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中学双差生转化工作之我见(谢明文)
农村中学双差生转化工作之浅见
桂阳二中
谢明文
摘要: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农村中学生源素质下降,双差生面越来越大。这给班级管理、班级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农村中学不能回避这一问题,要正视双差生的现状,认真分析其成因、研究转化措施,探讨科学的管理模式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中学 双差生 转化
由于农村主要劳力外出务工的常态化,城区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等因素影响,农村中学变得越来越薄弱,生源素质不断下降。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双差”的学生面越来越大。这给班级、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如何做好双差生的转化,需要我们每一个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人认真思考,严肃对待。在此,我就农村中学双差生的转化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薄看法。
一、农村中学双差生的现状及其心里分析
1.思想行为放纵、不能约束自己。有些双差生,对社会公德、学校规章制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熟视无睹,法律法规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自制力差,不分荣辱,不辨是非美丑。缺乏起码的自我控制力,自我管理能力。经常迟到、早退、旷课,上课时吵闹、玩手机、打游戏、顶撞老师,盲目冲动,争强好胜„„
2.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不少双差生,没有学习目的,一整天都在玩耍,打闹。教室里的教学用电脑,一有空就放韩剧、玩游戏、登QQ。老师要上课了,要他们停下来,还天大的不乐意,认为是老师为难他们。有的学生比较勤奋,想把成绩赶上去,但因为基础太差或智力较低而成效低;有的因为基础差,上课听老师讲课犹如听天书,于是得过且过混日子。不少双差生没有升学压力,学习懒散,成绩好坏无所谓,厌学情绪严重。
3.没有吃苦精神,生活追求舒适享乐。有的学生在家当惯了“小皇帝”“小公主”,过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在学校集体观念淡薄,只讲权利,不提义务;只求索取,不讲奉献。有的学生连值日工作也推三阻四,要么应付了事,自私自利,娇气任性。
二、农村中学双差生成因浅析
我们现在的学生,为什么“毛病”越来越多了呢? 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孩子显得极为金贵。不少家长“宁可自己节约点,苦点,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用好”。忘记了“勤俭节约,勤劳致富”,“吃苦是福”这些传统思想美德的传承。孩子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吃不了苦。有的家长随着闲余时间的增多,整天吃喝玩乐,打牌赌博,根本没心思管教孩子。更有甚者,还直接让孩子参加赌博,这样的孩子怎能有心思在校读书学习呢?还有的家长常年在外打工,不能直接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能陪伴孩子,与他们同喜乐共困苦。导致孩子的心理缺陷,要么自闭,要么偏激甚至具有极大的攻击性;还有的家庭在经商,在淘宝,为了利益的最大化,不惜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把诚信之类的美德抛于脑后,孩子在这样的父母身上学到的是什么,可想而知。特别是,现在读书不包分配工作,并且不少读书人赚的钱并不比不读书的多,日子过的并不比不怎么读书的好,因而,很实在的农村,读书的风气越来越淡,孩子读书成绩好坏也就无所谓了。
当然,“双差”的孩子,之所以会这样,除了上述这些具体原因外,还有如父母不和,家庭分散,计划外出生等等。归结一句话,孩子“双差”很大程度上是家庭,社 1 会造成的。至于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是很直接的,不可否定的,因为不少教育方面专家学者谈过,我在这里就不在赘述。
三、农村中学“双差生”转化工作浅谈
前面说了,“双差生” 之所成为“双差生”,有家庭、社会的原因,也有我们学校的原因。家庭和社会,我们学校,特别是教师是没办法去改变的,更不可能马上让他改变。我们老师只能站在老师这一角度来尽力改变这种不良现状,并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差生面,尽可能多的为社会造就有用之才。
