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北京绿色食品的发展47

时间:2019-05-14 21:5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北京绿色食品的发展47》,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北京绿色食品的发展47》。

第一篇:浅谈北京绿色食品的发展47

浅谈北京绿色食品的发展

生物技术系周华 20213乙0

53绿色,在市民眼中意味着天然、无污染及环保。据了解,全市已有多家菜市场及连锁超市、副食商场与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了直接供应关系,上百个绿色安全农产品销售专柜可以为市民餐桌保平安。绿色食品以其鲜明的形象,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位赢得市民的好评,市场覆盖面日益扩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相当一批京产绿色食品已成功的进入了日本、美国、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显示出了广阔的出口前景。

一、究竟何为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的食品,它涉及粮油类、蔬菜类、果品类、饮料类、畜禽蛋奶类、水产类、酒类和其他一些食品。

绿色食品外包装上的绿色食品标志有特定的图形表示:上方的太阳、下放的叶片和蓓蕾。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绿色食品出自最佳生态环境,即生长区域没有工业企业的直接污染。水域、上游、上风口没有污染源,区域内的大气、土壤质量及灌溉用水、养殖用水质量均符合绿色食品的环境标准。绿色食品再生产过程中实行全面质量控制,即通过产前环节的环境监测,产中环节具体生产,加工操作规程的落实,以及产后环节产品质量、卫生指标、包装、保鲜、运输、储藏、销售控制,确保绿色食品的整体产品质量。

二 北京市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分析

从北京市农业绿色食品办公室了解到,经过一系列严格认证,京产绿色食品总数已经达到110个,安全食品有329种。全聚德烤鸭,密云水库的水产品,绿健猪肉等都榜上有名,而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绿色食品就超过

1440个。北京市绿色食品经过10年的发展,在开展规模,产业体系,基础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北京市绿色食品发展按照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全市曾有150个产品获得过绿色食品证书。到2000年底,全市实际拥有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产品数量达到100个,生产企业43家,年产量2.7亿公斤。其中初级产品59个,生产面积1.3万公顷,产品结构是:蔬菜类43个,果品类12个,粮食类3个,畜禽类1个。加工类产品名1个,产品结构是:酒类12个,饮料类5个,果脯,冰淇淋等24个。在开发绿色食品过程中,涌现出了“华宫”大桃,“新世纪”梨,“福运泉”酸枣汁,“秦华”桃汁,“奥京”果脯,“夜光杯”葡萄酒,“云湖”啤酒,“松竹梅”清酒和“前鲁”北京鸭等一批名牌产品。保护了首都

1.6万公顷耕地的生态环境。绿色食品市场价格较普遍食品提高10到15倍。8种绿色食品走出了国门,远销东南亚和欧洲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北京市绿色食品主要集中京郊的8个生态农业建设县。鲜活类产品较多是北京市绿色食品开发的特点。全市绿色食品蔬菜销售专柜达到29个,产品供不求,深收市民欢迎。据了解,我国绿色食品产品总数达到2400多个,生产实物总量达到2000万吨,产品销售价格增加到500亿元,部分产品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已占有较大比重,如奶粉产量中绿色食品占百分之40。调查显示,其中起码六成的绿色食品已摆上了北京市民的餐桌。

三、北京发展绿色食品的意义

北京市绿色食品事业,对北京市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发展绿色食品,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第一,发展绿色食品,保护了首都生态环境,京郊是北京市的绿色生态屏障。发展绿色食品,从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入手,改革传统食物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实现京郊农业和食品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将保护京郊生态环境,发展郊区经济,增进大众健康紧结合起来,促进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第二,发展绿色食品,带动了京郊农业结构调整,绿色食品因其无污染,安全,优质的特点。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强大的竞争能力,使农产品的优质优价得以实现,带动了京郊农业结构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第三发展绿色食品,将提高北京市农产品的国内和国际竞争能力。从国际

