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罪犯意义障碍在个别教育中的表现和预防
2013年省监狱学会心理矫治专业课题
罪犯“意义障碍”在个别教育中的表现和预防
赣西监狱 谢荣华
【内容提要】针对新时期下押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结合实际,针对民警在对罪犯进行个别教育谈话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特殊的心理问题——“意义障碍”进行分析,根据罪犯“意义障碍”的现实表现,提出预防措施。
【关健字】意义障碍,道德认知障碍,个别教育谈话,预防
罪犯是特殊的一个群体,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身份不同,他们的思想动态的变化比正常的社会公民更为复杂多变,罪犯从入监的第一天起,思想上就面临着复杂的变化,从失落到焦虑,从无奈到迷茫,充满一系列的不确定性,而作为监狱人民警察对罪犯的教育贯穿罪犯入监到刑满释放的始终,确保监所的安全稳定,提升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任重道远。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碰到罪犯对民警的个别教育不以为然,有的甚至内心极度抵触,导致我们的个别教育谈话工作成效不高,从而至使监狱为个别教育质量不高而犯愁,多措并举,收效甚微,监狱民警也对个别教育谈话失去信心,个教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罪犯的教育跟不上,顽危犯、重点犯、落后犯数量必然增加,监管安全形势堪忧,这也是近期为什么狱内犯情复杂多变的成因之一。
分析民警个别教育谈话质量不高的原因,我们得从罪犯的个体和民警与罪犯的沟通进行探究。从罪犯的个体分析,由于罪犯在改造过程中思想较为活跃,情绪较为多变,在改造过程中或多或少对民警有抵触和不信任的情绪,或由于家庭、社会、受他犯影响等原因不愿意与民警沟通,从而导致个教效果较差,我们将民警在对罪犯进行个别教育时对罪犯沟通上的障碍称为“意义障碍”。民警在与罪犯沟通时只有把握“意义障碍”的成因,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有效地预防“意义障碍”在个别教育谈话过程中的出现。
“意义障碍”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概念,它是指受教育者由于某些心理及社会原因而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主要有道德认知障碍与情感障碍两大类。罪犯心理的意义障碍将会直接影响到罪犯的思想动态,对罪犯的改造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在罪犯受到挫折或家庭变故时,如果沟通不及时、到位,将会产生极端想法。
罪犯在服刑期间,对于罪犯本身来说,是他的人生拐点,无论从生理和心理上都会产生急剧的变化,特别是对于罪重刑长的罪犯,显得尤为突出。在这个阶段,他们不再轻易相信他人,包括亲戚朋友,甚至身边所有的人,思想上会重塑亲戚朋友的定义,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以及不相信公平正义的社会心态在短期内会迅速形成,普遍产生对社会的不满甚至报复心理,在这一时期,他们不再相信警察,相信法律,对监狱的制度产生反感和抵触心理,对监狱民警的管理有反抗和抵触,因此,在对罪犯进行个别教育谈话时,民警会明显感到,如果要从心理做通罪犯的思想教育工作很难,感到现在的犯人难管,不听话,罪犯对社会的不满心理转嫁到作为管理人员的民警身上,但与此同时,他们从内心渴望能在管理人员的民警身上产生共鸣,希望得到民警的关心,引起民警的注意,这种心态比较纠结复杂。
无论是内向型罪犯还是外向型的“意义障碍”罪犯,在个别教育谈话中的主要表现是对民警的教育都持对抗、抵触的心态。内向型的罪犯是隐性的抵触,在个别教育中不易发现,易产生潜在的监管隐患;外向型的罪犯表现地比较显性,在个别教育谈话中容易和民警发生言语上的冲突,造成不服管教,顶撞民警的恶性事件;内向型罪犯“意义障碍”在个别教育中突出表现为消极抵抗,不反驳,也不照办,我行我素。在民警对这一类罪犯进行常规教育谈话中,罪犯的防备心理较重,不愿跟民警作更多交流,基本上都是民警问一句,罪犯答一句,对民警询问关于罪犯自身的想法和他犯的情况时抱有敷衍的态度,在心理上对民警的教育抵触,又不愿因此而导致民警在日后的改造过程中“找麻烦”,寻求教育中的“应付”和“相安无事”;而对这类罪犯在违反监规纪律后的个别教育谈话时,则表现出“乖孩子“的姿态,民警怎么批评我都接受,怎么处理我都接受,自己低头,这时候的教育效果不大,罪犯的回答基本都是“嗯,是”等词,没有实质内容,罪犯内心则不以为然,但批评教育过后,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该犯的错还犯,不思悔改,搞阳奉阴违。
外向型的罪犯在民警对其进行个别教育时,无论是正常的个别教育谈话还是罪犯在违反监规纪律后的教育谈话,表现出在言语、行为上顶撞民警。这类罪犯在心理上对民警有较显性的对抗情绪,在个别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是常规教育还是批评教育,罪犯均以自我为中心,强调客观因素,强调自我,对民警的批评或指出的错误不以为然,“我脾气就是这个样子”,“别人都知道我的性格”,“别人惹了我,我一定要搞他”,这些话在对这类罪犯进行教育谈话时出现频率最高,同时,罪犯在谈话时,试图从民警的话中找到问题,对问题加以扩大,找出民警中的语言毛病,并试图激怒民警。对外向型罪犯的个别教育如果没有很好把握谈话的技巧和把握罪犯的特点,很容易发生不服管理,顶撞民警的事件。
