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声唱法民族化探微
美声唱法民族化探微
【内容摘要】文章阐述了美声唱法的起源与特点,介绍了美声唱法传入中国后,几代美声唱法歌唱家对中国美声唱法民族化所做出的努力与发展。纵观我国目前美声唱法民族化发展的趋势,着重论述了美声唱法要中西结合、洋为中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声唱法。并提出在正确掌握美声唱法的技巧外,要更多地演唱中国声乐作品及经典的中国民歌,正确掌握中国语言的发音规律,力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关键词】美声唱法 民族化 中西结合 语言
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发展于欧洲。美声唱法不仅是一种发声和歌唱的方法,也是一种歌唱的风格与流派。其经历了3个多世纪的检验,蓬勃发展、经久不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艺术是每个历史时期真实生活的写照,不同时期的歌唱风格、形式、技巧内容不同,歌唱的方法也不同。美声唱法在欧洲的历史上也经历了不同发展时期的变迁,最终摒弃了只讲声音不重视歌词、只单纯炫耀技巧脱离内容的歌唱。要求歌者在演唱时要有良好的气息支持,丰富的共鸣色彩,情真意切的语言,声音集中而具有穿透力。这就是表现力较强的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在欧洲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传播到中国仅有七八十年的历史。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一批去欧洲学习美声唱法的中国歌唱家、教育家开始活跃在中国的音乐课堂与音乐舞台上,把欧洲传统声乐艺术瑰宝带回了祖国。例如:应尚能、黄友葵、周淑安、周小燕等。他们在各个城市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大力推广介绍欧洲古典歌曲、艺术歌曲,以及歌剧选曲的艺术风格、语言文字、技能技巧、表现手法,给我国歌唱舞台注入了新鲜血液与生机。而且在声乐教育方面也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如喻宜萱、郎毓秀、张权等人,为我国美声唱法的声乐教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一批杰出的作曲家也茁壮成长,如赵元任、黄自等人,为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抗战时期,歌唱家和作曲家们以音乐、歌声为武器有力地支援了抗战,激励了抗敌将士的斗志。如作曲家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贺绿汀创作的《嘉陵江上》、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等。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声乐艺术,尤其是美声唱法艺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我国在声乐艺术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国际声乐舞台上,我国选手以精湛的演唱,夺得了一个又一个声乐比赛的桂冠,成为一支备受国际声乐舞台关注的队伍。同时,我国又有一批优秀的声乐教育家在成长,使美声唱法在我国生根、开花、结果。
但是,美声唱法传入中国发展至今,尚存在着不尽如意的地方,例如,有些学美声唱法的学生或歌唱家在演唱中国美声作品时,吐字不清晰,歌词含混不清,这些都造成演唱或演出效果不佳,无法让观众产生共鸣。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美声唱法为我们中华民族之所用,使美声唱法民族化呢?就这一问题笔者结合我国声乐界目前发展的趋势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
第一,笔者认为,要做到中西结合、洋为中用,创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声唱法学派,被中国广大听众所接受。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做到:1.正确掌握美声唱法的演唱技法;2.多演唱中国声乐作品及经典的中国民歌。要想正确地掌握好美声唱法的技巧,就要根据自身声音条件去选择适合自己声音的外国经典艺术歌曲,如意大利的声乐作品,法国、德国、俄罗斯的声乐艺术作品等,而且要大量演唱。只有这样,才能夯实的美声唱法基础。例如,我国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在《怀念我的声乐老师沈湘教授》中说,沈湘刚开始给她打基础时,就是根据她的自身声音条件大量地演唱外国艺术歌曲,使她的声音底子打得更牢固、更扎实。使得她在演唱大作品咏叹调时得心应手,受到同行们的赞许。
此外,在打好美声唱法的基础上,在掌握好外国歌剧的演唱技巧下,在学习与掌握好中华民族民间演唱风格的基础上,去演绎中国美声唱法作品、中国经典民歌。在保持中国作品原有风格基础上,科学地把美声唱法的特点恰如其分地运用在中国声乐作品中,使我们的声音线条更加连贯流畅、柔美,声区更加和谐统一,演唱风格更加鲜明。只有这样我们的歌声才能被人民群众所接受。正如我国声乐教育家黄友葵在《论歌唱艺术》一文中所说的那样:“作为一个中国的歌唱家,应首先唱好中国歌,„„无论演唱任何中国歌曲,感情、风格语言必须是民族的。”
第二,歌唱这门艺术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中创造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歌唱语言。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声乐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声乐与语言的结合,语言在歌唱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切歌唱的技法都是围绕着语言来进行训练的。意大利美声唱法的语言、发声训练的基础是五个母音(元音)a、e、i、o、u,属字母体系的字。中国的语言母音发音的基础是a、e、i、o、u、ü,比意大利母音多出一个ü母音,属方块字,一字一音。中国的语言远比意大利语言要复杂很多。因此,笔者认为,在训练与演唱中国美声作品时,仅用意大利语中的五个母音来训练学生是不够的。
