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高等级公路绿化管理办法(共5则)

时间:2019-05-14 21:4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汉市高等级公路绿化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汉市高等级公路绿化管理办法》。

第一篇:武汉市高等级公路绿化管理办法

武汉市高等级公路绿化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路绿化工作,促进公路绿化事业的发展,绿化、美化公路,改善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高等级公路是公路技术等级达到二级(含二级)以上的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主要进出口公路。

第三条在武汉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从事高等级公路的绿化规划、计划、设计、建设、保护、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公路绿化是公路建设和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纳入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和国土绿化的发展计划中,加强公路绿化的科学研究,推广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公路绿化的水平和科技含量。

第五条 公路绿化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市绿化委员会的领导下,由市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全市公路绿化行业管理工作。

各区交通主管部门在市交通主管部门及当地绿化委员会领导下,主管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公路绿化工作;各区公路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的公路绿化工作。

第六条 各区交通主管部门应履行以下公路绿化工作的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公路绿化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二)制定完善本辖区内公路绿化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

(三)编制公路绿化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组织公路绿化工作经验交流、对口检查、评比考核、表彰奖励。

第七条 市区两级公路管理机构应明确公路绿化管理部门,配备绿化工程技术人员,具体负责公路绿化的管理及技术工作。

第八条 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的干部、职工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公路绿化的义务。

第九条 对在公路绿化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绿化委员会、交通主管部门或公路管理机构给予表彰。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有关公路绿化法规,损害、破坏公路绿化的行为,有权制止和举报。

第十条 公路绿化应纳入全社会的绿化之中。在各级政府及其绿化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各方力量,支持公路绿化工作。

第二章 公路绿化的规划、计划、设计和建设

第十一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公路现状及发展规划,及时编制公路绿化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纳入公路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中。公路绿化规划应当包括:公路绿化现状分析、规划原则、规划期限和目标、确定绿化指标、各类绿地(如绿化分隔带、互通区、公路留地、服务区、养护用站房等公路用地)布局、树种规划、实施措施及投资估算等内容。年度实施计划应当包括:实施项目、路线、绿化形式、责任单位、投资概算、验收时间及单位等。

高等级公路绿化的规划、计划、设计和建设方案必须报经市交通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公路绿化规划应根据公路建设和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及公路沿线的现状特点,按照远近结合、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编制,并纳入地方的绿化规划。

第十三条 公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化应作为生态景观的基干林带进行建设,设计应符合《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要求,根据“因地制宜,因路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采用“乔、灌、花、草”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注重现状和自然情况的调查,进行路段绿化总体设计,使之具有目的性、整体性、稳定性和艺术性,充分满足公路绿化美化功能、兼顾生态景观要求。

第十四条 高等级公路在宜林路段应保证两侧距边沟以外不少于2米的留地作为公路用地,主要用于公路养护和绿化。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公路两侧按高速公路100米,一级公路50米,二级公路30米的标准进行生态林规划和建设。

第十五条 新、改建公路的绿化应与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审查,同步审批,同步组织实施,同步进行交(竣)工验收,其经费列入工程总投资。对无公路绿化设计和不组织同步实施的新、改建公路工程,不得进行相应的初步设计审查和交(竣)工验收,对公路绿化验收不合格的,不准交付使用。由于季节关系,经项目设计审批单位的同意,绿化施工也可视具体情况推迟半年到一年进行,由市交通主管部门组织补充验收,报工程交(竣)工验收组织单位备案。

新、改建公路绿化的施工可采取招标或议标方式进行,择优选择施工队伍,工程规模较小不适宜采取招投标方式组织施工的工程可由建设单位自行组织实施。原有公路的绿化日常性的更新改造可由管养单位组织实施,规模较大的更新改造工程也可招标,其设计及施工方案必须报市交通主管部门审核。新、改建公路的管理用房,应将庭园绿化内容一并进行设计,所需经费列入房建工程概(预)算,并与房建工程同步施工和验收。公路用房的绿化设计由市交通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六条 高等级公路绿化资金实行分级负责制,按照各自的责任,安排相应的资金。属高等级公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由公路管理部门负责;高等级公路用地范围以外的绿化带由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有关部门要在公路两侧优先安排防护林、退耕还林、农田林网等林业生态项目营造绿化林带。

第十七条 公路绿化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绿化设计内容和绿化工程招标要求施工,并自觉接受市交通主管部门及当地交通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公路绿化验收内容含设计内容验收、种苗质量、种植穴规格、客土数量、种植质量及绿化成活率。未成活的绿化植株必须由施工单位补植。

新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绿化率达95%以上;25度以上坡耕地的退耕还林占应退耕还林面积的90%以上;疏残林的补植或更新改造面积占疏残林面积的90%以上。

