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整各方资源, 建构班本课程(5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07:5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统整各方资源, 建构班本课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统整各方资源, 建构班本课程》。

第一篇:统整各方资源, 建构班本课程

统整各方资源,建构班本课程

常熟市浒浦中心幼儿园

王晓红

目前,许多幼儿园正在开展园本课程建设,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以班级为基点的课程才是最基本的课程。园本课程也都是在班级的基础上加以建设的,有班本课程才会有园本课程。只有真正从班级实际出发,建设属于自己的课程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园本、班本课程不能靠、等,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建构。新《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班本课程涉及到班组中特定的人、事、物,即教师、幼儿、家长和环境等多种生态因子。班本课程建设必须考虑本地区、本园、本班的教育资源,考虑幼儿、家长、教师、周围环境的基础现状,创造性地利用“本土生态”的优势,寻找丰富而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材料,统整班级各生态因子,合理利用各方资源建构课程,最终促进整个班组生态的发展。

一、整合自然资源。

大自然是一部具体、真实、形象、生动、可感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我园位于沿江开发区,是一所乡镇幼儿园。丰富的长江资源、田野资源以及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沙土、气候、四季等是幼儿欣赏和感受的对象。我们能对这些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进行识别、选择、加工、转化,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形成适宜丰富的教育活动内容,建构班本课程。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让幼儿运用感官去亲近大自然,让孩子们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去寻找、发现、记录、感知、体验。由此,我们生成了“美丽的春天”、“蔬果聚会”、“秋天的田野”、“可爱的昆虫”、“水”等主题活动。我们利用自然资源开展体育锻炼活动,让孩子在江堤斜坡的草坪上攀爬、滑梯、打滚;在狭窄的田埂上练习近平衡走,在田沟上练习跨越;在沙滩上奔跑、嬉戏;在树林里绕树跑;在公共绿地、土丘上追跑、跳跃,玩打仗游戏等。我们还利用自然物开展做做玩玩活动,用芦苇杆、沙袋、果壳毽子、草绳圈、丝瓜筋尾巴等开展游戏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取了知识,陶冶了性情,提高了能力。

二、整合社区资源

社区是幼儿在其中生活、成长的地方,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资源。社区的各种物质和文化、人力资源是幼儿生活学习的活教材,往往可以成为幼儿园主题活动的重要来源,成为幼儿对主题内容进行深入探究的鲜活的凭借。今年我镇新开了几家超市,一时间“超市”成为幼儿的热门话题。由此我们生成了“超市”主题活动。几年来,社区中的敬老院、水厂、理发店、医院、服装厂等已成为我们的社区教育基地。今年老人节期间,我们还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新港镇民政办的大力支持,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我们还邀请社区内各行各业的人介绍自己的工作,有警察、医生、护士、营业员,农民等,从他们那里,幼儿不仅了解了他们的工作,还获得了许多知识,提高了交往能力。

三、整合家庭资源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现实中,许多家长能以自己的专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积极支持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有些家长还能为班级提供各种良好的建议,能为班级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各种信息和操作材料。我班在每次生成主题课程时,总是预先写一封信给家长,将开展的活动以及活动的目的、大致安排等告诉他们,并写明请家长配合的几点事宜。而每次主题活动,我们都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如在“秋天的田野”主题活动中,晨晨奶奶热情地邀请小朋友到自家田里去参观,并主动当起了讲解员,孩子们也好奇地围着奶奶问这问那。许多家长让孩子参与田间观察、种植、收获活动,有的家长还用相机拍下照片带到幼儿园来;有些家长找来了百科全书或上网和孩子一起查资料,帮助孩子一起用图文结合(文字、画画、剪贴等)的形式记录调查的结果;他们带来了许多农作物,品种多达几十种,有的连我们都叫不出名字,他们就主动介绍其名称、特点、生长环境、如何食用等。他们还利用农作物开展小制作活动,一些家长带来了自己做的南瓜饼、玉米,烤番薯等让孩子们分享。正是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才使主题活动探究、开展得更为深入和丰富,孩子们也学得更为主动和积极。这些活动既加深了亲子之间的感情,也密切了家园的联系,更让孩子、家长、老师亲身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真正做到了老师、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四、整合园内的环境资源。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这样的环境应是安全的、具有教育互动性、审美趣味性的环境。虽说我园的硬件设施比较落后,但我们能开发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开展活动。我们小班活动室前有一大片空地,坑洼很多,石子很多,这里即不美观,又很危险。于是我们捡掉小石子,借来了劳动工具,平整了土地,开辟了本班的种植园地。春天里,我和孩子们一起种植了向日葵、毛豆、南瓜、芝麻、棉花、番薯、田芦、玉米、赤豆等。以前这里是禁区,变成种植园地后,却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他们每天都来观察,关心、爱护、照料这些小植物。孩子们时常兴奋地把自己在种植园地里的新发现告诉大家。升中班换到了老教学楼后,孩子们对小班的种植园地还恋恋不舍,经常去观察、捉虫、除草。在“秋天的田野”主题活动中,我把在种植园地里开展的收获、种植、游戏、制作活动纳入主题课程中。看着连平时内向的孩子也活跃、兴奋起来,看着一个个孩子喜悦的表情,我才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创设、利用鲜活的教育情境,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去,才能真正体验到活动所带来的无穷乐趣,孩子也才能更主动积极地发展。

