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底线正义原则在当前信访工作中的重要性
论“底线正义”原则在当前信访工作中的重要性
魏沛明(中国农业银行信访办公室)
“底线正义”既属于道义政治学的范畴,又体现为底线伦理(rudimentary ethics),是维护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共识,也是“以人为本”的基本公共道德。在《正义论》中罗尔斯开门见山地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即使是以社会的整体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①罗尔斯所谈的正义接近于底线正义,但仍有抽象的一面,与抽象的正义概念相比,“底线正义”较少乌托邦色彩,较多地注重实际。众所周知,人存在于社会中,而社会存在于广义的物质系统中,它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依赖于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底线正义”正是“让一个社会维持最基本的效率,最初级的合作,最基础的稳定性的一束正义观念。它是能够同时满足于道义社会和功利社会的基线重叠正义。无论何种社会形态,政治实践者(治理者与被治理者)在道义上都要遵循基线重叠正义;否则这个社会要么不可能存在,要么不值得人类去追求。”②
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形式,信访是公民的权利救济、意愿表达、政治参与和权利监督的重要途径之一,信访工作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具有较强的价值属性,实际上,维护正义一直被认为是信访工作的天职,然而由于一些复杂因素,“正义有着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变幻无常、随时可以呈现不同形态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③ 换言之,正义从来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数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尤其当社会发展步入转型期,当信访本身面临一系列问题,处于制度的非均衡状态,一般的正义原则不但存在局限,而且存在陷阱,因此,当前的信访工作需要突出体现底线正义原则。只有坚持底线正义原则,信访工作才能找准自身的定位,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感;只有坚持底线正义原则,信访工作才能更加灵活务实,辩证地处理各种信访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信访制度的功能;只有坚持底线正义原则,信访工作才能在现有条件下循序渐进,通过积 1 累经验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坚持“底线正义”原则,找准定位,有利于增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基础,它来源于对工作之重要性的认同,如果一项工作的存在本身不尽人意,面临困惑,那么人们对它的重要性的认同便会大打折扣,工作责任感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客观地说,新时期的信访工作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以信访制度与法治建设的内在紧张为例,信访虽然对老百姓起着“宽慰剂”的作用,但以信访救济替代司法救济的后果是冲击了国家司法机关的权威,从体制上弱化了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础,用某些个案正义损害了社会的整体正义,有悖于建设法治国家的大方向。从文化传统看,信访与历史上的‘清官情结’一脉相承,上访者期盼以‘人治’的力量来实现公平与正义,这是传统国民性中依附意识的表现,习惯于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上与当权者交往,与现代公民意识格格不入,久而久之,人治的权力为所欲为,而法治的意识却无以存在。关于信访工作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似乎都有道理,一种意见认为,信访制度已经不合时宜,违背了民主和法治的要求,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应当彻底废除;另一种意见认为,信访制度顺乎民意,仍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不仅不能废除,还应当予以完善和加强。
信访工作何去何从?是取消还是完善,是弱化还是强化?在这类问题面前,莫衷一是的两可态度、非此即彼的简单思维都可能造成责任感的涣散与工作的消极无为,可取的选择是坚持“底线正义”原则,明确这一工作在特定时空中的定位和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底线正义原则不是非此即彼的理念化正义,如坚持法律正义而排斥信访,底线正义是基线重叠正义,基线重叠正义以维持社会正常运转为最大正义,从这一原则出发,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妥善处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的可承受程度的关系是必要和必须的,而完善信访工作,保障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尊严无疑是底线正义原则的体现。“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司法救济拒绝保证私权时,当司法正义导致实体正义失落时,当用尽司法救济仍无法获得权利保障时,当司法腐败导致人们丧失对司法的信心时,我们仍然必须为人们保留将信访作为‘底线救济’的权利”④无论如何,信访作为司法救济机制的补充制度,一定程度上保障着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实践着“有权利必 有救济”这一古老的法律谚语。
据统计,中国近年来的群体性事件一直处于上升态势,2005 年,中国的群体性事件为 87 000 起,2008 年达到了 127 000 起。⑤近年来各地频繁出现一些过激上访行为,如拦截公务车辆、冲击党政机关、打砸公共财物等违法行为,甚至还出现自焚、投河、跳楼等极端举动,这固然与民众“信访不信法”的心理有关,但也说明社会的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更有甚者,在 2005 年新的《信访条例》颁布后,“截访”的现象并没有得以减少,在一些地方还表现得愈加严重。令人心寒的是,由于利益诉求无回应,一些蒙冤者终因久诉无果,万念俱灰,走上绝路,如陕西省兴平县袁印博父子,双双自尽于西安市未央区法院,以死诉冤。需要指出的是,“信访不信法”的过错不能完全归结到百姓头上,信访、申诉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某些权力人不了解下情、不作为、乱作为和有错不纠。在一些政府部门,封建等级观念不但阴魂不散,而且变本加厉,等级观念使权力观念绝对化,绝对化的权力必然呈放纵状态,如广东普宁市占陇派出所民警滥杀四名无辜农民后,仍无所谓,心安理得。公安干部张金柱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案发后坦言:“如果不是记者插手,这点芝麻大的事算不了什么。”正义感的缺失令人发指,而在庞大的公共权力面前弱小的个人为保全自己往往不得不忍气吞声。坚持底线正义原则,信访工作就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当仁不让,延伸工作内容,通过多种方式使公民的表达自由和利益诉求的基本权利得到满足;坚持底线正义原则,信访工作就要强化责任意识,敢于碰硬,千方百计履行权力监督的职责。
根据底线正义原则,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状况决定一个国家人权的发展水平。在我们这样一个高扬权利、追求和谐、谋求社会全面进步的时代,关注和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适应新形势,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认真解决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争议、涉法涉诉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同时还进一步强调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可见信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访问题解决得好不好,3 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总之,坚持底线正义原则,有利于信访工作排除思想干扰,强化责任意识,疏导社会矛盾,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好基础性工作。