第三章 保护和管理

第十九条 公路绿化管理要充分依靠各级政府,专业单位与沿线群众相结合的办法,共建“畅、洁、绿、美”文明路。

第二十条 公路用地范围内的一切绿化资产由负责管护的公路管理机构主管。经营性收费路段的公路绿化在经营期间由经营单位负责,其经费由经营单位支出,并自觉接受市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公路管理机构应将公路绿化管理纳入公路全面养护工作,并列入公路养护检查。

第二十二条 公路绿化的管护费用单独列支,列入公路养护经费中,经费必须满足基本管护需要。

第二十三条 公路绿化当年成活率在平原区应达到90%以上,山区应达到85%以上,保存率(成活后二年的保存株数占设计标准数的百分比)在平原区应达到85%以上,山区应达到80%以上。

第二十四条 公路管理机构应及时组织公路绿化植株的除草、修枝、修剪、抹芽、扶正、浇水、施肥、刷白等一系列培育工作,并本着“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保证植株正常生长。整形修枝、修剪要根据不同树种、生长期特点,本着“造形优美、合理”的原则,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得侵占公路建筑限界,树冠不得妨碍视距,危及交通安全。

第二十五条 路政管理应把公路绿化的管理纳入路政管理和考核内容之中,及时做好破坏、损坏公路绿化的调查和赔偿、处罚工作。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公路绿化规划用地性质或者占用公路绿化用地。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公路绿化的树木花草和绿化设施。

公路绿化属防护林、风景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擅自砍伐。高速公路、国省道因拓宽等原因,确需采伐的须由区级公路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市(地)级公路管理机构复核,报省公路管理机构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采伐公路绿化树木有收入的,必须如数纳入公路绿化经费,不得移作它用。

第二十八条 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应建立公路绿化档案。每年都要按档案要求进行实地调查登记,数据要求真实、准确,报表及时上报当地交通主管部门。

第二十九条 公路管理机构的管理、生产、生活场所的庭园绿化要因地制宜,全盘考虑,合理规划,精心设计,绿化覆盖率须达到40%以上。

第四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责令其停止侵害,赔(补)偿损失。赔(补)偿按《湖北省公路及其附属设施损坏赔(补)偿管理办法》有关标准执行,违反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处罚。

(一)盗伐、滥伐和损坏公路树木、花草的;

(二)擅自修剪、移植、砍伐公路树木、花草的;

(三)损坏公路绿化设施的;

(四)在公路边燃烧可燃物等造成树木花草死亡或生长不良的。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武汉市交通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公路绿化管理办法

公路绿化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路绿化管理,规范公路绿化的工作程序,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增强公路绿化、美化效果,巩固绿化成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公路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路用地内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投资的,属于公路占地范围内的公路生态绿化工程及植物防护工程的管理,公路林木的采伐、移植及公路沿线乔、灌、花、草的日常养护管理。

第三条:工作目标:保障公路安全,保护、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体现首都特色及古都风貌,营生季相鲜明的景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路域生态环境。

第四条:工作原则:生态和谐、安全经济、持续发展。

第五条:公路绿化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负责全市公路范围公路绿化管理工作,各区(县)公路分局负责本辖区内公路绿化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六条:公路绿化管理严格执行交通部(JTJ 073-96)《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北京市公路生态绿化指导意见》、《北京市公路绿化技术规范汇编》及有关文件中的内容规定。

第七条:公路绿化实行招投标、合同管理与计量支付。

第二章

规划设计

第八条:公路绿化设计要符合公路绿化规范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因路制宜,经济适用,功能高效、景观协调,易于管护”的原则,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花则花,宜草则草。要充分考虑建设和管理成本,正确处理成本和效果的关系,坚持以功能和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九条:公路绿化设计应满足交通要求,在保证行车安全视距,满足横向、竖向行车空间要求,不降低主体工程稳定性的前提下进行公路绿化设计。通过采用工程与植物相结合的绿化技术措施,对公路路基和公路建设开挖的边坡进行生态防护,控制水土流失,增强边坡的稳定性,保障公路的安全运行。

第十条:要树立大绿化、大环境的思想,注重现状和自然情况的调查,按照远近结合、近细远粗、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整体推进的原则,进行公路绿化总体设计,注意绿化的整体性和节奏感,充分满足公路绿化功能要求。

第十一条:公路绿化要以观赏价值高的乡土树种为主,同时,要充分考虑乔、灌、花、草的结合和植物的合理配置,合公路绿化具有层次美、观赏美和生态美的效果,营造出季相鲜明、多姿多彩的稳定的植物群落。并融入“以人为本”的公路建设理念,在公路沿线因地制宜设置停车港湾、观景平台和必要的休憩服务设施,努力构建人与自然、路与自然和谐的路域生态环境。

