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机构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中怎样主动转变职能先了解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时间:2019-05-14 08:08: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培训机构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中怎样主动转变职能先了解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培训机构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中怎样主动转变职能先了解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第一篇:教师培训机构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中怎样主动转变职能先了解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教师培训机构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中怎样主动转变职能先了解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从各方面资料显示,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培训的目标,突出培训对象的主体性

从职业角度讲,在新的形势下,教师的继续教育应该侧重于补充和更新教育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设备,同时,也要加强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讲,教师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不能独立于社会的发展而存在,社会的发展与其息息相关。21世纪对人的发展要求是全方位、全角度、高层次的,因此教师除了提高与自身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外,还应该大力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自我,促进自身个性的自由发展,最终达到教师职业需要与个人理想的统一。

近年来,随着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和尊重,研究也开始反思教师的主体性问题,提出教师培训所追求的不仅是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是要促进教师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性化目标,强调教师从培训中获取的经验不仅能促进其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应该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这种人性化的目标定位,引发了教师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变革,使教师培训从制造“匠人”的活动转变为培养“研究者”的活动,有效地激发了教师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使教师在培训中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创造者。

2.继续教育内容趋向综合化,在教师培训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

兼顾教育工作的需要和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是设计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基本指导思想。教师不应该是一个教书匠,而应该是一个既能做好教育工作,又能享受现代化文明幸福的全面发展的人,这无论对于社会、个人还是教育本身,都是十分必要的。

在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指导下,目前教师培训的内容突破了以往只重视理论指导或只重视技能培训的片面性,同时关注教师基本教育观念的重建和核心教学技能的提升。综观各国的课程改革,实质上就是要倡导和体现某些核心的教育理念,新颖、科学的教学技能是实现教育理念的必要手段。实践证明,通过培训促使教师将新的课程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念,从而自觉地在实际中运用并创造符合这种课程理念的教学技能,才能确保课程改革深入到学校教育层面,体现在每个教师日常的、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真正推动学生的积极发展,最终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改革目标。

鉴于以上两点发展趋势,教师培训机构应该努力适应培训对象的多种需求,为了鼓励教师的探索和创造,目前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再是仅由单一的、灌输式的讲授组成,而是逐渐纳入了经验分享、案例教学、合作探究等突出参与性、操作性和体验性的多种方法。特别是合作探究的方式受到了研究者和教师的推崇。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及成人学习理论等。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学习的基本解释包括如下要点: 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2)学习者总是在其自身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

3)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通过合作,学习者可以看到不同的观点和认识角度,从而能更加丰富和全面地理解事物。

由此可知,合作学习对任何学习者都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对学生如此,对参与培训的教师亦如此。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向培训者学习,还可以与其他教师分享有益的经验,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共同学习去寻求形式多样的解决方案,从而充分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篇:日本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

http://ydxdj.com

近二十年来,日本的儿童数量不断减少,师范毕业生能找到教师工作的比例在过去的十年里也随之不断减少,到1999年仅为32%。为了适应现实,从1998年开始,教师教育机构在三年的时间里,从15000减少到10000所,其4J,大部分机构改变了目的(不再是为了教师资格认证)。2001年所有学教育的师范生中大约有40%的学生所学的课程与教师资格无关。小的教师教育机构正在不断合并,他们希望通过合并来丰富自己的专业项目,以扩展课程,提供各种类型的培训。

国立大学私有化:国立大学在2004年全部实现私有化。私有化以后,大学更自由了,但是也必须自负盈亏。政府的支持不断减少,迫使包括教师教育机构在内的所有机构不断减少招生和员工,严重影响了这些机构的发展。

(二)教师教育课程和资格认证

认识到日本传统教育在各个方面的不足以后,教育大臣强调指出.有必要鼓励“生育热情”,并在与中央教育委员会协商后,从1996年起把这一点作为了教育政策的核心概念。其首要任务就是将新、老教师培养成能够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教师。

