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创作历程和创作艺术[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09:2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济南的冬天》创作历程和创作艺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济南的冬天》创作历程和创作艺术》。

第一篇:《济南的冬天》创作历程和创作艺术

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

任教时写成的。

在济南求学已是第三个年头,深深的为济南的历史文化氛围所吸引。犹记得大一时姚老师教我们老舍先生这一章,得知了老舍先生与济南的密切关联。今以姚老师的《老舍生平与创作的历史性考察》为参照,选取1930-1934这一个历史阶段,进行生平研究,洋洋五千言,理清老舍先生在济南四年的主要创作成就,得出济南四年在老舍先生一生创作中的地位,并以发生学批评方法,具体研究老舍先生济南系列散文的代表作。成文仓促,请老师多多指教。

老舍先生对济南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济南沦陷后所作的《吊济南》一文中说:“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我整整的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在那里,我交下了不少的朋友:无论什么时候我从那里过,总有人笑脸地招呼我;无论我到何处去,那里总有人惦念着我。在那里,我写成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和收在《赶集》里的那十几个短篇。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活地休息„„四年虽短,但是一气住下来,于是事与事的联系,人与人的交往,快乐与悲苦的代换,便明显地在这一生里自成一段落,深深地印划在心;中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茶馆的人性变奏》,吴义勤主编,花山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分析这段话,可以了解到这种感情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老舍先生的主要文学作品是在济南写成的,另一方面是济南有他深切怀念的人与事。那么老舍先生在济南究竟创作出了哪些文学作品,并且有什么样的人与事让老舍先生这么念念不忘呢?以下就从这两方面分析之。

其实老舍先生在济南停留过两个阶段,上面引文所说的“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的四年,是主要的阶段,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而在1937年老舍先生在济南也做过短暂的停留,虽然这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是笔者认为对老舍先生一生也是产生很大影响的(下文将详述),所以并不略去这一年。从《老舍研究资料》(曾广灿、吴怀斌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年7月第一版)中看,老舍在1930-1934这四年中,主要有如下的创作作品和活动: 1930年:①《齐大月刊》的《发刊词》、一些《编后记》;②论文《论创作》;③讲演《文学的创造》、《谈幽默》;④为《大明湖》积累材料。

1931年:①一月至四月:《小坡的生日》在《小说月报》发表、《二马》由商务印书馆初版;②五月:为刊物《鲁铎》题刊名,并在该刊发表翻译小说《客》;③六月:散文《一些印象》;④十月至十二月:小说《五九》、译文《学者》(叔本华著)、论文《小说里的景物》、新诗《日本兵撤了》、长篇译文《但丁》;⑤本年撰述《文学概论讲义》、创作出长篇小说《大明湖》。

1932年:①一月:《大明湖》遭焚,“永远失掉了”;②四月:以济南通信方式连续在《华年》上发表一组散文,包括《济南的药集》、《趵突泉的欣赏》等;③八月:长篇小说《猫城记》连载,翌年四月载完;④九月:在《论语》上连续发表小品文、讽刺诗、小说;⑤十一月:为《齐大年刊》写的《发刊词》。1933年:①六月至七月:长篇小说《离婚》;②八月:《猫城记》由现代书局初版;③本年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诗文《老舍来信说》、《教授》、《长期抵抗》等十篇。

1934年:①一月:小说《黑白李》、《也是三角》、《铁牛和病鸭》,小品文《新年的二重性格》,杂文《个人计划》、《新年醉语》、《特大的新年》等;②二月:编订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赶集》并作序文;③三月:开始写长篇小说《牛天赐传》至八月完稿;④四月:出版《老舍幽默诗文集》,新诗《鬼曲》;⑤五月:短篇小说《抓药》,为画家桑子中画集做序;⑥七月:短文《神的游戏》,《小坡的生日》由生活书店初版。⑦八月:旅英回忆文章《头一天》;⑧九月:长篇小说《牛天赐传》开始连载,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赶集》由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初版。(后移家青岛,略)

总览这五年的创作情况,笔者依据《老舍著译年表》,把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作品重新按照文体分类,并将其归为以下十一个大类:

①.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 ②.短篇小说:《五九》、《热包子》、《爱的小鬼》、《狗之辰》、《同盟》、《记懒人》、《不远千里而来》、《马裤先生》、《大悲寺外》、《辞工》、《微神》、《歪毛儿》、《开市大吉》、《有声电影》、《柳家大院》、《抱孙》、《黑白李》、《也是三角》、《铁牛和病鸭》、《眼镜》、《牺牲》、《抓药》、《柳屯的》、《生灭》;

③.散文、序文:《一些印象》系列、《更大一些的想象》、《一天》、《为被拒入使馆区八百余人上外交总长文》、《<猫城记>自序》、《观画记》、《<老舍幽默诗文集>序》、《<桑子中画集>序》、《头一天》、《<赶集>序》; ④.书信:《老舍来信说》、《励友人书》、《来函照登》;

⑤.杂谈、杂文:《夏之一周间》、《祭子路岳母文》、《济南专电》、《广智寺》、《梦想的个人生活》、《昼寝的风潮》、《慢邮代电》、《当幽默变成油抹》、《不食无劳》、《真正的学校日刊》、《天下太平》、《慰劳》、《致富神咒》、《吃莲花的》、《买彩票》、《写信》、《打到近视》、《科学救命》、《新年的二重性格》、《个人计划》、《新年醉语》、《特大的新年》、《自传难写》、《抬头见喜》、《大发议论》、《小病》、《神的游戏》、《<牛天赐传>广告》、《避暑》、《暑中杂谈二则》、《习惯》;

⑥.通信:《济南的药集》、《非正式的公园》、《趵突泉的欣赏》、《耍猴》、《国庆与重阳的追忆》;

⑦.新诗、讽刺诗、旧体诗:《日本兵撤了》、《音乐的生活》、《国葬》、《微笑》、《救国难歌》、《红叶》、《恋歌》、《慈母》、《教授》、《勉“舍”弟“舍”妹》、《长期抵抗》、《空城计》、《谜》、《打刀曲》、《病中》、《希望》、《贺<论语>周岁》、《痰迷新格》、《<论语>两岁》、《题全家福》、《鬼曲》;

⑧.论文:《论创作》、《论文学的形式》、《小说里的景物》; ⑨.书评:《臧克家的<烙印>》;

⑩.翻译作品(不分文体):《出毛病的大么》、《隐者》、《客》、《学者》、《爱,我发明的死》、《威廉“韦子唯慈》、《批评与批评者》、《几封信》、《文学与作家》、《文艺中理智的价值》、《文艺中道德的价值》;

⑾.报刊题词、发刊词、编后记:《齐大月刊》发刊词、《鲁铎》、《齐大年刊》发刊词。

老舍先生的序文、书信、论文、书评、翻译作品、报刊题词发刊词编后记,这几类历来不是老舍先生的创作重点和研究老舍先生的重点。至于诗歌,虽然创作数量大,但是也不能代表老舍先生的主要文学成就,而且据胡絜青先生的《<老舍诗集>前言》(《散记老舍》,胡絜青、舒乙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6年5月第一版)一文中看,老舍先生虽然“爱诗,也爱写诗”,但“往往不为了发表,赠友的居多,是抒情之作,为了交流感情”。所以这四年的诗歌创作也不再讨论。需要提及的主要是他的小说和散文。先以长篇小说为例。根据姚老师在《老舍生平与创作的历时性考察》(《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姚健老师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一文中介绍的资料看,老舍先生的长篇主要有英国三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山东七部:《小坡的生日》《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选民》(姚老师把《小坡的生日》归在中篇小说一类,笔者为方便讨论,仍归在长篇小说一类),抗战两部:《火葬》《四世同堂》,美国一部《鼓书艺人》,“还有两部,一叫《蜕》,一叫《正红旗下》,没有写完”,一共十五部长篇,在济南创作的就有五部,占了三分之一。所以胡絜青先生也说“济南是老舍的第二故乡”,“和青岛时期加在一起,度过了他的前半生的黄金时代。济南在老舍的创作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是认真研究老舍的时候了》,文章见《散记老舍》,胡絜青、舒乙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6年5月第一版)。她还提到“老舍有两篇长篇小说——《大明湖》和《文博士》——是以济南为背景的„„”。结合以上的详细资料对这段话可以理解的更加深入。但是笔者所思考的是,济南在老舍先生的小说创作,尤其是长篇小说创作中,是不如北京的。老舍先生“总计留下十二部完整的和两部未完的长篇小说,共二百五十万字。它们之中有五部半是以北京为地理背景的,即《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正红旗下》。这五部半作品共有一百五十万字,占老舍全部长篇小说字数的百分之六十”(《谈老舍著作与北京城》,舒乙)。尽管这些作品并不是在北京创作完成的,但是老舍先生“不论是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在重庆,在纽约,他都在写北京。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终在北京”。所以济南在老舍先生心中还是“第二”故乡,在长篇小说的创作中也排第二。例如法国巴黎第七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巴迪先生(专攻中国现代文学,以老舍研究为中心),在他的《北京人种学及文学研究》课程导论中就是说“从老舍的作品出发,利用文学作品和肖像学资料研究从清末到抗战前夕北京人的文化传统”(《小说家老舍》,(法)保尔”巴迪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老舍小说塑造最成功的也是北京旗人的形象。把把北京放在第一位,这同广大读者的心理也是一样的。提起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大家往往会把这些作品和北京联系起来,却不知道它们的创作地点是在山东,是在济南。并且,《小坡的生日》《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这五部,并不是他的代表作,根据《大明湖》改写的《月牙儿》也不在此“长篇小说”的讨论范围内,仅是中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是从作者心理、读者心理和代表作归属这三个角度谈的。