第十二条:新、改建公路的绿化应与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其经费列入工程总投资。

第十三条:公路绿化规划设计工作需由具备有效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市局组织专家对投资规模200万元以上或有较大影响的项目方案进行评审并出具专家评审意见。

第十四条:设计标准和依据

(一)《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

(二)《城市道路绿化条例》

(三)《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四)《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DB11/T 213—2003

(五)《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11/T 212—2003

(六)《城市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木本苗》DB11/T 211-2003

(七)《北京市公路绿化技术规范汇编》

(八)《公路安全管理条例》

第三章

工程管理(栽植工程)

第十五条:计划编制

(一)绿化工程计划按公路行政和技术等级,区域现实需求和市局中心工作要求进行编制。

(二)分局于每年9月份向市局报送下一年计划。市局经现场踏勘调研、综合平衡后编制预计划,并于年初印发公路分局。

(三)每年6月中旬,分局依据上半的绿化现状,上报本下半年生态绿化工程调整计划。市局根据各分局计划执行情况,依据市交通委对路政局计划批复,对生态绿化工程计划进行调整。

第十六条:组织实施

(一)分局负责绿化栽植设计及概预算审批。分局负责组织对投资规模100万元(含)以上项目的公开招标工作。市局负责招标公告、中标公示的审核发布和评标专家抽取。投标企业须具备绿化施工二级或以上资质。

(二)对投资规模100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分局采用直接委托的方式,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实行合同管理。

(三)工程管理过程执行监理程序,分局负责督促执行。

(四)市局对栽植工程 质量进行不定期抽检,并提出口头或书面意见。

(五)绿化栽植工程当年苗木成活率指标98%,保存率指标是95%。

(六)分局负责组织验收,形成验收文件并存档。

第四章

绿化管护

第十七条:计划编制

(一)绿化管护计划按照分组管护原则进行编制。国、市干线公路绿化资源为一级管护,区县级公路绿化资源为二级管护。

(二)绿化资源数量具有动态变化特征,管护计划以当年数据库的资源数量为编制下一计划的数据基础。

(三)绿化资源分为6类:乔木、灌木、攀援植物、绿篱色带、草坪、地被植物。

(四)分局于9月份报送下一计划。市局综合平衡后编制预计划,并于年初印发分局。分局据此编制分解计划并实施,同时报送市局备查。

第十八条:组织实施

(一)绿化管护作业内容根据不同的抚育对象和实际情况而定,包括浇水、施肥、整形修剪、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保洁、排涝、刷白、防寒防盐、巡视、防火、资源普查等一系列培育工作。整形修剪要根据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得侵占公路建筑限界,树冠不得妨碍视距,危及交通安全。

(二)分局与绿化管护单位签订管护合同,管护过程执行监理程序,分局督促履行。

(三)分局组织对绿化管护效果的检查,形成结论并存档。

第五章

采伐更新

第十九条:公路树木采伐、移植工作必须严格遵照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公路安全管理条例》,坚决杜绝乱砍滥伐的现象发生。

第二十条:路树采伐允许范围

(一)已达到衰老期,品种退化,病虫害严重,绿化效果差,影响路容路貌的路树;

(二)公路改建、扩建工程需采伐的树木;

(三)原有路树影响通信、通电及光缆等设施架设;

(四)开设道口需采伐路树;

(五)妨碍交通或危及人身、建筑物以及其他设施安全的;

(六)因其他自然原因需砍伐或更新的。

第二十一条:公路绿化属防护林、风景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擅自砍伐。凡符合路树采伐范围的路树,确需采伐的,按相关规定和程序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严禁无证采伐。但在汛期因风、雨等原因造成的倒树或即将造成危险的路树,为恢复交通,保证安全,可先行处理,但要在下个月之内到相关主管部门备案,当时条件允许可拍下现场照片备查。

第二十二条:路树移植应参照路树采伐、更新的审批程序执行,取得相关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

第二十三条:路树采伐、移植,必须严格按照《林木采伐许可证》和《北京市林木移植许可证》规定的数量、方式和期限进行采伐、移植,核发采伐、移植许可证的单位,不得超限和违反规定程序核发采伐、移植许可证,严禁跨发证或超越规定权限发证。

第二十四条:路树采伐作业要求:

(一)注意安全、文明施工,作业现场组织井然有序,两端设定作业标志,作业人员必须穿标志服。

(二)不得因路树采伐、移植造成中断交通,若需断路要到交管部门办理临时断路或占路手续,请交警配合采伐工作,保证道路安全。

第二十五条:路树采伐的收益,应用于绿化更新、公路生态绿化或者公路绿化管护。

第六章 内业管理

第二十六条:建立动态路树资源库,路树资源数据库每年适时更新。第二十条:统计报表

(1)下一年《绿化建议计划》9月15日分局报送;(2)《绿化管护分解计划》3月15日分局报送(3)《绿化成活率统计》11月15日分局报送(4)《绿化保存率统计》11月15日分局报送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公路绿化规划用地性质或占用公路绿化用地。第二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公路路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侵害,赔(补)偿损失。赔(补)偿按《北京市公路路产损失赔偿标准》执行。违反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追究行政或者法律责任。

