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课题小组第二次讨论记录

时间:2019-05-14 22:5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社会学课题小组第二次讨论记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社会学课题小组第二次讨论记录》。

第一篇:教育社会学课题小组第二次讨论记录

发信人: wandererphy(diudiu), 信区: GengDu

标题: 教育社会学课题组第二次小组讨论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2010年05月09日23:33:01 星期天), 站内信件

时间:5月6日 6:30——8:00

地点:理教

参加人员:黄笛、柳智宇、李林芳、彭义来、徐艺峰、杨小斌、曹彦丽。主持:黄笛

记录:曹彦丽

关键词:第二次小组讨论、确定题目。

一.本次讨论,新加入徐艺峰、杨小斌二位同学。

二.本次讨论由黄笛同学主持,以下是自由讨论时间。

彭义来:针对第一次讨论中“资源的配置情况”的题目,进一步阐述了“资源”的定义,确定调查对象为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调查不同的群体占有资源的不同情况。

李林芳:提出了新的观点。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成效比较关注。作为江苏省新课改后的第一批高考考生,对新课改的实施有直接感受。同时,认为新课改后的课程与大学课程的衔接仍旧存在很大问题,新课改在一定程度上并未为学生进入大学做好课程上的准备。此外,本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也有很多不符合期待,不是自己最感兴趣的。李林芳代同学发言:关注学生的身份认同,学生这一群体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特点,学生这一群体所具有的权利与责任等。

柳智宇:结合数学系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同学们的普遍心态表现为冲突和矛盾,充满了焦虑感和不安全感,主要表现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生成长中的诸多迷茫,学校期待与学生自身发展的矛盾。比如,有些同学沉迷于游戏,有些同学没有目标盲目考研、出国,这种选择其实都是一种逃避。

这次社会调查,就是通过调查同学们的诸种心态,剖析产生这种心态的原因,尝试积极解决这种矛盾,为同学们的成长、人生规划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曹彦丽:简单介绍了《北京大学生存心态及其再生产》一书的写作框架。

徐艺峰:从自己的成长历程谈起,认为每个新生在进入学校后都是一个重塑自我的过程,学校在这个过程中指导不够、介入不够。课程设置也不合理,同学们缺少机会和途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黄笛:针对小徐提出的课程问题,做了补充。

杨小斌:介绍了国际关系学院的情况,从院系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生心态等方面都给予详尽的解释。

通过杨小斌同学和柳智宇同学对两个院系的介绍,我们发现,院系不同,同学们所遇到的困扰和心态也有所区别。这为我们寻找合适的调查样本提供了经验,拟选择物理系和中文系作为调查样本。

黄笛:总结。学生群体的人生目标、规划形成的原因?多大程度上受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影响?

题目的确定:研究课题和方向越来越集中,关于题目的确定,大家也畅所欲言,一些备选题目如下。

小徐:北大学生的自我建构

小柳:北大学生的人生定位与群体失落

小杨:“神”的失落:北大学生的自我建构过程

调查对象的选择上:拟选择物理系和中文系两个院系为样本,对本科生群体进行调查。

第二篇:小组工作第二次聚会记录及总结

小组工作第二次聚会观察记录

姓名:史传真 苏春艳 督导:左敏 日期:2012-6-17

一、背景资料

小组名称:“心连心”成长小组——激扬青春 展望未来

聚会时间: 2013-6-17

聚会地点:社工实验室

聚会次数:第二次

聚会人数 :8

主持与观察记录:工作员(罗亚君、韩海群),观察员(苏春艳、史传真)。

二、小组聚会的目的:

目标:

·经过第一期活动,组成员之间都有了初步的了解,进而进行对成员之间的加深了解

·鼓励小组成员坦露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有比较客观地评价和认识。

·对于第一期活动中大家设立的短期小目标,检验大家的成效,并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一过程。

三、小组预备工作:

小组工作人员团体讨论,准备好要用的活动道具,所用的材料一一列举。提前演练活动中的小游戏,熟悉策划,商量衔接一期活动的活动方式及引导语。

四、小组聚会前的观察:

活动开展前,小组活动工作人员准备好所有的道具,并且提前演练活动策划,考虑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五、小组活动过程:

1、我们是最棒

目标:加强小组气势,增加组员自信

内容:我们安排组员围成一圈,每人均喊口号“1、2、3、4、5”(各数字分别代表“我”“我们”“我们是”“我们是最”“我们是最棒”),并在喊出相应数字时分别拍左右两位同学的肩膀相应的次数,拍完后根据相应数字鼓掌,并喊出对应的汉字。例如,喊“1”时,每人各拍左右同学肩膀一次,拍完后鼓掌一次,同时喊出“我”,一次类推,直至将所有汉字喊出。

2、情解千千结

目标:考验组员的共同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只要同学们遵守班级规则,相互交流,任何矛盾都能解开,大家还是手牵手的一家人。

3、蒙眼作画 目标:

·使队员明白单向交流方式和双向交流方式可以取得的效果不同。

·说明当我们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去解决一个问题时,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5、同舟共济(20分钟)

目的:教育组员,遇到困难时,团队组员之间应该不离不弃,合作解决困难,增强集体主义感。

5、分享交流

活动结束,引导组员交流分享,提出对下一次活动的期望,拍照留念。

六、小组评估

1.小组过程中,第一环节活动组员积极投入,我们的工作员积极引导大家,而且我们适当作了引导与衔接,组员玩的很活跃,有些找回一期的感觉。由于现场很热烈,我们直接趁热打铁,让大家分享,效果不错。第二环节中此环节大家对游戏比较喜欢,情趣高昂,一个环节下来,大家热情饱满,这一环节,大家收获的较多,游戏的效果较好的体现了出来;第三环节,蒙眼作画,大家分组自由结成小组,组成团队,在白纸板上作画;第四环节,我们设置的是同舟共济,主要是让大家勇于表现,减少拘束,敢于释怀表现自己。分享交流环节,尤其是组员在游戏中被落单,进行自我展示,向我们展示了很多有意义的东西,为我们的小组带来了一份新的收获。

2.小组活动内容及形式的适切性:

我们第二期活动主要以大家加深了解、加深认识,深度互动为主要任务,小游戏的设置主要是针对这一目标而定的。一连贯的小游戏我们是最棒的、情解千千结、蒙眼作画等设置连贯,游戏效果性好。将绘画才艺、小组领导、以及团队合作体现了出来,切合活动主题。

3.组员的表现:

本次活动,组员表现的相当积极,由于是第二期活动,组员之间已经渐渐熟悉,特别是大一的同学多为同一学院的,更加具有亲切感,更容易放松。不少组员跟我们的工作员沟通的挺好,互动效果良好。

4.小组互动

沟通交往模式上,大家彼此以相互熟悉,沟通自如。

小组气氛,在一开始的小游戏上就打下了基础,“我是最棒的”让组员找到一种一致性的乐趣,找到了自信。所以组员在开始就热情饱满,无论是在各环节的活动上还是分享交流上,我们都返现小组的氛围是始终保持良性运转的状态。

小组规范上,我们小组团体讨论制定的小组规范适用于小组所有人员,包括保密原则,尊重平等,团结守时等,易于遵守和接受。一期的小组规范在本次活动中较好的体现了出来,组员基本上能够遵守我们的小组契约。但是我们也遇到背离小组规范的情况,有几个组员是原先相识的,现场玩嗨的情况下,他们会不经意间的玩闹、追逐,导致现场出现暂时的失控。

小组凝聚力,作为小组初期的后续阶段,组员渐渐形成一种小组归属感,当然,仅仅两次简单的活动就像建立稳固的小组凝聚力是不容意的,我们此次活动仅可以说小组凝聚力发展到了中间水平。

领导模式,第一期,我们的工作员采取了专权式的领导方式,推动小组的发展,这样便于降低组员的焦虑。此次我们的工作员采取专权式与民主式相结合的领导方式,力求通过循序渐进的改变达到小组工作的目的。

决策的方式上,采取的是民主式的方式,小组成员集体讨论决策。

解决冲突的方式,在分享交流上,有组员对其他组员的分享提出异议,导致两人产生意见分歧。我们工作员提及小组规范,对两人的看法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共同点。同时我们也提醒组员注意妥协让步。