二、坚持“底线正义”原则灵活务实,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信访制度的功能
《信访条例》第1条开宗明义地说明制定条例的直接目的是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因而信访工作在当前不可或缺,意义重大。而要发挥信访制度的功能,使《信访条例》中的权利保障落到实处同样必须坚持“底线正义”原则。“底线正义”原则追求的不是乌托邦式的道德理想,而是最起码的社会共识,也是综合权衡各方面利弊而采取的对最低正义的维护,它的最大特点是灵活务实。由于“底线正义”本身就是最高准则,坚持底线正义原则有利于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信访制度的功能。
毋庸讳言,现行制度下的信访工作还并不完善,许多信访案件只能在上下级或部门之间流转,却找不到相关责任主体。事实上,政府的信访机构也仅仅是一个接受信息的部门,它缺乏解决问题的权能,汇集到政府信访部门的信息还得经过几个行政传递环节,信访部门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然后提交政府相关机构,而信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的比例并不高,它受制于一些非程序的、不确定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处理信访案件的过程中从底线正义原则出发,陈明利害,据理力争,就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正义的维护如果停留在泛泛而谈的水平,即使有《信访条例》为支撑恐怕也难以达到保护弱者权利的作用。2009 年中国发生了两起引人注目的农民工维权抗争事件,一是张海超的“开胸验尘肺”,一是孙中界的“斩指表清白”。遗憾的是,这些事件发生后,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仍然不尽人意,广东的打工者唐建友就是在绝望中死去的。唐患的是急性白血病,他认为自己得的是职业病,但由于工作单位拒绝出具劳动合同原件,鉴定机构于是拒绝对其做职业病鉴定。尽管他有工厂的工牌、社保卡,甚至还有劳动合同的复印件,但按“鉴定须知”的规定,这些还不能作为他和工厂的劳动关系证明,就因这个细节问题,唐建友没有得到任何说法就撒手人寰。假如底线正义原则能够成为有关部门共同遵守的准则,那么,在信访部门的努力下,劳动保障部门完全可以督促其工作单位尽快出具劳动合同,职业鉴定部门完全可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先帮助他做出鉴定。须知,为农民工创造一个公平、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调动广大农民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的全局,在“底线正义”面前,一切理由都是苍白的。
当然,信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信访制度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多元的,各种价值目标之间难免会发生冲突时,这时更要遵循底线正义原则,注重实际,如果只从形式主义而不是从底线正义出发,不能做到有所不为,有所为,那么不但可能浪费信访资源,而且不利于维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助长一部分人的不良上访心理。据报道,曾经有这样一位上访者,他没有什么上访理由,只是因为在北京找不到工作,想回家却没有路费,就打电话给镇政府,报告说自己在北京,要上访。闻听此言,镇里立即向区里报告,区里立即向市里报告,市里立即联系本市驻扎在北京的“维稳办”。于是,好吃、好喝、好住和好行,一下子全因为他要上访而“招之即来”了,这种让人哭笑不得事情是对信访工作之“正义”的莫大讽刺。另外,底线正义原则对正义的取舍的突出特点是“统筹兼顾”,只计一点不计其余的正义不是真正的正义。如某市规定,如果重大建设或拆迁项目有可能诱发群体性上访,信访部门有权说“不”,自2008年6月建立信访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以来,该市已对5个项目进行了评估,有包括某拆迁项目在内的4个在建项目被叫停。表面上看起来,信访部门的这种扩权减少了个别重大项目的上访量,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这些项目手续完备,完全是依法开发,信访部门叫停,就可能有违法之嫌。最重要的一点是,以放弃经济发展为代价换来稳定违反了客观规律,所谓稳定只是暂时的,因为它与底线正义原则背道而驰。
三、坚持“底线正义”原则,积累经验,有利于推动信访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任何制度和政策都不是一劳永逸的,而要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根据客观实践的要求而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信访制度也不例外。新时期新问题使信访工作面临着新挑战。从反映的问题看,信访涉及的问题更加广泛复杂。过去群众所反映的问题比较单一,也容易调查处理,现在则涉及改革和发展的各个领域,与群众政治、经济、生活等切身利益的案件(如土地纠纷、职工下岗、房屋拆迁补偿等)一直是信访案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从数量看,信访呈持续上升态势,新世纪以来,全国信访数量一路高涨,2003年形成了新一轮“信访洪峰”,同时集体上访、重复上访、越级上访增多。怎样把日常的信访工作的具体经验上升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信访制度?这不仅是信访工作自身突破困境的问题,而且是事关稳定大局的现实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坚持“底线正义” 原则不仅必要而且必须。
“底线正义”原则是动态的,从实际情况出发校正所采取的“正义”原则是它的题中应有之义。应该承认,信访工作中几乎每一项措施都有良好的正义初衷在,但有些措施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比如为了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中央按信访量给地方排名,将其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各级也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要求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要责任,对因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发生较大规模到北京或省城集体上访,对社会稳定和正常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的,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并视情节轻重进行处理。为了保稳定,为了应付信访考核指标,有些地区采取了变通的办法,如‘花钱买太平’,再如对上访人员进行“劫访”。据有关统计,在 2005 年新的《信访条例》颁布后,“劫访”行为的现象并没有得以减少,在一些地方还表现得愈加严重。这些现象具有的极大负面效果、造成的问题甚至要比信访欲解决的问题严重得多,由此造成的社会矛盾存在着危及政府合法性及社会稳定的隐患。显然,这种强化责任的制度与“底线正义”原则有出入,需要在实践中予以纠正和完善。