(一)盗伐、滥伐和损坏道路树木、花草的;

(二)擅自修剪、移植、砍伐道路树木、花草的;

(三)在公路边燃烧可燃物等造成树木花草死亡或生长不良的;

(四)损坏公路绿化设施的;

(五)其他破坏公路绿化的行为。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武汉市地下水管理办法

武汉市地下水管理办法

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

武汉市人民政府令

第 174 号

《武汉市地下水管理办法》已经 2006 年 11 月 14 日市人民政府第 47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 2007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

市 长 李宪生

二00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武汉市地下水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地下水的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防止水质污染和地质灾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保护及其相关管理工作。本办法所称地下水是指储存于地下含水层中,与降水、地表水有直接排泄关系的逐年可以回复的动态水量。

第三条 地下水管理应当遵循全面规划、合理开发、科学利用、严格保护、厉行节约的原则,充分发挥地下水的综合效益。

第四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地下水的管理工作。各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的管理工作。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范围内地下水的管理工作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其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做好地下水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 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有节约和保护地下水的义务。在地下水的保护及其相关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区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全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协调,经武汉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第七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市地下水的分布、开发利用情况以及地质环境条件,划定本市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的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按照规定程序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在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划定地下水的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时,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征求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意见。在地下水禁止开采区和限制开采区内,不得新建地下水取水工程。禁止开采区内已有的取水工程,应当限期封闭;限制开采区内已有的取水工程,应当逐年削减取水量。

第八条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全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不得超过地下水可开采总量,并应当符合井点总体布局和取水层位的要求。全市地下水可开采总量、井点总体布局和取水层位,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九条 在地下水禁止开采区以外的地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取用地下水:

(一)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能够满足用水需要时,建设项目自备取水设施取用地下水的;

(二)地下水已受到严重污染的地区;

(三)可能对水功能区水域使用功能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取水、退水布局不合理的;

(五)地质水文状况不适宜取用地下水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取用地下水的其他情形。

第十条 取用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统称取水户),应当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许可申请,办理取水许可证,并依法缴纳水资源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需要申请取水许可、办理取水许可证:

(一)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牲畜饮用等取用地下水,年取水量在 1500 立方米以下的;

(二)为保障矿井等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生产安全必须进行临时应急取(排)地下水的;

(三)为消除对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危害临时应急取用地下水的;

(四)为农业抗旱和维护生态与环境必须临时应急取用地下水的。前款第(二)、(三)项规定的取水,应当报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四)项规定的取水,应当经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十一条 年取用地下水 30 万立方米以下的取水许可申请,由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年取用地下水 30 万立方米以上(含 30万立方米)70 万立方米以下的取水许可申请,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年取用地下水 70 万立方米以上(含 70 万立方米)的取水许可申请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取水许可的条件、程序和期限按照《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因使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需要取用地下水的,在申请取水许可时,除提交《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规定的材料外,还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勘查报告;

(二)抽水试验及回灌试验报告;

(三)项目所在地地下水取水水资源论证报告;

(四)项目所在地地下水水质报告。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抽水试验及回灌试验报告、地下水取水水资源论证报告和地下水水质报告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

第十三条 地下水取水申请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取水户方可凿井;井成后,应向审批机关报送下列资料:

(一)成井地区的平面布置图;

(二)单井的实际井深、井径和柱状剖面图;

(三)单井的测试水量和水质化验报告;

(四)取水设备性能和计量装置情况;

(五)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资料。经验收合格的,由审批机关核发取水许可证。

第十四条 在江岸、江汉、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范围内取用地下水的,应当同步建设观测井。

第十五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地下水抽灌和地下水水质的监测管理工作,加强地下水监测站网的建设和管理,开展地下水水质、水位的动态监测,逐步实行实时在线监测,防止地下水枯竭和水质污染。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执法巡查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依法对取水户取用地下水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将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归档并对社会公开。

第十六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涉及取用地下水的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并加强与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做好地下水的相关管理工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地质情况复杂地区地质环境的监测,防止因不当取用地下水而引发地质灾害。

第十七条 取水户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健全取水档案和用水管理制度;

(二)依照国家技术标准安装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定合格的取水计量设施,保证计量设施正常运行,不得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利用计量器具作弊;

(三)按照规定填报取水统计报表;