那么,要想解决美声唱法表现中国语言的矛盾问题,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把吐字的调值,即四声声调把握准确;2.掌握好“五音”,即唇、齿、牙、舌、喉的发音着力点;3.处理好“四呼”,即开、齐、撮、合的口型;4.了解我国传统歌唱理论提出的“十三辙”,有助于对汉字发音规律性的认识,即掌握好十三辙的发音部位与归韵。
只有这样,才是强化中国美声唱法民族化歌唱的最佳办法,才能吐字清晰,创造浓郁的民族风格、生动的音乐艺术形象。才能做到声情并茂,与听众产生共鸣,与中国美声唱法民族化更贴近。如我国女高音歌唱家张权在她的《关于演唱中国作品的问题》中所说:“声乐离开了民族的语言要求,这个民族的声乐艺术也就无从存在与发展。”
总而言之,要想使中国美声唱法民族化,我们不仅要借鉴美声唱法通畅的气息、宽广的音域、致远的穿透力。也要糅进中华民族传统的吐字行腔,达到字正腔圆,才能唱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美声唱法。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作者单位:辽宁文化艺术职工大学,辽宁省艺术学校
(责任编辑:张斐然)
第二篇: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民族化研究论文
摘要:美声唱法的科学性毋庸置疑,自引入我国以来,美声唱法对推动民族声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与民族音乐文化呈现出交融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民族化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以上原因,本文简要分析了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必要性,并从气息、吐字、风格、情感、表演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美声唱法民族化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旨在进一步提升美声唱法民族化的运用水平,从而充分发挥美声唱法民族化在教学服务及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等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声乐教学;美声唱法民族化;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美声唱法是世界上公认的科学化的演唱方法,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声唱法传入我国,至此之后,国内高校声乐教学中大多以美声唱法为主,其覆盖面越来越大。但需要注意的是,受到民族文化和语言差异的影响,在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华民族化音乐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对语言的元音进行改变以便于歌唱,同时要通过元音来更好的接触语言,这就涉及到音乐艺术与语言艺术的结合。在美声唱法不断普及和推广的背景下,其与民族音乐的融合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也赋予了美声唱法民族化的教学研究价值。基于以上,本文简要探讨了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民族化运用的相关问题。
一、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民族声乐文化艺术涵盖内容众多,例如戏曲、民歌、说唱等都属于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的范畴。美声唱法的发音方式科学合理,通常用来衡量声乐演唱水平,由此可见,在保持民族声乐文化艺术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引入美声唱法是十分必要的,声乐研究者需要对美声唱法民族化问题进行研究。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内涵是以科学的美声演唱发声来提升民族音乐演唱水准,但前提是保证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特色和神韵[1]。东西方人在生理结构及审美追求等方面的差异性较大,美声唱法民族化需要将美声唱法“嫁接”到民族声乐中,以美声唱法演唱民族音乐作品,探索美声唱法在民族文化背景下运用和发展的可行性,从而创新出新的音乐风格,这才是美声唱法民族化的核心所在。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许多声乐研究者积极探索,在不丢失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特色的前提下积极借鉴美声唱法技术,这对于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提升声乐演唱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由此形成了包含民族神韵和颇具时代特色的音乐风格。在我国老一辈声乐及声乐教学研究者中,不乏探索西方美声发音方式和演唱技巧的先驱者,并在民族声乐文化中融会贯通,例如才旦卓玛、王昆、郭颂等在声乐研究的过程中始终不忘初心,保持我国音乐民族化和本土化之特点,并积极借鉴美声唱法之精华,对于促进我国声乐艺术的完善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美声唱法民族化的研究正式步入了摸索阶段,但个性鲜明的审美特征还未完全形成[2]。