五、整合教师资源 班本课程建设对老师的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与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更新观念,创造性地、因地制宜地、尽可能地整合和扩展幼儿的学习资源和空间,努力探寻班本课程的内涵建设和生成过程,探索最适宜的课程活动和最优化的教育效益。这需要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只有在不断的合作、交流、反思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开始建构班本课程时,我觉得应以能力强、经验足的老师为主体,将其他老师的经验串联起来,调动其积极性。建构课程需要老师有一定的课程编制技术(如课程范围的确认、考虑内容的平衡、接合、连续性等)。因此我班主要由我来编制课程的框架,包括主题目标、编制网络、制定主要活动、设计评价表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如班级环境创设,具体的活动、区域游戏设计等,小程老师充分发挥了她的特长及创造潜能。实践证明:教师间的良好合作是需要彼此赞赏、彼此付出、彼此帮助、彼此提醒、彼此接受、彼此改正„„基础之上的合作。

六、整合现有的课程资源。

班本课程完全由教师自己开发建构,确实需要化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对于现有的课程资源(包括园内的、网上的、杂志上的课程资源等)我们要加以利用,吸取别人的先进经验。只要适合当前孩子的兴趣与发展需要,考虑到本班现有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有的不妨拿来直接运用,有的要进行适当的修身裁剪。如我班开展“秋天的田野”主题时,我想起曾给儿子讲过“聪明的阿凡提”的故事,里面有吃植物的根、茎、叶的内容,这个教材很适合此主题。又如在选编教材时发现缺失音乐活动内容,我就将“秋天”这首歌曲进行了改编,原来歌词有三段,我选取了 “跑到田野瞧一瞧”这一段,活动重点也改为创编歌词,教学效果很好。再如体育活动“在直线两侧行进跳”,我在活动中加上小白兔种菜的情节,幼儿玩得更开心。从中我也意识到:我们老师平时要做有心人,多了解一些现有的课程资源,扩大信息量,以便在运用时能及时地把它们提取出来,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课程。

另外,对于已实施过的班本课程,实施后要及时地进行反思、整理,以便今后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改进、利用。园本课程、班本课程,需要教师间的课程审议,如围绕生成的主题进行课程评价。课程评价不只是一个步骤,更主要的是能引发老师进行深入的学习、反思,使课程不断地改进完善。以前我们基层幼儿园缺少的是一个讨论、梳理、总结、再实施、再调整、再总结的过程。而班本课程建设应是从实践到审议再到开发实践的过程。教师只有通过此过程,才能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才能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王晓红

2004年12月

第二篇:“课程统整”,这又是一个新名词

课程统整之我见

“课程统整”,这又是一个新名词。

5月8日到9日的一天半时间里,我们在溧阳实小省基地活动中,耳边反复响起的就是这个名词。在各校的理念阐述活动中;在各类学科的教学展示过程中;在研讨沙龙活动中;在专家博士的主题讲座中,我们看到听到了很多对这个名词的生动的语言和肢体阐述。有人质疑,有人认同,也有人不知可否。然而,就我本人而言,这个名词却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因为,很多年以来,我在我的教学中一直沿用着这样的方式,只是当时并不知道这个叫“课程统整”,我一直喜欢叫它“系列研究”。经常是在学习一个音乐的时候,我会延伸拓展出很多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的学习内容。此次溧阳之行,只为了确认我的这一理念,并给它一个崭新的头衔:课程统整!