在监管工作中,我们也曾碰到过这样的情况,罪犯李某,45岁,江西萍乡人,绑架、故意杀人罪,刑期18年,投入改造5年,未减刑,家境贫穷,基本没有收入来源,改造情况较差,常年自称腰痛,从事小烫工种,该犯在一次生产劳动过程中,因为速度慢,导致流水断货,他犯催货导致双方发生争吵,在争吵过程中,他犯由于口头习惯将口头禅挂嘴边,该犯表示不可接受,动手殴打他犯。事后民警对其进行个别教育,在谈话过程中,该犯一直强调他犯漫骂在先,自己受到侮辱,忍无可忍,宁愿不减刑也要打他一顿,并且,在整个谈话过程中,民警说话他也说话,声音比民警还大,此时罪犯只顾强调自己的理由,不理会民警说什么,强调自己身体有病但自己还坚持劳动,强调自己受到漫骂,强调对方的责任,但
民警一旦说话出现语病,他马上揪住不放,最后,民警个别教育谈话失败。
罪犯的“意义障碍”对民警的个别教育效果有极大的影响,罪犯个体的原因加上民警在个别教育谈话时没有很好把握沟通技巧,很容易导致个别教育谈话失败,甚至可能走向极端。因此, 我们在对罪犯进行个别教育过程中对罪犯出现的意义障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它不仅关系到罪犯的改造, 而且关系到教育改造的实效性。所以, 有必要对罪犯的这种意义障碍进行深入的分析, 以便寻求教育对策,在对罪犯进行个教时加以预防。
那么, 罪犯意义障碍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从意义障碍的定义来说,它主要包括道德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
罪犯道德认知我们特定为罪犯的认罪服法以及在监狱内服刑期间的身份意识。罪犯道德认知障碍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身份意识差,认识不到自身的错误。这也是导致民警对罪犯进行个别教育谈话时出现罪犯不服管理、顶撞民警的主要原因之一。意义障碍中的情感障碍主要以性质改变为主和以程度为主的变化。表现在罪犯中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反应过于强烈和过于冷漠。情感反应过于强烈主要指在谈话时不分场合,不看对象,不顾身份,不顾轻重恣意纵情的现象。由于罪犯在特定情绪时期产生的较大思想变化,在谈话过程中不看对象,过分热烈,会使民警产生“动机不纯”、“对抗民警”的想法。过于冷漠又会让民警产生“轻视、不尊重民警”的想法。
民警对罪犯进行个别教育时产生的意义障碍主要是由双方对沟通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的认识差异或不可控引起的。
在实际工作中,作为管理者的民警应该如何把握个别教育谈话才能更好预防谈话过程中“意义障碍”的出现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首先,应该明确个别教育谈话的目的。对罪犯进行个别教育谈话就应该区别于对罪犯的集体教育,不同时段对同一罪犯的个教有不同的目的,同一时段不同的罪犯也有不同的目的,这就是个别教育谈话的目的的差异性。在对罪犯进行个别教育时,一定的明确谈话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如果是罪犯主动要求谈话,在谈话之前可以结合该犯的表现情况预测一下罪犯可能要求谈话的目的,对于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要有预测,如果出现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对谈话对象的个体要进行细致分析,包括心理状态分析,改造情况分析,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分析,争取在谈话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把个别教育谈话的基础工作做在前面。
其次,在个别教育谈话时应注意谈话内容的选择性。在对罪犯进行个别教育谈话时,由于对罪犯谈话的内容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事先准备的一些内容较多,在谈话过程中我们就需要根据罪犯的情况,对内容进行选择性的筛选,选择有利于谈话的内容进行沟通。因为谈话内容的选择与个人心理品质有关,在接收或转述一个信息时,符合自己需要的,与自己有切身利益的,则容易听进去,而对自己不利的,有可能损害自身利益的,则不容易听进去。同样,罪犯对某个民警怀有好感,对他的指示、意见便爱听,乐意接受;反之,如果对某位民警有恶感,则接受程度很差,而且还会在执行他的指示、意见时打折扣。
工作实践中我们也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民警不注重谈话内容的选择性,在与罪犯进行教育谈话时,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顿海侃,从个人谈到社会,没有目的性,结果这次教育谈话下来,罪犯不明白民警找他谈话的目的是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谈话后想了几天也没有结果。