底线正义并非体现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很多时候也体现在细节上。体现在细节上的底线正义原则注重实效,坚持底线正义原则就要在制度和程序上进行缜密的设计,“以效果论成败”。从这一点来衡量新《信访条例》,不难发现,有些规定符合底线正义原则,如:“国家信访工作机构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为信访人在当地提出信访事项、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提供便利;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或确定本地区的信访信息系统,并与上、下级政府及其部门的信访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这一方面方便信访群众在当地提出信访事项,并查询其所提出信访事项的办理进展情况;另一方面方便上级行政机关及其负责人了解各地方有哪些信访事项并及时督促信访事项的处理解决,同时减少各级行政机关对同一信访事项的重复受理、办理,可以提高效率。⑥而新《信访条例》也有些规定还要从底线正义原则出发,进一步规范化、细化、可操作化。如新《信访条例》第4条规定:“信访工作应当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这里的“属地管理”是指信访事项应由信访人所在地信访部门管理 6 还是由信访事项发生地信访部门管理?“分级负责”中的“级”有哪几级,各级之间如何协调管理信访事项?对此,新《信访条例》没有明确。此外,新《信访条例》虽然在该条确立了主管和管辖原则,却未在具体规范中规定相关内容,导致实践中的不可操作性,这些都将阻碍信访价值的实现。⑦
近年来的信访实践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各方有识之士也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从底线正义原则出发,循序渐进地把这些见解进一步付诸实践无疑是信访制度改革的途径。如重新构建信访体系框架,整合信访信息资源,建立起统一、权威的社会矛盾处理机制。规范信访部门职能权力,对信访机关的地位、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做出严格规定,使之具有调查、督办甚至弹劾、提议罢免等权力,参照国外通行的监察专员、申诉专员等制度,将现有的政府信访机构与监察机构合并,成立独立的监察信访局,同时对行政机关改进工作方式加以明确限定,从而推进信访所涉及事项的彻底处理,使信访具有相应的权威,在此基础上加强组织协调,定期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发挥信访部门的协调督促检查功能,分流泄洪,真正形成党政统一领导、信访部门督促协调、统筹兼顾、齐抓共管的“大信访”格局。再如,鼓励和扶持各类非政府背景的社会组织逐渐介人到信访代理领域,让他们承担起可以不需要政府过多介入的社会领域中的社会责任,发展社会力量参与调处信访问题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综合运用咨询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及时处理信访问题等等。⑧
内容摘要:“底线正义”既有一般正义原则的道德基础,又具有现实性,是从客观环境出发的正义追求,辩证地、综合地看问题是它的突出特征。由于底线正义原则“脚踏实地”而非“好高骛远”,“讲求实效”而非“遵守教条”,对以维护正义为天职的信访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不但可以帮助信访工作摆脱上下两难的困境,而且可以使信访制度在现有条件下发挥最大功能,同时不断地自我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底线正义 信访工作 信访制度 和谐社会
On the importance of rudimentary justice for the work of petition system
By Wei-PeiMing(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etters and Visits Department of the General Office)Abstract: Rudimentary justice has both moral basis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justice and reality at the same time.It is the kind of pursuit of justice that sets off from the objective environment.Looking at a problem dialectical and synthetically is its outstanding 7 characteristic.As the rudimentary justice is “down to earth” rather than “aim too high,” “emphasis on practical results” rather than “compliance with dogma,” it is a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petition letter work that taking the maintenance of justice as bounden duty.not only it can help the petition letter work out of the upper and lower dilemma, but can make petition system maximize under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and continue to self-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rudimentary justice
the petition letter work
petition system Harmonious
society
魏沛明:中国农业银行信访办公室
电话:85116353;85105241;85116285(传真);***;电子信箱:weipeiming123@163.com 邮编:100005 通信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69号
①②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31 页。
黄振辉 王金红:捍卫底线正义:农民工维权抗争行动的道义政治学解释,华南师 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 1 期,25页 ③ 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52页。④ 应星:作为特殊行政救济的信访救济,法学研究,2004年第3期。⑤JESON KYRIAKIDES.China Mass Indcidents: A Study ofRecent Cases.China Election and Governance Review.Issue4.November2009.P20.⑥ 参见刘冬京 肖 萍:信访制度价值解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22页。
⑦ 同上25页。
参见魏沛明:从信访制度的困境看行政体制改革应注意的问题,《经济师》,2010年第7期。⑧
第二篇:在信访工作中创先争优
信访工作中创先争优,采取多种措施促和谐
信访局在信访工作中创先争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信访工作,以信访工作助推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在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群众权益中创先争优,搭建起一座畅通的党群“连心桥”。
一、加大基层基础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基层组织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
一是切实加强信访网络建设。进一步充实信访工作力量,整合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力量,配备、加强联合接访大厅的建设,形成强有力的大信访、大调解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格局。以往设立的信访调解委员会,认真做好本单位范围内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充分发挥好本级的协调作用。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人处理信访问题,确保信访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坚持做到能在本级解决的问题决不越级,能在区内解决的决不能到市去省进京。二是对上级交办和本级受理的信访事项,要全部落实“三落实”制度。即:承办单位领导责任要落实、承办人具体承办责任要落实、向信访人明确答复意见责任要落实。区信访局要对 “三落实”制度的落实情况,每月抽查一次,并纳入信访工作考核。三是进一步拓宽信访渠道。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探索拓宽信访渠道,促进信访工作多元化的新路子、新办法,推出切实可行的便民、利民措施,使群众 1
