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教材“认识小数”的编排思路及主要特点(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08:39: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教材“认识小数”的编排思路及主要特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教材“认识小数”的编排思路及主要特点》。

第一篇:苏教版教材“认识小数”的编排思路及主要特点

苏教版教材“认识小数”的编排思路及主要特点

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广大教师十分熟悉的传统内容。其中,对小数的认识在“数的认识”这个内容序列中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一方面是因为小数与整数、分数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通过认识小数不仅可以丰富和加深对整数以及十进制记数法的理解,而且能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经验、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与小数有关的现象和问题,通过认识小数有助于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广泛应用,促使他们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更多有意义的问题。

根据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以及后续学习的需要,小学数学教材通常会将小数认识的内容分两段安排:第一段侧重结合简单生活情境教学一位小数的认识,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第二段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在相对抽象的层面初步形成对小数知识的结构性认识,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打下基础。尽管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教材大都遵循上述编排思路,但在一些具体内容和相应教学活动的安排上,还是存在一些不同做法的。本文将结合笔者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对苏教版教材中“认识小数”内容的编排思路和主要特点做一些具体分析,供老师们教学时参考。

一、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

苏教版教材依据《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的具体要求,把“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进行教学。从对数的已有认识来看,此时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整数,知道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数值是不同的,相邻数位的计数单位都遵循“满十进一”的基本规则;也已经分两次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分数,知道将一个常见的计量单位(如1元、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这个单位的十分之一,几份就是这个单位的十分之几。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苏教版教材按如下的思路编排小数的初步认识:首先通过测量长度的问题情境引入对整数部分是0的一位小数的认识,接着通过购买物品的问题情境引入对整数部分不是0的一位小数的认识。以此为基础,教材又着眼于小数与整数的联系和区别,结合例子具体说明什么样的数是整数(自然数),什么样的数是小数,并简单介绍小数中的小数点、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含义。在学生初步理解简单一位小数的基本含义之后,教材又安排两道例题依次教学简单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容易看出,这里安排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对一位小数的已有认识,引导他们应用对小数含义的初步理解自主探索相关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上述编排思路以及相关的活动安排主要有如下一些特点。

第一,注意让学生较为全面地感知小数的实际应用背景。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米数,物品的价格不是整元数,这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用到小数的两种情境。为此,教材中的几道例题不仅涉及购买物品的情境,而且涉及测量长度的情境。同时,教材中的习题也安排了很多测量长度和购买物品的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背景读、写小数,解释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加减计算,从而不断丰富对小数含义的认识,加深对小数实际应用价值的体验。

第二,借助直观不断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尽管这部分内容只要求学生结合简单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一位小数,但考虑到小数的本质是抽象的,所以教材注意借助直观手段进

行适当的渗透和孕伏,以启发学生在活动中形成一些有益的感悟,不断提升对小数的认识水平。除了要求学生在直条图和正方形中涂色表示一位小数之外,教材还十分重视在直线上描点表示小数的练习,并引导学生结合操作过程开展适当的思考。例如,练习十一中的第3题,通过在直线上填数以及回答“填出的数中,哪个最接近0.5?哪个最接近3”这个问题,既有助于学生再次体会一位小数的含义,又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明确相关小数的大小和顺序,感受整数与小数的内在关联,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第三,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合理灵活地获取知识。在教学零点几的认识时,先让学生联系分数的含义独立思考“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4分米呢”,再直接告诉他们“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0.5读作零点五;4/10米还可以写成0.4米,0.4读作零点四”。教学几点几的认识时,先鼓励学生利用对零点几的已有认识和日常生活经验试着用“元”做单位的小数表示1元2角和3元5角,再通过直接叙述对相关小数的读、写方法进一步加以明确。教学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时,则侧重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选择富有个性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编排有收有放,有助于发挥不同学习方式的作用,体现了对学生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知识建构方式的准确把握。

二、关于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苏教版教材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进行教学。此时,学生不仅已经完成对整数的认识,能够正确进行整数的四则运算,而且也已经初步认识了负数。换句话说,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初步形成关于整数的认知结构,此时相对集中地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方面能满足学生进一步扩大认数范围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巩固和加深对整数的理解,并为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做好准备。根据知识自身的逻辑关联,以及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已有认识和经验储备,苏教版教材将这部分内容分成三段进行安排:第一段侧重引导学生概括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数位名称及其顺序;第二段,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和应用小数的基本性质,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第三段,侧重引导学生学习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较大的整数,初步了解小数的近似数及其求法。

在这三段内容中,第一段内容不仅体量最大,涉及的知识点最多,而且在整个小数的知识体系中处于最为核心的位置。为此,苏教版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富有层次地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对小数意义的建构。教材首先在“长度背景”中引导学生依次用“米”做单位的分数表示几分米、几厘米和几毫米,同时由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类推出“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进而基于上述认识对小数的意义进行初步的归纳。接着,通过在表示整数“1”的正方形中进行涂色操作,以及相应的讨论交流,不失时机地介绍小数的数位名称及其顺序、计数单位及其进率,从而使学生在更为抽象的层面把握小数的基本特点。最后,结合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通过对一个带小数中各个数位上数的含义的讨论以及填写“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操作,一方面将整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衔接起来,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拓展和完善对小数的已有认识。上述编排思路以及相关的活动安排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依据对整数的已有认识以及对分数和小数的初步认识进行合情推理。学生对整数的已有认识以及对分数和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他们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教材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理解小数意义过程中的支撑作用,着力引导他们基于一

些熟悉的知识结论进行合乎逻辑的推想,从而不断获得各种新的认识。教学小数的基本含义时,先让学生根据米和分米的关系,将1分米和3分米分别改成用“米”做单位的分数和小数,有效唤醒“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的已有认识;再要求学生依据米和厘米、米和毫米的关系,试着将1厘米、4厘米、12厘米以及1毫米、40毫米、105毫米等改成用“米”做单位的分数,并由此类推出“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进而由此联想到更多位数小数的含义。教学将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时,先让学生应用对多位数大小及其组成方法的已有认识,判断把3844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小数后整数部分是多少,再由此进一步推知小数部分,并总结改写的一般方法。这样的安排既遵循了知识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又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提供了合适的空间和必要的机会。

第二,借助几何直观逐步完成对小数概念的初步抽象。如前所述,本单元所认识的小数本质上属于一类特殊的分数,而分数的本质就是将自然数的基本单位不断均分的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将具体情境中获得的相关认识适当加以抽象,以便于他们在数的层面进一步感悟小数的本质内涵?基本的方法就是把抽象的数概念与直观的图形联系起来,充分挖掘并利用相关概念中的直观成分,让学生借助几何直观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体验。这方面,苏教版教材中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安排。首先,教材多次呈现用正方形或正方体表示的整数“1”,要求学生或根据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相应的分数、小数,或在图中涂色表示相应的分数、小数。容易看出,这里的正方形或正方体不再是“1元”、“1米”等具体的数量,而是相对抽象的自然数“1”,这就使得学生原有的认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除了用正方形或正方体表示整数“1”,教材还多次要求学生在直线上描点表示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一方面引导他们从数的顺序的角度沟通小数与整数的联系,把对小数的认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另一方面,也启发他们在描点和填数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更多有益的感悟。例如,在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尽管小数的大小不变,但相关小数的计数单位却变了。又如,将直线上相邻两个整数之间平均分成10份,得到的每个等分点都可用来表示一位小数;将直线上相邻两个一位小数之间平均分成10份,得到的每个等分点都可用来表示两位小数;照这样一直均分下去,还可表示三位小数、四位小数,等等。换句话说,直线上任意两点之间可以表示出无限多个小数。

第三,联系小数的含义自主探索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方法。在教学小数的基本含义、数位名称及其顺序、计数单位及其进率之后,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导他们充分利用对小数的已有认识,从不同角度探索并理解小数的性质和大小,积累探索学习的经验。

教学小数的性质时,首先创设了比较0.3元和0.30元是否相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或联系0.3元和0.30元表示的具体钱数确认0.3=0.30;或借助在正方形中的涂色操作确认0.3=0.30;或依据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由1个0.1等于10个0.01推知3个0.1等于30个0.01,也就是0.3=0.30。接着有创设了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大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小数的基本含义,通过把0.1米、0.10米和0.100米分别改写成以分米、厘米、毫米作单位的数量,推知0.1=0.10=0.100。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比较上述活动中得到的两个等式,水到渠成地归纳出小数的性质。

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时,教材同样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联系小数的意义开展探索性思考,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小数的理解。例如,在引导学生比较0.6元和0.48元 的大小时,教材一方面启发学生依据这两个小数所表示的钱数多少进行判断,知道0.6元就是6角,0.48元就是4角8分,因为6角>4角8分,所以0.6>0.48。另一方面,则启发学生通过对每个小数所包含的计数单位的分析做出判断,即如因为0.6是6个0.1,也就是,60个0.01,0.48是48个0.01,60个0.01一定大于48个0.01,所以0.6>0.48。容易看出,上面提到的比较方法尽管思考角度不同,但其实都离不开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换句话说,对小数意义的认识,是学生探索小数大小比较方法不可或缺的知识基础和逻辑前提。

