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
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
1.1二十一世纪的比较文学
1【单选题】(D)曾经认为比较文学这一学科气数已尽,后来又在《21世纪比较文学反思》中推翻这一说法。 A、别林斯基 B、安德拉德 C、斯皮瓦克 D、巴斯奈特
2【单选题】《一门学科之死》的作者是(B)。 A、巴斯奈特 B、斯皮瓦克 C、克莱齐奥 D、安德拉德
3【判断题】在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看来,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完全不相容的。(×)4【判断题】比较文学主张“对话”的意义,其中包括重新确定人的生存方式。(√)
1.2坚守传统文化和接受外来影响的关系
1【单选题】陶渊明的诗句“当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表现出(B)的情绪。 A、喜悦 B、旷达 C、焦虑 D、忧伤
2【单选题】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自我和他者关系中最重要的概念,不包括(D)。 A、互补 B、互证 C、互识 D、互抗
3【判断题】在哲学家勒维纳斯看来,他者最不能被人理解的一面,是值得被重视的。(√)4【判断题】文化传统是对“已成之物”不断进行诠释的“将成之物”。(√)5【判断题】对不同话语的对话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是用自己的话语去说服、同化他人的话语。(×)
1.3新的时空观念
1【单选题】下列哪部作品不是王国维的著作?(C)A、《人间词话》 B、《曲录》
C、《柳如是别传》 D、《观堂集林》
2【单选题】中国首部《中国文学史》的作者是(D)。 A、郑振铎 B、鲁迅 C、王国维 D、黄人
3【判断题】西方的比较文学学界,一直很重视对东方文学的研究,因此在跨文化问题上成果卓著。(×)
1.4比较文学和后现代思潮的转型
1【单选题】消解中心与权威,强调碎片化和偶然性,是(D)的思想特点。 A、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 C、现代主义 D、后现代主义
2【单选题】法国大革命属于(A)启蒙。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3【判断题】后现代主义既铲除了现代主义的各种壁垒,也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建设性的蓝图。(×)4【判断题】“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中的“继”字,是继承、传递的意思。(×)
2.1中国比较文学的起源(上)1【单选题】“民智不开,则守旧维新两无一可”出自(B)。 A、梁启超 B、严复 C、谭嗣同 D、康有为
2【单选题】“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出自(D)。 A、《文学改良刍议》 B、《摩罗诗力说》
C、《俄罗斯革命之影响》 D、《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3【判断题】严复曾认为,西方文化具有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特点。(√)4【判断题】根据《涵芬楼新书分类目录》记载,戊戌变法至1911年,中国出现的翻译小说已达600余种。(√)
2.2中国比较文学的起源(下)1【单选题】中国的比较文学始于(B)。 A、诗歌革命 B、小说翻译 C、留学生运动 D、政府外交
2【单选题】下列哪位先生著有《中国文学研究》,并在书中对林纾做出高度评价?(C)A、鲁迅 B、黄人 C、郑振铎 D、胡适
3【判断题】“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中的“文”,是指要有实际的内容,要言之有物。(×)4【判断题】林纾曾对中西小说在叙述方式上进行过比较。(×)2.3汇通古今中西文化的先行者:王国维(上)1【单选题】王国维曾翻译了元良勇次郎的著作(B)。 A、《哲学概论》 B、《伦理学》
C、《西洋伦理学史要》 D、《西方哲学史要》
2【单选题】“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出自(A)。 A、《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B、《摩罗诗力说》 C、《文化偏至论》 D、《狂人日记》
3【判断题】王国维认为有很多中国传统诗歌充满对灵魂的拷问,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4【判断题】王国维曾在《国学丛刊序》中提出,中国的问题不在于没有学问,而是中学还是西学之争。(×)2.4汇通古今中西文化的先行者:王国维(下)1【单选题】下列哪部著作中的主人公为了换取知识而将灵魂出卖给魔鬼?(C)A、《奥德赛》
B、《少年维特之烦恼》 C、《浮士德》 D、《笑面人》 2【单选题】侯方域是(C)的主人公。 A、《牡丹亭》 B、《梧桐雨》 C、《桃花扇》 D、《西厢记》
3【判断题】在《红楼梦评论》中,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是偏向政治和国家的,《桃花扇》是偏向哲学和美学的。(×)4【判断题】王国维阅读了叔本华的著作后,相信宗教的力量可以拯救人类的痛苦。(×)
3.1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者:鲁迅(上)1【单选题】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著作?(D)A、《野草》 B、《华盖集》
C、《中国小说史略》 D、《管锥篇》
2【单选题】对“故今之所贵所望,在有不和众嚣,独具我见之士……”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C)。 A、鲁迅认为大众往往多随大流,无法看清楚世界 B、鲁迅认为中国最需要的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C、鲁迅认为只有让超人统治庸众,才是出路
D、鲁迅认为无论世人如何褒贬,有独立见解的人都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
3【判断题】鲁迅曾认为,十九世纪的欧洲文明里,至伪和至偏的就是物质和众数。(√)4【判断题】鲁迅认为,要发展古老中国,首在引入西方物质文明的手段进行国家建设。(×)
3.2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者:鲁迅(下)1【单选题】之所以称鲁迅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者,其原因不包括(B)。 A、鲁迅首先提出“比较”的思想
B、鲁迅提倡由进化论衍生而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C、鲁迅批判地接受了很多西方思想 D、鲁迅进行了多种跨文化的研究
2【单选题】关于“取今复古,别立新宗”这句话,不正确的是(C)。 A、这句话提出了比较文学发展的根基 B、这句话出自《文化偏至论》
C、这句话与弱肉强食的进化论一脉相承
D、这句话要求我们要在时间、空间两个坐标上考察一切的文化现象 3【判断题】进化论和尼采,是对鲁迅影响最大的两大思想来源。(√)4【判断题】鲁迅在写《朝花夕拾》时,其要旨在于研究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这一类主题。(×)
3.3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者:陈寅恪
1【单选题】在陈寅恪看来,李唐一族之所以兴盛,最主要原因是(C)。 A、贤臣众多,政治开明 B、发展生产,兴修水利 C、引进吸收外族文明 D、对外扩张,积累财富
2【单选题】在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时,其吸收学习的方法是(B)。 A、格物 B、格义 C、援释入儒 D、援释入道 3【判断题】陈寅恪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古典文学家,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
3.4五四运动与三个派别已完成
1【单选题】在“昌明国粹”上,学衡派的认识不包括(C)。 A、新旧乃相对而言,没有绝对界限
B、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不能完全以进化论为依据 C、应该以西学的思想来阐释中国的国学 D、历史有“变”有“常”
2【单选题】学衡派与激进派的不同,不包括(D)。
A、学衡派认为对西学首先是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再进行选择性吸收 B、学衡派认为引进西学时要与中国文化传统契合
C、学衡派认为要了解中国传统学术的基础,不要菲薄中国的学问 D、学衡派认为引进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传统是第一要务
3【判断题】《学衡》杂志于1911年由吴宓、梅光迪等人领导创刊,“昌明国粹,融化新知”是学衡派宗旨之一。(×)4【判断题】国粹派与学衡派不同,对于国学,前者强调保存,后者强调发展。(√)
4.1学科的发展之朱光潜(上)1【单选题】文学批评家瑞恰慈是(B)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A接受美学 B新批评派 C陌生化 D现象学
2【单选题】朱光潜对中国比较文学的贡献不包括(C)。 A提出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
B要尊重被比较者的特点和来龙去脉 C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D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3【判断题】钱钟书的文章《谈趣味》,讨论了中西文艺比较的问题。(×)4【判断题】朱光潜是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
4.2学科的发展之朱光潜(下)1【单选题】关于朱光潜对中西诗学比较研究的观点,不包括(D)。 A用多种实例陈述文学现象的同或异
B进一步分析差异背后的社会、历史、道德原因 C要努力避免片面性和绝对化
D中国诗歌之所以不同于西方,注重个人主义的传统是重要因素
2【单选题】胡适曾在北大任职时,因为看了朱光潜的(C)而邀请其到北大讲学。 A《西方美学史》 B《悲剧心理学》 C《诗论》 D《谈艺录》
