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解决措施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
及解决措施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解决措施
0前言
生态环境是指以特定生物体(包括人类)为中心,多元复合生态系统各要素和生态关系的总和,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主体提供的环境功能。当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就变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成两类:
(一)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
(二)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
1我国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
(1)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北方地区,大面积出现雾霾情况。
(2)森林资源匮乏,林草覆盖率低。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里采伐量远远超过森里生长量,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现象十分严
重,森林赤字明显,当代人已经过早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3)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
(4)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地区分布不均,河流断流日趋严重,湖泊退化愈演愈烈。
(5)地下超采,水位下降。华北地区地下超采形成的沉降漏斗已连成一片,达2.3万平方公里,地下水沉降漏斗由点到面,由城市向乡村发展,面积越来越大,出现了区域性大范围的漏斗。
(6)湿地变农田,湿地破坏力加剧。
(7)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乡镇工业污染严重,农村耕地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禽畜和水产养殖加剧了农村污染。
2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
造成生态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原因,但是人为因素更为主要的的作用
一、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
这是由自然环境的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或很少有人为因素参与。如西北地区干旱、多风、土壤风蚀强烈;南方多暴雨,广大丘陵山区易发生水土流失。这是经过较长自然蕴蓄过程后发生的,主要受自然力操纵。
二、次生环境问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生态问题,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原始积累”不可逾越的过程。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在原始积累的时候,将生态问题转嫁给殖民地,而我国在该阶段,只能自己消化。
(2)工业化压力。
我国工业化起步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
(3)人口压力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且具有农村人口多,新增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均衡等特点。这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
(4)发展思想的偏差
由于认识的历史局限性,长期以来,未能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得思想未能贯彻实施。在处理发展与生态保护问题时,往往不能正确处理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一直采取的是“重用轻养”,只开发、不保护的态度。与此同时,“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念派生的“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的经济政策,助长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思想和掠夺式地开发资源的盲目行为,都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5)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生态破坏。农业生产普遍采用大水漫灌,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矿产资源开采的回收率很低,损失浪费严重。铁路、公路等建设,大量开山取石、铺路搭桥中,由于管理和运作不善,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6)政府与执法部门生态保护工作不足。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全国性的生态环境检测网络,不能对环境现状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一些部门单位监督不力、执法不严,使许多环境破坏现象屡禁不止,加剧生态退化。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一些产业在税收和政策方面缺乏国家支持,41%保护区未建立管理机构,广大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并且,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仍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还不完善。
3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
在生态保护方面,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做到严格控制新的生态破坏的产生,使原有的生态破坏区域得以逐步恢复治理;在生态管理方面,坚持“强化监督”的方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多种
手段,实现更加有效的生态管理目标;在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方针,达到鼓励保护者,惩罚破坏者,调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为实现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符合现代化的要求,应着重采取下列措施:
(1)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落实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要采取综合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制定和落实发展新兴产业的规划和政策;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大城市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积极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鼓励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
(2)坚持提高全民族生态意识,树立正确发展观。
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加强电影、电视、图书、期刊和报纸等宣传舆论作用。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意识,特别是要提高各级领导决策者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树立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近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统筹兼顾的大局观;树立资源有限,提倡节水、节能、降耗的资源观;树立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人类自己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观。
(3)坚持把节能减排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保增长的过程中绝不能忽视节能减排,要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切实使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落到实处。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要采取措施,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支持企业围绕节能减排加快技术改造,进一步完善促进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措施。要继续抓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要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大力弘扬健康文明、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
(4)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加强相关的法制建设。
各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协调和配合,各级地方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生态保护制度以及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标准。国家在主要河流源头地区设立特殊生态保护区,防止进一步的破坏;要对严重的生态破坏实行限期恢复与治理;对天然林实行禁伐,对森林实行限采和草原实行限牧;对各种资源开发活动严格执行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监督管理制度,逐步实行区域与流域环境影响评价;对已建的大型资源开发项目逐步开展环境影响的后评估工作。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重大生态破坏案件的查处力度,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
行为。
(5)政府积极作为
把保护生态环境工作真正做到实处 “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不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科技投入,把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研究纳入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给予重点扶持。4结束语
在生态保护方面,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在生态管理方面,坚持“强化监督”的方针,在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方针。近年来,世界能源消费剧增,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逐步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参考文献
[1] 刘晓丹,孙英兰.生态环境内涵界定探讨[J].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6,25(6):722~724
[2] 王力,李裕元,李秧秧.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及其对策[J].自然资源
报,2004(3),19(2):263~269
[3] 方世南,张伟平.生态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及其出路[J].自然哲学,2011,12(2):173~179
