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 努力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

时间:2019-05-14 09:1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 努力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 努力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一篇: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 努力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

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

南川区文凤小学校--------陈仕琪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贯彻者、宣传者、执行者。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是各级党组织的光荣使命和重要职责。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实现对农村基层领导的最重要环节,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力量。

1.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有组织的统一整体,它是由党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其中,党的中央组织是党的首脑和核心,党的地方组织是连接中央和基层的中间环节,而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基础。农村基层组织更是这基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党组织发展壮大从而服务于广大农民的坚实的基础。

2.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农村基层党组织扎根在社会基层,与人民群众有着直接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能够直接倾听群众的呼声,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了解群众的情绪,掌握群众的生产、工作、生活状况。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立在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现场,居于农民群众之中,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同农民群众保持着广泛而又密切的联系。因而成为党的领导机关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基本纽带。这种纽带作用的具体表现是:一方面农民群众的意见、要求、困难和愿望,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反映到党的领导机关中来;另一方面,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贯彻到农民中去,变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农村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

党的路线贯彻执行和党的农村工作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的战斗力,党的力量,首先表现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广大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全党的战斗力就是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主要体现在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通过自己的工作使之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体现在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在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农民群众完成各项任务上。

4.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核心

在我国广大农村,存在着的各种社会组织,如行政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经济组织等。在这许多组织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是领导核心。这种领导核心作用,有利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有利于重大问题的科学决策,有利于协调乡村各种组织的关系,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和矛盾,有利于对农村各项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保证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5、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开展党的活动的基本单位

农村基层党组织担负着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发展新党员、执行党的纪律的重要责任。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党员履行义务、行使权利的平台,农村党员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参与党内事务的管理。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载入了党章。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我们党是由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构成的统一整体,党的基层组织是这个组织体系的基础,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中处于重要地位,农村基层党组织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

2、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不仅是由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地方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来体现,也要由农村基层党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来体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重视抓基层、打基础,坚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3、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落实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加强党的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适应新形式新任务的要求,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围绕党的工作在大局和本地区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切实承担起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职责,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才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落实中央一系列重大战备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提供坚强保证。

4、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迫切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农村基层党组织担负着直接联系、宣传、服务、团结群众的重要职责,具有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优势。只有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联系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才能更直接地了解到群众的所想所盼、所忧所乐,才能及时地把党的政策和主张落到实处,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带领农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近年来,经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有了增强,农村改革和发展也取得了进展。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也日渐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上的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1、农村基层个别党组织生活不健全,组织制度得不到很好地落实。有的村党组织与村委员会关系不和,严重影响了党组织核心作用的发挥。有些农村党组织选举流于形式,群众参政议政也得不到保证,缺少民主制约机制。一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既无党内民主可言,也无党外民主可言,工作缺乏必要的决策程序,导致分工不落实,也无人监督。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法简单,缺乏实效性,把开展组织活动仅限于传达上级文件和中央精神,读书读报,不能把开展活动与本村改革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深入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缺乏针对性、目的性,学习深度不够;有的党支部组织活动变成了业务工作会,失去了应有的政治性、思想性和严肃性,对党员的思想动态过问较少,思想教育的方法很少采用。

2、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不明显。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官僚主义严重,工作流于形式,摆花架子,大搞“政绩工程”,不善于运用说服、示范、引导、激励的方法开展工作,不思进取,思想不解放,甘当“太平官”,发展没思路,问题绕着走,工作催着干,工作不冷不热,干群关系不好不坏,经济发展缓慢,村里面貌依旧。

3、农村基层党组织中还有相当比例的基层党员干部处于没有本事、无所事事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思想观念陈旧,个人素质不高,工作思路不清,不会干事的基层干部为数不少。他们领导方式陈旧,不会抓农村经济。文化科技素质偏低,不能发挥示范引带作用。工作方法简单,不善于处理农村各种矛盾。在处理农村一些棘手矛盾和问题上,一些基层干部由于处理方法不当,致使矛盾激化,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由于矛盾缠身,压力过大,待遇降低,一些基层干部思想消沉,工作没有积极性,不愿再为党工作。作风不正,不按政策办事,侵害群众利益,不干正事的基层干部大有人在。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作风漂浮、不干实事、处事不公、以权谋私,仍是群众反映的一个突出问题。

4、农村基层党组织中还有相当比例的农民党员处于贫困落后、无力争先的状态。他们没有致富能力,难以实践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他们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无法实践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要求。他们生活贫困,不能实践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要求一是领导班子好。领导班子能够自觉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廉洁勤政,奋发有为。二是党员干部队伍好。共产党员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干部能够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三是工作机制好。各项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到位,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关系协调,工作运行规范,服务优质高效。四是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增加,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显著。五是农民群众反映好。基层干部尊重农民,爱护农民,诚心诚意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工作措施符合群众意愿,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得到群众满意,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组织得到群众拥护。这五个好既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目标,也是检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是党中央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也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我们要根据“五好” 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健全组织,加强管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党员分布流向,及时科学、合理地调整党组织设置,努力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健全的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组织生活。要在坚持按地域、建制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其他设置方式,可以把党组织建立在专业协会和各种联合体上,可以在农民工党员进城务工经商相对集中的单位建立临时党支部等。严格组织生活,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并对其成员加强教育和管理。切实解决好流动党员的管理问题。重点要解决“口袋党员”、“挂牌党员”、“隐形党员”的管理问题。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村级各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工作及其他活动的主要阵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2,抓好农村人才工程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优秀人才。改进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方式,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要选拔那些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主要领导职务。对那些确实没有党组织书记合适人选的建制村,可以从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专毕业生和复员退伍军人中选拔,也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经过一定组织程序到这些村任职。积极推广“两推一选”、“两推直选”等做法,真正选出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加强村干部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发挥村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骨干任用。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政治思想理论教育,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逐步建立村干部学习培训的激励机制,调动村干部参加学习、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还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和发展意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可以按照“三个代表”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要求组织举办各类理论、科技培训班,对农村党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使广大基层党员增强党性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提高了科技水平,增强率先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要解决农村党员老化的问题。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做好农村党员的发展工作,特别是在优秀的、有政治和经济头脑的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对那些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文化知识水平较高、致富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农村党员,作为重点加以培养,并使之与培养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后备人才的工作结合起来。要把致富能手培养成了合格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了致富能手。农村基层党组织既要搞好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也要搞好对广大群众的教育培训,以党员干部素质的提高带动广大群众素质的提高,着力培养组织型人才、示范型人才、经营型人才,着眼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注意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农民树立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在农村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人才支撑。

