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眼中的组织文化--团总支精神
我眼中的组织文化----浅论国际经贸系团总支精神[国贸青年]
一:塑造组织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们常思考于什么是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在一个组织产生、发展过程中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这样诸如此类的问题,再回答这些问题以前,先引用人力资源学中的定义作简要的概述。组织文化,是指组织中的人们行事的潜规则和价值观。在这种定义前提下,观察组织文化的一个好途径是:当无人监视时,组织内部人员们是如何做的;也就是,当没有领导或者主管告诉他们该做什么或是什么是约束规则时,他们会做什么。在我看来,组织文化是一个集体、一个组织的灵魂,是指导组织内部人员不断向前,达到目标的原动力和精神食粮,在组织的发展过程中构建合理的组织文化也许是很有裨益的。
迪斯尼公司的组织文化之一是将顾客称为客人而不是顾客。一字之差却给人截然不同的感觉。“顾客”,说明去迪斯尼乐园游玩的人们和公司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的,那么就是功利的,我提供场地和设施,而你为此将要付出金钱甚至是劳动,那么彼此之间是买卖的关系,而组织中的成员和组织以外的成员也就是买卖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冰冷的,甚至是不讲感情的,而“客人”却截然不同,客人的对象是主人,主客是一种平等友好,甚至是温暖的,这就告诉组织内的员工,我们对待来我乐园游玩的人们要像对待朋友一样,让来的人们宾至如归,这样的组织文化更能提升员工的服务理念,更能指导他们的行为,所以正如一位去过迪斯尼乐园游玩的“客人”说的:在迪斯尼乐园中你可以尽情享受快乐和满足,并且这种满足是无拘无束的。组织文化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组织文化的前提是愿景清晰,其核心是团队合作、公平对待组织内部成员、积极进取和创新。
组织文化是一种力量,随着组织的发展,它对组织兴衰将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任何一个想成功或者有所进步的组织,都必须充分认识到组织文化的必要性和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组织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曾经说过,今后的500强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企业家已经不能沉迷于过去或现有的成功,扬弃过去,超越自我、展望未来,建立新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是他们的首要任务。竞争的根本就是文化的竞争。
二:组织文化塑造的条件和前提
1:清楚的使命和愿景。但清晰明确的愿景,不是随意就能堆建起来的空中楼阁。它必须是真切的、可感知的、长远的且经得起推敲的;是组织内部可以预见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未来,它必须诞生于全体成员的个人意愿。如果管理者设制的愿景过于超前或宏伟,即使拼尽全力都达不成的话。那么,它就难以激发起组织成员的内在驱动力,而自愿为组织的发展奋斗努力。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在创业初期曾经对他的员工这样说过:我们要做一个可以存活八十年的公司,而且是一流的电子商务公司。于是这一天,和阿里巴巴共同成长的员工们便被赋予了一个远大和强烈的使命。在这样动力的驱使下,马云和他一起成长的“元老们”共同奋斗,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坚定的走了下来,即便有过怀疑,有过失望,但是强大的精神和意识让他们走到了中国甚至是世界的大舞台。
2:奖惩分明。如果不能做到公事公办,那么管理者再多的语言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没有半点执行力,同时在遵循制度的时候,更要注意方法和策略,既要保护核心,又要树立核心价值和威信。
3:善于鼓励组织内部人员,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个过程当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作为组织文化的缔造者都必须具备一种责任意识,不管成员犯了什么错误,都要勇敢并且善于承担起来,积极而努力的鼓励成员,告诉他们,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成功,成功,再成功。管理大师余世伟博士曾经说过,家庭给我们的教育是伦理,告诉该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人,而组织(企业)的教育是规章,是秩序,是学习,只有形成这样的氛围,才能提高凝聚力,才有创新的可能。4:创造一种良性竞争的工作环境。要本着沟通、交流以及学习的态度,促使组织内部员工取长补短,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组织环境以及人际氛围,所谓兄弟同心,其力断金。只有组织内部的员工有一个共同的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适宜的工作环境,才有可能形成员工之间,员工对组织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然而一切的一切都以清晰的愿景为前提,以奖惩分明为保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创造一种良性竞争的工作环境,最终建立属于组织自己的组织文化。
三:国际经贸系团总支的组织文化