第四,联系实际生活不断拓展小数的应用范围。无论是整数还是小数,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合适的数描述相关的数量,二是通过用数描述相关的数量进一步刻画数量的多少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之后,教材接着安排“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以及“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两个内容。这两个内容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在现实背景中应用小数,在不同角度的应用中丰富和加深对小数的认识。

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这不仅是因为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数量更加清晰、简洁,便于理解和把握,而且是因为人们能够从中获得更多有意义的信息,从而也就有助于积累和发展数感。例如,用319.68万平方千米和115.2万平方千米分别表示我国山地和平原的面积,不仅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出这两种地貌的面积大小,而且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理解上述数据信息,即如我国山地的面积要比平原的面积大得多,山地面积差不多接近平原面积的3倍,等等。显然,形成上述判断对培养和发展数感是十分有益的。

用近似的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量,是小数的又一类重要应用。因为在实际的测量、统计和计算中,人们常常得不到准确的结果,只能用很接近的数值进行表示。例如,统计一个城市的人口时,由于居民的迁入、迁出和出生、死亡,人口的数目随时都在变化,很难得到准确的人口数;又如,在计算圆的周长或面积时,我们都要使用一个常数π,这个π的准确值也是无法求出来的,只能根据需要截取合适的近似值。用小数表示近似的结果不仅十分方便,而且还可以通过精确到不同的数位表示不同的精确程度。所以,让学生初步了解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初步学会用近似的小数表示相关的数量,有助于他们拓宽知识视野,更加全面地感受小数的意义和价值。

三、关于小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一般来说,“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个单元的内容所涉及的小数,主要是指“十进小数”,也就是可以由“十进分数”改写而成的小数。事实上,除了上面提到的“十进小数”,还有两类十分重要的小数,一类是无限循环小数,另一类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其中,无限循环小数可以由不能转化成十进分数的那些分数改写而成,无限不循环小数则不能由分数改写而成,它属于无理数的一种形式。为了让学生对上述不同的小数有所了解,苏教版教材在后续教学中也做了适当的安排。

首先,教材结合计算小数除法时“总也除不尽”的情形,利用“你知道吗”这个栏目分别介绍了“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等概念,同时还介绍了无限循环小数的一般表示方法。这样的介绍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小数除法运算过程和特点的理解,而且有助于他们完善对小数的认识,知道计算小数除法时,可能会除尽,也可能除不尽,对于除不尽的结果,既可以用近似值表示除得的商,也可以用循环小数表示。

其次,结合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教学,引导学生在计算和比较中进一步认识到:有些分数能够化成有限小数,有些分数是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而这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本质就是无限循环小数。

再次,教材在介绍圆周率的含义及其数值时,还明确指出:圆周率用π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这样的介绍,既指明了圆周率的数学本质,又是对前面提到的无限小数概念的进一步完善,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数学思考,并为将来形成完整的小数知识体系提供支持。

此外,教材还结合小数乘、除法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索并发现如下两个计算规律:“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两条计算规律其实就是小数的另一条性质,只不过要把上面的结论反过来表达,即如“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

10、1/100、1/1000……”。尽管学生并不是从小数性质的角度开展相关学习活动的,但他们所获得的结论其实与小数的性质是等价的。

总之,苏教版教材“认识小数”的内容编排,既遵循知识自身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又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知识基础、经验积累和认知能力,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把握。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材的编排原则

(一)生活性原则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选择学生熟悉的、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和情境,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而了解怎样学数学。再通过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丰富和拓展所学知识,感受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和应用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学数学。

(二)趣味性原则

首先,教材在素材的选择、内容的呈现方式、插图风格、卡通人物形象与语言、版式的设计等,都力求做到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和欣赏水平,注重突出趣味性,让学生喜欢数学书;第二,通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故事、画面和儿童语言,提高学生对数学教材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愿意读数学书;第三,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设计有趣的问题情境和学生愿意参与的数学活动,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快乐的事情,从而愿意学习数学,喜欢学数学。

(三)活动性原则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直觉动作思维是小学生认知的年龄特点。生动活动的、主动的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实现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

(四)过程性原则

经历就是经验,经历过程就有体验。《标准》前言中指出:“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强调数学课程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经历学习过程,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等。

(五)开放性原则

教材是组织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创造性进行教学,而不是创造教材)。首先通过数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开放,支持、鼓励教师开发课程资源和创造性地组织教学;第二,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空间,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个性化学习;第三,创设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反映多种信息的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有自己的想法,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第四,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和问题,为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二、教科书体系结构和设计

设计思路:整体设计开放的过程,具体引导个性化的学习。基本模式:情境引入(启发思考)——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反思交流——建立模型(内化、整理)——综合运用(解决问题)

三、教材的内容编排特点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数学(1)关注儿童心理特点,以学生的形式展现

根据儿童喜欢小动物的天性,教材设计了“兔博士”、“蓝灵鼠”、“大头蛙”三个儿童喜欢的动物卡通形象,代替教师的提问和指导,同时,书中还有“丫丫”、“亮亮”、“红红”、“聪聪”四个同伴,与学生一起学习、交流和成长。

根据小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的特点,教材采取多种呈现方式,努力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充满情趣,让学生喜欢数学书。

根据儿童爱玩、爱动、好奇、好胜等心理特点,结合所学内容设计“玩中学数学”的活动。如,一、二年级设计了一些“翻数字卡片说算式”、“投球游戏”、“掷点写数”等 “玩”中训练口算技能的活动。中、高年级教材则更重视让学生在“玩”、“操作”的活动中学习理解数学知识,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学习。(2)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呈现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有现实意义和富有启发性的事物、情境和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3)设计学生愿意参加的活动。通过设计生动活泼的、有趣的、直观的、学生亲身参与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4)准确把握知识的难度。

2.重视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学习成为愉快的生活

(1)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利用师生现实的信息资源,把学习活动变为真实生活。(3)结合数学学习内容,设计多种实践活动,使数学学习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家庭、走进儿童自己的生活。

(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数学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怎样学数学才能使学生即学会了数学,又理解了为什么学数学呢?

1.结合具体问题学习数学运算

(1)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通过反映多种信息的、学生熟悉的情境和问题,为学生解决问题和理解计算的意义提供充分的素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沟通学生生活经验与数学运算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熟悉的、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学会计算。同时,帮助、引导学生发现情境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计算方法。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的笔算方法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水平解决的简单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试着计算,在交流的基础上,学习新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培养。

2.结合问题需求学习数学

需求就是动力,由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引出新知识的学习,不但能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学数学,还能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良好体验,培养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经历知识发展的阶段性。如,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认识,都是让学生在用自己选择的方式进行测量的基础上,了解统一测量单位的重要性,进而学习长度、面积单位。

3.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应用意识

“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等是《标准》关于“解决问题”的目标要求。本套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结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设了“解决问题”内容模块,为学生提供与同伴合作、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素材和机会。在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4.在问题探索中,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是《标准》关于“数学思考”方面的具体要求。本套教材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会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特别注意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探索活动,为学生的数学思维和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创造空间。主要做法有:

(1)结合数学学习活动,通过“想一想”、“议一议”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启发、鼓励学生对于知识扩展方面的探索和思考。

(2)结合所学内容,在“问题讨论”栏目中,设计开放性、思考性较强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养成与他人交流、研讨的习惯,学会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从三年级开始,本套教材结合相关单元设计了“探索乐园”。通过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和一些特殊数学问题及数学思维方法的探索,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数学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本套教科书的内容编排和活动设计都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鼓励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自主探索、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

1.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广大教师和各级教研人员形成一个共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为了达到通过教材促进教学方式改革的目的,本教材出现教师形象时,特别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如:一年级上册第一课安排的师生交流课,教师说:“我们互相认识一下”,给学生一种平等、亲切的感觉,使学生消除刚入学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一年级下册第一课又一次出现教师形象。教师说:“我说黑板右边有值日表,对吗?”呈现师生共同学习的情境。教师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正确答案的化身,而是一个共同学习者。

2.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数学,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提供能够自主学习、探索的素材,给学生充分地独立思考、自主尝试的时间。本套教材努力选取学生熟悉的、有一定生活背景的、能够理解的问题情境,设计学生愿意参与的“观察、探索、合作、发现”等数学活动,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并通过一些具有操作性和启发性的指导语,如“自己试着做一做”、“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大胆猜想一下”等等(指导教师的“教”,又引导学生的“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如,时间、人民币、升和毫升等的认识和有关计算,都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完成;所有的数学计算学习,都是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计算,然后,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新的计算方法。再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都是在学生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测量的过程,逐步抽象、概括、总结出来的,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在估计飞标盘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等。

