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意义

时间:2019-05-14 08:5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意义》。

第一篇:党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意义

党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意义

党在不到100年的时间内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半资本化的落后旧中国一步推到现代文明、科技发展、有较强化现代的工业、科技基础的世界大国的时代。并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开辟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推进了了

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作用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尤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孙中山看到中国革命的新曙光,开始与中共建立联系并确定了两党合作的方针。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代表165人,共产党员约占14%。这次大会对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确认共产党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正式标志着国民党的改组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在大革命时期,中共与国民党和作,帮助国民党改组,完成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最终发动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北伐战争,并组织工农革命运动配合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在抗日战争中的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形成了相互配合的两个战场,一个是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担负的敌后战场。即中国共产党主要是通过开辟敌后战场,以游击战争的方式加入抗日战争当中的。它的历史地位体现在战略地位上,作用体现为中

流砥柱的作用。具体而言:

1、在战略防御阶段,虽然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主要的,游击战是辅助的,但是敌后游击战迫使敌人不得不把用于进攻的兵力抽调回来保守其占领区,从而对阻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作用。

2、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日军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人民军队,此外,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了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坚决地维护全国团结抗日,争取抗日战争胜利,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进行了斗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

准备了条件。

党在新中国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和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不长的时间里,党就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顺利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遭到破坏的国民经济,巩固了人民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随后,党又领导全国人民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来,尽管我们走过弯路,有过失误,但是党和全国人民一道,经受了挫折的考验,克服了重重困难,仍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军事战争上:七次战役基本全胜。对越、对苏、对印、对美等。军事科技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八上天等等。政治地位上:联合国五大常委之一,随着国力的壮大,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高。政治体制上:总的来说也在进步。疆土上:收复香港、澳门。经济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渐渐地使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还没有最终完成)。社会文化上:虽然教育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比建国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种文艺水平越办越高,渐渐地在国际上站稳脚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体育上:中国的成就太辉煌了,已经连续几届人类奥运会名列前三甲了,中国的优势项目称霸全人类。总之,在中国革命和当前改革开放发展建设中,中共始终处于领导核心的地位,领导全局,发挥着指挥者、决策者的作用,确保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和改革开放发展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二篇: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意义

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意义

摘要:在过去三十年中,中国正从高度计划和中央调控的经济体,转变为举世瞩目的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然而,在取得了空前的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中国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就是其中之一。幸运的是中国政府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是巨大的。本文先概述了政府和环境保护两者间相互的意义,然后从立法、执法、监察、财税和市场调节四个方面分析了政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指出中国政府在这四方面工作的成效、不足及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政府职能 环境保护

在过去三十年中,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还是高度计划和中央调控的经济体,现在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然而,在取得了空前的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中国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就是其中之一。幸运的是中国政府已经将这些问题摆在了重要位置。在 2009 年9 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指出中国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环境友好技术”。中国政府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是巨大的。

一、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

(一)政府干预对于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世界银行在《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的:“在过去20年中, 各国人民己经懂得了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应该更多地依靠市场, 而较少地依赖政府。但是,在环境保护领域恰恰是政府必须发挥中心作用的领域,私人市场几乎不能为制止污染提供什么鼓励性措施”。美国学者勃布·罗滨逊曾指出:“市场经济并不能成功地保护环境,政府的干预是必要的”。

最近几年来,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GDP总值在短短的几年内进入了世界前六位, 但是在这惊人的成就背后是以资源耗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目前, 我国有1 /3的国土被酸雨侵害;被监测的343个城市中, 3 /4的居民呼吸不到清洁的空气, 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十个城市我国占了七个;[1]七大河流水系中, 劣五类水质占41%, 城市河段90%以上遭受严重污染;全国尚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中国沙漠和沙化土地总面积为262万km2, 已接近国土面积的27.3%, 且每年还以346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一个大县的面积)。[2] 这些数据, 只是描述了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状况的一个方面, 但沉甸甸的数字说明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已经濒临危机的边缘。如果政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严峻的环境问题必将阻碍我国经济建设的健康、高速、持续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

(二)环境保护对于政府是法定责任和大势所趋

我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政府对环境负有保护责任, 这是我国推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历史进程的必然要求, 是行政体制改革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体现和进一步深化。为了给人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政府理所当然要把环境保护作为自己行政职能的一部分。