其实,我个人认为在本次活动中,最让人信服的是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的研究员万伟博士的一个观点:

“统整”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或者说是一种认知的方式,是要善于抓住总体和基本的问题,并在这个框架内进行局部的认识。统整课程是弥补而非取代分科课程。

这是一个客观的观点,不是一边倒的“砍伐式”研究。很多时候很多人习惯在一个新事物出现后就急切地要将以前的种种都砍掉,好像这样才算是跟上时代的步伐了。岂不知,盲目的行为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是致命的打击。比如:2001年开始实行“新课程理念”,激动的部分专家楞是要去除掉音乐课堂中的“双基教学”,不用练声,也不许唱歌谱,一味地只要孩子开心快乐,甚至连必要的一些知识类和德育类的语言也不能出现在课堂上,要隐喻,要“润物细无声”!而几年下来,孩子们连最基本的几个音都唱不准,声音的音色、音乐知识的掌握就更不用说了,一问三不知。这就是偏激!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地跟风,没有自己对本学科课程本质的理解,最终导致的是自己走上教学的“悬崖钢丝绳”。而对于这一批学生来说,便是人生中的一大遗憾!

记得在05、06年学校开始要求进行“校本课程”研究时,我选择的便是“音乐鉴赏”课程。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学生在选修我的这一课程时,能弥补在音乐课上无法了解到的更详细的相关知识。并由此设计出了很多节现在看来带有“统整”意味的教案。比如《聆听贝多芬》、《进行曲系列鉴赏》、《圆舞曲系列鉴赏》、《波尔卡系列鉴赏》等课题。在这个授课过程中,我就不再单纯主讲哪一个曲子了,而是从音乐创作背景,到作曲家生平介绍,到曲子所涉及到的民族、国家等的一些人文、环境等这些外围的介绍,再引出所讲的主要作品。从而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外在与内在完整结构的了解,而不仅仅是对一首曲子的熟悉。其实,在当时的课程改革环境下,我的这个教学方式并不是很受肯定的,因为看似东拉西扯的东西太多了,也有“填鸭式”的嫌疑。但是,我坚持相信,课堂中有些知识是不能割裂开来称述的,有些内容是必须要以教师主讲学生听讲来教授的,课堂本身就是将前人的知识经验转接给学生的一个平台,一味地让学生自主,试问:没有应有知识量的储备,学生如何自主?当然,有一点是肯定要老师花心思动脑筋的,那就是如何将我要说的东西在学生乐意听的情况下开讲?我的答案是:教师要不断训练自己的口才,将我们需要讲述的知识用“故事”的形式表述给学生,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很受孩子们的喜爱。于是我尝试将这样的方式融进我的日常欣赏教学,往往是一首欣赏曲的第一课时我就会将与此相关的天文地理、人文历史、创作背景、人物介绍都统讲一遍;或者是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将这些知识讲给学生们听。于是又出现了两节典型的课例:《昆曲——最美的声音》、《品味古琴》。在这两个系列教学中,我不仅将相关音乐给学生进行了赏析,更是把与此相关的故事、背景、作者、历史统统融进了讲述中,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啊!于是,课后就有人直接上网搜索相关资料,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了。

统整,除了把可能涉及到的学科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叫统整,它也可以是发生在一个学科中。2011版《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中,对“学科综合”也有很大篇幅的阐述:

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根本要义在于“综合”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段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而其中最强调的一句话是:学科综合应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

也就是说,再综合再统整,本学科的特点是不能忽略的,不能因为欣赏《运动员进行曲》就只管让孩子们来做踏步走的活动而不去分辨进行曲音乐的特点和此类音乐的其他相关要素吧?事实证明,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从艺术的本质上讲,不同的艺术形式或是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方面,在审美意蕴、表现手法等方面本来就有很多相通之处可以融合;与此同时,从发生学的角度看,这种艺术之间获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内容之间所固有的融合趋势,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也存在着某种同构关系;再从心理学的视角看,“通感”这一心理现象,使得艺术之间或同一艺术形式之间的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必要和可能;而作为艺术的一个最主要的门类,音乐同广泛的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就使得音乐课程同其他非艺术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称为可能。

