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电子银行建设的困难及其解决措施
我国电子银行建设的困难及其解决措施
学号:1214406020
班级:12投资6班
姓名:滕丽萍
21世纪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作为一个强大的生命力,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全新的变革,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生活空间。传统银行的服务已经完全被时代抛在了脑后。银行也在利用高新科技不断的发展壮大自己,跟上了历史的步伐,但是只有在预测未来的情况下才能正确的知道自己的方向,从而谋求更好的发展。
一、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
起步晚、手段少、业务量小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国际互联网提供网上支付服务的时间并不长,业务量也较小。自从1998年4月,招商银行推出了网上支付业务以来,各大银行利用技术不断的进行技术开发、系统架设、业务推广。网上银行作为现代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银行经营发展的主流趋势。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潜力巨大,基础薄弱,但发展条件已经逐渐成熟。加入WTO后,网络银行的创建和发展更是大势所趋。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实现网上支付业务的银行数量不断增加。
截至目前,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各大银行相继实现了网上支付的业务,只有少数部分的地方银行等未实现网上支付。网络直销已成为现今贸易的一大板块,而网络银行作为电子商务和网站经济整个链条中的货币结算收支系统,成为实现网络营销的基础。基于这点,E—bank顺势而生。各大银行也争相开发及推广。
2.网络银行服务趋向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和国际化。
如今是一个人人强调个性的时代,由于传统银行提供的服务是一成不变的,因而不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或者是另一种情况,金融产品太多,个人面对诸多金融产品无从下手,这样就需要为每个人定制不同的产品组合。银行一个新产品的开发考虑到总是市场的需求,找准市场的定位,顾客需要什么样的银行服务就开发什么业务。
服务的产品逐渐多样化。2000年以前,我国银行网上服务单一,一些银行仅提供信息类服务。作为银行的一个宣传窗口。但目前,交易类业务已经成为网上银行服务的主要内容,提供的服务包括存贷款利率查询、外汇牌价查询、投资理财咨询、账户查询、账户资料更新、挂失、转账、汇款、银证转账、网上支付(B2D,B2C)、代客外汇买卖等,部分银行已经开始试办网上小额质押贷款、住房按揭贷款等授信业务。同时,银行日益重视业务经营中的品牌战略,出现了名牌网站和名牌产品。但目前我国尚未出现完全依赖或主要依赖信息网络开展业务的纯虚拟银行。按照产品属性的不同还分有信息科技、信用卡、外汇、零售业务、公司业务、信贷、电子银行等专业部门。
外资银行开始进入网上银行领域。目前,获准在中国内地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的外资银行包括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渣打银行、恒生银行、花旗银行等。在外资银行进入的同时,我国网络银行的服务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不断趋向专业化。
3.国内银行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开始受到好评。
国内各大银行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不断的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接轨。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的银行巨头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国内的银行受影响极小。2002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网站被英国《银行家》杂志评为2002年度全球最佳银行网站,这表明中国银行业网上银行的服务水平已向国际水平靠拢和看齐。
二、我国网络银行发展困难有以下几点:
(一)网上银行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
1、基础设施落后。主要是指硬件不硬,我国的网络建设除了省、市级以上的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发展较快外,其他地方仍然存在着网络覆盖面窄、速度较慢、容量较小、频带不宽、网络吞吐能力有限的现象。目前我国电话、电脑和网络总体普及率不高,远低于美国2000年的水平。同时软件过软,特别是在软件开发方面,重复开发过多,造成了巨大浪费。
2、网上银行使用对象少。经济总量大,人均量很小的现实使我国Internet的社会普及程度较低,电子商务不活跃,导致网上银行缺乏人气基础。资料显示,目前美国使用互联网的成年人已经超过了1亿,接近国民人口的一半,我国不足四分之一。并且,网民中有三分之一是学生,他们使用网上银行服务的机率很小,绝大多数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在于娱乐和获取信息。
3、市场主体发展不健全。目前国内网上银行是在现有银行的基础上格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网上银行延伸服务即所谓的传统业务挂靠的电子银行系统,大多数只满足于存款、汇款、汇兑、代收费等业务,只是一个简单化的传统业务外挂,严格说只能算柜面业务的“上网银行”,总体服务层次低,缺乏内涵,缺乏特色。少数银行对网上银行发展方向认识模糊,仅把它当作扩大传统业务的手段,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金融界的革命。
(二)网上银行的发展环境待完善
1、法律法规滞后。网上银行在有关服务承担者的资格、交易规则、交易合同的有效成立、交易双方当事人权责等方面,比传统银行更复杂,难以界定,必须通过法制的手段来解决。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当局大都针对网上银行业务制定了系统的监管法规、风险监管指引和监管手册。例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于1997年12月发布了《网络信息安全最佳实务指引》,美国货币监管署于1998年8月发布了《网上银行业务检查手册》。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虽然颁发了《网络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之后又出台了《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等法规,但网上银行的发展十分迅速,有些规定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必须与时俱进,制定出台适应网上银行发展的规章制度。
2、.安全保障令人担忧。网络安全事关网上银行的生死存亡,是网上银行发展的核心问题。安全既是个技术问题,也是个管理问题。只有保证了安全才能谈得上盈利,资金安全对银行客户、商家永远是至关重要的。从2004年8月到2008年10月期间,全国感染各类网上银行木马病毒及其变种的用户数量增长了600倍,用户每月感染病毒及其变种的数量约为160种。中国金融认证中心2007年调查时就发现,超过50%的人不打算使用或者不敢使用网上银行,2008年不但未好转,反而更加严重。
三、我国网上银行发展对策
