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
如何在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
耿玉长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新形势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前党群关系存在问题突出表现为政府信用的缺失降低了群众信赖的程度、政府形象的毁损冲淡了为民宗旨的树立、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缺乏影响了服务水平的提高、体制机制的弊端阻碍了关系裂痕的修复、贫富不均的矛盾拉开了群体之间(不同主体)的距离。密切党群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单纯就事论事,而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深入分析、统筹解决。
一、坚持科学发展经济,致力从根本上解决权益性矛盾
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决中国问题关键要靠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人民内部矛盾日益复杂,调控和整合难度逐步增大的情况下,我国之所以保持了稳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为解决社会各方面的矛盾提供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但生产力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仍然是我国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最终根源,因而保持生产力的持久发展是解决权益性矛盾的根本途径。当前,必须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坚持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主线,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确保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为解决新形势下党群干群关系中出现的矛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坚持以人为本思想,致力从观念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各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优良作风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一是关心群众疾苦,树立公仆意识。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头,要牢固树立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基层的国家大事的理念,千方百计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落实好已经出台的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各项帮扶政策。二是维护群众利益,增强群众意识。在研究、制定每一项涉及农村、农民的重大决策和方案时,无论在形式、内容上,还是在出台的时机上,都要充分考虑群众切身利益,各种改革措施的出台都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实际承受能力,坚持从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量力而行,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改善。三是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把转变工作方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作为促进工作落实的紧迫任务来抓,要深入农村一线,到田间、农户、工地、学校中去,及时了解掌握社会动态和群众的生活情况,倾听群众呼声,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致力从素质上提升为民办事的能力
紧紧抓住领导班子建设这个关键,认真抓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增强党的执政能力。要选好带头人,真正把政治强、清正廉洁、公道正派,党员和群众拥护、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人才选上来;要在提高选人用
人公信度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跨村任职、交流任职,扩大“公推直选”范围,力争每届由“公推直选”产生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的比例不低于60%;要严肃查处基层干部违法违纪行为,纯洁干部队伍。
四、坚持持统筹兼顾,致力于从制度上形成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长效机制
1.强化民主制度建设。制定并实施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度,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落实基层党务公开,积极探索基层党内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坚持公道正派用人,用公道正派的人。积极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公开形式,做到内容、时间、程序、形式、监督管理等五个方面统一,使之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要进一步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建议在人大和政协内单独设立信访室,以监督者的角色定位参与到信访问题的调查处理当中,加快问题的解决。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党纪党规、党性党风、行政法规和法律教育。二是要完善干部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党风廉政档案制度、领导干部届中或离任审计制度,以制度规范干部的行为。
3.完善信访处置措施。深入开展“干部大走访行动”,积极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为主动,变来访为回访,对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及时采纳,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能解决的要想办法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给群众解释清楚,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消除于萌芽状态,决不能久拖不决,把小事酿成大事。
第二篇:密切党群关系
如何密切党群关系
班级:09机设四班姓名:胡军军学号:20091031043
3摘 要:党群关系是当今中国社会至关重要的一组关系,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执政基础,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永恒的主题,在执政的条件下,要密切党群关系,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必须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必须加强廉政建设,消除腐败现象,必须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永葆党的生机。
关键词:党群关系群众路线廉政建设 制度建设
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讲话时强调,中共9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概括起来就是要处理好党群关系,其关键在拜人民为师。那什么是党群关系呢?