[4] 陈永奇.浅谈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生态问题[J].自然哲学,2005,1(2):273~275.[5] 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百度文库
[6] 如何解决当前生态问题.百度文库
第二篇:我国目前环境状况如何,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
海洋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的海洋环境,总的来看,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
当前,污染和损害我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陆源污染物: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沿海地区,每年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约60亿吨。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次之,黄海沿岸最少。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我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多万艘,每年进入我国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的外轮几万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如1979年,巴西油轮在青岛油码头作业,一次跑油380吨。
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我国沿岸分布着几个大油田和十几个石油化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石油数量很可观,每年有10多万吨石油入海。
4、人工倾倒废物污染:过去把海洋当作大“垃圾箱”,任意倾倒废物。如大连香炉礁海岸、葫芦岛、青岛、温州、湛江等地,把垃圾、矿渣和其他废物堆放在海边或直接倒入海中。
5、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这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我国沿海各种类型的污染源主要有200多处,渤、黄海沿岸有100多处,东、南海沿岸100处左右。这些污染源排放入海的重要污染
物,有石油烃、重金属污染物及有机物污染物。河流携带,是污染物入海的主要途径。
二、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1、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程度在加剧,面积在逐年扩大。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hm2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从目前重金属污染调查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我院最近的调查资料显示,江苏省某丘陵地区14000km2范围内,铜、汞、铅和镉等的污染面积达35.9%。广东省地勘部门土壤调查结果显示,西江流域的1万km2土地遭受重金属污染的面积达5500km2,污染率超过50%,其中,汞的污染面积达1257km2,污染深度达到地下40cm。
2、土壤的有机污染
目前我国土壤的有机污染十分严重,且对农产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开始显现。如我国从1959年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用五氯酚钠防治血吸虫病,其中的杂质二恶英已造成区域二恶英类污染,洞庭湖、鄱阳湖底泥中的二恶英含量很高。有机氯农药已禁用了近20年,土壤中的残留量已大大降低,但检出率仍很高。广州蔬菜土壤中六六六的检出率99%,DDT检出率为100%。太湖流域农田土壤中六六
六、DDT检出率仍达100%,一些地区最高残留量仍在1mg/kg以上。同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和工业区附近的土壤有机污染日益加剧。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近期对某钢铁集团四周的农业土壤和工业区附近的土壤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农业土壤中15种多环芳烃(PAHs)总量的平均值为4.3mg/kg,且主要以4环以上具有致癌作用的污染物为主,占总含量的约85%,仅有6%的采样点尚处于安全级。而工业区附近的土壤污染远远高于农业土壤: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塑料增塑剂、除草剂、丁草胺等,这些高致癌的物质可以很容易在重工业区周围的土壤中被检测到,而且超过国家标准多倍。对天津市区和郊区土壤中的10种PAHs的调查结果表明,市区是土壤PAHs含量超标最严重的地区,其中二环萘的超标程度最严重,强致癌物质苯并芘的超标情况也不容乐观。在我国西藏,未受直接污染的土壤中多氯联苯含量在0.625~3.501g/kg,而在沈阳市检出其含量在6~151g/kg。
3、有机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富集
由于土壤是植物和一些生物的营养来源,所以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会通过食物链发生传递和迁移,目前动物和人类自身都遭受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和威胁。
在有机污染物沿食物链传递和迁移的过程中,含量逐级增加,其富集系数在各营养级中均可达到惊人的程度。六六六和DDT作为高残留率农药于1983年已停止生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中已几乎检测不到这两种剧毒农药的残留,但在鱼类身上检测出的含量却比土壤中高出了近100倍,而到了夜鹭、白鹭的鸟卵中,这个含量被放大了100~200倍。如太湖鸟类生物监测结果表明:太湖湖底淤泥中六六六未检测出,DDT为3.4ng/g,通过鱼类生物富集,六六六达到28.5ng/g,DDT达到270.7ng/g,最终到夜鹭、白鹭的鸟卵中时,六六六可高达460.0ng/g,DDT可高达5626.7ng/g。此外,有毒有机污染物正在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这些有机污染物长期贮存在人体中,并可通过母乳喂养间接转移给新生儿或胎儿通过胎盘直接获得。
4、土壤的放射污染
近年来,随着核技术在工农业、医疗、地质、科研等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放射污染物进入到土壤中,这些放射污染物除可直接危害人体外,还可以通过生物链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人体内产生内照射,损伤人体组织细胞,引起肿瘤、白血病和遗传障碍等疾病。如科研表明,氡子体的辐射危害占人体所受的全部辐射危害的55%以上,诱发肺癌的潜伏期大多都在15年以上,我国每年因氡致癌约5万例,而天津市区公众肺癌23.7%是由氡及其子体造成的。
三、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近年来,虽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现在,全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达1857万吨,烟尘1159万吨,工业粉尘1175万吨,大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全国47个重点城市中,约70%以上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参加环境统计的338个城市中,137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属于严重污染型城市。酸雨区污染日益突出。酸雨区由80年代的西南局部地区发展到现在的西南、华南、华中和华东4个大面积的酸雨区,酸雨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常德市酸雨污染也非常严重,1996年酸雨频率达100%,逢雨必酸。通过采取建立城市大气环境保护圈。关闭城郑砖瓦厂、拆除污染严重的小型锅炉等措施,大气中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污染有所减轻,酸雨频率有所下降,但目前仍高达41.6%。
据预算,21世纪初上半叶,我国能源开发、利用和消费将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而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将长期存在。因此,控制煤烟型大气污染将长期作为我国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主要任务。
三、我国水污染现状及解决方法2008-04-11 16:58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有效解决方法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生活饮用水的污染尤为突出。目前生活饮用水的不安全性主要体现在:
1。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在农业污水中,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在1亿公顷耕地和220万公顷草原上,每年使用农药110.49万吨。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国家之一,每年表土流失量约50亿吨,致使大量农药、化肥随表土流入江、河、湖、库,随之流失的氮、磷、钾营养元素,使2/3的湖泊受到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污染的危害,造成藻类以及其他生物异常繁殖,引起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的变化,从而致使水质恶化。
2。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据调查统计,1998年我国生活污水排放量184亿吨。
3。工业污染,我国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全国有监测的1200多条河流中,目前850多条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也遭到污染,致使许多河段鱼虾绝迹,符合国家一级和二级水质标准的河流仅占32.2%。污染正由浅层向深层发展,地下水和近海域海水也正在受到污染,我们能够饮用和使用的水正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世界头号杀手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称做“世界头号杀手”。
我国有82%的人饮用浅井和江河水,其中水质污染严重,细菌污染超过卫生标准的占75%,受到有机物严重污染的饮水人口约1.6亿。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自来水是安全卫生的。但是,因为水污染,如今的自来水已不能算是安全卫生的了。一项调查显示,在全世界自来水中,测出的化学污染物有2221种之多,其中有些确认为致癌物或促癌物。从自来水的饮用标准看,我国尚处于较低水平,自来水厂目前仅能采用沉淀、过滤、加氯消毒等方法,将江河水或地下水简单加工成可饮用水。自来水加氯可有效杀除病菌,同时也会产生较多的卤代烃化合物,这些含氯有机物的含量成倍增加,是引起人类患各种胃肠癌的最大根源。目前城市污染的成分十分复杂,受污染的水域中除重金属外,还含有甚多农药、化肥、洗涤剂等有害残留物,即使是把自来水煮沸了,上述残留物仍驱之不去,而煮沸水中增加了有害物的浓度,降低了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溶解氧的含量,而且也使亚硝酸盐与三氯甲烷等致癌物增加,因此,饮用开水的安全系数也是不高的。据最新资料透露,目前我国主要大城市只有23%的居民饮水符合卫生标准,小城镇和农村饮水合格率更低。水污染防治当务之急,应确保饮用水合格。为此应加大水污染监控力度,设立供水水源地保护区。
人们已意识到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这样的代价太大了。我国已提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的战略,对整治水域污染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我们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为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为了拥有洁净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当从现在做起!
