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法抵抗探微范文

时间:2019-05-14 09:0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恶法抵抗探微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恶法抵抗探微范文》。

第一篇:恶法抵抗探微范文

恶法抵抗探微

摘要:依法治国实质上就是良法治国,然而由于社会迫于压力和诱惑而产生的恶法应否予以遵守在法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本人认为采用理性和非暴力的方式对恶法予以抵抗,不但可以树立对法律的真正的信仰还可以促进恶法的良性化。关键词:恶法;法治;法律信仰;良性化

依法治国方略于1999年被载入宪法这部根本大法,说明了我国对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已摒弃人治,坚定不移地走依法治国的道路。相伴而生的是如何将我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我国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和工作。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说道:“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一是已成立的法律得到普遍的服从,二是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良好的法律”。可见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良法是法治的两种构成要素之一,也就说只有良好的法律得到普遍的服从才是法治而对恶法的服从并不是法治。这也正好与李龙教授所说的:“依法治国的实质是良法治国”相符合。然而并非所有的法都是良法,除此之外还存在着恶法。在法治建设的途中对恶法应否予以遵守在法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持肯定观点的人的主张是如何判断良法和恶法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标准,另外一旦抵抗恶法此风一开那么可能人人都会找借口逃避法律的约束从而造成社会混乱无序没有了“方圆”。本文就恶法抵抗问题作一简要分析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恶法的起源和评判标准 古希腊戏剧家索福克勒斯写了一个十分著名的悲剧叫《安提戈涅》,其中有一场戏是安提戈涅抵抗国王克里奥的法律。这恐怕是关于恶法的最早论述了,主人翁安提戈涅采用的反抗方式是一种法律高于另一种法律即她认为教会法是更高层次的法要高于国王颁布的世俗法律。洛克霍布斯等人也提出了恶法,但无论洛克等人怎样极力反抗恶法还是始终没有提出恶法不是法律,倒是西塞罗及后来的人将恶法一脚踢出了法律家族的门外,他认为恶法根本就不是法律。古罗马著名的演说家政治家和杰出的法学家西塞罗坚信只有符合自然法的法律才称得上是法才能体现公众的意志,而恶法只能被称做什么别的东西而不是法律。中世纪的集大成者托马斯对此问题回答似乎是犹豫不定,一会儿说是一会儿又说不是。自然法学派和分析法学派对此问题的争论更是一直没有停息过。

到底什么是恶法?恶法与良法或称善法的区分标准是什么?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古今中外却没有人对恶法作出系统而完善的论述,但无论是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还是法律家无不对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诸如亚里士多德就认为良法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良法的目的应体现和保障公众利益;二是良法应体现古希腊人珍爱自由;三是良法必须能够维护合理的城邦政体的久远。我们反过来理解只要是不符合良法标准的法律就是恶法,也就是说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只要是不符合这三个标准中的一个甚至更多的法律都是恶法。霍布斯在《利维坦》中也曾论述到:“良法就是人民利益所需而又清晰明确的法律”。可见霍布斯眼中的恶法就是不为人民利益所需或不清晰明确或者既不为人民利益所需也不清晰明确的法律。德国著名哲学家拉德布鲁赫作过这样的论述:“法律分为法上之法和法下之法,以人类共同理性以人的尊严和权利作为展示内容的法是法上之法;凡是以背弃人类理性漠视人的尊严践踏人的权利为特征法是法下之法,法下之法是恶法,恶法非法也”。拉德布鲁赫从法的价值层面对恶法作出了界定。不仅西方学者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探索,我国也不乏这方面的思索,赵震江先生认为:“良法应具有民主性科学性道德性等三重标准”。在赵先生看来只要是不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的法律都是恶法。李龙教授也对此作出了论述:“一是良法必须反映广大人民意志;二是良法必须符合客观规律顺应历史潮流;三是良法必须符合正义原则并是可以操作的”。李教授的观点是除了同时符合着三个条件的法律之外的法律都是恶法。诸位学者都对恶法作出了界定,本文试从三个角度对恶法作一区分,首先从法的价值追求角度来看,恶法的价值追求是与公平正义自由秩序安全等这些法的基本价值相背离的。这一点可以从纳粹分子制定的恶法那里得到很好的证明。1945年德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法令,其中就有一条是这样规定的“每位德国武装人员对各类逃犯负有不经审判径直射杀的义务”。这一法令的价值追求很明显是非正义的。第二从法的内容的角度来看,恶法并非像良法那样体现了人类理性和人民的公意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等,而是与此相反。第三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一部好的法律应该是能够顺应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可以认为恶法就是逆社会发展潮流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二:抵抗恶法与法律信仰

