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的劳动力失业统计数据

时间:2019-05-14 09:2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国的劳动力失业统计数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国的劳动力失业统计数据》。

第一篇:关于我国的劳动力失业统计数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

实践教学调研成果

关于我国的劳动力失业统计数据

姓名: ;学号: ;专业: ;成绩:

中国官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几年来对外公布的事业率为:2006年4.1%;2007年4.0%;2008年4.0%;2009年4.3%......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透露,上半年中国调查失业率为5%.总所周知,中国的真实失业率远远高于官方的登记失业率。

从具体数据来看,1999年后,江苏省GDP开始新一轮次的高增长,而此时的失业率却稳步上扬,绝对水平上出现了“高增长,高失业”的现象,即是说,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出现了反常的正比关系。由此可见,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不再像以前那样明显。

从我国的情况看:在我们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全面推进改革、迅速走向市场经济的今天,在面对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全球经济危机的今天,失业问题己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的特大问题。众所周知,我国现行发布的失业率口径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它不论是用于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失业情况全局,还是用于把握劳动就业服务部门的工作对象都存在着相当大的缺陷。

大多数西方国家使用的失业统计定义和概念基本上都是遵照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标准,即“在一定的年龄以上,在规定期间内没有工作,目前可以工作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而我国的失业率是以城镇失业人员为基础计算的,城镇失业人员是指城镇中具有非农业户口,在规定的劳动年龄内(16岁以上,法定退休年龄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已在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与国际标准的失业统计定义相比,我国失业人员的统计范围明显不全,概念界定不清,表现为:

1.对调查对象的统计口径不同。国外的失业统计采用宽口径,包括城镇和农村的全部经济活动人口。而我国的失业人员只包括被抽中调查小区的全部常住人口,失业统计采取窄口径。

2.年龄限定过窄,与实际有偏差。国际标准对失业人员一般只规定年龄下限,并不设定年龄上限,凡有意寻求工作即使退休后曾经工作,并继续寻找工作者都算失业者。

3.在业与失业界定不清。国外通常都对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工作时间获取的劳动报酬作了量的规定(各国规定不同),凡在一定时期内劳动时间或获取的劳动报酬累计达到标准的人,视为在业,否则列为失业。我国对此没有明确规定,而且统计的城镇失业率等相关指标均是根据调查最后一天的失业数据计算的时点指标。

失业率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政府统计部门已经将这项调查统计工作由试点调查纳入常规性政府统计范畴。失业率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可以成为政府制定有关政策、预算、计划的可靠依据。

第二篇:我国统计数据屡遭质疑

我国统计数据屡遭质疑

老百姓对于物价上涨的感受犹如“兔子跑”,可CPI却表现为“乌龟爬”; 国外的一则谚语讲:一只失修的马钉会导致一匹战马失蹄,一匹战马失蹄会导致一个士兵的失败,一个士兵的失败会导致一个队伍的失败,一个队伍的失败会导致一场战争的失败,一场战争的失败足以葬送一个民族。

不科学、不准确的统计数据就似失修的马钉。统计数据相当于号脉,是为了发现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而差之毫厘的统计数据,有可能带来谬以千里的政策结果。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日前表示,各级统计机构要一如既往地把搞准统计数据作为第一要务,统计数据要经得起市场和历史的检验。地方GDP——总是超过全国数

不仅仅是房价,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也让人心生迷雾。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是,金融危机背景下,2009年全国GDP增幅为8.7%(7月2日,国家统计局将此数据修改为9.1%),但各省区市GDP总量加起来,其增速比8.7%要高得多。根据各省公布的数据,经济增速低于8.7%的仅有3个省市。其余28个省市增速都高于8.7%,其中有两个省超过16%„„

这种怪现象仍在延续。今年一季度,各省份GDP增速的数据也出现全面高于全国数字的情况。在29个省份中,有28个省份的GDP增速高于全国11.9%的水平,其中,增速高于15%的有18个。