解决水污办法
1)水源污染:国家环境部门统计,我国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我国七大水系中,不适合做饮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城市水域中78%的河段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约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水体受到工业废水、汽车尾气、农药等有机物的化学污染越来越严重。
2)自来水输水管网的二次污染:自来水出厂后,经过漫长的输水管网(镀锌管)及高楼水
塔、水箱等设施,接触的污染物甚多,诸如铁锈、污垢、细菌等,它们以极其复杂的相互作用生成许多有毒及致癌物质。同时,城市高楼的水箱、水塔清洁检修工作不足,因此使用很不安全。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检测表明,我国35个主要城市饮用水达标率仅为23%。
3)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落后:我国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1985)是1959年制定 的,比美国晚了45年。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修订标准至少10次,而我国仅修订过2次。美国制定了有关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相应技术法规,而我国目前尚缺少相关技术法规。
在水质指标数量方面,美国共52项,而我国只有35项,约为美国的67%,因此,在水质监测方面有可能遗漏对某些有害成分的检测项目。在我国水质标准中,有机物指标仅有7项,绝大多数为无机物,其中以重金属离子为主;而美国标准则以有机物为主,多达27项,约占总数的52%。可见中、美两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指标监测重点不同。此外,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指标要求很低,甚至还有一项肉眼可见物指标。
与欧盟相比,我国的指标分类与其基本一致,而且在性质上都是以无机物指标为主。在指标数量方面,欧盟共56项,比我国多60%,其水质监测比我国全面得多。
2、水质污染的危害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饮用水质的好坏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表明,全世界80%的疾病和50%的儿童死亡都与饮用水水质不良有关。由于饮用不良水质导致的消化疾病、传染病、各种皮肤病、糖尿病、癌症、结石病、心血管病等多达50多种;由于水质污染,全世界每年有5000万儿童死亡,3500万人患心血管病,7000万人患结石病,9000万人患肝炎,3000万人死于肝癌和胃癌。在我国,因为水质不好而引起的地方病也时有报导,而因为水质污染引起新发病种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3、解决水质污染的途径
1)水源水保护;
2)自来水厂工艺设备改造;
3)管道分质供水;
4)家庭管网终端水质净化。
水源保护或自来水厂的改造可从一定程度上提高自来水的质量,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尤其是管道的二次污染问题。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可以预见自来水厂设备与技术的更新和自来水管网的整体改造在10-20年内是难以实现的。
即使是采用管道分质供水,其工程造价、设计施工、管理维护、水费收取、卫生指标及安全程度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另外,管道分质供水只能针对新建楼盘,对于我们现有的大量住宅小区,由于牵涉到管道的重新铺设问题,水质污染问题还是无法解决。
国际卫生组织研究表明,享受健康安全用水最为有效的办法是在市政供水的管网末端即家庭用水终端加装一个水质净化器,这样能从根本上解决自来水管道的二次污染问题。而且通过终端的深度处理,又正是对城市自来水处理工艺的补充和完善,从而整体上大大提高自来水水质,满足家庭食用、洗浴、洗涤等诸多方面的需求。从工程角度来看,无论是造价、施工难度、管理维护、使用成本、卫生指标和安全程度等各个方面,采用家庭终端净水机是解决自来水污染问题的最佳选择。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日益加剧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通过对我国城市自来水质现状以及对水质污染解决途径的分析,可以预见,家用净水机作为解决水质污染的最佳方式,在我国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从产品功能来看,净水机是一个直接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的产品,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健康意识的逐步提高,净水机必将像彩电、冰箱、空调一样,成为一种家用必需品而在各个家庭得到普及。
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远好于我国的情况下,大多数家庭仍然采用净水机的终端净化方式,以避免输送管网的二次污染。在我国大部分城市地区,净水机还处于导入期,发展的空间非常大。
四、我国大气污染状况
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
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
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区为重。
1.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
(1)二氧化硫排放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全国煤炭消耗量从1990年的9.8亿吨增加到1995年的12.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急剧增加。到199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2370万吨。在各类二氧化硫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成为排放大户,各类污染源排放二氧化硫的百分比构成如下:民用灶具12%、工业窑炉11%、工业锅炉34%、电站锅炉35%、其他8%。
(2)烟尘、粉尘排放现状1995年全国燃煤排放的烟尘总量为1478万吨,其中火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70%以上。在火电厂排放中,地方电厂由于基本上使用的是低效除尘器,吨煤排放烟尘是国家电厂的5~10倍,其排放量占到电厂总排放量的65%。
1995年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约为639万吨.其中.钢铁生产排尘占总量的15%,水泥生产排尘占总量的70%。在水泥生产排尘中,地方水泥厂排尘占到80%,成为工业12尘的主要排放源。近年来,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口1996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结果表明,1995年全国乡镇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当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莹的28.2%、54.2%和68.3%。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3)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自8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全国汽车保有量年增长率保持在13%,特别是一些大型和特大型城市如北京、广州、成都、上海等市机动车数量增长速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1995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050万辆,比1990年增加420万辆3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大气环境
* 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
* 全国大城市汽车尾气污染趋势加重。氮氧化物已成为一些大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广州、北京为首,其次是上海、鞍山、武汉、郑州、沈阳、兰州、大连、杭州等城市; * 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 * 全国大、中城市的总悬浮微粒和降尘基本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 1996年我国酸雨区面积迅速扩大,已约超过国土面积40%,对我国农作物、森林等影响巨大。仅江苏、浙江等7省便因酸雨而造成农田1.5亿亩减产,年经济损失约37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损失54亿元。酸雨频率大于90%的城市有宜宾、衡阳、长沙、赣州;酸雨频率大于80%的城市还有梧州、厦门、怀化、南昌、图门;酸雨频率大于70%的还有乐山、广州。2〕水资源和水环境
* 我国水资源紧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 全国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近百个城市严重缺水,每年因缺水而减少的产值达1200亿元;* 我国著名的5大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的蓄水量都在减少,湖面缩小了1/4甚至一半; * 我国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8%的城市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工业较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突出;
* 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次序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从河流的氨氮、高锰酸盐、挥发酚等主要污染参数来看,水质情况普遍不好。有些河流中铜、氰化物、汞有超标现象。城市河段悬浮物超标现象普遍,主要污染物是耗氧的有机物和氯化物等。
* 主要大淡水湖泊污染程度的次序为:巢湖(西半湖〕、滇池、南四湖、太湖、洪泽湖、洞庭湖、镜泊湖、兴凯湖、博斯藤湖、松花湖、洱海。主要淡水湖泊水库磷、氮污染面广,部分湖泊和水库汞或其他重金属污染严重;
* 城市中80%以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水体,使流经主要城市的70%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来自化工、石化、造纸、食品、制革、纺织等企业排放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