在前文已粗略地论述了恶法的起源和界定标准。下面我们看看恶法抵抗与法律信仰,这个问题看似是一个悖论,对法律的抵抗还能形成对法律的信仰?这不禁令人怀疑甚至是不以为然。

谈到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何为法律信仰?为什么要信仰法律?至于法律信仰的概念问题谢晖教授作出了很好的回答,他说:“法律信仰是主体对于法律的主观心理信仰及在这种信仰引导下的行为拜从”。通俗地理解为人们从内心里去真正地认可法律,认为法律是他们权利的保障书,并将法律作为他们一切活动的指南针,一切都向法律看齐。但为什么要信仰法律呢?范愉教授在其《法律怎样被信仰》一文曾作过这样的论述“若要建立一个法治社会,必须建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使法律成为人们的信仰,融入到血液中,落实到行动上”。可以说在范愉教授看来欲行法治必须先建立起对法律的信仰。可见法律信仰的重要性,是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

抵抗恶法能否形成法律的信仰呢?有人会说了既然抵抗法律就是不执行甚至是违反法律的规定,又怎么会形成法律信仰!反而会造成法律权威的损毁社会的混乱无序。这一推理似乎是合乎情理的。然而仔细推敲一下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难道抵抗恶法与法律的不被信仰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从长远角度来看也是不会造成法律权威的丧失,至于造成社会秩序混乱一说更是有夸大其词之嫌。

恶法的抵抗与法律的不信仰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至于良法的信仰自然不是问题,因为良法是保障人民权利和维护人民利益的。人们出于趋利避害属性会自然而然地信仰法律。商鞅变法为什么会形成那种有法必依的局面,我想这也是与商鞅所立之法是维护人民利益的不可分割地。在一点上苏力教授似乎和谢晖教授达成了共识,他们都认为法律得以信仰一个重要的条件是法律能够给绝大多数的人带来利益。当然恶法也会给某些人带来利益,但绝不可能是给绝大多数人带来利益,所以恶法不可能通过此途径得到人们的信仰。那是不是就说恶法不会得到信仰呢?很明显不是,历史和实践证明恶法也会成为人们行为的“指南针”,如纳粹恶法。那么它有什么“魅力”使人们遵守呢?此时人们对恶法的信仰来自于法律规范背后隐藏的所谓的国家强制力即人们由于害怕受到法律惩罚而迫不得已地遵守法律。这种信仰的来源是一切法律所共有的。良法也不例外,只不过是在良法的信仰中给人们带来利益显得更为重要而已。但对于恶法这恐怕是其得以信仰的唯一来源了!此时形成对恶法的信仰并非是由于人们从内心里去真正接受它只是惧于受到惩戒而迫不得已的行为。这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法律信仰,我且称之为“虚伪的信仰”。拥有此信仰的人一旦在一种自己的行为不会被发现的特殊情况下会毫不犹豫地去规避甚至是违反法律。因为他们不是从内心去接受那种规则而是迫于外在压力,一旦这种压力不存在了他们便不再遵守了它了。相反如果我们对恶法抵抗一下,当然我所说的抵抗是采用哪种理性、非暴力的方式。例如国家制定出一部税法它的本身是恶的,我们的抵抗方式就应该是拒不交税,仅此而已不能采用暴力的方式。这种做法会使人们形成对法律的真正的信仰,因为抵抗恶法会使立法者认识到法律的问题从而去纠正它,因为人很难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立法者也是如此。当他认识到问题并改正了,也就是恶法良性化了。此时人们就会真正的信仰法。