党群关系,宏观上讲,就是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微观上讲,是指政党与组成社会的各个团体、公民、选民以及自治性组织的关系。党群关系是世界上所有政党都必须高度关注的内容,对于在野的选举型政党来说,处理好党群关系是获得政权的唯一通途;对于执政党来说,处理好党群关系是为了巩固执政基础,扩大执政资源,提高执政能力。在新形势下如何密切党群关系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共产党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区别其他任何政党特有的政治优势,是我们党的传世之宝。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形势和条件下,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党的宗旨没有变,因而,群众观点作为我们党的根本观点,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根本的领导作风、工作方法也决不能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摆正公仆与主人的关系,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为民,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时刻放在心上。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把自己视为人民的儿子,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同群众建立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使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在党员干部头脑中深深扎下根来,并不断发扬光大。
(二)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为人之道,立身之本。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所有党员干部铸造自己的灵魂、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的重要任务。过去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就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有共产主义信念,今天我们战胜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有力武器,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支住,仍然是共产主义信念。有了这种理想、信念,就能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经受住各种考验。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党员领导干部不论职位高低,党龄长短,如果放弃了世界观的改造,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私的手段,就会身败名裂。因此,一定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应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掌权不忘责任重,位高不失公仆心,勤政为民,为政清廉,淡泊名利,一心为公。像孔繁森那样,时刻不忘“咱是党的人”,甘当“铺路的泥土”,甘心情愿“吃亏”,用实际行动证明,党员干部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三)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础。
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现阶段,人民的利益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了,集体实力增强了,就可以修建更多的文化教育设施,进而促进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同时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进步,反过来会促使物质文明更快的发展,就可以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使党群关系更加融洽、协调。如果一个地方的经济长期得不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党的凝聚力就会削弱,威信就会下降,就会从根本上削弱党群关系的基础。因此,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求真务实,把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要勤勤恳恳,扎实工作,力戒骄奢浮夸,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经受考验,建功立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自然就会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
(四)加强廉政建设,消除腐败现象
党风不正、腐败现象滋生,是群众意见最大的问题,也是党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对此,全党上下都引起了高度重视,坚持不懈地加强了党风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了反腐败斗争,并已收到一定效果。但目前党风和腐败问题还相当严重。问题在哪里呢 ? 根本问题在领导干部身上。孔子云:“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胡锦涛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人们常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这句话反复说明领导干部带头严以律己的重要性。哪里的干部作风不正,哪里的党风和社会风气就难以清正,领导干部动用公款吃喝玩乐,必然上行下效;领导干部收受贿赂,就会有人挖空心思送上门来;领导干部追逐名利地位,就会有人前呼后拥抬轿捧场;领导干部向往女色,就会有人为其牵线搭桥。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长此以往,必践危亡之地。我们的各级干部,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认真抓好反腐倡廉工作。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像焦裕禄、孔繁森、王彦生那样,廉洁自律,勤政为民,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过好名利关、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人情关,做广大党员群众的表率。其次要坚决从严治党,对那些腐败分子,发现一个清除一个,决不姑息养奸。同时还要加强法制建设,堵塞一切可能发生腐败现象的漏洞,以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以保持和发展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五)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
党的制度建设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措施。制度有无或好坏,对党的建设及事业关系极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只有加强党的各项制度建设,才能有效地反对官僚主义,密切党群关系。党的制度建设,包括党内民主制度、民主集中制、干部人事制度、党内监督制度等。当前要着重健全党的机关和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制度,如领导干部亲自处理来信来访制度、领导干部群众接待日制度、领导机关干部到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锻炼和帮助工作的制度以及反腐倡廉制度等。同时要针对现实中有章不循、有制度不执行情况,建立各种监督机制,包括党组织的监督、党员的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舆论媒介的监督等,以促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我们还要看到,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人民内部矛盾更加复杂化,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也突出出来,各级干部要改进工作方法,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紧紧依靠群众,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及时化解可能导致不安定的因素。严禁强迫命令,欺压百姓,切实解决作风粗暴,办事不公的问题。同时要切实解决好各种社会矛盾,稳定群众情绪。为此,一是继续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打黑”斗争,为人民安居乐业和现代化事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要下决心减轻农民负担,防止出现各种名目的“隐性负担”反弹的现象。三是切实解决好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以及困难企业职工的生活问题。四是积极采取措施调节收入分配,解决分配不公和行业、地区之间差距过大的问题,以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第三篇:领导干部要带头密切党群关系
领导干部要带头密切党群关系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作为党的事业的骨干和人民的公仆,领导干部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主要承担者和实践者,在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中有举
足轻重的作用。
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作为领导工作的基本指针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根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在我国,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创造者。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位置,决不能颠倒主人与公仆的关系。具体地讲,一要牢记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领导干部在作决策、抓工作、办事情时要首先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二要放下架子,深入基层。放下架子并不意味着降低威信,领导干部越是深入基层、熟悉群众、体贴民意,在工作中就越有发言权,就会越来越得到群众的尊重和信赖。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经常深入基层,满怀热情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三要以民为本。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工作中理应尊重群众、为群众服务。古人云:“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新时期,领导干部要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要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作为领导工作的重要法宝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领导干部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并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实施决策。在坚持和运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时,一定要做到三个方面的结合:一是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领导干部要善于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并将来自群众的各种意见进行科学加工,化为领导的决策,再贯彻到群众中去,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二是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路线、方针和政策属于一般性的原则,这些一般性的原则正确与否,还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在实践检验过程中,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基层进行具体指导,以推动工作。三是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要养成谦虚谨慎的态度和民主平等的作风,同时,还要敢于集中、敢于负责,以防止出现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倾向。
