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关系

时间:2019-05-14 22:3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群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群关系》。

第一篇:党群关系

党群关系:党的生命力之所在□黄苇町(红旗出版社原副总编辑)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表明,如何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动员群众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是党成败的关键。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是组织党员深入工人区做教育发动工人群众的工作。从1922年2月至1923年3月,从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五矿大罢工、香港海员罢工到京汉铁路工人总同盟罢工,党领导的工潮便达100多次,参加者超过30万人。无论对当时只有100多名党员的共产党来说,还是对总数仅有200万人的中国产业工人队伍来说,这种动员群众的能力和规模都是世所罕见的。党的组织也在群众工作中不断成长壮大。1924年末,共产党发展到900名党员,安源的工人党员就占了1/3。另外,从土地革命到农村抗日游击战争,中共始终与广大贫苦农民患难与共、生死相依。抗战胜利后,10万干部战士出关,3年后百万大军入关,一个重要原因是适时地开展了土地改革。在“保田参军”的口号下,仅东北解放区就有160多万人穿上军装。淮海战役表面上是60万我军与80万蒋军的对决,实际上各地踊跃支前的民工达543万人,平均每名战士背后就有9个民工。

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解放后,我们也不需要像苏俄那样搞余粮征集制,而是通过各级党组织,组织农民赶大车、拉小车、挑担子向城里送粮送菜送肉,击败了某些不法粮商囤积居奇、制造粮荒的阴谋。因此,群众工作不但是中共的“起家资本”、“看家本领”,还是新世纪、新形势下的“发家途径”——不过这不是指每个党员干部的小家,而是指要让13亿人跨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大家”。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党的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也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群众工作的科学化。

“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群众立场的根本体现。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现在社会上有什么成分,党内就有什么成分。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对共产党员党性的基本要求。我们还要正确把握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不能以为了群众长远利益为借口,损害群众的现实利益;也不能以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为借口,损害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在某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简单地少数服从多数也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协商,尽量寻找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就是找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否则少数人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保证,党的群众工作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一切依靠群众”的基础是坚持群众观点。一要相信群众,二要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三要摆正自己与群众的位置。我们党90年的历史证明,凡是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发展得比较好的时期,群众工作就开展得有声有色,事业发展就顺利;如果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受到破坏,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到挫折。从事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更要坚持群众观点。当前从中央到地方的民生投入,用的是纳税人的钱,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各级党和政府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不能有居高临下的“恩赐”思想,更不能进行脱离监督的不规范操作。必须坚持“大家的事大家办”、“大家的事大家议”,才能兼顾最多人的利益,坚持社会公正,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实现民生工程惠民、利民的初衷。那些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耗资巨大的形象工程,多是少数人甚至 “个人说了算”的产物。

因此,一个堪当大任的领导者,首先要是个善于调动最多人的积极性,善于集中大家智慧的有凝聚力的领导者。与那些靠个人拍脑袋搞发展的人相比,前者才是“大聪明”、“大智慧”。他所领导的发展,必然是人们争议较少、群众获益最大、社会支持率高,因而也是较为平稳、上级也放心的发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面对群众,发现原来想法脱离实际的,要学会妥协让步;发现过去做错的,要勇于改过道歉。这样才能取得群众谅解,获得群众工作的主动权。有人看到个别干部面对媒体“祸从口出”,得出应“谨言慎行”的教训,这没有错,但治本之策还是真正树立公仆意识。那些说话“走火”的干部,无不和他们在骨子里就没有摆正自己与群众、与舆论监督的位置有关。只有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而推进党务、政务公开,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正是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刻变化,群众工作的环境、对象、任务等都已发生很大变化。例如,过去职工个人和家庭的很多需求都靠所在单位解决,“一切听组织的” 是与“事事依靠组织”、“有困难找组织”相联系的。现在国有单位对职工不再大包大揽,民营经济更多是雇佣关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人们对家庭、亲戚、朋友、同学等私人生活圈的依赖度增高,对单位和基层组织的归属感减少。而每年600万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后,很多都成为社会人,再见他们,多是在“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网络上。随着公民意识的增长,人们既关心衣食住行,也关注自己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在企业改制、城镇拆迁、农村征地等过程中矛盾尤为突出,而且触点多、燃点低,演化为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增大。这些都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挑战。而有的地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一旦离开行政权力,就不知怎么与群众打交道;有的地方党组织,在流动人员已超过户籍人口的情况下,还在外地人与本地人之间划分“分内”和“分外”工作 ;还有的做群众工作只会给钱给物,缺乏对群众真实需求的洞察和与群众的感情交流,更不善于通过协商对话消解社会关系的紧张与断裂。