*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还在逐年递增,目前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5%,绝大部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中。生活污水加上化肥和农药中氮、磷的流失,促使了我国的湖泊富营养化; * 50%的城市饮用水源受到污染;
* 地下水因过量开采,形成地面下沉和水质恶化; 我国四大海域(东海、渤海、黄海和南海〕的近岸海域污染加重,无机氮、无机磷和石油类污染普遍超标。3〕固体废弃物
* 我国废弃物排放量大,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大都堆积在城市的郊区和河流荒滩上,已成为严重的污染源,由于综合利用和处置率低,累计堆存量达65亿吨,占地5万余公顷;
* 随着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有毒有害废弃物也有所增长。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都未经过严格的无害化和科学的安全处置,成为中国亟待解决并具有严重潜在性危害的环境问题;
*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1.2%,全国有2/3的城市陷于垃圾围城。露天简单堆放的垃圾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大气、水和土壤,成为城市发展中棘手的环境问题之一; * 全国有1/4城市垃圾粪便不能日产日清。4〕环境噪声 * 我国噪声污染较严重,2/3的城市人口暴露在较高的噪声环境中; * 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不到50%;
* 90%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超过了国家规定的70分贝,全国每年因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约合人民币216亿元;
* 社会生活噪声呈明显上升趋势。5〕乡镇工业污染排放惊人
* 我国乡镇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全国污染排放总量30%,局部地区占50%以上; * 全国已有2/3的河流和1千多万公顷土地受乡镇企业污染;
* 小造纸、小印染、小电镀、小化工、农药、小制革、小酿酒、小化肥、食品等使农林地区的水受到严重污染;
* 小冶炼,如土炼硫、土炼砷、汞等导致周围区域植被死光,成为生态死区; * 小土焦、小水泥、石棉等行业造成大气污染。6〕土地资源
*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0.085公顷,是世界人均的1/5;
* 全国耕地面积以每年平均30万公顷左右的速度递减,主要原因是基本建设占用耕地上升;
* 我国耕地土壤质量呈下降趋势。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已降到1%,明显低于欧美国家2.5%-4%的水平。东北黑土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刚开垦时的8%-10%已降为目前的1%-5%;
* 盐碱化、沙化、水土流失在继续吞噬大量耕地。目前全国受盐碱化威胁的耕地约有1亿亩,受沙漠化威胁的农田近6千万亩;
* 全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的土壤约50亿吨,相当于在全国的耕地上刮去1cm厚地表土,所流失的养分相当于全国一年生产的化肥氮磷钾含量。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很大部分是由于不合理耕作和植被破坏造成的;
* 我国遭受工业“三废”污染的农田达1亿多亩。被重金属镉污染的耕地有20余万亩,涉及11个省25个地区。被汞污染的耕地有48万亩,涉及15个省21个地区;
* 大量使用农药使土壤有毒物质含量加大,同时也杀死了大量害虫天敌和有益动物; * 由于农用薄膜的大量使用,用后不加回收,废膜已成为我国新的土壤污染物。7〕草原资源
* 我国草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0%,然而,由于风蚀沙化、植被破坏、超载放牧、不合理开垦以及草原工作的低投入、轻管理等,致使草原严重退化。草原退化面积达9千多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3以上,平均产草量下降了30%-50%。中国百亩草地产肉量只25.5公斤,产奶26•8公斤,毛3公斤,仅为相同气候带下美国的1/27,新西兰的1/82;
* 预计到2000年,草原牧草产量可能比目前下降30%。8〕森林资源
* 我国森林覆盖率约为13%,居世界第121位;
* 我国人均森林面积约0.11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1/9;
* 海南岛的热带雨林在过去四十年中由1300多万亩减至367万亩,森林覆盖率也由26%降至7.2%。由于大量垦荒,种植橡胶等,热带雨林被砍伐面积达500多万亩,其中利用292亩,200万亩被沦为不毛之地;
* 我国宝贵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森林火灾与病虫害的破坏,原始林每年减少5千平方公里;
* 占国土面积50%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覆盖率不足1%,许多地区无林可言; * 酸雨带来的酸沉降正在导致大片森林衰退消失,森林受害面积128.1万公顷,年木材损失6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损失约54亿元。9〕近海环境
* 我国的近岸海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特别是与大中城市毗连的海域、海湾、入海河口处的污染与生态破坏已经比较严重,入海污染物中来自陆上的占80%以上;* 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海区中,近岸海域石油类污染普遍严重,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有机物污染和富营养化,部分近岸海域水质和底质的重金属污染也比较严重。1990年,在中国沿岸海域从南到北相继发生赤潮34起,为1961-1980年平均值的30倍;
* 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沿岸、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生物种类减少,水产品质量下降,养殖滩涂大片荒废,海水养殖污染损害事故不断发生,造成经济损失几亿元;
*近岸海域以有机物污染和石油类污染为主要类型的污染有加重趋势,沿海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加速海洋环境污染由沿海城市毗连海域向沿海农村近岸海域扩散;
* 中国近海长期过度捕捞渔业资源致使一些传统经济鱼类种群生态衰退,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和休养生息,中国近海渔业资源将难以恢复其再生增殖能力;
* 南海的珊瑚礁和红树林近年来被开采砍伐,不仅破坏了这些宝贵的资源,而且使红树林和珊瑚礁鱼类失去生存环境和营养供应地,种群也在消退;
* 若对江豚、海豹、海龟及玳瑁等珍稀动物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它们有在中国近海逐渐消退的危险。10〕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保护
* 中国是世界上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居全球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
* 中国有高等植物32800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2%,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被子植物24500多种,裸子植物236种,苔藓植物约2000种,蕨类植物2600余种,植物药材4773种,淀粉原料植物300种,纤维原料植物500种,油脂植物800种,香料植物350种,已开发利用的真菌800种。我国特有的植物约有200个属(万余种〕。银杉、水杉、水松、金钱松、台湾松、银杏、珙桐、水青树、钟萼木、香果树等都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
* 中国是世界三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水稻、大豆、谷子、黄麻等20余种作物起源于中国。中国拥有大量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如野核桃、野板栗、野荔枝、野龙眼、野杨梅、野生稻、野生大麦、野生大豆、野生茶叶、野苹果等,是珍贵的野生植物资源。中国常见的栽培作物有50多种,果树品种万余个; * 中国动物种类约10.45万,占世界总数的10%。脊椎动物4400多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0%以上,其中两栖类210种,爬行类320种、鸟类1186种、兽类500种、鱼类2200余种。分别占世界总数的10%、13%、5%、7%、10%。昆虫约10万种;
* 中国有鹤类9种、雁鸭类46种、食肉类54种、雉类276种、灵长类190种;
*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以及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破坏,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动植物种类中已有总物种数的15%-20%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水平。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所列640个种中,中国就占156个种;
*近50年来,中国约有200种植物已经灭绝,高等植物中濒危和受威胁的高达4000-5000种,约占总种数的15%-20%。许多重要药材如野人参、野天麻等濒临灭绝。《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确定珍稀濒危植物354种,其中,一级8种,二级143种,三级203种;
中国近百年来,约有10余种动物绝迹,如高鼻羚羊、麋鹿、野马、犀牛、新疆虎等。目前,有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雪豹、白暨豚等20余种珍稀动物又面临绝灭的危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确定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75种,其中一级96种,二级161种。丹顶鹤、台湾猴、扭角羚、白唇鹿、华南虎、褐马鸡、黑颈鹤、绿尾红雉、扬子鳄、中华鲟等属于我国100多种珍稀动物之列; * 全国自然保护区763多处,珍稀濒危动物人工繁殖场106个,珍稀植物引种栽培场7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6618.4万ha,占国土面积的6.8%。11〕气候变暖与自然灾害
*近40年来中国的气候存在着变暖的总趋势,80年代的年均气温值比前30年的平均气温值高0.21摄氏度;
* 气温增高可增大地表水的蒸发量,从而加重中国华北和西北的干旱、土地沙化、碱化以及草原退化的危害;