1.对“双差生”充满爱心。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转化双差生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爱心。只有老师用真诚的心去贴近他们,使他们切身感觉到老师在关心、帮助自己,才不会与老师产生抵触心理。班主任要关心双差生,靠个人力量是不够的,要依靠班集体的力量,让双差生回归到正常的班级生活中。(1)制定班级考核制度,以科学的管理规范人。“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一个集体要维护自己的同意,须有一定的行为准则与判断标准。学生既是接受管里的主体,又是进行管理的主体。结合班级实际,制定若干合理可行的具体条例与规定,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日常道德和学习等行为习惯。(2)选拔培养班团干部,以干部的核心作用团结影响班级。优秀的班级干部队伍,能形成集体的核心,通过他们团结带动其他学生。充分发挥班团干部的榜样作用转化双差生。(3)培养集体荣辱感,以集体的力量凝聚人心。让每一个双差生懂得什么是集体,懂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认清自己对集体的责任与义务,自觉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并把自己的言行与集体荣辱联系起来。利用积极的、正确的舆论引导双差生明辨是非,祛邪扶正,凝聚人心,催人奋进,促使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对双差生的关爱,还要在教学上想办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照顾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方法上多用心探究,使“双差生”能够听得懂,学得了。慢慢培养其学习兴趣与信心,最终达到转化的目的。
2.对双差生的教育要有耐心。双差生不要直接批评,挫伤其自尊心。其实,这些学生最好面子。要多激励,多找其“闪光点”,多肯定,多表扬。同时,还要多争取家长的配合支持。和家长一道进行教育,效果会更明显。双差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持久性的工作。要反复抓,抓反复,坚持不懈,不断激励。不能急于求成,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一定要有极大的耐心与毅力去做细致深入的工作。
总之,双差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很迫切、很艰巨的工作。我们不应回避这一话题,我们只有用真心、动真情,寄厚望来对待之。学校、老师要争取社会、家庭的重视和配合,努力做好这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争取为家庭、为社会多培育出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C],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3】孟繁华主编,赏识你的学生[M],海南出版社,2003 【4】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 【5】(美)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M],唐晓杰、崔允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
第二篇:如何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
如何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 如何做到防流控辍浅谈
贺凤珍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大家的困惑也是我多年来的困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都是在纠结与矛盾中度过的,要说经验的确没什么说的,感触倒是颇多。
在我们每一位老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平时表现很不好、学习又很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双差生。其实,对于这样的学生真的很难管理,但是我们又不能放弃这样的学生,不管是出于对学生的负责任,还是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出发,我们都应尽心尽力去做,想尽一切办法转化差生。在这里,我想结合我的班级管理工作,谈谈如何在对双差生的教育过程中取得好的效果。
一、观察了解“双差生”要“细心”
要想促进“双差生”的转化,必须寻找原因,找准“病根”,摸清“病情”,然后“对症下药”。造成“双差生”的原因因人而异,并不是他们本身就贴着“双差生”的印记。作为班主任要掌握真正情况,必须进行调查了解,否则会让自己的转化工作走一些弯路。
我们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他在班上说话总像吃了火药的, 经常迟到,上课走神或睡觉,很难看到他的笑脸,遇到班级大扫除他总是能溜则溜。从谈话中,我发现这个学生是一个比较有孝心的孩子,他之所以晚寝迟到,主要是因为他爷爷身体不好,所以每天下了晚二后他都要打电话问候一下。打电话的人较多,等他打完电话再进寝室,当然就迟到了。我了解到这情况后,首先是肯定他的孝顺,在现在孙子能反过来关心老人的很少,这种精神太难能可贵了。然后,指出他晚上10点多钟给老人打电话的有几大问题:一是影响老人休息。更会影响老人第二天的工作,特别是司机,必须要有饱满的精神。二是进寝室迟到又违反了学校的纪律,对他自己的形象有损害。最后我用商量的口气说:你能不能换成晚餐后给家里打电话?另外也可减少打电话的频率,家长会更放心。当时他没表态,但这确实收到了效果,第二月来后他就很少给家里打电话,弄得他爷爷不习惯了,还专门跑到学校来问情况。当我告诉他爷爷实情后,他爷爷放心地回家去了。这个先后顺序是需要技巧的,你先批评他,他就对你后面所说可能一个字都听不进去的。你先表扬他,他是怀着愉悦心情接受你后面对他的批评。效果当然就大相径庭了。
二、帮助“双差生”要有“爱心”