同时打破传统教科书的束缚,在一、二年级教材中,为学生设计了“自主小天地”栏目。在这个小天地里,学生可以写出自己编的题,可以记录自己所提的、学习中发现和解决的问题,可以记录自己成长中的数据等。

3.鼓励个性学习,重视学习过程的交流和反思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张扬学生的个性。本教科书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的同时,把“算法多样化”体现在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和不同的解答问题策略上。教科书设计了4个“主人公”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交流,他们说“我是这样做的”、“这是我算的”、“我和你们做的不一样”。这种形式呈现的算法多样化,不是同一问题不同解法的简单罗列,而是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个性化的算法交流。同时,本教科书把交流与反思作为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丰富自己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环节,贯彻在全部教学活动中。除设置了“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外,还通过“卡通朋友”的“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把……结果和大家交流一下”等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与他人交流。通过交流,帮助学生强化数学思维,有效地组织自己的语言,向教师和同学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倾听他人的意见。让学生在宽松的、平等交流的环境中互相学习,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数学活动经验,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交流。

4.重视估算,培养估计的意识和估算能力

估算主要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良好的估计意识和估算能力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本套教材在“加强估算”方面的基本思路是: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习惯为重点,结合教学内容,努力给学生创造较多尝试估算的机会,把估算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四、教材各领域内容的编排特点 1.“数与代数”领域的特点(1)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表现在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从数学应用的角度讲,数感不单单是对数概念和数运算的理解,更重要是一种主动地或自动化的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和态度。《标准》认为,小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6个方面)

《标准》对数感的描述,为教材编写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依据。本套教材重视培养学生数感的主要体现是:

第一,在认识数的过程中,重视数感的培养。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习整数、小数、分数、负数等数的概念,教材通过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生熟悉的、可感知的现实背景,让学生经历初步认识、理解、建立数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如,一年级上册第一课(P1)师生交流,通过“我今年几岁了”、“我家有几口人”等,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认识1~5和数,结合动物乐园的情境图,“看图说话”通过“1可以表示什么?、2可以表示什么?经历数的认识抽象过程,估计、数一把花生、一杯花生有多少粒等”,体会实物与数的对应关系,理解数的意义;三年级下册,结合学生熟悉的商品标价认识小数;四年级下册(P36),通过学生熟悉的“1捆小棒、一篮西红柿、一束鲜花”理解“单位1”的概念;五年级下册,结合学生熟悉的天气温度,了解负数的意义;在数扣子的过程中,认识并感受100以内的数,二年级下册(P56)数特殊包装的纽扣电池,认识并感受1000以内的数,三年级上册,通过爸爸妈妈的工资、数出100张复印纸、测量出有多厚,再推算1万张复印纸有多厚等感受1万的大小;一年级下册,22比18多一些,50比18多得多,三年级上册,选择合适的近似数,三年级下册(P86)问题讨论“哪杯饮料多”等,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数的实际意义,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第二,在数学运算中,培养学生的数感。首先,本教材特别重视估算。如,学习两位数加法时,讨论“二十几加三十几结果可是多少”;加减计算练习时,先估计一下结果,再计算;学习乘除法时,先估计积是几位数,再计算等。另外,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选择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如何运用计算结果,培养学生的数感。如,二年级下册(P38)租船问题,每条船坐4个人,17个人需要租几条船?在这个现实背景下,学生不能只是简单计算17†4=4…1,而要理解这个余数1是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呢?17个人租4条船还剩下1个人。进而要想到剩下1个人也需要1条船,所以要租5条船。再想“怎样分配乘船人数呢?”可以有多种方法。

(2)重视口算

“应重视口算”是《标准》提出的明确要求。一个人的口算技能水平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能熟练地进行口算,不但是一个人日常数学应用的基本技能,更是进一步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基础。本套教材把提高学生的基本口算技能作为一、二年级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教材设计丰富的、有一定挑战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练”口算。如,一年级(P47)数学游戏,翻出3的卡片,学生说出与3有关的所有算式,再翻一张……,这种练习口算的方式,使学生感到新奇、有挑战性,而且每个人都可以说出自己的算式,更重要的是,这种口算训练,不是学生被动地看算式写得数,而是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形成算式与结果的过程。把学生被动的、枯燥的口算训练,变为学生乐意参与的、主动地学习。

(3)重视算法多样化

《标准》明确提出:“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提倡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不同的人对数学理解的个性化表现,也是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体现。本套教材把重视算法多样化体现在鼓励学生个性化算法的交流中,其主要理念和做法是:

第一,承认数学运算方法的多样化,尊重每个人数学计算方法的个性化,把让学生了解多种计算方法作为教材设计的重要内容。如,20以内加法中的“凑十法”,传统教材只讲把大数凑成10,即“拆小数凑大数”。本教材在介绍“凑十法”时,不但介绍把大数凑十,还介绍把5凑成10。

第二,把重视算法多样化体现在学生个性化算法交流、分享活动中。教材不是单纯呈现几种方法,让学生了解,更不要求学生掌握多种算法。而让学生在个性化算法的交流中,了解他人的计算方法,反思自己的方法,进而学习、提高自己的计算方法。

(4)注重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估算主要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估算也有利于把握结果的合理性。因此,估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套教材对估算的内容设计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做法:

第一,估算教学不是单纯的技能教学,更重要是一种意识、习惯的培养;

第二,估算技能的提高需要有一个不断的、反复尝试、练习的过程,数学教材和教学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更丰富的教材进行估算训练;

第三,把估算的内容贯穿在全部数学教材中。除把估算的内容穿插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全过程外,还在“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安排了大量的估算的内容。

(5)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一谈到“应用”两个字,人人往往想到传统教材中的“应用题”。大家非常熟悉,过去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学生学习的应用题,有很大一部分远离学生的生活,有的虽然是生活中的问题,也被人为的进行文字修饰为数学语言化的典型问题。这样的应用题,不利于学生对问题实际意义和数学意义的理解,教师就只好用画“关键句”、找“关键词、字”,记模式化的方法来应付考试卷上的应用题。可想而知,这样学习的应用题,考试时,一遇到稍为灵活的、或是没见过的问题,学生会感到一头雾水,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是无从下手。所以,过去教材中的“应用题”,只能理解为“应用”某一解题方法解“标准化”的数学问题,而不是应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关于应用意识教材主要有以下点体现。

第一,通过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境和事物,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在数的认识及所有新知识的学习时,都力求选取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实际生活。如,三年级下册(P24),通过电视节目预报,学习24时记时法,四年级下册(P60),通过动物之最,学习小数。

第二,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首先要让学生能够发现事物中的数学信息,理解“数学问题”与事物中信息的关系,进而培养数学的眼光,即数学问题意识。考虑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直觉思维较好,抽象的问题思维较弱的特点,在学习计算时,更多的选取学生生活环境中经常发生的事情,通过“情境+问题”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先观察情境图中,了解数学信息,再解决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选择图中的信息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与图中的信息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一年级上册(P54)。第三,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本教材一方面,所有的加、减、乘、除计算都力争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以多样化的“问题”形式出现,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另一方面,结合有关单元内容,中、高年级每册教材都设计了一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如,三年级上册,在乘除单元设计“玩碰碰车问题”,在生活中的大数单元安排了“合理购物”、“计划购物”,在吨的认识单元(P103)设计了“制定运输方案”等。这些数学活动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和机会。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结果,而更重视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空间与图形领域

(1)“空间与图形”的首要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学生熟悉的、三维空间的内容,让学生在观察、想像、描述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如,从观察学生身边的物体,把样子想像的放在一起,认识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交流看到的图形,亲身体验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一样的,再判断某个图形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初步形成他们对三维空间与二维平面之间的联系。再设计观察一个物体,先想像一下看到的图形是什么样的,再实际观察、判断等活动,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重视动手操作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多是直观的、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直觉动作思维是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教材充分利用动手操作,帮助学生认识图形、感受图形特征,进行图形计算。如,通过用小棒拼图形认识角;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通过对折、剪纸认识对轴图形;通过做风车、拉抽屉等活动认识旋转和平移现象;通过用小正方形摆长方形、用小立方体摆长方体,探索长方形面积和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通过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拼成长方形,探索它们的面积公式等。

3.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的特点(1)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观念

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本套教材培养学统计的观念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设计学生亲身参与的统计活动,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统计观念的建立需要多次的亲身经历,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是培养学生统计观念的最有效的方法。本套教材把让学生亲身参与统计全过程贯穿于各册教材中,除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外,还更多设计本班学生的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验统计的价值。如,三年级上册调查学生最喜欢的儿童节目,和每天大约看电视的时间;三年级下册“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调查”和“全班蛀牙情况调查”;四年级上册“同学读课外书的调查”;四年级下册“班内男、女生穿鞋号码的调查”等等。

