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锡市东亭中学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课题组2009
无锡市东亭中学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课题组2009.2《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是无锡市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立项时间为2006年6月,二年以来,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就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和实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一课题立项以后,在2006年9月开始进入了正式实施阶段,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准备阶段:
1、制定这一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我们根据课题立项规划报告,按照分阶段、有步骤的原则,制定了我校开展这一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2、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学生使用网络情况的调查,分年级进行了汇总,利用家长会和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家使用网络情况,并进入周边网吧了解学生上网吧的比例与情况,为课题研究准备了第一手资料。
3、通过网络和学生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在无人监督情况下的网络行为以及主要存在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类型。从中寻求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和对策。
4、课题组成员根据各类调查情况召开会议,确立了四个子课题,制定方案,明确分工,分头实施,一学期一汇总。
5、2007年11月,根据前期调查进行了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寻找理论支撑,讨论撰写的开题报告也顺利通过了评估。
思考与探索阶段:
1、网络道德教育不是挑战而是考验。
从表象上来看,网络道德教育似乎是一个新兴的课题,它是基于网络背景下的道德教育,存在于虚拟的空间,在教育的方法手段上不同于常规的道德教育,给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在新的形势下赋予德育工作新的内涵。
其实,如果我们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会发现,网络道德教育仅是以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它隶属于一般意义上的道德教育。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尤其在家里或网吧时,因为不能受到很好的监控,容易发生道德失范现象。德育工作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的思想行为从他律走向自律。如果我们平时的德育工作能更多的注重实效,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真正树立起一种道德规范,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这种在网络背景下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思考,网络道德教育是基于常规道德教育的,我们应立足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教育,从以往道德教育的塔尖中走出来,走向从小事做起,从实事做起,不唱高调,不喊口号,关注学生思想、关爱学生个性的塔基,筑起一条坚固的道德防火墙,让道德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延伸。
2、网络道德教育的特殊性
网络道德教育之所以让我们感到棘手,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手段在高速发展的网络前显得十分滞后,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主动地接触网络,寻找网络与学生道德教育的交汇区,利用网络来进行道德教育。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对网络了解的全面性可能还比不上我们的学生,我们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也不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这些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在学生能动与互动方面与游戏、聊天等网络行为还无法相比。
所以,我们应探索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网络教育手段和方法,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网络活动中找到网络道德的支撑点。
尝试与实践阶段:
1、以学生自主管理促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我校十分重视学生队伍的建设,积极引导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身完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学习和生活习惯,注重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开始,营造文明卫生、安全有序的校园氛围。
我校组建了由200多名学生组成的学生会,学生会下设7个部门,负责校园各方面的检查评比。他们每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工作内容和要求,在早上、中午、傍晚等时间段,校园内处处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为规范学校秩序,提高学生文明程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与考核中,我们突出细节管理,要求从常规做起,建设“没有脏话的班级”、“没有废纸的班级”。实行班级日常管理加减分制,凡发现有学生有乱扔垃圾、讲脏话等现象,扣班级常规管理分,并予以公布;凡有学生主动捡拾垃圾、钱物等行为,加班级常规管理分,并在校园宣传栏中进行表扬。一年多来,校园卫生有了明显的变化,宣传栏中几乎每天都有受表扬的学生,学生的行为规范、道德规范有了明显的进步。本学期开始,我们继续倡导建设“没有脏话的班级”、“
没有废纸的班级”、“没有抄作业的班级”、“没有监考老师的班级”,从学生最常见的行为着手,走出道德建设大而空的怪圈,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和自律意识,扎实做好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为网络道德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是借助科学知识把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传递给学生,在学科的整体脉络下,通过创造性处理,认识、挖掘和理解揭示科学文化知识背后的道德内涵、美学价值与知识意义,将知识、方法与价值融为一体,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道德感和美感。
