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学生宿舍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校学生宿舍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陈 亮
(巢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住校学生、硬件环境等多角度进行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探索新的宿舍管理模式,适应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发展。
关键词:高等院校;宿舍管理;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7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现今国内社会文化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教育管理体制也发生着显著变革,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宿舍管理工作面临全新挑战。教育部要求高度重视,并将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列入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日程。本文从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硬件环境、住校学生等多角度,分析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探索一条新的宿舍管理模式,适应高校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1 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学生宿舍是高校办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生活、社交、休息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阵地。青年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和思想都尚未定型,受环境影响深刻,可塑性极大。宿舍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合格人才的培养,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应深入去了解当前各高校学生宿舍改革的新情况,查找出新问题,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去完善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学生宿舍管理和服务办法。
1.1 管理制度及管理模式问题
为了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学校都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纪律、安全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但有些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生活娱乐空间和时间,而大学生正值性格尚未定型阶段,部分学生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易引起逆反情绪,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有意识违纪。宿舍的定期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约束学生行为,改善宿舍校园文化,但也无法从根本上养成学生自律行为。学生宿舍管理规章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管理效率不高,无法真正实现教育管理育人的目标。
因各高校办学环境、学生宿舍管理部门隶属关系、以及基础条件的不同等影响。目前各高校宿舍管理运行模式差异较大,主要概括为两种模式,一种为托管式,一种为自主管理式。有的高校还在采用以聘请临时用工为主,传统的扫好地、看好门的模式。由于临时用工人员工作的不稳定性,以及在年龄、文化程度、个人素养、待遇等方面无法达到一定要求。在管理过程中以难以承担学生的行为管理、服务管理、和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有的高校完全依靠物业公司管理,在管理上确实达到了一定目的,但物业的托管不可否定的存在着商业运作,经济盈利等问题。1.2 管理人员问题
出于学校人力、财力的考虑,导致无论是托管式还是自主式管理,学生宿舍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普遍不高,缺乏专业的学生宿舍管理队伍。管理人员思想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管理 人员对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缺乏热情,服务意识不够,管理方式方法单一认识不足,管理角色 未能到位,导致学生信息反馈不畅,后勤服务无法及时跟进。服务意识的不强,将造成学生
[1] 与管理部门之间情感距离的拉大,引起学生对管理工作的不满情绪,甚至出现抵触行为。1.3 学生自身问题
生源地的分散性,会直接反映个体地域文化差异,加上家庭经济及城乡差异,造成学生个体间性格行为的多样性。家庭、亲戚、同学、老乡等来访人员众多复杂,无法一一甄别,在宿舍区的活动带来一些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对宿舍文化氛围起到负面影响,导致学生宿舍管理难度加大。
受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影响,现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优越,养成比较自我的个性特征,缺少吃苦耐劳精神,缺乏自律意识;独立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内务整理混乱;在 社会交际、同学交往过程中不够成熟,不善于调节情绪,出现心理疾病,还可能出现不理智行为,甚至引发恶性冲突,给宿舍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学生在纪律制度观念上淡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不强。存在私自留宿外来人员,离开宿舍不及时锁门,甚至为他人配备本宿舍钥匙等,给不法分子以可趁之机,造成了许多安全隐患。
1.4 硬件缺陷问题
目前部分高校在宿舍管理工作中,还是在通过人工检查、核对,逐个录入归档等计量大、重复劳动多、劳动强度大的工作来实现,这不仅使学生的管理工作效率、准确性、可靠性、安全性大大降低,还使得我们的各种数据资源很难实现继承和共享。在准确、及时地掌握学生住宿的信息,以及宿舍资产设备、水电、安全等管理方面都带来很大影响。有的高校在宿舍安全及防火防盗项目上的投入不够,硬件设备的缺失,导致学生人身及财物安全存在隐患。缺少监控系统,在校园管理上缺乏威慑作用,在事件或冲突发生后,无法进行回放跟踪,对事后判断事实真相,正确处理安置工作带来难度。另外有的高校还在采用人工定时供水、供电,没有安装相应的智能化系统,给学生的生活、学习方面带来很大限制。2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改进建议及对策 2.1 改进管理制度探索管理新模式
加强科学管理,努力推进自律互助的管理方式,积极营造追求上进的社交场所,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加强宿舍的文化建设,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于文化建设活动之中。完善辅导员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辅导员的监督、管理和教育作用,养成专业老师、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习惯,充分挖掘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转变管理理念,形成老师、学生、管理员三
[2] 方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管理,建立科学的宿舍管理体系,是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不可卸载的责任。强化网络管理迫在眉睫,创建宿管门户网站,推进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搭建宿舍管理信息平台,架设与学校有关部门沟通的桥梁,主动配合学生教育管