3【判断题】朱光潜指出,西方诗中的柔和中国诗中的刚都是它们的本色特长。(×)4【判断题】朱光潜认为,西方的诗比中国诗深广,因为前者有更深的哲学、宗教基础。(√)
4.3学科的发展之宗白华(上)1【单选题】关于宗白华对文化的观点,不包括(D)。 A西方文化崇尚力量
B中国文化以中庸柔和为美
C中国艺术是中国文化史最中心、对世界最有贡献的一个方面 D重建中国文化精神,最重要的是从社会制度改革入手 2【单选题】关于宗白华,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他的处女作与哲学有关
B宗白华曾写过《为什么要爱国》
C他青年时就有了贯通中西,重塑中国文化精神的追求 D他曾在23岁时远渡日本留学
3【判断题】李泽厚在《美学散步》的序中,认为宗白华偏于西方科学,而朱光潜更像一位中国古典诗人。(×)4【判断题】“拿叔本华的眼睛看世界,拿歌德的精神做人”,指的是即使在令人悲观的世界里,也要奋发图强地做人。(√)
4.4学科的发展之宗白华(下)1【单选题】宗白华认为,晋人之美不包括(C)。 A酷爱精神自由 B唯美的人生态度
C以孝道为最重要的行事依据 D以赤子之心为道德基础
2【单选题】关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不正确的是(A)。 A唐代体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化灵魂上的解放
B人心的美丑,高贵与残忍,在魏晋时期得到了极致的表现 C魏晋之美表现在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 D唐代在思想上已受到儒、佛、道三教的支配
3【单选题】关于“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正确的是(B)A此语出自宗白华
B提出的问题与教育有关 C此语出自《美学散步》 D其思想与《弟子规》相似
4【判断题】鲁迅曾在《二十四孝图》中批判卧冰求鲤、郭巨埋儿等关于“孝”的故事。(√)
4.5学科的发展之钱钟书(上)1【单选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长生殿》是洪昇的作品
B《梧桐雨》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 C布莱希特曾经受到中国戏曲的影响 D《长生殿》的主人公是李香君
2【单选题】关于《中国古代戏曲中的悲剧》,描述不正确的是(D)。 A是钱钟书在中国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B这篇论文是用英文写作的
C文中将莎士比亚的戏剧与中国的戏剧进行了比较
D文中提出,中国传统戏剧中对道德的追问给西方戏剧以新的启示
3【判断题】《中国评论周报》是民国时期由民粹派主办的一份英文杂志。(×)4【判断题】文学批评家们之所以采用不同的批评原理,是因为思维方式不同,而与研究资料无关。(×)
4.6学科的发展之钱钟书(中)1【单选题】钱钟书提出,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根本目的是(A)。 A改变基于欧洲中心论的文学批评标准 B使中国文学在世界上发挥更大影响 C找到中西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 D总结出中西文学研究的共同方法
2【单选题】关于“软实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A此概念是美国人提出的 B此概念与政治意图有关
C是实现全球化的有效有益的方式 D它是一种文化霸权的产物
3【单选题】关于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不正确的是(D)。 A既要面向世界,又要连贯古今
B要在世界语境中对中国古典作品做新的诠释 C要使中国文学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D我们要用自己的文化征服其他民族
4【判断题】对于文化,费孝通曾经提出我们应该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基因是什么。(√)
4.7学科的发展之钱钟书(下)1【单选题】在《谈艺录》中,作者指出诗人魏尔伦的诗境类似于《沧浪诗话》中的(D)。 A“以才学为诗” B“以议论为诗”
C“语中无语,名为活句” D“不可凑泊”
2【单选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不管是中诗还是西诗,它们有一个共同原则就是要遵守一定的音律 B钱钟书认为中西打通最忌讳片面性和互相隔绝 C“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出自《管锥篇》
D白瑞蒙的《祈祷与诗》发挥了诗人瓦勒利的序言
3【判断题】比较文学家艾田伯曾在国际比较文学一次年会上发言,题目为《比较文学在中国的没落》。4【判断题】钱钟书非常看重中国的诗话,因为诗话体著作注重系统的周全与逻辑的缜密。(×)
4.8学科的发展之梁实秋
1【单选题】梁实秋提出的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D)。 A追溯文学作品传播的历史 B研究故事的来源
C研究作家受到的外来影响 D搁置文学史里有争议的事件
2【单选题】关于梁实秋,描述错误的是(C)。 A原名梁治华
B他是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
C代表作有《雅舍小品》《西方美学史》《槐园梦忆》 D曾留学哈佛大学
3【判断题】白璧德提倡新人文主义,推崇卢梭的浪漫主义。(×)
5.1比较诗学的源流和发展
1【单选题】比较诗学的两种形态的差异取决于文学现象间有没有(C)。 A相似性 B共同的规律
C直接关系和相互影响 D可比较性
2【单选题】艾田伯提出应从五个方面来发展比较诗学,其中不包括(D)。 A比较文体学 B比较格律学 C文学结构的分析 D文学背景的比较
3【单选题】在诗学发展的阶段中,国别诗学之后出现了(A)。 A共同诗学 B第四种诗学 C第三种诗学 D原创诗学
4【判断题】第三种诗学主要追求各国文学理论的普遍性和共通性,而忽视各民族文化的特殊性。(×)
5.2比较诗学的发展现状
1【单选题】杰姆逊对文学理论的看法,不包括(C)。 A后现代语境具有多元化特点
B新的理论是有使用价值的一种商品
×)(C理论应注意系统性与统一性
D提倡每一种研究都需要构想出来一个与自己相关的理论 2【单选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在1983年举行的中美双边比较文学讨论会上,厄尔·迈纳提出近15年间,最引人注目的进展是把文学理论作为专题引入了比较文学的范畴
B谢弗勒曾提出比较文学走向比较诗学是理论的提高,是历史和美学结合起来的新的比较文学的理论 C罗兰巴特提出的六大诗学问题中,包括女性诗学 D《幻想文学导论》是托多洛夫的作品
3【单选题】关于哈罗德·布鲁姆,描述不恰当的是(D)。 A他是“耶鲁学派”批评家 B他是美国著名文学教授 C他认为文本分析非常重要
D他提倡历史的、阶级的文学研究
4【判断题】在乔纳森·卡勒看来,理论应该是跨学科的,并且要对过去的常识概念进行批判。(√)
5.3传统的比较诗学
1【单选题】“垆边人似月”使用了(B)的意象。 A并置复合 B比拟 C替代 D联想
2【单选题】叶维廉在文学要素中加入了第五要素,是(D)。 A叙述 B意象 C结构 D语言
3【判断题】刘若愚很早就提出,中国的诗歌往往是没有主语和时态的。(√)4【判断题】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的四要素包括宇宙、作家、作品、读者。(√)
5.4比较诗学的研究重点
1【单选题】对中国学界而言,比较文学研究最突出的重点是(B)。 A国别文学 B文学间性 C平行研究 D影响研究
2【单选题】“道始于情,情生于性”出自(C)。 A《尚书》 B《论语》
C《郭店楚墓竹简》 D《礼记正义》
3【判断题】陈寅恪在传播佛教思想时对密宗里有关性问题的忽视,与他的接受屏幕有关。(√)4【判断题】国别文学和比较文学是相通的,都采用了互为主观的研究方法。(×)
6.1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
1【单选题】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正在出现一种整一化的趋势,表现在重视(B)两个方面。 A研究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B研究的综合性和总体性 C研究的独立性和系统性 D研究的差异性和系统性
2【单选题】《两种文化》一书中,作者斯诺认为世界上的文化分为(C)两种。 A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 B流行文化和经典文化 C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 D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
3【判断题】某些科学家由于失去人文目标和理想,很可能成为政治野心家的工具。(√)
6.2文学与系统论
1【单选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系统论诞生前,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有类比和分类两种 B结构主义认为人类的文学本身就是一种符号系统 C《故事形态学》的作者是文艺理论家普洛普
D系统论使自然科学第一次进入人文科学的研究之中
2【单选题】按照罗伯特·史柯尔斯的分类,虚构世界低于经验世界的小说是(B)。 A浪漫小说 B讽刺小说 C科幻小说 D历史小说
3【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系统论内容的是(C)。 A其基本观点是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的总和 B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
C其研究对象是事物的具体内容和特征
D系统论重视将事物的结构和运动形式抽象出来
4【判断题】系统论对文学的贡献体现在为文学提供了符号学和进化论的方法。(×)
6.3文学与信息论
1【单选题】关于信息论,描述正确的是(C)。
A从信息论的角度看,作者创作充当的是信宿的作用 B在信息传输过程中,欣赏者起着编码的作用
C信息论把信息分解成为多种水平的符号,包括语言、意象、文化、形而上层次 D从信息论看,审美型的信息是容易转换的,而语义型的信息更难转换 2【单选题】信息本身最根本的性质是(C)。 A独立性 B完整性 C不确定性 D确定性
3【判断题】信息论提倡新的信息应该在新颖性和不可理解性之间寻找最优方案。(×)4【判断题】通过统计学对语言风格要素的分析,可以辨别某学文学作品的受欢迎程度。6.4文学与热学第二定律
1【单选题】科学家普利高津的贡献与(C)有关。 A帕累托效应 B玄理论 C耗散结构 D潘洛斯阶梯
2【单选题】艺术家之所以被称为“反熵英雄”,因为他们反抗(B)。 A商业化 B同质化 C泛艺术化 D符号化