*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受高温季风气候的影响,可能导致台风侵袭沿海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从而加重沿海地区的风灾和暴风洪涝灾害;
* 气候变暖可能对中国西北、华北、东北、西南、华中的夏季气候造成影响,使农业病虫害频繁产生; * 气候变暖将会造成海平面上升,这对三角洲地带和平原沿岸危害最大,而这些地区都是中国经济密集、比较发达的地区,海平面上升,必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第三篇:我国目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我国目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目前主要环境问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 情,从这方面看,中国无疑是“地大物博”,这是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也是中国人引以为自 豪的。然而,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致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又是我 国自然资源的劣势。“总量大”与“人均占有量少”形成强烈反差,加之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气候、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多年来一切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面临严峻的资源紧缺形势。所以,如何开发利用和有效地保 护资源,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要重视环境问题,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我国目前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来自人 口的压力,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最大的威胁。加之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而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种种原因导致了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目前的环境状况主要数据如下: 1〕大气环境污染
*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 污染水平,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在 3~248 微克/m3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 66 微克/m3。以下是近期一些图表显示了污染的程度。(图 1 和图 2)
* 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导致全球温室效应,也给全球环境以及人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 大气污染导致酸雨的形成,2004 年我国酸雨污染加重,环保总局近日公布的 《2004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4 年我国酸雨污染略呈加重趋势。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出现酸雨的城市有 298 个,占全国 527个统计市(县)56.5%。全国的降水年均 pH 值小于 5.6(酸雨)的城市达 218 个,占统计城市的 41.4%。与上年相比,出现酸雨的城市比例增加了 2.1 个百分点;酸雨城市比例上升了 4 个百 分点,其中 pH 值小于 4.5 的城市比例增加了 2 个百分点;酸雨频率超过 80%的 城市比例上升了 1.6 个百分点。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0%,对我国农作物、森林等影响巨大。仅江苏、浙江等7省便因酸雨而造成农田1.5亿亩减产,年经济损失约37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损失54亿元。下图为酸雨危害:
2〕水资源和水环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文件公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水污染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之一。目前,城市污染的成分十分复杂,受污染的水域中除重金属外,还含有甚多农药、化肥、洗涤剂等有害残留物,即使是把自来水煮沸了,上述残留物仍驱之不去,而煮沸水中增加了有害物的浓度,降低了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溶解氧的含量,而且也使亚硝酸盐与三氯甲烷等致癌物增加,所以,饮用开水的安全系数也是不高的。水的污染,又影响人民生活,破坏生态,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水资源具体现状如下:
* 我国水资源紧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
* 全国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近百个城市严重缺水,每年因缺水而减少的产值达1200亿元;
* 我国著名的5大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的蓄水量都在减少,湖面缩小了1/4甚至一半,见下图;
* 我国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8%的城市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工业较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突出;
* 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次序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从河流的氨氮、高锰酸盐、挥发酚等主要污染参数来看,水质情况普遍不好。有些河流中铜、氰化物、汞有超标现象。城市河段悬浮物超标现象普遍,主要污染物是耗氧的有机物和氯化物等。
* 主要大淡水湖泊污染程度的次序为:巢湖(西半湖〕、滇池、南四湖、太湖、洪泽湖、洞庭湖、镜泊湖、兴凯湖、博斯藤湖、松花湖、洱海。主要淡水湖泊水库磷、氮污染面广,部分湖泊和水库汞或其他重金属污染严重; * 城市中80%以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水体,使流经主要城市的70%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来自化工、石化、造纸、食品、制革、纺织等企业排放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
*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还在逐年递增,目前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5%,绝大部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中。生活污水加上化肥和农药中氮、磷的流失,促使了我国的湖泊富营养化; * 50%的城市饮用水源受到污染;
* 地下水因过量开采,形成地面下沉和水质恶化; 我国四大海域(东海、渤海、黄海和南海〕的近岸海域污染加重,无机氮、无机磷和石油类污染普遍超标。3〕固体废弃物
* 我国废弃物排放量大,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大都堆积在城市的郊区和河流荒滩上,已成为严重的污染源,由于综合利用和处置率低,累计堆存量达65亿吨,占地5万余公顷; * 随着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有毒有害废弃物也有所增长。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都未经过严格的无害化和科学的安全处置,成为中国亟待解决并具有严重潜在性危害的环境问题; *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1.2%,全国有2/3的城市陷于垃圾围城。露天简单堆放的垃圾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大气、水和土壤,成为城市发展中棘手的环境问题之一;
* 全国有1/4城市垃圾粪便不能日产日清。
4〕环境噪声
* 我国噪声污染较严重,2/3的城市人口暴露在较高的噪声环境中; * 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不到50%;
* 90%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超过了国家规定的70分贝,全国每年因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约合人民币216亿元; * 社会生活噪声呈明显上升趋势。
5〕乡镇工业污染排放惊人
* 我国乡镇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全国污染排放总量30%,局部地区占50%以上;* 全国已有2/3的河流和1千多万公顷土地受乡镇企业污染;
* 小造纸、小印染、小电镀、小化工、农药、小制革、小酿酒、小化肥、食品等使农林地区的水受到严重污染;
* 小冶炼,如土炼硫、土炼砷、汞等导致周围区域植被死光,成为生态死区; * 小土焦、小水泥、石棉等行业造成大气污染。
6〕土地资源
*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0.085公顷,是世界人均的1/5;
* 全国耕地面积以每年平均30万公顷左右的速度递减,主要原因是基本建设占用耕地上升;
* 我国耕地土壤质量呈下降趋势。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已降到1%,明显低于欧美国家2.5%-4%的水平。东北黑土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刚开垦时的8%-10%已降为目前的1%-5%;
* 盐碱化、沙化、水土流失在继续吞噬大量耕地。目前全国受盐碱化威胁的耕地约有1亿亩,受沙漠化威胁的农田近6千万亩,见下图:
* 全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的土壤约50亿吨,相当于在全国的耕地上刮去1cm厚地表土,所流失的养分相当于全国一年生产的化肥氮磷钾含量。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很大部分是由于不合理耕作和植被破坏造成的;
* 我国遭受工业“三废”污染的农田达1亿多亩。被重金属镉污染的耕地有20余万亩,涉及11个省25个地区。被汞污染的耕地有48万亩,涉及15个省21个地区;
* 大量使用农药使土壤有毒物质含量加大,同时也杀死了大量害虫天敌和有益动物; * 由于农用薄膜的大量使用,用后不加回收,废膜已成为我国新的土壤污染物 7〕草原资源