我认为,音乐学科最好统整的就是与其他艺术类的结合教学。比如:在上戏曲单元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学唱一些戏曲经典片段,或是学做几个戏曲基本手势、步伐,或是了解几个中国戏曲中的领军人物的事迹等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中国戏曲的了解和热爱之情,这样的统整自然流畅且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而在学习到一些少数民族音乐的时候,可以结合各类少数民族舞蹈和歌曲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记忆不同族系的艺术形式。

课程统整,就和以往出现的“分层教学”等各类教学变革是同样的意义,它不是要让老师们手足无措地急于在课堂上改头换面;也不是想让老师们一味地将理念层层叠加,然后一股脑地实施在学生的身上。它是在提醒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一颗敏感的内心,要通晓自己所任学科的特点标准,更要不断提升自我的各类素养,及时感受孩子们的所需所求,带着对教学无限热诚的心灵,为我的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负责!

有感于2015年5月

第三篇:心理团训课的课程统整

心理团训课的课程统整

一、“学期课程统整”的理解

不是对现有学科加以归并,形成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它的含义是指“学校教师以国家的课程方案和标准为依据,把一个学期作为基本时间段,以指定的教科书作为主要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其他的多种相关的资源,根据科学性原理和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进行系统与集约化设计,使之成为可以直接实施的教学内容并展开有效教学实践的过程”。其中,多种相关的课程资源,可以是其他多种版本的教材、可供参考的教案、练习或习题等;所谓系统而集约化设计,就是对一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通盘考虑,梳理出知识点和教学重点难点,以某一脉络或线索加以系统明确的呈现。因此,学期课程统整首先是对基本教学内容的统整,在此基础上再合理地进行学科内部的拓展性、探究性内容的统整,同时适度地进行跨学科的和课内外的统整。通俗地讲,这个过程是教师从课程开发的角度,在具体课时方案设计之前安排的先导性宏观教学设计活动。它让学校和教师站在比较高的层面进行课程开发与教学探索。

二、结合本学科关于教学目标的统整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终级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我们将要进行的一系列青少年心理健康团体训练,训练目标将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改变行为,养成习惯

(二)改变认知,学会反思

(三)改变技巧,提高效率

(四)改变情感,积极乐观

(五)改变环境,维护良好人际空间

总的目标可概括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我们将分五个活动阶段来达到我们的训练目标,每个阶段会有相应的课程安排。这五个阶段是:

(一)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

(二)情绪管理

(三)人际交往与信任合作

(四)价值观和生涯规划

(五)思维训练与潜能开发

课程开设:两学期

活动时间:每次40分钟。

活动人数:20—50人

第一阶段“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部分的十次课程:

第一课,建立团体,破冰暖身,目的:提高学生对心理课程的喜爱,积极投入活动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大风吹,进化论,指定乾坤等团体心理游戏)

3.讨论与统整

第二课,自我体验初期

目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外形,促进自我概念形成,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帮助学生学会欣赏珍惜自己独一无二的身体)。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我的自画像”“独一无二”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三课,自我体验中期

目的:让学生认识自身的独特性和与他人之间的共同之处,尝试了解他人,增加学生在团体中的归属感。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镜中的我”,“大饼、油条、豆浆”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四课,自我体验后期

目的:引导学生体验他人眼中的自己,增强自信心,发展学生使用描述内在特征的词来形容自己的能力,引导他们意识到自己眼中的“我”与他人眼中的“我”会存在差异。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你说,我说”,“小小记者” 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五课,自我认知初期

目的:让学生学会发现和表达自己的优点,增强信心,提高赞美他人,发现他人闪光点的能力,学会接受他人赞美和欣赏自己的优点。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一起跳舞吧”,“送你一朵赞美花”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六课,自我认知中期

目的: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不会拒绝别人的原因,锻炼学生拒绝不合理要求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勇敢SAYNO”,“角色扮演”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七课,自我认知后期

目的:了解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区别和联系,了解提升内在美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审美观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勇创冒险岛”,“辨真假”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八课,自我接纳初期