第二,结合具体问题,使他们体会到统计的价值和学习统计的必要性,从而培养统计意识。如,一年级下册在随意摆放的各种菊花中,数出每种菊花有多少盆,容易出现数不准问题,使学生体会分类统计、表示数据的必要性;二年级上册通过对现实问题“班里最喜欢看哪个儿童节目的人最多”的不同认识,引出调查活动,体会统计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二年级下册,结合对班内最喜欢的运动项目调查,讨论“如果班里组织集体活动,你有什么建议?使学生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三年级下册通过讨论“投球比赛,哪个组的成绩最好”,认识求平均数的必要性等。

(2)重视对统计实际意义的理解

本套教材特别重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学生熟悉的事例学习统计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图表和统计量的实际意义。主要做法是: 第一,把读“统计图表”贯穿在统计学习的全过程。

第二,结合具体的实例,使学生理解统计量的实际意义。如,认识平均数,结合求亮亮家一周平均每天丢塑料袋个数的问题,讨论“求出的„3个‟是每天实际丢塑料袋的个数吗?”,结合一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多少枚废旧电池的问题,讨论“收集最多比平均数多多少枚?、最少的比平均数少多少枚?”。再如,选择全班同学体重这一组比较典型的数据,认识众数的概念,然后讨论“这个班同学平均体重是39千克,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班同学体重的众数是38,表示什么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众数的不同意义等。

(3)重视可能性,渗透概率思想

本套教材在重视“可能性”方面,有以下两点做法:

第一,结合其它领域的内容,渗透可能性思想。如,学习11~20各数认识,“猜一猜,纸片盖住的小棒可能是几根?”,探索组合规律时,“三个人进行乒乓球比赛,结果可能有几种”等。

第二,两个学段分别安排了独立单元,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和亲身参与实验活动,研究可能性问题,并在可能性结果研究的基础上,渗透概率知识。如,五年级上册,“袋里有一枚黑子和一枚白子,任意摸出一枚,有2种可能,那么,摸到白子的可能性有 ”,摸到黑子的可能性也是。这里不出现概率的名称。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实践与综合应用强调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关注学生参与活动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情况,重视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和多样化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目标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标准》的总目标是九年学习结束时应达到的目标,学段目标则是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所以要在理解“九年”和“学段”目标的前提下,正确、合理地把握某册、某单元甚至某次数学活动的教学目标,并允许一些学生经过一段学习后达到目标。

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新的教学观(1)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2)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前提的、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3.具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责任感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宏伟蓝图,教科书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是教科书的实践者、开发者和创造者。新课程强调教材对地方的适应性和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了解教科书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组织教学,这是新课程赋予教师的权力和责任。

4.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及交流反思过程中的个性化表现,并注重“因人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5.要充分认识“评价”的重要意义,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既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手段和策略。要注意采用个性化的鼓励性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要首先尊重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自主尝试的兴趣和能力。要理解教科书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与反思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作为参与者,和学生一起学习,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同时,注意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和学生一起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鼓励算法多样化不是学习多种算法,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算法。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肯定学生的不同算法。有时,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鼓励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自己习惯的或更好的)方法。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呈现的内容、情境、问题和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要注意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问题,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我们经常听到教师们在说:“我们要掌握新的教学理念,要了解新教材的编排特点,改进我们的教学……”等等,然而在教师们的教学中却看不出新教材所体现的教学理念。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师们并没有真正地去研读教材,不能够全面准确地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及所体现的教学思想;有的教师虽然进行了研读,但不能从整体去理解教材,认识得比较片面,理解得不够充分,致使教学没有明显的进步。教学理念决定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因此,只有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去深入研读教材,准确全面地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蕴涵的教学理念、教学的基本过程、自主与合作的契机、教师指导作用的关注点等等,合理利用教材的资源并能够创造性的拓展补充,才能有效地改进我们的教学。下面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新教材的特点谈一谈粗浅地认识。

一、教材的编排特点

1、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新教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学科数学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熟知的、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体验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数学知识,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通过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丰富和拓展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和应用意识。例: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设计了两个孩子吃桃子、分桃子的真实例子做为素材引入教学,通过分桃子这个生活中经常接触、并乐于参与的活动进行学习。又如:二年级除法的设计,教材设计了妈妈买来一些鲜花要平均分装在两个花瓶里来装饰客厅的场面,让孩子在亲自动手分花的活动中去感受、去学习。在小数乘法的教学时,教材设计了到超市购物计算价钱的生活情景等等。这样的设计即贴近孩子的生活,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亲,又能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应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学习。在教学时,我们要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密切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将数学学习与孩子的现实生活相整合,选择孩子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感兴趣的事例作为教学素材设计教学。

2、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

纵观各种版本的教材,其共同的特点就是特别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每一学习内容(特别是低年级尤为突出)都由生活中的情境图(或童话故事)引入,它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包含数学信息的事物作为学习材料,以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方式落实在教材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与热情,激活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从而展开学习活动。如:三年级学习统计,教材创设的投球游戏;学习周长时,教材创设了给小布艺加花边,让学生计算用多长花边的情境等等。又如:小猫钓鱼、小熊请客、超市购物、花店里的故事、设计方案等等情境的创设。在应用训练时,也注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例如五年级小数除法,教材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妈妈带了20元钱到菜市场。(各种菜及价钱由图展现)妈妈买了0.5千克芹菜,2千克冬瓜,一共多少钱?你还可以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又如一年级上20以内加减法复习(教材93页)第二题游览海底世界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情境。学习情境的创设不仅仅在引入教学时,在学习过程中及应用环节也应该予以高度重视,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3、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体现了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

教材对教学内容按照:情境引入(启发思考)——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反思交流——建立模型(内化、整理)——综合运用(解决问题)基本模式进行编排,即创设一个含有数学问题的、学生熟悉并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探索、交流等活动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现象,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的编排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从认识1/2开始。教材首先创设了两个小朋友分桃子的情境,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到“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到半个桃子”,随后指出一半也可以说是二分之一;接下来让学生拿出来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2份,并把其中的一份涂色;然后学习写法和读法。这样做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体验到分数学习的必要性以及分数表示的优越性。(学生在正式学习分数以前,一半经常出现在他们的口中,只不过是不知道用什么符号表示罢了;另一方面,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听到或看到过1/

2、1/3这样的分数,只是不知道什么意思)这样,让学生经历了从情景中建立模型的过程。通过动手折、涂、说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1/2不仅可以表示半个桃子,还可以表示半张纸半个图形等等,对1/2这一模型进一步解释与应用。在此基础上拓展应用。(学习1/

3、1/

4、1/5…..)

这样的编排模式有利于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并应用数学。学生在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讨论、思考、交流的活动中,提高了学生数学思考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了良好的体验。

4、以活动为线索安排教材内容,促使孩子在活动中主动参与。依据孩子的特点,以学生喜欢的活动为线索安排教材内容是新教材较为突出的特点。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活动过程,在活动中去体验学习的乐趣与解决困难的苦于乐、去发现数学知识与数学规律、去发展兴趣能力习惯与信心。如: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拼摆长方形的活动,要求学生用12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形状的长方形;接着要求学生相互交流所拼成长方形的样子,并记录所拼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第三步要求学生观察记录,相互议论发现规律;最后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编排,学生感到有趣并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还有教材安排的测量活动、投球活动、装饰教室设计方案等等。这样,使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活动经验。

教材还安排了大量的“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议一议、拼一拼、摆一摆…..”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欣赏、反思等活动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及态度价值观。基于这样的特点,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之中,要敢于给每一个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真正参与活动,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去思考、去交流、去发展。

5、体现了自主、合作与交流的契机。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时机让学生去自主、去合作、去操作;什么样的问题需要教师去直接讲授等等,许多教师都感到很难把握。新的教材在编排的时侯充分注意了这一问题,对自主、合作与实践的契机通过动物卡通形象的话语作了明确的安排。如:二年级下第八单元四边形的教学内容,教材首先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然后通过蓝灵鼠(数一数有几条边和几个角)、兔博士(仔细观察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的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索,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之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接下来提出要求:同桌合作,验证他们的说法对不对,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紧接着通过兔博士的问题(怎么验证长方形的对边是否相等?)让学生展开讨论;之后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去动手验证。这样的安排,使教师们能够通过分析教材,准确把握自主与合作的契机及需要研讨的问题,能够合理安排教学。又如五年级上第四单元小数除法的编排,教材首先出示电池5号5元2节,7号7.2元4节,1号5.4元6节,并提出问题:(1)一节5号电池多少钱?(2)一节7号电池多少钱?(3)一节1号电池多少钱?教材通过兔博士的要求(先估算再试着计算)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大头蛙的语言(用竖式这样计算)指出了教师应该直接讲授的内容;通过兔博士和红红的问题提出了学生合作讨论的问题(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这样的安排使教师把握起来就不会感到困难。这样的编排是我们新教材的显著特点。