反映的问题有人帮助解决。四是加强日常基础性工作。充分认识所肩负的职责,工作作风再扎实一些,工作态度再严谨一些,工作要求再严格一些,工作标准再定高一些。要切实加强业务管理,建立健全完备的处信、接访、督查工作程序,形成“一条龙”工作流程,切实提高工作时效和质量,使广大群众树立相信基层并依靠基层解决问题的意识,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处理在初发阶段。
二、认真开展积案化解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
积案化解工作需要切实铺下身子,用心、用力扎扎实实的做好工作,为信访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对老信访问题要实行查事实,找症结,分阶段,定方案,想措施,重化解的方法一一处理。对拟解决的重点问题进行分类交办、层层落实,实行领导包案,专人负责的办法,对有政策法律依据应解决的问题,要坚持原则,督促到位,彻底解决。对应该解决而又能够立即解决的,要不等不推不靠,马上研究解决;对一时解决有困难的,要做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承诺,限期解决;对无政策落实,但生活确有困难的,要通过纳入最低生活保障、采取社会救助等多种办法帮助解决,对坚持要求过高的,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仍然坚持的,要落实好稳控措施;对无理取闹触犯法律的,要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依法处臵,并切实 2
做好信访群众的思想疏导和稳定工作,防止事态扩大,力争将积案全部化解。同时做好初信初访问题的解决,避免出现由小拖大、由易拖难、由访拖闹的问题。注重提高一次性办结率,严格落实首办负责制,确保初访问题一次解决到位。对责任单位工作进行督查,没有按照既定的意见解决,或做了解决问题的承诺又推诿扯皮的,一经发现,立即在全区范围内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单位主要领导还要向区委、区政府作出检查。对复杂疑难问题,分割剥离,有序解决。对相互交织、错综复杂的信访问题,不能搞“一刀切”,要采取“抽丝剥茧、梳理归类”的办法,将合理的与不合理的分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工作中要对信访群众热情接待,耐心做好解释,并积极提供相关法律咨询和服务,引导、协助群众到司法部门解决问题。各级司法部门对涉法涉诉问题要坚持有错必纠,全错全纠,切实维护司法公正,维护好信访人的合法权益。要注重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宣传教育与依法处理相结合,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确立群众依法维权、依法信访、文明信访的意识。尽职尽责地抓好各自范围内各项措施的落实,积极推进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工作的进行,扎扎实实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强化制度和机制建设,不断完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推进信访工作有效开展
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信访工作制度的同时,要突出抓好以 3
下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一是月通报分析制度。通报来区到市去省进京上访情况进行,分析存在的问题,通报上访数字和考核分数,督促有关单位限期解决。二是重点案件专报制度。对发生的到区以上集体上访及其他信访突出问题,由区信访局一案一报,直接报给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同时抄报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三是考核制度。把信访工作作为一个部门、一个领导班子及领导同志个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四是重点管理制度。对信访问题突出,工作处于被动的单位,区里将从今年起实行重点管理。对季度内考核位居全区末位的乡镇、街道,由区委、区政府“两办”进行通报批评;一年内被通报2次及以上的由区委实行重点管理。凡纳入重点管理的单位,由管理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别予以谈话、通报批评、诫免,直至调整岗位和免职。五是监督监察制度。按照国家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制定的《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相关规定,对问题严重的单位由区纪委、监察局逐案查明原因,属于责任单位失职渎职引发的,坚决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六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努力把触角延伸到村、社区、企业、学校,覆盖全社会。要继续实行排查月报制度,坚持每月一排查、一汇总、一调度。要对排查调处工作实行倒查,对发生的越级去 4
省进京上访,要查看责任单位和部门事先是否排查到,看领导包案及工作措施是否落实。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和机制,进一步推动信访工作规范化、法制化进程,形成全区信访工作的长效机制。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各项制度要求,迅速采取措施,狠抓贯彻落实,促进全区信访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强化工作措施,努力加大对进京非正常上访的控制力度
认真对本辖区内的信访隐患问题进行排查了解,真正掌握其问题症结,对有可能进京上访倾向的人员,要做到平时有人盯,外出有人找,问题有人问,严格落实“属地管理”的原则,把稳控工作做实做细。对信访问题不属本单位查处权限的,要高度关注,以负责的态度,做好稳控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积极帮助上访人做好协调处理工作,通过工作争得上访人的理解和信任。及时督促协调事涉责任单位和有权处理部门,加快对案件的调处。
五、抓住时机,突出重点,全力做好信访案件核定终结工作。继续加大核查认定三级终结工作,全力配合,积极支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认真做好信访问题的解决和处理工作。同时,还要把历年三级终结、案结事未了、无理缠访闹访的信访案件重新进行一次清理认定,逐案分析定性,逐案召开听证会,逐案重新答复、逐案建档立帐。对核定终结的案件今后一 5
律不接待、不受理、不答复,并报省联席办、中联办审核备案,以削减登记数量。为此,我们要在这一工作中充分发挥好信访案件终结制的效能,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全力推进这一工作的进程,涉及到哪个单位,哪个单位无条件地支持配合、协助,切实通过这一工作环节把我区那些历年未结、重复信访和缠访的问题解决好。区复查复核委员会成员要切实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抓住关口,合理答复,通过这一工作实现复查复核工作的合法、有效、权威性。
第三篇:工作中细节的重要性
细节是平凡的,是不足为奇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念想„„细节像沙砾一样微不足道,很容易被忽视,但却不可轻视它,细节决定成败,联系工作实际,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几件事:
首先,要有一种端正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的精神。细节源于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试想,一个不想干事的人能关注细节吗?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在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工作时尽自己全能力求完美,你周围的每个人也会从你身上感染这种热情向你学习。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部门负责人必须以身作则,每做一件事都要深思熟虑,用心去工作,同时引导下属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要使得部门全体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心全意,聚精会神做好整个部门工作。
