学重点整合 考试范围是第1,2,3,4,7,8章 计算题应该是 1、第二章的新股发行价格的计算,用市盈利的两种方法计算 2、第三章的交易成本的计算 后面的大题老师有说过考的是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