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异常行为管理
学生异常行为管理
学生的课堂行为可分为课堂正常行为和课堂异常行为。课堂正常行为包括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积极讨论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等等;课堂异常行为指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活动的课堂行为。一般情况下,一个学生的异常行为有可能干扰一个或几个学生的听课,也可能诱发更多学生产生类似的异常行为,破坏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一、学生课堂异常行为的类型
学生课堂异常行为有两种类型:外向型和内向型。外向型异常行为主要包括:争吵、挑衅、推撞等攻击性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做滑稽表演、口出怪声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故意顶撞班干部或教师、破坏课堂规则的反抗权威的行为,等等。外向型异常行为容易被觉察,它会直接干扰课堂纪律,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内向型异常行为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发呆等注意力涣散行为;害怕被提问、抑郁孤僻、不与同学交往等退缩行为;乱涂乱写、抄袭作业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内向型异常行为大多不会对课堂秩序构成直接威胁,因而不易被教师察觉。但这类问题行为对学生个人的学习与成长也很不利。
二、学生课堂异常行为产生的原因
1、学生自身原因
大量的课堂异常行为是由学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如学生学业成绩不良、人际关系不协调、对教师教学要求不适应等,都会使他们产生挫折感,并引发紧张、焦虑、惧怕甚至愤怒等情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反应就可能演变为课堂异常行为。
一些自尊心较强但由于成绩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体和教师承认的学生,往往故意在课堂上制造一些麻烦,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另外,在小学阶段,男孩活动量大、精力旺盛,但心理成熟程度和自控能力比同龄的女孩普遍要低些,因而出现课堂异常行为的频率要高于女孩。
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也与其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性格、气质、情绪等有关。如外倾性的人格,喜欢交际、热闹,胆子较大,但自制能力较弱,违反纪律的情况相对较多。学生的生理因素也是导致异常行为的因素之一。生理上有问题,发育期的紧张、疲劳和营养不良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但这方面因素往往容易被忽视。另外,还有些学生多动的异常行为是由于脑功能轻微失调造成的。
2、教师的行为原因
教学不当:一些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讲课时显得力不从心、迟钝、笨拙,或因教学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置纪律于不顾而产生课堂异常行为。
管理不当:教师对学生的异常行为反应过激,或动辄中断教学大加训斥,或滥用惩罚手段,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学生进行惩罚,等等。这些失当的管理方法往往会激化矛盾,使个别学生的异常行为扩散开来。
3、环境原因
校内外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如父母不和、经常挨打受骂的孩子,在课堂上往往表现得孤僻退缩或烦躁不安,甚至挑衅生事。再如,教室环境的色彩过于强烈和鲜艳,容易使学生在课堂上兴奋好动,注意力分散,不专心听讲;教室内温度过高,则容易使学生烦躁不安,课堂上的不友善行为和冲突性行为随之增加,课堂秩序不易维持;人数较多的班级,由于单位面积内人员密度过大,学生的个人活动空间受到挤占,也会诱发学生好动、争吵和产生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
三、课堂异常行为的管理方法
1、将一般要求变为课堂程序和常规
实践表明,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成为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一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例如,音乐课上要求学生上课时随着教师的琴声列队轻轻走进教室,在音乐声中向教师问好、坐下,下课后仍按小组列队踩着音乐节拍轻轻退出教室。这种要求一旦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可以长久地发挥作用,产生积极的管理效益和教学效益。相反,如果教师不注意课堂规则的建立,只凭不断提出的各种要求、指令维持课堂秩序,不仅管理效率低,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因要求不当引起新的课堂异常行为。
2、及时巩固课堂管理制度
教师应仔细观察课堂活动,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经常巡视全班学生。善于指导学生行为的教师,应能在学生的不恰当行为造成混乱之前就有所察觉。
只发现问题还不够,教师还必须及时恰当地处理异常行为。教师采取什么措施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场合。例如,有些学生不听课,看连环画或伏在桌子上睡觉,这类问题行为对课堂教学的干扰不明显,此时教师不宜停止教学公开指责他们,可以采取发出提醒信号、走近提示、向其发问和课后谈话等措施加以处理。有些学生大声喧哗、戏弄同学、扮小丑或顶撞教师,这类行为对课堂教学有较大干扰,教师必须通过及时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时可适当惩罚。