(四)做好监测地下水水位和水质的日常工作。

第十八条 使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取水户,除应当遵守前条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采取可靠回灌措施,确保置换后的地下水全部回灌到同一含水层,并不得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二)地下水供水管、回灌管不得与市政管道连接;

(三)水井的设置应当避开有污染的地面和地层,抽水井和回灌井管上应当设置水样采集口及监测口;

(四)系统投入运行后,应当对抽水量、回灌量及其水质、水位进行定期监测,并将监测结果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取水户应当于每年的 12 月 31 日前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本取水情况和下一的取水建议,并提交取水计划申请表和取水计划的合理性分析。

第二十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取水户的取水计划申请后,应当对以下内容进行审查:

(一)是否符合取水许可证规定的内容;

(二)计划取水、节约用水措施是否落实;

(三)单位产品取水量是否超过取水定额。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取水户的取水计划申请之日起 10个工作日内,向取水户下达下一取水计划。

第二十一条 取水井内出现流砂、水浑、水位大幅度下降或者发生井台断裂塌陷、计量装置失灵等异常情况时,取水户应当立即停止取水,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并及时报告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二条 地下水井连续停止取水满 2 年的,取水户应当按照技术规范封填取水井,由原审批机关注销其取水许可证。取水户拒不封填取水井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代为封填,所需费用由取水户承担。由于不可抗力或者进行重大技术改造等原因停止取水满 2 年的,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可以保留取水许可证。

第二十三条 建设地下工程,需要疏干排水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源枯竭或者地面塌陷;因疏干排水导致水位下降、水源枯竭或者地面塌陷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补救措施,对他人生产、生活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建设单位拒不采取补救措施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代为采取补救措施,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二十四条 禁止向渗井、渗坑、废井、裂隙和溶洞内排放、倾倒有毒、有害废水和含病毒体的污水、污物。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取水许可规定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取水户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利用计量器具作弊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地下水污染的,由环保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六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地下水管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分;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核发取水许可证、签署同意意见的,或者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取水许可证、签署审查同意意见的;

(二)违反规定下达地下水取水计划的;

(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益的;

(四)不履行监督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造成后果的;

(五)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二十七条 取用地下水涉及矿产资源管理的,还应当矿产资源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从 2007 年 2 月 1 日开始起施行。

第四篇:武汉市森林资源管理办法

武汉市森林资源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充分发挥森林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湖北省林业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森林、林木、林地及野生动物、植物的保护和管理,适用本办法。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种植和养护树木花草等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适用《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

第三条 森林、林木和林地依法由市、区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林权证书,确认所有权和使用权。

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 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各自行政区域内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采取以下措施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业:

(一)确定本地区森林覆盖率的目标,制定林业长远规划,将林业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

(三)将公益林建设、重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投资以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纳入本级政府的财政预算。组织、督促有关部门按照国家规定提取育林费和更新改造资金,安排造林绿化资金,专门用于建设林木基地和营造林木;

(四)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

(五)组织制定林业科技与教育发展规划,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第六条 市、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有关法律、法规;

(二)编制本行政区域林业发展规划,并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定期组织森林资源清查,掌握森林资源的消长变化;

(四)组织、指导和监督造林绿化工作;

(五)监督管理林地的开发利用,审核申请征用、占用林地的单位提交的文件和资料,并签署意见;

(六)受同级人民政府的委托,负责国有林地、林木的产权登记等日常工作;

(七)监督管理林木、木材的采伐、经营、加工和运输;

(八)负责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植物检疫和野生动物、植物保护工作;

(九)组织、指导和监督基层林业工作机构和护林人员依法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第七条 相关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第八条 在植树造林、森林管理和保护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 森林、林木、林地权属和经营管理

第九条 国有单位营造的林木,由营造单位经营,并按照国家规定支配林木收益。集体所有制单位营造的林木,归该单位所有。合作种植的林木,归合作者共有。农村居民在房前屋后、自留地、自留山种植的林木,城镇居民在自有房屋的庭院内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个人所有的林木,允许继承和转让。

集体或者个人承包荒山、荒地后种植的林木,归承包者所有,承包合同另有规定的,按照合同规定执行。承包期满又不继续承包的,其林木可以有偿转让。

在国有土地上义务种植的林木,归使用该土地的单位所有;土地未明确使用单位的,林木归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者单位所有。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义务种植的林木,归集体所有。

第十条 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所在区人民政府依法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争议,由所在区或者乡镇人民政府依法处理。当事人对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在林木、林地权属争议未解决以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林地现状,不得砍伐有争议的林木或者在争议地区进行其他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一条 禁止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行为。