[4] 理部门以及院、系辅导员工作,共同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管理。设立专职的学生宿舍管理中心,吸取自主行政管理、承包、物业托管等管理中优秀的经验,实行定机构、定人员、定经费、定职责等措施。由学生处、团委、学生所在系、后勤总务等部门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强化辅导员住宿制,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与辅导员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和交流空间,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便及时的了解、掌握、处理学生中的所思、所想及突发事件。从而形成一个集思想政治教育、宿舍文化、党团建设、奖惩、安全、服务等全方位、立体化的管理体系。
成立宿舍区内学生党小组、团支部,积极发挥党、团一面旗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另外设立以学生为主的学生宿舍管理自治组织,适当的安排一些勤工俭学岗位,每栋楼设楼长、楼层长、寝室长、心理健康委员。让学生自我加强管理制度的宣传以及认识,提高自我安全防范意识,积极开展宿舍的一些文化活动,及时反馈学生在宿舍里的各方面信息,使学生与管理部门架起一座坚固的桥梁,积极协助宿管部门开展好各项工作。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的体系。2.2 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
通过管理制度的完善,明确奖惩规则,因势利导责任到人。引导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服务意识,最大限度发挥每个岗位的作用,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尤其对情况特殊的学生,学会大肚容人之量。密切参与学生组织交流,广泛开展宣传、娱乐活动,营造和谐、向上的公寓文化氛围,寓教于乐。从整体上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学生需求,彻底消
[3]除学生对宿管工作发展的敌对情绪,建立融和的工作管理环境。
加强宿舍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建设具有物业
[5] 管理和学生思想教育、行为规范管理双重能力的宿舍管理队伍。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岗位、专业技能、创新能力、服务意识等的培训力度,进行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并要聘请有关专家进行一些安全、消防、突发事件等方面专业知识培训,来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实际工作能力以及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另外在管理上,严格考核制度,奖罚分明,真正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从而让每个管理人员都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以及“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理念。2.3 加强学生管理与自律约束
充分调动学生党团员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宿舍管理工作中来,发挥学生干部的管理作用,形成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同心协作创建良好的宿舍文化。培养学生文明意识,营造校园文明环境。设立自管宿舍楼,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
[1]育工作,有意识地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健康,让每个宿舍都成为和谐家庭。
建立健全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全民监督机制,组建学生自律组织,把宿舍管理工作延伸到每个宿舍,加强宣传教育、及时沟通工作,确保信息通畅,及时控制和疏导学生的一些违纪、违规行为,以及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言论或集会。随时发现立即处理,防患于未然,消灭问题于萌芽状态。
提高宿舍文化建设水平,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氛围。充分利用宿舍区广播、黑板报等载体加强对组织制度文化的宣传,积极组织开展“党团员文明寝室”、“节能模范寝室”、“星级寝室”等评比活动,以及一些具有专业技能、百科知识等方面的竞赛活动(如“寝室设计大赛”、“猜谜语”等)。促使学生们在活动中交流知识,相互了解,增强友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共同建立和长期形成潜移默化的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行为规范,从原有行政制度化管理变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使学生寝室内不但整洁美观,还具备一定的文化、专业特色。从而让宿舍区内形成一个和谐、稳定、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2.4 改善硬件设施
日前,教育部网站发布消息,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明确了学校建筑安全的重要性。这对于高校宿舍的安全管理也是有着旁敲侧击的作用,必须抓好安全教育,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硬件条件,加强学生宿舍的硬件设施配置。特别还要加强消防安全教育,火灾诱因众多,不仅要及时消除火灾隐患,而且要防范于未然,建立定期或不定期防火防盗演
[4]习,鼓励举报火灾隐患,举办火灾应急自救讲座,全校师生群策群力、互查联防。
广东省教委提出将在省内全面建立校园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不仅有利于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还可将系统辅助监考管理使用。安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全面实时地掌控校园内活动情况,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人员管理难度,提高监管力度与综合管理水平。对不法分子可以起到无形中的威慑作用,最大程度地减少偷盗打架等事件的发生,还可在事件发生后可以回放现场情况,为事件的处理及公安部门破案提供证据。安装闭路电视监控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智能管理作用,创造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根据目前高校宿舍管理发展的趋势,对学生宿舍的条件和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完善防火、防盗、防突发事件等安全硬件设施(如:智能监控、消防自动检测、门禁等系统),而且要提供方便学生生活方面的一些硬件设施(如:水电自动化管理系统、智能投币洗衣房等)。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宿舍是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课堂,也是学生们的一个大家庭。随着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以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宿舍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较高要求。学生宿舍管理工作面临全新挑战,必须将宿管工作纳入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议程,学生宿舍将成为高校办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高校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成人成才教育的主阵地。我们要积极探索新的学生宿舍管理模式,应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变化,适应高校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 陈霞.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今日科苑,2008(24): 226-227.[2] 孔增强,温锦云,彭莉钧.学生宿舍管理新模式探究[J].职业圈,2007(18):156-157.[3] 韩莹.加强高校宿舍管理人员思想建设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8(3):65-66.[4] 张慧娜.刍议大学生宿舍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对大学生公寓及管理的研究[J].管理观察, 2008(9):84-86.[5] 陈卫群,姜小清,戴园园.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及思想教育工作的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8):128.Problem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f College Students' Dormitory Management