(1)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尝试在网络上老师与学生共同写作。我们课题组的几位青年教师向学生公布了自己的Blog,利用假期和学生一起充实Blog内容,老师和学生都把自己的作品放到Blog上相互评价,有的老师还通过播客拍下一些现实素材,鼓励他们进行评价、讨论,增强学习者的自我教育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思想、观点、思维方法、志趣、品德和精神面貌都影响和感染着学生,学生对生活学习的态度、观点也充分展现了出来,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虚拟的空间中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相互之间有了较高的道德认同感。
(2)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中,学生利用网络的时间大部分集中在信息技术课上,怎样合理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突出。我校信息技术组老师在每节课后预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传授知识与技能操作的同时,对学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针对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方法:对于初一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刚接触网络,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于是推荐优秀青少年网站如:中国青少年雏鹰网、中国青少年网等十几家青少年网站,在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后,我们还积极组织他们参加有意义的网上活动,参加《少年电脑报》、《中国少年报》组织的竞赛活动。我们还根据实践情况组织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网络竞赛和其他活动,如
“动画制作比赛”、“电子报刊”、网络知识竞赛等,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丰富校园网络生活的内容,有益于增进学生网络知识、提高其网络技术水平、培养其网络道德意识。对于初
二、高中的学生我们课前设定好题目,让学生围绕这些题目有目的地上网获取信息,引导他们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处理校园内外、国内外以及上到天文,下至地理的各种信息,通过与外界交流思想,进行思想、知识的重新整合,调动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参与性,甚至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每学期我们都会组织了学生进行电子报刊、动画、图片的制作,并且将好的作品公布甚至参加区级、市级的比赛。并已取得一定的成绩。
(3)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倡导有目的的上网。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往往不是来源于计算机知识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网络游戏的热衷。针对这种状况,我们采用多形式、多渠道地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上网学习,尽可能避免上网游戏。如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方面,我们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课题的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等。我们开设的课题有:“如何看待‘人肉搜索’?”、“信息的甄别”、“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睡眠的作用”等。特别是在对高中学生开设的“信息的甄别”,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这部分只安排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甄别的方法及一点有关网络道德的知识,我们专门开设这一专题,提供有关网络道德规范、网络犯罪、网络法律等网站,让学生阅读有关案例、新闻,围绕“中学生如何规范和维护网络道德?”谈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这次活动不仅了解了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联合颁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和对青少年上网提出了“五要五不”的具体要求,而且这些真实的事例对学生更有说服力,警醒学生网络也有它的规范性,我们应用良好的网络道德在这信息海洋中畅游。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网络行为不仅存在“能不能”的技术操作规定,更存在“该不该”的伦理道德要求,从而培养他们内在的网络责任感、道德自主和自律,使其承担起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的重任。以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在技术发展和道德伦理之间找到平衡点。
3、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规范。
长期以来,我校一直十分重视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在网络道德教育上,我们开展了主题班团活动评比、学生征文比赛、网络道德电子报刊创作比赛、网络漫画创作比赛、网络道德宣誓仪式等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取得的成绩
1、虽然由于外来务工子女的增多,我校生源结构在发生着较快的变化,但课题研究实施以来,学生违纪现象明显减少,特别是学生中因沉迷网络而造成的违纪、逃学现象比例明显减少,校园秩序也有了新的变化,文明意识逐渐走入学生心中。同时,通过学生调查还发现,在学校老师的教育引导下,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合理利用网络资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另有部分同学能利用网络帮助学习,丰富知识,制作一些具有个性化的网络作品。
2、培养了一支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该课题组成员大多是年龄较轻,与学生较接近、熟悉网络技术的老师,该课题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德育思考与实践的平台,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学习和接受了较多的德育理念,结合自身特长,开展各类尝试和探索,为课题的进一步深入积累了许多方法和经验。