1992年, 一百多个国家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会议讨论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重要文件, 从而确定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目标和行动纲领。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应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国际社会的环境保护运动当中, 担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从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同时, 西方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贸易利益和生态环境, 相继制定许多“绿色壁垒”, 以阻止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进入本国。目前, 许多国家已采用了ISO14001国际标准。因此, 我国政府应顺应世界潮流, 担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采取措施应对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 以保护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境地。

二、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一)立法

由于环境工作具有较高的技术性特点, 而政府管理社会的任务艰巨而复杂, 处理环境工作只有依法行事, 才能克服行为上的任意性、盲目性, 在保证政府行政权力优先的前提下, 依法实现政府行政权力的自由裁量权。因此, 只有通过法律强化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 用法律武器给环境违法行为以震慑,才能真正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 实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目标。

我国的环保立法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对象制定、颁布和修订了多项环境保护专门法以及与环境保护相关资源法,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体系的环境法律和标准体系,为环保领域实现有法可依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环境立法逐渐建立了由综合法、污染防治法、资源和生态保护法、防灾减灾法等法律组成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境法律体系。二十世纪90年代,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的成立,加快了资源环境立法的进度。在资源和生态保护方面,我国相继出台了《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管理法》、《水法》、《煤炭法》、《水土保持法》等;在防灾减灾方面,制定了《防震减灾法》、《防洪法》和《气象法》等;在污染防治方面,我国先后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了一系列促进循环经济的制度,包括循环经济的规划,抑制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循环经济的评价和考核,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对高耗能、高耗水企业的重点监管制度和强化的经济措施等。

环境立法工作的不断完善,使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领域基本都实现了有法可依。到目前为止,制定了8部环境保护法律、15部自然资源法律,制定颁布了环境保护行政法规50余项,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近200件,军队环保法规和规章10余件,国家环境标准800多项,批准和签署多边国际环境条约51项,各地方人大和政府制定的地方性环境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共1600余项,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体系的环境法律和标准体系。这些法律法规,对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限制破坏资源环境的活动,加快治理污染的进程,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执法

法规只是为政府保护环境提供了行为依据,而政府能否对环境保护产生作用,关键要看执法情况。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众多的环境保护法规,但是细则的多重标准和执行的能力不足使得这些法规的执行面临很大的问题。

许多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已经生效,相关配套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陆续出台,但是由于缺乏关键性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实施细则,许多具体措施难以操作。例如,2007 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8 年改为国家环保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会)联合颁布《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提出实施绿色信贷的具体规定和要求。但是由于现有绿色信贷标准多为综合性和原则性,缺少具体指导银行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和环境风险评级标准,导致行业银行难以制定相关的监管措施和内部实施细则,从而大大降低了绿色信贷的可操作性。

主要的执法制约还在于地方利益和中央意志矛盾。在中国的现行分权制度下,特别是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被要求对其地方经济发展负上更大的责任。“十一五”以来,中央政府“节能环保优先”和“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导向已经十分明确,但是大多数地方和企业对中央的指令仍然置若罔闻,认为环境保护工作会阻碍其经济发展。目前他们的政绩评估主要还是基于当地经济发展,而不是环保政策的执行。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维持地方的高财政收入,很多在高资源能源消耗,高收益领域的环保政策执行都受到了阻碍。

尤其在一些主要创收及就业来源来自小煤矿的地区,出现了地方利益和中央利益的明显冲突。中国共有28000 个煤矿,但其中只有2000 家是国有的,其生产量占中国煤炭生产量的65%,其余26000 个煤矿则是由乡镇或个人所有。他们的扩张引发了生产安全问题以及煤炭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据调查,中国国有煤矿的矿井回采率平均为45%,而乡镇和个体煤矿的回采率仅为15-20%。尽管中央政府在很多场合都明确强调要提高资源管理,关闭小煤矿。但是在现实中即使不是完全不可能实现也是非常困难的。其主要困境在于如何规范管理但不会对生计就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例如在湖南产煤大市娄底,有1400 多家小煤窑,一旦关闭,至少40%的乡镇连工资都无法发放。

(三)监察

监测和统计信息是立法决策和执法监督的基础,没有准确的信息,就无法针对环境问题制定和执行法律法规。而信息的获得需要对广泛分布的基础建设的大量投入,以及对细致科学的统计标准的讨论确立。相比较那些框架性的战略政策的制订,这些工作更加实际也更加细致繁琐,中国还差得很远。