市场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后,将按照国际规则逐步开放国内市场,许多出口产品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简称TBT的挑战。尤其是与环境有关的绿色壁垒,发展绿色食品正是北京市农产品进入世界市场的最好途径。从国内市场看,京郊农业生产相对成本高,发展绿色食品是北京市农产品与外埠农产品竞争的一个十分有份量的砝码,这也是北京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新世纪已经来临,北京市民的生活有将翻开新的一页。绿色食品这项新兴的事业,前景广阔,任重而道远。

四、北京市绿色食品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销售市场,也是全国绿色食品对外展示的窗口,拥有资本、科技、政策、和市场优势。

北京市有八个国家级生态环境建设县,作为首都的绿色屏障。在区位上北京拥有强大的宣传力量和高素质的消费群体。随着绿色食品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广播、电视、报刊、信息网络等媒体积极主动宣传绿色食品,形成了绿色食品消费热点,提高了绿色食品的知名度。北京还拥有大量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技力量雄厚,人才资源丰富,为绿色食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科技支撑。

北京市政府重视绿色的发展,并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绿色食品及良种工程,以无污染、优质高效农产品和籽种产业的发展,带动北京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2000年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也决定,京郊农业要适应多层次的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特种种植,特种养殖和名、特、优、新、高附加值的产品,逐步把首都郊区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另外绿色食品已经列入北京市“十五”期间重点投资领域,一批有实力的生产,流通企业加入到绿色食品开发的行业中来,将增强北京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实力。

北京市绿色食品发展也有许多制约因素,主要是土地少,水资源紧张,农业生产成本高,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城市的快速发展不但挤占了大量的耕地,而且是近郊区县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北京市绿色食品的发展。已经发展起来的绿色食品数量少,生产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知名品牌少,还缺少相关内容的宣传。绿色食品市场体系不很健全,部分绿色食品没有真正实现优质优价。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五、如何将北京的绿色食品推销给市民?

1.超市是销售绿色食品的主力。

超市是城市的主要销售网点,超市中应当设立绿色食品专柜,但是超市的绿色食品销售存在摆放松散,品种少等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绿色食品真正进入超市,占据市场。

2.政府应对绿色食品进行大力宣传。

政府应举办一些相关活动,让市民可以从中学习到有关绿色食品的知识,还可以学习到如何烹制这些蔬菜,让绿色蔬菜真正进入到市民的家中。

3.降低绿色食品的价格。

绿色食品的价格相对于普通食品的价格要贵,符合大部分市民的消费水平,致使绿色食品受到冷落,阻碍了绿色食品的发展。最好的办法是降低绿色食品的成本,使其价格降低,让大部分人都能接受。

参考文献:

《北京绿色食品发展战略研究》

《什么是绿色食品》

第二篇: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日期:2008年3月11日来源:省绿办 作者:

我国于1990年正式开始发展绿色食品,到现在经历了10年多时间,其间在中国不仅建立和推广了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体系,而且还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仍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现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委托了38个分支管理机构、定点委托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机构56个、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检测机构9个,从而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绿色食品认证管理、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督网络。

参照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IFOAM)有机农业及生产加工基本标准、欧盟有机农业2092/91号标准以及世界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有机生产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肥料、农药、兽药、水产养殖用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全国7大地理区域、72种农作物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一批绿色食品产品标准以及AA级绿色食品认证准则等,绿色食品“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和完善。