运用奖励手段鼓励正当行为,通过惩罚制止不良行为,这是维护纪律尊严,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奖惩的具体办法很多,如教师表情上的赞同与不赞同,表扬与批评,给予学生某种荣誉或取消荣誉,发奖品,课后留校,暂停听课,送校长室,等等。
3、降低课堂焦虑水平
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适度的焦虑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但焦虑过度则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并导致问题行为。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该帮助学生在焦虑过度而尚未形成问题行为前降低焦虑的强度。调控学生焦虑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迅速了解、诊断产生焦虑的原因,然后诱导学生把造成焦虑的烦恼宣泄出来;二是针对焦虑的原因适当调整教学情境,例如调整教学要求、进度,调整教学评价的方法或要求等。
课堂中,教师也会产生焦虑。通常情况下,课堂纪律问题是引起教师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教师特别是一些新教师,由于缺乏课堂管理经验,对学生纪律问题忧心忡忡,担心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于是常常采取一些生硬措施控制课堂,频繁指责训斥学生。这样做反而激化了矛盾,扰乱了课堂秩序,进一步加剧了教师的焦虑。实际上,能否维持好课堂纪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及师生间的人际关系。教师如果能真正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讲求工作方法,学生就会维护、支持教师的工作,课堂纪律就容易维持,教师的焦虑水平也会大大降低,课堂管理效率会得到相应提高。
4、开展心理辅导,实行行为矫正
行为矫正是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来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以取代或消除其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心理辅导有助于提高课堂纪律水平,使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心理辅导的目标是通过调整学生的自我意识、排除自我潜能发挥的障碍以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来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从这一点看,心理辅导是从内而外地做工作,它不像行为矫正那样完全以改变外部行为表现为目标,因而比较适合于调整较为复杂的异常行为。但心理辅导工作能否奏效,还取决于师生之间是否真正建立起了信任、融洽、合作的人际关系,能否展开真诚的思想、情感交流。因此,这项工作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教师应注意提高自身素养,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与交往,以不断提高课堂管理效率。
第二篇:心理及行为异常学生自查报告
实验小学关于对心理及行为异常学生的
自查报告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多,其中不少压力已超过了他们所能负荷的程度,常常引起纷扰的、不利的、危机重重的后果。国内有些调查表明,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和适应不良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那么,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以期了解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我校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对策性建议。
1、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调查显示,目前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一般,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76.93%处于低焦虑水平,有21.41%处于中等焦虑水平,而有1.66%处于异常焦虑状态,由此可见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于存在异常焦虑倾向的学生,即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十分需要通过学校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加以帮助,若焦虑异常得不到及时解决,就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此外,对于处于异常焦虑倾向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是处于心理不健康的群体,总体焦虑倾向较强、焦虑范围较广,存在心理疾病,需要立即进行心理治疗,这部分学生不容忽视。
2、男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男女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总体不如男生,这个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结果相似。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以及总量表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男生。