抵抗恶法会造成法律权威短期的损害但不会造成社会的混乱。人们采用哪种略微刺激的方式地抗恶法从而使恶法良性化了,人们又会自觉的去遵守了,此时就不存在损毁法律权威的问题了。至于社会秩序混乱问题,一方面我们采用的是理性、非暴力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发生武力冲突不会造成社会的混乱。两一方面我们抵抗的只是恶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的不断健全,法律不断走向科学化民主化这是毋庸置疑地。所以恶法所占的比重可谓是少之又少,所以那些认为会造成社会无序的人未免有点杞人忧天。三:恶法的良性化

所谓恶法的良性化是指通过对恶法的抵抗使立法者修改恶法使之变成良法这一过程。怎样才能使恶法良性化?他是否需要什么条件呢?或许有人会说对于恶法可以通过论证证明其是错误,然后通过提议案的方式予以解决。我认为这种做法或许可以起到一定的成效,但绝对是收效甚微的。因为在提议案的同时人们都遵守了恶法,这样立法者的目的已经实现了,此时他们对议案的重视程度很明显比立法目的没实现时即抵抗恶法时重视程度要低的多,在加上立法者要处理的是很多,也就是说只有引起足够关注的才能得到更快的解决。所以通过抵抗恶法可以更及时地让立法者注意到法律存在的问题,此时立法者才会去修正和变革法律。当然有人会说了难道修改之后的法律就一定是良法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不可能保证修改之后的法都是良法。另外历史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法律经过了那么多次的废改,然而恶法依然存在着,所以说即使是修改后的法律也还有可能是恶法。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然这种可能性降至最低。我认为在恶法的良性化过程中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扩大专家参与立的范围,因为立法是一门“技术活”需要很强的专业性,而法学家无疑是这一方面的佼佼者,要求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专家共同研究;二是要加强对立法的技术研究,如果缺乏对技术的研究可能会导致我们的立法初衷是好的,但由于技术的缺陷而做造成修正之后的法仍为恶法,同时也会出现规避法律的现象频出。所以加强对立法的技术研究在恶法良性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借用徐显明教授的一句话话:“法治状态下的法一定是善法、良法,社会主义法治一定是社会主义的善法之治、真法之治同时也应是美法之治”。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途中对恶法予以抵抗是有助于 促进社会主义善法之治的。对恶法采用理性和非暴力的方式予以抵抗是可以接受更是无可指摘的。参考文献:

刘星.西方法学初步[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7版

霍布斯.利维坦[M].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李龙.良法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11版 赵震江.法律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范愉.法律怎样被信仰载于法学家茶座[C].第一辑,宫本欣主编,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8版第65-70页

谢晖.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第二篇:恶法亦法感想

在西方法学理论演变的整个历史过程当中,恶法与良法之争贯彻始终。对于这个由来已久且至今争论不休的问题的解答,也促使了自然法学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两派对立观点的形成。自然法学从道德出发,认为二者有着必然联系,法律应当是合乎道德的良法,不合道德的恶法不应叫做法律,即“恶法非法”。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从法律事实出发,认为二者没有必然联系,法律就是国家制定的实在法,不道德的法律只要合法制定就具有法律效力,即“恶法亦法”。

不管是“恶法亦法”的理论,还是“恶法非法”的主张,在此我无意对二者来一次追本溯源的活动,亦不打算上升到抽象的法律与道德关系的高度来讨论这场纷争,因为这样的讨论已有前人付出过大量的劳动且收获颇丰。我所要做的只是抛开理论上的分歧,从最基本的语义学的角度对该争论做一简要的分析。