第三,在个别教育谈话时应注意谈话方式和谈话技巧。针对不同的罪犯,不同的谈话目的,在谈话中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民警要根据罪犯的文化、年龄、性格,进行不同的谈话教育。常言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话不投机三句多。”战国时期鬼谷子曾精辟地总结出与不同类型的人交谈的办法:“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智商发达的人说话,要凭哲理性很强的辩析能力,这就要求民警的文化知识既要全面又能要有专业特点。当罪犯或其家属遭受不幸时,罪犯就会产生悲伤的情绪,有经验的民警会用体言恤语去弥合罪犯的创伤,使他痛苦的心灵得到抚慰,让他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当罪犯在改造中遇到挫折时,不能数落他的不足,应该用激言励语鼓励他,去安慰他,让他重新振作起来,看到改造的前途和改造的希望。对老年犯应侧重他的身体健康,多谈一些他的家庭及儿女,让他有一种被关心的感觉;对青年犯应侧重他的前途,让他在改造中充满希望。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无论对罪犯进行个别教育谈话的方式和技巧怎么选择,我们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对罪犯进行个别教育谈话过程中“意义障碍”的出现,要牢记对罪犯进行谈话的目的以及期望达到的效果。
第四,要做好对罪犯个别教育谈话的后续跟进工作。在个别教育谈话时,针对同一件事,不可能做到一次性的教育谈话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应该更注重后续的教育工作。有的民警将个别教育谈话后续教育工作形象的比拟成售后服务,我非常赞成这个观点,民警不能只充当售货员,只懂得出售商品,不懂得去做售后服务。因此,每次谈话教育后一定要做好跟进教育工作,跟进教育方法很多,我们一般采用两种:一是第二天直接找该犯,了解谈话的态度,对进步的地方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做思想工作,如果有必要的话还要在几周内进行连续教育。二是向罪犯所在组的其他罪犯如组长、“三互小组成员”了解情况,了解该犯谈话后的劳动表现,在监内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并让他们有针对性地去帮助和开导,有时相当有效。通过跟进教育工作,可以防止罪犯的满腔热情被冷下来,同时也可使罪犯真诚地感到民警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有效的防止了罪犯“意义障碍”的出现,也达到了教育谈话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潘菽 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2月出版
2、《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3、《中国市场》2012年第5期《个别教育谈话教育方法之思考》
4、张伯源 主编:《变态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
5、梅传强 主编:《犯罪心理学》,法律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6、陈学军 主编:《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
第二篇:罪犯个别教育经验交流材料(共)
在依法对罪犯执行刑罚的过程中,本人结合创建和谐监狱,认真贯彻执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十分重视对罪犯的教育改造,针对改造对象的不同特点,紧紧依靠法律政策的威力,加大个别教育工作力度。通过自己的努力,转化了罪犯的思想,矫正了恶习,调动起了罪犯劳动改造的积极性,严格遵守了各项监规纪律,净化了罪犯心灵,维护了监管稳定,提高了改造质量,为每个罪犯刑满释放后,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大个别教育力度
多年来,我始终把对罪犯的个别教育工作,作为新时期提高监狱警察素质的基础工作,认真研究个别教育工作,针对罪犯的维权意识不断加强的现状,我在个别教育工作中,充分运用科学知识,进行个案分析,在对罪犯进行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治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和分析罪犯的心理、思想特征、犯罪原因等,有针对性的进行政策攻心和行为感化,促使罪犯的思想转化,向个别教育工作要监狱稳定,向个别教育工作要罪犯改造质量的提升。
二、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个别教育的针对性