连续出现的不一致,让地方GDP疑似“被增长”,也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数据统计过程中的一些显而易见的“硬伤”。

GDP是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所有生产成果的一个指标。我国的GDP核算始于1985年,主要采取生产法加部分行业的收入法来核算,并实行分级核算,即国家核算全国的GDP,各省核算各省的GDP。

据了解,核算GDP所需的基础数据相当多,仅国家统计局报表中就有3000多个指标与GDP核算有关。进行大面积的调查时,如果一部分数据不真实,将直接导致GDP数据失真。

全国GDP数据与地方差异如此之大,在袁刚明看来,主要是国家在核算时,是从各个角度评估主要基础数据,特别是利用税收、用电量、货运周转量等相关指标对地区GDP数据进行综合评估,对不符合实际情况或明显异常的基础数据,多数进行了下调,因而比较准确。而各地区在核算GDP时,除受限于统计力量和技术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受政绩观引导,长期一味地追求高增长。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虚报数据的情况,加大了GDP数据的水分。

为修正地方统计数据中存在的问题,5月,国家统计局与监察部、司法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统计执法大检查的通知,其中,GDP等指标将是这次检查的重点内容。

袁刚明告诉记者,要杜绝统计数据弄虚作假的行为,除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责任人外,更重要的是改变当前各地自行统计上报数据的方式,实行统一核算统计的方式,即由各地统计部门对下级政府所在地各项数据进行采集与核算,建立GDP等数据核算制度。

CPI——引发争议的数据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通货膨胀水平的宏观指标,也是国家进行经济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CPI直接关系到日常生活,当CPI增幅大于3%时,称之为通货膨胀;而当CPI增幅大于5%时,称之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近年来,关于CPI数据是否反映真实通胀水平的争议一直没有间断过。

最近一次网民跟国家统计局的叫板,源自5月份蔬菜价格“发烧”。5月,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份统计数据显示,全国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2.8%。但在大蒜价格暴涨,绿豆价格连创新高的情况下,这样一个与公众感受“大相径庭”的CPI数据,让人无法接受。有人戏称,老百姓的感受是“兔子跑”,而统计数据显示的是“乌龟爬”。

针对质疑,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副司长庞晓林公开回应说,CPI是一个总体指标,反映的是价格总水平,是8大类商品(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加权计算后的综合平均数,其中既包含有上涨的品种,也包括了下跌的品种。如果拿CPI跟每天上街买东西所接触的每一种商品去比较,往往会产生误解或错觉。庞晓林同时强调,我国CPI的生产过程及其计算方法是科学的,计算结果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尽管如此,“孤芳自赏”的CPI无法平息公众的质疑,居高不下的房价走势也成为人们质疑CPI的又一因素。今年年初火爆的房地产市场让很多人记忆犹新。全国的楼市价格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价格节节攀升,房地产行业一下子从“冬天”到了“夏天”,这个变化让老百姓始料未及。

目前,在我国的CPI计算中,房价的波动没有列入,而房租的一举一动都列入其内。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袁钢明向《中国经济周刊》解析,因为购房是一种投资行为,有很强的投机性,不是经常性行为;如果把房价统计进去,就相当于把股市价格统计进去一样。

“如果把房价统计到某一个月当中去,整个消费结构就发生了重大变化,无法真实体现这个月居民的日常消费所发生的变化。”袁钢明说。

国家统计局虽然没有把房屋价格纳入进来,但CPI还是考虑了城乡居民居住类的消费。目前我国CPI居住类调查的项目包括:建房及装修材料;租房,主要是公房房租、私房房租;水、电、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炭的花费等。这些项目实际上都是与房价密切相关的。据悉,世界大多数国家也都没有把房价计算到居民日常消费中去。据《中国经济周刊》

