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一新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大一新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1440133
武珍妮
●案例概况
李某,男,19岁,家住在偏僻的山村,曾以全县文科状元的身份被某重点院校外语系录取,入学后发现他的分数在全班几乎是倒数第几,特别是外语成绩落后一大截。以前的优越感不再有,相反心理压力极大,总感到比其他同学差,上课抬不起头,怕老师知道成绩低,与同学交往也极少,总一个人独来独往,一个学期下来,外语笔试勉强通过,口语得了倒数第一,曾经辉煌的他,在大学却变得如此落魄,他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内心十分痛苦。
●案例分析
内部原因:由于李某原先成绩优秀而于大学倒数使其丧失优越感,自信心严重受到伤害,心理压力过大且性格较孤僻,不爱交友,也不愿同他人交流自己内心的问题,导致压力累计更大。在课堂上也因成绩屡屡受挫而不愿听课,是成绩更差,如此循环往复后,致使落差度大幅增加,心里不平衡的李某,内心才更加痛苦。
社会原因:李某之前所居环境为偏僻农村,教育设施不完善,信息通达度低下,教师水平素质普遍偏低,且整体学生教育程度偏低,家长对学生教育重视度不高,导致李某的成绩虽是以全县状元成绩被录取,但真正实力水平无法与中大型城市学生综合素质相比。且重点院校本身招生水平高,在此类院校的学生更可谓是人才济济,所以李某在此地也无法展示出他的才华。
●案例总结
李某由于客观的教育水平因素制约导致上大学后成绩的退步使他心理压力增大,又由于他自身的性格因素影响,致使他不爱与同学来往,也不愿与老师交流自身出现的问题,上课也无法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不仅又大幅度的下滑,而且他的人际关系交往也被破坏,心理压力的过于严重分化,使他内心痛苦。对于这种情况,是属于现在农村大学生的普遍心理问题,这时候应该多与他人沟通内心问题,不要孤单一人,并且多丰富自己的学识,认真听讲,才能真正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真正的帮助。
●感想
大学生初次离开家乡与亲人本已造成孤独感,一切生活习惯也发生改变,且不同城市水平不同,可能导致自身成绩的下滑,心理落差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由此大学生心理问题其实也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时更不可自暴自弃。应该树立正确的信念,制定合理的计划与目标,四年的时间很漫长,足够我们丰富知识,在踏入社会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四年的时间也很短暂,如果只是消磨光阴,不愿充实自己,那么再多的四年也没有办法使我们成长。应该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困难与挫折,与他人友善,多结交优秀的朋友,互相学习对方优点,并与老师多联系交流自己的不足与心理问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切都会更加的美好!
第二篇:大一新生 心理适应问题
大一新生 心理适应问题 教育对策
大一新生入学就面临很多方面的适应问题,其中心理适应最为关键,本文从新生主要心理矛盾入手,探讨了新生心理不适的原因,归纳了学生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心理适应教育对策。
大一新生在刚入学时,会面临许多方面的适应问题,如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关系适应、择业适应、价值观适应等内容,其中心理适应最为关键,能否顺利通过“心理关”,对新生在大学阶段的发展至关重要。
大学生活正是一个从单纯走向繁杂,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裂变时期。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每一名新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都曾有过一系列关于大学生活美妙的联想,然而,由于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骤变,使许多新生感到迷茫、困惑。据对淮阴工学院某二级学院339名大一新生调查结果显示:37.8%新生入学3个月还未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
大一新生的心理状态是非常复杂的,在适应的过程中,会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不同方面的心理矛盾,主要心理矛盾有:茫然、失落、无措、孤独、失望。这些心理矛盾交织在一起,若长期寻求不到合理解决的途径,就易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1.大一新生心理不适原因
1.1角色改变与自我评价大学里评价人的标准并非是单一的学习成绩,能力特长是在实际生活中衡量一个人水平的重要因素,并且有愈来愈重要的倾向。比如一个大学生知识面很宽,或者社会交往能力很强,或者能歌善舞,或者有体育专长,这些都能令人刮目相看。这会使那些只看重学习成绩缺少能力或特长的新生心理上产生不平衡感。一方面新生自己成绩优秀却得不到掌声如潮,另一方面学业不如自己的人却在校园和社会上如鱼得水。因而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就发生了动遥对这种困惑迷茫的心理状态调整不好,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1.2重要人际关系丧失与挫折感
