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程统整”,这又是一个新名词
课程统整之我见
钱
焱
“课程统整”,这又是一个新名词。
5月8日到9日的一天半时间里,我们在溧阳实小省基地活动中,耳边反复响起的就是这个名词。在各校的理念阐述活动中;在各类学科的教学展示过程中;在研讨沙龙活动中;在专家博士的主题讲座中,我们看到听到了很多对这个名词的生动的语言和肢体阐述。有人质疑,有人认同,也有人不知可否。然而,就我本人而言,这个名词却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因为,很多年以来,我在我的教学中一直沿用着这样的方式,只是当时并不知道这个叫“课程统整”,我一直喜欢叫它“系列研究”。经常是在学习一个音乐的时候,我会延伸拓展出很多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的学习内容。此次溧阳之行,只为了确认我的这一理念,并给它一个崭新的头衔:课程统整!
其实,我个人认为在本次活动中,最让人信服的是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的研究员万伟博士的一个观点:
“统整”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或者说是一种认知的方式,是要善于抓住总体和基本的问题,并在这个框架内进行局部的认识。统整课程是弥补而非取代分科课程。
这是一个客观的观点,不是一边倒的“砍伐式”研究。很多时候很多人习惯在一个新事物出现后就急切地要将以前的种种都砍掉,好像这样才算是跟上时代的步伐了。岂不知,盲目的行为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是致命的打击。比如:2001年开始实行“新课程理念”,激动的部分专家楞是要去除掉音乐课堂中的“双基教学”,不用练声,也不许唱歌谱,一味地只要孩子开心快乐,甚至连必要的一些知识类和德育类的语言也不能出现在课堂上,要隐喻,要“润物细无声”!而几年下来,孩子们连最基本的几个音都唱不准,声音的音色、音乐知识的掌握就更不用说了,一问三不知。这就是偏激!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地跟风,没有自己对本学科课程本质的理解,最终导致的是自己走上教学的“悬崖钢丝绳”。而对于这一批学生来说,便是人生中的一大遗憾!
记得在05、06年学校开始要求进行“校本课程”研究时,我选择的便是“音乐鉴赏”课程。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学生在选修我的这一课程时,能弥补在音乐课上无法了解到的更详细的相关知识。并由此设计出了很多节现在看来带有“统整”意味的教案。比如《聆听贝多芬》、《进行曲系列鉴赏》、《圆舞曲系列鉴赏》、《波尔卡系列鉴赏》等课题。在这个授课过程中,我就不再单纯主讲哪一个曲子了,而是从音乐创作背景,到作曲家生平介绍,到曲子所涉及到的民族、国家等的一些人文、环境等这些外围的介绍,再引出所讲的主要作品。从而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外在与内在完整结构的了解,而不仅仅是对一首曲子的熟悉。其实,在当时的课程改革环境下,我的这个教学方式并不是很受肯定的,因为看似东拉西扯的东西太多了,也有“填鸭式”的嫌疑。但是,我坚持相信,课堂中有些知识是不能割裂开来称述的,有些内容是必须要以教师主讲学生听讲来教授的,课堂本身就是将前人的知识经验转接给学生的一个平台,一味地让学生自主,试问:没有应有知识量的储备,学生如何自主?当然,有一点是肯定要老师花心思动脑筋的,那就是如何将我要说的东西在学生乐意听的情况下开讲?我的答案是:教师要不断训练自己的口才,将我们需要讲述的知识用“故事”的形式表述给学生,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很受孩子们的喜爱。于是我尝试将这样的方式融进我的日常欣赏教学,往往是一首欣赏曲的第一课时我就会将与此相关的天文地理、人文历史、创作背景、人物介绍都统讲一遍;或者是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将这些知识讲给学生们听。于是又出现了两节典型的课例:《昆曲——最美的声音》、《品味古琴》。在这两个系列教学中,我不仅将相关音乐给学生进行了赏析,更是把与此相关的故事、背景、作者、历史统统融进了讲述中,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啊!于是,课后就有人直接上网搜索相关资料,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了。
统整,除了把可能涉及到的学科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叫统整,它也可以是发生在一个学科中。2011版《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中,对“学科综合”也有很大篇幅的阐述:
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根本要义在于“综合”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段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而其中最强调的一句话是:学科综合应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