造成两性差异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因素方面,如自我概念,对自己的期望,失败的归因方式等方面不同。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男女生对成败归因有不同的模式:女性比男性更多的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运气,而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运气;而男性则更多的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将失败归因于任务艰难。这种归因导致了男女生自信心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显然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专业有决定的影响。而且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下,女生往往使自己扮演一个弱者的形象,学习成绩不好认为是性别差异造成的,认为男生天生比女生聪明,而没有从其他方面找原因。特别是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以及对妇女的歧视都严重地挫伤了青年女性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制约着女生各方面的发展。
其次是生理因素,由于女生性意识的萌生比男生约早一年的时间,因此性不安心理在女生身上表现得更早,更明显,他们变得易害羞、难为情,而且青春期的发育早于男生,青春期的女生对胜利的变化和月经的来临有一种神秘感和恐惧感,所以常处于焦虑不安中,有时莫名其妙的紧张,特别是在与人交往时尤为突出,于是产生了对人焦虑。
男生在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上的得分要高于女生,但是没有达到显著差异的水平。这个可能与男生的性格有关,人们在教育过程中赋予男生的形象是生来就刚强,为此在感情上不轻易外露自己,长此以往心中苦闷无处诉说,产生孤独感,而女生较男生更喜欢找人倾诉,心中的不快易化解。在冲动倾向方面,可能与男生更多地表现出攻击、多动和违纪等外向行为有关。
综上所述,加强女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心理辅导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3、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六年级在各个年级中问题最多,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这主要因为,六年级的学生在生理上,他们已基本上开始发育,在心理上,六年级学生的智力发展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尤其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得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推理能力的发展使他们的某些观点或看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发展原因,六年级学生的自我概念也在逐渐形成并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他们非常注重自我形象的良好设计,但由于对自我形象过度敏感,他们过于着重别人对自己的外在评价和成败得失的评价,以至于产生不良的自我形象,如自卑、自责等。
同时,六年级学生面临毕业考,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遭遇的学习上的挫折感,使得个体的心理状态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这将直接影响学生成就动机模式的确立,并由此影响其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一步影响个体人格的塑造和生涯的发展。
实验小学关于对心理及行为异常学生的
整改措施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更加应该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根据我们调查分析发现,改善和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实效,为此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加强家校联系,改善家庭教育
1、家长要注意儿童早期人格的培养
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大多是儿童早期教育和社会交往带来的精神发育缺乏,如幼年的心理剥夺、童年的经历有时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生活态度和心理体验。如果在人生早期
(一般指0-6岁)得到适应最佳教育将会使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家长要加强儿童早期的独立性和自制力的训练,要抓住这一时期,向子女施以早期智力开发或优良品德的早期熏陶。家长还应经常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不好,家长只有设法使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孩子的客观实际相一致,同时在实现期望过程中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对原有期望进行调整,才能减轻孩子的压力。应提倡民主的家庭教育,这样才能较好地运用符合子女身心发展实际的科学方法,家庭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2、让子女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我国自古以来,提倡在家长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子女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育人方法。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说明品德高尚的人都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培育良好的品德习惯。而且,在实践活动中应该持之以恒,使子女的意志和性格从中得到锻炼,并帮助子女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3、家长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优化