为了增强个别教育的针对性,我在找罪犯谈话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做到了有计划、有目的、有对策。我经常深入罪犯劳动改造第一线,及时了解掌握罪犯情况,随时注意观察罪犯在学习、劳动、生活中的表现,耐心听取罪犯反映的问题,从谈话中了解罪犯的思想,发现罪犯当前所需、所想和存在的问题,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根据当场的情况做出及时表扬、批评和处理。在对罪犯进行个别谈话教育时,我经常说一些赞美和鼓励的言语,对表现好的罪犯给于了充分的肯定,对罪犯起到了鼓舞和激励的作用,激发了罪犯的潜能和积极性。我还经常利用点滴时间找罪犯谈话,谈话的内容打破了以往的说教方式,采取拉家长、讲人生、谈哲理等方法,使罪犯从心理上消除了对干警的恐惧感,让罪犯感到了温馨。在做耐心、艰苦、细致的个别教育工作中,让罪犯诱其自责、导以感化、促其恢复良知、使其清醒悔罪、明白悔改、弃暗投明、改恶从善、从新做人。我还根据不同犯罪类型以及罪犯不同的表现等个体差异,坚持因人施教的方针,采取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方法。如在对贪污犯罪罪犯的个别教育中,针对罪犯具有一定的文化政策水平、较高的智能,循循善诱地帮助罪犯明确自己所欠下的“政治账”,进而认清自己丧失自由的“生命账”,并从罪犯退赃及被剥夺财产的事实中,让罪犯知道得不偿失的“经济账”,还帮助罪犯清楚地看到了由于自己的贪污行为,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和对国家经济秩序、法律制度带来的破坏的“良心帐”,启发罪犯深刻认识到了因为自己的贪污犯罪,同样也给家庭和亲人造成的伤害的“道德账”,使罪犯心悦诚服。我以温和的态度、暖心的话语,对每个罪犯存在的问题都坦诚布公地指了出来,并进行了劝导,推心置腹地讲明了利害关系,劝其改过自新。
三、创新工作方式,重点抓好顽固危险犯的教育转化工作 由于罪犯现关押密集、封闭性强,犯罪手段转换为暴力袭警、自伤自残、劫持等形式。这些顽危犯因其固有的危险性、顽固性,给监狱的安全与稳定工作,带来巨大的隐患和威胁。因此,教育转化顽危犯是个别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认真做好顽固危险犯的排查和教育转化工作,将顽固危险犯的教育转化工作全部纳入工作重点。每年初,我根据罪犯在改造中的现实表现和顽固犯、危险犯的认定标准,排查出罪犯中的顽固犯、危险犯,依据顽固犯危险犯的改造表现进行个别教育。几年来,我共排查顽固犯、危险犯人,教育转化人,转化率为%。通过对顽危犯的教育转化工作,确保了监狱的安全稳定。
四、深化教育转化工作,开展罪犯心理矫治
教育转化工作是转变罪犯犯罪思想,化消极为积极的重要举措。我在认真坚持行之有效的个别教育制度和措施的基础上,采用必谈与约谈的方式,深化个别教育工作,通过让罪犯挑选并预约自己信得过的警察汇报思想,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接受教育。我还参加了心理咨询师培训,积极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充分发挥心理晴雨表作用,进行罪犯心理疏导,缓解了罪犯的心理压力,促进了罪犯心理健康。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在监狱党委的领导下,以创建和谐监狱为目标,以提高改造质量为中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探索个别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全面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打造平安监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模版]
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
音乐的速度与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情感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用来形容情感、情绪的词句,如热烈、欢快、活泼、欢庆、愉快、快活、高兴……等等,这种情绪本身就有一种向上、愉悦,使人振奋的因素,它就要求速度要稍快,以表达高兴的情绪;而沉痛、悲伤、忧郁、沉重、肃穆、回忆、柔和、悲痛、平静……等等,它种情绪就要求速度要稍慢,以体现压抑的情绪;还有一些情绪,如温柔、抒情、舒展、甜美、优雅、如歌的、诙谐、赞颂、亲切、流畅……等等,这些情绪就适宜使用中等速度来表现。
同一首歌曲或乐曲,如果使用不同的速度来进行演奏(演唱),就会有不同的音乐形象,它所表达的情绪、情感也会有很大的区别,甚至是天壤之别。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中的许多音乐形象就是他将别人的音乐作品主题进行速度上(也有在音色上、音区上、节拍上、节奏上、调式上、和声及配器等方面)的变化,从而产生了新的音乐主题,形成了与原作截然不同的音乐形象。
试想,如果将一首欢快乐曲的速度放慢两倍来演奏,那么它就会失去欢快的情绪而变得深沉,或是忧郁、悲伤;同样,如果将一首缓慢、沉重的哀乐用加快两倍的的速度来演奏,那么它就不再悲痛,而是变得跳跃、欢快,与原来的情绪截然相反。