目的:引导学生自我了解,发展个人潜能,能够自我肯定,从崇拜明星转向对自己的欣赏。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我的偶像与我”,“快乐崇拜”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九课,自我接纳中期

目的:学习如何肯定自己和他人,还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接纳自己并向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珍珠项链”,“我的AD”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十课,自我接纳后期

目的:让学生练习使用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幽默,觉察自己现在的状态,寻找达到更高程度自我实现的方法。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酸酸甜甜就是我“,”宝石工匠“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统整

第二阶段“情绪管理”部分的十次课程:

第一课,情绪体验

目的:引导学生体验紧张、恐惧、嫉妒等情绪,帮助学生理解情绪引发的各种生理变化,调节和弱化嫉妒情绪。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恐怖箱”,“”大象的故事“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二课,情绪体验2

目的;引导学生体验压力喊叫率情绪,尝试找出情绪来源,帮助学生理解两种不同压力的来源。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蜗牛的家”“硌脚石”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三课,情绪体验3

目的:引导学生体验紧张、放松和兴奋三种情绪感受,以及它们之间的循环转换,享受游戏的乐趣,体验快乐的感觉。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乌鸦与乌龟”“鬼抓人”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四课,情绪认知

:目的:让学生掌握不同情绪的特征,尝试假设各种情绪出现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他人真实复杂的表情。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情绪对对碰”“抢收情绪果”恋歌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五课,情绪认知2

目的:指导学生在复杂情境中观察和判断别人的表情、动作等各种信息,分辨不同情绪,明白情绪与个人新年之间的关系,学习理性反思。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杀手与人质”,“情绪大法官”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分享

第五课,情绪表达1

目的:引导学生通过唱歌和简单肢体动作表达情绪,学会自我放松自我愉悦。

活动过程:

1.回顾

2.主活动(“情绪大连唱”“自编歌舞”两个活动环节。)

3.讨论分享

第六课,情绪表达2

目的:引导学生体验和分析愤怒情绪,了解怒气积累的危险和宣泄情绪的重要性,学习处理压力的有效方法。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炸弹受气包”,“我很生气”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七课,情绪管理1

目的:引导学生理解情绪在人际中的传播途径,学习同一情绪的不同程度表达,反思和澄清自己的情绪,与他人分享情绪。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疯狂复印机”,“气象预报站”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八课,情绪管理2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体验受到压抑后的情绪变化,理解情绪,学习排除外部干扰,保持冷静,尝试控制喜悦和愤怒。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忍者无敌”,“新闻发布会” 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九课,情绪调节1

目的:引导学生体验压力,学习情绪反思,带领学生探讨快乐来源和方法,学习规划生活,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压力,学会与消极情绪相处,带着情绪继续生活。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快乐处方”,“亲爱的小黑板”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十课,情绪调节2

目的:教学生通过放松训练减压的方法,鼓励学生把放松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带领学生放下压力,体验放松的感受。

活动过程:

1.放松法介绍

2.主活动(“简易放松训练”,“冥想放松体验”两个活动环节)

3.讨论与分享

第三阶段“人际交往与信任合作”部分的十次课程:

第一课,人际适应

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受欢迎的个性品质和行为表现,认识到不同的行为特质会对个人有不同影响,让学生意识到受欢迎的人会拥有融洽的人际关系。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找朋友”,“谁更受欢迎”,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内与分享

第二课,人际熟悉

目的:促进学生互相间的深入了解和交流,互相肯定和接纳,引导学生增强融入团体的愿望,增进成员间的亲密感。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知己知彼”,“征兵总动员”两个活动。)

3.讨论与分享

第三课,人际沟通1

目的:让学生认识到沟通交流的重要性,练习一致性沟通,体验到面对面交流是最有效的一种沟通方式。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交流面对面”,“我的意思你懂吗”两个活动环节)

3.交流与分享

第四课,人际沟通2

目的:让学生体验不同沟通方式的效果,学会应用双向沟通方式。体验良好人际沟通带来的成就感。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怪物史瑞克”,“三种交流层次”两个活动环节)

3.讨论与分享

第五课,人际沟通3

目的:让学生认识到人际合作的重要性尝试通过沟通进行合作,认识到语言沟通的重要作用。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趣味报数”,“指挥敲锣”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六课,人际沟通方式