1:团结。团结是领导班子的生命,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从国际经贸系团总支的发展来看,领导班子只有搞好内部团结,才能出凝聚力、出战斗力,讲话才有人听、做事有权威、有魄力,才能出智慧、出成绩,什么压力都可以迎刃而解,什么难题都可以解决,才能出人才,有健康成长的沃土,有成就事业的舞台。大家在一起共事,是组织事业的需要、组织的重托、同学的期望。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识大体、顾大局,用高尚的人格以及宽广的胸怀增进团结,用坚强的领导力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维护团结,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护团结,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团结。
在国际经贸系团总支的发展过程来看,团结是我们取得长足进步的根本,实事求是的做好我们应该做的,并且有能力做的事,才能促进组织的长效发展。
但是在团总支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碰到不和谐的时候,但是根本的出发点是为了工作,而不是别的。日本人有个十分优秀的品质,那就是在集体讨论的时候,他们可以怕桌子,摔凳子,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在这个时候,没有领导,没有员工,没有个人利益,只有共同的目标以及解决问题的决心,但是一旦讨论结束,出了讨论地点,他们只有一个声音,不管在讨论过程中你有多么不服和委屈,最终都有能有一个声音,一种行为,并且孜孜不倦的努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事,真团结是大境界。只有真正了解并且践行团结的人,才能得到同仁的尊重,才是组织长久发展的核心力量,不抛弃也不放弃。
2:纪律。我们是共青团的基层组织,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我们的工作相比其他学生组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我们不仅要承担一般学生组织的常规学生活动,如征文比赛,无偿献血活动,社会实践,表彰活动,营销比赛等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承担党团类学生组织的特殊工作,如“二优一先”的评选,五四支部活动月,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考核等,这样的工作内容和性质这就要求组织内部人员不仅要有敢于想象和实践的能力,做出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更要有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以及高尚的人格情操,以保证党团建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的有序进行,而这一切之中最核心的就是纪律。纪律是我们开展常规学生活动的保证,更是我们提高党团建工作质量的保证。
假设一下,如果组织纪律涣散,各部门互相推脱,没有章法,特别是没有责任意识,常规的学生活动该怎么保证在正常的时间和既定的计划下顺利开展,不能顺利开展,我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处理好党团建工作,以组织部为例,一方面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另一方面又要搞好组织工作,如推优,评优等,一环扣着一环,所以只有言出必行,统一行动,才能提高各方面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诚信。诚信是诚实守信的简称,这说明,对国际经贸系团总支的全体同仁来说,一要敢于承认自己犯的错误,不避讳,敢说话;二要守住自己的承诺。
对内来说,只有真诚的对待自己的同仁,大家才会真诚的对待你,彼此信任,才能互通有无,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的氛围,比如团总支内部经常开展的民主生活会,大家把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都“暴露”出来,本着真诚的原则拿出来“晒晒”,或许原本覆盖在彼此心上的灰尘就能随风飘逝,变被动为主动,变不理解为理解,变不信任为信任;对外来说,组织内部任何一个成员都代表着组织形象,和其他组织约定的事情,要言出必行,要讲信用。在和学院学促会合作的那段时间,活动的资金上曾经出现过一些状况,当时合作方提出国际经贸系团总支可以退出,并且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但是我们的选择是必须坚持下去,不为别的,就为了守信和互相理解,并且提出活动的费用我们可以承担力所能及的那部分,一切按原计划进行,最终,这个活动还是取得了赞助,顺利地开展了。还有在第二届“129”大型主题系列活动之无偿献血活动中,合作方是学院青年志愿者队,我们依旧各自分工,互相帮助,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活动取得了预想的效果。
4:热情。这点是每一个组织内部成员在完成某一项工作和任务时都必须坚持的,就是你必须有这份热情。热情是动力,热情是食粮,热情是一个组织经久不衰的秘方。从主观方面讲,热情可以影响自己,更可以感染别人,当组织被这种热情所带动的时候,有什么活动是组织不了的呢?怕的就是那种没有热情的组织者,主管没有热情,导致干事也没有热情,于是遇到情况就推迟,再推迟,直到推至流产。但是最可怕的还是组织者的不热情,会浇灭积极的活动参与者的热心,长此以往,积极的人,换来的还是活动的推迟、流产,这样多次下来,组织中再积极的人也会磨灭了希望。“要搞活动你自己搞吧,我到时候参加就是了,其他的我不管”,使组织者陷入更加孤立的环境。这将是一个凝聚力不断恶化中的集体。所以想拥有一个充满凝聚力的集体,组织内部的热情是决定性的因素。没有热情的组织不会形成自己的风格,很难想象会有什么创新和突破,优异的成绩更是空想,其结果只能是人心涣散,恶性循环。
在国际经贸系团总支的组织文化中,团结是根本,纪律是保证,诚信是原则,热情是动力,这四点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缺一不可,是促使组织不断前进的灯塔,是不断开拓进取的锄犁,是不断高攀的阶梯,只有四维一体,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打造属于自己的性格,才能做当今的风流人物!