德德玛、李双江等歌唱家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摸索美声唱法民族化发展,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音乐审美特征,与老一辈艺术家相同的是,他们都坚持以民族特色和民族韵味为基础的原则,这也是这些歌唱家及其作品广受欢迎和喜爱的根本原因。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其不仅承担着培养声乐人才的任务,同时肩负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大使命,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应当积极的运用美声唱法民族化,发挥其音乐传承价值,创新出符合大众审美要求的艺术形式,以此来让我国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之林中保持活力。由此可见,在声乐教学中运用民声唱法民族化是十分必要的。
二、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具体运用
1.气息的调节控制
运用美声唱法民族化过程中,气息的调节控制至关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呼吸,保证气息顺畅和稳定,以此来均衡、灵活、平稳的控制气息变化。在用美声演唱中国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气息的有效控制来实现情感的书法和表达,教师应当让学生结合不同作品特点学会灵活调节和控制气息,从而更为准确的表达作品情感。
2.吐字技巧的训练
归根结底,美声唱法属于舶来品,其适用于外国语言尤其是意大利语的演唱,在意大利语中,发音以元音结尾,在演唱过程中,只需要保证五个元音字母的统一即可[3]。但对于汉语来说,汉语拼音有声母和韵母之分,在声乐教学中不仅注重发声方法、声音变化及延长旋律的训练,同时要注重语言的合理运用。汉语语言吐字要保证字正腔圆,所谓“字正”,即演唱过程中灵活运用字头、字腹和字尾,所谓“腔圆”,即在统一共鸣位置中以音乐的形式通畅的演唱出字,这是一个需要长期训练的过程。相较于说话来说,演唱需要在同一的状态下保证发音吐字的清晰性,不能有字无声或有声无字,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以拼音的形式拼字,以普通话的标准归韵,即在演唱过程中灵活运用美声唱法,之后配合乐句强弱处理、气息演唱来完整的表达乐曲,保证语言的流畅性和情感表现的自然性,产生与听众的共鸣[4]。总的来说,美声唱法民族化在吐字方面的运用就是以民族语言来对美声唱法进行诠释,强化汉语吐字,将汉语吐字方式与美声唱法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消除美声唱法演唱民族作品的生涩,在不影响外国作品演唱的前提下,保证中国作品的美声演唱被群众接受。
3.作品风格的把握
风格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从宏观上来看,其指的是一个时代、民族、流派、艺术作品的特点,而对于声乐演唱来说,演唱风格指的是演唱的韵味和个性。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涉及到中外作品及戏曲声乐作品等,各类作品的语言风格有着一定的差异性,需要学生灵活把握,对作品内容、创作意图及创作背景有着良好的理解,以此才能够更好的把握作品风格。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区域的歌曲风格差异较大,例如江南歌曲柔美秀丽,旋律圆润,高原歌曲粗狂高亢、旋律起伏,草原歌曲从奔放悠长、放荡舒展。以江南歌曲为例,在了解歌曲风格之后,对歌曲演唱的把握归根结底要在语言上下工夫,掌握江南水乡语言的韵味,只有这样才能够唱出歌曲之韵味,彰显江南歌曲的柔美魅力。因此,美声唱法在声乐教学运用的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多多学习,借鉴歌唱名家对作品风格的把握,提升自身对作品风格的灵活掌握和运用能力。
4.民族情感的表达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着深厚历史文化沉淀,民族个性鲜明,许多民族歌曲取材于生活,唱起来朗朗上口,流传久远[5]。例如东北的二人转、湖南的花鼓戏、陕北民歌等,各民族音乐作品各具韵味、各有特色,也形成了差异化的演唱方法,此外,我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作品丰富,这些都属于我国传统民族声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声乐正是在这些传统音乐艺术形式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来的。而在美声唱法引入之后,民族音乐又积极借鉴了美声科学的演唱方法和先进的发声技巧,使得民族音乐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美声唱法与民族艺术及情感的融合推进着民族声乐的发展。相较于传统民歌来说,现代民族声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更强,同时不失传统韵味,搭载了民族情感,使得现代演唱艺术家在更加科学演唱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抒发和表达民族情感。例如《我爱梅园梅》、《送上我心头的思念》等都是利用美声唱法表达民族情感的典型作品,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唱,注重对美声唱法技巧把握的同时要学会表达情感。音乐是搭载情感的载体,演唱技巧再好而缺乏情感表达是无法打动听众的,这就需要学生用心演唱、用情演唱,结合自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融入自己的感情,实现情感和声音的统一。需要注意的是,作品演唱情感的表达离不开作品的内容,以《我爱梅园梅》这一作品演唱教学为例,在教唱之前,需要让学生对作品内涵进行理解,作品不仅仅是对梅花的歌唱,同时更体现了作者借梅花之高尚品质表达对周总理深切的怀念之情。因此,应当要求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转换角色,怀着崇敬的心情用美声唱法演唱出来,心中有情方可实现以情感人,配合美声科学的演唱方法来达到完美的演唱效果。