1996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了绿色食品标志图形、中英文及图形、文字组合等4种形式在9大类商品上共33件证明商标的注册工作;中国农业部制定并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标志着绿色食品作为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在中国的形成,同时也表明中国绿色食品开发和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截止1998年底,全国共开发绿色食品产品1018个,生产总量为840万吨,开发面积达226万公顷,分别是1990年的8倍、24倍、56倍,年平均递增速度分别为26%、42%和57%。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类等,其中初级产品占30%,加工产品70%。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分布中国各地,许多企业是大型知名企业,许多产品是中国名牌产品。1998年,中国参与绿色食品开发的企业有619个,企业年生产总值达402亿元人民币,年销售额为285亿元人民币,税后利润17亿元人民币,其中80%以上的企业由于开发绿色食品经济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绿色食品市场建设已初显成效。目前,中国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南京、西安、深圳等国内大中城市相继组建了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和流通渠道,绿色食品以其鲜明的形象、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位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市场覆盖面日益扩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相当一部分绿色食品已成功地进入了日本、美国、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并显示出了在技术、质量、价格、品牌上的明显优势,展示出了绿色食品广阔的出口前景。

绿色食品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1993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IFOAM),奠定了中国绿色食品与国际相关行业交流与合作的基础。目前,“中心”已与90个国家、近500个相关机构建立了联系,并与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以及国际组织在质量标准、技术规范、认证管理、贸易准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合作与交流,不仅确立中国绿色食品的国际地位,广泛吸引了外

资,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开发和国际贸易。1998年,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委员会(UNESCAP)重点向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介绍和推广中国绿色食品开发和管理的模式。

第三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摘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一种新兴的绿色农业-绿色食品对现代农业发展正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随着绿色食品种类的不断增加,耕种面积的逐渐扩大,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同时伴随着质量安全、可持续性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绿色食品;发展;问题。

正文: 1.绿色食品的定义

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的食品,而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无污染是指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严密监测、控制,防范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害细菌等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污染,以确保绿色食品产品的洁净。其优质特性既包括产品的外表包装水平要高,还包括内在质量水准高;产品的内在质量又包括优良的内在品质和高营养价值及高卫生安全指标。

2.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我国于1990年正式开始发展绿色食品,到现在经历了10年多时间,其间在中国不仅建立和推广了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体系,而且还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仍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现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委托了38个分支管理机构、定点委托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机构56个、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检测机构9个,从而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绿色食品认证管理、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督网络。参照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IFOAM)有机农业及生产加工基本标准、欧盟有机农业2092/91号标准以及世界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有机生产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肥料、农药、兽药、水产养殖用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全国7大地理区域、72种农作物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一批绿色食品产品标准以及AA级绿色食品认证准则等,绿色食品“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和完善。

1996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了绿色食品标志图形、中英文及图形、文字组合等4种形式在9大类商品上共33件证明商标的注册工作;中国农业部制定并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标志着绿色食品作为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在中国的形成,同时也表明中国绿色食品开发和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3.我国绿色食品发展面临的问题生产和消费单一

我国绿色食品区域化生产开始具有一定规模。但从整体上看,仍分布不均匀。绿色食品生产对产地环境要求高,我国绿色食品原料产地及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生态资源未被破坏的山区和边远农村地区。其中,绿色食品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城市和全国各大中城市。产品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农林产品及其加工品。其次为所占比例相对较小的畜加工产品及饮料类产品(主要指茶叶及酒类产品)。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绿色食品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导致市场不统一和规范。绿色食品产品定价缺乏科学指导

由于绿色食品在从生产到餐桌的过程中,一是对生产环境要求严格;二是限制或者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添加剂等人工合成物质及转基因材料等来实现其安全性生产的目的;三是绿色食品具有一整严格的标准体系,包括从产品运输、加工、储藏、质量检验、包装等环节都有特殊规定;四是认证过程和管理成本较高等,这些都会增加绿色食品成本,造成绿色食品比普通食品的定价要高。目前绿色食品的定价都是企业行为,虽说符合市场经济规则,但因缺乏科学指导,定价高而不利于产品的推广。绿色食品质量保证体系仍不健全

我国绿色食品质量保证体系仍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仅仅是通过认证了事,没有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强管理方面下功夫,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二是我国在绿色食品认证后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全程检查监督和对产品

质量的长期检查监督力度不够; 三是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绿色食品生产程序及质量标准体系,但执行力度不够;四是对检验出的不合格产品、侵权行为、假

冒伪劣产品的依法打击力度不够。

【参考文献】

[1]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要求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宣传工作.农业质量 与标准,2009,5.[2]王利前.我国绿色食品生产状况及其发展对策.安全科技,2009,3.[3]熊建,刘旭辉.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机遇与策略.粮油食品科技,2009,5(17).[4]科技向导.2010年第27期.