大学新生最重要的丧失是丧失了对家庭完整的依赖。从事由大人做主到常常要自己拿主意,包括如何合理消费、如何分配好时间、如何安排好生活等,在最需要大人帮助时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这使得初次离家者顿生无助之感。大学生因无法独立生活而退学回家的事例也时有发生。
第二种是指对教师的依赖减少。大学比中学更多强调学生的能动作用,学习生活中都要充分发挥自觉性、主动性,自控能力要强,大学新生刚来常有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不能及时完善地调整自己的学生则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和人际关系难以适应,由此会引发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
第三种是指朋友的分离。中学时代许多人都结交了非常要好的朋友,这种友谊是人青春时代重要的精神支柱和财富,这种朋友关系是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外在因素。但升学使多数好朋友各分东西,身处异地,新的环境中又难以短时间内觅到挚友。一旦遇到困难,受到挫折,就油然而生孤独感和失落感。对新生活不适应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多通过书信、网络、手机与朋友交流思想和感受,维持友谊以获得心理上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大一新生心理自我调适方法2.1积极暗示法
新生学会正确运用积极暗示可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完成任务的潜在身心资源,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增强自信,保持平静的心态,而且有利于增强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例如“我能行”、“我的好想法越来越多”、“我的进步越来越快”。2.2顺其自然法
这种调适法的核心是要在整个适应过程中保持一种自然、宁静、平常的心态,主动直面各阶段出现的得失成败,准确使用顺其自然法不仅有助于避免或减轻在适应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急躁和抑郁情绪,而且也有助于提高生活情趣。2.3重新评价和再定目标法
新生在上大学前长期使用单一评价方式,与大学新环境的多元评价方式不适应。因此,正确认识与评价自我,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应的评价方式,对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非常紧迫。新生进校后不久主要表现为目标迷茫化、目标丧失化和目标冲突化。在新环境里,为使新生的学习、生活有明确动力和努力方向,每个新生应结合自身特点,重新设定合适的目标。
2.4宣泄情绪法
新生在适应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负性情绪,为防止长期被负性情绪所困扰,应及时、适度、合理地宣泄负性情绪,从而获得心理平衡、恢复正常心境,在宣泄情绪时要注意及时、适度、合理三个原则。宣泄情绪法有:运动、听音乐、找人倾诉、睡好觉、日光法、击打沙袋偶人、痛哭喊叫、观山水、赏花草、洗淋浴等。
2.5交流沟通法
当大一新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环境适应等方面产生困惑苦闷时,应针对不同问题,及时大胆、主动与父母、导师(专业教师)、辅导员、同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其他新生或同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一起交流和沟通,向他们倾诉苦闷,与他们共同探讨对策,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寻求各方面的社会支持。
3.大一新生心理适应教育对策
3.1将入学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在新生入学后,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如学习辅导、生活辅导、人际关系辅导、青春期辅导、挫折教育等,更重要的是加强心理辅导,让新生正确看待自己在适应阶段出现的各种心理变化,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理、行为模式,预先告知他们将面临的各种变化,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并提供有效的心理适应方法,提高大学新生的自我调适能力。辅导员、导师(专业教师)、专业心理咨询师采用年级指导、班级心理辅导、宿舍引导、个别谈心等多种形式,利用宣传栏、小册子、网络、电话、短信等多渠道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挑选并培训班级男、女两名心理委员,使他们接受理论知识、朋辈辅导教育、集体拓展活动,增强其实际应用能力,组建班级心理委员-学院心理咨询老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三级纵向模式,这是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团体凝聚力,更快适应大学生活的有效手段。
3.2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关注不同群体的适应情况
通过学校开展统一心理普查,可以把握新生的适应及心理健康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对于严重适应不良、家庭贫困、心理健康有问题、学业困难、身体残疾或有特殊疾病的特殊群体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建立相关的档案信息和资助帮扶系统,从物质、精神、心理多渠道全方位加以关心,有“奖、助、减、勤、贷、捐”六渠道-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学费住宿费减免、勤工俭学、助学贷款、老师向贫困生送温暖行动,辅导员+导师(专业教师)