要改变这些状况,首先要加强和完善维护群众权益的机制,实现社会矛盾的源头治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这个基本事实,决定了我们的党和政府总体上是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的。但也要看到,部分党员干部存在对群众感情淡薄的现象,有的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就是老百姓找上门来反映问题,也官气十足。人前表态含糊,人一走就把事情扔在脑后。个别的甚至作风粗暴,造成干群矛盾激化。一些干部认为“眼睛向上才能上去,眼睛向下只能下来”、“领导喜欢的会进入领导层,群众喜欢的会留在群众中”。因此只怕上级批评,不怕群众反对,以作秀来代替做事,势必凉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心。对群众态度冷漠,群众也会对他离心离德。不会尊重群众的人,也不可能得到群众的尊重和信任,提高群众工作效果也无从谈起。

做好群众工作,要不断提高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做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一致。因为群众不仅会用耳朵听党员怎么说,更会用眼睛看党员怎么做,用心体会这位党员值不值得信任。

9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离不开共产党人榜样的力量。中共最早从事农民运动的几位领导者,大多出身于地主富农家庭。广州农讲所第一任所长彭湃家的佃户超过1500人,他留学回来已当到县教育局局长,却毫不犹豫地抛弃了荣华富贵,发动农民起来革命,甚至亲自带人分自家的土地,把父亲气个半死,却被农民呼为“彭菩萨”、“农民王”。当时的中国农村,文盲占90%以上,且绝大多数祖祖辈辈生活在闭塞的乡村,除了逃荒要饭外,很少有人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无论对他们讲马克思主义还是劳工权利,他们都很难听懂,更不要说理解和接受了,真正吸引他们的是共产党人极其“另类”的表现:他们家境优裕却无纨绔作风,身为富家子弟却为穷人谋解放,甚至不惜散尽家财、变卖祖产,直至为贫苦农民的翻身解放献出年轻的生命。是什么使他们变成如此与众不同的人?人们开始认真听他们讲道理,开始琢磨他们的“主义”为何有这么大的力量?如果说,在中国的城市,是先有马克思主义后有共产党人;那么在中国乡村,更大程度上是先有共产党人后有马克思主义。亿万没有文化甚至不识字的群众,正是从这些共产党员身上,从他们的所作所为中,第一次认识到共产党人是为他们的利益奋斗的,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穷人的真理”。这也是大革命失败后,尽管到处都是白色恐怖,但彭湃振臂一呼,就有成千上万农民响应的根本原因。也是广州起义失败后,海陆丰能够成为共产党人的栖身地和新的出发点的重要原因。