也就是说,再综合再统整,本学科的特点是不能忽略的,不能因为欣赏《运动员进行曲》就只管让孩子们来做踏步走的活动而不去分辨进行曲音乐的特点和此类音乐的其他相关要素吧?事实证明,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从艺术的本质上讲,不同的艺术形式或是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方面,在审美意蕴、表现手法等方面本来就有很多相通之处可以融合;与此同时,从发生学的角度看,这种艺术之间获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内容之间所固有的融合趋势,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也存在着某种同构关系;再从心理学的视角看,“通感”这一心理现象,使得艺术之间或同一艺术形式之间的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必要和可能;而作为艺术的一个最主要的门类,音乐同广泛的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就使得音乐课程同其他非艺术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称为可能。
我认为,音乐学科最好统整的就是与其他艺术类的结合教学。比如:在上戏曲单元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学唱一些戏曲经典片段,或是学做几个戏曲基本手势、步伐,或是了解几个中国戏曲中的领军人物的事迹等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中国戏曲的了解和热爱之情,这样的统整自然流畅且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而在学习到一些少数民族音乐的时候,可以结合各类少数民族舞蹈和歌曲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记忆不同族系的艺术形式。
课程统整,就和以往出现的“分层教学”等各类教学变革是同样的意义,它不是要让老师们手足无措地急于在课堂上改头换面;也不是想让老师们一味地将理念层层叠加,然后一股脑地实施在学生的身上。它是在提醒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一颗敏感的内心,要通晓自己所任学科的特点标准,更要不断提升自我的各类素养,及时感受孩子们的所需所求,带着对教学无限热诚的心灵,为我的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负责!
有感于2015年5月
第二篇:人工智能并不是一个新名词
人工智能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实际上,这个领域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启动,这段探索的历史被称为「喧嚣与渴望、挫折与失望交替出现的时代」——最近给出的一个较为恰当的评价。
20世纪50年代明确了人工智能要模拟人类智慧这一大胆目标,从此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贯穿20世纪60年代并延续到70年代的研究项目,这些项目表明,计算机能够完成一系列所本只属于人类能力范畴之内的任务,例如证明定理、求解微积分、通过规划来响应命令、履行物理动作,甚至是模拟心理学家、谱曲这样的活动。
但是,过分简单的算法、匮乏的难以应对不确定环境(这种情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理论,以及计算能力的限制严重阻碍了我们使用人工智能来解决更加困难和多样的问题。伴随着对缺乏继续努力的失望,人工智能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20世纪80年代早期,日本发起了一个项目,旨在开发一种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领先的计算机结构。西方开始担心会在这个领域输给日本,这种焦虑促使他们决定重新开始对人工智能的投资。20世纪80年代已经出现了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的商业供应商,其中一些已经上市,例如Intellicorp、Symbolics、和Teknowledge。
20世纪80年代末,几乎一半的「财富500强」都在开发或使用「专家系统」,这是一项通过对人类专家的问题求解能力进行建模,来模拟人类专家解决该领域问题的人工智能技术。
对于专家系统潜力的过高希望彻底掩盖了它本身的局限性,包括明显缺乏常识、难以捕捉专家的隐性知识、建造和维护大型系统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和成本,当这一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到时,人工智能研究再一次脱离轨道。