CHEN Liang(Chaoh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aohu Anhui 238000)
Abstract:The paper,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llege students' dormitory management, performs causal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study from many aspects, such as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personnel, the students who live at college, hardware environment, puts forward some related suggestions, explores new dormitory management modes, thus adap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Key words: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dormitory management;college students
第二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杨体军、李晓婧、于洪、王威
高校国有资产是指高校占有和使用的、在法律上已经被确认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资产的总和。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合理有效地配置校内资源,加速资金周转,少花钱、多办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从宏观上讲是合理有效地使用国家资源配置,为国家教育事业服务;从微观上讲就是对高校国有资产的科学运营与合理使用。目前,高校资产管理比较薄弱,问题较为突出。我们在对某高校预算资产财务检查发现,该校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达49,203万元。因此,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加强和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对于防止高校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高校国有资产的合理有效使用,提高国有资产使用中的经济效益,加快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有关资料显示:高校国有资产目前是“迅猛增长(全国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与悄悄流失(全国每年有上亿元的资产流失)”并存。前者是高校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后者,因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管理体制不顺、措施不力、产权意识淡薄等原因所致。分析目前现状,高校资产管理问题及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经营管理意识淡薄,机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的资产一般由国家拨款或划拨形成,在使用中不计提折旧,也不计算盈亏,使得资产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资产管理没有保值增值的意识,更没有形成相应的保值增值管理制度。资产管理“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没有形成资产配置、使用、调剂的管理机制,资产无法发挥最大效用。此外,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更多地注重社会效益,无形资产管理及科研成果转化一直未得到充分重视,长期被私人或企业占用。许多原创型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施,只能束之高阁,科技成果未能很好的转化。
(二)职能分散,管理不到位。
目前,高校国有资产三权分离,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是各高校,管理权分散于学校的不同部门,高校的资产管理尚未形成一个产权明析、责任明确的运行机制。随着高校资产规模的日益扩大、构成日益复杂,及多头管理标准不同、方法不一,往往使国有资产使用者难以适从,国有资产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职能被严重削弱,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同时,个别高校长期以来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重购建,轻管理,资产管理严重缺位。有的学校财务部门甚至没有设置负责资产核算和管理的科室,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长期不对账,致使资产核算与管理脱节,实物与价值脱节。
(三)资产账实、账账不符问题突出。
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职责不清,内控制度不健全,资产账实不符、账账不符问题较为突出。如某高校在合校时,固定资产不按评估价后的资产进行登记、核算,账外资产达25,961万元;对外投资长期不入账,账外长期投资11,093万元;此外,房屋建筑物财务账面价值与资产管理部门登记的实物价值严重不符,财务少计17,800万元。究其原因,除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核算不规范外,在制度上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目前,高校财务制度与资产管理制度,在固定资产分类上不统一。按高校财务制度规定,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分为6类,而按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资产管理部门登记的固定资产分为16类。这样,高校资产的财务核算与实物管理就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分类体系,给固定资产日常核算、管理,尤其是统计、对账工作带来了困难。这不仅容易造成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与实物管理的脱节,也给国有资产流失埋下了隐患。
(四)内控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
高校资产管理,长期以来比较薄弱,制度建设比较滞后。目前,部分高校的资产出租出借、处置,没有严格规范的内控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资产出租出借,仍是谁使用谁有权出租出借,出租出借收入也就由谁使用,对资产出租出借手续是否完善,收入是否合理没有实施监督,收多收少随意性较大,有的甚至不计收入;资产处置,基本上是资产使用部门提出资产报废申请后,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便予以处置,不经校领导审批、不经评估,也不报财务部门备案,且资产处置收入不及时上缴财务部门,上缴时缴多缴少财务部门无法确认,只能是管理部门缴多少是多少,随意性也很大。
(五)核算不规范,资产及其效益反映不真实。