网上银行是信息革命在世纪之交贡献给金融电子化领域的最新创意,它在我国的发展可 谓刚刚起步,一切都在探索和尝试之中,下一步如何发展,简要概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大力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夯实网上银行发展基础。电子商务与网上银行的 发展空间取决于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水平、信息终端以及信息知识的普及程度。要加强网络信息基础建设,尽快普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据有关材料显示,美国金融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以每年17.7%的速度在递增。现阶段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进一步推广应用网上银行成果,使国民通过感性认识,感觉到网上银行发展对我国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中的作用与优势,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国民素质,更新理财观念,大力发展互联网业务,提高银行体系网络化水平。
(二)营造网上银行发展的良好环境。
1.建立和规范安全认证体系。资金在网上划拨,安全性是最大问题。网上银行、电子商 务最核心的部分是包括CA认证在内的电子支付流程。国内不少银行都在做网上银行业务,但都因为法律、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最后只能实行局限交易,也就是说国内目前的网上银行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网上银行”,只有建立起国家金融权威认证中心(CA)系统,才能为网上支付提供法律保障。目前我国缺乏全国统一、权威的认证中心,有几家银行推出的网上银行业务都是直接或间接靠自己建立的CA,但进展很慢。应加强认证中心建设,完善证书发放,更新、查询等,强化风险信息服务,为网上银行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建立健全自身的网络安全系统。随着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必然会出现很多金融业务 创新,也必将涉及到现行金融管理体制和政策的空白点或禁区。同时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系统极易遭受黑客和病毒的袭击,内部技术和操作故障难以避免,而由此产生的损失则因我国涉及到网络交易方面的条款还不健全,各方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在网络环境下,银行业一些传统业务的风险将被放大。因此,银行应尽快建立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体系,不仅包括防范计算机犯罪、防病毒、防黑客,还应包括各类电脑识别系统的防护系统,以防止各种恶意侵入,人为破坏,金融诈骗等犯罪。
(三)建立健全网上银行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原有的法规不能给银行发展网上银行业务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在法律方面,我国国内除了《安全法》、《保密法》以外,关于计算机网络法律非常有限,未对网上营业活动的参加者设定规则,不能明确网上银行业务中的数字签名、电子凭证等的合法性。所以,必须根据网上金融业的实际情况,修改或制定适用于网上银行业务操作运行的法律规范。可以借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国际贷记划拨示范法》等来制定我国的电子资金划拨或电子支付法,以便明确电子资金划拨或使用电子货币实现在线支付时的风险责任,明确银行、商家、消费者和清算机构的权利与义务。同时,应加强与世界各国金融司法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联系和磋商,制定共同打击网络金融犯罪和调控网络金融业风险责任承担的国际条约,以确保网络金融业的顺利发展。
第二篇:电子银行规划措施
措施:
1、举办电子银行业务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员工对电子银行业务重要性认识,主要内容包括网银业务、转账终端业务、VIP业务、惠民卡业务等,培训对象实行针对性,改变培训内容和方式,转“重知识型”培训为“操作型”。为了工学兼顾组织网点员工,进行分时间、分批次的“人人操作过关”培训。通过培训来促进了业务人员素质的提高,为电子银行业务推广和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培训,客户经理能过好电子银行宣传营销、演示、操作关,发挥好电子银行主力军的作用,能积极做好电子产品推介、宣传、营销。
2、强化市场营销意识,加强组织推动,建立电子银行上门服务小分队,把电子银行上门演示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各网点必须指定1-2名客户经理兼管电子银行服务和营销支持,做好客户的实时服务和回访以及睡眠户的唤醒工作,并建立好客户台账,逐步完善电子银行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电子银行分流柜面压力的效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电子银行动户率。名网点要充分发挥联社电子银行上门服务小分队的作用,积极利用这一优势资源,每季必须开展一次上门服务活动,不断扩大业务资源和客户领域。
3、强调整体营销意识,一方面坚守阵地,抓机遇,抓源头。充分发挥柜员的营销作用,利用好柜台的便利条件,向客户宣传和演示电子银行产品的优势和便利,实施“一户一银” 和“一户一机”战略,即对新开卡的个人客户做到一张银行卡,捆绑网上银行,对新开对公客户,捆绑企业网上银行,对经常打款的个人客户和消费和转账业务量大的企业客户绑定一台转账终端。另一方面拓展市场,走出去,请进来。各网点要努力发挥对公客户的资源优势,要统一运作和统筹,在做贷款和其它业务时,要利用其优势,注重将电子银行一并营销,要行成一种良好的工作惯例。要将营销延伸到社区、校区和本区域外的客户,在开展对公客户业务时,找准时机,及时切入我社网上银行和转账终端产品,将我社先进的电子银行产品功能引导给客户,使客户开立和使用我社网上银行和转账终端,达到银企双赢的可喜局面。
4、多渠道拓展市场,提升客户质量。开展“营销进户、服务进区、产品进柜、宣传到民”的营销演示活动确保我社电子银行产品覆盖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一是加强与财务科、信贷科、综合科等部门间的联手,发挥银企互联优势,加快银电互联、银财互联、银保互联等步伐,力促优质企业成为网上银行的忠实客户;二是加强与信贷科的联合,利用百福惠民卡个贷机会,将网银开办等业务推向纵深发展;三是以旺季大会战为契机,保持电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势头。将电子银行作为县联社旺季大会战的内容,给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各网点要以此为重点,整体联动、捆绑营销,争取多开户、开好户、高效户,确实做好和落实跟进营销和服务。
5、建立确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和产品计价,激励营销人员的工作热情,保障计划和任务的顺利完成。计划(任务)一旦颁发,就必须严格按照工作计划执行。对内要将县联社的激励措施和产品计价等办法,向员工说清讲透,并很抓落实,对外要加大业务产品的推广演示和宣传的力度。全体员工都要充当电子银行业务营销、服务的主力军,要利用网点加强阵地营销作用,积极主动向客户营销和捆绑营销电子银行产品。要视野开拓,增强发展电子银行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确实保障业务发展的高引擎。
第三篇: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2009学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期末考试论文
十六大以来,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班级:09级思政二班 姓名:王莉 学号:12009244315
2008—
----
2008—2009学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期末考试论文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摘要: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集中反映在农民收入过低,农民就业问题严重,以及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缓慢上。因此,我们应该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从而造福于人民。本文从“三农”问题的含义、现状及对策出发,探讨解决其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三农问题 出路 措施 政策