“恶法非法”的意思是说邪恶的法律就不是法律,而“恶法亦法”则是指邪恶的法律也是法律。“恶法非法”和“恶法亦法”其实是针对“恶法是不是法”这个命题的肯定或否定回答。这个命题的主体是“恶法”,这里的“法”如果被理解为实在法或制定法(positive law),大概是没有不同意见的吧。这里的“恶” 是指邪恶的,但是关于什么是“邪恶的”可能会存在分歧,通常我们会理解为不符合自然理性或一个社会一般的道德观念,但是也有人从亚里士多德的著述中推定其著名的法治概念里的“良法”并未包含符合自然理性的法才是良法,而仅仅符合法治的形式特征的法就可被称为良法。在此为了避免陷入另一个纷争,而且该纷争对于我们讨论的问题并无影响,所以暂且我们把“恶法”理解为不符合普遍的道德观念或哈特所言的“社会接受的道德”。

统一了前提之后,我们再分别来看这两句话。“恶法亦法”侧重的是“恶法”的“法”(positive law),即邪恶的“法律”也是法律,那么“亦法”的“法”则应该理解为实在法或制定法(positive law)。因为分析实证法学研究的对象是实在法,他们尝试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法律规范,分析实际存在的法律制度。作为分析法学的开创者,奥斯丁坚决主张法学或法理学的对象是实在法,至于道德要求则应该从法学中剔除出去,道德乃是伦理学或立法学的任务。不管实在法是良法或恶法,只要它是通过正当的程序制定出来的,它都是实实在在的法律,都应该获得尊重和遵守。而“恶法非法”强调的是“恶法”的“恶”,即“邪恶的”的法律就不是法律,但是后面的“非法”中的“法”则应该理解为自然法(natural law)。因为从自然法学的角度讲,法律应当具有良善性,必须符合正义、理性等道德要求。只有这样,法律才能获得正当性和合理性,才能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同和服从。法律和道德具有必然的联系,不符合道德要求的法律就不是真正的法律。因此自然法学在回答这个命题时,是内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他们所说的“恶法非法”实际上是指非良善的法律就不是正义观念、人类理性的自然法。

正如很多分歧和争执都是起源于理解的偏差一样,“恶法亦法”和“恶法非法”之争也是源于理解偏差,二者的话语并非是站在同一层次上展开,而是存在一定的错位。但是这种错位我现在并不希望就此结束,站在不同立场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问题的不同思考和回答,将会激励人们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继续展现人类智慧的光芒。

第三篇:抵抗抵抗观后感

抵抗抵抗观后感

篇一:勿忘国耻——《抵抗!抵抗!》观后感

《抵抗!抵抗!》,两个大大的感叹号重重地打在了我的心上,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观阅了这一描述中国惨痛历史的电影。

电影展示了“九一八事变”中令人震撼的一幅历史画面:凶残的日军对东北三省虎视眈眈,于1931年9月18日夜晚突袭了北大营,东北军因此全线撤退,而这样却等于将沈阳拱手让出。在这最危急的时候,东北边防军第七旅旅长黄显声临危受命,出任警察大队长,毅然决定誓死保卫奉天城,尽最大力量保护官员、百姓安全转移,进行了一场三天三夜的惨烈的肉搏战,最终成功突围。

而这,也只是国耻“九一八事变”中的一小部分。在那天,日本关东军点燃了东北战争的导火索,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并嫁祸给中国东北军,说是中国东北军炸毁了铁路,要为日本讨个“公道”。于是,他们以这个事件为借口,在沈阳柳条湖附近袭击了中国东北军北大营,最终占领了东北三省。

迄今“九一八事变”已过去了整整82年,自1949年10月1日建国以来,我们的中国迅速崛起,中华人民奋发图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震惊全世界的奇迹。国家为了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在每年9月18日早上9点18分在全国各地都会响起防空警报,但令我失望并且愤怒的是,一些人竟将“九一八”美化为“就要发”的“吉日”,当我们静静听着防空警报,回忆历史以求奋发图强报效祖国之时,耳边竟响起了代表喜庆的爆竹声,我其实很想去问问,难道就没有一点羞耻之心吗?