在教师培训和认证方面最近的进展是,1997年引进了一项《爱心体验特别法》(即eciall*aw on Caring Experienccs)。根据该法,1998年后入学的大学生.想要取得教师资格必须在社会福利机构帮助残疾人和老人,有至少7天的爱心体验。其目的是使小学和初中的教师认识到社会意识和人类尊严的重要性。

1998年日本修订了教师认证方式,包括为了应付日本教育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如爆炸事件、校园暴力、拒绝入学等,提高专业科目的重要吐。教师是教育的核心要素,为了适应教育观念的变化,教师教育课程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包括训练教师独立、积极地处理工作问题和学生烦恼的能力。在教师认证体系中,教学科目从40个学分减少到20个学分,相反专业科目的学分从19个增加到31个。同时,在内容上强调教学职业的重要性,一系列与环境保护、人类种族、老龄化社会、促进和平有关的课程变成了必修课。此外.计算机的使用和新信息技术的掌握也变成了必修科目。

另外,允许校外人士参均教学活动和学校管理的可能性扩大了。特殊认证体系的文施使引进校外专家成为可能。这项改革的目的是彻宽课程的J“度,满足更广泛的核:会需求,提供至丰富的课程内容,特别是在高个,改变了学校的“封闭环境”。但是,特殊认if体系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在有限的几年内发挥作用。

为了使这种LA让更有效,必须去除它的阶段性c巴前,人们把 级普通证书看作足获得教师资格的标准,但是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期望以高级普通证书为标准,因为为了应对口本学校教育当前面临的问题,教师必须拥有研究生学历。因此,有必要为研究生毕业的教师提供更多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课程,使他们有机刽效离教学进行短期的学习,提高个人能力。为了实现这—点,教师专业学校(研究生水平)有望在2006/f开办。

将增加初中教师初小学教师之间的弹性认证‘,这样初中教师就可以转为小学教师,有利J;小学一终科目(如科学)的教学。因为小学教师多为女性,对这些稠圈并不足很擅长。

http://xhtdwjh.com http://ydxdj.com

在木来几年内,日本将会更新教师认证体系。在新的认证体系中,教师必须在大学教育系学习,或者参加教育委员会的在职培训。新的教师认证体系将以职业责任、人际关系、理解儿童、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能力为基础进行评价。

(三)教师在职培训

在日本,参加在职培训被认为是韧币工作的一部分,与—I:资没有关系。主要原因是教师联盟极力反对这么做。在口本组织和管理中的团结被认为是很重要的,教师资格和教师工资差别如果过大,就可能会破坏教师之间的团结。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引进价值工资。

越来越多的道把公立小学和中学的教师派到私人企业,如旅馆、百货公司、银行和酒店进行在职培训,其目的是培养他们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因队合作能力,并开阔他们的视野。

目前,教师的入职培训是强制性的。而尽管很多垣已经开始实施强制性的教师在职培训,但在职培训(每隔十年)并末真正实现强制。此外,有人建议教师丁作十年以后应该接受评价,判断他/她是否有能力继续从事教学:L作。

(四)教师的工作条件

教师的工资将会减少。财政系统委员会认为,与普通行政人员相比教师的工资太局,并达成一致协议,提出从2005年lo月20日起改变这种情况。2003年,小学札初小教师的平均月工资为399842日元,比普通行政人员的平均工资(椭8852日大)高11%。19世纪70丫代,日今经济快速发展,为了确保有足够的高质量教师,吸引有能力的人加入教育行业,教师的工资个断提高。旧别i同盟和文部省都反对陈攻委员的建议。

(五)教师教育需要核心课程和整体分析

教白的质量在很人程度上依赖广教师的质民、教学设备、课程和教材对保计教育质冕来说也很重要,但足教师足最重要的田索c这也是人们会不遗余力的提高教师能力的原因。但是,根据联合闻教相文组织1998年的世界教育报告显示,在过去的几年牛教师的I:作条件并没有多大的改善,甚全其让会和经济地价还有L降的趋势。正如飘waMs博士指出的那样,如果要文现教学专业职业化,所有教帅必须掌握基本的系统知识相技能。