5.小组发展的阶段:小组初期

6.工作员的角色: 我们的工作员是小组的起始者和推动者,自始至终领导小组,推动小组活动开展,同时也是活动的观察者和小组规范的执行者,工作员及时发现活动中的问题,并加以纠正,处理好相关的问题,在小组活动中,工作员时刻注意小组的目标和规范,保持小组的发展轨道不偏离主题。

7.跟进计划/需做出的活动调适/建议

(1)根据此次活动出现的小组冲突问题,我们解决的并不到位,下一步需熟悉一下解决冲突的方法与策略,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冲突。

(2)前三个环节,小组气氛过于活跃,组员兴奋,在分享上难以冷静的思考,只是头脑发热随口说。尽管分享了不少东西,但真正有用的并不多。建议控制好游戏的进程,放缓速度,控制好现场气氛。

(3)与第一期活动一样,工作员采取的活动形式单一,纯粹照搬策划书,不知变通,灵活性欠缺。我们会进行小组讨论,澄清问题以待纠正。

第三篇:党课第六小组第一次讨论记录

分校第二十八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小 组 讨 论 会 议 纪 要

单位:经济学院第六小组

次别:第一次

时间:2016年4月17日 讨论时间:2016年4月17日星期日 讨论地点: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阅览室

参加人员:段楠 姚欢怡 罗云 李倩 荀雨思 杨燕 赵久丹 曾芮 徐小尧 罗歆怡 陈秋米 童顺霞 侯招凯 邵琪琪 主持人:荀雨思

记录人:姚欢怡 赵久丹 徐小尧 邵琪琪 陈秋米 讨论主题:

1.党的性质、纲领及宗旨是什么?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3.入党积极分子要如何先做党的人,再入党的门?

4、结合实际,谈谈纪律对大学生党员的重要性?

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增强组织观念,争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共产党员?

讨论小结:

1.党的性质、纲领及宗旨是什么? 发言人:罗云

(1)党的性质:政党的性质是一个政党本身所固有的规定性,也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每一个政党都有其特殊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可以概括为“两个先锋队”“一个核心”“三个代表”“一个最终目标”。两个先锋队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 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我们党从一开始就肩负着阶级和民族的双重使命,不仅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也代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一个核心即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个最终目标是党的最高理想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发言人:李倩

(2)党的纲领:党的纲领指的是党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而确立的行动方略。

党的纲领包括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两部分。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发言人:姚欢怡

(3)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 己的特殊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关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路线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发言人:曾芮

答;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因为:

第一,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中国的历史表明,许多革命先驱,许多政党和政治派别,都没有找到国家振兴和民族解放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指引中国人民找到了国家和民族振兴的正确道路,并且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整个过程中,包括在革命发展的各个阶段上,都需要党的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第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有了很大的变化,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在新形势下,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努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确方向,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更有效的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为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发言人:杨燕

总之,共产党之所以当之无愧的居于领导地位,拥有执政的地位和权利,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诞生70多年的全部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肩负起民族的希望,领导中国人民把历史推向前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能更快地发展中国。这就是历史的昭示和结论。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木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决不能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有任何怀疑和动摇。

2.入党积极分子要如何先做党的人,再入党的门? 发言人:罗歆怡

一、端正入党动机

必须充分认识端正入党动机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1.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正确的入党动机。2.通过实践锻炼,不断端正入党动机。

3.要求入党的同志还应该懂得,端正入党动机,不是入党前一时的问题,而是一辈子的事情。

二、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从提交入党申请那天起,就应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入党。

1.正确认识和对待党员标准

2.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3.在学习和工作中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三、树立共产主义信念

1、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

2、学习理论知识,在理论中找到信念的支撑点与落脚点。

3、实践中能磨练意志。

4、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发言人:陈秋米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心中必须明确: 入党,意味着比群众多吃亏,争取入党就是要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怕吃亏。

入党,意味着比群众多挑担,多做贡献,所以党员要讲贡献,不讲索取。

入党,意味着比群众多做牺牲,争取入党就要富于革命的自我牺牲精神。

行动上入党: 小事做起,乐于奉献

遵章守纪,尊师爱校

立足本职,努力学习3.纪律对大学生党员的重要性: 发言人:童顺霞

(1).大学生党员的引导作用。大学生党员是学生的代表,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严格要求自己,以党的宗旨来要求自己,同时也给其他同学起到引导作用。