6、关注了孩子的情感体验。数学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领域。明确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即不是与数学课程无关的教育目标,也不是数学知识的副产品,其本身就是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需要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之中,需要长期的积累,一旦形成对学生将终生有益。因此,教材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首先,其独特的人性化设计。每一册的第一单元都不安排计算的内容,而是编排与生活联系密切,开放有趣、活动性较强的内容,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新学期的学习,从而能够较快的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由快乐的假期自然而然的进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一年级上下册第一单元分别为:比较、位置;二年级上下册第一单元分别为:测量、排列问题;三年级上下册第一单元分别为:对称、旋转与平移;四年级上下册第一单元分别为:升和毫升、观察物体;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对称、平移与旋转……)其二,教材创设了大量现实、有趣且有挑战性的情境,使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激发了对知识的渴望,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其三,呈现形式多样并具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如通过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如:小熊请客、小猫钓鱼、小猴分果等等)引人入胜的情节激发好奇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其四,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使学生亲近数学,乐学数学,对数学学科产生持久的兴趣。(数学的美、数学的作用等)其五,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探索乐园、数学调查、模拟购物、实践活动等等,大大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掘教材的有利因素,并积极开发拓展,增加教材的积极素材,以提高学生的积极体验,增加学习乐趣。

7、知识由浅入深,要求逐步提高。

根据数学学习内容大多概念较难建立,计算单调、枯燥的特点,本套教材在编排时采取了密切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将同一学习内容分成几个阶段进行教学。采取逐步渗透、进一步深化、螺旋上升的编排思想。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关于分数的编排。根据分数概念较难建立、意义较难理解、计算较为枯燥的特点,教材将分数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编排。第一阶段,三年级下“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平均分一个物体初步认识分数,较简单的、分母不超过10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第二阶段,四年级下“分数的认识”,在第一阶段认识分数的基础之上较全面的认识分数,主要内容是通过平均分多种事物(群体组成的整体、一条线段、一个计量单位等等)较全面的认识分数,教复杂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三阶段,五年级上“分数的再认识”,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其他的内容如统计、几何图形、数的认识等等的编排也体现了这样的特点。对称、平移与旋转在三年级学习,到五年级还进一步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从整体上研读教材,弄清每一部分内容在小学阶段的终极目标和学段目标的前提下,准确把握不同阶段甚至是每册、每一单元以至每一次数学活动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防止人为的造成要求过高或达不到要求的现象。

8、关注不同学生的发展,照顾不同学生的需要。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之间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他们的发展所需也是不同的。教材在编排时,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教材内容适当增加弹性。首先,设计较开放性的学习情境。对同一问题情境力求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如:二年级第四单元表内乘法第一课时提问题,(P39)教材创设了游乐园游玩的情境,情境中有三组信息,有的同学在玩电动火车;有的在玩碰碰车;有的在玩跳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又如一年级上7的加减法,教材设计了放风筝的情境,情境中有7个小朋友在放风筝(4女3男;2个穿长裤的,5个穿短裤的;5个表情高兴的,2个表情不高兴的);有5个风筝在空中飞着,2个落到了地上;远处的背景有7棵树(一棵大的,六棵小的),这样的情境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提出不同的问题。其次,练习的设计具有层次性。在设计基本的练习之后,设计了有一定难度、较灵活的题目(标有*号)供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如二年级表内乘法,在学过六的乘法之后,教材设计了这样的题目:有4棵树,前三棵上树每棵树有5个猴子,第四棵树上有3个猴子,一共有()个猴子。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能够满足较有余力的学生的需求。第三,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基础与认知特点。如:四年级乘除混合的教学时,教材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王爷爷养的4头奶牛每个星期产奶896千克,平均1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红红说,先算4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亮亮说,先算1头奶牛每个星期产多少奶……丫丫说,可以列成综合算式……这样的设计,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第四,教材设计了数学游戏、身边的数学、自主小天地、兔博士网站、数学冲浪、问题讨论、实践活动等栏目,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研讨的问题以及实践活动的机会,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进一步学习及自我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进行体验的需要。使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机会。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防止一刀切的现象。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

9、教材的编排给我们的教师提供了更加开放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做适当的增减、调整以及补充。

教材是组织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创造性进行教学,而不是创造教材)。首先,在新知识形成过程的编排,教材提供了基本的思路,不再是面面俱到。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需要。如:二年级教材加减混合的教学。教材首先创设一个生活情景,学生结合情景中的问题列出一个加减混合的算式,结合情景中的具体事件理解运算顺序。然后,总结加减混合的方法。在练习中出现了减加混合的情况。这样的设计,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设计。如果学生能力较强,就可以按照教材安排进行;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差,教师可以仿照情景中的思路在设计一个减加混合的问题,然后总结计算的方法。其次,教材强化了对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强化了对概念一的理解,对其应用编排的较少,有的没有。如;化简比、求比值的安排的练习比较少;又如比例尺的教学,教材对概念形成的教学编排较细,对意义的理解给与高度重视,对求实际距离有简单的设计,对求图上距离没有设计。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情况适当补充。期末考试的设计画图就充分反映了教师在这方面的不足。(有的不会求图上距离、有的对实际距离的单位米不适应)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设计画图束手无策。第三,练习的设计只是提供了一种思路。练习的数量设计的不多。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做适当的补充。

10、加强了数学与科学、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的作用。前面已经谈到,新教材的编排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愉快的生活中学习数学。与此同时,教材的编排突出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巨大作用,从而感受到数学的巨大价值。如二年级上的方向与位置,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生活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了解事物现象与方向的特点(向日葵头向太阳、太阳东升西落、中午太阳在南面等等),在遇到特殊情况下准确判断方向。二年级下的方向与路线,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方向与路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看懂线路图,准确说出或达到目的地,提高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再如,六年级上圆与扇形,教材引入时,用设计汽车轮子的素材,有三角形的、正方形的、圆形的几种,说说你喜欢谁的设计,说说你的理由。这样的安排更加体现了数学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的特点。

又如四年级计算器单元的编排,使学生了解到计算机在军事、气象、航天、计算、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应用,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三年级有趣的剪纸使学生感受到对称知识应用的魅力;统计与可能性的编排让学生体会到应用数学知识能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分析、预测并作出判断等等。如:二年级上统计单元设计了统计喜欢的电视节目的内容,通过统计让学生了解喜欢电视节目(大风车、动画城、东方儿童、七巧板)的情况,并能提出合理化建议。又如三年级有趣的七巧板展现了几何图形的神奇魔力。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拓展,向学生增加一些介绍应用数学的科技新成果;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事例;应用数学进行广告、宣传的设计;增加一些欣赏的内容。多安排一些调查、设计、办数学知识小报、统计、分析、模拟出游、制订路线等方面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我们的教师对此还没有给与足够的关注,这方面的思想务必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检测命题时,这方面的内容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是我们的学生出现的问题却很严重。(如:统计的预测、设计并画图等)

总之,新的教材在内容的编排及呈现形式都有鲜明的特点,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基本教学理念。只有我们认真深入的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的真谛,才能准确把握教材,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有一个质的提升。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目标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标准》的总目标是九年学习结束时应达到的目标,学段目标则是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所以要在理解“九年”和“学段”目标的前提下,正确、合理地把握某册、某单元甚至某次数学活动的教学目标,并允许一些学生经过一段学习后达到目标。

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新的教学观(1)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2)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前提的、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3.具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责任感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宏伟蓝图,教科书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是教科书的实践者、开发者和创造者。新课程强调教材对地方的适应性和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了解教科书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组织教学,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权力和责任。

4.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及交流反思过程中的个性化表现,并注重“因人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5.要充分认识“评价”的重要意义,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既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手段和策略。要注意采用个性化的鼓励性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解决问题中学数学。(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要首先尊重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自主尝试的兴趣和能力。要理解教科书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与反思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作为参与者,和学生一起学习,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同时,注意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和学生一起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鼓励算法多样化。《标准》明确提出:“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提倡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不同的人对数学理解的个性化表现,也是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体现。鼓励算法多样化不是学习多种算法,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算法。把重视算法多样化体现在学生个性化算法交流、分享活动中。要认识到不是单纯呈现几种方法让学生了解,更不要求学生掌握多种算法。而让学生在个性化算法的交流中,了解他人的计算方法,反思自己的方法,进而学习、提高自己的计算方法。因此,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肯定学生的不同算法。有时,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鼓励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自己习惯的或更好的)方法。