第四篇:漳州市绿色食品发展环境

漳州市绿色食品发展环境

一、资源环境

漳州地处南亚热带,地理位置适中,气候温暖湿润,是天然大温室,生物品种多样,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开发绿色食品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002年全市水果总产量185.7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32.38万吨,蔬菜234.59多万吨,肉蛋奶产量27.92万吨,食用菌14.24万吨,茶叶1.43万吨,全市已建成水果、食用菌、蔬菜、花卉、水产品、饮料、香料、禽畜等八个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这些基地年产值达近百亿元,年出口创汇2.7亿美元。全市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440多家,其中成规模、上档次的龙型企业190多家,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16家,市级28家,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潜力大。

二、生态环境

我市地处南亚热带,气候优越,生态优势突出。作物宜种性广,工业污染少,大气、水质和土壤等生态环境质量良好,洁净度高,山青水秀,生态良好。面对台湾,近靠港澳,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正在发展成为闽南交通枢纽和农产品及加工品的集聚地,是沿海经济开放地区开发绿色食品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

三、政策环境

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开发始终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1994年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直接委托我市成立绿色食品办公室,把我市列为发展绿色食品计划单列市,区域代号“37”,享有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初审的权限,为我市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提供了一条快车道。市委、市政府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把绿色食品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实行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先后把绿色食品列入《漳州市现代农业规划》、《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并以市政府名义制订出台《漳州市绿色食品工程“十五”发展规划》和《漳州市扶持绿色食品发展的若干规定》,为我市绿色食品发展提供了产业导向和政策扶持。全市各县(市、区)均成立了绿色食品县域委托管理机构。2002年7月,市绿办还加入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实现与国际可持续农业合作与交流相对接,有利于向国际社会宣传推介我市绿色食品和特色农业。

四、人才环境

我市农业科技力量比较雄厚,现有省热作所、甘蔗所、农学院分部、亚热带果品花卉技术开发中心、漳州农校和市农业科研所等农业科研院所,拥有一大批专业农技人员和农民技术骨干,全市基本形成农科教相结合的科技服务网络和健全的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体系,引进、推广了一批农业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积极推广无公害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建设了一批初具规模的水果、蔬菜和茶叶等绿色食品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指导下,漳州农校还开设了全国首个绿色食品开发专业,2002年首批招收中专生47名,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培育专门人才。

五、市场环境

几年来,市里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鼓励企业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引导企

业建立绿色食品配送中心、直销点、专营店、专柜等营销网点,促进绿色食品市场的发育。全市已在繁华市区设立了“漳州市绿色食品(无公害果蔬)配送中心”、“漳州市绿色食品展示厅”和“漳州市绿色食品展销厅”。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绿色食品,培养壮大一批营销型的龙头企业,开展各具特色的市场营销,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并组织引导企业参加各种专业性博览会和展销会,不断推进绿色食品营销网络建设。我市绿色食品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中逐渐扩大,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据统计,全市“绿标”产品中,有14个获得“漳州市名牌农产品”称号,2个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4个获得“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格森”绿色食品毛豆98%销往日本、欧美市场;“含羞草”系列蜜饯进入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隆、好又多等大型卖场和上海联华、华联、江苏苏果等国内三大超市,销往;绿色食品“吉田”食用菌产品通过香港代理商配送至新加坡超级市场;绿色食品“大岽山”白芽奇兰茶成为中国女排专用茶,畅销国内市场等等。