* 我国草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0%,然而,由于风蚀沙化、植被破坏、超载放牧、不合理开垦以及草原工作的低投入、轻管理等,致使草原严重退化。草原退化面积达9千多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3以上,平均产草量下降了30%-50%。中国百亩草地产肉量只25.5公斤,产奶26.8公斤,毛3公斤,仅为相同气候带下美国的1/27,新西兰的1/82; * 预计到2000年,草原牧草产量可能比目前下降30%。8〕森林资源
* 我国森林覆盖率约为13%,居世界第121位;
* 我国人均森林面积约0.11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1/9;
* 海南岛的热带雨林在过去四十年中由1300多万亩减至367万亩,森林覆盖率也由26%降至7.2%。由于大量垦荒,种植橡胶等,热带雨林被砍伐面积达500多万亩,其中利用292亩,200万亩被沦为不毛之地;
* 我国宝贵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森林火灾与病虫害的破坏,原始林每年减少5千平方公里;
* 占国土面积50%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覆盖率不足1%,许多地区无林可言; * 酸雨带来的酸沉降正在导致大片森林衰退消失,森林受害面积128.1万公顷,年木材损失6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损失约54亿元。
9〕近海环境
* 我国的近岸海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特别是与大中城市毗连的海域、海湾、入海河口处的污染与生态破坏已经比较严重,入海污染物中来自陆上的占80%以上;* 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海区中,近岸海域石油类污染普遍严重,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有机物污染和富营养化,部分近岸海域水质和底质的重金属污染也比较严重。1990年,在中国沿岸海域从南到北相继发生赤潮34起,为1961-1980年平均值的30倍;
* 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沿岸、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生物种类减少,水产品质量下降,养殖滩涂大片荒废,海水养殖污染损害事故不断发生,造成经济损失几亿元; *近岸海域以有机物污染和石油类污染为主要类型的污染有加重趋势,沿海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加速海洋环境污染由沿海城市毗连海域向沿海农村近岸海域扩散;
* 中国近海长期过度捕捞渔业资源致使一些传统经济鱼类种群生态衰退,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和休养生息,中国近海渔业资源将难以恢复其再生增殖能力;
* 南海的珊瑚礁和红树林近年来被开采砍伐,不仅破坏了这些宝贵的资源,而且使红树林和珊瑚礁鱼类失去生存环境和营养供应地,种群也在消退;
* 若对江豚、海豹、海龟及玳瑁等珍稀动物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它们有在中国近海逐渐消退的危险。10〕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保护
* 中国是世界上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居全球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 * 中国有高等植物32800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2%,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被子植物24500多种,裸子植物236种,苔藓植物约2000种,蕨类植物2600余种,植物药材4773种,淀粉原料植物300种,纤维原料植物500种,油脂植物800种,香料植物350种,已开发利用的真菌800种。我国特有的植物约有200个属(万余种〕。银杉、水杉、水松、金钱松、台湾松、银杏、珙桐、水青树、钟萼木、香果树等都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
* 中国是世界三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水稻、大豆、谷子、黄麻等20余种作物起源于中国。中国拥有大量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如野核桃、野板栗、野荔枝、野龙眼、野杨梅、野生稻、野生大麦、野生大豆、野生茶叶、野苹果等,是珍贵的野生植物资源。中国常见的栽培作物有50多种,果树品种万余个;
* 中国动物种类约10.45万,占世界总数的10%。脊椎动物4400多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0%以上,其中两栖类210种,爬行类320种、鸟类1186种、兽类500种、鱼类2200余种。分别占世界总数的10%、13%、5%、7%、10%。昆虫约10万种;
* 中国有鹤类9种、雁鸭类46种、食肉类54种、雉类276种、灵长类190种; *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以及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破坏,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动植物种类中已有总物种数的15%-20%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水平。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所列640个种中,中国就占156个种; *近50年来,中国约有200种植物已经灭绝,高等植物中濒危和受威胁的高达4000-5000种,约占总种数的15%-20%。许多重要药材如野人参、野天麻等濒临灭绝。《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确定珍稀濒危植物354种,其中,一级8种,二级143种,三级203种;中国近百年来,约有10余种动物绝迹,如高鼻羚羊、麋鹿、野马、犀牛、新疆虎等。目前,有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雪豹、白暨豚等20余种珍稀动物又面临绝灭的危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确定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75种,其中一级96种,二级161种。丹顶鹤、台湾猴、扭角羚、白唇鹿、华南虎、褐马鸡、黑颈鹤、绿尾红雉、扬子鳄、中华鲟等属于我国100多种珍稀动物之列;
* 全国自然保护区763多处,珍稀濒危动物人工繁殖场106个,珍稀植物引种栽培场7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6618.4万ha,占国土面积的6.8%。11〕气候变暖与自然灾害
*近40年来中国的气候存在着变暖的总趋势,80年代的年均气温值比前30年的平均气温值高0.21摄氏度;
* 气温增高可增大地表水的蒸发量,从而加重中国华北和西北的干旱、土地沙化、碱化以及草原退化的危害;
*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受高温季风气候的影响,可能导致台风侵袭沿海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从而加重沿海地区的风灾和暴风洪涝灾害;
* 气候变暖可能对中国西北、华北、东北、西南、华中的夏季气候造成影响,使农业病虫害频繁产生;
* 气候变暖将会造成海平面上升,这对三角洲地带和平原沿岸危害最大,而这些地区都是中国经济密集、比较发达的地区,海平面上升,必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政策
我国的环境管理政策核心是采取防范措施和加强环境管理,办求不产生或少 产生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一、主要措施
1、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在经济发展中防治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使环境管理沿着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发 展。
3、健全环境管理机构。从中央到省、市、县四级政府建立了环境管理机构,这些机构依法行使环境管理权力。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大中型企业也建立了相应的 环境管理机构,管理本行业和本企业的环境问题。
二、在环境经济政策方面,主要包括资金投入和税收优惠政策
1、企业将防治污染所需资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2、列入国家重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项目,国家给予资金支持;城市政府 将城市维护费用于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国家征收的排污费用于污染防治。
3、国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所得税优惠:对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 物作为原料进行生产的,在 5 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
三、实施环境技术政策的目的在于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 放
1、工业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
2、按照环保法律有关规定,对企业浪费能源和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工 艺和设备实行限期淘汰;
3、企业在生产中应该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料。改善水环境问题的具体对策
根据我国政策,针对水资源水环境污染的解决对策进行重点的论述:
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和切入点,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实践证明,以牺牲环境换发展,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是行不通的。必须在全社会树立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忧患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条件、环境状况相适应。经济建设要充分考虑水土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确定与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加快发展,根据水资源条件确定重点发展区域和发展重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要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结合起来。对于污染严重地区,应将改善水环境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果断地关停严重污染环境的小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水利部“三定”规定的要求,全面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逐步建立完整的、科学的全国水资源规划体系。组织开展水功能区的划分和控制向饮水区等水域排污的工作;做好江河湖库的水量水质监测和评价工作,审定江河湖库等水域的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及时发布水资源状况公报;维护江河湖库水资源的使用功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努力使水的资源属性与环境属性相统一。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改善水环境的根本措施,实施总量控制、严格排污管理最有效的办法是根据流域水环境容量确定污染物允许排放量,以控制进入江河湖库的污染物。将排污总量指标层层分解,由县以上人民政府根据上级政府制定的污染物控制计划,组织制定辖区内排污总量控制计划,并将排污总量指标分解到每个排污单位,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同时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监督性监测与管理,控制退水中污染物总量不超过规定指标。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与可能适时适度调水,改善湖泊水质,防止湖泊富营养化。
2、建立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模式,实行水量水质统一管理,健全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实行动态监测、区域联防
要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加强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当前,尤其要注意强化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管理,供水与需水统一管理,水量与水质统一管理。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保护,努力提高水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和保护水平。流域是一个完整的水资源系统,水环境状况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指标。当前应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的作用,发挥水利部门水量、水质同步监测、统一管理的优势,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强化水污染治理力度,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改善流域水环境,加强地下水的保护、抑制超采区地面沉降。为了防治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引起的地面沉降,各级水利部门要认真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采补平衡分析,提出回灌规划,充分利用洪水及间隙期多余的水量,采取各种补给入渗技术回灌地下水,争取地下水早日恢复平衡,抑制地面沉降的发展。流域水环境监测网是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的尖兵与耳目,应该优先建设,先行发展。重点加强现场测试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在有条件地区建设自动测报与预警系统。对跨界河流与重大污染事故实行动态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水环境信息。近期应加强省际边界水体的监测,积极开展跨省的污染联防。
3、要大力做好节约用水和污水资源化的工作
当前,国用水浪费严重,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0.4,而很多国家已达到0.7~0.8; 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l03m3,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 国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75%~85%。因此,要下最大的决心,做好节约用水工作,要把节水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要以节水灌溉为重点进行灌区建设。节水工作要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土洋结合、讲求实效、农民欢迎的原则。要把建立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社会作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要大力提倡清洁生产和污水资源化。目前可将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作为低质水源,用于火力发电厂的冷却水、炼铁高炉冷却水、石油化工企业中一些敞开式循环水等,在石油开采中回用水还可用作油井注入水;生活污水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而重金属、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较低,可用于农田灌溉;处理后的污水还可用于地下水回灌,用于养殖水生生物,用作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水源、旅游水和景观水等。
4、依法治水,完善水资源保护立法及法律修改工作
依法治水,是改善 国水环境的关键所在,各级水利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取水许可审批管理的力度,强化取水许可的管理,严格控制取水量,限制耗水量大、污染严重的企业用水,还要对退水水质进行严格管理。对新申请取水许可证的单位,严格按照取水许可水质管理规定,必须提交取水和退水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报告,方可办理取水许可申请审批手续。对逾期仍超标排污的单位和企业,要坚决依法吊销其取水许可证。要尽快修改《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理顺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的内外关系,制定流域及区域各种配套法规,如:《供水水源地管理办法》、《水资源保护条例》、《入河排污口管理办法》和《保护水资源经济补偿办法》的起草工作,使水资源保护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另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项目审批过程中,要对治污的投资比例提出明确规定。
5、团结协作,科学治理
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水资源保护是目的,水污染防治是手段。两者均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存在着区域管理难以解决的矛盾。因此水利、环保、农业、城建等各部门团结协作是治理水污染、改善水环境的组织保证,应各司其职,各用所长,统一规划,统一目标,统一行动,统一调度。水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涉及自然、社会、环境诸多因素,提高治理措施的科技含量和理论水平是当务之急,应逐年安排关键问题与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指导治理工作。
第四篇: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状况
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状况
一、物种灭绝。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和野生动物物种均占世界的10%左右,基保约有200个特有属。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生境的破坏,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物种已经灭绝。据统计,我国高等植物大约有46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占高等植物的15%以上,近50年来约有200种高等植物灭绝,平均每年灭绝4种;野生动物中约有4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近年来,非法捕猎、经营、倒卖、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广东省吴川县非法出售犀牛角,珠海活熊取胆等案件在国际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二、植被破坏。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仅13.9%。尽管建国后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仍很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同时,大量林地被侵占,1984~1991年全国年均达837万亩,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植树造林的成效。草原面临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三、土地退化。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较为严重的国家,近十年来土地沙漠化急剧发展,50~70年代年均沙化面积为1560平方公里,70~80年代年均扩大到2100平方公里,总面积已达20.1平方公里。40年来初步治理了50多万平方公里,而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79万平方公里。我国的耕地退化问题也十分突出。如原来土地肥沃的北大荒地带,土壤的有机质已从原来的5%~8%下降到1%~2%(理想值应不小于3%)。同时,由于农业生态系统失调,全国每年因灾害损毁的耕地约200万亩。
第五篇: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状况调研
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状况调研
——
Jack作品
以赣州宁都县为例
摘要:目前国内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研究方向多有不同,其中不乏生态环保方面的调研。但这些调研中,普遍视野较局限,同时缺少专业知识来分析情况及原因。因此到目前为止,尚无该方向带有学术性的论文发表。本文借助在赣州宁都实践调研获得数据及走访采集资料,从新农村建