20世纪90年代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成果始终处于低潮,成果寥寥。反而是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科技得到了新的关注,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技术避免了专家系统的若干限制,另一方面是因为新算法让它们运行起来更加高效。
神经网络的设计受到了大脑结构的启发。遗传算法的机制是,首先迭代生成备选解决方案,然后剔除最差方案,最后通过引入随机变量来产生新的解决方案,从而「进化」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人工智能进步的催化剂 截止到21世纪前10年的后期,出现了一系列复兴人工智能研究进程的要素,尤其是一些核心技术。下面将对这些重要的因素和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1)摩尔定律
在价格、体积不变的条件下,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可以不断增长。这就是被人们所熟知的摩尔定律,它以Intel共同创办人Gordon Moore命名。Gordon Moore从各种形式的计算中获利,包括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使用的计算类型。数年以前,先进的系统设计只能在理论上成立但无法实现,因为它所需要的计算机资源过于昂贵或者计算机无法胜任。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实现这些设计所需要的计算资源。举个梦幻般的例子,现在最新一代微处理器的性能是1971年第一代单片机的400万倍。
2)大数据
得益于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设备和廉价的传感器,这个世界产生的数据量急剧增加。随着对这些数据的价值的不断认识,用来管理和分析数据的新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大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助推剂,这是因为有些人工智能技术使用统计模型来进行数据的概率推算,比如图像、文本或者语音,通过把这些模型暴露在数据的海洋中,使它们得到不断优化,或者称之为「训练」——现在这样的条件随处可得。
3)互联网和云计算
和大数据现象紧密相关,互联网和云计算可以被认为是人工智能基石有两个原因,第一,它们可以让所有联网的计算机设备都能获得海量数据。这些数据是人们推进人工智能研发所需要的,因此它可以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第二,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合作方式——有时显式有时隐式——来帮助人工智能系统进行训练。比如,有些研究人员使用类似Mechanical Turk这样基于云计算的众包服务来雇佣成千上万的人来描绘数字图像。这就使得图像识别算法可以从这些描绘中进行学习。谷歌翻译通过分析用户的反馈以及使用者的无偿贡献来提高它自动翻译的质量。
4)新算法
算法是解决一个设计程序或完成任务的路径方法。最近几年,新算法的发展极大提高了机器学习的能力,这些算法本身很重要,同时也是其他技术的推动者,比如计算机视觉(这项科技将会在后文描述)。机器学习算法目前被开源使用,这种情形将促成更大进步,因为在开源环境下开发人员可以补足和增强彼此的工作。
4、认知技术
我们将区分人工智能领域和由此延伸的各项技术。大众媒体将人工智能刻画为跟人一样聪明的或比人更聪明的计算机的来临。而各项技术则在以往只有人能做到的特定任务上面表现得越来越好。我们称这些技术为认知技术(下图),认知技术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产物,它们能完成以往只有人能够完成的任务。而它们正是商业和公共部门的领导者应该关注的。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最重要的认知技术,它们正被广泛采纳并进展迅速,也获得大量投资。
1)计算机视觉
是指计算机从图像中识别出物体、场景和活动的能力。计算机视觉技术运用由图像处理操作及其他技术所组成的序列来将图像分析任务分解为便于管理的小块任务。比如,一些技术能够从图像中检测到物体的边缘及纹理。分类技术可被用作确定识别到的特征是否能够代表系统已知的一类物体。
计算机视觉有着广泛应用。其中包括,医疗成像分析被用来提高疾病的预测、诊断和治疗;人脸识别被Facebook用来自动识别照片里的人物;在安防及监控领域被用来指认嫌疑人;在购物方面,消费者现在可以用智能手机拍摄下产品以获得更多购买选择。
机器视觉作为一个相关学科,泛指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视觉应用。在这些应用里,计算机在高度受限的工厂环境里识别诸如生产零件一类的物体,因此相对于寻求在非受限环境里操作的计算机视觉来说目标更为简单。计算机视觉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研究,而机器视觉则是「已经解决的问题」,是系统工程方面的课题而非研究层面的课题。因为应用范围的持续扩大,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初创公司自2011年起已经吸引了数亿美元的风投资本。
2)机器学习