一是已投入使用的资产不及时结转或不完全结转固定资产,在“在建工程”和“其他应收款”长期挂账。究其原因,其一是部分项目没有经过批准,没有项目建设计划,手续不健全,无法结转资产入账;其二是项目建设过程中超计划、超预算,致使部分资产不能入账;其三是由于核算不规范,部分费用没有进行合理的摊销,形成挂账。
二是资产出租出借收入不纳入学校预算管理,在其下属企业和后勤管理部门核算,这是高校目前国有资产使用中比较普遍的问题。长期以来,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已形成功能齐全的“小社会”,后勤机构庞大。就某大学来看,工勤人员达2,927人,占其在职教职工的24.84%。在国家有限投入的情况下,为支付庞大后勤人员的支出,资产经营收入则是其重要来源,“以收养人”也成为高校目前较为普遍的现象。
(六)国有资产不确权,难保安全完整。
国有资产确权,是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进行强强联合,实现双赢目标的前提。国有资产涉及权属问题的主要是房屋建筑物、土地。由于历史上高校用地多为政府划拨,管理比较松散,产权意识也比较淡薄等原因,高校部分资产没有确权;另外,有的项目建设手续不全、资金来源不合理等原因,也使这部分资产不能及时确权。经调查,某高校近70%的房屋建筑屋没有明确产权。这不仅难以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而且将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目前,高校资产确权问题不仅成本高,而且难度大,对此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加以解决。
二、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对策
(一)建立“大资产”管理体制。
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处”,横向上把学校全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资产等各种形态的资产(除流动资产由财务处管理外),纵向上把从资产的形成(如购置、验收)到使用过程中的调剂,再到最后的处置的各个管理阶段及各个环节,统一由国有资产管理处一家管理,改变国有资产多头管理(甚至仅固定资产就由几个职能部门管理)的现状。建立资产的产权产籍管理(如购置、配置、处置、帐务、契证等)和具体使用管理(如不涉及产权的内部调配、维护维修等)两权分离的管理机制(如同财务管理中的“会计”和“出纳”),规范两权管理流程,强化两权的相互监督与制约,以有效防止资产流失。
(二)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管理措施。
高等学校既要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又要结合学校实际,建立本校可操作和可具体实施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做到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高效管理,以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具体可建立如下一系列制度:资产的购置(包括论证制度和采购制度)和验收制度、财产保存管理制度(包括赔偿制度等)、使用和维护制度(包括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制度)、出让管理制度(包括资产调拨制度、财产出租转让制度、资产评估制度等)、报废报批制度、统计报告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等。
(三)改革和完善高校的资产管理和核算制度。
一是统一固定资产的分类,完善固定资产考核指标体系。一方面,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分类应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分类统一,这样有利于进行资产管理,便于统计和账目核对;另一方面,应抓紧制定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各高校还可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校可操作和可具体实施的内部固定资产考核指标体系。二是明确固定资产的合理确认标准。修订固定资产确认标准,应从效用、使用期限、单位价值等方面来界定固定资产,相应提高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三是推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对高校的固定资产,应按照其性质、类别及使用情况,按期采用适当的折旧计算方法计提折旧。图书是特殊的固定资产,一般不会贬值,相反往往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增值,故不用计提折旧,但要定期进行清理。
(四)建立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效联动机制。
完善双向管理流程,对从资产的形成(如购置、验收)到资产使用中的调剂,再到最后处置的各个环节,在资产“存在”期间的形态、位置、数量、质量、价值等的各种变化,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都应从物到账、从账到物、从账到账适时保持动态一致。
(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定期对账和动态监控功能。
虽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分分别建立了资产管理系统,但还没有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要建立学校“国有资产综合管理平台”,将各部门的信息数据进行对接,从解决办公自动化入手,逐步实现国有资产管理集成化、数字化、信息化。
(六)树立“运作”资产的管理观念。
建立在运作中使资产保值、增值(如对闲置资产的及时调剂、变卖等处置)的观念。把经营资产的理念,融入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当中,推动资产管理制度创新,逐步建立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和效益评价机制,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当前,要做好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就必须付诸实施,有的放矢,要进一步核准资产数据、规范资产账目、健全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手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调剂、共享、转换等手段,解决资产配置失衡、使用效率低下、大型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等问题;通过规范资产出租、出借、变卖、转换等行为,规范事业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过程中的核算标准和操作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通过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资产完好率、利用率和收益率,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挥最大效益。
第三篇:高校工程项目招标管理研究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校工程项目招标管理研究与对策
作者:夏侯炳 何佩瑜 古思会 邹楠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11期
摘要:实行高校工程项目招标管理对节省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廉政建设,规范采购行为、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率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工程项目的特点,阐明在高校实行工程项目招标管理的优势,并指出目前高校工程项目实行招标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工程;招标;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教育事业也得到喜人的发展,高校扩招是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招生规模的扩大则要求相关的硬件配套跟上发展节奏,因此,各项工程建设项目应运而生;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高校的科研氛围浓郁,申请项目科研经费的成功率不断提高,因此与科研经费配套的建设项目也如遍地开花地展开。
