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技编辑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科技编辑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作者:张卉竹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26期
摘 要:如何在变化中更好地发展传统出版业,寻求创新和突破,是每一个出版人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多年科技编辑工作经验为基础,总结了出版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供同行们参考借鉴。
关键词:科技编辑 体会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b)-0253-02
编辑活动是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活动,它以书籍等物化的精神产品为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编辑是文化创造的参与者,近些年,编辑职业的确定逐步走向制度化轨道。它在净化出版队伍、提高编辑职业准入门槛的同时,也正式确认了编辑的职业身份。作为众多编辑类别中一个不能忽视的群体,科技编辑具有特殊的职业特性,在具体的职业实践中也常常面临一些特殊的问题,有着自身特殊的职业体会和思考。编辑行业发生的变化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媒行业发展迅速,日渐强势。对于编辑工作,许多人漠视由于时代发展所导致的编辑职业发生的深刻变化,仍然用固有的眼光去看待它。
美国人罗格斯在《编辑人的世界》一书中说:“今天的编辑和老一辈编辑不同的是,他们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既要精通书籍制作、行销、谈判、促销、广告、新闻发布、会计、销售、心理学、政治、外交等等,还必须有绝佳的—— 编辑技巧。”也就是说,今天的编辑将介入图书出版的各个环节之中,例如,选题策划、组稿、书稿编校加工、印刷材料确定、印制厂的选择、成本核算、图书营销、书款回收等。工作涉及的内容更加宽泛,客观上工作量也加大了不少。
如今的编辑不仅要在书稿编辑加工工作面前成为杂家,面对出版项目的整个加工过程,都要有所掌控,承担责任,这样,就要求编辑们必须成长为面面俱到的行家。职业水平的普遍提高,对编辑人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新技术与传统手段相结合使出版工作有了一定改进
(1)新技术手段的应用
从技术层面上来看,由于个人计算机及文字处理软件的广泛应用,作为出版物产品的各种原始文档和图片都可以在计算机上来进行创建、修改、校对、存储、复制,并通过互联网传
递,同时知识的海量聚合又需要对其进行高度结构化,读者需求的可定制还必须确保知识服务的有效性。所有这些必须通过协同知识创作、编辑和服务等出版要素,建立标准、共享和开放的数字出版流程来实现。
作为信息时代的编辑人员,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了解和应用是十分必要的。在出版岗位上,可以说,不能操作计算机,基本上无法开展工作。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大大简化了编辑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校对软件的应用给编辑们带来了一定的便利。计算机排版中的错误有时可以在编辑人员手中事先解决,或者在排版现场指导加以解决,减少了中间环节和人力物力的浪费。与作者读者的沟通,较之以往也有了很明显的变化,更加快捷和简便有效。过去必须通过邮寄信件、电话传真、出差见面等形式解决的问题,如今通过网络电话会议就可达到同样的效果。设计图和稿件可通过网络直接传递,方便快捷。读者也可通过网站平台或博客、微博等通讯工具与编辑们进行互动。科技的迅猛发展,给出版业同样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2)新技术应用中的漏洞
新技术的应用也在编辑工作中显示了不确定性。完全依靠校对软件解决不了全部的问题,还需要编辑人员原始的加工方式才能保证书稿的质量。排版软件系统的不兼容也给排版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文件转换引起的漏版、错版、乱码时有发生。科技稿件的排版基本还要重新进行。针对计算机软件出现的各种现象,在排版过程中关键的环节,一定要坚持纸质稿件修改,避免发生质量问题。科技书稿应尽量避免接收电子稿件,以作者审核过的纸质打印稿件为准,以保证公式、复杂字母变量、角标和生僻符号的准确显示。
综合考虑,新技术的应用需要适度进行,传统出版步骤决不能完全废弃。科技书稿编辑加工要在纸质稿件上进行,坚持三审三校的编辑流程。传统和新技术两者相结合起来,更能加快出版进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创新是灵魂,质量是根本