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作为领导工作的根本目标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胡锦涛同志也反复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他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真心实意为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领导干部一定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悉心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生活出现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更好地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方面的利益。
要把人民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首要标尺
当前极少数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作风问题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和批评。对此,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引起警觉,积极改进工作方法,大胆探索群众工作的新规律和新思路。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努力做到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其次,要尊重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群众意见表达机制,使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能真实、准确、迅速地反映到决策机构。同时,要扩大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实行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制度,增加决策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最后,要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评议。要欢迎人民群众评议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并以此作为干部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
要把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作为廉洁行政的自觉准则
分析一些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原因大致有二:一是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发生了蜕变,二是认为自己手段高明,不会被追究,存有侥幸心理。所以,每位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就应该养成廉洁自律、谨言慎行的好作风和好习惯。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自律意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
推动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力量源泉。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来自于对主观世界的自觉改造,来自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所以,要增强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
第二,注重理论学习,加强道德修养。“积学以储室,卓理以富才”,每位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概念,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对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要通过学习,切实提高理论修养和思想觉悟,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败思想的影响与侵蚀,模范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三,完善制约机制,发挥他律作用。反腐倡廉的实践证明,自律和他律是防止领导干部腐败变质必不可少的两种手段。自律要与他律相配合约束调整自己的行为,因为没有他律的原则和规范,自律也就无从遵循;而要发挥他律的作用,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严明政治纪律。每位领导干部都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自觉做到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时刻警惕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防止手中的权力商品化和庸俗化。
领导干部要带头密切党群关系
第四篇:加强宗旨教育密切党群关系
加强宗旨教育 密切党群关系
喻树奎
郑州市城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语出惊人:“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由此想到共产党的宗旨问题。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虽然党章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现状在不断修改和完善,但其宗旨一直没变,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包括每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既包括每一位共产党员,也包括每一位非共产党员,自然包括所有老百姓。所以共产党的宗旨就是要为所有共产党员、非共产党员和所有老百姓服务。根据党的宗旨,共产党组织与人民群众只有统一性,没有对立性,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讲:统一是绝对的,对立是相对的。那么逯军的:“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就把党与群众的关系推到对立面上去了,党与群众就只有对立性,没有统一性了。为此而推,在他心目中党的宗旨就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以人民为敌”。逯军现象暴露了在我们党内仍有极少数人对党的宗旨不明,甚至产生将党与她的“党基”——人民群众对立起来的情况。虽然是极少数,但对党的危害极大。为此,笔者认为,目前首先是要加强党的宗旨教育,让全体党员真正在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同时在教育中整顿,根据《党章》要求,对所有共产党员是否符合党员标准进行对比,对诸如逯军之类的少数党员该清除出党的坚决清除出党。通过教育和整顿不断提高党员的宗旨意识和综合素质;二是在党员中进一步加强“三问”,即“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教育,让“宗旨”真正落实到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位老百姓身上;三是要重点讲究“三真”:一是真诚倾听。党员干部是为群众办事的,首要一条就要倾听群众的呼声。言为心声,群众的话不是随便说的,其想法、念头或疑问,不是凭空来的,好多是亲力亲为亲感触,是来自一线的“情况报告”,是群众呼声的“第一信号”,只有真诚倾听,才有人对人的尊重、心对心的沟通;二是真实反映。真实即与客观事实相符合,是人类认识论的基础,是做人最易也最难达到的境界。真实反映群众愿望,才能摸准群众的脉搏,找出问题的症结,明确前进的方向;三是真情关心。关心群众冷暖,是共产党人的天职。这个关心,不是例行公事,不是照顾施舍,须得捧出一颗心来,献出一片真情。人有情,情贵真。真诚的心情或感情,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黏合剂”,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催化剂”。
胡锦涛同志强调:我们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作为执政党,我们没有理由不关注人民群众新要求和新期待。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实际上深刻揭示了为人民谋利益的这种利益关系是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基本关系。为人民谋利益的这种利益联系是保持党组织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本质,同时还揭示了坚持党的宗旨,维护、实现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不仅仅是个主观愿望的问题,而且是个客观实践和落实的问题。
从“逯军现象”来看,这种实践和落实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作者工作单位:湖北省麻城市国税局
第五篇:《红旗文稿》:进一步密切执政条件下的党群关系
《红旗文稿》:进一步密切执政条件下的党
群关系
◎ 张荣臣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这是我们党总结世界各国执政党兴盛衰亡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如何密切党群关系,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出发,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
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的成功,最根本的就是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同中国建党实践相结合,建立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具有广大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建设也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一样,成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于其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原因,就在于革命的领导力量不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因而才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无产阶级是经过自己的代表——中国共产党来领导的。在中国,无产阶级的领导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里,能否使党始终保持无产阶级的性质,就成为中国革命能否成功的关键。由此便产生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党的建设理论,并由此决定了党的建设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党保持自己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正确处理好党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以便实现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作用及其精髓,就在于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
现代政党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源于议会中的不同利益派别。议会体制下,政党内党群关系的连接方式就是“选票”。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普选权的扩大和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西方国家各政党为了在选举中获胜,都在以各种形式去联系群众,争夺选票。为了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各政党都在调整自己的政策,最大限度地捞取选票。这种联系群众的方式,从积极的方面讲,可以使政党始终警醒地意识到群众的作用、群众的力量,使党群关系成为一种互动关系;从实质上讲,这种党群关系是把群众看作“票仓”。但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群关系不是这样。这是因为,无产阶级政党不是在资本主义议会体制内产生的,而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产物。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目的首先就是革命,它集中要表达的是无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因此,无产阶级政党联系群众,不是为了选举,而是由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所决定的。