(4)重视动手操作

直觉动作思维是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我们在教学中,特别是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动手操作,帮助学生认识图形、感受图形特征,进行图形计算。如,通过用小棒拼图形认识角;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通过对折、剪纸认识对轴图形;通过做风车、拉抽屉等活动认识旋转和平移现象;通过用小正方形摆长方形、用小立方体摆长方体,探索长方形面积和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通过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拼成长方形,探索它们的面积公式等。(5)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呈现的内容、情境、问题和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要注意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问题,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一谈到“应用”两个字,人人往往想到传统教材中的“应用题”。大家非常熟悉,过去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学生学习的应用题,有很大一部分远离学生的生活,有的虽然是生活中的问题,也被人为的进行文字修饰为数学语言化的典型问题。这样的应用题,不利于学生对问题实际意义和数学意义的理解,教师就只好用画“关键句”、找“关键词、字”,记模式化的方法来应付考试卷上的应用题。可想而知,这样学习的应用题,考试时,一遇到稍为灵活的、或是没见过的问题,学生会感到一头雾水,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是无从下手。所以,过去教材中的“应用题”,只能理解为“应用”某一解题方法解“标准化”的数学问题,而不是我们所说的应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关于应用意识的培养从以下以下点得以体现。第一,通过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境和事物,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在数的认识及所有新知识的学习时,都力求选取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实际生活。

第二,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首先要让学生能够发现事物中的数学信息,理解“数学问题”与事物中信息的关系,进而培养数学的眼光,即数学问题意识。考虑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直觉思维较好,抽象的问题思维较弱的特点,在学习计算时,更多的选取学生生活环境中经常发生的事情,通过“情境+问题”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先观察情境图中,了解数学信息,再解决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选择图中的信息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与图中的信息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三,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像教材那样,力争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以多样化的“问题”形式出现,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另一方面,结合有关单元内容,设计一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如,“设计租车方案”、“制定购物计划”、“社会调查”、“合理购物”、“计划购物”、“制定运输方案”、“调查、统计、预测”、“ 调查学生最喜欢的儿童节目”、“每天大约看电视的时间”、“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调查”和“全班蛀牙情况调查”、“出谋划策”等等。这些数学活动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和机会。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结果,而更重视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四、注重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估算主要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估算也有利于把握结果的合理性。估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估算教学不是单纯的技能教学,更重要是一种意识、习惯的培养;其次,估算技能的提高需要有一个不断的、反复尝试、练习的过程,数学教材和教学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更丰富的教材进行估算训练;其三,把估算的内容贯穿在全部的数学之中。

第三篇: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及教案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及教案

徐 凡

教材分析:

在上课之前,我系统的了解了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为了更好的把握本课的教学,我又了解了小学阶段有关小数的后续知识,也就是四年级下册关于小数的意义与性质的教学。在此基础上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会认、读、写小数,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由于这节课的知识点较多,使得整节课的容量较大。而认识小数,读小数,写小数,和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这几个知识点比较简单,因为小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学生对于小数并非一无所知。在一年级认识人民币单元时,学生对用小数表示物价就已有了初步地感知与认读,而且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多的购物经历,学生最熟悉的小数就是商品的价格。

所以,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逛超市这个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为了节省时间,我对这一环节进行了这样的整合。首先通过逛超市直接出示商品单价,要求学生试着说出商品价格,我猜想学生可能读作几元几角几分,也可能采用小数的读法,没关系,我们可以采取互教互学的方法,让不会读的同学也跟着学习小数的读法。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即学习了读小数,又明白了小数所表示的价格。

学生兴趣调动以后,我再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引出小数,和小数中的一个共同点,也就是小数点。接着我让学生读出自己收集的商品价格,是为了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巩固小数的读法,总结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接着我试着引导,小数除了能表示价格,你还在哪见过小数呢?孩子们通过说生活中的小数、寻找身边的小数的活动,激发了学习小数的兴趣,拓展了对小数的认识。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长度单位让学生感知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分别用一位小数与两位小数表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小数的含义属于概念教学,较为抽象、凝炼,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一规律,教学一位小数时,我创设了量课桌面长度的这个非常熟悉的情景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怎样用分数表示,6分米、4分米怎样用分数表示,得出这个规律后再从十分之几米引出零点几米的小数。一步一步的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他们形成正确的表象。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数之间的相同点,小数之间的相同点,让学生发现规律,并理解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的含义。

把一位小数和十分之几的分数建立起联系后,两位小数和超过1的小数的认识我觉得就可以从扶到放了,让学生试着自己去尝试探索,去讨论分析,逐步建立分数和小数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中,我设计了一个开放题:()厘米=几分之几米=()米,通过这种发散性思维,可以让学生切实了解到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也可以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

因为这是节概念性教学,课堂气氛可能达不到非常的活跃。当课堂时间进行到最后阶段时,也是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的时候,这个时候我又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将练习题中的习题进行了修改,改成了一个逛动物园猜谜语的游戏,实则是个巩固拓展的练习。练习题有四道,每一道题都有它自己不同的作用,第一个是将几米几分米改写成小数,第二个是将几米几厘米改写成小数,第三个是理解几点几几米表示的含义,第四个就有了一定的思维难度,将1米20厘米改写成小数,当学生有两种答案时,老师肯定都是对的,但是为什么呢?我故意留下这个思辨性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拓宽知识的应用范围,发展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进一步的去探索小数这样的一种兴趣和习惯。

教学准备:直尺,多媒体课件,一张课桌,黑板上画好米尺,学生事先调查出自己的身高。课前谈话:

师:我们初次见面,能向老师做下自我介绍吗?(生纷纷举手)既然是数学课,你能否在介绍时用上一些数。谁愿意第一个来展示?

(预设:生会说到年龄、生日、身高、年级、班级、等信息。)【出示我的名片】

板书:年龄:

身高:

电话号码:

师:老师也来作下自我介绍。我叫……,来自……学校,今年33岁,身高1米61厘米,体重46千克,电话号码是……….师:能告诉我你家的电话号码吗?现在我们互相认识了,希望我们能成为朋友!渡过一个愉快的上午!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

1.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哪?你们平时爱逛超市吗?那今天我们先去超市逛逛吧!逛超市之前啊老师布置一个任务:我们一边看商品一边说说商品的价格是多少可以吗?(出示超市的场景)

分布出示物品和价格,并请同学说说表示多少钱?(物品点击一下会出现几元几角几分)

2.(出示摆好的商品)我们刚才观看了6种商品

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表示价格的数字:(价格闪烁,并有声音)

谁能根据这些数的特点把它们分成两类?(出示只有数字的课件)

②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分。教师板书分类后的结果。

(如果有同学已经知道了这叫小数,就应该及时表扬:哦,你都知道这叫小数看来你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平时喜欢预习功课,这种学习方法很好)

那你觉得这些数和上面的数有什么不同呢?(上面的数中间都没有小圆点,下面的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

大家认为呢?

③上面的这一类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那下面的这一类有谁知道叫什么数?

嗯是的,像5.98,0.85,这样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小数。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师板书:认识小数)以前我们学习分数的时候知道中间一条线段叫分数线,那这个小圆点大家来猜猜它叫什么?(小数点)

4.师:昨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同学们在超市里找找小数,谁来给大家汇报一下。【学生举例,并读出小数,老师板书】

5.既然同学们找了这么多小数,那老师有一个问题:这些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你们认为小数点左边的部分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表示什么?第二位呢?

6.小数除了能表示价格,你还在哪见过小数呢?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小数】

1,我的50米赛跑成绩是1.98秒

2,我的身高是1.41米

3,我的体重是39.4千克

4,你的体温是38.2摄氏度,发烧了

5,你的视力是5.1 小数除了能表示商品的价格,还能表示物体的长度,体重,温度等等。

生活中既然有这么多的小数,那你们知道小数是怎么来的吗?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探究身边的小数,好吗?

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构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的意义 1.动手实践,引出小数

① 师:(教师拿出一把米尺)这是什么,用这把米尺可以做什么?

生: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② 师:我在黑板上也画了一个米尺图。这把米尺正好是多长?(板书:1米)这是什么?(课桌)课桌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体。

如果用米作单位,来测量这张课桌面的长度和宽度,你认为够1米吗?

生:不够。

③ 师:不够1米,可用什么来作单位?

生:用厘米,还可以用分米作单位。板书分米

④ 师: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多长?

生:就是1分米。

师: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

⑤ 师:大家先估计下课桌的长与宽大约有多少分米,然后指名来测量课桌面的长度和宽度。

⑥(学生练习后反馈。)

⑦ 师:课桌的宽大约是4分米,写在哪里?(指名到黑板米尺图上指一指)长是几分米,写在哪里?(教师随学生回答在图上依次标出:1 分米、4分米、6分米。)

⑦ 师: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分数,如果用米作单位你能用分数表示刚才的测量结果吗?(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⑧ 同样的书桌的长用米作单位用分数怎么表示?

⑨ 刚才我们用整数和分数分别表示出了桌面的长和宽,可是小数在哪呢?其实它们同样也可以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小数来表示。1/10米用小数表示还可以写成0.1米。(板书:1分米 1/10米0.1米)

【师指着对应的数字问:】这个1表示什么?(1分米)

同学们想想,1分米,1/10米,和0.1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他们所表示的长度是怎样的呢?