有一位教育家把学校教育比喻成水池,而“教育的水”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和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教育的奥妙在于情和爱。因此老师要真诚地爱护和关心每一名后进生,这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条。“双差生”自卑感很重,如果教师能对他们倾注满腔的热情,真诚的关心、体贴、爱护他们,就像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无论健康与残疾,无论富贵与贫穷,无论成功与失败,无论智商的高低,无论品行的优劣。我们都必须去爱他们。不能歧视他们,不能放弃他们,更不能抛弃。你如果做到这些,他们往往会由消极情绪转为进步力量。我记得上届的马家鑫等是非常厌学的,他说父母关系不好,自己基础又差,不想再在学校浪费时间了,张贵钦说我就怕进教室,教室门一关感觉像坐牢。我告诉他你如果在教室有事做就不会感觉如此了,有些学科你实在没办法了,你就将最简单的弄清楚,争取每节课弄清一个小问题,不要在那些难题上去纠缠不清。花两三小时都做不出的题还做他干什么呢?不如多积累一些基础知识。我给他们算账,每科考试特别难的题也最多30分,将180分除去,还有570分,那是一个稳上一本的线。即使上不了一本,二本也是稳的。所以基础很重要。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近几年的高考各批次大学的分数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个具体的目标,都看到希望,都觉得可以上大学学习,这样流失的少了,专心学习的多了,违纪的少了,班上风气自然会变好了。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体会到:面对“双差生”,只有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充满真挚的情感,才能在三尺讲台前,导演出最能拨动学生心弦,开启学生心灵之窗的戏剧来。我们也只有把“双差生”教育好了,我们的工作才算是真正的教育,完美的教育。
第三篇:浅谈农村中学“双差生”的教育策略
浅谈农村中学“双差生”的教育策略
茨营中学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目标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都获得成功。所以我认为提高“双差生”的素质是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双差生”的界定、分类
所谓“双差生”,就是学习成绩和思想品行双差的后进生。此类学生的是非观念偏颇大,对学习满不在乎,对任何事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若按“双差生”的行为表现可将“双差生”划分为:情感动机型、性格孤僻型、自卑失落型、家庭不睦型及复合型。
二、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茨营街的东北方向,距茨营街一公里的路程,交通便利,地理条件相对优越。茨营街上有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再加上留守儿童较多及社会闲散人员对学生的腐蚀、侵害,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慢慢的一部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就被沦为“双差生”。
三、“双差生”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自身的因素:中学生的各项生理、心理机能日趋成熟和完善,智力发展迅速,处于身心急剧发展的转变时期。急剧发展的身心不成熟、不稳定,使他们好冲动、自控能力容易受情绪控制、意志薄弱、缺乏强烈求知欲、依赖性较大,受控能力较低,因此,容易产生行为偏差,久而久就会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或产生思想偏差。
(二)、家庭的因素:
1、家庭中的主观因素:有些家长忙着赚钱,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或者对子女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忽视对子女的道德规范和学习生活进行关心、教育和指导。这些情况最终导致孩子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久而久之,孩子思想认识产生偏差,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性,沦为“双差生”。
2、家庭中的客观因素:父母不和、离异或者由于突然遭遇家庭变故,使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孩子缺乏亲情,没有家庭温暖,使孩子性情孤僻,没有学习兴趣,行为散慢,无法适应外部环境,产生心理障碍而沦为“双差生”。
(三)、学校的因素:
1、学校环境的因素:
学校在“应试指针”的指挥下,片面追求升学率,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教育过程,再加上从众心理的影响,使学生的品行发展滞后,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沦为“双差生”。
2、教师的因素:
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班主任工作失误等。
(四)、社会的因素: 1、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
(1)社会上对一所好学校的评价基本是以升学率作为标准。(2)社会上真善美、假丑恶的颠倒,是非的混淆.2、社会风气及行为不端者的影响。
(1)官僚主义,以权谋私,拉关系走后门的不良风气及社会上曾有劣迹的人的拉扰,使一些学生沿着羡慕——模仿的路线下滑而成为“双差生”。