(2).对大学生党员自身的塑造。大学生党员走入社会要继承和发扬党的积极性为社会做出贡献。发言人:侯招凯

(3).党的纪律对大学生自身的约束。大学阶段是人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没有必要的纪律约束,思想和行为都容易出岔子。

(4).党的纪律是体现党务性质的标准,它是先进的,是正确的。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们要继承发扬这种精神,遵守党的纪律。

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增强组织观念,争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共产党员? 发言人:荀雨思

对于现在大学生组织意识薄弱,总是以个人为中心,各做各的事情,没有与组织配合工作。我们知道的党组织很多,比如一个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它基层的组织单位都是我们日常所要接触到的!所以我们要学习党的知识,让我们有组织意识,特别是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来说更应该有组织意识遵守党的议程做一名优秀大学生共产党员。发言人:段楠

我们觉得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积极响应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努力学习,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增强能力,适应性,先进性。掌握成长规律,明确目标,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党性修养,充实自己的集体意识感,学会配合组织完成任务。以党的纲领严肃要求自己,争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共产党员。

第四篇:教育社会学--(精选)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摘 要:随着我国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给家庭增加收入的同时,我国已经有将近六千万农村留守儿童。由于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缺乏直接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在学习、生活、心理及人格的发展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品德、身体、心理等方面。政策实施的乏力、父母思想观念的影响、学校与社会努力的程度是问题的主要成因。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调整政策,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措施。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进入人们的视野。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为突出,尤其是在南方一些劳动力输出较多的地区,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已占到当地中小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怎样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像其他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缺失是相对于有父母在家,能够正常地接受亲子教育的儿童而言的。正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使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改变,他们基本缺失了父母亲对其在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人格、品格及情感等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对父母亲的心理归属和依恋的基本缺失。其中家庭结构的不完整是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和弱化的主要原因,因父母双方或一方的外出打破了家庭原有的稳定性,所以,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体现为单亲式、隔代式、委托式及兄长式四种家庭教育方式。正视社会发展中的留守儿童问题,追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探寻问题的解决途径,对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留守儿童教育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学业方面。由于家庭教育基本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一是家庭抚养人或监护人很少对留守儿童在学校中学习情况加以关注和了解,同时留守儿童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当农村留守儿童放学回家后,抚养人或监护人很难对其学习加以监督与辅导。特别是隔代教育的老人,由于他们的文化知识较少。三是由于父母亲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基本失去了教育最佳时机,当留守儿童在学业上取得成功或遇到失败时,父母亲很少有机会采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给予他们鼓励、奖赏或正确引导。根据四川省妇联2005年的调研结果,农村中14周岁的留守儿童在校率仅88%,在初中辍学学生中,留守学生所占比例较高。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60.4%(眉山市),91%(遂宁市),成绩优良的只有6%(遂宁市)。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成为流失学生中的新群体。[1]调研结果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独立人格逐渐形成阶段、社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因此,父母的关爱、监管以及其他必要的帮助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

2.品德方面。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

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情感上缺少父母的关怀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容易产生任性、冷漠和是非观不分等现象,很多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人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左泽华调查发现,13%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的习惯;15%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2]留守儿童正处于树立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上的帮助,防止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念上发生偏离。

3.身体方面。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长期得不到父母亲的亲自照顾,从而使他们相对于非留守儿童来说,在身体发育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一是抚养人或监护人在解决留守儿童的温饱问题时,常常忽略其合理的生活饮食结构。一般情况下,抚养人或监护人往往给予留守儿童的是一种固定不变的饮食结构,因此使得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失衡;从身高体重方面来看,常表现为瘦长型或粗短型。二是在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情况下,当留守儿童青春期到来,面临生理剧烈变化时,留守儿童未得到青春期的教育。

4.心理方面。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家庭结构不完整的条件下,农村留守儿童得不到基本的心理满足。由于常年与父母相隔,在感情上与父母产生了真空;孩子在一个缺乏温情的环境中长大,使得孩子们不懂得去享受爱,去关爱别人;心理支持的缺失,孩子缺乏应有的鼓励和肯定,导致孩子自信心不强,以至对成功的期望值偏低。根据调查,有18%的孩子认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薄了”,41%的孩子表示只是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主要内容是“要钱”,一些留守孩子甚至表示把父母当成了“提款机”。[3]