竞争在各个领域都是正常存在的,在出版领域中尤其如此。每一次去出版物销售场所调研,看着容积不断扩大的销售大厅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排一排书架上密密麻麻摆放的各式各样、不同题材的书籍,编辑们不由地感觉到一种压力和责任。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确是摆在每家出版机构面前的一道难题。工艺要创新,版式要创新,内容要创新,谁让我们处在这么一个创新变革的时代呢?大家绞尽脑汁,都想做出让读者耳目一新的精品来。出版物市场品种众多,已经达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地步。可是,大部分产品是高度同质化,读者几乎看不出其中的差别,这就造成了大部分出版物和出版企业在读者心目中形象模糊,经营业绩平平。要在目标读者群中形成明确和突出的定位,需要从选题策划阶段就贯彻定位思维。在选题策划时,要从读者的需要来确定选题内容、结构和写作方式、内容容量,并对出版载体、装帧、价格和营销传播等作出整体考虑,以便在出版物推出时能够以独特的定位吸
引读者。除了市场定位,编辑出版策划的过程也非常重要,尤其出版内容的提炼要突出亮点,善于设计能吸引眼球的灵魂语言,达到最大的营销效果和最佳的策划效果。
任何具体的评价指标都是有局限的,科技出版物的评价体系同样如此,尽管这些制度的设计是相对客观公正的,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作为科技出版物编辑来说,应该可以操之在“我”,不应为了获得更多的荣誉和利益,仅仅局限在如何提高出版物的影响力、引文率、基金产文率这些外在指标上。尽管这些指标与出版物的质量有一定联系,但还是要把重点放在内容的创新上,甚至为了创新而牺牲一些外在的东西。完成这样的创新,需要勇气,需要坚守,更需要一种担当精神,在浮躁的风气背景下,这种坚守实属不易,但这正是科技编辑的神圣使命。
在创新的前提下,质量是永远不能忘记的根本。好的书籍,永远有一项最重要的衡量指标,那就是质量,它也是编辑们立身的根本。无论是科技图书编辑,还是科技期刊编辑,都要求打下扎实的编加功底,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遵循前辈们的教诲。在出版机构良好的“传帮带”氛围下,老编辑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对中青年编辑进行悉心指导和毫无保留的帮助,年轻编辑由于自己缺乏经验出错而被前辈一一讲解并纠正时,对自己的失误应找出根源,虚心改正。这样才能在引导下步入正轨,随着工作量的增加,不断积累经验,从容面对工作。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应该是个人的一种精神文化生活,读那些富有内涵的文字,是进入到这些文字所承载的文化传统中进行思考的行为,就阅读而言,出版业是关键。出版必须坚守出版物的质量内涵,坚守自身的文化品格。例如时下一些出版机构迎合大众的兴趣和需求,出版一些社会热点通俗类出版物,固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一哄而上的局面造成了浅出版意识的泛滥。科技编辑更应该认真研究读者心理,研究在保证出版内涵的前提下,搭乘新媒介,占领新市场。这样并不意味着固守传统出版模式,而是要在其基础之上寻求改革创新。
科技编辑在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当发挥一定的作用。在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身上又具有新的时代特征。编辑要在做深、做精出版物内容,提升文化内涵的同时,顺应新媒体发展和新读者群的喜好,把精品出版放在不同的传播介质上,多在媒介载体和读者心理上下功夫,拓展阅读的空间。诚信是底线,读者是“上帝”,作者是“财富”
无论做任何事情,诚信都是各行各业工作人员应有的道德底线,是做人最根本的原则。对于出版人—— 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来说,更应时时刻刻谨记。读者资源是出版人的“上帝”,出版人所作的一切耕耘最终都是为了“上帝”服务。作者资源是编辑们最宝贵的财富源泉,没有他们,出版活动便不能进行。而编辑是作者和读者实现沟通的桥梁,也是必不可少,与双方面打交道,编辑必须拿出自己的真诚和热情来。人类都有情感,编辑抱着负责任的态度坚持无私地付出,读者和作者总会被打动。只要大家都是真诚的,将心比心,作者和读者都会成为编辑忠实的朋友。
科学研究队伍里可谓是群英荟萃,何况科技编辑经常与之打交道的都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科技编辑面对的作者群体决定了其角色的尴尬。对作者的来稿,无论是审稿还是编校环节,如何做出判定,如何取舍,对很多编辑来说,都是一个比较勉为其难的问题,不得不求助于审稿专家,精通专业问题的行家。某些科技编辑怯于同一些学术水平较高的专家打交道,如果碰到态度狂妄自大的作者,编辑就更加产生畏难情绪,一些基本的编辑规范问题得不到作者的首肯,更谈不上学术问题的交流。科技编辑在很大程度上只不过充当了审稿专家和作者之间的桥梁作用,有时充当的角色相当被动。为了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科技编辑一定要经常充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在做好“中间人”的同时,科技编辑必须在审稿专家和作者群体的夹缝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感。科技编辑向“学者化”方向发展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不能忽视最终仍应归结到编辑的本位,做好本职工作。既要谦虚谨慎,虚心学习,又要坚持正确的己见,树立自己的主体意识。科技编辑不能仅仅满足于8小时的日常工作,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加强专业方面的学习,厚积薄发,增强自己的专业底气,把编辑作为事业来做。在面对权威作者和审稿专家的某些意见,有问题要敢于质疑和挑战,有分歧时要寻根究底弄清楚、搞明白,而不是一推了事,听之任之,一切都要以真理为至高无上的准则。