但是要文现这一点,必须先进行科学研究,找出教帅应该享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然用心须以这些知识和技能为基础设计教师教亩课程‘”当前,不同国家的教师教育课程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很大的不同,甚不在司“个同家内也不相同”制定教帅资格标淮和教帅教育质量标准。不仅对确保高质量的教师很重要,而巳有利于重建人们对教师的信仰。但是如果没有教帅教育机构的努力,是不习能实现这一点的。

尽管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最关键的—环,但是它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淫确保教师教有的有效性,必须吸引有能力的人参与培训项白。而奖吸引有能力的参与教学,教帅这一职业就必须岁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然后,职前培训阶段必须要有高质量的培训课程‘、此外,教师还必须有在职培训和专业发展的机会,确保他们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脚都是相互关联的。

http://xhtdwjh.com http://ydxdj.com

从这个意义L说,要培养有能力的教师必须进行整体分析。

http://xhtdwjh.com

第三篇: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能忠于教育事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培养新世纪人才默默耕耘着。自2010年到观音学校以来,在校领导的关心下,我踏实地、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

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通过听广播、看电视、看报纸等多种形式来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了解国内外的时世政治。与时俱进,忠诚党的事业,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培养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对自己的工作尽忠尽责。

二、德

任职期间,本人热爱祖国,对党无限忠诚,献身教育事业,我在各方面都从严从高要求自己,品德言行甚堪为学生表率,热爱每个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有在艰苦平凡岗位上甘于奉献和创建不不朽功业的追求和志向。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敢于打破教育陈规,以创新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教育模式,讲究工作中的团结协作,服从组织安排,敢挑能挑重担,完成工作成绩显著。

有正确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本人认为:教育必须为社会和人的发展服务,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提高国民素质服务,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教书育人,其中育人是根本,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实践、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发展自我。

三、能

语文学科的知识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应有“专”与“博”的知识结构,从教5年,我一直在继续学习语文专业知识、文化科学知识,以广博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以传神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以先进的理论促进实践。本人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再学习,经常通过报刊杂志书籍等网络资源了解最新发展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教育方式,广采与语文有关的知识,使自己跟上21世纪改革步伐前进。

本人能正确理解运用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正确传授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讲析透彻,讲究情感教学,经常让学生走出教室,从生活中撷取素材,借助音乐、电影、电视录像创造一种美的境界,让学生能投入的、感兴趣的去学,去

本人xxx,女,1972年2月出生,新疆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自2001年10月被州职称改革办公室评定为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已有5年时间,现将两年来工作情况总结:

一、德

任职期间,本人热爱祖国,对党无限忠诚,献身教育事业,我在各方面都从严从高要求自己,品德言行甚堪为学生表率,热爱每个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有在艰苦平凡岗位上甘于奉献和创建不不朽功业的追求和志向。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敢于打破教育陈规,以创新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教育模式,讲究工作中的团结协作,服从组织安排,敢挑能挑重担,完成工作成绩显著。

有正确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本人认为:教育必须为社会和人的发展服务,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提高国民素质服务,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教书育人,其中育人是根本,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实践、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发展自我。

二、能

语文学科的知识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应有“专”与“博”的知识结构,从教14年,我一直在继续学习语文专业知识、文化科学知识,以广博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以传神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以先进的理论促进实践。本人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再学习,经常通过报刊杂志书籍等网络资源了解最新发展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教育方式,广采与语文有关的知识,使自己跟上21世纪改革步伐前进。平时,涉猪赞科夫的“科学的发展”、布鲁诺的“知识结构”,苏霍姆林斯基的“发展智力”,研究构想,切实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本人能正确理解运用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正确传授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讲析透彻,讲究情感教学,经常让学生走出教室,从生活中撷取素材,借助音乐、电影、电视录像创造一种美的境界,让学生能投入的、感兴趣的去学,去听,去写。还收集许多有趣味、有延展性的题目,让学生网络资源料辅助学习,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和道德的审美教育。

总之,在工作中,我认真踏实,一丝不苟,讲质量,求效率,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每堂课都要求自己达到既定效果,学生语文能力强,所教的学生中考成绩相当优秀。