其次,要树立从小事做起,重视细节的理念。细微之处见精神。汪先生所说的“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确实很重要。中国具有“重小轻大,重概括轻数据”的传统文化心理。凡与“小”沾边的事物均受到轻视。实践证明,能否做好工作,关键在于是否抓住一个“小”字。东汉的薛勤曾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这个道理。假如每个人都能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件事做好,做到位,就已经很不简单了。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简单不等于容易,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的内涵。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部门负责人要带头话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细,“水桶理论”已是老身长谈,薄弱环节切不可放过。我们的各项工作也必须做到细而实。
最后,要加强培训,坚持学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古话也可以用在人的智力上。你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东西,才能保持思维的灵动,也只有这样才能关注到细节。谚语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缘”实质就是“准备”。没有准备的人,绝对与“人”无缘,与“事”无缘,这种准备,从广义上说,就是知识的积累和准备。联想,TCL等企业成功的经验表明:培训和学习是企业强化“内功”和发展的主要源动力。只有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不断调整企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运行和发展。作为一名中层管理者,就必须以更大的热情积极参加培训,坚持不懈去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许多事情的成败往往决定于一件微小的事,哥伦比亚号因为发射前一个小数点的计算错误而机毁人亡。一个小数点,在我们平时计算中也许微不足道,可关键时刻,却决定了七位飞行员的命运。我们怎么敢再说:“一点小细节而已,别在意”呢?治学应注重细节,不要以“大行不顾细谨”为借口,大意了事,要知道,细节决定成败。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毕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为了了解更多不为人知的小细节,他出外探寻走进人迹罕至的小村落;为了小细节,他研究多年,最终成为国人敬仰的大师,这与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分不开的。如果他只是粗略了解前人留下来的文献,遇上一些细节部分的内容不深究,现在,怕是没几个人知道“季羡林”这个名字吧。
细节决定成败,治学如此,做人亦是如此。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说
过“差不多先生”的故事。他总是说“差不多就可以了,何必太在意呢”。赶不上火车,只问“一分钟与两分钟差不多,为何不等一等呢?”做错了事,也说“两者差不多而已。”笑过之后,我们应思考,不注重细节的“差不多先生”为何一次又一次失去成功的机会,最终在“人医和兽医差不多”的笑话中死去。做人不能“差不多”,应注重每一个细节,才能把握住机会,在成功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一个著名企业家穷困时曾到垃圾堆捡垃圾,挑完之后,他总将垃圾装回原处,这一切被一位老板看在眼里,他说:“一个人能注重这一细节,为他人着想,在工作中一定可以顾及细节”。于是老板给了这位穷困的人机会,最终取得成功。细节决定成败,做人如此,做事更是如此。
为人处事或是学习,都不仅仅是把握大局就可以了。许多成功的关键总是隐藏在一些不被人注意的小细节中,你注意到了,便能走对道路,你错过了,便可能失去这枚通往成功的钥匙。
有人说,成功之门总是虚掩着,看你有没有能力发现并推开它。我想,细节便是通向成功之门的关键。成败总在一瞬之间,将细节部分做好了,你只需轻轻一推,成功便在你眼前。
培养注重细节的习惯,是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去培养:
重在坚持。细节是一种思维与行动意识的高效组合。谁都想做好每件事,但有的人就是做不好,一件事不是这里出错就是那里出错。不能说他们不努力,但问题就是发生了,原因就是没有坚持细节习惯的培养:一段时间做到了认真执著,一段时间又懒散松懈,做事有头无尾,总是半途而废,这样就无法真正养成注重细节的好习惯。
培养习惯是经过“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经过“韦编三绝”,最终实现“百炼成钢”的一个过程。每一个成功者所具备的成功品质与能力,都是由无数个细节习惯的积累而成的。因此,一旦养成良好的细节习惯,就不会再被刻意坚持好习惯与纠正坏习惯的矛盾心情所累,相反那种水到渠成、收放自如的自控能力会让你于轻轻松松中胜人一筹。改变观念。不注重细节的人,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对其他注重细节的人和事也不会正确对待,比如,他们会给精打细算的人冠以“斤斤计较、小家子气”的称谓,对善意的提醒会恶言相加,对关系自己生命安全的问题却常抱有侥幸心理,这都是主观上未对细节重视的行为体现。只有在思想上对细节足够重视了,才能使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因此,要成为优秀员工,首先要改变旧观念,提倡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从点滴小事做起。细节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之中。严格遵守工作时间,上班不要迟到,下班时不早退,不因私事影响工作,良好的工作态度是细节;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养成随手关灯、关门窗的习惯是细节;所出具的数据、撰写的文章、产品的工艺指标都做到没有差错是细节;对经手的事,从时间、地点的确定,到准备什么、如何应对都有全盘考虑是细节;生活中对同事、朋友的一句问候、一声劝勉,累时端上一张椅子,渴时递上一杯水是细节;生产中减少跑、冒、滴、漏,实现安全无事故、设备无故障、装置长周期运行是细节;对每一个工艺指标的变化,每一台设备的维护及运行情况都做到心中有数,这些都是细节。当养成关注细节的习惯后,你就会
发现,无论待人接物,还是工作进展,都会顺手许多,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每个人都兼具感性与理性,对大小琐事都想用理智作衡量是不可能的,而且大部分行为都是以感情为出发点的,这是人性真实的一面。通常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便耿耿于怀,动辄勃然大怒,血液充满脑部,根本无法自我控制,等到情绪过后,才来懊悔当初,这是一般人的通病。因个人某方面致命的弱点或缺陷而归于失败的人不在少数。这样的人,一定要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克服浮躁的情绪。要经常想到自己的弱点、自己的不足,既要自我崇尚、有信心,更要自我检查、随时修正,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只有能自我克制的人,才能不为外界环境所左右,静下心来的时候才能更加做好细节的小事。
对自己一定要“苛刻”。养成任何好习惯,都要从严要求自己。每天做好工作计划,准备好备忘录,事无巨细一件一件地完成。正如人们所说的,完成一件小事比计划中的大事更有效。对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要身先士卒,争取每一件事情都做到位,不能敷衍了事。只有在一系列细枝末节上对自己严格要求,才能在不知不觉中让一直困扰自己的粗心大意的毛病渐渐地销声匿迹。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说人生真有生命线的话,那么这条线是由无数的点组成的,每一个点就是一个小小的细节。细节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导航人生的方向。细节,是一种动力,一种精神,一种创造。注重细节,体现了一个人的高深修养;善于做小事,体现
了一个人的思想内涵;把细节做好,更能体现一个民族强大的竞争力。细节影响品质,细节体现品位,细节显示差异,细节决定成败!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细节做亮!