5.协调统一的表演
演唱与表演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声乐演唱来说,表演即指的是演唱过程中的面目表情和肢体动作。在演唱西方歌剧的过程中,需要学习芭蕾舞、宫廷舞等,而对于民族作品的演唱来说,也应当学习民族舞蹈动作及戏曲表演动作等。美声唱法的引入只是为了借鉴其科学的演唱技巧和方法,这并不意味着要摒弃民族化的表演形式,因此美声唱法民族化的运用还体现在民族化表演形式上。在表演的过程中,应当保证表演动作与演唱内容的协调性和统一性,这与演唱者的自身修养密不可分,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学习[6]。从微观方面来看,声乐演唱者的修养可以划分为文化修养和音乐修养两个部分,所谓文化修养,即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和学习文学、历史、宗教等各方面知识,奠定自身的文化功底,保证演唱过程中有内容、有深度,所谓音乐修养,即指的是学生要掌握好科学的美声唱法技巧,同时要有着扎实的音乐知识基础,热爱交响乐及会演奏一些乐器等,只有具备文化修养和音乐修养,在作品演唱的过程中才能够保证表演的协调性、统一性,从而为整个演唱增光添彩,强化演唱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美声唱法民族化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演唱技巧水平,同时有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价值。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在保证民族音乐文化韵味和特色不丢失的原则性,探索了美声唱法民族化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旨在培养复合型的声乐人才,让我国本土化、民族化的声乐艺术与世界接轨,让烙印有中国文化印记的声乐形态走向世界。
作者:刘爱珍 单位:黄淮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晋梅.浅谈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民族化的运用[J].太原大学学报,2006,04:61-62.[2]羡涛.高师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民族化的价值研究[J].大舞台,2013,11:159-160.[3]章迪.美声唱法民族化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5:388-389.[4]李婷婷.美声唱法民族化在声乐教学中的实际应用[J].北方音乐,2015,11:124.[5]李炳慧.试论美声唱法对中国歌剧演唱艺术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9.
第三篇:文化民族化
文化民族化——看经济全球化中民族文化的发展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十分频繁,引起了各国对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忧思,产生了文
化民族化的倾向。文化民族化有何意义,民族文化的明天又该何去何从?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文化民族化民族文化外来文化
正文:
法国政府把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定为遗产日,用各种方式对自己的文化遗产进行纪念,但绝不涉及商业。遗产日在法国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节日。后来,欧洲的很多国家如德国、荷兰、比利时等纷纷效仿。而在中国,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规定:春节放假3天,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可以看出,民族文化已经备受各国政府的关注。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与碰撞十分频繁,各民族文化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让人对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前景产生深切忧虑,因而促成了以上述情况为代表的文化民族化倾向的发生。文化民族化,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本民族文化受到重视,而对外来文化进行了一定的改造,赋予其本民族文化元素、思想内涵及价值观念的一种现象。实际上,这可以理解为世界各国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提升文化竞争力,扩大国际影响力的一种战略措施。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一位美国前总统说:“我们的政治和经济联系由于美国文化对全世界吸引力而得到补充。这是一种我们可以利用的软实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看重文化的巨大作用,千方百计地提升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进而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文化的经济功能也不容小觑。随着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文化与政治、经济的相互交融日益深入,经济的文化份量不断提高。目前,美国的文化产品已在其对外贸易中占据首位,日本的文化产业产值已超过汽车工业,韩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国。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伴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要求的水涨船高,文化消费不断丰富,创造出巨大的文化生产力。