3、学生自主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该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参与必将成为无皮之毛。我们在这过程中,依托团队、学生会的力量,充分发挥学生干部队伍的作用,树榜样,立典型,在全校学生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也建立起了一支能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学生队伍。
4、部分课题论文
《营造绿色网络环境加强学生道德教育》(马群老师)
《网络环境下的学科德育渗透研究》(华烨老师)
《计算机和网络教学中网络道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章华老师)《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荀启燕老师)
《“疏”比“堵”更有效——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之我见》(黄桦老师)
《中学生网络道德文化的植入》(华明江老师)
《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沈天云老师)
《浅议中学生“网瘾”的形成与解决》(陈刚老师)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视角归因及对策解读》(何佳老师)《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与策略》(王昭煜老师)
《基于学校,联系家庭,帮助孩子脱离网瘾》(张静老师)
《关于中学生网络伦理缺失与应对思考》(张静老师)
另外,何亿老师、潘小春老师、俞雪君老师、陆叶平老师设计的《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主题班会课活动方案。
三、存在的问题
1、德育与教学之间的角力。
面对硬性的升学压力,学校的教育重心一般放到了智育和网络技术教育上,把网络道德教育视为“软任务”和弹性要求不加以重视。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学生不良网络行为产生的主要诱因是不良网络环境,要解决这类问题,社会依法治网是关键,学校网络道德教育起不了多大作用,错误地将教育责任推卸给社会。
2、学校课程体系中缺少清晰的网络道德要求。
网络道德是伴随网络社会化出现的新的道德范畴,它应含哪些道德规范和要求,与一般社会道德规范构成什么关系,理论界至今未有明确的定论;学校的德育课程,也很少涉及这方面内容。学校的网络道德教育缺乏明确的规范要求和理论指导
3、计算机教育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
计算机和网络课程虽普遍开设,但主要是讲授技术知识,不探讨网络道德问题。这种现象在今天网络化社会条件下的校园中,是不正常的,教育的深层旨趣就在于一种人文关怀,对生命、对人类的关照,所有的课程开发都要体现这一点,但是现在学校所谓的计算机课程,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几乎没有涉及到它对人、对社会发展的较深层的意义。
4、道德教育重外在约束,而缺少真正的自律。
学校道德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强大的外在监督,而在网络中人却是隐身的,这意味着无法依赖传统的方式,通过相互监督或强制的方式来解决道德冲突。
5、家庭教育在网络道德领域的缺乏。
调查发现,学生上网大多是在家中。虽然大多数家长已经意识到了网吧的危害,所以在家里给孩子提供了上网的机会,同时也注意到了时间上的限制。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这段时间内孩子在网上到底在做什么,缺乏对孩子必要的监督和教育。
四、今后工作设想
(一)、下阶段研究计划
针对现在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下阶段,一方面我们要加快研究的进程,争取早早出成果。在研究课题子课题的同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在实践过程如何对待网络的正确认识上,要有所突破。研究中要继续采用行动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所有的研究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研究,要调动起所有的智慧,扎实而有效地推动课题研究。具体做好一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学生网络责任感教育
二是加强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网上资源
三是加强学校网络管理
四是加强教师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
五是加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
六是加强社会与家庭对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
(二)、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加强课题的组织领导工作。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导处、教科室中层干部具体负责课题的管理指导工作。课题主持者具体管理课题实验研究,充实课题组的主研人员,做好协调工作。学校政教处和教科室负责组织实施。
2、研究计划的具体落实。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阶段的分步目标,对所有应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
3、组织培训研究人员。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掌握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
4、研究成员每期至少进行两次课题研究会,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
5、制定研究工作制度,包括科研课题研究目标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专业学习制度、经费投入、使用与管理制度、成果处理制度、成果奖励制度等,制定对课题主研人员的考核激励措施。
6、增强成果意识。主研人员一定要认真总结在课题实验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案例或教育叙事,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论文。教科室要认真组织好论文交流和整理,并积极做好经验成果向报刊投稿工作,争取有研究文章在市、区级以上报刊发表。
7、积极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科研部门有关专家的指导和支持。
8、加大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保证课题研究正常运行,对具有突出贡献的主研人员进行奖励
学校网络化势在必行,当挑战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决不能靠堵来解决问题,只有正确引导学生上网,加强监管,加强教育,充分利用网络给我们带来的高速、高效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自由的翱翔吧!