(二)留守儿童教育与成长中的问题分析

1.政策实施的乏力。留守儿童问题因其涉及范围广泛而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包括政府和学校。在政府的倡导下,很多城市学校已经竭尽全力地整合资源,让一些留守儿童享受了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但是,由于城市务工人员收入低微,根本无法缴纳城市学校高额的赞助费和学费。即使经济上有支付能力,也难以要求学校能敞开校门,因为许多学校考虑到这样或那样的因素,不愿意接受这些儿童。为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城市学校的行为,鼓励学校吸收农村儿童,让更多的孩子不再留守。

2.从家庭父母的观念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是有些父母在外面看到大学生目前的就业形势后,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观念,还不如让他们早些走向社会。这在客观上也加剧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严重性。

3.从学校、社会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家庭生活的不完整,使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很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学校、社会在这方面的责任是显然的。学校除了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外,还应该是社会的一分子,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多地担当起培养关爱孩子的责任。另外,社区本来是个熟人社会,在帮助、教育、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但是,社区在这方面的行动还是有限的,并没有充分发挥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的作用。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从根源上来讲,是因为长期的城市优先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以及城乡分治造成的城乡发展差距的结果。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提高城镇化水平。这样,更多的农民就可以就地就业,使更多的孩子可以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二)调整政策,妥善解决外地民工子女就学问题。鉴于父母在儿童成长中无可替代的作用以及农村隔代监护和亲戚监护的种种局限,政府应通过修改在户籍、借读等方面对农民工子女制定的歧视性政策,减免打工所在地学校对民工子女征收的额外费用以及降低民工子弟学校的收费标准等手段,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最终使留守儿童能够随父母一起在外生活,实现完整的家庭教育模式,促进子女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建立、完善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社区是个小社会,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乡镇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由村委会负责,联合其他相关机构和部门,充分利用老教师、老干部和青年志愿者,构建立体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监护体系。全面、细致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情况,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和行为倾向,及时采取联动措施,妥善处理。

(四)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满足子女亲情需求。大力宣传使父母改变那种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条件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也是自己辛苦打工价值的体现的片面观念。充分重视子女的情感需求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即使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也应留下一位专门负责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以保持亲子关系的存在与完整。当两人都出去时更要做好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不仅谈学习,也要关注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

(五)学校应主动站出来,改变学校教育理念。学校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首先要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袋。包括监护人姓名、身份、家长姓名及打工所在地的联络方式、孩子在校表现和成绩等,以便能随时与家长和监护人联系,在发现不良表现时多方面进行及时教育,或者学校应健全和完善寄宿制,在此基础上,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的生活引导,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解决他们平时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其次确定帮扶队伍,充分利用成绩好、思想品德好、热心助人的同学以及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等现有资源。其次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关爱留守儿童。

参考文献:

[1]高培文.和谐社会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四川农村留守儿童为视角[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2):125-127.

[2]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32.[3]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

(11):156-157.

第五篇:教育社会学

浅谈博士生招考实行“申请—审核”制的可行性

12145040 杨秋莎 教育社会学近年来,随着我国博士研究生规模显著增长,跃居世界前列。博士生考试主要分为初试、复试两个阶段。考试成绩由招生单位书面通知考生。招生单位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勿滥”的原则录取新生。然而,在2014年4月19日,天津大学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正式推出博士生招生新举措“申请—审核制”,从2015年起博士生选拔将取消笔试,这意味着将赋予导师和专家团队更大的招生自主权。该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白海力介绍说,此举将导致三个转变:一是由研究生院集中管理到学院、导师自主安排的转变;二是由原来的单一闭卷笔试到现场抽题作答、学术报告以及综合面试等多种形式的转变;三是由简单比较考分高低向全面考察考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学术潜质等综合素质的转变。每个事物都去有其两面性,“申请—审核”制也有其两面性,下面我试着尝试浅析它的可行性。

