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对城管执法与不规范商业活动冲突的思考
大学毕业论文
题 目 对城管执法与不规范商业活动冲突的思考
目 录
一、城管执法与不规范商业活动群体的概述„„„„„„„„„
(一)城管执法的概述 „„„„„„„„„„„„„„„„
(二)不规范商业活动群体的概述 „„„„„„„„„„„
(三)城管执法与不规范商业活动群体冲突现状的原因„„„
(四)城管执法的作用和意义所在„„„„„„„„„„„„
二、解决城管与不规范商业活动群体之间冲突的对策与出路„„„
(一)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城管权力使用监督机制„„„
(二)建立健全社会福利保障体制,正确引导公众,相互理解加强法律法制宣传教育„„„„„„„„„„„
三、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一页第一页第一页第一页第三页第三页第三页第四页第四页第五页
对城管执法与不规范商业活动冲突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建设管理中城管执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城管执法人员与不规范商业群体的冲突也越来越显激烈,这都不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了不断深化和提高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水平,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一下城管执法人员与不规范商业群体冲突的现状和原因,以及深入解析城管执法和不规范商业群体各自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解决城管与不规范商业活动群体之间冲突的对策与出路。
关键词:城管执法 城管执法人员 不规范商业群体 冲突 一、城管执法与不规范商业活动群体的概述
(一)城管执法人员的概念
在理解城管执法人员这一概念时,我们首先要理解城管执法这一概念,“城管执法”一词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所指的在城市管理领域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16条规定:“国务院授权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其范围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市容环境卫生、非法建筑物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市政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交通管理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调整的城市管理领域的其他行政处罚权。”而城管执法人员就是在城市管理领域行使相 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执法人员。
(二)不规范商业活动群体的概述
在于城管人员的冲突中,不规范商业活动群体主要以活动摊贩为主和个体小商业主为主,这一问题是切实存在的也是难以解决的,这不但关系到我国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状况,也关系到这一群体的生活问题,不可能由政府一手操办,也无法任其自流;谈到这,就必须切实的去认识目前不规范流动摊贩的实际生存困难,足以了解和相互体谅,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对策,这是目前的出路和正确处理方式。城市中的流动摊贩主要有从农村流向城市的流动人口和少数城市下岗人员构成,多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
(三)城管执法与不规范商业活动群体冲突现状的原因
1、不规范商业群体中的主要摊贩群体的生活状况;
(1)生活贫困,需要承担较重的家庭责任
流动摊贩的家庭平均月收入为1500元左右,却要维持全家的基本生活。即使他们早出晚归的辛勤工作,依然难以改变贫穷的命运。事实上,这些劳动者是值得社会尊敬的,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谋生而不是等靠要他人或政府的“施舍”,他们也为自己的后代做出了榜样,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生存状况和命运。
(2)摊贩法制水平与文化水平低下
在我国,城市小商贩与市场个体户处于社会做底层的阶层,当然他们大多数是高中或者是初中毕业,更有甚者是大字不识一个,他们不懂法,他们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利益,如何赚钱,如何养家糊口,当他们某些做法违反了有关条文规定,而城管执法人员又在“秉公执法”时,他们却感觉自己的利益与生存空间被剥夺了,于是一拥而上,很容易引发群体性暴力事件。
(3)社会保障的缺失,生活无保障,生存风险大
其从业者只有极少数能领取到社会保障金和失业生活补助金,一般家庭规模为5人,如果仅靠这份保障是无法维持家庭的基本生存。极大多数的流动摊贩从未享受过任何社会保障,从此不知道社会保障为何物,当然也从未敢奢想过能享受社会保障,从此不难看出流动摊主及其家庭的生存风险极大。虽然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给大多数的公民到来了福祉,流动摊主在内的弱势群体却没能享有,生产风险主要由个人和家庭承担。
这样长期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对社会保障体系和政府的长期不满以及对生活失望的长期累计,任何一点导火线就能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性暴力事件,城管执法人员恰巧成为了他们不满情绪的发泄对象。
2、城管执法人员及政府执法方式的问题(1)城管执法程序不规范,缺乏权利监管机制
行政执法程序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所应遵守的程序。其基本原则包括如下:
1、执法程序法定原则。
2、执法程序公开原则。
3、执法程序公正原则。
4、执法程序参与原则。
5、执法程序效率原则。城管执法人员是代表政府的,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然而在城管执法过程中,尤其是影响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时,很多情况下并没有遵循法定的程序。在行政处罚案件中存在程序违法,徇私枉法人为剥夺当事人权利的现象时常发生,如没收商品不开罚单,不说明情况,执法方式简单粗暴,甚者动用暴力将执法对象的商品损毁,对当事人实施暴力殴打驱赶等,都严重损害了城管队伍的社会形象。
“程序、效率、法制三者是相统一的,有程序的效率,才是有保障的效率,才能实现有效率的法制。”城管执法是对政府严格执法程序的考验,在权与利的考究过程中,如何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也是在考验一名执法人员的法制素质水平。但要切实的防止这种违法执法程序现象,那就不然需要建立起严格的行政权力监督机制,限制城管的职责和防止权力的任意扩张。
(四)城管执法的作用和意义所在
城市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城管执法部门肩负着城市管理的重要职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是顺应市场要求的需要而进行的,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城市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自从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和城管执法体系全面推行建立实施以来,在我国城市管理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其地位也日益显出其重要性。已经成为我国建立新的法律运行机制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我国现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虽然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实际的问题和冲突,但是却难以否认城管城市建设制度的贡献及其巨大建设意义。