3、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适应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围绕服务民生这个宗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每年都要为农民办几件实事,成立民生工作服务站,建立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围绕“察民情、解民忧、传民声、聚民心”,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增收、就业、住房、环保、教育卫生、治安等民生问题。积极搞好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从农民最需要、最受益的工程入手,着力实施道路、住房、医院、绿化、美化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帮扶工作,每个党员帮助一户贫困户,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为困难户帮助资金,帮助困难户种地,帮助出牛具、出种子,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实行重点整顿和帮扶,持续抓好后进村党组织的整顿转化。构建和谐农村,实行民主管理是基础,维护社会稳定是关键,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重要途径。一要提高民主管理能力,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基层自治制度,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实践,努力实现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要完善村“两委”班子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正确处理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要积极推行“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党政兼职,精简职数,提高效率。要建立健全党组织与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定期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和村民会议,凡属村里的重大事项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应先召集党员大会讨论,再分别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坚决防止不顾群众意愿而由几个干部自行其是的做法。要完善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和程序,落实群众对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从村务管理、党员管理等方面一一制定操作规程,让干部办事有规矩,群众监督有参照。凡群众关注的村级事务,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凡涉及乡村发展大计的问题,都要举行听证,接受群众质询;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要交给群众讨论酝酿,充分征求他们的意见。二要努力提高处理、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着力维护农村稳定。农村基层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工作的前沿阵地,应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主动担负起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重要职责,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处理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着力维护农村稳定。要善于引导群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前进中的困难,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据政策法律、按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立足于防范,抓住影响农村稳定的社会治安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三要努力提高宣传、教育群众的能力,着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要突出三个结合,抓好宣传教育。要把法律法规与村规民约相结合。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法律宣传,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制定并完善《村规民约》,促进村民自我管理。通过两者相互结合,规范群众的行为,营造发展环境。要把传统美德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建立健全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发挥老党员的作用,通过老一辈的现身说教,弘扬尊老爱幼、和睦相邻等传统美德;深入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等移风易俗活动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计划生育、优生优育。通过两者的相互结合,倡导文明风气,维护醇厚民风。把乡土文化和城市文化相结合,成立文化大院。发掘乡土文化的滋养作用,又通过外出务工人员在城市的文化熏陶,带来了新风尚、新观念,通过两者的结合,培养新型农民,营造新型文化。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生活氛围。要按照正确引导、自愿组合、适当发展的原则,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鼓励和支持农村发展特色文化,积极挖掘和培育新型农村文艺人才,为农民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既是巩固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重要方面,也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物质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物质保障。在发展集体经济的时候,一是要选准路子,可以发展专业村,创办服务实体成立合作经济组,通过服务创收。二是要挖掘资源潜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通过资源开发增加农民和村集体收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牢牢的抓在手上。要根据形势的变化积极探索创新性的开展工作,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领导集体,形成团结战斗的坚强堡垒,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篇: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需要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尤其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奋斗。

党组织延伸到基层、支部建在村上,这是我们党的一个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在农村执政基础之深之牢的根本所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我们党联系、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贯彻落实,农民群众的生活改善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推动,党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维护,“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去实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抓住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就抓住了关键,就能够取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权。因此,我们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服务功能不强和党员队伍“青黄不接”等问题,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适应“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围绕发展经济、富裕农民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经济建设是中心,农民增收是核心,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人上下功夫。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依托农民专业协会、农产品龙头企业、农业示范基地和主导产、业等设置产业党支部,把党支部的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与农村经济组织的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优势结合起来,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了不划算的事情,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要不断改进村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坚持和完善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两推一选”办法,进一步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拓宽选人渠道,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人,选进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尤其要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要继续做好选派干部到村任职的工作。我省近年来分两批选派9000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相对贫困、后进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对这一做法要总结完善、继续坚持。要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和“双强

型村干部”培养计划,既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更要注意培养选拔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积极探索在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专业协会负责人、致富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有效方式,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断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适应“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围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文化科技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为群众创造生产、生活的良好环境。农村党员干部要牢记“八荣八耻”的要求,坚决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广大农民群众作出表率。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注重开展对农民的劳动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表现,集中体现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将住宅改造与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卫生设施、教育设施的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的要求。

适应“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激发活力、促进和谐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民是农村改革、发展和建设的主体。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发展力量的重要途径。要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有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把力量凝聚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进一步疏通和拓宽民主渠道,积极推行农村基层党务公开,保障党员能够切实行使民主权利;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总结运用基层的创新成果,健全相关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村“两委”的具体职责和工作程序,保证村民自治健康发展。要改进群众正作的方式方法,善于通过启发教育、民主协商、示范引导等方法推进农村工作的开展,自觉运用法律、政策、经济、教育等手段解决农村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切实关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探索建立激励保障机制,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为他们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第三篇: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启东市开展“双学”活动情况汇报

中共启东市委组织部(2006年10月8日)

我市共有24个乡镇党委,331个村党组织,其中党委建制的有10个,总支建制的有122个。近几年来,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省委、南通市委和启东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为总体目标,创新党建理念,强化党建责任,打造党建载体,全面加强和改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按照南通市委组织部通知精神,就我市开展“双学”活动的情况,作三个方面的汇报:

一、贯彻落实省委文件精神,大力开展“双学”活动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江苏省委关于深入开展“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活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精神,通过制定实施意见、举办培训班、深入开展主题活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健全规章制度等措施,扎实推进“双学”的深入开展,确保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一)制定实施意见促“双学”。接到省委《关于深入开展“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活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意见》(苏发[2006]20号)以后,迅速召集组织、宣传和相关涉农部门,专门对文件进行了学习,正确领会华西精神实质和省委的学习要求,并结合我市乡村建设实际,对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进行了讨论,并下发了《中共启东市委关于深入开展“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活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省委有关要求,围绕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九大工作,明确学习任务,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为重点,积极创新农村发展思路;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不断开辟农民致富途径;以整治村容村貌为切入点,扎实推进农村建设步伐;以培育新型现代农民为途径,努力倡导农村文明新风;以健全民主管理体制为保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并建立市、镇(乡)、村三级责任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双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举办各类培训引“双学”。为引导农村党组织书记认真参与“双学”活动,争当吴仁宝式的农村领头人,市委组织部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双学”活动。一是举办小康示范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根据新农村建设需要,组织全48个小康示范村党组织书记,到市委党校进行集训,对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村镇规划、现代科学技术、基层组织建设等知识进行了培训,并就“如何学好华西、学好吴仁宝”进行了讨论。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还专门组织参加培训的村党组织书记到华西村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使村党组织书记准确把握华西经验的精神实质,转变了发展理念,增强了发展信心。二是会同市农林局扎实开展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利用农广校教育资源,实施好对农民,重点对农村党员干部、种养示范户进行创业培训、科技实用技术培训,切实增强他们自己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到目前为止,培训已达32236人次。三是会同市科协举办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骨干培训班。为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组织全市乡镇组织委员、科协干事、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参加科技素质培训班,主要对“双学”活动的有关要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环境现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进行系统培训,增强他们科技素质,充分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三)开展主题活动推“双学”。为从实际行动上推进“双学”活动的深入,结合我市“启吾东疆党旗红”活动开展情况,组织召开了“启吾东疆党旗红”主题活动推进会,对前

阶段工作进行总结点评,并对下阶段工作进行部署,要求村党组织以此为载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实践华西精神,不断强化村级班子,因地制宜选好发展路子,积极带领群众创业致富,扎实为民办好实事,努力倡导文明新风。通过深入开展“启吾东疆党旗红”主题活动,使得农村基层组织基础不断得到新的巩固,村党组织班子引领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村经济社会迈出了新的步伐,从而实现“双学”活动的最终目标。

(四)召开组织生活会议“双学”。为使“双学”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每个村党组织在学习和实践华西精神期间,均召开1-2次组织生活会,认真学习省委关于开展“双学”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专题研究在开展“双学”活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并结合本村实际,对今后村庄建设规划、经济发展思路、群众实事工程、规章制度制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讨论。截止9月底,全市323个村共召开了386次专题组织生活会,确保了“双学”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五)健全规章制度督“双学”。为确保“双学”活动能真正落到实处,我是市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认真制定并编印了《村级党组织相关制度汇编》,明确了村党组织任期目标、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党员联系户、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无职党员定责上岗、村党组织和村干部“双承诺双考评”、党员干部承诺等11项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督促每位农村党员干部切实按照“双学”活动要求,认真实践,积极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乡镇党委建设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主要做法

1、强化管党机制,增强建设效能。一是强化党建责任机制。建立了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和各乡镇党委职责,健全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半年例会制度,形成了职责明确,制度健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完善管党一把手责任制,乡镇党委一把手每年与市委签订党建工作责任状,管党工作考核结果作为一把手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执行乡镇党员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建立了乡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635个,坚持“五个一”工作制度:即制定一个联系点工作计划、选定一个研究课题、每年帮助联系点解决一个以上突出问题、每年参加一次联系点党组织民主生活会、撰写一份联系点调研或理论研讨文章。二是强化党建考核机制。突出考核份量,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与经济综合考核实行双百分制,坚持双向否定,凡党建工作后进的乡镇党委不得评为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凡经济工作后进或没有明显进步的乡镇党委不得评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完善考核内容,坚持考核基础工作的同时,突出对创造性、特色性工作的考核力度;改进了考核方式。采取半年点评、年终考评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工作汇报、现场提问、实地考察、评定分数等程序,突出考核党建工作的实际效果。凡平时督查和年终考核后5名的乡镇,其管党第一责任人和分管领导不得评为先进。三是强化党建创新机制。2005年我们开展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活动,设立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成果奖,评比结果纳入市委对乡镇党委考核体系。

2、实施配套改革,激发内在活力。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领导班子职数过多、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机构庞杂、人员臃肿、财政运行吃紧等突出问题,2004年下半年,我们实施了以创新乡镇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为核心、以改革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为重点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一是乡镇领导体制改革。重点是精简职数、交叉任职。乡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实行交叉任职,党委书记兼任乡镇长,常务副镇长、人大主席和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分别由党委副书记兼任,人大、政府其它副职由党委委员兼任;根据各乡镇人口数量、耕地面积、财政收入、经济总量等指标,合理确定乡镇党政领导职数,改革后乡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职数从249人精简到162人,减少87人,精简率为35%,乡镇平均领导职数由10.4人减少到6.7人。二是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全

部通过公推直选产生。即由党员、群众代表公开推荐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初步候选人,市委常委会根据群众公推结果和组织部门考察情况,集体讨论确定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市委全委会票决党委书记候选人,最后在党代会上直接选举产生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三是乡镇行政机构改革。乡镇行政机构统一设置为“四办一所”,即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政法综治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财政所,重新核定镇乡行政人员编制,编制总数从1014名精简到691名。四是乡镇事业站所改革。行政执法职能原则上划归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行政管理职能由乡镇政府承担,公益性服务职能由乡镇事业单位承担,经营性服务职能走向市场,重新核定乡镇事业人员编制,编制总数从1130人精简为572人。五是行政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乡镇行政事业人员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和全员聘任(用)制,聘任(用)期限第一轮为3年,以后每轮2年。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提升了乡镇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党委执政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强化了干部的执政为民意识,增强了群众的民主意识,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减轻了农民负担,激发了乡镇加快发展的活力。