我原在xxx中学从教10年,一直进行循环三年初中语文教学,并兼任班主任,所带班一直是校先进班集体。

2002年10月,调入xxx县第二中学,我的教学态度仍保持着一贯的认真性,责任感相当强,班主任工作讲究“勤”,注意言传身教,“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严格要求自己讲求班主任工作艺术,热爱关心学生,有很强的教育管理学生的能力和经验,注意因材施教,对好、中、差学生分类推进,实行“做人、知识”双方面教育,经常找学生个别谈心,进行良好引导,重视专题比赛、文艺活动等各种方法增强学生纪律意识、竞赛意识、集体意识,并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所教班一直是校优秀班集体,有很好的学风班风,班上同学思想进步,学习勤奋,后进生转变成效好,成绩居年级前列。

三、绩

2001至2002,我教初二语文共2个班,每周12节课,任班主任。2002至2003,教初三语文,共2个班,周12节课,任班主任。2003至2004,教初一语文,共2个班,周12节课,任班主任。2004至2005,教初二语文,共2个班,周12节课,任班主任。2005至2006,教初三语文,共2个班,周12节课,任班主任。

本人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一方面专业水平要高,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另一方面,就是要勤快,我是一个严格勤快的老师,我对所教的学生一个都不放弃,耐心细心地教导他们,我所教的班成绩高,差生转化明显,担任14年班主任,所带的班均是校先进班集体。

我的作文教案荣获2003年区级 “初中作文优秀教案”评比三等奖; 论文《浅谈班主任工作一点体会》2005年7月被评为区级优秀论文; 2003年获本县当堂作文指导教师一等奖;

2004年10月获第二届“西部之星”作文大赛优秀辅导一等奖; 2005年10月获首届中小学生迎奥运作文大赛指导教师二等奖。

四、勤

除生病做手术请假,其余均为全勤。

(任期)工作目标摘要

1、全面贯彻当地教育方针,以人为本,积极课改实验,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2、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备、讲、批、辅,做好本职工作,积极撰写教学反思与经验论文。

4、完成所教学科的教学目标,成绩优秀。

5、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思想配的教育,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第四篇:对教育改革中教师专业素质的认识

对教育改革中教师专业素质的认识

强教必先强师,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更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人才。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关键实施者,需要由过去那种被动的适应者变成改革的能动者,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为我国的教育改革贡献一份力量。

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当前,教育已被改革所包围,改革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病。反思我国的教育,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不适应的问题,最主要的表现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落后,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教学内容偏深、偏难、脱离实际,教育结构不合理,等等。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要全面推进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

从古德·来德划分的课程层次可以看出,教师处于运作课程的层次,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改革的实施离不开教师。纵观世界教育变革简史,每一次大规模的教育变革都离不开变革的能动者——教师的参与与合作。同时,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包括:(1)调整知识结构,拓宽专业知识背景。(2)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新型师生教学关系。(3)实践领域的拓展,需要具备新的能力,包括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和从事教学研究的能力。

二.我国教师专业素质的现状及分析

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60多年来的教师发展状况,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教师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整体素质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目前我国各阶段教师的学历水平有了极大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是反映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仅重视教师学历水平的提高,而忽视教师实际教学水平的提高的做法是不当的。因此,教师实际从教能力仍待加强。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

其次,我国教师的传统角色是传道者,教师被视为道德的典范,行为的楷模。我们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我国绝大多数教师都甘于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但是,大量事例也表明,教师职业道德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教师事业心不足,进取意识、敬业奉献精神仍待进一步加强;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仍然存在;等等。教师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更有利于教育改革的实施。

最后,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关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积极乐观的态度,风趣幽默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使得教师在面对教育改革中的困难时,保持乐观的心态,并且具有创造性。

三.对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建议

通过分析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专业素质的现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发挥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关键实施者的角色作用,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对此,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教师应该形成正确的从业动机。这是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动力,它不仅关系到教师是否愿意长久地待在教师队伍中,而且还关系到从业教师的职业理想、对工作的热爱程度、工作积极性以及是否愿意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终身学习、不断进步。