+班干部合力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加强精神鼓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接受特殊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
3.3开展系列教育,尽早确定职业方向
从新生入学阶段就引入职业规划的理念,除了在第一课堂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开设就业指导课以外,积极邀请知名校友、职业规划师、校内外专家教授、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如就业之星、考研之星、创业之星等)利用第二课堂开展讲座、交流会、集体实践活动,使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尽早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倾向及专业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向,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更迅速地度过适应阶段。淮阴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大一上学期就面向全体新生举行了“适应大学生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就业方向指导”四个专题讲座和交流会;并创新性地设计了大学生成长手册,涵盖了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信、学期规划、阶段小结、学期总结、综合成果展示、导师和家长评语等多方面内容,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做好大学规划,树立坚定目标,用点滴积累铺垫成长之路;此外,还开展了全学院新生问卷调查,从学业、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调查统计分析,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阶段工作。这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在新生中反响较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裴学进.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调适方法.中国学校卫生,2006,27(2):161-162.
[2]周莉,于生凯.大学新生适应情况的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6,(7):89-91.
物电学院10电子2班10101071035伍剑彬
第三篇:2013.10.3大一新生学校环境适应问题心理分析
大一新生学校环境适应问题心理分析
很多学生在升学之后都会出现一些适应新环境的问题,大学生是尤其突出的一个群体。因为这不仅仅意味着升学,进入新的环境,而且基本上大学生都是自己独自一人外出到外地,更意味着从今天开始就要学着一切都要依靠自己。
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和陌生的人群,大多数的大一新生都会产生一种孤独寂寞的情绪。严重不适应者还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障碍,在情绪方面易抑郁、自卑、自责、紧张、焦虑,行为方面容易出现旷课、迟到、早退、逃学、独来独往、寻求刺激、学习能力降低、回避社交活动等行为,躯体方面可能伴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
入校后能否迅速地了解和熟悉校园环境,将决定大学新生能否在这个环境中自如的生活、学习。生活适应问题、学习适应问题、人际关系建立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会接踵而来,大一新生如何适应新环境,清源心理一般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分析并提出主要应对方法。
一、生活适应问题
上了大学就意味即将离开父母的身边独立生活,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很多都很少离开过自己的父母,也没有独立生活过,所以生活适应也就成为了大一新生适应新环境所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很多大学生并不是没有可以独立生活、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只是惧怕和担忧冲淡了能力的展现。“我能不能做到?我可以吗?我能成功吗?万一做错了,万一失败了,那就惨了,算了,还是别做了。”很多学生在想的时候就已经狠狠地打击了自己的自信心,从而就不迈出第一步,渐渐地就丧失了一种能力。
要适应大学生活,首先,思想上要独立。不要再妄想依赖父母,不要以为自己不做就会有人帮你做,清楚明白的告诉自己要学会独立,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事也只能自己做。其次,充分熟悉校园环境,接受了这个环境就在适应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最后,不要忘了身边的同学,别人也正在经历跟你相同的问题,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有样学样,别人能做好的,你肯定也能做好!