我国尚未建立起科学统一的环境保护统计指标、监测体系和执法机构。目前,全国共有环境保护监测(技术服务)中心145个,绝大部分受政府委托开展节能执法监督和监测,在人员、预算、技术、设备、操作规范、信息收集和传递等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我国“十一五”规划中确定了5项环保统计指标。其中2项总量控制指标为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环境质量指标3项,分别从国控断面和七大流域水质、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确定了量化的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然而由于缺乏规划和明确的需求以及管理上的不规范,这些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很差。

监察和执法机构能力建设落后也导致政策难以落实。中国现有基层(省、市)环保执法机构多数在原环保监测机构基础上通过职能调整、体制转变或者机构改革等方式建立。由于没有得到国家立法层面的明确授权,环保监察执法部门无法有效履行环保监察和执法工作,执法不力和执法软弱现象十分严重。另外,由于地方经济实力和环保意识参差不齐,执法机构人员编制和资金不到位的现象十分突出,一些机构由于无法得到地方财政扶持不得不自收自支。

(四)财税和市场调节

目前,中国的主要推动环境保护的战略和政策大多都是利用行政手段或者指令性控制手段来推行的。行政手段由于其固有的直接性、强制性和高效性以及易监督曾经对中国环境工作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市场经济和社会民主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高成本及缺乏激励其局限性也日益显现。因此,国家意愿很难转化为地方和企业的自觉行动。

中国利用市场手段和财税机制来建立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尚不完善。目前,中国国内资源的价格还不能够完全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状况,现有石油、煤炭价格还不能完全反映市场供求,可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发电的电价与煤电、天然气电的价格差别不明显,节能产品与非节能产品价格倒挂,这些因素都极大地限制了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发挥。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还缺乏有效的税收调节手段,对环境保护行业的税收优惠相对较少,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直接补贴也少,环境税、燃油税的开征仍然处于探讨和初步实践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三、政策建议

(一)树立绿色GDP的概念

中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而没有反映负面效应的影响,因此是不完整的,是有局限性的。在对地方政府进行考核时,需从“绿色GDP”的角度,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从而促使地方政府在追求GDP增长的同时,考虑到由此付出的环境代价,不以牺牲环境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

(二)转变环保管理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公共物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仅仅凭政府来供给环境公共物品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应实行环境保护市场化。对环境保护行业给予税收优惠,对环境保护工作给予直接补贴,环境税、燃油税的开征工作应尽早由讨论转入实践阶段,与发达国家缩小差距。同时,现行的环境污染治理原则应由“谁污染谁治理”改为“谁污染谁付费”(即PPP原则), 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才能实现集约化治污,这样也才能降低治理成本,发挥投资效益和规模经济效应,避免环境保护盲目投资,到处布点,重复建设的现象发生。

(三)加大环保监察投入

加大在环境保护监察方面的行政、资金、人才投入,在中央、省、市各个层次加强监管机构建设,整合现有体制资源,提供环境保护政策执行的体制保障。在自然资源、能源、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测量、统计、核算、报告、核查等方面完善体制、统一标准、健全机制,为强化监管能力提供良好计量基础。

参考文献:

[ 1 ]马中.环境经济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6.[ 2 ]陈喜红.中国环境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缺陷与改善对策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7.[ 3 ] 胡同泽, 文晓波.政府维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与实现途径[ 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6,(3).[ 4 ] 张邦辉, 黄开腾.树立科学发展观, 强化政府生态责任[ J].生态经济,2006,(5).[ 5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9/10:迈向低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未来.2010.4

第三篇: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与作用

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与作用

-------魏光明(摘录)

企业文化来自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建设之中,其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围绕着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对企业制度进行创新,并将其上升到精神层面,为企业长远发展创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强有力的行为保障。因此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企业文化的内函

企业文化产生于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中,是被全体员工所共认同认可并视为标准的价值规范。在企业中,优秀的企业内部文化能够对员工形成很好的约束、凝聚和激励作用,它能将企业和员工紧紧的联系起来,并带动的员工的积极性工作,协调一致,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企业文化内函的定义主要分为以下四点:

1、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体现于其价值观念上。这种价值观念往往会被无形的渗入到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的潜意识里,最终作为员工的工作实践标杆而被传承。

2、企业文体形成于企业长期经营和沉淀之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经营规模和管理模式的变化而为断的变化,以便满足企业的需求,不断去粗取精,最终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3、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形成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其核心领导领导阶层的影响。而在很久之前出现的企业文化大多数都是由领导倡导的,因此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往往也是领导都管理价值观的体现。