二、解决城管与不规范商业活动群体之间冲突的对策与出路
(一)完善法律规范,建立完善的城管权力使用监督机制
西方法学家、思想家认为“一切有权利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相关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有权在手,在利益的诱惑下,就容易滋生腐败,导致权力的滥用,“所以权力都必须通过法律赋予,否则行政机关不得享有和行驶任何权利,与此同时,任何权利都必须通过法来制约和控制。”所以就必须要建立起相应的权力监督制衡机制。
可是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一部系统关于城管执法的专门法规,现在城管执法的依据仅是《行政处罚法》中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城管执法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明显不足,城管执法主体在执法过程中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它不仅要在执法中面对当事人和公众的质疑,而且在于其他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处于“弱势地位”。同时,也没有法律对城管执法人员的权利义务、法定职责以及履职范围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城管执法的范围不断扩张,从市容环境到工商管理,从城市节水到公安交通,都有涉及。此外,缺少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得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被城管执法者任意使用,这就使城管执法方式简单化、粗暴化,增大了城管暴力执法发生的几率。
而现实中往往存在着不依据法律授权的目的行事,即所谓的目的不适当,即“具体裁量决定所追求的目的不是法律授权的目的”。
其危害性具体表现如下:第一,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由于处理问题时不依照法律授权的目的行事,往往带有个人色彩,其执法的权威性往往引起群众的怀疑,更别说执法效力了。同时,权力的滥用也会导致被执法对象人身权,财产权的破坏。很有可能造成“因为社会公共利益执法却导致社会公共利益破坏”的现实状况。
具体的对策和要求:
1、完善有关法律体制与监管机制;对城管制定详细的法律条文,分配明确的机构与编制,做到执法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出现问题有相关监管部门及时调查与问责。对城管执法人员的权利义务、法定职责以及履职范围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
2、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全面改善城管执法人员的选拔机制,对执法人员进行系统的法定培训,努力改善行政执法方式,努力服务于民、构建和谐城区、和谐社会。
(二)建立健全社会福利保障体制,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正确引导公众,相互理解;
1、建立健全社会法律保障体制;对城市不规范商贩加强法制宣传与教育。对小商贩下发有关条文与营业资格证明,并且划定营业活动范围,并定期派代表深入底层与不规范商贩沟通意见,互相理解。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任何时候都要树立亲民、利民、安民、富民的理念,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做到法为民所执、利为民所谋。
2、大众媒体认清事实客观评价,正确引导公众;城市管理谋求合作共治,单纯依靠一个政府部门是管不好的,可以借助第三方力量;近年来发生的有关城管的冲突事件,大多起因于执法现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由此也不断引发“民意”对城管执法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质疑,通过引入市场机制,随着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加人性化与专业化的公共服务成为一种趋势。
3、加强思想宣传教育,强化法制法律意识,不过在发生矛盾冲突时提高思想意识,相互理解,适当使用柔性执法方式;柔性执法是一种“理性、和平、文明、规范”的执法,适度减少执法的强制力、扩大教育量、缩小对立面,有助于实现建立一个和谐的城市生活环境。
三、小结
在我国现代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建设管理中城管执法环节虽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城管执法人员与不规范商业群体存在着切实的现实的冲突,这不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了不断深化和提高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水平,这就必须同时要求多方的共同努力,不仅需要国家行政法制体系来讲最重要的是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完善的城管权力使用监督机制;而且对社会保障体系来讲需要建立健全社会福利保障体制,切实服务与民众,认清两者之间的切实关系;对于社会舆论来说,需要正确引导公众,从大局着眼,客观评价;对于不规范商业群体来说,需要不断加强法律法规意识,更要有大局意识,冲突双方需要相互理解。
城管职能部门对城市管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建设作用,它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对于城管在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或许我们可以采取用柔性执法的方式去解决,这就需要执法队伍和执法人员要有“人本思想”,围绕以人为本、和谐理念,探索城管柔性执法的具体方式的应用,从而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城管的执法在未来的城市中将会发挥日趋重要的作用,虽然说当今舆论对城管执法的负面评价占主要,但是相信,随着各界对城管执法的关注,以及城管立法的完善和城管本身体制的改革,将会使处于起步阶段的城管执法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构建和谐街道,和谐城市,服务于民。
参考文献
【1】秦甫著:《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版,第31页
【2】梁彩虹著:《行政争议法律援助—城管》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3】李瑾,国内外摊贩经济管理研究综述(上)上海市容 2007年第一版 【4】黄贤宏著:《行政法与行政程序》,载《江汉论坛》,1999年第7期,第19页
【5】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张雁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4页
【6】《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64页
【7】姜明安著:《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法律控制》,载于《法学研究》,1993年第1期
【8】余凌云著:《行政自由裁量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6页
第二篇:从“城管与小商贩”冲突浅析城管执法