3、强化能力培训,提高干部素质。一是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培训。两年来积极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资源,建立了市外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先后选送81名乡镇领导干部到上海交通大学和苏州农村干部学院进行培训,提高了他们驾驭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的能力;会同有关部门开设了多期领导干部培训班,分层次举办各类培训班34期,培训乡镇干部达2839人次,大大提高了办班轮训的覆盖面;举办了一期全封闭的行政管理研讨班,110位乡镇干部参加了培训。二是抓好乡科级后备干部培训。我们采取“双推双考”形式(两轮民主推荐、公共知识考试和考察),分2批从符合报考条件的1000多名人员中遴选出100名乡科级后备干部,并专项投入200多万元资金进行重点培养,投入之大在启东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后备干部培养共分为三个阶段:军事作风锤炼阶段,邀请驻启部队对学员进行军事训练,培养后备干部的组织纪律,强化团队精神,磨练吃苦耐劳品质;理论培训阶段,组织100名后备干部赴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有关高校进行为期3个多月的集中培训,系统学习公共管理硕士学位专业核心课程,完善青年后备干部的知识体系;实践锻炼阶段,把后备干部安排到全市24个镇乡担任党委副书记或副镇长,进行为期1-2年的挂职锻炼,以增强科学决策、驾御全局和开拓创新的能力,10月15日,第二批乡科级后备干部赴复旦大学接受系统培训。

4、创新党建载体,提升建设水平。2004年以来,我们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以“讲给群众听,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富,接受群众评;争创群众满意的党组织,争当群众满意的好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四群两争”主题活动,乡镇党委动员和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开展活动,努力探索农村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利益的实现途径。一是讲给群众听。积极宣传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的重大决策以及所涉及的政策法规,传授群众急需的法律知识、科技信息、市场经济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两年来,全市共举办讲座、咨询、座谈会、知识竞赛等百人以上规模的宣传活动达1500多场次,为农民解决了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寅阳镇通过召开农业信息发布会的形式,与农民群众“零距离”接触,为农民群众带来致富技术;大兴镇把开展主题活动与全镇果树种植产业化紧密结合,该镇农技员对新引进的“春水”、“秋荣”梨树品种的快速繁殖、高接换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进行技术培训,受益梨园面积达1万亩。二是做给群众看。结合全市开展的“十个100”工程、农村“五件实事”工程、“科技兴村富民小康”工程等具体活动,发挥乡镇党委示范引导作用。两年来,各乡镇与省内外16所大专院校、21个科研院所落实技术依托项目101个,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498个。海复镇17位机关干部集体投资,成立了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吕四港、天汾等镇党委积极推进农村“五项实事”工程,所有村级道路实现了白色化。三是带领群众富。发挥乡镇党委和广大党员在农业结构调整、科技兴村、劳务输出等富民小康工程中的组织领导和示范带头

作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和合镇以“富民超市”为载体,传授各种种养技术、进行跟踪服务指导、解决群众疑难问题;寅阳、汇龙、南阳、吕四港等镇党委充分发挥了村干部“双带”作用,带领群众积极投身到农业产业化的洪流中去,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30200人。四是接受群众评。通过群众满意度测评,民主评选出了先进乡镇党委、先进基层党支部、优秀“双强双带”村干部、党员示范服务窗口和党员先锋岗等10个类型349个先进典型,在2005年庆祝建党八十四周年暨“四群两争”主题活动表彰大会上进行表彰,在全市上下形成弘扬先进、激励先进的良好氛围。“四群两争”主题活动获得2004南通市基层党建创新成果奖,在国家、省、市级多种党建报刊上作过专题报道,得到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5、推行乡镇党代表常任制,发展党内民主。2004年以来我们推行了乡镇党员代表大会常任制度。一是明确活动内容。全市3119名乡镇党员代表共划分了122个党员代表小组,对乡镇党委有关职能工作和党员代表大会确定的重大决策执行情况进行2次以上的视察和民主评议活动,进一步修订完善有关制度。二是增设代表职权。在乡镇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增设了党员代表4项职权,即参加本乡镇党员代表大会、代表大会例会,听取和审查本乡镇党委、纪委的工作报告;参加由本乡镇党委组织的代表活动,及时向党组织反映各类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本乡镇党员代表大会或代表大会例会上,讨论本乡镇范围内的重大问题;受党员代表大会、代表大会例会或乡镇的委托,对党委有关事项进行调查或督查,对本选举单位党组织正确执行乡镇党员代表大会决议和乡镇党委决策的情况进行监督。三是建立活动制度。建立了乡镇两委委员联系代表小组和党员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党员代表评议两委委员、党员代表旁听党委会、党员代表视察工作、党员代表询问质询、乡镇党员代表大会例会等6项制度,两年来各乡镇先后向代表发出征询意见书12542份,收到意见和建议1118条,为党委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存在问题

调查中我们也感到,当前乡镇党委建设工作进展还不平衡,有些地方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少数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不高,缺乏从政治上、全局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少数乡镇干部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不强,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感到束手无策;少数乡镇党委工作作风不实,不注意党群干群关系,不善于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少数乡镇党委制度建设薄弱,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存在于少数乡镇党委和少数干部身上,但却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党群关系和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

1、抓班子建设。乡镇换届选举后,要以建设一支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作风廉洁、团结合作、战斗力强的领导班子为目标,着力健全三项工作机制。一是健全选拨任用机制。加大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公开推荐、考试入围、组织考察、定向培养、实践锻炼、动态管理、入围选用”的新竞争机制。二是健全学习培训机制。要学政治,通过培训和自学的形式来有效地提高班子成员素质;要学业务,重点是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科技文化等知识;要重实践,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提高乡镇领导班子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按照党委的职责范围、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对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正确处理好责任与权力的关系,杜绝“一言堂”和“临时动议”,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