禁止在未成林造林地、幼林地和封山育林区内放牧、砍柴、狩猎和从事影响林木生长的生产经营活动。

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

第十二条 进行勘察、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经区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按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并由用地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第十三条 森林植被恢复费专款专用,由林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安排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植树造林面积应当大于因占用、征用林地而减少的森林植被面积。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督促、检查下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的情况。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森林植被恢复费。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森林植被恢复费使用情况的监督。

第十四条 经批准临时占用林地,用地单位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不得造成滑坡、塌陷、水土流失,不得损毁批准用地范围以外的林地及其附着物。

第十五条 使用国有林地,有下列情况之一,由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收回林地使用权,并依法重新确认使用权:

(一)连续两年未使用的;

(二)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的;

(三)用地单位已撤销或者迁移的。

依法确定给单位和个人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地,连续两年荒芜或者用于非林业生产建设的,由发包单位收回承包经营权。

第十六条 农村居民建设住宅一般不得占用林地,确需使用林地,须经所在地的区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乡镇林业工作机构签署意见,并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七条 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的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划转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依法转让的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和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或者条件。第十八条 本市在充分发挥森林多功能的前提下,按照森林主要用途的不同,将森林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公益林和商品林及其四至范围,由市人民政府划定并予公布。公益林的保护措施由市林业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公益林按照公益事业进行管理,以政府投资为主,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政府对投资者给予合理补偿。商品林按照基础产业进行经营管理,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政府给予必要扶持。

第三章 植树造林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林业长远规划,制定植树造林计划,并纳入各级主要负责人的任期林业目标责任制。

第二十条 植树造林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道、省道和环城道路,应当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土地的要求建设绿化带。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本市投资造林绿化。

第二十一条 植树造林是全民应尽的义务。每年2月12日至3月12日为全市植树造林月。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以及企业、事业单位义务植树。依法负有植树义务的公民,必须完成当地绿化委员会分配的义务植树任务。

铁路和公路两旁、江河两侧、湖泊水库周围,由各有关主管单位组织造林。

第二十二条 植树造林应当遵守造林技术规程,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成活率不足百分之八十五的,不得计入造林完成面积。

区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当年完成造林情况组织检查验收。

第二十三条 市、区、乡镇应当加强苗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满足植树造林的需要。

第二十四条 对具备天然更新条件的森林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疏林地和新造幼林地、飞播造林地,以及江河湖泊沿岸坡地、水库库区和其他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实行封山育林。

对不宜耕种的陡坡地,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种植林木。

第二十五条 林果种苗的选育、引进、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 森林保护

第二十六条 国有、集体林场和林木集中成片的乡镇、村及其他森林经营单位,应当建立护林组织,配备护林人员,制定护林制度,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

相邻的林区经营单位,应当建立护林联防组织,制定护林联防制度,做好森林连接地区的护林工作。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森林防火管理工作。

每年的11月1日至次年的4月30日为全市森林防火期。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辖区自然条件,决定提前进入或者延长森林防火期。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以及国有、集体林场和其他森林经营单位应当对森林实行科学管理和保护,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国有、集体林场和其他森林经营单位应当确定森林病虫害防治人员,并按照国家规定配备装备、器材。

森林发生属于国家和省规定的森林检疫虫害或者大面积森林疫情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划定疫区、保护区,采取紧急除治措施,防止疫情蔓延,消除隐患,并做好救灾工作。

第二十九条 禁止使用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林木种苗进行育苗或者造林;及时清除已经感染病虫害的林木;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以及被国家、省林业主管部门列为应当实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应当按照规定实施检疫,未实施检疫的,严禁出入本市。

第三十条 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古树、名木和林区内具有特殊价值的植物资源,采取严格保护措施。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的规定,加强野生动物的保护、驯养、繁殖、经营、利用等管理。

第五章 森林采伐管理 第三十二条 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应当低于其生产量和其他林种合理经营的原则,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凡采伐胸高直径五厘米以上的林木所消耗的立木蓄积均纳入年采伐限额。

市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低于本市年森林采伐限额的要求和国家规定的项目和程序,编制全市年森林总采伐量计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林业主管部门下达执行。林木经营者新造人工用材林规模达到国家、省规定,已依法编制并实施森林经营方案的,其采伐限额可以按照森林经营方案在本市采伐计划中先予安排。

对符合技术规程要求的人工用材林进行抚育采伐时,小于国家规定胸高直径的人工用材林,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但其所消耗的立木蓄积,均纳入年采伐限额管理。

第三十三条 采伐林木,依法实行林木采伐许可证制度,但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

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和其他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采伐林木,由所在地的区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

铁路、公路的护路林以及长江、汉江干堤及其重要支堤的护堤护岸林木的更新采伐,由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伐林木,由区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

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山和个人承包的林木,由区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

第三十四条 皆伐林木,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采伐林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林木采伐许可证的规定作业,并完成更新造林任务。