指的是计算机系统无需遵照显式的程序指令而只是依靠暴露在数据中来提升自身性能的能力。其核心在于,机器学习是从数据中自动发现模式,模式一旦被发现便可用于做预测。比如,给予机器学习系统一个关于交易时间、商家、地点、价格及交易是否正当等信用卡交易信息的数据库,系统就会学习到可用来预测信用卡欺诈的模式。处理的交易数据越多,预测就会越好。
机器学习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针对那些产生庞大数据的活动,它几乎拥有改进一切性能的潜力。除了欺诈甄别之外,这些活动还包括销售预测、库存管理、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以及公共卫生。机器学习技术在其他的认知技术领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计算机视觉,它能在海量图像中通过不断训练和改进视觉模型来提高其识别对象的能力。现如今,机器学习已经成为认知技术中最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之一,在2011-2014年中这段时间内就已吸引了近十亿美元的风险投资。谷歌也在2014年斥资4亿美金收购Deepmind这家研究机器学习技术的公司。
3)自然语言处理
是指计算机拥有的人类般文本处理的能力,比如,从文本中提取意义,甚至从那些可读的、风格自然、语法正确的文本中自主解读出含义。一个自然语言处理系统并不了解人类处理文本的方式,但是它却可以用非常复杂与成熟的手段巧妙处理文本,例如自动识别一份文档中所有被提及的人与地点;识别文档的核心议题;或者在一堆仅人类可读的合同中,将各种条款与条件提取出来并制作成表。以上这些任务通过传统的文本处理软件根本不可能完成,后者仅能针对简单的文本匹配与模式进行操作。请思考一个老生常谈的例子,它可以体现自然语言处理面临的一个挑战。在句子「光阴似箭(Time flies like an arrow)」中每一个单词的意义看起来都很清晰,直到系统遇到这样的句子「果蝇喜欢香蕉(Fruit flies like a banana)」,用「水果(fruit)」替代了「时间(time)」,并用「香蕉(banana)」替代「箭(arrow)」,就改变了「飞逝/飞着的(like)」与「像/喜欢(like)」这两个单词的意思。
自然语言处理,像计算机视觉技术一样,将各种有助于实现目标的多种技术进行了融合。建立语言模型来预测语言表达的概率分布,举例来说,就是某一串给定字符或单词表达某一特定语义的最大可能性。选定的特征可以和文中的某些元素结合来识别一段文字,通过识别这些元素可以把某类文字同其他文字区别开来,比如垃圾邮件同正常邮件。以机器学习为驱动的分类方法将成为筛选的标准,用来决定一封邮件是否属于垃圾邮件。
因为语境对于理解「time flies(时光飞逝)」和「fruit flies(果蝇)」的区别是如此重要,所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领域相对较窄,这些领域包括分析顾客对某项特定产品和服务的反馈、自动发现民事诉讼或政府调查中的某些含义、以及自动书写诸如企业营收和体育运动的公式化范文等。
4)机器人技术
将机器视觉、自动规划等认知技术整合至极小却高性能的传感器、致动器、以及设计巧妙的硬件中,这就催生了新一代的机器人,它有能力与人类一起工作,能在各种未知环境中灵活处理不同的任务。例如无人机,还有可以在车间为人类分担工作的「cobots」,还包括那些从玩具到家务助手的消费类产品。5)语音识别技术
主要是关注自动且准确的转录人类的语音。该技术必须面对一些与自然语言处理类似的问题,在不同口音的处理、背景噪音、区分同音异形异义词(「buy」和「by」听起来是一样的)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同时还需要具有跟上正常语速的工作速度。语音识别系统使用一些与自然语言处理系统相同的技术,再辅以其他技术,比如描述声音和其出现在特定序列和语言中概率的声学模型等。语音识别的主要应用包括医疗听写、语音书写、电脑系统声控、电话客服等。比如Domino’s Pizza最近推出了一个允许用户通过语音下单的移动APP。
上面提到的认知技术进步飞快并吸引了大量投资,其他相对成熟的认知技术仍然是企业软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日渐成熟的认知技术包括决策最优化——自动完成对复杂决策或者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做出最佳权衡;规划和调度——使设计一系列行动流程来满足目标和观察约束;规则导向系统——为专家系统提供基础的技术,使用知识和规则的数据库来自动完成从信息中进行推论的处理过程。
认知技术的广泛使用 各种经济部门已经把认知技术运用到了多种商业职能中。1)银行业
自动欺诈探测系统使用机器学习可以识别出预示着欺诈性付款行动的行为模式;借助语音识别技术能够自动完成电话客服;声音识别可以核实来电者的身份
2)医疗健康领域
美国有一半的医院采用自动语音识别来帮助医生自动完成医嘱抄录,而且使用率还在迅速增长;机器视觉系统自动完成乳房X光检查和其他医学影响的分析;IBM 的Watson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阅读和理解大量医学文献,通过假设自动生成来完成自动诊断,借助机器学习可以提高准确率。
3)生命科学领域
机器学习系统被用来预测生物数据和化合物活动的因果关系,从而帮助制药公司识别出最有前景的药物。
4)媒体与娱乐行业
许多公司正在使用数据分析和自然语言生成技术,自动起草基于数据的的公文材料,比如公司营收状况、体育赛事综述等。
5)石油与天然气