GDP数据一周后再次准确“预报” ■专家称经济运行数据若在官方前泄露涉嫌违法 晨报记者 李 芹 实习生 颜丹平

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数据,但奇怪的是,早在本月8日、15日,某外电就分别援引“官方消息人士”的说法称,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9%,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0.4%。这一数据与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分毫不差。

对此,晨报记者昨日向国家统计局新闻处求证GDP、CPI是否涉嫌“泄密”时,对方也称“奇怪”。

外电消息称来自“官方消息人士”

通常说来,在国家统计局每月发布数据前,各大投行、分析机构都会进行五花八门的预测,某项预测“命中”目标也时有发生。但此次提前披露的数据则明显不是民间观点。本月8日,某外电以“两位官方消息人士”的说法称,我国6月份CPI同比上涨7.1%,上半年 CPI同比上涨7.9%。一周后的15日,该外电又援引“三位官方消息人士”的说法称,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0.4%。

由于这两篇报道言之凿凿,故被大量媒体、分析机构转载和引用,向来喜欢预测的投行也不约而同地沉默下来,静待数据出炉。昨日,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国际新闻中心召开。果然,无论是CPI还是GDP,其数据都与该外电报道完全一致。

国家统计局:理论上不会事先透露

为何关系国计民生的信息数据,会被事先披露出来?昨日晨报记者就此致电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新闻处工作人员表示,已注意到上述两篇外电报道,但不太清楚数据提前披露的原因。

“从理论上说,国家统计局应该不会事先透露这些数据。”该工作人员表示,两个数据完全一致可能是巧合,可能是媒体引用专家学者的预测后故意冠之以“官方消息人士”。“即使媒体提前获取了官方数据并加以报道,目前国家统计局也还没有相关部门负责调查处理。”该工作人员表示,如果确认是国家统计局泄露了经济运行数据,那肯定违反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作为新闻处,我们了解到这个事情,也会向局里有关部门反映。”

专家:在官方之前公布涉嫌违法

对这一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蒋洪教授表示,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明确规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属于信息公开的范围,但条例第三章也明确了公开的方式和程序: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官方消息人士透露’这种方式显然不合规定。”蒋洪这样表示。

“GDP、CPI这些和国家经济政策、市场动向密切相关的信息必须由官方公开,任何提前或私下公开的行为不仅违规,更涉嫌违法。”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副主任、中国行政法学会副会长杨小军教授一言以蔽之。杨小军表示,国家统计局调查的官方数据,未经官方公布之前,不管何人通过何种渠道公之于众,都涉嫌违法。

不过蒋洪也指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未对一些违规公开信息的行为和处罚标准作出明确界定,这也对处理违规公开信息的行为造成了困难。(来源:新闻晨报)相关阅读:

外媒称中国上半年GDP增长10.4%

媒体称官方消息人士向路透社确认6月CPI同比涨7.1% 三部门预计:上半年GDP增速超10% 社科院报告称今年全年CPI将在7%左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计上半年GDP增10.5%

第三篇:我国劳动力的特点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财经学院贸易经济系10国贸班

学号1030601009姓名: 潘中奎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素质城乡劳动力农民工工资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国劳动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突出;就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但与发达国家还相差甚远;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任务举步维艰。随着教育体制的发展,我国劳动力素质有所提高,但仍缺大量的高技术人才。劳动人口数量大但却素质偏低。大学生就业难等。

一、我国劳动力市场数量大而素质低,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

力数量自然也很大,但是也正因为此我国的劳动力素质不高,低素质劳动力已经饱和而高端技术人才却存在大量空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力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发达国家劳动力分布均匀,高素质劳动力充足,要想增强我国劳动力,必须加强我国国民的教育程度,培养高素质劳动人才,向发达国家学习。目前我国以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为主,低素质劳动力市场已经饱和。我们应该遵循马克思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我国国情,培养住过需要的人才,个人也一样,要充分的认识世界,然后改变自身条件适应社会,成为高素质劳动力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下岗职工和失业人