在编辑成长的这条道路上,遇到高水平的作者,应该庆幸。初出茅庐时从他们身上一定会学到不少东西,业务熟练后也应该互相帮助。在交往的过程中,当作者感受到编辑的态度是真诚的,真正为作者和读者着想,做事勤勉而到位,他们会非常友善又积极地配合出版工作。在这种良性互动过程中,编辑也常常被作者们高尚的人格魅力打动,做事的同时也向他们学习做人,获益匪浅。一般情况下,作者中的许多人后来都会成为编辑的良师益友。在作者资源库基础较为雄厚的同时,科技编辑有可能搭建平台,促进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从另一方面进一步为科技发展发挥作用。
科技出版物限于本身属性,显然难以走市场的道路,发行量不能实现大幅攀升,这几乎成了所有业内人士的共识。在某种惰性思想的制约下,部分科技编辑仅仅满足于为作者服务,按时发稿,不犯政治错误,不出现明显的硬伤等,他们没有从读者、主要是科技工作者的角度去考虑,导致科技出版物质量止步不前。因此,科技编辑要时刻着眼于改革和创新,既服务于作者,同时又要具备读者意识,走专业出版和精品出版的道路,在选稿和编校过程中发扬老一辈编辑学家的编辑精神,一篇一篇地去抠,一字一句地去推敲,并从中找到服务科技的乐趣和热情。
编辑部的工作,作者和读者的工作更为繁琐。大到文章优劣,小到出版物邮寄,事无巨细,都是读者关注的焦点,常常会打电话询问。和读者打交道,第一重要的是态度,要抱着平等尊重的心态耐心地对待,其次要尽量给读者满意的答复,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有时读者也是潜在作者,受理咨询电话代表着出版机构的对外窗口,只有认真处理读者意见,才能真正维护好出版机构的形象,吸引更多的读者和作者。团队协力,态度积极,打造品牌
好的团队,能够提升每一个成员的士气,更加努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氛围非常好的团队,大家平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工作效率也会得到提高。如果编辑部人手少,工作量很大,但为把出版工作做好,齐心协力,不计较个人得失,来了工作加班加点,每个人都抢着多干一些,帮助他人。出现了问题,大家及时讨论商量,找出最优化的解决方案。这样,编辑部的工作会逐步显现成效,出版物的质量、效益、知名度等各方面会得到很显著的提高。“团队协力,态度积极,品牌打造”。有了前两条团队和态度作为铺垫,品牌的打造就变得指日可待了。展望未来
未来中国科技出版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走国际化的道路。国外出版机构往往采用与国内、国外出版机构合作,实现作者国际化、审稿国际化、发行国际化和读者国际化的运营方式。中国出版机构也会逐渐向着这样的方向发展,在获得最优质资源的同时,获得更为广泛的读者群,不断深化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国内网络出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出版机构积极与数据商合作,借助自建网络平台加速发展,开放存取出版业获得了蓬勃发展。目前来讲,我国科技出版物网络出版的现状是分散经营,各自为政,国际影响力小。应在网络出版环境影响下,进一步推动科技图书和期刊的数字资源的集团化和产业化运作。一方面可以实现规模效应,另一方面也改变与数据商利益分配不均的境况。
在计算机软件功能飞速进步的时代,智能软件的应用也将会深入到出版领域。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计算机智能识别能力的提高,计算机软件能够大幅度提高出版效率,缩减出版流程和周期,减轻编辑们在稿件文字工作方面的压力,将编辑从繁重的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更主要的精力投入高级策划和国际策略的具体实施当中去。
成长赋予了我们力量,使我们有了足够的自信。我们完全有理由自豪地大声讲出宣言:做一流出版,当一流出版人。这已不再仅仅是梦想,而是近在眼前的目标。制定了合理可实施的战略方针,只要依据章程,有条不紊地按计划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就有迹可循。脚踏实地向着目标迈进,会感觉无比踏实和温暖。
第二篇:科技惠民服务民生思考体会发言
科技惠民服务民生思考体会发言