一 高校工程项目的特点
(1)工程造价普遍不高
虽然高校也有大型工程项目,但大型项目可根据政府采购或公开招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公开招标实施,而数量不多,高校主要是以小型工程为主,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及其相关的装修、拆除、修缮等工程,如实验室的改造、扩建、道路的维修、会议室的装修、实验室排水工程等造价一般在50万元以下,预算金额未到达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因此无须进行政府采购,于是衍生一个问题,如何实施采购管理更有利于高校工程项目的健康、有序、科学的推进。
(2)工程项目数目多却分布零散
现在的高校,一般有十几至二十几个学院,还有党办、校办、团委、、后勤、审计、财务、医院、工会、宣传部、附属中小学、校资产公司以及其他实体中心等机构,各个机构同属一所高校,却又是不同的独立部门,各个部门工程项目数量总数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各个单位工程项目的经费来源、所属的品目类型、操作实施的具体时间等因素并不一致,要统一起来实施不太可能,也是不切实际的,由此造成工程项目在同一所高校内数量多却分布零散。(3)科研项目特殊性使得与其相配套的工程项目推进的迫切性
很多高校每年都承担着国家重大的科研项目,科研项目的推进则要求相关配套必须跟上,因此,如果一个科研项目的相关硬件配套没法保证,必然影响其科研项目的推进。有时一个项
目申请下来,马上就要进行相关配套工程的设计、招标及建设,否则项目的如期结题将无法保证。
二 在高校工程项目实行招标管理的优势
(1)节省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高校工程项目实行招标管理,其实是将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引入高校的市场,有利于在高校中开展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更好地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原则,防止和克服垄断,并有效地促使承建商增强竞争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增强实力,缩短工期,降低造价,使得用户单位节省了工程的开支,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2)促进廉政建设,规范采购行为
高校工程项目分布零散且造价小的特点,很多预算金额未到达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因此无须进行政府采购,这就存在一个采购监管盲区,工程项目如果不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各部门的负责人就可以自行支配其工程项目的发包权,容易寻找权力寻租,产生腐败现象。若在高校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借鉴工程项目政府采购的管理流程,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简化相关程序,如缩短招标公告的挂网时间,简化开标评标的流程等,不仅有利于对采购行为进行集中监管,也有利于采购行为的规范化管理。
(3)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率
随着高校对工程项目进行招标管理,其相关的招标管理制度也不断完善,一是加强了对合格投标人的资格审查力度,使得不符资质的投标人无法混水摸鱼,保证了参与工程建设承建商的质量;二是工程的预算造价在招标前需审核,有助把握好工程的预算,不至于投标人为求中标而恶意竞争,将投标报价设置过低从而造成工程建设造价过低,影响工程质量;三是工程的招标管理将工程的承包权置于一个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环境中,承建商为求中标,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实力,合理降低工程造价,努力提高建设的效率质量,争取以质优价廉效率高的优势在市场上取得主动权。
(4)高校工程实行招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高校招标管理的观念不够普及
众多高校招标管理的实施都是近几年开始推广的,与以往用户自购的方式相比,招标采购强调的是集中采购,招标管理的观念得不到普及,除了与宣传力度有关外,还与教职工的抵触情绪有关,抵触情绪产生有如下原因,一是招标采购的方式使得工程的采购必须按照相关的采购管理规定按部就班地进行,而不能一步到位地随意自行采购;二是部分教职工的本位思想严重,认为个人申请的项目经费不需其它部门来管理监督,且经费花费的自主性,随意性受到限
制;三是部分教职工认为其本职工作只需做好科研与教学,从而对招标管理规定的程序与步骤并不重视。
2)高校招标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我国招标采购的制度发展较迟,招标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很多招标采购的法律法规是借鉴国外的经验的,但由于国情不同,很多国外适用的法律法规在中国就不一定能满足我们的实际,我国需要不断在相关的招标采购法律法规方面进行补充和完善。这使得高校这一群体时常在一些工程项目的招标采购管理中找不到法律的依据,既然招标采购管理中存在盲区,就容易产生腐败,使得很多职能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都不敢涉足法律盲区的工程项目,使得相关工程项目的推进困难重重。
3)高校招标管理的理论体系不完善
我国目前在招标管理方面的理论的体系还不健全,因此高校更不可能有完善的招标管理理论体系,没有健全的理论体系,就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很多时候就容易走偏路线,这样是危险的。西方发达国家招标采购的实施基本上都有百年的历史,而我国从80年代初才开始在建设工程领域引入招标投标制度,开始在采购管理方面进行探索,在2000年才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经验的积累还相对较少,而理论体系的建立却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我们健全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任重而道远。
4)高校招标从业人员的理论与实操水平有待提高
据了解,现在很多高校开始发展校内公开招标等采购方式,由于高校为事业单位,其招聘的工作人员一般是每年从应届毕业生中公开择优招聘,由于我国招标相关的专业还没普及,是很难从这方面吸收专业人才。另外,很多高校从事招标工作的工作人员并不是专职的招标人员,招标工作只是其众多工作中的其中一项,其巨大的工作量也导致其工作杂而不精,因此现今高校从事招标管理的人员其理论与实操水平普遍有待提高,表现为对有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够熟悉,遇到问题的应对处理能力不够规范。
5)建议与对策
针对在高校工程实行招标管理存在的问题,可从四方面进行改进:①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力度,向广大教职工大力宣传推行招标管理的优势,并简化优化相关的招标采购审批程序。②各高校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以制定相关工程项目的招标采购实施细则,同时加强监管与论证,杜绝腐败,健全相关的招标管理制度。③实践中,在不违反法律的大前提下,我们需要进行大胆的探索,在探索中形成理论,再以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完善招投标管理的理论体系。④国家加大对招标管理人才的重视,招标师职称含金量提高,自然有更多的人才向这行业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另外相关高校的主管部门应重视高校实行工程招标管理的重要性及优越性,加强引导各高校加大对招标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
参考文献
[1] 汪士清.谈高校修缮工程招标规范化管理[J].山西建筑.2012:266-267.[2] 刘云峰.高校招标管理工作浅议[J].实验室科学.2008.171-172.[3] 闭健健.建筑工程招标管理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大科技.2012.321-322.[4] 张东升; 史利华; 张敬峰.我国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发展特点及管理措施[J].包钢科技.2012.83-84.