厂商将机器学习广泛运用在矿藏资源定位、钻井设备故障诊断等众多方面。6)公共部门
出于监控、合规和欺诈检测等特定目的,公共部门也已经开始使用认知技术。比如,乔治亚州正在通过众包的形式来进行财政披露和竞选捐助表格的数字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采用了一套自动手写识别系统。
7)零售商 零售商利用机器学习来自动发现有吸引力的交叉销售定价和有效的促销活动。8)科技公司
它们正利用机器视觉、机器学习等认知技术来改进产品或者开发全新产品,比如 Roomba机器人吸尘器,Nest智能恒温器。
上述例子表明,认识技术的潜在商业收益远大于自动化带来的成本节约,这主要体现在: 更快的行动与决策(比如,自动欺诈检测,计划和调度)更好的结果(比如,医学诊断、石油探测、需求预测)更高的效率(亦即,更好的利用高技能人才和昂贵设备),更低的成本(比如,自动电话客服减少了劳动成本)更大的规模(亦即,开展人力无法执行的大规模任务)产品与服务创新(从增加新功能到创造新产品)认知技术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原因
在未来五年,认知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影响力将显著增长。原因有二,首先,近些年来,技术性能有了实质进步,并处于持续研发状态。其次,数亿美元已经投入到技术商业化中,许多公司正致力于为各商业部门的广泛需求提供定制化开发和打包方案,以使这些技术更易购买和配置。虽然并非所有的技术提供商都能幸存,但他们的努力将共同推动市场前进。技术性能的改善和商业化正在共同扩大着认知技术的应用范围,这种情况在未来几年都将持续下去。
1、技术提升扩展了应用范围
认知技术大踏步前进的例子非常多。比如Google的语音识别系统,一份报告显示,Google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将语音识别的精准度从2012年的84%提升到如今的98%。计算机视觉技术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果以计算机视觉技术研究者设置的技术标准来看,自2010年到2014年,图像分类识别的精准度提高了4倍。Facebook的DeepFace技术在同行评审报告(译者注:同行评审,是一种学术成果审查程序,即一位作者的学术著作或计划被同一领域的其他专家学者评审。)被高度肯定,其脸部识别率的准确度达到97%。2011年,IBM 为了让Watson在智力节目《危险边缘》中获胜,曾对Watson进行优化,提升两倍的答案精确度。现在,IBM又宣称如今的Watson比当时「智能」了2400%。
随着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技术应用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比如,在语音识别方面,机器曾经需要大量训练才能在有限词库里勉强识别出来,由语音识别技术延伸出的医疗应用程序也很难得到真正普及。而现在,每个月互联网上都会有数以百万次的语音搜索。另外,计算机视觉技术过去被狭隘的理解为部署在工业自动化方面,但现在,我们早已看到这一技术被广泛运用到监控、安全以及各种各样的消费应用里。IBM如今正拓展Watson在竞赛游戏之外的应用,从医疗诊断到医学研究再到财务建议以及自动化的呼叫中心。
并不是所有的认知技术都有如此令人瞩目的发展。机器翻译有了一定发展,但幅度很小。一份调查发现,从2009年到2012年,将阿拉伯语翻译到英语的精确度仅仅提升了13%。尽管这些技术还不完美,但他们已经可以影响到专业机构的工作方式。很多专业翻译人员依靠机器翻译提升翻译精准度,并把一些常规翻译交给机器,自己专注在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上。
很多公司正努力将认知技术做进一步研发,并逐步将其融入到更多产品尤其是企业级产品里,以方便企业用户购买和部署。
2、对商业化进行的大规模投资
从2011年到2014年5月,超过2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流入到基于认知技术研究的产品和服务里。与此同时,超过100家的相关公司被兼并或收购,其中一些被互联网巨头如亚马逊、苹果、Google、IBM或Facebook收购。所有这些投资都在培育一个多样化的公司图谱,这些公司正在加速认知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在这里,我们并不会提供关于某公司在认知技术商业化方面的细节,我们希望说明,认知技术产品拥有丰富的多样性。下面就是致力于认知技术商业化的公司名单,这个名单既不是完整无缺也非固定不变,而是一个动态的,用于推动和培育市场的指标。
数据管理和分析工具主要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认知技术。这些工具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来从非结构化的文本中提取出意思,或者借助机器学习帮助分析人员从大规模数据集中发现深层含义。这个领域的公司包括Context Relevant(译者注:美国的一家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译者注:这家公司称要将数据、技术、人类和环境连接起来)、以及Skytree(译者注:一家借助机器学习进行市场分析并提供决策依据的大数据公司)。