4、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思想中心必须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可和尊重。企业文化理应成为员工们的所共同追求、共同遵守的价值体系,如果不能得到员工的支持,就无法在企业内形成一股凝聚力,其价值导向功能也就无从谈起。

二、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文化的作用

1、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导向作用贯穿于企业整体和各个员工之中,一方面,企业文化能使得全体成员的行为和思想受引导;另一方面,企业文化还能对企业整体价值和行为取向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因为作为公司的企业文化,往往在形成伊始时就建立起了其自身的规范标准和系统价值,这就会使企业的每个成员能够以企业文化为行动指南,一但在行为取向或者价值取向上同企业文化的标准产生了矛盾,企业文化就会对其进行导引和纠正。

2、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能对企业内成员的心理、思想和行为进行一定的规范和约束。而企业文化的现实约束力主要体现在企业制度的完善和道德的规范上。首先,企业文化是有效的制度约束,而企业制度又是企业内部法规,无论是员工还是企业领导者都应该执行和遵守,这样就会形成制度的约束力。其次,企业文化是一种道德约束,它能够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布从伦理上对企业员工和领导者的行不进行约束。一旦有人违背了这种首先规范要求,不但会受到企业中乃至社会上的舆论谴责,其自身也会感到无比内疚和自责。

3、协调作用

为了企业建设更为稳定高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通过对企业文化建设来启发全体职工团队合作意识。企业可以借助职工代表会来让企业员工参与到“为企业建设出谋划策”等活动中来,使职工对企业的发展和建设产生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献出其有益建议,使领导在认识上得到一定的认同感。另外,企业文化的建设还要求管理者学会关心员工,爱护员工,尊重其劳动成果,让每个员工都能在愉快的团队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使其在行动上和价值取向上更加的协调一致。

4、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能使企业在日常管理中时刻做到以人为本,将员工放到重要位置,充分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怀他们、充分的信任他们,并做到主动关心其疾苦。为其排忧解难。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包括员工与领导、员工之间都要建立其较为深厚的情感,带给员工一种家的感觉,从而心甘情愿的为企业效力。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员工所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因此可通过企业文化培养企业的凝聚力,从而稳定员工,防治人才流失。

三、建设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开发相关制度体系,推进企业文件建设

企业文化的建设一方面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倡导,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将其落实到企业管理制度的细节中来。也就是说,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进行革新,并从中积累沉淀出个性化、鲜明化的企业文化。为了使企业文化的整体建设过程能够顺利完成,企业企业应开以出相应的管理制度体系,并通过来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而且这些制度其本身也属于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可以开发出竞争选优制度、奖勤罚懒制度、分工合作制度、系统化培训制度等等,以使企业文化能够在企业中更为高效科学的确立起来。

2、加大企业文化培训力度

作为企业领导应抓好企业文化学习载体的建设,并且广泛开展与企业文化相关的交流活动,始终要求企业员工能够认真进行文化课程学习,根据企业文化的内容谈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将自身的行动同整体的企业文化统一协调起来。抓好展示载体建设,加要企业文化课程培训力度,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让企业的各级员工都能在内部管理和业务营销中进行感悟,最终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认定的同感。

3、做好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工作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项关乎企业发展系统工程,企业领导应当将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到企业整体发展建设中来,并切实加强领导效用,制定详细规划,逐步进行。企业的各个部门要各负其责,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另外,企业领导阶层不仅要做好企业文化设计和组织工作,更要作为一名倡导者身体力行,做到身先士卒,不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用实际行动对广大职工产生正面影响,共同建设企业文化。

四、小结

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整个企业宝贵的财富,企业毅力不倒并不断壮大的核心要素就是企业文化。文化可以传承也可以丰富,象征着企业的软实力。只有不断的建设和完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

第四篇:党的历史进程

党章是党的总章程,集中体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的重要主张,规定党内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对推进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具有根本性的规范和指导作用。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党章,把制定、修改和完善党章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从二大制定的第一部正式章程算起,到党的十七大,中国共产党先后15次修改党章。每次对党章的修改和完善,都反映了我们党对党的建设规律进行探索的情况,记录着党的历史发展进程。

一大纲领(1921年):

实际上的第一部党章,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1年7月23日,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完全新型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的、统一的中国工人阶级政党的诞生。一大制定了具有党章性质的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明确规定“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从建党之初,我们党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二大党章(1922年):