第四篇:针对高校学生宿舍节约用水的问题分析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有“青山绿湖碧水城” 美誉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广东省河源市市区,是河源唯一的一间公办大学,学院占地面积1500亩,校园内设有教学大楼、学生公寓、师生饭堂、图书馆、实训中心、室内体育馆等基础设施,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超过一万人。目前,学院在校师生人数持续增加,校舍面积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若能有效的挖掘学校节水潜力,就能做到节约用水,最终有效地使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从2009年12月10日至2009年12月20日对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用水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分析,主要是针对A区、B区、C区这三个生活区用水情况,其中A区有六栋宿舍楼,全部为男生,B区有六栋宿舍楼,主要是女生,C区有三栋宿舍楼,全部为男生,调查人数为各宿舍区100人,采取随机抽样形式。
根据我们发出的调查问卷反馈回的信息表明:63%的同学有着节约用水的意识,但并不没有很强的节约用水的习惯;18.5%的同学有着很强的节约意识,这是很好的节约用水习惯;13.7%的同学有较好的节约用水的意识,也有很好的节约用水习惯;其它情况占5.5%。这些调查结果表明:节约用水的普及工作需要的还要有待加强。同时,调查问卷也显示出,浪费水的现象随处可见:学生宿舍卫生间,有时停水时未关的水龙头在来水后哗哗流水却无人理睬;不少同学洗衣服不用手搓只用水冲;有的人洗脸,从擦洗面奶到清洗整个过程从不关水龙头;有的人将水龙头打开,人却走开去上厕所或拿东西,往往没有及时回来,使桶中的水大量溢出;还有的人洗衣服时将水龙头拧到最大,当水满时仍不关,反而在一旁洗得“不亦乐乎”。白花花的水哗啦啦地流着。用干净水冲洗厕所.脏水没有充分利用 „„这种种浪费水现象,着实让人感到心痛!
校园用水不科学,管理混乱,学生节水意识淡薄,浪费严重,用水量大,许多珍贵的水资源在无形中流失,真正被利用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分析了问题原因,并总结如下几点:
(一)同学们的节约用水意识较低
由于河源市地处水量丰富,大部分的学生对缺水的忧患意识不强,不能充分认识到水资
源的稀缺性,对于节约用水的紧迫性认识也不够,不能从自身做起,从资源节约的角度约束自身的行为,对于节约用水与减少城市污水排放量、处理量和改善水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够。浪费水的现象较为普遍,节水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二)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在学校在没有创造一个良好的节水氛围的情况下,学生的浪费水的行为是由于他们无意识造成的。因为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反映出许多学生在得知在学院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都愿意有意识节水,但在这之前,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与我们给出的要求相去甚远!当前的节水作为一种有效缓解措施得到广泛重视和采用,但是当前学院的节水工作与经社会的发展要求仍相距甚远,必须做到理论节水与实际节水结合起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节水。
(三)供水管管理不当,造成漏失率较高
根据学院资产后勤处近年的统计,学院宿舍目前的供水管网漏失率比较严重的,由于历史原因,一些超龄、材质差的管材仍在本学院供水输配管网中运行,导致供水管爆裂需要对宿舍停水抢修,还有由于埋设在路面下长期受荷载碾压及施工质量等原因,接口漏水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造成目前漏失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无疑也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
(四)管理体制不健全。
学校没有制定任何有关校园用水的制度,供水设备不理想学生宿舍用的水龙头都比较落后,不但不节水,而且容易坏。损坏后又没能及时修好,有时也没人管,结果造成很大的浪费。
第五篇: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得到迅速发展。阐述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高校在教育信息化管理的过程和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教育信息化管理理念,建立集中统一的新的教育信息管理体制和评价体系,加快教育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全校员工信息素质水平。同时,建立并完善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全校教育信息资源的有序流通和共享。
关键词高等学校 教育信息化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教育信息化概念的提出,更是加快了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推广和运用。在高等学校教育管理中,为了优化教学管理流程,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也很早就引入了信息技术,并且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高等学校的高度重视下,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得到迅速发展,从引进计算机的体验性的尝试阶段走向了今天的各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林立的局面。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在加强信息化硬件建设的同时, 也在不断的加强信息化网络平台、网络教育资源及信息化人才队伍等多方面的建设。但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需要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虽然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根据需要开发了各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为教育管理人员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我们同时也应当看到,目前在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的过程和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教育信息化是基于创新教育的要求,基于培养面向信息社会的人才的要求, 教育信息过程不只是一种信息机器引入教育的过程,而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化的过程,是一种基于创新教育的思想,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有些高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没有充分的认识, 只是觉得教育信息化建设就是建立校园网等基础设施, 忽略了信息资源、教学平台等多方面的同步建设。有些高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制定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在信息化建设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上没有到位,没有形成相应的信息化建设队伍。