那么老舍先生的散文创作呢?在他的散文创作中,济南又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笔者认为,在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中,北京第一,济南排第二,然而在散文中,济南居第一是毫无疑问的。

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强烈感情,胡絜青先生用“一种特殊的亲切和温暖”(《重访老舍在山东的旧居》,文章见《老舍研究资料》,曾广灿、吴怀斌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年7月第一版)来概括的比较恰当。因为他们的“四个子女当中,老大舒济、老二舒乙和老三舒雨都生在山东”,“还因为,在山东的这七八年,是老舍生活比较安定的时期,他人认真真的教书,忙里偷闲的写作,作品的产量也比较多”。笔者认为,1937年老舍先生在济南南下奔赴抗日这个事件也应该考虑进去,因为这是老舍先生的一大转折点。

老舍对济南的感情印象,总体上可以用以下引文作为注脚:“讲富丽堂皇,济南远不及北平;讲山海之胜,也跟不上青岛。可是除了北平青岛,要在华北找个有山有水,交通方便,既不十分闭塞,而生活程度又不过高的城市,恐怕就得属济南了。况且,它虽是个大都市,可是还能看到朴素的乡民,一群群的来此卖货或买东西,不象上海与汉口那样完全洋化。它似乎真是稳立在中国的文化上,城墙并不足拦阻住城与乡的交往;以善作洋奴自夸的人物与神情,在这里是不易找到的。这使人心里觉得舒服一些。一个不以跳舞开香槟为理想的生活的人,到了这里自自然然会感到一些平淡而可爱的滋味。”(《吊济南》)

此外,提到老舍先生散文的代表作,人们总会想起他笔下的济南系列,比如《济南的冬天》(老舍先生在济南创作在《齐大月刊》上发表),而不是关于北京或其他的散文。老舍先生有关济南的散文,有的是在济南创作的,例如上文所提到的《一些印象》系列,和济南通信系列,也有的是在别的地方写的怀念济南的文章,如本文开篇所引的《吊济南》即是在武汉写的,当时日军已“进逼济南”。所以如果依然按照作者心理、读者心理和代表作归属这三个标准来看的话,在老舍先生的散文中,济南还是排第一位的。

例如吴义勤老师主编的《茶馆的人性变奏》一书中,散文共有11篇,而济南题材的散文就有3篇,北京题材只有一篇,并且此书开篇便是《济南的冬天》。综上,可以看出,老舍长篇小说中笔下的人物形象最具代表性的还是属于北京的,尽管大部分是在济南、在山东创作的,而散文,尤其是写景散文,确实属于济南的,这是老舍的骄傲,也是整个山东人的骄傲