在建党90年后的今天,回顾这些往事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心里想的、口里说的、手中做的不一致,效果就会完全相反。原苏联高级外交官舍普琴科曾这样描述苏共一些领导干部:“他想把某些东西攫取到手,却企图把自己描绘成正在向这些东西斗争;他批判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而自己却一心一意地追求这种生活方式;他谴责消费主义是庸俗思想的反映,是西方影响毒害的结果,但享有特权者对于西方的消费品和物质享受却视为珍宝。”显然,这种言行的高度脱节,是人民抛弃苏共领导集团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党能开创中华民族和国际共运历史的新辉煌,是同绝大多数共产党人为民族、为人民牺牲奋斗、克己奉公、勤政廉政分不开的,是与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分不开的。但也不能否认确有这样一些领导干部,其特长就是用最冠冕堂皇的话来维护自身利益。明明是个人意见,却弄得仿佛是大家意见;明明为自己,偏说是为国家、为群众。他们对党的群众工作的破坏,是带有颠覆性的。因此,完善干部民主选拔和监督制度,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纯洁党员队伍和领导干部队伍,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未来10年即建党100周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党群关系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新形势下我们党把营造和谐党群干群关系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仅标志着我们党对党群关系认识的深化,也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战略把握。新的形势下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和支持,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途径。新形势下党群关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相对落后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期待;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尤其是党风不正、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执政权威;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滞后,不能完全满足人民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管理国家事务等民主权利发挥的期待;利益表达渠道不畅,人民群众无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影响了群众对党的“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执政理念的认同;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公共需要,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大肆造谣中伤离间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影响了群众对党的深厚感情等。营造和谐党群关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营造”从技术层面上讲,强调的是一种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政治层面上讲,强调的是一种态度和责任意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营造和谐党群关系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即党要在“营造”过程中明确主体责任,强化“营造”的意识,端正“营造”的科学态度,创建“营造”的载体,提高“营造”的综合能力,发挥“营造”的主导作用。新形势下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的主要战略对策:一是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使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包括以下内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使各级党员干部成为名副其实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公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塑造和树立亲民爱民务实的形象;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决遏制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现象;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始终成为凝聚民心、促进和谐的桥梁和纽带。二是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键是:一要着力提高全党深入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二要着力提高党的利益整合能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四是加强责任型服务型政府建设,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过程中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五是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在组织、宣传、教育群众的互动中,不断深化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等。

第二篇:党群关系学习心得

关于加强和改善党群关系的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靠群众工作起家的党,是一个把服务群众作为自己的宗旨、在扎实的群众工作中获得群众支持并不断发展进步的党。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群关系正面临着挑战。做为一个大学生,我想谈谈如何去加强和改善我们国家的党群关系的看法。

一、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念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鱼水关系、血肉关系。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向群众学习。我们共产党员是来自于群众并生活在群众之中的,因此我们应当关心群众生活,了解群众疾苦。我们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应当把人民交给我们的权力,用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事,关心群众的生活,解决群众的困境,而决不能拿人民交给的权力以权谋私,徇私舞弊。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近年来,少数党员视群众为愚氓,以职务的大小、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人生的价值,私心膨胀,损害群众利益违背群众意愿,严重地影响了党和群众的关系,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二、随时掌握人民群众的心理情绪 共产党员要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就必须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重视和引导人民群众的心理情绪,以自己的言行起好先锋模范作用,确保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当前,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民谣就是群众情绪的一种折射。在改革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类美好和丑恶并存的局面,出现了一些不公平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民谣是国民心声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往往反映的是一种严峻的社会问题,例如讽刺腐败现象的民谣有:“包公在舞台,真理在讲台,劣官去后台,发财靠乱来”。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应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情绪,经常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爱护和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情绪,克服和改变群众和消极情绪。

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凡是群众路线坚持得好的时候,我们的工作就会少走弯路,事业就会顺利发展;反之,必然遭受挫折。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要求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以下三点。1.虚心向群众学习,先做学生,后做先生。2.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3.通过群众的实践,不断完善和发展正确的领导意见。唯有如此,才能把我们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四、坚持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富裕,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目前,少数党

员领导干部利欲熏心,贪污受贿日益猖獗。一是红包风盛,几乎到了不塞“包袱”不办事的地步;二是拉帮结伙,依仗权力,以权敛财。而且一些舆论导向有时讲发展经济,就不要规则;讲纪检、政法工作为经济服务,就要“松绑”、“宽松”。廉洁是改革的天然要求,反腐败、反贪污贿赂,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立场。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我们党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推不垮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他要求全党同志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党员干部必须要正确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维护好我国的党群关系,确保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长治久安。