第五篇: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工作总结

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工作总结

2、坚持外向化拓展,延伸产业链条。依托优势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断打造绿色食品外向化、多样化、系列化开发新优势。一是培强龙头,推进加工增值。以提高农业效益和绿色食品附加值为核心,围绕龙头企业建设,加快绿色食品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系列开发步伐。建成xx优质米加工厂等绿标加工企业5家,设计加工能力28万吨。积极帮助xx渔业协调贷款1000万元,扶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建成全省首家俄罗斯海产品加工厂和全省最大俄产松籽加工企业。xx年,加工绿标产品14万吨,销售收入5000万元。目前,全县仅黑木耳产业就已形成xx等近20家

黑木耳加工企业,形成了实力较强、产品多元的加工群体,从小包装、精包装到压缩木耳块各有特色,年加工量超300万斤,产品打入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家超市,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16个国家和地区,提高了优势农产品比较效益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二是发育基地,扩张产业规模。面向俄罗斯市场,建设4大绿色产业基地。即6万亩出口水果产业带;5万亩无公害圆葱、早甘兰产业带;4亿袋黑木耳产业带;5万亩绿色无公害水稻产业带。三是进军境外,拓宽发展空间。在俄十月区、乌苏里斯克、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等地建成16处以果菜、食品为主的商品综合批发大市场,年经营果菜40万吨以上,承担着俄远东地区十个联邦主体三分之一的果菜供应量;xx集团在俄乌苏里斯克市建设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的果菜批发大市场,年批发零售蔬菜近15万吨,仅此实现交易额2亿多美元,成为俄滨海边区及周边区域农副产品主要供应地

之一。

3、坚持市场化运作,完善组织措施。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战略升级,必须以产业化为牵动,解决好绿色食品企业和基地、农户的利益分配问题,在激活市场要素、争创产品知名度上抓好抓实。一是强化利益联接。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通过采取股份合作、签订购销合同等多种形式,引导实力龙头企业,对农村土地实行反租倒包,或与生产大户、农业各类协会联手开发基地,收到显著成效。xx年,全县绿色食品订单面积达20万亩。xx镇优质米厂辟建了1万亩绿色水稻,每斤收购价比其它地区高出0.2元,即保证了原料供应,也推进了农民增收。二是打造强势品牌。巩固县域传统农业优势,审定筛选和申请注册新的绿色食品品牌,积极开展宣传攻势和营销策划。以无公害黑木耳技术研讨会为载体,通过设展示台,发宣传册,有效宣传了地域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和绿色品

牌。xx优质大米、xx苹果等品牌深得广大消费者青睐,从农家小院昂首迈向大中城市,品牌优势已逐步向竞争优势和效益优势转化。三是畅通销售渠道。围绕构筑外向型绿特农产品销售平台,因地制宜建立多处绿色产品专业销售市场。兴建龙头市场。斥资2200万元,积极辟建xx大市场,自xx年建成运营以来,各地客商云集,年交易量2万吨,交易额8亿元,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先进龙头企业、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和全国最大的xx交易市场,并稳步向国家级产业化龙头迈进。培育强势发展载体,启动兴建总投资1.1亿元的xx批发市场,今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预计10月前竣工并投入试营业,项目建成后,将以构建沿边最大的出口蔬菜集散交易中心为目标,不断打造成为东北地区果菜跨国仓储运销的龙头“旗舰”。

4、坚持规范化发展,改进服务方式。围绕绿、特色主导产业,我们从改善环境、抓好服务、落实责任入手,狠

抓了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一是构建训研结合的技术支撑体系。构建与完善县镇推广机构与科研实体相结合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格局。创新科技组织。积极与省内外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吸引民间资本联办民营食用菌研究所,走民营化、市场化、实体化的自我发展之路,灵活开展多形式的无偿、有偿技术服务。实施沃土工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已对1000余户、15000亩耕地进行采样、化验和配方,每亩耕地可节省农资投入20元,增收30元,直接拉动农民增收700万元。推进科技入户。大力推广农村“一池三改”、蔬花疏果、果实套袋、水稻钵体育秧、蔬菜保护地栽培、草食动物规范化用舍饲养等18项安全、高效、实用技术。全县水稻大中棚钵体育秧率达80%,堆积式烤房改建率占60%以上,科技应已用成为农民新的增收亮点。二是构建强有力的服务保障体系。在资金保障方面,我们建立了以企业和农户为主体,引资