从“城管与小商贩”冲突浅析城管执法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演进,城市人口剧增的今天,城管执法机构在城市美化方面做出的贡献是举足轻重的,城管人员这个被人们熟知的执法者在其中起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然而,流动小商贩这种经营模式严重影响着城市建设、城市环境卫生和城市形象,城市执法者与小商贩之间的矛盾冲突常常导致暴力执法与暴力抗法。通过“城管与小商贩”冲突映射城管执法部门与执法相对人的矛盾,进而探讨城管执法的现实困境与其根源,并从中寻求解决措施。关键词:城管执法、矛盾冲突、现实困境、对策 一:城管与小商贩:
《印度媒体》认为城管的主要任务就是驱赶街头无照商贩,以及检查各类许可证①。如今常见的城管,是指综合执法权改革下产生的城市管理领域的综合执法部门,其名称以及组织也因地而异。有的地方叫综合执法局,有的地方称为城管监察支队。
小商贩指的是:由于文化水平较低、欠缺一定的职业技能,又无支付高昂固定商铺的能力,故只能从事诸如摆地摊、卖杂货、擦皮鞋、用小推车买早点等技术含量很低的职业,也没有工商营业执照的人。
2009年5月16日,沈阳小贩夏俊峰刺死城管两名,重伤一人;2012年1月9日,广州城管殴打刘武秀夫妇,致受害人左手无名指骨折;2013年7月17日,湖南莲塘村瓜农两口子卖西瓜,丈夫被临武城管暴力执法打死。等等一系列事件都活生生地证明了“城管与小商贩”冲突的不断升温。与小商贩“打交道”成为城管的“家常便饭”,躲避城管的追赶似乎也变成小商贩的本能反应。应当注意的是。城管与小商贩的问题仅是城管执法部门与执法相对人问题的冰山一角,但它也反应出城管执法的现实困境。二:城管执法的困境及其原因:
城管执法,起源于1996年10月1日生效的《行政处罚法》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它把原来分属于环保、环卫、规划、工商等职能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分割出来,以履行城市管理中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职责,完全对违反城市管理法规的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维护城市管理秩序的任务②。
城管执法实行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都给予了较高评价。但是,管理执法仍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困境:一方面,城管执法因多是针对执法相对人的违章违法行为,执法手段以处罚为主,这直接损害了执法相对人的利益,因而他们抗法甚至是暴力抗法,公众处于同情弱者的心理,也对城管执法不部门不满;另一方面,城管执法部门面对执法相对人的抗法甚至暴力抗法,有时又不得不野蛮执法。因此,在我国城管执法领域出现了执法“失灵”。追本溯源,城管执法陷入执法“失灵”困境的原因在于:
1直接原因:城管执法主体不文明执法行为。
①.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M-6YO7KlOMbFl_8eHU4bjXOH2jgxYykHPmpYvNeBjOZuOtp7AaiOzaFTdU6kbYq ②李亚丹.浅析城管与小商贩冲突的根源及解决之道[A].成都: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2010年
不文明的执法现象主要在于执行主体在执法过程中作风粗暴,滥用职权,随意罚款。有些往往采取过激行为,甚至无视法律法规对执法相对人进行不正规的体罚、打压。这严重损害了城管执法队伍的整体形象,激发了城管执法主体与相对人的矛盾。
2客观原因:城管执法的工作性质及环境。
城管执法的工作性质及现实环境决定了城管执法不可避免地处于诸多矛盾的风口浪尖,一方面作为执法方的政府部门确实有权利和责任对城市管理中的违章违法行为进行管理和处罚;另一方面作为执法的相对人确实有许多是迫于生计而不得不从事违法行为,其从事的工作都是市民日常生活中非常需要的。正是如此,城管执法很容易不被理解,再加上城管执法相对人的来源,社会背景,文化程度各方面错综复杂,也就决定了执法的难度。正如毛寿龙先生所言:小商小贩保住了“饭碗”,城管人员就会丢了“饭碗”,反过来城管队员端稳了“饭碗”,小商贩的生存就面临着困难③。
3重要原因:法律依据不足
一方面,执法相对人缺乏基本的法制意识与理念,他们认为自己只是在谋生,而其谋生手段不可能是违法行为,通常也没有意识到其行为影响城市的市容市貌; 另一方面,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关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专门法规,城管执法的法律依据仅仅是《行政处罚法》中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城管执法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明显不足,从而使城管执法人员的执法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进而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不仅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更是直接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三:城管执法的对策:
1完善执法体制,建立健全城管执法的法律法规体系,(1)通过立法明确城管执法的法律地位和执法依据,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转变执法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执法理念,(2)统一执法部门的名称、执法标志和服装,使城管执法队伍统一化、正规化、规范化;
(3)建立健全管制法问责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从而使各地城管执法机关明确其职责以及违反法定职责而应承担的法律之人,做到真正权责统一,加强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依法治市的顺利推进。2城管执法人员应当:
(1)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素质,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活动,(2)强加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技巧。执法过程要言谈举止温明明,心态平和,尊重他人,执法方式要以教育劝导为主
(3)加强考核监督,建立奖惩机制,实行内部定期考核,奖罚分明,以提高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3改善城管执法环境:
目前公民对于城管执法工作主要持不理解、冷漠、甚至指责的态度。要推动城管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护城市的环境秩序,需要靠广东市民的积极参与(1)小商贩应当树立正确的观念,在城管执法过程中积极配合,避免出现为了维护自己违法的行为而伤害彼此的行为,提高对城管工作职责的认识,③舒胜祥.城管与小贩的“饭碗之争”[EB/OL].2006-08-23 尽量做到如果事情能够用沟通来解决,就不动手动拳头。(2)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城管执法宣传,比如设立城管执法宣传栏,让广大市民群众认识和理解城管执法工作的职责和根本目的,慢慢改变公民把城管执法人员视为欺压老百姓的打砸抢土匪的观念,(3)建立与媒体互动宣传机制,树立良好的城管形象。应当与媒体建立长期的宣传互动,普及城管知识,即使报道城管信息动态,宣传城管事迹,从而树立良好的城管形象。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行政立法,行政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订、城管执法方式的创新、城管执法制度的健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是,我们的也应该看到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如城管与商贩之博弈困境,城管执法的困境严重制约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深刻剖析了导致困境的多种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随着新时代的进步和全社会的不断努力,我国的城管执法工作一定能突破重围,迎来更加规范标准专业的美好明天。参考文献:
[1]李亚丹.浅析城管与小商贩冲突的根源及解决之道[A].成都: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2010 [2]舒胜祥.城管与小贩的“饭碗之争”[EB/OL].2006-08-23 [3]张玉磊.我国城管执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A].山东:山东行政学院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7:1-3 [4]李慧.我国城管执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3:40-43
第三篇:对城管规范执法的几点思考Microsoft Word 文档
对城管规范执法的几点思考
---龙泉执法队
行政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环节。行政执法的水平,客观地反映了依法行政的程度。执法队员按照法定程序规范执法,为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有序开展开创了新的篇章。在规范执法方面取得以下一些经验:(1)规范了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规范执法是依法执法的重要环节与基础。做到有法可依,有力地树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权威与尊严。(2)行政处罚的程序与文书制作要规范。对行政处罚的简易与一般程序、调查取证等相关的工作都要规范,有力地保证了行政执法的公正性。(3)规范处理罚没物品制度。(4)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要规范,在办案过程中,对违法行为作出处罚的要严格依照自由裁量权。(5)要个遵守城管监察系统“五条禁令、八不准”等铁规铁纪,做到文明执法、规范执法避免与相对人直接发生冲突。
二、目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开展集中行政处罚权以来,没有出现较大暴力抗法、违法执法的案件。这与我局行政执法系统多年以来,加快制度建设,强化对广大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与监管力度是密切相关的。没有发现违法执法的案件,并不能由此推断行政执法工作没有问题。结合行政处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情况。经过整理分析,城市管理执法还有以下一些问题:
(一)法规与制度建设不能给予行政执法提供有利的支撑
作为一个行政执法机关,要合法有效地对城市管理进行行政执法,必须做到证据确实充分、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这是一个合法的行政执法案件必须符合这样三个基本条件。要做好一个行政执法案件,要达到这三个基本条件,没有完善的法律与制度作为支撑是难以实现的。虽然行政执法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一些相关的法律与法规作为基础。但是,这些法律与法规也有一些缺陷:首先,有些法律与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如我国的行政处罚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为了照顾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所以,很多的规范制定得比较模糊与原则,其中的一些规范如行政处罚文书的送达、调查取证问题等。其次,立法的质量仍然不容乐观,在有的一些法律之中,法律概念与用语不够规范,或者在某一法律规范的规定不够细密,甚至出现一些明显的漏洞。最后,就是立法的交叉与重复现象也是比较严重的,给执法人员有效的适用法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执法人员的执法技巧不高、态度与意识不好
广大行政执法人员的态度与技巧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与形象,行政执法机关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行政执法机关是党和政府的一面镜子。因为行政执法机关是一个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部门。诚然,大多数的行政执法人员能够牢记“立党为公,执法为民,为民执法”的宗旨。但是,只要在某一个执法队有一个或二个执法队员的态度粗暴,生硬,对该执法队、对该局乃至整个执法系统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一次不公正的执法对社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力要远远胜于十次文明与严格执法对社会的正面影响力。执法队员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态度粗暴、语言不规范。一句礼貌的问候语能让相对人与你平静的交流,一个规范的敬礼动作能使瞪圆眼睛者怒色平和。耐心的劝导能使得相对人知错而改。(2)执法技巧不高。执法技巧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在日常的行政执法过程中稳妥而合理地处理各类违法行为的能力的体现。很多执法人员在日常的执法当中更多的是应付检查考核,完成每一个月的案件指标,多采用“运动式”“游击战式”的方式进行。很少去探讨与分析城市管理的长效执法机制。同时,各个区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在对中队与队员的考核过程中,只是采用传统的检查扣分的方式。过分强调案件的数量,为了完成上级的案件数量,执法人员在进行行政执法的时候,过分的追求案件的数量,而忽略了行政处罚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要教育违法相对人。如果行政处罚就是为了处罚而处罚就失去了国家通过立法设立行政处罚的意义。诚然,为了调动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行政执法的积极性,必要的考核机制是完全需要的。关键是如何在给执法人员一定案件的指标的同时,更好的对他们的执法行为进行规范,使得他们不会背离行政处罚的目的与基本原则。另外,作为一个城市的基层执法机关,在做好执法监督的同时,更要对执法中的一些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努力找出问题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这样机械执法的效果不仅不好。情节严重,可能还会影响干群关系。
(三)堵疏不平衡
所谓行政执法的堵是指执法机关与行政执法人员对有一些行政违法行为给予坚决的取缔,或者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以便彻底根除这种违法行为。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当中,最典型的堵的执法方法就是很多中队在一天的早、中、晚进行的集中整治活动。这种集中整治的方法有力地打击了违法者的嚣张气焰。但是,这种方法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1)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完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既然市场有擦皮靴的需求,作为市场经济管理者与监管者的政府,更多的应该是思考如何去规范管理,引导监督,而不是取缔。否则,容易导致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会影响一个地方的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2)难以达到一种长效管理机制,因为这种堵的执法方式就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3)不符合我们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现阶段我区正处在一个经济转型期,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大开发、大建设期间,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很多问题涉及到低端人群的生存和百姓日常生活需求的问题,所以,只有通过开办一些临时市场、增加便民服务设施等疏的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与制度建设