第四篇:对当前信访工作中缠访闹访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信访工作中缠访闹访问题的思考
【摘要】信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倾听群众呼声的窗口、体察群众疾苦的重要途径。但在信访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文章从当前信访工作入手,分析了缠访闹访的特点及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访 缠访闹访 特点 原因 对策
信访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政治权利。长期以来,信访工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大量的缠访闹访等不和谐因素的出现,不仅加大了信访工作者的正常工作量,也使正常的信访工作受到了一定影响。
当前我国信访工作的基本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的利益格局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空前的变化,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但同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也逐渐凸显,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难点和焦点。这些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通过群众信访反映出来,导致信访总量增加,非正常上访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分析当前我国的信访情况,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信访总量高位徘徊。相关资料显示,近五年来我国由下至上各级信访部门、党政机关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群众信访大幅增多的压力,特别是越级上访、集体上访等,已达到信访总量的50%以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一些多人的跨区、跨省的信访,这些人利用现代便捷的交通和通迅工具,在较短时间内组织串联多人采取突发行动,大搞轰动效应,给政府施加压力。
二是信访内容复杂多样。当前,群众信访的内容基本都是社会结构性矛盾的体现,大多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农村,信访主要涉及村委会换届选举、办事不公,土地征用补偿不公,失地农民得不到妥善安置以及土地低价转让,农村出嫁女的权益保障等问题。在城市,信访主要涉及企业改制破产遗留问题,城建拆迁安置中的违规拆迁、补偿标准过低等问题。还有一些涉及到灾后重建等方面的问题。
三是重复上访、缠访闹访有所增加。分析近几年各地有关信访报道的案件,可以看出许多都属于重复上访,特别是出现了一些缠访闹访的典型案件,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个别信访人得陇望蜀、得寸进尺,经常狮子大开口,当提出的条件得不到满足时,就撒泼、耍赖,组织人员缠访闹访或集体访、越级访。
当前我国正处于因社会转型而必然出现的矛盾高发期,不和谐因素大量存在,需要各级各部门同心协力去化解和解决。
缠访闹访案件的基本特点
所谓的缠访闹访即非正常上访,是指发生在党政机关(含机关门前及周边范围),违反国务院《信访条例》和《治安处罚法》等有关规定,直接影响机关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的上访活动。如聚集五人以上的上访;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堵塞、阻断交通;把上访地点选在天安门、中南海、外交部或省市政府机关门前等;或借“上访”之名提出无理要求;或以赴京赴省上访要挟各级政府组织。分析当前信访工作中的缠访闹访典型案件,发现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时间持久。缠访闹访户大多信访次数较多,上访时间较长。他们中大多数往往是不懂法、不信法,或置法律法规于不顾,不计成本、不惜时间长期坚持上访,年年跑、月月访,达到不计得失的程度。
二是择机上访。缠访闹访户一般喜欢选择社会维稳敏感时期上访,如在重要的节假日前夕,或重大会议及各级组织开展重大活动期间上访,上访过程中又往往伴随冲击会场、扰乱重大活动等现象。
三是问题复杂。缠访闹访户反映的问题通常是与其切身利益直接相关,有理与无理交织在一起,现实与历史纠缠在一起,旧的与新的交叉在一起。有的反映的问题虽有一定道理,但缺乏政策依据,有的反映的问题虽不合理,但往往能博得同情和理解,处理起来很是棘手。
四是言行过激。缠访闹访户中,大部分存在越级上访行为。他们除了采用传统的信访手段,还利用报刊、网络等强化自己的话语权。在上访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偏激的行为,如谩骂、跪地、哭闹、拦车、堵路、打横幅、告地状等,有的甚至以自杀、引爆、跳楼、喝毒药等一些非正常行为来加以威胁,给政府施加压力。
缠访闹访形成的原因分析
信访工作中之所以会出现大量的缠访闹访案件,分析发现,既有信访制度不完善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缠访闹访户主观方面的原因。
缠访闹访户形成的客观原因:
一是现行信访制度不完善。根据《信访条例》规定,信访部门对于群众的信访问题只承担受理权、交办权、转送权、协调权及督办权,而没有处理权。2005年,新修订的《信访条例》中虽然赋予了信访工作机构三项全新的职权,即提出改进建议权、行政处分建议权、完善政策解决问题建议权,依然没有直接处理的权限。而信访工作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群众的信访问题大多涉及面广,需要多个部门进行协调解决。但信访工作机构作为非职能部门,不具备行政职能和权力,不能解决本应由具有一定职能的国家机关办理的社会事务。加之在现实运行中,各部门之间为了自身利益,没有很好的协作意识,对于群众的信访问题相互推诿,致使有些问题久拖不决,初访者变成老信访户。
二是信访工作不到位。首先,对初访问题重视不够。有些信访工作者在处理信访问题时大局意识不强,致使按政策规定应该解决的没有得到解决,需彻底解决的没有解决到位,使简单问题复杂化,易解变难解,使上访逐步升级,情绪沉积逐步加深。
其次,答复不统一。各部门、上下级由于掌握的政策尺度不一样,对信访人答复口径不统一,说话模棱两可,特别是一些上级信访部门由于工作量大,维稳压力重,在接待上访群众时,没有严格地按程序处理,致使信访人产生误解,对不合理的诉求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存在侥幸心理,造成不断信访。