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坚持科技惠民、服务民生,使科技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确保科技事业始终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我市如火如荼建设“五彩*”、擦亮七张“名片”、努力打造“重要窗口”最精彩板块的事业中,科技部门应更加主动作为,将更多的科技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更多的科技成果为民生事业服务、更多的科技服务向民生板块延伸,让科技在乡村振兴、人民健康、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领域深深扎根,不断汲取创新动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运行、高效率运作、高水平运转保驾护航。
一、科技要让乡村振兴更具活力。
我们不但要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更要赋予农业展翅飞翔的创新基因,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不是简单地将农业装备化、工厂化,而是要从内生动力的角度出发将农业技术化、可持续化。一是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发展高新化。
要充分发挥*市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经济开发区的先行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和建设机制,多渠道引育科技型农业创新主体和农业科技项目,推动科技计划项目、创新平台和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进一步向农业科技园区集聚,使农业科技园区成为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绿色化的现代农业创新驱动发展高地,大力建设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业科技企业研发机构。二是推动农业科技人才引育常态化。
始终坚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维导向,各个农业平台和农业主体要主动走出去,将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的农业专家引进来。大力推进各类星创天地、农业创业孵化园建设,大力培育科技型的农创客。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围绕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精准选派、精准扶持、精准对接,努力探索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模式”,打造科技特派员工作“*样本”。三是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化。
一方面,要加强完善以种业创新为核心的农业科技攻关体系,围绕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等目标,大力推进农业新品种选育、绿色生态种植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研发、食品加工及保鲜物流、智能农机装备和新一代工厂化农业、美丽乡村系统治理技术等科技攻关;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广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加快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劲科技支撑。二、科技要让人民健康更具保障。
生命健康科创高地是我省加快建设的三大科创高地之一,也是我市重点发展和培育的产业领域,要充分结合*特色,瞄准发力方向,实现生命健康领域科技创新的大突破、大发展。一是加大医药卫生创新布局。
加快推进医疗和生命健康领域科技创新,全周期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不断加大对医疗机构科研项目的立项支持,推动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技术、常见多发病防治技术、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技术、生育健康及妇女儿童健康保障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传承与创新、生物治疗技术、生物安全技术等领域的研究。鼓励和探索引导社会资金对科研项目的投入和支持。二是加大医疗创新平台布局。
培育应用基础研究平台,大力开展医疗领域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我市医院科研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提升。高质量开展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打造长三角区域肢体康复临床医学研究创新高地。鼓励更多医疗单位申报和参与省级以上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三是加大生命健康产业布局。