所以,我们无论在演奏(唱)任何音乐作品时,都要仔细看清楚乐曲的速度要求,不但要注意基本速度,还要注意变化的速度,切不可掉以轻心,将音乐的速度随意改变,而引起音乐形象和情绪的扭曲。尊重作者真实的创作意图是我们进行音乐演绎的基本依据,只有按照作品的要求进行演奏(唱),才能获得良好的演出效果。
第四篇:浅谈“三生教育”在小学生中的意义
浅谈“三生教育”在小学生中的意义
何涛
自2008年开始在云南省各级各类学校中实施“三生教育”。“三生教育”的提出和施行,得到了国家教育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可,受到了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毋庸置疑,作为一种关注人本身发展、回归教育本真的教育,“三生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切入点之一,同时也为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找到了切实可行的突破口,对我们如何按照教育的本质与规律从事教育工作以及在转变不当教育观念上具有深远而重大意义。
首先要明确“三生教育”应该教给学生什么。第一,要教会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在形式上,要树立对自身生命、他人生命和其他形式的生命的尊重。在内容上,要正确认识生与死的问题。在本质上,要树立生命是以人为本的根本。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是人类的最高原则;第二,要教会学生生存的能力。生存是生命存在的基础,不会生存就不能让生命鲜活,就不会生活,就失去了对生活的自主能力。因此,生存就要树立“劳动光荣、工作着是美丽的、在生存中创造”的人生观,学会在社会交往中,在生产生活中以自身的劳动创造美丽人生;第三,要教会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标,每个人都有权力去追求幸福。但是,生命首先是活着,然后才能追求更高的目标。过尊严的生活,过体面的生活,这是每个追求幸福生活的人的最高境界。但应该学会平静的生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走得远。因此,平静的生活,在生存中去追求自身、家庭和人类的幸福就是我们的生活观。那么,三生教育对于我们小学教育实践又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一、三生教育转变了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
教育本应该是直面人的生命、提升人的生存与生活的社会活动。自制度化教育降临,教育已经抛弃自身的整体性而心甘情愿地作为社会之功能机构,沦为社会发展的工具。如果将教育置于哲学层面的反思之下,那么,今天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迷失了自己,遮蔽了其真谛,取而代之的是对经济效益的迷恋,对科学技术的狂热追求以及对工具理性的崇拜,种种违背教育规律、偏离教育本质的现象层出不穷——教育忘记了“人”,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政治或道德的教育、文化的教育、分数的教育,可偏偏不是“人”的教育。
“三生教育”从人这一基点出发,将“平面式”的教育观转变为一种涵盖人之整体的“立体式”教育观。从纵向上看,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贯穿于人发展的全过程;从横向上看,人在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水平都接受着生命、生存、生活的教育。它不仅关注了当下人的发展,也关注人的长远发展;不仅关注人的自然性发展,也关注人的社会性、精神性发展;不仅关注教育的结果,也关照教育的过程。“三生教育”使人们意识到,人的教育首先应该保证生命之真、明白生存之善、体验生活之美。教育直接指向的是活生生的生命体,是具有独立思维、丰富情感、有需要、有创造、有活力的存在。我们的学校教育,虽然在文件中或教育目标的设定上宣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在实际的教育运作中却把知识的传授作为一以贯之的目标追求,一味追求升学率与优异的量化指标,实质上也就是承认了教育已经失去了“人”,使人迷失了。
“三生教育”将生命、生存、生活最为本己的存在基础融于教育本身,把生命、生存以及生活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活动中,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关注生存的发展以及生活本身的丰富。从最为宽泛的意义上来看,教育就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一种生存方式,是生活的构成要素。因此,从根本上来说,“‘三生教育’是一种人生教育,是完善人的生命,促进人的生存、生活与发展的活动”。