第一部正式章程,标志着党的创建工作圆满完成。

1922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大,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二大制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了党的建设的一系列根本原则,是党的第一部完整形态的章程,不仅标志着党的创建工作的完成,而且标志着我们党从此开始有了自己的最高行为规范。

三大党章(1923年):

第一部修正章程,严格入党手续以准备进入统一战线。

1923年6月,党的三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在二大党章的基础上,增加了1条,对党员的“自请出党”作了严格规定;对党员入党候补期、党小组的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组成等作了重要修正。

第 1 2 3 4 5页

四大党章(1925年):

第一次设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1925年1月,党的四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增加了“凡党员离开其所在地时必须经该地方党部许可。其所前往之地如有党部时必须向该党部报到”一条,严格了党的纪律;对党支部的组成、党支部的会议作了重要修正。

五大后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党章(1927年):

唯一不是由党的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党章,党的组织章程规范化的开端。

1927年4、5月间,党的五大召开之时,由于革命形势严峻,会议期间没有通过新党章。根据五大精神,6月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对党章作了较大修改:第一次明确提出“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增加了设立中央政治局、监察委员会和党团等内容,并把党与青年团的关系列入党章。

六大党章(1928年):

唯一不是在国内修改和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原则。

1928年7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六大,首次提出民主集中制的三项根本原则,适应了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和党自身建设的需要,对巩固党的组织、推动革命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规定,中国共产党为共产国际的一部分,无条件服从共产国际的决议。

七大党章(1945年):

第一部完全独立自主修改的党章,第一次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一次以条文形式明确规定党员的义务和权利。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七大在延安隆重召开。七大党章首次增写总纲部分,阐明了党的性质、纲领、宗旨、作风、群众路线,从而使党章具备了完整的理论形态;第一次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首次在党章中规定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各有四项;进一步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科学界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内涵,即在民主的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提出了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四个服从”。七大党章是民主革命时期最好、最完备的党章,具有里程碑意义。

第 1 2 3 4 5页

八大党章(1956年):

执政后的第一部党章,第一次规定党的全国、省级、县级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突出强调要加强执政党建设。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八大通过的党章,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强调执政条件下反对官僚主义,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提出“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强调执政条件下发扬党内民主,健全集体领导的重要性;第一次对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作出初步规定,意义重大;把维护党的团结,正确进行党内斗争的方针写进党章。

九大党章(1969年):

充满“左”的严重错误,突出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1969年4月,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党的九大召开。九大党章突出强调“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强调阶级斗争为纲;取消了党内民主、集体领导、党员权利和义务以及预备期等重大组织原则和纪律;将林彪的接班人地位写进党章。

十大党章(1973年):

继续推行“文化大革命”以来“左”的严重错误,强化“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

1973年8月28日通过的十大党章,继续九大党章“左”的错误。除删去有关林彪的内容外,沿袭九大党章的内容和结构。

十一大党章(1977年):

从“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和混乱中开始走向正确道路的过渡和徘徊时期的一部党章。

粉碎“四人帮”以后,1977年8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大,对党章内容作了许多修改: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强调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重申党的干部路线,设立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恢复党员的预备期等内容。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十一大党章没有能够纠正“左”的错误。

第 1 2 3 4 5页

十二大党章(1982年):

第一次比较全面而正确地回答了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目标、途径和方法等基本问题,是七大党章之后的一个里程碑,标志步入真正意义上的执政党建设轨道。

1982年9月,在胜利完成拨乱反正和启动改革开放进程的基础上,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崭新命题,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和我国经济建设的总目标,开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第一次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第一次做出“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的规定,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在具体内容上,增加党的干部、党的纪律、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党组、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关系等5章,其中“党的干部”一章,是历届党章所没有的。

十三大党章(1987年):

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在党建问题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转变观念和做法,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制度建设和改革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新路子。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对我国国情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加明确。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定了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作了归纳,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比较清晰的轮廓。十三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对党章的部分条文内容进行了修改。

十四大党章(1992年):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国内政治形势的客观需要,反映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党建规律的最新认识,充分体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是全党的行动指南和工作准则。

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是一次肩负着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大历史使命的大会。大会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第 1 2 3 4 5页

十五大党章(1997年):

20世纪最后一个党章,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召开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新世纪全面推进的历史性会议。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系统完整地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等问题作出新的论断。

十六大党章(2002年):