再次翻开这段尘封的血泪史,扣心自问,我们能忘记它吗?当然,并不是说现在去和日本“决一死战”,而是这一段历史应该让我们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应该永远代表一句警戒我们的话语:“落后就要挨打,毋忘国耻,振兴中华。”

篇二:《抵抗!抵抗!》回想

昨晚,步出书房活动筋骨,随手打开电视,但见一片硝烟铁血,细觑之,《抵抗 抵抗》正在热播。感觉,这样的片子好久没见了,重温“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四万万同胞同御外侮”的悲壮,顿时血脉贲张。听老人说,我的叔伯祖父在南京沦陷时,为某警署警长,炮声隆隆里,双手各提一支驳壳枪,坚拒了叔伯祖母逃离南京同回江北的哭求,说“宁要阵前死,绝不阵后亡”,还说“打死一个鬼子够本,打死两个赚一个”。

电影《抵抗 抵抗》描写了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突袭北大营、东北军全线撤退,沈阳市警察局长黄显声拉起抵抗大旗,率众抵抗日军侵略,保护官员、百姓安全转移,与日寇激战三天三夜的英勇事迹。

抵抗!抵抗!》向观众展示了令人们为之震撼的一幅历史画面: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突袭北大营,国民党东北军全线撤退将沈阳城拱手让出。面对如此危急时刻,时任辽宁省警务处长、沈阳市警察局长的黄显声毅然拉起抵抗大旗,下令XX余名警察誓死保卫沈阳城,尽最大力量转移国有资产,保护地方官员和百姓安全转移。这是一场三天三夜的肉搏战,场面十分惨烈。日军在不抵抗的东北军面前得了手,可是在沈阳警察的抵抗面前却频频受挫。19日夜,一纸共产党关于日军进攻东北真相的宣言书更是震惊了参加抵抗的每一个中国人,共产党员、沈城警察、民众相继站出来,通过不同程度的抵抗给日军造成巨大的压力。于是日军下令,全力剿杀沈阳城内的抵抗分子。炮火轰鸣,黄显声在成功转移国家物资后带队突围,冒着日军猛烈的火力最终成功突围。到锦州后,他将部队改编为“辽宁抗日义勇军”,并先后收编各地抗日武装,共编成二十余路义勇军部队,从此,抗日的烽火在东北的黑土地上熊熊燃烧„„

黄显声,生于1896年12月18日,满族,辽宁省岫岩人。1921年考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三期炮兵科,翌年毕业后在东北军服役。1930年春得张学良重用,升任辽宁省警务处长兼沈阳市警察局长。“九?一八”事变中,他毅然打响了沈阳人民抗日第一枪,是东北义勇军的缔造者之一。黄显声是东北军中最先接受我党领导的高级将领,并于1936年8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国民政府扣押在重庆“白公馆”,曾担任“小萝卜头”的老师,1949年11月27日,黄显声将军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电影制片人滕有为说,拍摄这部电影就是要让民众铭记“九一八”,了解当年中国人是如何浴血奋战抗击外侮的。“一部历史电影就是一本教科书。”沈阳大学学生于坤说,通过电影了解到更为生动的历史,年轻人也更容易接受。