文化是战略上的重要精神武器。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由于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科技实力,经济全球化对其获得进一步发展十分有利。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则借此机会以文化渗透的方式,积极宣传本国的思想方式与价值观念,企图削弱甚至取代他国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使它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当今经济全球化主要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存在一系列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发展中国家本身经济底子薄、起步晚,又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遭受重创,情势十分不利,承受着面临不平等竞争的巨大压力。文化不仅是其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部分,更是凝聚民族、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的战略要地。
这时,民族文化由于其鲜明的民族性,在文化竞争中显现出独特的优势。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拥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本民族人民在历史发展、社会实践中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不可复制性。积极推销本民族文化,展示其多姿多彩的魅力,是提升文化竞争力、扩大文化影响力的有力武器。
民族文化作为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积极发展本民族文化,有利于激发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面对外来文化的强势进驻,是维护民族团结统一的重要精神力量。
民族文化得到重视与发展,也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起到重大作用。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但是,在文化民族化的倾向下要避免极端民族主义的错误。一味固守本民族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会使这个民族目光狭隘,文化得不到长足发展,在资讯迅速更新的今天落于人后。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首先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民族文化;也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他民族文化,善于虚心学习,从中汲取优秀养料,以更好地发展本民族文化。
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则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我们不可能完全抛弃过去重新开始,这就要求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而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要注意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发展的本质是文化创新,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为民族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容,让民族文化永葆活力。
江泽民同志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我们要积极发展特色的本民族文化,既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让祖国的明天更美好,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美声唱法之我见论文
摘要:美声唱法原意美丽的歌,又称柔声唱法,是一种歌唱方法,注重音色美,对意大利以至全世界声乐艺术发展的影响有着深远的意义。美声唱法的起源、特点、基本要素、表现形式,以及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现状,正是本文所要阐述的内容。
关键词:美声唱法 特点 表现形式 基本要素 发展现状
一、美声唱法(Bel canto)的历史起源
美声唱法是从西欧专业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发展而来,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中逐步形成。当时,西方音乐更多的是建立在多声部教堂音乐、复调音乐基础上,唱法本身脱离不了宗教音乐的影响,男女唱法一样,只是声部不同,高低不一样。最初,歌剧以阉人代替女生唱,由女中音代替男生唱。随着歌剧剧情的发展,一些情感激烈的戏剧性唱段,阉人的唱歌不能表达剧情发展激烈的需要,于是歌唱家们努力探索钻研,改进自己的唱法,以适应剧情的需要,并产生了表现力丰富的美声唱法。
所谓“美声唱法”(Bel canto),意大利文直译应该是“美妙的歌唱”,兼有“美丽的歌曲”之意。它不仅是一种发声或歌唱方法,还是一种歌唱的风格和流派,前一种情况可以译作“美声唱法”,后一种情况就指“美声学派”。