(2)“黄色文化”使一些学生丧志荒学,成为“双差生”。
四、双差生的教育管理措施 :
总结我十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认为转化“双差生”应从以下几个方法;
(一)、解释
解释是转化双差生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解释,向双差生讲明道理,使其消除顾虑,放下思想包袱,解除紧张情绪,树立信心。九一级一班曾有一位学生,学习成绩在班上居后,轮到该班进行劳动实践周时,有一天下午,看守学校菜园的他,因看小说,让牛把菜园给糟蹋了。他告处分后,很想不通,觉得是不是因为他学习成绩差,平时表现又不好,一违反了纪律就挨处分。这时就需要班主任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常用的方式便是解释。因为学校要处分学生不一定做好了思想工作后才处分。作为班主任使用解释并使之产生良好的效应,还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了解后进生的思想与心理状况,了解他们的处境和行为。这是解释能否获得预期效果的前提条件。一般说来,对双差生的思想工作与心理状况了解得越深越透,解释就越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反之,解释的效果就会大大减弱,甚至产生副作用。
2、进行解释时,态度诚恳、和蔼,力求使教育和受教育者处于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状态中。与双差生谈话,他们的一般都存在悲观心理、防御心理。只有以和蔼的、平等的态度谈话,才有助于消除
他们的防御心理,使之接受我们解释的信息,消除顾虑,以收到应有的效果。
3、解释要讲究艺术和方式,切忌照本宣科,就事论事。解释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以增强双差生的心理接受度。解释还要特别注意“淡化”教育痕迹,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说服
说服也是转化双差生常用的一种方式。我们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受教育者心悦诚服地接受某种思想、观点与情绪等。说服分个别说服与集体说服两种。个别说服是个别谈心式的教育方式,是解决个人具体思想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要使说服教育产生良好效应,应注意以下几点:
1、偏爱、信任双差生。思想教育的成效,首先取决于教育者是否有真诚的爱心,是否信任教育对象。我们爱所有学生,但偏爱双差生尤为必要。到学生宿舍去走一走,看一看时,我一般先与双差生聊起来,甚至尽可能的做在双差生的床位上,使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遗忘了他们。如果厌弃他们、敌视他们,就会缺乏教育热情,也难以感动他们。所以,偏爱、信任双差生,打好做说服工作的感情基础和思想基础,是对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取得良好效应的重要条件。
2、尊重双差生。只有尊重受教育者的自尊心,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思想。先进生和后进生都有自尊心,尤其是双差生,更应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树怕剥皮,人怕剥脸”,若我们不尊重他们,讽刺挖苦,任意训斥,不分场合地点地使他们的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不仅不能收到积极效果,而且会产生消极的危害,甚至产生抵触对立情绪,造成思想感情障碍,使受教育者情绪更加消沉,自暴自弃。
3、亲近双差生。为使对双差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收到积极的效果,教育者就要主动亲近他们,彼此建立友好的感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感情密切,才能了解到教育者的思想动态,受教育者才能接受感情的催化,“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指导 即学习上、行为上对双差生热心指导。双差生较之其他学生面临更多的困难,因而班主任要热心指导,针对其学习基础差的特点,从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入手,教他们如何看书、做作业、听课,同时把各科任教师的学科要求反馈给他们,在各科任教师与他们之间架设勾通桥梁,掌握各学科学习特点与方法,把学科成绩搞上去。同时,在行为上指导他们如何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乃至家庭关系、社会人际关系。我所教的九四级曾有一位同学,在校内好朋友不多,可校外朋友不少。双休日总是与社会上朋友混在一起,吸烟、喝酒、打赌样样沾上了,甚至连自修时间也跑出校门与他们相混,白天上课伏桌睡觉,还多次在同学中扬言准备退学。我多次找他谈心,指导他如何走过一生,使他从心理上战胜了自我,改正自己的不足,顺利地毕业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教师对双差生的学习、行为上的指导会引起他们心灵深处的共鸣,激发其奋发向上的情怀。
(四)、重用
在班干部的任用中,要大胆启用双差生,用其所长。双差生大多头脑灵活,是“机灵鬼”,只不过这种机灵劲没有用到正道上罢了。因而我在班级干部的任
