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白下区小学优秀课堂美术教学展示活动在五老村小学举行
2011白下区小学美术优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五小举行10月21日上午,白下区小学美术优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我区五老村小学举行。本次教学研讨活动以“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主题,新当选的市优秀青年教师陈婷婷老师和市美术学科带头人周航老师分别上了不同风格的两节课。课后,特级教师傅幼康用现场照片、制作PPT,对两节课作了精彩的点评,最后还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
陈婷婷老师上的三年级《你喜欢哪个手提袋》,通过导入的趣味性、问题的生活性、教师的示范性、学生的实践性和评价的多样性,直观展现了美术课程“双基”的理念,突出了美术课程创新和实践的特征。周航老师用白板娴熟的展示了一节五年级《有趣的服饰》,在以“趣”为主线的思路下,以“趣”的设计教学、以“趣”整合资源、以“趣”艺术实践,凸显美术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实践性、游戏性、示范性和技术性。特级教师傅幼康以《生本教育下的美术有效课堂》为题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诠释了全新的美术教学理念,感受到课程改革下的有效课堂关注什么,让与会的老师受益匪浅。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师课堂示范和作业展示
小学美术教师课堂示范和作业展示
小学美术课规范性体现在课程目标、对学生的尊重、设计上很多细节体现规范性,关键是实施上,就是课堂,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教师的教态、教师的示范、教师的板书、教师准备的一些道具、学具、教具材料,教师书写的教案、作业的布置、课堂卫生、作业的展示等。以下是我在教学中“课堂示范、作业展示”的思考与实践。
一、教师的示范
教师上课展示范画并进行示范表演,通过展示范画,明确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通过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会一种技能,找到学习的捷径。学生能快速掌握知识、技能。
1、教学示范要选择正确的形式和方法。
a.现场示范
教师在课堂现场示范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教学“中国画”时,对墨色浓淡的调配、用笔用墨的方法、色彩的配置、干湿的衔接等等,教师在课堂上亲自挥笔做具体详细的示范指导,学生目睹了作画的关键,则心领神会。学生在练习中还会不时提出作画的种种问题,教师均当场示范,其效果远远超过任何口头上的解答方法。
b.作品示范
教师示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于“导”。因为教师不可能在所有需要“示范”的教学环节中都现场作画,这就需要课前准备好恰当的“作品”(即范画),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时,例如在教学生制作提袋设计,先向学生展示几种教师亲手制作的手提袋,让学生感到震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能力创作,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c.媒体示范
美术教学中对一些不易被理解、接受的理论知识,可利用多媒体示范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如在教学“适合纹样”时,运用多媒体快捷、形象地演示出适合纹样的排列规律---对称、均衡、向心、离心、旋转、综合,图文并茂的同时适当地进行启发指导,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常常使用语言或行为描述,展示作品的内容、形式或方法等,这其实也是一种示范。美术教师课堂示范的形式有许多,既要因人而异,也要因内容而异。
2、教学示范要把握要点、时机, 注重教学实效、时效.教师课堂示范的内容与形式有了恰当的安排,示范的时机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形式,示范的时机不对,仍然会阻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如《我驾神舟游太空》,多媒体出示视频神七升天
师:我们已经能驾驶火箭遨游太空了,刚才你看到了那些内容 生:人、五星红旗,飞船
师:你能发挥想象,说说太空里还会有些什么呢? 学生想象回答,教师示范。
老师先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再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当学生思维已打开,准备创作时,教师“好心的示范”将学生已打开的思维全部收拢到教师的思想轨迹中。时机把握不好,教师的示范只会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藩篱,成为“画蛇添足。
美术课堂中教师示范时机往往是因课而异的。以美术技法传授、技能提高为主的课,教师示范一般要推后到学生练习前进行,这样才能有效。
3、教学示范要体现学生、教师双主体性, 注重教学相长.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应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学示范是一种载体,一个平台,教师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有参与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可以经历和体验和探究,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教学《水墨游戏》采用师生比赛示范,教师与一名学生运用水墨点线面表现一幅作品,通过对比示范,既能激发学生绘画的欲望又能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作业的展示 展示每一个学生的作品,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并及时获得反馈,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即使是没有完成的作品,我也允许学生把它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对比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及时取长补短。从长远讲,作业的展示是对学生未来发展,激励学生学习补短的兴趣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展示的原则是,既要方便学生展示,又要适应作品的需要。如《可爱的动物》一课要求学生用纸制作能站起来的动物。在展示环节我引导学生将立体小动物展示在一个提前设计好的动物乐园中,通过参观“动物乐园”这一活动,学生直观地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学会保护稀有动物,达到培养学生有爱心、有责任心的教育目的。
我在教学《面具》一课的作业展示,学生戴上了他们自制的面具准备参加舞会了,孩子们在作业展示中体验着设计制作纸面具的乐趣。在做做、玩玩中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拓宽美术视野。这样的作业展示,深受中低段孩子的青昧,因为他们大胆、爱表现。