第二篇:12 《济南的冬天》的创作

《济南的冬天》的创作

《济南的冬天》的出处及创作时间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

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 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有关济南泉水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2个。历代各家所记72泉不尽相同。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济南泉水,千姿百态,或白浪翻腾,如银花玉蕊;或晶莹温润,如明珠璎珞;或如洪涛倾注,虎啸狮吼;或如细雨潇潇,冰弦低语。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济南自古有‚泉城‛之名。

大明湖在济南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刘凤诰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济南的冬天》的绘画美(摘录,徐汉华)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的头脑中产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这就是语言的启示性。《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种语言的启示性,在读者头脑中唤起对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象,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老舍先生是如何调动读者的联 想和想象,使《济南的冬天》具有绘画艺术的特色呢? 第一,运用色调的对比烘托形象。

老舍先生以‚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引发读者的想象,让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朔风怒号、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用这幅画面中的‚寒‛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又以‚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调动读者的想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图画,用这幅画面中的‚暗‛色衬托 济南冬天的‚明‛色。这还不够,作者还让我们看了一幅热带地区毒辣辣的烈日高照的可怕画面,再用这幅画的‚热‛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正是用了色调和对照,用了绘画艺术的‚以色赋形‛的烘托方法,作者将济南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画面勾勒了出来。

第二,从纷繁景物中,略去次要的部分,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加以突出的表现。

这是山水画法。描绘济南的大地,老舍先生所用的正是‚以大观小‛的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取景方法。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飞上济南的云天俯 瞰大地,然后对济南大地作了简笔的写意描绘。画城,不画它的东西南北,‚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注:此句中的山是济南城中的山)。一些琐碎的细部都被略去了,画的只是冬天济南城秀美的睡态,留下充分的余地让读者去联想、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画山,不画它的上下左右,‚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一起笔就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紧接着就引导读者展开艺术的联想和想象:‚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 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借这种联想、想象,使画面活灵飞动起来。画人,不画人的男女老少,不但如国画一样略去耳鼻眉目,连形体也完全略去,而只画了济南冬天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的特征:‚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和城与山,浑然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三,精心设计景物和构图,层层展现景物形象。

绘画是‚空间艺术‛,须将空间并列的景物按照美的原则加以巧妙的布臵。这种绘画的技巧,老舍也用到他的散文中去了。如果说第二段画 的浑然一体的济南大地是一幅写意画,那么第三段画的美态纷呈的济南雪景则更接近于工笔画。

作者依山写景,通过写美的小山各个细部的雪光、雪色、雪态,画出了小山的秀美。在艺术结构上取了两层布臵。先进行工笔的分笔描绘,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到山腰,一步步地细看,一笔笔地轻描: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 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是它的态,在色和态的描绘里写出了静中的动;它更有世上最动人的容色,艳艳夕阳的斜照下,它像少女一样‚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画出了形中的情。真是一笔一景,一景一态。这一段分笔描绘,从方法看是用工笔,从意境看依然着力于写意。中国绘画讲究‚气韵生动‛,分笔描画的雪景,不是呆板的,而是生动的。一连串的动词,将读者带入联想、想象的意境,读者所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光、色、态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雪的内在的美。作者所创造的,正是‚气 韵生动‛这一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

正是为了让这种画境更完美,第四段作了雪景的第二层描绘。在分笔勾写后总绘雪景,将古老的城,城内,城外,山坡,村庄,整个大地放入雪景之中。结句直接点明:‚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第四,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济南称泉城,水是有名的;济南的水来自大地的深处,浩浩荡荡,一年四季奔涌不息,这样美的形象如何画出?作者舍弃了济南冬水的种种表象,借自己的印象和感受去概括水的 鲜明形象,在鲜明的形象中深入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先是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绿‛,一连串五个‚绿‛字,作者描写的是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托出的却是水的绿。读着这些绿萍、绿藻、绿柳,我们会自然联想到滋养出它们的水,感受到蕴蓄在济南冬水里的绿的精神、绿的生命。接着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活‛。水流的一切细节乃至具体形态都淡化了、消失了,留在笔端的,只有水的那股蓬勃的生机:‚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自然中的水是不可能流到天上去的,这已是感情化 的水,艺术化的水,是老舍先生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所得到的独特的印象。在平面的绘画艺术中,为了表现出水的特有的态、特有的势,流水就完全可以流向空中,流到天上去,这不是出色的绘画艺术又是什么?结尾处,作者又在水色、水光、水影之中,用了全篇最鲜亮明丽的色彩给泉城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倩影:‚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最后要说的是,无论从立意看还是从构图、笔势看,本篇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阳光、山川、人物、白雪、绿水,各物各景所表现的都是‚暖‛这一个字。绘天绘地,绘出了这幅山水图的大布局;写雪写水,写的是这幅图的特定细部,而且由天上的暖阳画到暖阳照耀下的暖城暖山,就山而描出山上的雪,由雪而引出雪中的水,笔势顺畅,一气呵成;老舍真是一位丹青高手。