一、实行“申请—审核”制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博士研究生规模显著增长,跃居世界前列,尽管博士生培养数量逐年增加,培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总体而言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与高等教育强国的水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培养单位间的差异较大,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延东强调,要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管理监督机制,全面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1为了促进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一些研究者倡导引入博士生资格考试,以打破以往博士生培养“严进宽出”的状况,余桂红和张应强认为我国内地高校应引入博士生资格考试制度,完善淘汰机制2。研究者普遍认为,用考试来评估和鉴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是否达到规定的水准,而忽视了考试在促进学习和科研方面的引导和推力作用,即考试,复试制度,使很多在专业上有才华的学生在考英语或者政治方面的不合格而被拒之门外,但是有的学生在专业上的方面的建树不高,但是英语和政治考得相当好,从而被录取。这样的状况使博士生的质量就会被拉低。还有博士生导师招不到喜欢的学生。

二、实行“申请—审核”制的条件

1、对学生的要求:

首先,学生必须是“211”全日制应届或往届硕士毕业研究生;其次,或者是已获得境外一流大学硕士研究学位;最后,有充分的成果能够证明自己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对学生设置的这些关卡,就是为了保证学生的质量,而不是胡乱的招生。这是硕士研究生考入博士研究生的条件要求。但是入学后也有要求。即,“申请—审核”制博士生未来三四年将面临几道“关卡”:首先,学生在读期间至少须在学校认定的三类权威及以上期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且在CSSCI、CSCI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一篇,方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其次,毕业论文要争取入选学校“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培育项目”。最后,毕业论文须通过两次查重和校外三位专家双盲评审,而且应该能获得优秀评价。否1新华社,系统部署 重点推进 全面提升学位与研究教育水平【N】,《中国教育报》,2011—02—29余桂红,张应强;博士生招考改革:特征、争论与反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7):P65-67.则,毕业论文答辩延期至少一年。2,对博士生导师的要求: 向导师放权,是“申请—审核制”的一项重要特征。从“考试”到“审核”,面对挑战的不仅仅是考生,对老师也有要求。第一,必须是经由学校确认具有当年博士招生资格的在岗二级教授;第二,或者是主持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或者教育部人文科学重大项目的博士生导师;第三,项目研究者除外。以保证在选拔时的公平,公正。在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工作人员看来,“教授是一种职称,而博导只是一个工作岗位”。正因为如此,早在2010年,天津大学选聘的一批“80后”博导中,不少人就只有副教授的职称。此次,与“申请—审核制”相配套,天津大学同时实行的“导师制度改革”,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导师资格不再终身,招生资格须审核”。新的办法强调了导师的师德水平、岗位责任,如果导师在招生过程中存在不端行为,随时可能“下课”。

三、实行“申请—审核”制的好处

对国内外有关博士生资格考试的资料和文献的分析显示,选拔淘汰机制是博士生资格考试的主要功能,也是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博士生资格考试通过对博士生筛选,淘汰不合格的学生,保证培养质量。然而,这一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始终以结果为导向,没有对博士生的学习过程和培养过程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利于博士生科研能力的发展和培养质量的持续良性提升。博士生培养项目的目的在于为博士生提供严谨的科研训练,促进其独立科研能力的发展。博士生资格考试如果仅仅强调筛选机制并不足以为博士生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发展空间。而实行“申请—审核”制度可以免去考试阶段,而且要进行“申请—审核”制度的学生都必须要符合上述的条件。此举意味着博士生招考由简单比较考分高低向全面考查考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学术潜质等综合素质转变,这样就大大的避免的考试机制的效果,从而在一定的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保证了学生的质量。一些博导告诉记者,通过这种“面对面”的考核,确实能够使导师比较细致地了解考生所拥有的基础知识是否符合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考生对未来科研工作的设想能否与导师从事的前沿领域紧密契合,从而有效发挥学生的最大潜力。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周军说:“‘申请考核制’能够让虽不擅长笔试但综合能力较强、科研能力突出、发表过高水平论文的学生脱颖而出„„这是传统的考试模式很难选拔出来的。”