2008—2009学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期末考试论文 一、三农问题的含义
农业问题,主要是指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三是农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相适应。
农村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基础薄弱;二是城镇化进程滞后,要看到,“三农”问题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城乡经济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城镇化率低,且村镇极其分散,工业企业小而且少,缺乏产业群规模的大型企业的支撑,缺乏规模效益,与区域经济工业化的要求极不适应,农民的非农产业出路极其狭窄;三是乡村面貌落后:由于基层组织和乡级政府职能上的错位,乡村规划落后,或基本上没有规划,无法有力执行规划的问题十分普遍,导致乡村建设混乱。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二是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三是农民的文化素质得不到较快提高。二、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现状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不论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改革开放以后还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可见三农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所谓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国家安,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一定要处理好三农问题,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积极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
全面积极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取得的成就显而易见,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的完善,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也明显增强。但当今三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三农自身缺少自我发展的内部动力和调节机制且政策却大都存在短期效应,难以保证长期目标的实现,而政策的着力点大都放在了缓解三农问题的外部矛盾上,因此我们应继续着手三农问题的解决。
三、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十六届五中全会为我国农业农村工作指出了明确方向,为破解“三农”难题提供了新途径。今后,我国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始终不渝地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农村教育问题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入的根本原因。尤其像一些地区偏远的村落,教育无法很好的实施,教育资源匮乏。因此对于政府而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农村的教育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和投入。农村现状的改变更多地依赖于教育质量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农村的教育提高了,农民的素质提高了,“三农”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第二、制定更加积极的城市化发展战略,为城乡产业转换和农民身分转换拓宽空间。要重新考虑我们的城市化政策,正确定位大中城市发展与小城镇发展之间的关系,政策的重心应当转向积极鼓励发展大中型城市。
第三、适时调整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以乡镇工业园区为载体提高农村土地使 2008—2009学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期末考试论文
用效率。首先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内部的不平衡,使之合理化。减少传统种植业,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使大农业内部比例适当、结构平衡。其次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合理布局农业产业。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中部粮食主产区抓住主销区腾出部分粮食市场的机遇,扩大优质粮的生产,提高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旱作农业和生态农业,避免地区雷同、恶性竞争。
第四、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和教育培训,增大农民人力资本投资。要加大对农民科学技术知识培训和使用技术培训的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其次要加强对农民特别是农村后备劳动力的文化基础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绿色证书工程”培训,形成全方位的教育培训网络,培养造就适应现代农业生产、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胜出的新一代农民。再次是要改革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运行机制。各级政府要设立并增加专项资金,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农村科普活动,普及推广各种实用技术。
第五、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资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农业增长的速度和农民收入。政府财政可利用世贸组织《农业协议》中的“绿箱”措施,加大支持那些风险大,投资效益低,有示范效应的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研和推广服务等项目。并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力度,增强农业的抗灾能力。降低农民的生产风险。还要关注农村信息网络的建设,让农民更多地了解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市场的行情,以趋利避害,多受益,少受损。加大农村科普教育的普及力度,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必须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积极推行和落实“四民主”,相信和依靠农民,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在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积极性,依靠农民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同时,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
第七、可借鉴的国外三农政策