3【单选题】“熵”是一种主要与(C)有关的单位。 A体积 B质量 C秩序 D空间
×)
(4【判断题】托马斯·品钦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家,代表作《万有引力之虹》与熵有关。(√)
6.5文学与心理学
1【单选题】荣格认为,所谓(B),就是一种人类世代累积的心理经验。 A语言 B情结 C逻辑 D叙述
2【单选题】朱熹是宋朝著名理学家,儒学集大成者,下列不是其作品的是(C)。 A《四书章句集注》 B《太极图说解》 C《阅微草堂笔记》 D《通书解说》
3【判断题】马斯洛提出人的意识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层结构。(×)4【判断题】马克思把人类思维分成了自然科学、艺术、宗教、实践的四种类型。(√)
7.1对“新轴心时代”的讨论
1【单选题】关于费孝通先生及其观点,描述不恰当的是(C)。 A他认为中国文化的基因最重要的是尊重祖先,培育优秀的后代 B他是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
C他著有《乡土中国》《悲剧心理学》等 D他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2【判断题】熊和蝉,都曾是中国文化产生时就有的图腾,原因是中华民族祖先崇尚稳定与和平。(×)3【判断题】“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左传》。(×)
7.2对国学的新思考
1【单选题】在清华国学院历史发展中以胡适为代表的阶段,描述不正确的是(A)。 A提出“中国主体,世界眼光”的八字方针 B出现了顾颉刚与鲁迅的论战 C提倡以科学的方法整理国故 D出现了“疑古”的思潮
2【单选题】关于国学,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 A顾颉刚认为,国学就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国历史 B林语堂认为,科学的国学是我们治学的目标 C国学主要指的是古代中国文化这一研究对象 D清华国学院的历史发展包括四个阶段
3【单选题】在清华国学院历史发展中以章太炎为代表的阶段,与乾嘉学派的最大不同是强调“经史子集”中的(C)。 A经 B史 C子 D集
4【判断题】中国文化应该发展壮大自己,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并同化其他的民族。(×)7.3西方比较文学怎样从低潮走向高潮(上)1【单选题】“比较文学如果能走出欧洲中心论的原点,不受由国际商业所决定的全球交换流的控制,就会有新的发展,形成新的学科”此语出自(B)。 A巴斯奈特 B斯皮瓦克
C大卫·达姆罗什 D克莱齐奥
2【判断题】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来叙述9·11事件,也是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有趣的课题。(√)3【判断题】巴西比较文学家安德拉德认为,只有多元的声音,才能使过去的殖民者得到精神的解放。(√)7.4西方比较文学怎样从低潮走向高潮(下)1【单选题】“历史的每一个时刻,都是从某一个主体出发,沉淀着过去,应对着现在,创造着未来”这句话语出(C)。
A安德拉德 B巴斯奈特
C大卫·达姆罗什 D斯皮瓦克
2【判断题】研究比较文学,往往离不开世界文学的方法论。(×)3【判断题】世界文学是指古今、中外文学的融合。(√)
第二篇: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期末考试20
《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期末考试(20)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1关于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不正确的是()。 A、既要面向世界,又要连贯古今
B、要在世界语境中对中国古典作品做新的诠释 C、要使中国文学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D、我们要用自己的文化征服其他民族 我的答案:D 2关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不正确的是()。 A、唐代体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化灵魂上的解放
B、人心的美丑,高贵与残忍,在魏晋时期得到了极致的表现 C、魏晋之美表现在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 D、唐代在思想上已受到儒、佛、道三教的支配 我的答案:A 3杰姆逊对文学理论的看法,不包括()。 A、后现代语境具有多元化特点
B、新的理论是有使用价值的一种商品 C、理论应注意系统性与统一性
D、提倡每一种研究都需要构想出来一个与自己相关的理论 我的答案:C 4陶渊明的诗句“当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表现出()的情绪。 A、喜悦 B、旷达 C、焦虑 D、忧伤 我的答案:B 5在陈寅恪看来,李唐一族之所以兴盛,最主要原因是()。 A、贤臣众多,政治开明 B、发展生产,兴修水利 C、引进吸收外族文明 D、对外扩张,积累财富 我的答案:C 6关于梁实秋,描述错误的是()。 A、原名梁治华
B、他是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 C、代表作有《雅舍小品》《西方美学史》《槐园梦忆》 D、曾留学哈佛大学 我的答案:C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不管是中诗还是西诗,它们有一个共同原则就是要遵守一定的音律 B、钱钟书认为中西打通最忌讳片面性和互相隔绝 C、“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出自《管锥篇》
D、白瑞蒙的《祈祷与诗》发挥了诗人瓦勒利的序言 我的答案:C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长生殿》是洪昇的作品
B、《梧桐雨》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 C、布莱希特曾经受到中国戏曲的影响 D、《长生殿》的主人公是李香君 我的答案:D 9艾田伯提出应从五个方面来发展比较诗学,其中不包括()。 A、比较文体学 B、比较格律学
C、文学结构的分析 D、文学背景的比较 我的答案:D 10《一门学科之死》的作者是()。 A、巴斯奈特 B、斯皮瓦克 C、克莱齐奥 D、安德拉德 我的答案:B 11《摩罗诗力说》中的“摩罗”,意思是()。(1.0分)0.0分 A、天神 B、魔鬼 C、湖畔诗人 D、浪漫派 我的答案:D 12关于宗白华,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他的处女作与哲学有关
B、宗白华曾写过《为什么要爱国》
C、他青年时就有了贯通中西,重塑中国文化精神的追求 D、他曾在23岁时远渡日本留学 我的答案:D 13中国首部《中国文学史》的作者是()。 A、郑振铎 B、鲁迅 C、王国维 D、黄人 我的答案:D 14《老人与海》是()的作品。 A、海明威 B、勒维纳斯 C、巴斯奈特 D、克莱齐奥 我的答案:A 15中国的比较文学始于()。 A、诗歌革命 B、小说翻译 C、留学生运动 D、政府外交 我的答案:B 16梁实秋提出的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 A、追溯文学作品传播的历史 B、研究故事的来源
C、研究作家受到的外来影响 D、搁置文学史里有争议的事件 我的答案:D 17下列不属于二十一世纪比较文学学科背景的是()。 A、多文化发展
B、文化霸权主义兴起
C、文化原教旨主义逐渐消失 D、哲学思想转变 我的答案:C 18在诗学发展的阶段中,国别诗学之后出现了()。 A、共同诗学 B、第四种诗学 C、第三种诗学 D、原创诗学 我的答案:A 19宗白华认为,晋人之美不包括()。 A、酷爱精神自由 B、唯美的人生态度
C、以孝道为最重要的行事依据 D、以赤子之心为道德基础 我的答案:C 20在刘若愚看来,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后得到教育进而产生改造社会的欲望,这属于()。 A、表现论 B、技巧论 C、实用论 D、审美论 我的答案:C 21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创作,第一次编码和第二次编码分别受到()的影响。 A、作者主观认识和能力、客观表达能力 B、作者客观表达能力、主观认识和能力 C、信息的完整程度、媒介手段的丰富程度 D、作者主观认识和能力、媒介手段的丰富程度 我的答案:A 22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自我和他者关系中最重要的概念,不包括()。 A、互补 B、互证 C、互识 D、互抗 我的答案:D 23宗白华对中国比较文学的贡献,描述不正确的是()。 A、他强调立足中国,返本开新
B、宗白华学术研究的出发点是建立新的中国文化体系 C、他提出更新文化的重点是寻求解决一代人的心灵问题 D、他强调从西方的理论出发,再反过来追寻中国文化的精华 我的答案:D 24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正在出现一种整一化的趋势,表现在重视()两个方面。 A、研究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B、研究的综合性和总体性 C、研究的独立性和系统性 D、研究的差异性和系统性 我的答案:B 25关于文学研究的基础,朱光潜的理解不包括()。 A、根本不知是精神上的残疾 B、知得不正确是趣味低劣 C、知得不周全是趣味狭窄 D、“知”是“行”的前提 我的答案:D 26在清华国学院历史发展中以章太炎为代表的阶段,与乾嘉学派的最大不同是强调“经史子集”中的()。 A、经 B、史 C、子 D、集
我的答案:C 27对“故今之所贵所望,在有不和众嚣,独具我见之士……”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鲁迅认为大众往往多随大流,无法看清楚世界 B、鲁迅认为中国最需要的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C、鲁迅认为只有让超人统治庸众,才是出路
D、鲁迅认为无论世人如何褒贬,有独立见解的人都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 我的答案:C 28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著作?()A、《野草》 B、《华盖集》
C、《中国小说史略》 D、《管锥篇》 我的答案:D 29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启蒙”的是()。 A、超越人类中心主义 B、遵循工具理性