员再就业问题突出,由于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匀,经济发展也不均匀,所以导致我国劳动力分布也不均匀,所以带导致失业,还有就是我国现在劳动力饱和,就业岗位虽然很多但是由于大量的劳动力同事涌入再加上许多劳动力都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没有先进的技术,无法适应新技术导致失业,抑或是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等原因,出现的失业国家来不及解决,而且还有很多国家单位下岗员工也没有很好地解决方案。而发达国家本身劳动力结构比较合理,再加上对待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的待遇和政策比较好一些,这也是因为发达国家人口少,高素质劳动力比较协调。我们应该运用马克思原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用联系与发展的眼光来看世界去解决我国所发生的问题,取其长,避其短。好好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三、中国大部分人口都是农民,而要发展我国的经济光靠农业是不

行的,当今社会是一个商品经济的社会,要想发展,我国就要调整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劳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大量劳动力流入城镇。7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我国农业劳动力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局面逐步被打破,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的转移出现了加送的趋向,改革开放的前十年中(1978-1988年),农业劳动力在社会劳动力中的份额由70.5%迅速下降到59.3%,平均每年下降1.72,而前26年平均仅下降0.65%。为总体上把握就业结构的变动幅度,我们计算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就业结构变动率,结果表明,1952-1978年26年期间,就业结构变动率为27.4%,平均每年变动1.05个百分点,而1978-1988年期间,就业结构变动率为19.2%,平均每年变动19.2个百分点(见表1.1)。农业就业的结构偏差系数,也由1978年历史

最高值-0.54降到了0.42。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启动,主要并不是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现代非农业转移的结果。1978-1991年期间,我国城镇经济增长共创造了10601。7个就业岗位,年均约815.5万人。然而,城镇就业机会的增长对吸收农业过剩劳动力只是发挥了非常有限的作用,在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中,由农村转镇自身的劳动力达6064.4万人,占到了57.2%。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启动,主

要是农村非农产业迅速扩张的产物。1978-1991年期间,农村内部从事各种非农业活动的劳动力由3149.5万人增加到8906.2万人,共增长了5756.7万人,年均增长442.8万人,为转入城镇的3.35倍,占同期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的78.6%。根据马克思原理分析,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虽然我国的劳动人口转移过程中存在着对立与统一的关系,那么我们就应该好好分析其对立面与统一面用唯物辩证法去认识我国国情改变我国的现状。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把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制定出一套有利于我国发展的方案。

四、我国就业形势险峻,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的现象严重,虽然说

我国要求高素质的人才,近年来许多高校进行扩招,每年毕业的学生成千上万,还有就是大学培养的人才并不是社会所需人才,并且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很严重。而外国的就业模式与中国完全相反,他们是自由创新式就业而我国是传统古板的就业模式,所以导致大量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端正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善于发现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从基层干起,首先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能很好的掌握和运用,经过质变和量变,强度大自己等待飞跃。而政府应该搞好就业政策,制定出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在实践中摸索前进。

五、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神速但是也存在很

多问题,我们应该紧跟世界发展的脚步,适时调整我国的就业政策。关注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动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必须保持民众的和谐安定。不管做什么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正确的认识我国国情,再用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事物联系的普遍性,矛盾的对立统一,做有利于人民的事,坚持社会主义的宗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时时想到马克思原理,运用它帮助我们分析解决问题,那么什么问题都难不倒我们。不要光看表面,看问题得透彻的分析才能很好处理问题,是无论大小,用上马克思原理都能帮你完整分析。

第四篇:劳动力就业失业情况调查报告(常住)(推荐)

按照《关于开展城乡劳动力就业失业情况调查的通知》(新人社明电(14)7号)文件要求及县统筹城乡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部署,我乡以入户实名制问卷调查的形式,于今年2月-3月对辖区内户籍劳动年龄人口就业失业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归纳、研讨,现将我乡劳动力在2013年12月31日这个时间点的就业失业情况报告如下:

我乡户籍总人口xxx人,劳动年龄人口xxx人。其中城镇常住户籍劳动年龄人口xxx人,农村常住户籍劳动年龄人口xxx人。

一、城镇常住户籍劳动年龄人口就业失业情况 城镇常住户籍劳动年龄人口中共有就业人员 人,失业人员 人。其他情况 人。

(一)基本情况

1、文化程度:文盲或半文盲

人,具有小学学历的人,初中学历

人,高中学历

人,职高学历

人,技校学历

人,中专学历

人,大专学历

人,本科学历

人,研究生学历

人,博士以上学历

人。

2、职业资格登记:具有一级(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人,二级(技师)职业资格

人,三级(高级)职业资格

人,四级(中级)职业资格

人,五级(初级)职业资格

人,拥有专项能力证书

人。

3、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

人。

(二)就业情况 xxx常住劳动力就业失业情况

调查报告

1、按就业岗位类型分类: 党政机关

人,事业单位

人,社会团体

人,民办非企业

人,集体企业

人,国有企业

人,有限责任公司

人,私营企业

人,个体经营

人,灵活就业

人。其他形式

人。

2、按就业行业类型分类:从事农、林、牧、渔业

人,采矿业

人,制造业

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

人,建筑业

人,批发和零售业

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人,住宿和餐饮业

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人,金融业

人,房地产业

人,租凭和商务服务业

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

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人,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人,教育

人,卫生和社会工作

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人,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人,国际组织

人。

3、按就业产业类型分类:从事第一产业

人,第二产业

人,第三产业

人。

4、在企业中就业情况:在企业中就业

人,其中签订期限合同

人(合同期限12个月以下

人,12个月以上

人),签订无固定期限(长期)合同

人,没有签订合同

人。在劳动密集型企业

人,资本密集型企业

人,技术密集型企业

人。在大型企业

人,中型企业

人,小型企业

人,微型企业

人。

5、享受政策情况:享受职业培训补贴

人,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人,职业介绍补贴

人,社会保险补贴

人,岗位补贴

人,见习补贴

人,特定政策补贴

人,其他政策补贴

人,小额担保贷款贴息

人,税费减免

人。

6、基层项目就业情况:公益性岗位

人,三支一扶

人,大学生村官

人,特岗教师

人,西部志愿者计划

人。

7、灵活就业情况:临时就业

人,季节性就业

人,钟点工

人,其他形式灵活就业

人。

8、劳务派遣就业情况:党政机关

人,事业单位

人,国有企业

人,民营企业

人,其他单位

人。

(三)失业情况

1、按就业经历分类:失业前没有就业经历

人,有就业经历

人(其中失业前连续就业12个月以下

人,失业前连续就业12个月以上

人)。

2、按人员类别分类:城市零就业家庭及夫妻双失业家庭成员

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

人,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人,女年满40周岁、男年满50周岁及其以上的城镇失业人员

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城镇失业人员

人,失去土地(指因政府征地)的农民

人,其他

人。

3、享受失业保险情况:享受失业保险

人。

4、按失业原因分类:失去劳动能力

人,合同到期

人,自愿失业

人,复习升学

人,企业、个体工商户停止经营或裁员

人,现役军人复原、转业、退役

人,刑释解教人员

人,无合适工作

人,无技能

人,照顾家庭

人,健康原因

人,年龄大

人,其他情况

人。

5、就业服务需求情况:需要提供岗位信息

人,需要提供创业培训

人,需要提供技能培训

人,需要提供创业服务

人,需要其他形式的就业服务

人。

(四)其他情况:共有 人。

上学

人,参军

人,其他处于既没就业也没失业状态的 人。

二、农村常住户籍劳动年龄人口就业情况

农村常住户籍劳动年龄人口中共有就业人员 人,富余人员 人。

(一)基本情况

1、文化程度:文盲或半文盲

人,具有小学学历的人,初中学历

人,高中学历

人,职高学历

人,技校学历

人,中专学历

人,大专学历

人,本科学历

人。

2、职业资格登记: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人,技师职业资格

人,高级职业资格

人,中级职业资格

人,初级职业资格

人,拥有专项能力证书

人。

3、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

人。

(二)就业情况

1、按就业岗位类型分类:

社会团体

人,民办非企业

人,集体企业

人,国有企业

人,有限责任公司

人,私营企业

人,个体经营

人,季节性就业

人,其他

人。

2、按就业行业类型分类:从事农、林、牧、渔业

人,采矿业

人,制造业

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

人,建筑业

人,批发和零售业

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人,住宿和餐饮业

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人,金融业

人,房地产业

人,租凭和商务服务业

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

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人,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人,教育

人,卫生和社会工作

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人,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人,国际组织

人。

3、按就业产业类型分类:从事第一产业

人,第二产

人,第三产业

人。

4、在企业中就业情况:在企业中就业

人,其中签订期限合同

人(合同期限12个月以下

人,12个月以上

人),签订无固定期限(长期)合同

人,没有签订合同

人。在劳动密集型企业

人,资本密集型企业

人,技术密集型企业

人。在大型企业

人,中型企业

人,小型企业

人,微型企业

人。

5、创业情况:农、林、牧、渔业

人,采矿业

人,制造业

人,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

人,建筑业

人,交通运输、仓储业

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

人,批发和零售业

人,住宿和餐饮业

人,房地产业

人,租凭和商务服务业

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人,居民服务其他服务业

人,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人,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人,其他

人。

6、技能培训情况:没有接受过培训

人,接受过不超过15天的简单培训

人,接受过15-90天的短期培训

人,接受过90天以上的正规培训

人。

7、就业地区:在本县内就业

人,本地区就业

人,疆内其它地、州、市就业

人,疆外就业

人,国外就业

人,其他

人。

8、季节性就业情况:共有

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

人,建筑

人,装修

人,道路施工

人,农田水利

人,旅游

人,编织

人,矿山

人,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

人,其他

人。

9、就业方式:人力资源市场介绍

人,政府部门有组织的劳务输出

人,劳务派遣

人,劳务经济人组织

人,亲戚朋友介绍

人,其他

人。

10、务工时间:务工1-3个月

人,4-6个月

人,7-12个月

人,12个月以上

人。

11、工资收入:按工资来源分,工资性收入

人,季节性收入

人,创业性收入

人。

(三)富余情况

1、富余原因:无就业愿望

人,语言障碍

人,无合适工作

人,无技能

人,照顾家庭

人,年龄大

人,失地

人,人多地少

人,其他

人。

2、就业服务需求:需要提供岗位信息

人,创业培训

人,技能培训

人,创业服务

人,其他就业服务

人。

3、就业愿望情况:

有就业愿望

人,其中愿意在企业就业

人,愿意自主创业

人,愿意在本地县(乡)就业

人,愿意在本地区就业

人,愿意在疆内其它地州就业

人,愿意在疆外就业

人,其他

人。

无就业愿望

人,其中因为语言障碍

人,照顾家庭

人,人生地不熟心理压力大

人,缺乏技能,难找工作

人,生活习俗等差异大不适应

人,有地种,有饭吃

人,其他

人。

三、核查回访情况

为了加强对调查过程的管理,我乡及时建立电话核查和入户回访制度。每次调查都选取适量的户进行电话核查和入户回访。

第一次核查回访情况 时间: 内容: 户数: 核查人: 查出的问题: 整改措施及效果: 第二次核查回访情况 时间: 内容: 户数: 核查人: 查出的问题: 整改措施及效果:

第三次………………………………

xxx县XXX镇(场)人民政府

2014年X月X日

第五篇: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一、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必要性