要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规范,首先是要对我们执法依据的法律规范的规范。另外一个就是有关制度的建设问题。制度建设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第一是有关法律文书的制作。行政处罚案件的法律文书是行政处罚案件的载体和行政处罚是否公正的反映,也是一个案件是否合乎程序的重要标志。为此,行政处罚案件法律文书的制作在规范行政执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就是部门的沟通、协调与信息共享制度的建设问题。执法机关与相关主管部门之间形成不了快速、迅捷的信息沟通渠道。应当建立部门之间的信息与资源共享制度,审批、管理、执法一条心,管理与审批部门在管理与审批中的信息与发现的问题应该及时地告之执法部门,加强事先的沟通。建立违法行为的反馈制度,加强事后监管。执法部门在执法的过程中对管理与审批部门的告之事项处理情况也要及时回复,对其中涉及管理与审批部门的事项也有免费与及时的告之义务。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联席会议,共同探讨一些难点、热点以及有争议的问题。
第三,就是如何对现行的考核机制进行完善。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一个既调动执法人员的执法积极性,有能保障执法规范的考核机制。让他们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也更多体现执法人性化。
(二)堵疏结合、以疏为主
违反行为的存在,有一些确实是实现百姓的生活需要,现行我区的基础设施的配置建设已经落后于经济的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很多的新建社区,周边各类配套服务设施不全,由于城市规划没有到位的问题,滋生出了许多违法行为,如何根据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不是一味地进行处罚。应按照“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不影响群众生活”的原则,协同有关部门进行综合治理。如何采用以疏为主,堵疏结合的战略,一般地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区分行业、分别对待的原则。这样既符合市场的需要,也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应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2、区分区域与地点的原则。对交通流量大的主要大街、人流密集区、城市窗口等一些重点区域的应该主要采用取缔等堵的方式。而对背街小巷等非重点区域有一些确实是人民群众生活所必须的行业,可以进行适当的规范,采用疏的规范引导的方式。
(三)加强教育与培训
要进行规范执法,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对执法人员的规范。加强对广大行政执法人员文明执法、严格执法、规范执法的教育,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观念。
(1)党性与政治理论教育。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对行政执法的影响是显然的。执法人员的品行对社会具有表率作用,“民以吏为师”,“身不正而令不从”,如果执法人员的品行不佳,会给违法分子提供一个施放“糖衣炮弹”,将其击倒和拉下水的机会。严重的会把腐败分子变成他们违法行为的“保护伞”。敏锐的政治鉴别力是行政执法的一个方向盘。所以,要让执法人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党和政府出台的一些重要的文件与政策。使他们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把我们的队伍建设成为能够经得起各种困难与风险考验的具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使得全体行政执法人员始终保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去搞好行政执法工作。
(2)法律知识、法律意识与执法技能、技巧的培训。作为一个专业性质的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与执法技能、技巧对行政执法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行政执法人员,其法律知识的深浅高低直接决定着执法的质量,这应该是没有疑义的。至于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与执法技能与技巧对执法的影响不是那么明显,但是,他的影响却是存在的,有时是关键性与决定性的。法律适用不是简单地、对号入座地将法条适用于立法者事先设计要的某种确定的情境的活动,法律的适用完全是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劳动。必须让行政执法人员及时了解与掌握有关的法律精神与立法意图,以便保持行政执法的公正性与严肃性。同时,对我市与其他城市在行政执法中探索出来的一些好的执法技巧与方法、经验进行推广学习。最后,就是用行政执法当中出现的一些违法执法、暴力执法的案件,对执法人员进行警示教育,让他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慎重使用好手中的权力。所以,要进行规范执法,无疑必须下力气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与执法技能、技巧。要从理论与技巧、正面与反面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与技能、技巧培训。只要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与依法行政的能力不断的提高,我们整个队伍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也就不断的提升。
(3)学习心理学知识。违法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新兴的学科。简单地说就是对违法者的违法心理与动机进行研究,了解违法者违法的动机与心理,以便采用适度的心理攻势,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行政执法。执法者要规范执法,掌握违法者违法的心理与动机是必不可少的。缺乏心理学的知识应该说是我们国家行政执法机关的一个普遍现象。同时,行政执法人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他们对公安、城管等一线执法的人员要定期与不定期的心理健康的矫正工作。因为执法者工作的对象是违法者,社会的阴暗面。如果一个执法者的心理健康没有受到国家与政府的关注。长期下去,有一些执法者的心理是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全国各地出现的一些违法执法与暴力执法的事件。并不能简单的归结为执法者的法律意识与党性观念不强,与执法人员的心理健康是密切相关的。作为一个合格的执法者,不仅要掌握违法者的违法心理与动机,更重要的是自身要有一个很好的应对违法者的心理素质。所以,非常需要有关的部门与领导关注这项工作。
(四)扩大宣传
行政执法的根本目的就是对社会进行规范化管理,教育违法相对人和普通公民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与规章。把行政执法的要求化为公民的日常的自觉行动。我们的行政执法的工作群众支持力不足与我们的宣传力度不够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以下的一些宣传方式:
1、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功能。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具有典型教育的案件,可以通知有关的电视或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现场的采访报道,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其次,可以在电视、报纸或广播电台开设一个城市管理执法专栏。定期通过问答式或解答方式、求助热线、典型案件的剖析等,向广大市民宣传有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与规章。
2、合理利用社区、学校等组织的资源。可以广泛动员行政执法人员进入社区与学校,密切行政执法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寓教于罚。根据行政处罚法第23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处罚的时,应当责令限期改正。处罚是手段,教育是目的。行政执法机关不能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就放任不管。否则,进行再多的行政处罚也没有任何意义。执法人员应该非常巧妙地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的过程中要有效地进行教育,不仅要教育违法当事人,还要对普通的公民进行教育,要以违法当事人的行为戒。当然,这就需要行政执法人员在进行行政执法的时候,要多动脑子、勤于思考、具备高超的行政执法技巧,耐心、细心、恒心地去作好行政执法工作。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可以拿出一些寓教于罚的典型案件出来进行宣传。
第四篇:对城管暴力执法的思考
对城管暴力执法的思考
7月以来,连续发生的湖南和哈尔滨两起城管暴力执法事件,再次引发网民对城管执法的强烈关注和热议。这是继今年5月延安城管“踩头”事件后再次发生的恶性暴力执法事件。
据媒体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3月以来,经媒体公开报道的城管暴力执法事件多达17起:
3月6日,广州海珠区赤岗街道城管执法人员在巡查时发现,1名妇女占道摆卖番石榴,后与该名妇女发生肢体冲突;3月22日,云南昭通城管将盲人乞讨者打伤并丢入水池,在网络上引发巨大争议。5月28日,四川德阳城管执法人员与一摊贩发生冲突,1名摊贩亲属和1名城管执法人员受轻伤;5月31日,延安一名男城管双脚跳起猛踩市民的头,还有一名女城管大喊“爆他头”,引发公众广泛关注。进入7月以来,城管暴力执法事件更是频频发生。
有人对城管暴力执法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及法律意识不够强;市民的文明素质不高;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管理机制不健全等。
我个人认为,上述原因只是表面的,更深层的原因还是在制度上和体制上。
一、城管执法的定位
城管执法,是对城市管理进行的综合性行政执法。城管执法的主体是政府下设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管局的设立,是根据国务院国发(2002)1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应作为本级政府直接领导的一个独立的行政执法部门,依法独立履行规定的职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城管执法的依据是1996年颁布的《行政处罚法》以及各城市颁布的地方性法规。执法的范围,主要是城市管理领域的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管理(无证违法建设处罚)、道路交通秩序(例如处罚摊贩违法占路)、工商行政管理(无照经营处罚)、市政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环境保护管理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调整的城市管理领域的其他行政处罚权。
从国务院的文件规定可以看出,城管局是本级政府直接领导的独立行政执法部门,根据法律或国务院的授权,对城市管理领域的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执法。
二、城管执法的定位与现实管理的越位
突出的表现就是将城管等同于城市管理。
有人将城管职能概括为“7+X”。在一些城市,这个“X”就是“无底洞”,什么都可以让城管干。比如一些地方将公用事业管理、城市节水管理、停车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含拆迁工地管理)、城市河湖管理、黑车、黑导游管理等方面都纳入了城管执法范围。
从上述职能看,城管的范围几乎涵盖了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包罗万象。很多时候,城管成了政府的马前卒,哪里有需要,城管就到哪里去。如参与政府征地拆迁、突发群体性事件现场维稳等。
从城管执法的现实看,城管已成为城市管理的主体。应该说,一级政府才是城市管理的主体,但一些地方政府把很多本不属于城管的事项交给了城管,对于这些事项,有的既没有明确的授权,也没有严格的限权,导致执法的随意性、无序性和选择性。这也是城管部门与被管理对象之间产生矛盾、发生冲突的原因之所在。
三、城管与其他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不够遭遇执法尴尬
应该说,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设置,不仅仅是为了加强各专业执法之间的协调和整合,加强执行效率,同时也是为了将城市管理各专业领域的决策与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分离,加强相互的监督。
而实际情况是,由于城市管理部门之间的搏弈,综合行政执法的制度优势往往很难实现,经常是各部门将管不好、不好管的、面对弱势群体的让城管来管,如街头游商(有店面的归工商管理部门)、违章建筑(有执照的归规划部门)等等,而较易规范的则留在本部门。因此,很多时候城管也成了各类社会矛盾聚集的焦点。
一方面,政府将很多事项交由城管去管,同时又忽视了城管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衔接配合,其他职能部门则存在消极管理或推诿扯皮的情况;另一方面,当城管涉及的管理面太宽,损害了其他职能部门的权益时,又会遭到其他职能部门的强烈反对。
行内人士认为,看起来,城管的权力很大,实际上,经常遭遇执法尴尬。“城管执法的尴尬,是传统社会管理方式在具体事务上的现实反映。这些尴尬不仅仅属于城管,同样也是政府面临的尴尬,是创新社会管理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湖南省长沙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局长肖雄飞说,走出尴尬,无论城管、还是百姓,抑或是职能部门、党委政府,都要有一份责任,有一份担当。
四、构建“大城管”体系以适应现代城市管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单靠城管难以独自支撑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城市管理离不开职能部门的相互配合,必须积极构建“大城管”体系,以适应现代城市管理需要。
所谓“大城管”,是指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由政府、企业、公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依靠现代化的数字技
②
单位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一方面,按照城市管理要求,加强企事业单位自身建设和完善功能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宣传和发动他们积极配合城市管理和协助执法。