二、“三生教育”深化并丰富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全面发展教育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精髓的具体运用,旨在使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发展,即全面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人的发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作为“自然人”的发展和作为“社会人”的发展。因此,促进“自然人”的发展和“社会人”的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长期以来,我们热衷于将全面发展教育划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再辅以课程(或教科书)的形式将全面发展教育直观地表现出来,并以目标为导向来判断其成效。正因为如此,全面发展教育在人的这种社会化过程中所显示出的重要作用渐渐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特点,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成为唯一特征。全面发展教育实际上就是以人的生命、生存、生活为主线,促使个体社会化的生命活动。“三生教育”从人发展的基本条件来理解人的发展,以人的生命为起点来理解人的生存,以生存的多样性来理解人的生活,最后又将人的生活升华到人的社会本质、意识层面。
从而对人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存在做了基本规定,为人的社会化过程提供了基本线索,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潜在依据。
三、“三生教育”深化并提升了素质教育理念
上世纪80年代,针对我国应试教育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了素质教育思想,旨在通过素质教育的理念、精神、做法改变应试教育中的种种弊端。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的,强调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力图克服学校教育中存在重智育轻其它几育、重升学考试轻能力培养的现状。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被人们广为接受,然而在落实层面则缺少操作性,再加上教育传统观念、评价模式、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素质教育顿时成为一个口号,一个理想,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被束之高阁。因此,“轰轰烈烈讲素质,踏踏实实抓应试”的尴尬局面也便屡见不鲜了。事实上,“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都体现了教育本质、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三生教育”是在新时期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想,它不仅是教育规律的反映,又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既对人本身给予了极大关注,也对人的社会化、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发展视角。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三生教育”都更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的生命成长过程和教育教学实际。因此,“三生教育”在转变人们教育价值观的同时,也深化并提升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亦使素质教育更为“落地”。
生命是一个过程。处于其中的人们不断的理解、诠释生命和生活的意义。冰心曾用优美的文字诉说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深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努力使自己继续不断地生存,这就是生活的本性,因为生活的延续只能通过经久的更新才能达到,所以生活便是一个自我更新的过程。”人在生命中生存,在生存中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生命与生存的价值。在生活的长河中。时不时的驻足思考一下生命的本质,才能让自己不被世俗和物欲所淹没。才能在迷雾中为自己点亮一盏生命之灯。
结合目前的学校现状,建议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三生教育”。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形式和手段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所特有的多样化、多元化展现“三生教育”多层次、多领