第四篇:抵抗!观后感

翠枫学校 六(1)班 吴诗欣

观《抵抗!抵抗!》观后感

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全校统一观看爱国影片——《抵抗!抵抗!》,令我有很大的感触!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夜,日军突袭北大营,东北军全线撤退,将奉天城拱手让出。面对此危急时刻,辽宁省警务处长黄显声毅然拉起抵抗大旗,保卫奉天城,尽最大力量转移国有资产,保护官员、百姓安全转移,一场三天三夜的博弈战,惨烈开场。日军对警察的抵抗毫无准备,频频受挫。十九日夜,一纸共产党关于日军进攻东北真相的宣言书更是震惊了他们,共产党、警察、民众相继站出抵抗,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于是日军下令,全力剿杀抵抗分子。炮火轰鸣,黄显声成功转移国家物资后带队突围,日军火力猛烈,黄警钟带人强攻城门,最终成功突围,到锦州后,他成立“辽宁抗日义勇军”。在他的影响之下,各地纷纷举起义勇军的大旗,抗日的战火在东北的黑土地上熊熊燃烧。

我认为,一部分中国人民是软弱的,为什么在日本鬼子侵略我们国家时不敢抵抗?竟然连政府也同意了,这着实使我气愤。“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说得好好的,可为什么在要杀敌时却打起了退堂鼓,我知道了,是怕死,可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男人本色吗?“倭寇驱尽日,我儿还家时。上马杀敌,方显男人本色。”这股热血,这股正义哪去了!我最喜欢黄显声,因为他正义,哪怕只有这么弱小的力量,也不怕日本人,顽强抵抗。虽然他没有战胜小日本,但他发誓他以后一定会抢回沈阳这块宝地。我们中国就是缺少黄显声这样的人物,否则我们也不会被日本欺凌,欺占,我想说:“我敬佩你,黄显声。

而如今的钓鱼岛事件,令全国人民对日本鬼子同仇敌忾,他们如此猖狂的行为是要付出代价的。中国人民对钓鱼岛事件的爱国表现既让我高兴又让我担忧。高兴的是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如此的坚定爱国,让日本鬼子底气不足。担忧的是部分群众不理智的爱国行为超越了法律界限,给国家造成了负面影响。在此提醒大家遇到事情要冷静,做事不要过于冲动。

大家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第五篇:抵抗挫折

抵抗挫折

课程目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挫折是指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受到阻隘和干扰,因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如果处理不当,它会给人造成心理压力,损害身心健康,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具有三方面的作用:1战胜学习中的困难,顺利地完成学业。2战胜生活中的困难,成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3战胜自身的弱点,成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可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挫折,不但对学生自身的成长有意,而且对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帮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正确认识挫折,勇于挑战困难,从而形成能够经受考虑的健康心理。

2、技能目标: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归纳,表达,交流等能力。

3、知识目标:掌握承受挫折,战胜困难的一些方法。活动过程:

一、视频引入课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短片中的他们遇到了什么挫折,你觉得他们这样做对吗?你在学习,生活中曾经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挫折?看来大家遇到的挫折真不少。今天,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讨论,遇到挫折我们该怎么办?

二、引导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挫折

1、请同学们来看一个故事(课件出示:<<两个青蛙的遭遇>>,小青蛙遇到挫折是怎么办的呢?

牛奶罐里的两只青蛙

一天,两只青蛙出去找食物吃。不知不觉间掉进了牛奶罐里,虽然,牛奶罐里只有一点牛奶,但是,这足以让青蛙受到灭顶之灾。一只青蛙说:“这下完了,这么高的牛奶罐怎么爬上去啊!”说完身子就沉了下去。另一只青蛙并没有灰心,反而对自己说:“我有坚强的意志和发达的肌肉,一定能跳上去的。”就这样,这只青蛙奋起跳跃。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直到有一天,青蛙脚下粘乎乎的牛奶通过它不停地跳跃已经变成了奶酪。这时,青蛙轻盈地跳出了牛奶罐,回到了绿色的池塘。

可是,它那可怜的同伴就没有这么好运了。它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原本有逃生的机会,结果被永远困在了牛奶罐里。

2、请同学们来设想一下,如果你就是一只掉进牛奶罐里的青蛙,你回怎样做呢?(讨论后再出示故事的后半部分.)