目的:让学生尝试使用非语言进行良好沟通,学习“设身处地”的沟通方式,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提高人际敏感度。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拯救海神号”“此时无声胜有声”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六课,人际信任

目的:引导学生体验信任与被信任的感受,帮学生从感性角度理解信任的价值,学习谚语情境下的合作活动。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食指的超能力”|“森林向导”两个活动项目)

3.分享与讨论

第七课,人际合作1

目的:引导学生掌握合作的必要技巧,体会到团体“齐心协力”的重要性,摸索进行沟通协商的技巧。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冰面强渡”、“撒网捕鱼”两个活动项目)

3.讨论与分享

第八课,人际合作2

目的: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联系如何能够进行高效率的合作,尝试使用不同的合作方式。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紧急支援前线”“众人拾柴火焰高”两个活动环节)

3.讨论与分享

第九课,人际合作3

目的: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培养团体合作精神,在愉悦中充分体会合作带来的成就感。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

2.主活动(“小鸡快快跑”“和你在一起”两个活项目)

3.感悟与分享

第十课,合作的力量

目的:通过设置困难,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合作的力量,并体验团体成功的喜悦。同时发现自己在人际合作中起到的作用。

活动过程:

1.回顾合作技巧

2.主活动(“建设罗马城”,“废报纸造塔”两个活动项目)

3.总结分享

第四阶段“价值观和生涯规划”

第一课,价值观澄清1

目的:帮助学生了解价值观的分类,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取向

第四篇:班本课程手抄报教学计划

2015——2016学第一学期

班本课程“创意手抄报”教学计划

四二班:李云霞

2015年11月

班本课程“创意手抄报”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开展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指导学生自行设计编写手抄报是其中 之一。手抄报的版面设计同报刊、杂志、黑板报的版式设计基本相同。它是在一块固定 的平面上进行。一张好的手抄报,不仅内容充实、版式美观,而且会给读者以生动 活泼、富有新意的艺术感染力,它还可以促进学生各种知识和能力的“整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学习与其他课程的“沟通”。通过指导学生直接参与编辑、撰写、制作等的全过程,结合各种主题,以各种各而样的形式来表达,或祝愿或庆祝或歌功,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陶冶情操。在手抄报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意识,还能发展思维和情感,在意志、思想品德、个性等方面都得到有效的发挥和锻炼。个性化的设计训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作激情。通过手抄报设计的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高尚人格。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出手抄报的兴趣,促进他们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2、学生初步掌握出手抄报的基本知识,了解出手抄报的程序,具备出手抄报的初步技能。

3、培养学生的编排能力、写作能力、绘画和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5、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活动步骤:

创意手抄报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因而学生非常喜欢参加。但是它比较容易受到考试或者其他活动的限制和冲击,教师和学生往往不能有始有终,保质保量地坚持到底。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将特色办的有声有色。所以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

(一)、组织健全创意手抄报的各项制度.活动要固定,每两周一次,活动时间安排在星期五下午的第三节课,而且不能轻易暂停,除了特殊情况外。教师要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手抄报制做的质量。

创意手抄报,每两周制作一期,第一周学生打格子、设计版面,找资料,做好准备。第二周就写内容,进一步美化版面。老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二)、具体计划活动内容

创意手抄报是一个很广的课程,设计、绘画、欣赏等都是学习的内容。学的多不如学的精,所以应该给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内容,以文学、美术、书法、手工为主,具体的活动内容分为三个:(1)重点辅导学生绘画方面的学习,欣赏名人名画,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2)重视基础方面的学习,从书法的字体、勾边、卡通画等方面入手,从而来解决课堂中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3)指导学生从事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校园及社会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旋律,创作出内容积极向上,催人奋进,有一定的艺术品味的作品。

(三)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

举办手抄报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可以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实力,增强自信心。作为教师则要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学生的一些佳作可以在校内、班内展出以起到示范作用。对于一些才华出众、个性鲜明的同学,提供条件为他们举办联展和个展,努力培养出色的艺术人才。

(四)、举行比赛

比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每月举行一次,可以让学生通过训练比赛,能够促进学生快速、准确、熟练的技能。比赛之后进行总结和交流,对好的作品加以奖励.这样,更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对美术更加热爱,从而 积极认真的去学习。