C、推崇文化互补意识 D、拒绝抽象的自由观 我的答案:B 30科学家普利高津的贡献与()有关。 A、帕累托效应 B、玄理论 C、耗散结构 D、潘洛斯阶梯 我的答案:C 31王国维曾写了(),以康德的知识论来检验中国关于性善性恶的讨论。 A、《屈子文学之精神》
B、《论哲学家与美学家之天职》 C、《论性》 D、《原命》 我的答案:C 32关于《中国古代戏曲中的悲剧》,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钱钟书在中国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B、这篇论文是用英文写作的
C、文中将莎士比亚的戏剧与中国的戏剧进行了比较
D、文中提出,中国传统戏剧中对道德的追问给西方戏剧以新的启示 我的答案:D 33下列不属于系统论内容的是()。
A、其基本观点是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的总和 B、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
C、其研究对象是事物的具体内容和特征
D、系统论重视将事物的结构和运动形式抽象出来 我的答案:C 34王国维曾翻译了元良勇次郎的著作()。 A、《哲学概论》 B、《伦理学》
C、《西洋伦理学史要》 D、《西方哲学史要》 我的答案:B 35文学批评家瑞恰慈是()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A、接受美学 B、新批评派 C、陌生化 D、现象学 我的答案:B 36按照罗伯特·史柯尔斯的分类,虚构世界低于经验世界的小说是()。 A、浪漫小说 B、讽刺小说 C、科幻小说 D、历史小说 我的答案:B 37“道始于情,情生于性”出自()。 A、《尚书》 B、《论语》
C、《郭店楚墓竹简》 D、《礼记正义》 我的答案:C 38关于轴心时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轴心时代是指在公元前500-700年之间,中国、印度、希腊产生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人物 B、“轴心时代”这一说法的提出者是雅斯贝尔斯 C、“新轴心时代”要求回归民族文化的源头
D、苏格拉底认为,人类一直是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的 我的答案:D 39下列哪位先生著有《中国文学研究》,并在书中对林纾做出高度评价?()A、鲁迅 B、黄人 C、郑振铎 D、胡适 我的答案:C 40在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时,其吸收学习的方法是()。 A、格物 B、格义 C、援释入儒 D、援释入道 我的答案:B 41“熵”是一种主要与()有关的单位。 A、体积 B、质量 C、秩序 D、空间 我的答案:C 42胡适曾在北大任职时,因为看了朱光潜的()而邀请其到北大讲学。 A、《西方美学史》 B、《悲剧心理学》 C、《诗论》 D、《谈艺录》 我的答案:C 43“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出自()。 A、《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B、《摩罗诗力说》 C、《文化偏至论》 D、《狂人日记》 我的答案:A 44比较诗学的两种形态的差异取决于文学现象间有没有()。 A、相似性 B、共同的规律
C、直接关系和相互影响 D、可比较性 我的答案:C 45关于国学,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顾颉刚认为,国学就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国历史 B、林语堂认为,科学的国学是我们治学的目标 C、国学主要指的是古代中国文化这一研究对象 D、清华国学院的历史发展包括四个阶段 我的答案:C 46超现实主义的第二次宣言要求文学应该追求()。(1.0分)0.0分 A、逻辑 B、道德 C、超我 D、本我 我的答案:C 47在《谈艺录》中,作者指出诗人魏尔伦的诗境类似于《沧浪诗话》中的()。 A、“以才学为诗” B、“以议论为诗”
C、“语中无语,名为活句” D、“不可凑泊” 我的答案:D 48王国维认为,《红楼梦》中有三个人物做到了拒绝生活的欲望,他们是()。(1.0分)0.0分
A、贾宝玉、惜春、紫鹃 B、贾宝玉、迎春、紫鹃 C、贾宝玉、林黛玉、袭人 D、贾宝玉、探春、林黛玉 我的答案:C 49法国大革命属于()启蒙。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我的答案:A 50五四运动时期三个不同的学术流派包括()。 A、民粹派、复古派、自由派 B、激进派、自由派、学衡派 C、民粹派、自由派、甲寅派 D、学衡派、甲寅派、民粹派 我的答案:D 二、判断题(题数:50,共50.0分)1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的四要素包括宇宙、作家、作品、读者。()我的答案:√
2在清华国学院历史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四大导师为代表,强调要利用东方的古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来研究中国文化。()我的答案:×
3钱钟书的文章《谈趣味》,讨论了中西文艺比较的问题。()我的答案:×
4对于文化,费孝通曾经提出我们应该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基因是什么。()我的答案:√
5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来叙述9·11事件,也是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有趣的课题。()我的答案:√
6西方的比较文学学界,一直很重视对东方文学的研究,因此在跨文化问题上成果卓著。()我的答案:×
7陈寅恪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古典文学家,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我的答案:×
8“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左传》。()我的答案:×
9王国维曾在《国学丛刊序》中提出,中国的问题不在于没有学问,而是中学还是西学之争。()我的答案:×
10严复不是《国闻报》的创办者之一。()我的答案:×
11梁实秋认为,对于山水画,中国人重视山水中的人,而西方重视山水物体本身。()我的答案:×
12国粹派与学衡派不同,对于国学,前者强调保存,后者强调发展。()我的答案:√
13白璧德提倡新人文主义,推崇卢梭的浪漫主义。()我的答案:×
14刘若愚很早就提出,中国的诗歌往往是没有主语和时态的。()我的答案:√
15文学批评家们之所以采用不同的批评原理,是因为思维方式不同,而与研究资料无关。()我的答案:×
16鲁迅认为,要发展古老中国,首在引入西方物质文明的手段进行国家建设。()我的答案:×
17陈寅恪在传播佛教思想时对密宗里有关性问题的忽视,与他的接受屏幕有关。()我的答案:√
18比较文学的发展类似可逆的平衡态,所以需要不断自我更新。()我的答案:×
19“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中的“继”字,是继承、传递的意思。()我的答案:×
20朱光潜是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我的答案:√
21后现代主义既铲除了现代主义的各种壁垒,也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建设性的蓝图。()我的答案:×
22王国维阅读了叔本华的著作后,相信宗教的力量可以拯救人类的痛苦。()我的答案:×
23“拿叔本华的眼睛看世界,拿歌德的精神做人”,指的是即使在令人悲观的世界里,也要奋发图强地做人。()我的答案:√
24在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看来,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完全不相容的。()我的答案:×
25在《中国哲学史》中提出的“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是指既要吸收外来学说,也不能忘记民族的文化。()我的答案:√
26在《红楼梦评论》中,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是偏向政治和国家的,《桃花扇》是偏向哲学和美学的。()我的答案:×
27在哲学家勒维纳斯看来,他者最不能被人理解的一面,是值得被重视的。()我的答案:√
28熊和蝉,都曾是中国文化产生时就有的图腾,原因是中华民族祖先崇尚稳定与和平。()我的答案:×
29系统论对文学的贡献体现在为文学提供了符号学和进化论的方法。()我的答案:×
30朱光潜指出,西方的爱情诗善于“怨”,而中国的爱情诗善于“慕”。()我的答案:×
31《中国评论周报》是民国时期由民粹派主办的一份英文杂志。()我的答案:×
32第三种诗学主要追求各国文学理论的普遍性和共通性,而忽视各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我的答案:×
33李泽厚在《美学散步》的序中,认为宗白华偏于西方科学,而朱光潜更像一位中国古典诗人。()我的答案:×
34研究比较文学,往往离不开世界文学的方法论。()我的答案:×
35戴维斯·安迪亚诺教授认为,现在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都面临转型,其他学科也在逐渐借鉴比较文(1.0分)1.0分 我的答案:√
36鲁迅在写《朝花夕拾》时,其要旨在于研究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这一类主题。()我的答案:×
37巴西比较文学家安德拉德认为,只有多元的声音,才能使过去的殖民者得到精神的解放。()我的答案:√
38进化论和尼采,是对鲁迅影响最大的两大思想来源。()我的答案:√
39根据《涵芬楼新书分类目录》记载,戊戌变法至1911年,中国出现的翻译小说已达600余种。()我的答案:√ 40国别文学和比较文学是相通的,都采用了互为主观的研究方法。()我的答案:×
41鲁迅曾在《二十四孝图》中批判卧冰求鲤、郭巨埋儿等关于“孝”的故事。()我的答案:√
42对不同话语的对话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是用自己的话语去说服、同化他人的话语。()我的答案:×
43林纾曾对中西小说在叙述方式上进行过比较。()我的答案:×
44在乔纳森·卡勒看来,理论应该是跨学科的,并且要对过去的常识概念进行批判。()我的答案:√