(2)教育信息化管理理念误区。目前高校各种林立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都是按功能划分的管理模式,如:教学管理系统、精品课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它以日常事务为中心,使教育管理人员从繁杂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自动化和智能化不够,网络利用的程度也仅限于适时传递的层面上,未能充分挖掘系统内储存的系所信息、专业信息、教师信息、选课信息、成绩信息等基础数据,数据挖掘能力肤浅。其实它只是一种“教育管理的信息化”,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信息化管理。①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关键之处在于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教育管理流程中信息的取得、储存和使用,对教育系统进行信息分析,使信息需求者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信息。近年来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投入了很大资金,各教育管理部门的软硬件配置也相当高,但各部门上报的数据往往出入很大、无法统一。
(3)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低。信息素质是人们认识、获取、创新开发、利用信息的品质和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对高校教育管理者来说,有校内校外信息之分,有纵向横向信息之分,有静态动态信息之分。但目前, 教育管理人员对信息的敏感性较差,对信息缺乏理性认识,对收集评价信息的能力、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传递交流和储存信息的能力不够,不善于用信息观点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各类信息混杂,缺乏系统化、条理化的加工过程, 教师和管理人员普遍认为,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就是在教学中广泛地应用各种机器、设备,以达到省力化、机器化的效果。因而信息也就无法得到有效利用,教育管理效率低下。
(4)教育信息系统功能单一。系统与系统之间: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如:教学、财务、科研、人事档案等,但内容只包含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方面,对于某一个系统来说,其涉及的面比较窄,而相对于整个学校有关的全部信息来说,它们又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上,因而又显得很分散;单个系统本身功能不完善,比如教学管理系统,其教学过程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设备管理、教室状态、教学进展、设备利用效率等都未能适时地反映。
(5)资源同步、共享性差。由于教育信息系统是由各个部门分别建设管理,不同的应用系统由不同的厂家提供和建设,缺少互操作能力,致使其相关的软硬件及数据等资源彼此相互隔离,部门之间得不到共享,系统管理者和使用者应用复杂化,由此形成数据重复录入、系统之间数据传递缺乏。比如教务处有时会需要学生处的一些关于学生资源的信息、校新闻部会需要各二级学院的一些动态新闻信息、个人基本信息多系统多次输入等,达不到资源的共享、同步,造成信息资源的多次重复建立和不一致的局面。提高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对策
2.1 创新教育信息化管理理念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和调控教育教学情况,保证管理部门之间信息的交互传递和政令的畅通,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规范化、程序化是教育管理的基础,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实时性、共享性和公正性信息,提高教育质量。②因此要创新教育信息化管理理念,变“管理本位”为“教学本位”、变“结果处理”为“过程监督”、变“信息管理”为“知识管理”,将各种教学资源转化为显性或隐性的相互之间网状联系的知识集合,并对这些知识提供开放式管理,实现知识的生产、传递、利用和共享,反映适时教学进程,为教学过程的适时调控、教学决策和教学咨询提供依据。
2.2 建设并完善“校园一卡通系统”,有效整合信息资源
随着信息化校园建设进程的加速,校园一卡通是今后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必然,是校园现代化教育管理的标志。“校园一卡通系统”(以下简称一卡通)的建设,使原有业务和管理体系相对独立、互不协调的现象得到有效整合,减少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达到业务流程重组、消除各部门之间存在的“信息孤岛,从而使分散在不同二级学院、不同部门的校内信息资源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纵横方向上的流动与共享, 使网络成为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人员使用的信息共享平台。
“校园一卡通系统”主要建立一个面向全校师生、面向全校主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和校园门户网站。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成为校园所有应用系统的用户基准信息,一卡通的学生和教师信息以统一身份数据库为基准,统一身份数据库的信息变动能够及时反映到一卡通的数据库中。根据身份认证系统的数据字典,整个信息化校园中关于用户和行政组织的数据都统一存放在身份认证系统中,并且由身份认证系统统一进行管理,保持数据同步性;而校园门户网站则将信息处理的能力扩展为对所有数字对象和信息进行获取、分类和组织,建立索引,并提供转换、过滤、聚合和检索的能力,实现信息的目录和内容的有效管理,从而让师生更方便地获取这些信息;实现与各类MIS系统(如管理、科研、行政、后勤等管理系统)、OA系统的信息互通,建立一套完整的核心数据库和软件管理系统,整个系统就由“数据库”和“各种应用功能”组成。系统可以按需求不断扩大数据库和增加各种应用功能。数据库在与每一个应用功能的不断联动下, 不断更新和完善数据, 完善的数据库又促使更多应用功能的加入, 更多应用功能的加入又使数据库包含了更完整的信息。这样不断循环, 最后学校的所有信息都集中于统一的信息系统中,实现多站点和多部门信息的统一管理,节省了许多人力资源和空间资源,实现多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功能,避免了不同部门相同信息不协调同步的现象,形成全校范围的数字化管理空间和共享环境,动态实时地反映职能部门运作情况和统计分析数据,增强领导科学决策的依据,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2.3 建立集中统一的新的教育信息管理体制