第二篇:我眼中的廉洁文化
我眼中的廉洁文化
自古以来,很多人就把“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意思就是做一个不随俗浮沉、质朴高洁的人,这同样也是任何一个正直的人都该做到的基本原则,在我们这个社会中,要是说每个人都大公无私未免太过于不现实。因此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就出现了廉洁与腐败两类截然相反的人群。可能很多人都会以为这只是在政治层面上才会存在的现象,与大多数老百姓都没什么关系,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就更是遥远了。其实不然,仔细想想那些腐败的人,如果从小就可以受到良好的廉洁教育,长大当官后怎么还会贪污受贿呢?这样想来,从小就给我们廉洁文化方面的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在我看来,廉洁文化在很多方面都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廉洁是美德之一。作为一个官员,不论是官大还是官小,只要廉洁就一定可以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因为当他廉洁时,自身的内在素质就会在潜移默化下得到提高,他的处世态度也能让人们相信他,服从他的安排,那么管理自然就顺利多了,廉洁起到的重要性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其次廉洁还有一定的社会效应,当每一个管理者都大公无私地为人们付出,而不是追求个人利益时,一些人的不良习气也会逐渐消除,物欲横流也会很快被抑制住。
换一个角度,来看看我们学生自己。尽管与那些腐败分子贪污几百万是不能比的,但有一些事情还是必须引起我们足够注意的。有些同学可能对于“权力”看得比较重,所以在一些班干部的选举中,就会耍些手段,像拉一些关系比较好的同学来选自己,要不然就是请客或
者是买些小玩意送给他们;再比如两个朋友之间,因为关系好,所以在班上一些事情上就互相包庇、袒护,甚至在考试时彼此作弊… …这些都是一种变相的不廉洁,是朋友之间的所谓“义气”造成的。可能不少人对此不以为然,但是一定得引起足够的注意,否则谁也不能保证这些“义气”以后不会毁了他们一辈子。
让我们看一看古人是怎样廉洁处事的吧!刘宠曾是一个小小的太守但处事公正,一心为百姓服务,所以被升了官。离任时不少百姓送他很多财物但他坚决不收,最后在大家强烈要求下采拿了一枚小小的铜板!所以被称为“一钱太守”;杨振在做官时,一个人在夜晚送给他很多黄金,他同样不要,虽然那人说不会有人知道,但他反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让那人愧怍不已,这就是有名的“杨振拒金”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小学生,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廉洁自守,以身作则,做好本职。廉洁是绽放于人类之树的一朵鲜花,是做人之本、立事之根。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意志”为座右铭,廉洁自守、做一名好学生、好公民。
第三篇:我眼中的日本文化(范文模版)
我眼中的日本文化
提起日本文化,首先我要说的是,我是一个日本动漫迷。因此,我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大部分来源于动漫。其余的对日本的印象,则是通过我们国内的报道,引进的日本电视电影得来的。
由于日本的那段不光彩历史,以及近年来日本右翼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一系列令人不齿的行径,令很多中国人为之愤慨。所以,每当我说我喜欢看动漫,或是说我要学习日语时,我的很多好友都会用一种很轻蔑的语气说:“小日本的东西有什么好看的(好学的)。”之类的话。每次听到这种话,我都会想,我们的想法会不会太极端了,难道所有日本人或日本文化都是不好的吗?难道他们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不见得吧。
我喜欢日本动漫,并且深受动漫的影响,所以我并不“仇日”,但我也没有因为动漫而“哈日”。我希望以一种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日本文化。任何一种文化只要存在就一定有它的价值所在。正如中国文化有它的精华也有糟粕一样,日本文化有不好的地方也有其可取之处。
首先要说的是日本人很有礼貌。中国虽然自称是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礼仪之邦,但是在礼仪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不如日本。日本人非常注重对小孩子的礼貌教育。我曾看过一篇去日本大阪生活的中国人的文章,写的是每天早晨他送孩子去幼儿园,都会看到幼儿园的园长站在学校的大门口,满面笑容的对走进校园的学生大声招呼说:“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走进学校大门,而站在校门边的园长,就一个接一个的对走进校门的每一个孩子面带笑容地大声问候,不疏忽其中的任何一位。一开始他还觉得奇怪,后来也就习惯了,因为他的孩子上小学后也是如此,校长也会站在校门口问候每位学生,而且日本的学校似乎大都如此。如果学校有300名学生,那么校长每天早晨最多说300次“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但如果学校有800名学生呢?也就是说,校长每天要第一个到学校,守在学校门口等待孩子们的到来,有800名学生的话,校长每天就要问候800次!而且不仅仅是一天,而是风雨无阻,天天如此。这就不得不令人心生敬意了。这每天早晨的800此问候,不是给领导,也不是给上级,而是给自己的学生。试问中国的哪位校长会如此呢?现在很多人都说中国的学生没礼貌,虽说不是全部,但至少有一大部分如此。可是仔细想想,这“没礼貌”难道不是由学校、家庭、社会造成的么?中国现行的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幼儿园本应该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地方,可是现在的幼儿园并不是很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反而提前开发孩子的智力。家长们也是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争先恐后的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忽视了最基本的礼貌教育,以至于后来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低下头,谦虚地向日本人学习学习。中国有句老话,叫“身教重于言教”,与其用语言去指点孩子说要如何如何才是懂礼貌,还不如从我们自己开始,用实际行动示范给孩子们看,什么是礼貌。因为在礼貌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大人告诉他“什么叫礼貌”,他也同样会做得很好。
暂且不说这篇文章,从动漫中就可以看出日本人有多么的懂礼貌。日本人在每次开饭前都会说“いただきます”才开始吃,吃完后会说“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出门时说“いってきます”或“いってらっしゃい”,回家时会说“ただいま”或“おかえりなさい”。而在中国,大多数时候是孩子先端上饭碗,也不管父母吃没吃饭,先挑自己喜欢的就开始吃,吃完放下碗就走。出门顶多告诉父母一声,回家后就直奔自己的房间。
虽说日本的很多文化礼仪都来自于中国,但是在文化的延续上,我们真的不如日本,甚至要向日本学习。日本的花道、茶道,最早就是来源于中国。而现在呢,花道、茶道早已在中国消失了,在日本却可以作为一种职业。日本还很注重学习并加以改变,日本的民族服饰“和服”虽起源于日本本土,但却吸收了别国的服装样式仿制;“日本刀”虽是起源于日本本土,但却吸收了唐刀;日本的音乐、建筑保留了大量汉文化的精髓,而这些在中国本土却很少能再看见。
日本的饮食也是十分有特点的,最有名的就是寿司,虽然我并不认为那种东西很好吃,但我的很多朋友却对寿司情有独钟,即便她们不喜欢日本,却仍然认为吃寿司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时尚。
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又出现了很多顶尖的文化。说起秋叶原,很多动漫迷都会很激动,因为在秋叶原有很多的游戏动漫周边店。日本的动漫制作我不敢说是世界最好的,但绝对是顶尖级的。回忆我们这一代的儿童时代,我们多少都看过《美少女战士》《铁臂阿童木》《圣斗士星矢》《千与千寻》《灌篮高手》等很多日本动漫作品。而动漫游戏产业的进步,则是由电子产品带动的,秋叶原同时也是日本有名的电器街。日本的电子产品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