认知技术的各个部分可以被整合到各种应用和商业决策中,分别起到增加功能和提高效率的作用。例如,Wise.io公司提供一套模块来促进商业决策,比如客户支持、营销和销售,这里面会用到机器学习模型来预测哪些客户比较容易流失,以及哪些潜在客户更加容易转化。Nuance公司通过提供一种语音识别技术来帮助开发者进行需要语音控制的移动APP的开发。
单点解决方案。众多认知技术成熟的标志是它们正在被不断的嵌入到特定商业问题的解决方案中。这些解决方案的设计初衷是要比公司原有的解决方案更加有效,并且几乎不需要认知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普及度比较高的应用领域包括广告、营销和销售自动化、预测以及规划。
技术平台。平台的目的是为建立高度定制化的商业解决方案提供基础。它们会提供一系列功能,包括数据管理、机器学习工具、自然语言处理、知识表示和推理、以及将这些定制化软件整合在一起的统一框架。
3、新兴应用
如果这些技术的表现和商业化趋势继续发展,我们就能够大胆预测认知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被接受程度也会大大增加。数亿美金的投资涌入这些基于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或者机器人技术的公司,这预示着许多新应用即将投入市场。在商业机构依托认知技术构建自动化业务流程、增强产品和服务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巨大空间。
认知技术在企业的应用路径
认知技术将在接下来几年里变得流行。在未来2-5年,技术层面的进步和商业化将扩大认知技术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找到一些创新性应用来显著改善他们自身的表现或者创造新功能,以增强他们的竞争地位。企业的IT部门现在可以行动起来,增加对这些技术的了解,评估出适用这些技术的机会,将这些技术可能带来的价值向领导进行汇报。高级商务和公共部门的领导应该思考认知技术将对他们的部门以及整个公司产生何种影响,这些技术将如何激发创新并提升经营表现。
第三篇:又是一个中秋节
又到中秋佳节,一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日子。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刻,挂在星空中的月亮,格外的皎洁,还有稀疏的星光闪烁环绕,似乎是为了衬托这个特殊的夜晚。什刹海的湖面在霓虹灯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周边热闹非凡,随处可见老北京美食,以及店家忙碌、游人穿梭的身影,更多的是不时停下脚步拍摄夜景的人。湖边的门店与古色古香的居民房,都挂上了国旗,这一切,无不展示着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与依赖。
第四篇:又是一个重阳节
又是一个重阳节
六年级二班
苟嘉翔
时光转瞬即逝,不知不觉中又一年的重阳节到了,九九重阳,代表着天长地久,也代表着尊老、敬老、爱老。现在的人们,也越来越看重这个中国的老人节了,因为重阳不光是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把关爱老人,让他们都来尊老、敬老、爱老。
我想到的,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无非给老人们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帮着干点家务,除了这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不会再让我们干些什么了。平常,老人们总是最疼我们。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就留给我们;有好喝的自己舍不得喝就留给我们;我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经常给自己添件新衣,却拿来儿女穿旧了的衣服穿;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挥霍的买许多贵重的东西,从来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却把剩下的钱给我们买零食;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着。
说到这儿,我不免又想到了奶奶唠叨的情景。秋天天气转冷,奶奶总是问我:“穿那么少,冷不冷?”这时我便会不耐烦地转过头去,烦躁的说上一句:“不冷不冷。”心里还不住的埋怨奶奶.有时爷爷说几句还未等爷爷说完,我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就觉得整天听着一句话,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
不知我的这些表现是不是刺痛了您们的心,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请原谅我这个孙子的不懂事。
今天,看着爷爷奶奶佝偻着腰的身影,心里感觉酸酸的。想想哪个老人不想得到晚辈的重视与尊重呢?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自己一点一滴的爱去爱他们。愿爷爷奶奶的身体永远健康,长命百岁,安享晚年!