第二篇:(003)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究
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究 杨成庄中学 刘香来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介入到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它无论对中学生当前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极其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接踵而来。这些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充分利用,正确引导,科学管理,提高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实效.【关键词】中学生;网络;德育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根据教学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目的、作用和要求,对其信息元、信息点做出了改进,并提出了一种信息元能够自动在教学实施体、教学对象与教学管理体三者之间流动的反馈型流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其信息流动模式可大大增加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能动作用,提高其系统的运行效益。1.信息元的优化设计
一、目前中学生上网状况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网络对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影响,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我们在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层次,随机抽样,开展较为广泛的问卷调查及学生座谈会,被抽样调查的学生共260名,调查结果如: 在260名学生中有183名占69.8%的同学家里拥有计算机,其中l50人占57.3%的学生经常上网,从不上网的学生有65人,占24.8%。被问及上网地点的时候,有155人占59.2%的学生在家里上网;在校内与网吧上网的学生各占17.9%和22.9%,学生上网选择的内容首选文化娱乐方面占45.8%,时事新闻类只占19.8%,游戏类和聊天各占16.4%和14.l%,只有9.9%的学生选择上校园网,许多学生很实在地说:当初上网的目的只是追逐时尚,满足好奇心,但是最终都几乎被互联网上大信息量的优点所吸引。高一有位学生在谈到自己为了解决一个历史学科的知识问题,在网上查了大量的资料;高二有一位学生为了学好生物课上关于激素这一节,在互联网上查了大量有关激素的资料,分析比较激素的作用,并且查阅了大量奥运会上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事例,说明激素的利弊。从调查中发现,有31.4%的学生是在互联网上获得时事新闻进行学科教育类的学习。学生认为,能从网上“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得到各种知识”、“完成研究性学习”是上网的最大目的。互联网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和全面的特点,给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看到网络发挥积极作用时,更为担忧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家长、教师一谈上网首先想到的是负面影响:网上原始信息良莠不分,势必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对自已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进而动摇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网上虚拟化的交流,弱化了学生现实交往的能力,并助长了对虚拟的成就感的追求;长时间上网易导致视力下降和神经衰弱,影响了身心健康成长;等等。网络世界打破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构成了人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世界。在网络世界中,网络主体匿名匿形,主体间的平等、远距离的交往,具有双重性。这种双重性对于未成年的中学生的影响尤为重大。一方面,网络世界不仅消除了面对面交往中性别、身份、地位等传统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赖以产生、提升的基础,使行为规范、伦理道德观念难以放到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加以认识、检验。也难以用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关系加以对比,网络世界模糊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也由此模糊了人们道德行为规范的是与非的明确界限。
二、如何加强网络德育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对社会成员起约束和团结作用的准则。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 网络德育,是指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这种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德育通过德育课堂、虚拟社区、网上咨询、在线讨论、网上家长学校、网上德育基地等途径来实现学校德育目标。学校网络德育目标除了德育大纲规定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总体的德育目标外,还有网络特色的德育目标,包括网络道德、信息素养、网络伦理、自我管理学习、网络人格等。网络德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开放性:网络德育是一种开放性德育。未来的学校将趋于一种没有明显的校园界限,以数据库为中心,通过互联网连通学校、家庭、社会的开放式德育将形成。任何人都可以是受教育者,也可以是教育者。
②交互性:交互性是网络德育的一大特点,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受教育者可以在“网上论坛”或“在线指导”上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大家一起讨论。德育管理者或教育者也可以针对某一专题预先设计好问题与答案,当受教育者访问该专题时,实现人机对话。由于这种交互的不可见性,可以使受教育者说出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
③趣味性: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影视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给我们的网上课堂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网络德育使学生变得轻松起来,学生可以通过德育课件来了解德育内容,甚至可以通过游戏来体验。
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究 来自: 免费论文网
三、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网络学科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辅导者。其教学思路贯穿在软件的设计过程中,包括拟定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设计启发性提问和变式自测题等。教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要主动考虑如何展示德育内容,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如数学中的渐开曲线、对称图形,可点击北京立交桥、中华世纪坛、南浦大桥等标志性建筑,用数学美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教化学中的氟利昂性质、臭氧空洞、地球温室效应,可虚拟一个灾难画面,唤起同学的环保意识。教钢琴协奏曲《黄河》时,可以组合百团大战、香港回收、澳门回归等画面,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教师的主导作用除表现在软件制作过程之中,还表现在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课堂中的启发引导以及教学进程的调控。