(学生说想法)

老师归纳:1分米,1/10米,和0.1米它们所表示的长度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它们是相等的。板书=,请同学们把这个等式读一遍。

⑩ 那么用同样的方法,你们知道书桌的长和宽用小数怎么表示了吗?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4/10米 6/10米

0.4米 0.6米

2.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这3个分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分母都是10)

我们来观察一下这3个小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①小数点左边都有一个0,那大家分析一下,这个0表示什么意思?

②小数点右边都有几个数字(小数点右边都只有一个数字)我们把小数点右边只有一个数字的叫做一位小数

小数被我们找到了吧,那谁来用小数描述一下桌面的长与宽? 3.游戏巩固,深化理解

看,就是这么简单,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敢吗?我们来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老师说一个分米数,你能很快说出用米表示的分数和小数吗?举手回答

嗯挺厉害的啊,老师来换一种形式,我说一个用米表示的小数,你们用抢答的形式说出分数,能吗?

游戏开始。

三、从扶到放,让学生自主探究两位小数的实际意义 1.出示米尺

①师:同学们再看,如果现在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1份应该是多少?

(1 厘米)

板书:1厘米

②那么用米作单位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呢?(1/100 米)

板书:1/100 米

③既然1/10米可以用0.1米来表示,猜猜看1/100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同桌的同学可以小声讨论一下,指名汇报。(0.01米。)(板书:1厘米=1/100 米=0.01米)这个1表示多长呢?

既然1厘米等于1/100 米等于0.01米,那么3厘米用米作单位用分数该怎么表示?(3/100 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0.03米)3应该表示什么?

前面我们讨论过,用米做单位的小数,小数点左边的这个0表示不够1米,那小数点右边的这个0应该表示什么啊?

④既然这样,同桌再讨论一下18厘米用米做单位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用小数呢?

【师指着对应的数字问:】这里的0表示什么?(不够1米)1又表示什么?(1分米)8表示什么(8厘米)合在一起就是(18厘米)

师: 观察一下这三个分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分母都是100)

再来看看这三个小数,大家说它们应该叫几位小数(小数点右边有两个数字,是两位小数)

那也就是说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

⑤ 开放思维

出示:()厘米=()米

谁来任意说一个厘米数?学生自由发言。3个

谁来回答。

同桌交流。一个说厘米数,一个用小数来表示。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师:上了这么半天课,你们还记得老师的身高吗?问一问同桌的同学。指名回答并板书:1米61厘米。(表扬:看来啊你上课非常专注,值得我们学习)

师:你们能把老师的身高用米做单位用小数来表示吗?(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指名一个同学上台书写,并说出想法。(观察小数写法的规范性)

你们和他的看法一样吗?一样的同学向他挥挥手!

师:同学们再看,用米表示的小数,小数点左边的第一位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表示什么呢?第二位呢?

师: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身高用米做单位用小数表示出来写在纸上,能吗?

学生汇报:选择个子最高的和最矮的。

四、巩固练习,拓展升华 1.师:刚才我们通过测量课桌面的长度宽度,和老师的身高找到了身边的小数,现在让我们来轻松轻松,去动物园里看看吧!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可今天老师只让大家参观其中的几种,是谁呢?我们来猜谜语:【依次出示非洲象、长颈鹿、鸵鸟等图片】

(1)它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它有着长长的鼻子。

出示大象的资料:它的高度可达3米5分米,重可达5.25吨。

(2)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它有着长长的脖子。学生猜。

你能把它的高度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小数吗?

(3)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鸟 依次出示资料:它的高度可达2。75米,谁来说说2.75米就是多少米多少分米多少厘米?

一只鸵鸟蛋约重1.5千克。

(4)一身洁白的羽毛,头顶裸露出小部分鲜红色。又叫仙鹤,喜欢在湖泊,沼泽,海滩歇息,喜欢吃鱼、虾、水生昆虫、蝌蚪及水生植物的叶、茎、块根等等。

出示丹顶鹤的资料。谁来把1米20厘米改写成用米为单位的小数?(1.20米)还有不同看法吗?(1.2米)咦!出现了2种答案,大家认为哪个正确呢?(学生发表意见)这两种答案都正确,到底为什么呢?其实啊关于小数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这个问题就有待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当中继续去研究了。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小数,和你们在一起,老师感到特别快乐,你们呢?,让我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挖掘更多关于小数的奥秘吧!

第四篇:苏三下《小数的认识》华应龙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华应龙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P100-101)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教材先安排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再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最后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教材从学生的现实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力求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简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认识我吗?

第一次跟大家一起学习,欢迎吗?(欢迎)谢谢大家。

初次合作,我特意为你们带来另外一个有趣的朋友,到底是谁,我暂时保密。

我女儿郭晓凡学画画要买文具,上个星期天,我和她去逛超市。按我们的习惯,都是郭晓凡自己选定,然后跟我讲价格,我给钱,她自己付账。但那天她遇到了一个难题,请大家看小黑板:

自动铅笔 记号笔 橡 皮 小 刀 1.2元 3.5元 0.5元 0.8元

郭晓凡很苦恼:标明价格的数不认识。

哪位同学帮帮她的忙,告诉她这些是什么数。(学生回答)

我首先要替郭晓凡谢谢你。对,小数。它就是我今天向你们介绍的新朋友。(板书课题)哪位同学能试着把图上的文具标价读一读。

二.新知探索

(一)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出示例1图: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在量一张课桌的长和宽)

1、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课桌长5分米,宽4分米。)用分数表示,5分米是多少米?(5分米是5/10米。)师:课桌的长可以用5分米表示,也可以用分数5/10米表示,其实,我们还可以用小数表示,写成0.5米。

用分数表示,4分米写作多少米?用小数表示,写作多少呢? 板书:5分米 5/10 米 0.5米 4分米 4/10 米 0.4米

2、比较:

我们看这两组数第二列有什么共同点?(分母都是10)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零点几?(小组讨论)

小结:十分之几可以写成小数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

3、小数读写。

谁把写成的小数读一读?(0.5读作零点五;0.4读作零点四。)

同学们都会读了,写的时候,你觉得要注意些什么?(预设:小圆点的位置及写法)拿出你的小手指在桌上写一写。

4、练一练:

P101/

1、这把1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你会照样子填一填吗?

(学生独立填写,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P101/

3、先独立填写,再交流。注意指出不同填法。

5、游戏:由学生抽卡片和老师问答“十分之几”和“零点几”)

(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想一想、比一比、说一说,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请同学们看两样学习用品。出示:圆珠笔 笔记本 1元2角 3元5角

1、能不能像刚才那样,把几元几角写成以元作单位的数?(四人一组讨论)为什么1元2角是1.2元?你是怎么想的?3元5角呢?谁来读一读这两个小数? 板书:1元2角 1.2元 1.2读作一点二 3元5角 3.5元 3.5读作三点五

小结:几元几角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就是几点几元。

2、比较:上面2个小数和下面2个小数有什么不同?0.5和0.4小圆点的左边为什么写0?而1.2和3.5小圆点左边为什么不写0呢?

3、现在我们一起看P101/2,独立完成。(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三)认识小数的组成。

1、出示:下面各数哪些是小数? 3 310 0.7 510 3.2 0 7 提问:你们为什么找得这么快?

2、小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请同学们自学P100最后一段思考。学生自学汇报交流,老师板书小数各部分名称。

3、题中,0.7的整数部分是多少?小数部分呢?3.2呢?(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小数的组成,培养自学能力)

三.拓展延伸

刚才,我们学了这么多有关小数的知识,老师有个问题:你觉得使用小数有什么好处呢?(自由发言)

实际上,小数在咱们的生活、生产中处处可以用到,同学们要学会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老师手中有一位同学的个人信息。(出示课件)身高 体重 百米速度 语文测试成绩 数学测试成绩 1.3米 26.5千克 16.7秒 94.5 99.5 哪位同学能结合上面的任意一个数字讲一讲,如果没有小数,会出现什么问题? 总结:小数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数量,让我们对事物的了解更详细。

2、今天我给同学们介绍了这么一个有趣又有益的朋友,朋友是需要常常交往的哦,你们认为可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跟他交往呀?