第三篇:党群关系调查报告

关于党群关系的调查报告

电科二班

季鹏

080403227

关于党群关系的调查报告

080403227季鹏

党群关系问题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党群关系好,就表明我们党的方针政策、执政行为得民心顺民意,就表明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党的执政基础就牢,政权就稳。反之,党就有失掉执政的群众基础,甚至丧失政权的危险。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优良传统。过去,我们依靠它,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夺得了全国政权,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今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必须保持和发展这种政治优势,切实采取措施,坚决克服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更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为此,我利用课余的时间,采取网上问卷调查与实际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总共收回问卷82份。从问卷的反映结果来看,我党在现阶段和人民群众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依然把党的宗旨放在第一位。人民群众依然对党充满信心。但是在某些方面,我党依然存在着一些缺点,需要再接再厉,发扬党的先进性。党群关系依然存在着十分尖锐的问题。

一、调查结果

在这次的调查中,我总共收回调查问卷82份,应该说还是能够一定程度上真实的反映问题。本次调查一共有十四个问题,涉及到被调查人的年龄与职业背景,党群关系,人们对党的看法,以及党群交流方面。这次调查对象总共82人,其中男性52人,女性30人;年龄在21——30岁之间的有59人,31——40岁之间的有23人,被调查人的职业涉及到学生,教师,工人,商人,公务员,农民和其他职业。大部分为中低阶层收入者。在问及对于党的了解程度时,仅有9%的人表示很了解,有36%的人表示了解,有27%的人表示一般知道,有27%的人明确表示不了解。这说明我党在关于我党宣传的方面还有待提高,大部分人对于我党的宗旨性质没有完全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点。在问及对于党的工作评价的时候,有45%的人表示满意,有27%的人表示一般,这说明在工作上,我党还有待提高工作水平,要切实解决群众的问题,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在问及

对当地职能部门的工作满意程度时,仅有18%的人表示满意,有36%的人表示一般,还有45%的人明确表示不满意。这表明在党的领导下,部分职能部门人浮于事,不能切实解决群众问题,脱离于群众之外,在这个方面,我认为有关的职能部门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困难,才能解决群众的困难。在问及认为党还存在什么问题时,矛盾比较突出的是有些领导的贪污腐败问题和社会生活保障问题。在遇到问题时,仅有9%的人表示会向我党进行求助。但是在对党的工作支持方面,有64%的人表示非常支持。在问及当地职能部门是否深入群众解决问题时,有64%的人表示有时候会。有36%的人认为现阶段党群关系一般,仅有18%的人表示党群关系非常好,有18%的人认为党群关系不好,甚至有27%的人认为党群关系极差。这表明在现阶段,党群关系并不是十分良好,在这方面,我党要加强党群关系的建设。

二、对党群关系的总体评价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倡导科学的发展观,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十分注意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上维护、关照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入手来改善党和政府的形象,增强群众对党的信心;从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信访工作入手来缓和、化解社会矛盾,树立了亲民爱民的好形象。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基于自己的亲身感受,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实践普遍表示认可,满意度较高,并对未来寄予厚望。这样就从整体上,从全局上,树立了党的威信,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安抚了民心,缓和了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党群关系。但是在整体关系改善的情况下,党群关系依然存在着十分尖锐的问题。主要表现是:

1、处于弱势地位的低收入群众对国家的收入分配制度不满意,对收入差距拉大和社会上出现的贫富悬殊不满意,这种不满意逐渐演化成对执政党的不满。

2、弱势群体——主要是城市下岗失业人员、效益较差的企业员工、退休老工人、农民、学生,对就业困难,住房、医疗、教育、养老负担沉重强烈不满。

3、绝大部分群众对党和国家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不满意,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特权现象不瞒意,甚至有少数群众因此失去了对共产党的信任和信

心。

4、一部分地方的党委政府、某些领域的党政干部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农村征地补偿问题、城市居民房屋拆迁问题、改制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等等,制定政策不当,措施不当,一定程度上侵犯了群众的利益,引起群众的不满。