用中,打破传统,针对双差生爱表现自己的特点,大胆选用纪律性差但有号召力的双差生当副班长,主管纪律,选爱交际的双差生当组织委员,专门负责组织文化活动之职,选学习不刻苦者当科代表,选经常不参加大扫除者当组长,选个人内务卫生差者当宿舍舍长,等等。这些做法收到很好效应,不仅使双差生体会到班主任对他们的信任,领悟师生之间的情感,而且对其自身的缺点也犹如安了“紧箍咒”,促使他们痛下决心,改正缺点,在班上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
(五)、激励
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有理想、有信念,为着一定的目的而生活学习。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好比迷航的船只而随波逐流,因而在双差生的转化过程中,运用激励的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是转化的催化剂。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引导差生反思过去,认识自我。通过和他们谈心使之对自己的错误有诚恳的认识,同时对自己的长处也有正确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自身的剖析。第二步,确立目标,促进转化。目标的确定从时间上可分为长期、中期、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就是整个中师三年的奋斗方向,中期目标责任制是一个学期的努力方向,短期目标则是一个学月的目标。从内容上包括思想行为目标责任制和学习目标。在制定目标责任制时要符合双差生的实际,使之跳一跳能够得着,然后和他们签订“君子协定”,从思想上给他们造成一种压力,进而产生动力。第三步,定期小结。实行周小结,月大结,一学期综合总结。对他们的优点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以指出其不足,只要双差生能看到希望,就会产一种“更上一层楼”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期望的心理状态,产生奋发向上的内在力量,当这种“自我激励”经多次重复就成了积极学习,努力进取的持久动力。
(六)、家教结合
它是转化双差生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我校学生来自河池地区十一个县市,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只能通过电话和书信,无形中给转化双差生工作变得更复杂繁琐。如何求得家庭的配合,使家长、班主任合为一股力量而达到预期效果呢?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是:首先,就我校转化双差生的总体设想和家长取得联系,使家长了解我校在转化双差生方面的具体安排及实施细则,把我与差生谈话记录复印寄给学生家长,并在期末发给学生家长的家庭通知书中设有“家长意见”一栏,以求得家长的理解和帮助。其次,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转化情况,树立家长对差生的信心,学生在与家长书信联系中也了解到这一情况,触动很大,从而克服因在家教结合上的空白点造成的双差生的“缺氧”现象。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树立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家庭的尊重和理解,那么,教师的转化工作只能是一厢情愿的事情。第三,帮助缺乏家教知识的双差生家长了解有关的基本常识,创造平等、和睦的家庭氛围,为双差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改正自我、超越自我的家庭环境。我曾收到一位家长的回信,是村支书代写的,一连串感激言词后,是该生家庭状况及家长教育方法如何单一等情况。
总之,“玉不琢,不成器”,只要我们努力追寻,选好促其进步的方式,因势利导,转化双差生会取得相应的效应,很好地完成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把他们培养成为祖国需要的合格的中学生。
茨营中学
2012年9月18日
第四篇:浅谈农村中学“双差生”的教育策略
浅谈农村中学“双差生”的教育策略
泗阳县南刘集初级中学 王 刚(教育教学管理)
内容摘要:如何做好“双差生”的转化,这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只有真正做到正确理解并尊重“双差生”,使他们感到温暖,师生之间的距离才会缩短,为老师进一步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创造条件。本文就本人十多年来的教育教学经验,对“双差生”的概念、分类、成因及教育转化策略作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双差生” 成因 教育策略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目标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都获得成功。所以我认为提高“双差生”的素质是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双差生”的界定、分类
所谓“双差生”,就是学习成绩和思想品行双差的后进生。此类学生的是非观念偏颇大,对学习满不在乎,对任何事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若按“双差生”的行为表现可将“双差生”划分为:情感动机型、性格孤僻型、自卑失落型、家庭不睦型及复合型。
(二)“双差生”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自身的因素:中学生的各项生理、心理机能日趋成熟和完善,智力发展迅速,处于身心急剧发展的转变时期。急剧发展的身心不成熟、不稳定,使他们好冲动、自控能力容易受情绪控制、意志薄弱、缺乏强烈求知欲、依赖性较大,受控能力较低,因此,容易产生行为偏差,久而久就会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或产生思想偏差。