设与生态环保之间和谐发展的问题进行调研。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生态环保 和谐发展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农村经济也开始活跃起来。但由于未进行系统性规划,在农村建设中依然采取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正在发展中的农村普遍存在各式生态环境问题——饮用水源水质下降、生活垃圾处理不当、禽畜养殖污染等。这不仅威胁着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制约着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环境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有“红色土地”之称。在中国宏观经济大势下,作为承担着推动“中部崛起”的农业大省,其对于农村建设的重视性,通过江西省“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的基地”的发展战略,足以体现。同时又出于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地”、“旅游观光的„后花园‟”战略的需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冲突问题也逐渐体现出来。赣州市宁都县正是在这战略规划下,一方面要招商引资承接邻省广东的产业转移,另一发面又需重视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曾被评为“国家生态示范县”的宁都,在护住这个荣誉光环的时刻,又需实现江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是典型的新农村建设发展中的城镇。
可见,调查江西省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的状况,对于在全国范围内的新农村建设生态调查中,具有代表性。而正如上面所述,有“红都”之称的宁都县是集合江西省经济建设和环境关系的特点的模式县。
对宁都县的生态调研成果,在我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推广意义。
我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达成共识,承担了对我院暑期实践队活动地点——赣州宁都的生态调研任务。2004年7月14日至7月20日,全体成员共19人在院团委书记谭菊华老师的带领下,对宁都县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情况进行调研,随机走访了对坊乡、刘汉乡、垦田乡、田头乡等地及县城周边地区村庄的农户,完成《农户调查》问卷51份,《村庄调查》问卷3份。并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帮助下,实地考察了部分新农村建设基地,听取了当地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介绍
和县内生态环境的大体情况。
通过调研,调研组认真分析了这些乡镇存在的生态环境现状、农村建设过程中环境的变化、当地政府环保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当地农民的环保意识。结合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大体了解了当地在新农村建
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状况。
研究目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生态环保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近年来政府部门对农村生态环保的投入有所提高,力度有待加强
村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100%的人认为村有做专门的规划,100%的人认为村有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这说明政府部门已改变以往将农村作为城市“垃圾处理场”的观念,开始为农村营造干净卫生的环境;同时,农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家庭饮用水类型”题中,选“自来水”的与选“手压井水”的人数持平,“厕所情况”中选“室外旱厕”的与选“室内水冲”的人数相等,表明农民的生活卫生条件在逐步改善;通过调查结果我们也发现,78%的人承认参加过有组织的农村环保科普活动,但有100%的人承认村无专职保洁员,39%的人认为政府应加强环保资金投入(农村调查问卷第17题),41%认为工业与环保的协调发展主要依靠于当地政府(农村调查问卷第18题),而且在17题中选择“法制法规建设”的只有6%。这些数据表明,当地政府已开始为农村生态环保做工作,但工作层面不够深入。目前,村民对环保工作的要求已不仅只在政策宣传、法制法规建设上,同时也希望政府部门能带头以实际行动来唱响环保之歌,这将需要更多的人力财力投入
进来。
二、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也加重了环境的负担
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随着将农民问题提到国家议案层面上,当地农民的经济条件在逐步提高,多数人在政府的帮助下,住上了新农村建设规划房。但农村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3%的人认为家庭垃圾主要来源生活垃圾,而只有11%的家庭对垃圾采取“统一收集”;在“家庭污水来源”一题中,92%的人选择了“生活污水”;同时,39%的人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是固体废弃物污染,32%者认为空气污染来源于垃圾,35%者认为水污染来源于生活污水,24%者认为噪音污染来源于机动车发出的引擎声(仅次于“没有噪音”一项)。而在谈及环境质量与当地工业经济发展关系时,31#者认为影响不大。这都反映了农村中因工业较少,所以污染主要来源于村民生活。要恢复农村的好山好水,一方面要坚持不将农村作为城市发展的“牺牲品”的立场,另一方面要针对村民生活产生的污染物采取适当措施,以往“托付”给自然的方式已无力解决目前村民生活污染问题,在我们走访中就发现,不能回收的废弃塑料袋在乡村随处可见。这些废弃物让土壤来腐蚀“消化”的话,要两百年之长!这是人类发展所不能等待的时间。所以,我调研组认为,对于城市居民提倡的环保观念,如今也完全可适用于农村环保宣传——讲明生活污染对土壤、对村民
生活的危害,提倡村民们使用环保生活用具,比如使用可回收的塑料袋、合理处置废气电池等。
三、目前农民经济收入来源的局限性,制约了环保工作的落实
村庄调查中,对于“全村主要的经济来源”一题,所有的被调查村都选择了“农业”和“副业”;农户调查中,69%的人承认家庭收入来源于务农。这表明,大多数村民的生计仍依靠“一亩三分地”。生计的需要,使得大多数村民不关心任何与“农田”无关的事情。甚至在我们走访村中河水浑浊的农户们时,多数人认为村中无污染,这也看出了国家的环保政策至今未落到农民心坎上的原因。假如不能让农民明白生态环保对他们家庭收入的助益作用,环保的工作也只能停留在政治口号或暂时上级任务的层面上。只有将环保工作和村民的生计挂上勾,才能使农民们自觉地按照环保的要求来建设自己的家园,为构建和谐农村而尽各自
一份力。
四、新农村建设中兴办的各种企业忽略了对环境的责任,逐渐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新来源
农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51%的人认为家乡的环境污染对当地工业发展有制约;35%的人认为家乡由于企业的兴建造成了新的环境污染(本题选择率最高项),而这些新污染主要体现在水污染上;在“造成这些污染的企业的性质属于”题中,选“食品加工企业”、“造纸、制革、印染、电镀企业”的各达5%,“养殖、屠宰企业”达10%,另“冶炼、炼焦、建材企业”也有人选。这相比往年江西省农村污染源调查结果有很大的不同。往年,村民们基本上认为只有生活污染,而如今各种企业污染也出现在调查结果中,说明了由于企业刚起步阶段,注重经济收益,不承担对环境造成危害的责任,而使乡村污染源逐渐变得复杂化,为日后的治理增添了难度。
对于以上问题,我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在加强环保法制法规建设的同时,落实职责到部门,以足够的人力物力解决目前的农村污染问题。我调研组通过走访发现,当地政府在新农村建设的大号召下,环保工作的相关法制法规已建立得相当完善。特别是县环保局便民的举措使各地的问题能及时地上报,并能迅速地做出解决办法。遗憾的是,由于经费及历史观念原因,当地环保工作能解决的问题局限于县城境内和周边地区,对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较多是处在“文件”层面,这使得再好的治理之道也只是村民心中的“美好期待”。目前农村的污染并不严
重,污染源较单一,及时治理的话,容易控制。这也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路途。
其次,将环保工作与农村经济相结合,以“擦边球”的方式将环保意识植入到农民心中。我国是农民大国,农民们出于生计的考虑,基本上较多关心农业生产等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针对这一特征,环保工作人员应采取变通方式,将环保的成效和农民们的收入相结合,可以传授创收科普知识的方式,让大家意识到,保护好环境,不仅利于社会、他人,也利于自己的“小家”。这样能使农民从内部、外部因素影响上
都能真正参与到农村的环保事情里去。
经过调研组的努力,大家终于对宁都地区的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了较透彻的分析。调研走
访的这几天,成员们也各有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农民们也很关心村庄环境的变化,但自主意识较弱,期待政府或他人的帮助。在与农民交谈中,他们都流露出对过去“好山好水”的怀念,一说到村庄旧貌,基本都表达一个意思——虽然地方穷,但是山青水秀的,环境很宜人。可当说到目前的污染状况时,要么归咎于附近的企业,要么就从没想过原因。因为他们始终还有一种观念——祖辈们都是这样处理废弃物的。所以当他们感觉身边环境真变差了,只是一味希望政府“买单”,可对自身的行为却依然没约束。素不知,即使政府帮忙买单,到最后还得靠村民们自
己维护。
二、农民的知识水平影响了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理解。调研中,我们时常碰到老乡不明白什么是“生态”、什么是“污染”,以至于刚收集问卷数据时,成员们基本上交白卷。由此发现,就算我们当地环保工作作做得多么有声势,但村民们不理解,这也是枉然。所以,我调研组认为,乡村环保也要从教育抓
起,从小抓起,这样才能治“本”。
三,新农村建设规划短期内无法完全实现“与环境相和谐”的目标。根据我调研组考察的几个新农村建设基地所反映的情况来看——规划房做的很漂亮,也考虑了地势差异,但环境并非最佳。多数的规划村区都坐落在老村区的村口处,而这些地方以前多为杂草,即使有树也因建房而被锯掉。这使得漂亮的规划房屋暴晒在夏季炎炎烈日下,冬天也可能无物挡风而成为“冰房”。同时,规划房内虽设计完善,但规划房外的排水渠道等都没经过任何处理措施,或直接排入村中唯一河流,或直接排到空地。这将使未来的村庄可
能遗传到发展中城市的“房屋虽美,水质难闻”的特征。
调研后记
本次调研活动得力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的支持,使我们明确了调研方向和方法,达到了我大学生想了解新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目的,实现了我青年大学生用专业知识服务于祖国建设的愿望。调研报告形
成之际,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