再次,考核机制不健全。目前,有的地方或部门在考核信访工作时,把进京上访、赴省上访数量的多少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对上访多的地方或部门的相关干部,轻则通报批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重则免除职务。有的甚至实行“一票否决”责任追究制,只要信访稳定出了问题,就全盘否定其整体工作。这种考核机制使得一些地方或部门在解决信访事件时为了维护稳定,息事宁人,往往违背原则违背政策解决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致使上访人错误地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不管有理无理,先闹再说。
缠访闹访户形成的主观原因:
一是动机不良。有些上访人思想偏执,固守己见,他们知道上级部门对越级信访问题有量化考核标准,抓住地方或单位维稳怕出事的心理,为达到自己的目的,用各种手段缠访闹访甚至要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还有些人存在“法不责众”的错误思想,认为人多势众,参与的人越多问题越容易解决,故意聚众闹事。
二是期望过高。有些上访人员上访的目的就是想得到额外的利益。如提出的经济要求远远高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或提出与原案无直接关系的其他额外的要求,如有的问题经多方努力,已经解决,但上访人又提出要求赔偿其上访的车船费、食宿费、误工费等。还有的是拿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进行要挟。如一些本属于走司法诉讼途径解决的问题,但当事人因缺乏证据或感到官司胜诉无望,强行要求政府部门进行行政干预的。当其要求无法满足时,便长期纠缠各级部门领导,影响正常工作。
三是人格变态。有些上访人员自身素质较差,性格偏执,对社会管理理解不到位,总认为社会“负我”,通过缠访闹访发泄情绪。还有些上访人对法律法规及政策的理解或片面、或一知半解、或生搬硬套、或断章取义,只关注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而不考虑对自己不利的部分,错误理解,且固执己见,听不进解释,“生命不息,缠访不止”。
四是迷信权力。有些上访人员信“访”不信“法”,片面地认为权大于法,一些本可以通过诉讼、仲裁等解决的问题,硬要找“青天”解决。还有些人有严重的崇上心理,潜意识里认为基层没权力,说话不管用,做不了主,办不成事,认为只有反复上访、越级上访、甚至群访、异访就会引起领导的重视,找到级别更高的领导,就会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有的虽走了司法程序,又期望通过上级领导的重视干预,达到自己想要的判决结果等。
解决缠访闹访问题的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大量的缠访闹访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解决:
一是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矛盾解决的过程。社会要发展,就不可能没有矛盾,有矛盾就会有诉求,就要求有解决矛盾的机制。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由于社会的利益格局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导致一些社会矛盾的出现,这是非常正常的。各级领导对此一定要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尊重群众的信访权利。在此基础上,要高度重视,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始终把信访工作作为一项亲民爱民的工作,拿出一定的精力积极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化解社会矛盾。
首先,各级领导要亲自接待来访群众。如可以规定每年每个领导要在信访室坐镇一定的时间,现场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有关问题,让群众访到最想访、最能解决问题的人。其次,各级领导还要主动“去下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每年开展集中下访活动,主动走到群众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再次,对于一些重大、疑难、复杂的信访案件,还可以实行领导包案制,相关领导亲自包案跟踪化解,限期终结。除此之外,平时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还应主动收集网上反映的矛盾纠纷,主动介入协调。对一些直接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群众特别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可以借助网络这个现代媒体,构建起民意表达、政府回应的双向互动机制,把可能引发的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是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当前,大量的缠访闹访事件的出现,与信访工作机制的不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想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必须完善信访工作机制。
首先,厘清信访机构的性质及其隶属关系。我国现行信访机构庞杂分散,归口不一,且缺乏解决问题的有效资源和实际权力。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都设有信访机构,但其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隶属关系,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厘清信访机构的性质及其隶属关系,就是要对各级各部门的信访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建立起信访机构之间的管理协调机制,并赋予一定的协调、监督和处理权力。
其次,建立和完善初访责任制。初访是信访工作的第一关,只有做好初访工作,把信访事项解决在首次办理环节中,才能有效防止重访、缠访闹访的产生。一要坚持首办工作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机关职能部门,防止“踢皮球”,防止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二要坚持“谁受理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专人负责,定期回访,提高初信初访一次性办结率,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老户的产生。