第三十六条 在本市林区从事木材经营、加工的,必须经所在地的区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批准的条件和期限,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禁止经营、加工无采伐许可证采伐的木材,但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

第三十八条 运输木材,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持有林业主管部门核发的木材运输证;无木材运输证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承运。经依法批准设立的木材检查站,应当在规定的地点实施木材运输检查;林政管理稽查机构,可以在车站、码头、渡口、停车场、货物集散地以及生产、批发环节等源头对木材运输、经营、加工实施检查。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湖北省林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已作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区以上林业主管部门予以处罚:

(一)损毁或者未经批准采伐和采集古树、名木或者林区内有特殊价值的植物资源的,按照《武汉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

(二)进行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等活动,或者在未成林造林地、幼林地和封山育林区内放牧、砍柴、狩猎和从事影响林木生长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经批准临时占用林地的用地单位未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致使森林、林木、林地受到毁坏的,依法赔偿损失,责令补种毁坏株数一至三倍的树木,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一至五倍的罚款;

(三)在二十五度以上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的,责令限期退耕还林;逾期不退耕还林的,按照还林所需费用的二至三倍处以罚款;

(四)未经批准,擅自在林区从事木材经营、加工的,没收非法经营、加工的木材和违法所得,并按照违法所得的一至二倍处以罚款;

(五)经营、加工无采伐许可证采伐的木材的,没收非法所得,并按照非法所得的一至二倍处以罚款;

(六)不按照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的,责令限期缴纳;逾期缴纳的,按日加收相当于全部应缴费用的千分之五滞纳金。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湖北省林业管理办法》和本办法的规定发放的有关证书或者批准文件,一律无效,并追究发放或者批准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单位或者个人造成损失的,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林业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三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87年11月19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武汉市森林资源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武汉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

武汉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盘活存量土地资产,加强政府对城市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土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储备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储备,是指土地储备机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将其以收购方式取得的土地和政府依法收回、征用的土地纳入政府土地储备库予以储存,并进行前期开发整理,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行为。

第四条 土地储备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供应计划和土地市场供需状况,统一规划、统一储备整理、统一供应。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设立市土地资产经营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决定土地储备供应中的重大事项。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市土地储备工作监督管理。

市计划、经济、建设、财政、物价、规划、房产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土地储备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市土地整理储备供应中心具体承担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区范围内土地储备供应的日常工作。

东西湖、汉南、蔡甸、江夏、黄陂、新洲区以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土地储备机构,具体承担本辖区土地储备供应的日常工作,并接受市土地整理储备供应中心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 土地储备

第七条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供应计划和土地市场供需状况,制定土地储备计划,报市土地资产经营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由市土地整理储备供应中心具体组织实施。

(一)为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由政府依法收回的土地;

(二)土地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约定的使用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未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未获批准被依法收回的国有土地;

(三)依法收回的荒芜、闲置的土地;

(四)依法没收的土地;

(五)改变原批准用途用于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项目的土地;

(六)因单位搬迁、解散、撤销、破产、产业结构调整或者其他原因调整出的原划拨国有土地;

(七)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无力继续开发、又不具备转让条件由土地使用者申请交回政府的土地;

(八)因实施城市规划需要由政府指令收购的土地;

(九)依法征用用于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项目的新增建设用地;

(十)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政府行使优先购买权收购的土地;

(十一)无主土地;

(十二)其他需要进行储备的国有土地。

第九条 土地储备实行预报制度。凡符合本办法规定储备条件的国有土地,用地单位或其主管部门应提前向土地储备机构申报。

第十条 属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土地,政府依法收回、收购和征用后,由土地储备机构按照国家、本市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的规定,对土地使用进行补偿并办理有关手续后,予以储备。

第十一条 土地收购补偿按以下方式确定:

(一)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根据土地剩余使用年限和土地使用者对土地的实际投入给予适当补偿;

(二)涉及城市房屋拆迁的,依据有关城市房屋拆迁法规、规章的规定给予补偿;

(三)政府行使优先购买权购买的土地,按照土地转让申报价格给予补偿。

第十二条 土地储备机构收购土地,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申请收购:符合收购条件的国有土地,由土地使用权人向土地储备机构申请收购;

(二)权属核查:土地储备机构对申请人提供的土地的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核实。

(三)确定规划条件: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批准的城市规划方案,提出储备地块的具体规划使用条件;

(四)方案报批:土地储备机构根据土地权属情况和规划使用条件,提出土地收购方案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中,涉及重大储备项目资金投入的,还须报市土地资产经营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

(五)签订协议:收购方案经批准后,由土地储备机构与原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协议;

(六)收购协议:土地储备机构根据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协议约定的金额、期限和方式,向原土地使用权人支付土地收购补偿费用。实行土地置换的,进行差价结算;