最后还是要说一说日本的动漫。小学时最喜欢看的就是《美少女战士》了,不过也只是断断续续看的。真正开始接触动漫并为之沉迷还是在初中是时经同学介绍看了《犬夜叉》,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动漫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有一段时间甚至是一天不看就不舒服。看动漫是我业余生活的主要部分,我从中得到了很多快乐和启发。很多人都认为动漫不就是动画片吗,只有小孩子才会去看。其实不然,通过动漫我们可以懂得很多知识,不管是做人也好,做事也好,它都能教给我很多东西。但如果是因为看动漫变成了“宅男”“宅女”那就另当别论了。
总之,每一种文化有其不好的一面,也一定会有好的、可以借鉴的一面。我们不能因为那些不好的文化而否定全部,毕竟每个国家的历史是不同的,我们不能以偏概全,而要从客观的角度去衡量一个国家的文化,善于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以上便是我眼中的日本文化。
第四篇:我眼中的文化自信
我眼中的文化自信
丘吉尔曾说:“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足以说明他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与此相同,***所提出的“中华民族所需要的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的发展为条件”也极大的表明了他对文化的重视程度。文化自信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影响我们每个人的选择。
(一)渊源
从魏晋风度到盛唐气象,从唐诗宋词中所体会到的名士的高尚品格,中华文化作为源远流长的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内心,有太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灵气豪气,有杜甫“安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豪士尽欢颜”的忧国忧民,有儒家“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我们在这些思想的浸润中长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
追溯到现在,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造、凝聚升华,从而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文化产业方面的提高
于文化产业来说,不仅需要内部消化,更需要走出国门的支撑。有鉴于此,我们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时刻谨记“中国品牌”的概念。也就是说,在文化产业领域,我们需要塑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需要有“走出去”战略的支撑。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不断塑造“中国品牌”的形象,而近年来,国产的电视剧“走出去”也正在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而这对于整个文化产业树立“中国品牌”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既然如此,这样的脚步就需要加快。
文化产业腾飞成为文化自信还需要打好“创新”牌。我们知道,文化产业更是需要自主知识产权的。既然如此,对于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就需要牢牢抓住“创新”这张牌,对于每个产业来说,都应该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只有牢牢把握“创新”这张牌,才能欣喜看到文化产业腾飞过程中,是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完成的。而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完成的话,我们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文化自信的提升。因为对于文化自信来说,如果没有在“创新”的基础上,注定就会丧失底气。
(三)决心
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要有真正的担当,就必须要有真切的责任心,而要有真切的责任心,就要对我们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真信、真懂、真干,这就需要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因为文化自信的增强不仅是一种数量级别的提升,更多的乃是一种质量级别的提升,只有在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上都获得提升的文化产业腾飞,才能够带来真正的文化自信。
我们需要牢牢记住的就是要打响“创新”牌,更是需要将“中国品牌”擦亮。在这样的基础上,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他还指出:“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随着文化产业腾飞,也就注定能够带来文化自信的提升。
最后总结说,应集百家之长,实际上也就是完成人类文化的集大成工作。在这个意义上,才会有终极性的文化自信,自然也就有了自在的、自足的文学创新,就像李白在完全的自足中挥就千古绝唱一样。
第五篇:我眼中的“红楼文化”
我眼中的“红楼文化”
摘要:《红楼梦》站在中国小说的巅峰,不仅因为其故事结构的精妙,故事内容的丰富,更因为《红楼梦》囊括了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红楼梦》中,服饰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建筑文化等等包罗万象,可以说,《红楼梦》算得上是中华文化届的百科全书,本文就从《红楼梦》的故事背景、蕴含的文化类型展开论述,简要阐述了我眼中的“红楼文化”,并介绍了《红楼梦》的深厚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红楼;文化
一、《红楼梦》的故事背景
《红楼梦》一直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上百年来,无数人为四大家族盛极而衰的落魄境遇而感概,无数人为宝黛二人情比金坚的爱情故事而沉醉。
然而,书如其名,《红楼梦》终为一梦,种种故事,皆为梦境。作者在第一段中,就率先表明了自己撰写《红楼梦》的缘由:“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通过这句话,奠定了《红楼梦》这本书神秘的基调。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两条信息。一是书中的故事有真有假;二是本书的故事背景为“通灵”之说。也有“…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这样的一句话也说明,写《红楼梦》的第二个原因是为了记录闺友闺情。
当然,书中也有神话故事,即“顽石传说”,作者借一僧一道之口道出:“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联属,瞬息间则又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有趣的是,一僧一道此时将红尘人世描绘成这样一番荒唐景象,而当他们回过头来,答应了顽石的请求之后,他们又将人间称为“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描写,也表达了作者对世俗事物的爱与恨。
二、《红楼梦》中的文化类型
《红楼梦》之所以在中国文化底蕴深厚的背景下依然屹立于中国小说之巅,不仅在于故事结构精巧、内容丰富,更在于故事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服饰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等皆有覆盖,算得上是文化界的百科全书。书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不仅增加了小说的文化价值,而且促进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也有助于人物的刻画。这一部分从语言文化、服饰文化、酒文化和茶文化做了简要概述。
(一)语言文化
在《红楼梦》中,每一个人物的语言和自己的身份始终是息息相关的,换句话说,人物的语言发展永远没有脱离过他们自己的身份。家庭妇女、贵族官僚、豪门子弟、男女奴仆、僧道娼优、医卜星相,各有其用语,绝不混淆。比如:
1.刘姥姥初次谒见贾母
刘:请老寿星安!