这里专门指出“发展型”的教师。“发展型”教师不仅仅把教师职业当成满足自己物质需要的手段或者把从教当成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们把教育作为一种虔诚的信仰。“发展型”教师善于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习惯反思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习惯探究和超越。这一类型的教师更能适应教育改革,对教育改革的实施发挥的作用更大。当代许多优秀教师,比如魏书生、钱梦龙等,都是“发展型”教师的典范。

第二,教师应该形成教师发展的自我意识和需要。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能只是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这种要求应该转换成教师发展的自我意识和需求,而不是外界的。具有较强的专业发展意识和需要的教师,能理性的认识到自己现在的专业发展水平和专业发展目标;清醒的知道自己现在需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自觉地制定出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并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发展计划。因而,更有助于教师有条不紊地实施教育改革。

第三,教师要不断积累各种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这不仅包括理论性知识,还包括实践性知识。其中,一般文化知识、学科的专门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共同构成了理论性知识。这些知识都是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和教育威信所必需的,也是教师高效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同时,这也为教师能够参与教育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实施者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第四,教师应该养成专业反思的意识与习惯。“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的生命质量、教师精神的解放、教师主动发展和教师的教育创造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表现,或者说教师的这些专业素质的提升,都源于教师对自身教育生活的不断反省与认知。具备反省的意识,才会有改变的观念,从而担当起教育改革关键实施者的角色重任。

最后,需要尊重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这是针对整个教师队伍建设而言的,这既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保证,也是为我国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保障。原有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教师资格标准笼统、认证门槛低、类别单

一、等级单一,等等。因此需要完善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具体来说,应该完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强化教育教学能力考核;改变教师资格认定的单一性,合理划分教师资格证书的类别和等级;改变教师资格证书的终身性,严格执行教师资格更新制度。目前我国的教师资格证考试采取各地区自行组织的形式,各省自己命题,没有指定辅导教材,考试时间各地不统一。但是教师资格考试打破以往各地组织,改为实行全国统一组织是大势所趋,从2012年起全国大部分地区将采取全国统一组织的考试形式,山东省从2013年起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的考试形式。

这里,以杜郎口中学为例来说明教师专业素质对于教育改革成功的重要作用。

杜郎口中学的教育改革实践是成功的典型代表,回顾、总结其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其中,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

注重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杜郎口抓住了学校发展问题的关键。自2000年8月至2003年7月,杜郎口中学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通过“训、带、比、评、促”等多种手段,使得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提高。他们定期举办教师论坛,名师带动工程起步,拜师学艺,课堂大比武,促进教师全面提高;邀请教学研究人员来学校作辅导报告、评课指导,提高全体师生的能力,开拓视野。教学论坛是该校的一大特色,通过它给予了教师展示的舞台、学习的机会,使教师的理论水平、课堂技能得到极大提升,在参与建构新型教学模式过程中获得了专业成长。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每一个人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教育改革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为了实现做教师的生命价值,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真正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实施者,担负起教育改革赋予教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娄立志.基础教育改革动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

【2】 田道勇,张茂聪.基础教育改革与问题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第五篇:教育改革中教师改变的困境与反思论文

论文摘要:教师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曾只是作为被改革的对象,在通过培训、指导、引领等关于改革知识、能力的认识更新之后,只剩下压力、疲惫与挫败感,教师面对一次次的改革也渐渐无动于衷。文章试图从改革的复杂性和渐进性理论入手,解读改革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教师改变的困境,进而提出四点反思,希望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有所启示。

论文关键词:教育改革;教师改变;困境;反思

随着教育改革实践和研究的不断深人,教师改变(teacherchange)在今天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现象原本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在改革的实施中,仅仅是新的课程方案、课程材料、教学策略以及学校的组织结构等并不能自行启动以求实现有效的改革,它们都必须通过参与并投人其中的人,即教育工作者,或者更直接地说是教师来实现。若处于改革中的教师无动于衷,则学校教育系统中其他方面再多的变化最终也将无济于事。因此,教师改变成了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和终极力量。