2、抓队伍建设。以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素质优良、群众拥护的乡镇干部队伍为目标,不断丰富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一是“挂出去”。选派实践经验丰富的干部到先进地区挂职锻炼,学习宏观管理经验。二是“派下去”。选派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下到企业和村,经受基层工作锻炼。三是“请进来”。聘请专家、学者、名人来进行讲座、辅导、技术转让等。通过采取上挂下派等行之有效的举措进行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形成团结一心振兴经济的舆论环境,带动全镇经济尽快地上新台阶。现阶段,要充分利用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站点这一载体,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培训工作要针对农村实际,讲求实效,不仅要进行学历教育培训,还要进行农村经济、科技、法律、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3、抓经济建设。以选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好路子为关键,进一步加大三个方面的工作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认真落实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改进工作作风,优化服务环境,做到以情招商、服务招商,推进乡镇镇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的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推进农村道路通达、教育培训、农民健康、环境整治、文化建设等农村新五件实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为群众提供技术宣传推广、农产品营销、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服务,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4、抓制度建设。以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科学的督查考评机制为重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一要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增强乡镇党委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二要健全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年底结合工作总结和党员干部考评,对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进行民主评议。要改革考评内容,突出考核乡镇党委抓新农村建设的实绩;要创新考评形式,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考评,让群众来评判;要重视考评结果,把考评结果作为衡量乡镇党委工作业绩的标准,作为决定乡镇党委领导干部任免奖惩、升降去留的重要依据。三要健全乡镇党委成员重大问题报告、财务审计等制度,努力形成民主监督、民主制约的舆论氛围。

5、抓作风建设。以保持一种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好作风为目标,加强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要以建立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为契机,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做到“三个了解”。一要了解农民。乡镇党委对农民要有深厚的感情、深入的作风和较好的群众工作基本功,狠抓特色农业,做大项目农业,全力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促进全镇农业经济发展。二要了解市场。要主动为农村各类经济组织排忧解难,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将自己学到、了解到的市场信息尽快传给业主,起到拓宽业主思路和树立业主信心的作用。三要了解本地情况。根据本乡镇实际,善于总经验教训,供群众借鉴,鼓群众干劲,不能“闭着眼睛捉麻雀”。通过了解,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提高为农村群众服务的本领。

三、加强村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一)主要做法

今年来,为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在全市村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中组织开展“启吾东疆党旗红”主题活动,围绕引领经济发展、带领创业致富、倡导文明新风、为民办好实事、推进民主管理、创新组织设置等10个内容,努力实现建强村级班子、提高党员素质、选好发展路子、创新工作机制、培育文明风尚等5个目标。

1、强化组织建设,发展党内民主。一是创新组织设置。我们以村党组织集中换届选举为契机,大胆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在党员人数50人以上、党建基础较好、经济发展较快、形成一定经济规模或特色的117个村,成立了村党总支部;在党员人数100人以上、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战斗力强、产业化程度较高、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健全完善、各项工作连续多年名列全市前茅的5个村,成立村级党委;党建基础扎实、发展业绩良好、党员业主政治素质较强的非公企业与所在村联合建立了49个“以企带村”、村企合一的党组织;全市共形成企业类、产业类、协会类等3大类农村专业党支部(党小组)225个。二是加强阵地建设。我市制定下发《关于全面推进村级综合活动中心建设的意见》,决定以村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村级综合活动中心建设。各村党组织根据不同的规模和实力确定综合活动中心建设面积,一般要求在270平方米以上,同时需具备六大配套功能,即有符合实际需要的办公室、有图书阅览室、有党建活动室、有可容纳100-200人的多功能会议室、有文化健身

活动场所和村级卫生服务站。目前,全市260个计划新建的村级活动中心已经全面开工建设,确保年底完成建设任务。三是加强民主管理。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初步候选人由全村党员、群众代表推荐产生,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由全村党员直接选举产生,共有8772名群众、17602名党员参加了民主推荐,17448名党员参加了直接选举;推行村党组织“双承诺双考评”制度,即年初村党组织和村干部将工作目标和为民办实事等情况向村民进行公开承诺,年终进行实绩考评和群众满意度考评,考核结果向村民公开;全市各村都建立了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各村都建立了党员监督小组或群众监督小组,对农村环境整治、村级财务往来、小康示范村建设等各项工作进行监督。

2、强化班子建设,提高整体素质。一是优化结构。年初我们以村党组织换届为契机,以选培“双强”型党员村干部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切实抓好村级班子建设。镇村党组织成立工作组,对各村“双强”型人才的年龄结构、人员分布、专业特长、从业状况和思想动态等方面进行调查摸底,共建立了“双强”型人才档案6760份;对具备村党组织书记条件的“双强”型党员,通过登门造访,了解其思想动态,鼓励其报名,共有835名原非村干部的“双强”型党员踊跃报名参选,占报名总数的40%;全市新选拔了“双强”型党员村干部276名,其中新选拔的“双强”型书记54名。目前全市有“双强”型村党组织委员908名,占总数的67.1%;“双强”型党员村干部829名,占总数的59.4%;“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222名,占书记总数的67.5%。二是强化素质。实行了村干部分级培训制度,村党组织书记由市委组织部负责培训,其它村干部由乡镇党委统一轮训,通过集中辅导、参观学习、经验交流、技术辅导等形式,对村干部进行政策法规、现代农业、市场经济、岗位技能、实用技术等五个方面培训,使每个村干部都掌握2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三是强化管理。年初乡镇党委根据本乡镇新农村建设实际,参考农村党员群众的意见,确定村干部全年工作目标,与村干部签订工作责任书,责任书的内容包括了“启吾东疆党旗红”主题活动5个目标和10个方面内容;乡镇党委根据主题活动有关要求和标准,将在年终对村干部岗位职责履行和工作目标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考核采取个人述职、党员和群众评议、组织考察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把群众满意作为一个重要标准;结合“启吾东疆党旗红”主题活动评先评优工作,年终将在全市表彰20名“富民强村”好书记和50名“双强双带”村干部。