二、人际关系建立问题
远离家乡,在学校里学习生活,这中环境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我们正常学习,生活的保障,更是我们自我发展的深层需要。很多大学生带着良好的人际关系期望与同学来往,但最终都失去了耐心和宽容。学习发展成熟的人际关系,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主动关心别人的意识。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和见解,也要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和态度。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和成长的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很多人际交往方面有些障碍的学生在大一时候特别容易表现出来,面对生活的不适应,新生除自己积极调适外,必要时应积极寻求外部支持,如寻求集体的支持,参加各种学生组织,在组织中获得归属感和支持;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在活动中体验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三、学习适应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学习目标迷茫、奋斗目标不清。中学时代的学习目的极其单纯——考上大学。大多数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整个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习都是围绕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的目标,对这些同学而言,既然已经达到目标,就不知道为何要学习,缺乏学习的原动力,没有学习的必要了。从某种程度上说应试教育其实是曲解了学习的意义,但你不能让它扭曲了你的人生。你现在已经完全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可以决定自己学什么,怎么学,是要考研、出国、工作还是其他?种种可能都等着你自己去实现。
很多大一新生也有学习的目标,但是缺乏学习的动力。以前中学时期,老师、家长都天天在背后盯着,一放松就有人站出来让你紧绷着一根弦,突然进入大学之后没人赶着也没人
管着就不知所措了,“无聊”成为最大的敌人。其实,大学不但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比如说为人处事、与人沟通等。如果你能在搞好学习成绩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的话,那么你就是一个真正优秀的大学生。大学里有许多的社团、协会,还有学生会等各种各样的组织,这些组织一般会举行多种活动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而大学里面又有比较多的空闲时间。你可以加入社团、学生会等组织,凭着满腔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从事学生工作,你可以从中提高自己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你还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当然你也可以交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与一些非常优秀的同学接触。这些对你以后的就业和人生都是非常的有帮助的。
第四篇:大一新生心理自我调节
大一新生心理自我调节
“新学期伊始,不少大一新生对陌生的大学生活感到不适应。广州可贸技术学院---心协协会提醒新同学,大学生活与中学存在很多差异,要想尽快适应,新生需要做好“三个转变”。
一是转变依靠家长和老师督导学习的心理,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中学里,不少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老师“手把手”的辅导。大学则不同,老师讲完课就会离开课堂,没有太多时间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加之大学课程比高中课程内容更为广泛、更为深入,因此特别需要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是转变依赖家长照顾生活起居的习惯,学会过集体生活。上大学以前,很多学生的衣、食、住、行都由父母包办,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而进了大学,脱离了家长的视线,新生要逐渐学会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锻炼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
三是转变漠视自己心理健康状况的局面,增强解决现实问题的信心和能力。很多孩子上中学时,家长和学校疏于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他们也不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告别了高中生活,孩子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间,也开始独立面对人生考验,但由于他们还不具备完善的应对能力,很容易发生心理问题。所以,大一新生应该学会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遇到心理问题时,一定要主动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以免酿成心理疾患。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你真正踏进大学校园时,才能深切体会到什么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随之而来的是困惑、埋怨、失落、空虚„„心理失衡必然会影响到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甚至会产生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
正确认识自我。许多新生在中学阶段都是佼佼者,有较强的优越感。进入大学后,面对与自己旗鼓相当的如林高手,一下子很难接受“沦为平民”的角色。对此,新生要理智评价自我,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扬长避短,把自己的目标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调整人际关系,学会与人相处。与别人相处,本着诚实的原则,以自己的诚心换取他人的诚心。对一些不拘小节的人,要学会容忍,不要过于敏感。与同学发生不快和矛盾时,应换位思考来冷静处理。关心班集体,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寻求帮助。面对学习或生活上的变化,新生有可能不适应,除了积极的自我调整外,还应积极向外部寻求帮助。