(1)师生交流;(2)引导学生用小数来重新认识自己。

3、介绍数学家刘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刘徽就开始应用十进分数也就是小数。而欧洲直到十四、十五世纪才出现十进小数,小数点直至十七世纪才开始使用。刘徽的发现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

(设计意图: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关注生存性资源,拓展知识面,并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板书设计: 认识小数

5分米 510 米 0.5米 读作零点五 4分米 410 米 0.4米 读作零点四 1元2角 1.2元 读作一点二 3元5角 3.5元 读作三点五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第五篇:认识小数设计及反思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认识小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把数位顺序表留给学生填写,是考虑到亲自填表比看现成的表格效果要好得多。其中整数部分已经写出的个位及计数单位,能引起对整数数位顺序的回忆。小数部分写出的两个数位及计数单位,体现了前面教学的数位顺序,学生能够继续写出其他数位及计数单位。把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后,可以围绕下面两点组织练习:一是数位的排列顺序和各个数位的所在位置。如顺序表里整数部分的数位从个位起往什么方向排列,小数部分呢?又如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什么位,右边第一位呢?再如百位和百分位分别是小数点哪边的第几位?二是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如整数部分,1个千是几个百?10个十是几个百?又如小数部分的0.1是几个0.01?10个0.001是几个0.01?再如个位与十分位的计数单位,1里面有几个0.1?10个0.1是多少?

“试一试”和“练一练”里的都是两位小数或三位小数,整数部分一般都不是0。选择这些小数,是为了巩固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的知识,尤其是个位与十分位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练习五“以小数意义为重点,把小数的读、写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习题的设计与编排有三个特点:一是从形象到抽象地写出小数,从说出小数的计数单位到分析小数的组成,有一条渐进的序线。如第1题看图、涂色、写出小数;第4题在没有图形的情况下把六个分母是10、100或1000的分数写成小数;第5题直接写出“元”或“米”为单位的小数。这三题都是写出小数,在要求上是递进的。又如第2题分别说出一位、两位或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和各表示几分之几,第6题则分析小数的组成或根据组成写出相应的小数,要求也是递进的。上面的练习在教学例题时一般都进行过,教材把它们再次有序地组织起来,重温认识小数的过程,更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二是联系实际读、写小数,如第7、8题。在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同时,体会小数的现实应用。三是提出挑战性的要求,激发热情、激励思维。第9题在数轴上标出五个小数的位置,要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推理。第10题用数字卡片摆出符合要求的数,熟练小数的读、写方法。

学情分析:

我工作的学校是在农村山区学校,因交通落后,不仅老百姓出行困难,经济迟缓,信息闭塞,思想文化落后,尤其是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淡溥。另一方面那里都是少数民族,即用普通话教学之后,有些学生还听不懂。大部分学生底子溥,学习基础不扎实,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面大,后进生多,部分后进生怕学、厌学情绪大,每天都有近6%的后进生在逃课,甚至经常发生学生抽烟等违纪事件。课堂教学效率低,部分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观念陈旧。有的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讲话,甚至在课堂上打闹,不打开课本也不动笔,教学与他毫不相干,学不学他无所谓。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以下几点:

1、热爱关心学生,走进学生,全方位了解学生之所想、之困惑、之疾苦、之愉悦,做其良师益友。尊敬学生,一切的教育教学活动皆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2、教学中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智慧,挖掘 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注重课堂观察,及时做好教学反馈与矫正,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认知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学困生采取降低目标要求,实行小坡度、小跨越 式教学,保证学困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完成低层次的教学目标,让学困生在学习达标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消除厌学、怕学的心理障碍,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勇气,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4、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良师,学困生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信心,上课集中精力,课堂上经常放任自己的学习,教师就得在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教学环节,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其注意力,积极参与学习和认真听课,同时采用鼓励与督促,批评与表扬相结合,使学困生养成注意力集中,听课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总之,要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得提升学困生的学习质量,要完成这一目标,是离不开全面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就得社会的关注,学校的重视,家长的支持,教师的呵护,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充满温馨与快乐,让学困生在学习中快乐,快乐中健康成长。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30页例3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五6—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意义,学会分数、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知道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认识小数的组成。

3、培养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探索1和0.1这两个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并进而探索小数部分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2、明确小数的数位顺序。

教学用具:

小黑板、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出下面的小数,并说出各表示几分之几

0.460.680.950.180.310.050.0032、写出下面的小数,并说出各是几位小数

六点二一八点五七二点零八五点零三九点四七一

3、用小数表示下面的数。

1角=()元1分米=()米

2角=()元1厘米=()米

1分=()元1毫米=()米

4、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并会读会写这些小数,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有关小数的知识。

二、师生探究,拓展延伸

(一)教学例31、你能举例说说1和0.1的关系吗?

如果有困难,师可以启发:

(1)多少个0.1米是1米?多少个0.1元是1元?

(2)出示一个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问:从图中你能看出1和0.1的关系吗?

(3)明确:10个0.1是1,1里面有10个0.1。

2、你知道0.1和0.01有什么关系吗?0.01和0.001呢?

同桌互相举例说说。全班交流。

3、小结:0.1、0.01、0.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而且它们分别是小数不同数位上的计数单位。那么,小数有哪些数位,它们的顺序又是怎样的呢?

4、学生自主阅读P31上半部分的说明,并按要求把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集体校对,师在黑板上板书完整。

5、按顺序再读读数位顺序表中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数位名称及计数单位,说说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6.再次明确: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是几位,就是几位小数。

7、出示0.45和1.45。

(1)说说这两个小数各个数位的名称及计数单位。

(2)比较这两个小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明确:小数的整数部分可以是0,也可以不是0。

(4)同桌说说:1.45是由()个

一、()个十分之一和()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8、完成练一练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集体校对。说说每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各是多少,合起来又是多少。

(2)做“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做“练习五”第6题

(1)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说说怎么想的。

(2)指名板演,师生共同订正。

2、做 “练习五”第7题

(1)让学生观察情景图,并读一读图下面的文字。

(2)师简单介绍发射“神州”五号飞船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写出相应的数。

3、做“练习五”第8题

(1)组织学生将课前了解到的进行交流。

(2)指名学生说一说。

4、做“练习五”第9题

(1)让学生看清要求后想想每个小数在哪两个数之间,再分别在直线上标出来。

(2)学生试标0.5、1.3、2.6后说说是怎么想的。

(3)重点指导3.75和4.05怎么标,可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5、做“练习五”第10题

(1)学生看清要求后,分小组开展活动。

(2)要求:边想边摆,摆好后读一读。想想还有没有其他摆法。

(3)鼓励学生摆出符合要求的不同的小数。

全班交流。

四、介绍“你知道吗?”

让学生自主阅读,再结合自己的视力情况说说体会,教育学生增强保护视力的自觉性。

五、布置作业:

同步练习册第8页第1.2题

六、总结:

这节课大家学了什么内容?说说自己有什么收获,与同学们交流交流。

课后反思:

这节课在课前复习导入,出示一些数,让孩子们去分类填空,再引到新课的教学上。这样使他们回顾已学过的知识进一步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看出,教者关注学生的实际经验,没有把学生当作容器,没有把学生对于小数的已有认识当作学习新知的障碍,而是把这种累积的经验作为进一步学习的资源。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数位与顺序、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在教学时采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看书自学、讨论交流、互相问答,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再让学生“找身边的小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这样的巩固练习,是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源头和需要出发,初步知道小数与整数、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再结合讲解小数的含义与性质之后,学生动

手实践,让学生进行观察、模仿、比较、归纳,并进行了两次针对性很强的练习,由小数转化成分数,又由分数转化成小数,让学生在经历有序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中逐步感知小数的含义。

困惑:课上完了,我一直在思考:本节课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还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学流程方面还是比较简单、比较流畅的,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感觉挖的深度还不够,特别是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这一块上,虽然在自学问题中提及了,但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低,都没有掌握好。在教学过程是不是还没有把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在这一课中沟通好呢?下节课这一点内容知识安排在以后再研究。一切都为了学生,我继续努力研究教学,使我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下载苏教版教材“认识小数”的编排思路及主要特点(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教材“认识小数”的编排思路及主要特点(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二下识字4教学设计及教材解读

    二下识字4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课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第一组词语与太阳有关;第二组词语与眼睛有关;第三组词语都与冰有关;第四组词语与水有关。课本的最上部位有两个表,以......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小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中的内容。“认识小数”是传统教材四年级的教学内容,实验教材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

    部编教材的特点及追求

    部编教材的特点及追求 三里畈中学 何琳 一、教材特点 1、更加科学的单元结构体例 部编教材的结构是分单元组织教学。全套教材6册,每册6单元,由若干内容不同的板块穿插安排在各......

    全集苏教全集苏教版必修教材写作训练教案

    苏教版必修教材写作训练教案全集 江苏省淮州中学韩维加 编写说明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从教材设计的理念到文章的精心选择,都可看出编者的良苦用心。教材以人为本,即以学生......

    认识小数教案及反思(合集5篇)

    认识小数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3、知......

    浅谈烟台蓝色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思路

    浅谈烟台蓝色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思路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对山东的蓝色经济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烟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

    苏教七上数学试题及答案

    数学·1要多做题,多练习,才能熟能生巧。以下是苏教七上数学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2的相反数是( )A. B. ﹣ C.﹣2 D.22.在0,﹣1.5,1,-2四个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