然而,纵观几次大的教育改革,不得不说,改革对于教师而言,更多的是从一种责任变成为一项负担。而教师们面对一次次的改革从一开始的热情和奉献,到后来的挫折和气愤,甚至导致对原本工作热情的减退。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社会、改革项目的管理者甚至于教师本人最初对改革怀有较高的期望,以及巨大的热情和承诺;另一方面,改革计划本身以及其后的实施却不得不使人们承认这种较高的期望是没有能力实现的。如此一来,轰轰烈烈的改革对于教师而言无疑是一张过度负担的处方,除了肯定希望的存在,别无他用。

一、关于教师改变的两种策略

综合分析近几十年来关于教师改变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关于教师改变主要有两种策略。

一种认为教师改变大多是一种由上而下的策略,以外来政策计划的方式所推行。在这种策略下,教师被视为研究和实施工作中的接收者与消费者,其改变的过程被视为是线性的,而且是来自于教室外的一种新行为、想法或教学计划,而这些通常是始于某个理论或研究。改革的推动者制定教师应该在教室内实施的改革,然后,教师被告知需要做出的改变。如果教师没有实施这些建议的改变计划,则被认为是对改革的抵制。

另一种策略则基于前者改革策略的失败,认为教师的改变是来自对信念与实践工作的深层反省,进而认为教师思想和观念的改变是改革的先导。这种改变途径依据这样的假设:教师信念和态度的改变将导致教师课堂行为和实践的改变,进而导致学生学习的改进。因此,在制定教师发展活动时,应该首先寄期望于唤起教师态度、信念和认知的改变,试图改变教师对教学信念或某一课程的态度,使之主动参加各种专业培训项目或通过其他方式获取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积累,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进而寻找机会将所获取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尝试性地应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对于这种教师改变途径的认识隐含着两个关键性问题,一是教师愿意作出改变吗?或者说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是否容易?二是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否必然会带来教师具体行为的改变?

在很多情况下,教师恰恰与人们的期望相反,在教育改革中更多愿意扮演一种保守、迟钝和因循守旧的形象。尽管教师的改变与课程实施在理论上的联系相当紧密,然而当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做出改变时,往往会受到来自教师的抵制。这种抵制可能是十分激进的,教师对改革表示出直接的断然拒绝;也可能是比较委婉的,教师以缺少时间、精力和设施推脱责任;更多情况则是表现为一种阳奉阴违式的消极抵抗,即教师表面上接受改革,但并不落实在行动中。可见,教师是不愿作出改变的。在长期的专业实践中,教师凭借着已被证明其效果的知识、技能和信念已经形成了自己熟悉的范围、习惯和行为模式。一旦逾越这个区域,教师必然会感到困难和一定的风险,而改革正是意味着教师必然要面对充满不确定的新局面,承担冒险的后果。由此可知,要教师作出改变,要改变教师的思想和观念绝非轻而易举,也非一毗而就的。

至于第二个问题,大量研究表明,以教师态度和信念的转变为首的变革思路是不正确的。因为它至少不符合经验丰富教师在改变过程中所体现的特征。事实上,作为以经验为重要活动依据的主体,他们信念和态度的显著性改变只有在学生学业成就的预期变化得到证实以后才会发生。也就是说,教师的改变主要取决于对新理念、新方法实践效果的对比思考,如在运用新教学方法、使用新教材和课程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元素会被保存和重复,那些不起作用或未能带来有力成功证据的通常被摒除。同时,教师教学态度和信念的改变大部分源于课堂实践。如果教师尝试采用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成功地帮助这些学生改善学习,他们的信念就很可能发生转变。因此,可以说学生学业成就的积极变化和改善通常是大多数教师态度和信念发生显著变化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操作之间往往会考虑更多因素,而绝非仅仅凭借新的教育理论的产生、教育专业的指导或培训机构的灌输可以带来的。