(二)、家庭的因素:
1、家庭中的主观因素:有些家长忙着赚钱,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或者对子女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忽视对子女的道德规范和学习生活进行关心、教育和指导。这些情况最终导致孩子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久而久之,孩子思想认识产生偏差,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性,沦为“双差生”。
2、家庭中的客观因素:父母不和、离异或者由于突然遭遇家庭变故,使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孩子缺乏亲情,没有家庭温暖,使孩子性情孤僻,没有学习兴趣,行为散慢,无法适应外部环境,产生心理障碍而沦为“双差生”。
(三)、学校的因素:
1、学校环境的因素:
学校在“应试指针”的指挥下,片面追求升学率,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教育过程,再加上从众心理的影响,使学生的品行发展滞后,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沦为“双差生”。
2、教师的因素:
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班主任工作失误等。
(四)、社会的因素: 1、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
(1)社会上对一所好学校的评价基本是以升学率作为标准。(2)社会上真善美、假丑恶的颠倒,是非的混淆.2、社会风气及行为不端者的影响。
(1)官僚主义,以权谋私,拉关系走后门的不良风气及社会上曾有劣迹的人的拉扰,使一些学生沿着羡慕——模仿的路线下滑而成为“双差生”。
(2)“黄色文化”使一些学生丧志荒学,成为“双差生”。
总结我十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认为转化“双差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双差生”,对症下药
教师对“双差生”的转化就像医生要治疗病人一样,首先要认真诊断,了解“双差生”的成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诊断就是研究,研究“双差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形成原因、类型、特征及其表现,充分了解“双差生”的思想状况、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生活和交友状况,摸清其底细,然后采取一定措施逐步清除阻碍其进步的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
“双差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尊重与爱护。
二、关爱“双差生”,耐心指导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爱,是与“双差生”相互信任并进行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对“双差生”,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尊重他们的人格、个性 2 和自尊心,在他们身上加倍倾注真诚的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双差生”就会从教育者那里吸取力量,不断进步。
当然,对“双差生”的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教师应明确规范,使之遵之有度,循之有则;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他们如何做人;经常进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有正确的是非观念。
三、接纳“双差生”,因势利导
集体是人成长的摇篮,教师要以集体的力量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同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使他们从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想办法把他们的心思吸引到学习中来,吸引到班集体中来,树立他们的集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在正确的舆论导向下和充满热情的关怀中,克服自卑,去掉旧习,逐渐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融于“大家庭”中,使他们安下心来,转劣为优。如我班的xxx同学,开学初分班的时候,年级主任就告诉我,说这个学生在初二时,就是一个“双差生”,且性格不合群。他分到我班以后,我就有意识地安排他做学生行为习惯的监督员,并经常找他谈话,逐步培养他的集体意识,为班级服务的意识。同时在他的周围安排一些成绩和品德都比较优秀的同学,让这些学生以自身的行为影响他。通过一阶段的努力,李后亮同学在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四、转化“双差生”,合力打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苦而复杂的任务”。“双差生”的成因和转变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因此,教师不仅要做好学生本身的工作,而且还要花时间、花精力研究、分析、了解学生的家庭及其周围的环境,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家长交流学生、学校表现。教师在和学生家长交流情况时本着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原则,和家长一道共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步调一致地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