加快新药创制科技创新,围绕生物药物、化学药物、中药药物、海洋药物、制药技术与准备等领域,全链条推动医药产业发展。加快高端医疗器械创新,重点支持前沿诊疗和共性技术、高端医学影像及设备、新型体外/快速诊断试剂与仪器、新型植介入器械和组织再生修复产品、高端诊疗装备与核心部件、智慧诊疗与关键技术、先进康复器械、中医诊疗设备、应急医疗装备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和产业化。三、科技要让生态治理更具成效。
*市正在积极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创建示范市建设,生态领域科技创新是重要的支撑手段和有效的解决方案,近年来,我市围绕生态治理,大力推动固废、水、气、土壤治理等领域的科研项目攻关,取得了良好成效。下一步,要继续巩固成果,开拓创新。一是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贡献科创力量。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是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市要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提升绿色低碳前沿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提高减污降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在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生态碳汇等领域加大创新攻关步伐。二是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贡献科创力量。
加快省级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与布局,突出建设主题与*特色,力争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可持续发展样板。积极参与美丽*建设,围绕美丽经济、美丽产业、美丽生活等,大力推动相关领域科技创新,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多地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发展动力。三是在水气废治理领域贡献科创力量。
近年来,*市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五废共治,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幸福感和健康获得感与日俱增。这与市科技局大力开展的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技术研究、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技术、生态安全智能监测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密不可分,下一步要继续巩固科研成果,加强示范推广和成果巩固。第三篇:编辑工作中的注意力经济策略
编辑工作中的注意力经济策略
注意力,是指人们对某个或某些主题的关注。注意力经济,“是指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目标顾客的关注并激发其购买行为的一种经营战略和经营行为[1]。”
虽说出版行业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编辑生产的商品也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但就出版物的社会价值,只有当它被读者购买与阅读时才能实现这一点来看,风靡世界商界的注意力经济,以及企业所实施的注意力经济策略,值得编辑借鉴。
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外部事物是极其纷繁复杂的,人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周围所有的事物同时予以注意,只是选择其中一部分予以注意。引起注意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如刺激物的强度、对比关系、运动变化、新异性等,都是引起人们注意的重要因素;另一类是个体的主观状态,凡是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符合人们兴趣的事物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编辑要吸引读者,激发其购买行为,也就必须从这两方面入手,满足读者的需要,引起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的强烈注意。