4、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构建数学化城市管理平台。城市管理工作日益复杂艰巨,传统的城市管理手段难以适应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必须依靠科技手段来支撑。要借鉴国内外比较成熟的现代城市管理经验,搭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按照“统一接入、分布受理、分级处理、监管分离”的要求,建成以公共设施管理和市容秩序管理为基本内容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可以灵活扩展满足多级多部门共享应用,从根本上解决城管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实时性问题,实现从传统粗放、单
一、突击的管理向现代精确、互动、长效的管理转变。
(四川省阆中市人民检察院陈鉴)
①中国新闻网:《中国城管频遭执法尴尬 折射部分职能部门不作为》,2013年07月17日;
②王祖强、应武波:《探索“大城管”模式提升城市管理品质》,《城市管理与科技》,2009年第6期。
第五篇:城管论文:对城管执法工作存在问题的思考措施
城管论文:对城管执法工作存在问题的思考措施
对城管执法工作存在问题的思考措施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与广大市民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在服务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城管执法工作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存在的矛盾和困难也呈上升趋势。这些问题,都是社会转型时期不可避免出现的问题,是新时期形势下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积极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在适应城市的发展方面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有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一)齐抓共管机制尚未形成。
1、综合整治靠突击。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在城市创建的目标下,遇有重大活动时,往往习惯用“运动式”的方法搞城市管理,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力量进行突击整治,短期内能取得立杆见影的效果。这期间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推诿扯皮少,市领导及相关单位也大力支持,一旦阶段性创建任务完成,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揽机构来组织落实长效管理,形成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局面。
2、基层政府管理城市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城市管理点多面广,尤其在现场、现行方面,管理重心太高,往往出现“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作为城市管理主要责任人之一的区(街办)、社区、城中村(组),没有管理城市的具体责任和压力,因而不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投入到基层城市管理工作中,致使管理脱节、断链,城市管理网络不健全。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很多违章占道现象背后,都有街办、村组、驻街单位的背景。如我市某街道办事处和村组的干部,有的还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了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带头违规“种房”、违章占道经营,甚至带头向政府提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有关部门查处时,他们一面以照顾困难名义为违章者说情开脱,私下又支持违章者与职能部门对抗,使城市管理工作处于十分尴尬的位置。
(二)执法难度大。
1、执法手段单一。根据《行政处罚法》和部分行政法规的规定,违章者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可以依法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从我国目前法律、法规的规定来看,具有上述行政强制措施权的只能由法律设定,而且只有司法机关和工商、税务、海关等少数行政机关可以实施。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了各类行政处罚,但对违章者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后续监管措施,没有赋予城管行政执法部门任何有效手段。
某年5月26日,某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在审议《某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建议表决稿)》时,专门就是否取消有关“暂扣物品”的相关条款进行单项表决,最终删除了建议表决稿中“可以暂扣其经营的物品和装盛器具”内容;而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仅设置了实施罚款和责令清理、改正的行政处罚措施。
现实的执法情况是,违章者对执法人员的管理根本就不理睬,罚款没钱,责令清理、改正我不干。执法人员没有什么办法强制其交罚款或强制其清理,也不能暂时限制其自由带回机关处理。这样一来,除了做工作之外,根本就没有任何办法加以管理。
2、执法效果不佳。目前,我市违反市容环境、秩序的违法行为出现以下特点。第一,普遍性。违法违章现象大量存在,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征。第二,动态性。表现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性质上的不确定,没有规律可以掌握,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第三,反复性。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违法行为呈现出多发性、反复性和经常性,被纠正或教育后,又重新开始,始终得不到彻底解决。这些情况,使得我们的执法人员穷与应付,疲于奔命。
3、执法人员安全无保障。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对执法人员的教育,要求执法人员决不能与群众发生冲突,决不允许发生打架等暴力事件,起到了较好效果。但是,不法商贩、“钉子户”暴力抗法事件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以来,我市就发生情节严重的暴力抗法15起。实际上全省乃至全国各大中城市和鄂州市的情况大同小异,甚至更严重。由于城管执法机关自身缺乏强有力的强制手段,发生暴力抗法时,只能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由于多种原因,一般都是按普通民事纠纷处理,很多都不了了之。在实践中,一些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遭受威胁,有的甚至殃及家庭;有的受伤的队员几乎都没有得到任何赔偿,给其身心带来了极大创伤,造成在日常执法过程产生了畏难情绪,而违法行为者却越来越目无法纪,无视执法人员,从而形成了“加大执法力度,就造成暴力抗法,一暴力抗法执法人员就松懈,一松懈就乱,一乱就紧”的怪圈。这种情况下,城管执法人员只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不出事,执法效果可想而知。
(三)执法环境差。
1、违章行为当事人认识上有误区。他们没有意识到城市管理法规也是行政法规体系的组成内容,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一样,违反了要承担法律责任。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中碰到最多的申辩理由是:“我又不偷不抢,在街边摆东西谋生,犯什么法!”他们在内心深处没有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导致不主动配合执法,有时纠缠、拒绝、阻碍甚至少数“钉子户”暴力抗法的事件不断发生。