新世纪的第一个党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大党章对党的性质作了新的科学界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增加了关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历史进程的表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补充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内容;增写了“党徽党旗”一章。

十七大党章(2007年):

充分体现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新成果,明确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五篇:对话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对话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小学英语对话课的地位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英语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目前正在使用的pep小学英语教材中,情景对话和语篇阅读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对话内容都是从孩子们的生活中发掘出来的,通过对问好,问路,买东西,等语言材料的学习,从而培养了孩子们的交际能力。因此,对话教学在整个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线英语老师,我们不能轻描淡写地对待每单元的对话课。

二、小学英语对话课的教学原则

对话课一般是由一段对话和一个任务型活动组成。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提高会话技巧,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3个原则:

1.对话课应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语篇教学法,培养学生整篇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2.情境决定语言表述的意义。因此在情境中理解语言知识和对话内容;在情境中讲解语言知识,突出重点、难点;在情境中进行操练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对话课在语言知识方面应侧重日常交际用语的学习;在技能方面应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应让学生了解日常用语的文化背景及语言运用的得体性。

三、运用话题,多维操练 每一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语言功能,话题和任务。教师在呈现目标语句后,需要采用多种方式练习句型。一般情况下,目标语是必须要达成的重点任务,其他支撑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处理。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灵活驾驭教材,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单纯地教教材。

1.在表演中操练对话。

学生是天生的表演“艺术家”。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后,鼓励学生扮演情境中某一人物,使其兴致勃勃地进入学习境界,在特定的情境中操练和运用所学对话,从而避免句型操练的单一和枯燥。例如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根据课文人物制作头像,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练习课文对话。而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充分发挥,表演对话内容。比如表演结识新友或看医生、借东西、问路等,帮助学生理解对话内容,激发他们内在的表达欲望,达到操练对话的目的。

2.在游戏中操练对话。

好动、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在英语对话操练中,适当运用英语游戏,不仅可以缓和课堂教学的紧张气氛,还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疲劳。另外,又可以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游戏中积极思维,掌握知识,并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令课堂气氛热烈,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情景活动操练

“生活化”这一设计理念在我们的对话课设计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语言的运用离不开实际生活,人类学家马林斯诺指出:“如果没有语言情景,词就没有意义,也不能代表什么。因此词语也只有在情景语境中才能产生意义。”同样,对话也是如此。我们也可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情景化的拓展操练活动,情境创设要真实有效,贴近生活。我们可以利用实物、模型、简笔画和多媒体课件等创设尽可能真实的直观交际情景,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

4.任务型活动操练

任务型活动是以具体的任务为操练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操练的过程,它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实践空间,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任务型活动以人为本,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使对话中的语言知识真正得到学以至用。任务型活动是我们在拓展操练中常用的一种有效的操练活动,我们教师围绕对话中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有明确目标和可操作性的任务化的操练活动让学生参与。

下载党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卡通人偶在企业营销中的作用与意义

    卡通人偶在企业营销中的作用与意义 卡通人偶是指用各种化纤、纯棉、聚乙烯、无纺布、皮革、长毛绒、短绒等原料通过剪裁、缝制、装配、填充、整型、包装等工序而制作的人偶......

    雷锋精神在现代的意义与作用

    雷锋精神在现代的意义与作用 497班胡婕 那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他的鲜血洒满了那片他深深热爱着的土地,猛烈的雨水不停地冲刷着这红色的伤痕,却再无法将他金色的魂灵从这里褪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需要一个长期奋斗的历史进程。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在革命和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和......

    科学发展观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

    科学发展观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 摘要:企业要发展,管理是关键,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先进的思想,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方针和企业科学化管理的精髓,它将化为企业管理科学化的行......

    文件签名的意义及在取证中的作用

    文件签名的意义及在取证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基本介绍了什么是文件签名,以及适用文件签名后,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文章的侧重点在于使用文件签名以后,在电子取证中的......

    聊聊教材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聊聊教材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南昌市灌婴小学万鸿凯 内容提要: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

    浅论项目管理中项目配置管理员作用与意义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论文题目 浅论项目管理中项目配置管理员作用与意 义院系: 年级专业: 姓名: 学号:2014年 5月27日目录 1.前言 ..................... 2 2.IT项目管理 ............

    武术在中小学普及的意义与作用

    浅谈武术在中小学普及的意义与作用 一、引言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是在农耕文明的历史时空背景下,形成发展的,至今仍在传播的以套路、散手和功法练习为主要内容,并体现中华民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