提供引起注意的出版物
1.在刺激的强度上做文章。心理学认为,刺激的强度是引起注意的重要原因。编辑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就要在刺激的强度上做文章。
一般来说,在一定限度内,刺激物强度越大,引起的兴奋就越强。心理学上把刺激本身的强度称为绝对强度,把一刺激与它刺激相比较表现出来的强度称为相对强度。由于出版物的页码多少、版面大小有一定限制,编辑要在有限的版面内,为读者提供强度尽可能大的刺激,重要的是编辑要在适宜绝对强度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相对强度。以报纸为例,报纸版面左上方是读者视线最先聚焦的地方,最重要的信息放在这里,称头条位置,编辑应运用技巧突出这里内容的重要性。比如,给头条配图片,加大栏宽,以醒目色彩形成套色大标题等多种方法提高其绝对强度,或使头条与其他版面在大小、方向、曲直、明暗等一个或若干方面有明显不同,使之形成视觉中心,突出头条。一份报纸能否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版面对读者视觉的冲击,合理地、别具一格地安排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能使报纸在几米开外就抓住读者的眼睛[2]。同样,期刊、图书编辑,如能对期刊的封面、图书的包装,在颜色、布局、版式设计上“操心”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的运用,也照样能抓住读者眼睛。例如,《女友》每期封面不仅将要目醒目地选列出来,还把装饰字母“LOVE”固定在一个位置,使人站在书摊货架之外一眼就能看到它的独特风韵。它的版面设计向画刊靠拢,多是一些表现真情的新闻和美术照片,不仅增大了读者的视觉信息量,还注入了审美情趣和阅读舒适感;内文处理突出地使用“编辑华笔”,即刊头语、栏头语、题头语、文头语等,以提示、诠释、说明、广告等方式,明确主题,扩展思路,强化宣传导向[3]。编辑通过突出亮点,增加刺激的强度,使核心信息、核心部位据于读者的视觉中心,该突出的突出,该“抢眼”的“抢眼”,先声夺人,吸引读者的眼球自然不在话下。
2.在刺激的新异性上下功夫。刺激的新异性也是吸引读者注意的重要条件。心理学认为,当新异刺激出现时,人会产生应答性反应,将感受器转向这一刺激。编辑要使读者的眼光转向自己的出版物,就要在刺激的新异性上下功夫。
怎样下功夫?心理学上把新异性分为“刺激是人所未经验过的”和“经验过的刺激以新异的方式重新组合”两种,我们认为,编辑要做的一是在题材上,言别人之未言,在形式上开风气之先,比如独家报道、专访。只要是“独一无二”或是“反映时代新潮流”的内容,就能吸引读者的视觉,触动读者的心坎。相反,如果大家都是一种思维模式,你上我也上,同类选题就会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但挤不过去,甚至可能从桥上跌下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多我转”是以选题的新异性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十六字诀。至于形式上,中国近代著名的出版家张元济领导的商务印书馆,“一本教科书几个月内,一版再版,行销十余万册”,“商务教科书营业之盛,冠于全国”[4]。有如此辉煌的成就,其原因则是他“开风气之先”的小学国语教科书的生字加注音字母,采用语体文,全用新式标点符号的创新。1933年,赵家璧良友图书印刷公司推出的《良友文学丛书》轰动文坛,除了内容多是鲁迅、茅盾、巴金等一流作家的作品外,形式上别出心裁地提出“用软布面精装,外加套色彩印包封,上印作者像”,这种创国内出版界之新的举动,也是以新异吸引读者注意力取得成功的范例。
当然,选题的独一无二,形式的别出心裁,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但一味地追新求异,也未必是高明之举。因为,人们的需求是丰富多彩的,市场开发的潜力也是没有穷尽的,要成功地分割市场,做大要做的这块“蛋糕”,编辑还需要在旧题材、旧内容上挖掘新异,表现新异,或“总把新桃换旧符”,或“喜将新瓶装陈酒”。比如,面对一个突发的重大事件,撇开网络、电台、电视不说,报纸可以及时报道,以内容新鲜吸引读者,期刊、图书可以深度报道、理性分析,以占有材料丰富、分析透彻赢得读者。只要在形式新鲜、理念先进上动脑筋,也照样能抓住读者的目光,引起读者的注意。拿《资本论》《共产党宣言》为例,作为革命导师的经典著作,在今天仍有一定的读者市场自不必说。但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竞争的日益加剧,很多读者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阅读纯文字的“大部头”。
江西某出版社的编辑,审时度势,及时推出《画说〈资本论〉》,一炮打响后,又相继出版了《画说〈共产党宣言〉》,也非常畅销。这种以图画代替文字的创新,把理论知识含量较深的内容用简单而活泼的形式传达给读者,借图片的视觉优势制造新异效果,引人瞩目,吸引了读者注意力。
提供符合读者需求的出版物