家庭环境的优化不仅应体现在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化气氛;还应体现在家长自身形象的完善上,使子女在家长乐观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的实践中受到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对于子女的良好思想和行为表现,家长及时给予肯定才能收到激励、强化的效果。清代著名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指出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因此在教育中,要减少斥责和限制,多给以“表扬”和“承认”的机会,以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为了帮助子女明辨是非,克服、纠正和根除不良的思想行为和品德,可以适当采取不损害孩子身心为比标准的惩罚。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子女,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用简单的手腕来应付,是无济于事的。”为此,家长应了解有关教育以及儿童心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切实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二)强化学校教育,改善学校教育工作
1、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机械地按照预设的一套模式向学生强行灌输,使学生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被教育者的地位上。”这个不仅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且抹杀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应将小学生由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转向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轨道上来,它有助于中小学教育走出狂热追逐高分、升学竞争愈演愈烈的误区,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痼疾,把开发人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才能在教育内部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发生。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教育要纠正和克服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代替心理教育的片面倾向,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学校正常的教学中去。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他助到自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可以采取宣传普及心理学常识(通过上心理辅导活动课和讲座的形式等)、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以及推广集体辅导、朋辈辅导的形式,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获得健康向上的心境。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心理档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矫治。
3、加强青春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
对小学生进行性教育一定要讲究实效、慎重、科学,并注意把握时机。根据一些学校进行性教育的经验,系统地对他们进行有关方面的教育。
4、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通过讲座、讨论、宣传材料等方式,注重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还可聘请有关专家和教育先进工作者介绍符号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经验,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以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5、重视家校沟通的途径