贾: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
贾: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有了。你们这些老亲戚我都记不得了……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儿们顽笑一会就完了。
刘: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们想这么着不能。
贾:什么福?不过是“老废物”罢了!
通过简短的对话,一个贫贱而懂世故的乡下老婆婆和一个富贵而有闲情的城里老婆婆的形象立马就生动形象的浮现在脑海中。
2.赖大妈妈孙子忽然做了知县,面对凤姐的道喜
她说:“我也喜,主子们也喜!若不是主子们的恩典,我这喜从何来?……前儿在家里给我磕头,我没好话,我说:“哥儿,别说你是官儿了,横行霸道的!……虽然是人家的奴才,一落娘胎胞。……上托主子洪福,下托着你老子娘,也是公子哥儿似的。……你那里知道那‘奴才’两个字是怎么写?只知道享福,也不知道你爷爷和你老子受的那苦恼!熬了两三辈子,好容易挣出你这个东西。……你一个奴才秧子,仔细折了福!”一个通过多年吃苦而取得了地位的老奴才在教训那凭仗主子势力而跳了阶级的小奴才的画面就形成了,光是阅读这一段话,便使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贾宝玉在父亲面前,在祖母和母亲面前,在姊妹们面前,在丫头们面前,在那群豪华公子们面前,在男仆小厮们面前,采用的词类语法是各不相同的。作者通过人物语言表现人物个性,语言总是那么合理的宝钗,语言总是那么直率的湘云,语言是那么爽利泼辣凤姐,语言是那么尖酸刻薄黛玉......《红楼梦》做到了高度的“性格语言”,所以我们在听到某种说话的风格就会立刻联想到《红楼梦》中某个人物的语气。翻阅《红楼梦》,可以发现生活处处都是那些人物以及每个人不同的声音:只有贾政一见宝玉就骂他“满脸私欲”“管窥蠡测”的;只有宝玉在黛玉面前总爱说“你放心”或是说“你死了我做和尚”;只有刘姥姥才会在大家吃螃蟹时,在旁边掐着手指头计算“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
《红楼梦》的题材内容太丰富了,书中一个家庭为中心展开描写,外延到社会的各部门;从社会的最高层的宫闱、贵族,直到市民、奴仆、乡农。书中用的语言包罗万有,无所不备。书中的部分情节以人物语言巧妙连接,如大观园试才题对就靠贾政与宝玉的对话,其间又插入几句清客的话,话虽然多,却一点也不觉得烦冗。书里边的人物同时还能给我们讲故事,第十九回宝玉讲香芋的故事,第二十二回宝钗讲述南宗六祖惠能取得法嗣的故事;第五十四回贾母讲十个中国媳妇求嘴巧的故事,有的是自己杜撰,有的是讲历史,读之均不觉其长。第四十六回写贾赦要纳鸳鸯为妾,邢夫人谋之王熙凤,那王熙凤说的两番长话可比得上《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
《红楼梦》更多的是通过简短的对话来表达内容、刻画人物,从而感染读者。比如:
第七回焦大骂大总管赖二“你也不想想,焦大太爷跷跷脚比你的头还高呢。”一句话就显示出焦大居功傲人,瞧不起管家的神态。
第十回贾蓉问张太医,秦可卿的病与性命有妨无妨,这本是很难回答的,张太医这么说:“人病到这个地位,非一朝一夕的症候,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了。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说得何其得体、有分寸。
第二十四回醉金刚倪二让贾芸带口信说今天不回家了,倘家里有事“明儿一早到马贩子王短腿家来找我。”
第二十六回冯紫英说脸上的青伤是因“前日打围在铁网山教兔鹘捎一翅膀。”各用一句话便拓宽了《红楼梦》触及的范围。
读《红楼梦》的人物对话不觉其长,还由于作者在对话中运用了大量的民间口语,包括俚词、俗语、谚语、隐语、歇后语、警言等等,如“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黄鹰抓住鹞子的脚”、“雀儿拣着旺处飞”、“聋子放炮仗──散了”、“黄柏木作了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偷来的锣鼓打不得”、“一个巴掌拍不响”、“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蝎蝎螫螫,老婆汉象的”,“又没有烧胡了洗脸水”、“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树倒猢狲散”、“登高必跌重”......。
《红楼梦》的语言来源于现实生活。通过作者的精心改造和提炼,它被用在书中的几个简短情节中。
作者在书中曾明确地指出他运用语言的奥秘:“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第四十二回薛宝钗总结林黛玉的话)既来自生活,也并非照抄照搬,而是撮其要删其繁,即用《春秋》微言大义、一字褒贬的方法,而且还要加以润色。
(二)服饰文化