美术作业的展示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依据以鼓励性为主的评价原则,提高学生美术学习效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研究、勤探索,使美术课规范性更强,把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第三篇:牛角小学举行读书笔记交流展示活动
牛角小学举行读书笔记交流展示活动
牛角小学“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在学校总体发展的背景下统筹规划,写读书笔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写读书笔记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头脑识记和储存知识的局限性。当代著名作家姚雪垠为了写《李自成》,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从各种书刊上摘录了大量的文章,又做了50万张卡片。由此看来,通过做读书笔记,可以弥补在过了一段时间后会忘掉所记忆内容的许多细节这个缺陷。俗话说:“好记性不如赖笔头”,道理就在这里。做读书笔记的过程,就是理解、消化你所学到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对读物内容如果理解得越透彻,体会越深刻,读书笔记做得越好,则记忆也越牢靠。所以说,做读书笔记有助于记忆。在阅读时,通过做读书笔记,可以把学生所读的零散、片断的内容系统化、条理化,编成知识网,能够有条理地记忆,提高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因此,我们在读完一本书或一篇好文章后,应认真写好读书笔记。
12月20日,牛角小学举行读书笔记交流展览活动,展示了三到六年级读书笔记。全校学生欣赏优秀的读书笔记,学习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提高自我的认识。
撰稿:苏炎明审稿:苏杰琳撰稿单位:阜沙镇牛角小学
第四篇:浅谈小学课堂“五环节”教学
浅谈小学课堂“五环节”教学
【摘要】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当前教育工作者要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已成为当前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主要课题,为此我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即:“初探”、“质疑”、“论难”、“解惑”、“拓展”。实施“五环节”教学主要目的是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努力增强教师课堂教学创新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五环节课堂教学创新
新课程对基础教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念,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席卷了中国的教育战线。如何接受新的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如何进行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等,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主要课题。我们认为:要在短时间内转变教师的观念,要在工作的过程中运用新的理念,不断的改变教与学的行为,大面积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必须给定教师一个“渠域”,使其在这个设定的范围之内,一定条件的限制之下不断的摸索、尝试、理解、感悟、创新。为此,我设计了:“初探”、“质疑”、“论难”、“解惑”、“拓展”五个环节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尝试。“五环节”教学适用于语文、数学、科学、品德、社会等科目。
首先课堂之始教师应创设一个情境,或激发一种情趣、制造一个悬念、引发一种欲望、提出一个要求,然后进入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初探”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初”为首次,“探”:未知者探、求知都探,“初探”二字,决定了教学活动的“对象”、教学活动的“第一时间”。限制了教师“教”的行为,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还”给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机会。“探”有所“获”,“探”遇“不解”。所获变为“知”,“不解”则成“疑”。故,“初探”为“质疑”之“基”。“初探”在教学中呈现的形式与呈现的时段:课前预习、第一课时的学习、课始的读文、质疑不完整时的再读文和再观察。如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之中,在一种情趣和欲望的驱动之下,带着一个目标或一定的要求,结合预习时的初步印象去阅读课文,充分的与学习内容自主的接触。认真的、广泛的在文中读、品、悟、探,探得已知,发现“不解”产生“疑问”,激起求知欲。把知道了的,懂了的,和半知半解的,完全不懂的,(字、词、句、意、修辞、写作等)用不同的标志标出来,准备与同学交流和提出质疑。一般来说情景的创设导语和初探控制在五至八分钟。再如,在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很欣赏白鸿胜老师一句话:“数学课没新课,数学课就是复习课”,我们的教材设计就是:例题―习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讲例题,学生做练习。我认为现在的教学在教师导入后,就让学生自己去看书,读例题、看插图,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经验,自己分析、推敲,哪些地方或哪些步骤懂,算理是什么,哪些地方不懂,记下来准备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并提出质疑。由此可以想见,不管是哪一种学科,只要坚持以学生为第一探索者,探索过程中的发现,就是直接的收获者.疑问与不解就是第一发现者,疑问发自内心,求知欲望、学习动机就会来自内在,这与教师提出疑问或教师引导发现的学习方式是不在一个层面的。