第三篇:《金粉世家》创作历程

《金粉世家》的创作历程

《金粉世家》开篇到终场都贯穿张式悲情。张恨水作<<金粉世家>>展示了当时高墙大笔之中的生活图景和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图像,长年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使他越来越关注民生的疾苦。他以后多年的流亡生涯,更加深入他对当时社会黑暗势力的憎恨。同时借《金粉世家》揭露了北洋军阀时期官僚们骄奢淫逸,斗争的丑恶嘴脸,揭示了旧社会的矛盾,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这个时期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情趣

《金粉世家》共八十万字,是一部长途跋涉的连载作品,从1927年2月14日开始,直到1932年5月22日结束,历时五年多,号称当时中国最长的连载。他写《金粉世家》颇有苦衷。

他开始写《金粉世家》时,目的是想让人愿意看他的书,后来又希望看小说的人能有收获和益处。写到最后,他的念头又变了:小说本来就是通俗文学,给读者以茶余饭后的消遣,不谈论主义,不故作高深,有何不好?有何不可?读者不否认他写的是小说就足够了。

写《金粉世家》作品之前,有些听闻让他对人生有较深的感悟:人生宇宙间,岂非一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剧乎?同时亲人的去世,让张恨水深感人生不过如是,富贵何为?名利何为?作和尚之念,又滋深也。于是张恨水借此种思想写小说《金粉世家》。由此《金粉世家》才如此开篇,如此终场矣。张恨水写此部书的尾声时,也就是张恨水写到《金粉世家》最后一页的时候,他的幼女康儿刚刚死去,一部连载五六年的作品,因为死了女儿中断了一天,抱恨不已,他对于著作小说的事业心、责任感,看有多么强烈!但同时恨水也不觉得将悲痛的情感加入《金粉世家》写作中,本以为可以纪念他的女儿,但等不到二十天,长女慰儿也随之去世„„他把这些悲凉之情态也写进书中。

在写《金粉世家》时,就在结构上苦下工夫,对于情节的安排,人物性格、语言特征、矛盾悬念等等,都作了精心的设想。

张恨水有个习惯,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绝不写。张恨水为了《金粉世家》写得逼真,他是什么地方都要去的,穷街陋巷,豪门巨府。加之张恨水是个有心人,又有观察生活的习惯,他到这些富贵人家总要仔细地看,细心地记,平时也注意这些官绅及眷属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就连高级俱乐部、豪华饭店,有机会也去转转。而且张恨水和袁世凯最宠爱的二子袁克文(寒云)、五子袁克权很熟悉,和孙宝琦、许世英也比较熟,从他们那里听到些达官贵人家的故事,记下些见闻,就成为写小说的材料了。可以说,张恨水为了写《金粉世家》,是认真地“ 体验了生活”的。

第四篇:创作格式

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毕业创作总结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完成日期:创作总结题目

毕业作业及总结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总结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电影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总结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签名日期:

关于毕业作业及总结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北京电影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作业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毕业作业的各类文本,允许毕业作业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毕业作业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毕业作业。

(保密的毕业作业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签名日期:

毕业作业内容

本部分详细说明毕业作业的内容,字数在300字以内

创作总结正文:

1、创作总结要求结合毕业作业写作,不能脱离毕业作业内容;

2、创作总结写法比较灵活,没有一定之规,但切忌不能写成流水帐;

3、建议创作总结的正文或正文段落选择以下两种逻辑方法写作:一是演绎法,即先有一个普遍的理论前提,然后结合毕业作业详细论述如何实践这个理论,通过实践是否对理论有所补充。二是归纳法,即通过毕业作业的多个类似的实践环节,归纳出某个创作环节的一般规律。