建立家庭和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积极相互配合,将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因此,学校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家庭环境,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谐的气氛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这样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6、重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课余时间参加业余活动,有利于学生多种才能的发挥,丰富精神世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使生活更有乐趣,情操得到陶冶,能力得到锻炼,多种需要得到丰富,心理紧张得到缓解。其结果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脑力、体力的效率,改善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三)积极引导青少年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对于学生来讲,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锻炼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青少年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对社会、对人生持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其次是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与本人实际情况越接近,表现自我防御行为就少,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充分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第三就是要学会自觉地调控情绪,保持积极的、健康的情绪,学会自我疏导不良情绪,使消极的情绪对身心的伤害减低到最小的程度。第四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科学用脑。
总之,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应密切配合,综合治理,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三篇: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办法
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强化我社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工 作和行为管理,防范操作风险和案件,根据我社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员工异常行为是指员工不同于寻常的表现,且可能成为 操作风险隐患苗头,或诱发事故、案件的各种行为。(其主要表现参 员工系指与我社签订劳动用工合同的全体人员。由我社管理的劳务派遣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根据“了解你的员工”的原则,员工异常行为管理为我 行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注重预防,实事求是,慎重处理;
(二)谁主管、谁负责,管事与管人结合;
(三)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四)注意保密。
第四条 开展异常行为管理应尊重员工个人隐私和人格尊严。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我社境内各级机构。
第二章 员工异常行为管理职责
第六条 总、分行部室和各营业机构的第一负责人对所辖范围内 的员工异常行为管理负总责:
(一)了解员工思想和行为总体情况;
(二)掌握干部的全面情况,及异常行为;
(三)督导员工日常行为管理;
(四)组织妥善处置员工异常行为。
第七条 总、分行部室和各营业机构分管内控的负责人分管员工 异常行为管理:
(一)了解员工思想和行为状况;
(二)组织开展员工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和反腐倡廉教育;
(三)关心并帮助员工解决思想、工作、生活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四)督导和帮助员工发展进步;
(五)提请并组织定期分析员工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
(六)根据规定妥善处置员工一般性异常行为。
各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分工,协助做好员工异常行为管理。第八条 总、分行部室和各营业机构各级业务主管或相应职级人 员负责员工异常行为日常管理,并做好本办法
第三章 具体工作的落实
(一)掌握员工性格、特长、爱好、经历、家庭环境及背景等基本情况;
(二)关注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
(三)组织员工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和反腐倡廉学习;
(四)关心帮助并反映员工思想、工作、生活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五)及时了解、发现员工异常行为,并查证分析和报告。各级综合人员、事后监督人员、专兼职监察保卫人员等,应关注 了解员工异常行为并及时向所在单位领导报告情况。
第九条 总、分行部室对所辖业务条线员工异常行为管理负有教 育、培训、检查、监督、指导等职责。
第十条实行委派、派遣制人员,由条线主管部门负责员工异常 行为管理。员工所在单位协助做好员工异常行为管理。
第十一条 员工应履行相互监督的职责,对其他员工的异常行 为,要及时向主管或领导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
第十二条 各级党组织、工会(含文体协会)、共青团等组织,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协助做好员工异常行为管理。
第三章 员工异常行为管理流程
第一节 员工异常行为了解和报告
第十三条 了解员工异常行为的基本方法:
(一)组织业务和工作检查。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1.按照规定检查业务操作情况; 2.定期检查员工工作记录、录像; 3.召开工作例会沟通和交流信息,掌握员工行为动态。
(二)开展谈心活动。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1.做好绩效考核信息沟通和反馈; 2.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方式与员工交流、对话; 3.倡导和确保员工有诉求、有问题时与主管和领导沟通。