和信贷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并积极争取一些大的绿色食品项目在省里和国家立项扶持。县信用联社每年都投入2亿元做为绿色产业专项贷款。在政策方面,对发展黑木耳、元葱等绿色产业的农民在用水、用电、用地等方面优先审批,并组织专业人员上门服务。为发展黑木耳的贫困户赊购菌种和原料,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对适宜摆栽木耳、种植元葱的地块,按照“面积不变位置变,适当调整连成片”的原则进行调整,促进农业资源向优势农户集中,提高了外向型绿色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三是构建科学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依据《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全县统一制定建立了作物和畜禽养殖生产档案、企业生产档案和农户生产手册。绿办会同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部门组成质量监测组,随时进行检查和抽查,全程监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关键环节,保证了我县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协调、有序发展。总之,我县的

绿色食品产业已经成为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朝阳产业,初步形成了发展氛围全民化,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方式科学化,产业经营集团化,市场开发品牌化的强劲发展态势,但也存在着薄弱的层面和环节,主要是:原字号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和品牌效应产品少;特色产品、畜产品和高附加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等等,需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完善和发展。

二、下步打算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战略部署,我县将依托县情,立足于绿色食品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开发,深入实施产业化牵动,走基地规模化、市场品牌化、精深加工系列化之路,全力推进外向型绿色产业发展步伐。

工作重点

一是实施项目牵动战略,突出建好五大外向型绿色食品基地。实施“天奇牌”苹果梨绿色食品基地项目、对俄出口

蔬菜基地项目、“东波”牌优质米加工改建等项目,进一步增加投入,建好五大绿色食品基地。包括:①无公害蔬菜基地4万亩:包括东良集团无公害高科技园区,无公害圆葱示范区,露地甘兰示范区,菜一、二温室大棚示范区和马架子草霉示范区。②绿色水稻基地5万亩:包括三岔口镇3万亩,xx镇1万亩,大肚川镇1万亩。③绿色无公害黑木耳生产示范基地4万亩。④建设5000头有机食品优质马鹿养殖基地。⑤绿色无公害水果基地6万亩。

二是加强新产品开发,突出做好绿色食品标志申报。抓住国家中心下调绿色食品各项费用的有利时机,大力宣传,让更多企业申办标志,今年在原有5大系列绿色食品的基础上,计划申报以绿色食品圆葱为主的蔬菜系列产品;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系列产品;以绿色食品鸡蛋为主的蛋禽类食品;以有机食品松籽仁为主的果仁系列产品;以有机食品鱼为主的渔类系列产品。

三是狠抓精深加工,突出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以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为销售龙头,引入绥芬河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系列开发黑木耳精深加工产品,推进黑木耳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迈进。以xx宝荣中俄果菜批发市场为龙头,开发出口绿色果菜小包装、精包装系列产品;以顺风果仁为龙头,开发绿色果仁类系列产品;以宁城渔业为龙头,深入开发有机食品鱼等渔类系列产品。

推进措施

1、完善生产基地标准体系,落实生产标准。一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标准。水田区建立单排单灌渠系,达到田面平整,逐步实现整地、管理、收获全程机械化和塑料田埂应用面积,旱田区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机化工程大力更新科技含量高,作业效率化;耕地培肥大力推广根茬和秸杆还田,保证亩施优质农肥3-4立方米。二是完善生产技术标准。绿色食品基地和小区生产严格执