第五篇:心理团训课的课程统整
心理团训课的课程统整
一、“学期课程统整”的理解
不是对现有学科加以归并,形成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它的含义是指“学校教师以国家的课程方案和标准为依据,把一个学期作为基本时间段,以指定的教科书作为主要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其他的多种相关的资源,根据科学性原理和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进行系统与集约化设计,使之成为可以直接实施的教学内容并展开有效教学实践的过程”。其中,多种相关的课程资源,可以是其他多种版本的教材、可供参考的教案、练习或习题等;所谓系统而集约化设计,就是对一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通盘考虑,梳理出知识点和教学重点难点,以某一脉络或线索加以系统明确的呈现。因此,学期课程统整首先是对基本教学内容的统整,在此基础上再合理地进行学科内部的拓展性、探究性内容的统整,同时适度地进行跨学科的和课内外的统整。通俗地讲,这个过程是教师从课程开发的角度,在具体课时方案设计之前安排的先导性宏观教学设计活动。它让学校和教师站在比较高的层面进行课程开发与教学探索。
二、结合本学科关于教学目标的统整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终级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我们将要进行的一系列青少年心理健康团体训练,训练目标将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改变行为,养成习惯
(二)改变认知,学会反思
(三)改变技巧,提高效率
(四)改变情感,积极乐观
(五)改变环境,维护良好人际空间
总的目标可概括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我们将分五个活动阶段来达到我们的训练目标,每个阶段会有相应的课程安排。这五个阶段是:
(一)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
(二)情绪管理
(三)人际交往与信任合作
(四)价值观和生涯规划
(五)思维训练与潜能开发
课程开设:两学期
活动时间:每次40分钟。
活动人数:20—50人
第一阶段“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部分的十次课程:
第一课,建立团体,破冰暖身,目的:提高学生对心理课程的喜爱,积极投入活动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大风吹,进化论,指定乾坤等团体心理游戏)
3.讨论与统整
第二课,自我体验初期
目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外形,促进自我概念形成,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帮助学生学会欣赏珍惜自己独一无二的身体)。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我的自画像”“独一无二”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三课,自我体验中期
目的:让学生认识自身的独特性和与他人之间的共同之处,尝试了解他人,增加学生在团体中的归属感。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镜中的我”,“大饼、油条、豆浆”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四课,自我体验后期
目的:引导学生体验他人眼中的自己,增强自信心,发展学生使用描述内在特征的词来形容自己的能力,引导他们意识到自己眼中的“我”与他人眼中的“我”会存在差异。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你说,我说”,“小小记者” 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五课,自我认知初期
目的:让学生学会发现和表达自己的优点,增强信心,提高赞美他人,发现他人闪光点的能力,学会接受他人赞美和欣赏自己的优点。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一起跳舞吧”,“送你一朵赞美花”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六课,自我认知中期
目的: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不会拒绝别人的原因,锻炼学生拒绝不合理要求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勇敢SAYNO”,“角色扮演”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七课,自我认知后期
目的:了解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区别和联系,了解提升内在美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审美观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勇创冒险岛”,“辨真假”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八课,自我接纳初期
目的:引导学生自我了解,发展个人潜能,能够自我肯定,从崇拜明星转向对自己的欣赏。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我的偶像与我”,“快乐崇拜”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九课,自我接纳中期
目的:学习如何肯定自己和他人,还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接纳自己并向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珍珠项链”,“我的AD”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十课,自我接纳后期
目的:让学生练习使用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幽默,觉察自己现在的状态,寻找达到更高程度自我实现的方法。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酸酸甜甜就是我“,”宝石工匠“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二阶段“情绪管理”部分的十次课程:
第一课,情绪体验
目的:引导学生体验紧张、恐惧、嫉妒等情绪,帮助学生理解情绪引发的各种生理变化,调节和弱化嫉妒情绪。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恐怖箱”,“”大象的故事“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二课,情绪体验2
目的;引导学生体验压力喊叫率情绪,尝试找出情绪来源,帮助学生理解两种不同压力的来源。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蜗牛的家”“硌脚石”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三课,情绪体验3