服饰,是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道是:“人靠衣裳,马靠鞍”。《红楼梦》里人物服饰的描写,堪称经典。作为中国一部清代小说,《红楼梦》不失为一部清代满汉服饰大全,小说中的服饰进行描写,可谓是对满汉融合发展时期对于服饰文化的全面系统阐释。
1.王熙凤的彩绣辉煌。林黛玉初入贾府时,大家在贾母房里都敛声屏气的谈话,突然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话一落,一群媳妇就挤在一起,从后门进来。她就是王熙凤,她是这样描述王熙凤的衣服的: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其中的朝阳五凤挂珠钗大有不同文章,是王熙凤自己特有的首饰,凤鸣朝阳在古时文化象征着罕见的佳兆,更见凤姐这个身份的超凡。再看看它的衣服,淡褐色的蝴蝶穿着鲜红的缎子窄上衣,五颜六色的雕花蓝银色老鼠外套,翡翠花飘裙。冯风格颜色明亮,服装和色彩斑斓的,凤姐首秀,秀出来的一是华贵。从材质方面来看,凤姐的佩饰和衣料涉及金、玉、珠、洋缎、皮草、丝绸(洋绉)等,都是极高档建筑材料,可谓企业价值以及不菲;从纹饰、样式发展来看,朝阳五凤、赤金盘螭、缕金五彩刻等都是通过工艺技术复杂、制作需要考究之物,在等级制度分明的封建社会时代,只有一个贵族生活才能真正享用的。比如“刻丝”,也就是“缂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2009年9月,缂丝又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张扬。黛玉初进贾府,众人都是敛声屏气、恭肃严整,而那个迟到者凤姐却以一种放诞无礼的方式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外露张扬之气扑面而来,而其服饰的颜色也与其这样的性格配合出场。比如大红洋缎窄褃袄,红色历来被视为热情奔放的颜色,凤姐鲜艳而热烈的大红色窄褃袄作为主色,闪闪发光的金丝珠髻、赤金的项圈,与豆绿宫绦、浅粉色的玉佩、撒花的裙摆交相辉映,凤辣子的气场十足。
三是聪明。在现代社会礼仪规范中,不同的场合要有不同的着装,既显得自身得体,又是对别人的尊重。黛玉作为贾母唯一的外孙女,身份是非常尊贵的,在贾母心中的位置与宝玉同等,这一点凤姐非常清楚,所以在黛玉初进贾府时,她是着正装出席的,头饰精致、衣服华贵,显得非常重视。对黛玉的重视,就是对贾母的尊重;对贾母的尊重,就能得到贾母更多的认可,凤姐在贾府的地位就会更稳固,凤姐的聪明也从中凸显。
宝玉的金冠绣服。《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穿着中国可谓是金冠绣服的典型企业代表。黛玉和宝玉第一次见面,穿的是这个: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束发的紫金冠,所谓的紫金冠,又名太子盔,多用于王子及年少的将领,前扇为额子,后扇在圆形头盔顶上加多子头,左右挂长穗,背后挂一排短穗。还有那二龙抢珠金抹额,也是由珍珠、镶金的材质,加上两条活泼生动的祥龙,更显示宝玉作为年轻公子的朝气。这里谈及的抹额本只是一种普通配饰,到了清代成为了富人彰显财力的一种饰品,宝玉的二龙抢珠金抹额更是用料不凡,间接彰显出贾府的荣华富贵。再看其穿着中有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袖,宝玉素爱红衣,曾多次装着,而他爱红许是前世就已注定,宝玉前世所居是赤瑕宫,赤便是红。从对宝玉着装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其以“金冠绣服”为主,并且在清朝以黄色为贵,宝玉所着或多或少含有金色,这些工艺复杂,价格不菲之物凸显出宝玉身份的非同寻常。
为了塑造一个“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的“混世魔王”,曹雪芹对笔下这位第一号人物贾宝玉的服饰色彩作了尽情的描绘。是最好的,最昂贵和最精致的,尤其是在服装方面。例如,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服装,这是古代皇室和官僚贵族的规则。宝玉在初见黛玉时,是刚刚从自己庙里还愿回来,头戴紫金冠、身穿排穗褂、脚登小朝靴,俨然是正装打扮;向贾母请安之后,便换上了半家居的打扮。
《红楼梦》所注重的服饰色彩描写是作者形成其文学语言丰富人物形象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曹雪芹异彩纷呈精美绝伦的细腻的笔触,似乎把我们引入了一个展览服装色彩绚丽的世界,让人惊叹、惊叹。
(三)酒文化
一是酒类繁多。《在《红楼梦》中,酒的存在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宴会都是不可或缺的。书中喊得上名字的酒类便有几十种。如年节酒、贺喜酒、接风酒、赏灯酒、赏月酒等等,名目繁多。曾被两次提及的惠泉酒,顾名思义是用惠泉水酿造的糯米酒,酒色为琥珀色,晶莹明亮,其味清醇,经久不变。它本是普通的黄酒,后期却逐渐成为了宫廷御用酒。第一次提及是第十六回中,贾琏护送黛玉回姑苏料理父丧之后回京,顺便带回来了一些惠泉酒,凤姐设宴为他接风,贾琏吃饭时同凤姐及其乳母赵妈妈一同品尝了。第二次则是六十二回宝玉生日在怡红院宴饮时,曾学戏的芳官对宝玉提及,我先在家里,吃二三斤好惠泉酒呢!
