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08:5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共)》。

第一篇: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共)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

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表示战事紧急。

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羽书:用于征调军队。

信鸽传书:多用于朝庭、官家、帮派。

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远古

口耳相传或借助器物

信息传递速度慢、不精确。

古代

靠驿差长途跋涉

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形式单一。

近代

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信息传递速度相对快一些、距离远相对就慢、且费用高。

现代

电报、电话

速度快、信息单一文字。

当代

计算机网络

传递的信息量大、信息多样化,传递速度极快、不受地域阻隔

第二篇: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

【烽火传军情】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在我国的历史上,还有一个为了讨得美人欢心而随意点燃烽火,最终导致亡国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灭商后建都镐京,历史上称作西周。初期,周王为巩固国家政权,先后把自己的兄弟、亲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青鸟传书】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黄耳传书】

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风筝通信】

我们今天娱乐用的风筝,在古时候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传说早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筝”这个词便由此而来。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或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灯塔】

灯塔起源于古埃及的信号烽火。世界上最早的灯塔建于公元前7世纪,位于达尼尔海峡的巴巴角上,像一座巨大的钟楼矗立着。那时人们在灯塔里燃烧木柴,利用它的火光指引航向。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奉国王托来美二世菲莱戴尔夫之命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对面的法罗斯岛上修筑灯塔,高达85米,日夜燃烧木材,以火焰和烟柱作为助航的标志。法罗斯灯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1302年毁于地震。9世纪初,法国在吉伦特河口外科杜昂礁上建立灯塔,至今已两次重建,现存的建于1611年。

在古老的灯塔中,意大利的莱戈恩灯塔至今仍在使用。这座灯塔是建于1304年,用石头砌成,高50米。美国第一座灯塔是建于1716年的波士顿灯塔。此后,1823年建成透镜灯塔,1858年建成电力灯塔,1885年首次用沉箱法在软地基上建造灯塔,1906年落成第一座气体闪光灯塔。1850年,全世界仅有灯塔1570座,1900年增到9400座。到1984年初,包括其他发光航标在内,灯塔总数已超过55000座。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 1.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2.飞鸽传书:用候鸟,特别是鸽子,大雁等作传输工具。3.快马传书:由驿差乘马传递书信的通信方式。4.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5.急脚递:跑步传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6.烽火、狼烟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递方式。7.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传递信息。8.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漂流瓶等。

·现代人传递信息的方法:

1.有线通讯传输:如电话、传真、电报等。2.无线通讯传输:如手机、对讲机、广播、电视等。3.网络通讯传输:如email邮箱、视频、QQ聊天等。4.纸张通讯传输:如书信、报纸、书籍等。

·古人与现代人传递信息方法的不同

古人传递信息的速度慢、效率低,而且有时还会误事。现代人传递信息的速度快、效率高,而且信息量多,来源很广。

古人传递信息主要用以下方法:

飞鸽,烽火,快马,暗号,手语,书信,旗帜等。

主要有飞鸟传(飞鸽传书、鸿雁传书、飞雁传书),驿传(快马加鞭),烽火,狼烟,旗语、灯光(三打祝家庄、孔明灯)等等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有《烽火戏诸侯》,《我们胜利了》,《装在瓶子里的信》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有《烽火戏诸侯》,《我们胜利了》,《装在瓶子里的信》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古代信息传递的出现离不开“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的长城。“长城”一词始见于战国时代的文献记载。在古代不通朝代有着不同的修筑形式,所以对这种防御工程的称谓也有所不同,如:列城、方城、塞、暂洛、界壕、边墙等,实际上均指“长城”,其实广义的长城是对中国古代所有的巨型军事工程体系而言。烽火通信

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

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带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敌人。由此可见,烽燧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早在周时就已出现了庞大而又完善的军事信息联系网络。竹简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也使用竹简作为文字的载体。竹简用的是皮薄而节长的竹子,先将圆竹锯成一定的长度,再破为一定的宽度,削光整平后,即成为简片。然后再用丝绳、麻绳、细皮条等分上下两道编连简片,即可用来刻写或书写文字。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册”字,象征着一捆简片系二道书绳,而金文中的“典”字则表示“册”在桌几上。