目的:引导学生体验紧张、放松和兴奋三种情绪感受,以及它们之间的循环转换,享受游戏的乐趣,体验快乐的感觉。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乌鸦与乌龟”“鬼抓人”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四课,情绪认知
:目的:让学生掌握不同情绪的特征,尝试假设各种情绪出现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他人真实复杂的表情。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情绪对对碰”“抢收情绪果”恋歌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五课,情绪认知2
目的:指导学生在复杂情境中观察和判断别人的表情、动作等各种信息,分辨不同情绪,明白情绪与个人新年之间的关系,学习理性反思。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杀手与人质”,“情绪大法官”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分享
第五课,情绪表达1
目的:引导学生通过唱歌和简单肢体动作表达情绪,学会自我放松自我愉悦。
活动过程:
1.回顾
2.主活动(“情绪大连唱”“自编歌舞”两个活动环节。)
3.讨论分享
第六课,情绪表达2
目的:引导学生体验和分析愤怒情绪,了解怒气积累的危险和宣泄情绪的重要性,学习处理压力的有效方法。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炸弹受气包”,“我很生气”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七课,情绪管理1
目的:引导学生理解情绪在人际中的传播途径,学习同一情绪的不同程度表达,反思和澄清自己的情绪,与他人分享情绪。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疯狂复印机”,“气象预报站”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八课,情绪管理2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体验受到压抑后的情绪变化,理解情绪,学习排除外部干扰,保持冷静,尝试控制喜悦和愤怒。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忍者无敌”,“新闻发布会” 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九课,情绪调节1
目的:引导学生体验压力,学习情绪反思,带领学生探讨快乐来源和方法,学习规划生活,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压力,学会与消极情绪相处,带着情绪继续生活。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快乐处方”,“亲爱的小黑板”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十课,情绪调节2
目的:教学生通过放松训练减压的方法,鼓励学生把放松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带领学生放下压力,体验放松的感受。
活动过程:
1.放松法介绍
2.主活动(“简易放松训练”,“冥想放松体验”两个活动环节)
3.讨论与分享
第三阶段“人际交往与信任合作”部分的十次课程:
第一课,人际适应
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受欢迎的个性品质和行为表现,认识到不同的行为特质会对个人有不同影响,让学生意识到受欢迎的人会拥有融洽的人际关系。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找朋友”,“谁更受欢迎”,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内与分享
第二课,人际熟悉
目的:促进学生互相间的深入了解和交流,互相肯定和接纳,引导学生增强融入团体的愿望,增进成员间的亲密感。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知己知彼”,“征兵总动员”两个活动。)
3.讨论与分享
第三课,人际沟通1
目的:让学生认识到沟通交流的重要性,练习一致性沟通,体验到面对面交流是最有效的一种沟通方式。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交流面对面”,“我的意思你懂吗”两个活动环节)
3.交流与分享
第四课,人际沟通2
目的:让学生体验不同沟通方式的效果,学会应用双向沟通方式。体验良好人际沟通带来的成就感。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怪物史瑞克”,“三种交流层次”两个活动环节)
3.讨论与分享
第五课,人际沟通3
目的:让学生认识到人际合作的重要性尝试通过沟通进行合作,认识到语言沟通的重要作用。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趣味报数”,“指挥敲锣”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六课,人际沟通方式
目的:让学生尝试使用非语言进行良好沟通,学习“设身处地”的沟通方式,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提高人际敏感度。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拯救海神号”“此时无声胜有声”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六课,人际信任
目的:引导学生体验信任与被信任的感受,帮学生从感性角度理解信任的价值,学习谚语情境下的合作活动。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食指的超能力”|“森林向导”两个活动项目)
3.分享与讨论
第七课,人际合作1
目的:引导学生掌握合作的必要技巧,体会到团体“齐心协力”的重要性,摸索进行沟通协商的技巧。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冰面强渡”、“撒网捕鱼”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八课,人际合作2
目的: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联系如何能够进行高效率的合作,尝试使用不同的合作方式。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紧急支援前线”“众人拾柴火焰高”两个活动环节)
3.讨论与分享
第九课,人际合作3
目的: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培养团体合作精神,在愉悦中充分体会合作带来的成就感。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小鸡快快跑”“和你在一起”两个活项目)
3.感悟与分享
第十课,合作的力量
目的:通过设置困难,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合作的力量,并体验团体成功的喜悦。同时发现自己在人际合作中起到的作用。
活动过程:
1.回顾合作技巧
2.主活动(“建设罗马城”,“废报纸造塔”两个活动项目)
3.总结分享
第四阶段“价值观和生涯规划”
第一课,价值观澄清1
目的:帮助学生了解价值观的分类,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