二是酒器繁多。酒器是酒的载体,贾府作为豪门,家中酒器自然繁多。如缸、坛、海、爵、壶、盏、杯等等。其不仅可以反映了酒文化,也从侧面进行一定影响程度刻画了人物形象。三十八次,黛玉喝酒的时候,拿起一杯海棠、冻石和香蕉叶。脂砚斋批道:妙杯!非写杯,正写黛玉。“拣”字有神理,盖黛玉不善饮,此任性也。根据相关文献记载,海棠的冰石芭蕉叶杯是半透明的,大概是一个像盘子一样的浅酒杯,而且它的杯形像海棠,所以这个杯子不仅很小,而且很浅,很符合黛玉的柔弱和柔弱。反观冯紫英与宝玉等一同宴饮时,在离宴前,冯紫英站着一气而尽了薛蟠与宝玉劝酒时倒的两大海酒。这里提及的“海”就是一种酒器,在古代,人们把盛酒的大型器具称为海,一气而尽展示了冯紫英的豪迈,也可以从中看出宴饮时众男子皆是海量,你一海,我一海,不难想象到他们一同豪饮的画面。
三是行酒令。酒令在中国传统酒文化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可以在饮酒时活跃课堂气氛,行酒令分雅令和通令两种,通令主要内容包括划拳、抽签、猜数等,因其具有简单直接参与性强,容易出现活跃气氛,受到一个普通人民百姓的喜欢。雅陵在文人和士大夫中很受欢迎,需要即兴创作,对行酒令者的智慧才华和机敏度要求较高。《红楼梦》中的酒令大多便是雅令,由此还闹了几个“笑话”。在第二十八回中,宝玉、薛蟠众人宴饮时提出行酒令,薛蟠恰巧是不喜学术之人,对吟诗作对一窍不通,当即站出来说“我不来,别算我”。第四十回中贾母提出行酒令,一将规则说完,刘姥姥这个山村老妇便慌了,她怎知如何对对子,便摆手道:“别这样捉弄人家,我回家去了”,引得众人大笑。而其中所涉及的牙牌令,玩法大概是行令时宣令者说一张,受令者答一句,说完三张后将其合成一副,不论是俗语还是诗词歌赋,都要求押韵。由此也可看出雅令的难度,绝非一般人可以掌握。小说中加入行酒令的片段,不仅增加了《红楼梦》的趣味性,也从众儿女所作的诗词歌赋中反映出他们的性情与结局。
(一)茶文化
一是择水之妙。四十一回中,贾母等人前去栊翠庵,在妙玉捧上茶后,对茶颇为讲究的贾母便问泡茶的水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听毕,这才拿起茶喝了半盏。想必我们大家学习都有自己了解,在对饮茶有研究工作的人眼中,水的选择是极为重要关键的。《梅花草堂笔谈》中提及: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指出茶叶用水炒时,水的作用往往大于茶,同一种茶和不同水的区别可能很远。其中一个原因是茶叶中所含的物质只有经过水的提取才能发挥作用,品茶过程中的舒适度也与水息息相关。妙玉把道士带到了熙春。看到熙春不忍心拒绝熙春的要求,熙春留下来和他下棋,坐下聊了一整夜,而熙春自己煮茶,用的水也是前一年的雨水。除了通过雨水,雪水煎茶在文中我们也有提及。《红楼梦》中用雨水煎茶在第一百一十一回中也有提及,妙玉带了道婆行至惜春处,当时见惜春可怜不忍拒绝惜春的请求,便留下与其下棋,坐谈一夜,惜春亲自烹茶时,所用水亦是上年蠲的雨水。除了雨水,雪水煎茶在文中也有提及。宝玉、黛玉至妙玉处时,宝玉细品了妙玉所沏之茶,认为这茶果真让人轻浮无比,黛玉便问这茶所用之水是否也是雨水,惹得妙玉冷笑,说林妹妹分辨不出水的好坏。而此处所用水便是妙玉五年前收集的梅花上的雪。雨雪煎茶在古代极为盛行,自然界中的雨水、雪水被认为是纯软水,而软水各种矿物质含量少,泡出的茶色较亮,茶中有效物质也溶解的更多,因而茶味也更浓。
二是茶具之精。贾母至栊翠庵品茶时,也展现了古人对茶具的注重。妙玉给贾母献茶时,所用茶具是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加上成窑五彩小盖钟。这个中国茶具是有价值的,据有关史料显示,与之类似的在清朝初期便价值百金。而黛玉、宝钗、宝玉三人所用茶具分别是杏犀礄、瓣匏斝、绿玉斗。杏犀礄为犀角茶具,形状类似于钵杯型小巧,符合林妹妹体柔不宜多饮茶的形象。瓣匏斝杯子后有一小字是“晋王恺珍玩”,晋王恺曾官至将军,权力极大,生活也十分奢侈,能使他珍玩的,足可见其杯子的珍贵。而宝玉所用乃是妙玉日常饮茶时所用的绿玉斗,使得宝玉笑道他两个用的就是奇珍异宝,到我这里就是普通玩意儿了。妙玉便反驳他说,只怕你家里也不一定能找出这么一个俗器来。从妙玉各种珍贵的茶具中,你可以看到他非凡的人生经历。
三、我眼中的“红楼文化”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 :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当然是鲁迅先生对于红楼梦极高的评价。常言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红楼梦》在今天成为了一部享誉全球的名书。然而,在作者曹雪芹编写这部故事的时代中,小说是被士大夫之族,正统的各知识进行分子所不齿的。他们认为这部小说很难达到极高的雅致。而且极其枯燥乏味。这不得不说是中国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禁锢学生思想的结果。如果用百年前封建阶级的观念来阅读《红楼梦》。书中描写石头“幻形入世”,简直荒唐;描写大观园里儿女情长,男女之间卿卿我我,恩恩怨怨的情爱故事,也是荒唐;描写贾府这种钟鸣鼎食之家逐渐腐败没落的故事,更是荒唐。或许也是因为当时时代知识分子的这种对小说不屑的风气,曹雪芹才解嘲似的称自己的作品为“一纸荒唐言”。