二、关于教师改变的困境与反思

教育改革本身的复杂性、教师在改革中的角色扮演、教师需要改变什么、如何进行改变……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避免风险的意识往往使人们习惯于对事情作出详细的规划,期待按部就班地进行,恨不得把一切都考虑在内,避免一切偶然因素的出现。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人们不去冒不确定的风险,一切尽在掌控之中,谈何期待重要意义的变革发生呢?但是,如果我们不能进行反省,不能从每一次的改革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则不仅会使改革收获甚微,而且会使一批一批的教师成为改革的试验者,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反思一:没有发展和扩大教师的道德目标

什么是道德的目标?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等人认为探索、知识、能力、关怀和社会公道等道德责任的含义较之课程和课堂的经验更为深刻,是深人到机构自身的道德环境的核心,构成教育的道德目标。而对于教师而言,道德的目标更多的是指教师个人的道德目标,其含义不仅仅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更包括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热情、关注、投人和能为之做出的改变。

美国学者迈克尔·富兰在1991一1993年进行的一项对于师范生“为什么要当教师”的调查中发现,提到理由最多的是“我想改变一下”,并援引了一段样本:

我希望像其他的优秀教师那样在教学上作出贡献,这将有助于使我们未来的社会变得更好。我关心孩子们以及孩子们的学习方式。

教育是决定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未来社会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

没有任何其他的职业可以使人们有机会对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这样一种积极的影响。

我想使学生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变化。

我一直在想如果我能够走进教室使一个孩子的生活发生变化……这样,我活着就有意义了。

尽管这是发生在美国师范院校的情况,但是,对于中国的师范毕业生而言,选择教师这一行业与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能够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这是一项多么神奇和神圣的使命啊!

可以认为,对于教育事业的热情、热爱和奉献的精神被认为是教师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目标。然而,这项基本的道德目标是否得到了不断的维持?是否在教师中得到了不停的强化和实现呢?笔者认为,前景不容乐观。未毕业的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缺乏兴趣,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怨声载道,而老教师们则“明日复明日”,凭借多年来积累的经验重复着稳定的教学。在这种境况下,谁会对改革有兴趣呢?又有谁来进行改革呢?

道德目标的确定和实践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精神支柱,也是教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探索自身能够做些什么和怎样做得更好一些,在多大程度上有可能采取行动来改进学校教育的条件、活动和成果,在多大程度上鼓励和支持教育改革进行的前提。

反思二:没有改善教师获得成功的条件

如何来衡量教育改革的成败,这是一个颇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理论的突破?还是多少年后中国能否出一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笔者认为,正如教育像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那样,改革的成功也是一个以点带面的过程,只有作为个体的教师获得成功了,才能认为改革对一部分人产生影响了,从而才能赋予教育改革以真正的价值。

当教师们愿意投人到教育改革中来时,作为改革的推动者、地区的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教师团队应该如何为教师创造获得成功的条件呢?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支持和协助。对教师改变的支持主要是在物质、精神和制度层面上的支持。正如上所述,教育改革具有复杂性和渐进性,教师开展改革实践的过程必定也是充满困惑、矛盾和思考的过程,既包含对于成功的探索,也包含对于失败的尝试。作为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管理者应该以一种信任、宽容的态度对待,并为其创造和改善改革的条件。

除此之外,教师获得成功的条件还包括协助,特别是指在教师之间创建一种协作的精神和氛围。改革是一种学习和适应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作用和合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得到来自同行的肯定、质疑,甚至于是否定,当然,其前提是基于共同学习和提高。另一方面,协作的环境还可以为教师分担改革的压力。对于教师而言,改革是一项冒险,是一种额外的负担。而协作的组织可以为其减缓压力,使教师获得一种支持,从而感到有勇气去承担改革的风险,做一些也许他们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认识到无论会成功或失败,都能够和同事们共同承担。

反思三:没有让教师成为真正的参与者

教师是课程与教学的核心,但是在课程与教学的历史中,教师一直缺少被认真地研究与看待,而常常被视为完成改革计划的一个工具,在改革中扮演某种已经规划好的角色,一种作为国家、知识分子、教育改革专家的传声筒的角色。

从以往的多次教育改革来看,教育和改革的专家们往往很少谈论课堂中教育改革的实施。其原因在于在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中,教育专家只要负责改革计划的设计和制定,而教师的任务才是课程的实施。教师无权、也无需参与到改革的上层运作,因为教师是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最底层。同样,教师也无需了解改革当中可能潜藏的危机,因为他们只需要负责执行改革的内容。换句话说,教师只是改革的执行者,而决非改革的真正参与者。此种情形,会使教育改革产生怎样的结果呢?