四、开展网上主题班团活动 传统班队活动,通常是班级同学、老师围坐在一起,在黑板上写好主题活动的名称,节目一个接一个演,活动一个接一个按部就班地进行。班队形式一成不变,学生很快就会厌倦,少先队活动因此缺乏吸引力。校园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文化赋予班队活动新的意义,信息时代特有的工具给单调的班队活动形式带来了勃勃生机。传统的班队活动,往往是由老师一手策划,班干部按部就班,队员在活动中的参与率很低。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活动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传统媒体环境中我们常常感到学生所处的现实环境和教育需要设置的情景两者之间的脱节和断层,这也是最棘手的教育难题。随着信息社会进一步走入我们的生活,网络文化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为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学习空间。在班会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的接受
网络世界对于未成年人有极强的诱惑力,他们需要专家的指导,广大未成年人面临着网络化社会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需要良好的网络内容,需要优秀的网络技能培训,需要安全的上网场所,需要优良的机器,需要体验网络生活,需要社会各界为他们提供网络世界中的阳光与营养。因此,我们既要净化网络内容,严格执行网法,更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倡导网德,高举法律之剑,激浊扬清,为他们创造一个既宽松和谐又稳定健康的网络环境。
第三篇: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究
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介入到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它无论对中学生当前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极其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接踵而来。这些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充分利用,正确引导,科学管理,提高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实效.【关键词】中学生;网络;德育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根据教学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目的、作用和要求,对其信息元、信息点做出了改进,并提出了一种信息元能够自动在教学实施体、教学对象与教学管理体三者之间流动的反馈型流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其信息流动模式可大大增加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能动作用,提高其系统的运行效益。
1.信息元的优化设计
一、目前中学生上网状况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网络对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影响,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我们在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层次,随机抽样,开展较为广泛的问卷调查及学生座谈会,被抽样调查的学生共260名,调查结果如:在260名学生中有183名占69.8的同学家里拥有计算机,其中l50人占57.3的学生经常上网,从不上网的学生有65人,占24.8。被问及上网地点的时候,有155人占59.2%的学生在家里上网;在校内与网吧上网的学生各占17.9%和22.9%,学生上网选择的内容首选文化娱乐方面占45.8%,时事新闻类只占19.8%,游戏类和聊天各占16.4%和14.l,只有9.9%的学生选择上校园网,许多学生很实在地说:当初上网的目的只是追逐时尚,满足好奇心,但是最终都几乎被互联网上大信息量的优点所吸引。高一有位学生在谈到自己为了解决一个历史学科的知识问题,在网上查了大量的资料;高二有一位学生为了学好生物课上关于激素这一节,在互联网上查了大量有关激素的资料,分析比较激素的作用,并且查阅了大量奥运会上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事例,说明激素的利弊。从调查中发现,有31.4的学生是在互联网上获得时事新闻进行学科教育类的学习。学生认为,能从网上“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得到各种知识”、“完成研究性学习”是上网的最大目的。互联网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和全面的特点,给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看到网络发挥积极作用时,更为担忧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家长、教师一谈上网首先想到的是负面影响:网上原始信息良莠不分,势必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对自已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进而动摇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网上虚拟化的交流,弱化了学生现实交往的能力,并助长了对虚拟的成就感的追求;长时间上网易导致视力下降和神经衰弱,影响了身心健康成长;等等。网络世界打破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构成了人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世界。在网络世界中,网络主体匿名匿形,主体间的平等、远距离的交往,具有双重性。这种双重性对于未成年的中学生的影响尤为重大。一方面,网络世界不仅消除了面对面交往中性别、身份、地位等传统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赖以产生、提升的基础,使行为规范、伦理道德观念难以放到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加以认识、检验。也难以用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关系加以对比,网络世界模糊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也由此模糊了人们道德行为规范的是与非的明确界限。
二、如何加强网络德育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对社会成员起约束和团结作用的准则。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网络德育,是指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这种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德育通过德育课堂、虚拟社区、网上咨询、在线讨论、网上家长学校、网上德育基地等途径来实现学校德育目标。学校网络德育目标除了德育大纲规定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总体的德育目标外,还有网络特色的德育目标,包括网络道德、信息素养、网络伦理、自我管理学习、网络人格等。网络德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开放性:网络德育是一种开放性德育。未来的学校将趋于一种没有明显的校园界限,以数据库为中心,通过互联网连通学校、家庭、社会的开放式德育将形成。任何人都可以是受教育者,也可以是教育者。
②交互性:交互性是网络德育的一大特点,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受教育者可以在“网上论坛”或“在线指导”上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大家一起讨论。德育管理者或教育者也可以针对某一专题预先设计好问题与答案,当受教育者访问该专题时,实现人机对话。由于这种交互的不可见性,可以使受教育者说出自己的思想
第四篇: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
发布时间 2011-11-2
2摘要:中学生是青少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学校应该以新时期正确育人观“三个面向、育人为本全面发展”为指导,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者面临的一项十分严肃和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任务