45信息论提倡新的信息应该在新颖性和不可理解性之间寻找最优方案。()我的答案:×
46比较文学主张“对话”的意义,其中包括重新确定人的生存方式。()我的答案:√
47理查德·罗蒂是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之一。()我的答案:√
48宗白华谈到尼采时,认为“生命的两境”由酒神和日神象征,酒神象征着生命的节制,日神象征着生命的涌流。()我的答案:×
49某些科学家由于失去人文目标和理想,很可能成为政治野心家的工具。()我的答案:√
50托马斯·品钦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家,代表作《万有引力之虹》与熵有关。()我的答案:√
第三篇: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尔雅答案修订无错版
***********************************************************1.二十一世纪的比较文学
【单选题】
《一门学科之死》的作者是()。
A、巴斯奈特
B、斯皮瓦克
C、克莱齐奥
D、安德拉德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二十一世纪比较文学学科背景的是()。
A、多文化发展
B、文化霸权主义兴起
C、文化原教旨主义逐渐消失
D、哲学思想转变
【单选题】
()曾经认为比较文学这一学科气数已尽,后来又在《21世纪比较文学反思》中推翻这一说法。
A、别林斯基
B、安德拉德
C、斯皮瓦克
D、巴斯奈特
【判断题】
比较文学主张“对话”的意义,其中包括重新确定人的生存方式。()正确
【判断题】
在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看来,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完全不相容的。()
1.2 坚守传统文化和接受外来影响的关系
【单选题】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自我和他者关系中最重要的概念,不包括()。
错误
互补 A、
互证 B、
互识 C、
互抗 D、【单选题】
陶渊明的诗句“当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表现出()的情绪。
喜悦 A、
旷达 B、
焦虑 C、
忧伤 D、【单选题】
《老人与海》是()的作品。
A、海明威
B、勒维纳斯
C、巴斯奈特
D、克莱齐奥
【判断题】
文化传统是对“已成之物”不断进行诠释的“将成之物”。()正确
【判断题】
在哲学家勒维纳斯看来,他者最不能被人理解的一面,是值得被重视的。()正确
【判断题】
对不同话语的对话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是用自己的话语去说服、同化他人的话语。误
1.3 新的时空观念
【单选题】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王国维的著作?()
A、《人间词话》
B、错()《曲录》
C、《柳如是别传》
D、《观堂集林》
【单选题】
中国首部《中国文学史》的作者是()。
A、郑振铎
B、鲁迅
C、王国维
D、黄人
【判断题】
西方的比较文学学界,一直很重视对东方文学的研究,因此在跨文化问题上成果卓著。()错误
【判断题】
严复是《国闻报》的创办者之一。()错误 1.4 比较文学和后现代思潮的转型
【单选题】
消解中心与权威,强调碎片化和偶然性,是()的思想特点。
A、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
C、现代主义
D、后现代主义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启蒙”的是()。
A、超越人类中心主义
B、遵循工具理性
C、推崇文化互补意识
D、拒绝抽象的自由观
【单选题】
法国大革命属于()启蒙。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判断题】
后现代主义既铲除了现代主义的各种壁垒,也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建设性的蓝图。()
【判断题】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中的“继”字,是继续、发展的意思。()错误
2.1 中国比较文学的起源(上)
【单选题】
“民智不开,则守旧维新两无一可”出自()。
A、梁启超
错误
严复 B、
谭嗣同 C、
康有为 D、【单选题】
“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出自()。
A、《文学改良刍议》
B、《摩罗诗力说》
C、《俄罗斯革命之影响》
D、《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单选题】
中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语法著作是()。
A、《中国文法要略》 B、《说文解字》
C、《马氏文通》
D、《文心雕龙》
【判断题】
严复曾认为,西方文化具有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特点。()正确
【判断题】
根据《涵芬楼新书分类目录》记载,戊戌变法至1911年,中国出现的翻译小说已达600余种。()正确
2.2 中国比较文学的起源(下)
【单选题】
中国的比较文学始于()。
A、诗歌革命
B、小说翻译
C、留学生运动
D、政府外交
【单选题】
下列哪位先生著有《中国文学研究》,并在书中对林纾做出高度评价?()
鲁迅 A、
黄人 B、
郑振铎 C、
胡适 D、【单选题】
下列被称“清末怪杰”的是()。
严复 A、
章太炎 B、
梁漱溟 C、
辜鸿铭 D、【判断题】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中的“文”,是指要有实际的内容,要言之有物。()错误
【判断题】
林纾曾对中西小说在叙述方式上进行过比较。()错误
2.3 汇通古今中西文化的先行者:王国维(上)
【单选题】
王国维曾翻译了元良勇次郎的著作()。
A、《哲学概论》
B、《伦理学》
C、《西洋伦理学史要》
D、《西方哲学史要》
【单选题】
“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出自()。
A、《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B、《摩罗诗力说》
C、《文化偏至论》
D、《狂人日记》
【单选题】
王国维曾写了(),以康德的知识论来检验中国关于性善性恶的讨论。
A、《屈子文学之精神》
B、《论哲学家与美学家之天职》
C、《论性》
D、《原命》
【判断题】
王国维认为有很多中国传统诗歌充满对灵魂的拷问,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错误
【判断题】
王国维曾在《国学丛刊序》中提出,中国的问题在于没有学问,而非中学还是西学之争。()错误
2.4 汇通古今中西文化的先行者:王国维(下)
【单选题】
下列哪部著作中的主人公为了换取知识而将灵魂出卖给魔鬼?()
A、《奥德赛》
B、《少年维特之烦恼》
C、《浮士德》
D、《笑面人》
【单选题】
王国维认为,《红楼梦》中有三个人物做到了拒绝生活的欲望,他们是()。
A、贾宝玉、惜春、紫鹃
B、贾宝玉、迎春、紫鹃
C、贾宝玉、林黛玉、袭人
D、贾宝玉、探春、林黛玉
【单选题】
侯方域是()的主人公。
本答案由微信公众号:帮帮ING 制作获取全部300门尔雅选修课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帮帮ING
A、《牡丹亭》
B、《梧桐雨》
C、《桃花扇》
D、《西厢记》
【判断题】
在《红楼梦评论》中,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是偏向政治和国家的,《桃花扇》是偏向哲学和美学的。()错误
【判断题】
王国维阅读了叔本华的著作后,相信宗教的力量可以拯救人类的痛苦。()错误
3.1 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者:鲁迅(上)1
【单选题】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著作?()
A、《野草》
B、《华盖集》
C、《中国小说史略》
D、《管锥篇》
【单选题】
在鲁迅看来,()是“个人主义之至雄杰者”。
歌德 A、
叔本华 B、
尼采 C、 D、苏格拉底 【单选题】
对“故今之所贵所望,在有不和众嚣,独具我见之士……”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鲁迅认为大众往往多随大流,无法看清楚世界
B、鲁迅认为中国最需要的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C、鲁迅认为只有让超人统治庸众,才是出路
D、鲁迅认为无论世人如何褒贬,有独立见解的人都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
【判断题】
鲁迅曾认为,十九世纪的欧洲文明里,至伪和至偏的就是物质和众数。()正确
【判断题】
鲁迅认为,要发展古老中国,首在引入西方物质文明的手段进行国家建设。()错误
3.2 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者:鲁迅(下)
【单选题】
之所以称鲁迅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者,其原因不包括()。
A、鲁迅首先提出“比较”的思想
B、鲁迅提倡由进化论衍生而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C、鲁迅批判地接受了很多西方思想
D、鲁迅进行了多种跨文化的研究
【单选题】
关于“取今复古,别立新宗”这句话,不正确的是()。
A、这句话提出了比较文学发展的根基
B、这句话出自《文化偏至论》
C、这句话与弱肉强食的进化论一脉相承
D、这句话要求我们要在时间、空间两个坐标上考察一切的文化现象
【单选题】
《摩罗诗力说》中的“摩罗”,意思是()。
天神 A、
魔鬼 B、 C、湖畔诗人
D、浪漫派
【判断题】
进化论和尼采,是对鲁迅影响最大的两大思想来源。()正确
【判断题】
鲁迅在写《朝花夕拾》时,其要旨在于研究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这一类主题。误
3.3 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者:陈寅恪
【单选题】
在陈寅恪看来,李唐一族之所以兴盛,最主要原因是()。
A、贤臣众多,政治开明
B、发展生产,兴修水利
C、引进吸收外族文明
D、对外扩张,积累财富
错()2
【单选题】
在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时,其吸收学习的方法是()。
格物 A、
格义 B、 C、援释入儒
D、援释入道
【判断题】