毋庸置疑,研究生、博士生招考制度中的统一笔试,尽管在过去曾经起到很多积极作用,但在日益强调积极性、创造性,强调学生独立思想和人格的时代背景下,其弊端日益凸显。在这种传统的招考方式下,教授无法按照研究领域的水平高度来选择学生。很多时候,能够读博的学生未必是专业领域的尖子生,却可能是英语等非专业成绩突出的人。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可能照成真正想搞科研的人无法赌博,一些想拿高文凭混个饭碗的高分生却能读博。实际上,放眼观之,国外高水平大学在博士生选拔时,也都普遍采用类似天津大学的“申请—审核”制度,强调学生的专业素质,并给予学院和教授更大的权力和责任,最大程度保障真正的专业人才能够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

四、“申请—审核”制存在的缺陷

博士生招考方式改革探索的三十年,也是遭受批评的三十年,一些学者对如何进一步改革博士生招考方式进行了争论。对于实行“申请—审核”制有有它的短板之处。一些研究者认为,导师招考自主权是保障导师是否能切实选拔到优秀的,有学术潜力和学术素养的生源基础,因此导师应拥有招考自主权;而一些研究者则认为,导师招考自主权太大是博士生招考方式出现以招考换取资源、试题保密性差等问题的根本症结之所在。这估计也是实行“申请—审核”制的一个较大缺陷的地方。扩大博士生导师的权利,这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是老师招到自己喜欢的学生,但是它也是博士导师换取社会资源的,进行投机倒把的一个机会。有的导师会在进行审核时观代替了民主,形成个人偏好。

取消笔试考试,这既为想考博士的学生打开了一扇窗,但同时也为学生关上了一扇门。由于没有笔试成绩,全部是靠在审核期完成,过于不过都在于这一场,如果有笔试,还能综合一下成绩,对于在复试阶段时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还能综合一下成绩,也许就不会被刷下来,从而被录取。但是取消了笔试,只有临场发挥,有的确实力,但当时不得发挥不好,这就会被刷掉,这样就会照成人才的浪费,如果大家都是因为紧张,考试时发挥不好,回不会也会照成导师找不到弟子。还有“申请—审核”制是由学院提出申请后通过的在进行抽提回答,在这期间有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公平现象。也许导师会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的不一样,而进行筛选,照成了学生之间的不公平现象。

五、总结

由于“审核—申请”制是在试点实行,它具体有哪些缺点我们为您还不是和清楚,这一切都是我们臆想出来的。公平,公正对于博士生导师和学生来说估计会是一大难题。在这方面是对博士生导师最大的考验,既考验老师的公平性也考验老师的道德水准。

有的学者也指出“申请—审核”制是由主观代替了民主,形成个人偏好,即由导师的全部主观意识去录取学生,这是一个不可取的现象。我们不得不承认,取消笔试,实行“审核—申请”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为导师招到理想的学生,但是取消笔试考试虽然说是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完全取消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目前“审核—申请”制只是在试点实行,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有利之处。“申请—审核制”,应该不仅仅是“看起来很美”。至于实际效果如何,还须拭目以待。

下载教育社会学课题小组第二次讨论记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社会学课题小组第二次讨论记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社会学

    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 钱崇菊《教育社会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教育(2)班 《教育社会学》200973010234一、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对你思考和研究问题有何帮助?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

    讨论记录

    小组探讨记录 探讨时间: 2012-02-22 探讨人员: 张晓佳 刘素芳 牛晓鑫 徐君芝 张珊 郭芙蓉 田骏 探讨地点: 12105 探讨内容: 《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论》 《也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论》......

    第二次党课讨论

    第二次党课讨论 问题:1、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 2、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 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 十五大党章第一章第二条规定,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

    第二次讨论发言稿

    以“七一”讲话精神为指导,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一、回顾历史 中共90年来的丰功伟绩可浓缩为“三件大事”: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改革开放。这三件......

    第二次讨论(五篇范文)

    理想是引领人生的灯塔,入党是我的终身追求。申请入党的人必须“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是共产党员标准的本质特......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第二次

    2013年11月9日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二一、名词解释 1、社会群体 答: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共同体. 2、初级社会群体 答:所谓初......

    党课小组学习“两会”精神讨论记录五篇范文

    党课小组学习“两会”精神讨论记录地点:东十楼下会议室主题:学习两会精神参加人员:何x,梁x,廖x,潘x,谈x,丁x记录人:梁x主持人:丁x梁x——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

    教育社会学论文专题

    教育社会学论文之————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当前形势下,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随其进城的子女受教育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减......