美声唱法以声色优美,发声自如,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花腔装饰乐句流利灵活为特点,自产生以来,其演唱风格及演唱技巧随时代和作品的发展而发展。这种演唱方法由于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因此是歌唱艺术中最具权威和代表性的唱法之一。
二、美声唱法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一)美声唱法的特点
美声艺术有近400年的历史,在意大利美声学派的渊源下,又相继发展和确立了德国学派、法国学派、英国学派。由于它的发声科学,声音优美,表现丰富,得到了世界公认和接受,是公认的最完美的声乐艺术。其特点归纳起来有:
1.音域宽广,声区统一
真正的美声歌唱家都具有三个八度左右的宽广音域,并能使三个声区得到完美的统一。声区统一,大多采用级进音级和半音级,有时采用下行音阶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重视“过渡音”的训练,也是取得声区统一的关键。美声唱法追求的是声区和共鸣的统一,丰满而响亮的声音效果。当掌握了发声技巧时,声区就会上下统一,整个音域就像一个声区一样。
2.声音连接圆滑、优美
在演唱的所有音域里,音与音之间,都要非常圆滑的连接在一起,不允许有任何破音,音色不能忽明忽暗,音量不能忽大忽小,力度不能忽强忽弱。
3.明亮松驰,讲究高位置
美声唱法的音质有明亮松驰、穿透力强的特点,这种音质是高位置技能训练产生的。美声唱法非常讲究高位置安放、高位置起音、高位置训练。
4.灵活华彩,轻松俏丽
美声唱法与其他唱法不同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声音有极大的灵活性,可以任意演唱复杂而华彩的飞速音阶和装饰性花腔,这种非凡的花腔技巧是通过特殊的发声技能训练出来的,是其他任何一种唱法都没有的声音技巧。
5.重视呼吸,用气歌唱
美声唱法非常重视呼吸艺术,强调气息的支持和运用,要求每一个声音都要气息支持,要均匀的托在气息上,用气歌唱。正如有句格言说:不会呼吸,就不会歌唱。
6.注意内涵,表现丰富
“贝尔康托”的意思并不局限到单纯的声音技巧上,它代表着“美好的歌唱”、“美好的表现”。因此美声艺术在音乐表现上不但有严格的技术规范,而且还要求对音乐有深层的理解和体验,并能生动的塑造音乐形象,以求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二)美声歌唱的表现形式
1.咏叹调(Aria),歌剧或大合唱中的独唱曲,由管弦乐队伴奏。篇幅大,音域广,技巧复杂,结构完整,曲调优美悦耳,富有戏剧性和抒情性。采用三段曲式、变奏曲式或回旋曲式,偶尔也使用奏鸣曲式。
2.咏叙调(Arioso),介于宣叙调和咏叹调之间的一种声乐曲。结构完整,曲调抒情优美,篇幅不大,由一人演唱,乐队或钢琴伴奏。是咏叹调的变体,与小咏叹调相类似。
3.宣叙调(Recitativo),用于咏叹调之前,是介于朗诵和歌唱之间的一种不独立的、引子式的曲调,也称“朗诵调”,有节奏自由,结构松散,伴奏简单,词曲结合紧密的特点。
4.合唱、重唱(Chorus,Duet),声乐演唱形式之一,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每组的曲调同时演唱同一乐曲称“合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声部的歌唱者各按自己声部的曲调重叠着演唱同一乐曲,称“重唱”。重唱有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演唱形式。
5.艺术歌曲(Lied),19世纪起源于德国的一种精致歌曲,用以区别于民谣。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人们已经赋予了“艺术歌曲”特殊的涵义,艺术歌曲的演唱一般采用“美声唱法”。
6.康塔塔(Cantata),是指为歌唱而用的作品,以区别于为器乐,在十七世纪初,康塔塔具体所指的是单声部或两声部的歌唱音乐,由几支宣叙调或者咏叹调组成的歌唱套曲形式,通常只在音乐会上演出。
三、美声唱法的基本要素
美声唱法的基本要素包括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四个部分。呼吸是动力,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再经过共鸣腔体加以扩大和美化,形成动听的歌声。在歌唱活动中,呼吸、发声、共鸣这三者是同时出现的有机结合体,只有用上美声唱法中所需要的呼吸、共鸣,嗓音才能唱出歌唱所需要的声音。歌唱区别于其他乐器的独有的特点就是语言。各种乐器能够奏出美妙的音乐,但是,只有歌唱能够发出带有语言的音乐来。因此,语言是人类歌唱所独有的特点,它使歌唱艺术在传情达意上独具特色。歌唱的四个基本要素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在歌唱时,四者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四、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1.美声歌唱在我国的起源
美声是在上世纪20—30年代传入我国的,至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早在上世纪20—30年代,中国就有美声风格的艺术歌曲问世。如黄自的《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青主的《黄水谣》、《黄河怨》、《黄河之恋》;聂耳的《铁蹄下的歌女》、《塞外村女》、《告别南洋》;贺绿汀的《嘉陵江上》;夏之秋的《思乡曲》;张寒晖的《松花江上》;赵元任的《叫我如何不想他》等等。
这些歌曲绝大多数是选用中国古代诗歌和现代歌词作为创作源泉,它的音乐创作、艺术趣味、歌曲风格,在很大程度上都有着西洋艺术歌曲的风味,而不是民歌风味,它需要用庄重而优美的美声与清晰纯正的民族语言相结合,才能表现出这些艺术歌曲的韵味来,事实上,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对我国美声艺术的传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至今这些作品仍是美声教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广泛在音乐会上演唱。