在《中国哲学史》中提出的“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是指既要吸收外来学说,也不能忘记民族的文化。()正确
【判断题】
陈寅恪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古典文学家,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错误
3.4 五四运动与三个派别
【单选题】
五四运动时期三个不同的学术流派包括()。
A、民粹派、复古派、自由派
B、激进派、自由派、学衡派
C、民粹派、自由派、甲寅派
D、学衡派、甲寅派、民粹派
【单选题】
在“昌明国粹”上,学衡派的认识不包括()。
A、新旧乃相对而言,没有绝对界限
B、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不能完全以进化论为依据
C、应该以西学的思想来阐释中国的国学
D、历史有“变”有“常”
【单选题】
学衡派与激进派的不同,不包括()。
A、学衡派认为对西学首先是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再进行选择性吸收 B、学衡派认为引进西学时要与中国文化传统契合
C、学衡派认为要了解中国传统学术的基础,不要菲薄中国的学问
D、学衡派认为引进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传统是第一要务
【判断题】
《学衡》杂志于1911年由吴宓、梅光迪等人领导创刊,“昌明国粹,融化新知”是学衡派宗旨之一。()错误
【判断题】
国粹派与学衡派不同,对于国学,前者强调保存,后者强调发展。()正确
完整版答案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本公众号提供全部300门尔雅课程答案
请按照以下步骤获取答案
1扫一扫后点击“关注”如下方图示:
2点击下方图示链接:
或者先点击下方图示菜单栏的“答案”再点击“尔雅答案”:
如果没有出现菜单栏,请点击左上方的“←”退出后再次进入即可看见菜单栏,如下方图示:
还可以将菜单模式切换为输入模式,然后直接回复“尔雅答案查询”如下方图示:
3点击“尔雅答案查询点我!”的图文,如下方图示:
4找到你的课程并返回后再回复该课程对应的红色的关键字,我们以尔雅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例进行说明,请长按复制图示箭头所示的红色的课程关键字“职业规划”如下方图示:
5点击左上方的“×”返回,如下方图示:
6点击左下方图示,将菜单模式切换为输入模式,如下图所示:
7粘贴或者输入“职业规划”然后点击发送,如下图所示:
8如下图所示,点击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图文,即可看见尔雅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答案
其他尔雅课程答案请参照以上步骤操作。
第四篇: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流传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2.渊源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渊源学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研究者追根溯源,精心考证,探求它们的放送者,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3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4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由于各民族的文学之间,在历史上存在着大量的相互交往的联系,因此就出现了如下文学现象:日本的古典小说《源氏物语》中,就运用了不少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能七十二变,就吸收了印度佛经中神猴哈奴曼会三十六变的成分,孙悟空大闹天宫又发展了印度佛经《贤愚经》中顶生王闹天帝宫殿的故事;相传李白首先创作了《菩萨蛮》,但据考证,《菩萨蛮》是古代缅甸的乐调,经云南而传入中原;更早的《楚辞·离骚》,开头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维庚寅吾以降”。这难以理解的“摄提”、“孟陬”等词,有的专家研究认为,它们是从国外传入的星座译名,极可能是希腊文,也可能是撒马里亚语等。这类研究,由于主要是寻溯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交往联系,研究其渊源、媒介、流传、翻译、接受等等的影响事实,所以就叫它为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5平行研究间的相通性和相异性。(把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情节、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学内部的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作为研究重点,经过推理分析,然后得出有益的、往往又是具有某种规律性、理论性的结论。是美国学派提倡的重要方法。)6 渊源学技巧等的来源进行研究。按其表现形态可以分为三种
25、笔述渊源:见之于文字的渊源。
26、印象渊源:指风景、艺术品、音乐等在视觉和听觉中的印象,勾起了作家创作的情感和思想
28、集体渊源:指一个作家不是受一部外国作品或一国文学的影响,而是受到许多外国文学的影响 7主题学
《主题学作为比较文学的分支领域,它力图打破时空界限,综合各民族文化,研究同一题材、主题、母题在国际文学间的流传演变及其成因。以及它们在不同作家笔下所获得的不同处理,从而深刻理解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和成就,不同民族文学的不同特点,以及民族文学之间的交往和联想。》
形象学 研究的是 “他者”的形象。脱胎于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门类,研究某国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关注作家在作品中如何理解、描述、阐释作为他者的异国异族,探索异国异族神话的创造过程和规律,分析其社会心理背景以及深层文化意蕴。9译介学语言研究译介学关心的是翻译作为人类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都是重新赋予原文生命。
10“套话”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汇。也由学者译为“滞定型”,或把套话描述为“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先入之见”。“套话”也是自我关于“他者”的社会集体
11.创造性叛逆:将外国名著的内容和形式改编得完全适合本国国情和读者的接受习惯。创造性叛逆经过两次变异即译者、读者及环境
12.母题:母题是指最小的主题性的单位,是主题的基础,它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情节和故事线索。母题具有客观性。
13.主题:一般来讲,比较文学中的主题不同于一般文学理论中的主题,在比较文学中往往把主题看成是抽象的,比尔兹利认为,主题是指“被一个抽象的名词或短语命名的东西”,诸如“战争的无益、欢乐的无常、英雄主义、丧失人性的野蛮”等等。
36、法国学派: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学派,也是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维尔曼、戴克斯特、巴登斯贝尔、梵?第根、卡雷和基亚等。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研究是在进化论和实证主义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他们着重研究各国文学的联系,用确凿的事实证明各国文学之间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使比较文学的国别文学和民族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研究国际间文学交流、影响与融合的独立学科。但由于法国学派只注重事实的考据,崇尚实证,而且将文学比较的范围仅仅集中在以法国文学为中心的欧洲,而缺乏更为广泛的视野和对文学的美学规律的关注,受到了后来的美国学派为主的比较文学研究新学派的攻击与批评
64、文学误读:文学误读本来是阅读学中的概念,指偏离阅读对象本身的意思和内容的阅读。过去常用来指称不正确的阅读,误差性阅读或阅读理解错误。比较文学中指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而形成的误差。
二.简要回答:(30分)
2、什么是“文学误读”?
文学误读本来是阅读学中的概念,指偏离阅读对象本身的意思和内容的阅读。过去常用来指称不正确的阅读,误差性阅读或阅读理解错误。比较文学中指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而形成的误差。
3、什么是“套话”?
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汇。也由学者译为“滞定型”,或把套话描述为“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先入之见”。“套话”也是自我关于“他者”的社会集体想象物。
4、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可比性就是比较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种可资研究文学规律的内在价值,是提供比较研究的可能,并保证比较研究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指的是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是不断拓展的
6、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7、什么是比较文学?
答: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8、跨文明阐发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我们依据阐发过程当中相关对象的不同,可以把跨文明阐发研究分为四种主要方式:作品阐发、理论阐发、科际阐发和综合阐发。
9、在文学的他国化过程中,接受国如何以本民族的文化规则和思维方式为主?