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

第五篇:创作年表

冰心

(1900~1999年)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关注“爱”的哲学。

1919年,发表《两个家庭》崭露头角

1919~1920年,进入文坛,以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陆续发表《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煞人》等揭露了“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

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是最早加入该会的少数女会员之一。1921年5月,出版短篇小说散文集《超人》,标志着冰心对社会种种问题“爱的哲学。” 1922年发表《烦闷》

1922年《晨报副镌》间续刊登冰心的小诗《春水》 1923年1月,出版第一部诗集《繁星》

1924年发表《悟》。《超人》、《烦闷》、《悟》构成了冰心“爱的三部曲”

1931年,发表《分》,之后陆续发表《六一姊》、《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相片》等。

1943年发表《关于女人》,是冰心抗战时期在重庆《星期评论》上以“男士”笔名发表的重要作品。1999年2月28日,作家冰心逝世。创作变化:

冰心的问题小说围绕着“爱的哲学”经历了发展变化的阶段,从追寻到宣扬,最后信疑参半,这是冰心小说独特的旋律。1931年发表的《分》,划出了冰心小说创作的新阶段,从作者以往信奉与宣扬“爱的哲学”与早已潜隐地所受的基督教教义的影响中有所超拔,有爱有憎代替了“万全之爱。”

沈从文

(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他的小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写城市与知识阶级,第二类是写乡村与抹布阶级的。1922年,受五四余波之影响来到北京升学未成开始学习写作。1924年底,开始在《晨报副刊》发表作品。

1928年,在上海与胡也频、丁玲合编文学刊物《红黑》 1931年,发表短篇小说集《龙朱》

1933年9月,接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并主持《大公报》文艺奖

10月,在其主编的《大公报·文艺副刊》第9期发表《文学者的态度》引发“京派”与“海派”的论争。

1934年,创作中篇小说《边城》,原载于《国闻周报》第十一卷 1935年,发表短篇小说集《八骏图》 1938年,创作长篇小说《长河》 1940年,发表短篇小说《绅士的太太》 1945年,发表长篇小说《长河》

1988年5月10日,作家沈从文在北京逝世 创作变化: 进入三十年代后期,沈从文小说越写越少,而针对现实问题和较抽象的哲学问题的文章大量增加。由表达对理想人性赞美的湘西主题小说转向关注现实,表现出对现实的愤慨,由返朴归真,充满温暖抒情浪漫气息的柔和之笔转向面对现实,蕴藉愤慨富于讽刺色彩的批判之笔所代替。

徐志摩

(1897~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他的抒情诗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构思精巧,意象新颖,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章法整饬,灵活多样,辞藻华美,风格明丽。1916年,赴津、京读大学,曾拜梁启超为师。1918年8月,赴美留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1920年,赴英国剑桥皇家学院以特别生资格选课听讲。1922年,回国,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大学任教。1925年,发表诗集《志摩的诗》

1926年,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27年,发表《翡冷翠的一夜》

1928年,《新月》月刊在上海创刊,徐志摩与闻一多负责编辑,徐志摩是“新月”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

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出版《猛虎集》,同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遇难。1932年,出版《云游集》

创作变化: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始终交织着内心的生命体验与外在创作观念的矛盾冲突。1926年前后,由于生命体验突破了创作观的束缚,使其在多个方面发生变化。她的诗不再拘泥于“健康”、“尊严”的原则,而是直面现代人痛苦、焦灼的内心世界,大自然不再是诗人的精神家园,而是凡尘出生命的渺小甚至虚无,他的现实主义诗歌不再是肤浅的场景速写,而是渗透深切的生命体验。

张爱玲

(1920~1995)原名张瑛,出生于上海,原籍河北丰润。张爱玲的小说具有雅俗融合的特征,故事以人、以人性的探索为中心,呈现出现代小说的特征,同时,小说中具有繁复、丰富的意象,清晰的时代感与精细的把握能力,描写中透露出浓浓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都市特征。

1943年,在周瘦鹃所办的《紫罗兰》创刊号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当即引起海上文坛的关注。