3、强化双带活动,增强双带能力。一是发挥村级组织的导向作用。村党组织大力引进农业项目,不断加大投入规模,上半年全市新增农业项目217个,投入规模超100万元的农业项目有129个,建设规模200亩以上、亩效益3000元以上的农业园区145个;根据本村实情,加强组织引导,大搞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地一品的农业产业化新特色。南阳万亩四青作物、和合万亩出口蔬菜、寅阳万亩小辣椒、大兴万亩棚架梨园、北新欧福禽蛋、少直神羽皇鸽、黄海滩涂公司贝类育苗,东海海洋生物科技等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上半年,村党组织共疏浚县乡两级河道16条、横河339条、泯沟9696条,完成农村危桥改造40座,启动农村公路建设130公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率达到88.8%,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8500多户,入户率提高到33%;各村均建立了一套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机制,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二是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我们出台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创业干事,上半年,全市638名村干部领办、创办个体私营企业或创办特色种养加项目608个。吕四港镇各村村干部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寻找致富路子,有70名村干部领办创办个体私营企业或创办特色种养加项目,创办了超100万元的农业项目25个。三是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带领引导作用。开展了“挂钩帮扶”活动,全市有项目的农村党员主动结对帮扶本村的困难户、示范户,重点扶持寻求增收新路,上半年全市新增私营企业1895个,新增个体工商户6594家,组织劳务输出95441人,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发展;开展科技兴村活动,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引资,上半年共推广农业新技术161项次、引进新品种327个;开展文明新风活动,农村党员以“建好一个文化活动阵地、组建一支民间文体队伍、评比表彰一批文明新风典型、建立一个道德评议会、办好一个农民学校、制订一个村规民约”“六个一”活动为载体,共建立了文化阵地307个、农民学校314个、组建民间文体队伍212支,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4、强化党员管理,引导作用发挥。一是培养发展“双强”型党员。通过建立农村“双强”型发展对象资料库,了解和掌握了全市2579名农村“双强”型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为制定发展计划提供指导;通过实施党员发展“两票制”,提高“双强”型发展对象在群众中的公信度和满意度,督促和引导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近两年来,全市共发展209名“双强”型党员,54名群众威信高、协调能力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双强”型党员走上了村干部岗位。二是提高农村党员整体素质。上半年镇村党组织共建立了党员科技素质培训基地295个,举办农村党员科技素质培训班669次,参训党员、村干部达20839人次;加强了村级“党员之家”建设,为农村党员学习提供平台。三是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农村无职党员定责上岗,动员和组织11631名无职党员上岗,结合“双培双带”、“三级联动富民帮扶”、“四群两争”等各项活动,充分发挥了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建立了外出党员定期联系制度。

(二)存在问题

以“启吾东疆党旗红”主题活动为载体的村党组织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少数领导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少数单位开展活动满足于一般号召,思想上不够重视,措施上不够扎实,目标上定位不高,只满足于建立工作机构,做好市委统一推动的几项工作,没有站在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对主题活动进行总体谋划。二是社会宣传氛围还不够浓。少数单位忽视了主题活动的宣传,没有造成一定的声势,导致部分农村党员群众对主题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不够了解,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主题活动的影响力。三是组织推进力度还不够大。少数单位对主题活动的内涵理解不深,要求把握不透,工作比较盲目被动,工作机制没有很好地健全起来,推进工作的办法和点子不够多,工作开展浮于表面,深入不够。四是培育典型意识还不够强。少数单位发现、培育、宣传各种先进典型力度不够强,导致典型不突出、亮点不鲜明、效果不明显。

(三)下一步打算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大力开展“启吾东疆党旗红”主题活动,围绕“五好”目标,着力提高村党组织新农村建设能力:

1、建好一个领导班子。大力开展村干部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一是加强培养选拔。切实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发现人才,把人才充实到“双强”型人才管理库,定人培养,定时压担,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及时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去。二是加强培训教育。结合“双学”活动,通过实施村干部素质教育工程,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和到先进地区观摩学习的办法,提高村干部新农村建设水平;要建立培训基地,整合培训资源,把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抓好政治理论、农村政策、民主法制教育和岗位技能等方面培训。三是加强目标管理。通过建立权责明确、赏罚分明的考核奖惩机制,大力推行村党组织和村干部“双承诺双考评”制度,不断完善岗位目标管理,更大限度地激发起了“双强”型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2、打造一支党员队伍。我们要重点抓好农村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一是进一步做好农村党员经常性教育。要通过建立市内外党员科技素质培训基地,加强党员科技素质培训;要坚持“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制度,严格组织生活;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远程教育的全面推进工作。二是进一步做好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积极推进结对帮扶活动,致富能人党员都要与5户以上群众结成致富联合体,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每年要承诺为群众办一两件实事;积极推进无职党员定责上岗活动,结合主题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发挥党员在倡导文明新风、维护村容环境、加强村务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在服务岗位上为群众树立标杆。三是进一步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要完善组织关系管理,督促村党组织及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加强同流入地党组织的沟通联系,按时完成《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审核工作;流动党员就业单位有党组织的,要通过协调,将其编入就业单位党组织,就业单位无党组织的,要就近编入所在社区(村)或其他单位,确保农村党员流动不流失;要加强与流动党员的平时联系,做到“一季一家访”、“半年一问候”、“一年一评议”,及时跟踪掌握流动党员思想动态。

3、选好一条发展路子。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面向市场,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促进面上尽快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经济发展新路子。一是深化开展“双强双带”活动。引导村党组织加快发展项目农业,全力推进农业园区建设,积极引导全民创业;在信息、技术和资金等方面上给予村干部大力支持和倾斜,鼓励村干部积极领办、创办个体、私营企业,积极创办特色种养加项目,不断激发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热情;广泛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化经营,促进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发展民营经济,推进农业工业化进程;鼓励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二是深化实施“结对强村”工程。一方面要激发内力,动员和组织本镇(乡)机关党员干部,积极为挂钩村引进农业项目、建好农业示范方、做强种养殖示范基地、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要巧借外力,主动协调市级机关,促进市级机关与挂钩村党组织加强联系,发挥市级机关自身优势,促进市级机关在信息提供、项目安排、技术帮扶、资金投入等方面向村党组织倾斜,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帮扶任务。二是深化实施“农民培训”工程。要会同涉农部门,加强“农民培训”工程的组织协调工作,全面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引导农民开阔眼界,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计划,拓宽致富路子,帮助农民提高发展经济的能力。