为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提高,促使未成年人全面发展。《若干意见》体现了党的十六大精神,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对我们今后的德育工作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在《若干意见》的指导下,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加大德育工作的力度,整合各种德育资源,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必将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要求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强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在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所以,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者面临的一项十分严肃和迫切的任务。
一、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中学阶段不仅是青少年积累知识、增长智力和增强体力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思想道菇期,其思想道德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多种困扰和考验。
1、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存在问题的特点和表现
由于当代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社会成长背景与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中学同,所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也有很大差异。再加上中学生本身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正处于时期,各方面还不成熟,也是情感最激烈、最充满冲动、幻想而最容易动摇的时期。所以,德状况存在主要问题是:部分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功利化,政治理想信念淡薄,认知和行为脱意识不强,心理素质低下。据有关专家研究,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具双重性特征具体表现在探求性,观点上带有偏激性;思想上具有进取性,认识上带有片面性;目标上具有时代性,乐性;思维上具有求异性,心理上带有逆反性;认识上具有自主性,处事上带有自私性;行性,生活上带有依赖性;性格上具有开放性,意志上带有脆弱性;交往上具有广泛性,感情性。、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们把中学生思想道德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划分为两方面: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以下析。
在客观原因中,可以归结为以下五方面。第一,对外开放的影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白中学生了解和吸收世界各国创造的人类文明成果拓宽了途径,然而,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化渗透进来影响我国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第二,市场经济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展,为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更加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某些领域信缺失、黄赌毒现象泛滥,以权谋私的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这也给中学生带来不可低估。第三,互联网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中学生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提他们的求知欲得到了满足。但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腐蚀中学生纯洁第四,学校教育缺陷的影响。学校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教育可以教会识,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但是过于注重高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德”方面的培养。重“智“一好遮百丑”,使得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不平衡发展。第五,家庭教育误区的影响。家庭教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常见误区,如:推卸教育责任;不情愿的过度要求;重智力轻德育轻劳动能力;陈旧的教育理念、腐朽的面子观念;对孩子行控、家长教育的方法失控等,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中学生思想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的主观方面。由于中学生本身的处于发育阶段,总的表现为不成熟。他们在这个阶段,主要表现为易受诱惑,情绪波动大,是非辨别能力差,孤独感强烈等。这些特征在初中学生身上尤其明显。但由于个人努力程度不同,素质也就不同。单看一个班里的学生,有些成绩特别好,有些成绩一塌胡涂,有些学生特别好动,有些学生思维能力特别强,有些学生反应总慢半拍… … 参差不齐,先天的差异,个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综合表现为学校学生个体的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有其本身的优势的,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引导,积极培养,那么每个学生都是有用的人才!所以,我们都要努力探索更加有效的途径去提高每个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对中学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对策的思考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工作,力求保证我们的德育工作做得更好。为增强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为应该加大以下各项工作的力度:、学校德育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四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贯通、促进,分别题、精髓、基础的作用,构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指南和精神动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的主要纽带,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所以,学校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内容为指导思想,切实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和化,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效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为本,构建大德育框架德育是一项复杂、艰巨而又长期的重大系统工程。
只有树立大德育观念,做到全方位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为二十一世纪培养更多合格的“四有”人才。由此,我们应树立德育观: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环境育人,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动发展。一句话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大德育观是:
要求德育从我们所处的时代大背景上去思考、观察各种德育现象,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放大潮流中去探索思考。在学校要树立齐抓共管,构成合力的“四育人”德育思想。即:全员全社会关心青少年成长的氛围,在学校主要是所有教职工要共同参与,即教师、职工与行政合力,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共同教育好学生,培育高素质的人才。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结合,相是建立健全社会教育机构网络和社会育人基地网络,运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对中学生的教育,培养更多创新型、服务型的实用人才。全过程育人― 构成从幼儿园到研究生的德育学校开展的所有活动都应是有利于德育的活动,学校要规划德育系列,分阶段育人,同时抓全面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环境育人― 绿化、美化、净化学校的环境。优良的人文风气氛围学习环境,使育人得到最优效果。当前大多数中学都很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努力营造浓厚的气氛,增强学生的情趣,增强育人效果。学校德育工作是要学校全体人员一起行动起来,真正把广大教职工的思想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根本宗旨上。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人人都是德育想,增强全员德育意识。形成“人人都抓德育,事事与德育有关”的德育工作大环境。这种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环境育人的共识,才是提高中学德育实效性的根本所在。、加强班主任工作和团队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四育人”的大德育框架下,学校全体教职工都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和骨干力量,是使校内各种力量形成教育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渠道的桥梁要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工人职责,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加强队伍建设,基本目的是为了高效优质地完成学生思作,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良性互动,使班主任能够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身最终实现队伍建设的“双重效应”。同时,加强班主任和学校行政、职工人员的合作,对增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和团队工作人员,针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开展德育工作。侧重好道德品质、遵纪守法意识和辨别是非能力的培养,注重过程管理和科学评价,对他们进行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另外还要针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把德育教育工课堂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这样德育就增强了时代感,并能与时俱进,提高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思想政治课是对中道德教育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途径。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最重要责任是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以树立责任观、是非观为前提,积极树立正确的换位观、双赢观、生态观、对话观、分享观同存异观。所以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具有实质性的意义。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我们所求达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外,还要实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努力研究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另外在考核方法上,我们也要改进,建立科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而考核内容应该更贴近生活。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知、信念,并指导自己的行动。此外,理论联系实际,应该开展针对性强的综合实践活动,问、心理咨询、先进典型报告等。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也要注重纪念日教育及引导,开题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这些,使他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到升华。
而要实现这些转变,关键在于教师观念更新。教师要用实践证明了的新的教学思想、教己的教学。
在观念方面,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方面,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指挥者转变为协作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教师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并转化为相关的行动。另外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把创新教育落到课堂教学实处。教师可以际情况出发,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实际,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选择事例与学生共同讨论。还有,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观、教材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加强师德建设是搞好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体。培养合格人才,必须靠教师的智慧和力量。新时期的广大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律自强,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之魂,在于师德。”所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伍素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均展的必然要求。我们教师要按照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内容― “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人、严谨治学、与时俱进”,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而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灵魂。由此,教师职业道德的加强,对于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搞道德教育的关键。
总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而又非常重要的工作。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有强烈责任和使命感,而且还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科学的求实精神,甘为人梯,甘当绿叶,以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善校园氛围,打造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钱源伟.基础教育改革研究[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年4 月第2 版。