建立集中统一的新的教育信息管理体制,建立以信息为本,资源共享,网络共建新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目前校内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科层制的管理制度, 而网络中心只是一个提供技术应用的部门,这样容易形成组织结构分工过细, 管理幅度过小、层次重叠, 工作效率低。改变现有的以业务部门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实行集中管理、分级使用、相互协作、横向约束,由网络中心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在校园一卡通系统运行的前提下,统一负责构建校园公共教育平台,建设与信息时代相匹配的先进网络系统和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扩充完善学校校园网上的信息应用系统,形成全校范围的、开放的、分布式的、多媒体的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全校教育信息资源的有序流通和共享,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现代办公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积极利用网络沟通信息,学生利用课件自主学习,促进学校教学改革。同时,不断支持学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和辅助决策,提高管理效益与办学水平,使学校真正形成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和网上服务的校园公共平台。
2.4 加快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全校员工信息素质水平
教育信息化人才建设包括信息化教师队伍、信息化管理队伍、信息化技术维护队伍建设三方面。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执教从教能力;信息化管理队伍要求具备与职能相关的信息管理技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信息化技术队伍要求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优质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要使学校教育信息化真正走向成功,必须走专业化与普及化相结合的道路,③加快教育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技术人才充实专业技术队伍,提高全校员工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引导全校员工更新教育理念,强化对全校员工信息技术的培训。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在职学习和短期轮训,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精选培训内容,分阶段、分层次举办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知识和多媒体教材制作等与信息素质相关的业务培训,提升全校员工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重点提高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使其形成教育信息化管理意识,从教育管理人员的岗位特点, 结合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培训内容,针对性地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加强教育信息评价、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能力的训练。对进入各级教育管理岗位的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和基本信息素养的考核,以此提高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充分发挥信息在高校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作用,提高办学效率和效益。
2.5 建立教育信息化管理的评价体系
建立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学校组织制定、发布和实施教育信息化管理的规范和评价指标,使学校各系统管理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遵循相应的规范协同发展,指导和促进学校的整体化信息建设。教育信息化管理的评价指标实质就是对信息化工作的监督和要求,教育信息化管理的规范是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保证教育服务质量水平的需要。学校可以实行ISO9000 族标准,ISO 认证是国际认可的质量保证体系,它基于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基础,采用了管理的系统方法和过程方法,体现对全(下转第204页)(上接第199页)过程的控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ISO9000 系列标准强调服务意识,学校在管理和决策中更多地是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注重过程管理及过程控制, 是一种全员参与、全程控制的具有群众监督和高度透明的民主管理措施, 客观上消除了管理由于无序而产生的责任推诿, 保障管理的落实和有效性。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是学校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是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的构建过程, 需要通过信息化带动管理的创新,管理信息化必须从全校一盘棋统一考虑,深入研究学校教育管理的深层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一致,使学校工作能有一个质的飞跃,使系统成为促进师生发展的真正动力。
基金项目:浙江海洋学院2008年科研计划项目(面上项目)(X08M051)
注释
①卢立珏.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4(1):85-86.②陈晓东.构建校园公共教育平台实现高校信息化的管理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5): 43-46.③姜辉,许鑫.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581-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