行了《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选择国家推荐的肥料和农药,实行单品种种植,专品种收购,尽量采用物理和生物措施防除病、虫、草害。三是完善基地标识标准。为增强人们对绿色食品基地的保护意识,基地和小区内按国家统一的规格、字体和形象,设立永久性标识牌。

2、完善多元投入的资金支撑体系,保障产业发展后劲。坚持以农民投入为主体、项目牵动和企业扶持为导向、信贷投入为补充的资金支撑体系。在龙头企业发展上,建立和完善企业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的机制,各种扶持开发资金、企业技改资金、乡企发展基金、科技开发基金等向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倾斜,金融部门优化贷款投向支持绿色食品基地和企业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嫁接引联大上绿色食品龙头企业。

3、完善生产资料的保障供应体系,确保食品安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的使用和供应严格执行《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

则》、《生产绿色食品的使用准则》。禁止使用和供应高毒、剧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的农药,加强绿色食品生产所需农药和肥料和管理,建立了严格的准入制度,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专用绿色食品肥料。

4、完善市场开发的宣传营销体系,大力拓展市场。一是加大绿色食品宣传力度。采取政府推动、企业配合的强化措施,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绿色食品室展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重点是在有宣传影响力的国家、省级电视台、报纸上开展宣传;二是加强市场开发的营销体系建设。各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设专人搞营销,并在北京、大连、天津等大中城市设立了营销网点,使我县的绿色食品走向国际、国内市场。

5、完善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保证品牌信誉。在绿色食品开发工作中,严格执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采取统一商标品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媒体宣传、统一包装供应、统一基地标识设立的五统一管理办法,切实抓好绿色食品的管理,组织绿办、工商、公安、技术监督等相关部门,定期抽查,严厉打击假冒产品和滥用绿色标识行为,维护绿色食品形象和信誉。

三、需要省里解决的问题和政策

一是绿色食品开发资金问题不足,产业开发缺乏后劲,恳请省里帮助解决。

二是健全绿色食品法制化管理,使绿色标识的申报、开发、应用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是加强对绿色食品市场的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行为,保护好绿色品牌的声誉。

四是加大绿色品牌宣传,拓展绿色食品消费市场。

下载浅谈北京绿色食品的发展47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北京绿色食品的发展47.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前景 绿色食品的概念是1989年提出来的,而正式启动这项工作则是1990年。起初提出发展绿色食品的目的,简单地说有两个,一个是生产绿色食品,保护生态环境,一......

    2006年全国绿色食品发展概况

    2006年全国绿色食品发展概况 2007年2月15日2006年,在部党组的领导下,在部市场司的大力支持下,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围绕“全面加快发......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对策资源环境科学062班0640300426王建华[论文关键词]绿色食品 发展现状 问题 发展对策[论文摘要]我国发展绿色食品,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介绍我国绿色食......

    绿色食品发展与农产品定稿

    黑龙江垦区绿色食品发展历程与展望 1990年,农业部正式启动绿色食品开发和管理工作,拉开了我国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的序幕,黑龙江垦区在全国率先开发绿色食品,经过20余年的发展,垦区......

    浅论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浅论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摘要: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是绿色食品的生命线,绿色食品发展规模越大,品牌知名度越高。越是需要加强监管,因此,依法完善绿色食品监管体系,实现绿色食品监管......

    绿色食品区域发展政策措施探讨

    绿色食品区域发展政策措施探讨摘要:近20年来绿色食品事业得到飞速发展,但各地区发展水平不尽相同,除去物产资源丰富等先天条件,文章分析了可以提高区域绿色食品发展速度的政策措......

    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研究

    小仪绿色食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入口”的东西既要美味,又要有营养、卫生、无任何污染。因此,不含有害物质残留的绿色食品便......

    绿色食品

    土壤有机质,特别是腐殖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可归纳以下几点: 1、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土壤有机质含有大量而全面的养分,特别是氮素,95%以上氮素是以有机状态存在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