“质疑”是教学的“第二环节”,初探生成“疑”,有“疑”必激“思”,“思”则欲求“果”。故,此环节中,师生就应互动,广集学生“所获”、广集学生“所疑”、“广激”学生的求知欲。有一句话说的好: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本环节正是此意。同时“疑”来自学生,它是初探的结果,是学生内在四位的症结,求知的欲望是自发的,不是教师所设,不是教师所问,不为外界信息所激。因此,不论是语文、数学还是哪一门学科,在初探结束后,要广泛的收集学生探索的结果。(广泛是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教师要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首先要收集学生知道的、懂了的,同时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让学生想说站起来就说不要受教师指名约束),然后激励学生进行质疑,诉说自己的困惑,教师一一板书并整理,如学生的质疑不能是知识点完整的突现,从知识点到层次上有遗漏或有差距,教师要组织学生再探、再读、再观察。同时别忘了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是平等中的首席,质疑的干将。如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层次深,文理新、修辞写作异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引出或提出,本教学法不否定教师的教学功能与作用,而着急要限制“教”的行为,突现“师”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师要把教学的疑点全部的挖掘出来。本环节以十分钟为宜。
“论难”是教学的“第三环节”,遇疑则成“难”,遇难必求难,求解先求己,再探、深思、悟其理,不得其解应交流,师生互动抒己见,同学争论激灵感,取长补短解全难。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论难的主角,教师是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是平等中的首席。也就是说当全部的疑点列举板书后课程即进入论难环节。如语文课教学时针对疑点首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解说,教师的作用是把握知识点(疑点)理解和挖掘的程度,进行组织与引导。最佳的效果就是引导学生进行争论,使学生间,师生间在交流、互动中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使疑点、问题在交流、争论中得到认识、理解、意会、接受。当然如有文理、情感较深的内容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必要时教师要描述、阐解,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从知识、情感、到写作方法融会贯通。语文的“论难”是课堂的高潮部分,关键部分,精彩时段,教学时间一般应掌握十五分钟左右。
在数学课的论难中就与语文课不同。首先是语文课的知识点比数学的多的多,数学课的知识点不多,但知识的连贯性、逻辑性比较强。对于优生来说可以是“一语道破天机”一点即通。但是对于“待进生”来说就不行。因此数学的“论难”一定要注重知识的层次性、逻辑性、步骤性。一步一步的来,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说出为什么,说出算理来。“论难”的环节中不论语文还是数学一定要注重知识的整体扫描,学生的全员互动,特别注重“待进生”的言论与见解。避免只重课堂气氛和“现象效果”只重优生,“冷落”待进生,致使待进生的知识出现“包生”(外熟内生)现象,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通过“论难”、师生互动,使学生把新授的内容(例题)在论中融化接受。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讲例题,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变为经过自己大脑风暴的过程,知识的形成是经过坎坷曲折得来的。因此,对知识的认识、理解更深,掌握的就更牢,知识的前后联系就更紧。基础层层牢实。
“解惑”是教学的“第四”环节,“论”中求解,论中消“结”,论中解“惑”,反复论证得其法。症结一解,惑全消,融会贯通理成条。自己的见解自己说,发现的规律自己结。学得苦,记得牢,听、说、读、写没白操,努力收获乐眉梢。师生同参与,教学互相长。在语文教学中“论难”和“解惑”一般是同时进行的。数学课就必须有归纳结论、归纳方法、总结规律和实践性练习、巩固性练习两个步骤。因此要求教师在这个环节中组织、引导学生归纳方法,总结规律,得出结论。然后采用或设计一些相近的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性练习,在此过程中既对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得到检验,又可以查漏补缺,对学生出现的细节问题再次弥补与校正。保证学生知识的全面性、正确性。操作的过程中除看结果外,活动的方式要突出学生的口头表述,从表述中体现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过程,理解程度。课堂上由于时间的因素致使学生的活动参与量受到限制,因此应采用同桌互述、小组互述、班上表述的形式来进行,给学生提供了活动、展示的平台,学生把自己习作、思维的过程讲给别人听,得到别人认同的同时,既获得成功的喜悦,又助长了学习的自信与动力。
“拓展”是教学的“第五个环节”,“探”得清楚,“质”得准确,“论”得明白,提个高度,验验学习程度,放飞学生的思维,拓展知识的深度。留给学生一个悬念,留给学生一个思考,留给学生一个课题。
“五环节”教学中教师是合作者,引领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激励评价”要贯穿始终,走下讲台,面带微笑和蔼可亲,放下教师的架子,去掉课堂的严肃,解放学生的顾虑,使课堂变的宽松和谐,说错没关系,想好了再来,学生敢想敢说,精力高度的集中,思维积极的运转,气氛紧张而愉快,热烈而有序。教师是孩子中的 “大孩子”。
“五环节 ”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体。在质疑、论难、解惑的过程中除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激励性评价的语言,相互评价,相互激励,携手共进。
“五环节”的教学设计,充分肯定和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限制了教师“教”的行为,创设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在尝试中理解、尝试中改变、尝试中发展、尝试中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2)
[2]颜移秧.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06)
[3]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
[4]韩荣.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革新, 2010,(01)
第五篇: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
修文县大石乡连丰小学
李鹏
摘要: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应把握好课堂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的辅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品的评价巩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美术 美术课堂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为了学生”的改革。有效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各显其能,发挥想象,并能与教师互动交流,使学生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中。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呢?