政府对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美国现行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的主要手段是数量管理与财政补贴相结合。政府对主要农产品如小麦、玉米、棉花等确定目标价格,若当年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政府则向农民补贴二者差价,以保护农民的收入。
政府对农业财政支持政策。近二十年来,日本逐渐调整了对农业的财政投入重点,在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绿箱”政策范围内,支持本国的农业发展。从过去补贴生产、流通环节转向支持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与提高生产率有关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重,在农业预算中有明显提高。
四、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解决好“三农”问题对我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需要不断的做研究、不断的去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2008—2009学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期末考试论文
参考文献:
[1]陈锡文.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形势和整体思路[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2]林毅夫.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003,(1).[3]张振立.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尝试———改革土地制度、发展建制镇和国民待遇同等化[J].开放导报,2007,(6).[4]陆学艺.解决好三农问题亟须农村第二步改革[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7).[5]黄祖辉,徐旭初,蒋文华.中国三农问题:分析框架、现实研判和解决思路.[6]周毅,徐静.三农问题的根源与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9,21.[7]李景国.城市化、新农村建设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12.[8]郭宇强.简析三农问题的解决[J].理论月刊,2009,(9).[9]孔祥智.2009中国三农前景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第四篇: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2009学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期末考试论文
十六大以来,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班级:09级思政二班
姓名:王莉
学号:12009244315
2008—----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摘要: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集中反映在农民收入过低,农民就业问题严重,以及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缓慢上。因此,我们应该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从而造福于人民。本文从“三农”问题的含义、现状及对策出发,探讨解决其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三农问题 出路 措施 政策一、三农问题的含义
农业问题,主要是指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三是农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相适应。
农村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基础薄弱;二是城镇化进程滞后,要看到,“三农”问题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城乡经济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城镇化率低,且村镇极其分散,工业企业小而且少,缺乏产业群规模的大型企业的支撑,缺乏规模效益,与区域经济工业化的要求极不适应,农民的非农产业出路极其狭窄;三是乡村面貌落后:由于基层组织和乡级政府职能上的错位,乡村规划落后,或基本上没有规划,无法有力执行规划的问题十分普遍,导致乡村建设混乱。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二是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三是农民的文化素质得不到较快提高。
二、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现状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不论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改革开放以后还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可见三农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所谓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国家安,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一定要处理好三农问题,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积极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
全面积极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取得的成就显而易见,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的完善,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也明显增强。但当今三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三农自身缺少自我发展的内部动力和调节机制且政策却大都存在短期效应,难以保证长期目标的实现,而政策的着力点大都放在了缓解三农问题的外部矛盾上,因此我们应继续着手三农问题的解决。
三、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十六届五中全会为我国农业农村工作指出了明确方向,为破解“三农”难题提供了新途径。今后,我国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始终不渝地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农村教育问题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入的根本原因。尤其像一些地区偏远的村落,教育无法很好的实施,教育资源匮乏。因此对于政府而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农村的教育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和投入。农村现状的改变更多地依赖于教育质量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农村的教育提高了,农民的素质提高了,“三农”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第二、制定更加积极的城市化发展战略,为城乡产业转换和农民身分转换拓宽空间。要重新考虑我们的城市化政策,正确定位大中城市发展与小城镇发展之间的关系,政策的重心应当转向积极鼓励发展大中型城市。