(三)开展家访和员工亲属联系活动。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1.实地家访或电话沟通联系; 2.发函询问、咨询意见和情况; 3.举办员工、亲属各种联谊活动等。
第十四条 总、分行部室和各营业网点每年对所辖员工进行谈 话、家访或亲属联系等不得少于1 次。对新员工到岗后3 个月内,必 须进行1次谈话、家访或亲属联系。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均应登记《员工谈话(家访)登记表》
(一)因员工考核结果出现重要异常而进行谈话的;
(二)因员工发生重大或连续差错而进行谈话的;
(三)因员工家庭发生重大变故而进行谈话的;
(四)因员工严重异常行为而进行谈话的;
(五)对员工开展实地家访的。
第十六条 通过社会信息平台和信访举报,以及上级监管部门和客户的评价、反映等形式,及时收集、了解员工情况。
第十七条 组织开展员工异常行为排查活动。
(一)组织员工自查,申报有关情况;
(二)组织访谈;
(三)组织问卷调查了解;
(四)其他方式。
第十八条 总、分行部室和各营业网点,每季度应进行1 次员工 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分析,全面了解和掌握员工异常行为。各分行应每半年进行1 次员工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分析。
第十九条 对员工异常行为的报告:
(一)每年6 月25 日和12 月25 日前,各单位应结合监保工作总结,将当期已自行处置的员工异常行为管理情况,书面向所在分行 监保部门报告。总行各部(室)书面向总行监察保卫部报告情况。
(二)对需要领导决定处理的情况,各单位应及时向所在单位的 分管领导或第一负责人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
第二十条 对员工下列异常行为应及时逐级报告分行,必要时应 报告总行:
(一)涉及案件或事故隐患的;
(二)涉及违纪违规的;
(三)可能有不良后果的;
(四)可能涉及群体行为的;
(五)涉及非法组织活动的;
(六)其他认为应报告的异常行为。
第二节 员工异常行为查证和分析
第二十一条 对异常行为的反映,一般应及时报告。经批准后再 进行查证。第二十二条 对涉及员工异常行为的反映,应通过有关材料、相 关人员了解查证。必要时,员工异常行为的查证应取得并保存证据。
第二十三条 对员工异常行为表现,必要时应及时与行为人谈 话,了解思想状况、行为动机及背景情况等。员工异常行为谈话查证要求:
(一)认真听取行为人的说明和解释;
(二)如实全面记载;
(三)方法得当、合规;
(四)不得泄露异常行为信息线索及信访举报的反映人。第二十四条 对员工异常行为的分析,应客观、审慎:
(一)要结合员工长期和全面的表现分析;
(二)要了解其行为的动机、原因;
(三)要分析其行为的性质、后果。第三节 员工异常行为处理 第二十五条对经查证有一般性异常行为且可以通过帮助教育 解决问题的员工,应及时提醒,帮助其自行纠正;并持续关注和帮助。
第二十六条 对于下列员工,应采取调整岗位、待岗或重新培训 上岗等方式处理:
(一)经查证有异常行为且不适合本岗位工作的要害部位员工;
(二)经查证有异常行为且一时难以纠正、改进的员工。第二十七条 员工异常行为已对我社经营活动、银行资产和员工 人身安全构成潜在危害时,要立即采取措施,调整或停止其工作,规 避风险。同时,及时向上级报告;必要时,可越级报告。第二十八条 按政策法规规定,及时妥善处理员工群体异常行 为,努力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
第二十九条 对于已涉及或演变为违纪违规行为的,应按照《员工违规行为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章 员工异常行为管理监督
第三十条 根据反腐倡廉、安全保卫和案件防范责任制及职责规 定,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实行责任制度。
第三十一条 各单位应结合干部廉洁从业、员工诚信建设,运用 合规风险管理系统等工具建立员工诚信档案和台账。诚信档案和台账 主要包括:
(一)与员工重要谈话、家访工作记录;
(二)员工参与有关学习培训情况;
(三)监督信息;
(四)有关异常行为反映、查证、分析和处理的记录;
(五)其他有关资料。
员工诚信档案和台账由总、分行部室或各营业网点分管内控的负 责人,或第一负责人指定的人员负责收集和管理。因工作需要变动管 理人员时,第一负责人应监督或指定人员监督交接。
员工一般性异常行为的记录,原则上保存两年。期满后,可经总、分行部室或各营业网点第一负责人批准,予以删除或销毁。第三十二条 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应纳入我社的综合内控考核和 纪检监察安全保卫工作评级。
第三十三条 总、分行纪检监察保卫部门协助推动、督导、检查 辖内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全行性员工异常行为排查活动。
第三十四条 我社鼓励员工参与异常行为管理监督,倡导员工实 名举报。凡通过举报为我社避免或减少损失及不良后果的,根据《诚信举报及奖励规定》予以奖励。
第三十五条 对有下列行为并导致不良后果的,按按照《员工违规行为处理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一)不履行员工异常行为管理职责的;
(二)对员工异常行为疏于了解、隐瞒不报的;
(三)对员工异常行为处置不当的;
(四)违反有关保密规定的;
(五)其他导致不良后果的行为。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境内各一级分行、信用卡中心、小企业信贷中心和 总行所属其他机构可依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总行监察保卫部负责解释。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实施。
第四篇:员工异常行为排查总结
员工异常行为排查总结
第一条 目的依据
为规范有序开展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工作,建立常态化排查机制,提升员工合规意识,防范操作风险、案件风险,根据《上海银行从业人员行为管理办法(试行)》、《上海银行内部控制基本规定》、《上海银行案件风险排查管理规程》等规定,结合《上海银保监局关于印发上海银行保险机构从业人员异常行为跨机构联动排查工作机制的通知》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基本定义