答:首先就是接受国必须充分认识到本国文学传统的重要性,尊重本国的文化规则和话语言说方式。其次,接受国在坚持本国文学文化规则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文学和外来文学的特点,对外来文学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再次,文学的他国化研究还应该注意,文学的他国化必须与接受国当下的语境或者说是文学要求结合起来。
10、跨文明对话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跨文明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共同话题的对话、共同语境的对话、话语互译的对话、杂语共生的对话与激活的对话等五种。
、1.比较文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①比较文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人们的全球意识和学术上宏观意识的形成于发展分不开的②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发展,是比较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③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④比较文学的产生是诸学科的相互渗透、融合而产生的现实需求。
2.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区别影响:①影响研究强调的是文学作品的渊源和发生、作家之间的相互影响、外部联系;而平行研究强调的是作品的内在诸种因素、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②与影响研究不同,平行研究打破了时间、空间、质量、强度方面的限制③影响研究主要是研究那些经过吸收消化后与自己作品水乳交融的外来影响;平行研究还提出了文学与其他艺术、其他学科的科际比较,即跨学科研究④从具体研究方法上,影响研究采用历史的、考据的方法;而平行研究采用哲学的、审美的、批评方法,比影响研究具有更多的理论价值和普通意义。
4.“影响”实现的条件:①传播者的条件:要有释放能量。传播者作为施动者,必须在某些方面处于优势或领先地位②接受者条件之一:社会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③接受者条件之二:艺术传统。④接受者条件之三:时代机遇。当接受国的文学传统面临解体时,外来思想和技巧就很容易结构到新的文学里⑤接受者的条件之四:个性和气质,被影响者在思想、气质与影响者的思想气质的产生的共性是“影响”实现的主观原因和条件。7.“影响”的特征:“影响”具有外来性和隐含性:①一方面,影响无法从本民族文学的传统和作家个人的各种因素作出解释,因此,它是外来的②另一方面,这种影响表现为一种精神渗透,它消融于作家的创作中,因此不着痕迹。③影响研究虽然主要是研究那些经过吸收消化后,与自己的作品水乳交融的外来影响,但他并不排斥那些有意的模仿和借鉴,也不排斥那些痕迹比较鲜明的影响。
5.主题和母题的区别:①主题是通过人物和情节被具体化了得抽象思想或观念,是作品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往往可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表达;母题则是较小的、具体的主体性单位。②主题包括母题,主题可以用母题的结合中抽象出来③母题是对事件最简归纳;主题则是一种价值判断④母题具有客观性;主题则是具有主观性⑤主题是一个复杂句式,通常是个变量;母题是基本叙事句,通常是常项。
6.比较文学受到的三次浪潮冲击:①理论大潮。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所谓“诗学复兴”现象,大批的理论著作问世,各种新的文化理论和文学理论接踵而至②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欧洲中心论”限制了比较文学这一学科的发展,20世纪下半叶,世界局势的发展为比较文学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历史的需要把东西比较文学研究推到了人们注意的中心。③“文化研究”热潮。在这股热潮的冲击和推动下,呈现出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相结合的趋势。
8.什么是跨学科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中平行研究类型的一种。跨学科研究又称“交叉研究”“科际整合”“跨类研究”,它是从文学的外围入手,并通过对这些外围领域和文学关系的研究来研讨文学的本身。一般包括三大研究范畴,即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文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人文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它表现为交叉互渗、边缘整合以及整体观照三中形态,以此形成了以文学为中心的与其他相关学科连接的多维意义链。9.流传学发生的范畴:流传学的特征也同时决定了它的研究范围,那就是在考察构成影响的“经过路线”中,从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家、作品及文学思潮等对他国文学、文学创作者的影响。其范围大致可以把它归纳为:①接受者国家和作者对作为放送者的外国作者的认识和评价②接受者通过什么方式、途径受到何种影响,是否摹仿放送者,摹仿了哪些方面③接受者是直接还是间接接触作品,是直接阅读原文,还是通过译文了解作品
三、论述:(54分)
1、试论述跨学科研究。(1)定义:是以文学为一端,以其他学科(如各种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为另一端,对它们相互关系的研究。因而又称为科际整合。目的在于揭示不同知识形态的一致性、共通性,同时也彰显文学之为文学的独特性,把握文学的内在规律。(2)必须注意文学性与系统性两个方面。(3)举例:比如文学与音乐:《诗经》与音乐的关系;文学与哲学:存在主义与文学。
2、试述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的消极作用和积极意义。消极一面:“误读”就是对原作的“曲解”、“误解”、“改变”,它自然会导致文学传播中的部分失败,使译作读者看不到异质文化文学的真相;而且,翻译界已取得共识,文学翻译应最大程度地在各个层面上忠实于原作,所谓“信、达、雅”,“误读”显然与翻译的宗旨相悖。如上世纪30年代,中国学界有人讨论哈姆雷特的“孝”与“不孝”问题,应该说就是翻译“误读”引起的后果。积极作用:(1)便于外国文学作品在本国传播,促进文化交流。(2)在“误读”中可能阐发出原作中一些未被发掘的新意,重新发现原作的价值,甚至“创造”出文学名家。(3)“误读”往往由译者自身的文化历史需求造成,因而它也能促进本民族文学的发展。(4)举例:林纾对西洋文学的翻译,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
3、试从形象学研究的角度谈谈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人对中国人形象的描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随着中国国门被打开,19世纪中叶以前通过耶稣会士和启蒙哲学家塑造的中国人形象发生了变化:(1)、态度上完全相反:由喜好到厌恶,由崇敬到诋毁;(2)、白人比其他人种优越的看法盛行起来,中国人的衣着打扮和行为举止都变得丑陋滑稽;(3)、在思想和性格方面,中国人“善良”和“高尚”的神话也不再时兴,代之以野蛮和麻木;(4)、这是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所造成的“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变化。
4、试述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答: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影响研究包括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形象学等研究。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指研究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张双向阐发研究。
6.论述:比较文学两大学派以及特征:法国学派:又被称为“影响研究学派”,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认为比较文学的归属是“国际文学关系”。它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是不同民族文学与各国作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研究方法是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在实证主义哲学的渗透下,法国的比较学者一开始就强调影响研究,他们往往从渊源借代、模仿、改编等方面去考察作家、作品的联系,并力图用实际材料证明这种关系是确实存在的事实联系。法国学派首次把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和观点上升为系统化的理论,使文学研究挣脱了单一国别文学研究局面。▲其贡献是巨大的,同时局限性也很明显:首先,法国学派没有走出“欧洲中心论”的藩篱,研究范围局限在欧洲文学内部。同时,对影响的强调也在另一个层面上局限了法国学派的视野——没有渊源关系的作家作品被排除在学者们的考察范围之外。其次,法国学派强调事实联系,但这种联系并不总是能够获取的,影响也并不总是能够明确把握的,法国学派有时会陷入繁琐考证的泥淖。所有这些局限性都预示了美国学派的兴起和平行研究的出现。学派:兴起于“二战”以后的美国的比较文学学派,认为比较文学不再是文学史的一支,而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的文学研究,反对单纯追求“事实联系”的比较文学研究;主张用大规模综合比较和审美批评的方法。这一学派开启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先河,代表人物有韦勒克、亨利-雷马克等。▲美国学派及平行研究强调的是没有明确的渊源关系的文学、文化现象之间的研究,它拓宽了比较文学研究的领域,突出了文学的文体意识和对审美价值的关注。3什么叫流传学?试分析它的特征及研究范围试分析它的特征及研究范围流传学也称誉舆学,是传统的影响研究模式之一。1931年,法国比较文学学者梵·第根首先将它引入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使之成为比较文学实践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本方法。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他者“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就本质而言,流传学是“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因此,其特征表现为研究方法具有实证性,研究对象是文学关系。首先,流传学研究的“文学关系”是多元文学关系。梵·第根对这一点有经典的阐述,他把这种关系限定在“两国文学间的相互关系上”。他说“地道的比较文学最通常研究着那些只是两个因子间的‘二元的’关系。”美国学者也认同这一点,韦勒克就认为:“‘比较文学’的另一种含义限定于对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的关系之研究。”流传学正是在这样的基点上,沿着从“放送者”、“传递者”到“接受者”的经过路线,着重研究作家、作品(包括文学思潮和流派)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流传和变化,实际上就是在寻找放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文学关系”。这就决定了流传学研究的多元文学关系特性(同时也奠定了其跨越性,即跨文明和跨国界性之基础)。其次,流传学具有实证性。这是与它研究的对象不可分离的。因为其研究的对象是“文学关系”,而这种关系只有建立在事实性基础之上才能成立,否则就无所谓“关系”。所以注重事实,搜集确凿的资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审慎细密的考证,是流传学研究的必然途径和方法。这就形成了流传学研究的本质特征——实证性。再者,这种研究既然是以“事实”为依据,就必然要强调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既注意文学现象、观念、作品、文类的纵向发展、流变,又要注意这种传承流变与横向的各种关系。流传学的特征也同时决定了它的研究范围。那就是在考察构成影响的“经过路线”中,从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家、作品及文学思潮等对他国文学、文学创作者的影响。其范围大致可以把它归纳为:接受者国家和作者对作为放送者的外国作者的认识和评价、接受者通过什么方式、途径受到何种影响,及影响的内容和过程,等等