我国早期的声乐教育家、歌唱家喻宜萱、周小燕、黄友奎、朗毓秀等,大都在国外接受过正规的美声训练,从上世纪30年代起,他们纯正的美声技巧就活跃在中国的舞台上,他们不但频繁地举办各种形式的音乐会,还主演西洋歌剧,能很好的胜任那些难度很大的西洋歌剧咏叹调。此外,他们还长期从事办学、教学,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美声优秀人才,如:张权、高艺兰、孙家馨、黎信昌等,后起之秀又出现了迪迪拜尔、幺红、廖昌咏、戴玉强、魏松、梁林、付海静、张健一、范竞马等歌唱家,他们在国际声乐比赛中频频获得大奖,对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
2.美声歌唱在中国的现状
国家对美声艺术的发展和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解放初,在全国大城市创办了国家级音乐学院,设立了以美声为主的声乐系、歌剧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各综合大学都有了音乐学院、音乐系,建立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制定了高标准的培养目标,向国外输送了很多公费留学生。
经过历年的传播和影响,在声乐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美声唱法在我国各地区的发展越来越广泛,特别是改革开放给我国的文化艺术带来了繁荣和进步,使人们有机会欣赏到国内外高水平的美声歌唱,如帕瓦罗蒂、卡雷拉斯,以及多明戈的歌剧和音乐会、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北极的声乐讲学、中央歌剧院的歌剧演出,还有中国国际声乐获奖音乐会、中国艺术节、上海艺术节、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中国“金钟奖”大赛等等,使中国广大民众对美声唱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丰富了舞台,提高了民众的素质,促进了声乐教育教学。
美声毕竟是品位很高的艺术,由于它的科学性、艺术性,必然会作为一种完美的声乐艺术被我国普遍接受。目前,在我国,掌握这门艺术的人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必须在美声艺术的基础上创立具有国际水平的中国声乐学派体系,只有这样才会被世界广泛的接收和认可,才能真正站在世界的歌坛上,取得优异成绩。
最后,必须谈及的是,美声唱法不仅是文字与音符的组合,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用来表达和交流思想,因此,美声演唱者不仅要掌握完善的技巧,还必须具备音乐和文字及其他各方面的修养,注意生活的积累,内心越充实,声音就越美好,表现出来的内容也越丰富。
参考文献:
①《声乐基础》,周小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1月。
②《歌唱艺术漫谈》,李 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5月。
③《卡鲁索的发声方法》,[意]P、M、马腊费奥迪,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9月。
④《声乐进座》,沈思岩,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3月。
⑤《外国歌剧荟萃》,朱德九著,1984年3月。
⑥《音乐知识词典》,高天康,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3月。
第五篇:美声唱法教学经验论文
[摘要]美声唱法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怎样做好美声唱法技能训练的各个环节以及学生的个性唱法发展是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美声唱法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过程加以论述,以求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给以指导。
[关键词]美声唱法教学 技能训练 个性唱法
美声唱法渊源于意大利,是一种注重音色美的歌唱方法。它是从17世纪开始经历长时期发展而形成的一整套声乐艺术的技法,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强调气息的控制和共鸣的运用,要求产生一种明亮、丰满、松弛、圆润,同时又具有金属色彩的、富于共鸣的音质。能在整个歌唱音域的范围内保持声音的均匀、圆润、毫不费力地演唱,还要求注重句法连贯、声音灵活、刚柔兼备、以柔为主的演唱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美声唱法因为具备自己独自的发声特点而使初学者较难把握和运用,因为美声唱法发音时喉头位置较低,要求音色优美、发声自如、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花腔装饰乐句流丽灵活、声区统一;要求起音轻松明亮、准确圆润。对音量的控制不是用喉部肌肉来调整,而是依靠气息来控制。特别是美声唱法真声假声都用,是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的。从声音的共鸣角度来讲,是把发声所能用到的产生共鸣的腔体都调动起来,而且要这些共鸣腔体所产生的声音能够协调补偿,最终得到所要达到的效果。以下就美声唱法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论述,以求共享。
一、分析讨论
1.讲解和演示
语言讲解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事物和心里影响成熟的首要条件。逻辑清晰、形象生动、重点突出、渗透力强的语言讲解,可以让学生基本了解美声唱法的具体特点,并且在讲解中暗示学生可随着讲解的过程,可以自己默默的运气、控制各体腔,初步感觉一下美声唱法的一些人体各器官的活动。因此,对于语言的提炼和收缩运用是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要求老师能够彻底提炼出美声唱法的独到之处和准确特征,比如:运气方法、身体用力情况、喉咙的作用、声音的特点、真假生混合情况等等,同时也要表现出美声唱法与其他唱法——通俗、民族等唱法的不同之处,特别是关键要领的区别。