首先,教师必须面对改革所产生的压力,而无从化解。从改革的动力源上划分,教育改革大致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内源型的,即改革的动力主要源于学校内部特别是教师群体;另一种是外生型的,即改革的动力主要源于政府或其他社会力量。从几次大的教育改革来看,我国的改革多倾向于后者,即外生型的教育改革。此类型的教育改革倾向于把自身的教育价值观和道德取向强加给教师。当教师无法对改革产生理解和认同时,就会产生消极情绪。而这些消极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教师对于教育改革的主观评估,促使教育改革转变为教师的压力。

其次,使教育改革流于形式,而无法真正落到实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获得今后更好发展的可能性,它的着眼点在于学生个体的发展。而与学生接触最为亲密的莫过于教师。当教师无法真正成为改革的参与者时,其对于改革更多的是持怀疑态度,不愿为改革而做出自身的改变;更糟糕的还会曲解了改革的真正意图,使改革走向失败。

让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真正参与者,一方面需要我们改变对于教师的传统认识,从而在进行改革方案时提升教师的价值,让教师参与方案的制定;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就改革的内涵与本质对教师做出明确、清晰的解释,获取教师的认可,从而能够做好改革的准备。

反思四:没有让教师体验到个人改革的能量

当前的教育改革旨在彻底改变沿袭已久的教学文化,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但如此远大的改革理想,对于从事前线工作的教师来说,的确显得有些遥远,因为他们真正关心的就是怎样把学生教好这个实实在在的问题。然而,他们却未意识到在这当中也蕴含着改革的能量。

教师往往对于自身在教育改革中所能发挥的能量缺乏正确的认识。如果走进课堂,就可以发现教师其实无时不在改革,他们重组课堂,开展不同的活动,试用不一样的课本,改变课程主题的次序,尝试不同的沟通技巧等;他们会根据课堂中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会根据家长的不同要求做出必要的回应,会根据学校管理层制定的相关政策而调整课堂活动,他们也会尝试各种不同的新活动以期帮助学生更加投人学习。但很多教师对这些活动往往不以为然,认为至多只是一种变化,而很难同教育改革相联系。其实改革并没有太多的宏伟目标需要实现,尤其是对课堂实践中的教师而言,改革体现在细处。当然,这需要教师对教学的改变、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有一定高度的认识和总结。如此一来,才能将个人的改革与大背景下的教育改革相适应、相补充。

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发挥个人改革的能量,因为改革是不可能由正式的领导人自己来制定的。换句话说,每位教师都有责任帮助个人和集体进行能力的探索,不然我们的改革将无从着落。同时,教师自身也需要发挥个人改革的能量,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学生,需要负责任的也是学生,在如此复杂和动态的改革过程中,不能够把责任推给别人,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育专家。

三、结语

有鉴于上述反思,面对正紧锣密鼓开展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们需要正确认识教师在改革中的作用、地位和价值。除了将教师作为被改革的对象,要求他们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作出改变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之外,我们更需要将教师看作是改革的力量,甚至于就是改革者本身。然而,这一过程决非仅靠教师、学校的力量可以完全得到解决的。一方面,需要对作为政府智囊团或大学教授的那些改革者在改革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有重新的认识;另一方面,作为一项长远的策略,师范院校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也应该发挥后备军的力量,尤其是对于培养师范生的道德目标责无旁贷。

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项目,归根结底,改革的成效要在学校、课堂层面的具体教学活动中得到检验。对此,教师的责任和作用不言而喻,如果我们能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力军的力量,就会对教育改革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否则,任何试图改变教学实践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下载教师培训机构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中怎样主动转变职能先了解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培训机构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中怎样主动转变职能先了解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