4、建好一个活动阵地。继续大力推进村级综合活动中心建设,切实按照“村主体、镇推动、市补助,自主筹资、不得负债”的原则,发挥镇村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优势,重点解决资金筹集难题。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把活动中心建设当作一项事业来追求,满怀信心,主动出击,讲成效、求业绩。二是强化宣传发动。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吸取群众动力,调动各方力量,重点做好本村范围内各类工商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成功人士的宣传发动工作。三是拓宽筹资渠道。除通过市镇两级财政支持、市级机关结对扶持、社会力量捐助和盘活村级闲置资产置换等办法筹资外,“想办法、下苦功、动真格,采取多种形式感动老板、多种途径传递压力、多种手段激发热情,筹足筹好村级农民活动中心建设资金”,确保年底完成建设任务。

5、建好一套工作制度。一是出台相关制度。我们将把组织部编写的《村级党组织相关制度汇编》、《加强农村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若干规定》下发到各村党组织,督促村党组织认真学习,促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完善相关制度。督促村党组织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的指导原则,从新农村建设实际出发,从村情出发,不断完善《村级党组织相关制度汇编》。三是强化落实制度。督促村党组织严格按制度办事,发挥农村党员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制度中的表率作用,发挥农村党员监督小组和群众监督小组的监督作用,确保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第四篇: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包俊洪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前不久公开发表的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最近,本刊记者就如何理解和贯彻执行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采访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记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我们党和国家以前的文献中也曾多次出现过。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怎样理解中央提出这一要求的时代背景和重大现实意义?

陈锡文:这次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对以前概念的简单重复,而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从思路看,是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指导方针更明确。从背景看,是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村生产力持续发展和农村经营体制日趋完善的新形势下提出来的,发展起点更高。从目标看,这次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工作布局更全。从方式看,这次明确要加大国家投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并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扶持力度更大。在中国,要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当然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既把它作为一个长期发展的方向、又把它作为一项紧迫的现实工作任务,这主要在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少有这样五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国农业的基础还不稳固,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我们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和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但是必须看到,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一些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没有消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搞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的科技进步,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建设现代农业。

第二,城乡差距呈扩大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中国是人口大国,且农村人口占大多数。这样的国情决定了要真正消除城乡差距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在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城乡差距呈扩大之势。2005年,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 ∶ 1。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与城市的差距更大,这是影响农民素质提高的重大制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第三,已经初步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明显提高,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条件正日渐具备。2005年,我国GDP已达到18.2万亿元,财政收入3.16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6万亿元。“十五”期间,这几项指标都增长1倍以上。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因此,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已成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迫切任务。

第四,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城乡之间发展不协调,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明显制约着国内市场的扩大。200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县和县以下实现的部分只占总额的32.9%,将近60%的人口只占不到1/3的商品销售额,这是农村市场难以拓展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我们的外贸依存度一直很高,而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加剧,市场难以持续扩大。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农村发展的滞后和农民收入增长的缓慢,最终必将成为制约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大瓶颈。

第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把农村的事情办好,让农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使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当前,农村总体是稳定的,干群关系是好的,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由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土地承包和拖欠工资等问题造成的矛盾和纠纷屡屡发生,有的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了一些地方的社会稳定。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尽快消除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因素,努力减少和消除农村的不稳定因素。

记者:请您谈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

陈锡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全面、系统、完整的,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新村庄建设,概括起来是“五个五”。第一个“五”是五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即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第二个“五”是五个建设方面,即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第三个“五”是五个必须坚持,即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坚持宪法规定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等基本原则。第四个“五”是“五要五不要”的工作方式,即要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攀比;要民主协商,不要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要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要包办代替。第五个“五”是五大目标,即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推进。

记者:中央强调要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着重为农民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陈锡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面宽,建设任务繁重,要从实际出发,从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总体来看,目前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重点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加强农村水利建设,让农民喝上安全卫生饮用水。“十一五”期间,我国要着力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二是继续建设农村道路,让农民走上更加顺畅便捷的路。“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油(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三是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让农民用上清洁卫生的燃料。四是加快农村电力建设,让农民用上经济又有保障的电。

第二,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一是努力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十一五”期间,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二是强化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从2006年起,进一步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支持力度。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三是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十一五”时期,要基本实现20户以上的已通电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四是逐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进一步完善农村现有社会保障措施的基础上,根据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依法将务工农民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探索适合务工农民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

记者:中央的思路已经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那么,应当通过哪些具体途径来确保这一思路的贯彻落实、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扎实的成效?

陈锡文:关键是要建立五大机制。

一是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2004年,我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为11452.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6.34%;农业贷款余额9843.1亿元,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5.55%。农村在上述各项资金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与农村人口所占的比例、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相比,显然很不相称。因此,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以及“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在现阶段,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结构,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

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

二是建立党和政府各工作部门合力、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高效、协调的工作机制是贯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要更加自觉地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切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各地区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体制。为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一些经验,把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及时加以规范,有的还可以上升为法律。

三是建立引导农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自身活力。要充分发挥国家政策的引导作用,引导和支持农民积极建设好自己的幸福家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必须始终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完善“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事业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通过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措施,提高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觉悟水平和积极性。目前,基层干部和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充分发挥好、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韩国在农村建设方面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他们的做法是政府提出指导性建设项目,农民根据自己的需要申请项目支持。江西省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也讲,他们的主要经验就是干不干、干什么、干多少、怎么干由农民根据需要决定。

四是建立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虽然是广大农民,但仅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国的共同行动。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要充分发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加大城市经济对农村的辐射,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农民的服务。组织城市医疗机构和人员对口支持农村,建立城市医生取得职业资格和晋升职称必须先到农村服务一定期限的制度。鼓励和引导教师及具备教师资格的其他人员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实施文化下乡、送书下乡等工作,为农民群众创作和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要鼓励各类企业与乡村建立交流关系,进行“一帮一”的支援。提倡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支援。

五是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城乡统一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包括许多方面内容,当前农民最为迫切的要求之一,就是五中全会提出的“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农村人多地少,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1990年,在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家庭经营和工资性收入的比重,分别占75.6%和20.2%,而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上述两者的比重,已变为分别占56.7%和36.0%。尤其是农民人均来自工资性的收入首次突破了千元,也首次超过了来