本办法所称“员工异常行为排查”,是指全行各部门、各经营单位及其辖属机构(以下统称各单位)根据案件防控、员工管理和员工异常行为监测需要,对所辖员工的异常行为或有关线索进行排查,并跟踪、处置、化解风险隐患,落实整改和责任追究的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的“员工”,是指与我行签订劳动合同的正式员工(含内退员工)和劳务派遣制员工。
本办法所称“异常行为”是指员工存在或涉嫌存在违反法律法规、违背职业操守等制度规范的行为。
第三条 组织原则
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工作是案件风险排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员工行为管理的重要手段。排查工作由各级党委领导,各单位应高度重视,遵循依法合规、稳妥有序、分层分级的组织实施原则,并依法或通过与员工签订协议等方式获得有效授权。各单位在排查工作中应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的沟通,实行齐抓共管、联防联控,形成预防网络与监督合力。
第四条 工作职责
总行法律合规部牵头负责全行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工作的机制建设,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并及时根据管理需要修订本办法;组织开展全行定期排查工作,并督办问题的跟踪处置、整改和责任追究工作,必要时可直接发起责任追究;根据需要组织部署专项排查工作;组织相关单位开展线索核查;建立问题台账,定期总结分析,开展警示教育,并根据要求向行领导、监管部门汇报等。
各单位承担所辖全部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工作的主体责任,各单位一把手是该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一级分行(含总行营业部)的法律合规部门参照总行法律合规部职责,牵头负责本单位员工异常行为排查相关工作。
各单位主要职责包括:依据排查内容或专项排查方案,对辖内员工组织实施定期排查或专项排查工作;及时向法律合规部门报送排查发现的问题和线索;根据需要组织核查或参与核查问题线索,对于发现的违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责任追究等。各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工作,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得违规泄露排查工作人员名单、排查结果、排查对象身份信息和个人隐私等。
第五条 排查内容
员工异常行为排查的内容覆盖员工工作、生活和廉洁自律三个方面,具体内容详见《员工异常行为排查明细表》(附件1-1)。排查内容由总行负责修改,各单位可以结合实际补充,但不得修改或删减总行统一发布的内容。
排查中应对群众反映情况、信访投诉举报情况以及员工的违法违规违纪记录等予以重点排摸。
第六条 排查类别
员工异常行为排查主要分为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
定期排查是指各单位结合日常工作对其所辖全部员工比照排查内容每月开展的全覆盖排摸检查。
专项排查是指各单位根据员工行为管理、案件风险排查等工作的需要,通过制定排查方案,对特定的排查内容或特定范围的员工组织开展的专门排查。各单位应向同级党委汇报组织开展专项排查的计划和开展情况。对于重点问题、关键岗位人员,应不定期开展专项排查。
对于排查发现的风险隐患或问题线索,应及时组织开展线索核查,并针对性采取跟踪处理措施,及时化解风险;对于查实的违规问题,应落实整改和责任追究。
第七条 日常排摸与线索收集
各单位应当将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工作融入日常工作协同开展,将工作时间(八小时)内外的员工行为一并纳入排摸,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收集线索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一)员工自行上报。通过对照规定的排查内容对个人的行为事项进行自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所在单位。
(二)所在单位内部收集。主要是通过平常观察留意,个别谈心,小范围征询,人事考核,了解信访、举报和客诉情况等方式收集;还可以通过不定期抽查员工考勤记录、工作文件以及监控录像等资料收集。
(三)家访、外访相结合。通过对员工进行家访,了解员工家庭情况;通过到员工居住地居委会、小区物业、街坊邻居等处了解员工在社会上的表现;结合服务质量、上门对账、客户回访等工作,了解客户评价;对重点排查对象可以通过当地公安部门等调阅资料,走访了解其是否存在不良记录。
(四)利用各类非现场监测信息。通过各类系统非现场监测手段、外部信息服务平台或网站查询、业务检查反馈、监管部门提示等及时获取有关预警监测信息,如异常交易资金流水、外部工商信息预警、裁判文书网站查询、工商信息查询等。
第八条 线索核查
对于排查及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员工异常行为线索,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立即采取适当的方式核查事实,包括但不限于:
(一)要求涉事员工提交书面说明、承诺以及相关佐证材料;
(二)与相关员工进行访谈、谈话、问询,向本人及有关人员核实情况;
(三)进一步采取家访或外访方式了解核实情况;
(四)利用行内行外有关信息系统或平台进行查证;
(五)依据问题线索的重要程度,在辖内组织专项排查;
(六)向上级单位提交问题线索和跨机构协查需求等。
查清事实后,各单位应对相关问题进行初步定性,确定是否属于异常问题、关注问题或予以排除。原则上,线索核查工作应于发现后一个月内完成。
第九条 联动排查
根据监管要求,总行法律合规部设置专人专岗负责跨机构联动排查工作,主要职责包括:根据排查需要,对于涉嫌违法违规需进一步确认的线索,向上海银保监局报送需跨机构联动排查的人员名单;根据上海银保监局反馈的排查结果或下发的核查线索,组织有关单位,进一步开展内部甄别核查;查清事实后,将排查结果、责任追究情况等及时报告上海银保监局;协调相关单位开展我行内部跨机构的联动排查工作。
各单位应根据总行要求落实开展跨机构联动排查的相关线索核查工作,并及时上报查清的事实情况。
第十条 关注问题的跟踪处理