但《红楼梦》绝不是为了给人们留下一个消除无聊,消愁破闲的长篇故事,而是要将这“历经离合悲欢炎凉世态”一生的经历都重现出来,并加以艺术的修饰与概括。于是乎,《红楼梦》塑造出各种各样活灵活现的人物,来表现曹雪芹对于人生,对于时间,对于社会的自我认识。而曹雪芹心中难以言说的感悟与感慨就寄托在这一步红楼梦中。《红楼梦》一书虽是小说,但在我看来,却更像是一部自传,这书中有忏悔、有体验、有领悟。每个作者的作品中不可避免的会隐含一些自己的亲身经历,往往会将自己身边的人或事不知觉的写进去。《红楼梦》最终的结局是充满挫折与痛苦的,甚至可以说是毁灭的。如果曹雪芹不曾经历过失去,不曾体会痛苦恐怕也难以将书中的故事写的如此深刻,真切。对我们来说也是如此,如若我们不曾体会失去何来拥有,不经历挫折何来坚强,没有拿起又何来的放下。
整本《红楼梦》从拼命活着的普通人到无事可做的富家子弟,从默默无闻的戏子到大权在握的宰相。不管书中人物的地位多么低下,生活多么凄凉,生活多么平凡,曹雪芹都用自己的妙笔活灵活现的将他们仔细刻画。这其实也体现着曹雪芹的一片博爱之心,他关注并同情着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悲惨。于是就在作品中让他们得到自己应有的价值与尊严。如此一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红楼梦》有着“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评价了。
四、《红楼梦》中的文化价值
《红楼梦》诞生在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后期,因此,在它之前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就自然成为它先天的营养,所以它所继承的文化传统,要比在它之前的那些长篇小说,丰富而深厚得多。从它包容的社会经济生活面和思想文化内涵、艺术发展成就来说,它又具有最丰富、最广阔的社会工作生活和最深厚的思想教育艺术内涵。《红楼梦》不仅反映了我们昨天的生活,也反映了我们今天的生活。《红楼梦》中描写的许多传统文化精髓,不仅活在小说中,而且经过考证,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作品提供的书中人物的生活实践涉及哲学、历史、考古、社会、建筑、地理、园林、水利、科技、经济、政治、人口、生态、统计、文学、艺术、方志、宗教、医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涵盖了中华民族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更重要的是代代相传,成为今天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现实生活中活态存在的文化内容。
《红楼梦》中用大笔篇幅描写传统文化,贯穿全文,极大发展丰富了该小说的文化知识底蕴,增加了趣味性,但其作用研究并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此。从文化的描写上,也从侧面突出了人物的性格,暗示了每个人不同的结局。它所包含的文化无法用三两句话来解释。它不仅包含语言、服饰、茶和酒,还包含民俗、中医、园艺、建筑等。《红楼梦》既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展示了一种具有独特精神的文化现象。
参考文献:
[1]李辰东.红楼梦在艺术上的价值[M].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第三辑.131.[2]成穷.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化[M].上海三联书店.1994(4).[3]卢兴基,高鸣鸾编:《红楼梦的语言艺术》[M].语文出版社,1979年.[4]俞平伯.红楼梦研究[M].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5):77.[5]周汝昌.红楼梦与中国文化[M].工人出版社.1989(2):13.[6]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团结出版社.2002:123.[7]林语堂.眼前春色梦中人.林语堂平心论红楼[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
[8]贾峰.红楼梦服饰话语研究[J].南京大学,2020年.[9]章方松.红楼梦服饰与色彩的艺术意味[J].红楼梦学刊,1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