3、小结:挫折对弱者来说是万丈深渊,对强者来说却是成功的阶梯。人生难免有挫折,人们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结果就不同。我们要像那只逃生的青蛙一样,勇于面对挫折,不抱怨,不气馁,在挫折中振作起来。

三、交流经验,总结面对挫折的方法

1、老师这里有好多名人面对挫折的事迹,大家分小组来猜一猜这些名人都是谁?他们是面对挫折的? 同学们平时也遇到过挫折,也积累了一些面对挫折怎样振作起来的经验,大家一起来交流交流。

2、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3、小结: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和大家一起学到了一些正确面对挫折的发法。

4、欣赏散文,熏陶情感 师朗读散文<<面对挫折>> 昨夜,梦中,上帝送给我一个音乐盒

我小心翼翼打开它,熠熠生辉的只有两个字--挫折

我把它放在桌前,细细端详倾听

我听到了一首悦耳的歌

断崖是山的挫折,却成就了瀑布的一泻千尺

泥沙是水的挫折,却成就了壮观的黄土高坡

风雨是阳光的挫折,却成就了彩虹景色 人生路上,困难重重,坎坷无数 谁能一帆风顺,独享欢乐

挫折是命运的交响乐,是岁月的流沙河 坦然地接受,快乐的拥有

因为,挫折是一份礼物,是一首凤凰涅槃的亮歌

五、小结

1、在一个人漫长的生命历程中,没有人能永远成功。摔了跟头之后,最重要的是弄明白为什么会摔倒,找到原因,对症下药,这是挫折给你的最好礼物。只要以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困难和挫折,就可以做到不在失败中倒下,而在挫折中振作.相信同学们会越走好!

下载恶法抵抗探微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恶法抵抗探微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8.1法不可违勿为小恶(学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 8.1法不可违 勿为小恶 课型:新授课时: 两课时总第课时 执笔人:高艳红第一审核人:刘静第二审核人:朱水英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违法犯罪的基本知识,知道一般......

    电影抵抗抵抗观后感

    电影《抵抗!抵抗!》观后感 这部影片是以黄显声将军为原型,讲述了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突袭北大营,东北军全线撤退,将沈阳拱手让出。危急时刻,沈阳市警察局长黄显声毅然拉起抵抗大......

    抵抗抵抗观后感[大全5篇]

    1931年春,日本关东军密谋占领东北三省,东北边防军第七旅旅长黄显声临危受命,出任警察大队长,负责保卫奉天城。黄显声接手警备队后发现,巡警士兵根本不会打仗,光靠自己部队的力量,保......

    计算机教学探微

    计算机教学探微 在中学里,计算机是一门新颖的课程,已列入教育计划,高一年级为必修课。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设备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如何适应现......

    《兴味盎然语文课堂探微》

    兴味盎然语文课堂初探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付蓉 我觉得打造“兴味盎然”的语文课堂,不仅是我们工作室的美好愿望,也是现代课堂理念的具体体现。有意思的是,这四......

    美声唱法民族化探微

    美声唱法民族化探微 【内容摘要】文章阐述了美声唱法的起源与特点,介绍了美声唱法传入中国后,几代美声唱法歌唱家对中国美声唱法民族化所做出的努力与发展。纵观我国目前美声......

    李白山水诗探微

    内容提要 当我们从人与社会这个大视角上,了解李白对人生对社会真理的追求,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后,再将注意力转到人与自然这个大视角上,便会发现,李白的一生,是游历的一......

    《抵抗弯曲》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抵抗弯曲》教学反思1本课,教师将教材稍作了调整,第一部分由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引出研究的主题。第二部分设计并研究宽度和厚度对桥面抗弯曲能力的影响。学生通过实验,收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