教师的表演在学生领会美声唱法的过程中也很重要,教师要把自己多年来对美声唱法的体验和感觉表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心底初步留下美声唱法的声音特点。从而能够很好的分辨开与其他唱法的区别,在心里形成这个概念:这就是美声唱法,而不是其他唱法。
2.多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已经发展成为教学辅助的主要手段,那么教师就要能够完全掌握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方式,这样才能更客观的把教学内容表现给学生。而声乐教学更要求教师对多媒体的掌握要拓宽一点,能够运用多媒体的课件做出音频、视频,并伴有文字说明以及人体内部器官的运气、发力特点等表现给学生,这样通过做出各个时期各个派别的具有代表性的美声唱法的人物、声音,把最纯真的、原声的美声唱法和人体直观图示显现出来,让学生确切、明晰的感觉到美声的声音和人体运动特点。
3.处理好教学的各个阶段
(1)掌握好发声与共鸣
初学美声唱法者,首先是根据老师的示范讲解,自己进行模仿,这个过程是必需的。在模仿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在了解学生声音条件后,制定系统的训练计划,循序渐进地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呼气吸气方法、掌握正确地打开喉咙技术、掌握发声时正确的起音、口形与发声部位,初步学会调节共鸣位置,以获得自然、圆润、纯正而集中的声音。掌握连音与非连音、断音的唱法,以及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其变化歌唱的能力。经过长时间练习后,学习者的共鸣器官也就会产生效应,头腔、胸腔、口腔都有了共鸣,声音会变得悦耳动听。同时,学生每个人有各自特有的音域、音色条件,可根据音频储库找到适合他们自己模仿的美声学派或者具体的美声歌唱家,但切忌盲目地去模仿。
(2)掌握好歌曲中汉字的发音
在学生掌握各自的发音特点之后,教师应该从严从重去要求他们的发音和吐字,发音力求清晰、纯正、圆润、自然,而吐字是美声唱法特别要值得一提的。美声唱法产生于意大利,尤其以意大利语言和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而中国的汉字是单个字或词组结合成的句子,简单来说,就是语言字母的发音过程不同,这一点,只要从事美声唱法的都能够体会到。那么在实践中怎样做好汉字发音的处理呢?
字音要同发声紧密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歌唱发音应自然流畅,其中口腔、喉、咽腔等部位的状态都是极其自然的。因此,歌唱发声同歌唱咬字、吐字规律要和谐统一。歌唱吐字主要是抓好汉字的拼音中的主要元音。如chang中间的a就是所有chang字的重要注意音素。这里a声音必须竖起来,即“挂”起来,挂在腭上。同时还要处理好每个字在歌唱中字头、字腹、字尾的音色。要有干净、利落的字头和自然流畅的字腹。特别是字腹要掌握好汉字语音的口形,因为口形的变化会导致母音色彩的变化,声音位置就不统一了。字尾必须清晰明了,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与下一个字的字头衔接,所以字尾要唱得顺畅,自然,如行云流水。但是,汉语语言变化多端、丰富多彩,所以,就要很好地掌握汉语的发音,然后运用到美声唱法中去,使声音与汉字完美地统一起来。
(3)个人的发展创新
个人通过不断的练习—纠正—再练习—进步,从而对自己的声音特点和潜在条件有了正确的定位和认识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和特长真正确定自己的演唱风格,找准了自己的发展方向,逐步去完成由模仿到自己探索创新的转变道路。走一条模仿道路是不可行的,所以,要在老师的提示建议下,加上自己对自己的了解、自己的领悟和联想,再运用自己的音色,经过不断的努力创新和探索,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这是教学中所能达到的更完美的教学效果。
总之,从事美声唱法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作为一个合格的美声者。一是唱法有声部之分。二是唱法要求声区统一。三是唱法要求母音一致、吐字清楚。四是唱法要求声音连贯。五是唱法要求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六是唱法要求声情并茂。以上为美声唱法的重要内容,也可以说是六个重要原则。学习美声唱法的人必须严格遵守,而且是缺一不可的,否则很可能是不完全和不完美的美声唱法。
二、结束语
歌唱艺术是一种再创造劳动,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发现问题,思维细致,能够在教学中很好的处理大的、小的、细微的问题;能够把一种唱法的精髓总结出来并传授给学生。在遵循该唱法的掌握原则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同时要把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内容,创作背景等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们也自己体会其内涵和外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动脑筋,展开联想,使他们的联想真正融合到美声中去,把自己的声音纳入到正确的美声轨道上去,从而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
参考文献:
[1]钟迪.浅谈美声唱法的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7.2.
[2]任超平.关于美声唱法的气息与打哈欠状态的技术分析.电影文学,2008.8.
[3]王黎平.浅谈美声唱法的教学[J].艺术教育,2008.4.
[4]但夏.试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联系与区别[J].科技信息,2008.10.
[5]美声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