四、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定班本教研工作计划。

2.出好第一期以“欢庆教师节,喜迎国庆节”为主题的手抄报。十月份:

1.展评第一期手抄报。

2、制作第二期以“书香浸润童心”为主题的手抄报。十一月份: 1.展评第二期手抄报。

2.2.制作第三期以“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手抄报。十二月份:

1.展评第三期手抄报。

2.制作第四期以“喜迎元旦”为主题的手抄报。元月:

1.展评四期手抄报。

开展创意手抄报创作的活动,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老师应该做出很大的努力,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班本特色开展得丰富多彩。

第五篇:班本课程跳绳总结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班本课程跳绳总结

二(1)班

本学期,我担任的班本课程是跳绳,跳绳能促进儿童健康发育,跳绳是一种全身性活动,跳绳是一种全身性活动,能加快胃肠蠕动和血液循环,促进全身 能加快胃肠蠕动和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又能使心情兴奋起来。新陈代谢,又能使心情兴奋起来。跳绳能确定儿童数学观念 不少孩子会数数,但往往是背书式或机械式的,不少孩子会数数,但往往是背书式或机械式的,他们并不明白数 的真正含义。而跳绳活动能使他们把抽象的数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的真正含义。而跳绳活动能使他们把抽象的数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从而使孩子能初步理解数的实际含义和形成数的概念。跳绳能提高孩 从而使孩子能初步理解数的实际含义和形成数的概念。孩子的记忆能力,由于在跳绳过程中不断数数和跳绳次数所建立的“ 子的记忆能力,由于在跳绳过程中不断数数和跳绳次数所建立的“对 应关系” 从而使抽象枯燥的数字变成了具体形象的事物。这样,应关系”,从而使抽象枯燥的数字变成了具体形象的事物。这样,使 孩子的大脑皮层产生兴奋并提高他们的兴趣,因而将抽象记忆转变为 孩子的大脑皮层产生兴奋并提高他们的兴趣,形象记忆。象记忆。跳绳能促进孩子们的心灵手巧 人的机体在运动时会把信息反馈给大脑,从而刺激大脑的积极思 人的机体在运动时会把信息反馈给大脑,维,而跳绳时的自跳自数正是这样,通过信息的来回往返,促进大脑 而跳绳时的自跳自数正是这样,通过信息的来回往返,思维加快,判断更准确,肢体活动灵活有力而达到心灵手巧。同时,思维加快,判断更准确,肢体活动灵活有力而达到心灵手巧。同时,能使语言变得清晰流畅,从而促进儿童智力、体力、应变能力的协调 能使语言变得清晰流畅,从而促进儿童智力、体力、发展。发展。跳绳能培养儿童节奏平衡 跳绳活动是左右两只手和左右两只脚都同时操作且有一定节奏 的活动。这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左半脑和右半脑协调发展,的活动。这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左半脑和右半脑协调发展,还可培养 孩子具有规律性节奏感,使儿童的心理、生理都得到全面发展。孩子具有规律性节奏感,使儿童的心理、生理都得到全面发展。跳绳还能形成儿童的方位知觉 在跳绳运动中,有时是单人跳,有时是双人跳或是多人跳,有时 在跳绳运动中,有时是单人跳,有时是双人跳或是多人跳,还会简繁结合跳出许多新花样。这有利于培养儿童准确地形成时间概 还会简繁结合跳出许多新花样。念和方位知觉。念和方位知觉。跳绳活动,能使身体的上、下肢肌肉变得丰满、结实、富有弹性,促进儿童肌肉的生长发育。跳绳时,由于下肢肌肉有节奏地收缩,落地时身体重量对下肢骨骼有适宜的压力,从而能刺激骨质增强,促进儿童骨骼的生长和关节、韧带的发展。跳短绳时,儿童骨骼的生长和关节、韧带的发展。跳短绳时,有摇与跳的上下肢 协调配合;跳长绳时,有同伴摇绳与集体跳绳的协调配合,完成这些 协调动作,需要神经系统调节,因此,可以增强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协调动作,需要神经系统调节,锻炼孩子们身体的快速反应、时间和空间感觉,发展观察、锻炼孩子们身体的快速反应、时间和空间感觉,发展观察、判断能力 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促进脑功能的发展,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促进脑功能的发展,培养他们密切协作的精神。此外,跳绳时,人体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增大,儿童可以此来促进其心脏收缩功能,加快血液循环,提高输出量,此来促进其心脏收缩功能,加快血液循环,提高输出量,以保证机体活动的需要。正是由于对身体有这么多好处,所以我选择了跳绳运动作为本学期的校本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准备教案,让孩子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这项运动,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有很大帮助。渐渐地,我的教学模式基本就成型了。第一节课,我给孩子讲解了跳绳的起源和好处,更加增强了他们的积极性。一个学期下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如下:

1、掌握了跳绳的几种基本方法。

2、能进行连续跳绳30--80 次的基本技能

3、增强了学生体能,使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4、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5、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7、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当然我的课程也存在很多不足,课堂上的个别孩子活动量还不够,由于没带跳绳,下学期我会及时督促提醒,让所有的孩子在我的课堂上得到最大的收获。

2016年7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班本课程走进花卉世界计划

三(1)班

“走进花卉世界”特色课程的开发,具有浓重的地方性和深远的人文性,孩子们以花为友,以花为伴,以花的品格为榜样,学花的精神,争做花样少年。从而探索出了“看花形、知花性、悟花品、学花神、养习惯、学做人”的“花文化”教育方法。

本学期,根据学生实际,确定了活动主题:侧重于对花卉的认识,让学生通过采访、调查体验等活动,感受、研究花卉,进行研究性学习,促进自主发展。各班级还确立了极具个性的花的“图腾”,有傲骨幽香的梅、清丽脱俗的兰、经霜耐寒的菊、超凡脱俗的水仙花等。

同时,开展一系列与花有关的活动,开展手抄报比赛,颂花演讲,赞花征文,花诗诵读,开展种花、养花、花艺作品展示等综合实践活动,感受花的魅力,体味花的精神,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通过班本课程的学习教育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身边的人,让他们学会充满爱心,学习花的美好品质,学会坚强、自信、勇敢。

在了解基本花卉知识的基础上,设置动手实践的环节,按照老师的指导对植物进行浇水、施肥,让这些植物和自己一起茁壮成长。组织孩子在学校的花箱种植一些常见的花,让孩子们学习一些花卉的种植方法,掌握一些养护常识,使校本课程得到完善,使它更加适合孩子们学习实践。

2016年8月

下载统整各方资源, 建构班本课程(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统整各方资源, 建构班本课程(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本课程实施计划

    七年级(2)班班本课程实施方案 笛子训练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我班将以“笛子”为特色,逐步展开训练。笛子是一种传统乐器,它发音纯正、音色忧美。学生学习笛子能培养音准......

    幼儿园小班主题统整课程实验计划(精选5篇)

    一、发展的需要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渗透了许多新的先进教育思想和观念,如何将《纲要》的思想和理念转变成有效的教育行为,如何在幼儿园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

    班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

    班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班本课程”不是一个新名词,在一些课程理论的论著中都曾出现,但在幼儿园教育的实践中它确是一个新鲜的事物。“班本课程”与“园本课程”遥相呼应,它是“......

    我园实施主题统整课程的问题及改进之道

    我园实施主题统整课程的问题及改进之道 ——深圳远恒佳教育集团韩进 摘要: 幼儿教育课程是幼儿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历来备受人们的关注。集团自成立幼教中心以来,一直想打造一......

    关于课程统整理念下的小学协同教学实践研究

    关于课程统整理念下的小学协同教学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从实践层面论述了学校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所做的课程统整与协同教学的探索。我们将课程统整的目标定为......

    班本课程引领的完美教室缔造

    班本课程引领的完美教室缔造 班本课程,就是要使班级每天都处于动态之中,每天都充满鲜活的元素,每天都以学生为主角。建设班本课程,就是要将形而上的理念与零碎的想法可视化,系统......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园本课程(优秀范文5篇)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园本课程 关键词:乡土资源园本课程 内容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程改革应“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社区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可以认为,园......

    德育核心素养下的班本课程开发

    德育核心素养下的班本课程开发 东辰二小王丽 “核心素养是什么?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的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结合东辰在世纪初便提出的“培养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