2、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不理解。部分市民对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不理解,不配合。当执法人员对违法行为实施必要的处罚时,经常有一大帮围观群众,出于“ 同情弱者”的简单心理,乱“打抱不平”,乱起哄,喝倒彩,甚至还指责执法人员欺侮老百姓,彻底否定城管执法人员的执法行动,助长了违法行为人的底气,形成了不利于城管执法的社会氛围。给城管执法部门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3、市民的整体文明素质不高。一些市民的环境卫生习惯较差,社会公德意识薄弱,讲文明、树新风的观念还十分淡薄。一些干部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不高,不少人只抱怨不参与,只指责不自责,袖手旁观而不身体力行。
二、对策建议
(一)积极探索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1、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有必要按照“统一指挥,条块结合,部门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成立政府的非常设机构——城市管理委员会,具有更广泛的包容性、协调性和动员性,是创建指挥部的常态化。由市长担任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委员。在区、街道两级参照市模式,街道城管委还吸收驻街较大单位分管负责人参加。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市、区城管局和街道城管科。委员会虚实结合,通过相应的规定,厘清各方面城市管理职责,将部门之间、行业之间、条块之间、上下之间与城市管理相关的横向关系全面贯通;制定城市管理的目标计划,决策城市管理中带共性的重大问题,协调推进城市管理法规的覆盖范围;指导督促相关部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工作案件移交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运作高效、配合密切的城管执法联动机制,从宏观上、源头上解决城管执法职责不明、配合不好、保障不力的问题,为“大城管”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
2、组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网络”的模式,以及“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区街负责,交叉任职,双重领导”的原则,市级设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与市城市管理局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相对集中城市管理领域的行政处罚权,归并相关行政管理职能,使之具有统筹全市城市管理和执法的能力。
3、发挥街道、社区基层城市管理的重要作用。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推进城市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明确城区各街道办事处为城市管理的主要责任单位,促使他们将工作的重心放在日常城市管理上来,负责本辖区城市管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社区(居委会)、城中村村委会在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组建工作专班,切实负责本辖区的日常城市管理工作。各驻街单位也应按照确定的范围和职责,承担相应的城市管理任务。同时,将城市管理的责任履行情况,纳入各区、街办和市直各部门的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发挥“人民城市人民管”的作用。
(二)建立执法保障机制。借鉴长沙、宜春等城市做法,在公安局内整合成立城市管理警察支队,专门配合支持城管执法。其主要任务是把维护治安秩序与预防和处理暴力抗法结合进行,他们并不直接参与日常的城管执法,而是根据执法需要,派警察跟随执法,发生暴力抗法时,由警察根据情况或当场处理,或带离现场,或依法采取其他强制措施,以有效制止暴力抗法事件发生,震慑违法者,既提高执法效率,保障文明执法的效果,同时又能保证经营户平等竞争,守法经营。在审判工作方面,城管执法机关有不少需要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能否迅速有效的执行,直接关系行政处罚的权威与效果。同时,随着城管执法工作的加强,所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也呈上升之势,这些都需要法院的支持。可以建立一个协调机构,法院行政庭、执行局为主,统筹安排,简化手续,加强城管执法案件的强制执行力度,并对城管执法机关进行执法指导,减少因执法行为不规范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保障城管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坚持疏堵结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需求必然有供给,像修鞋,修自行车、缝补衣服、卖早点等,很难根本杜绝。从事此类经营活动的人员和接受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进城务工农民、下岗工人和收入不高的普通市民。这就要求管理者要从现阶段城市发展水平及人们的经济状况出发,研究疏堵结合的长效管理办法。可采取“三不”和“三分”的原则来处理,即在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不影响群众生活秩序和治安的前提下,区分行业,区分区域和地点,区分时间进行规范管理和疏导。
1、区分行业:如将修鞋、擦鞋、修自行车、缝补衣服等群众生活需要的服务项目,开展“送市场、送方便”等活动,纳入社区服务体系,由社区进行管理。对非法食品加工设摊,占道卖盒饭等则坚取缔。
2、区分区域和地点:如在人口众多,农贸市场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的地方,由街道利用空置土地设置临时性的农贸市场,引导游动摊贩进场经营。在小区里适当设置一些小型公共广告栏,疏导小广告,减少管理工作量。
3、区分时间:针对早点、夜市等饮食摊群卫生状况差、出摊占道、油烟噪音扰民等问题,我们正在研究疏导管理的办法,按照统一开市、闭市时间等“8个统一”的要求,对城区早点、夜市进行定点规范,既可兼顾困难群众就业需求,方便市民生活,又可缓解执法人员与个体经营者的矛盾。
(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一个国家法律化程度不仅取决于依法执法的力度,更主要通过国民的法律素质及守法自觉性来体现出来,两者相辅相成。
1、树立良好的城管执法形象。需要城管执法人员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倡导文明执法,不断加大执法宣传力度,树立城管执法新形象。
2、加大对城管工作的宣传力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从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文明城市建设,有利于城管执法出发,善于把城管执法的重点难点转化为百姓关注的热点和新闻媒体的卖点,客观、真实、准确地报道城管动态,增强城管执法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3、强化市民教育。要在群众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城市的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宣传“城市管理,人人有责;管好城市,人人受益”的观念,促使广大群众增强自律意识,自觉遵守、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爱护城市环境,理解城管,重视城管,实现全民参与、齐抓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