6、简述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范围与内容。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注视者、他者以及注视者和他者的关系来展开。注视者是当代形象学研究的重心。他者形象既然是注视者借助他者发现自我和认识自我的过程,那么,注视者在建构他者形象时就不能不受到注视者与他者相遇时的先见、身份、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构成了注视者创建他者形象的基础,决定着他者形象的生成方式和呈现形态。比较文学形象学和他者形象指涉的范围虽比一般文艺理论涉及的形象范围狭窄,但他也并不仅仅指涉人物形象,他存在于文学作品以及相关的游记、回忆录等各种文字材料中,像异国肖像、异国地理环境、异国人等,就都可以纳入比较文学形象学他者的研究范围。他者形象既然是注视者建构出来的,那么,他就不可能是他者现实的客观再现,而往往是注视者欲望投射的产物。由此可见,每一种他者形象的生成总是伴随着注视者自我形象的建构,二者相互发现、相互证明、相互补充。具体而言,二者之间又大致构成狂热、憎恶和亲善三种特异的关系。
7、简述形象学中的注视者与他者的关系。(1)狂热。在这种关系形态中,注视者建构的异国形象已完全被理想化,具有浓厚的天堂般的幻象色彩憎恶。(2)憎恶。在这种关系形态中,在憎恶心理的驱使下,注视者在极力丑化、妖魔化他者形象时,也建构了一种凌驾于他者之上的无比美好的本土文化的幻象。(3)亲善。它与“狂热”要求的对他者的完全顺应不同,也与“憎恶”要求的对他者粗暴的同化不同,它认为他者处于与注视者既不更高、也不更低的地位,二者构成一种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交流的关系。
12.母体研究:母题是文学研究中最具有特色的范畴。母题是一篇文学作品中较小的单位,文学作品的主题常常通过若干母题的组合表现出来,母题具有客观性。倘若将母题与主题相比较的话,其主要差别就是:母题是具体的,主题是抽象的;母题具客观性,主题具主观性;母题是基本叙事句,主题是复杂句式。比如同样展示战争的两部电影文学作品《红日》与《珍珠港》,前者的主题是通过解放军打垮国民党王牌师的事件,宣扬了革命战争的正义性。后者的主题是通过日本军国主义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的事件,渲染了战争摧毁人性美好的东西。而前者后者的母题就是两个字:战争。这样分析电影文学《红日》与《珍珠港》各自的主题母题,其差别十分清楚了。这里所说的母题“战争”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该两部作品中小到不可能再分的组成部分。而“革命战争的正义性”及“摧毁人性美好的东西”就具有主观性、抽象性及复杂句式特征了。
第五篇:《比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附:标准答案
一、填空(共计30分,每空1分。)
1、存在于不同文化中 不同文学之间
2、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文学史
3、文学运动 文学题材 文体和技巧
4、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或不同的应合
5、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跨学科研究
6、认同 离异
7、危机和断裂 重组和更新
8、逻辑学范式 现象学范式
9、和而不同 多元并存
10、互为主观 互为语境 互相参照 互相照亮
11、关于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较的研究
12、自然(包括自然人体)人类社会群体和个人主观意志感情 人文现象
13、文学观念
14、文学与思想观念的关系
二、名词解释(共计30分,每题5分。)
1.诠释学:诠释是理解并解释一件事,一句话或一个字,对其意义进探讨。对意义进行探讨是一门学问,在西方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叫“诠释学”或者“阐释学”。2.结构主义:即把一个作品放在很多作品当中,撇开具体现象,找出其本质联系来寻找意义。结构主义的源头可以上溯到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1935年,布拉格学派提出“结构主义”一词。50年代在法国兴起,60年代广泛流行于欧美许多国家,在60年代,结构主义远远超过了文学理论的范围,渗透到社会科学各个领域。3.互动认知:认为主体和客体并非截然然两分,客体并无与主体认识完全无关的、自身的确定性。主体和客体都是在相互的认知的过程中,发生变化,重新建构自身,共同进入新的认知阶段。这种认知方式研究的空间是一个不断因主体的理智、激情、欲望、意志的变化的而变化的、开放的、动态的空间。
4、虚静:“虚静”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其源头最早可追溯到老庄道家思想,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庄子曰:“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后来的陆机、朱熹则就明确地从创作论层面上阐说了虚静观。陆机在讲艺术构思时强调“收视反听,耽思旁讯”,虚静观对文学创作方式强调的是由内而外,虚静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自内而外地不受干扰地纵情想象万象万物,做到“神与物游”,“意静神旺”正如苏轼所说的“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5、情境:西方文论强调的则是由外而内地寻求能以表现“内在心灵需要的特殊个体”,黑格尔把这种“特殊个体”称为“情境”。他认为:“情境一方面是总的世界情况经过特殊化的具有定性,另一方面它既具有这种定性,使艺术所要表现的那种内容得到有定性的外现”,并强调说:“艺术的最重要的一方面从来就是寻找引人入胜的情境,就是寻找可以显现心灵方面的深刻而重要的旨趣和真正意蕴的那种情境”。
6、名、类、旨、辞、言:“名”指“托象以明义”中的象,即外在的物象;“类”指事类,即物象所包含的事实;“旨”即抽象遥含义;“辞”指辞章文饰;“言”是能准确表现的语言。
三、简答题(共计40分,每题8分。)
1、欧洲现代文学主潮是什么?它们有哪些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是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主要文学思潮。它们的基本特征是: ①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者力图捍卫的是一些正在遭到资本主义摧毁的基本人类价值:自我,个性,精神艺术,爱美,自然。他们要肯定心灵和自我,否定资本主义的功利主义现实,追求和表现遥远的理想。他们采取有机主义的、整体论的认识和思维方式,认为普遍异化和分裂成碎片的资本主义现实终将被克服,和谐的新世界将会被达到。他们重视想象和幻想,使用隐喻的、神话的语言来主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渴慕。可以说,浪漫主义是对于资本主义现实的第一次主观的批判和反抗。
②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不同,现实主义者为自己提出了另一种任务:分析、理解和表现复杂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揭示金钱这个最大的神秘之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活动机制。在他们这里,分析和理解成为首要任务。他们大多接受机械论的整体观,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不同部分的组合,要表现它们,就必须进行准确的观察,并通过叙述方式将各种因素组织在一起。在这里,写实的、客观的、自我隐退的语言取代了浪漫主义的主观的自我的语言。可以说,现实主义是“科学地”分析和理解资本主义现实的初次尝试。
③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者放弃了现实主义者的努力,他们具有这样一种基本信念:世界和生活是破碎的,不可理解的,必须弃绝现实,转向内心,在内心中寻求获救的可能。他们像浪漫主义一样关注自我,但却把浪漫主义的自我扩张变成为现代主义的自我龟缩。他们期待个人的获救,却不像浪漫主义那样充满历史乐观主义精神。个人的痛苦、焦虑和渴望成为他们的主题,表达这种心理经验的语言则极为个人化,令人费解。因为似乎只有这样才可以传达独特的个人体验,使之不致被已遭污染,已遭异化和物化的大众语言所吞没。现代主义可以说是浪漫主义在资本主义较晚近的历史发展阶段中的继续。
2、鲁迅的创作方法体系由哪些因素构成? 鲁迅的创作方法体系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体,融合了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因素在内的一个有机整体。现实主义排斥浪漫主义的脱离现实的空想,为浪漫主义的主观抒情和自我表现提供了写实基础,同时排斥了象征主义的神秘和隐晦;浪漫主义为现实主义提供了强烈的主观感情,使写实的纯客观性受到削弱,大胆的自我表现和严峻的现实描写统一在一起;象征主义使现实主义没有堕入平板与单一的困境,提高了写实的哲理深度与多义性,把一般的写实上升到象征的境界。
3、五四时期,人们对浪漫主义的吸收集中于哪些方面? 五四时代反传统的个性解放和精神解放的普遍要求,使得浪漫主义的反抗和革命精神成为一致的注意焦点:浪漫主义反抗古典主义的压抑,反抗对个性的束缚,追求自由与解放。
4、五四时期,人们对现实主义的理解是什么?
五四时期,新文学倡导者们在批评了自然主义“尊重客观”,“从事批评而不出主观的见解”的弊病的同时,提出现实主义创作要有“主观的见解”,即作者必须提出自己的明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现实主义及其变种自然主义期待的是一种纯粹的、非价值判断的客观主义,但这显然不合中国新文学作者的口味,因为他们的终极关注是充满了“痛苦”和“问题” 的人生,是“为人生”和“改造人生”。这就决定了五四时代的写实主义必然是一种人道主义色彩很浓的现实主义。文学研究会的“描写社会黑暗” 的倾向和“血和泪的文学” 的提倡,正是这一时代对现实主义的特定理解在思想和创作方面的具体表现。
5、新文学受现代主义影响具有什么特点?
中国新文学创始时期受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丧失目标、意义和价值标准的苦闷,和返回个人内心甚至潜意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都拥有历史乐观主义信念,相反,现代主义的出发点却是绝望。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在五四时期,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和现实主义思潮都未能充分地实现自己的全部内在可能性:现代主义从一开始就与上述两大思潮共同发生综合的影响。中国新文学创始者们的矛盾处境是历史地注定的:当他们需要乐观主义和坚定的信念时,他们耳边时时响起现代主义的绝望的音乐;但当他们陷于绝望时,他们又忘怀不了浪漫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