域、多学科的教学特点,从客观上给学生个别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三生教育”课堂教学,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用现代教育技术精心地创设情境,选用动感的生活资源课件,结合教师优美、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的语言来诠释教材,必能激活三生课堂,使整个“三生教育”学习过程快乐而深刻,让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个性更加丰富多元和彰显,提高“三生教育“课堂教学效益。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现代教育技术服务的核心,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满足学生和教师多方面教学活动的需求。在“三生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师教育技术与“三生教育”的整合能力,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教学信息交流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并吸收好的素材、思想,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三生教育”课堂教学效率。
3、利用校园环境挖掘教育资源
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一是定期在学校宣传栏内安排“三生教育”的宣传内容,如“交通安全教育”、“拒绝毒品”、“健康、快乐成长”等;张贴“怎样预防手口足病”、“甲型HN1流行感冒的预防方法”等宣传画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三生教育”呈现给学生。此外,在校内楼道口张贴“上下楼梯别拥挤,安全我你他”,教室过道上悬挂名人画像和格言警句等等,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其感受到“三生教育”之光无不照耀着他们生活、学习、成长的方方面面。学校通过开展了“艾滋病预防教育”、“毒品预防教育”、“消防安全教育”、“地震预防演练”等教育活动,不仅对学生进行了专题教育,也把“三生教育”的内容整合到当中,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与健康观念,提高警提意识,防范侵害能力的同时,也教育了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第五篇:《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教学案例
《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教学案例
——增强学生节奏感,培养学生音乐赏析能力
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一句至理名言。本课力图使学生了解音乐的速度与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情感密切的关系。通过师生间相互的交流合作,利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同一首歌曲或乐曲如果使用了不同的速度来进行演奏(演唱),就会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它所表达的情绪、情感也会有很大的区别,甚至是天壤之别。
活动目标
1、节奏训练,从游戏开始,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节奏。
2、欣赏朝鲜歌剧《卖花姑娘》中的片段《春天年年到人间》,利用四三拍速度的变化,体会了解情绪的改变以及它与速度的关系。
3、了解速度的概念,分析不同情感所适合使用的不同速度。
活动准备
1、把全班分成三个小组。
2、课前请同学们看一部电影的片段——冯小刚导演的《大腕》。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活跃气氛·节奏训练
“今天老师跟大家做个游戏,如果一拍一个字,那么我们拍手叫李明,应该怎样拍啊?”(同学们可以打出”xx”的节奏。)“如果我们一起叫王亚楠,大家说应该怎么拍啊?”(同学们会打出两种节奏,前十六和后十六。教师做示范,由同学们判断。)“大家做的很好,如果用拍手的方式叫上官文慧又应该怎么拍呢?”(同学们又会很积极的打出“xxxx”的节奏。用同样方法做另外两种节奏反复训练,使学生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可以用耳朵辨别三种不同节奏型。)“接下来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去‘打人’吧,我们先来‘打’李明,当然是用拍手的方法,大家要在心里非常平稳地默念他的名字,注意一定要平稳不能忽快忽慢,好吗?我们一起打三遍。”(用同样的方法训练另外两种节奏型,使学生平稳的掌握三种节奏型,按照课前分好的三个组,每一组打一种节奏型,也可以先从两种节奏入手,把两种节奏训练好,再加入第三种节奏,最终成功地形成三声部的和声。)
二、播放范例·组织交流·掌握理论