自种植业的收入。这表明,就业结构和收入来源的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无疑应当通过加快完善市场体制来为农民提供更多、更便利、更公平的转移就业机会。

第五篇: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新农村,关键看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和战斗力的基础,作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将其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保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新的伟大事业才有组织保障,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在农村才有深厚根基。近年来,我县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取得巨大进步和丰硕成果,但勿庸讳言,随着“三农”形势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仍存在许多“不符合”和“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为农村基层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也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课题和新困难。

一是经济体制转型带来的新情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农民生产经营日益自主化,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农村党员流动日益频繁化。在这一新的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靠过去的强迫命令、行政干预和粗暴作法来组织生产,已经办不到;用以往哪种属地式的办法来教育和管理农村党员,已经行不通。

二是农村税费取消带来的新课题。伴随着农村税费的彻底取消,农村基层党组织以往“催粮催款”的传统职能,已黯然退出历史舞台。由于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转换不到位,在方向上,出现了不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的迷茫;在方法上,出现了“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的尴尬。

三是农业产业经营带来的新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推进,带来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广泛应用、现代生产工具的日益广泛使用和现代管理方法的日益广泛采用,导致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出现严重的“本领危机”,不知道该如何为农民群众发展生产提供有效的服务,极大地损害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四是发展理念变化带来的新困难。科学发展观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从原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现在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但目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理解不深;对促进统筹协调发展,意识不强;对构建和谐乡村的能力和水平,普遍不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引路人”、营造文明乡风的“排头兵”、构建和谐乡村的“主心骨”,让广大农村党员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生死关头豁得出来”,务必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配强班子,重点是选准支部书记。“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支部”,充分说明了选好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支部书记的极端重要性。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村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进一步扩大选人视野,拓宽选任渠道,不断挖掘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的“源头治水”。要大力从农村大户、退伍军人、回乡青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优秀的村干部,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回村担任村干部。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要突出抓好对软弱焕散和瘫痪状态党支部的全面整顿,特别是要按照“思想党悟高、群众威信高、热情高、党性修养强、战斗力强、年富力强”的“三高三强”标准,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若本村一时没有村支部书记的合适人选,可以打破地域和身份界限,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或选派机关干部下村任职。

二、加大培训,重点是抓好能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威信和形象,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领导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取决于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上。要坚持以需要为导向,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实行重点村干部重点培训,优秀村干部强化培训,年轻村干部经常培训,落后村干部抓紧培训。要充分发挥县级党校在村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辅助性作用,充分发挥“述学、督学、评学”机制的助推力作用,不断改进教育手段,不断丰富培训内容,不断加快能力提升。一是提升带领发展的能力,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善于组织和引导发展现代农业,做到村有支柱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二是提升依法办事的能力,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三是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善于通过科技示范、启示教育、民主协商、典型引导等手段来服务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

三、加强管理,重点是管好流动党员。要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党员的有效管理办法,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落到实处。今后,农村党员流动将成为一种普遍而长久的现象,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将成为农村党员管理的一大难点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点。要充分尊重流动党员的民主权利,注重为流动党员提供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加强管理,特别是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密切配合、有机衔接和双向互动,共同负责抓好流动党

员的教育和管理。针对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不高、素质偏低的问题,要积极探索在青年农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人员等群体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有效方式,加快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知识结构,不断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要大力疏通农村党员“出口”,积极推行村干部末位淘汰制度,通过增强农村党员的纪律性和危机感,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战斗力和社会感召力。

四、强化监督,重点是扩大村务公开。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各级对农村扶持的力度必将不断加大,大量的财力物力必将投向农村,这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廉政建设和基层干部的廉洁自律,提出了严高的要求。加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监督,既是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负责,更是对基层干部的最大爱护,因此,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实行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一要加强监督的规范化,既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又明确违反制度规定必须承担的责任;二要加强监督的经常化,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三要加强监督的制度化,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帐乡管村用、一事一议、村民代表大会、定期评议、聘请群众监督员等制度;四是加强监督的多样化,坚持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法纪监督并举;五是加强监督的效能化,切实增强制度的权威性,党纪的威慑力,改变以往对违反党纪党规的处罚失之过软、失之过松的问题。实行村务公开既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加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监督最有效的办法。要着力改变当前部分村在村务公开上流于形式的问题,坚决做到“所有上级重要政策、所有本村重大决策、所有村级财务开支、所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四所有”事项,一律予以公示,真正“给老百姓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要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做到所议之事的确定符合大多数村民的意愿、议事过程充分发挥民主、实施过程和结果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做到村务公开。

五、加强领导,重点是强化激励保障。当前,村干部任务重、难度大、条件差、待遇低,各级党组织对他们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一是让他们在经济上有“搞头”。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的转移支持力度,适当提高村干部工资水平,对现任村干部要办理好养老保险,对退下来的村干部应发放一定补贴,真正让他们无失落之感、无后顾之忧,留得下、安下心、干得好。二是让他们在政治上有“盼头”。正确的用人导向,不仅可以起到“用好一个人,带动一大片”的效果,而且会在干部中营造一种“靠素质立身,靠实绩进步”的良好风气。当前,要抓紧研究让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优秀村干部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和担任乡镇领导的问题。三是让他们在社会地位上有“想头”。对村干部要注重增加正面激励,减少负面激励,大力引导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客观公正地宣传农村基层干部,增强他们对基层的认同感,使他们安心、热心、专心基层。四是让他们在上有“干头”。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制度环境,真正让他们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

总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直接关乎着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农民的福祉,直接关乎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甚至直接关乎着整个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为此,各级党委都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到位,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不断开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下载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  努力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 努力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新农村,关键看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作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将其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保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乡村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I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 [摘要]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它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力~iU,l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和......

    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新农村建设的

    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新农村建设的 调查与思考 寒假期间,我回到老家对我们周边地区的进行了认真观察和走访,为避免地方共性和特殊性 调查了不同乡镇和村庄。 2006年以来,社会主义新......

    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新农村建设的

    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新农村建设的 调查与思考 今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年。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实施者,农村各级基层党组织如何在新的历史......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障(5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任务。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