1.在读者的健康需要上提供全方位服务。心理学认为,凡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符合人们兴趣的事物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需要决定行为,需要越强烈,需要者为满足需要而采取的行动越有力而执著。古罗马的名言是:“人所不需要的东西,也就谈不上有什么价值”,“不要买自己想买的东西,而要买自己需要的东西”。要使读者心甘情愿地“掏腰包”,编辑要想方设法满足读者的需要。当然,对编辑来说,读者决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消费者,出版物作为提升人们精神生活质量的特殊商品,编辑想方设法要满足的读者需要,自然是健康需要。
大众读者的阅读需要可分心理的、情感的、技能的、知识的等很多方面,编辑要做的是针对读者的不同需要提供全方位的周到服务。比如,在策划选题内容时,中信出版社看到了社会转型时期全球化的社会问题:变化中的心理问题,由此而引进了《谁动了我的奶酪》,成了变化中感受困惑和失败的人的最爱。《读者》杂志多年来一直坚持自己的宗旨:把精英文化和平民文化相结合,在人文关怀中追求真善美,营造温馨的情感阅读氛围。这是它成功的地方——满足了老百姓的情感阅读需求。都市中的年轻阅读群喜欢那些包含在青春迷惘、动荡、挣扎和追求等因素的作品,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我为歌狂》《蛋白质女孩》《61?7》等系列时尚作品受到了他们的青睐。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登上健康列车》一书以贴近大众的理念创造了出色的业绩[5]。再比如,在选题定位时,《涉世之初》选择的是即将和初参加工
作、步入社会的年轻人;《风韵》的定位仅仅是30—40岁事业有成的都市丽人;《孩子》则定位在0—12岁儿童的素质教育上,如此等等。编辑不仅在满足大众读者群的普遍阅读需要上服务周到,还要根据读者年龄、性别、职业、经济状况等细分读者的阅读需要,在满足小众化的个性阅读需要上也不含糊。往细处想,往精处做,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要,这就是赢得注意力,乃至赢得市场的秘诀。
2.在符合读者的兴趣上有所作为。兴趣与需要属于人的个体倾向性,它能促使受众集中注意,对受传过程中的选择、审辨、加工等心理活动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编辑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并使其产生购买行为,除了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以外,还要在符合读者的兴趣上有所作为。
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个体对活动的过程感兴趣,是因事物的本身引人入胜而产生的兴趣。间接兴趣是指个体对事物本身并无兴趣,但对与该事物相联系的结果发生的兴趣。毫无疑问,编辑如果以读者的直接兴趣为出发点,把选题定位在读者感兴趣的事物上,单凭事物本身引人入胜的特点,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因此,聪明的编辑首先要做的是以读者的直接兴趣为卖点,满足特殊读者的特殊需求。就像《集邮》《足球俱乐部》《今古传奇》《科幻世界》《幽默大师》等,就像琼瑶的言情小说、金庸的武打小说等,有读者的直接兴趣作保障,前者跻身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后者一版再版,也就不足为怪了。其次是引领读者的关注点,吸引读者的间接兴趣,往大处做,往旺处做。比如,借助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的效应,进行同名图书的开发,像《哈利·波特》系列、《大宅门》、《黑冰》等的热销。借助读者认可的知名品牌,进行系列产品的经营,像《故事会》发挥其400万订户的市场优势,在读者需求的延长线上做文章,将《故事会》中的好作品汇编出版了《故事会系列丛书》,每期发行量达50多万册[6]。借助读者对毛主席的怀念,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图书市场再掀“毛泽东热潮”。借助读者怀旧情绪的升温,“老照片”“老房子”等“老”字系列图书走红。这些足以说明符合读者兴趣,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读者的兴趣越浓厚,出版物的“人气”就越旺。
总之,不管是在出版物外在形式的新颖上,或是内在质量的创新上,不管是在编辑理念、营销手段的出奇制胜上,或是在满足读者需要和兴趣的别具一格上,只要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并让读者产生购买欲望和行为的策略,都应是编辑工作中的注意力经济策略。
参考文献
[1]周吉友 . 注意力经济与图书营销. 出版广角,2003(1)
[2] 范艳军. 编辑工作与受众注意.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4)
[3]王维钧. 现代期刊编辑论丛.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
[4]蒋维乔.创办初期之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 北京:中华书局,1959
[5]李丹颖.以人为本 用心关注.出版参考,2003(4)