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是否上得成功,新课导入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导入方法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地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怎样导入新课才有效呢?
(一)导入要有针对性。导入新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能力基础、兴趣爱好设计等。由于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爱听故事的特点,可以采用做游戏、讲故事等方法导入。如在导入《各种各样的鱼》一课时,我让学生猜谜语:身体像树叶,尾巴像折扇,没手也没脚,能在水中游。瞬间引发了学生的兴趣,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而高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想象能力比较强,可以采用联想类比、启发谈话等方法导入。同样的教材,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导入要有启发性。在课堂上,经常性地采用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倡他们大胆、多角度地进行思考、探索,让学生主动地分析、比较、动脑、动手实践,表达自己的见解,寻找多种方式解决问题。适当引进竞争机制,如“看谁想法妙”、“谁的想法更精彩”,引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导入要有新颖性。新颖的导课往往能出奇制胜,这样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强化他们的感知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结合其他课程的知识内容和美术元素,以不寻常的方式出现在美术课中,制造出“新鲜“的氛围。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绘画时期不要过早用技法技能去规范他们,所谓的“教”就是要启发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教师非常重视新课的讲授、教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但忽视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越俎代庖,把所有学生的思维固定在一种模式里面,形成“千人一面”的作业情况;一种是教师讲完新课内容后,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这些都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提高课堂效率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鼓励创新。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新,寻找新点子。低年级学生绘画的兴趣很高,且画得很快,容易有画不好的地方。出现这种情况,首先不要动手给学生修改。因为教师的修改失去了学生原有的天真与稚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低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发挥和智力的发展,导致原本属于学生们自己的感觉、领悟和表现被替代。
(二)指引观察,强化记忆。绘画的前提是观察,只有通过观察去感知物象的本质特征。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心理感受,让其自由发展。自由发展不是不教育,自由的教育才是最合适的教育。既可以指引学生观察实物,也可以指引学生进行一些抽象的构图和表达,引导孩子进行创造活动,自由发挥想象,在随意的推进中建立了画面的“形式王国”。
三、巩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巩固,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美术,特别是对个别美术素质不好的学生。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尽可能地表示出共鸣和欣赏,应多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捕捉孩子们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被认可的感觉,从而坚定信心,激发进一步学习兴趣。
巩固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一)语言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作业作出积极评价,多给予学生建设性的意见,少做批评或否定,比如“很好”、“你真棒”、“你一定能行”等等,极大鼓舞了孩子的积极性。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要清楚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方向,正确引导。看见微小的闪光之处都应及时鼓励表扬,重视学生美术作为一种“生态现象”和人生的一个生命阶段独立存在的意义。
(二)肢体评价。教师对孩子绘画作品表现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影响到他们。比如:伸出大拇指、抚摸他的头、眼神饱含期待与其交流,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鼓励和肯定。
(三)物质奖励。发一朵小红花、一个小勋章、一件小饰物,学生都会很在乎的。在一次课上,我给发言积极、想象丰富的孩子发一朵小红花后,从此不爱发言的孩子也慢慢开始发言,发言的同学变得更多更积极。
(四)文字评语。在某些作业的后面写一些评语,比如一个笑脸、一段鼓励的话语等等,学生看了也很高兴,同时他们可以及时了解自己达到水平,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在深入推进新课改革过程中,我们要更好把握教材和学生,以“学生为本”,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让小学美术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真正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