毛泽东同志始终认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9页)1945年党的七大把“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
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页)
不仅如此,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宣传、发动、教育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党不仅实现、维护和发展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力量源泉与根本保证。刘少奇同志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的观点。”(《刘少奇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440页)这个表述全面概括了党的群众观点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体现了我们党当时作为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党与人民群众应当保持的基本关系。
二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来没有改变过。而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党,拥护党,坚持党的领导地位的立场同样也没有改变过。也就是说,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性质并没有改变。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重大变化;执政条件下,人民群众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要求我们以新的视角看待党群关系问题,也就是从执政党的角度看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在党群关系的矛盾统一体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党而不是群众。
第一,执政党的地位,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了而是比过去增加了。执政是我们取得革命胜利的标志,也使我们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个挑战表现为如何提高执政能力,用手中的权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同时如何防止权力对党的侵蚀。“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全党同志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而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0页)但权力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以权谋私、既得利益集团的出现,在执政条件下就有了可能。
第二,执政党的地位,要求党的组织和党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更把“以人为本”上升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从革命到执政的历程,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并有效解决当前对待人民群众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一些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薄,摆不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高高在上、漠视群众;有的不关心群众疾苦,不尊重群众的意愿,不是真正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违背群众愿望、侵害群众利益等。
第三,执政党的地位,使得党的组织和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不强和领导能力不足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总的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作为执政党只有更好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不断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随着信息化网络化迅速发展,随着国际间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影响群众思想和行为的因素与渠道越来越复杂多样。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领导干部仅有做好群众工作的良好愿望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在继承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探索适合新的时期的群众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凝集民心,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
三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一定意义上,党群关系实际上反映的是党同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因此,密切党群关系也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党同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围绕权力的运行和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构筑起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模式。
第一,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民主选举制度的改革。作为执政党仅仅有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还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种代表制民主,需要的是体制和机制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扩大选人用人的民主,“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通过选举制度的改革,使干部的去留由人民选择,权力的更替由人民决定,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相统一,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权利。
第二,致力于发展,不断提高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党群关系最终要以实现群众的利益为纽带。群众的利益既包括经济的,也包括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所以,密切党群关系,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中首先要提高生产力水平,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使群众得到应该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要使群众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不断有所增加。这样才能使群众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实行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祖国的富强之道,也是自己的富裕之道,从而更加自觉地为之共同奋斗。这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并取得最终成功的根本保证。在政治发展上,一是要扩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建立协商和对话渠道。要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有反映问题的渠道。这一渠道必须是通畅的,是受到党规党纪直至法律保护的。二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出现,人们追求各自的利益,已成为正当的权利。因此,我们急需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中多元化利益主体相适应的联系群众、保持社会稳定的方式。“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
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和认真实践。”(《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9—280页)第三,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各级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历史经验证明,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密切党群关系要以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党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地位,给我们党运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但是,权力如果得不到监督,就会被滥用,就会产生腐败,这是古今中外的事实所证实了的。我们的党员和干部,虽然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准,但这只是为党员、干部正确运用权力奠定了自律的思想基础,还必须有强有力的监督,发挥他律的作用,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第四,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任何工作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做好群众工作,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遵循群众工作的规律,善于运用法律、政策、经济、教育、协商等手段,不断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的水平。过去,群众工作集中在国有企业、农村生产队中,而现在则拓展到高校、城市社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而且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学会运用民主和法律的手段及说服教育的方法,才能解开群众的思想疙瘩,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因此,要进一步健全服务群众制度、联系群众制度、信访制度等,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一个执政党是否能够长期执政,并不仅仅取决于它的主观意愿,而是在于它否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自觉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在执政条件下,如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违背人民群众的意志,如果党的干部的行为违背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就会严重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甚至会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因此,我们党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群众,无疑是对党的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全党同志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增强忧患意识,从化解执政风险和巩固执政之基的高度,来深刻认识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
肉联系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把密切党群关系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核心内容来认识。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