1、播放电影《大腕》的一个片段,是男主角为拉广告赞助将哀乐进行曲改变了速度,变为欢乐进行曲。课堂气氛立刻变得很活跃,播放片段过程中不时有同学看后哈哈大笑。“看完之后,可以说出这首曲子你熟悉吗?”很多人摇头。此时播放原版的哀乐,同学们发出一片惊叹之声。(加深速度的重要性的印象)
2、“歌剧在世界上哪个国家最著名?对,意大利。那么,中国的歌剧有哪些?同学们知道吗?”(《洪湖赤卫队》《白毛女》《江姐》《党的女儿》等)“今天给大家介绍一部朝鲜歌剧《卖花姑娘》,其中有一首《春天年年到人间》的插曲,请看课本的第21页。在你们的眼中,春天是什么样的呀?”(鲜花盛开的、万紫千红的、朝气蓬勃的等)“总之是美丽的春天,下面我们倾听这首《春天年年到人间》,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首作品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播放歌曲,听起来竟然是悲伤的、辛酸的。)此时介绍背景——这部歌剧的故事情节是在描述朝鲜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时期,哲勇一家不幸的遭遇,主要刻画了女主人花妮上街卖花的形象。春天是美的,但这首歌里的春天是悲伤的,但如果老师这样演唱,大家来听一下效果有什么不同。”(教师将原来的中三变成快三演唱,)老师改变了歌曲本身的速度,连作品的原意也改变了,不悲伤,反而很欢快。总结——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有着旋转、摇曳的律动,天生就有舞蹈的性质,对于表现一些轻巧、优美、诙谐、田园、安详的气氛和情感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但是,同样都是三拍子,只是改变速度就把一首作品完全改变了,同一首歌曲或乐曲,如果使用不同的速度来进行演奏(演唱),就会有不同的音乐形象,它所表达的情绪、情感也会有很大的区别,甚至是天壤之别。所以,我们无论在演奏(唱)任何音乐作品时,都要仔细看清楚乐曲的速度要求,不但要注意基本速度,还要注意变化的速度,切不可掉以轻心,将音乐的速度随意改变,而引起音乐形象和情绪的扭曲。尊重作者真实的创作意图是我们进行音乐演绎的基本依据,只有按照作品的要求进行演奏(唱),才能获得良好的演出效果。其实,速度就是音进行的快慢,说得更确切些,就是节拍单位律动的频率。速度在音乐中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因为各个音乐形象的特点都是或多或少与进行的一定速度相关,为了表现不同的情感和场面,需要配合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才能完整地塑出准确的音乐形象。”(同学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三、拓展加强·知识抢答·深化主题
3、“好的,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不同情绪所要求的速度,大家说说在我们身边都有哪些情感啊?”(同学们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很活跃,‘热烈、欢快、活泼、欢庆、愉快、快活、高兴„„’)“如果情绪本身就有一种向上、愉悦,使人振奋的因素,大家说应该是什么速度啊?”(它就要求速度要稍快,以表达高兴的情绪;)“那么,沉痛、悲伤、忧郁、沉重、肃穆、回忆、柔和、悲痛、平静„„等等情感呢?”(它种情绪就要求速度要稍慢,以体现压抑的情绪;)“还有一些情绪,如温柔、抒情、舒展、甜美、优雅、如歌的、诙谐、赞颂、亲切、流畅„„,”(这些情绪就适宜使用中等速度来表现);“所以如果将一首欢快乐曲的速度放慢两倍来演奏,那么它就会失去欢快的情绪而变得深沉,或是忧郁、悲伤;同样,如果将一首缓慢、沉重的哀乐用加快两倍的的速度来演奏,那么它就不再悲痛,而是变得跳跃、欢快,与原来的情绪截然相反。”
4、趁热打铁——知识抢答(1)、下列描述正确的有:(ABCD)
A.欢快的情绪一般用较快速的音乐表现。B.慢速的音乐用来表达沉重、悲伤的情绪。
C.演奏音乐一定要依照作者的原速度进行,否则就会面目全非。
D.速度与力度一样是表现音乐情感的重要手段。(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CD)
A.作曲家标记出的力度、速度变化,在演奏中要尽可能保持原样。B.在演唱歌曲时,虚词要唱重,实词要唱轻。C.切分节奏要突出切分音的重音。D.在演唱歌曲时,要突出重点词。
今天老师跟大家做了节奏的训练,同时还介绍了一首《春天年年到人间》的歌曲,还与同学们共同分析了不同情感与速度的关系,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同情感时,也希望同学们可以利用这节课的知识,欣赏不同节奏的音乐来调节我们的心情,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案例评述
本活动设计把游戏和电影片段引入课堂教学,同学们由课前影片的欣赏开始,在笑声中感受到了速度与情感的变化,课堂教学教师采用奥尔夫教学法对节奏的进行训练,并利用生活中的小事例做节奏的训练,并非打节奏就是教师打一遍,学生机械的学打,使学生在游戏中,自然掌握三种不同的节奏型。整个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兴趣是盎然的,学生充满了学习积极性,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