事实证明,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和完善的制约因素,直接影响到劳动就业这一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已经日益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1.解决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信息功能的需要。要解决摩擦性失业的难题,就必须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特别是强化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收集、整理和传递功能,尽可能使不同市场主体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的差异性相对缩小,从而逐步消除信息不对称产生和存在的基础,为实现充分就业创造必要的信息条件。

2.提高劳动力的流动幅度,扩大异地就业的需要。劳动力市场建设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劳动力流动总量的增加和频率的加快,个人的职业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基本没有劳动力市场,国家通过高度统一的工资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户籍管理等行政手段,对劳动力在不同工作单位和经济部门之间的流动加以严格控制,劳动力的流动率是很低的。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加快,我国的劳动力流动率有所上升,但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据中国社科院“中国城镇劳动力流动”课题组的调查,在北京、无锡、珠海三城市,劳动者的职业生涯中,从未改变过工作单位的个人比例仍较高,达30%以上。这一比例与日本横滨1970年的比例(34.9%)大致相同,高于美国底特律1970年的比例(13.9%)。[1]这种状况充分说明我国劳动力的流动程度是比较低的,已经严重阻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与国际接轨,也不利于我国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进一步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提高劳动力的流动幅度(即劳动力流动的频率与跨度)已经具有明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缓解摩擦性失业的社会压力,实现充分就业的需要。摩擦性失业几乎在所有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过在我国问题尤为严重,表现为一定时期内某地某种劳动力严重短缺,而另一地此种劳动力却大量过剩,处于失业状态。这种由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形成的摩擦性失业从根本上说是在劳动力总供求基本均衡状态下的失业,其解决路径主要是劳动力市场的健全和完善,特别是劳动力市场信息的完备和对称。而后一方面问题已越来越成为摩擦性失业问题得以缓解的制约因素,有必要作为我国政府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性问题加以解决。[2]

4.进一步提高就业弹性,遏制我国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非对称性趋势的需要。所谓就业弹性是指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率。其计算公式是: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在正常情况下,就业弹性应在0—1之间。一般地说,就一国长期总量生产函数而言,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但在我国,由于经济转型和就业体制改革的影响,就业和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非一致性。一方面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就业增长率却逐步下降,失业人员逐年增多,2003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 1

率达4.3%,1991—1997年间,我国就业弹性系数保持在0.08—0.17之间,明显偏低。2002年的就业弹性系数比1996年又下降了0.02个百分点。[3]要遏制劳动就业方面这种非正常状况,除了政府采取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加以调节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以市场化的调节机制协调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劳动力市场建设的路径

尽快改变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健全、不完善、不统一的“三不”状况,使劳动力市场成为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健康有效的平台,并做到与国际劳动力市场接轨,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为此,有必要深入探讨我国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有效路径。

1.进一步从理论上给劳动力以科学的市场定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劳动力作为商品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为社会各界所公认。现在的问题是必须真正确立劳动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允许其在市场上自由流动,从而实现优化配置,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这是市场经济客观规律所决定的理论观点。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劳动力的流动,为劳动力的流动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克服劳动就业问题上的地方保护主义等各种行政壁垒,正视并解决劳动力自由流动可能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从而为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2.对劳动力市场的科学定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一样,是完整的市场体系的一个局部,是市场体系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劳动力市场的健全和完善与否反映一个国家的市场体系是否健全,也是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同时,劳动力市场还不同于其他要素市场,因为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劳动力,而劳动力的载体是人,所以,劳动力市场是特殊的具有决定意义的要素市场。

[4]同时,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发展的状况离WTO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一些西方国家至今还不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因此,我们必须特别重视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把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作为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好,并尽快解决劳动力市场发展滞后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3.劳动力市场建设的目标定位。首先,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起健全的、全国统一的,运行有效的劳动力市场,作为劳动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平台;其次,通过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完善,使劳动力与就业岗位的匹配得以比较顺利地进行,使困扰宏观经济发展的失业特别是摩擦性失业问题得以有效缓解,从而减轻劳动就业方面的社会压力;再次,通过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实行政府公共服务以及宏观调控职能与市场化的就业机制相结合,实施“就业型经济增长”战略,克服“增长型失业”,改变我国当前就业弹性偏低的状况。