第三、适时调整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以乡镇工业园区为载体提高农村土地使
用效率。首先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内部的不平衡,使之合理化。减少传统种植业,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使大农业内部比例适当、结构平衡。其次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合理布局农业产业。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中部粮食主产区抓住主销区腾出部分粮食市场的机遇,扩大优质粮的生产,提高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旱作农业和生态农业,避免地区雷同、恶性竞争。
第四、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和教育培训,增大农民人力资本投资。要加大对农民科学技术知识培训和使用技术培训的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其次要加强对农民特别是农村后备劳动力的文化基础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绿色证书工程”培训,形成全方位的教育培训网络,培养造就适应现代农业生产、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胜出的新一代农民。再次是要改革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运行机制。各级政府要设立并增加专项资金,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农村科普活动,普及推广各种实用技术。
第五、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资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农业增长的速度和农民收入。政府财政可利用世贸组织《农业协议》中的“绿箱”措施,加大支持那些风险大,投资效益低,有示范效应的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研和推广服务等项目。并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力度,增强农业的抗灾能力。降低农民的生产风险。还要关注农村信息网络的建设,让农民更多地了解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市场的行情,以趋利避害,多受益,少受损。加大农村科普教育的普及力度,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必须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积极推行和落实“四民主”,相信和依靠农民,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在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积极性,依靠农民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同时,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
第七、可借鉴的国外三农政策
政府对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美国现行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的主要手段是数量管理与财政补贴相结合。政府对主要农产品如小麦、玉米、棉花等确定目标价格,若当年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政府则向农民补贴二者差价,以保护农民的收入。
政府对农业财政支持政策。近二十年来,日本逐渐调整了对农业的财政投入重点,在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绿箱”政策范围内,支持本国的农业发展。从过去补贴生产、流通环节转向支持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与提高生产率有关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重,在农业预算中有明显提高。
四、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解决好“三农”问题对我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需要不断的做研究、不断的去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1]陈锡文.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形势和整体思路[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2]林毅夫.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003,(1).[3]张振立.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尝试———改革土地制度、发展建制镇和国民待遇同等化[J].开放导报,2007,(6).[4]陆学艺.解决好三农问题亟须农村第二步改革[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7).[5]黄祖辉,徐旭初,蒋文华.中国三农问题:分析框架、现实研判和解决思路.[6]周毅,徐静.三农问题的根源与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9,21.[7]李景国.城市化、新农村建设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12.[8]郭宇强.简析三农问题的解决[J].理论月刊,2009,(9).[9]孔祥智.2009中国三农前景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第五篇:电子银行发展措施-营业部
培训--引导--宣传--考核--分析
1、开展电子银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网点员工对电子银行业务重要性认识,主要内容包括网银业务、手机银行业务、最新活动等,改变培训内容和方式,转“重知识型”培训为“操作型”,进行“人人操作过关”培训。通过培训来促进了业务人员素质的提高,为电子银行业务推广和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培训,提高大堂经理、柜员的营销技能、技巧,提高营销的成功率。
2、一方面充分发挥柜员的营销作用,利用好柜台的便利条件,向客户宣传和演示电子银行产品的优势和便利,实施“一户一银” 战略,即对新开卡的个人客户做到一张银行卡,组合开办一个电子银行(建议将电子银行申请表整合到开户单中去,避免开办业务填写一堆的单式)。另一方面大堂经理(至少保证两人)利用大厅内网银体验机和无线网络,主动为客户演示电子银行业务操作流程,引导客户使用电子银行办理查询、汇款等业务,同时结合我行近期举行的一些优惠活动向客户详细讲解电子银行在成本、时效、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使客户对电子银行业务有深层次的了解,并合理利用赠送小礼品等方式,提高电子银行激活率,做到“柜面签约一户,现场开通激活一户,体验教会使用一户”。
3、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实施联动服务,捆绑营销,差别服务的对策。对新客户时,重点推荐U盾,并联动营销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商易通等业务。针对存量客户,重点开展升级换代工程,将普通客户转化为电子令牌或U盾客户。在营销信贷等各种产品及服务时,借机配套开展电子银行推广。并利用优惠政策推广营销,主动向我行VIP、理财基金等中高端客户免费赠送个人U盾。
4、根据市分行政策建立可行的考核办法和产品计价,激励网点人员的工作热情,并将激励措施和产品计价等办法,向员工说清讲透,狠抓落实。
5、定期召开电子银行业务分析,对业务开展中遇到的问题、难点进行汇总分析,探讨解决对策;对好的经验及做法进行推广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