(七)权属变更:土地储备机构和原土地使用权人按规定办理土地、房产权属变更或注销手续,原土地使用权人向土地储备机构交付土地和地上建(构)筑物。

第三章 储备土地前期开发整理与利用

第十三条 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按照城市规划要求,对储备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整理,达到通水、通电、通路和场地平整等市政配套条件。

第十四条 储备土地开发整理涉及城市房屋拆迁的,土地储备机构应当负责拆迁,或者委托有拆迁资质的单位实施拆迁;成片开发需要拆迁的,也可由所在区人民政府组织拆迁。第十五条 储备土地出让前,土地储备机构可以依法将储备土地使用权单独或连同地上建(构)筑物出租、抵押、临时改变用途等方式加以利用。

储备土地出租、抵押或临时改变用途,土地储备机构应依法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审批或登记手续。

第四章 储备土地供应

第十六条 储备土地供应实行计划管理,纳入当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土地供应计划、土地储备计划和土地市场需求情况、制定储备土地供应计划。储备土地的供应应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第十七条 储备土地供应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第十八条 土地储备机构应当将土地供应信息以公告方式公布。公布内容包括拟供应土地位置、面积、用途、土地使用条件等。

第十九条 用于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项目的土地,应当依法采取拍卖、招标、挂牌方式进行出让。

严格限制协议方式出让土地。因城市重大引资、投资确需以协议方式供应土地的,必须在地价评估基础上,经市土地资产经营管理委员会集体研究批准,并将协议结果予以公布。第二十条 储备土地的供应,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土地储备机构根据土地供应计划,确定拟供应土地地块;

(二)土地储备机构拟订储备土地供应方案,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土地资产经营管理委员会批准;

(三)根据已批准的土地供应方案,土地储备机构公开发布土地供应信息;

(四)依法采取拍卖、招标、挂牌或协议方式确定土地受让人;

(五)土地行政管部门与土地受让人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受让人缴纳土地出让金,土地储备机构供应土地;

(六)土地受让人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土地登记发证等手续。

第二十一条 经批准以划拨方式使用储备土地的,用地单位须与土地储备机构签订储备土地开发补偿协议,按规定支付开发补偿费,凭缴费凭证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领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并办理土地登记等手续。

第五章 土地储备资金

第二十二条 市、区人民政府建立土地储备专项资金。土地储备专项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财政投入、土地收益和银行贷款等。

土地储备专项资金用于土地储备、开发整理、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三条 土地出让收益(含开发补偿费)的收取办法,由市财政部门会同市土地部门拟订,按照审批权限报批后执行。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按照本办法第八条规定应当纳入储备的土地,土地使用权人未申请进行土地储备而擅自转让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构)筑物的,有关部门不得为其办理相关审批和登记手续。

第二十五条 土地储备机构未按协议规定支付土地收购补偿费的,原土地使用权人有权解除改购协议,并按协议约定有追究原土地使用权人的违约责任。

第二十六条 原土地使用权人未按本办法规定交付土地及地上建(构)筑物的,或者在交付土地的同时,擅自处理其地上建(构)筑物的,土地储备机构有权要求原土地使用权人改正,并按协议约定追究原土地使用权人的违约责任。

第二十七条 用地单位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签订后,未按本办法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解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已交付的出让金不予返还。

第二十八条 有关当事人因土地收回、收购、储备发生纠纷的,可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九条 政府有关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给国家、集体造成重大损失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由所在单位或监察部门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中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2年7月10日起施行。

下载武汉市高等级公路绿化管理办法(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汉市高等级公路绿化管理办法(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武汉市集贸市场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81804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7-12-03 【生效日期】1995-08-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武汉市集贸市场管理办法 (修......

    武汉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

    武汉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 国土资规〔2017〕17号 一、总体要求 (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防范风险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土地储备管理,增强政府对城乡......

    贵州省高等级公路养护监督管理办法[大全]

    贵州省高等级公路养护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提高养;第二条贵州省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活动及对其实施监督;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高等......

    武汉市土地登记管理办法

    武汉市土地登记管理办法(2003) 武汉市人民政府令 第146号 《武汉市土地登记管理办法》已经2003年8月11日市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10月20日起施行......

    武汉市先进典型宣传工作管理办法

    武汉市先进典型宣传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先进典型的宣传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引导社会舆论的有效手段,也是宣传思想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发展、有所作为的突破口......

    武汉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

    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214号《武汉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11月15日 市人民政府第11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3月15日起施行。市长阮成发二O一一年一月十日......

    武汉市城市管线管理办法

    武汉市城市管线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管线建设行为,加强城市管线的保护,保障城市管线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办法

    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办法 (送审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使轨道交通与周边地区建设相协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