2.罗芝馨,韩东才.学校德育工作新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年7 月第1 版。
3.韩东才,罗芝馨.学校德育改革与借鉴[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 年4 月第1 版
第五篇:雷州市第八中学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计划
雷州市第八中学
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计划
雷州市第八中学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教育目标
计算机互联网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往往起着资源共享、增长知识、发展智力的作用。网络已成为青少年与时俱进、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缺乏足够的鉴别和自控能力,往往容易在网络世界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在这个世界多极化、思潮多元化、人的发展多向化的时代,学校围墙已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也没有必要去阻隔。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的学校德育应主动迎接网络传媒的冲击与挑战,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及时更新德育观念,调整德育内容,优化德育环境,创新德育模式,构筑适应网络时代特点的学校德育框架,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熏陶学生,用文明、健康、向上的环境引导学生,用新鲜、趣味、生动的方式吸引学生,最终达到网络德育入脑、入心、入情、入理的绩效。
二、网络道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周童
副组长:周航(常务)***
*** 成员:*** ***
***
***
*** ***
*** 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德育处负责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家庭网络道德教育以及网络时代的学校德育策略研究;教学处负责学校内部网络建设,网络管理和校园网络设施安全管理;主控信息中心负责全校师生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其他相关科室负责做好配合和落实工作。
三、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工作内容
(一)制作“宣传册”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宣传册负责部门:德育处、教学处)网络信息中心宣传册内容: ⑴《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⑵校长致辞;
⑶雷州市第八中学学生网络文明倡议书; ⑷雷州市第八中学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计划; ⑸刊载正面宣传案例。
(二)在校园内开展一些网络知识图片展览,充分利用板报、墙报、标语、广播、校园网等形式,进行宣传活动,形成健康的网络知识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网络德育引导。通过校报、黑板报、组织学生学习讨论《互联网管理条例》和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广泛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宣传活动。
(三)由校团委、少先队和学生会组织实施,老师加强指导,开展一次网络学习互动活动,以网页制作比赛等形式,教师给予讲评指导,向学生提供一些应用技巧,以及校园网资源的分类、使用、获取。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容易获取到所需的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四)在非毕业班举办网络文明教育系列活动。举办一场“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为题的辩论赛;开展“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和研究”的探究活动,德育处写出调查报告,通过辩论、调查、研究,达成共识,让学生对上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五)由网络信息中心和团委组织一次以“做文明网民,上健康网络”为专题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辨别是非,正确应用网络进行学习,对组织好的班级进行拍摄留念,将其剪影在文化长廊展示,并进行表彰。
(六)以专题演讲、专家讲座、“远离网吧”宣誓等网络文明教育列入11月份“11·9”安全教育周活动中,对学生文明上网,远离网吧等提出明确要求,组织学生签订《文明上网承诺书》,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网络文明意识和诚信自律意识,每个班进行网络文明宣誓。
(七)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把学校网络资源利用起来,提供学生在校园开展文明上网的场地,校园网在课外活动时间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向学生开放,吸引学生参加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合理机会,把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更好地为学业服务。
(八)利用校园网开设学生心理咨询热线,关注学生的心灵,让孩子们能够把自己的心思与同龄人沟通,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有利于教育者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行目的。
(九)优化网络时代的德育环境
1、优化德育环境是渲染德育教育气氛,感化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而网络文化的开放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是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环境因素,为此,社会、家庭、学校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三位一体”的网络文明系统,2、提高家长的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监护和指导的作用。优化德育环境。我们建议家长:(1)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学习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在与我们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成人不仅便于与我们沟通交流,甚至还会保持青春和童心,这种千载难逢的良机不可错过。
(2)让我们多多体验成功。研究表明,人接触不良信息的反应是不同的,对网络和游戏的迷恋也不相同。在生活中成功的人,受的影响较小,而在生活中失败的人,容易沉溺于虚拟时空。因此,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抵御不良媒体的关键。
(3)孩子上网前必先立下规矩。可以根据《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执行,还可以具体一些,如:每天使用计算机一般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在与别人交流时,不泄露个人与家庭的秘密,学会选择并欣赏健康网站等等。
(4)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网络之所以容易使孩子过度痴迷,往往与他们的课外生活贫乏有关。因此,培养学生养成广泛的兴趣,尤其是热爱户外运动,是至关重要的。
(5)引导孩子学会交往。孩子长大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而社会却离不开同龄群体的密切交往,离不开深刻的体验。所以,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伙伴的友谊之中,是避免虚拟时空诱惑最重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