4.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具体措施。我国劳动力市场建设除了解决好上述几方面的目标定位问题外,还必须努力抓好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首先是加强劳动力市场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劳动力市场运作与管理。再次是劳动力市场载体建设。劳动力市场的载体主要是各种职业中介机构,例如职业介绍所等。其建设是劳动力市场建设的主要任务。具体地说,一是明确代理制,即职介所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沟通供求信

息,协调供求关系,代表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进行诚信高效的招聘或求职;二是强化劳动力市场的档案管理,对滞留在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档案进行科学的分类处理,并进入劳动力市场信息库,实行严格的管理和及时的更新;三是对滞留在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进行必要的就业培训,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为劳动力顺利实现就业或再就业创造条件;四是对职介所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严禁信息欺诈、违规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五是加快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在各地方、各行业、各部门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基础上,强化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实行资源共享和互补,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网络;最后是培育真正的、成熟的市场主体。劳动力市场的主体是劳动力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具体地说就是用人单位和劳动力的载体—劳动者。其中政府是劳动力市场特殊的主体。这是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讲,政府机关用人也要通过劳动力市场进行招聘,也是劳动力的需求方之一,但同时政府又是独立于市场之外、凌驾于市场之上的国家机器,代表国家行使对劳动力市场进行监督管理和宏观调控的职能。[5]所以,政府应建立必要的绩效评价机制和行为约束机制,以保证其管理和调控职能的公正和高效,从而推动我国劳动力市场不断走向健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 湛新民:国有企业就业弱势群体形成原因与治理对策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3(1).(2).

[3]姚先国、黎煦.劳动力市场分割:一个文献综述[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4] 李建民: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隔及其对劳动力供求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2002

[5] 胡家勇:转型、发展与政府[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

2目录

摘要

关键词

一、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必要性

1.解决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信息功能的需要。

2.提高劳动力的流动幅度,扩大异地就业的需要。

3.缓解摩擦性失业的社会压力,实现充分就业的需要。

4.进一步提高就业弹性,遏制我国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非对称性趋势的需要。

二、劳动力市场建设的路径

1.进一步从理论上给劳动力以科学的市场定位。

2.对劳动力市场的科学定位。

3.劳动力市场建设的目标定位。

4.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下载关于我国的劳动力失业统计数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国的劳动力失业统计数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计数据

    中国历年大学毕业生统计: 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14万人,就业率90%; 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45万人,就业率80%; 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12万人,就业率......

    我国失业保险改革及其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失业问题日趋显性化,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也面临着更大的 挑战。 认识我国失业问题现状和失业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对构建保......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问题文献综述

    浅析我国失业保险制度问题 摘 要:失业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产物,但它的存在又严重地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是社会稳定和国家......

    我国劳动力供给的文献综述

    我国关于劳动力供给的文献综述 引 言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出现矛盾,社会劳动就业也出现一些新特点。一方面,由于持续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旺盛的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人......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原因分析 - 副本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原因分析 南京的基本工资标准从去年的1350到今年的1480,保险额度也上调到720,个人承担 252,余下的企业承担,现在的就业者也要求颇高,在择业方面要求有五险一......

    浅谈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最终版)

    浅谈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对策 20117381 2011级农经2班 胡家超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的提高,农村劳动力不可避免的在向城市转移,这在我国已经成为焦点话题,合......

    我国目前劳动力供求的调查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不时出现“招工难”的现象。与此同时,全国城镇需要就业的人数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仍在积累,如何科学分析这种......

    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探析

    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探析 胡小平朱颖 葛党桥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量劳动力涌向了城市和非农产业。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入城市的已不仅是农村“富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