相传在汉武帝时,文人东方朔向皇帝上了一个奏本,用了3000多片竹简,派了两个大力士才抬进宫,所以竹简使用起来非常麻烦,而且时间长了会受虫蛀、腐烂,不能长时间保存。

第三篇: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古代的时候,科技不兴,交通落后,通信非常困难。官方传递文书还可以用驿站,而民间或驿路不畅的地方就得另想办法。如“鸿雁传书”。

汉武帝是苏武奉命出使匈奴,不幸遭到扣留。对匈奴的威逼利诱,他大义凛然,毫不屈服,便被发配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今贝加尔湖)去放羊,一去就是十九年。汉武帝死后,昭帝即位,匈奴与汉朝和亲,汉朝要求匈奴放回苏武等人,匈奴却谎称苏武已经死了。汉朝的官员机警地说:“前几天,我们皇上打猎是,射下一只鸿雁,鸿雁的腿上绑着一封帛书,正是苏武写来的,这证明他还活着。”匈奴无奈,只得放人。鸿雁是候鸟,夏天北上,冬季南飞,人们就用它捎书带信,这与后来的信鸽有异曲同工之妙。

树叶信则是我国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地区独有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多用于男女之间表达爱情。如:一段竹枝,表示我们谈一谈;一片蕨叶,表示请你来玩。

第四篇:古人传递信息的优点及缺点

1、可用口耳相传或借助器物

2、单线传播

3、过程中信息损耗较小

4、信息真实度较高

5、省电

6、环保 ……

1、速度慢

2、不准确

3、通常贻误时机

4、传递方式死板

5、容易被挟持 ……

第五篇:古代传递信息的方法

古代传递信息的方法

1、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2、飞鸽传书:用候鸟,特别是用鸽子。

3、快马传书:由驿站乘马传递信息的方式。

4、传竹筒:管家民间都用。

5、急脚递:跑步传递。

6、烽火、狼烟

7、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8、作内陷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里、饼类、包子、漂流瓶等。

现代传递信息的方法

1、有线电讯传输:如电话、传真、电报等。

2、无线电讯传输:如手机、对讲机、广播、电视等。

3、网络通讯传输:如邮箱、视频、QQ等。

古人与现代人传递信息的不同

古人传递信息的速度慢、效率低,而且有时还会误事。现代人传递信息的速度快、效率高,而且信息量多,来源很广。

下载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这是一类通过教师应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 2.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

    古人鉴别人才之方法

    古人鉴别人才之方法 三国时期魏国人刘劭,有一本《鉴人资源》,说人有八种才干:“聪能听序,谓之名物之才;思能造端,谓之构架之才;明能见机,谓之达识之才;辞能辩意,谓之赡给之才;捷能摄失,......

    古人教子理念(共五则范文)

    古人教子理念:重德修身 重德修身(一) 中国古人非常注重家风、家教,注重对子女的德性培养,以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向道、向善等理念正面引导,“重德修身”成为各家家训的核心内......

    古人立夏诗词[共5篇]

    古人立夏诗词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你知道有哪些立夏的诗词吗?下面是小......

    古人勤学故事(共5则)

    古人勤学故事 凿壁偷光 汉朝时候,有个叫匡衡的人,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夜间无法照明读书。匡衡的邻居家里日子过得挺好,每天晚上都点起蜡烛,屋里照得通亮......

    古人退休诗(共5则)

    古人“退休诗” 据《尚书》记载:“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意思是说,为官的到了七十岁,就要告老还乡了。到了明代,退休年龄提前到了六十岁,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历代的一些开明......

    古人故事之理财方法的启发(5篇)

    古人故事之理财方法的启发 “理财”一词并非是西方影响下的产物,早在先秦时期,《易经·系辞》中就说,对于财物的管理和使用要有一个正当的说法,禁止民众去做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则......

    从古人育子七不责学批评方法

    从古人育子七不责学批评方法 董进宇家庭教育2014-11-20 10:44:50父母课堂 编者按: 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该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孩子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