总之,大学是我们有学校过渡到社会的一座桥梁,只有我们正确把握方向,走过这一特殊时期。才能在将来的学习实践和工作中充分展示自己,获得实现梦想的机会。
张丽铭
第五篇:浅析大一新生心理适应问题与对策
浅析大一新生心理适应问题与对策
论文摘要:大一新生入学就面临很多方面的适应问题,其中心理适应最为关键,本文从新生主要心理矛盾入手,探讨了新生心理不适的原因,归纳了学生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心理适应教育对策。
大一新生在刚入学时,会面临许多方面的适应问题,如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关系适应、择业适应、价值观适应等内容,其中心理适应最为关键,能否顺利通过“心理关”,对新生在大学阶段的发展至关重要。
大学生活正是一个从单纯走向繁杂,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裂变时期。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每一名新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都曾有过一系列关于大学生活美妙的联想,然而,由于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骤变,使许多新生感到迷茫、困惑。据对淮阴工学院某二级学院339名大一新生调查结果显示:37.8%新生入学3个月还未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
大一新生的心理状态是非常复杂的,在适应的过程中,会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不同方面的心理矛盾,主要心理矛盾有:茫然、失落、无措、孤独、失望。这些心理矛盾交织在一起,若长期寻求不到合理解决的途径,就易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论文关键词:大一新生 心理适应问题
1.大一新生心理不适原因
1.1角色改变与自我评价
大学里评价人的标准并非是单一的学习成绩,能力特长是在实际生活中衡量一个人水平的重要因素,并且有愈来愈重要的倾向。比如一个大学生知识面很宽,或者社会交往能力很强,或者能歌善舞,或者有体育专长,这些都能令人刮目相看。这会使那些只看重学习成绩缺少能力或特长的新生心理上产生不平衡感。一方面新生自己成绩优秀却得不到掌声如潮,另一方面学业不如自己的人却在校园和社会上如鱼得水。因而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就发生了动遥对这种困惑迷茫的心理状态调整不好,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1.2重要人际关系丧失与挫折感
大学新生最重要的丧失是丧失了对家庭完整的依赖。从事由大人做主到常常
要自己拿主意,包括如何合理消费、如何分配好时间、如何安排好生活等,在最需要大人帮助时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这使得初次离家者顿生无助之感。大学生因无法独立生活而退学回家的事例也时有发生。
第二种是指对教师的依赖减少。大学比中学更多强调学生的能动作用,学习生活中都要充分发挥自觉性、主动性,自控能力要强,大学新生刚来常有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不能及时完善地调整自己的学生则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和人际关系难以适应,由此会引发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
第三种是指朋友的分离。中学时代许多人都结交了非常要好的朋友,这种友谊是人青春时代重要的精神支柱和财富,这种朋友关系是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外在因素。但升学使多数好朋友各分东西,身处异地,新的环境中又难以短时间内觅到挚友。一旦遇到困难,受到挫折,就油然而生孤独感和失落感。对新生活不适应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多通过书信、网络、手机与朋友交流思想和感受,维持友谊以获得心理上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大一新生心理自我调适方法
2.1积极暗示法
新生学会正确运用积极暗示可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完成任务的潜在身心资源,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增强自信,保持平静的心态,而且有利于增强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例如“我能行”、“我的好想法越来越多”、“我的进步越来越快”。
2.2顺其自然法
这种调适法的核心是要在整个适应过程中保持一种自然、宁静、平常的心态,主动直面各阶段出现的得失成败,准确使用顺其自然法不仅有助于避免或减轻在适应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急躁和抑郁情绪,而且也有助于提高生活情趣。
2.3重新评价和再定目标法
新生在上大学前长期使用单一评价方式,与大学新环境的多元评价方式不适应。因此,正确认识与评价自我,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应的评价方式,对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非常紧迫。新生进校后不久主要表现为目标迷茫化、目标丧失化和目标冲突化。在新环境里,为使新生的学习、生活有明确动力和努力方向,每个新生应结合自身特点,重新设定合适的目标。
2.4宣泄情绪法
新生在适应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负性情绪,为防止长期被负性情绪所困扰,应及时、适度、合理地宣泄负性情绪,从而获得心理平衡、恢复正常心境,在宣泄情绪时要注意及时、适度、合理三个原则。宣泄情绪法有:运动、听音乐、找人倾诉、睡好觉、日光法、击打沙袋偶人、痛哭喊叫、观山水、赏花草、洗淋浴等。
2.5交流沟通法
当大一新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环境适应等方面产生困惑苦闷时,应针对不同问题,及时大胆、主动与父母、导师(专业教师)、辅导员、同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其他新生或同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一起交流和沟通,向他们倾诉苦闷,与他们共同探讨对策,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寻求各方面的社会支持。
工商管理
胡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