这些问题有些是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积累的问题,有些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问题,在个别地方已经演变成激烈的矛盾和冲突,消极影响不可低估。它使一部分群众对党委政府的公正性产生了怀疑,不满情绪增加,甚至产生了对立情绪,必须引起我们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

三、党群关系尖锐的原因分析

现阶段党群关系出现问题,不是因为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出了问题,也不是因为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出了问题,而往往是在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具体问题上没有处理好,具体政策没有制定好,利益关系没有协调好,政策执行当中的“度”没有把握好。

1、我国社会收入差距拉大和贫富悬殊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首先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政策上鼓励一部分人通过正当手段与诚实的劳动先富起来,从而先富带领后富,达到总体富起来的目的。但是在政策之下,我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亿万富翁已经过万,而百万富翁更是不计其数。但是在富翁阶层越来越富的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生活在贫困线一下的那一部分人的基数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富的越富,穷的越穷,于是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从以上情况来看,现阶段中国已经成了一个严重贫富不均的国家。贫富差距过大会破坏社会公平,从而引发贫困者强烈的仇富心理,以及对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冲动,甚至引发**,危及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健康发展。在中国,庞大的弱势群体,把自己相对贫困的加剧归咎于改革开放政策,归咎于收入分配制度的变革,甚至归咎于共产党的领导。因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的群众对执政党的不满,必须引起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

2、就业困难,住房、医疗、教育、养老负担沉重,使广大群众的生存压力巨大。

就业问题在今后若干年内是中国十分重要的问题,形势严峻。我国每年要安排数千万人的就业问题,这对于我国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就住房问题,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福利分房的取消,陡然增加了工薪阶层的生活成本。按现在的商品房价格,一套商品房至少也要要花去一个工薪阶层人士十几二十年左右的积蓄。而且最近几年,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货币收入的增加,普通百姓不堪重负。而医疗费用的昂贵,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健全,使许多人看不起病,每年都有一些人因病致贫,在农村有些人患了大病没有能力积极治疗只有在家里等死。教育产业化的推广,教育高收费制度的实行,使许多低收入家庭的子女上不起学,特别是上不起大学。由于养老保险制度处于初创阶段,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较小,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较少,特别是广大农民基本上没有养老保险。由于以上几个因素,中国普通百姓,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的生存压力是巨大的,这种压力甚至影响到许多人的身心健康。在这种压力下面,一部分人就不免把心中的怨气和不满发泄的执政党——共产党身上。

3、改革开放以来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呈逐步发展的态势,并将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

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最大受害者是人民群众,它是以牺牲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代价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泛滥特别是高级干部的腐败,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降低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加了一部分人对党和政府的不满和怨恨。

4、长期以来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政策、习惯做法,使党政领导干部的利益和特权固定化、合法化,使党政领导干部拥有了一定的特殊利益。

这种特殊利益主要表现在住房、较好的办公条件、交通工具或者交通补贴、通信工具及通信补贴、高中级干部的特殊医疗服务(如高干病房)、奖金、福利等方面,在这些方面领导干部获得的利益明显高于一般群众。这种现象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权现象,这种做法本身拉大了党员领导干部和一般群众之间的利益差距,普通群众明显感觉到自己与领导干部不是一个社会阶层,不在同一个层次上。这种利益差距,加大了群众与领导干部之间感情沟

通的难度,增加了相互之间的隔阂。

5、某些地方党委政府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侵犯群众切身利益。最近一二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一些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比如土地征用,建开发区,建厂房,但是农民又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还有比如城镇拆迁,原住户得不到妥善的安置,补偿也得不到保证,这就使得一部分人仇视政府。

三、进一步改善党群关系的几点政策建议

进一步改善党群关系,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真心实意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能停留在口号上,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必须体现在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上,体现在各级干部的具体行动上,体现在党和政府的日常工作中。必须从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入手,从解决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入手。

为此,我有一下几条建议:

1、调整政策,关照社会弱势群体。

调查显示出人们对于基本生活的保障水平很不满意,这就要求我党

从政策上作出调整,关照社会弱势群体,从民生出发,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基本的保障。

2、加大纠正不正之风和反腐败工作力度,增加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直接侵害群众的利益,伤害群众的感情,影响

党和政府的公正性和公信力,必须下大决心治理。

3、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错误行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4、为了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保持党的先进性,我们必须反对领导干部特殊化,反对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第四篇:党群关系、鱼水情

党群关系,鱼水情

-----观永恒、力量之心得体会

近几天,一直在学习党的群众路线,说实在的,有点抽象。因为对于我这个普通党员来说,有点遥远。

没想到,今晚的纪录片洗涤了我的灵魂,震撼了我的心灵。山东人民、尤其是沂蒙山区人民为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纪录片讲述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之情,其中,有用乳汁喂养伤员、用肩膀搭起 “桥梁”的伟大沂蒙女性,以及可歌可敬的沂蒙六姐妹和沂蒙母亲们;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秉持 “最后一块布做军衣,最后一口粮食送前线,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伟大信念,表现出了对党和军队的无限忠诚和信任。陈毅元帅说:我们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米喂出来的,担架抬出来的,小车推出来的。这是沂蒙人民的光荣,是山东人民的光荣,是全国人民的光荣,更是我们党的光荣。

纪录片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支前故事,一段段荡气回肠的英雄事迹,感动的我热泪盈眶。我们的军队,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军事力量极为强大的日本侵略者,战胜了装备精良、拥有飞机大炮加牛肉罐头的国民党军队。凭的是什么?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军民之间打不断的血肉情,靠的是人民群众最无私的奉献和极其巨大的牺牲精神!正如罗东进同志说的,我党不是用60万军队打败了国名党80万军队,同时我党还有百万的人民在后方支援着我们。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人民群众才会拥护我们,才会信任我们,才会贴了心的跟党走。我们的胜利怎么来的?是人民群众把我们托上来的。我们不能忘恩呢?!

党是否走群众路线,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生死存亡。要想赢得人民群众的长期拥护,就要充分地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真心做人民群众的公仆,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沂蒙山区的人民只是一个缩影,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印证着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任何时候党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程光远

2014-5-12

第五篇:浅谈关于党群关系现状思考

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建设之法宝,也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从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和领导中国革命及建设的历史经验看,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好,党的事业就发展壮大,反之则受到挫折或失败。历史告诉我们,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当前党群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模范,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迫切需要。结合目前我们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南平市直机关的作风情况,实事求是地讲,广大党员干部随着机关党建的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开展,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不断加强,广大党员干部都能够自觉努力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但不能否认,一些地区的一些部门,存在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的要害是只贪图虚名,不求实效,劳民伤财。主要表现在部署了,没有抓到底,口号提出来了,不去抓落实。结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个别领导“善于”出点子、善于“部署”新,“黑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这种作风如果不纠正,不仅会导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法落实,而且必然会出乱子。

二是官僚主义。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是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对官僚主义作风,我们不仅要认识它的危害性,而且要深刻认识它产生的根源。官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意识,这种意识流传了几千年,至今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仍有着很深的影响,以至于一些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对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负责,只对自己或亲属或小团体负责。有的机关干部摆衙门作风,高高在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三难”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由于具体多,负担重,到基层一线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解决问题的时间相对减少,深入基层不够,与群众感情不够密切,因而,对群众反映的情况处理不够积极,缺少了互相信任感。有的嫌贫爱富,只联系“大款”、“大腕”那样的富裕群众;有的也到群众中去,但主要是为了上报纸、出镜头,作“官秀”。

三是享乐主义。艰苦奋斗的作风有所淡化。随着整体经济状况的好转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勤俭节约的精神少了,贪图享受的欲望多了。有的领导干部大吃大喝习以为常,公款旅游、娱乐、消费,公物私用已见怪不怪。极少数领导干部生活奢糜,吃穿住用行讲究高档名牌,住宅、办公室富丽堂皇,奢侈豪华。