[6]汤伏祥. 当前期刊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出版,2003(8)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
第四篇:12月份文案编辑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12月份文案编辑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一、文章中存在的问题:
1.文章的撰写深度和理解深度均有待提高,文章要做精,可以适当添加给读者的意见。
2.对台州招聘网企业活动的敏锐度不高。3.语言的转换能力不足。
4.活动策划类、活动执行类、活动流程类的文章版式要正规和正确。
5.作为1名文案编辑,对关键词的提炼还有待加强,思维不要被表面的字眼所束缚。
6.文章本身的表述逻辑还算清晰,但文章本身的吸引里要加强。7.举例类文章增多。
二、网站资讯存在的问题:
1.TZZP网站后台资讯模块在浏览过程中只能用指定浏览器,其他浏览器点不进去。
2.资讯中后台显示顶格但发布之后文章第一段会自动空两格。
3.后台图片无论是设置居中还是居右,发布后网页显示图片统一靠左,整体排版不是很美观。
三、微信资讯存在的问题
1.微信资讯文章没有按日期排列,新更新的文章显示不了,已跟技术部协商处理办法。
2.圣诞推送中图片编辑位置有误,浪费一次发布机会,第二次发布正文图片出现重叠现象,也浪费一次发布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外在形象,下次会注意,正确不发生类似的错误。
3.在推送微信大转盘获奖通知的过程中因PC端与手机端的排版不同而导致在手机端显示出现问题。
第五篇:财政工作中的一点体会范文
财政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随着两税工作的转移和中央加强对基层的惠民政策的倾斜,基层财政所的工作也必将发生很大的转变,要做好基层财政工作,我所的体会是:
一,发展生财是根本。
小平同志曾指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发展。”当前各级财政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基层乡镇,如财源后劲不足,财政收入质量不高,财政风险较大,社会保障能力不强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发展。离开了经济的发展,财政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提供税源,培值税源上,基层财政所应发挥关键作用,为乡镇主要领导出谋刬策。目前乡镇主要的压力仍来源于财政税收收入,比如我镇本地税源才30万左右,较上级要求可谓九牛一毛,怎么办,这要求财政所在嫁接税源上提供资金保证,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盘活资金。其二,在单位报支中,要严格手续,不跑、漏掉任何一笔税收。其三,尽可能的合理培值税源。
二,依法治财是手段。
依法治财是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也是管理财政工作的最理性的方式。要实现依法治财的目标,就必须以法治为基础,使财政活动始终处于法律的监督之下。财政管理要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杜绝随意性。要严格财政执法,规范程序,加强监督,落实财政执法责任制和违法责任追究制,强化法律惩处机制,依法严肃处理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坚决纠正财政经济领域中
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维护法律尊严和正常的市场秩序,全面推进依法治财工作。在所内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多学习、多讨论,教肓全所同仁严守财经纪理,说话要有分寸,得理,以维护财政形象为已任。
三,为民理财是目的。
当前,在上级财政部门加快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加强财政惠民支出、教科文卫事业发展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重点支出。落实工资统发政策,保证机关干部职工和教师工资的及时足额兑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费和农村低保的及时足额发放,以及各种惠民补贴资金的发放,成为当前基层财政工作的重点。如何让惠民政策真正惠民,基层财政所可谓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财政所加强协调沟通能力,不拖不等,积极主动。一切财政工作的优与劣,最终将体现在效益的好与坏、高与低上,效益量财,效益是衡量财政工作的根本标准。财政工作要讲求效益,以效益量财,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能力,从而担高工作效率。
徐埠财政所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