1943年9月——10月,《倾城之恋》收入《传奇》 11月——12月,《金锁记》收入《传奇》 1944年5月——7月,《红玫瑰与白玫瑰》收入《传奇》 1944年8月,出版小说集《传奇》 同年12月,出版散文集《流言》 1956年,开始创作小说《秧歌》与《赤地之恋》

1968年,《半生缘》现在台湾《皇冠》杂志刊出,后改名为《惘然记》,收入《惘然记》

1975年,完成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 1979年,《色戒》收入《惘然记》 1995年9月,逝与洛杉矶,享年七十四岁

创作变化:

张爱玲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创作风格,追求中国古典小说那种“平淡而自然”的审美境界。但后期她的创作风格发生了转变:注重在小说中表现“细密真切的生活质地”、白描手法的完美运用、松散的叙事结构,这些新的转变和尝试极富意义,形成了张爱玲后期创作中的突破,但却往往为学界所忽视。

张恨水:

(1895~1967)原名张心远,原籍安徽潜山,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他的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近两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1918年,任芜湖《皖江日报》编辑,开始写作生涯。191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南国相思谱》。同年赴北京,任《益报》校对、上海《申报》驻京办事处编辑、北京世界通讯社编辑。1924年,主编《世界晚报》副刊《夜光》,此后创作了大量社会言情小说。

1927年2月——1932年5月,《金粉世家》在《世界日报》副刊《明珠》上连载,曾被誉为“民国《红楼梦》” 1930年3月——11月,《啼笑因缘》在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上连载,富于社会批判的色彩,在艺术上注重人物心理的细致分析和白描手法的运用。

1939年12月——1941年4月,《八十一梦》在重庆《新民报》副刊《最后关头》上连载,以犀利的锋芒批判了社会的黑暗,作者以梦的形式,来建构小说。

1945年,创作小说《虎贲万岁》该书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战史小说。

1946年任北平《新民报》总经理,编辑副刊《北海》。1949年初发表他的回忆自己生活和创作的《写作生涯回忆》。此后任文化部顾问、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所写长篇小说《秋江》、《孔雀东南飞》、《凤求凰》等发表于香港、上海等地的报刊上。

创作变化:

1954年,大病初愈,重操旧业,自动选择写作的内容与方式:故事新编这种写作,简单说,就是从“祖国优秀民间传说”中撷取素材,结合时代精神,将其敷陈得较为可观,来满足初级文化程度读者的需求。它是改编,脱离了原创性写作范畴。还有一个变化:解放后张恨水的写作,传播范围主要被放置到中国本土以外;其中,肩负面向海外华人宣传之责的中国新闻社,似乎与张恨水形成了固定合作关系。1957年,张恨水回到了原创性写作,写出了《记者外传》,由上海《新闻日报》连载。20年代、30年代,他担心自己落伍于时代,不断企图超越自己。40年代,他已不再把文学仅仅视为谋生的手段,而是与新文学作家一样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钱钟书:

(190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书香门第家庭。

1935年,入英国牛津大学学习,获B.Litt学位,后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

1937年,出版《十七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

1941年,出版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1945年,出版《猫》

194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1947年,出版长篇小说《围城》

1948年6月,上海开明书店印行诗学著作《谈艺录》 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1958年,出版学术著作《宋诗选注》

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旧文四篇》;中华书局出版《管锥集》

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七缀集》 1995年,三联书店出版《槐聚诗存》

创作变化:

钱钟书属于讽刺小说家,但是不同于现代文学的那种社会讽刺,而是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人生讽刺。他似乎洞察了人生的虚无、荒谬,然后以一种超然的态度,俯视人生,对芸芸众生进行辛辣的嘲讽。

钱钟书的学术成就很高,他的两部学生著作《谈艺录》(1948)《管锥篇》,显示了他渊博学识。有人说,钱钟书是现代中国第一博学鸿儒。钱钟书不仅对精通古典学术,而且对欧洲的文学知识、文化知识也非常精通,甚至令西方学者相形见绌。所以,现在有“钱学” 的说法。他的学识,对他的小说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现代文学中,学者型作家并不少见,但是,惟独钱钟书把学者的知识熔铸在小说中。他把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与小说叙述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自然贴切。在现代文学史上,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舒婷:

(1952~),原名龚佩瑜、龚舒婷,舒婷诗歌的核心思想即对人的自我价值与尊严的肯定确认,对人格独立和人生理想的追求张扬,以自我情感为表现对象,以女性独特的情绪体验辐射外部世界,呈现个人心灵对生活熔解的秘密。

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1986年,出版《会唱歌的鸢尾花》 1992年,出版《始祖鸟》 1994年,出版《舒婷的诗》

创作变化:

舒婷前后期诗歌风格变化明显,题材上,理想、信念大题材转向生活化;语言、语体结构上,日常生活取代了古典诗词味,单一抒情转向日常语调的述说;意象上,由传统、密集型转向杂多疏散,社会性意象突出。

汪曾祺:

(1920~1997),江苏高邮县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 1943年,出版小说集《邂逅集》 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 1963年,出版儿童小说集《羊舍的夜晚》 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 1980年,发表《受戒》

1987年,出版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1993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汪曾祺文集》(共四卷,《小说卷》、《散文卷》、《文论卷》、《戏曲剧本卷》)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汪曾祺全集》(共八卷,《小说卷》、《散文卷》、《戏剧卷》、《其他卷》)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汪曾祺》(共五卷,《说戏》、《五味》、《谈师友》、《文与画》、《人间草木》)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岁寒三友》、《徙》等 散文集:《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

艺术小品集手稿:《羊舍一夕》、《汪曾祺:文与画》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创作变化:

汪曾棋的作品内容平实,文笔淡雅,寓哲理于自然,寓凄婉于幽默.于宁静淡泊、雅洁闲适而又不无奇崛的艺术风格中不断地超越和创新,给人以常读常新之感.而尤以独特的语言风格见长,语言简约、生动、传神.意味、情韵均在字里行间溢出,无法转换,难以明言.本文就其散淡典雅、含蓄蕴籍的语言加以阐释和评价.汪曾祺作品语言特色表现为:独特的口语化的语言。吸取古典文学的营养。突破诗歌、散文、小说的界限。重氛围渲染,表现健康的人性。形成了其具有独特韵味的文学语言。对于打破“文革”后那段冰冻期特有的话语禁忌,功不可没。这决定了汪曾祺作品无可置疑的文体学意义。

下载《济南的冬天》创作历程和创作艺术[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济南的冬天》创作历程和创作艺术[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品创作

    大拇指与食指甲:(唱)对面的同学看过来,看过来,我这里讲得很精彩。乙:(唱)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怎么也看不明白.甲: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同胞们!各位女同胞们,男同胞们,女不女男不男的同胞......

    创作感言

    创作感言 《我要找回自己》这一剧本,是由我组七人合力而成的作品。应属家庭伦理一类的剧本。主要是描述肖轶的感情生活。剧本分成六分,每人各写一段,再由陈旭同学完成整合工作......

    藏头诗创作范文大全

    最近经常有网友为自己寻求姓名藏头诗,在下也乘兴帮忙写了不少用网友姓名嵌字藏头的短诗和对联。但很多网友并不了解藏头诗联的基本要求和写作方法。主要是这方面并没有比较详......

    专题片创作

    专题片创作课个人创作阐述08编导班08523193袁红专)2010年11月2日1 ( 片名:血色绽放创作来源:腾讯新闻——全国多地血库告急;“血荒”创作价值:本片属于偏宣传性质的公益专题片,时效......

    童谣创作

    学具歌 铅笔盒 肚量大 学习用具排一起 学知识 学文化 铅笔钢笔作用大 小橡皮 真细心 知错能改不骄傲 长格尺 超精确 厘米分米不容差 春天,你真美。 春天,你真美。 你让冰河融......

    关于硬笔书法创作

    辅导三关于硬笔书法创作处在现代社会的每个人都会用到硬笔这一交际工具,硬笔以其实用方便而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从而形成了自己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硬笔书法是在这样的基......

    个人创作(范文模版)

    学习县领导在庆祝教师节会议上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大侯村小学董云飞 通过学习县委书记李志刚、县长王芃在教师节上的讲话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肩上所担负的深重责任,在以......

    创作背景

    《校园的早晨》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和音乐人高枫的作品。80年代曾经在我国校园内风靡一时,现在仍在传唱,最初是男女声手二重唱,后有多种版本出现。歌曲的旋律清新活泼、优美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