四是实用主义。有的党员干部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拜权力、金钱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而对群众呼声听而不闻,对群众困难视而不见,对找上门的群众极力往外推,更有甚者,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力视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与民争利,无情地盘剥、侵占、坑害群众利益,堕落成腐败分子。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极大地伤害了广大群众的感情,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充分认识建立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全体党员的共同职责和任务。党员先进性是保持党群关系的现实基础。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要探索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党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有效做法坚持下去,真正使党员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植根群众。

1、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决定的。《党章》中明确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的创立者们之所以要创立共产党,80多年来千百万共产党员之所以流血牺牲、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完全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绝无私利可图。如果脱离群众,就完全背离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所以,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历史也无数次证明,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2、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本源所在。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集中民智,充分依靠民力,执政才能有力量,执政才有科学性。为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

联系,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在市直机关的党员,八小时以内,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创业竞赛目标,建设服务型机关,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开展“创文明机关、做人民公仆”活动。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体现在机关作风的转变和机关效能的提高上,达到思想提神、办事提速、服务提质、管理提效、素质提高、形象提升的目的。八小时以外,要深入社区,真正沉到群众中去,访贫问苦、访贤问能、访谈问计,深入了解民情、倾听民声,让群众深深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要增进与群众的联系,融洽党群关系,赢得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

3、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是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的内在要求。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权力观问题。毛泽东同志就多次告诫全党,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胡锦涛同志也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但昨天的辉煌不是今天的‘护身符’,打了天下并不意味着理所当然地永久坐天下,我们权力真正合法的基础仍然来自于人民的支持。”这表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防止权力异化,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我们要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始终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掌权、用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之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力的社会,应当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应当是稳定有序、安定团结,各种矛盾得到妥善处理的社会。因此,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必须提高做好群众的能力。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只有关心群众的疾苦,关注群众的意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真正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使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有效协调;才能使我们党和政府取信于民,使党群关系不至于成为“油水关系”,而成为“鱼水关系”。

三、探索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对策和途径

群众的实质,说到底就是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为人民谋利益。要使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长久化、制度化,关键是要做到创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载体,构建服务平台。

1、加强教育,增强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意识。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因此,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是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要求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经受住权力关、地位关、利益关的考验,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是要建立通畅而有效的群众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渠道。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党员只有在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实践中,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特质。如果我们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那么我们党的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有可能不复存在,甚至变成最大的危险。因此,在实践中必须要充分尊重群众表达意愿、反映意见、参与决策的民主权利,应当结合实际建立一套反映民声、尊重民意、维护民权的渠道,让群众随时都知道我们的决策、参与我们的决策、监督我们的决策,以便让我们在中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2、创新载体,构建联系和服务群众平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有阶段性的,但党员保持先进性是终身的,永恒的。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对党员先进性要求不同,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方式也就不同。因此,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创新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载体。要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搭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扎实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活动,强化落实“党员示范点”、“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责任机制,把“争创一流业绩”、“争当创业先锋”等主题实践活动用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当前,市直机关就是要通过党员“结对帮扶”、“爱心捐助”等等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实实在在的困难和问题,使党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凝聚党心、民心,不断改进党在基层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切实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3、转变作风,建设服务型机关。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反映民意,结果要反馈给各级党组织和党政机关,而广大群众的要求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也必须依赖于各级党政机关。因此,构建服务型机关,对于密切党群关系有重要作用。党的群众路线和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把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变成党的组织和领导者的决策,再把这种决策变成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团结和联系群众的关键在于做好服务群众的,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基层党组织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像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永远站在人民一边,同人民站在一起,了解他们的要求,倾听他们的呼声,采取各种办法保护和争取他们的利益”。我们应该结合市委发起开展“百千万党员帮扶困难群众”的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内涵,充实内容,把活动引向深入,务求实效。