我们还要善于利用学生所生活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促使其转化。如:隔壁邻居、本村,邻村、街道、学校中比较好的风气、环境、好人好事等,这些就是我们进行“双差生”转化的可利用的宝贵教育资源。
总之,“双差生”的转化工作是非常复杂,非常艰巨的。由于他们的思想、个性、行为、习惯,因人而异。但是只要我们以热爱他们为出发点,了解他们的心理,真诚接纳他们,并用多种方法,联系各种力量,做到对症下药,耐心指导,因势利导,合力打造,一定可以让他们转化为正常的学生。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双差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双差生”的帽子,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胡友仁.《浅谈差生形成原因及转差措施》.教学研究.199.2.13-15 [2]杜永明.《中小学生不良行为矫治全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3]朱永新.《差生心理与教育探索》.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4]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第五篇:班主任如何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 全
班主任如何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
双差生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品德、学习等方面相对落后的学生,主要表现为缺乏理想,道德观念模糊、知识贫乏、行为粗野、自制力差、不团结同学、集体荣誉感不强,有的甚至与老师产生抵触、对抗情绪等。每个班级都或多或少有几个双差生,虽然双差生一般在班上为数不多,但他们能量不小,破坏性很强,成为班上的消极因素。因此教育转化差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难点。许多同仁也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班主任教师如果采用手段简单、态度粗暴的方法进行不分时间、场合的训斥、指责,甚至讽刺、挖苦乃至体罚,这样只能使那些“双差生” 压而不服,其结果是他们的品行越来越恶劣,成绩越来越差,想形成一种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的愿望只能是一纸空谈。
任何人的思想中都存在有两种因素,一种是积极因素,一种是消极因素,这两种因素无时无刻不在互相斗争并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来克服其消极因素,不仅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种方法,更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项艺术,而且还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任何一个学生的思想道德环境中当积极因素居于思想中的主要方面时,学生就会品行端庄、行为规范,成为好学生,反之则会成为“双差生”。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以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过程,因此,作为一个班主任教师必须学会和善于运用这一原则进行“双差生”的思想转化工作。
一、挖掘“闪光点,”扬长避短。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总有两重性。差生身上有不少缺点,但也有某些方面的优点,如果能挖掘其“闪光点,”扬其所长,也会起到以积极因素来化解消极因素的作用。差生大都有共同的特点,即课内无心学习,但第二课堂活动却很活跃,在一些文体比赛中能取得较好的名次。所以教师要主动地接近关心他们,积极寻找,创造机会,给这类同学施展自已的特长、才华的条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战胜自卑感,孤独感。