关注问题是指苗头性、倾向性的员工异常行为。对于暂时无法查清或难以定性的问题线索,应纳入关注问题予以管控。
对于关注问题,各单位应根据发现的问题情况,制定针对、可行、有效的处理措施,化解风险隐患,跟踪落实动态管控。
对于存在关注问题的员工,各单位应落实专人进行帮教,采用谈心谈话、家访等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对于转化不明显的,或者所处岗位较为关键、可能产生损害客户或我行利益风险的,应通过调换工作岗位等方式及早化解风险隐患。
关注问题在跟踪处理期间,一经查实涉及违法违规违纪的,应立即纳入异常问题,并落实整改和责任追究。对于自关注之日起超过一年仍不能确认为异常问题的,可予以暂时排除,纳入定期排查管理。
第十一条 异常问题的整改和责任追究
异常问题是指存在违法违规违纪问题的员工异常行为。
对于异常问题,各单位应认真分析原因,反思员工行为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和措施。原则上在三个月内完成个案整改,一年内完成机制性整改。
对于存在异常问题的员工,各单位应一查到底,严肃处理:
(一)对照我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规定等责任追究制度进行责任认定,严肃问责,并同步落实员工违规积分。原则上行内责任追究工作应在确认异常问题后三个月内落地。
(二)符合案件、案件风险事件或案件风险线索判定标准的,应按照涉刑案件管理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三)涉及党员违纪的,还应移交纪检部门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还应移送公安或监察机关查处。
第十二条 信息报送
各单位对于排查情况的报告应坚持月报与及时报相结合。
(一)月报
各单位应每月向总行报送本单位定期(月度)排查汇总情况、当月新发现的关注问题明细情况、存量关注和异常问题的跟踪处理情况等。报送材料需经单位一把手审批后,于次月初3个工作日内报送至总行法律合规部。
(二)及时报
各单位应及时向总行报送以下信息:
1、新确认的异常问题情况专报,包括定期排查、专项排查、跨机构联动核查和其他各类方式确认的异常问题。报送材料经单位一把手审批后,于确认异常时点3个工作日内报送至总行法律合规部。
2、自主组织开展的专项排查报告。各单位应在完成专项排查报告后3个工作日内向总行法律合规部报备专项排查报告。
3、对于按照监管部门或上级单位要求开展的专项排查,严格按照规定时限完成相关信息报告。
4、对于符合案件、案件风险事件、案件风险线索,或重大事项、突发事件等定义的问题,各单位还应按照相关规定另行报送。
第十三条 系统运用
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全流程管理纳入操作风险与内控合规管理(GRC)系统,包括线索推送、问题录入、汇总报送、跟踪处置和查询统计。各单位应通过系统及时处理问题线索、完成问题信息的录入、审批和报送;按规定完成对部门和机构的月度汇总;持续跟踪并实时更新问题的处置进展、整改和责任追究情况等。
第十四条 监督检查和考核问责
总行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单位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工作的组织开展情况以及问题的报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于各单位排查工作组织实施不力,迟报漏报问题和相关信息,未按要求及时完成系统操作等,纳入合规经营考核扣分。对于管理失职、瞒报信息造成内控漏洞、操作风险隐患、产生资产损失或不良后果的,按照我行相关制度进行责任追究。
第五篇:员工异常行为排查报告
个人业务条线员工违法违规风险专项排查报告
针对总行下发的《关于开展个人业务条线员工违法违规风险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人民广场支行对全体个人业务条线员工进行了全面排查,排查对象包括支行个人客户部经理及个人客户经理、理财经理、大堂经理。排查方式包括:自查和互查、个别谈话、家访、走访客户、信访举报等方式。支行排查内容包括是否参与非法集资、民间融资、是否私售理财等违法违规活动等。排查结果如下:
人民广场支行全体个人业务条线员工无一人参与非法集资活动、无一人违反十条禁令、无一人违反员工从业规范、全部遵守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不存在参与非法集资、民间融资、没有私售理财等违法违规行为。
针对总行5月22日召开的“规范内部管理、强化合规运行”专题视频会议要求,结合《银行2015年纪检监察工作意见》(华银党发〔2015〕18号),某某银行人民广场支行对全体员工进行全面排查,排查人员包括支行全体员工,排查覆盖率100%。并于5月25日组织全体支行员工学习《银行员工"十不准"》、《关于严禁参与民间融资活动的通知》、《银行违规行为责任追究管理办法》、《银行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办法(试行)》制度等。
本次排查方式包括:自查和互查、个别谈话、家访、走访客户、信访举报等方式,突击检查员工办公桌、资料柜、更衣柜、电脑等方式,抽查是否有从事与我行无关活动或违规行为。
排查内容包括:是否有私自推介和销售非我行产品的情况,是否有自办或参股经商办企业或以亲属名义但实际本人操纵经商办企业的情况,是否有以各种形式、在各种场所参与非法集资、高利贷、民间借贷,为他人充当资金掮客或提供与自己经济实力不符的个人担保的情况,是否有内外勾结骗取客户存款的情况,是否有经常出现工作差错或差错屡查屡犯,有意回避、躲避本行监控设备监控或私自调阅、修改监控设备记录,重抄相关登记簿、账簿等表现反常的情况,是否有涉黄赌毒、参与洗钱等不良情况,是否有利用客户账户过渡本人资金,通过本人、他人账户归集、过渡银行和客户资金、套取资金,违规使用内部账户为客户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空存、空取资金的情况等。排查结果如下:
人民广场支行全体人员工无一人有私自推介和销售非我行产品的情况,无一人有以各种形式、在各种场所参与非法集资、高利贷、民间借贷,为他人充当资金掮客或提供与自己经济实力不符的个人担保的情况,无一人有有利用客户账户过渡本人资金,通过本人、他人账户归集、过渡银行和客户资金、套取资金,违规使用内部账户为客户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空存、空取资金的情况,无一员工有其他异常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