再次,建立和完善信访复查终结制度。2005年,新修订的《信访条例》明确细化了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程序,明确了受理、办理、复查和复核时限,还规定了三级终结制框架。我们要严格按照“保护合法上访”的要求,采取积极措施,建立和完善信访复查终结制度。对信访终结后上访人继续煽动、并闹事上访者,如果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就要由公安部门给予训诫、拘留,情节严重触犯刑法的,依法坚决予以打击,制止各种违法上访和无理缠访闹访行为的发生。
第四,改革完善信访考核机制。目前,我们实行的信访考核机制一方面给地方政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每年为了实现零上访的目标,不得不付出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同时,还给一些动机不良的上访人不恰当地利用提供了机会。改革完善信访考核机制,就是要改变以信访数量为主要指标的简单划一的考核机制,建立以信访问题解决程度为主要指标的核查制度,使信访考核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三是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的素质。要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还离不开信访工作人员。信访工作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才能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
首先,要用情。不可否认,在信访案件中不乏一些缠访闹访无理取闹者,但也要看到,多数上访的群众,都是在某些问题上受了委屈,或是得不到公正待遇。所以,信访工作人员要用情去做信访工作,在接访中要设身处地站在上访群众的角度,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以真诚负责的态度,倾听群众的心声,以冷静温和的语气,解释相关的法律政策,帮助上访人分清是非曲直,打消顾虑,解决问题。如遇到情绪激动、言辞激烈的上访者,则更要注意保持冷静的态度,平复上访人的情绪,然后再摆实事,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问题在平和友好的气氛中得以解决。
其次,要用心。在此,我们特别建议信访工作者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在面对信访群众时,可以换位思考,尝试站在信访群众的角度感受其心态,理解其感受。还可以尝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沟通技巧、危机干预及危机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将上访群众视为困境中的服务对象,与上访群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他们保持解决问题的理性态度,清除其情感障碍、心理障碍,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
再次,要依法。群众的信访问题大多比较复杂,涉及面多。信访工作人员要想做好信访工作,必须切实加强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及政策理解水平。只有吃透弄懂政策,面对信访群众才能做到有理有据,游刃有余,解决信访问题才能尺度统一,合理合法。对于正当合法权益和合理诉求,且走合法途径的信访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解决,短期内确实解决不了的,要耐心解释、及时疏导;对不正当利益、不合理要求,要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及时予以回复;对顽固缠访闹访人员,可以邀请上级、本单位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面对信访人,解除疑问,消除侥幸心理,形成信访终结确认书。让群众树立起依法按程序反映诉求合理、缠访闹访无理的信念。
总之,只要领导高度重视,相关制度健全,处理方法得当,一定可以有效解决当前信访工作中的缠访闹访问题,构建起和谐融洽、健康发展的社会。
第五篇:工作中通信知识的重要性
工作中通信知识是尤其重要的软硬不行的做网优。毕业那年看到软件学的好的同学做软件去了,硬件做的好的研发去了。运营商那边一般不要人,进去了也不怎么当人。自己软硬不行,于是网优去了。第一份工作是GSM无线网络优化,初期就是猛看华为的网优PPT,然后上街路测,机房操作OMC,进步很快,学以致用。感觉就是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让我学了就用,专业很对口,点一下鼠标,输入几个参数,远端的基站就会有变化,同时体现在用户的使用中,这种操控感很好,让人很满足。;基本上感觉是大学里学的移动通信都用上了,不像有些同学的感觉,大学白读了,学不能致用,很是遗憾!现在,总结了近年的人生轨迹,当初入网优还是比较合适自己的,因为这个工作比较适合像我这样成绩差专业知识不扎实的同学,上手快,易学易懂易操作,学习就是实践,实践再学习,良性循环。还有,就是赶上了最近几年的3G好时光,顺应时代需求。我的实践是,三个月就能培养一个网优高级工程师出来。这些年,我转战做过GSM/PHS/TD-SCDMA,基本上是相通的,窥一斑见全豹。总之一句话,学了专业的肯定比不学专业的强,学了肯定比不学好。
但是网优是个苦差事,长期出差,能不做就不做,能跑就跑。于是刚做三个月我就闪了。开始在一家思路不怎么对路的公司做思路不怎么对路的没落的夕阳产业PHS优化--混日子。两年过去后,靠的还是学了三个月的GSM带来了快感,坚持做GSM的现在都高级了,一个月16000,哇靠,我一年才30000,于是转战GSM,吃个回头草。鉴于这个行业的蓬勃发展,缺人啊,于是很容易就混个高工,还带出来两个同学做,嘿嘿,成就感啊。
说这么多其实是自嘲,做网优是个苦差事,能不做谁做啊!于是我就该行了。现在做检测工作,天天看原理书,天哪,全是大学里学的,恨啊,真狠啊,当初怎么就没好好学啊。AM、FM原理,三阶互调、谐波杂散、放大器、耦合器、调制。。。几乎涵盖所有的通信书上的东西了。缺憾啊,遗憾啊!还是得学啊!这就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大学里一定要学好!
说了这么多了,说些概括的话:一入通信的门,你就别想逃。逃出去是不是福咱不知道。身边通信专业跳槽不干通信的很少。不是不想跳,你往哪里跳。现在的就业形势,端盘子也要本科了,也许人家还要餐饮专业的呢。关键还是大学里要学好,学的没有用不上的,学好了也不是为了找什么所谓的好工作,是让自己在这个行业工作的顺利些罢了。既来之,则安之。不能反抗就只能享受,谁叫我们进了通信的门呢!不是出差,就是加班!熬吧!
通信专业的最大快乐是学以致用。找到这个乐趣真是花了我很多年的时间学习实践啊!前提是要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