班主任必须善于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研究。“双差生”大多数自控能力差且不能持之以恒,犯错误的机会比较多,所以被老师批评的机会也较多,有的“双差生”在平时很打抱不平的行为,对不平等的事情敢于当面指出来;有的“双差生”集体荣誉感很强,在班级各种活动中很为班级争面子,但这一些往往被老师忽视。久而久之,在他们的心理上就有一种偏见,认为老师给予他们的总是批评,看不到也不会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受表扬的机会与他们无关,因此也就对老师的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凡事对着干,以此来引起老师们的注意。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老师如果仍然只采用手段简单、态度粗暴的方法进行不分时间、场合的训斥、指责,甚至讽刺、挖苦乃至体罚的方式来教育这些学生,那不但毫无效果,往往还适得其反。如果班主任能了解这些学生的这种逆反心理的原因,在他们犯了错误,要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之前,先肯定他们的优点,并鼓励他们发扬优点,然后再指出他们犯的错误,并希望他们今后能克服缺点,那么就容易使他们消除逆反心理,使教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宽容;以谈心代替说教。
谈心,指的是师生互相倾吐心里话,交流思想。它是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以避免无休止的说教而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和逆反心理。谈心有利于打破师生教与受教之间的“森严壁垒。”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在宽松和谐的情境中领悟道理,在情感交流的理解中获得心理平衡,所以谈心是 常用的方法。把谈心放在校园的散步,课余的“聊天”,回家的路上,家里的座谈等场合进行。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推心置腹地与教师交谈,使师生思想感情更容易沟通。
“双差生”的思想转化工作是个漫长而复杂的工作过程。尤其是小学生,从年龄特点看,他们的思想认识、性格特点都处于不稳定阶段,可塑性大。班主任教师有效地激起“双差生”进步与落后的思想斗争,这只是完成了转化工作的第一步工作。要使其朝着健康方向稳步发展,还需要创造条件使其思想上的积极因素成为主导地位。不要当他们一犯了错,就翻旧账,就对他们进行一味的指责,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性格的波动期,犯错时难免的,谁没有犯过错呢?当他们犯了错时,班主任教师只能就事论事,不可翻旧账,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宽容,帮助他们分析犯错的原因以求今后小心防备再犯错,没有谁真正的能在高压下从内心接受他人的观点,只有在真正认识和理解后,才能从根本上服从,也就是心服口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设的效果。我班有些学生学习成绩极不理想,思想上不求进步。但他们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于是,我就把班级的卫生委员、纪律委员、寝室长等等职务通过“选举”的形式安排到他们的身上,放手让他们去管理,他们感觉到这是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信任,于是就尽最大的能力去进行管理,结果,他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我班的卫生、纪律、寝室次次受到学校的表扬。全班同学对他们热心服务和负责的精神有目共睹,一致认为他们为班级荣誉、为班风建设作出了贡献,事实说明,只有对“双差生” 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宽容;让其思想上的积极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时,他才能真正朝着教师预设的健康方向发展。
三、少一点冷漠,多一点关心;
每个“双差生”的思想上都同样存在着是与非、善与恶、公与私、片面与全面等矛盾。当他们犯了错时,内心同样也在懊悔、自责,他们需要的是别人的理解和帮助,所以,班主任老师就要适时给予他们需要的一切,去理解他们,去关心他们,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到自己并不孤单,让他们说出心中的压抑,这样,他们才会相信老师,才会听从老师的教育。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
由于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意识较差,他们一般不可能自觉形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因此在某些程度上学校和家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小彬是我班的双差生,上课老是不能集中精神,书写马虎,作业总是没有按时完成,成绩跟不上。通过家访,得知小彬很不诚实。父母让他完成作业,他就骗父母说作业完成了,然后总是溜出去玩。为了纠正小彬的不良行为,请他父母协助配合。主要是让他母亲多抽点时间管教、督促。并找机会与小彬谈心,让他知道不诚实、说谎是不对的,对学习不认真、不勤奋是造成成绩差的原因,鼓励他认真努力学习,争取进步。并让优生带他一起学习,帮助他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也时常给他辅导,多给予关心。坚持每星期和小彬的家长联系一至二次,及时了解小彬在家的学习情况,同时把学校的教育工作告知其家长。由于我和小彬的家长密切结合步调一致,经过近半学期的耐心疏导,严格要求,小彬各方面进步很快。
总之,学生对错误行为的纠正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反复性很强。作为教师要有耐心,恒心,做到施之于爱,执之以严,授之以智,深入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逐步得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