4、立足实际,发挥党员先模作用。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党员的思想、学习、、生活、作风的方方面面,体现在党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最主要是体现在其岗位上。岗位是广大党员服务群众的阵地,广大群众观察党员形象也主要是看其在岗位的表现。这就要求在岗位上发挥先进性。具体来说,就是基层党组织能否通过有效的服务引导、支持和保障经济、行政和社会组织落实好公共政策,做好公共服务,诚心诚意地使基层群众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使群众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关怀和关爱,才能使基层党组织不论是在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当中,还是在平常的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中都体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5、明确责任,完善联系和服务制度。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党员和普通党员都要亲历亲为,身体力行,但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要确保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加强有关制度建设。一是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使各级领导干部确保有一定的时间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指导、解决问题,增进对人民群众的理解,加深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二是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制度。各窗口服务部门和街镇普遍建立“领导干部接待日”、“民情调查日”等定期接待群众制度,实行赶集日集中接待群众、日专人接待群众、节假日轮流接待群众,确保民情反映渠道畅通。三是建立党员干部结对扶助生活困难群众制度。可以是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户生活困难群众,结成长期帮带对子,也可以是单位党组织联系1户困难户。四是要建立定期向群众通报制度。凡是涉及重大决策、重要决定,党的建设、党的以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都要及时向群众通报。对通报的内容,要通过召开群众座谈会、采取个别访问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党外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评价和监督。五是要建立联系群众、联系基层责任制。联系人要经常向联系对象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并帮助联系对象解决实际问题。联系人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党委汇报联系情况。要坚决克服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真正沉下心去,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材料,作为科学判断形势、正确做出决策的依据

6、抓好落实,建立考评机制。把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干部落实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的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一是建立健全群众评议机制。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让群众对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状况做出评议。二是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确保联系群众各项的有效进行。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联系群众好、群众公认的干部,在提拔重用上给予优先考虑;对群众意见较大的干部给予通报批评,对连续几年受到批评的人员,给予降职、免职处理。通过奖优罚劣,调动广大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机制,并不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单方面的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谋利,而是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采取的重大决策和实际步骤。必须十分明白和时刻牢记,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战争年代,危险的客观形势和夺取政权的紧迫任务逼迫得我们不得不采取一切形式,最大限度地联系和服务群众,用自己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和平时期,由于我们党已经成为执政党,联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紧迫性不像战争年代那么强烈了,一些党的组织和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危险性逐渐凸显出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我们党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

亿人口的小康社会,除了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外,需要6900万党员真心实意地去实践。如果说前者是“大惠”,那么后者就是“小惠”,而“大惠”是由无数“小惠”构成或累积成的,是通过无数“小惠”来实现的。没有千百万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一句空话。

下载党群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群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改善农村党群关系

    、任务与农民切身利益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提高农民思想政治素质,夯实工作基础。同时也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这也是化解干群关系紧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对群众的首创精......

    关于党群关系有哪些比喻

    关于党群关系有哪些比喻先生与学生的关系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是该校校友毛泽东亲自审定并题写的。1941年3、4月间,毛泽东在《〈农村调......

    党群关系的新视角

    党群关系的新视角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需要注意的党建问题 大兴安岭地委党校党建教研室卢晓明 内容提要: 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问题。加强和......

    密切党群关系(5篇)

    如何密切党群关系 班级:09机设四班姓名:胡军军学号:200910310433摘 要:党群关系是当今中国社会至关重要的一组关系,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执政基础,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

    浅谈关于党群关系现状思考

    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建设之法宝,也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从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和领导中国革命及建设的历史经验看,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

    如何改善农村党群关系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正确分析和把握当前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现状,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密切农村干群关系的规律和方法,对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农村......

    如何改善农村党群关系

    如何改善农村干群关系 赵巨家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正确分析和把握当前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现状,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密切农村干群关系的规律和方法,对于落实......

    如何改善农村党群关系[推荐]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正确分析和把握当前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现状,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密切农村干群关系的规律和方法,对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